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治疗学Brunnstrom技术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77972144 上传时间:2024-08-23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7.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康复治疗学Brunnstrom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康复治疗学Brunnstrom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康复治疗学Brunnstrom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康复治疗学Brunnstrom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康复治疗学Brunnstrom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康复治疗学Brunnstrom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康复治疗学Brunnstrom技术(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第第第 十一章十一章十一章十一章 Brunnstrom Brunnstrom Brunnstrom Brunnstrom技术技术技术技术 徐州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 王 海 燕 v一、类别:一、类别:验证性v二、实验的目的和要求:二、实验的目的和要求:熟悉Brunnstrom方法的 基础理论和技术特点掌握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恢复阶段及各个阶段的特征能熟练应用Brunnstrom技术v三、实验内容:三、实验内容:v四、学时:四、学时:5学时v五、主要的仪器设备:五、主要的仪器设备:PT床床 椅子椅子v六、实验中注意事项:六、实验中注意事项:1.必须熟悉脑损伤后的异常病理模式。2.必须熟悉肢体功能

2、恢复的Brunnstrom分期。 内容第一节第一节 基本理论基本理论第二节第二节 临床应用临床应用第一节第一节 基本理论基本理论一、概述一、概述二、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恢复阶段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恢复阶段三、原始反射三、原始反射四、脑卒中后的运动模式四、脑卒中后的运动模式一、概述一、概述 Signe Brunnstrom 是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认识到中枢神经损伤以后,大脑皮层失去了对正常运动的控制能力,从而出现了人体发育初期才具有的运动模式。中枢神经损伤之后的恢复过程是运动模式的变化,即通过联合反应共同运动之后才会出现分离运动。 特点:特点: 在脑损伤后恢复过程中的任何时期均使用在脑损伤后恢复

3、过程中的任何时期均使用可利用的运动模式来诱发运动的反应,以便可利用的运动模式来诱发运动的反应,以便让患者能观察到瘫痪肢体仍然可以运动,刺让患者能观察到瘫痪肢体仍然可以运动,刺激患者康复和主动参与治疗的欲望。激患者康复和主动参与治疗的欲望。二、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恢复阶段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恢复阶段 Brunnstrom将脑卒中等中枢神经损伤以后的偏瘫恢复分成6个阶段:第1阶段:弛缓期;第2阶段:联合反应期;第3阶段:共同运动初期;第4 阶段:共同运动期;第5阶段:分离运动初期;第6阶段:协调性运动期。v v 周围性瘫痪 中枢性瘫痪(质变)中枢性瘫痪(质变)v (量变) 弛缓v 0 I 痉挛v

4、IIv 1v 2 III 联带运动v v 3v 4 IV v V 部分分离运动 v 5 VI 分离运动 v 正常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大部分在脑发育未成熟时才有的原始反射重新出现,成为病理性反射,如能适当地利用这些反射的特点,则可以促进损伤后的康复。1紧张性颈反射 2同侧屈伸反射 3交叉屈伸反射 4阳性支撑反射 5紧张性腰反射 三、原始反射四、脑卒中后的运动模式四、脑卒中后的运动模式(一)联合反应 是脑卒中后的一种非随意性的运动和反射性的肌张力增高。(二)共同运动(二)共同运动 脑卒中后患侧肢体 出现一种不可控制的 特定运动模式。 1上肢屈曲共同运动 2上肢伸展共同运动 3下肢屈肌共同运动 4

5、下肢伸肌共同运动 上肢屈曲共同运动上肢伸展共同运动第二节第二节 临床应用临床应用一、治疗顺序一、治疗顺序 BrunnstromBrunnstrom方法强调在早期利用姿势反射、联方法强调在早期利用姿势反射、联合反应、共同运动引导患者的运动反应,之后再合反应、共同运动引导患者的运动反应,之后再从中分离出正常运动的成分,最终脱离异常运动从中分离出正常运动的成分,最终脱离异常运动模式向功能性运动模式过渡。其模式向功能性运动模式过渡。其治疗原则治疗原则治疗原则治疗原则要求任要求任何治疗性的活动都必须依据患者的恢复阶段而异何治疗性的活动都必须依据患者的恢复阶段而异 。 Brunnstrom技术的机制是通过

6、中枢兴奋扩散,其方法为利用异常粗大运动模式诱发收缩,使患者自最初的粗大联合反应阶段进入由共同运动支配的半随意运动阶段,然后使患者打破共同运动达到精确的功能性的半随意控制阶段,以恢复运动控制能力。 一、治疗顺序一、治疗顺序(一)第13阶段的治疗 第1-3阶段是从发病后的弛缓阶段过渡到出现痉挛的时期 1屈曲运动 包括屈曲联合反应的被动、主动诱导及抵抗运动。 屈肌共同运动的引出: 嘱患者健侧上肢屈肘,施以阻力 ,面部转向健侧,轻叩上、中斜方肌、菱形肌和肱二头肌引起上肢屈肌共同运动。 。 2伸展运动 采用坐位或仰卧位,强化肘部伸展 伸肌共同运动的引出: 患者仰卧,健侧上肢伸直,施加阻力,面部 转向患侧

7、,轻叩三角肌,引起上肢伸肌的共同运动。第3阶段过渡到第4阶段 需要从基 本的联合反应中脱离出 来,训练不 IV-1 7伴有联合反应的肌肉。 IV-2 8 上肢Brunnstrom阶段的训练方法 在伸肘的情况下前臂旋前、旋后:由于旋前是伸肌共同运动模式的成分,旋后是屈肌共同运动模式的成分,所以伸肘旋前可破坏屈肌共同运动,伸肘旋后可破坏伸肌共同运动。 手 Brunnstrom阶段: 主要为诱发及进一步促进分离运动。通过各种手段促进手的伸、屈、抓握及放松的能力,进行手的功能活动。 例:固定腕关节以达到良好的抓握第五阶段 分离运动 V-1 9比较明显,在进行分离运动训练时, V-2 10健侧先做,患侧

8、再做。 V-3 11 Brunnstrom阶段的训练: 按照正常的活动方式来完成各种日常生活活动治疗方针: 经常重视运动感觉。 早期患者在床上肢体摆放位置。 利用共同运动模式。 促进分离运动。 最后达到随意地完成各种运动。 二、操作方法二、操作方法 1 1卧位和床上训练卧位和床上训练 (1)床上卧位 排除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的影响 利用紧张性腰反射的作用(2)床上训练 v床上翻身(紧张性腰反射、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v从健侧翻身起床(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v髋、膝关节屈曲时利用下肢屈曲共同运动来刺激踝关节背屈肌。2坐位训练 (1)坐位平衡 (2)诱发平衡反应 (3)前方倾斜及躯干前倾 (4)躯干

9、旋转 (5)头、颈运动 健手托住患手,训练躯干的平衡反应 (6)肩关节的活动 (7)髋关节的活动利用躯干活动,间接增加肩关节活动度利用躯干活动,间接增加肩关节活动度(三)引导联合反应和共同运动1屈肘 健上肢抗阻屈肘 患上肢屈肘。 头面向健侧 患上肢屈肘 牵拉患近端 患上肢屈肘 轻叩斜方肌、肱二头肌以引起患上肢屈肌的共同运动。 2伸肘v 治疗师抵抗健上肢伸展,通过联合反应,引导患上肢伸展。 v 头转向患侧,利用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的影响,来加强患上肢伸展。v 轻叩胸大肌、肱三头肌,以引起上肢伸肌共同运动。 3双侧抗阻划船样动作 双侧抗阻的划船样动作训练: 患者与治疗师对面而坐,相互交叉前臂再握手

10、,做划船时推拉双桨把手的动作,让患者推时前臂旋前,拉时前臂旋后,治疗师对患者健侧上肢施加阻力,待患肢也有运动动作后,适当地给予阻力。 共同运动样活动共同运动样活动划船式运动划船式运动4下肢屈/伸共同运动 仰卧,健侧下肢伸展做抗阻屈伸动作 引导患侧下肢的屈曲。 5下肢外展/内收的共同运动 患下肢外展位,健下肢抗阻内收 患下肢内收。 双下肢中间位,健下肢抗阻外展 患下肢外展。(四)引导分离运动 1肘关节屈/伸的分离运动 坐位,肘放在OT桌上,进行肘屈伸活动 治疗师托住患肘使上肢水平前伸,要求患 者用患手触摸对侧肩关节再伸展。 2手指的屈曲/伸展 3下肢的屈曲/伸展 双杠内站立,小幅度的屈伸膝关节 患腿摆动相时练习踝的背屈和跖曲。(五)日常生活练习 生活中利用共同运动的举例,上肢伸展内收时旋转门把手;用患手梳头;将外衣搭在前臂上;患手握皮包带;患手拿牙刷等小东西、抓火柴盒等;书写时用患手固定纸;患手穿衣袖;利用患侧上肢和躯干夹住物体等。复习题技术的定义、目的和应用原则。偏瘫恢复六阶段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