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实践教学调查报告记录民族服饰之——汉服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77321588 上传时间:2024-08-21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539.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实践教学调查报告记录民族服饰之——汉服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2年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实践教学调查报告记录民族服饰之——汉服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2年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实践教学调查报告记录民族服饰之——汉服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2年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实践教学调查报告记录民族服饰之——汉服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2年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实践教学调查报告记录民族服饰之——汉服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实践教学调查报告记录民族服饰之——汉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实践教学调查报告记录民族服饰之——汉服(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实践教学调查报告记录民族服饰之汉服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7 页2 作者:日期: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7 页3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实践教学调查报告民族服饰之汉服浅谈汉服的历史、分类姓名: xxx 学号: xxxxxxxx 院系(部所):xxxxxxx 专业: xxxx 任课老师: xxxx 完成日期: xxxx-xx-xx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

2、第 3 页,共 7 页4 民族服饰之汉服浅谈汉服的历史、分类等问题一、汉服概述汉服,即汉民族的民族服饰。她是从“黄帝垂衣裳而治天下”开始,直到明末,我们在历史传统、文化环境中,按照我们特有的生活方式、审美理想,结合经济条件和生产水平,创造出来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服饰。在三千年来华夏民族的社会生活之中,虽然不同时代汉服的款式特色常有变化、发展,但其基本衣制并没有太大改变。汉服最基本的衣制是“交领右衽、上衣下裳、长袖宽衣、系带暗扣、飘逸潇洒”。汉服文化影响深远,除了少数民族服饰,历史上对日朝越等民族服饰都有较大影响。汉服作为华夏灿烂文明史上最璀璨的明珠,一直在人类文明史的天幕上散发着绚丽的光芒。二

3、、汉服的各种款式及其产生年代、历史演变1,衣裳制上衣下裳,裳即裙衣裳制汉服分为衣裳(衣裳制中最原始的款式)、玄端、襦裙,襦裙又分为对襟齐胸襦裙、交领齐腰襦裙、袄裙等。商朝时期,据考证,已出现衣裳制。那时,袖较短,裳较窄,在款式上没有进一步的分类, 故把衣裳作为衣裳制中的最原始款式。功用上, 衣裳分为常服和礼服。西周时,常服仍以衣裳为主流。衣裳逐渐变宽,且袖日趋变大,形成大袖、祛袂款式。春秋战国时,衣裳日趋精美。大袖只被用做礼服。玄端是衣裳制的一种款式,为先秦时通用的朝服及士礼服。后深衣(上下连接的服制)在朝服及礼服中流行后,玄端逐渐废止。秦时,深衣在民间常服中代替衣裳成为主流,汉朝已是深衣的天

4、下。此时女子似乎又怀念起衣裳装束来, 于是,襦裙衣裳制中的一个重要的款式出现了。“襦” ,是短小的“衣”的叫法。襦裙比一般衣裳华丽,袖子通常窄小,裙子宽大。后来襦裙加入了一些女性元素和固定配件(如,唐时在肩上加的帔子或披帛,明代在腰间配的腰裙、帷裳、宫绦、短裳等) ,使襦裙几乎完全作为女装。襦裙的几个重要分类有a,对襟齐胸襦裙盛行于隋唐,尤其是唐。其特点是:襦长不及腰胯,扎于裙内;裙变宽大,系到胸部以上。b,交领齐腰襦裙盛行于魏晋宋,特别是宋。其特点是,襦长及腰胯,下截常扎在裙里(偶尔翻在外面,遮住下裙)。c,袄裙其实,魏晋以来就叫交领上衣为“袄”。袄按衣领分有两种:大“y”型领袄和小“ y”

5、型领袄,明代的“袄”特指后者。大“y”型领袄 +裙=交领齐腰襦裙。小“ y”型领袄 +裙=袄裙,盛行于明。袄裙穿着时,袄的下截不扎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7 页5 在裙里,而是以袄掩裙。襦裙中,除了传统的“襦”外,还有很多其它类型的上衣可以搭配裙。它们在穿着时不一定把下摆扎于裙里。这样种类繁多的搭配使得襦裙的内容更加丰富。这些上衣有袄子、半臂、大袖、旋袄、褙子等,以下一一简介a,袄子隋唐时流行的一种襦,直领相系,并且两侧开叉到腋下,有点半披半穿的感觉。当时称这种襦为袄子。b,半臂隋唐时也流行另一种襦,是半袖和无袖

6、的,因此被称为半臂。半臂多是直领相系,有小带子系到胸部。c,大袖参照袄子,后来出现了大袖。大袖作为女子礼服而用,它开叉到腋下,直领相系,袖子是大袖,衣稍长。d,旋袄宋朝时,衣变窄变长,袖子复变成小袖,领为直领但不相系,这就是旋袄。e,褙子明朝时,衣又变宽,袖子又变大,领变半直领相系(有带子)下面自然开叉,这就是褙子。褙子就是李氏朝鲜时期的宫廷唐衣。2,衣裤制上衣下”裤”即短褐,男女式皆有。 特征:上衣下摆外露并以腰带系着、袖子较窄。适用:运动、工作、便服商代时,据说已经有了裤,不过都是开裆的,只能穿在裳里面。春秋战国时,据一些数据,汉族人在胡服骑射前就有了合裆裤,也有了短衣下面直接搭配裤(而不

7、需要穿在裳里)的装束。秦汉时,劳动人民仍是上短衣下面直接配裤的装束。魏晋时,民间似乎更喜欢新兴的袍衫和褶绔。明代时,民间仍然是上穿短衣下穿裤。略有不同的是,明时小腿穿水袜已基本取代褶绔。3,深衣制上衣与下裳缝接,领为交领深衣分曲裾、直裾、朱子深衣等几种款式。曲裾深衣产生在春秋战国,取代衣裳而盛行于先秦西汉。后来衰落于魏晋(曲裾男装被直裾男装取代,曲裾女装被襦裙女装取代),但并没有断代,因明朝的朱子深衣,还存在曲裾的样式。直裾是由曲裾发展而来的。魏晋前,直裾既被作为常服,也被作为礼服;魏晋及魏晋后, 民间只用直裾做为礼服, 但士大夫阶层仍把它作为居家便服。一开始,直裾的下摆稍窄。后来,直裾的下摆

8、变宽,袖子由直筒祛变为祛袂。“祛袂”这样的袖子成为深衣的定制。宋代时,深衣在民间越来越倾向于礼制化的地位。朱熹家礼中制定了深衣的一种规格,是为朱子深衣,多被学者穿着。宋朝的深衣,袖子多比较宽大。明代沿袭宋代的朱子深衣,袖复为祛袂。4,通裁制上下通裁,为一体(不像衣裳和深衣,为两截)通裁制汉服分为袍衫、襕衫、直缀。东汉时,出现上下通裁、两侧缺胯(开叉)的袍衫。袍和衫的不同地方在于袍有夹层,也就是双层,衫没有,比较单薄。魏晋时,袍衫在民间被用作常服,隋唐五代时,袍衫可谓空前盛行,成为民间的主流服饰。隋唐时期,襕衫作为男子官服出现。襕衫下摆只到膝,膝处设横襕(即一界限) ,再往下用裳续上,因此,襕衫

9、虽属于通裁制,但构造上像泡衫和深衣的综合体。因襕衫一直被用作官服,故领子都用圆领,而后来的襕衫,大致也遵循了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7 页6 这一点,只不过领边变宽,并且接衽了。隋唐时期,直缀(也叫直身)产生了。直缀长度到脚踝,有宽衣缘,领为小“y”型交领,两侧不缺胯 (开叉) 。直缀虽可作为常服, 但更是僧道法衣的一种,中唐以来盛行于禅宗。三、汉服的分类(配组织结构图说明)1,按功用、场合分:礼服、朝服、常服、戎服、昏(婚)服、祭服等;2,按职位、身份分:皇家服饰、官吏服饰、军士服饰、学者服饰、平民服饰、乐舞服

10、饰等;3,按体裁、式样分:衣裳制(衣裳、玄端、襦裙等) 、衣裤制、深衣制(曲裾、直裾、朱子深衣等) 、通裁制(袍衫、襕衫、直缀等)等;4,按领分:交领(从商到明,一直是汉服的最基本特点) 、圆领(书面上称盘领。秦汉时受西北民族的影响,圆领元素开始介入到汉民族服饰当中,多用于官服) 、直领(魏晋南北朝当时在交领基础上发明了直领)等;其它分类。四,汉服与和服、韩服、旗袍、唐装的联系与区别每当汉服爱好者穿汉服上街时, 旁人总是将之误认为和服或者韩服。那么,到底这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1,汉服与和服日本的民族服饰 和服是在中国唐代服装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因为是由当时遣唐使从吴越地区带去了当地服装

11、的特点, 所以和服也被称作为 “ 吴服” 。以下将从六个方面一一辨析汉服与和服的不同之处a,线条汉服的线条是流畅的曲线,显得婀娜飘逸。和服的线条是齐整的直线,显得简介端庄。b,领口汉服的领子是紧贴颈子的,显得端庄,这是符合汉族对气质的要求。和服的领口比较大,后面向后翻,露出颈部。c,袖子汉服的袖子是祛袂形式的,汉服衣裳制衣裤制深衣制通裁制衣裳 (初始款式)襦裙曲裾深衣直裾深衣朱子深衣袍衫襕衫直缀对襟齐胸襦裙交领齐腰襦裙袄裙汉服按体裁、式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7 页7 长度能盖住手,弯臂时不露手腕。和服的袖子是方

12、形,长度不及手腕。d,腰带汉服的腰带系在腰上,是束腰的,一般在前面打结,多余部分自然下垂。和服的腰带又厚又宽,在背后打结,结很大,以至于很多人以为那是个背包。e,下摆汉服的下摆宽大,可以行走自如,显得飘逸。和服的下摆窄小,走路时迈小碎步,显得端淑。f,衣缘汉服的领口有衣缘,或者有镶边,衣缘上或绣有花纹,或使用锦缎。和服的领口有衣缘,但使用和衣身一样的布料,袖口没有衣缘。2,汉服与韩服韩服,本作朝鲜服,是朝鲜半岛的传统民族服饰。最早的韩服是从三国时代演变而来, 而后受到唐代服饰的巨大影响。朝鲜半岛长期是中国的属国,所以它的服饰特点也随中国各朝代风格的变化而变化。如今看到的韩服带有强烈的中国明代服

13、饰风格。3,汉服与旗袍、唐装旗袍,女性服饰之一,是满族女性传统服装的改良版。旗袍是民国时的国家礼服之一,现在也被用做共和国的国家礼服,自8、90年代以来至今,一直运用在国宴、国际性运动会、对外宣传等场合,成为中华文化的标志之一。唐装,原指唐代汉服,现在则一般指满族马褂的改良版。因外国人把华人称为“唐人” ,所以,他们也把改良版满族马褂称为“唐装”,这实是对“唐装”一词的误用。当前,中国经济繁荣,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唐装因此盛行全球,在很多外国人印象中,唐装也成了中华文化的标志之一。汉服,是汉民族的传统民族服饰,在明末以前,一直是中华的象征。相比衍生出旗袍和唐装的满族的传统服饰,汉服在中国流传了三千余年, 而满服却仅有三百年。所以,现在很多人都认为,汉服相较于旗袍、唐装,更能代表中国。由于清初野蛮的剃发易服,汉服淡出了人们的生活,又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和印象,从此在中国断代,以致现代中国人(更别说除日韩之外的外国人)不知“汉服”为何物。而日本和韩国, 却把仿自唐代汉服的和服和仿自明代汉服的韩服,小心翼翼的传承下来,且运用在日常生活中对外宣传时。因此,现代中国人常会把“汉服”误当做“和服”或“韩服”。参考文献:百度百科、百度贴吧、天涯论坛等。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