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火蚁的危害及防控措施红火蚁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1红火蚁的危害及检疫防控措施主要内容主要内容一、红火蚁的分布一、红火蚁的分布二、红火蚁的分类地位二、红火蚁的分类地位三、红火蚁的生物学特性三、红火蚁的生物学特性四、红火蚁的鉴别特征四、红火蚁的鉴别特征五、红火蚁的危害五、红火蚁的危害六、红火蚁的检疫地位六、红火蚁的检疫地位七七、发生范围的界定发生范围的界定八、检疫控制的重点八、检疫控制的重点九、防治方法九、防治方法2红火蚁的危害及检疫防控措施红火蚁的分布•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 ) 原分布于南美洲巴拉那河流域的巴西、巴拉圭与阿根廷等国家因检疫上的疏失,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已陆续传入美国、新西兰、波多黎各、澳大利亚和我国台湾省等地区•今年1月,在我国广东吴川等部分地区已发现红火蚁的为害,农业部已发表公告(第453号)将红火蚁列入进境和国内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要求各地严加防范3红火蚁的危害及检疫防控措施红火蚁的分类地位红火蚁的分类地位•红火蚁的学名为Solenopsis invicta Buren,英文名为Red imported fire ant,在我国的昆虫学词典中的中文名为赤外来火蚁,台湾称之为入侵红火蚁或外来红火蚁,在分类上隶属于昆虫纲(Insecta)膜翅目(Hymenoptera) 蚁科(Formicidae) 切叶蚁亚科(Mymicinae) 火蚁属Solenopsis。
4红火蚁的危害及检疫防控措施红火蚁的生物学特性红火蚁的生物学特性•红火蚁是一种社会性昆虫,有蚁后、雄蚁和职蚁(工蚁与兵蚁)之分,种群数量庞大,蚁巢有单蚁后型与多蚁后型两种红火蚁的繁殖能力和攻击性均很强成熟蚁巢中的个体数可达10~50万头•成熟蚁巢中的蚁后每天约产1500~5000个卵,卵发育至成虫约需20~45天(工蚁)、30~60天(大型工蚁)、180天(兵蚁、蚁后与雄蚁)•红火蚁为完全地栖性蚁类,成熟蚁丘高于地表10~30cm,直径约30~50cm蚁丘内部具多孔蜂巢结构蚁后寿命约6~7年,职蚁(工蚁和兵蚁)寿命约1~6个月•红火蚁并没有特定的婚飞时期(交配期),只要蚁巢成熟全年都可以有新的生殖个体形成雌雄蚁会飞到约90~300公尺的空中进行婚飞配对与交配,完成交尾的雌蚁约可以飞行3~5公里降落寻觅筑新巢的地点5红火蚁的危害及检疫防控措施6红火蚁的危害及检疫防控措施红火火蚁的的鉴别特征特征—形形态特征特征•红火蚁的成虫体长为3-6mm,头前部具一中齿突,后头平圆,头部宽度总小于腹部宽度体色是红棕色至深棕色触角10节,触角棒头2节,此特征很容易与其他属的蚁类区分开。
工蚁和兵蚁可从头部的宽度来区分,工蚁的头部宽度约为0.5mm左右,而兵蚁的头宽约为1.5mm左右种间的其他一些区别见图17红火蚁的危害及检疫防控措施8红火蚁的危害及检疫防控措施红火蚁9红火蚁的危害及检疫防控措施10红火蚁的危害及检疫防控措施11红火蚁的危害及检疫防控措施12红火蚁的危害及检疫防控措施红火蚁13红火蚁的危害及检疫防控措施14红火蚁的危害及检疫防控措施15红火蚁的危害及检疫防控措施红火火蚁的的鉴别特征特征—蚁巢特征巢特征红火蚁成熟蚁丘在土壤表面的堆积高度约10~30cm,内部蚁巢直径则为30~50cm蚁丘内部具多孔蜂巢结构,同时蚁丘周围土壤中并布有多条觅食蚁道,可供蚁群活动、搬运与分食,甚至作为避难逃生通道16红火蚁的危害及检疫防控措施 红火火蚁成熟成熟蚁巢的主巢构造巢的主巢构造 其他其他蚂蚁的的成熟成熟蚁巢巢 17红火蚁的危害及检疫防控措施红火火蚁成熟成熟蚁丘丘其他其他蚂蚁蚂蚁的成熟的成熟蚁蚁丘丘18红火蚁的危害及检疫防控措施19红火蚁的危害及检疫防控措施红火蚁20红火蚁的危害及检疫防控措施21红火蚁的危害及检疫防控措施22红火蚁的危害及检疫防控措施红火蚁对农业的危害红火蚁对农业的危害•红火蚁是一种危险性害虫,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极大。
它不仅取食农作物种子、幼芽、根系、嫩茎和果实,而且攻击家禽家畜,甚至使小牛、小猪等家畜致死红火蚁还伤害捕食昆虫、蚯蚓等土栖生物以及部分鸟类,破坏生态平衡,其筑巢严重影响农田灌溉系统和堤坝安全23红火蚁的危害及检疫防控措施24红火蚁的危害及检疫防控措施红火蚁25红火蚁的危害及检疫防控措施红火蚁对共公安全的危害红火蚁对共公安全的危害•红火蚁常常入侵户外与居家的电器设备中,造成空调、交通信号机箱、供电仪表、总机箱、机场着陆灯、油井或水井的电泵、计算机等电线短路或设施故障据统计在美国红火蚁对于相关电器设施的危害造成的损失每年就高达1千万美元26红火蚁的危害及检疫防控措施红火蚁对人类健康的危害红火蚁对人类健康的危害•红火蚁蚁巢在受到外力干扰时具有极强的攻击性它以螫针叮咬入侵者,同时注入大量酸性毒液,被攻击者除产生破坏性的伤害与剧痛外,毒液中的毒蛋白往往会使人产生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的危险若脓泡溃破,则常常容易引起细菌的二次性感染美国1998年调查显示,南卡罗来纳州一年约有33000人因被红火蚁叮咬而就医,其中有15%产生局部严重的过敏反应,2%产生严重系统性反应造成过敏性休克,当年有2人被红火蚁直接叮咬而死亡。
27红火蚁的危害及检疫防控措施28红火蚁的危害及检疫防控措施29红火蚁的危害及检疫防控措施30红火蚁的危害及检疫防控措施31红火蚁的危害及检疫防控措施32红火蚁的危害及检疫防控措施红火蚁对经济的危害红火蚁对经济的危害•红火蚁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美国德州因红火蚁危害造成财政上的损失每年高达3亿美元,美国南部受侵害地区经济损失每年高达50亿美元以上,其中造成农业上的损失约在7亿5千万美元以上33红火蚁的危害及检疫防控措施明确红火蚁的检疫地位明确红火蚁的检疫地位•不是所有的外来有害生物都是检疫性的不是所有的外来有害生物都是检疫性的•以风险分析为科学依据以风险分析为科学依据•以《植物检疫条例》为法规依据以《植物检疫条例》为法规依据 •广泛听取各部门意见广泛听取各部门意见 •依程序发布农业部公告依程序发布农业部公告 34红火蚁的危害及检疫防控措施风险分析结论风险分析结论 •华华南南农农大大::应应采采取取严严格格的的检检疫疫和和防防疫疫等等风风险险管管理理措措施施,,阻阻止止其其传传入入;在在入入侵侵地地要要采采取取断断然然措措施施扑扑灭灭疫疫情情,,竭竭尽尽所所能能地地防防止止红红火火蚁蚁在在大大陆陆定定殖、扩散和危害。
殖、扩散和危害•华华中中农农大大::红红火火蚁蚁对对侵侵入入地地的的经经济济发发展展与与生生态态环环境境的的影影响响是是极极其其严严重重的的将将红红火火蚁蚁列列入入我我国国全全国国检检疫疫性性有有害害生生物物名名录录和和禁禁止止进进境境检检疫疫性性有有害生物名录害生物名录35红火蚁的危害及检疫防控措施红火蚁发生范围的界定红火蚁发生范围的界定 •发生边界按发现蚁巢的点或区域往周围外扩100米范围(河流除外)为界,其包涵的面积即为实际发生面积两个区域交叉按一个区域计算.•主要依据是:红火蚁蚁后一年爬行的最远距离约为35米,鉴于蚂蚁个体小,隐蔽性强,具有爬行能力,因此将其外扩100米计算36红火蚁的危害及检疫防控措施发生程度的确定发生程度的确定•有效蚁巢(活动蚁巢)是指确实有蚁活动的蚁巢;以铁条轻微扰动蚁巢,若60秒内有蚁爬出即视为有活动•红火蚁密度可分三级,以60秒内爬出蚁巢的数目来进行界定:一级:101至1000只爬出蚁巢二级:11至100只爬出蚁巢三级:1至10只爬出蚁巢重点推荐单位发生面积中的有效蚁巢数指标37红火蚁的危害及检疫防控措施应该实施检疫的物品应该实施检疫的物品----禁止疫区内土壤、垃圾、建筑余泥、堆肥外运----对疫区内容易携带蚁巢、成虫或卵的媒介物体实施检疫,主要包括:草皮、干草、盆栽植物、带有土壤的植物等。
38红火蚁的危害及检疫防控措施检疫的重点检疫的重点检检疫疫重重点点::草皮和带土植物引进草皮和带土植物的地方要重点调查重点区域:重点区域:公园、垃圾场、绿化带、苗圃、渠道、建筑工地等重点单位重点单位:花场 、草坪公司、园艺公司、废物收购站39红火蚁的危害及检疫防控措施发现疫情后的处理措施发现疫情后的处理措施----药剂:联苯菊酯、七氟菊酯、毒死蜱、二嗪农、氟虫腈、苯氧威、氟蚁腙、烯虫酯、吡丙醚等方法:采用浸液法、灌浇法和拌土等方法使用药剂 40红火蚁的危害及检疫防控措施针对不同对象的检疫处理方法针对不同对象的检疫处理方法 ----对交通工具、货柜等可采取刷洗、水枪冲洗、喷施药剂或熏蒸的方法进行灭蚁消毒; ----对苗木、花卉、盆景采取喷雾、浸液或浇灌化学农药等方法处理; ----对于疫区土壤、草皮和带土的植物采取化学药剂处理41红火蚁的危害及检疫防控措施防治方法防治方法•采取诱杀、化学药剂直接杀灭、开水浇灌、熏蒸杀灭等措施•美国使用的药剂:伏蚁踪、毗丙醚、双氧威、阿维菌素等• 国内使用的药剂:氯氰菊酯、阿维菌素等42红火蚁的危害及检疫防控措施蚁丘灌药法蚁丘灌药法将大量的药剂灌入红火蚁土丘中。
所使用的液体加几升热水到混有药剂的水中即可不足:可能杀不死蚁后,因为它深居巢中,达不到灭除蚁巢的目的43红火蚁的危害及检疫防控措施表面粉剂法表面粉剂法 •将粉状或颗粒状的杀虫剂施用在蚁丘的顶部,再浇水使之渗入土壤中 优点:使用简单方便 不足:可能杀不死蚁后 44红火蚁的危害及检疫防控措施蚁丘注射法蚁丘注射法 杀虫剂可以通过加压和注射浸入蚁巢优点:与蚁丘灌药法有效 不足:费时,可能杀不死蚁后45红火蚁的危害及检疫防控措施诱饵法诱饵法•单个蚁丘的治理和大面积治理都可应用此方法将少量的诱饵撒在土丘周围,火蚁再寻找食物的时将之带回巢中并取食•特点:起效慢,但比灌药法、表面粉剂法、熏蒸土丘分更有效,因为工蚁会将诱饵喂给蚁后和幼蚁,就可达到有效地控制整个种群的目的 46红火蚁的危害及检疫防控措施沸水处理法沸水处理法•在轻度危害区域可以用热水处理可见蚁冢,有近60%的防除效果每个蚁丘至少要使用6公升的沸水,单次处理成功率低,需连续处理5-10天47红火蚁的危害及检疫防控措施水淹法水淹法•非药剂的防治方法但成功地将蚁丘杀死的比例非常低有效利用水淹方法是需直接挖掘蚁丘,将整个蚁巢放入约15~20公升盛满含清洁液的水桶中,且放置约24小时以上,可以将可见的成熟蚁巢铲除。
48红火蚁的危害及检疫防控措施49红火蚁的危害及检疫防控措施50红火蚁的危害及检疫防控措施大面积治理大面积治理•目前只有很少的产品可用于大面积的治理一般是颗粒状的杀虫剂,或者以玉米粒作为载体混有豆油和毒剂的诱饵•火蚁将颗粒状的杀虫剂携带回巢,饲喂同巢个体及蚁后是一种有效的方法51红火蚁的危害及检疫防控措施单独采用表面施药的局限单独采用表面施药的局限•红火蚁族群核心在于蚁后,不杀蚁后,不能治本•美国曾于1970年代末期采取大规模的联合防治行动喷洒药剂,地表密度短期内迅速降低,蚁后在蚁巢内受到多重保护,红火蚁族群随后又卷土重来52红火蚁的危害及检疫防控措施目前推崇的“两步法”•第一阶段采取饵剂处理,即将诱饵放在蚁丘周围让工蚁搬入蚁巢,杀灭蚁丘深处蚁后,使其无法继续繁殖后代;•第二阶段则为蚁丘处理,使用包括接触型杀虫剂等化学药剂或沸水、清洁剂等处理方式,来杀灭活动中的工蚁、雄蚁甚至是巢中蚁后•具体方法是:第一阶段诱杀后7-10天,再采取第二阶段处理方法•澳大利亚采取此法处理两个季度后,其境内98%的防治区内未再发现红火蚁,效果较好53红火蚁的危害及检疫防控措施休眠状态灭杀方法•当红火蚁处于休眠状态(温度<4.5℃)和半休眠状态(温度4.5-12℃)时,可采用灌巢法:直接用触杀性杀虫剂浇灌蚁巢,使用氯氰菊酯等菊酯类药物效果较好。
•等到天气转暖后,再实施饵剂诱杀54红火蚁的危害及检疫防控措施红火蚁伤人诊断和治疗红火蚁背景资料:2008年江西首次发现,现我市十余县(区)有红火蚁分布春秋两季是红火蚁发生高峰期(近期接数位患者报告被红火蚁叮咬,其中有例全身系统过敏者)红火蚁(Redimportedfireant,RIFA,拉丁名SolenopsisinvictaBuren)为膜翅目蚁科家蚁亚科火家蚁属成员,原分布于南美洲巴拉那河(Parana)流域,其蚁群分工严密,喜群聚并好攻击,对人、畜有骚扰及叮咬损伤甚至致死性 一一55红火蚁的危害及检疫防控措施•二、红火蚁伤人诊断:主要依据暴露史和临床表现进行诊断(1)红火蚁叮咬史红火蚁棕红色,攻击性强,叮咬时身体呈弓形,首尾相连2)被叮咬部位持续性灼热样疼痛(似胡蜂叮咬);局部皮肤形成红斑、水泡、硬肿,有痒感,如水泡破裂常可引起细菌性二次感染3)少数体质敏感的人可能发生严重的过敏性休克,主要表现为全身过敏反应,症状包括喉头或支气管水肿与痉挛、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血压下降等循环衰竭症状,中枢神经系统因脑缺氧和脑水肿,有头晕、乏力、神志淡漠、烦躁不安、昏迷、抽搐、大小便失禁等。
56红火蚁的危害及检疫防控措施•三、病程及预后:局部疼痛持续约1小时,咬伤后数小时出现水泡或脓泡病程约10天,使用药物后可大大缩短病程,皮肤局部常留有色素沉着57红火蚁的危害及检疫防控措施•四、治疗:(1)叮咬局部可用冰敷,减少血液及淋巴扩散,减轻肿胀和疼痛感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叮咬部位2)保持皮肤清洁,切勿搔痒,以免脓泡破溃,造成伤口的继发感染使用皮质类固醇类激素软膏涂抹患处皮质类固醇激素类药物,具有抑制免疫反应的抗过敏作用,外用后能减轻充血和水肿,使瘙痒的程度和某些皮肤损害的炎性反应暂时得以缓解和消退,如皮炎平、皮康霜、肤轻松等3)如有全身反应者,可进行抗过敏、抗休克等治疗方案主要内容源自原国家卫生部《红火蚁伤人预防控制技术方案》58红火蚁的危害及检疫防控措施请家中备有抗过敏药剂•外涂药剂皮炎平、皮康霜、肤轻松•口服药剂扑尔敏,盐酸西替利嗪、氯雷它啶59红火蚁的危害及检疫防控措施休克休克的共同特征是有效循环量不足,组织和细胞的血液灌注虽经代偿仍受到严重的限制,从而引起全身组织和脏器的血液灌注不良,导致组织缺氧、微循环瘀滞,脏器功能障碍和细胞的代谢功能异常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
因此,休克的发病规律一般是从代偿性低血压(组织灌注减少)发展到微循环衰竭,最后导致细胞膜的损伤和细胞死亡 其主要临床表现有血压下降,收缩压降低至12kPa(90mmHg)以下,脉压差小于2.67kpa(20mmHg),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和肢端紫绀,浅表静脉萎陷,脉搏细弱,全身无力,尿量减少,烦躁不安,反应迟钝,神志模糊,甚至昏迷等 60红火蚁的危害及检疫防控措施谢谢 谢!谢!61红火蚁的危害及检疫防控措施红火蚁的预防与控制红火蚁的预防与控制•一、红火蚁的分布与危害红火蚁是一种重大检疫性害虫,危害性很大,原分布于南美洲的一些国家,后经不断传播扩散,现已分布十余个国家和地区发生并造成了严重危害赣州市十余县区有分布.1.取食农作物的种子、幼芽、果实和根系,危害农业生产;2.捕食其他生物,破坏环境生态平衡;3.破坏供电、电信、农田、堤坝等公共设施,造成电器设备或设施故障;4.受到干扰时会攻击人、畜、严重威胁人畜安全62红火蚁的危害及检疫防控措施•二、红火蚁的识别形态特征:红火蚁外形似普通蚂蚁,具有多种形态,成熟蚁巢中有蚁后、雄蚁、兵蚁和工蚁,还有具翅的雌、雄繁殖蚁,工蚁体长2.5--4.0毫米,体呈棕红色至棕褐色;兵蚁体长6--7毫米,体红褐色。
•蚁巢特征:蚁巢常筑于荒地、杂草丛、田埂、堤坝、道路绿化带、垃圾堆和园艺场等场所,成熟蚁巢外观呈以土壤堆成的高10--40厘米,直径30--50厘米的沙堆状隆起(称蚁丘),但初期蚁巢并不明显•攻击特征:蚁巢在受到干扰时,红火蚁会迅速冲出蚁巢,群体攻击“入侵者”危害特征:红火蚁主要以刺针叮螫和口器咬伤人体人体被其叮螫后会有火灼伤般疼痛感,会出现水泡,8--24小时后被叮螫成脓包63红火蚁的危害及检疫防控措施•三、防范红火蚁叮螫及处理方法不要长时间在蚁丘附近停留;在红火蚁发生区劳作时,要做好充分的防护准备,切勿扰动破坏蚁巢(蚁丘),以防被红火蚁叮螫;不慎被红为蚁叮螫后,用肥皂水清洗并涂沫清凉油或皮康霜即可缓解和恢复,或出现脓包,不要将脓包弄破,避免细菌二次感染;•个别体质过敏者被叮螫后会引起过敏反应,出现发热、头晕现象,及时到医院就诊治疗64红火蚁的危害及检疫防控措施•四、红火蚁的传播扩散途径自然扩散:爬行、飞行或随水流扩散;人为扩散:随带土的花卉、苗木、盆景、草皮、介质等调运传播,还可随土壤、垃圾、余泥、堆肥、农耕机具设备、包装物、货柜和运输工具等传播65红火蚁的危害及检疫防控措施•五、红火蚁的发生规律每年5--10月为红为蚁发生为害高峰期,常发生在农田、荒地、绿化带、路边、河边、果园、公园、高尔夫球场、堤坝、塘边,也可见于建筑物内,在炎热和干旱季节会迁移至室内。
66红火蚁的危害及检疫防控措施•六、红火蚁防控技术•清理红火蚁的滋生地:人人齐动手,清理住宅区的垃圾和杂物,保持环境整洁•药剂防治:可选用红火蚁专用饵剂或粉剂防控红火蚁67红火蚁的危害及检疫防控措施•七、红火蚁疫情报告•发现红火蚁疫情应及时上报所属村委会和镇农业服务中心技中心68红火蚁的危害及检疫防控措施69红火蚁的危害及检疫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