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_(人教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77470486 上传时间:2024-08-21 格式:PDF 页数:109 大小:9.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_(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_(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_(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_(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9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_(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_(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_(人教版)(10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数学教案四 年 级 上 册松 坎 小 学第 1 单元 大数的认识1-1亿以内数的认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使 学生知道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 使 学生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 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类推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知道数级、数位。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揭示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的过程,掌握数位顺序表,理解位值的概念。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信息的意识和能力。重点:认识计数单位“ 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难点:掌握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教具:图片和计数器教学过程:一、 复习导入:1、我们以前都认识过哪些数?2、

2、数数:1)从 689 一个一个的数到712。 2)从 4 2 0 |k的数到540 3)从 910 - - 1 - h的数到 1000 4)从 200 一 |- h的数到 10003、在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比较大的数?4、出示图片: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北京市人口: 13819000人, 请学生试着读一读。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更大的数,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二、探究新知1、请学生拿出计数器,一千一千地数,当数到10个一千时问: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多少?强调:千位上的10个珠子怎么办?2、请学生10个 10个地数,当数到10个一万时间:是多少?利用计数器问:怎么表示 1

3、0 4 一万?3、 照这样继续数下去。 10个十万是多少? 10个一百万是多少? 10个一千万是多少?。师: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都是计数单位。想一想: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是什么关系?4、把所学数位按数位顺序表排列起来亿级 万级 个级亿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万 万 万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1 3 8 1 9 0 0 0t表示8 个十万每个计数单位都要占一个位置,按照我国计数的习惯,每 4 个数位是一级。说-说其他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三、巩固新知1、 “ 做一做”的 1 题数数2、 “ 做一做”的 2 题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万以上的数。教学反思:1-2

4、亿以内数的读法的练习教学内容:练习一的:3-5题。教学目标:1、进一步了解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及其意义。2、熟练地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法。教学重点:正确熟练地读出亿以内的数。教学难点:了解计数单位和数位的意义。教具准备:小黑板、投影片、数位顺序表。教学过程:教 学内容教学时间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复习1、谁能说出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和数1、学生说出计数单亿以位?位和相对应的数位.内数2、学生说出个级和的读2、亿以内的数位是怎样分级的?万级。法3、小黑板出示:读出下列各数。3、学生读数:32680 145800 520500032680读作三万二千( 要求:说出万级和个级上各有什么六百八十数

5、,分别读作什么,然后再合起来读)145800读作十四万五千八百5205000读作五百二十万五千了解1、投影出示:分别说出下面每个数中1、学生先讨论再回数位的 “2” 在什么数位上,表示什么?答:上的72650 5624500 284500072650中2在千位上,教学反思:数所表示的意义2 、说出下列各数是由几个千万、百万、十万、万 组成的。5 6 7 0 0 07 0 35 0 0 04 0 0 8 0 0 0 0 3 0 2 0 0 0 0 0表示2 个千;5 6 2 4 5 0 0 中 2在万位上,表示2个万;2 8 4 5 0 0 0 中 2 在百万位上,表示2个百万。2 、学生讨论回

6、答。巩固1 、小黑板出示:读出下列各数1 、学生先分级再读练习4 0 5 0 0 0 0 9 0 0 8 3 0 0 0 3 8 0 0 0 4 0 0数。4 0 5 0 0 0 09 0 0 8 3 0 0 02 、投影出示:3 8 0 0 0 4 0 0( 1 ) 5 6 8 5 0 5 4 9 是 ( )位数,最高位2 、学生先分小组回是 ( )位,从左往右起,5分别表示( )请读出万级上的数。( 2 )在 5 4 后 添 ()个 0 , 这个数是五十四万。在 6 3 后 添 ()个 0 , 这个数是六千三百万。 要 把 1 2 3 4 5 变成一千二百三十四万,应 该 () 。在 9

7、6 中 间 添 ()个 0 , 这个数才是九百万零六。答然后全班交流。3 、游戏:用 0 、1 、3 、5 、7 组成四个3 、同桌两人组成数,不同的五位数,再读出来。另一人读数。3 亿以内数的写法教学内容:第 6页:例 3 、例 4 和练习二的:广5 题。教学目标:1 、根据数位顺序的数级正确地写出亿以内的数。2 、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会进行简单的概括、推理。教学重点: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法。教学难点:每级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教具准备:小黑板、投影片、数位表。教学过程:教 学内容教学时同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复习1 、万以内的数是怎样写的?请写出下列各数:四千零七十 七百八十 四千

8、零三2 、板书课题,导入新课。1 、学生在自备本上写数后交流。新课一、教学例3 :1 、板书:七 万 三千零八十八万。问:这些数怎样写?2 、问:这些数的最高位在哪位上?万位上是几?其它数位分别是几?怎样写?板书:七万写作7 0 0 0 0三千零八十八万写作3 0 8 0 0 0 0 0七百零八万写作7 0 8 0 0 0 0 c1 、学生试写。2 、学生根据自己的写法回答。教学反思:3、想一想:整万的数怎样写?一千五百六十九万写作:六百七十二万三千一百一十三写作;5、板 书 例 4。问:这些数既有万级又有个级,应先写什么再写什么?6、检验。7、含有两级数应怎样写?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数位没有单

9、位,怎么办?5、练习:做一做中的练习。3、学生归纳:有多少万,就在万级上写多少,再写个级的4 个 0。4、学生练习。3、学生相互评议。4、学生归纳: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咖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5、学生练习。作业/练习二:6、71 - 4 亿以内数的写法的练习备课时间教学内容:练习二的:8 1 1 题。教学目标:1 、进一步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法。2 、熟练地写含有两级的数。教具准备:小黑板、投影片、数位表教学过程:教 学内容教学时间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基础训练2 、小黑板出示:写出下列各数十二万 三百零五万四千零六万五千2 、这些数你是先写哪一级的?再写哪一级?3 、请你回忆一下

10、数位表,你能说出数位表在写数时能给你什么帮助?1 、学生写数:十二万写作:1 2 0 0 0 0三 百 零五万写作:3 0 5 0 0 0 0四千零六万五千写作 4 0 0 6 5 0 0 02 、学生回忆亿以内数的写法。3 、学生自由说一说。课堂练习1 、 投影出示:写出由下列各数组成的数。( 1 ) 四百万八十万五万和三千( 2 ) 六千万、九万和五百( 3 ) 八千万和四十反馈: 这些数的最高位是什么数?怎样写2 、 学生写数( 3 人上黑板写)学生说一说万级和个级上的数是怎样确定教学反思:出这些数?2、写出下列各数:四千二百万、四千零七万五千七百、 十二万五千、一百七十万、四十九万一千

11、三百的。2、学生写数后大家评议。游戏提出要求:同桌两人在零、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插入一些数字,请同桌写出这个数。看谁会写?学生游戏。作业练习二: 10、111-5、6 比较数的大小( 2 课时)教学内容:书 第 13 15页的例4、例 5、例 6 , 练习三的第1 4 题教学目标:1、学会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2、会将整万的数改写成用“ 万”作单位的数;3、学会用“ 四舍五入”法把一个亿以内的数的万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它的近似数。教学重点、难点:用 “ 四舍五入”法省略万位的尾数,求出近似数。教具准备:小黑板、投影片教学过程:教 学内容教学时同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比较数的

12、大小1、投影出示:在。里填上或。99901010 6010564 687 06782、板书课题:比较数的大小3、教学例4。板书例4第一组数: 454800 和 485004、归纳方法:( 要求从不同数位和相同数位两种情况说明)5、练习:完成相应的做一做。1、说一说各是怎样比较的并说出四位数与三位数比较,四位数比三位数大;两个三位数比较,百位上数大的那个数就大;百位上的数相同,卜位上数大的那个数就大。3、学生根据以前所学知识先试做后看书检验。4、学生小结:把整1、提出自学要求:整万的数,为了读、1、学生自学。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写简便, 我们常常把整刀的数改写成用力作单位的数。怎能样改写,

13、请大家自学课本。2、问:怎样改写的?3、板书例5让学生把例5补充完整4、巩固练习:完成相应的做一做。2、万位在右起第五位 ,整万的数万位后面有4个0。把4个0去掉,加上一个“ 万 ” 字就行了。求近似数1、小黑板出示:求出下列数的近似数:4 9 2 6 9 3 7 52、你们根据哪一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的?指出:比万大的数,我们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求它的近似数。3、板书例 6 : 1 2 7 5 6 1 3 8 9 0 0 0 =问:1 2 7 5 6是根据哪一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的?那么省略方位后面的尾数时, 要根据哪一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呢?强调指出:要省略某一个数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

14、只要根据要省略的尾数的最高位来考虑就可以了, 不要管尾数的后几位是多少。1 3 8 9 0 0 0 ,怎样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4、巩固练习:完成相应的做一做。1、学生写出近似数。2、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一个数千位后面的尾数,要根据百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3、学生试求近似数。几个学生说说:省略千位后面的尾数时,是根据百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的,所 以8 4 3 8 0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时,要根据千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多名学生说出方法。4、学生练习后说一说求近似数的方法。1 - 7综合练习教学内容:练习三的:68题教学目标:1、进一步加深对亿以内数的认识。2、正确地读、写出亿以内的数、比较

15、数的大小和写出近似数。3、能使用数据说明问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正确地读、写出亿以内的数、比较数的大小和写出近似数。教具准备:小黑板、投影片教学过程:教 学内容教 学时间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基础1、小黑板出示:1、学生读、写数。训练读出下列各数6678905、 9043000、 7890000写出下列各数二十万、三十八万零九百、三百零五万零五十2、你们能说一说数位和计数单位的区别和联系吗?请背出数位表。2、多名学生回答。3、学生在自备本上3、投影出示:一个数的百万位和十万位上都是5 , 千位上是3 , 其他各位都是0。(1 ) 这是几位数?请写出这个数。(2 ) 最高位是什么位?读

16、出这个数?做。( 四人在黑板上做。 )(3 ) 省略万位后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教学反思:数。评 议 ( 要求学生说一说做题时是怎样想的。法。提高训练1、投影出示:下面口里可以填哪些数?19口785弋20 万、60口907七60 万90876 5 1000000s 9D4765900000其中最大或最小是几?2、用0、1、7、4、8能组成最大和最小的五位数各是多少?1、学生分小组讨论后做题。2、学生练习。作业81练习三:6、7、8大数的改写内容:P 1 4 T 5 的例5 、例 6教学目标:掌 握 将整万的数改写成以“ 万”作单位的数的方法,能正确地改写整万的数。掌 握将非整万的

17、数用“ 四舍五入”法改写成以“ 万”作单位的近似数的方法,能正确地“ 略写”非整万的数。理 解、掌 握 “ 四舍五入”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运用。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增强学生的科普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重点:大数的改写和略写。难点:将非整万的数用“ 四舍五入”法改写成以“ 万”作单位的近似数。教具:多媒体课件、幻灯片教学过程:一、 旧知铺垫用幻灯出示下面题目。1 、写出下面各数一百二十 万 二 千 三 百 二百零四万五千三千零二十万零六百八十五千八百万零 七 百 三百六十四万八千2 、读一读下面各数。2 0 0 0 0 0 0 3 5 0 0 0 0 0 1 0 2 0 0 0 0 0 8 6 0

18、 0 0 0 0 0二、讲授新课1 、教学例5 。( 1 )出示挂图或电脑课件展示人体血液的构造,介绍红细胞、白细胞的作用。说明在一滴血液中含有多大数目的红细胞和白细胞,教师出示板书。一小滴血含有:红细胞:5 0 0 0 0 0 0 个 白细胞:1 0 0 0 0 个。( 2 )让学生读一读这两个数。再看看这两个数有什么特点。学生交流后,教师说明:这两个数都是整万的数。什么是整万的数呢?像:2 0 0 0 0 3 5 0 0 0 0 1 0 0 0 0 0 0 1 0 2 0 0 0 0 . . .都是整万的数。像:2 0 0 3 5 3 5 6 0 0 0 1 0 0 0 0 0 5 1 0

19、 2 5 6 0 0 都是非整万的数。( 3 ) 明确告诉学生:在生产、生活中人们为了方便读写,常常将万后面的4 个 。省略掉,换成一个“ 万”字。用万字来代替数末尾的4个 0 , 这样就把整万的数改写成了以“ 万”作单位的数。( 4 ) 改写。板书出示:5 0 0 I 0 0 0 0 个 = 5 0 0 互个强调:把个级的4 个 。省略掉,在 5 0 0 后面写上“ 万”字。这样照样读作:五百万个。想一想:1 0 0 0 0 个= 1 互个。先让学生来说,然后教师添上板书“ 1 ”。( 5 ) 即时尝试。把下面的数改写成用“ 万”作单位的数。 1 8 0 0 0 0 3 0 0 0 0 0

20、1 8 0 0 0 0 0 0学生独自改写。教师巡视,观察学生是否记住写“ 万”字,并当作要点进行强调。2 、教学例6 。( 1 ) 电脑课件展示太阳和地球图,让学生观察、收集消息,了解太阳和地球的大小关系。( 2 ) 让学生读出太阳和地球的直径分别是多少,并说一说太阳的直径是地球的多少倍。这时学生感到直接说出这两个大数之间的倍数关系比较困难。( 3 ) 启发学生想到:用 “ 万”作单位的数进行比较会比较方便。( 4 ) 观察这两个数有什么特征?通过观察学生发现这两个数都是非整万的数,很显然我们不能想例5 那样将它直接写成 用 “ 万”作单位的数。那怎么办呢?( 5 ) 介 绍 “ 四舍五入”

21、法及如何用“ 四舍五入”法将非整万的数改写成以“ 万”作单位的数。教师: 有一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做“ 四舍五入” 法, 什么是“ 四舍五入” 呢?如:1 2 7 5 6用 “ 四舍五入”法改写成以“ 万”作单位的数。找准万位上的数。板书:1 2 7 5 6看万位右边第一位上的数,是2。说明:根 据 “ 四舍五入”法规定,像这样小于5 ,把它和右边的数全舍去,改写成0板书:12756pl0000。说明:因为得出的是近似数,所以必须用“ 七”,不能用。再把10000改写成用“ 万”作单位的数。板 书10000=1万 ( 说明:这里两个数是相等的,只 能 用 “ = ”)想一想:这样将1389000

22、用 “ 四舍五入”法改写成以“ 万”作单位的近似数。先让学生尝试练习,然后教师再逐步引导。找准万位上的数:13回9000看万位右边的第1位上的数。大于5向前进1 ,再把它和右面的数全舍去,改写成0,板书:13890001390000再把板书1390000改写成以“ 万”作单位的数。板书:1390000=139 万教师:太阳的直径是地球的多少倍?即时尝试把下面的数用“ 四舍五入”法改写成以“ 万”作单位的数。1264008 13285431209000先由学生尝试练习,然后教师讲评,如果学生直接“ 略写”成 以 “ 万”作单位的数也可以,但要强调加上“ 七”。如:1264008比 126 万 1

23、328543133 万二、课堂活动1、课文第14页 的 “ 做一做”。通过练习, 一 方面是让学生用刚学到的知识进行改写,进一步掌握新知;一方面通过提供的有关地理知识素材,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地理知识,扩大视野。2、课文第15页 的 “ 做一做”通过让学生分别求出同一个大数的不同的近似数,练习使用“ 四舍五入”求近似数,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近似数的理解。四、巩固练习课文练习二的第3 8 题。教学反思:2-1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教学内容:教材第19-20页数的产生、自然数和整数、十进制计数法及数位顺序。教学要求:1 . 使学生简单了解数的产生,认识自然数的含义。知道自然数是整数的一部分。2 . 使学

24、生认识多位数的计数单位,理解十进制计数法及数位的含义,掌握数位的顺序和数级的概念,能根据数位或数级的顷序,初步认识一个具体的数中各个数位,以及数的组成。教具准备:计数器,多位数的卡片,数位顺序表。教学过程:一、教学数的产生1 . 复习。( 1)提问:你能从右往左说出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吗? 谁能从右往左说一说每个数位上的计数单位?( 2)读出下面各数,并说一说每个数的组成。10000 4000 4500 4530 4532 206020062 .教学数的产生。(1 )自然数的产生。(2)说明数的产生。3 .教学自然数。(1)说明自然数。有了数字,就可以用数来表示物体的个数。提问:如果一个物体也没

25、有,用哪个数表示?追问:什么样的数叫做自然数? 你能再说出几个自然数吗?(2)教学自然数的特征。提问:自然数是怎样排列的? 相邻的两个自然数相差儿? 有最大的自然数? 为什么?想一想:自然数的个数是怎样的?追问:哪些数是整数?二、教学十进制计数法1 .教学计数单位。(1)复习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我们在前三年多里学的整数,都是万以内的数。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有哪些? ( 指板书的个、十、百、千、万) 想一想,这些计数单位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提问:根据上面的关系,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2)教学万以上的计数单位。说明: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还经常要用到比万大的数,从今天起,我们要学习比万大的多

26、位数。老师举出一些比万大的数的例子。从以前学习的一万开始,还可以继续数下去。出示计数器,拨上一万。提问:现在计数器上表示多少?我们可以一万一万地数下去。追问:10个一万是多少万?现在我们一起十万十万地数。追问:1 0个十万是多少万? 一百万一百万地数。1 0个一百万是多少万? 怎样拨珠? 现在 万 位 是“ 1”,是1个多少? 接下去一千万一千万地数。数 到10个一千万时,说明向前一位亿位上进1 ,是一亿。这时计数单位是什么?提问:刚才数数时,有哪些计数单位? 每位满几就向前一位进1?我们还可以这样数下去。师生共同一亿一亿地数到十亿、提问:1 0个一亿是多少亿? 十亿十亿地数到一百亿。提问:1

27、 0个十亿是多少亿? 谁能说 说 ,这里数数时有哪些计数单位?小结:现在,你能按顺序说出有哪些计数单位吗?让学生看着计数器的数位按顺序说说有哪些计数单位。2 .说明十进制计数法。刚才我们数数时,每一位上的计数单位满几就要向前一位进1?想一想,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说明: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都是十进关系。像这样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 率 是10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法。追问:怎样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在卜进制计数法有哪些计数单位?三、教学数位顺序表1 . 讲 解 数 位 。(1)提问:阿拉伯数字有哪几个?说明:要把一个数写出来就要用到数字。例 如386,是一个数

28、,它要用三个数字3、8、6。追问:这个数是多少? 用了哪几个数字?板 书1529。提问:这个数是多少? 用了哪些数字? 这个数从右往左有哪些数位? 每个数位上的计数单位是什么?指出: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每个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2 ) 下面数里各有哪些数位? 每个数位上的数字各表示多少? 2 6 2 5 3 1 3说明:数字2 在十位上表示2个十,在千位上表示2个千;数字3 在个位上表示3 个一,在百位上表示3 个百。一个数字所在的数位不同,表示的数的大小也不同.2 .教学数位顺序表。( 1 ) 认识数位顺序。除了已经知道的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外,多位数的

29、数位也是按一定顺序排列的。请看整数的数位顺序。提问:从右往左除了已经学习个位、十位、百位、千位外,依次还有哪些数位?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追问:从右往左,第五位是什么数位? 第九位呢?( 2 ) 认识数级。说明: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位是一级。提问:从数位顺序表上看,依次有哪些数级? 个级有哪些数位? 万级有哪些数位? 亿级呢? 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指名学生说一说,从右往左,哪些数位是个级? 哪些数位是万级? 哪些数位是亿级?追问:你发现每个数级的数位排列有什么规律吗?( 3 ) 请你按数级从右边起,说说每个数级各有哪些计数单位。 做 “ 练一练”。3 .认识多位数的组成。( 1 )

30、下面的数各是几位数,按数级分各有哪几个数级? 你是怎样分的?3 2 4 8 1 4 3 2 4 8 1 2 6 3 2 4 8 4 1 2 6 3 2 4 8( 2 ) 先把下列各数按数级分一分,再说一说各有哪些数位,最高位是什么数位。4 2 5 3 6 4 3 6 2 5 3 8 2 3 4 5 6 7 3 2 1 4 5 6 1 7 3 2 1 5 0( 3 ) 下面各数亿级、方级、个级上的数各是多少?2 6 3 0 0 4 2 0 6 3 2 4 5 1 2 3 0 4 3 2 5 1 2 0 7 2 4 6 2 1 3 0引导学生先分数级,再启发学生说出每一数级上各是多少。(4)从左往

31、右,先根据数位的顺序,指导学生说一说下面各数的组成;再根据数级的顷序,告诉学生每一数级上各表示多少,并让学生说一说。3400 2603400 623054000四、小结和练习3-1亿以上的数的读法教学内容:教科书21页。教学目标:1、认识亿、十亿、百亿、千亿。2、能正确地读出亿以上的数。3、通过归纳亿以内数的读数规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整理数位顺序表和亿上数的读法。教具准备:小黑板、投影片、拨数器教学过程:教 学内容教学时间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复习一、要求同学说出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二、投影出示:1、10个 亿 () ;10个十亿是()十个百亿是()2、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

32、的进率是儿?三、小黑板出示:读出下列各数。47690000、 7002000一、学生口答:个、十、百、千。二、多名学生口答:1、十亿、百亿、千亿2、是十。三、一名学生读数,另一名学生写“ 读作新授一、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二、提出要求:在拨数器上一千万一千万地拨, 直拨到九千万。问:九千加一千是多少?千位满十怎么办? ( 板书:亿)二、学生按要求拨珠九千万。是一亿,千万位满十教学反思:在拨数器上一亿一亿地拨珠, 直拨到九亿。问:九亿加一亿是多少?亿位满十怎么办? ( 板书:十亿)( 用同样的方法认识百亿、千万亿。 )板书:十亿、百亿、千亿指出:亿、十亿、百亿、千亿都是计数单位。向亿位进一。学

33、生按要求拨珠九亿。是十亿, 亿位满十向十亿位进一。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亿以一、教学例1内数1、要求学生在拨数器上拨出六十一亿1、学生拨出六十一亿的读引导学生先按个级的方法读六十一, 再在学生读出六十一亿。法后面加个“ 亿”字。2、要求学生在拨数器上拨出一百亿四千2、学生读出一百亿四万二千并按刚才的方法读出这个数。千万二千。3、要求学生读出“ 做一做”中的练习题3、学生读数并相互纠中的数。正。4、小结:亿级上的数和个级上的数的读4、归纳: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同:亿级数要按个级数的读法来读。异:亿级数要在后面加一个“ 亿”字。作业略3-2亿以上的数的写法教学内容:第 22页:例 2教学目标:1、根据

34、数位顺序的数级正确地写出亿以上 的数。2、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会进行简单的概括、推理。教学重点:掌握亿以上数的写法。教学难点:每级中间或末尾有0 的数的写法。教具准备:小黑板、投影片、数位表教学过程:教 学内容教学时间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复习1、万以内的数是怎样写的?请写出下列各数:四千零七十 七百八十 四千零三2、板书课题,导入新课。1、学生在自备本上写数后交流。新课一、教学例2:1、板书:三 亿 三 十 亿 九 千 万 七 千零三亿零二十万。问:这些数怎样写?2、问:这些数的最高位在哪位上?万位上是几?其它数位分别是几?怎样写?板书:三亿写作300000000三十亿九千万写作30

35、90000000七千零三亿零二十万写作7003002000001、学生试写。2、学生根据自己的写法回答。3、想一想:整亿的数怎样写?4、重点分析“ 七千零三亿零二十万”这一中间有零数的题型5、练习:做一做中的练习。3、学生归纳:有多少 亿 ,就在亿级上写多少,再写8 个 0。4、学生练习。作业略4 -1计算工具的认识、电子计算器的使用教学目标:1 . 了解算术型计算器表面各按键的功能.2 . 了解算术型计算器工作的基本过程.3 .掌握算术型计算器的使用方法.4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了解计算器的键盘结构,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教学难点: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

36、引入新课投影下列题目。57+26= 82-49= 12X27= 351 + 13=36+47= 41-18= 26X28= 5444-16=师:哪个同学和老师比赛?看谁做的快?师:同学们想知道老师为什么做的又对又快吗?这节课老师就把这中间的契妙告诉你们,相信你们知道后比老师做的还快.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电子计算器的使用.( 板书课题)二、讲授新课( -)计算器的认识1 . 师 :关于计算器,同学们都知道哪些知识? ( 学生自由发言)2 . 师 :大家说的都不错,下面我们请计算器博士给大家介绍一下电子计算器方面的知 识 . ( 演示动画“ 电子计算器”)3 . 师 :听了计算器博士的介绍,我们对

37、于电子计算器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那么如何使用呢?我们继续研究. ( 学生拿出准备的计算器)4 .出示思考题( 1 )计算器包括哪些按键?( 2 )这些按键的功能是什么? ( 学生通过实验自己验证)5 . 汇报结果( 1 )哪些是数字键?按下数字键在哪里显示?他们什么关系?教师任意报数,学生练习输入( 教师强调输入要从高位输起)( 2 )要完成加减乘除运算并显示计算结果,还需要什么键? ( 四则运算键和等号键)( 板书)练 习 1 2 + 4 ( 说出过程)( 3 ) A . 如果发现输入错误,怎么办? ( 清除键)( 板书)例如:9 - 3 ,按键,教师强调:清除键只清除错误输入的4 ,

38、前边输入的数据仍然保留.B.如果一道题计算完毕,需要计算另一道题,这时应该怎么办?C.如果需要清除前边的所有数据,应该怎么办?为什么?师:下面我们通过几道四则运算式题,检验一下大家的学习效果.( 二)计算器的应用1 .出示例1 :用计算器计算3 8 9 + 2 6 0 ( 板书)学生自己试做,然后汇报过程. ( 教师可继续演示动画“ 电子计算器”,利用其中的计算器进行演示)教师关键要强调输入数据和使用运算键的方法.练习:7 5 0 + 1 4 7 3 = 2 9 8 3 - 6 2 7 = 3 2 X 6 8 =1 5 4 8 + 4 3 = 4 9 X 3 9 = 1 7 8 0 5 - 3

39、 9 7 6 =小结:力 口 、减、乘、除的单项运算,只要选择相应的四则运算符号就可以了2 .出示例2 :计算6 8 + 5 X 2 5 ( 板书)单数组学生用笔算,双数组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然后汇报结果.练习:7 8 3 + 5 6 X 2 15 7 + 2 7 2 4 - 1 79 4 + 1 8 4 X 33.出示例3 :用计算器计算3 0 2 4 + (1 6 7 - 8 3 )三、巩固反馈1 . 用计算器计算.4 8 + 9 7 1 4 6 - 8 93 0 1 + 2 7 41 9 5 2 - 7 6 41 0 2 X 6 3 4 6 0 8 4 - 3 62 7 X 3 91 5

40、 9 6 4 - 3 82 .用计算器计算5 9 1 - 2 4 3 + 2 0 75 2 X 3 4 + 6 2 53 8 1 5 4 - 3 5 - 2 73 2 X 5 9 - 1 0 3 48 0 0 4 4 - 9 2 + 7 68 0 2 7 - 7 5 7 0 - 8 43 . 有一批货物,用一辆载重8吨的货车1 5 次可以运完;如果改用一辆载重1 2 吨的货车,多少次可以运完?四、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知识?用计算器计算时我们要注意什么?根据你所了解和掌握的关于计算器的知识,五、课后作业1 .用计算器计算.6 9 0 0 0 + 1 3 5 0 0 0 =3 0 0

41、7 6 0 - 2 5 9 0 6 5 =2 .用计算器计算.2 0 3 2 5 8 4 + 7 6 =3 5 X (7 2 9 4 - 2 7 ) =你能设想一下未来计算器的发展趋势吗?3 5 2 4 0 0 - 1 6 8 0 0 0 =9 2 0 0 8 4 + 1 5 4 0 2 1 7 =2 4 0 5 4 - (8 5 - 4 8 ) =7 6 4 1 5 6 X 8 2 =2 4 1 2 4 - (2 8 8 4 - 8 ) =4 7 0 + 2 1 X 1 9 =活动课 1 亿有多大教学内容:感 受 1亿这个数有多大。 ( 课文第3334页的内容)教学目标:让 学 生通过对具体

42、数量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通 过 学习、交流,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向他人学习、与他人沟通和交流的习惯。重点:理解大数的意义,建立数感。难点: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一1 亿有多大。教具准备:一叠 纸 张 ( 1000张)、直尺等。活动过程:一、提HI问题老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许多大数。今天,老师想问同学们个问题一你能想象1 亿有多大吗?引发学生猜想。学生根据不同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可能会结合不同的量进行猜测。学生回答的内容可能有:1 亿大米能装满一间房子、一整车吧;1亿米在体育场上要跑一万圈,10万圈吧;1亿本书摞起来有一座山那么高吧。二、探究活动1 . 首先确定

43、研究方案,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研究选择测量“ 1 亿张纸摞起来的高度。”2 . 思考如何进行测量。提问引导:找 出 1 亿张纸摞起来直接进行测量行吗?不能直接测量怎么办?学生想到,可以先测量一部分,再推算出整体是多少。“ 一部分应该取多少张呢? 学生:100张、1000张、10000张。教师:有没有想到取115张、1021张呢?接着说明,为了计算方便,应该取整百、整千、整万的数量。3 . 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分别用100张 和 1000张纸的高度为基数进行测量。教师取几份100张纸给部分学生测量高度,然后学生分小组推算I 亿张纸的高度;教师把1000张纸给其他的学生测量高度,让他们也分小

44、组去推算1 亿张纸的高度。由于学生测量时的误差,得出的结果也不相同,另外部分学生对推算的方法、过程也不一定理解、掌握,所以,教师有必要进行全班讲演。以 100张为例。测量高度:约 1 厘米。 ( 为了计算的方便,预备的纸张要有所选择)提问引导:1000张呢? 10厘米10000张呢? 100厘米1米100000张呢? 10米1000000张呢? 100米10000000 张呢?1000 米100000000 张呢?10000 米推算结果。1 亿张纸的高度是1 万米。老师:你知道1 万米有多高吗?你记得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珠穆朗玛峰”有多高吗?这里学生感受到1万米比珠穆朗玛峰还高,也就是说如果有

45、1 亿张这样的纸摞起来,它的高度将超过珠穆朗玛峰。以 1000张为例。测量高度:约 9 厘米。照此推算:1 万张的高度为9000米。老师:为什么选择不同的基数进行测量,推算的结果就不同呢?为了让学生理解“ 基数越大,误差越小”的道理,教师可以打个比方;如果取1 亿张还有误差,还有误差吗?三、自主活动:让学生自己选择不同基数的物品进行测量、推算,进一步感受1 亿有多大。第二单元角的度量1直线、射线和角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三者之的和别。使 学生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培 养学生关于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的空间观念。重点:建立射线的概念。 难点:使学生

46、理解角的边是两条射线教学过程:一、认识射线和直线1 .认识线段的特征。( 下面的板书填在一个表里)出示线段( 长4分米) 。提问:谁来告诉大家,黑板上的图形叫什么? ( 板书:线段)提问:线段要怎样画? ( 按学生的回答画线段) 。画线段时,开始和结束都要注意什么?指出: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是有限长的,我们可以用直尺量出线段的长度。谁能来量一量黑板上的线段,告诉大家,它的长是多少。现在看老师再来画 条5分米长的线段。2 .认识射线。如果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 老师延长第二条线段) 就得到一条射线。( 板书:射线)把射线与线段比一比,它有什么特点?指出:射线也是直的,它只有一个端点。另一方

47、没有端点,可以无限地延长下去,是无限长的。直尺或三角尺可以画出射线:先点一点,再沿着尺的一边画射线。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画一条射线。谁再来说一说,射线有哪些特点? 射线可以量出长度吗? 为什么?指出:射线只有一个端点,是无限长的,所以不能量出它的长度。3 .认识直线。现在,我们把线段两端无限延长,( 边说边把第三条线段延长就得一条直线。( 板书:直线)大家把直线和线段、射线的特点比一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直线有哪些特点?谁来说一说,用直尺或三角尺怎样画直线? 要不要点上点? 为什么? 直线可以量出长度吗? 为什么?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画一条直线。4 .提问:射线、直线是怎样得到的? 线段、射线

48、和直线有什么相同的特点? 有哪些不同的地方?你能从延长线段得出直线这样的过程说一说,线段和直线什么关系吗? 直线和线段又有什么共同特点?5 .做 “ 练一练”第1题。小黑板出示,让学生判断,要求说明理由。二、认识角1 .引入课题。我们已经初步认识过角。谁能说说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的角?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进一步学习角。2 . 认识角和各部分名称。角是怎样的图形呢? 现在仔细看老师画三个角,联系刚才学的知识,想想角是怎样组成的。请同学们结合下面的问题,看 第110页上面的三节。出示小黑板上的三个问题:角是怎样组成的? 角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请你分别填在书上的括号里。角用什么符号表示?提问:角

49、是怎样组成的?从这点( 在黑板上点点) 引出两条射线,画 个角?这个点叫做角的什么? 这两条射线呢?谁能来写一个表示角的符号? 教师说明角的符号“ N”的写法,并举例写成N 1 ,领学生 读 “ 角一” 。提问:如果写数字2 ,应该怎样读?3 .做 “ 练一练”第2题。学生拿出三角尺放在课桌上, 边指顶点和边, 边自己说出名称。出示三角尺,并且手指每个角的三个部分,学生齐说各部分名称。教学反思2、角的度量教学内容:教材第37 38页角的度量第57题。教学目标:使 学生认识量角器,知道量角器的刻度结构,能按不同向认识量角器上刻度的排列顺序,知道角的大小的计量单位“ 度”认识的角的大小。使 学 生

50、初步掌握量角的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红色木条做的一个角,师生每人准备一个量角器。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1 . 口算。用小黑板出示,指名学生口算得数。2 .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角。3 .引入课题。也许有的同学会说我们可以用尺子进行测量线段的长度,如果能像量线段那样,能用一种单位去量一量,知道一个角的大小,那该多好啊。那么,究竟用什么去量呢? 量出的结果用什么做单位呢? 怎样去量角呢? 这些就是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角的度量。( 板书课题)二、认识量角器1 .认识角的计量单位。说明:量角的大小,要用到量角器。这就是一个量角器。我们先来认识一下量角器。提问:量角器是什么形状的?

51、 我们来看这个半圆,从0开始到180为止。这个半圆被平均分成了多少份?说明: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叫做1度的角。也就是说,计量角的单位是“ 度 = ( 板书:度) 写 “ 度”可以用一个小圆圈来表示,此 为“ 1度” ,我们这样写。( 板书:) 领学生读 1 。追问:计量角的单位是什么?1 的角有多大? 指出:计量角的单位是“ 度” ,用符号表示。2 .认识量角器的结构。( 1)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是1 这样的10份所对的角是10度的角,这样的60份所对的角是60度的角,这样的90份所对的角是90度的角。(2)请同学们继续观察,量角器上这个小圆点叫做量角器的中心。再仔

52、细观察,量角器上有几圈刻度? 外圈的刻度0180 是按怎样排列的? 内圈呢?指出:量角器上有两圈刻度,外圈刻度从左往右按顺时针方向从0 180 ,内圈刻度从右往左按逆时针方向从0180。同学们看明白了吗?(3)外圈的刻度线, 从左边起看到o 刻度线了吗?拉 出10、30、90、120、1 8 0 ,让学生说出是多少度。提问:谁能从左边起找出外圈50的刻度线,请你拉这根线来表示。谁再来找出9 0的刻度线?再请哪位同学来找出外圈125的刻度线?180呢? 外圈的刻度会找到吗?(4)从右边起, 内圈的刻度怎样找呢? 现在谁用线来拉一拉, 表示出内圈。的刻度线?45呢?80?) 90 呢?再指名学生用

53、拉线的方法找出140、180的刻度线。内圈的刻度会找了吗?(5)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量角器。 与老师这里的一样吗? 你的量, 角器上的中心在哪里?大家一起来找量角器上的刻度。从左边起,找 。刻度线、10刻度线、135刻度线、180颗度线。再从右边起,找0、10、135、180刻度线。(老师巡视)三、教学角的量法1 .自学课本。我们已经认识了量角器,能指出量角器上的度数。怎样用量角器量一个角的度数呢? 请大家看课本。从111页倒数第二行看起,到 例1完。看完后告诉老师,量角要分几步,哪几步?2 .提问:量角要分几步进行? 哪两步? 指出:可以把量角的方法归纳为“ 两重合,一看数” 。教师用小黑板出

54、示:两重合:量角器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一看数:看角的另一条边对的刻度数。3 .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来量这个角的度数。 先要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 然后做到“ 两重合” 。再看另一条边对的刻度数。现在知道这个角多少度吗? 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为什么要看内圈?四、课堂小结3、量角的练习教学内容:教材第116页练习二十二第8 一 12题。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量角的方法, 能正确、 熟练地度量不同方位的角的度数。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量角器。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 . 角的量法。提问:谁来说一说,度量角的方法是怎样的? ( 板书:两重合一看数)2 . 量出下面角的度数。

55、( 用投影仪)提问:刚才量角用的是哪一圈的刻度? 请你们拿出自己的量器,沿内圈的0 刻度线起,10、20一起数到180。再沿外圈, 从0 刻度线起,10、20 - 起数到180。3 . 下面的图形都是角吗? 为什么?4 . 揭示课题。上面量的角,都有一条边是水平方向并且向右的,如果把角方向改变一下,像这里图中的角,我们也可以按照“ 两重合,一看数”的方法量出它的大小,这就是今天量角的练习内容。( 板书课题) 通过练习,要进一步掌握“ 两重合,一看数”的量角方法,能正确、熟练地量出各种角的度数。二、量角练习1 . 量出下面角的大小。投影出示:老师作示范量角,强调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刻度

56、线与一条边重合,再让学生读出角的大小的刻度。在学生读刻度时,提问学生要从量角器哪一边起,看哪一圈的度数。指出:量上面这些角的度数,还是要按照“ 两重合,一看数”的方法来量角。在看刻度数时要特别注意,先弄清要看哪一圈的刻度,再读出是多少度。2 .练习四第4题。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看练习四第4题, 先想一想, 每个角的度数要从量角器哪一边看起,看哪一圈的,再告诉大家,每个角是多少度。指名学生口答角的度数。请同学们再看一下,这里用量角器量角时,量角器的半圆是对着角的哪个方向的?指出:在把量角器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时,量角器的半圆要对着角的“ 开口3 .练习二四第7题。( 1)现在

57、请同学们按上面的方法,自己来量下面第9题里的角。量角器按书上的位置放,注意半圆对着角的“ 开口” 。量出度数后,写在角的下面。( 老师巡视指导)( 2)这几个角是怎样量的呢? 现在请同学们跟老师再量一遍,看自己量得对不对。用投影仪投影出第7题,逐个量角,得出每个角的度数。提问:你能说一说刚才按怎样的方法量角的吗? 摆量角器时,量角器的半圆要怎样摆?读数时要特别注意什么?三、课堂小结这节课练习了什么内容? 量角的方法是怎样的? 按照这样的方法量角,还要注意哪两个问题? ( 半圆对着“ 开口” ,读数看清是哪一圈。)教学反思:4、角的分类和画法教学内容:教材第4 1 -4 2 页教学目标:1 .

58、使学生认识角的分类,掌握直角、平角、周角和锐角、钝角的特征,能判断一个角是什么角;帮助学生建立不同的角的空间观念。2 . 使学生能掌握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能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 . 量出下面各角的度数。( 投影出示)提问:谁来说说量角的方法是哪儿步?上面哪个角是90?N那个角小于90?哪个角大于90?2 .引入新课。我们看到,角是有大有小的。那么,根据角的大小能不能把它们分成几类呢? 可以不可以根据角的大小把它画出来呢? 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角的分类和画法。( 板书课题)二、教学角的分类1 . 认识直角的度数。( 1) 提问:你还能说一说见过的哪些角是直角吗? ( 板

59、书:直角)( 2) 请你指一指三角尺上的直角。直角是多少度呢? 请大家用量角器量一量三角尺上的直角,然后告诉老师,你量出直角是多少度。直角是多少度? ( 板书:直角是90)提问:数学书封面的一 个 角是多少度? 课桌面的一个角是多少度? 黑板面的一个角是多少度? 为什么这些角都是90?你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每一个角都是多少度吗? 为什么?( 3) 画出下列图形。提问:这个角多少度? 为什么? 你是怎样知道它是直角的?指出:我们已经学过,凡是标有这个符号“ 司”的角就是直角。2 .认识平角。(I)再请同学们想- - 想,怎样的图形叫做角?请看老师来画一个角。 先点一个点, 再用直尺, 从这点出发

60、向相反的方向画两条射线。提问:这个图形是角吗? 为什么? ( 边提问边在上面表示出)(2)谁来指一指,这个角的顶点在哪里,两条边在哪里?这个角与以前看到过的角比较,你能看出它的两条边有什么特点?现在请大家看一看,这个小木条组成的角,( 把两条小木条旋转成一个平角) 它的两条边也有什么特点?像这样,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的角,就叫做平角。( 板书:平角)( 3) 个子角是多少度可以怎样知道呢?请大家一起来量黑板上的平角,看看是多少度。请大家在练习木上画一个平角,再量一量自己画的平角是多少度。提问:你们量得平角的度数都是180吗? 指出:平角是180。( 板书:平角是180)(4)你能想出一个平角的度

61、数等于几个直角的度数吗?请同学们每人拿出准备的一张纸,先对着折一下,再对着折一下,使刚才折出的边重合。提问:现在折出的这个角是什么角? 它是多少度?现在我们把第二次折的打开,现在以折痕相交的点作为顶点,这是一个什么角? 它由几个什么角组成?提问:1平角等于几个直角? ( 板书:1平角= 2直角)请你们在课本第113页 上“ 1平角= ( ) 直角”的括号里填上数。3 . 认识锐角和钝角。(1)我们己经知道了直角和平角,还知道了直角是9 0 ,平 角 是180。请同学们仔细比较下面角的大小,你能不能根据这些角的大小,把它们分成几类呢?小黑板出示图:提问:你把这里的角分成几类? 你是怎样分的?(

62、2)同学们分得很好。现在来看一下,Z 1, / 5是什么角? N 2、/ 6的大小有什么特点? N 3、N 4有什么特点? 那么,像/ 2、/ 6这样小于90 的角叫做什么角呢? 像N 3、Z4这样的角,不光大于9 0 ,而且小于180,它们又叫做什么角呢? 请同学们自己看课本第113页最后两节。先量一量这里每个角的度数,再看一看各叫什么角。( 3)提问:谁来说一说,看书后你知道了什么? ( 板书:锐角钝角)小黑板出示锐角、钝角的定义,让学生读一读。4 .认识周角。( 1)如果把这一条边继续按这样的方向旋转,这是不是个角? 这个角从哪条边到哪条边?把这条边继续按这样的方向旋转,( 演示) 当两

63、条边重合时,这还是一个角。( 用手势指示:。 ) ;提问:想 想,从刚才开始到旋转成现在的角,这一边绕端点旋转了多少?指出:这一条边绕它的端点旋转了一周,所成的也是一个角。这样的角,我们把它叫做周角。( 2)现在我们用这里的两根小木条的角来旋转,如果把每根小木条都看作条射线,看看每次得到怎样的角。依次演示出直角、平角,分别让学生说一说各是什么角。如果把这条射线继续旋转,( 演示) 这是不是一个角? ( 用手势指示:) 为什么?我们继续把这条射线绕着端点旋转,( 演示) 当这条射线绕着端点旋转凋,所成的角叫做什么角?( 3)根据刚才用小木条角旋转成的周角,周角可以这样画出来。( 画图)指着图说明

64、:一条射线绕着端点旋转一周所成的这个角,是周角。每个同学自己说一说, 什么样的角叫做周角, 再看一看书上怎样说的, 然后告诉老师。出示周角定义。( 4)说明: 周角是360。( 板 书 : 周 角 是360)请大家把周角的度数与直角、平角的度数比一比,一个周角等于几个平角? 等于几个直角?( 5) 用小木条组成的活动角演示,从锐角起,旋转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让学生说明每次是什么角,为什么。5 . 组织练习。( 1) “ 做一做”第 1题。请同学们说一说第1题里每个角各是什么角,为什么。三、教学角的画法1 .自学画角的步骤。我们已经能根据角的度数判断它是什么角了。如果知道一个角的度数

65、,怎样画出这个角呢? 请同学们看书第114页上的内容。看完后告诉老师,画角要分几步? 哪几步?2 . 提问:画角要分几步? 哪三步?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 1) 先画射线;( 2) 两个重合,对准点点;( 3) 再画射线。3 . 画角。提问: 例 4 的要求是什么? 画 6 5 的角要怎样画? ( 学生回答, 老师在黑板上按步骤画出6 5 的角)小结画指定度数角的步骤。4 . 组织练习。( 1) “ 做一做”第 2 题。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画在练习本上。用量角器检查板演画出的角是否正确。四、课堂小结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口算乘法教学内容:课标实验教材第七册46页 例1及相应练习教学目标:

66、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 积 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2、通过问题情境自主掌握整数乘法的一般口算方法。教学过程:一、自主探索口算方法。1、课件分别出示45页六种交通工具的时速,引导学生理解用复合名数表示的数学术语 “ 速度”的含义。2、根据图里的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3、“ 人骑自行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让学生独立口算。16X3=( 师巡视,注意统计不同口算方法的种类)4、汇报交流。二、引导学生对比不同算法的特点。1、出示题目:特快列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1 6 0 X 3 =,独立计算后小组交流。2、引导学生对比1 6 X 3 =和160X 3=,让学

67、生从16和160的关系中,总结出几百几十与一位数相乘的口算方法。3、将 第1题增加1个条件“ 30小时行多少千米? ”16X30=4、让学生在与“ 16X3”的对比中归纳出简便算法。三、巩固练习。1、练习六第1题。让每位学生独立口算,将得数写在该题( 树叶)的旁边,然后让部分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及时反馈学生口算情况。2、练习六第2 题。可向学生展示两种花卉的部分品种,引发学生的生活美感。3、练习六第3 题。( 开放题)在反馈时,引导学生学会有序思考的方法。还可利用本题资源,扩大解题视野。四、课堂小结。( 略)教学反思:口算乘法的练习教学内容:练习十二的第47题。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让学生

68、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 积 在1 0 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一位数乘两位数( 积 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教具准备:投影片、小黑板。教学过程:( 一)复习1、投影出示第4题:2、问:你能说一说口算时是怎样想的?学生口算3、比一比,谁算得快? ( 小黑板出示第八题)学生比一比谁算的快并说一说口算的过程( 二)综合练习1、要求学生完成第5题。你说出口算的过程吗?学生表述口算的过程( 多名学生说一说) 。2、观察这道题你发现了什么特点?学生先填空后说一说自己的看法。小结: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 三 )提高练习1、要求学生完成

69、第6、7题。( 学生在书中完成第6、7题,说一说解题的思路。 ) 第6题要教会学生如何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做7题时先让生读题,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引导学生跳出常规思维进行创新164-4=4 ( 元) ,理由:“ 买 3 送 1” 相当于买4 少 收 16元,则平均每棵少收4 元。2、小结。教学反思:笔算乘法教学内容:课标实验教材第七册4 9页 例 1 及相应练习教学目标:1 、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过程:一、自主探索笔算方法。1 、出示例1 :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 1 2 小时,火车1 小时约

70、行1 4 5 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2 、独立列式:1 4 5 X 1 2 =3 、请学生估一估1 4 5 X 1 2 的大致范围。4 、尝试算出1 4 5 X 1 2 的结果,并对照估算的情况,算一算估算值与准确值的误差是否合乎实际。5 、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应说以下几点:( 1 )先算什么;( 2 )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 3 )最后算什么。6 、师生共同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一般方法的过程。7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检验自己运算的结果。二、巩固练习1 、课本4 9页 “ 做一做”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完成后,可能计算器自行检验。2 、练习七第3 题。1 6 4 X 3

71、 2 = 5 4 X 1 4 5 = 2 5 4 X 3 6 =2 1 7 X 83 = 4 3 X 1 3 9= 3 2 8X 2 5 =提示学生:怎样列竖式可使计算方便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对比的基础上反思,明白在列竖式时,上面一行写三位数,下面一行写两位数,这样计算比较方便。同时提醒学生书写要工整,数位要对齐,计算要仔细。3、练习七第2、4 题。这两题的知识背景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学生练习后,让学生根据每题的知识背景简单说说自己的感受。教学反思:笔算乘法的练习教学内容:第 50-52页练习八的2、4、5、8 T 1 题。教学目标:1、知道用乘法解答应用题可把两个因数交换位置。2、正确解答

72、应用题。教学重点:正确解答应用题。教学难点:理解应用题中有关数量关系。教具准备:投影片、小黑板。教学过程:( -)复习1、小黑板出示笔算题:134X 16 246X34学生笔算( 两名学生板演) 。让学生笔算过程。2、口算:14X7 25X3 160X5 23X10060X70 21X300 18X50( -)练习1、投影第2 题:我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绕地球一周要用114分钟,绕地球59周要用多少分钟?比 5 天时间长些还是短些?2、问:怎样列式表示什么? 5 天时间有几分钟?学生试做( 一名学生板演) 。114X59=6726 ( 分钟)114X 5960X24X5=7200720067

73、26问: 59 114义114和 义 5 9 比, 哪一种计算更简便?多名学生回答( 个别学生会列这种式子: 。59X 114学生比较后得出:114义 59笔算时比较简便。1、练习:完成4、5 题。 学生练习( 两人板演)2、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二、作业:练习十三:8 T 1 题。因数中间或尾末数有0的乘法教学内容:P 5 3 例 2及练习八1 一4教学目标:1 、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竖式的简便写法及计算方法2 、口算、笔算交互进行,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 、出示例题情景: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 6 0 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 0 6 千米它们3 0 小时各

74、行多少千米?2 、学生根据题意,独立写出解题算式,独立进行计算3 反 馈 第 ( 1 )题:请不同算法的学生说一说4 、重点围绕竖式的简便写法和积进行讨论、写竖式时,如何处理“ 0 ”和 “ 非 0 ”数字的对位问题、怎样确定积的末尾零的个数5 、反 馈 第 ( 2 )题:重点围绕竖式的简便写法二、质疑与小结1 、因数末尾有。如何列竖式简便?应注意什么?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简便算法是“ 先把0 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则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 。2 、因数中间有0 , 计算时应注意什么?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用 0乘这一步可以省略。但要注意用乘数哪一位上的数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

75、要和那一位对齐。三、知识反馈:1、学生试练P53做一做2、比较 哪个算式简便,为什么?360 360X25 X25四、巩固练习:1 , 练习八:1, 2、3、42、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讨论订正教学反思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教学内容:P 5 4 例 3 及练习八5 - 9教学目标:1 、学会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并用统一的符号写出一些交通工具的速度。2 、通过解决简单行程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构建数学模型:速度X时间= 路程3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 、出示例题情景:特快列车每小时行的路程是4 0 千米。2 、问: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信息?3 、再出

76、示:特快列车的速度是4 0 千米/ 时4 、师说明:也可以这样写。5 、让学生观察:哪种方法简便?怎样用复合单位来表示速度?6 、汇报成果:可以用所走的路程/ 时间单位来表示速度。7 、练习:让学生试着写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集体讲评。二、初步探究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1、出示例3 情景图2 、让生独立解决第( 1 ) ( 2 ) 小题3 、出 7 J K:( 1 ) 8 0 X2 = 1 6 0 ( 千米) 让生说出每个数各代表什么量?( 2 ) 2 X8 0 = 1 6 0 ( 千米)4 、小组讨论、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有什么关系?试着写出三者之间的关系式。5 、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作

77、品:速度X 时间= 路程三、深入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1、出示练习八第8题情景图2、让生独立解答,全班讲评订正。3、让生思考讨论:( 1 ) ( 2 )题的算式是根据什么关系式得出的?你有什么发现?汇报展示成果:速度X时间= 路程 路程+时间= 速度发现:只要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便能求出第三个量。四、巩固练习练习 8 5、6、7、9生独立完成,全班讨论订正。教学反思:积的变化规律教学目标:使 学 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尝 试 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教学用

78、具:投影仪、计算器、写有试题的作业纸教学过程:一、研 究 “ 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变化,它们的积如何变化的规律”1、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时,积怎么变化。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想发现了什么?6 X 2 = ( )8X125=( )6X 20= ( )24X125=( )6X200=( )72X125=( )(1 )组织小组交流,让每一个学生先把在上面算式中独立发现的规律说给同伴听。学生也许是就题说题,如,左边一组算式,发现的规律是:20是2的10倍,120也 是12的10倍;右边一组算式,发现的规律是:24是8的3倍,3000也 是1000的3倍。(2 )组织全班交流。在小组交流基础

79、上,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算式中枳随因数变化的情况,将发现的上述规律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两数相乘,当其中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时,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 ”2、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缩小若干倍时,积又怎么变化。(1)请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发现了什么。80X4二()25X160=( )40X 4=( )25X40二()20X 4=( )25X10=( )(2 )引导学生讨论上面算式中积随因数变化的情况,与 第(1 )组算式的讨论过程相同,最后引导学生概括:“ 两数相乘,当其中一个因数缩小若干倍时,积也缩小相同的倍数。 ”3 、整体概括规律问:“ 谁能用一句话将发现的两条规律概括为一条? ”引导学生

80、将发现的两条规律概括为一条,并用简洁的话语表示出来:两数相乘, 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 或缩小) 若干倍,积也扩大( 或缩小) 相同的倍数。4 、验证规律( 1 ) 先用积的变化规律填空,再用笔算或计算器验算。P 5 9 、3( 2 ) 举例说明积变化规律。各写两组算式,一组3 个,展现积分别随一个因数扩大、缩小的变化情况。5 、应用规律。完成例4下面的“ 做一做”和练习九第1 、2 、4题二、研究 两数相乘,两个因数都发生变化,它们的积变化的规律。 ”( 1 ) 独立思考,发现规律:请学生完成下列计算,并在组内述说自己发现的规律1 8 X 2 4 = 1 0 5 X 4 5 =( 1

81、8 4 - 2 ) X ( 2 4 X 2 ) = ( 1 0 5 X 3 ) X ( 4 5 + 3 ) =( 1 8 X 2 ) X ( 2 4 4 - 2 ) = ( 1 0 5 4 - 5 ) X ( 4 5 X 5 ) =组织全班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发现的规律,然后指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概括。( 2 ) 应用规律解决问题:在。中填上运算符号,在口中填上数2 4 X 7 5 = 1 8 0 0 3 6X 1 0 4 = 3 7 4 4( 2 4 0 6) X ( 7 5 X 6) = 1 8 0 0 ( 3 6X 4 ) X ( 1 0 4 O 4 ) = 3 7 4 4( 2

82、4 0 3 ) X ( 7 5 0 口 ) = 1 8 0 0 ( 3 60 0 ) X ( 1 0 4 0 口 ) = 3 7 4 4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 5 6平方厘米,如果长缩小4 倍,宽扩大4 倍,这个长方形就变成了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它的边长是多少?乘法估算教学内容:P60-63的内容教学目的:让学生学会乘法估算方法,并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估算方法教学用具:投影仪教学过程:一、新授1、教学例5( 1 ) 投影出示例5 图,让学生说说题意,明确此题并不用求出准确数,只要估算就行了。教师板书:49X104-( 2 ) 学生讨论估算方法( 3 ) 汇报:生:49*50 104*1

83、0050X 100=5000,应该准备 5000 元。生:49 =*50 104=11050X110=5500,应该准备 5500 元。( 4 ) 比较师:谁的估算好一些?为什么?生:第二种估算方法好一些。要求带多少钱,在估算时要把近似数取大些,才不会造成钱不够的现象,所以这道题用第二种估算好一些。2、P60的 “ 做一做”独立完成,订正时说估算方法。二、巩固练习1、 P61、 1学生的估计方法可能不一样,只要是正确的都给予肯定,不作统一要求。2、 P61、 2-4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估算方法。3、 P62、 5先在小组内交流估计方法,后在全班交流4、 P62、 7, P63、 9、 10独立

84、完成,集体订正。5、 P63、 12答案:203X16, 203X26, 203X36, 203X46三、布置作业P62、 6, P63、 8、 11教学反思:练习课教学内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笔算及符合应用的练习。( 课文第62-63页的第7-11 题) 。教学目标:使 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运算。使 学生进步理解关于两位数相乘时,积随两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通 过 应用知识解决稍复杂问题的练习,提高学生知识应用的能力,并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和灵活性。教具准备:幻灯或实物投影仪、电子计算器等。教学过程:1、课文第62页的第7 题。第 7 题是

85、整数四则运算的口算的复习,题目主要是以本单元乘法口算方法为主,添加几题前面学过的加、减和除法口算。练习时,要求做到人人参与,并统计大多数学生完成全 部 12题所需的时间,了解学生口算的熟练程度。练习过程做到:( 1)以幻灯或电脑课件呈现算式,算式逐一呈现。(2)为体现人人参与,算式可重复呈现。(3)学生口算时,要求语言表达完整。(4)对口算比较慢的学生,老师要给予特殊照顾,复习口算的方法,提高他的口算水平。( 5)最后老师进行简要评价。2、课文第63页的第8 题。第 8 题是本单元的笔算练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因此,老师应该要求学生全面理解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步

86、骤及计算中的注意点,提高学生笔算的技能。本道题突出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笔算,因数中间、末尾有零的笔算正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难点。因此,通过练习能够使学生进一步排除难点,更好地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1 )学生独立笔算。( 2 )老师巡视,注意观察学生竖式书写是否规范、工整,特别关注学有困难的学生,对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能否正确处理。( 3 )反馈练习结果:反馈时,主要要求学生说明因数中间的0 或末尾的0在笔算时的不同操作办法。老师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两道题目,帮助学生理解:如:7 0 86 4 0X25X 1 23 5401 2 81 4166 41 770 07 6 8 0( 4 )

87、学生用计算器检验笔算结果。没有计算器的,老师要求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合作交流,完成任务。3 、课文第6 3 页的第9 、1 0 两题。这两道题是应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计算的练习。第9题是两数相乘时,其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十倍、一百倍时,观察积的变化。过程要求:( 1 )列出原算式:6 3 X 4 =O ( 2 )改变因数,再分别计算出它们的积。( 3)利用算式进行对比。( 4)回答说明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情况。让学生说一说是哪个因数变化了,怎么变的,积又是怎么变的。第 1 0 题,是在第9题的基础上进行变式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同样要求学生说一说,是哪一个因数变化了,怎么变的,积

88、又是怎么变的。4、课文第6 3页的第1 1 题。第 1 1 题是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稍复杂问题的练习。练习时,老师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提倡解题策略的多样化。解题过程要求做到:( 1 )认真审题,弄清题意。( 2 )回答:从题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 3)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提供多种解法。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1、认识垂直和平行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7册P64-65例一、做 做及相应练习。教学目标:让 学生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垂直。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精神得到和谐发展。 在 比较、分析、综合的观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

89、的思想方法。培 养 学生学以致用的习惯,体会数学的应用与美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教学重、难点: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与垂直。教具准备:铅笔、小棒、量角器、三角板、直尺、手工纸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提出问题:两根铅笔落在地上后可能会形成哪些图形?二、探索比较,掌握特征( 一)动手操作,反馈展示1、独立思考,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铅笔摆一摆,小组讨论, 一共有几种摆法?组长做记录,画于纸上。2、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情况。3、集中显示典型图形,强化图形表征。( 1) 一小组到投影仪下展示其记录单。( 2)除了这几种情况,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 二)小组

90、讨论交流,探索特征1、 这些图形,同学们能不能对它们进行分类呢?可以分成几类?为什么这样分? ( 生自由发言)2、师引导根据研究需要,按 照 “ 相交”和 “ 不相交”的标准进行分类。将学生的分类结果画在黑板上。相交:不相交:3、师: 不相交的两条直线画长一些会怎样?量一量两条相交直线做组成的角分别是多少度?4、由小组同学在原记录单上动手合作操作,并进行讨论、汇报。5、师生共同总结:不相交的两条直线画长一些仍不相交,这两条直线叫平行线,也可以说它们相互平行;相交的两条直线形成的四个角,如果都是9 0度,就说这两条直线相互垂直,其中一条叫另外一条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焦点叫做垂足。6、生齐读P65

91、平行和垂直概念,并画下来。7、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认识平行与垂直。( 揭示课题)三、解释应用,巩固新知1、我们天天都在和垂线与平行线打交道:书本面相邻的两边是互相垂直的,相对的两边是互相平行的。2、P64主题图,找一找,图上有哪些平行和垂直的现象?3、做 一 做1找一找、想一想还有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垂直的,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平行的?4、做一做2 摆一摆。( 请个别同学到投影仪下摆一摆)把两根小棒都摆成和第三根小棒平行。看一看这两根小棒平行吗?把两根小棒都摆成和第三根小棒垂直。看一看,这两根小棒有什么关系?5、P68练习十一第3题:折 一 折 ( 生动手操作,请个别学生上台展示) 。把一张长方

92、形的纸折两次,使三条折痕互相平行。把张正方形纸折两次,使两条折痕互相垂直。四、全课总结,完善认知:同学们,你觉得这节课里你表现怎样?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五、布置作业:练习十一第一、二题,及练习册相应练习。2 、过直线上( 外)一点画直线的垂线教学目标:使 学生巩固理解和掌握垂直、互相垂直、垂线等概念。初 步掌握画垂线的方法。培 养学生画图的能力。教学过程:复习准备:( 1 ) 巩固理解垂直的意义。教师演示:教师用两条着色不同的毛线表示两条直线,粘在黑板匕使它们相交。提问:两条直线相交成几个角? 2教师标出/ I 、乙2、N 3 、Z 4 3 /教师转动其中一条线,使学生一个角变为直角。提问:与

93、刚才比较,角的个数有没有变化?角的大小有没有变化?其余3个角是什么角?小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其中 条叫做另外 条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教师在图上直接标出垂直符号。 )反馈:观察下面向组图形,看哪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哪两直线是互相垂直的? 问: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关键是什么?引导学生明确: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关键是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这两条直线就叫互相垂直,与两条直线放置的方向没有关系。二、新授:教学垂线的画法。教师首先说明画垂线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工人师傅做门、窗,经常要画垂线。他们用角尺在工件上画垂线。最后说明画垂线主要有两种情况:( 1)通过

94、直线上的一点画与这条直线垂直的直线。教师演示:先横着画一条直线,在直线上点个点,说明要过直线上的这一点画一条垂线。画的方法和步骤:第一步: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直线重合。第二步:沿着直线向右移动三角板,使直角顶点与直线上的点重合。第三步:沿另一条直角边画i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所画直线就是原直线的垂线。( 2)过直线外一点画与这条直线垂直的直线。边板演,边讲解。方法和步骤:第一步: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直线重合。第二步:沿着直线向右移动三角板,使另一条直角边与直线外的点重合。第三步:沿另一条直角边通过直线外的点画一条直线。所画直线就是原直线的垂线。由学生归纳画垂线的方法。3、 理解垂线的性质,

95、建立距离的概念。(1)过A点向这条直线画4条不同长度的线段。( 2)测量每条线段的长度。(3)你所画的线段之中,哪条最短?(4)哪条线段是这条直线的垂线?学生通过用三角板检测得出:从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线段中,垂线最短。教师指出: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线段中,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三、巩固练习1、P68练习H 一第4题 画 一 画(1)过A点画直线的垂线。2、第(3)题:运用画垂线的方法画长方形、正方形。画 个 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想一想: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是什么?边画边介绍画法。同学们在本上试画一个边长为3厘米的正方形。教师巡视指导。四、全课小结1、

96、什么情况下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什么叫做垂线?两条垂线的交点叫做什么? 2、从直线外的一点引向这条直线,可以画多少条垂线?什么样的线段最短? 3、什么叫做距离?五、布置作业:练习十一第6、7、8题及练习册相应练习。画平行线、画长方形教学目标:画平行线、画长方形的方法( 课文第6 7页 例3 ,练习十一的第3、4 ( 2 )( 3 )题)教学目标:使 学生学会用直尺、 三角尺画平行线。使 学 生能利用画平行线的方法,正确画出长方形。 理 解 “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重、难点:学画平行线、画已知长与宽的长方形。教学过程:备课时间(3、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教出时间( )总 课 时 ()教学目标

97、:使 学 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意义及特征,了解其特性,能够正确画出底所对应的高。通 过 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意义及特征。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教学过程( -)复习准备 在明确它们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基础上概括出: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是四边形。教师提问:我们学过哪些四边形呢?学生举例:说说哪些物体表面是平行四边形?教师出示下图,让学生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 二)学习新课1 . 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意义.首先出示一组图形;教师提问:这些图形是什么形?它们有什么特征?( 1 )看到这个名称你能想到什么? ( 板书:平行、四

98、边形)教师提问:你认为什么是四边形?你学过的什么图形是四边形的?( 2 )动手测量指名到黑板上用三角板检验一下,每个图形的对边怎样.其余学生用三角板检验课本1 5 1页3个图形的对边. 然后再用尺子度量一下第组对边的长怎样.( 3 )抽象概括根据你测量的结果,能说说什么叫平行四边形吗?小组先讨论,再让到黑板上测量的同学说出检验与测量的结果,从而引出平行四边形的确切定义. ( 板书: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教师强调说明:只要四边形每组对边分别平行就能确定它的两组对边相等,因此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是“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 4 )反馈: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平行四边形?演示

99、课件“ 平行四边形”出示反馈练习2. 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特性( 1 )教师演示教师拿一个长方形木框,用两手捏住长方形的两个对角,向相反方向拉. 引导学生观察两组对边有什么变化?拉成了什么图形?什么没有变?学生明确:两组对边边长没有变,变成了平行四边形,四个直角变成了锐角和钝角。( 2 )动手操作.学生自己动手,把准备好的长方形框拉成平行四边形,并测量两组对边是否还平行.( 3 )归纳平行四边形特性.根据刚才的实验、测量,引导学生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 ( 板书:易变形)( 4 )对比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容易变形. 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不同,容易变形,也就是具有不稳定性.这种不稳定性在实

100、践中有广泛的应用. 你能举出实际例子来吗?( 如汽车间的保护网,推拉门、放缩尺等. )3 .学习平行四形的底和高( 1 )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教师边演示边说明: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 这条对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2 )找出相应的底和高继续演示课件“ 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有几条高?它位相对应的底各是哪条线段?使学生明确:从B点画高,它的底是C D ;从D点画高,它的底是B C .( 3)画平行四边形的高.继续演示课件“ 平行四边形”出示底和高教师说明:平行四边形高的画法与三角形画高的方法基本相同,都用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

101、直线的垂线的方法.从一条边上任意一点都可以向它的对边画高,但通常是从一个角的顶点向它的对边画高.这里高要画在平行四边形内,不要求把高画在底边的延长线上.同学动手画7 1页 “ 做一做”继续演示课件“ 平行四边形”出示做一做教师利用长方形框,拉动长方形的边,使其变成不同的平行四边形.( 还可以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引导学生比较: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异同点.使学生明确:相同点是两组都分别平行,所以长方形也具有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也属于平行四边形.不同点是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所以把长方形看作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比较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明确:正方形也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102、,四个角也是直角,正方形也可看作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因为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四个角是直角的共同点,而正方形还有四条边相等的这一特征,因此正方形可看作是特殊的长方形.这三种图形之间的关系可以用集合图来表示:1 . 判断卜列图形哪些是平行四边形?O 口 ZZX 0(1)(2 ) (3 )CZ 2 .指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并画出相应的高.口 口3 . 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的平行四边形.4 . 数一数下图中有( )个平行四边形.( 四)教师小结1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 ( 平行四边形的意义,特征及特性)2 .组织学生对所学知识提出质疑,并解疑.3 .教师提问:我们已学过

103、的长方形、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它们有什么关系? ( 因为长、正方形也具备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所以长、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五)布置作业1 .用一套七巧板拼出不同的平行四边形.2 .在下面每个平行四边形中分别画出两条不同的高.O4、梯形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7册P71例二及相应练习。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梯形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沟通梯形与其它平面图形的联系.2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及动手操作能力.3 .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的思想,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教学重点:理解梯形的概念,认识梯形的底和高并会画梯形的高.教学难点:整理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掌握

104、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其异同点.教学过程:( -) 复习准备1 .说一说学过的四边形之间有怎样的关系?2 . F面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演示课件“ 梯形”教师导入:图3有几条边?几个角?这个四边形像什么? ( 梯子)这就是梯形.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什么叫做梯形? ( 板书课题:梯形)( 二)探究新知:1 . 认识梯形( 1 )出示图形 继续演示课件“ 梯形”出示梯形实物图教师提问:生活中你见到过这样的图形吗?它们外面的形状都像什么? ( 梯子、木箱、槽子)引导学生看出它们的外形.这样的四边形有什么特点?出示下图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测量,全班同学测量书上1 4 4页此图.( 2 )交流测量结果.通过检查测量

105、使学生明确: 有一组对边是平行的, 但长度不相等, 另一组对边不平行.( 3 )概括梯形的定义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 板书)2 .认识梯形各部分名称. ( 演示课件“ 梯形各部分名称”)结合图形说明,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底,根据图形的位置,一般在上面的叫上底,在下面的叫下底. 习惯上上底画得短些,下底画得长些. 不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腰. 从上底的一个顶点向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线段叫做梯形的高. 高的画法与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中高的画法相同.想一想:能不能在梯形的腰上画高?引导学生明确:梯形的高只能从相互平行的两条边中任一边上的点向它的对边画垂线.再想一想:你怎样

106、区分梯形的底和腰呢?3 .教学等腰梯形( 1 )教师演示拿一等腰梯形,对折一下,你发现两腰有什么特点? ( 两腰相等)( 2 )学生测量量一量等腰梯形两腰的长度,结果怎样? ( 两腰相等)( 3 )概括定义.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 板书)它是梯形的一种特殊情况. 用图表示:继续演示课件“ 梯形”出示关系图4 .四边形的关系分组讨论:根据对边平行的情况,你可以把四边形分成几类?每类各有什么图形?引导学生明确:根据对边平行的情况可分成两类:一类是两组对边平行,其中包括有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另类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其中有梯形和等腰梯形.( 三)巩固练习1 .用钉子板围成不同的梯形

107、任意梯形倒立梯形上底为3高为3的梯形2 .用七巧板拼梯形.( 1 )用两块拼一个梯形( 2 )用三块拼一个梯形3 .继续演示课件“ 梯形”出示练习萼情国的影小组讨论:我们学过的四边形有着密切的关系,你能看图说出它们的关系吗?4 .找出下图中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 每种图形有几个?( 四)质疑小结:1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梯形的定义及各部分名称和认识特殊的梯形)2 .对于今天所学的知识大家还有什么问题?鼓励学生质疑、解疑( 五)布置作业1. 指出梯形的上底和下底,画出下面梯形的高.二 D第五单元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口算除法教学内容:课本78页例题1 ( 用整十数除整十、儿百儿十)练

108、习13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2、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探讨口算方法,通过实践练习活动熟悉、掌握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3、培养学生主动迁移知识的思维习惯。教学过程:(-)情境引入、教学新知1、让学生看课本插图,根据图中的对话,完整地编一道应用题。生自由发言:国庆节很快就要到了,学校准备买一些气球分给各个班级。如 果 用80个气球,要给每班20个,可以分给几个班?2、让学生口算,并鼓励算法多样化,并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804-20=()个3、 做一做练习 904-30= 604-30= 804-40=4、想一想:83 + 20弋 ( ) 80+19Q( )

109、, 这两道题和例题有什么区别?联系?能否用曾经学过的估算和今天刚学习的除法来解决?83+20 弋 80+20=4 80+19 弋 80+20=45、让学生自学79页(2 )如果有120面彩旗,每班分给3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级?120 + 30=( )面,口算,鼓励算法多样化。6、想一想:122 + 3 0 2 ( ) 120+28弋 ( )( 二 ) 反馈练习1、 做一做180+30= 2404-40= 420+60=184 30 心240 : 37 %42058%( 三)深化练习1、完成课本练习十三第1 题:小组间开展“ 夺红旗” 竞赛。并再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算的?2、完成课本练习十三第4

110、 题:估算与口算结合,老师把题目写在口算卡片上,采取抢答的形式。3、独立完成课本练习十三第2、3、5题。口算除法练习课教学内容:课本第80页练习十三第1一5题。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2、通过练习,巩固学生估算的方法。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类推、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过程:1、口算。( 你是怎样口算的?说出口算过程)304-10= 604-30= 80 + 40= 240+60= 2104-70 3004-50= 2704-90= 6304-70=2、口算。( 完成教材第80页练习十三的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老师讲评。注意:第一行的乘法算式是第二

111、除法口算的思考过程。3、出示教材第8 0页练习十三的第2题。要求学生根据画面内容,口头编一道除法应用题。想一想,该怎样列式?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 应用题还要记住写答案)4、出示教材第8 0页练习十三的第3题。提问:“ 限载40人”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学生编题,独立完成。5、完成教材第80页练习十三的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提问:“ 弋”表示什么?第一行的口算和第二行的口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6、完成教材第80页练习十三的第5题提问:“ 大约”表示什么?为什么这道题要用“ 大约”? ( 因为有的月份是三十一天,有的是三十天, 还有的是二十八天或二十九天, 为了计算方便, 都取三十天, 所以要用

112、“ 大约” )学生独立列式,老师讲评。7、选用课时作业设计。笔算除法( 除数接近整十数,商一位)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4页例3、做一做,练习十五第1 4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除数是接近整卜数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初步掌握用“ 四舍”“ 五入”法试商的方法,会用这两种试商法进行有关的笔算。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重点:掌握用“ 四舍” “ 五入”的试商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难点:试商方法和调商的方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购书的录像或画面、练习十五第1、3题) ,口算卡。教学过程:一、回顾复习1、30) 600 40) 95 80) 382

113、选一题,说说笔算过程。2、口算下面各题。20X4 30X6 50X5 80X4 40X6 90X5 70X3 60X73、写出与下面各数接近的整十数。31 46 52 63 87 21 74: 、探究新知。1、提出问题。(1 )呈现购书的录像或画面,请学生描述购书的情况。之后,请学生提出问题。(2 )请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解决“ 一 本 作文选多少元? ”的方法,从而列出算式84个21。2、教学用“ 四舍”法试商。教师谈话:我们已学过除数是整卜数的笔算,除数21不是整十数,怎样想商呢?(1 )学生独立计算。(2 )组织交流。学生有可能用口算答出8 4除以2 1商 4 ,甚至没有一个学生把2 1看

114、 做 2 0 来想商。此时应肯定学生正确完成了计算。接着,有谈话引出试商:要想算8 4 里面有几个2 1 , 既要看十位,又看个位。这道题中 8 4、2 1都比较小,同学们眼就看出商4。如果被除数、除数比较大,不能一眼看出该商几,该怎么办呢?我们来想一想,除数是整十数来试商,是不是会比较方便些。 卜面咱们就用2 1) 8 1试一下。( 3 ) 师生共同经历试商过程。请学生说应把2 1看作几十试商。之后,试除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知道:用 2 0 试除得到的商4 称 为 “ 初商” 。“ 初商”是否合适,必须进行检验。( 4) 完成例3 下 面 “ 做一做”的 第 1题。先让学生独立做。订正时提

115、问:“ 谁能说一说你是把除数看成什么试商的?是怎样想的? ”“ 观察一下例题和做一做中的题目,除数个位上的数分别是几?这 3 道题都是用什么方法试商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概括说明:除数的个位数为1、2 、3 、4 的两位数,一般情况下,可以用“ 四舍”法把除数个位上的数舍去,看作整十数试商。3 、教学用“ 五入”法试商。( 1) 接着上面的购书情境和问题,引 出 第 ( 2 ) 个实际问题。山学生说出算式:19 6 4- 3 9( 2 ) 尝试试商,完成计算。让学生想一想把3 9 看作多少来试商?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用学过的方法, 把 3 9 看作3 0 来试商, 商 6

116、大了,再改商5 ;另一种把3 9 看 作 4 0 来试商,商 4小了,改商5 。之后,教师将1 9 6改 为 1 9 4让学生用上述的两种方法试商,看看试商情况。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把 1 9 6: 3 9 的两种试商过程写在黑板上,并让学生把这道题做完。(3 ) 做例3 下面的“ 做一做”的第2 题。先让学生做,订正时. ,让学生说一说把除数看作几十来试商的,是怎样想的。教师概括说明:除数的个位数为5、6、7、8、9 的两位数时,一般情况下,可以用“ 五入”法把除数个位上的数舍去,同时向前一位进1 , 把除数看作整卜数试商。4、引导概括引导学生结合上面的两种情况,概括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

117、法, 一般按照“ 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三、练习1、完成练习十五第1 题。请学生独立填写,填写后,组织交流。根据交流中出现的不同填法,比如20X ( ) V 8 5 ,( )里可以填1 4 各数( 当然也可以填0 , 但无实际意义) 。教师要特别指出: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想商时,要选择除数与1 9 中哪个数相乘的积小于并且最接近被除的数。2、完成练习十五第2 题。请学生口答或直接把各题的准确商写在书上。3、完成练习十五第3、4 题。四、总结。1、请学生讨论、交流:怎样试商,怎样检验初商是否合适?2、教师强调: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除数个位上是1、2、3、4 时

118、,可以把尾数舍去,把它看作整十数试商。除数的个位数为5、6、7、8、9 的两位数时,试商时,用 “ 五入”法把除数个位上的数舍去,同时向前一位进b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试商。试商是不是合适,要用它和除数相乘的积与被除数比较进行检验才能确定。教学反思:用接近整十数除商一位数试商方法的灵活运用教学内容:第85页例4、做一做及练习十五5 8题教学目标:学 生对除数十位上的数较小,个位上的数又不接近整十数的除法,学会灵活运用试商方法。初 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学会灵活运用试商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沟通。1 . 让学生口算。14X5 15X8 16X4 25X4 24X5

119、 26X3 15X6 14X7 15X6+15 25X8-252 .在下面O 里 填 上 “ 25X6。160 QX9 1203 .笔算下面各题。33) 2 8 0 38) 1 8 0独立试做,反思做法,达到灵活运用让学生观察复习3得两道题是用什么方法试商的?各有什么特点。二、探究新知1、学习例4。(1 )出示例4:学校礼堂每排有2 6个座位,四年级共有140人,可以坐满几排?还剩几人?(2 )引导学生根据问题列出算式140+26=(3 )让学生利用学过的试商方法进行试商。完成后说说有什么感觉?(4 )小组讨论有没有别的试商方法。然后进行小组汇报交流。(5 )教师把学生说的几种情况板书,让他们

120、比较那种方法简便些,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运用,选择合适你自己的试商方法。学生观察、比较哪一种方法简便些?2、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例题和“ 做一做”的题目中除数有什么特点?这类题目用什么方法试商简便些?使学生认识到:遇到除数是14、15、16、24、25、2 6商是一位数的除法,可以利用口算直接想出商几,这样试商比较简便。三、练习练习十五第5一12题第5题,全班共同练习,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第6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解决实际问题。练习时,让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做完后,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引导讨论“ 两题之间有什么联系? ”第711题,实际应用的题目。学生

121、通过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既巩固了计算的方法又体会了计算的意义和作用。第12题,是开放题。让学生自主选择条件,独立解答,再互相交流思路。四、总结。( 略)教学反思: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商是两位数的除法)教学目标:使 学生掌握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巩 固 学生的口算及估算;培 养学生的合作与共同探索知识的精神:使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环保意识。教学过程:一、复习商是一位数的除法口算1 : 用课件出示如下儿题,学生抢答( 开始上课,抢答题目,用于调动学生本节课学习的情绪) 。1804-30= 4204-60=2404-80=183 + 3 0 - 420 + 59 Q2

122、40 + 7 7 -2 . () 里最大能填几?40 X ()316 90X ()64320 X (X16530 X ()282 50X ()40880 X () 7 00300009 ,26 7 4 0020000, 315 4 00000, 5 07 08 000000,2、写出下面各数三千零三万三百零三、一千零五十万四千零二十、二十亿零七百六十八、三百一十亿七千零八万三千零四十。3、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数。8 0000, 9 000000, 4 7 000000, 200320000,4 、改写成以亿做单位的数。325 6 00000000、4 8 0000000005 、求近似数1) 1

123、6 4 8 35 20, 9 5 28 6 4 1、7 9 9 000, 38 08 00 8 39 6 000 ( 省略万后面的尾数)2) 27 09 5 4 6 312、9 8 35 36 4 7 8 8 9 9 7 08 04 7 5 8 ( 省略亿后面的尾数)6 、比较大小16 5 0010016 5 00100; 35 002005 30020: 25 09 200025 09 000; 6 309 6 07 06 7 06 30。7 、用 6 、3、8 、9 和 5 个 0 按要求写出九位数。1)最大的数;2)最小的数;3) 一个0 都不读的数;4 )只读出一个0 的数;5 )要读

124、出2 个 0 的数;6 )约等于3 亿的数;7 )约等于10亿的数。四、这节课复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五、作业:练习二T -一 1、2、3复习乘法和除法( 3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乘除法口算和笔算的计算方法,在计算过程中能灵活应用因数和积的关系,商变化的规律正确熟练地计算。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 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 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合作精神。重点:乘除法笔算的方法,积的变化规律,商不变的规律。难点:正确熟练地计算教具:题卡教学过程:一、复习整理:1、本节课对“

125、 乘法和除法”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复习乘法和除法。2、打开数学书看第三单元和第五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问:你认为这两个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二、复习知识点1、复习口算直接说结果。2700 + 30=、180+60=、360+40=、240+60=、800+40=、420+60=、54+3=、604-30=, 250+50=、130X5=、2X380=、150X6=、18X3=、23X4=、7X13=、460X2=、7X50=o说一说口算的方法是什么?2、复习估算522 + 70=、7 1 0

126、 + 9 2 、543 + 90、350+68=、455+70=、678-80以。说一说估算的方法是什么?59X103、720X12、3 15X 72 、408X18、209X29、。3、复习积的变化规律,商不变的规律。不计算,直接写出下面的积或商。15X39=585 792 + 24=33150X39= 396+12=15X390= 1584+48=根据什么算出结果的?4、复习笔算1) 948+38=、2496+47=、4325 + 48=、3276+84=。2) 245X27=、530X48=、509X50=、802X37=。组织学生笔算,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5、解决问题1)甲火车14

127、小时行驶1750千米,乙火车10小时行驶1350千米,哪列火车快,快多少?指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式计算。路程+ 时间= 速度2)有26条船,每天收入780元,照这样计算,现在增加了 15条船,每天一共收入多少元?3)总复习9、10四 . 总 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五、作业:练习二H 一 48复习空间和图形( 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复习,使学生明确每个图形的概念,弄清图形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各种图形的特征。2、掌握量角和画角的方法,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3、培养学生画图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 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 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情感、态

128、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合作精神。重点:会画垂线和平行线难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垂直与平行的概念教具:题卡教学过程:一、复习整理:1、本节课对“ 空间与图形”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复习空间与图形。2、打开数学书看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问:你认为这两个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二、复习知识点1、复习角的度量1)什么叫射线、直线、线段,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任意画直线、射线和线段,出题进行判断。1 ) 什么叫角,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与什么没关系?2 ) 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是

129、什么?举例汇报量角方法。用三角板拼角:75度、105度、120度、135度、150度、180度。3 ) 什么叫平角周角,平角、周角?钝角、直角和锐角之间有什么关系。4 ) 画指定度数的角。65度、100度、155度。画角的方法是什么?2、复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1 )什么叫垂直和平行?生活中有哪些垂直和平行的例子,说一说。2 )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是什么?学生画垂线。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3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是什么?什么叫等腰梯形?4、画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三、练习内容:1、出示角:学生量出角的度数。2、出示图,计算角的度数。3、出示图,数平行四

130、边形和梯形。4、出示图,看看哪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哪两条直线互相垂直?5、完成总复习12题 和13题。3 )总复习9、10四 . 总 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五、作业:练习二十一 9一10题复习统计( 2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通过复习,巩固横向、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会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2、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3、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重点:会画垂线和平行线难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垂直与平行的概

131、念教具:题卡教学过程:一、复习整理:1 、本节课对“ 统计”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复习统计。2、打开数学书看第六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二、复习知识点1 、统计问: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画复式条形统计图需要注意什么?2 、总复习1 3 题回答问题。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3 、练习二十 一 1 3 题根据数据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回答所给的问题,你还能得到什么信息?三、综合练习:1、读出下面各数,然后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60400、 9024700、 24950000、 69520

132、0、 38000200. 3050760002、写出下面各数。四千七百八十万零二十人、十五亿三千零八万零九、四亿零五十万零三。3、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127X63、3276484、74X595、估算297X3、789X4、5392+9。6、1) 125的40倍是多少?2) 756里面有多少个18?3 )把800平均分成40份,每份是多少?4) 884是34的多少倍?7分别画一个50度、90度、135度、180度、360度的角。8、你会用画平行线的方法画个平行四边形吗?9、你会用一张长方形纸做一个平行四边形吗?10、解决问题1) 一只山雀5天大约吃800只害虫,30天大约能吃多少只害虫?2 )有624人乘船游玩,每条船可坐50人,要同时出游至少需要多少只船?四 . 总 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五、作业:综合练习试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