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教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77685083 上传时间:2024-08-22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488.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赤壁赋》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赤壁赋》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赤壁赋》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赤壁赋》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赤壁赋》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赤壁赋》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赤壁赋》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完整版)赤壁赋教案赤壁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背诵全文. 2了解赋体骈散结合的形式特点,鉴赏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3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了解其宇宙观、人生观中辩证、达观成分的积极意义过程与方法目标教学难点和重点:教学难点和重点:重点:、品味、鉴赏课文精美的语言、背诵课文难点 :体会文章景、情、理交融的特点,通过主客问答手法所表现的旷达的情怀。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讲解法、诵读法、讨论法教学手段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探究设想:探究设想:传统课堂模式,以作品的感情线索为线索,逐步推进。课时安排课时安排: :三课时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教学

2、目标:1、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2、简介“赋”相关文体知识。3、诵读,扫清发音及句读障碍。4、整体感知作品划分层次结构理清感情线索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苏轼有一首作品,叫自题金山画像 (多媒体展示) ,最贴切、也是最为真实地了自己后半生的人生经历和辉煌成就。 “黄州惠州儋州” ,指的是苏轼三次被贬谪的为官地,即四十五到五十岁在黄州的五年,五十九到六十二岁在惠州的三年,六十三到六十六岁在儋州的四年。 “问汝平生功业”指的是他在黄州期间创作了念奴娇赤壁怀古 前赤壁赋 后赤壁赋等光耀千古的大作;在惠州期间,写下了160 首诗词和数十篇散文;在儋州期间共创作诗歌一百七十余首,写各类文章一百六

3、十余篇,修改完善了黄州所作的易传论语说共十四卷,新写了书传十三卷, 志林五卷等。人之伟大,常体现于危难.诗人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苏轼政治上的失利却使他走进了文学创作这一无限广阔的新天地 ,筑起了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山,成就了他在文学上不可动摇的文豪地位,赢得了他永远高贵的尊称坡仙。这一切源于他刚强坚毅的品格、豁达和豪放的胸襟、深博的文学造诣和卓越的创造力。今天咱们就学习他在黄州期间的力作之一赤壁赋,尽揽他的博大与厚重。自题金山画像苏轼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二、明确目标三、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一)介绍作者旷世奇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

4、士。眉州眉山人。宋代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 1、成就1(完整版)赤壁赋教案文:“三苏“八大家“欧(欧阳修)苏”,诗:“苏黄(黄庭坚)”,词:“苏辛(辛弃疾)”,书:“宋四家”(黄庭坚、米芾、蔡襄、苏轼) 。2、仕途一生三次被贬(1)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贬黄州,共五年。(2)绍圣元年(1094)又贬惠州(今广东惠阳).(3)四年后(1098)再贬儋耳(今海南岛儋县) 。经三年,遇赦放还.次年病死于常州。 (新党执政)(二)简介背景乌台诗案:苏轼入朝为官之时,正是北宋开始出现政治危机的时候,此时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

5、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苏轼也因为反对新法,并在自己的诗文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遭到李定、舒亶(dn) 、何正臣弹劾,被扣以莫须有的罪名抓进乌台,一关就是4个月,每天被逼要交代他以前写的诗的由来和词句中典故的出处.在当时苏轼已是认定自己必死无疑.因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以及众人的营救,使得苏轼免于一死,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乌台诗案,是一个有名的文字狱,也是一个冤狱。(注:乌台,指的是御史台,是专任弹劾百官的中央机关.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上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 ,也戏指御史们都是乌鸦嘴。 )这对苏轼的仕途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打击,可对中国文艺来说实在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因为

6、这段时间苏轼的创作达到了巅峰.在黄州期间,他经常来赤壁矶头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1082年,苏轼又来到赤壁.这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年七月十六日和七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 后赤壁赋 。四、文体知识:赋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特点:骈散结合;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有时虚设主客,通过主客问答的方式阐述观点.发展过程(仅作了解(仅作了解) ):汉代产生并发展,汉赋有骚体赋、汉大赋、抒情小赋。 魏晋南北朝骈赋,如江淹别赋唐朝律赋,如

7、王勃滕王阁序宋朝文赋,如苏轼赤壁赋苏轼的赤壁赋摆脱了魏晋时期铺陈浮华、罗列词藻的文风,紧紧围绕着自己的“志”,追求真情实景。这篇文章的景物描写虽然笔墨不多,但是意境创造真切情新,景物描写优美自然,抒发情感也真挚朴实.在创作风格达到炉火纯青程度,成了千古不朽的名作.五、诵读,扫清发音句读障碍1、听读播放范读。 2、跟读再播放范读,学生小声跟读。3、自读学生自行朗读六、整体感知(一)梳理结构设问 1:通过诵读,我们知道本文写的是作者泛游赤壁的所见所感 .“游”必有景。文章写景的段落是哪一个或哪几个?明:第一自然段。设问 2:其他段落又各写了什么内容呢?明:歌声和箫声。客人的苦闷。自己的感悟。主客开

8、怀畅饮,兴尽酣睡。设问 3:你能划分一下层次结构吗?明:第 1、2 段夜游之乐,第 3 段吊古伤己,第 4、5 段阐明哲理。(二)感情线索1、设问:请在各部分里分别找出一个最能体现作者情绪状态的词。2(完整版)赤壁赋教案明:乐、悲、喜( “笑不如“喜” , “笑侧重外在, “喜”侧重内心)2、由此教师明确本文的感情线索:乐-悲-乐七、布置作业1、熟读全文,背诵 1、2 两段. 2、做完省本的“基础梳理”部分。第二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赏读并背诵 1、2 两段.2、处理第 3 段文言知识。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检查作业指定学生朗读全文。二、鉴赏第一段(一)学生齐读第一段(二)梳理

9、文言知识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梳理字词,强调重点。1、字词学生对照注释理解下列词语:既望、属(zh) 、如、凌、羽化教师强调:兴:起。歌:名作动,朗诵。徘徊:逗留不前。少焉:不一会儿。茫然:(古今异义)古义:辽阔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浩浩乎:辽阔的样子。冯虚御风: (参看注释)冯,通“凭,乘。虚,太空。御,驾.遗世:脱离人世.2、特殊句式主要是介词结构后置句。游于赤壁之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3、翻译: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三)赏析内容设问 1:本段写了哪些内容?明:游历的时间、地点、活动,所见到的景物,泛舟的感觉。设问 2:写了

10、哪些景物?明:清风、水波、月亮、月光、白露、小船.设问 3:这些景物自上而下构成一幅立体的月夜秋江图。该图有何特点?明:清丽脱俗,飘逸浩渺,如诗如画。设问 4:再这样的图景中泛舟,作者感觉如何?请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明: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设问 5:第二段作者用“乐甚”二字概括了自己的心情, 何乐之有(原因有哪些)?明:良辰:7 月既望日,时序中秋,月明人和.美景:如诗如画,人间仙境.赏心:飘飘乎、浩浩乎.乐事:知己对酌,吟诗诵歌,乘舟月光穿行 。3(完整版)赤壁赋教案(四)背诵指导,分享作者快乐。1、指导:时间-地点-月升前景-活动-月升后景-活动-

11、感觉 2、背诵:再读,背诵.方式灵活。三、鉴赏第二段(一)读第二段,方式灵活。(二)梳理文言知识由于本段的文后注释非常详细,可让学生对照注释自行翻译,然后教师强调.1、字词学生对照注释理解下列词语:扣、击、空明、溯、渺渺、美人、倚、和、慕、袅袅、缕教师强调: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中的“舞”和“泣,使动用法。2、特殊句式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3、翻译: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三)赏析内容设问 1:本段可分几层?明:写歌声写箫声设问 2:歌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明:对生活的执著,对朝廷政事关切(或希望能有用武之地、得到朝廷的重用等)设问 3:作者是如何来描写箫声的

12、?箫声有何特点?明:运用想象、夸张、比喻的手法,写出了箫声幽怨低回悲凉的特点。设问 4:在结构上,本段有何作用?明:过渡转折。客人悲凉的箫声表现了作者的情感开始从乐转为悲。设问 5:本段营造了怎样的气氛?明:箫歌互答,悲喜交集的气氛.(五)背诵指导,体会乐中带悲的情感。1、指导: “歌”分两层:棹浆击水-余怀美人-箫声特点-箫声作用2、背诵:再读,背诵.方式灵活。四、梳理第三段文言知识(一)读第三段,方式灵活(二)梳理文言知识 1、字词学生对照注释理解下列词语:愀然、繆、下(江陵) 、舳舻、酾酒、挟(飞仙) 、托遗响教师强调:正襟危坐:正,整理。危,端正。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东,名词做状语

13、。方其破荆州:破,攻克。顺流而东也:东,名词用如动词,向东进发。渔、樵:名词用如动词。侣、友:名词用如意动词. 2、特殊句式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句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句固一世之雄也判断句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句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结构后置4(完整版)赤壁赋教案 3、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五、布置作业1、默写 1、2 段。2、背诵第三段,并分析:客缘何而悲?第三课时第三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赏析并背诵第三段2、鉴赏第 4、5 段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指定学生或齐背 1、2 段。二、赏析第三段内容(一)朗读本段.形式灵活。(二)赏析内容设问 1:本自然段写了客人

14、之悲。客人缘何而悲?(尽量借用文中句子)明:“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英雄业绩今安在,何况吾辈渔樵者-英雄安在之悲)“寄蜉蝣与天地“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感叹人生短暂,羡慕长江永恒。-生命苦短之悲)“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 (欲求仙而不得-理想破灭之悲)(备用)“渺沧海之一粟” (宇宙之大,自己渺小之悲)设问 2:客人所悲乃古今哲人共同的困惑, 他们彻悟了天地宇宙的无穷后产生了一种渺小感和迷茫感。 你还能举出这方面的诗句吗?(应该适当拓展,以帮助学生理解客人悲情的原因。如果学生回答不尽如人意,

15、教师可引导他们联想。 )【 参考】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庄子:人生天地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设问 3:本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明:利用主客对话的形式提出矛盾,为下文苏子的开导之词蓄势。(三)背诵指导,同感客人之悲1、指导:英雄安在-我辈渔樵,匏樽相属-生似蜉蝣,沧海一粟-羡慕长江-希望成仙而不得2、再读,背诵。形式灵活.三、鉴赏第四段(一)不拘形式诵读(二)梳理文言知识 1、字词学生对照注释理解下列词语:“逝者如斯”的“逝”和“斯” 、 “盈虚者如彼”中的“盈虚和“彼、消长、变者、

16、得之、遇之、适教师强调:所有:所字结构,所拥有的.所共适:所字结构,所共同享有的。之:之所有、之所共适助词,无实义。观之代词?音节助词?5(完整版)赤壁赋教案天地之间助词,无实义.之清风、之明月结构助词,的。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代词,代清风明月。2、特殊句式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是造物主之无尽藏也判断句(三)赏析内容设问 1:面对客人的悲情,作者是如何为他开解的?明:作者以明月、江水作比,说明世上万物和人生,都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从变的角度看,天地万物就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能保持不变;而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类都是永久存在的,用不着羡慕长江的无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

17、也用不着哀叹人生的短促.应该保持平静超然的心态和乐观旷达的情怀,以坦然的心境享受“江上之清风” “山间之明月,到大自然中寻求精神寄托.设问 2:你从苏子的超脱中得到了什么启示?明:不要抱怨,让人生过得充实有意义。春去秋来不萦于怀,成功失败不系于心,人生起落不碍于眼,于自然中获取人生的乐趣与力量 !(四)再读本段,感受作者情怀。注:注:这里不再设计背诵,该部分背诵课下完成。四、鉴赏第五段(简单处理)(简单处理)听了作者的一番开解,客人的情绪怎么样了呢?接下来看第五段.(一)梳理文言知识教师直接强调:乎相与枕藉乎舟中用在句子中间相当“于”(往往在动词或形容词后)。浩浩乎、飘飘乎形容词或副词后缀,无

18、实义。(二)赏析内容设问:本段由悲变乐,这里的乐跟前文的乐一样吗?明:不同.前因泛舟的美好而乐,后因心结开解而乐。五、拓展延伸文中的“客,有人认为实指其友,也有人认为实无其人,只是作者表达思想的一种巧妙安排,你怎么认为?明:见仁见智。对“实无其人” ,可作如下理解。 1、内心矛盾纠结。现实中的苏轼,是那样达观,他面带微笑,淡泊名利,能屈能伸,什么都可以不在乎,因缘自适,随遇而安;因缘自适,随遇而安;而那个灵魂更深处的苏轼却始终在挣扎,等待着朝廷的启用,等待着与家人团聚,但现实让他难以冲出重围,夙愿难偿,所以他叹息人生短暂,叹息人生短暂,生命渺小生命渺小. .因此,那个多才多艺多愁善感的“客,其实是苏轼的灵魂,是另苏轼的一面,是另一个苏轼。主客一体,反映了作者矛盾的心态。2、借助客的话流露出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悲观情绪,即苏轼也有悲观的一面,但苏轼能主动从消极、哀怨中自我的解脱出来,表现了作者胸襟豁达、思想开阔,具有洒脱、豪迈的气度和胸怀。六、布置作业1、背诵 4、5 两段,默写全文。2、完成省本“学业达标检测” 。3、拓展阅读:省本 p77肩膀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