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审计抽样和选择性测试方法第一节第一节 审计抽样概述审计抽样概述第二节第二节 控制测试中抽样技术的应用控制测试中抽样技术的应用第三节第三节 实质性程序中抽样技术的应用实质性程序中抽样技术的应用第一节 审计抽样概述本节主要内容本节主要内容v审计抽样的含义审计抽样的含义v获取审计证据时对审计抽样和其他选择测试获取审计证据时对审计抽样和其他选择测试项目方法的考虑项目方法的考虑v对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的考虑对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的考虑v样本设计样本设计v样本选取样本选取v样本结果评价样本结果评价一、审计抽样的含义v概念概念•定义:是指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特征:对部分项目实施审计程序、所有单元都有机会被抽取、测试的目的v审计抽样的种类审计抽样的种类•按抽样决策划分: --统计抽样 --非统计抽样•按审计抽样所了解的总体特征划分: --属性抽样 --变量抽样统计抽样与非统计抽样的区别统计抽样统计抽样非统计抽样非统计抽样样本规模的样本规模的确定确定运用模型并明运用模型并明确承认相关因确承认相关因素素运用判断并且运用判断并且不明确承认相不明确承认相关因素关因素样本选取样本选取随机选取随机选取判断选取判断选取评价样本结评价样本结果果运用统计法则运用统计法则和职业判断和职业判断运用判断运用判断二、获取证据时对审计抽样和其他选取测试项目方法的考虑v实施风险评估程序时对审计抽样的考虑 --风险评估程序通常不涉及审计抽样 v实施控制测试时对审计抽样的考虑 --当控制的运行留下轨迹时,可以考虑使用审计抽样。
对于未留下运行轨迹的控制,注册会计师通常实施询问、观察等审计程序,不涉及审计抽样 v实施实质性程序时对审计抽样的考虑 --在实施细节测试时,可以使用审计抽样获取证据; 在实施分析性程序时,不宜使用审计抽样 v对其他选取测试项目方法的考虑 --选取全部项目、选取特定项目 三、对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的考虑v抽样风险的概念抽样风险的概念 根据样本得出的结论与对总体全部项目实施相同程序得出的结论存在差异v非抽样风险的概念非抽样风险的概念 由于某些与样本规模无关的因素而导致得出错误结论的可能性v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的控制的控制•通过扩大样本规模控制抽样风险•通过采取质量控制措施控制非抽样风险审计测审计测试试抽抽样风险样风险种种类类对审计对审计工作的影工作的影响响控制测试信赖过度风险效果[后怕]信赖不足风险效率[后悔]实质性程序误受风险效果[后怕]误拒风险效率[后悔]注:两种测试中的非抽样风险对审计效率、审计效果都有影响 v非抽样风险 因采用不恰当的审计程序或方法,或因误解审计证据等而未能发现重大误差的可能性非抽样风险无法量化,对审计工作的效果和效率都有一定的影响。
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a 人为错误,如未找出样本文件中的错误等; b 运用了不切合审计目标的程序; c 错误解释样本结果四、样本设计考虑的因素包括:考虑的因素包括:v审计程序目标v审计对象总体和分层v抽样单元v误差构成条件v可容忍误差--可容忍误差与样本量成反向关系 v预期总体误差--如果存在预期总体误差,则应当选取较大的样本量 五、样本选取v使用随机数表或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选样v系统选样 选样间距=总体规模÷样本规模 v随意选样六、样本结果评价 评价程序包括:评价程序包括:分析样本误差、推断总体误差、重估抽样风险、形成审计结论分析样本误差推断总体误差重估抽样风险形成审计结论实质性测试 推断总体误差可容忍误差影响措施情形一推断总体误差超过可容忍误差经重估后抽样风险不能接受[效果]①增加样本量②或执行替代审计程序情形二推断总体误差接近可容忍误差经重估后抽样风险可能不能接受[效果或效率]①考虑是否增加样本量[不一定]②或考虑是否执行替代审计程序控制测试--注册会计师如认为抽样结果无法达到其对所测试的内部控制的预期信赖程度,则应当考虑增加样本量或修改实质性测试程序。
第二节 控制测试中抽样技术的应用v属性抽样中的基本概念属性抽样中的基本概念•误差•审计对象总体•风险与可信赖程度v属性抽样的具体方法属性抽样的具体方法•固定样本量抽样•停—走抽样•发现抽样第二节 实质性程序中抽样技术的应用v变量抽样的基本概念变量抽样的基本概念•抽样风险•正态分布•标准离差v变量抽样的方法变量抽样的方法•单位平均估计抽样•比率估计抽样•差额估计抽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