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课件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78179616 上传时间:2024-08-23 格式:PPT 页数:188 大小: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经济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88页
国际经济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88页
国际经济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88页
国际经济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88页
国际经济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经济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济学课件(18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国际经济学International EconomicsInternational Economics目 录 绪 论 第 1 章 古典贸易理论 第2 章 后古典贸易理论 第3 章 新国际贸易理论第4 章 国际贸易政策 第5 章 国际收支 第6 章 汇率与外汇市场第7 章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第8 章 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 课程概述课程概述 国际经济学是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以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要素流动和国际生产为主题,以理论和政策分析为特点,以国际经济关系和国际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科。对国际经济关系的研究,必须从国际经济活动入手,进而从中揭示国际经济关系的本质。 教学

2、目的教学目的 学习国际经济学的意义在于吸收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运行的一般理论和政策。对国际经济原理的学习有助于把握国际经济现象,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国内外企业和国家制定的经营战略和对外经济政策,以便知己知彼,趋利避害,为我国经济的改革开放服务。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双语教学的方法,设置课后思考题。本教材在教学方法上有以下几点特色:一是设计讨论区,为师生讨论提供素材;二是设计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添加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网页。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指导学生浏览中外文网站,使他们养成利用网络资源的好习惯。学习国际经济学特别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国内国际形势。 绪绪 论论 0.1

3、国际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国际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任何一门学科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为了适应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的客观需要。国际经济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国民经济超越国界而形成的全球经济总体。 绪 论0.2 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国际经济学的研究 对象和内容对象和内容 一、一、国际经济学的概念国际经济学的概念 国际经济学是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以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要素流动和国际生产为主题,以理论和政策分析为特点,以国际经济关系和国际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科。 绪 论 二、二、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国际经济学是以国际经济关系

4、和国际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科。该学科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国际交易不同于国内交易;另一方面,国际经济关系是发生在国与国之间的。 内容内容:(1)国际贸易 (2)国际金融 (3)国际生产 (4)其它研究对象和内容绪 论0.3 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经济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经济 一、经济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 (一)经济全球化的涵义 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指随着科学技术和国际社会分工的发展以及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和密切结合的趋势。经济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关系国际化发展的客观趋势。

5、绪 论 经济全球化的形成条件 (二)经济全球化的形成 重要条件: (1)科技革命的有力推动 (2)全球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 (3)国际经济组织日益发展和完善 (4)各国政府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5)相对稳定的国际大环境 绪 论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三)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1、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经济体:欧盟(EU) 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 亚太经合组织(APEC) 2、国际经济组织:世界贸易组织 世界银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3、国际贸易自由化 4、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 5、跨国公司与投资自由化 绪 论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二、经济全球化给世界各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p 机

6、遇:机遇: 1、有利于促进资源的全球优化配置和利用 2、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利用后发优势,追赶发达国家 3、有利于增进人类的共同利益 p 挑战:挑战: 1、世界各国的发展差异进一步拉大 2、增大了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运行的风险 3、国家对经济的独立控制力削弱绪 论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经济 三、三、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经济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经济 始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幸运地搭上了经济全球化的快车。从1979年到2004年的25年间,我国GDP年均增长9.4%,GDP由1400亿美元增至16500亿美元,位居世界第六, 人均GDP从181美元增至1269美元; 对外贸易额由293.3亿美元猛

7、增到11547.4亿美元, 跃居世界第三。 中国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一支重要力量。 图示:19782004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变化趋势图绪 论19782004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变化趋势图绪 论 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经济 主要方面的表现:主要方面的表现: (一)中国的对外贸易(如上图) 对外贸易的持续增长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利益: (1)为中国产业开辟了庞大的境外市场; (2)有利于解决我国改革和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 (3)增加财政收入和创造就业机会; (4)为中国发挥后发优势、实施赶超战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供了途径; (5)为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提供了新的契机,使中国成为一

8、个重要的世界制造业中心。绪 论 在中国经济对外贸易发展的同时,在中国经济对外贸易发展的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还存在一些问题: (1)从货物贸易看,我国的出口产品层次偏低,不少产品仍处于国际分工价值链的低端,附加值不高; (2)从服务贸易看,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只有30%左右(发展中国家50% 、发达国家70%),国内服务业发展的滞后使得对外服务贸易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 绪 论 (3)从加工贸易看,中国出口产品所得利润很少; (4)从贸易增长方式看,我国外贸以数量扩张为主的增长方式的弊端削弱了贸易对我国经济的拉动作用。 (5)从贸易环境看,中国入世后,贸易摩擦加剧,严重威胁着中国未来对外贸易的健康

9、发展。绪 论 (二)中国的国际竞争力(二)中国的国际竞争力 国际竞争力是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与其他国家竞争所具有的相对位势,它实质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发展的水平。 (三)中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三)中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 (1)银行业 (2)保险业 (3)证券业 (4)外汇市场绪 论 中国的对外引资 (四)中国的对外引资(四)中国的对外引资 利用外资是中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重要内容,外资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器: (1)外资是中国资本形成的重要来源; (2)有利于增加就业和人才的培养; (3)外资的技术转让和投资所导致的技术外溢,特别是跨国公司在华高科技产业的投资和设立研发中心,提高了

10、我国技术开发能力和国内配套企业的技术水平。绪 论 (4)促进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加速中国“世界工厂”的形成。 (5)有利于中国逐步形成核心技术开发能力,更多地获得国际分工利益。 (6)促进中国的进出口。 (7)增加了国家税收。 外资的重要作用绪 论(1)(1)引进外资的宏观管理政策不配套,各地政策不相同,盲目引进项目,争相攀比优惠政策。(2)(2)由于监管不到位和缺乏高效的资产评估机制,国企引进外资常造成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3)(3)外商投资普遍存在着以转移利润为目的的非正常性亏损。(4)(4)投资地区结构不尽合理,扩大了地区差距。(5)(5)投资环境尤其是软环境建设滞后,影响甚至挫伤了外商

11、投资的积极性。 中国在吸引外资的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绪 论 (五)中国的对外投资(五)中国的对外投资 经济全球化客观上要求各国的优势企业走出国门,利用外部资源和外部市场实现自身的加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中国不仅成为吸收外资的大国,而且在对外投资方面有了很大的飞跃。 绪 论第第 1 1 章章 古典贸易理论古典贸易理论 1.1 重商主义的国际贸易理论重商主义的国际贸易理论 一、重商主义及其对外贸易学说 重商主义(mercantilism)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建立起来的代表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一种经济学说和政策体系。它产生于15世纪,盛行于16世纪和17世纪上半叶,从1

12、7世纪下半叶开始便日见衰落。重商主义最初出现在意大利,后来流行于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和法国等。16世纪末叶以后,重商主义在英国和法国等地盛行一时。 第1章 古典贸易理论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 重商主义经历了从1516世纪中叶的早期和16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的晚期两个发展阶段,其对外贸易学说也相应地分为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p 早期重商主义早期重商主义也叫做货币差额论,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国的约翰海尔斯(John Hales)和威廉斯坦福德(William Stafford)等。p 晚期重商主义晚期重商主义称贸易差额论,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托马斯孟(Thomas Mun)。第1章 古典贸

13、易理论重商主义的贸易政策二、重商主义贸易政策 (一)货币政策:(一)货币政策:重商主义的货币政策可追溯到中世纪,但到16世纪才相当普遍。当时奉行重商主义的国家都颁布过各种法令,以禁止货币输出。 (二)奖出限入政策:(二)奖出限入政策:重商主义者极力主张国家管制对外贸易,通过奖出限入政策促进出口,减少进口,实现贸易顺差,积累货币财富。 (三)保护关税政策:(三)保护关税政策: 保护关税政策在重商主义的早期发展阶段便开始实行,晚期阶段已成为扩大出口、限制进口的重要手段之一。 (四)发展本国工业政策:(四)发展本国工业政策:重商主义者主张实施鼓励国内工业发展的政策。 第1章 古典贸易理论重商主义贸易

14、学说简评 三、三、重商主义贸易学说简评重商主义贸易学说简评 重商主义贸易学说是重商主义的核心,是西方最早的国际贸易学说,它在历史上起过进步作用,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首先,在理论上重商主义贸易学说冲破了封建思想的束缚,开始了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最初考察,指出了对外贸易能增加一国财富。 其次,在政策上重商主义贸易学说提供了关于国家干预对外贸易的一系列主张。第1章 古典贸易理论 重商主义贸易学说简评 由于商业资产阶级的历史局限性和国际贸易实践的限制,重商主义的对外贸易学说存在诸多缺陷缺陷和不足和不足: 首先,重商主义对外贸易学说的理论观点是不成熟的、肤浅的,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 其次,重商主

15、义贸易学说对国际贸易问题的研究是不全面的,缺乏深度。 第三,重商主义对外贸易学说包含着明显的错误。 第1章 古典贸易理论1.2 亚当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论斯密的绝对优势论 一、一、绝对优势论的基本假定绝对优势论的基本假定 1、世界上只存在两个国家,并且只生产两种商品。 2、在每一个国家劳动力是惟一的投入,在每一给定时间都是固定不变的,且具有同质性(homogeneous);每一单位产品生产所需要的劳动投入维持不变。故而任何一种商品的价值或价格都完全取决于它的劳动成本。 3、劳动力在国内不同产业间可以自由流动,但在国与国之间不能流动。第1章 古典贸易理论 基本假定(47) 4、两国的技术水平都保持

16、不变,不同国家使用不同的生产技术,但是各国内部所有企业都使用相同的生产方法生产同种产品。 5、劳动的边际报酬不变。 6、完全竞争存在于所有市场,没有任何一个生产者和消费者有足够的力量对市场施加影响,他们都是价格的接受者。 7、国家间实行自由贸易,不存在政府对贸易的干预或管制。第1章 古典贸易理论基本假定(811)8、运输费用和其它交易费用为零。9、企业的生产决策以利润极大化为目标,消费者的消费决策以效用极大化为目标。10、不存在货币幻觉,即生产者在进行生产决策,消费者在进行消费决策时,能够考虑到所有价格。11、进出口贸易值相等,因此不用考虑货币在国家间的流动。第1章 古典贸易理论主 要 论 点

17、 二、绝对优势论的主要论点二、绝对优势论的主要论点 (一)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分工的原则是绝对优势或绝对利益 (三)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第1章 古典贸易理论三、一个例证:绝对优势论对贸易所得原因的实证分析 假定英国和葡萄牙都只生产两种商品:毛呢和葡萄酒,两国的劳动力投入和产出情况如表1-1所示: 表表1-1 国际分工前各国产出和劳动生产率国际分工前各国产出和劳动生产率葡 萄 酒 毛 呢劳动投入量产出量单位劳动投入产出劳动投入量产出量单位劳动投入产出英 国葡萄牙合 计1510251201202408.012.0-5101510010020020.010.0-第

18、1章 古典贸易理论 从表1-1可以看出,英国在生产毛呢上具有绝对优势,葡萄牙在生产葡萄酒上具有绝对优势。根据绝对优势原理,英国应把全部生产要素投入到毛呢生产上,葡萄牙应把全部生产要素投入到葡萄酒的生产上。这种国际分工,会导致两国的产出发生变化,如表1-2所示: 第1章 古典贸易理论 表表1-2 国际分工后的各国产出国际分工后的各国产出 葡 萄 酒毛 呢劳动投入量产出量 劳动投入量产出量英 国葡萄牙合 计-2020-24024020-20400-400第1章 古典贸易理论 在劳动的边际报酬不变的情况下,进行国际分工之后,整个世界的葡萄酒产出量没有变化,毛呢产量比分工前增加了200个单位。 这说明

19、,分工和专业化生产使世界资源得到了更为有效的利用。 现在假定英国用200单位的毛呢与葡萄牙 120单位的葡萄酒进行交换,则交换的结果与没有国际分工时相比较,国际分工通过国际贸易使英国和葡萄牙各增加了 100单位的毛呢, 而两国葡萄酒的消费量仍为120。如表1-3所示。 第1章 古典贸易理论 表表1-3 国际贸易后各国的交换和分配情况国际贸易后各国的交换和分配情况国 别葡 萄 酒毛 呢劳动投入量产出量劳动投入量产出量交换英 国1012020-10=10400-200=200葡萄牙20-10=10 240-120=12010200收益增加英 国-+100葡萄牙-+100第1章 古典贸易理论 由表1

20、-3可以说明,在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的条件下,国际贸易使各国的福利增加了。各国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斯密主张自由贸易政策,认为贸易越自由,国际分工越彻底,从国际贸易中获得的利益就越大。 第1章 古典贸易理论四、绝对优势论简评 亚当斯密对社会经济现象的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到生产领域,从而使他的绝对优势理论具有很多科学的成分: 第一,他揭示了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能使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从而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规律; 第二,各国利用各自的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进行国际贸易,则各国都能从贸易中获 利,从而揭示了 国际贸易和贸易所得 的原因。 第1章 古典贸易理论 亚当亚当斯密的思想中非科学的成分也暴露斯

21、密的思想中非科学的成分也暴露出一些出一些局限性局限性: 第一,他关于交换引起分工,而交换又是人类固有的倾向的观点是错误的。事实上,交换以分工为前提,在历史上,分工先于交换。 第二,绝对优势理论不能解释国际贸易的全部,而只能解释其中的一种特殊情形,即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能够获益。绝对优势论简评第1章 古典贸易理论1.3 大卫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是著名的英国经济学家。最重要的两个贡献是:一是他的地租理论,另一个是他的国际贸易比较优势论。 一、比较优势论的基本内容一、比较优势论的基本内容 如果一个国家

22、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优势的地位,但两者有利的程度不同,相比之下总有一种商品的绝对优势要更大一些;而另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劣势的地位,但两者不利的程度也不同,相比之下总有一种商品的绝对劣势要更小一些,即具有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第1章 古典贸易理论二、一个例证:比较优势论对贸易所二、一个例证:比较优势论对贸易所得原因的实证分析得原因的实证分析 假定美国和印度都只生产两种商品:布匹和小麦,两国的劳动力投入和产出情况如表1-4所示: 表表1-4 1-4 国际分工前的各国产出和劳动生产率国际分工前的各国产出和劳动生产率小 麦布 匹劳动投入量产出

23、量单位劳动投入产出劳动投入量产出量单位劳动投入产出美国印度合计10405012012024012.03.0-10203010010020010.05.0-第1章 古典贸易理论 从表1-4可以看出,美国在生产布匹和小麦这两种产品的成本耗费上都比印度要少,即都具有绝对优势,而印度却不能提供任何一种可以比美国更便宜的产品。按照绝对优势原理,双边贸易无法进行。但是,李嘉图认为仍然存在着贸易的可能性。第1章 古典贸易理论表表1-5 国际分工后的各国产出国际分工后的各国产出小 麦布 匹劳动投入量产出量劳动投入量产出量美国印度合计20-20240-240-6060-300300 表1-5显示,在劳动的边际报

24、酬不变的情况下,进行国际分工之后,整个世界的小麦产出量没有变化,仍为240,但是世界的布匹产出量却变为300,比分工前增加了100个单位。这说明,分工和专业化生产使世界资源得到了更为有效的利用。第1章 古典贸易理论 现在假定美国用120单位的小麦与印度150单位的布匹进行交换,则交换的结果与没有国际分工时相比较, 国际分工通过国际贸易使美国和印度各增加了 50 单位的布匹,而两国小麦的消费量仍为120单位。如表1-6所示。 第1章 古典贸易理论一个例证:比较优势论对贸易所得原一个例证:比较优势论对贸易所得原因的实证分析因的实证分析表表1-6 国际贸易后各国的交换和分配情况国际贸易后各国的交换和

25、分配情况国别小 麦布 匹劳动投入量产出量劳动投入量产出量交换美国20-10=10240-120=12010150印度3012060-30=30300-150=150收益增加美国-+50印度-+50第1章 古典贸易理论 由此可见,即便一国在两种产品生产上均处于绝对劣势,另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均处于绝对优势,两国间仍可以开展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且双方都能从中获得利益。这说明,在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的条件下,国际贸易使各国的福利增加了。这说明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比较圆满地解决了开展国际贸易的一般基础,比斯密的绝对优势原理更具有普遍意义。第1章 古典贸易理论 三、比较优势原理的例外情况三、比较优势原

26、理的例外情况 比较优势理论包含着比较优势原理的一种例外情况,即当一国与另一国相比,在两种商品生产上都处于绝对不利地位,而且两种商品生产的绝对不利程度相同或绝对不利比例相同时,就没有互惠贸易发生。 第1章 古典贸易理论四、考虑到货币因素的比较优势四、考虑到货币因素的比较优势 从货币或价格的角度来进一步说明比较优势原理是必要的。 表表1-7 考虑到货币因素的比较优势原理考虑到货币因素的比较优势原理国家单位劳动工 资小 麦 布 匹单位劳动投入产出价格单位劳动投入产出价格美国印度印度6.0美元72卢布2.4美元123.03.00.5美元24卢布0.8美元105.05.00.6美元14.4卢布0.48美

27、元第1章 古典贸易理论 如表如表1-7所示所示:假如在美国单位劳动的工资率为6美元,由于美国单位劳动投入的小麦产量为12,因此, 一单位小麦的平均成本为6美元/12=0.50美元。同样的道理,一单位布匹的平均成本为6美元/10=0.6美元。 由于比较优势理论的假设前提是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因此,从长期而言,产品的价格应该等于其平均成本。 这样在美国市场上,小麦的价格就等于0.50美元,布匹的价格就等于0.60美元。第1章 古典贸易理论五、比较优势论简评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的科学成分和历史进步意义表现在: 比较优势论比绝对优势论更全面、更科学地剖析了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 比较优势论在历史上起过重

28、大的进步作用。 第1章 古典贸易理论比较优势论的局限性 比较优势论仍有一定的局限性: (1)李嘉图和斯密一样,研究问题的出发点是一个永恒的世界,在方法论上是形而上学的,没有考虑到产量的增加或减少对产品价格和国际贸易的影响,没有考虑技术进步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因而所揭示的贸易各国获得的利益是静态的短期利益,这种利益是否符合一国经济发展的长远利益则不得而知。 第1章 古典贸易理论比较优势论的局限性 (2)比较优势论赖以成立的许多假设前提过于苛刻,大大削弱了比较优势学说的适用性。 (3)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在泛泛地论证了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开展专业化生产和贸易,对所有参加国都有利之后,对于更复杂的问题,例

29、如引起各国劳动成本差异的原因、互利贸易利益的范围以及贸易所得的分配等问题,却没有触及。第1章 古典贸易理论比较优势论的局限性 (4)比较优势论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但就整个体系而言,马克思认为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是不彻底的,因为李嘉图不能回答或正确解释国际间不等量劳动为什么可以交换。 (5)比较优势理论将国际间比较优势的国际差异归结为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但是,劳动生产率的差异是怎么发生和发展的呢?李嘉图并没有作进一步的探索。第1章 古典贸易理论1.4 比较优势论的现代分析比较优势论的现代分析 一、分析工具 (一)边际分析 边际分析边际分析(marginal analysis)来源于边际效用学派,该学

30、派从数学和心理学角度分析商品的价值决定时,提出主观价值论,开始应用边际分析方法。以后西方经济学家以主观价值论为理论基础,把边际分析方法作为经济决策工具而广泛应用。 第1章 古典贸易理论 (二)机会成本与相对商品价格 1 1、机会成本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概念于19世纪由奥地利学派提出,称替代成本(substitution cost),1936年由美国经济学家哈勃勒(Gottfied Haberler)引入国际贸易理论,以替代大卫李嘉图的劳动成本,成为对国际贸易进行一般均衡分析的重要工具。 所谓机会成本是指一定的生产资源用于增加生产一单位某种产品所必须放弃生产另一

31、种产品的数量,它表示放弃一种生产机会而采取另一种生产机会的代价。 机会成本的概念第1章 古典贸易理论机会成本的动态分析 对机会成本进行动态分析,机会成本一般可分为边际机会成本不变和边际机会成本递增两种情况: (1)边际机会成本不变边际机会成本不变:是指增加任一单位某产品的生产所必须放弃的另一种产品数量均相同,不论产出为多少。 (2)边际机会成本递增边际机会成本递增:这是指随着一种产品产量的增加,每增加一单位该产品的生产,必须牺牲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越来越多。 第1章 古典贸易理论相对商品价格的概念 2、相对商品价格 相对商品价格(relative commodity prices)是指一种商品相

32、对于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即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另一种商品的价格之比。 根据机会成本理论,机会成本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而商品的机会成本又等于其相对价格,因此,两国相对商品价格差异反映了他们的比较优势所在,并为互惠贸易提供了基础。 第1章 古典贸易理论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概念 (三)生产可能性曲线 生产可能性曲线(production possibility curve),也叫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或者称为转换曲线(transformation curve),它表示一国所有生产要素都被充分有效利用情况下所能生产的两种可供选择的产品的不同产量组

33、合。 第1章 古典贸易理论生产可能性曲线 在边际机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生产可能性曲线是一条直线,如图1-1所示: 第1章 古典贸易理论YY1Y2Y3X1X2X3B XO图图1-1 生产可能性曲线(边际机会成本不变)生产可能性曲线(边际机会成本不变)A生产可能性曲线 在边际机会成本递增的情况下,生产可能性曲线是一条凹向原点的曲线,如图1-2所示: Y A Y1 Y2 Y3 Y4 Y5 0 X1 X2 X3 X4 X5 B X图图1-2 生产可能性曲线(边际机会成本递增)生产可能性曲线(边际机会成本递增)第1章 古典贸易理论社会无差异曲线 (四)(四)社会无差异曲线社会无差异曲线 一条社会无差异曲

34、线(community indifference curves)表示给予整个社会相同满足水平的两种商品消费的不同组合。无差异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等于两种商品边际效用之比率,称为消费中的边际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MRS)。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为凸向原点的曲线,如图1-3所示。 第1章 古典贸易理论社会无差异曲线YXOCIC1CIC2CIC3CIC4图图1-3 社会无差异曲线社会无差异曲线 第1章 古典贸易理论二、均衡分析二、均衡分析 (一)隔离均衡(一)隔离均衡 隔离均衡隔离均衡(equilibrium in isolation)指的是在没有贸易的情况

35、下国内生产和消费的均衡。 从整个宏观角度看,一国的生产与消费应该一致。若以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生产供给,社会无差异曲线表示消费需求,则生产可能性曲线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的互切点即为一国无贸易情况下的生产和消费的均衡点,如图1-4中E点所示。该点表示该国最大的生产数量,也表示最大的满足水平。 第1章 古典贸易理论图1-4 隔离均衡CIC3CIC2CIC1FYMAEOBNX第1章 古典贸易理论 (二)贸易均衡(二)贸易均衡 (1)如果贸易双方面临的是边际机会成本不变,双方开展的是完全专业化生产,即将全部资源用于具有比较优势产品的生产,除非有一方为贸易小国,所能提供的贸易量不能满足另一方(大国)的全部需求

36、,大国才不得不继续生产两种产品,即进行不完全的专业化生产。如下图1-5所示:第1章 古典贸易理论边际机会成本不变CIC1CIC2CIC3YY2Y1X1 X2BXOAEN 国AEYBOXY1Y2X1 X2CIC3CIC1CIC2M 国图图1-5 贸易均衡(机会成本不变)贸易均衡(机会成本不变)第1章 古典贸易理论贸易均衡 (2)如果两国面临的是边际机会成本递增,则两国开展的是不完全的专业化生产,即便有一方为贸易小国,两国的生产专业化也只持续到两国的商品相对价格相等,两国贸易达到均衡。使两国贸易处于均衡状态的这一共同的商品相对价格称为贸易均衡商品相对价格。如下图1-6所示: 第1章 古典贸易理论边

37、际机会成本递增YEOXACBPAPBCIC1CIC2N国CIC1AYOCBEXPAPBCIC2M国图图1-6 贸易均衡(边际机会成本递增)贸易均衡(边际机会成本递增) 第1章 古典贸易理论 第第 2 2 章章 后古典贸易理论后古典贸易理论2.1 赫克歇尔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 一、与要素禀赋论有关的几个概念一、与要素禀赋论有关的几个概念 (一)(一)生产要素和要素价格生产要素和要素价格 生产要素生产要素(factor of production): 是指生产活动必须具备的主要因素或在生产中必须投入或使用的主要手段,通常指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的管理才能等,也有人把技术

38、知识、经济信息也当作独立的生产要素。 要素价格要素价格(factor price):是指生产要素的使用费用或要素的报酬。例如土地的租金,劳动的工资,资本的利息,管理的利润等。 第2章 后古典贸易理论几个概念几个概念 (二)要素密集度和要素密集型产品(二)要素密集度和要素密集型产品 要素密集度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指产品生产中某种要素投入比例的大小,如果某要素投入比例大,称为该要素密集程度高。根据产品生产所投入的生产要素中所占比例最大的生产要素种类不同,可把产品划分为不同种类的要素密集型产品要素密集型产品(factor intensive commodity)。比如劳动

39、密集型产品和资本密集型产品。 第2章 后古典贸易理论几个概念几个概念 (三)要素禀赋和要素丰裕度(三)要素禀赋和要素丰裕度 要素禀赋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是指一国拥有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 要素丰裕度要素丰裕度(factor abundance):):是指在一国的生产要素禀赋中某种要素供给所占比例大于别国同种要素的供给比例而相对价格低于别国同种要素的相对价格。 判断一国的要素丰裕度一般有两种方法:判断一国的要素丰裕度一般有两种方法: (1)实物单位定义法(physical definition) (2)要素相对价格定义法(factor relative-price)

40、第2章 后古典贸易理论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假设 二、要素禀赋理论的假定条件与基本定理二、要素禀赋理论的假定条件与基本定理 (一)要素禀赋理论的(一)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假设基本假设 1、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A国与B国),只有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力L与资本K),生产两种商品(X与Y)。 2、两国生产同一种商品的生产函数相同,因此在两国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相等的情况下, 两国在生产同一种商品时,会采用相同的生产技术。 3、在两个国家中, 商品X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商品Y都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4、在两个国家中,两种商品的生产都是规模报酬不变的。 第2章 后古典贸易理论基本假设(基本假设(5-11)5、两国在

41、生产中均为不完全分工。6、两国的需求偏好相同。7、两国的商品和要素市场都处于完全竞争状态。8、在一国内,要素可以自由流动,但在国际间却完全不能流动。9、没有阻碍自由贸易的运输成本、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等限制。 10、两国生产要素都被充分利用。11、两国的贸易是平衡的。即每一国的总进口额等于其总出口额。第2章 后古典贸易理论基本定理 (二)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定理 H-O模型的模型的基本定理基本定理:在国际贸易中,一国的比较优势是由其要素丰裕度决定的。故一国应当尽量分工生产并出口该国相对丰裕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产品,进口该国相对稀缺和昂贵的要素密集型产品。简而言之,劳动力相对丰裕的国家应尽量专业化生产并

42、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应尽量专业化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第2章 后古典贸易理论图图2-1 要素禀赋论的一般均衡框架要素禀赋论的一般均衡框架 技技 术术商品相对价格商品相对价格要素供给要素供给要素价格要素价格消费偏好消费偏好最终产品需求最终产品需求生产要素所有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分配者的收入分配要素的派生需求要素的派生需求第2章 后古典贸易理论要素禀赋理论的形象归纳要素禀赋理论的形象归纳 从示意图的右下角开始分析: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分配和社会消费偏好共同决定对最终产品的需求,而对最终产品的需求导致了对生产要素的派生需求,要素的供给和

43、需求则决定要素的价格,要素的价格和生产技术又决定最终产品的价格。 第2章 后古典贸易理论 三、要素供给比例论与要素价格均等化论 (一)要素供给比例论 要素供给比例论包括以下三个论点三个论点: (1)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直接原因。 (2)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必要条件。 (3)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价格比例不同决定的,而后者又是由要素供给比例不同决定的H-O模型定理中的两个理论第2章 后古典贸易理论导致要素价格均等化的两条途径 (二)要素价格均等化论(二)要素价格均等化论 尽管各国生产要素的自然禀赋不同引起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异,但是,这种差异会通过以下两条途径

44、而逐渐缩小,即导致要素价格的均等化: 第一条途径是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 第二条途径是商品的国际移动。 第2章 后古典贸易理论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三)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从以上讨论中我们得知:国际贸易会提高各国相对丰裕和价格便宜要素的价格,降低各国相对稀缺和昂贵要素的价格。因此,国际贸易收入国际贸易收入分配效应分配效应的一般结论如下:一个国家丰裕要素的所有者将从贸易中获利,稀缺要素所有者将因贸易而受损。第2章 后古典贸易理论要素禀赋论的简评 四、四、要素禀赋论简评要素禀赋论简评 要素禀赋论进步性:要素禀赋论进步性: (1)与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不同,它不是用等量产品、不等量劳动投入比较同种产

45、品两国间不同的劳动成本,而是用等量产品、不同的货币价格比较两国不同的商品价格比例,来说明构成比较成本差异的基础在于各国各种生产要素的丰缺。通过对生产要素的组合与配置、贸易的最优格局和利益的分配等问题的研究,进一步论证了自由贸易的必要性和好处,促进了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 第2章 后古典贸易理论要素禀赋论的进步性要素禀赋论的进步性 (2)与古典经济学家的国际分工理论相比,要素禀赋论更加贴近国际贸易现实。现代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大都是在这一理论的大前提下进行具体论证的,可以说,要素禀赋理论改变了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方向。 第2章 后古典贸易理论要素禀赋论的缺陷要素禀赋论的缺陷 要素禀赋论也存在不少缺陷

46、: 马克思主义者批判它的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一理论建立在三要素论基础上,否定了商品价值的惟一源泉是劳动。不少学者还指出,这一理论的假设条件有悖于现实,比如它假设要素生产率相同、消费偏好相同、无政府干预等。这些假设是违背现实的,只要其中一个假定发生变动,这一理论的根基就会遭到破坏,从而给理论的实际运用带来困难。最后,这一理论本身也存在不能自圆其说的矛盾。 第2章 后古典贸易理论2.2 里昂惕夫之谜及其解释里昂惕夫之谜及其解释 一、里昂惕夫之谜一、里昂惕夫之谜 瓦西里里昂惕夫(Wassily W. Leontief,1906),当代著名的美国经济学家,投入产出经济学的创始人。主要贡献是提出投入产出分析

47、法,并将这一分析方法运用于国际贸易理论分析中。 根据赫-俄模型,美国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然而里昂惕夫用投入-产出法,计算了美国出口品和本国与进口相竞争的产品的要素含量,进而对进出口产品的要素含量进行比较。具体情况见表2-3: 第2章 后古典贸易理论里昂惕夫之谜里昂惕夫之谜 表表2-3 生产每百万美元典型产品所需投入的生产每百万美元典型产品所需投入的资本与劳动资本与劳动项 目出口商品进口商品进口商品与出口商品的比率资 本(美元,1947年的价格) 2,550,780 3,091,339 1.21 劳动(人/年) 182.313 170.004 0.93 资本/劳动(千美元

48、) 13,991 18,184 1.30 第2章 后古典贸易理论里昂惕夫之谜 从表2-3验证结果里昂惕夫发现,美国进口替代商品的资本-劳动比高出出口商品的资本-劳动比大约30%。美国实际上是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这显然有悖于生产要素禀赋论。这一现象被称为“里昂惕夫之谜”。第2章 后古典贸易理论里昂惕夫之谜的不同解释二、对里昂惕夫之谜的不同解释二、对里昂惕夫之谜的不同解释 (一)劳动效率的差异 (二)人力资本的差异 (三)关税结构 (四)自然资源因素被忽略 (五)资本密集型的需求偏好 (六)要素密集度逆转发生 第2章 后古典贸易理论里昂惕夫之谜简评 三、里昂惕夫之谜简评三、里昂

49、惕夫之谜简评 里昂惕夫之谜是西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界碑。里昂惕夫对要素禀赋论的检验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推动了战后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里昂惕夫将经济理论、数学方法和经验统计相结合,运用定量分析工具的做法给后人提供了研究国际贸易问题方法论的指导。他的投入产出分析法对美国贸易结构的计算分析,开辟了用统计数据全面检验贸易理论的道路。第2章 后古典贸易理论第第 3 3 章章 新国际贸易理论新国际贸易理论 3.1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一、技术差距论(Technology Gap Theory) 1961年,波斯纳发表国际贸易与技术变化一文,正式提出了国际贸易理论中的技术差距论。该理论将

50、各国技术水平的差距作为理论假设的前提,对各国贸易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第3章 新国际贸易理论图3-1 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周期创新国生产掌握时滞需求时滞模模仿仿国国创创新新国国模仿时滞t3t2 t1t0反应时滞模仿国进口生产生产出口出口 时间时间t模仿国出口模仿国生产第3章 新国际贸易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Product Cycle Theory,简称PCT) 美国经济学家雷蒙得弗农(Raymond Vernon)于1966年在生产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一文中分析了技术变化及其对贸易格局的影响,首次提出了国际贸易的新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使贸易理论高度动态化。 产品的生命周期

51、产品的生命周期就指的是新产品经历的创新、成长、成熟和衰退的全过程,以及伴随着这一过程中各阶段的技术扩散和传播,比较优势在国际间进行转移过程的统称。 第3章 新国际贸易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的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T0T1)属于新产品阶段 第二阶段(T1T2)属于产品成长阶段 第三阶段(T2T3)属于产品成熟阶段 第四阶段(T3T4)属于产品标准化阶段 第五阶段(T4之后)属于产品衰落阶段第3章 新国际贸易理论图3-2 产品生命周期模型出 口生产消费出口生产消费模仿国创新国进口进口 阶段1 阶段2 阶段3 阶段4 阶段5产量QT0 T1 T2 T3 T4 时间T 第3章 新国际贸易理论3. 2 林德的重

52、叠需求理论林德的重叠需求理论 (The Overlapping Demand) 一、需求偏好相似理论的基本论点 三个基本论点三个基本论点: 第一,林德认为一种产品要成为潜在的出口品首先取决于是否存在国内需求,即这种产品必须首先为本国的消费者所接受。 第二,两国需求结构的相似性是国际贸易规模的重要决定因素。 第三,一国的偏好模式和需求结构取决于人均国民收入水平。 第3章 新国际贸易理论 Q Q6 Q5 Q4 Q3 Q2 Q1AB 0 YA YB YC Y 图图3-3 重叠需求模型重叠需求模型二、重叠需求模型第3章 新国际贸易理论重叠需求模型的结论 林德利用重叠需求模型得出结论: 两国的人均收入水

53、平越是相似,其需求结构就越相似,从而两国间的贸易量也会越大;反之,如果两国收入水平相差悬殊,则两国之间发生贸易的可能性将会很小,甚至不存在,因此贸易的密切程度也就很小。人均收入水平的不同就成为两国间开展贸易的潜在障碍。第3章 新国际贸易理论 3. 3 坎普的规模经济理论坎普的规模经济理论 一、规模经济理论(economics of scale theory) 所谓规模经济所谓规模经济就是指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所带来的生产成本的节约和生产效率的提高。规模经济可分为内在规模经济和外在规模经济。内在规模经济是指企业的生产成本随其自身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下降,引起产出水平增长的比例高于要素投入增长比例的生产

54、状况,即规模报酬递增现象。外在规模经济是指企业的生产成本随其所属行业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下降的现象。第3章 新国际贸易理论坎普模型 二、坎普模型 美国经济学家默瑞坎普(Murray.C.Kemp)于1964年首次提出这个模型,他提出了以下三个基本假设: (1)假设一国内部仅存在两个行业,两种产品X和Y; (2)假设两个行业都存在外在规模经济; (3)生产可能性曲线(PPF)凸向原点。第3章 新国际贸易理论坎普模型FEG(PX/PY) Y M 1 O 2 N X图图3-4 凸向原点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凸向原点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第3章 新国际贸易理论 3.4 行业内贸易理论行业内贸易理论(Inter-ind

55、ustry trade TheoryInter-industry trade Theory) 一、行业内贸易的含义及特征 (一)行业内贸易的含义 行业内贸易行业内贸易是指同一行业的产品在两国间互相进口和出口的贸易活动,又被称为双向贸易。 与行业间贸易相比,二者有以下几点不同之处: 1、理论基础不同。 2、贸易商品来源不同。 3、消费者偏好不同。 4、贸易利益来源不同。第3章 新国际贸易理论行业内贸易的特征 (二)行业内贸易的特征(二)行业内贸易的特征 行业内贸易有以下几个特点特点:一是进口和出口的商品有非常高的相互替代性,并且生产中要素的投入相同;二是行业内贸易的产品可以同时进行进口和出口,具

56、有双向性;三是由于行业内贸易是由不完全竞争市场上产品的差异性引起的,因此其贸易产品具有多样性,可以是初级产品,也可以是工业制成品。 第3章 新国际贸易理论行业内贸易产生的原因 二、行业内贸易产生的原因 (一)产品差异化 (二)规模经济 (三)运费和地理位置 (四)各国不同的收入分配第3章 新国际贸易理论行业内贸易的衡量 三、行业内贸易的衡量 通常,我们可以用行业内贸易指数(Intra-industry trade index) 来衡量一国行业内贸易水平。计算公式为:第3章 新国际贸易理论3.5 动态贸易理论动态贸易理论 一、经济增长的原因 (一)生产要素的增长 1、平衡性增长与生产可能性曲线

57、O N N X 图图3-7 平衡性增长平衡性增长 YM M第3章 新国际贸易理论2、不平衡性增长与生产可能性曲线 YM2M1 MO N N2 N1 X 图图3-8 不平衡性增长不平衡性增长第3章 新国际贸易理论3、罗勃津斯基定理 YM2M1Y1Y2 X1N1 X2 N2 X BAO图图3-9 罗勃津斯基定理罗勃津斯基定理第3章 新国际贸易理论 1、技术进步的类型 (1)中性技术进步(neutral technical progress) (2)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Labour-saving technical progress) (3)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Capital-saving tech

58、nical progress) 2、技术进步和生产可能性曲线 (二)技术进步第3章 新国际贸易理论 二、经济增长的贸易效应 (一)贸易的生产效应YA A Y P M PMO N N X 图图3-12 贸易的生产效应贸易的生产效应第3章 新国际贸易理论(二)贸易的消费效应 A O N N X 图图3-13 贸易的消费效应贸易的消费效应FEMMY第3章 新国际贸易理论(三)生产效应和消费效应的综合贸易效应消费效应中性贸易顺贸易逆贸易超逆贸易超顺贸易中性贸易平衡增长扩大减少减少扩大顺贸易扩大增长扩大逆贸易减少减少减少超逆贸易减少减少减少不确定超顺贸易扩大扩大不确定增长贸易流量变化生产效应第3章 新国

59、际贸易理论三、小国经济增长的贸易效应 (一)要素增长和国际贸易 (二)技术进步和国际贸易 四、大国经济增长的贸易效应 (一)经济增长和贸易条件 (二)贫困化增长小国与大国经济增长的贸易效应第3章 新国际贸易理论第第 4 4 章章 国际贸易政国际贸易政策策 4.1 4.1 国际贸易政策概述国际贸易政策概述一、国际贸易政策的构成及特征 构成:(一)对外贸易总政策 (二)商品进出口政策 (三)国别对外贸易政策 二、国际贸易政策的基本类型三、国际贸易政策的制订与执行第4章 国际贸易政策 四、国四、国际贸易管理的国际组织际贸易管理的国际组织 (一)国际间对外贸的管理途径 (二)在国际贸易管理的国际组织中

60、影响最大的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 1、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2、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第4章 国际贸易政策五、中国对外贸易政策 (一)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历史沿革 1、新中国建立初期至完成对私营进出口商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49-1956) 2、完成对私营进出口商社会主义改造至实行改革开放前的时期(1957-1978) 3、改革开放以来的对外贸易管理(1978-) (二)开放型的适度保护贸易政策第4章 国际贸易政策 (三)中国的对外贸易管理与手段 1、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管理机构及职能 2、中国对外贸易管理主要手段 中国管理对外贸易所借助的主要手段有主要手段有:关税制度;进出口商品检验制度;进出

61、口许可证制度;外汇管理制度;海关对进出口货物监督管理制度等。第4章 国际贸易政策4.2 自由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一、自由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二、早期的自由贸易政策 (一)早期自由贸易政策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早期自由贸易政策的要点第4章 国际贸易政策三、二战后的自由贸易政策 (一)二战后自由贸易政策的表现(一)二战后自由贸易政策的表现 1、大幅度减让关税 2、降低或撤销非关税壁垒 (二)二战后自由贸易政策的特点(二)二战后自由贸易政策的特点 1、现代自由贸易政策与早期的自由贸易政策实施的经济基础不同。 2、战后贸易自由化是在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实力日益强大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 3、现代自由贸易政策往

62、往同保护贸易政策相结合,是一种选择性、差异性的政策。 4、现代自由贸易政策的实施的国家比较。第4章 国际贸易政策 四、自由贸易理论和政策评析 (一)自由贸易政策促进了英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使英国的经济实力跃居世界首位。 (二)自由贸易的效率得益。 (三)自由贸易的规模经济效益。 (四)自由贸易必然激发企业的创新机制,推动技术进步。 (五)自由贸易的政治理由。 (六)自由贸易理论为自由贸易政策制造了舆论,成为自由贸易政策论证的思想基础。第4章 国际贸易政策4.3 保护贸易政策保护贸易政策 一、重商主义的保护贸易理论及政策主张 (一)重商主义保护贸易理论 (二)重商主义的政策主张 早期重商

63、主义的政策主张:(1)严禁金银出口政策。(2)在禁止金银输出的同时,制定政策想法设法吸收外国金银,规定外国人来本国进行贸易时,必须将其销售货物所得到的全部款项,用于购买本国的货物。(3)实行由国家垄断全部易货贸易的政策。 第4章 国际贸易政策重商主义的政策主张 晚期重商主义的政策主张:晚期重商主义的政策主张: (1)限制输入政策 (2)促进出口的措施 (3)其他措施 (三)(三)重商主义简评重商主义简评 重商主义学说是建立在对国际贸易作用的错误看法的基础之上的。它把货币看作是财富的唯一形态,认为开展对外贸易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金银货币,而通过对外贸易并不能使双方同时获利,一方之所得必然是另一方之

64、所失。因此,重商主义的保护贸易政策也必然是以损人利己为目的的奖出限入。 第4章 国际贸易政策李斯特的保护贸易理论 二、李斯特的保护贸易理论及政策主张 (一)李斯特的保护贸易理论 1、反对不加区别的自由贸易,主张一定条件的贸易保护 2、主张特定条件下的保护贸易政策,反对无条件的自由贸易政策 3、主张发展生产力是制定国际贸易政策的出发点 第4章 国际贸易政策政策主张(二)李斯特的保护贸易政策主张 1、李斯特保护贸易政策的目标与保护对象 2、李斯特保护贸易政策手段(三)李斯特保护贸易政策简评 1、李斯特的保护贸易政策符合当时德国资产阶级的利益 2、李斯特的保护贸易理论是积极的。 3、李斯特对生产力概

65、念的理解、以经济部门作为划分经济发展阶段的认识等值得商榷。第4章 国际贸易政策超保护贸易政策 三、超保护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及政策主张 (一)超保护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 首先,凯恩斯主义者对进口、出口的性质进行了解释。 其次,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古典自由贸易论者以“国际收支自动调节说”说明贸易顺、逆差最终均衡的过程,但忽略了在调节过程中对一国国民收入和就业所引起的影响。 再次,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出口与投资一样对国民收入有倍增(或倍减)的效果。第4章 国际贸易政策超保护贸易政策的特点 (二)超保护贸易政策及其特点其特点主要表现在: 1、保护的对象扩大了 2、保护的目的变了 3、保护的形式发生了变化 4、保

66、护的措施多样化第4章 国际贸易政策四、当代保护贸易理论 (一)对幼稚工业保护论的进一步探讨 (二)实行保护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 1、纠正国内扭曲的市场价格 2、增加国内就业机会 3、反倾销和反补贴 4、加强国家安全 5、改善国际收支 6、保护国民身体健康 7、调整社会收入分配 8、把关税作为报复手段和谈判手段 9、抵制外国廉价劳动力竞争,维持国内高工资水平第4章 国际贸易政策 4.4 国际贸易政策工具国际贸易政策工具 一、关税及经济效应 (一)关税及其作用、特点 概念:概念:关税关税(Customs Duty)又称 customs 或 tariff,是一个国家的海关对进出其关境的货物所课征的一种

67、税。 作用作用: 1、增加财政收入 2、保护本国产业,特别是幼稚产业 3、维护对外关系 4、关税对进口商品的调节作用第4章 国际贸易政策关税的特点 关税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纳税上的统一性和一次性 2、征收上的过“关”性 3、税率上的复式性 4、征管上的权威性 5、对进出口贸易的调节性第4章 国际贸易政策 (二)关税的种类 关税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按照征收的对象或商品流向,关税可以分为进口税、出口税、过境税。 2、按照征收的目的,关税可以分为财政关税和保护关税。 3、按照差别待遇和特定的实施情况,关税可分为进口附加税、差价税、特惠税、普遍优惠制。 第4章 国际贸易政

68、策(三)关税的征收标准 1、从价税、从价税(Advalorem duty) 按商品的价格计征关税,税率一般以百分率来表示,即商品价格的某一特定百分比率。 2、从量税、从量税(Specific Duty) 按照商品的重量、数量、长度、面积、体积、容量和规格等计征关税。 3、混合税、混合税(Mixed Duty) 亦称复合税,即同时采用从价和从量两种征税方法。 4、选择税、选择税(Alternative Duty):对一种商品既规定从价税率,又规定从量税率,择其高者征税。第4章 国际贸易政策(四)海关税则p 概念概念: 海关税则是指一国对进出口商品计征关税的规章以及各类商品分类及税率一览表。p 内

69、容内容:海关税则一般包括两个部分:海关征税规章和关税分类表。前者是海关征收关税的各种规章制度,后者则包括税则号列、货物分类目录和税率三个部分。p 分类分类:海关税则可以分为单式税则和复式税则两种。前者是指一个税目下只有一个税率,对来自任何国家和地区的商品采取无差别待遇;后者指一个税目下订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税率,对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商品采取不同税率的差别待遇。 第4章 国际贸易政策(五)关税效应分析1、关税的价格效应DSQ1Q0QP0P2P1PEO O第4章 国际贸易政策关税的贸易条件效应 2、关税的贸易条件效应 征收关税可以改变一国的贸易条件: 首先,分析征收进口关税对贸易条件的影响。 其次

70、,对出口品征收关税也会改变本国贸易条件。第4章 国际贸易政策3、关税的有效保护率 一个行业的有效保护率就是征收关税后,该行业单位产品附加值的增加率。附加值是最终产品的价值减去原材料和中间产品价值后的余额,也就是企业的收入。设单位最终产品的附加值在不征关税时为V0,征收关税后增加到V1,那么附加值的增加率,也就是有效保护率ERP就等于: 第4章 国际贸易政策二、非关税壁垒 (一)非关税壁垒的内涵及特点p内涵内涵:非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Nontariff Barriers)是指关税以外的各种限制进口的措施。非关税壁垒可以分为直接的和间接的两大类。p特点:特点: 首先,非关税措施比关税措施具有更大的

71、灵活性 和针对性。 其次,非关税措施的保护效果比关税措施的效果更为明显和直接。 最后,非关税措施比关税措施更具有隐蔽性和歧视性。第4章 国际贸易政策(二)非关税壁垒的种类1、进口配额(Import Quotas)2、“自动”出口配额制(Voluntary Export Restraints)3、进口许可(Import Licensing)4、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5、绿色贸易壁垒第4章 国际贸易政策 第第 5 5 章章 国际收支国际收支5.1 国民收入账户与国际收支账户一、国民收入账户一、国民收入账户 (一)封闭经济条件下的国民收入账户 (二)

72、开放经济中的国民收入账户 1、开放经济的国民收入账户 2、国民收入账户的宏观经济分析第5章 国际收支国际收支账户 二、国际收支账户 (一)国际收支概念 国际收支(Balance of Payment)是一个经济实体一定时期(例如一年之内)居民同外国居民之间各种跨国经济活动所发生的货币价值流动情况的汇总统计。 (二)国际收支账户 国际收支账户是指将国际收支根据一定原则用会计方法编制出来的报表,即系统地记录一定时期内各种国际收支项目及其余额的一种统计报表。 第5章 国际收支国际收支账户的重要性p国际收支账户的重要性 第一,国际收支账户是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第二,国际收支账户是制定

73、正确的对外经济政策的基础。 第三,国际收支账户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对外形象。 p国际收支账户的分类 (1)经常账户或经常项目(current account ) (2)资本和金融账户(capital and financial account) 第5章 国际收支(三)记账规则 国际收支账户运用的是复式计账法,即每笔交易都是有两笔价值相等、方向相反的账目表示。根据复式记账的惯例,不论是对于实际资源还是金融资产,借方表示该经集体资产(资源)持有量的增加,贷方表示资产(资源)持有量的减少。 第5章 国际收支 5.2 国际收支平衡与均衡国际收支平衡与均衡 一、国际收支的平衡与失衡一、国际收支的平衡与失衡

74、一个国家(地区)的国际收支,如果必须借助调节性交易才能维持均衡,则这种均衡只是形式上的均衡,因为调节性交易在本质上不能长时间维持。所以,所谓国际收支的均衡,就是指不必依靠调节性交易,而仅以自主性交易维持国际收支平衡的状态而言的;反之,必须以调节性交易维持的国际收支就是国际收支不均衡。 第5章 国际收支国际收支差额二、 国际收支差额 (一)商品贸易差额 (二) 经常项目差额 (三)基本差额 (四)官方结算差额 (五)综合差额第5章 国际收支国际收支不均衡的类型三、 国际收支不均衡的类型 (一)周期性不均衡(cyclical disequilibrium) (二)结构性不均衡(structural

75、 disequilibrium) (三)价格性不均衡(price disequilibrium) (四)收入性不均衡( income disequilibrium) (五)临时性的不均衡(temporary disequilibrium) (六)外汇投机和不稳定的国际资本流动造成的不均衡。第5章 国际收支(一)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一)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 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是指通过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来实现对国际收支的调解。 (二)国际收支的自觉调节(二)国际收支的自觉调节 所谓国际收支的自觉调节是指政府自觉地采取各种政策措施对一国际收支进行调节。一般地说,可供一国政府选择的用以调节国际收

76、支的政策主要有以下几种: 1、缓冲政策 2、调整汇率 3、直接管制 4、宏观经济政策 5、国际经济合作四、国际收支的调节第5章 国际收支五、中国国际收支账户的分析 国际收支账户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对外经济、政治、文化等往来所产生的各种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一)中国国际收支的发展历程(二)中国国际收支统计数据的收集框架(三)中国际收支统计体系的特点及国际比较(四)中国国际收支统计展望第5章 国际收支一、价格现金流动机制(price-specie-flow mechanism)二、弹性分析法(the elasticities approach) (一)货币贬值改善贸易收支的条件:马歇尔-勒纳条件(

77、Marshall-Lerner condition) (二)罗宾逊梅茨勒条件 (三)货币贬值与贸易条件5.3 国际收支调节理论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第5章 国际收支三、三、 吸收分析理论吸收分析理论(The absorption approach) (一)吸收论的基本模型及其主要观点 (二)货币贬值与国际收支调节四、货币分析法四、货币分析法(The monetary approach) (一)理论假设 (二)固定汇率制度下的货币分析模型 (三)固定汇率制度下货币调整的制约国际收支调节理论第5章 国际收支一、外汇一、外汇(foreign exchange) 外汇一词是国际汇兑的简称。其含义有动态和静

78、态两种表达方式。而静态的外汇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动态意义上的外汇指的是一国货币借助于各种国际结算工具,通过特定的金融机构兑换成另一国货币,以清偿国际债权、债务关系的一种专门性的经营活动或行为。 静态意义上的外汇是指国际间为清偿债权和债务关系进行的汇兑活动所凭借的手段和工具,或者是用于国际汇兑活动的支付手段和工具。 第第 6 6 章章 汇率与外汇市场汇率与外汇市场 6.1 外汇的供给决定与汇率均衡外汇的供给决定与汇率均衡第6章 汇率与外汇市场外汇的分类 按照不同的标准,外汇可以分为四大类: 1、根据限制性不同,可分为自由外汇和计账外汇。 2、根据来源和用途不同,可分为贸易外汇和非贸易外汇。 3

79、、根据交割期限,可分为即期外汇和远期外汇。 4、根据外汇管理对象,可分为居民外汇和非居民外汇。 第6章 汇率与外汇市场汇 率 二、汇率二、汇率(foreign exchange rate) (一) 汇率的含义 汇率是不同货币之间兑换的比率或比价,也可以说是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也称汇价、外汇牌价或外汇行市。 外汇汇率具有双向表示的特点:即可用本币来表示外币价格,又可用外币表示本币价格。这就是两种不同的汇率标价方法-直接标价方法和间接标价方法。第6章 汇率与外汇市场(二)汇率的种类(15)1、从银行买卖外汇的角度,分为买入汇率、卖出汇率、中间汇率和现钞汇率; 2、从制定汇率的角度,可分

80、为基本汇率和套算汇率;3、据外汇交易的支付工具,可分为电汇汇率、信汇汇率和票汇汇率;4、从外汇买卖的交割期限角度,汇率可分为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5、根据不同的汇率制度,汇率可分为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第6章 汇率与外汇市场汇率的种类(69)6、从银行营业时间角度,可分为开盘汇率和收盘汇率7、从外汇管理的角度划分,汇率可分为官方汇率和市场汇率8、根据外汇资金性质和用途的不同,汇率可分为贸易汇率和金融汇率9、根据纸币制度下汇率是否经过通货膨胀调整,可分为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第6章 汇率与外汇市场三、汇率的决定与调整 (一)国际金本位制度下汇率的决定基础 (二)纸币流通下汇率的决定基础 (三)影响汇率变

81、动的主要因素 影响因素有影响因素有: 1、国际收支状况 2、通货膨胀 3、利率差异 4、投机行为 5、各国的宏观经济政策 6、各国中央银行的直接干预 7、政治因素汇率的决定与调整第6章 汇率与外汇市场6.2 外汇市场与外汇交易外汇市场与外汇交易 一、外汇市场 (一)外汇市场(foreign exchange market)的概念 外汇市场是从事外汇买卖、外汇交易和外汇投机活动的系统。它有两种形式有两种形式:一是指外汇买卖双方在指定的地点讨价还价的具体场所,是一种有组织、有固定形式的有形市场。二是指由电话、电报、电传以及其它现代通信手段所构成的整个通信网络,是一种抽象的无形市场。 第6章 汇率与

82、外汇市场外汇市场的功能(二)外汇市场的功能 1、实现购买力的国际转移,使各种国际经济交易得以清算或结算。 2、便利了国际间的资金融通。 3、提供套期保值和投机的便利。(三)外汇市场的主要参加者 外汇市场的参加者主要包括商业银行、从事国际贸易的公司、非银行金融机构(例如资产管理公司和保险公司)和中央银行。 第6章 汇率与外汇市场主要外汇市场二、世界主要外汇市场二、世界主要外汇市场 (一)伦敦外汇市场 (二)纽约外汇市场 (三)东京外汇市场 (四)新加坡和香港外汇市场第6章 汇率与外汇市场即期外汇交易 三、即期外汇交易 即期外汇交易(spot exchange rate) 也叫即期现汇交易,是指交

83、易成交以后的两个个工作日内交割的交易,即所谓有标准交割期的交易。 即期外汇交易的交割日的选择要遵循两个基本原则:(1)时间有效原则;(2)价值补偿原则。 第6章 汇率与外汇市场远期外汇交易的概念 四、远期外汇交易 (一)远期外汇交易的概念 远期外汇交易又称外汇期货交易,它是指外汇买卖成交时,双方以合同形式约定交易币种、金额、汇率和交割期限,以待将来按约定的时间办理交割的一种外汇交易。 第6章 汇率与外汇市场远期外汇交易的种类 (二)远期外汇交易的种类 按照交割日是否固定,可分为交割日固定的和交割日不固定的远期外汇交易两种类型。交割日固定的远期外汇交易是指事先具体规定某一确定的交割日期的远期交易

84、。交割日不固定的远期外汇交易,又称择期远期外汇交易是指买卖双方在订约时,事先确定交易规模和汇价,但具体的交割日期不予固定,而是规定一个选择期限(一般是自成交之后第3个营业日至远期到期日之间的期限),在此期限内的任何一天均可办理交割的远期外汇买卖。 (三)影响远期汇率变化的因素第6章 汇率与外汇市场6.3 汇率制度汇率制度 一、汇率制度 汇率制度亦称汇率安排,是各国货币当局对于确定、维持、调整和管理本国货币汇率的原则、办法、方式和机构等所做出的系统安排和规定。 汇率制度的主要内容是:(1)确定汇率的原则和依据;(2)维持和调整汇率的办法;(3)管理汇率的法令、制度和政策;(4)制订、维持和管理汇

85、率的机构。第6章 汇率与外汇市场汇率制度的种类与选择 二、汇率制度的种类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划分,总的看,汇率制度可分为三大类:自由浮动汇率制、固定汇率制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三、汇率制度的选择 (一) “原罪论”假说 (二)“害怕浮动论”假说 (三)“中间制度消失论”的争论 (四)关于“退出战略”的研究 第6章 汇率与外汇市场6.4 汇率理论的发展汇率理论的发展 一、 国际收支说(theory of international indebtedness) (一)国际收支说的早期形式:国际借贷 (二)现代国际收支说的基本原理二、购买力平价理论(theory of purchasing p

86、ower parity) (一)购买力平价说的假定条件 (二)绝对购买力平价说(absolute PPP) (三)相对购买力平价说(relative PPP)第6章 汇率与外汇市场汇率理论的发展三、利率平价说(theory of interest rate parity) (一)非抵补的利率平价(uncovered interest rate parity) (二)抵补套利的利率平价(covered interest rate parity) 四、 资产市场说(the theory of portfolio market) (一)弹性价格货币模型(flexible-price monetary

87、 approach) (二)超调模型(overshooting model of exchange rate) (三)资产组合平衡模型(portfolio balance model)第6章 汇率与外汇市场第第 7 7 章章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7.1 开放经济条件下与封闭经济条件下经济政策的目标差异 一、内外均衡理论的定义一、内外均衡理论的定义 内部均衡被定义为国内商品和劳务的需求足以保证非通货膨胀下的充分就业,也即非贸易品市场处于供求相等的均衡状态;外部均衡是指经常项目收支平衡,也即贸易商品的供求处于均衡状态。 第7章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二、

88、造成内外均衡冲突的原因 在固定汇率制下,造成内外均衡冲突的原因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国内经济条件的变化。 第二,国际间非均衡的传导。 第三,国际投机性资金的流动。 内外均衡冲突的原因第7章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7.2 固定汇率制下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效应一、固定汇率制下的财政政策效应ISISrFELMLME1E00Yr*A 图图7-1 固定汇率制下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效应固定汇率制下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效应 第7章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固定汇率制下的紧缩性财政政策效应 FEISE1E0LMLMISYrr*0A图图7-2 固定汇率制下的紧缩性财政政策效应固定汇率制下的紧缩性财政政策

89、效应第7章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固定汇率制下扩张性货币政策效应二、固定汇率制下货币政策效应LMLME0FEE1ISY0r*r 图图7-3 固定汇率制下的扩张性货币政策效应固定汇率制下的扩张性货币政策效应 第7章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固定汇率制下紧缩性货币政策效应第7章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YISFEE0E1LMLMrr*0图图7-4 固定汇率制下紧缩性货币政策效应固定汇率制下紧缩性货币政策效应7.3 浮动汇率制下的财政政策与货浮动汇率制下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效应币政策效应一、浮动汇率制下的财政政策效应 图图7-5 浮动汇率制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效应浮动汇率制的扩张性财政政策

90、效应 LME0E1FEISISYrr*0第7章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浮动汇率制下的紧缩性财政政策效应LMLME0E1ISISFErr*0Y 图图7-6 浮动汇率制下的紧缩性财政政策效应浮动汇率制下的紧缩性财政政策效应 第7章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二、浮动汇率制下的货币政策效应LMLME0E1ISISFEr*O图图7-7 浮动汇率制下的扩张性货币政策效应浮动汇率制下的扩张性货币政策效应YrA第7章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图7-8 浮动汇率制下的紧缩性货币政策效应LMLME0E1ISISrr*FE0YA第7章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7.4 内外失衡的四种形式内外失衡的

91、四种形式及政策搭配原则及政策搭配原则O预算增加利率下降IBEBEBIBIII 通货膨胀/国际收支顺差I 失业/国际收支逆差II 通货膨胀/国际收支逆差IV 失业/国际收支顺差图图7-9 内外失衡的四种表现形式内外失衡的四种表现形式 第7章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第第 8 8 章章 生产要素的国际移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动8.1 资本要素的国际移动 一、概念与分类 概念:资本国际移动概念:资本国际移动(International Capital Mobility)是指资本在国际范围内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移动。 分类分类:它既包括投资资本和借贷资本的输入和输出,也包括黄金和外汇等方面的资本国际移

92、动。第8章 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资本国际移动的特点二、资本国际移动概述 (一)资本国际移动规模迅速扩大。 (二)官方融资下降,在国际直接投资和银行信贷融资稳定发展的同时,国际融资证券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三)发达国家成推动资本国际移动的主体。 (四)国际资本流向的重点逐步由资源开发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知识密集型产业转移,由制造业向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服务业转移。 (五)国际直接投资成为资本国际移动的主要形式。第8章 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资本国际移动的原因三、资本国际移动的原因分析 o最根本的原因是资本在国外可以获得更高的报酬,能够满足收益最大化的要求。o其次,风险的存在及其规避也是资本国际移动

93、的重要原因。o第三,某些国家的国际收支情况及其货币的汇率变动是造成资本国际移动的原因之一。第8章 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对外直接投资情况下国际资本移动的原因四、对外直接投资情况下资本国际移动的原因 (一)垄断优势理论 (二)生产周期理论 (三)区位优势理论 (四)市场内部化理论 (五)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第8章 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五、导致资本国际移动的其它原因 原因有: (一)跨国公司的资金筹措导致了资本国际移动。 (二)跨国公司的资金运作导致资本国际移动。 (三)跨国公司的资金管理导致资本国际移动。 (四)跨国公司的转移定价(Transfer Pricing)引起资本国际移动。 第8章 生产要素的国

94、际移动 六、资本国际移动的效应分析 七、外国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社会、经济效应 (一)外国直接投资对于东道国可能会产生各种正面效应,当然这些效应不会在所有的情况下发生,其发生的程度也会不同。 (二)另一方面,外国直接投资流入对于东道国同样可能会产生各种的负面效应。 第8章 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 八、资本国际移动对世界 经济发展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国际资本移动的新变化,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了新的影响: 首先,资本国际移动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其次,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平衡发展。 第三,加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从而对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最后,国际资本移

95、动对各国宏观经济政策及其效应产生影响。第8章 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8.2 劳动力要素的国际移动劳动力要素的国际移动 一、劳动力国际移动概述 劳动力要素国际移动的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永久移民式的劳动力国际移动; 另一类是中短期的劳动力国际移动,主要是有关国家政府或企业之间根据双方签署的合同或协议,由一方国家或企业派遣劳动力到对方国家为其提供商定的劳务或服务。第8章 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劳动力国际移动的原因 二、劳动力国际移动的原因二、劳动力国际移动的原因 (一)劳动力的供求状况是决定劳动力国际移动的根本原因。 (二)各国劳动力收入水平的差异是劳动力国际移动的重要原因。 (三)经济周期的影响引

96、起劳动力国际移动。 (四)国际经济合作成为引起劳动力国际移动的重要原因。 (五)追求高工资、更好的物质产品和服务等因素是熟练劳动力国际移动的重要原因 三、劳动力国际移动的经济效应分析三、劳动力国际移动的经济效应分析第8章 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8.3 技术要素的国际移动技术要素的国际移动 一、技术要素的国际移动概述 技术是科学理论的物质表现形式,技术要素是指可以传授并产生一定经济效果的生产和销售产品的工艺、流程、方法等系统知识。技术要素的国际移动(International Technical Mobility )是技术要素通过某种方式从一个国家或地区向其他国家或地区转移的过程。 第8章 生产要素

97、的国际移动技术要素国际移动的原因 二、技术要素国际移动的原因 (1)形成技术要素国际移动的根本原因是国家和企业的经济利益,从更深远的意义上看,可以上升为国家竞争力的问题。 (2)形成技术要素国际移动的直接原因是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不平衡。科学技术发展的不平衡性源自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连续性和继承性;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也对本国的科学技术发展速度影响巨大。 第8章 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三、技术要素国际移动的经济效应分析PAFOLFAPKK/L图8-9 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的影响第8章 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 图8-9中,与中性技术进步相比,资本密集型技术所带来的技术进步所产生的

98、影响仍然是产出不变而投入减少,但是要素投入的比例发生了变化,由于资本的边际生产率的增长率高于劳动边际生产率的增长率,资本的相对价格下降,致使K/L的比值上升,使A点产生了偏移,移动到了K/L射线的上方,则促使人们更多地使用资本而较少地使用劳动力,称为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第8章 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资本节约型的技术进步 OLKAAFFPPK/L图图8-10 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的影响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的影响第8章 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 图8-10中,劳动密集型技术在保持产量不变而投入减少的情况下,使得资本边际生产率的增长率低于劳动边际生产率的增长率,资本价格相对上升,使得要素投入的比例发生了变化,K/L比值下降,使A 点产生了偏移,移动到了K/L射线的右下方,则促使人们较多地使用劳动力而较少地使用资本在经济上显得更加合理,称为资本节约型的技术进步。 第8章 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 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