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药理第三十八章抗菌药物概论第三十八章 抗 菌 药 物 概 论化学治化学治疗学学(chemotherapy, 化化疗)应用用药物物对病原体病原体 (病原微生物、寄生虫、病原微生物、寄生虫、恶性性肿瘤瘤细胞胞) 所致疾病所致疾病进行行预防或治防或治疗称称为化化学治学治疗化化疗药物物:化化疗过程中所用的程中所用的药物物 包括:包括: 抗微生物抗微生物药(antimiczobial drug) 抗寄生虫抗寄生虫药(antiparasitic drug) 抗癌抗癌药(anticancer drug)抗菌抗菌药抗真菌抗真菌药抗病毒抗病毒药机机机机 体体体体抗菌抗菌抗菌抗菌药药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耐耐耐耐药药性性性性抗菌作用抗菌作用抗菌作用抗菌作用体内体内体内体内过过程程程程 不良反不良反不良反不良反应应抗病能力抗病能力抗病能力抗病能力致病作用致病作用致病作用致病作用一、抗菌一、抗菌药物的基本概念物的基本概念1 抗菌抗菌药物物(antibacterial drugs)(1) 定定义:能抑制或:能抑制或杀灭细菌,用于防治病菌,用于防治病 原微生物感染性疾病的原微生物感染性疾病的药物。
物 包括:包括: 抗生素抗生素(antibiotics) 人工合成抗菌人工合成抗菌药抗抗 生生 素素 微生物(微生物(细菌、真菌和放菌、真菌和放线菌属)的代菌属)的代谢产物,分子量低于物,分子量低于5000,低,低浓度度时能能杀灭或抑制其他病原微生物或抑制其他病原微生物 包括包括 天然抗生素天然抗生素 如青霉素如青霉素G、、红霉素、霉素、链霉素霉素 人工半合成抗生素人工半合成抗生素(2) 评价指价指标 a. 抗菌抗菌谱 ( antibacterial spectrum ) 抗菌抗菌药抑制或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范病原微生物的范围 包包括括: 窄窄谱抗抗菌菌药 ::指指仅对单一一菌菌种种或或单一一菌菌属属有抗菌作用有抗菌作用抗菌范抗菌范围小,如:异烟小,如:异烟肼 广广谱抗抗菌菌药 ::不不仅对细菌菌有有作作用用,,而而且且对衣衣原原体体、、支支原原体体、、立立克克次次体体、、螺螺旋旋体体及及原原虫虫等等也也有有抑抑制作用。
制作用抗菌抗菌谱广,如:四广,如:四环素、素、氯霉素霉素 b.抗菌活性抗菌活性 (药物抑制或物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能力菌的能力) 最低抑菌最低抑菌浓度度(MIC)与最低与最低杀菌菌浓度度(MBC) 抑菌抑菌药 杀菌菌药 如磺胺如磺胺类和四和四环素素类 如青霉素如青霉素类、氨基糖苷、氨基糖苷类和和喹诺酮类 v抑菌抑菌药----------指指仅有抑制微生物生有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而无繁殖而无杀灭作用的作用的药物vMICMIC————能抑制培养基内能抑制培养基内细菌生菌生长的最低的最低浓度度v杀菌菌药----------指不指不仅能抑制微生物生能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而且有繁殖而且有杀灭作用的作用的药物vMBCMBC————能能杀灭培养基内培养基内细菌的最低菌的最低浓度度c.抗菌后效应(PAE): 浓度高于度高于MICMIC的的药物与物与细菌短菌短暂接触后,接触后,在撤在撤药后其后其浓度低于最低抑菌度低于最低抑菌浓度度时,在一,在一定定时间范范围内内细菌生菌生长繁殖仍受到抑制的效繁殖仍受到抑制的效应。
PAE PAE时间越越长,抗菌活性越,抗菌活性越强 化化疗指数指数 (chemotherapeutic index, CI) LD50/ED50 或 LD5/ED95表示表示CICICICI↑↑↑↑药物治物治疗效果效果↑对机体的毒性机体的毒性↓临床价床价值↑(3) 各各类抗菌抗菌药物及主要不良反物及主要不良反应β-内内酰胺胺类 包括青霉素包括青霉素类、、头孢类、碳青霉、碳青霉烯类等不良反不良反应::过敏反敏反应,如,如发热、关、关节痛、痛、荨麻疹、休克麻疹、休克大大环内脂内脂类 常用的常用的药有有红霉素、阿奇霉素、霉素、阿奇霉素、罗红霉霉素、克拉霉素、螺旋霉素、交沙霉素等素、克拉霉素、螺旋霉素、交沙霉素等不良反不良反应:胃:胃肠道反道反应、肝毒性、、肝毒性、过敏敏林可霉素林可霉素类 常用的常用的药有克林霉素、林可霉素等有克林霉素、林可霉素等不良反不良反应:胃:胃肠道反道反应、、过敏反敏反应、肝毒性、肝毒性多多肽类 包括万古霉素、多粘菌素、杆菌包括万古霉素、多粘菌素、杆菌肽等。
等不良反不良反应:耳毒性、:耳毒性、肾毒性毒性氨基糖苷氨基糖苷类 常用的有常用的有庆大霉素、大霉素、链霉素、阿米卡星、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等妥布霉素等不良反不良反应::肾脏与耳与耳蜗毒性、神毒性、神经肌肉麻痹肌肉麻痹四四环素素类 常用的常用的药有四有四环素、素、强力霉素、米洛力霉素、米洛环素素不良反不良反应::对儿童骨骼、牙儿童骨骼、牙齿发育造成不良影育造成不良影响,胃响,胃肠道刺激,二重感染道刺激,二重感染氯霉素霉素 只包括只包括氯霉素一种霉素一种药不良反不良反应:抑制骨髓:抑制骨髓“再障再障”、、灰灰婴综合征合征 喹诺酮类 常用的常用的药有有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丙沙星、氧氟沙星等不良反不良反应:胃:胃肠道反道反应、中枢神、中枢神经系系统毒性、皮毒性、皮肤反肤反应及光敏反及光敏反应、影响、影响软骨骨发育、肝育、肝肾损害害磺胺磺胺类 包括磺胺包括磺胺嘧啶、磺胺异、磺胺异恶唑、磺胺甲、磺胺甲恶唑不良反不良反应:泌尿系:泌尿系统损害,害,过敏反敏反应,抑制骨髓,抑制骨髓造血,神造血,神经系系统反反应,口服引起,口服引起恶心、呕吐,肝心、呕吐,肝损害害二、抗菌二、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物的作用机制与与药物作用有关的物作用有关的细菌菌结构构1. 1. 抑制抑制细胞壁的合成胞壁的合成 2. 2. 影响胞影响胞浆膜通透性膜通透性3 3.抑制蛋白.抑制蛋白质合成合成4. 4. 影响叶酸及核酸代影响叶酸及核酸代谢 1. 1. 抑制抑制细胞壁的合成胞壁的合成如如β-内内酰胺胺类、万古霉素、万古霉素类、杆菌、杆菌肽类及及环丝氨酸等,分氨酸等,分别作用于作用于细胞壁合成的不胞壁合成的不同同阶段,抑制段,抑制细菌菌细胞壁的合成胞壁的合成。
1. 抑制抑制细胞壁粘胞壁粘肽的合成的合成胞胞浆内内 胞胞浆膜膜 细胞膜外胞膜外N N- - - -乙乙乙乙酰酰胞壁酸前体胞壁酸前体胞壁酸前体胞壁酸前体N N- - - -乙乙乙乙酰酰胞壁酸胞壁酸胞壁酸胞壁酸消旋消旋消旋消旋酶酶 合成合成合成合成酶酶N N- - - -乙乙乙乙酰酰胞壁酸五胞壁酸五胞壁酸五胞壁酸五肽肽N-乙乙酰葡萄糖胺葡萄糖胺甘氨酸甘氨酸二糖聚合物二糖聚合物二糖聚合物二糖聚合物直直直直链链十十十十肽肽转肽酶粘粘肽磷霉素磷霉素磷霉素磷霉素环丝环丝氨酸氨酸氨酸氨酸↗ ↗ ↗ ↗ ↘ ↘ ↘ ↘ 万古霉素万古霉素万古霉素万古霉素 杆菌杆菌杆菌杆菌肽肽 - - - -内内内内酰酰胺胺胺胺类类 2. 2. 影响胞影响胞浆膜通透性膜通透性如多粘菌素如多粘菌素类、抗真菌、抗真菌药两性霉素两性霉素B等与胞等与胞浆膜上膜上的某基的某基团结合,从而使合,从而使细胞膜通透性胞膜通透性↑↑,,细胞内胞内重要物重要物质外漏,最后外漏,最后导致致细菌死亡。
菌死亡多多肽类抗菌抗菌药→ 与与G- 菌胞菌胞浆膜中的磷脂膜中的磷脂结合合多多烯类抗真菌抗真菌药→ 与真菌胞与真菌胞浆膜上麦角固醇膜上麦角固醇结合合氨基苷氨基苷类抗菌抗菌药→ 通通过离子吸附作用离子吸附作用咪咪唑类抗真菌抗真菌药→ 抑制真菌胞抑制真菌胞浆膜麦角固醇合成膜麦角固醇合成3 3.抑制蛋白.抑制蛋白质合成合成如氨基苷如氨基苷类、四、四环素素类、、红霉素、霉素、氯霉素等霉素等氨基苷氨基苷类 → 3030S S亚亚基,基,基,基,影响蛋白影响蛋白质合成全合成全过程程四四环素素类 → 通通过与与 30S 核糖体核糖体亚基基结合合氯霉素霉素类林可霉素林可霉素类 通通过与与 50S 核糖体核糖体亚基基结合合 大大环内内酯类氨基苷氨基苷类氨基苷氨基苷类氨基苷氨基苷类四四环素素类大大环内内酯类氯霉素霉素类林可霉素林可霉素类︱︱︱︱抑抑抑抑制制制制细细菌菌菌菌蛋蛋蛋蛋白白白白质质合合合合成成成成︱︱︱︱4. 4. 影响叶酸及核酸代影响叶酸及核酸代谢(1)影响叶酸的代影响叶酸的代谢,如磺胺,如磺胺类、甲氧、甲氧苄啶等等(2)影响核酸的代影响核酸的代谢,如利福平、,如利福平、喹诺酮类等等 谷氨酸谷氨酸谷氨酸谷氨酸 食物食物食物食物 + + 二二二二氢氢叶酸合成叶酸合成叶酸合成叶酸合成酶酶 二二二二氢氢叶酸叶酸叶酸叶酸还还原原原原酶酶 二二二二氢氢蝶蝶蝶蝶啶啶 二二二二氢氢叶酸叶酸叶酸叶酸 四四四四氢氢叶酸叶酸叶酸叶酸 + +对对氨苯甲酸氨苯甲酸氨苯甲酸氨苯甲酸 一碳一碳一碳一碳单单位位位位 (PABA)(PABA) 核酸合成核酸合成核酸合成核酸合成↑ ↑磺胺磺胺磺胺磺胺砜类砜类对对氨水氨水氨水氨水杨杨酸酸酸酸↑ ↑甲氧甲氧甲氧甲氧苄啶苄啶甲氨蝶甲氨蝶甲氨蝶甲氨蝶啶啶乙胺乙胺乙胺乙胺嘧啶嘧啶影响叶酸代影响叶酸代谢 喹诺酮类 抑制抑制细菌菌DNA回旋回旋酶((G-)、)、拓扑异构拓扑异构酶IV ((G+))→ 复制受阻复制受阻 → DNA合成合成↓ 利福平 利福平抑制依抑制依赖DNA的的RNA多聚多聚酶→转录受阻受阻→mRNA↓影响核酸代影响核酸代谢三、三、细菌的耐菌的耐药性性(resistance)耐耐药性性是指病原体或是指病原体或肿瘤瘤细胞胞对反复反复应用的化学治用的化学治疗药物敏感性降低或消失的物敏感性降低或消失的现象。
象 分分类 固有耐 固有耐药青霉素青霉素对G G--肠道杆菌无效道杆菌无效 获得耐得耐药金葡菌金葡菌对青霉素耐青霉素耐药固有耐固有耐药是代代相是代代相传的的, ,染色体介染色体介导的天然耐的天然耐药性性获得耐得耐药是指微生物接触抗菌是指微生物接触抗菌药物后物后, ,通通过改改变自身自身的代的代谢途径、使其避免被途径、使其避免被药物抑制或物抑制或杀灭的作用获得耐得耐药性有更重要的性有更重要的临床意床意义获得耐得耐药性的性的产生机制生机制a.降低胞降低胞浆膜通透性膜通透性 b.产生生灭活活酶 c.改改变药物靶位物靶位结构构d.药物主物主动外排系外排系统e.改改变代代谢途径途径a. 降低降低细胞膜的通透性胞膜的通透性 使使药物不易物不易进入菌体内入菌体内 如:如:细菌菌对 -内内酰胺胺类、四、四环素的耐素的耐药G-膜孔蛋白数量减少或孔径减小膜孔蛋白数量减少或孔径减小b、、产生生灭活活酶 ①① 水解水解酶:如:如 -内内酰胺胺酶 青霉素型:青霉素型:水解青霉素水解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型:菌素型:水解水解头孢菌素菌素类和青霉素和青霉素类 ②② 合成合成酶((钝化化酶):如乙):如乙酰化化酶、磷酸化、磷酸化酶、、核苷核苷化化酶等等 将相将相应的化学基的化学基团结合到合到药物分子上使物分子上使药物失活。
物失活 C、改、改变靶位靶位结构构 ((1)改)改变靶蛋白靶蛋白结构构 如:如:细菌菌RNA多聚多聚酶的的 -亚基基结构改构改变 造成的耐造成的耐药 ((2)增加靶蛋白数量)增加靶蛋白数量 如:金葡菌如:金葡菌对甲氧西林的甲氧西林的耐耐药 ((3)生成耐)生成耐药靶蛋白靶蛋白 如:金葡菌如:金葡菌产生青霉素生青霉素结合蛋白合蛋白PBP2A,,与与β- 内内酰胺胺类抗生素抗生素亲和力极低和力极低导致耐致耐药 d. 药物主物主动外排系外排系统喹诺酮类大大环内内酯类等等泵出菌体外出菌体外外排蛋白系外排蛋白系统((细菌菌细胞膜上胞膜上))e、、改改变代代谢途径途径 如:耐磺胺如:耐磺胺药的的细菌自身菌自身产生生PABA或直接或直接利用叶酸利用叶酸 转化化为二二氢叶酸叶酸 泵出菌体外出菌体外 外排蛋白系外排蛋白系统 ((细菌菌细胞膜上)胞膜上)•获得耐得耐药性的性的产生:生:•1.基因突基因突变•2.平行地从另一种耐平行地从另一种耐药菌菌转移而来(最移而来(最为常常见)) 方式有三种:方式有三种:v 转化化::通通过DNA的的释出出,,耐耐药基基因因被被敏敏感感菌菌获取,再取,再组合而合而变成耐成耐药菌称菌称为转化。
化v 转导::通通过嗜菌体将耐嗜菌体将耐药基因基因转移移-转导v 转接接::细菌菌间通通过性性纤毛毛或或结合合桥相相互互结合合过程中程中发生的基因生的基因转移移-配接四、抗菌四、抗菌药的合理的合理应用用 用用药原原则:: 1、明确、明确诊断:断:临床床诊断、病原断、病原诊断断 2、合理、合理选药:根据抗菌:根据抗菌谱、抗菌活性、、抗菌活性、药动学和不良反学和不良反应 3、、调整整剂量和量和疗程:根据肝程:根据肝肾功能、生理状功能、生理状态----适量、足适量、足时 4、防止、防止滥用:用: ((1)杜)杜绝不必要用不必要用药:如病毒感染、不明原因:如病毒感染、不明原因发热 ((2)避免局部用)避免局部用药 ((3)控制)控制预防用防用药 ((4)合理)合理联合用合用药预防用防用药的指征的指征1、、预防防风湿湿热复复发:如:如苄星青霉素星青霉素清除咽喉部及其他清除咽喉部及其他 部位的部位的溶血性溶血性链球菌球菌2、、传染性疾病流行期:如染性疾病流行期:如SD预防流防流脑3、、预防新生儿眼炎:如防新生儿眼炎:如红霉素、四霉素、四环素素预防新生儿淋防新生儿淋 球菌、沙眼衣原体眼炎球菌、沙眼衣原体眼炎4、、预防外科防外科术后感染:如新霉素用于后感染:如新霉素用于肠道道术前前给药5、其他:如青霉素、其他:如青霉素预防防战伤气性坏疽气性坏疽联合用合用药——目的目的 1. 增增强疗效效 2. 减少不良反减少不良反应 3. 延延缓或减少耐或减少耐药性性产生生 4. 扩大抗菌大抗菌谱 1. 病因未明的病因未明的严重感染重感染 如急性重症感染如急性重症感染 2. 单一一药物物难以控制的以控制的严重感染重感染 如如细菌性心内膜炎菌性心内膜炎 3. 单一一药物物难以控制的混合感染以控制的混合感染 如腹腔如腹腔脏器穿孔器穿孔 4. 长期用期用药易易产生耐生耐药性性 如抗如抗结核核药 5. 联合用合用药使毒性使毒性较大的抗菌大的抗菌药减少减少剂量量 6. 药物不易渗入的部位感染物不易渗入的部位感染 如青霉素如青霉素 + SD预防流防流脑联合用合用药——指征指征 1. 协同作用(增同作用(增强):):1 + 2 3 2. 相加作用:相加作用: 1 + 2 = 3 3. 无关作用:无关作用: 1 + 2 = 2 4. 拮抗作用:拮抗作用: 1 + 2 2 联合用合用药——结果果 药物分物分类:: Ⅰ繁殖期繁殖期杀菌菌药:青霉素:青霉素类、、头孢菌素菌素类、万古霉素、万古霉素类 Ⅱ静止期静止期杀菌菌药:氨基糖苷: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多粘菌素、多粘菌素类 Ⅲ 快效抑菌快效抑菌药:: 四四环素素类、、氯霉素霉素类、大、大环内内酯类 Ⅳ 慢效抑菌慢效抑菌药:: 磺胺磺胺类 Ⅰ + Ⅱ:: 协同同 Ⅱ + Ⅲ:: 相加或相加或协同同 Ⅰ + Ⅲ:: 拮抗拮抗 Ⅱ + Ⅳ:无关或相加:无关或相加 Ⅰ + Ⅳ:无关或相加:无关或相加 Ⅲ + Ⅳ:相加:相加 如何正确地如何正确地联合用合用药肝肝肾功能不全功能不全时的的应用用v肾::减量,延减量,延长用用药间隔。
不宜用两性霉素隔不宜用两性霉素B、、万古霉素、氨基苷万古霉素、氨基苷类肾毒性大的毒性大的药物v肝:肝:不用或慎用:不用或慎用:氯霉素、林可霉素、霉素、林可霉素、红霉素、霉素、利福平、四利福平、四环素素类 新生儿、早新生儿、早产儿禁用儿禁用氯霉素等;儿童避免使霉素等;儿童避免使用四用四环素、氟素、氟喹诺酮类等;孕等;孕妇禁用的禁用的药物五、五、药物分物分类 (一)(一) -内内酰胺胺类抗生素抗生素 (二)氨基苷(二)氨基苷类抗生素抗生素 (三)大(三)大环内内酯类、林可霉素、林可霉素类及多及多肽类抗生素抗生素 (四)四(四)四环素素类及及氯霉素霉素类抗生素抗生素 (五)人工合成抗菌(五)人工合成抗菌药 (六)抗(六)抗结核病及抗麻核病及抗麻风病病药 (七)抗真菌(七)抗真菌药与抗病毒与抗病毒药抗菌药物的主要抗菌作用机制有哪些?并举例说明细菌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机制有哪些?并举例说明 思考题微生物微生物(Microorganism)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群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特点:体形微小、结构简单、繁殖迅速、容易 变异及适应环境能力强 、种类繁多、 分布广泛、多数有益分类一、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细胞核的分化程度较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胞质内有完整的细胞器(如内质网、核糖体及线粒体等)真菌属于此类二、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细胞核分化程度低,仅有原始核质,没有核膜与核仁;细胞器不很完善这类微生物种类众多,有细菌、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和放线菌三、非细胞型微生物 没有典型的细胞结构,无完整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病毒属于此类 绝大多数微生物对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是有益而必需的许多寄生在人类口腔、鼻咽部和消化道中的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是无害的,而且有的还具有拮抗外来菌的侵袭和定居,并提供人类必需的营养物质(如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等) 有一小部分微生物可以由空气、饮食物、用品等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或接触等途径到达人体,能引起人类或动、植物的病害,这些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称为病原微生物有些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而在特定条件下可引起疾病,称为条件性病原微生物形形形形态态与与与与结结构构构构细菌的大小与形态细菌的菌的测量量单位:位:微米(μm)细菌的形菌的形态球菌球菌杆菌杆菌螺螺菌菌弧弧菌菌螺形菌螺形菌球 菌双球菌双球菌链球菌球菌四四联球菌球菌八叠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葡萄球菌杆 菌球杆菌球杆菌链杆菌杆菌棒状杆菌棒状杆菌分枝杆菌分枝杆菌螺形菌弧菌弧菌——只有一个弯曲只有一个弯曲螺菌螺菌——有若干个弯曲有若干个弯曲弧弧 菌菌螺螺 菌菌常见病原微生物金葡菌疖、痈、呼吸道感染、肺炎、尿路感染、败血症、脑膜炎、骨髓炎、心包炎 、青霉素首选;四环素、红霉素、庆大毒素、先锋霉素 溶血性链球菌 蜂窝组织炎、丹毒、上呼吸道感染、猩红热、败血症 青霉素首选肺炎链球菌(肺炎球菌) 大叶性肺炎、脑膜炎 青霉素首选;四环素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淋球菌 泌尿生殖系统的化脓性感染淋必治首选;青霉素制剂常见病原微生物大肠杆菌泌尿系统感染、胆囊炎、腹泻、败血症增效磺胺、四环素、庆大霉素伤寒杆菌伤寒、副伤寒 、食物中毒、败血症氯霉素、增效磺胺痢疾杆菌 细菌性痢疾 呋喃唑酮、氟哌酸 、磺胺类破伤风杆菌 破伤风 青霉素+破伤风抗毒素常见病原微生物白喉杆菌 白喉 青霉素+白喉抗毒素 结核杆菌 各种结核病 接种卡介苗;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 绿脓杆菌 烧伤及创伤感染、败血症庆大霉素、羧卞西林、第三代头孢、环丙沙星肺炎支原体呼吸道感染四环素、大环内酯类、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常见病原微生物立克次体 流行性斑疹伤寒、恙虫病 四环素、氯霉素、强力霉素;磺胺类促进其生长衣原体 砂眼、性病淋巴肉芽肿、泌尿生殖系统炎症、衣原体肺炎、咽炎磺胺、氯霉素 、利福平、四环素、大环内酯类螺旋体 钩体病;梅毒;回归热青霉素 放线菌慢性化脓性炎症、瘘管、肉芽肿青霉素真菌深部真菌病、阴道及肠道真菌病、皮肤指甲真菌病 二性霉素、制霉菌素、灰黄霉素 灰婴综合征 常常见于早于早产儿和新生儿儿和新生儿氯霉素每日用量超霉素每日用量超过100mg//kg且且连用数日者。
用用数日者用药开始开始时拒食、拒食、恶心、心、呕吐、腹呕吐、腹胀、面色、面色苍白,白,继而出而出现进行性面色行性面色苍白白和和发绀、腹、腹胀加加剧、呼吸困、呼吸困难、循、循环衰竭、衰竭、进行性行性血血压下降等,皮肤呈特有的灰紫色,可在症状下降等,皮肤呈特有的灰紫色,可在症状发生生后后1~~2日内死亡当血日内死亡当血药浓度>度>50mg//L时,也可,也可见于儿童或成人于儿童或成人 因此新生儿以不用因此新生儿以不用氯霉素霉素为好若必须使用使用时,,应按每日按每日20一一25毫克/公斤体重,毫克/公斤体重,严格掌握使用格掌握使用 细菌的细胞壁主要成分:肽聚糖,又称粘肽 肽聚糖是由聚糖是由N-乙酰葡萄糖胺和和N-乙酰胞壁酸两种两种氨基糖,氨基糖,经β-1.4糖苷糖苷键连接接间隔排列形成的多糖支隔排列形成的多糖支架在N-乙乙酰胞壁酸分子上胞壁酸分子上连接接四肽侧链,,肽链之之间再由再由肽桥或或肽链联系起来,系起来,组成一个机械性很成一个机械性很强的网的网状状结构 各种各种细菌菌细胞壁的胞壁的肽聚糖支架均相同,在四聚糖支架均相同,在四肽侧链的的组成及其成及其连接方式随菌种而异。
接方式随菌种而异 v1 1G G+ +菌菌:胞壁:胞壁为一一层均一物,均一物,细胞壁厚 包括:包括:肽聚糖、蛋白、磷壁酸聚糖、蛋白、磷壁酸 v2 2G G- -菌菌:胞壁薄而复:胞壁薄而复杂 由内到外分由内到外分为三三层::肽聚糖、蛋白、外聚糖、蛋白、外膜和脂多糖膜和脂多糖 肽肽聚糖分子聚糖分子结结构构MMMMMMMMMMMMGGGGGGGGGGGG聚糖骨架:×××××××××××××××××××××××××××××××××××××××××××××MMMMMMMMMMMMGGGGGGGGGGGGabcdabcdabcdabcdabcdabcdabcdabcdabcdabcdabcdabcdG+ 菌的肽聚糖结构:G+ 菌菌——由聚糖骨架、四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和五和五肽交交联桥三部分三部分组成成丙MGGGDAPMG丙丙丙谷谷DAPG-菌菌——由聚糖骨架、四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两部分两部分组成G-菌的肽聚糖结构细 胞胞 壁壁特殊特殊组分:分:G+菌特有成分菌特有成分壁磷壁酸膜磷壁酸磷壁酸磷壁酸膜磷壁酸壁磷壁酸形形形形态态与与与与结结构构构构 脂蛋白脂多糖脂质双层形形形形态态与与与与结结构构构构细 胞胞 壁壁G-特殊特殊组分:分:外外膜膜五五肽交交联桥 五个甘氨酸五个甘氨酸聚糖骨架聚糖骨架 G::N-乙乙酰葡萄胺葡萄胺 M::N-乙乙酰胞壁酸胞壁酸形形形形态态与与与与结结构构构构四四肽侧链 L-丙、丙、D-谷、谷、L-赖、、D-丙丙主要成分主要成分 肽聚糖聚糖 G+ 菌菌肽聚糖聚糖结构构:细 胞胞 壁壁聚糖骨架:聚糖骨架: 同同G+ 菌菌四四肽侧链:: L-丙、丙、D-谷谷 DAP、、D-丙丙G- 菌菌肽聚糖聚糖结构构:临床意床意义:决定:决定细菌染色性,毒性菌染色性,毒性 对药物的敏感性,抗原性物的敏感性,抗原性由于由于细菌菌细胞壁的胞壁的结构与化学构与化学组成的区成的区别,,可用革可用革兰染色法将其分染色法将其分为 革兰阳性(G+)菌 革兰阴性(G-)菌细细菌的菌的细细胞壁胞壁 G+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