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课程》PPT课件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78365807 上传时间:2024-08-24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382.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课程》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综合课程》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综合课程》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综合课程》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综合课程》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综合课程》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课程》PPT课件(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综合课程(一、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材讲习 集美区教师进修学校初教室 陈田 主要内容一、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二、教师培训中的几个问题三、如何来把握教材一、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1、课程性质2、基本理念3、设计思路课程性质: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课程的基本特性: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生活性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开放性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课程内容

2、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仍意义、有兴趣的题材;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的其它生活空间;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它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弹性地延展;评价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活动性本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教师的主要功能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 2、基本理念(1)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

3、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因此,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2)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低年级的课程应当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3)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童年是一个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的生命阶段。童年生活具有完全不同于成人生活的需要和特点,它不仅是未来生活的准备或教育的手段,其本身就蕴藏着丰

4、富的发展内涵与价值。学校生活是童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并学校生活是童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并享受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校生活是每个儿享受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校生活是每个儿童的权利。童的权利。(4 4)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义。 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的。重视课程与儿童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的。重视课程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让课程变得对儿童有意义,生活世界的联系,让课程变得对儿童有意义,这将有利于他们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这将有利于他们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

5、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 3 3、设计思路(、设计思路(1 1)课程位置)课程位置儿童的后继学习与发展小学3-6年级科学、品德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小学1-2年级品德与生活幼儿园课程(2)课程结构框架)课程结构框架三条轴线:三条轴线: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四个方面四个方面:健康、安全地生活(前提和基础)愉快、积极地生活(主调)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基本道德要求)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时代要求)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分目标:1、情感与态度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自信、诚实、求上进。

6、2、行为与习惯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保护环境,爱惜资源。课程目标3、知识与技能掌握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了解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4、过程与方法体验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内容标准健康、安全地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劳动习惯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适应并喜欢学校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愉快、开朗有创造的愿望和乐趣积极向上动手、动脑有应付挑战的勇气养成探究的习惯,学习探究方法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获得知识,积累经验诚实友爱遵守社会规范爱家乡、爱祖国实施

7、建议(一)教学建议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分目标四个方面有机统一)2、教师的角色和任务(变传授者为指导者、支持者、合作者)3、教学活动指导的注意点(实际情况;连续性;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教科书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来供教师讲授,它是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4、教学活动主要形式:讨论、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实践性活动、教学游戏、参观访问、欣赏、练习、讲故事、讲授。(二)评价建议评价目的:激励每个儿童的发展;促进课程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促进老师的自我成长,提高专业能力。评价特点:过程化;评价多样化;重视质性评价。评价方法:观察、访谈、问卷、成长资料袋评价、儿童作品分析(三)课程资

8、源的开发与利用(多样、开放、有形无形)学校中常用的如教科书、教师指导书、音像材料、互联网;其他学科、班级或学校活动;儿童的经验、兴趣。老师和同伴等。儿童家庭、社区中的各种物质设施、文化教育机构。文化活动、节日;与儿童相关的从事各种职业的人们等。自然界中的动植物、山川、自然现象等。1、教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途径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活动范例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的资源2、学校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途径充分挖掘校内资源因地制宜,利用本校所处的环境资源建立课程资源开发的社会网络(五)课程管理建议(六)教材编写建议 二、教师校本教研中的几个问题二、教师校本教研中的几个问题 校本教研是“为了学校”“基于学校

9、”“学校中进行”。 校本教研要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没有理论指导研究最多只会停留在经验总结的层面上。(一)校本教研的定位思考 它不是正式的学术研究,而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在学校中进行的教学研究;它也不是完全的教学工作或理论学习,而是一种教师的专业社会化和学校有特色发展的途径。 首先,校本教研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遇到的困惑,在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于学校,服务于教师。 其次,校本教研作为一种具体研究取向也不仅仅局限于当前所言的行动研究,并不完全是行动研究。 再次,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佳途径。校本教研和专业研究的比较校本教研专业研究研究人员一线教师为主,学

10、者专家提供支持,注重人员民主参与和合作协商学者为主,其他人员协助研究者基础基本程度,经验少或无相当程度研究水平,经验多研究目的提升教学水平,获得教学专业能力,促进学校发展发展或检验假设,解释或预测产生可推广的结论研究问题为改进实践,问题产生于实践需要验证或发展理论,多来源于文献阅览或学术反思文献探讨多阅览可用的二手资料,概括了解广泛阅览一手资料,全盘了解选择样本周围取样,不要求代表性,要求针对性抽取具代表性样本研究设计流程自发,有弹性,可修改;收集、解释、实施等阶段循环进行,不太关注控制无关变量和减少误差严谨计划,控制干扰无关变量,根据计划,按步骤严格实施;重视研究的信度和效度资料收集用简易可

11、用技术收集资料采用具有信度、效度的测量技术,要进行前导性研究或前测结果应用强调实用性和影响实践的程度多提出研究和应用的建议报告形式依实际需要而定,无统一格式强调合乎严谨学术规范校本教研的五个缺乏:校本教研的五个缺乏: 1 1、缺乏统一的规划(重发动,疏管理)、缺乏统一的规划(重发动,疏管理) 2 2、缺乏信息资源、缺乏信息资源 3 3、缺乏合作机制(教师工作任务繁重,更需要集体合作,、缺乏合作机制(教师工作任务繁重,更需要集体合作,而学校缺乏合作的机制予以支持,活动小组经常被各种事务打而学校缺乏合作的机制予以支持,活动小组经常被各种事务打乱,无法正常定期开展小组教研活动)乱,无法正常定期开展小

12、组教研活动) 4 4、缺乏必要的支持、缺乏必要的支持 5 5、缺乏考核与评价、缺乏考核与评价几点启示:一、现代的孩子 现代的孩子吃精制食物,娇弱胃口让他们厌恶颐养劳动体魄的粗蔬和五谷。 现代的孩子在高楼里居住,远离童年游戏,远离儿童天然的集体主义。 现代的孩子每天能看到汽车,看到钱;看不到日出与日落,看不到地平线。 现代的孩子可以在商店买到各种糖果,但无处可以摘下悬挂在树上的果实。 现代的孩子可以得到各种电动玩具,但无处可以捉到一只天牛或金龟子。 现代的孩子按图示会精巧地垒起积木,再也不会造出一把木枪或苇笛。 现代的孩子注意看大人的脸色,注意不到变幻不定的季节的颜色。 现代的孩子跟着大人从一个

13、家庭走到另一个家庭,看不到蚂蚁的家庭、蜜蜂的家庭。 现代的孩子的勇敢体现在摔家里的东西,他们没有地方去爬树,没有机会走夜路。 现代的孩子从成人世界学到各种道理,无法在自然世界中获得各种启示。现代的孩子仿佛天天都过年,因而他们已无法尝到真正过年时的甜蜜。现代的孩子缺少意外,缺少恐惧和冒险,他们将来回忆的将是失去色彩的童年。二、让孩子学会做另一半德育(与智育不同)面对的是人而不是物,即使是物,我们也要显示它背后的人,显示它和人的关系;德育面对的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是人心,而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人、冷冰冰的理性;德育彰显的是人的向善之心,它展示的是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美丽人生的追求。世间还有什么比这

14、些更有魅力?问题在于以往的德育往往背离了人自身、背离了人心、背离了人的向善之心,它向人宣讲的是抽象的概念、空洞的道理,它要人做到的往往是不可企及的要求,它规定人去遵守的是一大堆违反身心发展的规训德育因此而变得面目可憎。鲁洁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全面把握课程目标课程的总目标是本课程的宗旨和价值导向。分目标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技能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偏重追求结果,忽视过程与方法等倾向,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

15、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

16、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充实教学内容充实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拓展教学空间拓展教学空间 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

17、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为此,鼓励教师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一、课程实施的流程二、实施的基本原则v活动性原则v整体性原则v自主性原则v开放性原则v合作性原则v针对性原则v灵活性原则活动性原则v活动是教与学的主要形式v活动的过程是关键,儿童主要是通过自己直接参与的活动,而不是教师的讲解获得知识与结论的。传统教学:v重结论、轻过程(重学会、轻会学),形式上走捷径的教学它排斥了学生的思

18、考和个性,把教学过程庸俗化到无需智慧努力,只需听讲和记忆就能掌握知识的那种程度。新课程重结论,更重过程:v当然强调探索过程,意味着学生要面临问题和困惑,挫折和失败,这同时也意味着学生可能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却一无所获,但是,这却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它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长效”、一种难以言说的丰厚回报,而眼前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应该说是值得付出的代价。v品德与生活课程更是一个以儿童的体验和行为实践为主的课程,更要强调儿童的活动,特别是活动的过程讨论v尤其对一个人道德的发展而言,体验和实践是不可缺乏的条件。v德性是行为而不是学问

19、。外在需要的行为内心产生的行为v关注儿童究竟是如何活动的? 教师牵制儿童,“放风筝”现象 儿童自由玩是否真正在活动?整体性原则v一是要全面把握课程目标v二是“内容标准”中四个方面的内容应该相互贯通、整体呈现v面向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讨论v降低底线去适应孩子?v拔高孩子去适应底线?自主性原则v教师的指导应有利于学生自由尝试和利用自己的经验。v教师的言行不能对学生的讨论、交流、思考等造成干扰和阻碍。讨论v小学生究竟能不能研究和解决问题?明确儿童研究的独特价值承认成人研究与儿童研究的本质区别v如何看待儿童的这种探究活动?用儿童的眼光用欣赏的眼光用发展的眼光开放性原则v鼓励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多样化的活动形

20、式、研究方法、表现和交流方式进行学习,并不断延伸和扩展活动。v鼓励学生在课堂外,在社区、自然环境中进行探索和解决问题的“发现型”学习和获得直接经验的“体验式”学习”。讨论v我们的学生有耳无嘴?v通过使学生(主体是老师)通过应该达到(主体是学生)合作性原则v学生之间的合作。v教师与学生的合作。v学校与家庭、社区的合作。讨论v21世纪学习的世纪只有教才学?课堂教学才是学习上课、做作业、练习、考试是学习玩只是玩,玩不是学习推崇一致的学习模式v21世纪合作的世纪行为交流?心灵交流?避免形式化的倾向注意点:v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防止功利主义v教育与煮饭学会等待(一种修养,一种教育哲学)针对性原则v针对不

21、同内容的活动,指导重点有所不同。v针对不同的学生,指导方式要有所不同。讨论v教师指导的实效? 示范和演练、听(背)实验 完全放任:不问不管 帮助:自主+帮助+支持+合作教师的指导意味着什么?1.激发动机,培养兴趣2.引导方法,建立规范3.跟踪过程,把握价值4.帮助进程,倾听体悟教师指导的有效性体现在哪?1.适时指导2.适度指导3.适当指导灵活性原则v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v教学活动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v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比较灵活机动。讨论v重视随机教育善于观察,敏锐捕捉教育机会和问题。实施中应避免出现

22、的误区讲授课看图说话课手工课表演课自由游戏课教育活动表现为既定程序的再现教师忙于催促、转化、统领强调一节“课”结束后一定要有结果误区的背后是什么?v儿童没有活动v儿童在活动v儿童在老师的导引下在活动v儿童在被老师活动着:表演、“活动”是否就是在体验?三、主题活动过程与指导要点活动前v充分的了解v制定学年、学期教学活动计划v教学活动主题的生成与确定v设计活动方案v创设活动环境与条件n充分的了解了解儿童的特点、基本情况、已有经验、兴趣等;儿童家庭状况;社区的基本情况。品德与生活课程更要求教师对儿童的充分了解n制定学年、学期活动计划统筹考虑课时的安排计划要有弹性,留有余地注意各种活动之间的联系和整合

23、与学校、班级工作计划的沟通n教学活动主题的生成与确定主题的来源儿童自身对生活的发现有关的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原有活动的连接或延伸当地社区资源和自然资源主题的提出儿童自己发现或提出的师生共同发现或提出的儿童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产生的问题教师提出的问题,得到儿童的响应确定活动主题的原则是否有利于内容标准的落实。是否与儿童的生活相贴近。是否是儿童需要的、熟悉的并乐于学习的。是否具有可利用的资源设计具体的活动方案设计具体教学活动方案的基本要求要有强烈的针对性考虑到儿童的不同兴趣及个别差异具有一定的弹性吸引儿童参与活动方案设计具体教学活动方案的主要内容活动主题活动目标活动准备主要内容与时间安排指导要点在活

24、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对策注意事项教学后记n教学活动环境与条件的创设物质准备环境创设心理氛围活动之中活动之中n活动导入n活动的展开n交流与展示n活动导入活动导入的目的和作用在于通过提出问题,引起儿童对主题的关注和兴趣。导入部分必须有足够的生动性。活动导入的形式:提问讨论谈话参观以谈话的方式展开导入时,应当注意引导儿童在没有任何现成答案或“一定之规”的情况下展开思路,围绕问题充分发表看法,让儿童在无拘束的氛围中对主题的活动提出各种问题、提出自己的设想和设计,给学生思考留有余地和机会。n活动的展开启发儿童自主制定活动计划,确定分工、活动方式和方法;帮助儿童选择观察或调查对象;组织儿童进行查询资料

25、、参观访问、操作与制作等活动;引导儿童收集、整理和交流学习成果等。n活动中应注意把握的问题:活动中应注意把握的问题:教师角色的转变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不是儿童活动的支配者、指挥者是引导儿童活动的人是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是通过听讲来学习不是依靠教师获得知识与结论而是直接参与,以调查、观察、实验、讨论、制作、表现、游戏等方式进行学习的而是通过自身与周围世界的实际接触和相互作用获得体验和积累直接经验与智慧注意观察儿童的各种反应,随时调整环境,提供必要的帮助,满足儿童不同的需要,但绝不妨碍儿童自主活动,不妨碍他们自由地尝试和利用自己的经验。对儿童的活动尽可能多地给予鼓励

26、、赞扬、肯定等积极的、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牢记每个儿童都有长处,让儿童尽可能多地体验到成功感、满足感,发展自信心。促进儿童之间的相互认同、相互学习相互支持、相互交流、团结合作,帮助儿童在活动过程中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发现同伴的长处、与自己的不同之处,获得合作、协调、对话、分享、尊重他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等待人处事的技能和能力。引导儿童采用多样化的活动方式(观察、调查、制作、实验、操作等)、多样化的表现方式(语言、画画、音乐、动作、表演、作文等)、多样化的活动方式(集体、小组、个人等),重视科学方法的学习。引导儿童活动不断延伸和扩展,与家庭、社区结合,与各学科结合。注重儿童安全意识的培养,保证儿童活动的安全。交流与成果展示v展示活动是真实反映儿童学习成果和提高学习能力的过程。v展示活动是一个自由表现的过程v提供机会,鼓励儿童以各种形式展示主题探究活动的过程与收获v教师对每一个儿童的表现应表示欣赏和理解v适当时可邀请家长或其他班级教师、同学参加教学活动之后v引导儿童把活动引向深入v巩固和发展儿童获得的知识与经验v总结反思,调整环境和指导方式v做好教学后记工作联系方式:E-mail:panshiqiu163.con电话:0592-8961786Msn:网上寻呼:467538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