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血液循环与运动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77463561 上传时间:2024-08-21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7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血液循环与运动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学习血液循环与运动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学习血液循环与运动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学习血液循环与运动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学习血液循环与运动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习血液循环与运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血液循环与运动(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血液循环与运动n重点:重点: 1、心脏的泵血过程及心泵功能的评价、心脏的泵血过程及心泵功能的评价 2、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影响因素、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3、运动时血液循环功能的调节、运动时血液循环功能的调节n难点:难点: 1、心脏的泵血过程、心脏的泵血过程 2、心泵功能的贮备、心泵功能的贮备 3、动脉血压的形成、动脉血压的形成 第五章第五章 血液循环与运动血液循环与运动返回概概 念念体循环与肺循环体循环与肺循环功功 能能继续继续血液循环 血液在心血管内按一定血液在心血管内按一定方向周而复始地流动。方向周而复始地流动。返回返回1、保证运输功能和新陈代谢;、保证运输功能和新陈代谢;2、通过血

2、液循环实现体液调节;、通过血液循环实现体液调节;3、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恒定;、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恒定;4、实现血液的防卫功能。、实现血液的防卫功能。返回返回第一节第一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脏的泵血功能一、心率与心动周期一、心率与心动周期二、心脏的泵血过程二、心脏的泵血过程三、心音(自学)三、心音(自学)四、体表心电图(自学)四、体表心电图(自学)继续继续五、心泵功能的评价五、心泵功能的评价一、心率与心动周期一、心率与心动周期(一)心率(一)心率(heart rate HR)每分钟心跳的次数称每分钟心跳的次数称心率心率概概 念念正正 常常 值值正常成人安静时正常成人安静时60100次次min-

3、1,平均,平均75次次min-1影影 响响 因因 素素年龄年龄性别性别个体差异个体差异生理状态生理状态继续继续一、心率与心动周期一、心率与心动周期(二)心动周期(二)心动周期(cardiac cycle)概概 念念 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机械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活动周期,称心动周期心动周期正正 常常 值值 以心率以心率75次次min-1计算,平均心动周期为计算,平均心动周期为0.8s。继续继续0.80.50.40.30.20.10.70.6心室收缩期心室收缩期 心房收缩期心房收缩期 全心舒张期全心舒张期心室舒张期心室舒张期返回返回全心舒张期全心舒张期 在心室舒张的

4、前在心室舒张的前0.4s期间,期间,心房也处于舒张期,这一时期称心房也处于舒张期,这一时期称之。之。返回返回二、心脏的泵血过程二、心脏的泵血过程心肌节律性的舒缩活动,使心房和心室心肌节律性的舒缩活动,使心房和心室产生压力变化,成为血流的原动力。产生压力变化,成为血流的原动力。(一)心脏泵血的基本原理(一)心脏泵血的基本原理靠心血管各出入口的瓣膜作用,使血液靠心血管各出入口的瓣膜作用,使血液按一定方向流动,完成血液循环功能。按一定方向流动,完成血液循环功能。继续继续链接链接返回返回(二)心脏泵血过程(二)心脏泵血过程二、心脏的泵血过程二、心脏的泵血过程心脏泵血过程心脏泵血过程心房收缩期心房收缩期

5、心室收缩期心室收缩期心室舒张期心室舒张期等等容容收收缩缩期期快快速速射射血血期期缓缓慢慢射射血血期期等等容容舒舒张张期期快快速速充充盈盈期期缓缓慢慢充充盈盈期期链接链接 返回返回 心房收缩期心房收缩期 心房收缩,心房容积减小,房内心房收缩,心房容积减小,房内压升高,心房内血液被挤入已经充满压升高,心房内血液被挤入已经充满血液但仍处于舒张期的心室,使心室血液但仍处于舒张期的心室,使心室进一步充盈。进一步充盈。返回返回 等容收缩期等容收缩期 心室收缩,室内压升高,室内压心室收缩,室内压升高,室内压房内压时,房室瓣关闭;但此时室房内压时,房室瓣关闭;但此时室内压内压主动脉压,半月瓣未开,心室主动脉压

6、,半月瓣未开,心室内血液不出、不入,心室容积不变。内血液不出、不入,心室容积不变。返回返回 快速射血期快速射血期 等容收缩期后,心室进一步收缩,等容收缩期后,心室进一步收缩,引起室内压急剧上升,大于动脉压,引起室内压急剧上升,大于动脉压,半月瓣开,心室内血液大量半月瓣开,心室内血液大量 的快速射的快速射入动脉。入动脉。返回返回减慢射血期减慢射血期 快速射血期后,心室内血液逐快速射血期后,心室内血液逐渐减少,收缩力和室内压也减小,此渐减少,收缩力和室内压也减小,此时室内压稍低于动脉压,但由于血流时室内压稍低于动脉压,但由于血流的惯性,使血液仍继续缓慢地流向动的惯性,使血液仍继续缓慢地流向动脉。脉

7、。返回返回等容舒张期等容舒张期 心室舒张,室内压迅速下降,心室舒张,室内压迅速下降,室内压室内压房内压,房室瓣未开,心室房内压,房室瓣未开,心室容积不变。容积不变。返回返回快速充盈期快速充盈期 等容舒张期后,心室继续舒张,等容舒张期后,心室继续舒张,室内压急剧下降,当室内压室内压急剧下降,当室内压室内压开关缩小心房心室心室等容收缩期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开关迅速减小心室动脉减慢射血期室内压稍动脉压关开继续减小心室动脉等容舒张期房内压室内压室内压开关迅速增大心房心室减慢充盈期 房内压室内压开关继续增大心房心室五、心泵功能的评价五、心泵功能的评价返回返回(一)心脏的排出量(一)心脏的排出量(二)心泵功

8、能贮备(二)心泵功能贮备(三)心功能评价的常用方法(三)心功能评价的常用方法五、心泵功能的评价五、心泵功能的评价(一)心脏的排出量(一)心脏的排出量概概 念念一侧心室收缩一次所射出的血量,称一侧心室收缩一次所射出的血量,称搏出量搏出量正正 常常 值值安静时安静时6080ml,平均,平均70ml继续继续1、每搏输出量(、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 SV)五、心泵功能的评价五、心泵功能的评价(一)心脏的排出量(一)心脏的排出量2、射血分数、射血分数概概 念念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称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称射血分数射血分数射血分数射血分数 =搏出量(搏出量(ml)

9、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心室舒张末期容积(ml)100%安静时,成人为安静时,成人为5565%正正 常常 值值继续继续五、心泵功能的评价五、心泵功能的评价(一)心脏的排出量(一)心脏的排出量3、每分输出量(、每分输出量( minute volume )概概 念念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量,称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量,称心输出量心输出量正正 常常 值值安静时安静时4.56.0L,平均,平均5L每分输出量每分输出量 = 搏出量搏出量 心率心率继续继续五、心泵功能的评价五、心泵功能的评价(一)心脏的排出量(一)心脏的排出量4、心指数、心指数概概 念念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心输出量,称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心输出量,

10、称心指数心指数正正 常常 值值 中等身材成年男子体表面积为中等身材成年男子体表面积为1.61.7 m2 ,心输,心输出量为出量为56Lmin-1,心指数为,心指数为3.03.5Lmin-1 m-2返回返回五、心泵功能的评价五、心泵功能的评价(二)心泵功能贮备(二)心泵功能贮备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长的能力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长的能力心力贮备心力贮备心力贮备心力贮备心率贮备心率贮备: 最高心率最高心率- 安静心率安静心率搏出量贮备搏出量贮备心室舒张末期贮备心室舒张末期贮备心室收缩末期贮备心室收缩末期贮备继续继续返回返回搏出量贮备搏出量贮备 搏出量搏出量=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心室舒张末期容积

11、-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心室收缩末期容积(1)心室舒张末期贮备:)心室舒张末期贮备:160-145=15(ml)(2)心室收缩末期贮备:)心室收缩末期贮备: 余血量:心室做最大射血后,心室内剩余的血量余血量:心室做最大射血后,心室内剩余的血量心室收缩末期贮备心室收缩末期贮备=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心室收缩末期容积-余血量余血量 = 75ml - 20ml =5560ml五、心泵功能的评价五、心泵功能的评价(三)心功能评价的常用方法(三)心功能评价的常用方法1、心功能、心功能K指数指数2、BI指数指数3、联合功能试验、联合功能试验4、12min跑测验跑测验5、哈佛台阶试验和、哈佛台阶试验和PWC170返回返

12、回第二节第二节 血流与血压血流与血压一、动脉血压与脉搏一、动脉血压与脉搏二、静脉血压二、静脉血压三、微循环三、微循环继续继续 各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各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血管血管 结结 构构 功能特点功能特点 功能功能主动脉、主动脉、 富含弹性富含弹性 弹性大弹性大 弹性贮备弹性贮备 大中动脉大中动脉 纤维纤维小动脉小动脉 富含平滑肌富含平滑肌 舒缩性大舒缩性大 产生阻力的产生阻力的 微动脉微动脉 主要部位主要部位 (调节阻力,阻力血管)(调节阻力,阻力血管)毛细血管毛细血管 仅一层内皮仅一层内皮 通透性大通透性大 物质交换物质交换 细胞细胞 (交换血管)(交换血管)小静脉、小静脉、 壁薄

13、、壁薄、 扩张性大扩张性大 容量贮存容量贮存 大静脉大静脉 管腔大管腔大 容量大容量大 (容量血管(容量血管 (静脉瓣(静脉瓣 ) 60-70%贮贮存)存)一、动脉血压与脉搏一、动脉血压与脉搏(一)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及生理变动:(一)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及生理变动:1、概念:指动脉内血液对动脉管壁的侧压力。、概念:指动脉内血液对动脉管壁的侧压力。2、动脉血压的组成:、动脉血压的组成:(1)收缩压:心室收缩时主动脉血压急剧升高)收缩压:心室收缩时主动脉血压急剧升高所达到的最高值。所达到的最高值。(2)舒张压:心室舒张时主动脉血压下降所达)舒张压:心室舒张时主动脉血压下降所达到的最低值。到的最低值。继续

14、(3)脉搏压: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简称脉压。)脉搏压: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简称脉压。(4)平均动脉压:指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的平均值。)平均动脉压:指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的平均值。平均动脉压平均动脉压 = 舒张压舒张压 +(收缩压(收缩压-舒张压)舒张压) 1/3 1/3(5)记法:收缩压)记法:收缩压/舒张压舒张压 mmHg(Kpa)(6)正常值:)正常值:90130/6090 mmHg(1217/812Kpa)脉压:脉压:3040 mmHg(4.05.3Kpa)一、动脉血压与脉搏一、动脉血压与脉搏一、动脉血压与脉搏一、动脉血压与脉搏n我国健康青年人安静时血压:我国健康青年人安静时血压:

15、n100120/6080 mmHg(13.316/810.6)Kpan脉压:脉压:3040 mmHg(4.05.3Kpa)3、生理变动:、生理变动:(1)年龄:随年龄增长,血压升高)年龄:随年龄增长,血压升高(2)性别:男)性别:男女女(3)生理状态:进食、兴奋、紧张、恐惧等,血压)生理状态:进食、兴奋、紧张、恐惧等,血压 睡眠睡眠 :血压:血压 体位:站体位:站坐坐卧卧 运动:血压运动:血压一、动脉血压与脉搏一、动脉血压与脉搏一、动脉血压与脉搏一、动脉血压与脉搏 4、异常血压:、异常血压:(1)高血压:)高血压:160/95mmHg(21.3/12.7Kpa)(2)临界高血压:)临界高血压:

16、 在在140/90mmHg和和160/95mmHg之间之间 (18.7/12Kpa和和21.3/12.7Kpa之间)之间)(3)低血压:)低血压:90/50mmHg(12/6.7Kpa)一、动脉血压与脉搏一、动脉血压与脉搏 (二)动脉血压的形成:(二)动脉血压的形成: 1、足够的循环血量充盈血管是形成血压的提前;、足够的循环血量充盈血管是形成血压的提前; 2、心脏的舒缩和主动脉管壁弹性回缩是形成血压、心脏的舒缩和主动脉管壁弹性回缩是形成血压的动力的动力 3、外周阻力是形成血压的重要因素。、外周阻力是形成血压的重要因素。继续动脉血压的形成动脉血压的形成(三)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三)影响动脉血压

17、的因素:1、搏出量:、搏出量: 搏出量搏出量 收缩压收缩压 ,脉压,脉压2、心率:、心率:心率心率 舒张压舒张压 ,脉压,脉压3、外周阻力:、外周阻力: 外周阻力外周阻力 舒张压舒张压 ,脉压,脉压继续4 4、主动脉与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主动脉与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5 5、循环血量:、循环血量:一、动脉血压与脉搏一、动脉血压与脉搏一、动脉血压与脉搏一、动脉血压与脉搏(四)动脉脉搏:(四)动脉脉搏:动脉脉搏:在心脏的节律性舒缩时,随着动脉脉搏:在心脏的节律性舒缩时,随着 动脉内压力的周期性变化可引动脉内压力的周期性变化可引 起动脉管壁发生搏动,这种搏起动脉管壁发生搏动,这种搏 动称之。动称

18、之。返回二、静脉血压与血流:二、静脉血压与血流:(一)静脉血压与中心静脉压:(一)静脉血压与中心静脉压:1、外周静脉压:各器官或肢体静脉的血压。、外周静脉压:各器官或肢体静脉的血压。2、中心静脉压:胸腔大静脉或右心房的压力。、中心静脉压:胸腔大静脉或右心房的压力。(二)影响静脉血回流的因素:(二)影响静脉血回流的因素:静脉回流量:单位时间内由静脉回流入心脏的血量。静脉回流量:单位时间内由静脉回流入心脏的血量。1、心脏的收缩力:、心脏的收缩力:2、重力与体位:、重力与体位:重力性休克:由于血液的重力作用使脑部供血重力性休克:由于血液的重力作用使脑部供血不足而造成的休克现象。不足而造成的休克现象。

19、3、骨骼肌的挤压作用:、骨骼肌的挤压作用:4、呼吸运动:、呼吸运动:二、静脉血压与血流:二、静脉血压与血流:返回三、微循环三、微循环(一)概念:指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一)概念:指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二)组成:(二)组成: 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真毛细血管、通血毛细血管、动真毛细血管、通血毛细血管、动-静脉吻合支、静脉吻合支、 微静脉微静脉三、微循环三、微循环(三)途径:(三)途径:1、迂回通路:、迂回通路:进行物质交换进行物质交换2、直捷通路:、直捷通路:输送血液回心输送血液回心3、动、动-静脉短路:静脉短路: 调节体

20、温调节体温微循环途径微循环途径微动脉微动脉动动-静脉吻合支静脉吻合支微静脉微静脉后微动脉后微动脉通血毛细血管通血毛细血管毛细血管毛细血管 前括约肌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真毛细血管动动 -静静 脉脉 短短 路路直直 捷捷 通通 路路迂迂 回回 通通 路路第三节第三节 心血管功能的调节心血管功能的调节一、神经调节一、神经调节二、体液调节二、体液调节三、运动时血液循环功能三、运动时血液循环功能 的调节与适应的调节与适应继续继续一、神经调节:一、神经调节:(一)心脏的神经支配:(一)心脏的神经支配:1、心交感神经:、心交感神经:加强心脏功能加强心脏功能心率加快,心缩力加强,兴奋传导加快。心率加快,心缩力加

21、强,兴奋传导加快。2、心迷走神经:、心迷走神经:抑制心脏功能抑制心脏功能心率减慢,心缩力减弱,兴奋传导减慢。心率减慢,心缩力减弱,兴奋传导减慢。(二)血管的神经支配:(二)血管的神经支配:1、缩血管神经纤维:、缩血管神经纤维:(交感缩血管纤维)(交感缩血管纤维)血管平滑肌收缩,口径减小,血流阻力增血管平滑肌收缩,口径减小,血流阻力增大,血流量减少,血压升高。大,血流量减少,血压升高。2、舒血管神经纤维:、舒血管神经纤维:(1)交感舒血管纤维:)交感舒血管纤维:(2)副交感舒血管纤维:)副交感舒血管纤维:一、神经调节:一、神经调节:(三)心血管中枢(三)心血管中枢心血管中枢: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与

22、心血管反心血管中枢: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与心血管反射有关的神经元集中的部位。射有关的神经元集中的部位。1、延髓心血管中枢:、延髓心血管中枢:心血管活动的基本中枢心血管活动的基本中枢延髓心血管中枢延髓心血管中枢心交感中枢心交感中枢交感缩血管中枢交感缩血管中枢心迷走中枢心迷走中枢一、神经调节:一、神经调节:心交感中枢(心交感中枢(+)心迷走中枢(心迷走中枢(-)交感缩血管中枢(交感缩血管中枢(+)心缩力心缩力心率心率血管收缩,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外周阻力心输出量心输出量血压血压血管舒张,血管舒张,外周阻力外周阻力心缩力心缩力 心率心率 心输出量心输出量 血压血压(-)(+)(-)2、延髓以上的心血管中

23、枢:、延髓以上的心血管中枢:(四)心血管反射:(四)心血管反射:1、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减压反射减压反射一、神经调节:一、神经调节:返回返回颈动脉窦区与颈动脉窦区与主动脉弓区的主动脉弓区的压力感受器与压力感受器与化学感受器化学感受器 返回返回二、体液调节:二、体液调节:1、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2、肾素、肾素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 肾素肾素血管紧张素原血管紧张素原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 血管收缩血管收缩3、血管内皮生成的生物活性性物质、血管内皮生成的生物活性性物质继续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比较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比

24、较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来源来源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髓质分泌(8085%)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髓质分泌(1520%)交感神经末梢释放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器官器官心脏作用较强(强心剂)心脏作用较强(强心剂)血管作用较弱血管作用较弱心脏作用弱心脏作用弱血管作用强(升压剂)血管作用强(升压剂)受体受体 与与、受体都能结合受体都能结合主要与主要与受体结合受体结合血管血管使皮肤、内脏、粘膜血使皮肤、内脏、粘膜血管收缩(管收缩(受体受体),使肌),使肌肉、肝、冠状动脉血管肉、肝、冠状动脉血管舒张(舒张( 受体受体),总外),总外周阻力变化不大,对血周阻力变化不大,对血压影响不大压影响不大除冠

25、状动脉外,可普遍使除冠状动脉外,可普遍使所有血管收缩,外周阻力所有血管收缩,外周阻力明显增加,使血压升高明显增加,使血压升高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比较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比较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心脏心脏使心脏机能明显增强,使心脏机能明显增强,(与心肌(与心肌受体结合受体结合)使)使心率心率,传导速,传导速,心缩,心缩力力,心输出量,心输出量使心脏机能增强较少,使心脏机能增强较少,(与心肌(与心肌受体结合受体结合)可使心脏活动加强,心可使心脏活动加强,心率率,但因强烈的血管,但因强烈的血管收缩,血压收缩,血压,引起减,引起减压反射,反射性引起心压反射,反射性引起心机能机能,

26、即心率,即心率、心、心缩力缩力、心输出量、心输出量三、运动时血液循环功能的变化三、运动时血液循环功能的变化(一)运动时心输出量的变化:(一)运动时心输出量的变化:1、心率(、心率(HR):):交感神经兴奋交感神经兴奋 心率心率2、搏出量(、搏出量(SV):):肌肉挤压作用肌肉挤压作用 静脉血回流静脉血回流交感神经兴奋,心肌收缩力交感神经兴奋,心肌收缩力 SV (二)运动时体循环血流的重新分配:(二)运动时体循环血流的重新分配:运动时内脏器官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骨骼肌运动时内脏器官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骨骼肌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以满足运动对氧的需求。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以满足运动对氧的需求。三、运动时血液循环功能的变化三、运动时血液循环功能的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