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全册)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77768940 上传时间:2024-08-22 格式:PDF 页数:30 大小:3.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全册)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科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全册)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科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全册)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科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全册)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科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全册)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全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全册)(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全册)一、学情分析通过两年多的科学学习,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 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在进行观察、记录、实验、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也得到培养。 受年龄的限制, 学生的思维依旧处于形象思维阶段, 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 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另外,他们精力旺

2、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 好动等特点, 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 用学生喜欢的形式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 体验等活动。二、教材分析1 . 整体情况三年级下册教科书由“ 物体的运动” “ 动物的一生”和 “ 太阳、地球和月球”三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各有8个教学内容,共计24个教学内容。完成一个单元的教学需10课时左右,预计一学期共需30课时。本册的三个单元虽然属于不同的领域,但都强调学生建构科学模型。 例如,“ 物体的运动” 单元引导学生建构机械运动中质点的模型,“ 动物的一生”单元引导学生建构动物生命周期的模型, 太阳、地球和月球” 单元引导学生建构日地月的天

3、体模型这些科学模型的建立,有利于学生用科学的观点系统地认识世界。特别要注意的是,修订后的教科书采用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双螺旋协同发展的编写理念模型,表 现 为 “ 大单元”的组织形式和里板块”的呈现方式。其中大单元的组织形式,是为了体现科学概念的连贯性和综合性, 挖掘科学探究中的思维和认知发展过程, 将新课标中的每一个具体知识条目以最优的方式组织到一起。 而四个板块的呈现方式,是借鉴学习周期的策略,将探究活动的组织过程显性化,目的是让儿童亲身经历和体验问题解决的系列科学实践。 这个实践过程与儿童转变他们的原有认识相关, 与促进他们对科学的理解相关, 与发展他们的认识能力相关, 而且一定是以科学概

4、念和科学探究共生的方式发生的。2 .单元概述第一单元“ 物体的运动”:本单元是将机械运动作为研究对象的主题单元。对于运动,学生有许多正确的生活经验,但也有一些不完善甚至错误的认识, 例如他们无法准确描述某个物体的位置、习惯用感觉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等。 本单元希望学生经过对机械运动的系统学习,对物体的位置、运动形式、运动速度等有初步的科学认识,由此用科学的方法和思维来重新审视现实世界中各种物体的运动。 此外,本单元还将引导学生经历一个明确问题、确定方案、设计制作、改进完善的项目式学习过程,从而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有机地融为一体,综合应用跨学科和跨领域知识, 体会科学实践的成功和乐趣。本单元

5、共8课,这8课的编排逻辑如下:第1到6课,具体从物体的位置、不同物体运动形式的观察比较、 不同物体运动快慢的测量比较这三方面展开;第7课,设计制作;第8课,综合应用。本单元以物质科学领域主要概念“ 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 快慢和方向来描述”为线索,组织有层次的学习活动,其中第7课延伸到技术与工程领 域 的 “ 工程技术的关键是设计,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第8课回归到本单元“ 物体的运动”的知识应用,实现跨领域的综合学习第二 单 元 “ 动物的一生”:本单元是研究动物生命周期的主题单元。动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死亡的生命过程,这样的生命过程循环

6、往复, 使种族得以延续, 呈现出动物的生命周期现象。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包括两条线索: 一条是研究蚕的生命周期现象;另一条则是由蚕拓展到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在此过程中认识昆虫、 鱼类、鸟类、哺乳动物等常见的动物类别。 本单元的饲养、观察、 记录、交流、展示等活动贯穿始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记录、整理资料、提取有效信息形成结论等能力。本单元共8课,包括两条线索,第1、3、4、5、6课以蚕为主要研究对象,呈现了蚕的生命周期现象。第2、7、8课是对蚕卵、蚕的繁殖、蚕的一生认识的延伸,引导学生形成对更多动物卵、繁殖和动物一生的认识,从个别到一般,逐步构建动物生命周期模型,帮助学生认识不同类别的动物

7、。第三单元“ 太阳、地球和月球”:本单元是研究三个天体的本质特征以及相互关系的主题单元。 太阳、 地球和月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三个天体的正常运行是地球上万物正常运作的基础, 人类一直保持着对太阳、地球和月球的探索热情,小学生也是如此。本单元将通过观察活动、 模拟实验、 制作海报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三个天体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它们对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同时,本单元也将充分锻炼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享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本单元共8课,通过学习,学生对太阳、地球和月球三个天体的认识将更上一层楼。 前3课学生将了解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特征以及基本的光影关系。 第4到第7课, 学生将对月

8、球和地球的基本特征有足够认识,同时逐步探索三者关系。第8课,学生将通过制作主题海报的形式,对地球展开更加深入的探索。三、教学目标1. “ 物体的运动”单元教学目标(1 )科学概念目标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物体的运动有不同形式。物体的运动按运动轨迹( 运动路线) 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物体运动的快慢是可以测量和比较的。可 以 用 “ 当运动距离相同时,比较运动时间的长短”和 “ 当运动时间相同时,比较运动距离的长短”的方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明确问题、确定方案、设计制作、改进完善等。(2 )科学探究目标借助方向盘、软尺等工

9、具,描述某个物体某个时刻的位置。通过观察和比较,记录和描述物体不同的运动方式。通过观察,记录和描述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借助秒表、软尺等工具进行测量,并比较不同物体运动的快慢。根据设计要求,设计、制作、评价、改进自己小组的“ 过山车”。基于探索活动中获得的信息,开展基于证据的科学论证活动。( 3 ) 科学态度目标亲历对物体运动的探究活动,表现出相应的探究兴趣。采用合适的方式,如实地记录和讲述有关物体运动的信息。体会到重复测试在提高证据有效性中的意义。愿意与同伴合作探究,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及时记录,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研讨。乐于分享自己的经验,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 4 ) 科

10、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初步感知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确、便利和快捷。初步体验包括设计、实施、改进在内的简单的技术与工程过程。发展对技术设计和动手制作的兴趣,激发创造精神。2. “ 动物的一生”单元教学目标( 1 ) 科学概念目标像蚕一样,动物都要经历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不同动物从生到死经历的时间不同,具体过程也不相同。动物有卵生和胎生等不同的繁殖方式。动物都能繁殖后代,使它们得以世代相传。动物与植物以及其所生活的环境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生存需要空气、水、温度和食物等适宜的条件。动物可以分为昆虫、鱼类、鸟类、哺乳动物等不同的类群,每类动物都有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共同特征。( 2 ) 科学探究目标能

11、够制订研究蚕生长变化的观察计划。能根据观察计划进行长期观察,研究蚕的一生。能运用摄像、拍照、画图、写观察日记、使用观察记录表等方式记录蚕的生长变化。能基于证据描述蚕一生的生长发育过程。能利用建模的方法呈现昆虫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能抓住主要特征对动物及动物卵进行分类。能根据观察所获得的信息,对蚕的生长发育的趋势进行预测。能对自己饲养和观察蚕的过程、方法进行反思和评价。( 3 ) 科学态度目标对饲养蚕以及观察蚕的生长变化表现出浓厚兴趣。能客观记录蚕生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能坚持不懈对蚕的一生进行长期观察。能在养蚕的过程中感受生命的可爱和可贵。愿意与人分享养蚕经验和自己的观察记录结果。( 4 )

12、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先进的技术有利于人类进行有效的科学研究。了解人类生活可能对生物环境造成破坏。初步具有热爱自然、热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3 .“ 太阳、地球和月球”单元教学目标( 1) 科学概念目标太阳是一颗恒星,太阳给地球带来光照和热量。一天之中,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日辱是古代测量时间的仪器。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阻挡物的阴影。月球是地球的卫星,表面有很多环形山。月相变化有一定的规律。地球是一个球体,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地球是一个液态水资源十分丰富的星球。地球陆地表面有河流、湖泊等水体类型。地球表面的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 2

13、 )科学探究目标能通过观察比较图片的方式获取天体信息,并描述天体的外部特征。能运用模拟实验的方式推理、论证实验猜想。能使用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等方式记录模拟实验结果。能在一天之中坚持观察和记录影子的变化情况,制作和使用简易日辱。能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加工、筛选和整理资料。能利用维恩图的方式收集、整理、对比两个天体的信息特征。( 3 )科学态度目标能对自然现象保持好奇心,对探索天文保持兴趣。通过模拟实验收集事实证据,根据有说服力的事实证据调整自己的观点。尝试运用多种思路、多种方法完成探究,体会发现规律的乐趣。愿意与他人合作,善于分工协作,乐于分享自己的收获。能用科学的语言陈述自己的观点,善于倾听

14、别人意见,并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反思。( 4 )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亲历人类认识和探索宇宙的过程,感受技术的进步对人类认知深度的推动作用。了解并意识到人类对自然规律的发现和掌握能对人类生活、技术发展带来巨大的促进作用。意识到与其他星球相比较,地球是十分特别的星球,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要保护地球。四、主要教学措施1 . 了解学生前概念,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开展教学。2 .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3 .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4 .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5 .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6 .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

15、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7 .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五、教学进度表周次起止日期教学内容备注12 . 1 7 - 2 . 2 1始业教育课;一 1. 运动和位置22 . 2 4 - 2 . 2 8一 2. 各种各样的运动;一 3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33 . 2 - 3 . 6-4.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一 5. 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43 . 9 - 3 . 1 3一 6. 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机动53 . 1 6 - 3 . 2 0一 7. 我们的“ 过山车”;一 8. 测试“ 过山车”63 . 2 3 - 3 . 2 7第一单元复习;第一单元测验73. 30-4. 3 二 1.

16、迎接蚕宝宝的到来;机动清明节84. 6-4. 10 二 2. 认识其他动物的卵;二 3. 蚕长大了94. 13-4. 17二 4. 蚕变了新模样;二 5. 茧中钻出了蚕蛾104. 20-4. 24 二 6. 蚕的一生;二 7. 动物的繁殖114. 27-5. 1 二 8. 动物的一生;机动劳动节125. 4-5. 8第二单元复习;第二单元测验135. 11-5. 15 三 1.仰望天空;三 2 .阳光下物体的影子145. 18-5. 22 三 3. 影子的秘密;三 4. 月相变化的规律155. 25-5. 29三 5. 月球地球的卫星;三 6. 地球的形状166. 1-6. 5三 7.地球水的

17、星球;三 8. 太阳、月球和地球176. 8-6. 12 第三单元复习;第三单元测验注:以上教学安排仅为参考,实施中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特别是第二单元“ 动物的一生”内容需要配合气温和实际生长情况进行教学。186. 15-6. 19 期末复习196. 22-6. 26 期末复习端午节206. 29-7. 3 期末测验1.运动和位置【 教学目标】1 . 知道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现象。2 . 能够利用参照物判断某一物体是运动的, 还是静止的。3 . 能用一些表示方位的术语描述自己的位置。【 教学重难点】1 . 能够利用参照物判断某一物体是运动的, 还是静止的。2 . 能用一些表示方位的术语描述自己

18、的位置。【 教学准备】方位图,皮尺,教学课件、校园地图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1 . 教师出示教学课件, 展示人或物运动的场景, 提问学生看到什么现象?2 . 学生汇报:图 ( 视频)中的人或物在运动。3 . 教师站在黑板前,提问学生老师的位置。4 . 学生讨论回答。5 . 教师提问学生: 我们应该怎样判断物体的运动和位置呢?( 板书课题)6 . 学生相互讨论,并根据经验做出回答。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1. 观察前,明确观察的要求。从哪些方面展开细致认真的观察。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实验过程。2 . 实验一:观察物体运动的图片。(1 )教师继续提供关于运动的图片( 仿照课本P2

19、关于运动的插图) ,并提问:左侧的图与右侧的图相比哪些物体( 或人) 运动?哪些是静止的?( 2 ) 学生观察并做好记录,教师指名学生回答问题。3 . 实验二:用方位和距离描述位置。( 1 ) 教师请两位同学,仿照课本P3探索2、3 展开实验:先让两人静止不动, 让其中一人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自己的位置; 然后再让中心的同学静止不动, 外围同学多次改变位置,同时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 2 ) 教师在实验中提问学生,台下同学观察实验并回答问题。4 .实验三:教师出示校园地图,指导学生描述自己在校园中的位置。(1 )教师点名学生观察校园地图, 找出自己当前的位置并作出描述。( 2 ) 学生观察地图,

20、作出汇报。(3 )教师指定校园中某一地点, 指名学生对该地点的位置作出描述。( 4 ) 学生相互讨论并作出汇报。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1.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1 ) 教师提出问题:我们怎样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2 ) 学生进一步观察物体运动的图片。( 3 ) 学生说一说判断的依据。( 4 ) 总结:教师告诉学生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需要选定一个固定参照物,再比较前后位置相较于参照物是否变化。2.描述自己的位置。( 1 ) 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应该怎样描述自己的位置,在描述位置时我们需要借助什么?( 2 ) 学生说一说自己描述位置的方法。( 3 ) 总结:教师告诉学生在

21、描述自己的位置时需要选定某一位置或事物,然后再运用方向和距离描述位置。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阅读资料:阅读课本P3拓展资料,标注汽车的位置。【 板 书设计】运动和位置前 一 比照位置- 参照物后 一 一位置是乏变化 判断运动或静止【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中, 我努力做到遵循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伙伴和激励者以及科学教学的调控者。 在教学过程中尽量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出发点, 引导学生根据生活中现象总结科学知识; 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实验活动, 并讨论观察到的现象,集思广益得出结论;在课前做好教学准备,根据教学内容提供各种教学用具,较好地发挥好教学课件对课堂

22、教学的辅助作用。在本节课教学中, 我还发现自身语言素质与科学素养需要进一步提升。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不断磨炼自己的教学能力,不断学习以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2 .各种各样的运动【 教学目标】1 . 知道生活中常见物体是怎样运动的。2 . 掌握常见的运动形式以及辨别方法。3 .经历观察各种运动的实验,培养细致、认真的观察记录能力,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4 .经历实验探究,体会各种运动的复杂性与趣味性。【 教学重难点】1 . 知道生活中常见物体是怎样运动的。2 . 掌握常见的运动类型以及辨别方法。【 教学准备】指尖陀螺、钢尺、悠悠球、木马玩具、汽车玩具、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

23、入,聚焦问题。1. 教师提问:“ 同学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能动的物体,它们是怎样运动的呢? ”2 . 学生汇报: “ 见过秋千、汽车、鸟、电梯”3 . 你们还知道它们是怎样运动的吗?4 . 学生讨论回答。 ( 教师板书课题)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1 . 观察前,明确观察要求。( 1 )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秋千、摆钟、汽车雨刮、跷跷板等常见物体运动视频。(2)教师出示指尖陀螺等教学器材, 仿照课本P5在物体上贴上圆点,再用多种方法让它们运动起来。2 . 观察中,围绕学习单展开观察。( 1 ) 学生自主实验,并完成学习单。( 2 ) 学生观察并做好记录。运动形式指尖陀螺钢尺悠悠球木马玩具汽车玩具3

24、 . 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学生汇报:课堂上做的物体运动实验有旋转运动、摇摆运动、直线运动三种。三、深入研讨,提升认识。1 . 学生思考:如果换个位置贴圆点,观察到的运动形式和之前一样吗?2 . 学生自主实验:将悠悠球上的圆点从外侧移至旋转中心, 那么圆点的运动轨迹有变化吗?悠悠球的运动形式变化了吗?3 .汇报研讨: 圆点的运动轨迹为直线; 悠悠球的运动形式为直线运动。4 .说一说你知道的其他物体的运动形式。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资料阅读:你坐过旋转木马吗?请画出木马上人的运动形式。【 板书设计】各种各样的运动水的运动形式指尖陀螺转动钢尺上下振动悠悠球转动、上下运动木马玩具前后摇摆汽车玩

25、具前后运动、转动【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 我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以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运动导入新课, 较好地抓着了学生的兴趣点;同时准备了一些小道具,并仿照课本中贴圆点的方式观察物体的运动形式, 基本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 我没有及时有效地引导学生的关注点, 学生更多地关注了课件的玩具与实验小道具,而疏于观察实验现象与总结实验结论,导致学生在学习知识点时存在一定困难。对此,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意对学生的兴趣的把控, 有效地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导到对知识的学习中。3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教学目标】1 .掌握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2 . 经历观察物体运动的实验,培养细致

26、、认真的观察记录能力,学会运用思辨的方法获得科学概念。3 . 经历实验探究, 体会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异同点, 认识到自然界的事物是有联系的。【 教学重难点】掌握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教学准备】各色小球、直线轨道、曲线轨道、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1 .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公路枢纽, 并提问: 公路上汽车的运动路线有什么不同?2 . 学生汇报:有些汽车做直线运动,有些汽车做曲线运动。3 .教师继续提问:我们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的运动现象?4 . 学生讨论并根据经验做出回答, ( 板 书 课 题 )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1 . 观察前,明确观察要求。( 1 )教

27、师出示课件,展示过山车、鸟、桌球、电梯等物体的运动。(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运动路线。( 3 )教师仿照课本P8展开实验,并引导学生归纳物体的运动形式。2 . 观察中,围绕课本P8实验展开观察。( 1 )先做出假设,画出小球运动路线。( 2 )学生观察并做好记录。3 . 观察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学生汇报: 通过观察小球的运动路线来观察小球的运动形式; 小球的运动形式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认识到根据物体的运动路线判断物体的运动形式。1 .教师提出问题:小球的运动路线和小球的运动形式有什么关系?2 . 学生相互交流,汇报结果。3 . 总结,教师告诉学生小球的

28、运动路线能反映出小球的运动形式。 物体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教师继续出示更多物体的运动形式。【 板书设计】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观察运动路线一 直线运动物体运动- - - - - - - - - - - - - - 曲线运动【 教学反思】通过教学, 学生会用图示的方法表示物体运动的形式, 知道按照运动轨迹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类, 并将这些运动形式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点。学生在认识了不同的运动形式后, 又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我出示图片,小组讨论, 说说它们的运动形式,生活中你见过这些运动形式吗?再让学生说一说。 这个环节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然后我又

29、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通过小组合作让我提供的器材也能做以上的运动形式,学生探究的欲望高涨,纷纷动手试了起来,效果很好。4 .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教学目标】1 . 认识斜面,并掌握物体在斜面上滑动和滚动两种运动方式。2 . 经历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培养细致、认真的观察记录能力,学会运用思辨的方法获得科学概念。3 . 经历实验探究, 认识到改变实验条件导致的不同实验结果, 体会到控制其他实验条件的实验严谨性。【 教学重难点】1 . 认识斜面,并掌握物体在斜面上滑动和滚动两种运动方式。2 . 经历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 培养细致、 认真的观察记录的能力。【 教学准备】长木板、小正方

30、体、六棱柱、小球、铅笔等其他常见物品、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1 . 教师提问: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关于斜面的运动?2 . 学生讨论回答:滑滑梯、石头滚下坡、车子下坡3 .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斜坡, 提问学生: 将物体放在斜坡上会怎样运动呢?4 . 学生汇报:物体会滚下来、物体会滑下来、物体会不动。5 . 我们怎么能判断物体在斜面上是否会运动呢?物体又会以哪种方式运动呢? ( 板书课题)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1 . 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 1 ) 教师仿照课本P 1 0 指名学生上台操作实验。( 2 ) 学生根据教师指导完成实验。2 . 实验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

31、,完成观察记录。( 1 ) 学生观察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过程,物体是否运动,物体是以什么方式运动的。( 2 ) 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思考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3. 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学生汇报:物体可能会在斜面上滑动,也有可能在斜面上滚动,甚至有可能停在斜面上。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1 . 教师根据学生做好的实验观察记录,提问学生。2 . 认识到物体的运动情况和物体的形状有关。( 1 ) 教师提出问题:物体在斜面上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运动方式?( 2 ) 学生交流讨论,并汇报结果。( 3 ) 总结: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方式和物体的形状有关。球形或接近于球形的物体会以滚动的方式运动, 非球形的物体

32、在斜面上会以滑动的方式运动。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如果将斜面一端逐渐升高,再把小立方体、小六棱柱、小球等物体分别放在斜面的上端,它们会怎样移动?【 板书设计】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斜面情况小坡度斜面大坡度斜面小立方体不动滑动小六棱柱滚动滚动小球滚动滚动. . .【 教学反思】课后反思,觉得课堂教学之前的备课很重要,可以说是越充分、周到越好。只有做到课前备课的充分、周到,才能使课堂的生成处理的更高效。当然,作为一名科学老师,我觉得在今后的课堂上,我们应该时时用自己的慧眼去捕捉课堂中的每一抹亮色, 让学生自由畅谈个人真实的想法,使课堂在对话中生成,在生成中引导,在引导中感悟, 那么我们的课堂也将在生成

33、中绽放生命的旋律, 课堂也会萌发个性化的气息。这样的课堂,一定会时时精彩的!5 . 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 教学目标】1 . 掌握比较相同距离内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2 . 知道物体运动的速度是不一定的,速度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3 . 经历比较相同距离内物体运动快慢的实验, 培养细致、 认真的观察记录能力,学会运用思辨的方法获得科学概念。4 . 学会使用秒表。5 . 经历合作实验,体会团队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1 . 掌握比较相同距离内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2 . 知道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不一样的, 运动的快慢是单位时间通过的距禺O3 . 经历比较相同距离内物体运动快慢的实验, 培养细致

34、、 认真的观察记录能力,学会运用思辨的方法获得科学概念。【 教学准备】小球、秒表、小球轨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1 . 教师出示教学课件,展示街道上不同车辆、行人的行进。2 . 教师提问学生:你们能比较出不同车辆、行人的行进快慢吗?3 . 学生观察课件后作出汇报。 ( 教师板书课题)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1 . 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教师指导学生仿照课本P13展开实验,并明晰实验过程。一是如何保证实验的公平,减少实验误差;二是怎样观察实验,获取并处理实验数据。2 . 实验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做好实验记录。实验一:在两条一样长的轨道上比较不同小球运动的快慢。实

35、验二:在同一条轨道上比较不同小球运动的快慢。3 . 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三、深入研讨,提升认识。1 . 怎样在相同距离内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1 ) 学生相互交流后汇报结果。( 2 )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结果作出适当修改补充。2 . 要比较不同动物运动快慢少的怎么做?3. 总结: 比较相同距离内小球运动的快慢实际上就是比较小球在这段距离内运动的时间。时间越短,小球运动得越快;时间越长,小球运动 得 越慢。【 板 书 设计】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相同的距离一 测 量 物 体 运 动 的 时 间 一 比 较 测 得 的 时 间 一 比 较出物体运动的快慢【 教学反思】上完了这一课, 我感

36、觉学生的观察和描述不够深入, 整堂课有点像走过场的味道。而且在实验讲解环节不够充分, 我在讲台上操作不能顾及学生是否能真正接受, 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难度较大。 还有一点,这一堂课组织教学没搞好。 比如学生在观看动物奔跑后不能将注意力及时转到实验操作与观察中,过于兴奋。当时的我没有发觉,只顾着自己去讲解。在课后,组里的老师针对这个问题,给我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课堂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活动, 实验课的组织教学比较难把握,需要花更多的心思。一堂实验课下来,我发现自己在教学中自己讲得太多,对学生扶得过多,学生自己探究的内容过少。另外,在教学中还应注意对学生开展实验常规操作的训练, 这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基

37、石。6. 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 教学目标】1 . 掌握比较相同时间内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2 . 知道物体运动的速度是不一定的,速度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3 . 经历比较相同时间内物体运动快慢的实验, 培养细致、 认真的观察记录能力,学会运用思辨的方法获得科学概念。4 . 经历合作实验,体会团队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1 . 掌握比较相同时间内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2 . 知道物体运动的速度是不一定的,速度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教学准备】软尺,秒表、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聚焦问题。1 .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同学们,你们学会了怎样比较吗

38、?2 . 教师出示课件,提问学生:如果不同物体的运动时间是相同的,怎样比较它们的快慢呢?3 .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板书课题。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1 . 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 1 )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实验过程。( 2 ) 学生参照课本P 1 5 1 6 , 围绕两大问题进行讨论, 设计实验过程。一是实验中选取什么运动较为合适?二是怎样测量和比较实验数据?2 . 实验中,分组实验,完成实验记录。3 . 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结果。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1 . 教师提问学生:怎样比较在相同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1 )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实验过程,总结实验现象。( 2 ) 学生相互交

39、流并汇报。( 3 ) 教师总结:比较相同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快慢,只需要比较这段时间内物体行进的距离即可。2 . 要比较交通工具的运动快慢,需要怎么做?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资料阅读1 :教师课件展示“ 追及跑”游戏,指名学生比较游戏中不同学生运动的快慢,分享比较的方法。资料阅读2 :1 . 教师课件展示生活中几种常见的物体, 指名学生比较这些物体运动的快慢。2 . 学生观察课件,结合生活经验回答。3 . 教师总结:利用物体运动的时间和距离,能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即速度的大小。 物体运动的速度等于物体运动的距离除以物体运动的时间【 板书设计】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相 同 的 时 间 f 测量物

40、体运动的距离 f 比较测得的距离f 比较出物体运动的快慢速 度 ( 物体运动的快慢)= 距离+ 时间【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 我以上节课学习的知识为切入点, 提问学生比较相同距离内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学生立刻回想上节课学习的方法,他们表现得很积极。然后我又以此为基础,提问学生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学生的表现不一,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回答正确。在经历这样的复习导入之后,我就能较顺利地开展本课的教学活动。我依照教学设计开展实验。 本课设计的实验和课件展示的活动较多,因此在教学中时间比较紧张,对实验探究过程很快,一些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为有上节课类似的实验经历作为铺垫, 学生参与实验活动更加熟练。7 .我们的“ 过山车”【 教学目标】1 .能结合生活经历与课本知识, 进一步加深对过山车的结构原理的了解。2 .经历制作过山车的设计、制作、评价完整实践过程,培养细致、认真观察记录的能力,学会运用思辨的方法获得科学概念。3 .经历实践探究,懂得利用身边常见的材料制作过山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