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78496272 上传时间:2024-08-24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53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课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如下图所示:哲学的物质概念2哲学中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关系物质物质的具体形态区别物质所概括和抽象的是具体物质形态的共同特征。物质是不生不灭、永恒存在的。物质是一个共性问题,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具体的物质形态除了具备物质的唯一特性以外,还有其自身的个别属性。具体的物质形态是有生有灭的。具体的物质形态是个性问题,看得见、摸得着联系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是共性和个性、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的关系。物质是从具

2、体的物质形态中概括出来的,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属性。如果离开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物质。可见物质只存在于具体的物质形态中,而万事万物即具体的物质形态则是物质的具体表现特别提示:客观存在与客观实在:“客观存在”包括具体的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但“客观实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精神现象所不具备的,如毛泽东思想,相对于我们来讲,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精神现象,但它不具有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它依赖于物质而存在。3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1)哲学上讲的世界分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主观世界是指人的意识;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2)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是客观的,人的意识是物质(自然界和人

3、类社会)在人脑中的反映,依赖于物质。所以,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1(2014东莞检测)随着人们改造自然的范围扩大和程度加深,一些原来只在动物中传播的疾病已经威胁到人类健康。这提醒我们()改造自然应当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改造自然必须认识、尊重和保护自然要重视意识对人们改造自然的决定作用要看到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具有相对性A B C D过关训练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界的客观性。材料信息警示我们必须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故正确;说法错误,夸大了意识的作用,与题意无关。答案:A2物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下列对

4、物质认识正确的有()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独立存在物质是对一切现象共性的反映物质是运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A B C D解析: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正确;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故错误;颠倒了二者的关系。答案:C1物质与运动的关系哲学的运动概念 原理理解强调误区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侧重强调物质离不开运动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任何运动都有

5、自己的承担者或者叫载体。离开物质载体的运动是不存在的侧重强调运动离不开物质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2.运动与静止的关系绝对运动相对静止区别含义运动就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一方面,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另一方面,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运动特征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联系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割裂二者的关系会陷入形而上学或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错误3(2013衡阳模拟)2012

6、年10月25日,我国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在长征三号丙火箭的托举下呼啸升空。这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将与先前发射的15颗北斗导航卫星组网运行,形成区域服务能力。地球静止轨道卫星表明()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其运动性B静止是无条件的,是运动的特殊状态C世界上的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D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过关训练解析: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A项说法错误;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B项错误;C项符合题意;D项强调的是物质的运动属性,与题意不符。答案:C4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这说明()A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

7、属性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D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解析:“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是说法度、事例、风气都是运动变化的,说明不运动的事物是不存在的,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所以A项错误,B项符合题意;C项表述正确但与题干不符;D项错误,物质是运动的载体。答案:B物质运动的规律1理解规律的含义(1)规律的含义: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规律和现象的关系。规律区别规律是内在的、相对稳定、深刻的本质联系要通过抽象思维把握的,不能用肉眼把握的联系规律要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现象是规律的表现,但规律不等于规律性现象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

8、性(1)规律的客观性,是指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的客观性突出地表现在它是不可违抗的。(2)规律的普遍性,是指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3)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但人们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把握的,人们能够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造福人类。特别提示:人们对规律的利用体现在两方面: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指导实践活动。如“草船借箭”、“庖丁解牛”、预测彗星的回归、把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9、等,这些都是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从而有效地指导实践活动,取得预期目的的典型事例。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使人们少受其害或免受其害,直到变害为利,为人类造福。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人们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并不意味着改变或创造规律,规律是不能被改变或创造的。5荀子在天论中说:“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注:从,顺从,听命。孰与,哪里比得上。制,控制,掌握)这句话体现出的哲理是()A人不能服从自然,要改造自然B人不但要尊重客观规律,更要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C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客观规律,使之为人类服务D在人与自然之间,人

10、的需要和自由是第一位的过关训练解析:规律是客观的,要求人们要遵循规律,但人们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来为人们服务,故选B项;A项不符合题意;C项错在“改造规律”;D项错在“第一位”。答案:B6(2013菏泽模拟)2012年6月24日,“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实现手控交会对接,标志着中国全面掌握了空间交会对接技术。6月27日,“蛟龙”号下潜至7 062米,创下中国载人深潜的最高纪录。这反映了()意识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突破客观规律的限制要尊重客观规律,利用规律为人类服务人定胜天A B C D解析:材料表明人们能够发

11、挥主观能动性,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人们能够不断克服困难,掌握新技术,故选D项。规律是客观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始终受客观规律制约,人定胜天的说法不正确,排除。答案:D易错点1: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中的物质概念是一样的。误区指正:这个说法不准确,自然科学中的物质概念只涉及自然界中的物质形态的具体特征,哲学上的物质概念则概括了世界上所有的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共同特点,即客观实在性。纠错训练1: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共同性表现在()A存在与发展的基础相同B运动的规律相同C都具有客观实在性 D构成因素相同解析:此题重在考查对物质概念的理解。A、B、D三项的叙述均是错误的。答案:C易错

12、点2:规律有好坏之分。误区指正:规律本身是客观的,无所谓好坏,人们可以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纠错训练2:日本观叶石楠、美国红栌、鸡腿菇一个个农业新名词日益走进百姓生活。如皋市近年来引进农业新品种约50个,农艺师结合如皋农业生产的实际,使洋菜“本土化”,打破了“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农艺师的做法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B人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前提条件C人不能改变规律,但能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状况D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客观的,思维活动的规律是主观的解析:自然界的规律是客观的,A项错误;B项的观点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排除;规律是客观的,思维活动的规律也是客观的,D项错误;故选C项。答案: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