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比例》的说课稿1_中学教育-中考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77967727 上传时间:2024-08-23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32.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反比例》的说课稿1_中学教育-中考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反比例》的说课稿1_中学教育-中考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反比例》的说课稿1_中学教育-中考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反比例》的说课稿1_中学教育-中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反比例》的说课稿1_中学教育-中考(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观察、分析、体验 反比例的说课稿 说课内容:北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 反比例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反比例是小学数学(北师版)第十二册第二单元中的内容。是在学习了“ 变化的量” 、“ 正比例” 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认识反比例关系的意义,理解、掌握成反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能依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成不成反比例关系,加深对比例的理解,渗透函数思想。教材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设计了系列情境,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相关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有着共同之处,从而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并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认识成反比例的量以及反比例在生活中的广泛存

2、在。这一系列的情境也为学生理解“ 反比例” 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教材从不同的角度(实际生活、图形)提供了有利于学生探索并理解反比例意义的情境。因此,教学时可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概括出反比例的过程。(二)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通过平时学习,积累了大量的、常见的数量关系,同时初步具备了探究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此前,他们学习了正比例的意义,对“ 什么是相关联的量” 、“ 成正比例的两个量的变化规律” 、“ 如何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 已经有了很好的认识,这一切都为探究学习反比例的意义做好了知识和能力上的准备。(三)教学目标预设: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反比

3、例的量的过程,初步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学会依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在认识成反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情感与态度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善于与人合作、和人分享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四)教学重难点及关键: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学会依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教学难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五)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展台等二、说教法、学法: (一)设计理

4、念: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 实验、 猜测、 验证、 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在设计反比例时,结合新课改的理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已有的知识水平, 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灵活使用教材, 对教学内容进行创造性的加工和处理,努力克服教材的局限性, 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拓宽探究学习的空间, 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锻炼学生探究新知、创新求异的能力。 (二)说教法:本节课在教学时,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概括出反比例的过程。 首先以直观的加法表和乘法表,让学生在比较、探讨中,初步感知一个数随另一个数的变化而变化

5、,并结合乘法表直观、动态的体现“ 成反比” 的过程。然后组织学生独立观察、思考,给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环境,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三)说学法:教与学的矛盾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主动、自觉地去观察、思考、比较、交流,实施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自己发现规律,并能应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三、说教学流程:在以上教学理念指引下,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利用反义词来导入今天研究的课题。今天研究数学中类似的规律。

6、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引用语文知识中的“ 反义词” 的引导,过度自然,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激起了学生探究问题的强烈愿望。(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情境(一)课件出示认识加法表中和是 12 的直线及乘法表中积是 12 的曲线。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1、把加法表中的和 12用圈圈起来,然后连起来,你发现了什么?2、把乘法表中的积 12 用圈圈起来,然后连起来,你发现了什么?3、两个表中的变化关系有什么不同?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合作交流中发现规律:加法表中和是 12 连成一条直线,一个加数随另一个加数的变化而变化;乘法表中积是 12 连成一条曲线,一个乘数随另一个乘数的变化而变化。设计意图:利用情

7、境(一)为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学习素材,同时给学生留有充分的独立观察、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动态、直观的感受到“ 成反比” 的意义,为下面学习研究反比例的意义做好铺垫。情境(二)课件出示 1、让学生把汽车行驶的速度和时间的表填完整。2、 然后组织学生比较、讨论: (1)当速度发生变化时,时间怎样变化?(2)每两个相对应的数的乘积各是多少?(3)你有什么发现?独立观察,思考同桌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并让学生尝试写出关系式:速度时间= 路程(一定)情境(三)课件出示 1、把杯数和每杯果汁量的表填完整, 当杯数发生变化时,每杯果汁量怎样变化?每两个相对应的数的乘积各是多少?你有什么发现?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变

8、化关系。 写出关系式:每杯果汁量杯数= 果汗总量(一定)思考讨论:以上两个情境中有什么共同点?引导小结反比例意义: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其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并且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是一定的。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 设计意图:通过这两个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到:时间随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在变化的过程中时间和速度的乘积一定; 每杯果汁量随分成的杯数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每杯果汁量与杯数的乘积一定。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概括出两个实例的共同点,从而引出“ 反比例”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分析、比较、综合、判断、推理等多种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

9、力。活动(四):想一想:情境(一)中两个表格哪个变化关系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设计意图:注意了首尾的呼应,在学生掌握了反比例的特点之后,让学生切实去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做到理论用于实际,然后再回顾课前所观察的两个表,和 12 的表和积 12 的表,让学生去判断这两个表中的量是否成反比例,让学生有一个首尾呼应的感觉,使课堂条理清晰,一气呵成。(三)拓展应用:1、P26 页第 1、2、3 题。2、“ 你能举一个生活中反比例的例子吗?”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开放性练习题。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的思维真可谓多姿多彩,他们列举了许多生活中的数量关系。并且师生互相提问题,生生互相问题,这样在不断的思索中进一

10、步理解反比例的意义。使教学达到更深的一个层次。(四)整体回顾,总结评价,布置作业 1师生互动,多元评价(生评、自评、 师生说感受)2 整体回顾, 全课总结。 说一说这节课研究发现了什么知识?3布置作业:复习今天所学的内容。设计意图:我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理清了一节课所学的知识与方法, 并创设平台让学生之间互相评价, 这样注重了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后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五)板书设计 反比例速度时间= 路程(一定)每杯果汁量杯数= 果汗总量(一定)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其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并且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是一定的。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

11、量。设计意图:好是小学数学北师版第十二册第二单元中的内容是在学习了变化的量正比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认识反比例关系的意义理解掌握成反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能依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成不成反比例关系加深相关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有着共同之处从而引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并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认识成反比例的量以及反比例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这一系列的情境也为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教材从中抽象概括出反比例的过程二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通过平时学习积累了大量的常见的数量关系同时初步具备了探究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此前他们学习了正比例的意义对什么是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的两个量的变

12、化规律如何判断两个量是的板书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有利于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 我的板书正是达到了这一目的。五、说预设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在课堂教学中, 我最大限度地给了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讨论、分析提供的每一个情境,在小组研究过程中,学生们各抒己见,一边分析,一边判断,一边对比,学生自己弄清了成反比例的两种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初步认识了反比例的意义,体验了探索新知、发现规律的乐趣,同时能正确的判断两个量是不是成反比例的量。在这一节课中,学生分析、比

13、较、综合、判断、推理等多种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是小学数学北师版第十二册第二单元中的内容是在学习了变化的量正比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认识反比例关系的意义理解掌握成反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能依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成不成反比例关系加深相关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有着共同之处从而引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并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认识成反比例的量以及反比例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这一系列的情境也为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教材从中抽象概括出反比例的过程二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通过平时学习积累了大量的常见的数量关系同时初步具备了探究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此前他们学习了正比例的意义对什么是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的两个量的变化规律如何判断两个量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