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交流专用)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土中国(交流专用)ppt课件.ppt(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乡土中国乡土中国作者:费孝通后记从欲望到需要名实的分离血缘和地缘长老统治无为政治无讼礼治秩序男女有别家族维系着私人的道德差序格局再论文字下乡文字下乡乡土本色目目录录1费孝通(1910-2005)江苏吴江人。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代表作有江村经济(1939年,英文)、乡土中国(1947年)生育制度(1947)乡土重建(1948)等。2作品简介作品简介乡土中国是费孝通的代表作,该书取自作者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的“乡村社会学”一课的内容,而应当时世纪评论之约分期连载的14篇文章3第一章:中国的乡土本色,也就是中国的特殊性
2、。第一章:中国的乡土本色,也就是中国的特殊性。第二三章:文字在乡土中的不适第二三章:文字在乡土中的不适应性应性第四到七章:差序格局对于私人道德、家族甚至第四到七章:差序格局对于私人道德、家族甚至男女关系的影响男女关系的影响第八到十一章:乡土中的政治运作第八到十一章:乡土中的政治运作第十二到十四章:乡村变迁第十二到十四章:乡村变迁第一篇 内容简介4第一章第一章: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第一:与泥土分不开第一:与泥土分不开农民从泥土中讨生活,农民从泥土中讨生活,“土土”是乡下人的是乡下人的命根命根第二:不流动性第二:不流动性安土重迁,生于斯,死于斯。安土重迁,生于斯,死于斯。第三:熟人
3、社会第三:熟人社会以村落为团体,抬头不见低头见以村落为团体,抬头不见低头见5第二三章第二三章:文字在乡土中的不适应性文字在乡土中的不适应性愚:不是指智力不及人,而是说他们文化知识不愚:不是指智力不及人,而是说他们文化知识不及人及人文字:一种经验与知识的传承媒介文字:一种经验与知识的传承媒介人与人之间的活动与联系频繁,面对面的直接沟人与人之间的活动与联系频繁,面对面的直接沟通交流通交流“语言语言”代替代替“文字文字”,语言足够传递世代间的经验,造成文字在乡土社语言足够传递世代间的经验,造成文字在乡土社会中处于非必要状态。会中处于非必要状态。只有基层性质发生了变化,文字才能下乡。只有基层性质发生了
4、变化,文字才能下乡。6第四到七章:差序格局对于私人道第四到七章:差序格局对于私人道德,家族甚至男女关系的影响德,家族甚至男女关系的影响差序格局差序格局:一根一根私人联系所形成网状的社会:一根一根私人联系所形成网状的社会形态,以己为中心形态,以己为中心伸缩性伸缩性中国乡下佬最大的毛病中国乡下佬最大的毛病私私,私是相对的。私是相对的。西方社会是团体格局西方社会是团体格局,讲权力;,讲权力;中国的是网状格局,讲交情、攀关系。中国的是网状格局,讲交情、攀关系。家和族是一个有机整体,都是事业组织。大就是家和族是一个有机整体,都是事业组织。大就是族,小则家族,小则家家族关系中父子为主轴,夫妻为配轴。因事业
5、纪家族关系中父子为主轴,夫妻为配轴。因事业纪律需要排斥普通感情律需要排斥普通感情男女有别男女有别稳定社会关系的力量,不是感情,而是了解稳定社会关系的力量,不是感情,而是了解7第八到十一章:乡土中的政治运作第八到十一章:乡土中的政治运作礼治:礼治:“礼是社会公认的合适的行为规范礼是社会公认的合适的行为规范”法治:人依法而治法治:人依法而治维持礼治秩序的理想手段是教化,而不是折狱维持礼治秩序的理想手段是教化,而不是折狱人服礼人服礼无讼无讼经验特别奏效经验特别奏效长老统治长老统治小农经济,自给自足,彼此间物质依赖少小农经济,自给自足,彼此间物质依赖少“无为而治无为而治”政治权力:横暴权力政治权力:横
6、暴权力专制专制同意权力同意权力民主民主教化权力教化权力长老统治长老统治时势权力时势权力社会动荡社会动荡8第十二到十四章:乡村变迁第十二到十四章:乡村变迁乡土社会变化很少,人口却不是完全没有流动的人口繁殖,聚集面积扩大,不得不在区位上分离新的村落地缘血缘是身份社会的基础,地缘是契约社会的基础。乡土社会:个人依着欲望行动现代社会:欲望无法得到有效的满足,个人依着需要行动9乡乡土土本本色色差差序序格格局局文字的不适用性文字的不适用性礼治秩序礼治秩序维系着私人的道德维系着私人的道德家族、男女有别家族、男女有别无讼无讼无为政治无为政治长老统治长老统治导致导致乡乡村村变变迁迁不适应社会发展不适应社会发展1
7、0乡土社会的特点乡土社会的特点1、等级性等级性:差序格局:差序格局依中心势力大小而定,依中心势力大小而定,2、血缘性血缘性:乡土社会以血缘为基础构造:乡土社会以血缘为基础构造血缘是稳定的血缘是稳定的3、严格性严格性:男女有别、:男女有别、氏族氏族事业社群,纪律必须维持,事业社群,纪律必须维持,纪律排斥私情纪律排斥私情11第二篇 乡土本色 文章从“乡”与“土”的社会特征以及人与空间、人与人的关系入手来谈论了中国基层社会“乡土性”的形成。12原文节选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虽则似乎带着几分藐视的意味,但这个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
8、普通的谋生办法。城里人可以用土气来藐视乡下人,但是乡下,“土”是他们的命根。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13我们很可以相信,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风俗来应付的。于是“土气”成了骂人的词汇,“乡”也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了。14土气土气种地为生离不了泥土土地是命根受到土地的束缚不流动聚村而居地方性熟悉熟人社会15土泥土农业命根土气16乡聚村而居家乡故乡具体的时空坐落群家族17地方文化衣锦还乡告老还乡乡安土重迁入土为安小农
9、意思土18小小 结结乡土社会在人与空间的关系上说是世代定居即不流动,在人与人的关系上是面对面的熟人社会,是有机的礼俗社会。“乡土性”指的是地方性、土重迁、求安稳安、朴实、信任、从心所欲、保守、循规蹈矩、小农意识等。19第三篇差序格局此篇讨论的对象不限于乡土社会,而是中国的文化传统即普遍犯“私”的毛病的社会结构根源。西方社会的格局,有如捆柴,是团体格局,而中国的格局,有如石头丢进水面泛起的涟漪,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的圈子的中心,是一个差序格局,伦的格局。每个人的网络都有个(自)己作中心,各个网络的中心都不相同,网络的范围,依中心实例的大小而定,富有伸缩性。团体格局之下,一是平等观念,团内分
10、子是平等的,个人不能侵犯大家的权利;二是宪法观念,团体只能在个人愿意交出的一份权利上控制个人,团体不能抹煞个人。差序格局之下,只有以(自)己作为中心的主义,公和私是相对而言的,站在任何一圈里,向内看也可以说是公的。西洋的社会有些像我们在田里捆柴,几根稻草束成一把,几把束成一捆,几捆束成一挑。每一根柴在整个挑里都是属于一定的捆、扎、把。每一根柴也可以找到同把、同扎、同捆的柴,分扎得清楚不会乱的。在社会,这些单位就是团体我们不妨称之为团体格局。中国中国VS西洋西洋西洋社会:团体格局他们常常由若干人组成一个个的团体。团体是有一定界限的,谁是团体里的人,谁是团体外的人,不能模糊,一定分得清楚。在团体里
11、的人是一伙,对于团体的关系是相同的,如果同一团体中有组别或等级的分别,那也是先规定的。中国社会:差序格局好象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24小结小结乡土中国乡土中国虽然只有短短几万字,但是里面的虽然只有短短几万字,但是里面的思想内容却是博大精深的。它所提出的许多概念思想内容却是博大精深的。它所提出的许多概念都具有开创性,如差序格局、礼治秩序、无讼、都具有开创性,如差序格局、礼治秩序、无讼、名实分离、外人等。乡土社会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名实分离、外人等。乡土社会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具有研究价值的命题,在中国有九亿农民,他们具有研究价值的命题,在中国有九亿农民,他们就生长于乡土社会中,研究乡土社会和这九亿农就生长于乡土社会中,研究乡土社会和这九亿农民对于快速转型的中国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民对于快速转型的中国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25意义及影响意义及影响打开认识中国农村的大门打开认识中国农村的大门26Thankyou!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