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性传播性疾病文档资料

汽***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9MB
约235页
文档ID:578220270
性传播性疾病文档资料_第1页
1/235

基本概念基本概念n一一组由性接触由性接触为主要主要传播途径的、可引起泌尿播途径的、可引起泌尿生殖器官及附属淋巴系生殖器官及附属淋巴系统病病变的疾病;的疾病; 还包包括生殖器以外皮肤括生殖器以外皮肤对皮肤,皮肤皮肤,皮肤对粘膜,粘粘膜,粘膜膜对粘膜的直接接触粘膜的直接接触传染,可涉及到全身主染,可涉及到全身主要器官的病要器官的病变;; n主要受染部位主要受染部位为:口、咽部、肛:口、咽部、肛门、直、直肠等;等; n是一种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群身心健康的重危害人群身心健康的传染性疾病染性疾病 n1975年世界年世界卫生生组织(WTO)常任理事会通常任理事会通过,,确定用确定用“性性传播疾病播疾病”(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 STD)来代替既往来代替既往习惯上所称的性病(上所称的性病(venereal disease)一)一词定定义为由性行由性行为接触或接触或类似性行似性行为接触接触为主要主要传播途径的一播途径的一组传染病 性病分类性病分类 •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性病,分类为四级:)将性病,分类为四级: •一级性病:艾滋病一级性病:艾滋病 •二级性病:梅毒、淋病、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二级性病:梅毒、淋病、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腹股沟肉芽肿、非淋菌性尿道炎、性病性衣原体病、泌腹股沟肉芽肿、非淋菌性尿道炎、性病性衣原体病、泌尿生殖道支原体病、滴虫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性尿生殖道支原体病、滴虫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性病性阴道炎、性病性盆腔炎病性阴道炎、性病性盆腔炎•三级性病: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阴部念珠菌病、传三级性病: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阴部念珠菌病、传染性软疣、阴部单纯疱疹、加特纳菌阴道炎、性病性肝染性软疣、阴部单纯疱疹、加特纳菌阴道炎、性病性肝周炎、瑞特氏综合症、周炎、瑞特氏综合症、 ββ型型链球球球菌病、乙型肝炎、球菌病、乙型肝炎、疥疮、阴虱病、人巨细胞病毒病。

疥疮、阴虱病、人巨细胞病毒病•四级性病:梨形鞭毛虫病、弯曲杆菌病、阿米巴病、沙四级性病:梨形鞭毛虫病、弯曲杆菌病、阿米巴病、沙门氏菌病、志贺氏菌病、甲型肝炎门氏菌病、志贺氏菌病、甲型肝炎 n我国重点控制的我国重点控制的8种性病:种性病:n淋病、梅毒、软下疳、性病性淋巴性肉芽肿、淋病、梅毒、软下疳、性病性淋巴性肉芽肿、尖锐湿疣、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生尖锐湿疣、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生殖器疱疹、艾滋病殖器疱疹、艾滋病 nSTD常见病原微生物:常见病原微生物:n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细菌、真菌、螺旋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细菌、真菌、螺旋体和寄生虫等体和寄生虫等 nSTD的传播途径:的传播途径:n1、性行为传播、性行为传播n2、间接接触传播、间接接触传播n3、血液和血液制品传播、血液和血液制品传播n4、器官移植,人工授精传播、器官移植,人工授精传播n5、母婴传播、母婴传播n6、医源性传播、医源性传播 STD的流行状况STD的流行状况n全球每年有数百万全球每年有数百万20~~24岁生育力旺盛的生育力旺盛的青年人感染青年人感染STDWHO近年近年报告,每年告,每年约有有4亿新病例经治治疗的的STD年年发病数病数为3.33亿人人),主要病种,主要病种为淋病淋病(6200万万)、梅、梅毒(毒(1200万)、万)、HIV感染(感染(3000万)、生殖万)、生殖器疱疹(器疱疹(2000万)、万)、软下疳(下疳(700万)及衣万)及衣原体感染(原体感染(8900万)。

万) STD的危害STD的危害n引起局部病引起局部病变和和损伤;; n也可引起全身的也可引起全身的严重病重病变,,导致致伤残或威残或威胁生命;生命; 与某些与某些恶性性肿瘤的瘤的发生、生、妇女的不女的不育及异位妊娠有关;育及异位妊娠有关; nSTD还可由孕可由孕妇传给胎儿及新生儿胎儿及新生儿 •STD的危害STD的危害•性病是危害人类最严重、发病最广泛的一种传染病,危害个人健康,也殃及家庭,遗害后代,危害社会•性病对人体健康的损害是多方面的:损害人的生殖器官,导致不育,有些性病还可损害心脏、脑等人体的重要器官,甚至导致死亡有些性病一旦染上是难以治愈的,有些性病一旦染上是难以治愈的,如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如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通过各种性病传播途径传给其他健康人 •性病的流行还给家庭带来严重危害例如淋病,通常情况是,夫妇中的一方由于某种原因而感染上性病,然后通过夫妻间的性生活,传染给对方,家中的孩子或是通过母婴途径传播,或是通过日常生活的接触而被感染,使得一家人都深受其害 STD的STD的治疗原则治疗原则 1、必须到正规医院、必须到正规医院 2、必须对症下药、必须对症下药 STD的STD的预防防n1、完善法律保障、完善法律保障n2、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宣传教育n3、规范疫情报告、规范疫情报告n4、加强行为干预、加强行为干预 艾滋病的泛艾滋病的泛滥日日趋严重重n截至截至2002年,全世界年,全世界HIV感染者感染者总数已达数已达4200万;万; 其中每年新增其中每年新增HIV感染者感染者为500多万,平均相当于每天有多万,平均相当于每天有1.5万人遭感染;万人遭感染; n联合国首次把艾滋病列合国首次把艾滋病列为“安全危机安全危机”。

艾滋病的艾滋病的严重危害重危害1.劳动力急力急剧减少,人才减少,人才严重重损失:失:    4200万HIV感染者当中,15岁至49岁感染者已达3860万 ,意味着再过10年受危害的国家将丧失一大批青壮年劳动力及科技人才 艾滋病的艾滋病的严重危害重危害n2.人口比例人口比例严重失衡,人均寿命降低;重失衡,人均寿命降低; n n3.直接影响直接影响经济的的发展:展:据世界银行估计,据世界银行估计,艾滋病发病率高的国家人均收入每年要为艾滋病发病率高的国家人均收入每年要为此减少此减少1%1%到20102010年,在年,在AIDSAIDS流行最为严流行最为严重的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可能下降重的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可能下降8%,8%,人均消费水平可能下降更多人均消费水平可能下降更多 艾滋病的艾滋病的严重危害重危害n4.防治艾滋病的花防治艾滋病的花费将加重有关国家的将加重有关国家的财政政负担:担:全世界每年将为艾滋病花费5000亿美元,而非洲国家目前用于艾滋病防治的经费每年需10多亿美元 历年艾滋病日(12月1日)主  题•1988年年 全球共讨,征服有期全球共讨,征服有期•1989年年 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世界,让我们相互关照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世界,让我们相互关照•1990年年 妇女和艾滋病妇女和艾滋病•1991年年 共同迎接艾滋病的挑战共同迎接艾滋病的挑战•1992年年 预防艾滋病,全社会的责任预防艾滋病,全社会的责任•1993年年 时不我待,行动起来时不我待,行动起来•1994年年 艾滋病和家庭艾滋病和家庭•1995年年 共享权益,共担责任共享权益,共担责任•1996年年 同一世界,同一希望同一世界,同一希望•1997年年 生活在有艾滋病世界中的儿童生活在有艾滋病世界中的儿童•1998年年 青少年青少年---迎接艾滋病的生力军迎接艾滋病的生力军•1999年年 关注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关注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倾听、学习、尊重倾听、学习、尊重•2000年年 预防艾滋病,男士责无旁贷预防艾滋病,男士责无旁贷•2001年年 预防艾滋病,你我同参与预防艾滋病,你我同参与•2002年年 相互关爱,共享生命相互关爱,共享生命•2003年年 相互关爱,共享生命相互关爱,共享生命•2004年年 关注女性,抗击艾滋关注女性,抗击艾滋•2005-2007年年 遏制艾滋遏制艾滋 履行承诺履行承诺•2008年年 全民动员全民动员 •2009-2010年年 责任责任 权益权益 义务义务•2011年普遍可及和人权年普遍可及和人权 ————进食、昆虫叮咬或食、昆虫叮咬或共用共用、握手、握手等不会传播不会传播HIV的途径的途径 •如何保护自己免于感染性病?如何保护自己免于感染性病?•美国篮球明星、爱滋病病毒感染者美国篮球明星、爱滋病病毒感染者“魔术师魔术师”约约翰逊的忠告:翰逊的忠告:((1)假如可以等待有性行为,就等待)假如可以等待有性行为,就等待((2)请当心,和越多的人从事没有防护的性行)请当心,和越多的人从事没有防护的性行为,就越可能感染性病为,就越可能感染性病•((3)在从事阴道、肛门性交或口交时,应自始)在从事阴道、肛门性交或口交时,应自始至终使用避孕套加杀精剂至终使用避孕套加杀精剂•((4)随时注意症状)随时注意症状•((5)有症状要及时看医生,否则感染会越加恶)有症状要及时看医生,否则感染会越加恶化,也可能已传染给另一个化,也可能已传染给另一个•((6)假如性行为活跃,请定期做医学检查。

  )假如性行为活跃,请定期做医学检查  •((7)请对医生坦白说明情形请对医生坦白说明情形 性健康的十条建议性健康的十条建议 •1、包皮垢是引起男性、包皮垢是引起男性**癌和其配偶宫颈癌的重要原因;癌和其配偶宫颈癌的重要原因;这就是建议所有包茎和包皮过长的男性切除包皮的原因这就是建议所有包茎和包皮过长的男性切除包皮的原因•2、请注意外阴部的清洁卫生,平时应经常清洗,尤其、请注意外阴部的清洁卫生,平时应经常清洗,尤其是男性!性生活之前更是如此是男性!性生活之前更是如此•3、女性阴道有很强的自洁能力,如非尊医嘱,请不要、女性阴道有很强的自洁能力,如非尊医嘱,请不要滥用阴道洗液而外阴洗液是可以使用的)滥用阴道洗液而外阴洗液是可以使用的)•4、使用护垫并不是最佳的选择;选择棉质的内裤、勤、使用护垫并不是最佳的选择;选择棉质的内裤、勤换内裤更有利于女性外阴的清洁卫生换内裤更有利于女性外阴的清洁卫生•5、女性应密切注意白带的变化情况;如果出现明显的、女性应密切注意白带的变化情况;如果出现明显的异味、颜色、性状的变化,则应怀疑有妇科炎症,请尽异味、颜色、性状的变化,则应怀疑有妇科炎症,请尽快去医院检查治疗;自行用药可能耽误治疗并可能加重快去医院检查治疗;自行用药可能耽误治疗并可能加重症状。

症状 性健康的十条建议性健康的十条建议 •6、性生活后出现腰酸、背疼等症状,说明体力、性生活后出现腰酸、背疼等症状,说明体力消耗过大,此时应多注意休息;这是性保健的最消耗过大,此时应多注意休息;这是性保健的最基本要求基本要求——量力而行量力而行•7、性心理健康也是值得重视的一方面;如果发、性心理健康也是值得重视的一方面;如果发现自己有性心理方面的困惑,而自己解决起来很现自己有性心理方面的困惑,而自己解决起来很困难的,应尽早咨询专业的心理医生困难的,应尽早咨询专业的心理医生•8、性幻想是很正常的一种行为,但应注意不应、性幻想是很正常的一种行为,但应注意不应过分依赖性幻想而达到性满足过分依赖性幻想而达到性满足•9、性偏离(如恋物癖、窥阴癖等)是一种心理、性偏离(如恋物癖、窥阴癖等)是一种心理疾病,需要进行系统的心理治疗疾病,需要进行系统的心理治疗•10、性心理和性生理的健康表现,能带给人充沛、性心理和性生理的健康表现,能带给人充沛的活力;正视自己的性需求,追求性健康是应该的活力;正视自己的性需求,追求性健康是应该提倡的行为,而不是什么提倡的行为,而不是什么“不好意思不好意思”的事 STD的病原体STD的病原体n几乎所有医学微生物均可致几乎所有医学微生物均可致STDSTD。

如病毒,衣如病毒,衣原体,支原体,原体,支原体,细菌,螺旋体,放菌,螺旋体,放线菌,真菌,菌,真菌,原虫及寄生虫等均可原虫及寄生虫等均可经性接触性接触传播相播相应的的STDSTD 流行概况流行概况n由于漏由于漏报严重,官方重,官方报告的数字只能告的数字只能显示真示真实发病情况的一部分,病情况的一部分,STD的真正的真正发病率是很病率是很难确定的,只能用其来描述流行的确定的,只能用其来描述流行的趋势 在我国,在我国,STDSTD现已成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发病人病人数逐年上升,地区不断数逐年上升,地区不断扩大,危害日益大,危害日益严重近近20年来全国性病疫情一直呈上升年来全国性病疫情一直呈上升趋势,平均,平均增增长124.31% n 人群分布特征人群分布特征n1.男性病例多于女性,两性男性病例多于女性,两性发病有明病有明显的差的差异;异; n2.婴幼儿性病病例明幼儿性病病例明显增多;增多; n3.绝大多数病例集中在大多数病例集中在20~~39岁年年龄组;; n4.现阶段段STD的的发病率已无明病率已无明显的的职业差差异 地区分布特征地区分布特征n1.全国各地全国各地STD的的发病率差异呈病率差异呈缩小的小的趋势;; n2.总体上来体上来说,城市高于,城市高于农村、沿海地区高村、沿海地区高于内地,于内地,经济发达地区高于欠达地区高于欠发达地区。

达地区 STD的流行STD的流行环节n传染源:染源: n1.1.性工作者;性工作者; n2.2.性乱者;性乱者; n3.3.同性恋同性恋/ /双性恋者;双性恋者; n4.4.性病患者的性伴与配偶;性病患者的性伴与配偶; n5.5.吸毒者;吸毒者; n6.6.血源 流行环节 传播途径播途径n1.性接触性接触传播;播; n2.2.非性行非性行为的直接接触的直接接触传播;播; n3.3.血源感染;血源感染; n4.4.母母婴传播;播; n5.5.医源性医源性传播;播; n6.6.日常生活接触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流行环节 易感人群易感人群n1.1.人群人群对STD既无先天性免疫力也无既无先天性免疫力也无稳固固的后天的后天获得性免疫力,可以反复感染得性免疫力,可以反复感染STD,也可迁延不愈,,也可迁延不愈, 反复反复发作;作; 2.2.人群人群对STD普遍易感:没有明普遍易感:没有明显的年的年龄、性、性别的的差异 流行环节 生物学因素生物学因素n1.STD病原体种类繁多,引起的疾病种类也相应繁多; n2.人群对STD缺乏特异性免疫力,因而普遍易感,甚至可发生重复感染或反复发作及间歇性排菌等现象; n3.至今尚无有效的人工免疫方法及化学预防办法; n4.滥用抗菌素。

流行因素流行因素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 n1.社会制度;社会制度; n2.人口流人口流动;; n3.嫖娼、嫖娼、卖淫;淫; n4. 吸毒、吸毒、贩毒;毒; n5. 淫淫秽文文艺作品泛作品泛滥;; n6. 健康教育欠缺及自我保健康教育欠缺及自我保护意意识差;差; n7. 性病医性病医疗市市场混乱 流行因素流行因素 心理学因素心理学因素 n1.传统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被抛弃; n2.性观念、性心理、性行为及道德标准的改变 流行因素流行因素 艾滋病艾滋病 •艾滋病,艾滋病,1981年在年在美美国国首次发现和确认首次发现和确认全名为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陷综合症"英语英语缩写缩写AIDS的音译,曾译为的音译,曾译为"爱滋病爱滋病"、、"爱死病爱死病“•世界艾滋病日世界艾滋病日12月月1日日 AIDS Discovery of AIDS in 19811981年发现艾滋病年发现艾滋病Kaposi's Sarcoma, once-rare malignancy of the blood vessels, is associated with AIDS. It is frequently associated with AIDS in homosexual men . Drs. Conant and Volberg discussing Kaposi's Sarcoma in 1981 Purplish grape-like lesions紫葡萄样损伤紫葡萄样损伤Gay-relat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GRID). 卡波西肉瘤卡波西肉瘤,本是一种少见的血管恶性肿瘤,却常常伴随艾滋病出现,本是一种少见的血管恶性肿瘤,却常常伴随艾滋病出现,特别是男性同性恋艾滋病患者。

特别是男性同性恋艾滋病患者男同性恋相关的免疫缺陷综合症(GRID) Major Early Events of HIV DiscoveryHIV发现的主要早期事件发现的主要早期事件Anti-cancer drugFirst AIDS cases noted in United States艾滋病首先发现于美国CD4 identified as the main receptor for HIV-1CD4被鉴定为主要的HIV-1受体HIV-2 isolated in West Africa在西非分离出HIV-2HIV- isolated in France and United States在法国和美国分离出HIV-1HIV-specific antibody test developed for blood screening用于血液筛选的HIV特异性抗体检测方法问世 艾滋病及其流行特征艾滋病及其流行特征n基本概念:基本概念: n亦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 immuno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m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引起的以T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为主的一种混合免疫缺陷病。

AIDS 病原学病原学nHIV为单链、带有包膜的RNA的逆转录病毒; n目前HIV分HIV-1和HIV-2二型,各型中有可分很多亚型,以HIV-1型流行为主; HIV借助受体依附于CD4+T淋巴细胞表面,进而侵入,并在其中通过逆转录酶的作用复制,繁殖,杀伤被感染的CD4+T淋巴细胞,从而促使机体的免疫缺陷形成 AIDS HIV动力学 HIV每代每代2.6d(一个毒粒释放(一个毒粒释放-感染另一个细胞感染另一个细胞释放新的毒粒),因此每年有释放新的毒粒),因此每年有140代或更多的周期,代或更多的周期,HIV高速复制每天产生高速复制每天产生10-12亿个新病毒颗粒亿个新病毒颗粒. 因为逆转录病毒在逆转录过程和转录因为逆转录病毒在逆转录过程和转录RNA过程过程不符合细胞校正机制,且逆转录酶缺乏不符合细胞校正机制,且逆转录酶缺乏3’-5’外切外切核酸的校读功能,使核酸的校读功能,使RNA转录为转录为DNA时经常出现时经常出现错误,在复制周期中核苷酸错误率大约为错误,在复制周期中核苷酸错误率大约为10-4/每每个核苷酸,每天突变的个核苷酸,每天突变的HIV-1在在1万个以上。

万个以上 AIDSAIDS病情病情发展展过程程 n1. 潜伏期;潜伏期; n2. 2. 窗口期窗口期;; n3. 3. 淋巴腺期淋巴腺期;; n4. AIDS4. AIDS相关相关综合征期 AIDS 临床表现AIDS 临床分期急性感染期急性感染期无症状感染期无症状感染期艾滋病艾滋病期期AIDS 1. 急性感染期感染感染HIV后后6天~天~6周,出现上感周,出现上感样及单核细胞增多症样表现样及单核细胞增多症样表现::发发热、全身不适、头痛、厌食、恶热、全身不适、头痛、厌食、恶心、肌痛、关节痛、淋巴结肿大心、肌痛、关节痛、淋巴结肿大以及皮疹以及皮疹感染后感染后2~~4周,逐渐出现周,逐渐出现HIV抗抗体,期间为体,期间为“窗口期窗口期”随后血浆病毒载量明显下降,随后血浆病毒载量明显下降,CD4+细胞数量回升(但仍低于感细胞数量回升(但仍低于感染前水平),而后呈进行性减少染前水平),而后呈进行性减少症状的出现、持续时间以及病毒症状的出现、持续时间以及病毒载量与预后相关载量与预后相关平均持续平均持续22天,症状天,症状可自行消退可自行消退AIDS 2. 无症状感染期多无症状和体征多无症状和体征血浆病毒载量稳定在较低水平(波动血浆病毒载量稳定在较低水平(波动很少超过很少超过1个对数值或个对数值或10倍)倍)CD4+细胞数呈进行性减少(降低速度细胞数呈进行性减少(降低速度为为50~~100个个/μL·年)年)平均持续平均持续8年(数月~数年)年(数月~数年)AIDS 3. 艾滋病期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大(PGL)艾滋病相关综合征艾滋病相关综合征((ARC))病毒载量开始上升,病毒载量开始上升,CD4+细胞减少速度明细胞减少速度明显加快显加快PGL综合征综合征AIDS 3. 艾滋病期CD4+细胞计数细胞计数<200个个/μl出现一种以上出现一种以上机会性感染、肿瘤: 卡氏肺孢菌肺炎、卡波济肉瘤、肺部或食卡氏肺孢菌肺炎、卡波济肉瘤、肺部或食管念珠菌病、隐球菌脑膜炎、肠道隐孢子虫病、管念珠菌病、隐球菌脑膜炎、肠道隐孢子虫病、巨细胞病毒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HIV相关性脑病、单纯疱疹相关性脑病、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组织胞浆菌病、淋巴瘤、结核病、病毒感染、组织胞浆菌病、淋巴瘤、结核病、弓形虫脑病、弓形虫脑病、HIV相关性消瘦综合征相关性消瘦综合征AIDS 最常见的艾滋病指征性疾病最常见的艾滋病指征性疾病最常见的威胁生命的机会性感染最常见的威胁生命的机会性感染发热、盗汗、乏力、消瘦,逐渐出现发热、盗汗、乏力、消瘦,逐渐出现胸骨后不适、干咳、呼吸短促胸骨后不适、干咳、呼吸短促血氧分压及二氧化碳扩散效率均减少血氧分压及二氧化碳扩散效率均减少典型胸片:肺门周围间质性浸润典型胸片:肺门周围间质性浸润病原学诊断:痰、支气管灌洗液中查病原学诊断:痰、支气管灌洗液中查出卡氏肺孢菌出卡氏肺孢菌卡氏肺孢菌肺炎 PCP,,Pneumocystis carinii pneumoniaAIDS 与人类疱疹病毒与人类疱疹病毒8型有关,多型有关,多见于男同性恋和双性恋人群见于男同性恋和双性恋人群可发生在可发生在HIV感染的各个阶段,感染的各个阶段,甚至在甚至在CD4+细胞水平较高时细胞水平较高时可侵犯皮肤、黏膜、内脏和淋可侵犯皮肤、黏膜、内脏和淋巴结巴结卡波济肉瘤 KS,Kaposi’s sarcomaAIDS Kaposi's sarcoma typically produces one or more reddish purple nodules on the skin, as seen here grossly.AIDS 孢子丝菌病孢子丝菌病真菌性角膜炎真菌性角膜炎AIDS 口腔真菌感染口腔真菌感染AIDS 疣疣带状疱疹带状疱疹AIDS 尖锐湿疣AIDS 传染性软疣(传染性软疣(AIDS患者)患者) HPVHPV感染感染AIDS 淋巴结核淋巴瘤淋巴瘤AIDS 恶液质表现消瘦综合征消瘦综合征AIDS 实验室检查AIDS 免疫学检测AIDSAIDS患者患者正常正常(×10(×109 9/L)/L)CD4CD4<0.2<0.21(0.81(0.8~~1.2)1.2)CD4/CD8CD4/CD8<1<11.21.2~~2.12.1淋巴细胞总淋巴细胞总数数<1<12 2~~3 3流式细胞仪测定流式细胞仪测定流式细胞仪测定流式细胞仪测定AIDS 血清学检测(1)HIVHIV抗体的初筛试验抗体的初筛试验————ELISA(酶联免疫试(酶联免疫试验)验)AIDS 血清学检测(2)HIVHIVHIVHIV抗体的确证试验抗体的确证试验抗体的确证试验抗体的确证试验————Western blot (免疫印迹试验)(免疫印迹试验)AIDS 血清学检测(3)HIVHIV抗原检测抗原检测————ELISA夹心法夹心法测定测定p24抗原抗原敏感性很高(敏感性很高(7~~10 pg/ml))特异性稍差(可有假阳性)特异性稍差(可有假阳性)AIDS 分子生物学检测(1)HIV RNAHIV RNAHIV RNAHIV RNA检测检测检测检测————RT-PCR(逆转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聚合酶链反应)PCR:高温变性:高温变性(94℃℃)→→低温退低温退火火(55℃℃)→→适温延伸适温延伸(72℃℃);经;经25~30个循环,成倍数扩增个循环,成倍数扩增荧光定量荧光定量PCR:比常规:比常规PCR多一多一个寡聚核苷酸探针(带一个荧光个寡聚核苷酸探针(带一个荧光发光分子和一个荧光淬灭分子)发光分子和一个荧光淬灭分子)应用:应用:PCR查查PBMCs前病毒前病毒DNA;;RT-PCR查血浆中的病毒查血浆中的病毒RNAAIDS 分子生物学检测(2)淋巴细胞淋巴细胞HIV RNAHIV RNA检测检测————Northern印迹杂交印迹杂交(Northern blot)原理:原理: RNA片段经电片段经电泳分离,从凝胶中转泳分离,从凝胶中转移到硝酸纤维素滤膜,移到硝酸纤维素滤膜,再用探针杂交再用探针杂交AIDS 分子生物学检测(3)HIVHIV变异株检测变异株检测————Sanger测序法测序法原理:核酸扩增时,核苷酸原理:核酸扩增时,核苷酸在某一固定点开始,随机在在某一固定点开始,随机在某一特定的碱基处终止,产某一特定的碱基处终止,产生生A、、T、、C、、G四组不同长四组不同长度的一系列核苷酸,通过在度的一系列核苷酸,通过在尿素变性的尿素变性的PAGE胶上电泳,胶上电泳,获得获得DNA序列序列AIDS 诊 断AIDS 诊断依据流行病学史:流行病学史:有静脉注射毒品史;多个性伴和不有静脉注射毒品史;多个性伴和不洁性生活史;输入未经洁性生活史;输入未经HIV抗体检测的血液和血制抗体检测的血液和血制品史;品史;HIV抗体阳性所生的子女;其它(如职业暴抗体阳性所生的子女;其它(如职业暴露或医源性感染史)。

露或医源性感染史)临床表现:临床表现:高危对象出现发热、头痛、咽痛、恶高危对象出现发热、头痛、咽痛、恶心、厌食、全身不适、关节肌肉疼痛、红斑样皮疹、心、厌食、全身不适、关节肌肉疼痛、红斑样皮疹、血小板减少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样表现;颈、血小板减少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样表现;颈、腋及枕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可考虑急性腋及枕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可考虑急性HIV感染感染进入无症状期多无任何表现,也可有淋感染感染进入无症状期多无任何表现,也可有淋巴结肿大,疲劳,乏力等巴结肿大,疲劳,乏力等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①①HIV抗体阳性,并经确证试验确认;抗体阳性,并经确证试验确认;②②血浆血浆HIV RNA阳性;阳性;③③CD4+T淋巴细胞数明显淋巴细胞数明显减少AIDS •诊断诊断HIV/AIDS必须是必须是HIV抗体阳性(经确抗体阳性(经确认试验证实),而认试验证实),而HIV RNA和和P24 抗原的抗原的检测有助于检测有助于HIV/AIDS的诊断,尤其是能缩的诊断,尤其是能缩短抗体短抗体“窗口期窗口期”和帮助早期诊断新生儿和帮助早期诊断新生儿的的HIV感染AIDS 预 后AIDS [预后预后]•小小儿儿潜潜伏伏期期短短,,约约为为2年年,,发发病病后后病病情情进进展展快快、、预预后后差差。

部部分分HIV感感染染者者,,无无症症状状感感染染期期可可达达10年年以以上上一一旦旦进进展展为为艾艾滋滋病病,,预预后不良,平均存活期为后不良,平均存活期为12—18个月AIDS 影响预后的因素感染的感染的感染的感染的HIVHIVHIVHIV型别及亚型:型别及亚型:型别及亚型:型别及亚型:HIV-1较较HIV-2临床进展快临床进展快并发的机会性感染:并发的机会性感染:并发的机会性感染:并发的机会性感染:同时合并卡波济肉瘤及肺孢菌肺同时合并卡波济肉瘤及肺孢菌肺炎者病死率最高;合并丙型肝炎者预后差炎者病死率最高;合并丙型肝炎者预后差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治疗改变了艾滋病进程治疗改变了艾滋病进程 —未治疗者的四种结局:未治疗者的四种结局: 典型、快速进展型、长期无进展型、长期存活型典型、快速进展型、长期无进展型、长期存活型AIDS HIV感染的四种转归 典型典型 (70%~~80%)::5~~10年进展为艾滋病年进展为艾滋病快速进展型快速进展型(10%~~15%)::2~~3年年长期存活型长期存活型 (极少极少)::进展到艾滋病期后能进展到艾滋病期后能稳定较长一段时间稳定较长一段时间 长期无进展型长期无进展型 (<5%)::HIV感染超过感染超过10年,年,CD4+细胞细胞>500/mm3,病毒载量,病毒载量<103拷贝拷贝/mlAIDS 治 疗AIDS 治疗原则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营养作基础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营养作基础合理应用抗病毒药物合理应用抗病毒药物正确使用抗机会性感染和肿瘤正确使用抗机会性感染和肿瘤药物药物辅以适当的支持、对症治疗辅以适当的支持、对症治疗最终目标:最终目标:提高生存质量和生提高生存质量和生存期存期AIDS 早期抗病毒治疗的益处及及早早控控制制病病毒毒复复制制和和变变异异,,明明显显降降低低体体内病毒载量内病毒载量防防止止免免疫疫损损伤伤的的进进展展;;有有利利于于维维持持或或重重建正常的免疫功能建正常的免疫功能推迟推迟AIDS的发展,从而延长寿命的发展,从而延长寿命减少由于复制过程中病毒选择生长而产减少由于复制过程中病毒选择生长而产生耐药突变株的危险生耐药突变株的危险AIDS 早期抗病毒治疗潜在的危险由由于于药药物物的的毒毒副副作作用用和和服服药药带带来来的的不不便便,,影响生活质量影响生活质量早期发生耐药现象,并导致将来用药受限早期发生耐药现象,并导致将来用药受限尚不清楚长期用药的毒副作用尚不清楚长期用药的毒副作用尚不清楚长期用药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尚不清楚长期用药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药价昂贵长期用药不胜负荷药价昂贵长期用药不胜负荷AIDS 抗病毒治疗药物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NRTI)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剂 ((NNRTI)蛋白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 ((PI)AIDS AIDS 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通用名(缩写)通用名(缩写)通用名(缩写)通用名(缩写)推荐剂量推荐剂量推荐剂量推荐剂量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不良反应齐多夫定齐多夫定(AZT/ZDV)(AZT/ZDV)200mg200mg,每日,每日3 3次次骨髓抑制(贫血或粒细胞骨髓抑制(贫血或粒细胞减少)减少)地丹诺辛地丹诺辛(DDI)(DDI)200mg200mg,每日,每日2 2次次周围神经炎、腹泻、胰腺周围神经炎、腹泻、胰腺炎、癫痫炎、癫痫扎西他滨扎西他滨(DDC)(DDC)0.75mg/kg0.75mg/kg,每,每日日3 3次次周围神经炎、腹泻、胰腺周围神经炎、腹泻、胰腺炎炎司他夫定司他夫定(d4T)(d4T)40mg(>60kg)40mg(>60kg)或或30mg (<60kg)30mg (<60kg),,每日每日2 2次次周围神经炎、转氨酶升高周围神经炎、转氨酶升高拉米夫定拉米夫定(LAM/3TC)(LAM/3TC)150mg150mg,每日,每日2 2次次贫血、恶心、头痛、疲乏、贫血、恶心、头痛、疲乏、粒细胞减少、胰腺炎、周粒细胞减少、胰腺炎、周围神经炎围神经炎AIDS 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通用名(缩写)通用名(缩写)通用名(缩写)通用名(缩写)推荐剂量推荐剂量推荐剂量推荐剂量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奈韦拉平奈韦拉平(NVP)(NVP)200mg200mg,每日,每日2 2次,共次,共1414天;然后天;然后400mg400mg,,每日每日2 2次次皮疹、转氨酶升高皮疹、转氨酶升高台拉韦平台拉韦平(DLV)(DLV)400mg400mg,每日,每日3 3次次皮疹、头痛皮疹、头痛施多宁施多宁(EFZ)(EFZ)200mg200mg,每日,每日3 3次次皮疹、恶心、腹泻皮疹、恶心、腹泻洛韦胺洛韦胺(Loviride)(Loviride)100mg100mg,每日,每日3 3次次皮疹、恶心、腹泻皮疹、恶心、腹泻AIDS 蛋白酶抑制剂通用名(缩通用名(缩通用名(缩通用名(缩写)写)写)写)推荐剂量推荐剂量推荐剂量推荐剂量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不良反应英地那韦英地那韦(IDV)(IDV)800mg800mg,每,每8 8小时小时1 1次,次,空腹服药,或与无脂空腹服药,或与无脂肪低蛋白饮食同服,肪低蛋白饮食同服,足量饮水足量饮水肾结石、消化道症状、肾结石、消化道症状、头痛、非结合胆红素升头痛、非结合胆红素升高、血小板下降高、血小板下降里托那韦里托那韦(RTV)(RTV)600mg600mg,每,每8 8小时小时1 1次,次,与食物同服与食物同服消化道症状、感觉异常、消化道症状、感觉异常、转氨酶升高、尿酸升高、转氨酶升高、尿酸升高、血糖升高血糖升高沙奎那韦沙奎那韦(SQV)(SQV)600mg600mg,每,每8 8小时小时1 1次,次,与大量食物同服与大量食物同服消化道症状、转氨酶升消化道症状、转氨酶升高、血糖升高高、血糖升高奈非那韦奈非那韦(NFV)(NFV)750mg750mg,每,每8 8小时小时1 1次,次,与大量食物同服与大量食物同服腹泻、血糖升高腹泻、血糖升高AIDS 联合方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HAARTHAARTHAART)))):::: 1996年年7月温哥华第月温哥华第10届国际艾滋病大会,美籍华裔科学家何大届国际艾滋病大会,美籍华裔科学家何大一发表的采用所谓一发表的采用所谓“鸡尾酒鸡尾酒”式的混合药物治疗方法式的混合药物治疗方法优点:优点:优点:优点:①①药物分布广、达到靶细胞;药物分布广、达到靶细胞; ②②起协同作用,持续抑制病起协同作用,持续抑制病毒复制;毒复制; ③③延缓或阻断延缓或阻断HIV变异产生耐药性变异产生耐药性 常用方案:常用方案:常用方案:常用方案:2种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种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 1种非核苷类逆转录酶种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或蛋白酶抑制抑制剂(或蛋白酶抑制剂)剂)•一线推荐方案:一线推荐方案:AZT齐多夫定齐多夫定(或(或d4T))+3TC拉米夫定拉米夫定+NFV奈奈非那韦非那韦(或(或NVP)) AIDS 何时开始抗病毒治疗?临床分期临床分期临床分期临床分期CD4+TCD4+TCD4+TCD4+T细胞计细胞计细胞计细胞计数数数数(个(个(个(个/mm/mm/mm/mm3 3 3 3))))病毒载量病毒载量病毒载量病毒载量(拷贝(拷贝(拷贝(拷贝/ml/ml/ml/ml))))抗病毒建议抗病毒建议抗病毒建议抗病毒建议急性感染期急性感染期任何任何值任何任何值进行(行(应在血清阳在血清阳转6个月内开始)个月内开始)无症状感染期无症状感染期>500<3万万不宜不宜进行行350~~500<3万万延延迟进行行200~~350>3万万考考虑进行行<200任何任何值进行行症状期(非症状期(非终末期)末期)任何任何值任何任何值进行(特行(特别是机会是机会感染控制后)感染控制后)症状期(症状期(终末期)末期)任何任何值任何任何值不宜不宜进行行注:注:注:注:结合结合2004年年10月月29日美国日美国NIH治疗指南治疗指南AIDS 疗效判断疗效疗效评定指定指标:: CD4+T细胞胞计数、病毒数、病毒载量量随随访时间:开始服:开始服药后的第后的第4周、第周、第8周、周、3个月各随个月各随访一次,以后每一次,以后每3个月一次个月一次有效指有效指标:治:治疗4~~8周后,周后,CD4+T细胞胞数增加数增加>50个个/mm3,以后每年增加,以后每年增加50~~100个个/mm3;病毒;病毒载量降低量降低90%以上以上部分有效:未达到充分的病毒抑制,但部分有效:未达到充分的病毒抑制,但CD4+T细胞数胞数动态上升上升AIDS 何时需要改变治疗方案?感染者使用的不是最佳治疗方案感染者使用的不是最佳治疗方案HAART治疗一段时间,病毒载量回升到治疗一段时间,病毒载量回升到400拷拷贝/ml;或;或CD4+细胞数量继续下降;或患细胞数量继续下降;或患者临床进展者临床进展HAART治疗开始以来,血浆病毒持续高水平治疗开始以来,血浆病毒持续高水平严重的毒副作用难以坚持治疗严重的毒副作用难以坚持治疗AIDS 免疫重建即以医疗手段使受损的免疫细胞及其功能恢复即以医疗手段使受损的免疫细胞及其功能恢复或接近正常或接近正常具体措施:具体措施: —免疫增强剂(如免疫增强剂(如α-干扰素)干扰素)或基因重组或基因重组IL-2、、IL-7 —丙种球蛋白丙种球蛋白 —胸腺激素或移植,或胸腺激素或移植,或T细胞体外扩增后回输细胞体外扩增后回输 —降低降低HIV毒力(基因修饰改变病毒或细胞受体结构)毒力(基因修饰改变病毒或细胞受体结构) —疫苗刺激免疫应答疫苗刺激免疫应答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AIDS 治疗机会性感染和肿瘤卡氏肺孢菌肺炎:卡氏肺孢菌肺炎:卡氏肺孢菌肺炎:卡氏肺孢菌肺炎:戊烷脒、复方新诺明戊烷脒、复方新诺明其他真菌感染其他真菌感染其他真菌感染其他真菌感染(念珠菌(念珠菌/隐球菌):隐球菌):多烯类、吡咯类多烯类、吡咯类(咪唑类(咪唑类/三唑类)、棘白霉素类(卡泊芬净)、氟胞嘧啶、三唑类)、棘白霉素类(卡泊芬净)、氟胞嘧啶、中草药类中草药类病毒感染病毒感染病毒感染病毒感染((HSV/CMV/EBV):):阿昔洛韦、泛昔洛韦、阿昔洛韦、泛昔洛韦、更昔洛韦更昔洛韦弓形虫病:弓形虫病:弓形虫病:弓形虫病:螺旋霉素、克林霉素、阿奇霉素、复方新诺明螺旋霉素、克林霉素、阿奇霉素、复方新诺明隐孢子虫病:隐孢子虫病:隐孢子虫病:隐孢子虫病:螺旋霉素螺旋霉素结核菌感染:结核菌感染:结核菌感染:结核菌感染:异烟肼、利福平、比嗪酰胺、链霉素或乙异烟肼、利福平、比嗪酰胺、链霉素或乙胺丁醇联合胺丁醇联合鸟型分枝杆菌感染:鸟型分枝杆菌感染:鸟型分枝杆菌感染:鸟型分枝杆菌感染:氨苯砜、阿奇霉素、利福平、乙胺氨苯砜、阿奇霉素、利福平、乙胺丁醇丁醇卡波济肉瘤:卡波济肉瘤:卡波济肉瘤:卡波济肉瘤:长春新硷、博来霉素和阿霉素联合(可再长春新硷、博来霉素和阿霉素联合(可再加干扰素)加干扰素)AIDS 预防性治疗预防结核:预防结核:HIV感染而结核菌素皮试阳性,服感染而结核菌素皮试阳性,服INH四周四周预防卡氏肺孢菌肺炎:预防卡氏肺孢菌肺炎: CD4+细胞细胞<200个个/mm3,采用戊烷脒雾化、或口服复方新诺明,采用戊烷脒雾化、或口服复方新诺明被污染针头刺伤或实验室意外被污染针头刺伤或实验室意外::2小时内服康小时内服康卞韦或卞韦或d4T+DDI(疗程(疗程4~~6周)周)AIDS 免疫重建综合征定义:定义:因免疫恢复或重建,导致炎症反应因免疫恢复或重建,导致炎症反应增强,由此暴露隐伏感染,引起相应的疾增强,由此暴露隐伏感染,引起相应的疾病病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如发热、淋巴结肿大、肺和中如发热、淋巴结肿大、肺和中枢神经系统受累。

潜在有结核分枝杆菌感枢神经系统受累潜在有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可发展为有症状的结核病染者,可发展为有症状的结核病 处理:处理:对症处理,重点是发现和治疗可能对症处理,重点是发现和治疗可能出现的机会性感染出现的机会性感染AIDS 预 防AIDS 管理传染源发现发现HIV感染者,按乙类传染病报告当感染者,按乙类传染病报告当地地CDC高危人群普查高危人群普查HIV感染感染隔离治疗病人隔离治疗病人监控无症状监控无症状HIV感染者感染者加强国境检疫加强国境检疫AIDS 切断传播途径广泛宣传教育广泛宣传教育静脉吸毒者的行为干预静脉吸毒者的行为干预严禁性乱,高危人群使用严禁性乱,高危人群使用安全套安全套规范性病治疗规范性病治疗控制控制HIV的医源性传播的医源性传播预防母婴传播预防母婴传播AIDS 保护易感人群正在研制重组正在研制重组HIV-1 gp120亚单位疫苗以亚单位疫苗以及痘苗病毒表达的及痘苗病毒表达的HIV包膜疫苗包膜疫苗尽管仍需要数年或更长时间的等待,但一尽管仍需要数年或更长时间的等待,但一旦成功之后如何组织落实疫苗接种计划的旦成功之后如何组织落实疫苗接种计划的讨论早已开始讨论早已开始这种投入将得到巨大回报,最终结果有可这种投入将得到巨大回报,最终结果有可能逆转艾滋病的流行进程能逆转艾滋病的流行进程AIDS 基础研究:基础研究: —深深入入研研究究了了病病原原体体((HIV-1、、HIV-2))及及其其发发病病机制机制v治疗:治疗: —推推广广HAART疗疗法法,,成成功功抑抑制制HIV,,提提高高患患者者生存质量生存质量 —免疫重建是我国有所作为的领域免疫重建是我国有所作为的领域v预防:预防: —广泛宣传教育使广泛宣传教育使“恐艾症恐艾症”有一定减轻有一定减轻 —切切断断传传播播途途径径有有了了些些针针对对性性方方法法((母母婴婴传传播播、、性传播、静脉吸毒)性传播、静脉吸毒) —疫苗研究有了一些进展疫苗研究有了一些进展防治成就防治成就AIDS 胡锦涛总书记:胡锦涛总书记:胡锦涛总书记:胡锦涛总书记: “艾滋病防治是关系我中华民族素质和国家兴亡的大事,各级党政艾滋病防治是关系我中华民族素质和国家兴亡的大事,各级党政领导需提高认识,动员全社会,从教育入手,立足预防,坚决遏制其领导需提高认识,动员全社会,从教育入手,立足预防,坚决遏制其蔓延势头。

蔓延势头AIDS AIDS 红丝带是关注艾滋病防治问题的国际性标志,在红丝带是关注艾滋病防治问题的国际性标志,在20世纪世纪80年代末,人们视艾滋病为一种可怕的疾病,艾滋病患者受到歧年代末,人们视艾滋病为一种可怕的疾病,艾滋病患者受到歧视,在一次世界艾滋病大会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齐声视,在一次世界艾滋病大会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齐声呼吁人们的理解,一条长长的红丝带被抛在会场的上空,支持呼吁人们的理解,一条长长的红丝带被抛在会场的上空,支持者们将红丝带剪成小段,并用别针将折叠好的红丝带别在胸前,者们将红丝带剪成小段,并用别针将折叠好的红丝带别在胸前,从此许多关注艾滋病的爱心组织、医疗机构纷纷以红丝带命名从此许多关注艾滋病的爱心组织、医疗机构纷纷以红丝带命名 红丝带像一条纽带,将世界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共同抗红丝带像一条纽带,将世界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共同抗击艾滋病,象征着人们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关心和支击艾滋病,象征着人们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关心和支持,象征着人们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和平的渴望,象征着人们用持,象征着人们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和平的渴望,象征着人们用心来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工作。

心来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工作AIDS “四免一关怀”政策对农村居民和城镇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等医疗保障对农村居民和城镇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等医疗保障制度的经济困难人员中的艾滋病病人制度的经济困难人员中的艾滋病病人免费提供抗病免费提供抗病毒治疗药物毒治疗药物;;在全国范围内为自愿接受艾滋病咨询检测的人员在全国范围内为自愿接受艾滋病咨询检测的人员免免费提供咨询和初筛检测费提供咨询和初筛检测;;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提供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提供免费母婴阻断药物及免费母婴阻断药物及婴儿检测试剂婴儿检测试剂;;对艾滋病病人的孤儿对艾滋病病人的孤儿免收上学费用免收上学费用;;将生活困难的艾滋病病人将生活困难的艾滋病病人纳入政府救助范围纳入政府救助范围,按照,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必要的生活救济积极扶持有生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必要的生活救济积极扶持有生产能力的艾滋病病人开展生产活动,增加其收入产能力的艾滋病病人开展生产活动,增加其收入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避免对艾滋病感染者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避免对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歧视和病人的歧视AIDS AIDS AIDS在国外的流行趋势在国外的流行趋势 nAIDS分布于全球5大洲210 多个国家,全球HIV感染人数估计达4200万; 在2002年亚洲及太平洋地区HIV感染人数估计约为720万,占全球感染人数的20%,比2001年增长了 10%。

东南亚地区是HIV感染率较高的地区; 东欧和中亚地区是目前感染率在全世界增长最快的地区,至2002年底感染者达120万,其中新感染者达25万人 AIDS AIDS在国内的流行趋势n自1985年发现首例AIDS以来,报告的HIV感染者人数逐年增多; 据有关专家最新估计,全国HIV感染者人数目前已突破了1000万; HIV感染者已由源头人群突破扩散至普通人群AIDS 我国AIDS流行的三个阶段n1.散发期:1985~1988,血液制品应用者和归国人员; n2.局部流行期:1989~1994,云南、广西边境吸毒人员; n3.广泛流行期:1995~,全国各地都有AIDS 我国AIDS流行的特点n1.最初感染者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人口流动频繁是加剧AIDS流行的重要因素; n2.经静脉吸毒传播是我国AIDS流行的主要传播模式; n3.经采血传播造成的危害逐渐加剧; n4.经性接触传播途径感染HIV的人数逐渐增多,完全有可能成为今后我国HIV传播的主要途径 AIDS AIDS的传播途径 n1.1.血液血液传播;播; n2.2.性接触性接触传播;播; n3.3.母母婴传播播AIDS 静脉吸毒静脉吸毒 艾滋病母婴传播 STD的预防策略和措施的预防策略和措施 n有效地预防和控制STD事关民族昌盛、国家繁荣、经济发展和人民富裕。

STD的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绝不会是某个部门可以完成的任务预防策略和措施预防策略和措施 STD防治的主要策略 n1.加加强领导,,综合治理合治理STD的的发生、生、发展、展、 蔓延,控制蔓延,控制STD必必须政府重政府重视,并在各,并在各级政府政府统一一领导下,各部下,各部门齐抓共管抓共管综合治合治理;理; n2.建立健全建立健全STD预防和控制工作的防和控制工作的领导机机构和构和组织保障系保障系统,增加必要的人、,增加必要的人、财、、物投入;物投入; 预防策略预防策略 STD防治的主要策略n3.制定我国预防和控制STD的规划及行动计划, 强化立法管理及制定配套政策; n4. 持久广泛地开展健康教育,加强对性病的监测; n5. 发挥非政府组织即各类群众的团体组织在预防STD、制止嫖娼卖淫、 吸毒、同性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预防策略预防策略 STD防治的主要措施n1. 加加强宣宣传教育,提高群众教育,提高群众预防意防意识,,普及性普及性卫生知生知识;; n2. 及及时、充分地治、充分地治疗现症病人;症病人; n3.开展开展流行病学治流行病学治疗;; n4. 减少性暴露减少性暴露频率;率; n5. 切断性接触以外的其他切断性接触以外的其他传播途径;播途径; n6. 防止母防止母婴传播的出播的出现;; n7.加加强对STD的STD的监测。

预防措施预防措施 流行病学治流行病学治疗n基于危险性而不是基于诊断的治疗叫流行病学治疗(epidemiologic treatment) 对STD感染的危险性很高的高危人群、妓女及与性病患者有接触史的人无论其有无症状,应一律给予治疗,不必等待最终的诊断结果 的治疗就属于流行病学治疗它是STD管理的基础之一 预防措施预防措施 流行病学治流行病学治疗应用范用范围 n1.诊断断试验不完善,可能会漏掉某个感染的不完善,可能会漏掉某个感染的阶段,特段,特别是早期;是早期; n2.2.某些病人不再接受治某些病人不再接受治疗;; n3.3.某些病人又某些病人又发生一些并生一些并发症,在等待症,在等待诊断断试验的的结果;果; 4.4.某些病人感染了其他性伴,在等某些病人感染了其他性伴,在等待待诊断断试验的的结果果 n 预防接种防接种n到目前为止,无论是主动免疫还是被动免疫对任何一种STD都没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国内外开展的HIV疫苗研究,也仅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无法取得突破性进展 l目的和要求目的和要求 l1、掌握梅毒的病因、传染途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l2、了解梅毒的鉴别诊断、实验室检查及其意义。

梅毒梅毒 syphilisl一、概述:一、概述: l定义:是由梅毒螺旋体梅毒螺旋体主要通过性交或从母体通过胎盘传入,侵犯多系统多器官的慢性传染性疾病 l 二、梅毒病因及传播途径二、梅毒病因及传播途径l 1、病原体:、病原体:苍白螺旋体 treponema pallidum l 特性:特性: l ① 长约5~20um、平均8~10um,直径 0.2um, 有6~12个螺旋 l ② 一般染色不易着色 l ③ 在干燥条件下不易生存肥皂水和一般消 毒剂以及加温42℃以上均极易将其杀灭 但在-78 ℃以下可保持活性甚久 l ④ 繁殖方式:横断分裂繁殖 l2、传播途径:、传播途径: l ① 直接接触传染 性交及其它性行为(男性同性恋) 非性接触:普通接吻、握手、妇检、 哺乳、产道分娩 l ② 间接感染 l ③ 输血传染 l ④ 胎传 l三、梅毒分类和分期:三、梅毒分类和分期: l l根据传播途径分类:根据传播途径分类: l 后天梅毒(获得性) l 先天梅毒(胎传) l依据感染时间依据感染时间2年为界分期:年为界分期: l 早期梅毒 l 晚期梅毒 l 分类 临床 分期 后天梅毒后天梅毒 先天梅毒先天梅毒 早早 期期 一期 硬下疳 二期 早发梅毒 复发梅毒 早期潜伏期梅毒 特点 病期≤2年,传染性强 无一期梅毒疹 直接发生相当于二期梅毒的损害 早期潜伏期梅毒 特点 年龄≤2岁, 传染性强 晚晚 期期三期 ①晚期皮肤、粘膜、骨、 眼梅毒等。

②心血管梅毒 ③神经梅毒 ④晚期潜伏期梅毒 特点 病期>2年 传染性弱或无传染性晚期先天梅毒同后天梅毒三期 先天晚期潜伏期梅毒 特点 病期>2年 传染性弱或无传染性 l四、临床表现:四、临床表现: l l㈠㈠ 获得性梅毒获得性梅毒(后天梅毒) l 1、一期梅毒、一期梅毒(primary syphilis):: l 在螺旋体侵入处出现初疮,称硬下疳(chancre) l 1)潜伏期:平均3周(1周~2月) l l2)皮疹特点: l 多单发、质地较硬、园形、浅溃疡,基底平坦、肉红色、表面 少许渗液 l 3)主观症状: l 不痛不痒 l4)好发部位:90%发生于生殖器 l5)其它症状:近卫淋巴结肿大( “横痃”) l 6)实验室:①暗视野显微镜 l ②梅毒血清反应(下疳发生后 1~2周) l 7)转归: l ①早期确诊,正确治疗,可完全治愈 l ②未治疗经 3--8w → 自行消退→ l 再经3--4w→二期 2.二期梅毒(二期梅毒(scecondary syphilis)) l 潜伏期:下疳后3~4周 l1)全身症状:菌血症引起。

l2)皮肤损害:二期梅毒疹多种多样 l ① 斑疹: 玫瑰疹占70~80% 斑丘疹 ②丘疹: ③ 占二期疹40% 扁平湿疣 l l l ③掌跖梅毒疹 ④丘脓疱疹、脓疱疹:占10%,少见 l3)粘膜损害:见于口腔、舌、喉或生殖器 l 红斑糜烂性梅毒疹 l 粘膜斑和乳白斑 l 梅毒性舌炎 l 梅毒性咽峡炎 l粘膜斑 l4)除皮肤、粘膜疹外,其他表现 l ① 梅毒性脱发 l ② 全身淋巴结肿大 l ③ 梅毒性骨膜炎、关节炎、虹膜炎、二期内脏梅毒、神经损害等. l l5)实验室检查:梅毒血清反应阳性 l l6)二期复发梅毒二期复发梅毒(recurrent secondary syphilis): 数少,疹大,形态奇异,分布不对称,破坏性大 l 7)二期梅毒疹特点: l ① 皮疹广泛对称(但复发二期除外); l ② 不痛不痒 ; l ③ 全身淋巴结肿大; l ④ 梅毒血清反应100%阳性; l ⑤ 传染性大、破坏性小、可自行消退,不留疤痕。

l l3、三期梅毒(晚期梅毒)、三期梅毒(晚期梅毒)tertiary or late syphilis l l 1)皮疹: l 结节性梅毒疹 l 树胶样肿 l 2)粘膜损害:主要见于口腔、鼻、舌、唇等部位 l 3)心血管梅毒: l 4)神经梅毒: l5)三期梅毒特点: l ① 病程缓慢 l ② 皮疹数目少、不对称 l ③ 传染性小、破坏性大、愈后留疤 l ④ 心血管、骨骼、神经系统受累 l ⑤ 梅毒血清反应阳性率低 l4、、潜伏梅毒潜伏梅毒(latent syphilis):: l l ①早期潜伏期梅毒(2年以内) l l ②晚期潜伏期梅毒(2年以上) l l ③两者共同特点 l -血清反应阳性; l -临床无症状 或症状已消; l -无阳性体征 l㈡㈡ 先天性梅毒先天性梅毒(胎传梅毒胎传梅毒)::congenital syphilis l l 1、早期胎传梅毒: l 2、晚期胎传梅毒: l 实质性角膜炎 l 标记性损害 神经性耳聋 l 哈钦森牙 l 3、胎传潜伏梅毒: l 4、胎传梅毒特点:、胎传梅毒特点: l ① 胚胎期血行感染; l ② 无一期梅毒疹,直接进入二期阶段; l ③ 心血管受累少,感官系统(眼、耳、鼻)及骨 l 骼受累多见; l ④ 影响发育。

l l五、诊断及鉴别:五、诊断及鉴别: l l ㈠ 诊断诊断: l 1、病史 l 2、临床表现 l 3、实验室 lUSR. RPR.(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 lTPHA(TPPA)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 l l㈡㈡ 鉴别诊断鉴别诊断 l l一期要与下列疾病鉴别: l 1、生殖器疱疹 l 2、软下疳 l 3、固定性药疹 l 4、下疳样脓皮病 l l二期要与下列疾病鉴别 l 1、玫瑰糠疹 5、扁平苔藓 l 2、药物疹 6、尖锐湿疣 l 3、多形红斑 7、脓疱疮 l 4、银屑病 8、脂溢性皮炎 l 9、瘤型麻风 l l三期与下列疾病鉴别: l 1、慢性小腿溃疡 l 2、瘰疬性皮肤结核 l 3、孢子丝菌病 l 4、基底细胞癌 l l六、梅毒治疗六、梅毒治疗::首选青霉素首选青霉素 l l 1、原则:、原则: l ① 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l ② 必须早期足量、正规、按计划完成疗程,并 进行疗后追踪 l ③ 血中有效浓度达到0.03u/ml,时间维持7~8 天 以上(青霉素) l ④ 同时检查、治疗其性伴侣 l 2、、94年卫生部编《性病治疗手册》方案:方案: l1)早期梅毒早期梅毒 l① 苄星青霉素 120万u两侧臀各i.m.一支 l 共240万u qw×2~3次 l② 普鲁卡因青霉素 80万u i.m. q.d 10~15天 l③青霉素过敏者用: l 四环素或红霉素 0.5 q.i.d ×15天 总量30g l 孕妇、儿童、肝肾功障碍不用四环素 l2)晚期梅毒晚期梅毒 l ① 苄星青霉素 240万u i.m. q.w×3 次 l ② 普鲁卡因青霉素 80万u i.m. q.d×20天 l ③ 青霉素过敏:四环素或红霉素 0.5 q.d×30天 l (注意事项同前) l3)心血管梅毒心血管梅毒: l ①不用苄星青霉素 l ②只用普鲁卡因青霉素 80万u i. m. q.d×15天, l  共2个疗程(疗程间停药2周) l ③过敏者服四环素或红霉素0.5 q.d×30天 l l4)神经梅毒)神经梅毒: l ①水剂青霉素200~400万u i.v.drip. q4h×10天 l 后继用苄星240万u/周 i.m.×3次 l②普鲁卡因青霉素 60万u i.m. 4次/日×10~14天 l 继用苄星青霉素240万u/周 i.m. q.w×3 l l5)妊娠梅毒)妊娠梅毒 l 青霉素用量:80万u i.m. q.d×10天,妊娠初 l 3个月及末3个月各一疗程。

l l6)先天梅毒)先天梅毒: l ①脑脊液阳性者: l 水剂青霉素G 5万u/kg/d 分2次静滴,共10~14天,早期、晚期相同如过敏只能服红霉素 l 大龄儿童用量不超过成人同期患者用量 l ②普鲁卡因青霉素 5万u/kg/日 肌注×10天 l ③苄星青霉素 5万u/kg 肌注,一次 l l3、吉海反应、吉海反应(Jarisch Herxheimer) l 七、疗后观察及治愈标准七、疗后观察及治愈标准 l(一)疗后观察疗后观察 l 1、、观察时间时间: 第一年每三个月 l 第二年每半年复查1次 l 第三年末最后复查1次 l 观察内容内容: l -临床方面要详细检查,包括神经系统及心脏透视 l -血清试验注意滴度变化 l l处理方案处理方案 l① 三年观察,如一切正常则停止观察 l② 如有复发,加倍剂量进行复治 l③ 如血清反应固定,但临床无复发者, l 应做脑脊液检查,排除无症状神经梅 l 毒,早期梅毒发现血清固定应再做一 l 次驱梅治疗。

l2、心血管梅毒及神经梅毒、心血管梅毒及神经梅毒,应由专科医师终 l 身随访 l3、妊娠梅毒治疗后、妊娠梅毒治疗后,在分娩前应每月检查一 l 次梅毒血清反应,分娩后按一般梅毒病例 l 进行随访 l4、经充分治疗的梅毒孕妇所生的婴儿、经充分治疗的梅毒孕妇所生的婴儿,要观 l 察到梅毒血清转阴为止,一旦发现症状, l 立即治疗 l5、未经治疗的梅毒孕妇所生的婴儿、未经治疗的梅毒孕妇所生的婴儿,应考虑 l 进 行检查治疗 l(二)梅毒的治愈标准有:(二)梅毒的治愈标准有: l 临床治愈:临床治愈: 一~三期梅毒损害愈合,症状消失 血清学治愈血清学治愈: 治疗后2年以内梅毒血清学反应由阳性转为阴性 淋病淋病 Gonorrheal一、概述:一、概述: l l 淋病是由奈瑟淋球菌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统化脓性传染性疾病主要由性交传染 l l 流行病学 l -淋病在世界广泛流行; l -发病率高,并有较高比例的无症状的带菌者; -出现耐药菌株 l l二、病因二、病因 l 淋球菌,又称奈瑟淋球菌 Neisseria gonorrhea l l特点: l 1、、革兰氏阴性双球菌; l 2、成双排列:象两瓣黄豆 合在 一起; l 3、急性期多在多形核白细 胞浆内,慢性在 白细胞外。

l4、不耐干,不耐热,离体后不易生存 l * 在干燥环境中1~2h死亡,但在不完全 l 干燥的环境和脓液中能保持10h~数天 l * 55℃只存活5分钟 l5、对一般消毒剂很敏感 l6、普通培养基不生长,专用血液琼脂或 巧克力 l 琼脂培养基, CO2条件下,36℃,才能生长 l l三、传染途径和发病机制三、传染途径和发病机制 l ㈠㈠ 传染途径传染途径:: l 1、直接传染:、直接传染:性交性交 l 2、间接传染、间接传染 l ① 被患者分泌物污染的用具:如衣服、 l 毛巾、 盆、医疗器械 l ② 产道感染:新生儿 l l㈡㈡ 发病机制:发病机制: l 人类是淋病的唯一天然宿主 l 淋球菌侵入侵入泌尿生殖器(如尿道、宫颈) l →借助其菌毛含的粘附分子与上皮粘附,粘附,并被柱 状上皮C吞饮吞饮 l →在细胞内大量繁殖,繁殖,细胞溶解破裂、破坏上皮破坏上皮 l →导致该处急性炎症反应,多核白细胞增多多核白细胞增多, l →粘膜糜烂、脱落,形成典型的尿道脓性分泌物尿道脓性分泌物 l l慢性:当细菌进入尿道腺体和隐窝后,腺管开口及隐 窝被阻塞,潜藏的细菌成为慢性淋病的主要病灶。

l l四、临床表现:四、临床表现: l 潜伏期:潜伏期:一般2~10天,平均平均3~5天 l 隐性淋病隐性淋病:临床上有5%~20%男性和60% 的女性感染后可无明显症状 l l根据感染人群的生理特点、传染途径、受染部位的不同: l 男性淋病男性淋病 女性淋病女性淋病 儿童淋病儿童淋病 l 播散性淋病播散性淋病 l㈠㈠ 男性淋病:男性淋病: l l 根据疾病过程:急性 慢性 l l 根据受染部位: l 尿道炎(主要表现) l 附睾炎、前列腺炎、精囊炎 l 咽炎、直肠炎 l 眼炎 l1、急性尿道炎:、急性尿道炎: l 早期前尿道炎前尿道炎: l 症状:尿道口、舟状窝处轻痒、热,尿痛 l 体征:尿道口轻度红肿,2~3天加重, l 分泌物由稀薄变为黄白或黄绿色脓液 l l晚期后尿道炎后尿道炎: 2周后出现 l -主要是排尿刺激症状(尿频、尿急、尿痛) 加重,甚至终末血尿。

l -会阴部不适感或钝痛和压迫感 l2、附睾炎、前列腺炎、精囊炎 l -附睾炎、精囊炎:肿痛 l -前列腺炎: 腰痛、会阴部坠胀感 l l 患者精神负担很大,严重可引起神经官能症 l l3、淋菌性咽炎、直肠炎 l 主要见于同性恋患者 l l l4、成人淋菌性眼炎 l l l㈡、女性淋病㈡、女性淋病 l 女性淋病的特点是症状轻微,无症 l 状性淋病高达60%以上 l发病部位发病部位 l 好发于:子宫颈子宫颈,其次为尿道尿道、前庭大腺 (泌尿生殖器下段) l 还可波及:子宫内膜、附件(泌尿生殖器 上段) 、盆腔腹膜、腹腔 l l l1、泌尿生殖器下段淋病:、泌尿生殖器下段淋病: l l 淋菌性宫颈炎(gonococcal cervicitis) l 白带多,中、下腹痛 l 查体:宫颈红肿,溢脓,触痛 l 尿道炎:尿道刺痛、尿频、尿急。

l 前庭大腺炎:腺体红肿,大阴唇后1/3处溢脓 l l l2、生殖器上段淋病:、生殖器上段淋病: l 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卵巢炎甚至盆腔脓肿、腹膜炎等 l 2)症状: l ① 下腹痛及压痛、脓性白带多; l ② 妇检:附件肿胀或出现肿块 l ③全身感染中毒症状 l 慢性反复发作→输卵管狭窄、粘连→不孕症 或宫外孕 l㈢㈢ 儿童淋病儿童淋病 l l1、幼女淋菌性外阴阴道炎:、幼女淋菌性外阴阴道炎: l 间接感染为主 (少数为性虐待而直接感染) l 表现为急性尿道炎、阴道炎、女阴炎 l 症状: ①外阴红肿; l ②黄绿色脓液; l ③尿急、尿频、排尿疼痛 l2、新生儿淋病:、新生儿淋病: 经产道间接感染 l l1)淋菌性结膜炎淋菌性结膜炎 l 生后2~3天,眼睑红肿、结膜充血水肿, 有大量脓性分泌物称“脓漏眼”。

l 若延误治疗,可致角膜溃疡→穿孔、失明 l l 2)其它感染其它感染:鼻咽部、生殖器、关节等部位感 染、菌血症等 l㈣播散性淋病㈣播散性淋病 disseminated gonococcal infection: l l 通过血行播散到全身潜伏期7~30天 l l轻症者:低热,关节痛,无皮损 l严重者:全身症状重,表现为淋菌性败血症、脑 膜炎、心内膜炎及心包炎等,出现关节 炎-皮炎综合症 l五、实验室诊断:五、实验室诊断: l l1、、分泌物直接涂片直接涂片G染色镜检:染色镜检: l 检多形核白细胞内G-双球菌 l2、细菌培养:、细菌培养:巧克力琼脂培养基 l3、、对培养阴性,但病史及体征怀疑淋菌感染 l 者,也可应用PCR检测淋菌DNA或直接免疫 荧光检查,以协助诊断 六、诊断及鉴别诊断六、诊断及鉴别诊断 l接触史及潜伏期接触史及潜伏期 l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l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 淋菌性尿道炎与非淋菌性尿道炎鉴别表淋菌性尿道炎与非淋菌性尿道炎鉴别表淋菌性尿道炎与非淋菌性尿道炎鉴别表淋菌性尿道炎与非淋菌性尿道炎鉴别表 l 淋菌性尿道炎淋菌性尿道炎非淋菌性尿道炎非淋菌性尿道炎 念珠菌性尿道炎念珠菌性尿道炎 滴虫性尿道炎滴虫性尿道炎 l ((CT或或UU引起)引起) l潜伏期潜伏期平均平均3~5天天1~3周周 不定不定 不定不定l尿道刺激症状尿道刺激症状 多见多见 轻或无轻或无 无无 无无l全身症状全身症状偶见偶见无无无无无无l尿道分泌物尿道分泌物量多,脓性量多,脓性少或无,稀薄少或无,稀薄多,黄,粘稠多,黄,粘稠多,黄,稀薄多,黄,稀薄粘液粘液或乳酪样或乳酪样泡沫状泡沫状 lWBC内内G- l双球菌双球菌+---l病原体培养病原体培养淋球菌淋球菌CT或或UU念珠菌念珠菌阴道毛滴虫阴道毛滴虫 l l七、治疗原则:七、治疗原则: 及时、足量、彻底(夫妻双方、性伴治疗)及时、足量、彻底(夫妻双方、性伴治疗) l l常用药物:头孢类 大观霉素 喹诺酮类 四环素类(孕产妇及儿童禁用) 由于我国抗药性淋球菌株感染已超过5%,所以,治疗时青霉素已不再作为首选药物。

l l用药方案用药方案 淋菌性尿道炎:头孢去松钠淋菌性尿道炎:头孢去松钠 0.25 im. 大观霉素大观霉素 4.0 im. 淋菌性眼炎:头孢去松钠淋菌性眼炎:头孢去松钠 0.25 im. qd. ×7 大观霉素大观霉素 4.0 im. qd. ×7 其他非尿道的局部感染:   其他非尿道的局部感染:   ×10 播散性淋病:播散性淋病: ×2~4 w l八、八、 淋病的治愈标准:淋病的治愈标准: l l 1. 症状、体征全部消失; l l 2. 在治疗结束后4~7天,男性前列腺按摩取材,女性宫颈和尿道取材作涂片和培养均阴性 l 非淋菌性尿道炎非淋菌性尿道炎 Nongonococcal urethritis, NGU 一、定义:一、定义: 非淋菌性尿道炎是指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染的一种临床上有尿道炎表现,由淋菌以外的其它病原体,主要是沙眼衣原体、尿素分解支原体所引起的尿道炎 二、病因l1、衣原体、衣原体 Chlamydia trachomatis, CT 广泛寄生于人类、哺乳动物及鸟类,仅少数致病。

40%~50%的NGU由此引起 l特点 ① 大小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有胞壁; ②细胞内寄生微生物衣原体不耐热,50℃30分钟即可将其杀死 ③在室温中迅速丧失传染性 l2.尿素分解支原体尿素分解支原体 Ureaplasma Urealyticum, UU 30%的NGU由此引起 l l特点 ① 为极微小( 200nm )的球杆状原核生物; ② 具有分解尿素为氨的功能; ③ 在细胞外能独立生活; ④ 常寄生于人的尿道上皮; ⑤ 对热抵抗力弱,45℃15分钟即可被杀死 l l3. 其它病原体: 滴虫 念珠菌 疱疹病毒 大肠杆菌等 l l三、临床表现三、临床表现 l1、潜伏期:、潜伏期:7~21天 l2、症状及体征、症状及体征: l l男性男性: l 症状:尿道内刺痛, 烧灼感和排尿 疼痛 l体征: l -尿道口轻度红肿; l -少量稀薄浆液或脓性分泌物,或仅晨起尿道口有痂膜封口 l合并症:附睾炎(单侧性)、前列腺炎。

l女性女性: 主要感染部位是子宫颈 l l 宫颈炎: 症状:不明显 体征:白带多,为粘液脓性; 宫颈水肿或糜烂 l 合并症:合并急性输卵管炎、子宫内 膜炎及盆腔炎,导致不育症 和宫外孕 l四、诊断:四、诊断: l 1、、有不洁性接触史; l 2、、尿道炎症状较轻; l 3、、分泌物检查找不到淋球菌,镜下 l WBC>5个/HP(女性>10个/HP ),可以初步诊断 l 4、、有条件者:做衣原体和支原体培养 淋菌性尿道炎与非淋菌性尿道炎鉴别表淋菌性尿道炎与非淋菌性尿道炎鉴别表 l 淋菌性尿道炎淋菌性尿道炎非淋菌性尿道炎非淋菌性尿道炎 念珠菌性尿道炎念珠菌性尿道炎 滴虫性尿道炎滴虫性尿道炎 l ((CT或或UU引起)引起) l潜伏期潜伏期平均平均3~5天天1~3周周 不定不定 不定不定l尿道刺激症状尿道刺激症状 多见多见 轻或无轻或无 无无 无无l全身症状全身症状偶见偶见无无无无无无l尿道分泌物尿道分泌物量多,脓性量多,脓性少或无,稀薄少或无,稀薄多,黄,粘稠多,黄,粘稠多,黄,稀薄多,黄,稀薄粘液粘液或乳酪样或乳酪样泡沫状泡沫状 lWBC内内G- l双球菌双球菌+---l病原体培养病原体培养淋球菌淋球菌CT或或UU念珠菌念珠菌阴道毛滴虫阴道毛滴虫l 五、治疗:五、治疗: l一般首选对衣原体、支原体均有效药物。

l l1、、强力霉素 0.1 B.i.d×7~14天 阿奇霉素 1g 单剂量口服 红霉素 0.5 q.i.d×7~14天 四环素 0.5 q.i.d×7~14天 氟哌酸 0.2 B.i.d×7~14天 美满霉素 0.1 B.i.d×7~14天 l2、、以上药物中孕妇、儿童只能用红霉素 六、愈合及预后 l男性症状及体征消失,尿沉渣无白细胞 l l女性症状及体征消失 尖锐湿疣尖锐湿疣 condyloma acuminatuml一、概述:一、概述: 亦称性病疣或生殖器疣(genital wart) 是由人乳头瘤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疾病,表现为皮肤粘膜良性赘生物 l l 与生殖器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l l二、病因:二、病因: l 病原:人乳头瘤病毒 human papilloma virus (DNA病毒) -主要感染上皮细胞,人是唯一宿主 -组织培养尚未成功。

感染途径:主要通过性接触而传播, 少数为间接传染(衣、物、用具等) l 三、临床表现:三、临床表现: l1、潜伏期:、潜伏期: 1~8个月,平均3个月 l l 2、好发部位:、好发部位:接触、潮湿部位接触、潮湿部位 l 男性: 冠状沟、包皮内侧、系带、尿道口、 阴茎及肛门 l 女性: 大小阴唇、阴道口周、宫颈、尿道口 l    及肛周等 l  其它部位:乳房下方、腋窝、脐窝、趾间、 口腔等 l3、皮疹特点:、皮疹特点: l l 淡红色、微小 l 而柔软的丘疹丘疹 l 逐渐增大融合l 菜花状、乳头状、鸡冠状、蕈状,触易出血 l l有的融合成大的团块、易发生糜烂、渗液,带有恶臭 l (但在干燥部位的疣较小、扁平、表面粗糙 l4、癌变:、癌变:少数尖锐湿疣可间变为癌。

l l四、诊断:四、诊断: l l主要根据临床表现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诊断 l对可疑者可采用醋酸白试验、组织病理、病毒DNA检测等辅助诊断 l 注:对本病的流行病学诊断应慎重注:对本病的流行病学诊断应慎重,以免对患者产生不良的影响,如家庭纠纷等 l五、鉴别诊断五、鉴别诊断 l l 1、生殖器鳞状细胞癌:、生殖器鳞状细胞癌:组织病理可鉴别 l 2、扁平湿疣:、扁平湿疣:二期梅毒疹,甲片大小的扁平丘疹、表面轻度糜烂,梅毒血清学强阳性 l3、鲍温样丘疹病:、鲍温样丘疹病: l l灰青色或褐色扁平丘疹 l 4 4、假性湿疣、假性湿疣、假性湿疣、假性湿疣 ::::又称绒毛状阴唇又称绒毛状阴唇 - - 小阴唇内侧或阴道前庭部小阴唇内侧或阴道前庭部 - -对称分布对称分布 - -淡红色皮疹,表面光滑有的呈绒毛状或鱼子状,有的呈息肉状淡红色皮疹,表面光滑有的呈绒毛状或鱼子状,有的呈息肉状 l l 5、阴茎珍珠疹:、阴茎珍珠疹: l - 环绕龟头缘冠状沟处,排列成一行或多 行,互不融合 l l - 小珠状丘疹(白色、紫红色或淡红色园形、半球形,也有的呈尖锐毛状或丝状。

) l l - 无自觉症状 l六、治疗:六、治疗: l 以局部治疗为主以局部治疗为主并注意局部卫生,保持局部干燥治疗白带过多及包皮过长 l l 1、外用药物:、外用药物:尤特、疣萎平孕妇禁用 l 2、物理性治疗:、物理性治疗:激光、电灼、冷冻 l 3、干扰素干扰素全身或局部应用 l 4、、疣体巨大者手术治疗手术治疗 l l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