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绿色疗法-直肠给药.ppt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77328172 上传时间:2024-08-21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5.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绿色疗法-直肠给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儿童绿色疗法-直肠给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儿童绿色疗法-直肠给药.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儿童绿色疗法-直肠给药.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儿童绿色疗法-直肠给药.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童绿色疗法-直肠给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绿色疗法-直肠给药.ppt(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目录1 11综述绿色疗法的中医发展史综述绿色疗法的中医发展史2 简述绿色疗法的近代史简述绿色疗法的近代史1直肠给药直肠给药2贴敷疗法贴敷疗法3 针灸、推拿、按摩、刮痧、足浴针灸、推拿、按摩、刮痧、足浴等等。等等。一、绿色一、绿色疗法的理疗法的理念念第一章第一章 综述综述二、绿色二、绿色疗法的分疗法的分类类 三、儿童三、儿童绿色疗法的绿色疗法的现状现状 未来未来目目录录2 2第二章第三章1 1 直肠给药的概念直肠给药的概念2 2 直肠给药历史;直肠给药历史; 目前国内直肠给药的流派目前国内直肠给药的流派3 3 直肠肛管的解剖;直肠肛管的解剖;4 4 直肠肛管的生理;直肠肛管的生理;5 5 直

2、肠给药的分类;直肠给药的分类;6 6 直肠给药的吸收机理;直肠给药的吸收机理;7 7 直肠给药与口服、肌肉注射、和静脉给药的区别;直肠给药与口服、肌肉注射、和静脉给药的区别;8 8 直肠给药的利弊;直肠给药的利弊;9 9 影响药物在直肠吸收的因素影响药物在直肠吸收的因素 机机 体体 的的 给给 药药 途途 经经 直直 肠肠 给给 药药目录3 一一 常见病常见病 1 1 发热发热 2 2 咳嗽咳嗽 3 3 腹泻腹泻 4 4 腹痛腹痛 5 5 呕吐呕吐 6 6 便秘便秘 7 7 黄疸黄疸 8 8 惊厥惊厥 9 9 过敏过敏 二二 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 1 1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扁桃腺炎小儿上呼吸

3、道感染、扁桃腺炎 2 2支气管炎支气管炎 3 3支气管肺炎支气管肺炎 4 4 哮喘病哮喘病 5 5 百日咳百日咳 第四章 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直肠给药目录目录4 4 三 消化系统疾病 1 小儿急性胃肠炎 2 秋冬季腹泻 3 小儿厌食 4 小儿便秘 四 其它系统疾病1 1、 1 1 绿色疗法的理念绿色疗法的理念n在当今在当今“医药公害;环境污染医药公害;环境污染”的情况下,各国医学界有识之士的情况下,各国医学界有识之士已提出由已提出由“白色治疗白色治疗”(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 )向向“绿色治疗绿色治疗”( (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 )转变。转变。医药发展的新趋势是寻找一种无创伤或创伤小;无痛苦

4、或痛苦小;毒医药发展的新趋势是寻找一种无创伤或创伤小;无痛苦或痛苦小;毒副作用低的,患者容易接受的治疗方法。也就是我们向往的绿色疗法。副作用低的,患者容易接受的治疗方法。也就是我们向往的绿色疗法。祖国医学就是在绿色理念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中国古老的针灸、推祖国医学就是在绿色理念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中国古老的针灸、推拿、气功、刮痧、食疗等传统拿、气功、刮痧、食疗等传统“绿色疗法绿色疗法”走向了世界。走向了世界。 n 绿色治疗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并在全球推广的一种自然的、安全的绿色治疗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并在全球推广的一种自然的、安全的全科生物医学疗法。全科生物医学疗法。n 绿色疗法中医外治技术是祖国

5、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她是中国劳动绿色疗法中医外治技术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她是中国劳动人民在漫长的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套独特的、行之人民在漫长的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传统治疗方法。随着中药外治疗法的广泛应用,国内外对其治有效的传统治疗方法。随着中药外治疗法的广泛应用,国内外对其治疗机理、给药方法、剂型的改革、器械的开发运用等也进行了深一步疗机理、给药方法、剂型的改革、器械的开发运用等也进行了深一步的研究。的研究。从中医国粹谈绿色疗法从中医国粹谈绿色疗法1 1、 1 1 绿色疗法的理念绿色疗法的理念内经-砭石、九针、火芮、导引、按摩、灸、熨、渍、

6、浴、蒸、涂、嚏、 膏药。千金要方“变汤药为外治,实开后人无限法门”。伤寒论还创用了塞鼻、灌耳、舌下含药、润导、粉身等法。太平圣惠方淋渫、贴熁、膏摩等法。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所言:“有瘀血者,宜攻利之;亡血者,宜补而 行之;但出血不多亦无瘀血者,以外治之法治之。”正骨手法与外固定器具是 中医外治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理瀹骈文,集内经至清外治技术之大成,作了一次划时代的实践总 结,对外治方药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理论探讨,初步完善了外治理论,申明了 内治外治之义,为外治理论的系统化和完善化作出了贡献。 现代中医外治技术:激光、远红外线、电磁、超声雾化和透入、离子导入治 疗机等。 “洋中药”迈亚密大学中

7、医学院,加利福尼亚大学贝克莱分校建立中药药圃,康 乃尔大学投资筛选中草药,及国际知名的制药公司开发草药新产品。启蒙于原始社会发展与春秋战国鼎盛于明清绿色疗法中医外治的历史:1.1 绿色疗法-中医外治的鼎盛时期 清代吴师机清代吴师机“世有博通之医,当于此见其才世有博通之医,当于此见其才”,清代吴师机大力推崇,清代吴师机大力推崇外治,曾热情洋溢地指出外治,曾热情洋溢地指出“世有博通之医,当于此见其才世有博通之医,当于此见其才”,我们绝不可,我们绝不可辜负先祖的希冀。展望中医外治技术前景,可谓前程远大,但征途上的崎辜负先祖的希冀。展望中医外治技术前景,可谓前程远大,但征途上的崎岖与坎坷要求我们要有充

8、足的信心、顽强的毅力,方能迎接新世纪赋予我岖与坎坷要求我们要有充足的信心、顽强的毅力,方能迎接新世纪赋予我们的机遇与挑战。们的机遇与挑战。1212、外治是古代传统技术、现代绿色医疗、外治是古代传统技术、现代绿色医疗n西医真正有效的医学诊疗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始于20世纪30年代,至今不过七、八十年。西医其实也是在某些国家民族医学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当时的科学技术发展而成,并逐步推向全世界的。西药为化学合成药物,其副作用越来越引起关注。在西方享有盛名的医学刊物新英格兰医学杂志1993年作了一次较大范围的社会调查:有三分之一的美国人使用非正统疗法(指西医药以外的医疗方法)。1994年全美国社会调查报告

9、公布说,有百分之六十的美国西医师曾介绍病人去接受非正统疗法。不断换代的药品耗费了巨额资金,手术创伤的后遗症和治疗效果也往往不尽如人意。手术后的康复也已成为中医外治的优势及研究课题。1.1 1.1 从中医国粹谈绿色疗法从中医国粹谈绿色疗法绿色理念绿色理念 综上所述,绿色疗法是一种新理念,查阅古今中外医书无此解释。只是中医就是在绿色的理念中发展而来的。如:我们祖国医学的针灸、刮痧、拔罐、推拿、贴敷、直肠给药等等都属于绿色疗法范畴。疗法不予辩解,现对绿色小析几点。 绿色是健康,无污染,原生态的理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 的提高,环境污染在悄然间侵袭着我们健康的机体,当一部分人为此付出代价乃至生命时,人们

10、才意识到绿色 无污染 原生态才是我们健康的追求。 绿色是无创伤,创伤小,痛苦小,恢复快的微创理念。传统术式因其创伤大,患者机体条件差,不得不忍受痛苦放弃手术乃至生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先进的科技不断应用于临床,使好多创伤大,痛苦大,病人不易接受的手术治疗,艺术般变得无创伤,创伤小,痛苦小,恢复快。第一章第一章 2 2 绿色疗法的分类绿色疗法的分类n一 应用各种自然因素直接作用于人体,获得相应的效果。例如,空气疗法、光疗法、温泉疗法、泥土疗法、热沙疗法、芳香疗法等等。 n二 通过人体局部或全身的运动,达到健身防病、疗病的功效。例如,吞津疗法、叩齿疗法、散步疗法、体操疗法等等。 n三 选用某种自

11、然因素或自然方式,在医生操作和控制下作用于人体。 作用于人体局部。例如,针灸、推拿、按摩、刮痧、足浴 贴敷 直肠给药等等。 作用于人体全身。例如,饮食疗法、营养疗法、饮水疗法、补氧疗法、药浴疗法、断食排毒疗法等等。 作用于人体精神。例如,睡眠疗法、心理疗法、笑疗法等等。 根据作用于人体的方式分为三大类: 知识回顾知识回顾:回顾历史绿色疗法-直肠给药的发展简史直肠给药的发展简史直肠给药的发展简史绿色疗法绿色疗法-直肠给药的中医简史直肠给药的中医简史n春秋战国(公元前770至公元前221年),我国医学家就提出了“痔”和“瘘”的病名,后为世界医学所采用,并被沿用至今。n黄帝内经对肛肠解剖、生理和病理

12、等均有详细论述。n东汉张仲景在伤寒论中首创了肛门栓剂和灌肠术。他发明的蜜煎导方,以食蜜炼后捻作梃,内经令头锐,大如指,长二寸许,冷后变硬,内谷道(肛门)中,是治疗便秘的最早的肛栓疗法。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里说:“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渴,虽硬不可攻之。当须自欲大便若土瓜根及大猪胆汁,皆可为导。”这种方法就是用土瓜根捣成药汤和用猪胆汁,给发高热而大便不通的患者灌肠,达到润肠通便的目的。用土瓜根和猪胆汁灌谷道中以通便,是中国最早的灌肠术。绿色疗法绿色疗法-直肠给药的中医简史直肠给药的中医简史n葛洪(261-341年)肘后备急方中有“治大便不通,土瓜根捣汁,筒吹入肛门中,取道”

13、的记载,这表明当时已明确提出用器械灌肠,有了当时的灌肠器筒。最早的灌肠器械。n唐孙思邈(580682)所应用的灌肠器为竹筒,其方法有吹法、射法和灌法。如所用药为散剂,则用竹筒吹入;如所有药为丸剂,则可用竹筒或用中指直接推至一定深处;如所用药为汤、水、药汁,则可用竹筒灌之,或射灌之。根据其“灌入肛内,早一灌,晚一灌”用以治疗疳症,则说明已有保留灌肠技术。绿色疗法绿色疗法-直肠给药西医简史直肠给药西医简史n最早使用灌肠疗法的是古埃及人,公元前1500年结肠灌肠治疗某些疾病。n17世纪是灌肠疗法盛行的时代,巴黎上流社会的人们普遍每天做3或4次灌肠,他们认为这是保持健康的一种基本方式。n18世纪中期,

14、灌肠设备有了很大的改进,人们发明了靠重力或注射泵的压力来促进灌肠液流入肠器。n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们可以使用更先进的肠道清理设备进行灌肠-橡胶直肠给药的现状及未来直肠给药的现状及未来n直肠给药是临床工作中常用的诊断治疗技术,在临床工作中被广泛应用。直肠给药对多种疾病均有较好的疗效,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其理由是 1、直肠给药疗法改变了传统的给药途径,拓展了用药空间 2、直肠给药操作简便,无创伤,患者易接受。 3、对不能吞服的病员,如昏迷、呕吐和口服药有困难的患者,尤适合此法给药。 4、药物在直肠吸收比口服为快,有些直肠给药方法可用于急危重症的抢救和治疗。 5、对结肠、盆腔疾病、男科疾病等的治疗

15、可发挥药物的直接接触、渗透和吸收作用,从而产生其他疗法不可替代的疗效。 6、利用肠道黏膜的通透性,某些药物的吸附作用,特别适用于没有透析条件下抢救肾功能衰竭的病人。 7、直肠给药容易掌握,药源易得,价格低廉。n总之灌肠疗法应用范围广泛,见效快,疗效可靠,无明显不良反应,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治疗方法。n机体的给药途径2.1 2.1 机体给药的途径机体给药的途径 药物进入机体(用药)才能进入血循环(吸收),并作用于靶器官(分布作用)。之后药物通过肝脏代谢(氧化、还原、水解)后,主要通过肾脏排出体外(排泄)。一 给药途径 n药物有多种给药途径,口服、静脉注射(静注)、肌肉注射(肌注)、皮下注射(皮下)。

16、药物还可舌下含化(舌下)、直肠给药、滴眼、鼻腔喷雾、口腔喷雾(吸入剂),也可皮肤局部(表面)或全身(经皮)用药。每种给药途径均有其特殊目的,各有利弊。2.1 2.1 机体的给药途径机体的给药途径机体的给药途径机体的给药途径依据给药部位不同皮皮 肤肤注射注射粘粘 膜膜 粘膜吸收的分类粘膜吸收的分类 粘膜吸收粘膜吸收 粘膜吸收的分类粘膜吸收的分类 口口 服服舌舌 下下 含含 服服直直 肠肠 给给 药药鼻鼻 腔腔 给给 药药结结 膜膜 给给 药药鼻粘膜鼻粘膜 给药给药气气 管管 给给 药药胸、腹腔给药胸、腹腔给药其它鞘膜内、其它鞘膜内、硬膜外等硬膜外等n直肠肛管的解剖 生理直肠、肛管的局部解剖直肠、

17、肛管直肠、肛管的局部的局部解剖解剖直肠、肛管的局部解剖 直肠、肛管的局部解剖 :肛管肛管是消化道的末端,上自齿线,下至肛缘,长约1.52cm。肛管内层在上部是移行上皮,下部是鳞状上皮。肛管周围有肛管内外括约肌环绕。直肠是大肠的末端,结肠的延续,直肠上接乙状结肠,下连肛管,长约12 15cm;它从第3骶椎起沿骶前向下,至尾骨平面与肛管相接形成90的弯曲。直肠上端与结肠粗细相同,下段扩大成直肠壶腹,是暂存粪便的部位。直肠上l/ 3前面和两侧有腹膜覆盖;中13仅在前面有腹膜并反折成直肠膀联陷凹或直肠子宫陷凹;下13 全部位于腹膜外,使直肠在腹腔内外各占一半。直肠直肠、肛管的局部解剖 :n直肠系膜直肠

18、系膜n解剖学无直肠系膜这一名词,外科学的直肠系膜指的是在中下段直肠的后方和两侧包裹着直肠的、形成半圈1.52.0cm后的结缔组织,内含动脉、静脉、淋巴组织及大量的脂肪组织,上自第3骶椎前方,下达盆膈。n肛垫肛垫n肛垫位于直肠、肛管结合处,亦称直肠肛管移行区(痔区)。该区为一环状、约1.5cm宽的海绵状组织带,富含血管、结缔组织、弹性组织及平滑肌纤维相混合的纤维肌性组织(Treitz肌)。Treitz呈网络状结构缠绕直肠静脉丛,构成一个支持性框架,将肛垫固定于内括约肌上。肛垫似一胶垫协助括约肌封闭肛门。直肠、肛管的局部解剖 n直肠肛管的直肠肛管的动脉动脉/ /静脉静脉n直肠、肛管的供应动脉来自直

19、肠上动脉、直肠下动脉、肛管动脉和骶中动脉。直肠肛管的静脉:直肠上静脉丛位于齿线上方的粘膜下层,汇集成数支小静脉,穿过直肠肌层成为直肠上静脉,经肠系膜下静脉回流入门静脉。直肠下静脉丛位于齿线下方,汇集肛管及其周围的静脉,经肛管直肠外方形成肛门静脉和直肠下静脉,分别通过阴部内静脉和骼内静脉回流到下腔静脉。n直肠肛管的直肠肛管的淋巴引流淋巴引流n上、中、下三组:n上组引流耻骨直肠肌附着部的直肠以上部分(壶腹及以上部分)。多数经直肠旁淋巴结,一部分直接沿直肠上动脉,注入于直肠系膜内直肠上动脉起始部的淋巴结。这是直肠癌转移的主要途径。n中组引流上组下缘至齿线的部分,多数沿直肠下动脉经肛提肌上注入直肠下动

20、脉起始部淋巴结。n下组引流齿线以下肛管,主要是经会阴及大腿内侧皮下注入腹股沟浅淋巴结,然后经骼外、骼总旁淋巴结而向上;也有经闭孔动脉旁而至骼总旁淋巴结。3.5直肠、肛管的局部解剖n直肠肛管的神经n齿状线齿状线n以上是粘膜,以下是皮肤;以上是直肠上静脉丛,齿状线以下是直肠下静脉丛,因此齿状线附近是门、体静脉侧支吻合处;以上由直肠上、下动脉供应,以下属肛管动脉供应;以上淋巴引流主要入腹主动脉周围或骼内淋巴结,以下淋巴结引流主要入腹股沟淋巴结及骼外淋巴结;以上的直肠粘膜受植物神经系统支配,无痛感,齿状线以下肛管皮肤受阴部内神经支配,痛感很明显。3.53.5直肠肛管的生理功能直肠肛管的生理功能n主要是

21、排便。盲肠可吸收少量水、盐、葡萄糖和一部分药物,也能分泌粘液以利排便。正常情况下,粪便储存于乙状结肠内,不排便时,直肠内基本无粪便,肛管关闭。结肠蠕动,粪便下行进入直肠,使直肠壶腹膨胀,引起便意和肛管内括约肌反射性松弛,同时机体自主松弛肛管外括约肌,并增加腹压使粪便排出体外。n直肠下端是排便反射的主要发生部位,是排便功能中的重要环节;如直肠全部切除后,即使保留括约肌,因失去排便反射部位,仍可出现大便失禁。只有保留至少5cm与肛管相连的直肠,才能保持正常的排便功能。n灌肠疗法的目的 分类21 21 绿色疗法绿色疗法-传统的直肠给药的目的和分传统的直肠给药的目的和分类类n灌肠疗法的目的和分类灌肠术

22、是将肛管(或导尿管)经肛门插入直肠、结肠内,灌入所需药液,用于促进排便,清洁肠道及治疗疾病的一种技术。灌肠治疗还包括药物直肠滴入(注)、直肠或结肠给药以及药物栓剂的应用。一、 灌肠疗法的目的n1.通便、排气 各种原因引起的大便干结、排便困难和腹部胀气者,通过灌肠可软化粪便,促进肠蠕动,达到排便、驱气和除胀的目的。n2.有关检查前和术前准备 如乙状结肠镜和纤维结肠镜检查,下消化道造影,结肠、直肠手术及分娩术前准备等,称之为清洁灌肠。n3.清除肠道内毒性物质 灌肠治疗可减少毒物吸收和减轻中毒症状,也属清洁灌肠。n4.营养剂灌肠 营养剂灌肠可补充营养和液体。n5.高压灌肠 高压灌肠是治疗套叠的一种方

23、法,可使部分患者套叠的肠管复位。n 6.灌肠给药 (我们讲的狭义的直肠给药) 灌肠给药是目前治疗多种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和途径,其方法简便有效,不仅在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上受到青睐,对一些疑难病症也有独到之处,而且对急危重症,显示出明显的治疗效果。21 21 绿色疗法绿色疗法-传统的直肠给药的目的和分传统的直肠给药的目的和分类类n灌肠疗法的分类 灌肠疗法涵盖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和男科共200余种疾病。根据灌肠疗法的目的的不同,可分为不保留灌肠和保留灌肠。21 21 灌肠疗法的分类灌肠疗法的分类(一)不保留灌肠(一)不保留灌肠n一般在灌肠时510min陆续排出灌肠液。又分为大量不保留灌肠和小量不

24、保留灌肠。n1.大量不保留灌肠 大量不保留灌肠的目的是清除粪便,清洁 肠道。 常用灌肠液有39420C, 0.9%氯化钠溶液。 成人用量为 5001000ml,小儿为200500ml。患者左侧卧位,灌肠管插至适当 深度,放开水止,使溶液慢慢流入,全部溶液在510min内灌注完 毕。嘱患者尽量保留药液510min后再排便,以达到较好的效果。n2.小量不保留灌肠 小量不保留灌肠的目的是软化粪便,减 轻腹胀,解除便秘等。常用灌肠液:为1、2、3溶液(50%硫酸镁 30ml,甘油60ml,温开水90ml)、各种植物(120180ml)。操作 方法与大量不保留灌肠相同。一 不保留灌肠21 21 灌肠疗法

25、的分类灌肠疗法的分类(二)保留灌肠(二)保留灌肠n将药液灌入直肠或结肠内,药液不宜超过200ml,温度应接近体温被吸收。保留灌肠时间应12h以上。n1.一般保留灌肠法(传统保留灌肠法): 患者排清大便,灌肠管插入肛门内510cm灌肠液在15min内,随重力输入结肠内。根据病情选择适宜体位,导管插入相应深度,灌入药液的速度要慢。在此基础上衍生了两种 A 直肠给药法 为一次性的注入 一次性直肠给药管插入肛门内510cm 此处直肠上静脉丛和下静脉丛交汇处,血运丰富。无消化酶,血管丰富,(直肠吸收药物的部位主要在肛门以上58cm的区域。 B 直肠滴注法。,而直肠点滴部位是在肛门内10cm处药液进入肛门

26、内1540cm,属于直肠的中下段,给药的速度与静脉输液相似。药物经直肠上皮细胞吸收后,进入体内。 操作前嘱患者排便或行清洁灌肠,取左侧卧位。排出输液管中空气,将涂以液状石蜡的导管插入肛门,胶布固定,即可点滴。插入深度:一般肛门内10cm。点滴速度:3050滴/min,最快可达120滴/min.n 二 保留灌肠21 21 灌肠疗法的分类灌肠疗法的分类(二)保留灌肠(二)保留灌肠n2.直肠栓剂填塞法 : 栓剂系指药物与适宜基质制成供肠道给药的制剂,如退热栓、氟尿嘧啶栓、双氯芬酸钠栓、内异康复栓、柳氮磺吡啶栓等。最早栓剂是起局部作用,如治疗直肠、结肠、阴道、前列腺等部位的疾病。随着医药事业的发展,人

27、们发现栓剂可以通过腔道黏膜吸收起全身作用。直肠吸收药物的部位在肛门以上68cm的区域,直肠对首次通过该区域的药物的吸收率大约为50%,故药物插入直肠可最大限度提高药物吸收的效果。栓剂吸收慢而作用持久。直肠给药的剂量大致相同。n直肠栓的形状有圆锥形、圆柱形、鱼雷形等。目前改进剂型有中空栓、双层栓、微囊栓、渗透泵剂、不溶性栓剂及泡腾栓等。n使用n3.结肠透析法 结肠透析法主要利用结肠黏膜的透析能力,治疗急、慢性肾炎,尿毒症和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等疾病n直肠给药的流派22 22 国内直肠给药的流派国内直肠给药的流派 改革开放以来,在基层、社区医疗机构中,儿童绿色疗法-直肠给药这项技术悠然发展!九十年代初

28、期,全国各地呈现出一些名家,为此项技术的发展、发扬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国内直肠给药的流派国内直肠给药的流派两大流派西医微量直肠给药中医大量直肠给药n传统的器具:直肠给药器具展示直肠给药器具展示直肠给药的专用给药管n直肠给药的理论依据与作用机制直肠给药的理论依据与作用机制直肠给药的理论依据与作用机制n一、中医理论依据n灵枢经脉篇有“大肠是津液所生病者”之说。李东垣的兰室秘藏中去:“夫大肠庚金也,津,本性燥清,清肃杀之气。本位主收,其所司行津液。”通过胃之“泌糟粕,蒸津液”后,再输运给大肠,大肠则吸收津液,使糟粕形成有形之粪便。说明大肠有吸收功能。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

29、。中医认为,大肠络脉络肺,其与肺相表里,而“肺朝百脉”,把以药物经直肠吸收后可通过经脉上输于肺,再由肺将药物运送到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而达全身的治疗作用。同时大肠、小肠、膀胱同居下焦,肾主水液,司二便,从而为直肠给药治疗急、慢性肾衰竭提供了理论基础,酷以“透析”作用。n清代医学家吴师机在理瀹骈文中指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医理药理无二,则神奇变幻上可以发泄、造化五行之奥蕴,下亦扶危救急层见,叠出不穷。”说明外治内治法虽不同,其医理、药理则不殊。中药灌肠遵循辨证施治规律,直肠给药虽属外治法范围,却与中药口服具有同等灵活性,可随症加减用药,符合中医辨证论治原则。直肠给药的

30、理论依据与作用机制直肠给药的理论依据与作用机制n二、现代医学研究n现代医学已证实,直肠周围有丰富的动脉、静脉和淋巴丛,其黏膜具有很强的吸收功能。直肠给药,药物混合于肠道分泌液中,通过肠黏膜被吸收,而直接进入体循环,或经过门静脉入肝,再参与体循环,肠道淋巴系统也吸收部分药物。这种吸收方式避免了酸、碱消化酶对药物的影响和破坏作用,亦减动了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直肠给药的理论依据与作用机制直肠给药的理论依据与作用机制n三、作用机制n1.局部治疗作用 直肠给药,药液与病灶直接接触,能较好发挥药物的局部治疗作用药;药物通过渗透和直接被肠黏膜吸收,很快在局部弥散,使直肠、结肠周围组织器

31、官的药物浓度较高,能够充分发挥药物对直、结肠周围组织器官疾病的治疗作用。n2.肠道透析作用 药物保留灌肠起到一定的结肠透析作用,通过肠道清除部分血液中蓄积的毒素(BUN,Cr等)及过多的水,减轻肾损害,从而治疗急、慢性肾衰竭。n3.全身治疗作用 药用灌肠,药物通过吸收能收到与口服给药,甚至类似静脉给药同样的效果,不但能治疗中、下焦病证,对上焦病同样发挥治疗作用,起到上病下治的效果,故能发挥全身治疗的作用。n4.减少了药物对肝的影响 药物保留灌肠,部分药物通过肠黏膜的直接吸收,50%70%药物不经肝进入体循环系统,大大减少了肝的首过效应及药物对肝的影响,尤其对于急性中毒的抢救,药物保留灌肠法是一

32、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n直肠给药的吸收机理3.63.6直肠给药吸收的机理直肠给药吸收的机理一 祖国医学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直肠吸入药物后通过经脉上输于肺,通过肺的宣发作用输布全身,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二 西医理论:直肠肛管的解剖生理阐明:直肠粘膜血液循环旺盛,吸收能力很强,药物可以通过三条途径进入血液循环。 (1)通过直肠上静脉、经门静脉进入肝脏代谢后循环全身。 直肠上静脉丛直肠上静脉丛位于齿线上方的粘膜下层,汇集成数支小静脉,穿过直肠肌层成为直肠上静脉 ,经肠系膜下静脉回流入门静脉。 (2)通过直肠中静脉、下静脉及肛管静脉直接进体循环。(侧支循环) 直肠下静脉丛直肠下静脉丛位于齿线下方,汇

33、集肛管及其周围的静脉,经肛管直肠外方形成肛 门静脉和直肠下静脉,分别通过阴部内静脉和骼内静脉回流到下腔静脉。 (3)通过直肠肛管的淋巴系统吸收后,经乳糜池,胸导管进入血液循环。: 1 上组引流耻骨直肠肌附着部的直肠以上部分(壶腹及以上部分)。多数经直肠旁淋巴结,一部分直接沿直肠上动脉,注入于直肠系膜内直肠上动脉起始部的淋巴结。这是直肠癌转移的主要途径。 2 中组引流上组下缘至齿线的部分,多数沿直肠下动脉经肛提肌上注入直肠下动脉起始部淋巴结。 3 下组引流齿线以下肛管,主要是经会阴及大腿内侧皮下注入腹股沟浅淋巴结,然后经骼外、骼总旁淋巴结而向上;也有经闭孔动脉旁而至骼总旁淋巴结 直肠给药药物可通

34、过直肠壁丰富的血循环迅速吸收。当患者恶心、丧失吞咽能力、限制饮食和外科手术后等不能口服时可用栓剂直肠给药。方法指引方法指引:n直肠给药的药物使用范畴直肠给药的药物使用范畴直肠给药的药物使用范畴n直肠给药是机体的给药途径之一。属于黏膜吸收。所以用药范围广。中、西药物在不违背禁忌症和用药原则的前提下,均可应用。即可西药注射剂、片剂碾压成粉溶解成混悬液,胶囊粉溶于注射用水,复方中成药制取,又可以应用中药汤剂。使用十分方便。n各种制剂的吸收利用度:受各种因素影响,不同制剂直肠给药的生物利用度不同。大体有一下规律: 1 静脉注射剂肌肉注射剂口服片剂; 2 水溶性药物比脂溶性液吸收快n直肠给药的适应症、禁

35、忌症儿童绿色疗法-直肠给药的适应症适应症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轻、中症患者重症患者以静脉点滴为主,直肠给药为辅儿童疾病主要是呼吸道和肠道感染性疾病直肠给药的禁忌症1 重度脱水、电解质紊乱及严重腹泻者;2 肛门、直肠、结肠术后患者;3 消化道出血、急腹症(疑有肠坏死或穿孔)及心功能衰竭、心律失常患者4 过敏药物、血管活性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刺激性较大的药物 5 过敏体质者慎用n 直肠给药的利弊直肠给药的利弊直肠给药操作简单,容易掌握、便于推广; 直肠给药无痛苦,患儿及家长乐易接受; 直肠给药吸收快、药效显著;直肠给药取药范畴广,避免了肌注、静脉给药的单一; 直肠给药减轻对肝脏的毒副作用:儿童(3

36、岁以内婴幼儿)的肝、肾等器官发育还不健全。直肠给药是通过直肠的粘膜吸收,直接进入大循环,可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也减轻药物对肝脏的毒副作用。优点直肠给药的利弊直肠给药的利弊n直给药吸收面积小,限制了它的药物给药容量;n直肠是空腔脏器,其容积和生理因素使得给药容量受到 限制,没有静脉给药的多组、大容量;n直肠给药部位隐私,适宜儿童,成人不便;n直肠给药一但出现过敏,症状重,来势凶;n直肠给药对脂溶性药物吸收差;缺点3.73.7直肠给药与口服、肌肉注射、和静脉给药的区别直肠给药与口服、肌肉注射、和静脉给药的区别与口服给药的区别与肌肉注射的区别与静脉给药的区别n 直肠给药的操作规范直肠给药的操作规

37、范目的目的1 不易口服、不易皮下、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又需要机体给药治疗、迅速产生药效时,可采用直肠给药法。2 局部用药部位部位直肠准备工作准备工作治疗盘内盛有一次性使用注射器、一次性使用直肠给药管、药品、砂轮 生理盐水、棉签、石蜡油、镊子。直肠给药的操作规范直肠给药的操作规范n操作程序:1将备齐用物携至床边,三查七对,向患儿家属解释,并哄逗患儿,以取得合作。 2用注射器吸取药液,排气时留少许(3-5个气泡),安上一次性使用 直肠给药管,头端涂石蜡油。3. 患儿取俯卧位,用碘伏消毒肛周皮肤;4. 左手拿注射器,右手拿镊子把一次性使用直肠给药管送入肛门5-8厘米;5. 缓慢推注药物6. 给药完毕

38、,拔出给药管。患儿静卧5分钟。直肠给药的操作规范 操作轻柔,切记粗暴强行插入1推注药液宜缓慢2操作时哄逗患儿,转移注意力3直肠给药前20-30分钟排便4注意事项:注意事项:直肠给药的技术要点直肠给药的技术要点儿童直肠给药的技术要点: 一 儿童直肠给药时的体位 儿童直肠给药前20-30分钟需排便,以增加药物与直肠粘膜的接触面积。给药时要哄逗孩子,不要强行给药。以免患儿给药后随即排泄。 1 左侧卧位臀高位:灌注完毕保持体位5分钟,自由活动。2 截石位: 灌注完毕取左侧卧位5分钟,自由活动。 3 俯卧位: 灌注完毕取左侧卧位5分钟,自由活动。直肠给药的技术要点直肠给药的技术要点 二 儿童直肠给药的药

39、液温度 各个年龄段的直肠温度相同,所以用药药液的温度是相同的。 温度 3 6 C + 2C * 最高温度40C,过高可以导致直肠粘膜灼伤。 * 冬季须适当加温;夏季不必加温。 方法: 1 患者少时可用小容器加热水,用温度计测定水温38C,再把已经加好药液的注射器侵泡5分钟。 2 患者多时,应用恒温水浴箱,温度控制在37.0-40.0C.药物加温时间5-10分钟,边加温边晃动,以充分加热均匀。直肠给药的技术要点直肠给药的技术要点 三 儿童直肠给药的容量用量 不同年龄儿童的直肠容量不同。随年龄的增长,直肠容积逐渐增大,我们依据各年龄段儿童的直肠容积,制定了儿童直肠给药的容量用量: 新生儿-2岁:

40、4.0ml-6.0ml 3 岁- 5 岁: 5.0ml-10ml 6 岁- 9岁: 9.0ml-20ml 10岁-14 岁: 20ml- 30 ml 儿童用药剂量依据小儿用药剂量为准直肠给药的技术要点直肠给药的技术要点 四 儿童直肠给药时给药管插入的深度 小儿直肠给药管,管体的头部为子弹头形状,在邻近首端的管体上设有出药口,管体的尾部有与注射器或输液器出口配合的接口。由具有一定硬度并可弯曲的材料制成。在所述的管体外设有长度刻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管径较细,管内存药量小,减小药物的损失;管头的子弹头形状利于进入肛门,对直肠黏膜无损伤;其接口可与一次性注射器或输液器的出口连接,利于操作;管体的刻

41、度便于控制插入的深度。 新生儿-2岁 4.0cm-5cm 3岁-5岁 5.0-8.0cm 6岁-9岁 8.0-12.0cm 10岁-14 岁: 12-15cm n 常见病举例分析常见病举例分析常见病举例分析常见病举例分析n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病原体以上为病毒,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是指鼻、鼻窦、咽、喉部的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节发病率最高,常可侵及口腔、中耳、眼部、颈淋巴结等邻近器官,如炎症向下蔓延则可引起气管炎、支气管炎或肺炎。婴儿表现为起病急,进食减少、腹泻、呕吐、发热。高热时可引起高热惊厥,而咳嗽症状不明显,儿童表现为咳嗽、鼻塞等局部症状为主,如为链球菌感染,可引起

42、急性肾炎、风湿热等疾病。本病预后良好。 n1.潜伏期 多为23天或稍久。n2.轻症 只有鼻部症状,如流清鼻涕、鼻塞、喷嚏等,也可有流泪、轻咳或咽部不适,可在34天内自然痊愈。如感染涉及鼻咽部,常有发热、咽痛、扁桃体炎及咽后壁淋巴组织充血和增生,有时淋巴结可轻度肿大。发热可持续23天至1周左右。在婴幼儿常易引起呕吐和腹泻。n3.重症 体温可达3940或更高,伴有冷感、头痛、全身无力、食欲锐减、睡眠不安等,可因为鼻咽部分泌物引起较频繁的咳嗽。咽部微红,发生疱疹和溃疡时称为疱疹性咽炎。有时红肿明显波及扁桃体,出现滤泡性脓性渗出物,咽痛和全身症状加重,鼻咽部分泌物从稀薄变成稠厚。颌下淋巴结显著肿大,压

43、痛明显。如果炎症波及鼻窦、中耳或气管,则发生相应症状,全身症状也较严重。要注意高热惊厥和急性腹痛,并与其他疾病作鉴别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所致高热惊厥多见于婴幼儿,于起病后1天内发生,很少反复发生。急性腹痛有时很剧烈,多在脐部周围,无压痛,早期出现,多为暂时性,可能与肠蠕动亢进有关;也可持续存在,有时与阑尾炎的症状相似,多因并发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所致。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病举例分析常见病举例分析n 治疗原则 一般治疗:1.注意休息。 2.多饮开水。 控制感染: 抗生素 (抗病毒药物 、抗菌素) 对症治疗:高热者。;清热解毒类中成药。 病例举例1 : 刘* 女 四岁 就诊时间 1

44、998.11.16 主诉:发热、鼻塞流涕 一天、呕吐一次。 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可,体温38.5 * 咽部稍红,双肺呼吸音清。 辅助检查:wbc 4.6*10 * 病历分析:发病季节 年龄 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 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病毒性 ) 治疗: 潘生丁5毫克(kg.d) 桑姜感冒注射液 2 ml 扑尔敏 2mg 生理盐水 2ml 直肠给药 1-2次每日 一次症状控制 巩固治疗2天痊愈 。常见病举例分析常见病举例分析n病例举例2 :李*、男 三岁 就诊时间 2011 10 8 主诉: 鼻塞流涕两天 发热一小时 体格检查: 体温 37.8 咽部充血 辅助检查: wbc 1.26*10 *病

45、情分析 : 主要症状是 鼻塞流涕 次要症状是 轻度发热 wbc 治疗 洁霉素0.5 桑姜感冒注射液 1.5 ml 氯雷他定 片 地塞米松 1mg 直肠给药 1-2次 /日 常见病举例分析常见病举例分析 病例举例3: 崔* 女 5岁 就诊时间 2000-3-18 主诉: 咳嗽、流涕三天 发热2小时、 体格检查: 体温 39.8 咽部红肿 下颌淋巴结肿大 可移动 1*0.2cm 辅助检查: wbc 1.5*10 *病情分析 : 主要症状是 高热 次要症状是 鼻塞流涕 轻度咳嗽 wbc 血象高 中性高 治疗 头孢噻肟钠1.0 桑姜感冒注射液 2 ml 氯雷他定 片 安痛定 1.5ml 地塞米松 1m

46、g 直肠给药 1-2次 /日 常见病举例分析常见病举例分析 病例举例4: 及* * 女女 4.5 4.5岁岁 就诊时间就诊时间 2000-4-19 2000-4-19 主诉: 咳嗽 发热3天 伴鼻塞、流涕 ; 呕吐两次 体格检查: 体温 39.8 咽部红肿 下颌淋巴结肿大 可移动 1.2*1.5cm 辅助检查: wbc 1.8*10 *病情分析 : 主要症状是咳嗽 高热 次要症状是 鼻塞 流涕 wbc 血象高 中性高 治疗 头孢噻肟钠1.0 复方蛤青注射液 2 ml 氯雷他定 片 安痛定 1.5ml 地塞米松 1.5mg 直肠给药 1-2次 /日 常见病举例分析常见病举例分析n急性扁桃体炎 由

47、病毒所致者有时可在扁桃体表面见到斑点状白色渗出物,同时软腭和咽后壁可见小溃疡,双侧颊黏膜充血伴散在出血点,但黏膜表面光滑,可与麻疹鉴别。由链球菌引起者,一般在2岁以上,发病时全身症状较多,有高热、冷感、呕吐、头疼、腹痛等,以后咽痛或轻或重,吞咽困难,扁桃体大多呈弥漫性红肿或同时显示滤泡性脓性渗出物,患者舌红苔厚。如治疗不及时,容易发生鼻窦炎、中耳炎和颈部淋巴结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扁桃体炎常见病举例分析常见病举例分析n病例: 李* 男 5岁 主诉: 发热3天 伴咽痛 体格检查: 体温 39.2 双侧颊黏膜充血伴散在出血点双侧颊黏膜充血伴散在出血点 下颌淋巴结肿大 可移动 1.5*1.0cm 辅助

48、检查: wbc 1.89 *10 *病情分析 : 主要症状是 高热 次要症状是咽痛 wbc 血象高 中性高 治疗 头孢噻肟钠1.0 桑姜感冒注射液 2 ml 布洛芬 0.1g 安痛定 1.5ml 地塞米松 1.5mg 直肠给药 2次 /日 局部涂药 碘酒或碘伏(过敏者忌用) 中成药退热缓慢、持久。可以应用紫雪冲剂、小儿清热冲剂 小儿葫芦散等等、小儿支气管炎小儿支气管炎 症状: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常见于6个月以上的婴幼儿,多为呼吸道病毒所致,发病可急可缓,早期表现有上呼吸道感染病状,如流涕、干咳。2-3天后咳嗽逐渐加剧,伴分泌物增多,初为白色粘痰,后可为脓性痰。发热可有可无,热度高低不限。儿童可诉

49、有头痛、胸痛、疲乏。食欲不振,睡眠不安。婴幼儿常有呕吐、腹泻。病程约5-10天,也有持续3周左右。肺部体征:早期呼吸音可正常。如气管病变为主,仅呼吸音粗糙;支气管病变为主,则在胸背中下部可听到干性及中粗湿罗音,且随体位及咳嗽而改变。有时也可听到呼气音延长高音调哮鸣音。为分泌物增多,管腔粘膜充血、水肿使气管变窄之故。小儿支气管炎常见病举例分析常见病举例分析常见病举例分析n病例1: 栗* 男 5.5岁 主诉: 发热 咳嗽3天 伴咽痛 体格检查: 体温 39.2 双侧颊黏膜充血双侧颊黏膜充血 下颌淋巴结肿大 可移动 1.5*1.0cm 呼吸音粗 可闻及痰鸣 辅助检查: wbc 1.79 *10 *病

50、情分析 : 主要症状是 高热 咳嗽 次要症状是咽痛 wbc 血象高 中性高 治疗 头孢噻肟钠1.0 复方蛤青注射液 2 ml 布洛芬 0.1g 安痛定 1.5mln 地塞米松 1.5mg 直肠给药 2次 /日 n咳嗽剧烈者 可适量加用神奇止咳冲剂 或 非那根冲剂常见病举例分析常见病举例分析n病例2: 于* 男 5.2岁 主诉: 发热 咳嗽 喘息3天 乏伴力 体格检查: 体温 39.2 咽部充血充血 下颌淋巴结肿大 可移动 1.5*1.0cm 呼吸音粗 可闻及痰鸣及少量湿罗音 辅助检查: wbc 1.49 *10 *病情分析 : 主要症状是 高热 咳嗽 喘息 次要症状是伴力 wbc 血象高 中性

51、高 治疗 头孢噻肟钠1.0 复方蛤青注射液 2 ml 布洛芬 0.1g 安痛定 1.5mln 地塞米松 1.5mg 直肠给药 2次 /日 n痰多可加用小儿葫芦散 痰咳净 竹沥水等等 常见病举例分析常见病举例分析n病例3: 汪* 男 4.5岁 主诉: 咳嗽 喘息3天 伴 发热 乏力 体格检查: 体温 38.2 咽部充血充血 下颌淋巴结肿大 可移动 1.5*1.0cm 呼吸音粗 可闻及痰鸣及少量湿罗音 辅助检查: wbc 1.78 *10 *病情分析 : 主要症状是 咳嗽 喘息 次要症状是发热 伴力 wbc 血象高 中性高 治疗 阿奇霉素 * 复方蛤青注射液 2 ml 布洛芬 0.1g 安痛定 1

52、.5ml 地塞米松 1.5mg 直肠给药 2次 /日 常见病举例分析常见病举例分析 支气管肺炎症状:1、起病多急骤,有发热、咳嗽、呼吸急促、喘憋等症状,婴儿常伴拒奶、呕吐、腹泻等。2、重症病儿呼吸急促,呼吸频率增快超过40次/分;可出现点头呼吸、三凹征,口周、指甲青紫。两肺可闻及中、细湿罗音。若有病灶融合扩大,可闻及管状呼吸音,叩诊可呈浊音。3、合并心衰时患儿脸色苍白或紫绀,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加重,呼吸频率超过60次每分钟,有浮肿、心音低钝、心串突然增快,超过160-180次/分(除外体温因素)或出现奔马律及肝脏短时间内迅速增大。4、细菌感染引起者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病毒感染引起者降低

53、或正常。5、肺部x线摄片或透视见肺纹理增粗,有点状、斑片状阴影,或大片融合病灶。常见病举例分析常见病举例分析病例1 宋* 男 四岁 就诊时间2009 12 5 主诉: 鼻塞 流涕四天 , 咳嗽喘息两天。 体格检查:体温 38.2 呼吸促 45次/分 双肺呼吸音粗 可闻及细小湿罗音 辅助检查:血常规: 胸片: 治疗: 头孢呋辛1.0 复方蛤青 2ml 博利康尼 0.01mg 安痛定 2 ml 地塞米松 1.5 mg 直肠给药 2次/日 贴敷疗法: 大椎 定喘 穴贴敷 肺部落音吸收法 1贴敷法 2 远红外线照射法 n1. 直肠注入药物前20-30分,让患儿先行排便。n 2. 腹泻较严重的患者,暂时

54、不适宜应用直肠给药疗法。n 3. 在操作时,药液推注不畅时,可将小儿直肠给药管适当向外抽动 或向里轻轻插入或扭转即可。n 4. 控制药液温度在3540度之间,温度过高或过低,患者均可出现便意。n 5. 药液中加入2%利多卡因针1,(浓度比例10:1)可以减缓肠道蠕动。n 6. 根据资料报道,直肠给药20分钟后,药物的有效成份已吸收2/3,一般情况下,直肠给药超过20分钟而排出药物者,可以不用重复给药。n 7. 药物片剂一定要研细,防止堵塞导尿管(药物越细其生物利用度越高-这就是所谓的高科技-纳米技术)n 8. 需要做皮肤过敏实验的药物,必须在皮肤过敏实验阴性的前提下,才可以使用该药物。直肠用药

55、后,如果出现过敏反应,则按药物过敏尽快处理。 开展直肠给药的注意事项拓展篇 直肠给药后过敏的抢救流程:直肠给药后过敏的抢救流程: 一一 脱离过敏原脱离过敏原 方法:生理盐水方法:生理盐水200ml200ml 清洁灌肠清洁灌肠 二二 迅速采集生命体征迅速采集生命体征 建立静脉通道建立静脉通道 抗过敏治疗抗过敏治疗直肠给药意外的处理直肠给药意外的处理直肠给药意外的处理n直肠给药致穿孔的处理 立即请外科手术修补n直肠给药致出血的处理: 云南白药 0.5 g 生理盐水 5 ml 直肠给药n直肠给药个例意外: & 成人清洁灌肠致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 室上性心动过速、心 房 纤颤、猝死) & 苦杏仁灌肠致氢氰酸中毒; & 0.1 肥皂水灌肠 致急性肾衰。以上内容仅供大家参考 只是把大体的思路给大家介绍了一下 ,大家还需要在临床工作中摸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文库 > 英语学习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