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西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题库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78181331 上传时间:2024-08-23 格式:PDF 页数:36 大小:4.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江西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题库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2023年江西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题库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2023年江西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题库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2023年江西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题库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2023年江西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题库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江西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题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江西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题库(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论一、选择题1 .动机、需要、爱好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属于(A ) .A .心理动力 B .心理过程 C .心理状态 D .心理特性2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来,人们平时表现出来的满意、爱慕、厌恶等主观体验属于( C八A .态度 B .情感 C .情绪 D .认知3 . ( B )是一种对事物进行进一步认知的需要,是需要的具体体现。A .动机 B .爱好 C .意志 D .认知4 .人在结识客观世界时,能在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地改造世界。这种自觉的能动性,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心理学把这种自觉地拟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故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叫做(A ) 。A

2、.意志过程 B .行动过程 C .认知过程 D .情绪过程5 .下列说法不对的的是(C ) A .由于人具故意识,因而人不仅可以结识事物、评价事物、结识自身、评价自身,并且可以实现对环境和自身能动的改造。B .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就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出现的。C .人在清醒的时候,不存在无意识的心理现象。D .意识是人精神生活的重要特性,无意识也是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6 .唯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八A .笛卡尔 B .冯特 C .洛克 D .华生7 . ( B ) 主张心理学应当研究人们的意识经验,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三种元素。A .经验论 B .构造主义 C .行为主义 D .

3、机能主义8 .下列说法不对的的是(C ) 。A .唯理论认为只有理性才是真理的唯一来源B .经验论认为一切知识和观念都是后天从经验中获得的C .经验论否认客观的物质世界是外部感觉的源泉1) .构造主义强调内省的方法9 .人不仅能直接感知个别、具体的事物,结识事物的表面联系和关系,还能运用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去间接地、概括地结识事物,揭示事物的本质联系和内在规律,这是由于人有(D ) 。A .意识 B .理智 C .感觉 D .思维1 0 .在个体心理系统中,最具有稳定性的是(D ) 。A .心理动力 B .心理过程 C .心理状态 D .心理特性二、填空题1 . 1 9 6 7年,美国心理学家

4、奈塞尔发表了( 认知心理学) 一书,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2 .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 1 8 7 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3 .西方心理学的理论流派重要有( 构造主义) 、( 机能主义) 、( 行为主义) 、( 格塔式心理学) 、( 精神分析学派) 。4 .( 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重视对异常心理和异常行为进行分析,强调心理学应当研究无意识现象。5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认为心理学研究首要任务在于了解人,揭示人性的本质,必须从人的存在出发,( 以人为本) ,用整体分析法对人做出完备

5、的描述;它主张还人以本来面目,研究活生生的、具体的、丰富的个人。6 .个体心理是个人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发生的心理现象。个体心理可以分为( 心理动力) 、( 心理过程) 、( 心理状态)和( 心理特性)四个方面。7 .人的心理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涉 及 ( 认知过程) 、( 情绪过程)和( 意志过程) 。它们从不同的角度能动地反映着客观世界的事物及其关系。8 . 心理特性是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性,重要涉及( 能力) 、( 气质)和( 性格) 。第二章教育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一、选择题1 .我国对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和测验技术进行研究、结识和清理批判是

6、在(A ) 。A .教育心理学的改造期 B .教育心理学的繁荣期C .教育心理学的破坏期 I) .教育心理学的新生期2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应当符合我国的教育方针和教育原则,可以在平常教育工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这体现了高等教育心理学方法论的(D ) 。A .客观性原则 B .发展性原则 C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 .教育性原则3 .有目的地观测被试者的外部表现,从而了解其心理活动发生、发展过程的方法,叫做( D ) 。A .发展法 B .实验法 C .系统法 D .观测法4 .有目的地严格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 积极地引起或改变某种心理活动, 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客观方法叫做( D ) 。

7、A .发展法 B .观测法 C .系统法 D .实验法5 .用品有一定信度和效度的标准化量表( 或问卷)对人的心理特性进行测量和评估的方法叫做( A ) 。A .问卷法 B .实验法 C .个案法 D .产品分析法6 .对某个或某些被试者在较长时间内连续进行了解并分析其心理发展变化的研究方法叫做( AA .个案法 B .谈话法 C .产品分析法 D .测验法7 .下列不属于大学生心理研究的是( BA .对高校学生学习的实质、类型与特点,高等教育的联结学习理论基础,高等教育的认知学习理论基础等的探讨B .对学习策略的培养与应用,心智技能的形成与培养途径等的讨论C .对学习迁移的实质、分类与作用等

8、进行研究D .对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结构、类型与作用进行研究8 .在实验设计中,对实验对象的选择和部署以及对实验程序的先后顺序应做出随机安排,使无关变量的效应受到控制,尽量避免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这遵循了( A ) 。A .随机化原则 B .局部控制原则 C .客观性原则 D .可控制性原则9 .对大学生认知与记忆发展的规律的研究属于( C ) 。A .大学生学习心理研究 B .德育心理研究 C .教学心理研究 1) .心理特性研究1 0 .下列说法不对的的是( C ) .A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要为高等教育实践服务,研究的课题必须来源于高等教育B .观测法的重要优点是被观测者在自然条件下的行为

9、表现真实自然,较少或没有受到“ 环境的干扰” ,收集到第一手资料。C .个案法的优点在于它所收集的资料真实性强。D .调查法的准备阶段,重要是将系统、具体的研究目的转为问题。二、填空题1 . 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过程涉及( 明确教学目的) 、任务分析、( 拟定学生原有水平) 、( 设计教学课程) 、实行教学和( 教学评价) 六个方面。2 .“ 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反映了教育心理学对象的( 特殊性) 。3 .高等学校具有( 教学) 、( 科研) 和( 直接服务社会) 的三大职能。4 .新中国成立5 0数年来,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大体经历了 ( 改造) 、( 繁荣) 、( 破坏) 、( 新生) 四个

10、时期。5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重要作用是( 有助于提高师资水平) 、( 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 有助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6 .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有( 观测法) 、( 实验法) 、( 调查法)及个案法等。7 .青年大学生正处在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阶段,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在迅速发展,所以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必须坚 持 ( 发展的原则 ) ,从 ( 发展)的角度来分析影响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诸要素,研究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趋势和阶段。8 .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在于提高青年教师的( 教学水平) 。9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教师逐渐成为一种专门职业,高校青年教师必须充足了解和结识教师职业

11、的( 心理学基础理论) ,纯熟地掌握和运用( 职业心理技能) ,这样才干顺利实现由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才干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1 0 .教育实验法运用的核心作用是实验设计,实验设计中应当遵守两项基本原则:( 随机化原则)和 ( 局部控制原则) 。第三章高等教育心理学与高等学校教师一、选择题1 .教师实现其中心角色的重要途径是(A ) 。A :教学 B .参与学校管理. C .科学研究 D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2 .某教师认为,“ 学生骨头轻,不能给他们好脸色看: 具有这种观点的教师最也许的领导类型是(D ) .A .仁慈专断型 B .放任自流型 C .民主型 D .强硬专断型3 .教

12、师是学生集体的领导者,是纪律的监督、维持者,所以说教师可以担当起(D ) 。A .育人的角色 B .研究的角色 C .代理的角色 D .管理的角色4 .教师对自己完毕教学任务能力的自我评价与判断称为( A )0A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B .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C .教师的自我强化能力 I ) .教师的自我校正能力5 .教师根据教育实践中碰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突发事件,迅速做出判断、果断加以解决并取得良好效果的教育行为称为(D ) A .教育管理 B .教育创新 C .教育威信 D .教育机智6 .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真正提高的重要标志是(B ) 。A .教学监控的敏感性增强 B .教学监控的迁

13、移性增强C .教学监控由他控到自控 D .教学监控达成自动化7 .不下列不属于师爱特性的是(C )A .职业对象性 B .原则性 C .稳定性 D .广博性8 .假如教师喜欢某些学生,对他们抱有较高盼望,通过一段时间,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爱惜和信任,会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诱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激情。这说明(A )A .师爱具有激励功能 B .师爱具在感化功能 C .师爱具有调节功能 D .师爱具有楷模功能9 .下列不属于教师教学反思成分的是(B ) 。A .认知成分 B .思维成分 C .批判成分 D .教师的陈述1 0 . ( B ) 指人们对自己是否可以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

14、判断。A .教学效能感 B .自我效能感 C .自我控制感 D .自我统一感1 1 . ( A ) 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阅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A .教学反思 B .教学监控 C .教学计划 D .教学设计1 2 . ( B ) 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成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自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积极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A .教学反思 B .教学监控 C .教学计划 D .教学设计1 3 .张老师每次和别人说起自己的职业,都会

15、充满自豪感。这说明张老师处在(C ) 。A .教师职业角色认知阶段 B .教师职业角色认同阶段C .教师职业角色信念阶段 D .教师职业角色内化阶段14 .在教学反思过程中,反思最集中体现在(C ) .A .积极的验证阶段B .重新概括阶段 C .观测与分析阶段D .具体经验阶段15 .在具有一定的学科知识之后,(A ) 成为影响教师教学效果的关键性因素。A .教学监控能力 B .教学反思能力 C .教师的威严 D .师爱二、填空题1 .教师的特殊功能是( 传授知识) ,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2 . 典型的教学风格有两种形式:( 学生中心的教学风格) 和(

16、教师中心的教学风格) 。3 .角色亦称( 社会角色) ,它指个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相应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并按照一定的社会盼望,运用一定的权力来履行相应社会职贡的行为。4 .教师职业角色意识的形成过程涉及:( 角色结识阶段) 、( 角色认同阶段) 、( 角色信念阶段) 。5 .促进教师角色形成的重要条件有( 对的结识教师职业) 、( 树立学习楷模) 、( 积极参与教育实践) 。6 .教学效能感的概念来源于美国心理学家( 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它涉及( 结果预期)和 ( 效能预期)两个成分。7 .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因素一般可

17、分为外部环境因素和教师自身因素。教师自身因素涉及( 价值观)及 ( 自我概念)等。8 .教学反思指教师以自己的( 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结果进行审阅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9 .教师反思的过程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具体经验 ) 、( 观测分析) 、( 抽象的重新概括) 、( 积极验证 ) ,教师藉此来提高反思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能力。10 .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具有( 能动性) 、( 普遍性) 、( 有效性)的特性。11 .(教育机智) 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智力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意外情况和偶发事

18、件可以及时作出灵敏的反映,并采用恰当措施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12 . 师爱即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在教育实践中,由教师的( 理智感) 、( 美感) 和( 道德感) 凝聚而成的种崇高的情感。13 . 师爱具有( 激励) 、( 感化) 、( 调节) 、( 楷模) 的心理功能。14 .教师的威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 基础) 和( 前提) ,是有效影响学生的重要条件。1 5 . (角色改变) 技术的目的是让教师形成对的的教育观念,提高其参与教育科研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从而自觉地实现角色的改变。第四章学习心理概述一、选择题1 .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较持久的变化是(D ) A

19、 .实践 B .反映 C .反射 D .学习2 .奥苏伯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C ) A .知识学习和技能学习 B .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C .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D .概念学习和意义学习3 .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人是(B ) 。A .斯金纳 B .巴甫洛夫 C .桑代克 D .班杜拉4 .斯金纳认为行为分为两类,分别是(B ) oA .学习行为和操作性为 B .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C .刺激行为和反映行为 D .操作性为和反映性为5 .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D ) 。A .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 .望梅止渴 C .蜘蛛织网 D .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6 .

20、小芳通过一节几何课学习,学会用圆规画圆,这里的学习结果类型是(B ) 。A .动作技能 B .概念学习 C .言语信息 D .辨别学习7 .机械学习与故意义学习划分的重要依据是(A )A .学生是否理解学习材料 B .学生是否积极学习C .要学习的重要内容是呈现或由学生发现 D .学习目的是解决问题或是获得知识8 .看见路上的垃圾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 C )A .强化 B .处罚 C .逃避条件作用 D .消退9 . 小明本来见了陌生人就规避, 上幼儿园一个月后, 小明的这种行为消失了。 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这里发生(D )的学习。A .言语信息 B .智慧技能 C .动作技能 D .态

21、度1 0 .根据我国心理学家冯忠良专家的学习分类,培养学生品德要通过(C ) 。A .知识的学习 B .技能的学习 C .行为规范的学习D .态度的学习1 1 .桑代克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属于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的(B ) oA .信号学习 B .刺激一反映学习C .连锁学习 D .概念学习1 2 .根据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食物可以诱发狗的唾液分泌反映,则唾液是(D ) 。A .中性刺激 B .无条件刺激 C .条件反映 I) .无条件反映1 3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中,减少不良行为,清除坏习惯的有效方法是(C ) 。A .强化 B .逃避条件作用 C .消退 D .处罚1

22、4 .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行为反映,巴甫洛夫称其为(B ) .A .刺激泛化 B .刺激分化 C .刺激比较 D .行为强化1 5 .在几种重要的学习理论中,认知一结构论是(A ) 提出的。A .布鲁纳 B .苛勒 C .桑代克 D .奥苏伯尔二、填空题1 .学习的心理实质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 行为) 或( 行为潜能) 的相对持久的变化。2 .根据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学习是对( 智慧技能) 、( 认知策略) 、( 语言信息) 、( 动作技能) 、( 态度)的五类学习。3 . 根据我国心理学家的学习分类,可以把学生的学习分为( 知识的学

23、习) 、( 技能的学习) 和( 行为规范的学习) 三类。4 .通过知识、技能的学习而发展学生的( 能力) ,就可以使学生学会做事;通过行为规范的学习而培养学生的( 品德) ,就可以使学生学会做人。5 .大学生学习在学习方法上表现为( 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 ;( 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 ;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的特点。6 .经典性条件反射是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 巴甫洛夫) 提出来的。7 .强化也是一种操作。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 同类反映) 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强化物则是些刺激物,它们的呈现或撤除可以增长反映发生的概率。8 .布鲁纳是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

24、家,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 发现学习) 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他的理论常被称之为认知一发现说或认知一结构论。9 .认知学习观认为学习的本质是积极地形成( 认知结构) 。1 0 .根据布鲁纳的认知一结构学习论, 学习一门学科包含着三个几乎同理发生的过程( 新知识获得) 、 ( 知识的转化) 、 ( 评价) 。1 1 .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己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 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1 2 .影响接受学习的关键因素是认知结构中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可运用性。( 先行组织者)就是先于学习任务自身呈现的种引导性材料。1 3 .维果斯

25、基在心理发展上强调( 社会文化历史)的作用,特别是强调活动和社会交往春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突出作用。1 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涉及( 知识观) 、( 学习观) 、( 学生观)1 5 .( 接受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接受学习是概念同化过程,是课堂学习的重要形式。第五章学习动机及其培养一、选择题1 .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属于(B ) oA .内部动机 B .外部动机 C .直接动机 D .间接动机2 .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具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B ) 。A .追求利益的倾向B .避免失败的倾向C .回避困难的倾向D .追求刺激的倾向3 .个体执行任

26、务时追求成功的内在驱动力称为(C ) A .结识动机 B .赞许动机 C .成就动机 D .交往动机4 .最重要和最良性的学习动力是(B )A .学习爱好和教师的期待 B .学习爱好和远大的抱负C .教师的期待和远大的抱负 D .教师的期待和家长的期待5 .由于对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程等因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A )A .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B .社会动机 C .间接性动机 D .志向性动机6 .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 在(A ) 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A .儿童初期 B .少年期 C .青年期 I) .成年期7 .在维纳的三维度归因模式中

27、,任务难度属于(B ) 。A .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B .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C .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 D .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8 .根据维纳的三维成败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因素的是(A ) oA .能力 B .努力 C .任务 D .运气9 .在学习动机的理论中,需要层次理论的代表人物是(B ) 。A .阿特金森 B .马斯洛 C .维纳 D .班杜拉10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白,新的学习需要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形成。运用(A ) 重要应考虑的就是如何使学生原有学习需要得到满足。A .直接发生途径 B .直接转化途径 C .间接发生途径 D .间接转化途径11 .

28、 下列能代表高成就需要的描述是(B ) 。A .他宁愿担任专业工作也不愿做公司家B .他总是为他的行为承担责任C .他很少依赖外界反馈 D .他经常让别人提出问题12 .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C ) 。A .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 B .工作动机与提高动机C .崇高动机与低档动机 D .交往动机与荣誉动机13 . 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D ) 。A .自我期待感 B .自我归因感 C .自我预期感 D .自我效能感14 .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感爱好而形成的动机,可称为(A )A .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B .爱好性动机 C .情趣动机 D .直接性动

29、机15 .下列情境中代表内在动机的情境是(D ) .A .王老师对张华的数学测验成绩表达满意B .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和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C .老师表扬爱劳动的学生D .王佳天天独自听音乐1 6 .由于个体的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作(C ) 。A .外部学习动机 B.需要学习动机 C .内部学习动机 D .隐蔽性学习动机1 7 .由于外部诱因引起的学习动机称作(A八A .外部学习动机 B.诱因性学习动机C .强化性动机 D .激励性学习动机1 8 .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C ) 。A.线性关系 B. U型关系 C .倒U型关系 D .平行关系1 9 .假如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

30、真准时完毕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当是(D ) 。A .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毕作业B.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C .处罚孩子过度喜欢看的行为D .只有准时完毕家庭作业后才干看电视2 0 .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力求成功者最也许选择的任务的成功概率为(B ) 。A. 2 5 % B. 5 0 % C . 7 5 % D . 1 0 0 %二、填空题1 .( 学习动机) 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的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2 .崇高的、对的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 利他主义) ,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同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3 .大学生学习动机重

31、要有四大类:一是报答性和附属性学习动机;二是( 自我实现) 和( 自我提高) 的学习动机;三是谋求职业和保证生活的学习动机;四是事业成就的学习动机。4 . (学习动机) 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惟一条件。5 .美国心理学家( 维纳) 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6 .自我实现理论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是: 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 归属和家的需要) 、( 尊重的需要) 、( 自我实现的需要) 。7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可以成

32、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重要因素是( 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8 .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教学情境下,运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 学习积极性) 。9 .创设问题情境,实行( 启发式教学) ,一是规定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二是规定教师充足了解学生已有的( 认知结构状态) ,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 跨度) 。10 .来自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 对学习效果有明显影响。这是由于:一方面学习者可以根据反馈信息调整学习活动,改善( 学习策略) ;另一方面学习者为了取得更好的

33、成绩或避免再犯错误而增强了( 学习动机) ,从而保持了学习的积极性和积极性。11 .( 表扬与奖励)比 ( 批评与指责)能更有郊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由于前者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而后者恰恰起到相反的作用。12 .大学生的主导性学习动机有:( 求知探索的动机) 、( 友情交往的动机) 、( 成就建树的动机) 、自尊自主的动机。13 .大学生的( 直接性学习动机) 随年级的升高而逐渐减弱;( 间接性学习动机)随年级的升高而逐渐加强。( 间接性学习动机)是大学生重要的学习动机。14 .动机具有三种功能:一 是 ( 激活功能) ;二 是 ( 指向功能) ;三 是 ( 强化功能) 。15 .

34、学校情境中的学习驱力由以下三个方面组成:( 认知内驱力) 、(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和 ( 交往内驱力) 。第六章学习迁移及其促进一、选择题1 .学过高等数学后有助于初等数学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属于(B ) 。A .顺向正迁移 B .逆向正迁移 C .顺向负迁移 D .逆向负迁移2 .已经获得的知识、动作技能、情感和态度等对新的学习的影响称为学习的(A ) .A .迁移 B .动机 C .策略 D .技巧3 .以下不是影响迁移的客观因素的是(D ) 。A .教师指导 B .学习材料特性 C .媒体 D .认知结构4 .根据迁移内容不同进行划分,可以分为(C ) 。A .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35、B .正迁移与负迁移C. 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D .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与同组迁移5 .由于具有较高的概括水平的上位经验与具有较低的概括水平的下位经验之间的互相影响而发生的迁移称为(DA .顺向迁移 B .逆向迁移 C .水平迁移 D .垂直迁移6 . ( B )的主线特点是自下而上,原有经验结构是下位结构,新的经验结构是上位结构。A .正迁移 B .顺应性迁移 C .重组性迁移 D .垂直迁移7 .两种学习之间发生互相干扰、阻碍的迁移称为(C ) 。A .正迁移 B .横向迁移 C .负迁移 D .纵向迁移8 .由于先前活动而形成的心理的一种特殊准备状态称为(C ) A .迁移 B .变式

36、C .定势 D .原型启发9 .“ 举一反三”和 “ 触类旁通”所说的是(B ) A .纵向迁移 B .侧向迁移 C .特殊迁移 D .学会学习1 0 .由处在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互相影响而发生的迁移称为( CA .顺向迁移 B .逆向迁移 C .水平迁移 D .垂直迁移1 1 .产生式迁移理论证实了( C ) 。A .学习可以自动迁移,而不必有学习者的故意识注意B .桑代克的共同的“ SR”成分可以导致迁移C .纯熟的基本技能可以自动迁移D .策略学习可以自动迁移1 2 .在现代迁移理论中,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是(C ) oA .桑代克 B .贾德 C .奥苏伯尔 D .安德森1 3

37、.哈洛用恒河猴作学习定势实验。猴子通过训练与学习,迁移表现是(D ) 。A .通过多次尝试,学会了辨别目的物B .通过尝试学会了解决辨别问题C .在后继学习中,解决相似问题速度提高D .通过经验积累,解决新的不同类型问题的时间大大缩短1 4 .在初期的迁移理论中,提倡两种情境中有相同要素时才干产生迁移的共同耍素说的是(A ) oA .桑代克 B .贾德 C .奥苏伯尔 1) .安德森1 5 .以下关于迁移的理解中,错误的是(C )A .从一般平等四边形有关内容的掌握影响菱形的学习,发球自下而上的垂直迁移。B .在同化迁移中,原有认知结构在迁移中不发生实质性改变,只得到某种充实。C .处在同一概

38、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互相影响是垂直迁移。D .定势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促进和阻碍。1 6 .桑代克在迁移研究中的最大奉献是(D ) 。A .发现了迁移的心理机制 B .最早进行迁移实验研究C .否认了普遍迁移的说法 D .用实验事实否认了形式训练说1 7 . 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发展到一定逻辑抽象水平以后,这种思维形式合用于任何具体领域。从迁移的理论来看,这种观念与(A ) 接近。A .形式训练说 B .关系转换说 C .产生式理论 D .学习定势说1 8 . 下述所列的迁移说中有一种被认为是缺少科学根据的( A晨A .形式训练迁移说 B .同化学习迁移说 C .经验类化迁移说 D .认知结构迁移说

39、二、填空题1 .( 学习迁移) 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学习的迁移现象广泛存在,不仅存在于知识、技能的学习之中,并且也存在于态度与品德的学习中。2 .学习的迁移现象是多种多样,按照迁移的性质,分为( 正迁移) 和( 负迁移) 。3 .学习迁移使习得的经验得以( 概括化) 、( 系统化) ,形成一种稳定的整合的心理结构,从而更好地调节人的行为,并能动地作用于客观世界。4 .学习迁移是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是使习得的知识、技能与道德规范向( 能力) 与( 品德) 转化的关键。5 .形式训练说的心理学基础是( 官能心理学) 。6 .训练和改善“ 心灵”的各种官能是教学的重要目的,

40、学习的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所学对象的( 难度) 及其( 训练价值) 。学习要想取得最大的迁移效果,必须经历二个痛苦的过程。7 .相同要素说认为:只有当两个机能的因素中具有相同的要素时,一个机能的变化才会改变另一个机能。当学习情境与迁移情境具有( 共同成分) 时,一种学习才干对另一种学习产生影响,即产生学习迁移。8 .“ 顿悟”关系是学习迁移的一个决定因素。迁移不是由两个学习情境具有共同成分、原理而自动产生的某种东西,而是学习者忽然发现两个学习经验之间存在的( 关系) 的结果.9 .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头脑内的( 知识结构) 。1 0 .原有认知结构越巩固,越有助于促进新的学习。倘若在运用原有知识

41、同化新知识时,原有知识自身不巩固,则不仅不会产生( 正迁移) ,反而也许会出现( 负迁移) ,1 1 .影响学习迁移的条件有:(学习对象的共同因素) 、( 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 、认知技能与策略、定势的作用。1 2 .(教学目的) 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一切教学工作都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确立系统、明确而具体的( 教学目的) 是促进学习迁移的重要前提。1 3 .学习不只是要让学生掌握一门学科或几门学科的具体的知识与技能,并且还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即掌握( 学习的方法) 。1 4 .定势也叫心向,指的是先于一定活动而指向这种活动的( 心理准备状态) 。它对于学习迁移既有也许产生积极影

42、响,也也许起阻碍作用。1 5 .学习的迁移是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也就是已有经验的具体化与新课题类化过程或新旧经验的( 协调) 与( 整合) 的过程。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必然要影响到迁移的效果。第七章认知发展与知识领略一、选择题1 .假如一个学生思绪广阔、能随机应变,我们说他的思维具有(A兀A .灵活性 B .灵敏性 C .深刻性 D.独创性2 .在思维的(B ),思维的结构十分简朴,动作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终点。A .言语前思维阶段 B .直觉行动思维阶段 C .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D.形式逻辑思维阶段3 .“ 主句就是句子开端部位的词” ,这句话属于(C ) 。A .言

43、语直观 B .形象直观 C .感性概括 1) .理性概括4 .运用各种图片、模型、幻灯片及教学电影电视等进行的直观教学形式称为(C ) .A .形象直观 B .实物直观 C .模像直观 D.言语直观5 .老师在讲惯性时,不仅举出固体的惯性现象,也举出液体和气体的惯性现象,让学生形成“ 一切物体均有惯性”的对的观念,防止学生产生“ 只有固体才有惯性”的错误观念。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充足运用了( D ) 的作用。A .比较 B .正例和反例 C .言语直观 D .变式6 .下列直观方式中,不属于模像直观的是(B ) A .图片 B .演示实验 C .图表 D .模型7 .以下不属于实物直观的是(A

44、) 。A .观测教学电影 B .观测实物 C .演示实验 D .到实地参观访问8 . ( A )是指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状上相同、颜色上一致的事物,易于构成一个整体为人们所清楚地感知。A .组合律 B .活动律 C .强度律 D .差异律9 .到工厂进行参观访问属于(D ) 。A .模像直观 B .形象直观 C .感知直观 D .实物直观1 0 .对有关历史生活的领略,不能缺少(A八A .言语直观 B .形象直观 C .感知直观 D .表象直观1 1 .有的学生看到锐角、直角、钝角等图形中都有两条交叉的线,就认为角是由两条交叉的线组成,这属于(B ) oA .理性概括 B .感性概括 C

45、 .形象直观 D .言语直观1 2 .下列说法不对的的是(B ) 。A .理性概括揭示的是事物的檄因素与本质因素B .理性概括是一个自发的过程C .只有通过理性概括,才干获得揭示事物本质的科学概念和命题D .通过理性概括,学生对事物的结识上升到了理性阶段。二、填空题1 .(感知) 是感觉与知觉的总称,是人类结识客观世界的最基本的认知形式。2 .知觉反映事物的整体及其联系与关系,它是人脑对各种感觉信息进行( 组织) 和( 解释) 的过程。3 .观测是一种受思维影响的、故意识的、积极的和系统的知觉过程,也叫( 思维的知觉) ,它包具有理解、思考的成分,是故意知觉的高级形式。4 .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

46、本特点是:处在由( 形式逻辑思维) 向( 辨证逻辑思维) 过渡的阶段;在常规思维继续发展的同时,( 发明思维) 也在显著发展;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 思维的元认知) 。5 .( 教材直观) 是指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信息或( 直观材料) 的表层意义、表面特性进行加工,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结识的认知活动。6 .( 实物) 直观所得到的感性知识与实际事物间的联系比较密切、比较一致,在实际生活中定向作用较好,在将来的职业活动中也能不久地发挥作用。7 . 一般而言,( 模像直观) 的教学效果优于( 实物直观) ,8 . 运用( 强度律) 、差异律、( 活动律) 、组合律

47、等感知规律,可以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实现有效的观测。9 . 观测前,教师应让学生明确观测的( 目的任务) ,进行有关知识的准备,并拟定具体的观测计划。只有这样,才干对的地组织学生的注意,使之指向和集中在所要观测的对象上。10 . 教材概括是加工改造感性知识以形成发展理性知识的过程,也就是( 理解知识)的过程。11 . ( 分析)指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各种属性或各种特性。( 综合)指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各种特性或各种属性结合起来,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形成一个整体。12 . 提高教材概括与知识理解成效的条件有:( 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 提供丰富多彩的变式) 、

48、( 科学地进行比较 ) 、( 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 。13 . 大学生观测具有相对的( 深刻性)和 ( 稳定性) 。14 . ( 理性概括)是在前人结识的指导下,通过对感性知识经验进行自学的加工改造,来提醒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性与联系的过程。15 . 人们运用存贮在长时记忆中的知识经验,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的过程,就是( 思维过程) 。第八章记忆的发展与知识的巩固一、选择题1 . 对遗忘因素的一种最古老的解释理论是起源于( D ) .A .桑代克 B .巴甫洛夫 C .苏格拉底 D .亚里士多德2 . 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

49、 C ) oA .感觉登记 B .注意 C .组块 D .复述3 .瞬时记忆的贮存时间大约为(B ) 。A. 2秒1分钟 B. 0. 252秒 C. 5秒2分钟 D. 0. 20. 5秒4 .所谓的及时复习,应当是指(A ) .A .在学习结束立刻复习 B. 一周之后复习 C .在大面积遗忘开始之前复习 D .当天复习5 .奥苏伯尔提出解释的解释遗忘因素的理论是(C )A .痕迹衰退说 B .干扰说 C .同化说 D .动机说6 .最早提出著名的遗忘曲线的心理学家是(A )A .艾宾浩斯 B .巴甫洛夫 C .冯特 D .弗洛伊德7 .在识记“ 女孩” 、 “ 小鸟” 、 “ 森林” 、 “

50、唱歌” 4个词时,可用自然语言把这些离散的词重新组织为“ 一个女孩在森林里听小鸟唱歌” ,这样便于记忆。这一事例中,运用了( D ) .A .视觉编码 B .语言听觉编码 C .语义编码 D .语言中介编码8 . “ 舌尖现象”可以用来证明(B ) A .知识同化说 B .提取失败说 C .经验干扰说 D .痕迹衰退说9 . 一般来说,考试之前的学习效率比平时高,这说明(C ) 。A .材料的性质影响识记的效果B .对材料意义的理解度影响识记效果C .识记的积极性和目的性影响识记的效果D .对材料的组织影响识记效果1 0 .在参观了服装博览会后,可以记住一件件新的服装样式和颜色,这属于(A八A

51、 .形象记忆 B .情景记忆 C .情绪记忆 D .运动记忆二、填空题1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 编码) 、( 存贮) 和( 提取) 的过程。2 .大学生记忆发展具有( 逻辑记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各种记忆品质得到全面发展、( 掌握各种有效的记忆方法) 的特点。3 .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大约为( 5秒 到2分钟) ;它的容量相称有限,大约为( 7 2 )个组块。4 . 任何信息都必须通过( 瞬时记忆) 、( 短时记忆) 才也许转入( 长时记忆) 。5 .识记是人们获得个体经验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信息进行( 编码) 的过程。6 .影响

52、知识识记与编码的重要因素是:材料的( 数量) 与( 性质) 、识记的( 目的性) 与( 积极性) 、对材料意义的理解度、组块化编码、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觉醒状态、识记的信心等。7 .知识保持是一个动态过程,存储信息在内容和数量上都会发生变化。数量方面的变化重要表现为保持的数量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下降,这就是( 遗忘现象) 。8 . 保持是( 识记) 和( 再现) 的中间环节,在记忆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没有保持也就没有记忆。9 .(组块)是一种信息组织与再编码,是人运用贮存在长时记忆系统中的知识经验对进入到短时记忆系统中的信息加以组织,使之成为人所熟悉的故意义的较大单位的过程。1 0 .( 情景

53、记忆)是对个人亲身经历、发生在一定期空关系中的某个事件的记忆。1 1 .( 故意识记)指具有明确目的,采用一定方法,并需一定意志努力的识记。1 2 .反复可以看作是巩固原有的记忆痕迹的过程。没有反复,记忆痕迹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衰退。记忆痕迹衰退也是导 致 ( 短时记忆)遗忘的因素。1 3 .干扰重要有两种情况,即 ( 前摄克制)和 ( 倒摄克制, 。1 4 .根据识记材料有无意义或学习者是否理解了其意义,可以把识记分为( 意义识记) 和( 机械识记) 。1 5 .(联想) 是由一种经验想起另一种经验,或由想起的一种经验再想起其他的经验的过程第九章认知策略与心智技能的形成一、选择题1 .阅读技

54、能、写作技能、运算技能、解题技能都属于(B ) 。A .操作技能 B .心智技能 C .应用技能 D .学习技能2 .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即是(A ) 。A .智力技能 B .知识迁移 C .智力 【) .思维程序3 .在心智技能形成过程中,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称为(D ) .A .原型启发 B .原型定向 C .原型操作 D .原型内化4 .心智技能的特点有(B )A .物质性、外显性、简缩性 B .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C .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D .观念性、内潜性、展开性5 .工作记忆中为

55、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称为 (B )A .组织策略 B .复 述 策 略C .计划策略 D .调节策略6 .在学习新材料时,先对材料进行系统的分析、 归纳和总结,然后,用简要的语词,按材料中的逻辑关系,写下重要和次要观点,这属于(D )A .复述策略 B .理解一控制策略C .精加工策略 D .组织策略7 .不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是(B ) 。A .计划策略 B .学习策略 C .监控策略 D .调节策略8 .为了暂时记住朋友的电话号码以便拨号,最适宜的记忆策略是(A ) A .复述策略 B .精细加工策略 C .组织策略 D .生成

56、技术9 .调整阅读速度、复杳、使用应试技巧等应归类于(B ) A .认知策略 B .元认知策略 C .资源管理策略 D .精细加工策略1 0 .在学完一篇逻辑结构严密的课文以后,勾画出课文的论点论据的逻辑关系图以帮助理解和记忆。这种学习方法属于(B ) 。A .精细加工策略 B .组织策略 C .复述策略 D .做笔记策略1 1 .认知策略这个术语最初是由(B ) 提出来的。A .加涅 B .布鲁纳 C .斯滕伯格 1) .弗拉维尔1 2 .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是(C ) 。A .精细加工策略 B .复述策略 C .组织策略 D .计划策略1 3 .学习课

57、文时分段、总结段意属于(C ) .A .复述策略 B .理解一控制策略 C .精细加工策略 D .组织策略1 4 .元认知的实质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A )A .自我控制B .自我结识C .自我指导I ) .自我学习1 5 .元认知策略总是和(B )共同起作用的。A .监视策略 B .认知策略 C .资源管理策略 D .组织策略1 6 .测验时跳过某个难题,先做简朴的题目,这属于(BA .认知策略 B .元认知策略 C .资源管理策略 D .精细加工策略1 7 .以下属于认知策略的是(CA .在阅读困难或不熟的材料时放慢速度B .对每一天的活动,都列出一张活动顺序表C .将所学的知识再用

58、实验证明、写成报告、做出总结D .意识到不理解课的某一部分时,退回去读困难的段落1 8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采用在主题句下画线的方法帮助学习,这种学习策略属于(C ) A .组织策略 B .精细加工策略 C .复述策略 D .资源管理策略二、填空题1 .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把个体的知识分为两类,一类为( 陈述性知识) ,另一类为( 程序性知识) .2 .程序性知识也叫( 操作性知识) ,是个人缺少故意识的提取线索,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3 .加涅认为,程序性知识可分为两个亚类:一类为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的程序性知识,可称之为( 智慧技能) ,重要用来加工外在的信息。

59、另一类为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内调控的程序性知识,可称为( 认知策略) ,重要用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加工活动。4 .元认知指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的意识。它涉及两个基本成分:( 元认知知识)和( 元认知控制) 。5 .元认知策略是个体调节和控制认知行为的方法与规则,它是个体在学习中随经验的增长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元认知策略大体可分三种:(计划策略) 、( 监控策略)和( 调节策略) ,6 . 心智技能,也叫智力技能,是一种调节和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 心智活动方式) 。7 .知识有简朴和复杂之分,简朴知识学习的重要问题是如何依据记忆规律,促进( 知识的保持) ;复杂知识学

60、习的关键是( 理解) 。8 . 信息要长期地保持,最有效的策略就是对信息进行( 编码) 和( 组织) 。9 .对于复杂知识的学习,(组织策略)往往表现为对前后学习内容进行纵向的梳理和横向的比较分析,具体表现为学习者辨认材料中各种思想间的重要内部联系的“ 网联”策略。1 0 .( 精细加工)是指对学习材料中进行进步的加工活动,即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长相关的信息来达成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1 1 .认知策略中的( 元认知成分)是策略训练成败的关键,也是影响策略的概括性、保持度和可迁移性的重要因素。1 2 .专心理模拟法来建立心智活动的( 实践模式)需通过两个环节,即创拟确立模型和检查修正模型,其

61、中第一步是关键。1 3 .( 原型内化)指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1 4 .心智技能的分阶段形成涉及( 原型定向) 、( 原型操作) 、( 原型内化) 。1 5 .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也称为( 记忆性知识) 。第 十 章 问题解决与发明性的培养一、选择题1 .下面哪一个是“ 问题解决” ? ( C )A .回忆一个人的名字 B .幻想自己是“ 灰姑娘”C .用一个词来造句 D .荡秋千2 .经常用电吹风来吹头发,却没想过用它烘干潮湿的衣服,这种情况属于(C ) A .思维定势 B .原型启发 C .功能固着 D

62、.酝酿效应3 . 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成目的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A八A .刺激情境 B .即定疑问 C .思维状态 D .思维起点4 .关于问题情境与问题解决关系表述对的的一项是(A八A .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事物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B .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知识结构是否接近对问题解决没有影响C .问题情境中事物的空间安排与问题解决没有关系D . “ 心理眩惑”有助于问题解决5 .关于问题的种类,对代数式a 2 - 2 a b + b 2进行因式分解属于(B ) 。A . - 般问题 B .有结构问题 C .无结构问题 I) .特殊问题6 . 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

63、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1司问题想出多种不同类型的答案,这表白其思维具有(B ) 。A .流畅性 B .变通性 C .指向性 1) .独创性7 . 问题解决的过程涉及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C ) .A .思维程序 B .调查研究 C .验证假设 D .论证假设8 .下面几种事物不属于发明性作品的是(D )A . 红楼梦 B . 四书集注 C . 爱弥儿中文译文 1) . 金刚经原文手抄稿9 .从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看,发明力培养的最佳途径是(D )A .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 B .进行反省认知训练 C .加强基本技能训练D .在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注意解决问题

64、策略训练1 0 .发明性的基本结构中不涉及( D八A .发明性人格 B .发明性思维 C .发明性意识 D .发明性勇气1 1 .发明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D ) 。A .智力技能 B .思维品质 C .思维程序 D .能力或特性1 2 .以下属于智力因素的是(A ) 。A .注意力 B .动机 C .情感 D .意志1 3 .教科书上的练习题多属于(A ) 。A .有结构的问题 B .无结构的问题 C .简朴问题 D .复杂问题1 4 .由于看到鸟的飞翔而发明了飞机,这类发明活动的重要心理影响机制是(A八A .原型启发 B .功能固着 C .负向迁移 D .定势影响

65、1 5 .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互相撞击,进发火花,达成集思广益的效果的思维训练方法称为(B ) 。A .讨论法 B .头脑风暴法 C .启发法 D .用途扩散法1 6 .受先前活动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特殊准备状态称为(D ) 。A .原型启发 B .功能固着 C .负向迁移 D .定势二、填空题1 .按照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理解,问题就是在给定的信息和目的状态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 情境) 。2 . 问题解决有两种类型: 是( 常规性问题解决) ;二是( 发明性问题解决) .3 .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于20世纪初提出的一种阐明解决问题的性质和过程的模式,认为问题解决是一个尝试错误性质的渐

66、进过程,一个通过尝试,错误的行为动作逐渐减少,对的的行为动作逐渐增长,最终形成固定的、稳定的刺激一反映联结的过程。这就是( 尝试一一错误模型) 。4 . 德国心理学家苛勒于192023提出了一种阐明解决问题的性质和过程的模式。该模式认为问题解决规定看出问题情境中的各种关系,而对这种关系的理解是忽然产生的,是一个( 顿悟) 过程。5 . 杜威的问题解决模型认为解决问题一般涉及五个环节,依次是:( 失调) 、( 诊断) 、( 假设) 、( 推断) 、( 验证) “6 . 英国心理学家瓦拉斯1926年提出的关于发明性解决问题的理论模型,又称( 发明性思维四阶段论) 。7 . 信息加工观点认为,问题解

67、决过程可分为( 问题表征) 、( 选择操作) 、( 实行操作) 和( 评价当前状态) 四个阶段。8 . 分析问题就是要分析问题的( 规定) 和( 条件) ,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关系,把握问题的实质,拟定解决问题的方向。9 . 检查假设的方法有两种:( 直接检查) 和( 间接检查) 。10 . ( 定势)是在先前的活动中形成的、影响当前问题解决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11 . ( 问题情境)是个体面临的刺激模式与其己有知识结构所形成的差异。12 . 问题解决能力训练的基本环节有:( 建立接纳意见的气氛) 、鼓励学生仔细地界定问题、教育学生学习分析问题的方法、 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 评价每个假设的

68、优缺陷、 考虑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 提供问题解决的机会并给予反馈) 。13 . 发明指一种最终产生发明产品的活动或现象,有 ( 真发明)和 ( 类发明)之分。14 . 发散思维有三种基本特性:( 流畅性) 、( 灵活性或变通性)和 ( 独特性 ) 。15 . 南加得福尼亚发明性测验由吉尔福特编制,重要测量( 发散性思维 ) 。16 . 在发明性思维的培养方面,心理学家提出了很多具体的训练方法,其中影响较大的有( 头脑风暴法) 和( 戈登技术) 。第十一章自我意识的发展与自我教育一、选择题1 .自我感觉、自我观测、自我观念、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都属于( A ) 。A .自我认知 B .自我体验

69、C . 自我调控 D .自我感觉2 . 个体对自己的身体、外貌、体能等方面的意识属于( C ) 。A .社会自我 B .投射自我 C .生理自我 D .心理自我3 . 一般说来,(B )是个人追求的目的。A .社会自我 B .抱负自我 C .投射自我 D .心理自我4 .个体的自我意识萌芽发生在(A ) .A .出生8个 月 左 右B. 1岁左右 C. 1岁以后 D. 2岁左右5 .个体社会自我的获得一般是在(D ) 。A. 1岁左右 B. 2岁左右 C. 23岁 D. 3岁以后6 .大学生对个人未来的社会角色、社会义务、社会归属等方面的思考属于(C ) .A .以学习成才为中心的自我探究 B

70、 .以社交活动为中心的自我探究C .以个人未来的前程与发展为中心的自我探索 D .以自我的社会价值为中心的探究7 .认为抱负自我难以实现甚至永远不也许实现的,现实自我太不争气甚至无法容忍,但又没法改变,这属于(D ) 。A .自我矛盾型 B .自我扩张型 C .自我否认型 D .自我萎缩型8 .大学生可以对自己的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需要动机、意志特性、抱负及政治思想等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这说明其自我概念具有(A ) 的特点。A .丰富性 B .完整性 C .概括性 D .稳定性9 .有些大学生在取得成绩时,容易产生积极、肯定的情感体验,有时甚至骄傲自满,忘乎所以; 一旦碰到挫折,容易产生悲观、否

71、认的情感体验,甚至悲观失望、自暴自弃。这说明他们(A ) 。A .自我体验具有丰富性和波动的特点 B .自我体验具有敏感性和情境性的特点C .自尊感和自卑感互相交织 D .自我结识具有积极性和自觉性的特点10 .下列不属于自我扩张型的自我意识是(D ) 。A .对现实自我的评价过高,虚假的抱负自我占优势B .悦纳自我过度,盲目自信、妄自尊大C .忘掉了客观社会现实对自己的约束D .自我结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缺少稳定性、拟定性二、填空题1 .自我意识涉及个体( 对自身的意识) 和( 对自身与周边世界关系的意识) 两个方面。2 .意识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世界的高级反映形式,是心理

72、发展的高级阶段,具有( 自觉性) 和( 能动性) 两个特点。3 .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表现为认知的、情感的和意志的三种形式,分别称为( 自我结识) 、( 自我体验) 和( 自我调控) .4 .由于意识转向以自己自身的心理活动为对象,自我意识一分为二:一是( 抱负自我) ,二是( 现实自我) 。5 .大学生的自我探究涉及:以( 学习成才) 为中心的自我探究、以( 社交活动) 为中心的自我探究、以( 个人未来的前程与发展) 为中心的自我探索、以自我的社会价值为中心的探究。6 .自我统一意味着主体我和客体我的统一,意味着( 自我结识) 、( 自我体验) 和( 自我调控) 的统一,也意味着自我与外部世

73、界的统一。7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具有较明显的时代特点。表现为政治方面的( 改革意识) 、( 民主意识) 、竞争意识:求知方面的成才意识、( 探索意识) 、( 发明意识) :思想品德方面的道德意识、( 审美意识) ;行为方面的( 参与意识) 、社交意识等。8 .(自尊感) 是指一个人能晚纳”并尊重自己,对自己抱肯定态度的情感;( 自卑感) 则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不满、贬损,对自己持否认态度的情感。9 .(自我教育) 是主体自我按照社会规定对客体自我自觉实行的教育。10 .自我是结识的主体,又是结识的客体,要使结识具有全面性、对的性,就要凭借各种( 对的的参考系)11 .( 悦纳自己)就是对自己的本

74、来面目抱认可、肯定的态度。12 .培养学生积极悦纳自己的态度,一方面要引导他们( 积极地评价自己) 。13 .自我完善是个体在结识自我、悦纳自我的基础上,自学规划行为目的,积极调节自身行为,积极改造自己的个性,使 ( 个性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规定的过程。14 .个体自我意识的发生与发展经历了( 自我中心期) 、, 客观化时期) 、( 主观化时期) 。15 .( 全面结识自我)是形成对的自我意识的基矶L第十二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及其培养一、选择题1 .态度的核心成分是(B ) 。A .认知成分 B .情感成分 C .行为成分 D .能力成分2 . ( C )决定个体是否乐意完毕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

75、的选择。A .能力 B .道德 C .态度 1) .情绪3 . 下列哪种成分不是品德的心理结构( B)。A .道德认知 B .道德观念 C .道德情感 D .道德行为4 .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A ) 。A .道德认知 B .道德观念 C .道德情感 D .道德行为5 . 一个人的对人对己、对事、对物的态度是(D ) 。A .与生俱来的 B .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形成的 C .是实践锻炼的结果 D .通过学习形成的6 .爱国主义情感属于(D )的道德情感。A .直觉的 B .想像的 C .行为的 D .伦理的7 .皮亚杰认为形成儿童道德的他律道德在(B )A . 0 - 5 岁 B . 6 - 8

76、 岁 C . 8 - 1 0 岁 D . 1 0 - 1 2 岁8 . 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积极接受别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D ) 。A .与别人基本相同 B .与大家保持一致C .被别人认可 D .与别人相接近9 .与遵从相比,认同更深人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 A )oA .自觉性、积极性和稳定性 B .积极性C .适应性和社会性 D .内化性和意志性1 0 .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C ) 。A .遵从 B .接受 C .认同 D .内化1 1 .在柯尔伯格的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服从与处罚取向阶段属于(B ) 。A .习俗

77、水平 B .前习俗水平 C .后习俗水平 D .权威水平1 2 .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外部条件,不涉及(B ) 。A .家庭教养方式 B .道德认知 C .社会风气 D .同伴群体1 3 .在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中,对楷模的模仿属于哪个阶段? ( B )A .依从 B .认同 C .同化 I) .内化14 .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称为(C ) .A .直觉的道德情感 B .想像的道德情感 C .伦理的道德情感 D .形象的道德情感15 . 形成道德品质的关键在于培养(B )A .道德结识 B .道德信念 C .道德情感 D .道德意志16 . 人们在具有了道德结识与道

78、德感的条件下, 是否会产生相应的道德行为, 重要取决于其(A )A .道德信念 B .道德意志 C .道德动机 D .道德知识17 . 柯尔柏格道德判断发展阶段论的观点, 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的儿童, 其道德判断发展水平处在(B )A. “ 好孩子”取向阶段 B .处罚和服从取向阶段C .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 D .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阶段18 . 根据柯尔伯格的观点道德推理的最高阶段是(C ) 。A. “ 好孩子”取向阶段 B .处罚和服从取向阶段C .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 D .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阶段19 .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B )的儿童对行为的判断重要根据客观结果,而不考虑主

79、观动机。A .自我中心阶段 B .权威阶段 C .可逆性阶段 D .公正阶段20 .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性和倾向,它是( D ) oA .比较不稳定的 B .受先天因素制约的C .时稳时变的 D .比较稳定的二、填空题1 . 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 内部状态)o2 .态度的结构涉及:( 态度的认知成分) 、( 态度的情感成分) 、( 态度的行为成分) 。3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 心理特性) 和( 倾向) 。4 .品德的心理结构涉及:( 道德结识) 、( 道德情感) 、( 道

80、德行为) 三部分。5 .皮亚杰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儿童的道德判 断 有 个从( 他律) 到 ( 自律) 的发展过程。6 .( 柯尔伯格) 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7 .道德结识水平的提高与思维水平的提高平行,要提高学生的道德结识水平,必须大力发展学生的( 思维能力)8 .文化相对主义认为,道德教育的任务只是让个体掌握( 自身所属文化) 的那一套道德准则体系。9 .强化是( 联结理论) 的核心概念。1 0 .在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前习俗水平的处罚服从取向阶段,个体的道德价值来自( 对外力的屈从) 或( 逃避处罚) O1 1 .道德判断水平的高低对道德行为的选择有重

81、要制约作用,要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必须加强( 道德结识) 的教育。1 2 .在对态度和品德教育的具体方法上,教师应采用( 诱导性) 的教育方式,反对死板的说教和强硬的灌输。1 3 .人们通过观测别人的行为及行为的后果而间接产生学习,被称为( 观测学习) ,亦称( 社会学习兀1 4 . 一般而言,教师向学生传递社会道德规范重要有两条途径,一条是( 言语教导) ,一条是( 身体力行) 。1 5 .强化决定学习者是否把学会的行为表现出来,即强化对人的行为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强化涉及( 外部强化) 、( 替代强化) 和( 自我强化) 三种形式。第十三章群体心理与人际交往的调适一、选择题1 . 班 级

82、、小组、少先队属于( B) 。A . 一一般群体 B . 正式群体 C . 非正式群体 D . 特殊群体2 .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是( C 八A . 松散群体 B . 联合群体 C . 集体 D . 正式群体3 .以个人好恶、爱好爱好为联系纽带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群体是( D ) oA . 联合群体 B . 正式群体 C . 松散群体 D . 非正式群体4 .班级里的小集团属于( D)A . 联合群体 B . 正式群体 C . 松散群体 D . 非正式群体5 .在群体压力下,成员有也许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用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这就是(B )A . 集体观念 B . 从众 C . 服从大局 I )

83、.集体凝聚6 . ( A )是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涉及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A . 社会助长 B . 社会消退 C . 社会惰化 D . 社会干扰7 . 下列关于非正式群体积极作用的叙述,不对的的是( D ) 。A .可以满足大学生多方面的心理需要 B .及时解决问题C .增强信息的沟通 D .有助于班集体工作的开展8 .在人际交往的( C ) ,谈话开始广泛涉及自我的许多方面,并有较深的情感卷入。A .定向阶段 B .情感探索阶段 C .感情交流阶段 D .稳定交往阶段9 . ( B ) 是集体成员知识水平、道德水平、价值观、信仰、爱好、需要和盼望的反映。A .集体

84、目的 B .集体舆论 C .集体凝聚力 D .集体规范1 0 .集体规范的积极作用不涉及( D ) 。A .协调集体成员的活动 B .提高集体整合水平C .统一集体成员的结识 D .有助于调动成员的积极性二、填空题1 .(群体) 也称团队,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一定的共同目的,以一定的方式结合到一起,彼此之间存在互相作用,心理上存在共同感并具有情感联系的两人以上的人群。2 .(社会助长) 也称社会助长作用,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涉及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i B ) o3 .( 社会情化) ,也称社会惰化作用或社会逍遥,指群体一起完毕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毕时偏少

85、的现象。4 .(置险转移) 是群体极化在决策方面的特殊表现。人们倾向于在群体共同决策时比个人决策时表现出更大的冒险性。5 .从众是指人们在群体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用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的心理状态,即在(知觉) 、( 判断) 、( 信仰) 以及( 行为) 上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现象。6 .模仿是指个体在没有外界控制的条件下,受到别人行为的刺激影响,而引起一种与别人的行为( 类似)的行为。7 .感染的产生重要受两个因素的制约:( 被感染者与感染刺激发出者的相似性) 、( 被感染者的自我意识水平)8 .班集体的类型有:( 简朴聚合型) 、( 一般型) 、, 成熟型,9 .集体舆论对

86、集体的成员起着一种( 评价监督) 和 ( 行为引导)的作用。1 0 .集体凝聚力是集体对成员的一种( 吸引力) ,也就是集体成员乐意留在集体中的( 倾向) 。1 1 .人际交往涉及两个方面的涵义:从动态的角度说,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的( 信息沟通和物品互换 ) ;从静态的角度说,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已经形成起来的关系,即通常所说的( 人际关系) 。12 .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稳定的过程中最初的印象深刻地影响着交往的深度,建立良好第印象的六条途径是:( 真诚地对别人感爱好) 、( 人际关系) 、多提别人的名字、做一个耐心的听者,鼓励别人谈他自己、谈符合别人爱好的话题、以真诚的方式让别人感到他很重

87、要。13 .模仿有两种,一种是( 故意识的模仿) ,一种是( 无意识的模仿) 。14 .社会助长作用的因素在于群体的背景增长了人们的( 内驱力) 。15 .根据群体是否具有显著的表面结构,将群体划分为( 正式群体) 和( 非正式群体) 。第十四章心理健康教育一、选择题1. ( C )是指人格构成要素的气质、能力、性格和抱负、人生观等各方面平衡发展。A .健康 B .心理健康 C .人格完整 D .情绪稳定2 .进人大学意味着一种独立,周边人会用一种看待成人的眼光来看大学生,对他们生活的独立性、社会的责任感都提出了更高的规定。这表白(D ) A .生活环境的变化 B .人际环境的变化 C .学习

88、内容及方法的变化 D .角色地位的变化3 .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自卑、怯懦、偏执及性格上的一些缺陷表白其人际交往中的( C ) oA .认知障碍 B .情绪障碍 C .人格障碍 D .技能障碍4 .大学生职业辅导的首要任务是( A)A .帮助学生了解自我 B .帮助学生了解职场C .帮助学生发展健全的职业自我概念 D .求职技巧指导5 .大学生职业辅导的目的是(C )A .帮助学生了解自我 B .帮助学生了解职场C .帮助学生发展健全的职业自我概念 D .求职技巧指导二、填空题1 . 心理健康涉及两层涵义:其一是( 无心理疾病) ;其二是能( 积极调节自己的心态) ,顺应环境并有效地、富有建设

89、性地发展和完善个人生活。2 .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有较强的( 适应能力) 和较充足的( 安全感) 。3 . 心理卫生是以增进人们的( 心理健康) 为目的的。4 . 大学新生面临的变化重要涉及四方面:一是( 生活环境) 的变化;二是( 人际环境) 的变化;三是( 学习内容及方式) 的变化;四是角色地位的变化。5 . 大学生的( 学习障碍) 是指影响大学生学习潜力的发挥,导致学习效果不抱负,经常伴有焦急感的种种心理因素。6 . 消除过度的考试焦急,可以从( 充足备考增强考试信心) 、( 形成对考试的对的评价) 、学习掌握必要的应试技能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7 .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有:

90、追求平等、( 情感性强) 、( 富于抱负) .8 . 培养大学生的交往意识和技能最重要是培养学生敢于交往、善于交往和对的的( 交往动机) .9 . 要克服交往中的认知障碍就得学会( 客观评价 ) 自己和别人,克服认知偏见。10 . 对大学毕业生进行职业辅导,就是帮助他们调整个人的( 择业心态) ,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帮助他们建立一个将来在社会中扮演积极故意义的角色的同时,使个人的潜能得以发展,拥有一个充实而满足的人生。11 . 为了提高学生的( 自学) 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如何读书、做笔记,运用图书资料,制定切实的学习计划并合理安排课余时间。12 .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其行为具有( 理智)

91、 性和( 一贯) 性,即能合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行为,行为能始终受到意识的控制。13 . 团队征询辅导着重解决一些学生共性的( 心理问题) ,并对此进行一些针对性的( 心理训练) ,14 . 大学生学习障碍是( 社会文化) 、( 心理) 、( 生物) 三方面多种不良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1 5 ,通 过 ( 恰当的作息制度) ( 紧张的生活节奏)和 ( 体育活动) ,可使学生减少对性问题的注意并能使其性能量得以宣泄。第十五章教学设计一、选择题1 . 为了达成一定的教学目的, 对教什么和怎么教进行的设计, 也就是对学的系统规划及其教学方法的设计。 这是( B ) 。A .教学原则 B .教学设计 C

92、 .教学计划 I) . 教学大纲2 . 下面不属于宏观的教学设计重要内容的是( C ) 。A .制定教学计划 B .制定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C .拟定教学目的 D .制定教学成效考核的办法3 .布卢姆把认知领域的教育目的提成六级,即知识、领略、运用、分析、综合和(D ) 。A .概括 B .系统 C .巩固 D .评价4 .智育目的涉及三个方面:陈述性知识、认知策略和(A ) 。A .心智技能 B .特殊技能 C .元认知 D .程序知识5 .以下不属于德育目的涉及的内容的是( D )A .自我意识的培养 B .态度与品德的培养 C .人际关系的调适 I) .认知策略的培养6 . 一般来说,不属

93、于重要的教学模式的是(D )A .行为矫正模式 B .信息加工模式 C .个人发展模式 D .条件反射模式7 .陈述得好的教学目的必须符合三个基本规定:应陈述通过一定的学习活动后,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的变化;应反映学习的类型,即使在同一学习类型中,也还应反映学生掌握的水平;(A )A .应力求明确、具体,并可以观测和测量,尽量避免用模糊的和不切实际的语言陈述教学目的B .应反映学习的类型,在不同学习类型中,也应反映学生掌握的水平C .应陈述通过一阶段的学习活动后,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变化D .应当简明扼要,可以操作8 .教材编写的依据是(D ) 。A .教学制度 B .教学设计 C .教学目的 D

94、.教学大纲9 . 在开始教学活动之前,预先对教学目的中规定的且需要学生形成的能力或品格的构成成分及其层次关系进行深人细致的分析,并据以拟定促使这些能力或品格习得的有效教学条件。这一过程是(B ) 。A .教学设计 B .教学任务分析 C教学测量 D .教学评价1 0 .下面不属于 美国大百科全书对教学媒体的分类的是(C ) 。A .印刷材料 B .图示媒介 C .声音媒介 I) .电子媒介二、填空题1 .教学设计是指( 教学的系统规划) 及其( 教学方法) 的设计,即为了达成一定的教学目的,对教什么和怎么教进行的设计。2 .教学计划的制定要从造就各种人才的需要及( 各种人才成长的规律) 出发,

95、全面安排学生有效学习的课程数量、学习活动方式、课时安排与分派等,才干从整体上保证( 教学系统) 的正常运转。3 . 宏观的教学设计重要内容涉及四个方面:制定教学计划、( 制定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 、( 编选教材) 、制定教学成效考核的办法。4 .( 教学目的) 指学生学习的预期结果或者说是预期的学习活动所要达成的标准。5 . 布卢姆把认知领域的教育目的提成六级,即知识、领略、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我国学者倾向于将这六级目的概括为两个范畴:第一个范畴为( 记忆知识) :第二个范畴为( 领略与运用知识) 。6 . 教学任务分析也称作业分析,指在开始教学活动之前,预先对教学目的中规定的且需要学生形

96、成的能力或品格的构成成分及其层次关系进行进一步细致的分析,并据以拟定促使这些能力或品格习得的( 有效教学条件) 。7 .( 教学空间) 是教学目的所拟定的教学终末状态与教学开始前学生原有的起始状态之间的心理差距。8 . 拟定学生的( 起点状态) 可以运用学生的作业、小测验或课堂提问等方法了解学生原有的基础,也可以通过诊断生的单元测验来拟定学生的起点能力或倾向。9 . 教学模式指反映特定( 教学理论) 的、为保持教学的相对稳定而采用的( 教学活动结构) 。10 . 教学模式的种类有:( 行为矫正模式) 、( 信息加工模式) 、( 个人发展模式) 、( 社会作用模式) 。11 . 刺激控制教学模式

97、的理论基础是( 行为主义的强化理论) 。12科学探究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 认知发现)学习论及其( 认知结构)教学论。13 . ( 讲授法)的重要优点是:教师可以同时向许多人传授知识。在传授的内容还没有可资运用的书面材料的情况下,这一优点特别突出。14 . 先行组织者教学模式一方面要阐明课程目的,以吸引学生注意并指向学习任务;接着呈现( 组织者) 。它以学生熟悉的语言呈现,为新的学习提供一个认知的框架,或者为新旧知识的联系架设桥梁。15 .( 教学媒体) 指教学过程中用以运载信息、传递经验的物质手段和工具第十六章教学成效的测量与评价一、选择题1 . 教学测量的目的在于考核( A ) 。A .教

98、学成效 B .学生成绩 C .教学目的 D .教师绩效2 . 用以测量学绩的量表,选择能代表学绩的一些行为样本进行考核并做出数量分析的定量考核的一种方法叫( B ) 。A .教学评价 B .教学测验 C .教学测量 1) .教学评估3 .教学测量与评价是检查教学成效,拟定学生学习结果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是有效教学所不可缺少的环节。下面不是它的功能的是:(C ) 。A .调节功能 B .激励一动机功能C .导向功能 D .反馈功能4 .下面哪种不是估计信度系数的方法? ( D )A .再测法 B .复本法 C .分半法 D .异质法5 . 一个好的测量工具必须稳定可靠,即多次测量结果要保持一致

99、,否则便不可信。这里所讲的测量的一致性程序是指测验的(B )A .效度 B .信度 C .区分度 D .难度6 .效度是(B )A .绝对的 B .相对的 C .唯一的 D .随机的7 .根据鉴定测验质量的客观指标,良好的测验必须既有较高的信度又在较高的效度,并且每个项目都有一定的难度和(C )A .信度 B .效度 C .区分度 D .客观度8 .根据效度的分类,下面不是效度的类型的是(D ) 。A .内容效度 B .构想效度 C .实证效度 D .假象效度9 .不属于自由应答型试题的是(D ) .A .填充题 B .简答题 C .论述题 I) .多选题1 0 .不属于根据教学过程不同阶段划

100、分的测验是(D ) .A .准备性测验 B .形成性测验 C .总结性测验 D .标准化学绩测验二、填空题1 .教学测量是借助于一定的心理量表及其操作,对学生的( 学习成绩) 进行探察,并以一定的数量来表达的考核办法。教学测量的目的在于( 考核教学成效) 。2 .教学测量的对象是学生内在的( 能力) 与( 品格) 等的形成状况,只能借助于一定的心理量表及其操作进行间接测量。3 .教学测验又称( 学绩测验) ,指用以测量学绩的量表,选择能代表学绩的一些行为样本进行考核并做出数量分析。4 .教学评价是依据( 教学目的) ,对( 学绩测验) 所得测量结果进行的分析及解释。5 . 测验的效度指测量的(

101、 对的性) 和 ( 有效性) ,即它可以测出所要测量的心理特质与行为特性的限度。6 . 测 验 的 ( 信度) 又叫测验的可靠性,指测量的一致性限度。7 . 测验过难或太易, 分数范围就会( 缩小) , 信度也将( 减少) 。 要使信度达成最高, 难度水平应是能产生( 最广分数分布) 。8 .区分度又称( 鉴别力) ,是指试题对所要测量的心理特性的辨认限度,也就是项目的效度。9 .教学测验的类型根据测验目的划分,可以分为( 常模参照测验) 和 ( 标准参照测验) 。10 .项目难度指测验题目的( 难易限度) ,通常以答对或通过该项目的人数占应试总人数的比例来表达。11 .教学测量对教师而主,可

102、以了解学生能力与品格的形成状况,以更明确地调整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加速心理结构的形成;对学生而主,明确自己对有关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以构建完整的能力与品格结构。这叫教学测量( 反馈一调节)的功能。12 . 信度的影响因素有:测验长度、( 测验难度) 、( 施测对象)因素、施测过程因素。13 ( 形成性测验)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测验,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达成教学目的规定的限度,探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或缺陷,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提高教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14 .标准化学绩测验是由学科专家和测验编制专家共同按照( 标准化程序)为受过某种教学或训练的人员编制的测验,口的在于评价经教学或训练后的( 实际工作表现) 。15 .为保证评分的客观性,对于自由应答型试题,一般可采用( 多人评阅求平均) 和 ( 每人负责评阅一题) 的办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