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人教九年级下册(2023年新编)溶液九年级化学下册溶液的形成导学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77719310 上传时间:2024-08-22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850.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人教九年级下册(2023年新编)溶液九年级化学下册溶液的形成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中化学人教九年级下册(2023年新编)溶液九年级化学下册溶液的形成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中化学人教九年级下册(2023年新编)溶液九年级化学下册溶液的形成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初中化学人教九年级下册(2023年新编)溶液九年级化学下册溶液的形成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初中化学人教九年级下册(2023年新编)溶液九年级化学下册溶液的形成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人教九年级下册(2023年新编)溶液九年级化学下册溶液的形成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人教九年级下册(2023年新编)溶液九年级化学下册溶液的形成导学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溶液3k其组成溶液和乳浊液1 、定义: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2 . 溶液的特征:均一性:指溶液形成以后,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相同。如溶液中各部分密度、颜色等完全一样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溶质不会从溶液里分离出来注意: ( 1 )溶液的关键词:均一、稳定、混合物。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 2 )判断某物质是否为溶液,一般看以下两点:是否为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一种物质是否溶解于另一种物质中。( 3 )溶液是澄清、透明的,但不一定是无色的。如 C u S O ” 溶液为蓝色。( 4 ) 一种溶液中可以含一种或多种溶质,但只有

2、一种溶剂。3 、溶液的组成从宏观上看,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溶质:被溶解的物质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从微观上看,溶液的形成过程是溶质的分子( 或离子)均一地分散到溶剂分子之间。溶液、溶剂和溶质之间的量的关系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溶液体积W质体积+ 溶剂体积4 、溶液中溶质、溶剂的判断根据名称:溶液的名称一般为溶质的溶剂溶液,即溶质在前,溶剂在后,如植物油的汽油溶液中,植物油为溶质,汽油为溶剂;当溶剂为水时,水可以省略,如食盐水中食盐是溶质,水是溶剂;碘酒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若固、气体与液体混合,一般习惯将液体看作为溶剂,固、气体看作溶质若是由两种液体混合组成的溶液,一般

3、习惯上量多的作为溶剂,量少的看作溶质。两种液体混合且有水时,无论水多少,水一般作为溶剂注 意 :a一般水溶液中不指名溶剂,如硫酸铜的溶液就是硫酸铜的水溶液,所以未指明溶剂的溶液,溶剂一般为水。b 、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那么在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反应后且溶于水的生成物,如将足量的锌溶于稀硫酸所得到的溶液中, 溶质是反应后且溶于水的生成物, 如将足量的锌溶于稀硫酸所得到的溶液中,溶质是生成物硫酸锌,而不是锌;5 . 影响因素溶解的因素有: 温 度 溶 质 颗 粒 大 小 搅拌6 . 乳浊液、悬浊液及乳化现象 浊 液 :包括乳浊液和悬浊液。 乳 浊 液 :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

4、不稳定的混合物叫乳浊液。悬浊液:固体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悬浊液。 乳 化 现 象 :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流走,这个现象叫乳化现象。乳化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洗涤:用乳化剂( 洗涤剂)可以将衣服、餐具上的油污洗掉生活中常用的乳化剂:肥皂、洗洁精7.溶解时吸热或放热现象溶解时吸热的物质:氧 化 钙 ( CaO)氢氧化钠( NaOH)浓 硫 酸 ( HzSO )溶解时吸热的物质:硝 酸 铉 ( NH4NO3)课堂练习1 调味剂是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将下列调味剂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oA . 食盐 B . 蔗糖 C .

5、味精 I ) . 芝麻油答 案 D2 .将下列物质加入足量的水中, 能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A.汽油 B.面粉 C.小苏打 D.硫酸铜答 案 C3 . 下列溶液中, 溶 剂 不 是 水 的 是 ()A.蔗糖溶液 B.生理盐水 C.碘的酒精溶液 D.稀盐酸答 案 C4 . 如图, 加入水后, U 形管中的液面左升右降, X 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A.硝酸铉C.氯化钠答 案 AD.蔗糖5 . 下列有关溶液、乳浊液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油污溶于汽油得到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B.可用过滤的方法将溶液和乳浊液中分散的物质分离出来C.植物油分散到水中形成的混合物不稳定, 久置后会分层D.用洗洁精清洗容器

6、壁上附着的油脂得到的混合物属于溶液答 案 . C油污溶于汽油得到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属于溶液; 溶液中不含难溶性物质, 用过滤的方法无法分离; 植物油与水形成乳浊液, 不稳定, 久置后会分层; 洗洁精清洗容器壁上附着的油脂得到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6 . 用洗涤剂能较好地除去餐具上的油污, 是 因 为 洗涤剂具有()A.吸附作用 B.乳化作用C.催化作用 D.溶解作用【 解析】选 B。用洗涤剂能较好地除去餐具上的油污, 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7 . 下列过程中, 有一个去污原理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A.用洗涤剂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B.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C.用酒精除去附着在试管壁内的碘

7、D.用热水洗去附着在烧杯底部的硝酸钾【 解析】选 A。用洗涤剂洗去餐具上的油污利用的是乳化原理, 而其他各项都是物质的溶解。8 . 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打开止水夹,将液体a 滴入试管中与固体b 接触,若试管中的导管口没有气泡产生,则液体a 和固体b 的组合可能是()A . 稀盐酸和碳酸钠 B . 水和氢氧化钠 C . 水和生石灰 D . 水和硝酸镂答 案 D9 . 在配制蔗糖溶液时, 小明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现象, 你能做出相关的解释吗? 小 明 发 现 在 热 水 中 蔗 糖 溶 解 的 速 率 比 在 冷 水 中 的 大 , 从 微 观 角 度 来 看 , 这 是 因为 小明

8、将粉碎后的蔗糖和块状的蔗糖放在同一温度的水中, 发现 溶解得快, 这是因为。( 3) 小明为了探究搅拌对物质溶解速率的影响, 做了一个对比实验, 设计的实验是。答 案(1)温度升高, 分子运动速率增大(2)粉碎后的蔗糖增大了蔗糖与水的接触面积(3)取两个烧杯, 分别倒入等体积、同温度的水, 加入等质量的块状蔗糖, 其中一个用玻璃棒搅拌, 一个静置, 观察现象解 析 蔗糖溶于水的过程中分子不断运动, 将蔗糖放在热水中溶解得快, 是因为温度升高, 蔗糖分子运动速率增大所致; 粉碎后的蔗糖放在水中, 增大了蔗糖与水的接触面积, 因此溶解速率会增大; 探究搅拌对溶解速率的影响实验, 要注意变量的控制问

9、题, 即需要在等体积、同温度的水中并选用相同质量的块状蔗糖, 这些变量控制不好, 所探究的实验结果就会存在较大的误差。10 .物质在溶解时往往会出现温度的变化, 请通过观察如图所示实验( 其中烧杯底部与塑料片之间有3 4滴水) ,分析原因。缓慢加入固(1)操作一现象: 烧杯与塑料片粘在一起, 操作二现象:。(2)分析产生上述实验现象的原因:o【 解析】 操作一中加入硝酸核, 溶于水时吸收热量, 使溶液的温度降低, 塑料片上的水结冰, 从而使烧杯与塑料片粘在一起; 操作二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 溶于水时放出热量, 使粘在塑料片与烧杯之间的冰融化, 使烧杯与塑料片分离。答案:(1)烧 杯 与 塑 料

10、 片 分 离(2)操作一中加入硝酸镂, 溶于水时吸收热量, 使溶液的温度降低, 塑料片上的水结冰, 从而使烧杯与塑料片粘在一起; 操作二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 溶于水时放出热量, 使粘在塑料片与烧杯之间的冰融化, 使烧杯与塑料片分离11 . 某同学以“ 物质溶于水后液体的温度是否改变? ”为课题进行探究, 其用品和操作示意图如下表:【 实验目的】探究下列物质溶解前后液体温度变化情况实验用品药匙、烧杯、玻璃棒、温度计、水、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镂操作过程该同学取三只烧杯, 向烧杯中各注入2 5 m L 水, 测得水的初温为2 0 。再向三只烧杯中分别加入质量均为8 g的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钱固体

11、, 搅拌, 待溶解后用温度计分别测三只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搅 拌 ” 的 目 的 是 图 示 中 的 操 作 存 在 一 处 错 误 ,应 改 正 为 三 只 烧 杯 中 溶 液 的 温 度 高 于 2 0 的 是 溶 液 ,这 是 因 为( 3 ) 溶解硝酸镂固体的烧杯外壁有水珠产生, 其原因是( 4 ) 由此探究实验可知 溶于水温度没有明显的变化。【 解析】( 1) 溶解时“ 搅拌”的目的是加快固体溶解; 图示中不应用温度计搅拌, 应用玻璃棒搅拌。( 2 ) 水的初温为 2 0 , 由于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量, 故三只烧杯中溶液的温度高于2 0 的是氢氧化钠。 ( 3 ) 溶解硝酸

12、接固体的烧杯外壁有水珠产生, 是因为硝酸铉溶于水吸热, 使烧杯温度降低, 水蒸气冷凝成小水滴。 ( 4 ) 由此探究实验可知氯化钠溶于水温度无明显变化。答案: ( 1) 加快固体溶解 用 玻 璃 棒 搅 拌 ( 2 )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 3 ) 硝 酸 镀 溶 于 水 吸 热 ( 4 ) 氯化钠12 . 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 活性炭吸附能力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将 N H 4 N 。 , 固体加入水中搅拌, 观察到两侧玻璃管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不同。( 1 ) 由 于 试 管 内 气 体 的 压 强 ( 填 “ 增大”或 “ 减小”) , 使得玻璃管内液面上升。( 2 ) N H , N ( h 固体溶于水 ( 填 “ 放出”或 “ 吸收”) 热量。(3 )活性炭吸附气体的能力随温度 而增强。答 案 (1 )减小(2 )吸收降低解析硝酸铁溶于水时吸收热量, 试管内气体压强变小, 使得玻璃管内液面上升; 对比两侧导管内的液面上升情况不难发现, 右侧导管内液面明显高于左侧, 说明活性炭吸附气体的能力随温度降低而增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