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体质测定指标选择的基本原则要点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77877077 上传时间:2024-08-22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体质测定指标选择的基本原则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三章体质测定指标选择的基本原则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三章体质测定指标选择的基本原则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三章体质测定指标选择的基本原则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三章体质测定指标选择的基本原则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体质测定指标选择的基本原则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体质测定指标选择的基本原则要点(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体质测定指标选择的基本原则 一、测量的有效性 测量的有效性是指测验的项目指标能准确反映身体某一方面的特性。例如,采用50米跑测定奔跑速度,用立定跳远测定腿部爆发力,用上下台阶运动测定心血管系统耐力等。对一组综合测定的项目指标来说,其有效性应能较全面准确地反映人的体质状况及其水平。在测量质量分析中,首先要考虑测量的手段能否达到测量的目的及其准确程度。如果测量的手段恰当地反映想要测量的特质或目标,那么有效性就高,反之就低。 有效性的种类l内容有效性l结构有效性l效标有效性有效性的估价方法l逻辑分析法l相关系数法l因素分析法二、测量的可靠性 可靠性是指所选测试手段和方法对同一对象多次测定结果

2、的一致和真实程度。一致和真实程度越高,可靠性越大。任何测量都存在误差,既使是在相同的测量条件下,对同一个人重复测量,所得到的结果也不会完全相同。比如:对某一受试者重复测两次30米跑,其两次成绩不会完全一致。这就是测量的可靠性问题,即了解引起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及其影响大小,考虑测量中的精确程度。 二、可靠性的种类l一致可靠性l稳定可靠性l等价可靠性可靠性估价方法l再测验法l方差分析法l复本法l分半法l系数法三、测量的客观性 测量的客观性是指不同的测试人员(有经验的或缺乏经验的)对同一受试者进行同一测定结果的一致性。也就是测试人员的主观因素不影响或很少影响测验结果。例如,称体重,只要磅秤准确稳定,谁

3、称都能得出一致的结果。因此,可以说,这一测试指标的客观性是很高的。伹有些指标的客观性就差些,象量胸围,不同的测试人员量同一对象,其结果可能相差一厘米甚至几厘米。 客观性的估价方法l相关系数法l肯德尔和谐系数四、测量的经济性与指标规范化指标选择的经济性原则 1、要尽可能做到节省时间、经费、人力、物力。2、指标既要照顾全面,使之能反映体质的实际状况,又要切实做到少而精。3、体质测量的器材设备应从简,尽可能采用不需器材或只需简易器材的指标和测试方法。 测量指标的规范化 1、动作的技术规格和标准。 2、测验的程序和方法。3、场地器材、用具的规格、型号以及服装、鞋子的要求。4、仪器的操作程序和方法。5、

4、划分城乡及年龄的标准。6、测验前练习的规定和测验的次数。7、记录测量结果的方法、单位、允许误差的范围。8、评价运动成绩的方法和标准。9、测验的日期、时间、气候及其他有关规定。10、原始数据登记表或卡片的栏目和格式。难度与区分度 一、难度一、难度难度是指测量的难易程度。如某一测验受试者大部分都通过了,则认为该测验的难度过小,如若大部分受试者未通过,则说明测验的难度过大。测验的难度如果适当,则测验成绩的分布应接近正态分布。测验过分容易或过分困难,都不能真实地将不同水平的受试者鉴别开来。那么难度多少为适当,这要根据测验的目的而定,一般测验,平均难度为0.5左右适宜, 可使受试者的成绩产生最大的个体差

5、异;如若为选拔人才的测验,其测验的难度应接近录取率。 难度的估价方法 通过率难度 :分组通过率难度 :平均分难度 :二、区分度二、区分度区分度是指测量对于不同水平的受试者加以区别的能力,也称为鉴别力。若实际能力水平高的受试者能得高分,而实际能力水平低的受试者得低分,将受试者差别的程度区分开来,则认为区分度高;如若实际能力水平无论高低,其评定结果都相差不多,则认为区分度低。 区分度的估价方法 客观性测验区分度指数 :主观性测验区分度指数 :区分度指数的评价 区分度指数(D)评价 0.4非常良好0.30.39良好,如能改进则更佳0.20.29尚可,仍需改进 0.19劣,必须淘汰或加以修改测量三性系数的使用参考标准 系数有效性可靠性和客观性0.95优优0.90优良0.85优可接受0.80良可接受0.75可接受可疑0.70可接受可疑0.65可疑可疑0.60可疑可疑讨论题目1、什么是测量三性;2、难度与区分度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