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复习课件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77859590 上传时间:2024-08-22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2.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复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复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复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复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复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复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复习课件(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节第五节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n1、描述绿色植物为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理解绿色植物事“能量转化器”。n2、明确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理解绿色植物是自动“空气净化器”。n3、描述生物圈中的水循环过程,以及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理解绿色植物是天然的“蓄水池”。n4、形成爱绿、护绿意识,参加绿化家园的活动。为人和动物提供食物和能量填表:日常饮食与绿色植物的关系日常饮食种类米饭猪肉牛奶花生萝卜直接关系间接关系 观察与思考观察与思考(1)下图的生物中谁能直接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下图的生物中谁能直接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2)动物以什么

2、为食?它体内的能量从哪里来?)动物以什么为食?它体内的能量从哪里来?(3)请同学思考猜测一下,我们平时吃的蘑菇、木耳的)请同学思考猜测一下,我们平时吃的蘑菇、木耳的营养从哪里来?营养从哪里来?(4)概括总结太阳能是如何被生物圈中的生物利用的?)概括总结太阳能是如何被生物圈中的生物利用的?绿色植物绿色植物植物、植食动物食物绿色植物的遗体太阳能首先是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转变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然后,逐级被各种植食动物、肉食动物、腐生生物利用、还有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发到生物圈中。归纳总结:归纳总结:在生物圈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在生物圈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1.绿色植物能够吸收太

3、阳光能,通过光合作用将它转绿色植物能够吸收太阳光能,通过光合作用将它转化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其他生物都是直接或间化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其他生物都是直接或间接的以绿色植物为食从而获取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接的以绿色植物为食从而获取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2.人们普遍利用的能源。如柴草、煤炭、石油、天然人们普遍利用的能源。如柴草、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都是现在或过去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贮存的能气等,都是现在或过去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贮存的能量。量。一、绿色植物是生产者一、绿色植物是生产者观察实验思考问题观察实验思考问题观察普罗斯特勒实验观察普罗斯特勒实验,回答下列问题回答下列问题.1、绿色植物与

4、蜡烛、小白鼠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绿色植物与蜡烛、小白鼠之间存在什么关系?2、该实验对你有什么启示?、该实验对你有什么启示?绿色植物和蜡烛、小白鼠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供蜡烛燃烧、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供蜡烛燃烧、小白鼠呼吸之需,同时蜡烛燃烧、小白鼠呼吸产生小白鼠呼吸之需,同时蜡烛燃烧、小白鼠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原料。的二氧化碳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原料。普罗斯特勒的实验对你有什么启示?绿色植物能维持碳绿色植物能维持碳氧平衡。氧平衡。绿色植物是如何维持碳氧平衡的?绿色植物是如何维持碳氧平衡的? 1、地球上的绿色植物通过不断地进行光、地球上的绿色植

5、物通过不断地进行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又以气体的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空氧又以气体的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即绿色植物在碳平衡状态,即绿色植物在碳氧平衡中起氧平衡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决定性的作用。生物圈中的水循环生物圈中的水是怎样循环的生物圈中的水是怎样循环的?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具有什么样的作用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具有什么样的作用?1、海洋水和陆地水蒸发以及植物的蒸腾作、海洋水和陆地水蒸发以及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发的水分在空中形成云,通过降雨返用散发的水分在空中形成云

6、,通过降雨返回地表或海洋,一部分地表水渗入地下,回地表或海洋,一部分地表水渗入地下,地表水和地下水都有一部分流入海洋,这地表水和地下水都有一部分流入海洋,这样循环往复,形成生物圈中的水循环。样循环往复,形成生物圈中的水循环。2、(、(1)、保持水分的平衡。)、保持水分的平衡。 (2)、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数字资料1、森林能把、森林能把50-80的降水转入地下,一公顷林地比裸地的降水转入地下,一公顷林地比裸地可以多储水可以多储水3000立方米,无林地比覆盖率为立方米,无林地比覆盖率为30的林地土的林地土壤流失多壤流失多60。2、下面是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与当地铅山县、下面

7、是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与当地铅山县1999年森林覆盖年森林覆盖率与年降雨量及空气相对湿度的关系:率与年降雨量及空气相对湿度的关系:地区地区森林覆盖森林覆盖率率年降雨量年降雨量蒸发量蒸发量空气相对空气相对湿度湿度武夷山保护区武夷山保护区96.22559mm737mm84铅山县铅山县71.32033mm1502mm 79通过上述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绿色植物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森林覆盖率增加可以提高降雨量,减少水的蒸发量,还可以提高大气得相对湿度。所以说绿色植物是天然的“蓄水池。”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的作用1、植物可以减缓雨水对陆地的冲刷,、植物可以减缓雨水对陆地的冲刷,使更多的雨水渗入地下,补充

8、地下水。使更多的雨水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2、植物的根系和枯枝落叶对地面土壤、植物的根系和枯枝落叶对地面土壤有很好的固定和保护作用,可以保持水有很好的固定和保护作用,可以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土,防止水土流失。3、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提高大气湿度,、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雨量,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增加降雨量,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联系实际、迁移升华1、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形成的原因是什么?2、温室效应将给人类带来什么危害?一、温室效应、臭氧层被破坏出现的一、温室效应、臭氧层被破坏出现的原因原因二、温室效应、臭氧层被破坏表现出的二、温室效应、臭氧层被破坏表现出的危害危害:温室效应的

9、出现温室效应的出现会导致南北极的冰川融化、会导致南北极的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气候变化异常等后果;海平面上升、气候变化异常等后果;臭氧层破坏臭氧层破坏以后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会危及包以后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会危及包括人在内的所有生物。括人在内的所有生物。原因是原因是 :现代工业的迅猛发展,对森林和草:现代工业的迅猛发展,对森林和草原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原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的浓度增加。1、多植树造林。、多植树造林。2、保护好森林和海洋,不乱砍滥伐森林,、保护好森林和海洋,不乱砍滥伐森林,不让海洋受到污染以及保护浮游生物的生不让海洋受到污染以及保护浮游生物

10、的生存。存。3、减少使用一次性方便木筷、减少使用一次性方便木筷4、节约纸张、节约纸张5、不践踏草坪。、不践踏草坪。为什么说绿色植物是“生命之母”? 绿色植物是其他生物生存的基础,因为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都需要消耗能量,而这些能量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绿色植物。可以说,没有绿色植物,地球上就不会有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因此说,绿色植物是“生命之母”。下列现象与绿色植物有什么关系?这些现象都与绿色植物的减少有关,因为绿色植物的根系和枯枝落叶具有固定和保护土壤的作用,减缓雨水对陆地的冲刷;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雨量。1、下列不是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 原因的是( )A、人口增长,呼

11、吸作用增强B、森林锐减,光合作用减少C、温室效应,使二氧化碳增加D、大量使用燃料,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2、由于二氧化碳增加引起的生态变化是 ( )A、酸雨形成B、臭氧层空洞C、温室效应D、碳氧平衡效应CC3、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下列除哪项外,其余各项都是光合作用的意义( )A为生物提供食物 B.为生物的生存提供能量C.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二氧化碳 D.为生物的生存提供氧气4、在山坡或沙地植被是利用根的 ( )A、输导功能B、吸收功能C、贮存功能D、固定功能5、我国“三北”防护林是一项规模空前的生态建设工程,被誉为“绿色万里长城建设工程”。以下哪项不是植树造林在保护环境方面的要求 (

12、) A、调节气候 B、提供足够的木材C、维持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比例 D、防风固沙、减少土地沙漠化和沙尘暴的发生6、地球上能量的最终来源是 ( )A、植物的光合作用B、生物体合成和地球内蕴藏的能量C、太阳光D、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7、森林中含氧量最多的时间是( )A、早晨B、正午C、傍晚D、夜间8、在炎热的夏天,树林里空气湿润, 凉爽宜人,原因是 ( )A光合作用降低了二氧化碳的浓度和空气的温度 B呼吸作用吸收了大量的热量,降低了空气的温度C蒸腾作用降低了温度,提高了大气的湿度 D呼吸作用产生了大量的水分,提高了空气的湿度,降低了温度9、下面是参与自然界水循环的生物和自然界的环境因素,请在它们之间用箭头标出主要的水循环途径: 大 气陆地与河流及地下水植 物海 洋谢谢!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