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PPT课件.ppt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77310108 上传时间:2024-08-21 格式:PPT 页数:200 大小:4.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心理学》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0页
《发展心理学》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0页
《发展心理学》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0页
《发展心理学》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0页
《发展心理学》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展心理学》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心理学》PPT课件.ppt(20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发 展 心 理 学(2013要点要点与与精讲精讲)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培训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培训1n42、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 )。B195nA 个体心理经常出现波动nB 个体一生的心理发展并不随年龄匀速发展nC 心理发展过程中会出现阴阳失调nD 心理发展和行为发展不协调n43、“抑制欲望的即时满足,学会等待”是指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中的( )。 C250nA 自我调整 B自主满足 nC 延迟满足 D自我约束2012年年11月份国家心理咨询师三级试题月份国家心理咨询师三级试题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2685题,每题题,每题1分,共分,共60分分)2n44、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关于心理

2、年龄发展的代表观点是( )。 B199 nA 通过社会学习获得行为发展nB 环境因素决定心理发展nC 遗传与环境共同决定心理发展 nD 遗传因素决定心理发展n n45、皮亚杰认为心理起源于( )。D 202nA 心理的成熟 B 经验 C身体的成熟 D 动作n46、前运算阶段的年龄是( )。B 204 nA 02岁 B 27岁 C 612岁 D 12岁3n98、第二逆反期的表现包括( ) 。ABD 263nA 观念上的碰撞 B 追求独立自主nC 经济上的自主 D 追求平等的社会地位 n99、巴斯把婴儿气质分为( ) 。 ABC 219nA 活动性 B 情绪性 C 冲动性 D 自我性 n100、小

3、学生最基本的学习任务是( ) 。BCD 243 nA 参加奥数学习 B 学会合理安排和分配nC 学会思考 D 学会学习的规则n101、童年期儿童概括水平可以分为( ) 。ABD 245nA 直观形象水平 B 形象抽象水平nC 本质抽象水平 D 初步本质抽象水平二、多项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86125题,每题题,每题1分,共分,共40分分)4第一节第一节概述概述n第一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n第二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n第三单元 心理发展的动因n第四单元 心理发展过程n第五单元 心理发展内动力和外动力关系n第六单元 儿童早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n第七单元 发展心理学简史5第一单元第一单元发展心

4、理学的研究对象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n一、心理发展的一、心理发展的内涵内涵n心理发展包含心理的种系发展、心理的种族发展和个体心理发展;从狭义而言,心理发展仅指个体心理发展。n心理的种系发展是指动物种系演进过程中的心理发展,研究它的学科领域是比较心理学也称动物心理学。n条件反射的出现就是动物心理开始的标志6n心理的种族发展是指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心理发展,研究它的学科领域是民族心理学。n个体的心理发展是指人的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亡整个生命历程中的心理发展,研究它的学科领域是个体发展心理学。n心理的发生:从无到有n心里的发展:从简到繁,从低级到高级7.8二、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一)心理发展的整体

5、性(二)心理发展的社会性(三)心理发展的活动性(外部动作和内化活动内化活动)(四)心理发展的规律性: 1. 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2. 心理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方向性和顺序性 3. 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平衡性 第一发展加速期:从出生到幼儿期(婴幼儿期) 第二发展加速期:青春发育期(少年期)9三、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n(一)心理发展中各年龄阶段的特征(一)心理发展中各年龄阶段的特征n年龄特征是心理发展各个阶段的质的规定性,即本质特征。它是不同于任何年龄的典型特征,且具有普遍性。10(二)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二)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n(1)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问

6、题,心理发展的动因;(先天与后天)(先天与后天)n(2)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关系问题,心理发展过程的问题;(连续与跳跃)(连续与跳跃)n(3)心理发展的内动力与外动力的关系问题;(内在与外在)(内在与外在)n(4)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关键期(关键期与敏感期)与敏感期) 11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功能与特殊性n(一)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功能:n描述、解释、预测、控制n(二)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n发展性是其核心特点;n年龄跨度大是其显著特征。12n一、横向研究设计n横横向向研研究究设设计计是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同时对不同年龄组的被

7、试者进行比较研究的设计方式。 n也称为横向比较研究,也称为横向比较研究,是最常用的设计方式。n横向研究设计的优点是具有适用性和时效性;n横向研究的缺点是具有人为的联结性和组群效应。n组群效应:横向研究可能将受不同社会环境影响而造成的差异当成随年龄增长而引起的发展变化。二、发展心理学研究的设计方式二、发展心理学研究的设计方式13横向研究设计图解14(二)纵向研究设计(二)纵向研究设计n纵向研究设计是对相同的研究对象在不同的年龄或阶段进行的长期的反复观察的研究设计方式。纵向研究设计,也叫纵向跟踪研究。n纵向研究的优点在于:便于了解个体心理发展的连续变化进程;便于揭示量变、质变现象,了解心理发展过程

8、中比较稳定和比较迅速的变化时期;比较容易发现心理发展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n纵向研究的缺点在于:时效性差,耗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被试容易流失;可能导致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多次重复测量)。15纵向研究设计图解16三、纵横交叉研究设计三、纵横交叉研究设计n横向与纵向的交叉研究,一般是先从横的方向对不同年龄组的被试者进行横向研究,然后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对这同一批被试进行所需次数的重复测查,使之又成为纵向研究,从而使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结合在一起。n是对横向断研究与纵向研究优缺点的取长补短。 17交叉设计图解纵向追踪设计横向研究设计18第三单元 心理发展的动因n一、遗传因素决定心理发展n心理发展受遗传因素决

9、定的,环境(包括教育)只起一个引发的作用。n遗传决定论代表人物:高尔顿(家谱调查); 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n二、环境因素决定心理发展n心理发展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否认遗传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n环境决定论代表人物:华生“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 19n三、遗传与环境共同决定心理发展三、遗传与环境共同决定心理发展n二因素论:提出心理发展是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决定的;二者是影响儿童发展的同等成分、孤立存在;企图揭示单独发挥作用的程度。n 1. 施太伦提出内在本性和外在条件复合的结果n 2. 吴伟士认为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之关系是相乘而不是相加。 20四、通过社会学习获得行

10、为发展四、通过社会学习获得行为发展1班都拉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主张儿童是通过观察和模仿而获得社会行为的。2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的学习。 3替代性强化,学习者看到他人的成功和被赞扬的行为,就会增强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是一种以间接经验为基础的学习。4.儿童的语言发展、社会行为习得、道德和价值标准的形成等都是通过社会学习而来。2122五、社会文化因素决定心理发展五、社会文化因素决定心理发展n1 1、维果斯基的文化、维果斯基的文化- -历史理论:历史理论:n人类特有的语言使人的心理发生质的变化,形成了新的意识系统。因此,心心理理的的实实质质就是社会文化历史通过语言符

11、号的中介而不断内化的结果。n将人的心理机能区分为低级心理机能和高级心理机能两类。前者的发展受个体的生物成熟所制约,后者的发展则受社会文化-历史所制约。n心理机能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标志有四个指标:随意化、概括随意化、概括抽象化、整体化、个性化。抽象化、整体化、个性化。232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n所谓心理发展就是指:一个人的心理是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就其原因而言:社会文化历史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源泉,制约着儿童心理的发展;运用符号这一中介环节使心理活动得到质的改变;心理机能改变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内化的过程,即将社会文化的外部活

12、动形式转化为内在的心理结构。243心理发展与教育、教学的关系心理发展与教育、教学的关系n(1)“最最近近发发展展区区”思思想想:“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水平,与在有成人指导下或与有能力的同伴合作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距。儿童这两个水平的动力状态是由教学决定的,即是教学创造出的“最近发展区”。n(2)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n(3)学习的最佳期限:对儿童的教育教学必须以生物成熟为前提,又要以一定的心理机能发展为条件。最佳期限就是建立在某些心理特征正在开始形正在开始形成而又尚未达到成熟成而又尚未达到成熟的地步,如果错过学习某一技能的最佳年龄将不利于其发

13、展。教育教学的最佳期限也就是儿童最容易接受有关教育教学影响的时期。25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26n1、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n心理发展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智力的本质是适应,主体与环境的平衡;n心理既不是起源于先天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动作,即动作是认识的源泉,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n心理发展的过程是主体自我选择、自我调节的主动建构过程。六、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决定心理发展六、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决定心理发展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272皮亚杰的心理发展建构说n认知结构是一种内在心理结构,是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对外界事物作出反应的组织方式。认知结构发展涉及图式(sc

14、heme)、同化、顺应和平衡4个概念。n n图式,即认知结构,是指心理组织,是动态的结构或组织。图式具有对客体信息进行整理、归类、改造和创造的功能,以使主体有效地适应环境。图式最初来自遗传,是一些先天性的无条件反射,以后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图式不断丰富起来。图式从低级向高级发展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形式进行的。28n同化同化是指主体将环境刺激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图式之中,以加强和丰富原有的认知结构。n顺应顺应是指主体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不能同化外界新的刺激,就要按新刺激的要求改变原有认知结构或创造新的认知结构,以适应环境的需要。n 同化是量变;顺应是质变。n平衡平衡是主体发展的心理动力,是主体的主

15、动发展趋向。这种平衡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机能实现的。皮亚杰强调主体在认知发展建构过程中的主动性。293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n皮亚杰认为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和平衡化是影响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n成熟是有机体的成长,是给心理发展提供的可能性和必要条件;n经验分为物理经验和数理-逻辑经验两种;n社会环境是指来自于周围环境信息传递和交往;n平衡化是指来自于主体内部的自我发展、自我协调的机制。30第四单元 心理发展的过程n一、心理发展的连续论n二、心理发展的阶段论n三、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n心理发展的不均衡性n心理发展中的量变、质变关系n四、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n以认知结构发展特点为标准n以

16、人格特征为标准划分年龄阶段31n皮亚杰把认知(智慧)发展视为认知结构的发展,把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n(1)感知运动阶段(02岁):主要凭借感知和运动之间的关系获得动作经验,形成一些低级的行为图式,以此来适应外部环境,进一步探索外界环境。其中手的抓取和嘴的吸吮是他们探索世界的主要手段。(一)认知结构发展的阶段理论(一)认知结构发展的阶段理论 32(2)前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26、7岁):岁):n主要特征是把上一阶段中获得的感知运动图式内化为表象系统,具有了符号功能,开始能够运用语言或符号来代表他们经历的事物,但还不能很好地掌握概念的概括性和一般性,具体表现为:(1)泛灵论,认为外界的一切事

17、物都是有生命的。(2)自我中心,认为所有的人与自己都有相同的感受,不能从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3)不能理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思维受眼前显著知觉特征的局限,意识不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4)思维的不可逆性,只知道AB,不知道BA。(5)未掌握守恒。掌握守恒守恒是指不论事物的形态如何变化,儿童都知道其本质是不变的。33“三座山”实验和“守恒”实验34n皮亚杰常常让孩子看两个一模一样的大杯子,里面盛着同等数量的水,把一只杯子里面的水倒入一个细长的容器里,再问孩子说,哪一个容器里装的水多些。7岁以下的孩子几乎总是说细长容器里的水多些,可是,67岁以上的孩子却会认识到,虽然容器的形状变了,但数量却是一样的

18、。35(3)具体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6、7岁岁11、12岁)岁)n这个阶段儿童的主要特征是获得了守恒概念,思维具有可逆性,可以进行逻辑运算,但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n具体运算思维的特点:具有守恒性、脱自我中心性和可逆性。n认知水平处于依靠具体经验支持的逻辑思维水平。36(4)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及岁及以后)n儿童的思维活动达到抽象逻辑思维水平。n主要特征是思维形式摆脱了思维内容,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可以进行假设-演绎推理,能够提出假设和各种可能性,可以凭借演绎推理等形式来解决抽象问题。371. 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弗洛伊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ued(Sigmund

19、 Frued,1856-1939)1856-1939),奥地利精神病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医生、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学派的创始人。理论观点:理论观点:1、六岁以前奠定了人一生心理发、六岁以前奠定了人一生心理发展的基础。展的基础。2、强调幼年性心理需求的重要性、强调幼年性心理需求的重要性(二)以人格发展为特征的阶段理论(二)以人格发展为特征的阶段理论38弗洛伊德的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理心理发展阶段理论论n口唇期(01岁):里比多(libido)的发展是从嘴开始的,吮吸本能也能产生快感。n肛门期(13岁):这个时期儿童的性兴趣集中到肛门区域,大便产生肛门区域粘膜上的愉快

20、感觉,或以排泄为快乐,以抹粪或玩粪便而满足。n前生殖器期(36岁):弗洛伊德所说恋父、恋母情结主要是指儿童对异性父母的一种依恋。也称为俄狄普斯情结(Oedipus Complex)。n潜伏期(611岁):随着建立较强的抵御恋母情结,儿童进入到潜伏期。n青春期(从 11或13岁开始):经过暂时的潜伏期,青春期的风暴就到了。 39n艾里克森根据个体在不同时期心理社会危机的特点,将个体艾里克森根据个体在不同时期心理社会危机的特点,将个体人格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人格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二)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二)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年龄阶段主要发展任务良好人格特征婴儿前期获

21、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希望品质希望品质婴儿后期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意志品质意志品质幼儿期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目标品质目标品质童年期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能力品质能力品质青少年期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诚实品质诚实品质成年早期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爱的品质爱的品质成年中期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关心品质关心品质成年后期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或厌恶感智慧、贤明品质智慧、贤明品质不同阶段心理社会危机对成长的影响不同阶段心理社会危机对成长的影响阶段任务与品质充分解决不充分解决 02婴儿前期婴儿前期信任感信任感/怀疑感怀疑感希望希望对周围环境产生基本信任感 焦虑、对环境不安和怀疑 24婴儿后期婴儿后期

22、自主感自主感/羞怯感羞怯感意志意志相信自己有自控和控制适应环境能力 对生活疑虑,感到无法控制事情 47幼儿期幼儿期主动感主动感/内疚感内疚感目标目标良好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感到自己没有价值 712童年期童年期勤奋感勤奋感/自卑感自卑感能力能力丰富的社会和认知技能 缺乏自信,自卑 1218青少年期青少年期角色同一性角色同一性/角色混乱角色混乱诚实诚实明白自己是谁,自我认同,乐纳自己 混乱感,成长停滞 1825成年早期成年早期亲密感亲密感/孤独感孤独感爱爱与伴侣朋友建立信任与亲密的关系 孤独、隔绝 2550成年中期成年中期繁衍感繁衍感/停滞感停滞感关心关心关注家庭、后代和社会 自我关注,停滞 50?

23、成年后期?成年后期完善感完善感/失望、厌倦感失望、厌倦感智慧、贤明智慧、贤明自我实现感,对一生满意,圆满 沮丧、厌倦、对一生失望 艾里克森心理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特点:(1)人格发展是自我逐渐形成的过程;(2)阶段性和连续性统一的观点,即他将个体一生人格发展视为连续的而又具有不同阶段特质的统一的过程;(3)人格发展是连续一生的发展进程,他的心理发展阶段划分包括从出生到衰亡整个人生历程;(4)二维性的发展阶段说,即他不是一维的纵向发展观,而是强调人格发展成功与否与横向维度上的两极内容有关。42第五单元 心理发展内动力与外动力关系n内动力:人类所具有的自生成、自发展的心理动力n外动力:家庭和社会文化

24、环境对儿童的影响和教育作用。n儿童心理发展是在内动力和外动力的相互作用下展开的,内动力和外动力良性互动的结果形成具有新质的发展动力,这才是制约并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真正动因。4344第六单元 儿童早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n儿童早期发展对毕生发展的关键意义n对毕生心理发展的质量有重要影响n是独特的发展时期;既迅速又显著n个体发展早期对负面影响最为敏感,且可能持续终身。n关键期n儿童在某个时期最容易习得某种知识和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特征,过了这个时期有关方面的发展会出现障碍,且难以弥补。n敏感期n在这段时间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些方面发展迅速的时期。如果错过了敏感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

25、,发展比较缓慢。第七单元第七单元 发展心理学简史发展心理学简史n一、儿童心理学诞生的准备阶段一、儿童心理学诞生的准备阶段 1.时间:文艺复兴时期 2.人本主义思想教育家奠定儿童心理学的思想基础(强调教育要适应儿童天性,代表人物为夸美纽斯,卢梭等) 3、福禄贝尔的“恩物” ,开发儿童智力的玩具,达尔文一个婴儿的传略问世。45二、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二、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n1. 时间:19世纪后半期n2. 代表事件:1882年,普莱尔发表儿童心理n3. 发展心理学界之所以把普莱尔的儿童心理一书公认为第一部科学儿童心理学著作,是以他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及其研究价值为依据的。46三、儿童心

26、理学的发展三、儿童心理学的发展n1.时间: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n2.发展的表现:n 1.研究途径的多样化:霍尔问卷法、比内智力测验、格塞尔的儿童发育常模。n 2.理论派别的多元化:霍尔的复演说;施太伦的人格主义学派;杜威的机能主义观、儿童中心说和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华生行为主义;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维果斯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等。47四、从儿童心理学到发展心理学四、从儿童心理学到发展心理学n1.时间:20世纪后半期n2.代表事件:1957年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作为章节的名称,从此确立发展心理学在心理学中的地位。n3.其他事件:霍尔出版衰老:人的后半生;荣格开

27、始研究个体全程的心理发展;美国先后出版发展心理学概论和发展心理学。48第一节第一节发展心理学的概述(知识要点)发展心理学的概述(知识要点)一、心理发展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一、心理发展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二、心理发展的动因二、心理发展的动因52课堂练习: n1、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是指( )nA 人群中每个人的心理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nB 人一生的心理发展并不是以相同的速率前进的nC 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速率不同nD 人一生各个阶段智力发展的速率不同n2、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认为心理起源于( )nA 先天的成熟 B 后天的经验nC 动作 D 吸吮54n艾里克森认为婴儿后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nA 获得勤奋

28、感,克服自卑感nB 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nC 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nD 获得亲密感,克服孤独感n学习的最佳期限是指( )nA 心理机能已经发展成熟的时候nB 学习条件都已经具备的时候nC 心理机能开始形成之前nD 心理机能正在开始又尚未形成之时55第二节第二节婴儿期的心理发展婴儿期的心理发展n第一单元 新生儿的发展n第二单元 婴儿生理和动作的发展n第三单元 婴儿的学习n第四单元 婴儿的认知发展n第五单元 婴儿的言语发展n第六单元 婴儿个性和社会性发展5657第一单元 新生儿的发展n产前期(约280天)n胚种期(0-2周)、胚胎期(3-8周)、胎儿期(9-38周)n新生儿:出生到1个月的婴儿

29、n一、新生儿的反射行为n无条件反射:生存反射(食物反射、防御反射、定向反射);原始反射(抓握反射、行走反射、游泳反射、围抱反射、巴宾斯基反射)58n二、新生儿的生活行为模式n睡眠觉醒周期模式n睡眠不规律可能是出现某种异常问题的征兆n三、新生儿的心理发生n以感觉的产生为指标n以无条件反射为指标n以出现明确而稳定的条件反射为指标n新生儿期是心理发生的时期新生儿期是心理发生的时期。59第二单元 婴儿生理和动作的发展n一、婴儿大脑的可塑性、可修复性n二、婴儿的动作发展n动作发展对婴儿心理发展的意义n心理发展的源泉n发展水平的指标n使婴儿获得探究环境的新手段和主动权n促进婴儿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n婴

30、儿的主要动作发展n手的抓握技能和独立行走,发展重点是五指分化五指分化和手眼协调n遵循头尾原则、近远原则、大小原则头尾原则、近远原则、大小原则n影响因素:成熟程度、刺激物的支持、环境提供的动作活动机会、探究愿望、抚养方式等。婴儿躯干动作的发展常模61第三单元 婴儿的学习n婴儿的学习是指在环境中获得经验,由经验引起行为的变化。n一、模仿学习n新生儿模仿是天生的学习能力,模仿成人表情n二、条件反射学习方式n对喂奶姿势做出食物性条件反射n三、偏好新颖刺激的学习形式n呈现新刺激,反应强度提高n习惯化范式又称习惯化与去习惯化。习惯化是指婴儿对多次呈现的同一刺激的反应强度逐渐减弱,乃至最后形成习惯而不再反应

31、。去习惯化是指在习惯化形成之后,如果换一个新的不同刺激,反应又会增强。习惯化和去习惯化整个过程合称为习惯化范式。 n优先注视范式也称刺激偏爱程序,这种研究方法以注视时间为指标。根据对不同刺激物注视时间的长短,还发现他们能够区别不同的刺激物,且对某种图形产生偏爱。 62636465第四单元 婴儿的认知发展n一、婴儿感知觉的发展n感知觉是个体认知发展中最早发生,也是最早成熟的心理过程,是婴儿认识的开端n婴儿感觉的发展n视觉技能:视觉集中、视觉追踪运动、颜色视觉等n听觉技能:听觉辨别能力、语音感知、音乐感知等n婴儿知觉的发展n跨感觉通道的知觉:手眼协调和视听协调n模式知觉:偏爱人脸(范兹:视觉偏爱程

32、序)n深度知觉:约从六个月开始(吉布森:视觉悬崖)66视崖实验视崖实验n吉布森设计n视崖装置的组成:一张1.2米高的桌子,顶部市一块透明的厚玻璃。桌子的一半(浅滩)是用红白图案组成的结实桌面。另一半是同样的图案,但它在桌面下面的地板上(深渊)。在浅滩边上,图案垂直降到地面,虽然从上面看是直落到地上的,但实际上有玻璃贯穿整个桌面。在浅滩和深渊的中间是一块0.3米宽的中间板。实验结果:只有3名婴儿极为犹豫的爬过视崖的边缘。当母亲从视崖的深渊呼唤孩子时,大部分婴儿拒绝穿过视崖,他们远离母亲爬向浅的一侧;或因为不能够到母亲那儿而大哭起来。婴儿已经意识到视崖深度的存在 实验对象:614个月之间的婴儿 n

33、婴儿感知觉发展的关键期在出生后的头三年。n婴儿期是个体感知觉发展的最重要时期,也是感知觉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更是对儿童感知能力发展的干预和训练的最宝贵时期68二、婴儿注意和记忆的发展n注意内容的选择性n受刺激物外部特征的制约n受知识经验的支配n受言语的调节和支配n婴儿的记忆n人类个体记忆发生的时间是胎儿末期n12个月以前主要是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n12个月以后主要是表象记忆和词语记忆表象记忆和词语记忆69n612个月婴儿记忆:这个时期婴儿长时记忆保持时期继续延长,出现“认生”现象,寻找物体的能力增强,出现了大量的模仿动作,这都说明长时记忆的发展。n12个月以后婴儿的记忆:这一时期

34、符号表象的出现使婴儿词语逻辑记忆能力的产生得以可能,延迟模仿的出现标志着婴儿表象记忆和再现能力的初步成熟。7071第五单元 婴儿的言语发展n一、婴儿的发音n婴儿发音的阶段性n简单发音阶段:基本韵母为主,很少有声母n连续音节阶段:多音节发音n学话萌芽阶段:听起来像说话,没有明确意义n婴儿发音的特点n最初的发音呈现出普遍的规律性n真正掌握母语的各种发音,要到第一批词出现时才能开始n3岁左右基本能掌握母语的全部发音72n二、婴儿词汇的发展n词汇量的发展n1-1.5岁:第一批词汇,50-60个左右n3岁儿童的词汇量达到1000个左右n掌握词汇的特点n从熟悉的事物的名称开始,如人、食物、玩具等n理解的词

35、义与成人不尽相同,扩大、缩小词义等n三、婴儿句子的发展n从单词句到多词句、从简单句到复合句n四、语法的获得四、语法的获得n语法的发展语法的发展顺序顺序1.5 2.5岁是婴儿获得母语基本语法的岁是婴儿获得母语基本语法的关键期关键期 3岁末基本掌握母语的语法规则系统。岁末基本掌握母语的语法规则系统。 单词句单词句双词句双词句电报句(电报句(1.5岁)岁)简单句简单句复杂句复杂句完整句(完整句(3岁)岁)73第六单元 婴儿个性和社会性发展n婴儿从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的一开始就从生物个体向婴儿从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的一开始就从生物个体向社会个体发展,即社会化的历程。社会个体发展,即社会化的历程。n婴儿的婴儿的

36、社会化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中掌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中掌握社会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社会行为技能,以握社会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社会行为技能,以适应社会生活,成为独立社会成员的发展过程适应社会生活,成为独立社会成员的发展过程。n社会化过程就是人格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过程。社会化过程就是人格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过程。74一、婴儿的气质n婴儿的气质类型n按活动特性划分(巴斯等)n情绪性:情绪反应突出,负面情绪占优势n活动性:积极探索周围环境,乐于从事运动性游戏n冲动性:情绪反应强烈,极易冲动,不稳定而多变n社交性:具有强烈社会交往要求,主动与他人交流n按三种类型划分(托马斯和切斯)三种

37、类型划分(托马斯和切斯)n容易抚养型容易抚养型:生活规律、节奏明显,容易适应新环境n抚养困难型抚养困难型:生理节律、生活规律性差,负性情绪多n发展缓慢型发展缓慢型:对环境变化适应缓慢,情绪常不甚愉快二、婴儿基本情绪的发展二、婴儿基本情绪的发展n(一)婴儿兴趣的发展n先天反射性反应阶段(出生至百日前后)n相似性物体再认知觉阶段(半岁前后)n新异性事物探索阶段(1岁前后)n(二)婴儿的社会性微笑n自发性微笑阶段:生理反射性微笑n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区分人和其他非社会性刺激n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能区分熟悉人和陌生人的声音和面孔76n(三)婴儿的社会性哭泣(三)婴儿的社会性哭泣n自发性的哭:生理反射性

38、哭自发性的哭:生理反射性哭n应答性的哭:向抚养者表达需要的信号应答性的哭:向抚养者表达需要的信号n主动操作性的哭:从经验中学到的哭主动操作性的哭:从经验中学到的哭n婴儿啼哭的婴儿啼哭的5 5种原因:饥饿、瞌睡、身体不佳、心种原因:饥饿、瞌睡、身体不佳、心理不适、感到无聊。理不适、感到无聊。n(四)(四)分离焦虑(陌生人焦虑)分离焦虑(陌生人焦虑)n最初阶段:啼哭、悲伤,拒绝陌生人、抗议最初阶段:啼哭、悲伤,拒绝陌生人、抗议n第二阶段:希望破灭,减少啼哭,情感冷漠第二阶段:希望破灭,减少啼哭,情感冷漠n第三阶段:寻求可亲近的人,企图适应新的环境第三阶段:寻求可亲近的人,企图适应新的环境77(五)

39、恐惧的发展 婴儿的恐惧可分为:婴儿的恐惧可分为:本能的恐惧本能的恐惧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怕生怕生:陌生人焦虑陌生人焦虑预测性恐惧预测性恐惧:由想像引起的由想像引起的恐惧恐惧78n三、婴儿的社会性依恋n依恋是婴儿与特定对象之间的情感联接,最多发生在母婴之间。n依恋发展阶段n第一阶段: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n第二阶段: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有选择地对人反应n第三阶段:特殊的情感联络阶段,与母亲的情感联系更加紧密,把母亲作为安全的基地。n第四阶段:互惠关系形成阶段,能把母亲当作交往的伙伴,能够接受母亲的暂时离开。79三、婴儿的社会性依恋n依恋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

40、亲)间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婴儿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n(一)婴儿依恋的发展阶段婴儿依恋的发展阶段(鲍尔比):n第一阶段: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n第二阶段: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有选择地对人反应n第三阶段:特殊的情感联络阶段,与母亲的情感联系更加紧密,把母亲作为安全的基地。n第四阶段:互惠关系形成阶段,能把母亲当作交往的伙伴,能够接受母亲的暂时离开。80(二)婴儿依恋的类型(二)婴儿依恋的类型n安斯沃斯(M. Ainsworth)采用陌生情境法,将婴儿对母亲的依恋表现分为:n1安全型依恋(占65%70%),将母亲视为安全基地,能够在陌生的情境中积极地探索和操作。n2回避型依恋(占20%),母亲在

41、场或离开都无所谓,自己玩自己的,与母亲之间并未形成特别亲密的感情联接。n3反抗型依恋(占10%15%),缺乏安全感,时刻警惕母亲离开,对母亲离开极度反抗,非常苦恼。母亲回来时,既寻求与母亲接触,又反抗母亲的安抚,表现出矛盾的态度。 n安全型依恋是积极依恋,回避型和反抗型依恋均属消极的不安全型依恋。8182n早期教养对依恋的影响早期教养对依恋的影响n早期社会性依恋的重要意义n早期社会性依恋对日后人格特征的影响n安全型依恋在成人后具有高自尊,往往享有信任而持久的人际关系,善于寻求社会支持n早期依恋类型影响个体内在工作模式的形成n衡量婴儿期母亲教养方式的三个标准n反应性:能正确理解婴儿发出信号的意义

42、所在,并能予以积极的应答和反馈。n情绪性:经常会通过说、笑、爱抚等积极情绪,进行情感交流,以满足婴儿愉悦的需要。n社会性刺激:通过社会性互动及丰富的环境、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婴儿活动节律和互动内容的要求来适应婴儿的社会互动需求。8384四、婴儿自我的发展n婴儿自我的发展过程(哈特)n主体我的自我意识n8个月前还没有萌发自我意识,一周岁前后显示出主体我的认知n把自己作为活动主体来认知:如用动作引发出镜像的动作n能把自己与他人分开:如热衷于扔玩具n客体我的自我意识n两周岁前后,显示出客体我的自我认知n能从客体(照片、录像)中认出自己n能运用人称代词称呼自己和他人n客体我的出现是个体自我意识发

43、展的第一次飞跃n促进婴儿自我的健康发展n安全的亲子依恋关系是健康自我发展的重要条件n早期自我能否健康发展取决于亲子交往的质量n父母对孩子充满爱心,给孩子以安全感;n对孩子的需要做出敏感的反应,使他享受满足感;n热情的鼓励孩子的进步和努力,使他体验成就感;n合理安排和组织好孩子的生活环境,让孩子感觉到周围环境的规律性以及环境变化的可预测性。85第二节第二节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婴儿期的心理发展课堂练习n4、艾斯沃斯将婴儿依恋划分为( )等类型nA 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反抗型依恋nB 容易型依恋、困难型依恋、迟缓型依恋nC 初级依恋、次级依恋、高级依恋nD 无差别的社会反应、有差别的社会反应、特殊

44、情感联结n5、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飞跃表现为( )nA 能将自己作为活动的主体来认识nB 能用适当人称代词(如我、你)称呼自己和他人nC 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nD 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88课堂练习(多项选择)n3、依恋是婴儿最初的社会性情结,正确的说法是( )。 (a)依恋是婴儿情感社会化的标志 (b)婴儿依恋由特殊情感连续阶段,经无差别反应阶段,而后发展为有差别反应阶段 (c)安全型依恋是积极依恋,回避型、反抗型依恋是消极依恋 (d)婴儿在特殊情感连结阶段,对母亲产生特别的依恋n4、婴儿动作发展遵循的原则包括( )nA 上下原则 B 头尾原则nC 近远原则 D 大小原则89第三节第三节 幼儿期的

45、心理发展n第一单元 幼儿的游戏n第二单元 幼儿的认知发展n第三单元 幼儿言语的发展n第四单元 幼儿个性和社会性发展9091第一单元 幼儿的游戏n一、游戏是幼儿期的主导活动n幼儿的游戏主导着他们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n幼儿的各种学习多是通过游戏活动进行的。n游戏是幼儿教育的最佳途径。n二、对游戏的理解和解释n古典游戏理论:游戏与人类的关系,强调进化论影响n精力过剩论、重演论n现代游戏理论n精神分析论精神分析论:通过游戏主动控制情境,以调节情通过游戏主动控制情境,以调节情绪、释放焦虑、补偿愿望。绪、释放焦虑、补偿愿望。n认知论:练习巩固能力、创造最近发展区n三、游戏的发展n以游戏体现认知发展水平为依

46、据n机能游戏机能游戏:重复简单动作和活动n婴儿期的亲子游戏和模仿性游戏n象征性游戏象征性游戏:幼儿期的游戏特点,又称假装游戏n规则性游戏规则性游戏:游戏规则外显,童年期及以后为主n四、幼儿期象征性游戏的特点n以主题游戏为主、运用与现实物相仿的代替物、通过想象建构虚假游戏情境、游戏中富有创造性、游戏的动机重在活动过程92五、游戏的社会性发展n在儿童的游戏中也表现出一定的社会性发展规律。根据儿童游戏的社会性特点分为:n非社会性游戏:独自游戏和旁观游戏n平行游戏:凑近场所,活动雷同,没有交流n社会性游戏n协同游戏:各自游戏,有言语沟通等,没有共同目的n合作游戏:具有共同目的、明确分工、彼此协调合作9

47、3六、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n游戏是幼儿活动和情感愉悦的精神寄托n游戏是促进幼儿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渠道n游戏是幼儿之间社会交往的最好园地n游戏是幼儿实现自我价值的最佳载体94n一、幼儿记忆的发展n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n无意识记忆为主,有意识记忆发展较迅速n形象记忆为主,词语记忆发展速度更快n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同时发展并相互作用第二单元 幼儿的认知发展95(二)幼儿的记忆策略n儿童记忆策略的发展n基本没有记忆策略:5岁以前n经指导能够运用记忆策略:5-8、9岁n主动自觉地运用记忆策略,10岁以后稳定发展n幼儿后期能运用的记忆策略n视觉视觉“复述复述”策略、复述策略、特征定位策策略、复述策

48、略、特征定位策略略96三、幼儿思维的发展三、幼儿思维的发展n幼儿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具体形象性思维为主,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一)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主要特征n 1.具体形象性思维的特点 具体形象的可塑性 具体形象的动态性n 2. 幼儿认知发展的趋向性: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片面到比较全面、由浅入深n 3. 自我中心现象n 4. 有一定的计划性和预见性97(二)逻辑思维获得初步发展(开始萌芽)n幼儿抽象思维的初步发展主要表现在提问类型的变化和概念形成的特点上。n1. 幼儿提问类型的变化提问类型的变化表现在从提问“是什么”的模式向提问“为什么”的模式变化。二三岁儿童的提问以“是什么”为主,这反映

49、他们的求知水平局限在追求个别事物的特点上。四五岁儿童的提问类型就变成以“为什么”为主导。这与儿童所渴望理解的内容、与儿童的思维发展相适应。98n2幼儿概括能力的发展n幼儿掌握概念直接受概括水平所制约、幼儿的概念水平属于具体形象概括水平,从幼儿末期开始出现本质抽象水平的概括(出现率约为50%),此后抽象概括能力得以迅速发展,掌握概念的本质特征能力也开始发展。n3 幼儿推理能力的发展n幼儿最初的推理是传导推理n对熟悉事物的简单推理99n三、幼儿想象的发展n无意想象经常出现,有意想象日益丰富n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创造想象开始发展n通过良好的教育和训练,幼儿的创造想象会得到显著发展n幼儿创造想象的新颖

50、性n幼儿创造想象的神奇性n幼儿创造想象的超越性n幼儿创造想象的未来指向100n一、言语发展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一、言语发展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n语言是儿童人际交流的工具n言语是有助于儿童适应环境的重要工具n在儿童超越具体环境,进入新的境界过程中,言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n言语发展是幼儿期心理发展的助推器n是智力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是认知和社会性发展的心理工具。n幼儿期是儿童言语不断丰富的时期,是词汇量增长最幼儿期是儿童言语不断丰富的时期,是词汇量增长最迅速的时期,是从迅速的时期,是从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转化的过渡阶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转化的过渡阶段段,是,是掌握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时期掌握口头言

51、语发展的关键时期。第三单元第三单元幼儿期的认知发展幼儿期的认知发展101n词汇数量的增加n一生中词汇量增加最快的时期n3岁,1000个左右;6岁,3000个左右;7岁,4000个左右。n3-4岁增长最快,平均每天增加数个词。n词类范围的扩大n先实词,再虚词;名词、动词、形容词。n幼儿期的儿童已经可以掌握各种最基本的词类。n词义的深化n掌握词汇的特点:词义笼统含糊、所指非常具体、幼儿末期概括性逐渐增加n消极词汇和积极词汇的消长n真正理解和正确使用词汇的指标二、幼儿词汇的发展102三、句子的发展n句法结构的发展:句法结构的发展:n第一,从简单句发展到复合句n第二,从陈述句发展到多种形式的句子n第三

52、,从无修饰句发展到修饰句n第四,从不完整句发展到完整句n幼儿期幼儿期是儿童言语能力发展迅速的时期,是儿童增加词汇数量最快的时期,是口头言语发展关键的时期。103四、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n1从对话语向独白语发展从对话语向独白语发展n2从情境语向连贯语发展从情境语向连贯语发展n幼儿期是儿童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独白语与连贯语的发展是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重要标志。104第四单元第四单元幼儿期的社会性发展幼儿期的社会性发展n一、自我情绪体验的发展一、自我情绪体验的发展n自尊是最值得重视的幼儿情绪体验。幼儿期自尊水平高低在一定程度上预测以后的情绪发展和适应性n影响儿童自尊的因素:n父母的教养方式n高自尊儿童

53、父母教养的特点:温暖、关爱;要求明确,但不采取强制性管束;民主,给孩子表达观点的自由;以身作则,树立典范。n同伴关系因素n建立同伴友谊关系和被集体接纳是自尊体验的两个重要因素。105三、幼儿期儿童认同的发展n认同及其对儿童发展的意义n儿童对成人个性品质的效仿称为认同。n认同的基础是儿童知觉到与认同对象之间的相似性n认同带给儿童以归属感和成就感;使儿童获得榜样的力量和发展的动力;对儿童的性别意识和道德意识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n幼儿期儿童认同的对象n较高地位、权威性和较强能力、聪明健壮漂亮的人n父母、教师、喜欢的叔叔阿姨或年龄较大的哥哥姐姐等106四、第一反抗期四、第一反抗期n第一反抗期第一反抗期

54、,表现为幼儿要求行为活动自主,表现为幼儿要求行为活动自主和实现自我意志,反抗父母控制。对周围的和实现自我意志,反抗父母控制。对周围的事情都想事情都想“我自己做我自己做”,对父母的帮助、指,对父母的帮助、指示、阻止总要用示、阻止总要用“不不”来反抗。大约在幼儿来反抗。大约在幼儿3-43-4岁时出现。岁时出现。107n第一逆反期的发展性特点n第一逆反期有其特殊的心理需求和行为表现n心理需求:实现自我意志、实现自我价值感,希望他人接纳自己长大了并很能干的现实。n行为表现:参与成人活动,别人能干的事自己也能干,并大胆实施,自己要做的事被成人代做要退回原状态自己重做,常常说“不”,“我自己做”,喜欢听“

55、你真棒”等表扬。n第一逆反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特点n积累心理资源构成发展的驱动力,趋向新的发展阶段。108第三节第三节 幼儿期的心理发展幼儿期的心理发展课堂练习n3、在幼儿期,孩子们的游戏以( )为主: (a)象征性游戏 (b)亲子互动游戏 (c)规则性游戏 (d)实物游戏 n4、( )是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时期。nA 婴儿期 B 婴儿早期nC 幼儿期 D 童年期111第四节第四节童年期的心理发展童年期的心理发展n第一单元第一单元童年期的学习童年期的学习n第二单元第二单元童年期的认知发展童年期的认知发展n第三单元第三单元童年期的社会性发展童年期的社会性发展112第一单元第一单元童年期的学习童

56、年期的学习一、小学儿童学习的一般特点一、小学儿童学习的一般特点n学习是小学儿童的主导活动n教和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n小学儿童的学习逐渐转向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n“学会学习”是小学生最基本的学习任务n学习促进小学儿童心理积极发展113第二单元第二单元童年期的认知发展童年期的认知发展一、记忆的发展n学龄儿童的主要记忆策略n复诵策略复诵策略:大部分童年期儿童都能自发运用n组织策略组织策略:归类n低年级不能运用,高年级可以自发运用n中年级不大会运用,经指导能够提高运用效果n系统化策略系统化策略:按体系关系整理组成知识系统帮助记忆n巧妙加工策略巧妙加工策略:联想、谐音、拆分、重组等114二、思维的发展二

57、、思维的发展(一)童年期思维的(一)童年期思维的基本特点基本特点n1童年期思维的本质特征:依赖具体内容的逻辑思维2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310岁左右(小学中年级)是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变化的转折期。115(二)思维形式的发展(二)思维形式的发展n1 1、概括能力的发展、概括能力的发展 小学儿童的概括水平可以分三个阶段:n(1)直观形象水平n 小学低年级为主,“有头无尾就是人”n(2)形象抽象水平n 既有外部直观形象特征,又有内部本质特征,小学中年级为主,“临渴掘井是要吃水,早就应该准备好”n(3)初步本质抽象水平:“一毛不拔就是很小气”1162 2、推理能力的发展、推理能力的发展n

58、演绎推理能力的发展n小学低年级初步表现了逻辑能力,中年级的逻辑能力属于发展中的过渡阶段,高年级已基本具有逻辑推理能力。n归纳推理能力的发展n小学生基本上都能完成简单的归纳推理。n类比推理能力的发展n中年级到高年级的发展速度较快n小学儿童类比推理能力的发展水平低于演绎小学儿童类比推理能力的发展水平低于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推理和归纳推理1173 3、新的思维结构形成、新的思维结构形成n掌握守恒n形成守恒概念的推理方式:恒等性(没有加水,也没有减水)、可逆推理(倒回原来的杯子还是那么高)和两维互补推理(水变低了,可是它变粗了)4、自我中心表现和脱自我中心化、自我中心表现和脱自我中心化n4-7岁儿童具有

59、自我中心现象,但并不是认知的主要成分。n9岁以后儿童的正确认知结果占主导地位,基本摆脱了自我中心的影响。n8岁儿童正处于脱自我中心化的转折时段。118第三单元第三单元童年期的社会性发展童年期的社会性发展n一、自我意识的发展一、自我意识的发展n(一)自我评价能力的特点(一)自我评价能力的特点n自我评价包括多个方面,如身体外表、行为表现、学业成绩等。n社会支持因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父母和同学的作用最重要n对自我价值的评价与情感密切联系,喜欢自己的儿童最快乐,评价不良的儿童经常有消极情绪。n小学儿童自我评价与学业经验、同伴交往、自信心等都有密切关系。119(二)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二)自我控制能力

60、的发展n儿童自我控制活动区分为4种类型:n(1)运动抑制,即学会抑制某些行动,学会停止动作;n(2)情绪抑制,即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n(3)认知活动抑制,即能够按问题的难易程度做出适宜的反应;n(4)延迟满足,即抑制欲望的即时满足,学会等待。120二、道德发展n皮亚杰采用含有道德判断的对偶故事,对412岁儿童进行研究,根据研究结果,他把儿童对道德认知发展分为三个阶段:n(1)前道德判断阶段(45岁),直接接受行为的结果。n(2)他律道德判断阶段(4、5岁8、9岁),又称道德实在论。只重后果,不重动机。n(3)自律道德判断阶段(8、9岁以后),又称为道德相对论。既重后果,也重动机,个人的良心具有

61、了相对的自主权。121n前道德阶段n不能判断,直接接受行为的结果n他律道德阶段n他律是指导的判断的标准受儿童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支配。n儿童认为规则、规范是由权威人物制定的,不能改变,必须严格遵守。n对行为好坏的评定,只根据后果,而不是根据行为者的动机。n自律道德阶段n自律是指儿童的道德判断受气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所支配n规则具有相对性,是可以改变的。n对行为好坏的判断依据着重于主观动机或意图,而不是后果。122n 皮亚杰依据精神分析学派的投射原理,采用对偶故事研究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他设计了一些包含道德价值内容的对偶故事,要求儿童判断是非对错,从儿童对行为责任的道德判断中来探明他们所依据的道德规

62、则,以及由此产生的公平观念发展的水平。下面是皮亚杰所用的对偶故事。n A.有一个小男孩叫朱利安。他的父亲出去了,朱利安觉得玩他爸爸的墨水瓶很有意思。开始时他拿着钢笔玩。后来,他在桌布上弄上了一小块墨水渍。n B.一次,一个叫奥古斯塔斯的小男孩发现他父亲的墨水瓶空了。在他父亲外出的那一天,他想把墨水瓶灌满以帮助他父亲。这样,在他父亲回家的时候,他将发现墨水瓶灌满了。但在打开墨水瓶时,他在桌布上弄上了一大块墨水渍。n 皮亚杰对每一个对偶故事都提出了两个问题:(1)这两个孩子的过失是否相同?(2)这两个孩子中,哪一个更坏一些?为什么? 123三、道德行为的发展三、道德行为的发展n亲社会行为指对他人或

63、社会有利的积极行为及趋向。亲社会行为也称利他行为,表现为分享、合作、帮助、救助等。n研究表明,1岁以内的婴儿就出现分享;2岁左右可以主动助人;46岁儿童的分享、助人行为都随年龄增长而提高;7岁儿童能识别他人潜在的困难线索等。124n攻击行为攻击行为是指针对他人的具有敌视性、伤害性或破坏性的行为。攻击行为也称侵犯行为,表现为身体的侵犯、言语的攻击以及对他人权利的侵犯n美国心理学家哈特普哈特普(W. Hartup)把攻击行为分为工具型攻击和敌意型攻击。n工具型攻击工具型攻击乃指儿童为了获得某个物品而做出的抢夺、推搡等动作。这类攻击本身不是为了给受攻击者造成身心伤害,攻击在这里被当作一种手段或工具,

64、用以达到伤害以外的目的。n敌意型攻击敌意型攻击则是以人为指向的,采用嘲笑、骂人等言语指责,其根本目的是打击、伤害他人。125n年龄较小的儿童以工具型攻击为主,年龄较大的孩子以敌意型攻击为主,表现为攻击行为的类型从“工具型”向“敌意型”的转化n对儿童攻击行为的控制需要多方面的措施,常用的控制措施有:改善儿童所处的环境条件;教给儿童减少冲突的有效策略;增加对攻击行为有害后果的了解;发挥榜样的作用等。126三、同伴关系的发展(一)同伴交往中儿童的人气特点将儿童分为三种: 受欢迎的儿童 不受欢迎的儿童 受忽视的儿童 影响儿童在同伴中是否受欢迎的基本因素是儿童本人的社会交往能力 。 127四、友谊的发展

65、四、友谊的发展(一)儿童对友谊认识的发展 短期游戏伙伴关系:(35岁) 单向帮助关系:(69岁) 双向帮助关系:(912岁) 亲密而又相对持久的共享关系:(12岁以后)(二)影响儿童选择朋友的因素 相互接近 行为、品质、学习成绩和兴趣相近 人格尊重、心理和谐并相互敬慕128五、亲子关系的发展五、亲子关系的发展n亲子关系的发展变化n直接交往时间明显减少。n父母教养关注重点的转移:学习、同伴关系、情绪n父母对儿童控制和儿童自主管理的消长变化n父母控制(6岁前)n共同控制(6-12岁)n儿童控制(12岁以后)n童年期亲子关系的特点n父母与儿童对其行为的共同调节 129第四节第四节 童年期的心理发展童

66、年期的心理发展课堂练习38、小学阶段亲子关系的变化表现为(、小学阶段亲子关系的变化表现为()(A)儿童与父母呆在一起的时间明)儿童与父母呆在一起的时间明显增加显增加(B)父母关注儿童的时间有所增加)父母关注儿童的时间有所增加(C)父母在儿童教养方面所关注的重)父母在儿童教养方面所关注的重点问题发生了变化点问题发生了变化(D)父母对儿童的控制力逐渐加强)父母对儿童的控制力逐渐加强133第五节第五节青春期的心理发展青春期的心理发展n第一单元 少年期的生理发育加速n第二单元 少年期的认知发展n第三单元 少年期的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n第四单元 少年期面临的心理社会问题134第一单元第一单元生理发育与心理

67、发展的矛盾性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矛盾性n青春期属于特殊时期。由于这个期间的发展是非常复杂、充满矛盾的,又称为“困难期”、“危机期”。其主要特点是身心发展不平衡、成人感和半成熟现状之间的错综矛盾及这些矛盾所带来的心理和行为的特殊变化。135一、生理发育加速一、生理发育加速n(一)身体外型的变化n青春期是个体生长发育的鼎盛时期,这个时期身体和生理机能都发生急速变化,成为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也就是第二加速期(第一加速期是01岁)。n(二)生理机能的变化n(三)性的发育和成熟n生殖系统是人体各系统中发育成熟最晚的,它的成熟标志着人体生理发育的完成。136二、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二、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n

68、生理上的快速成熟使少年儿童产生成人感,心理发展的相对缓慢使他们仍处于半成熟状态。成人感和半成熟状态是造成青春期心理活动产生种种矛盾的根本原因。n1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n2心理断乳与精神依托之间的矛盾n3心理闭锁性与开放性之间的矛盾n4成就感与挫折感的交替137第二单元第二单元青春期的认知发展青春期的认知发展一、记忆的发展一、记忆的发展n记忆广度达到一生中的顶峰 中学生的记忆容量不仅明显高于小学高年级,也高于大学生的成绩,达到11.040.4。n对各种材料记忆的成绩都达到高值。138二、思维的发展二、思维的发展n青春期的思维发展水平达到皮亚杰所划分的形式运算阶段,学生已能够脱离具

69、体的物或情境用符号进行抽象思维。n(一)建立假设和检验假设的能力n(二)思维形式与思维内容分离139第三单元第三单元青春期的社会性发展青春期的社会性发展n一、自我意识的发展一、自我意识的发展青少年期的主要任务是发展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一系列关于“我”的问题开始反复萦绕于心,导致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飞跃。n(一)强烈关注自己的外貌和风度n(二)深切重视自己的能力和学业成绩n(三)十分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n(四)有很强的自尊心140二、情绪变化特点二、情绪变化特点n(一)烦恼增多个人形象、社会地位和个人尊严、与父母情感疏离n(二)孤独感、压抑感增强141三、少年期的自我中心性特点n幼儿自我中心现象

70、:以自我的感受和认知来理解他人的感受和认知。n少年的自我中心性:把自己作为人际和社会关注的中心,认为自己的关注就是他人的关注。n独特自我:将自我的情绪、情感体验扩大化、绝对化。n假想观众:在心理上“制造”想象中的观众。142青春期的第二次自我中心特点: 独特的自我 假想的观众四、第二反抗期四、第二反抗期n 儿童在反抗期中的反抗,主要是指依赖与自主之间的纠纷,以及由于对立而造成的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冲突。这种状态的延续阶段就是反抗期。n 三、四岁幼儿处于第一反抗期,初中少年(由于发展的不平衡,也可以提前在小学高年级,或延迟到高中初期发生)进入第二反抗期。n 第一反抗期的独立自主要求,主要在于争取

71、自我主张和活动与行为动作的自主性与自由权;第二反抗期的独立自主要求则是全面性的,从外部因素深入到内在因素,从行为表现到要求人格的独立。144n反抗心理:表现为对一切外在强加的力量和父母的控制予以排斥的意识和行为倾向。n少年期逆反期的表现逆反期的表现:n为独立自主意识受阻而抗争n为社会地位平等的欲求不满而抗争n观念上的碰撞n反抗的主要对象:主要是父母,也具有迁移性n反抗的形式反抗的形式:外显行为上的激烈抵抗;将反抗隐喻内心,以冷漠相对。145n帮助少年儿童顺利度过逆反期n父母要认识和理解逆反期对于心理发展的意义n父母要正确面对儿童逆反期这一客观现实n父母要理解少年期多重矛盾的焦点所在n反抗期中矛

72、盾的焦点在于:成长者对自己发展的认识超前,父母对他们发展的认识滞后n这种认识上的差距成为双方矛盾的焦点。n父母必须正视少年儿童独立自主的需求146147第四单元 少年期面临的心理社会问题n心理社会问题:不符合或违反社会准则与行为规范,或不能良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对社会、他人或自身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危害的问题。n一、网络游戏成瘾n二、青春期精神分裂症n三、自杀倾向n四、反社会行为与青少年犯罪第五节第五节青春期的心理发展青春期的心理发展课堂练习n1 第二逆反期的独立自主要求在于( )nA 争取人格的独立nB 争取行为、动作自主和行事自由nC 争取行动和人格的独立,社会地位平等nD 对外部需求的争取

73、n2 青春期的情绪变化特点有( )多选题nA 青春期后期消极情绪增多nB 青春期早期情绪稳定性较好nC 烦恼增多nD 孤独感、压抑感增强 150第六节第六节青年期的心理发展青年期的心理发展n第一单元第一单元青年期的一般特征青年期的一般特征n第二单元第二单元青年期的认知发展青年期的认知发展n第三单元第三单元青年期的社会性发展青年期的社会性发展n第四单元第四单元青年期的心理卫生青年期的心理卫生151第一单元第一单元青年期的一般特征青年期的一般特征n斯普兰格(E. Spranger, 1924)将青年期形容为“第二次诞生”,第一次是为了生存而诞生,第二次是为了生活而诞生。霍尔认为青年期是由“疾风怒涛

74、”到“相对平稳”。152青年期的一般特征一、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达到成熟水平二、进入成人社会,承担社会义务 (工作)三、生活空间扩大(接触社会)四、开始恋爱、结婚153第二单元第二单元青年期的认知发展青年期的认知发展n青年期之前的思维发展主要表现在知识的获得上,而青年期之后成人思维主要表现在知识的应用上。n一、青年思维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一、青年思维发展的阶段性特征n帕瑞对青年期的思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二元论阶段 第二阶段:相对性阶段 第三阶段:约定性阶段154n二、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二、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n青少年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趋势n初一开始掌握,初三处于重要转折期,高中趋于占优势地位n

75、影响青少年辩证逻辑思维发展的因素n领会和掌握知识的广度、深刻性和系统性n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水平n个体思维品质的独立性和批判性的发展155n三、思维监控能力的发展n明确思维目的、搜索并选择材料和策略、评价思维结果并对思维活动进行调整和修正。n自我监控能力在青少年期迅速发展,表现为良好的计划性、准备性、方法性和反馈性,青年初期已接近成人水平。156第三单元第三单元青年期的社会性发展青年期的社会性发展n一、自我概念的发展n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我形象的认识,是一个人对自身的连续性和同一性的认知。n自我概念的特点n抽象性日益增强、更具组织性和整合性、结构更加分化n自我概念认识水平提高的主要途径n自我探索自

76、我探索是自我认识发展的内动力n透过他人透过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n通过对同龄人的认同同龄人的认同感来认识自己157n二、确认自我认同感是青年期的发展任务二、确认自我认同感是青年期的发展任务n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是关于个体是谁,个体的价值和个体的理想是什么的一种稳定的意识。n艾里克森认为青年期自我同一感的确立是自我分化和整合统一的过程n自我分化是整体我分化为“主体我”与“客体我”n通过自我接纳自我接纳和自我排斥自我排斥达到自我认识的整合统一n不能确立自我同一感:造成自我同一感危机n解决自我同一感危机的方式(马西亚)n同一性确立、同一性延续、同一性封闭、同一性混乱(扩散)n延缓偿付期延缓偿付期

77、:暂缓履行成人责任和义务的机会。158二、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二、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n个体人生观的发展过程是在青春期萌芽;到高中阶段的青年期得以迅速发展;在大学阶段达到形成的高峰,并逐渐走向成熟期。n青年期是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稳定时期n大学阶段是个体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阶段是个体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n影响人生观和价值观发展的因素n受个体成熟因素的制约:思维、自我意识、社会化水平等n受社会背景和文化条件的制约n受家庭教育环境的制约n个体的自我调节因素n社会历史事件和个人遭遇的非规范事件的影响159三、道德认知三、道德认知道德推理发展道德推理发展n科尔伯格的两难故事科尔

78、伯格的两难故事:“海因茨偷药”n欧洲有个妇人患了特殊的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认为只有一种药能救她,就是本城药剂师最近研制的一种新药。配制这种药成本为200元,但药剂师却索价2000元。病人的丈夫海因兹到处借钱,最终才凑得1000元。海因兹迫不得已,只好请求药剂师便宜一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账,但药剂师说:“我研制这种药,正是为了赚钱。”海因兹走投无路,撬开了药店的门,为妻子偷了药。n海因兹应不应该那么做?为什么?海因兹应不应该那么做?为什么?1601前习俗水平n第一阶段:服从和惩罚定向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认为凡是权威人物选择的就是好的,遭到他们批评的就是坏的。他们道德判断的理由是根据是否受到惩罚

79、或服从权力。他们凭自己的水平作出避免惩罚和无条件服从权威的决定,而不考虑惩罚或权威背后的道德准则。 n第二阶段:功利主义定向阶段。这一阶段儿童首先考虑的是,准则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有时也包括别人的需要,并初步考虑到人与人的关系,但人际关系常被看成是交易的关系。对自己有利的就好,不利的就不好。好坏以自己的利益为准。161 2习俗水平n第三阶段:“好孩子”定向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认为一个人的行为正确与否,主要看他是否为别人所喜爱,是否对别人有帮助或受别人称赞。 n第四阶段:维护社会秩序的定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意识到了普遍的社会秩序,强调服从法律,使社会秩序得以维持。儿童遵守不变的法则和尊重权威,并

80、要求别人也遵守。1623后习俗水平n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在前一阶段,个人持严格维持法律与秩序的态度,刻板地遵守法律与社会秩序。而在本阶段,个人看待法律较为灵活,认识到法律、社会习俗仅是一种社会契约,是可以改变的,而不是固定不变的。道德判断灵活了,能从法律上、道义上较辨证地看待各种行为的是非善恶。 n第六阶段:普遍道德原则定向阶段。这个阶段个人有某种抽象的、超越某些刻板的法律条文的、较确定的概念。在判断道德行为时,不仅考虑到适合法律的道德准则,同时也考虑到未成文的有普遍意义的道德准则。道德判断已超越了某些规章制度,更多地考虑道德的本质,而非具体的准则。163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可归

81、纳为三点: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可归纳为三点:n儿童道德发展的先后次序是固定不变的n道德发展具有固定不变的顺序n10岁前,多以前习俗水平为主n少年期个体大多处于第2、第3两个阶段n青年期发展到以第3、第4两个阶段为主导n达到后习俗水平的个体并不多n环境和文化的影响只能决定发展的速度或改变其道德的内容,但不能改变它的发展顺序。164第六节第六节 青年期的心理发展青年期的心理发展课堂练习n44、在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中,好孩子、在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中,好孩子定向阶段的特征是()。定向阶段的特征是()。(A)对成人或规则采取服从的态度,以免)对成人或规则采取服从的态度,以免受到惩罚受到惩罚

82、(B)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图和需要)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图和需要(C)考虑到为自己塑造一个社会赞同形象)考虑到为自己塑造一个社会赞同形象(D)开始从维护社会秩序的角度来思考什)开始从维护社会秩序的角度来思考什么行为是正确的么行为是正确的166167第七节 中年期的心理发展变化(3560岁)岁)n第一单元 中年期的更年期n第二单元 对中年期心理发展的理解和认识n第三单元 中年期的认知发展n第四单元 中年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第一单元 中年期的更年期n 更年期是指个体由中年向老年过渡过程中生理变化和心理状态明显改变的时期。n 更年期是人生进入衰老过程的起点,同时又可称为“第二个青春期”。n女性更

83、年期n多数妇女发生在4555岁,一般延续812年,第二性征逐渐退化,出现植物性神经系统紊乱的一些症状。n男性更年期n性功能降低,伴有植物神经性循环机能障碍,精神状态和情绪时常变化。168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对中年期心理发展的理解和认识对中年期心理发展的理解和认识n一、中年转换期n莱文森认为40-60岁为中年期,经历中年转换期(40-45岁)达到中年高峰期(55-60岁)。n二、中年期是人生的特殊时期n个体对社会影响最大,社会向个体要求最多的时期n三、中年人在家庭中的角色n教育青少年子女,照顾老年父母,维护家庭和谐。n四、中年期是充满挑战的人生阶段n中年危机:即个体经历身心疲惫、主观感受痛苦。16

84、9第三单元第三单元中年期的认知发展中年期的认知发展 一、中年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一、中年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n中年期思维的现实性、灵活性和智慧性n拉勃维维夫把成人的思维看作是一种“实用性思维”。成人思维出现的“变通性变通性”思维思维是思维的一种新的整合,也是一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新策略。根据问题情景进行具体的和实用的分析和思考,并不严格按照逻辑法则进行。170二、中年期的智力发展二、中年期的智力发展n早期对中老年期智力发展趋势的观点n20世纪50年代前,韦克斯勒认为智力随年龄衰退,在当时被普遍接受。n特殊智力学说n卡特尔:液态智力(信息加工能力)和晶态智力(文化知识能力)。在成人阶段,液态在

85、成人阶段,液态智力开始下降,晶态智力保持稳定和上升智力开始下降,晶态智力保持稳定和上升。171第四单元 中年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n一、中年期自我意识的发展一、中年期自我意识的发展n关于自我的概念n自我是人格的核心;自我是第一“组织者”;自我改变意味着个体的思想、价值、道德、目标等组织方式的改变;自我的发展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n成年期的自我发展水平成年期的自我发展水平n尊奉者水平尊奉者水平:按规则行事。n公平水平公平水平:已具有自己确定的理想和目标,但思想认识具有二元性n自主水平自主水平:承认并接受社会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n整合水平整合水平:不仅能正视矛盾冲突,还会积极解决。n影响自我发

86、展水平的因素n年龄、受教育水平、认知发展水平172n二、中年期的人格特征n中年期人格结构的稳定性n人格结构的构成成分不变,各成分平均水平不变n中年期人格的成熟性中年期人格的成熟性n内省日趋明显内省日趋明显n心理防御机制日趋成熟心理防御机制日趋成熟n为人处世日趋圆通为人处世日趋圆通n中年期性别角色日趋整合性别角色日趋整合 “男女同化”(androgyny)的人格是一种“完美人格”173n三、适应环境的控制理论n人的行为控制系统:初级控制和次级控制。n初级控制:通过改造环境而控制环境的企图n次级控制:透过改变自己以顺应环境的企图n控制理论:n成年期的初级控制水平稳定,次级控制水平的策略丰富而宽广,

87、随年龄增长更加多样和有效。174第七节第七节 中年期的心理发展中年期的心理发展课堂练习-多选题n1 中年期的人格变得较为成熟,具体表现为( )nA 内省日趋明显nB 男性更加男性化,女性更加女性化nC 心理防御机制运用得越来越少nD 为人处世日趋圆通176第八节 老年期的心理发展 (60岁至衰亡岁至衰亡 )n第一单元 老化的原因n第二单元 两种不同的老年心理变化观n第三单元 老年期的认知变化n第四单元 老年期的人格特征n第五单元 老年生活的心理适应177第一单元 老化的原因n个体变化n遗传学说:衰老是按遗传程序实现的,是有规律的退化n行为老化学说:退行性变化是由于精神退化机能引起的,主要从行为

88、变化中反映出来。n个体与社会相互作用n疏离学说:老年人与社会的脱离是造成个体老化的主要原因。n适应学说:老年期的主要变化是人际关系的改变。作为一种适应手段,老年人必须杜绝自我封闭的生活方式。178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老年期心理变化观老年期心理变化观老年丧失期观: 心身健康、经济基础、社会角色、生活价值的丧失。毕生发展观 巴尔特斯(Baltes)两种基本观点:两种基本观点:老年丧失期(消极)毕生发展观(积极) 老年只有衰退,没有发展 心理发展贯穿人的一生 心理活动先发展,后衰退 心理发展包括生长和衰退 不同心理机能发展的形态和变化速率有差异 心理发展是单向前进的、不可逆转的 由于生活条件和经验的变

89、化,心理发展有很大的个体可塑性 年龄是心理发展的根据 成熟(年龄)、社会历史文化、非规范事件是心理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第三单元第三单元老年期的认知变化老年期的认知变化一、感知觉的退行性变化明显n 感知觉是个体心理发展最早,衰退也最早的心理机能,主要表现为感觉阈限升高,感受性下降。n 在各种感觉中,老化最明显的,是对人的认识活动作用最大的视觉和听觉,其次是味觉、痛觉等其他感觉。181n二、老年期的记忆减退特点二、老年期的记忆减退特点n老年人记忆衰退的年龄趋势n人的记忆发展变化趋势:儿童期逐步发展,少年期至成年期达到高峰,40-50岁出现明显减退,其后基本稳定,70岁是衰退关键期,此后更加明显n老年

90、期记忆衰退的特点n机械记忆衰退明显,意义记忆较之为慢。n再认能力逐渐老化,但比回忆保持较好。n识记和回忆“姓氏”最难。182n对老年期记忆减退主要有两种解释对老年期记忆减退主要有两种解释:一种观点认为,记忆一种观点认为,记忆加工过程的速度变慢加工过程的速度变慢是老年期记忆力下降的根本原因。是老年期记忆力下降的根本原因。 另一种观点认为,另一种观点认为,工作记忆容量变小工作记忆容量变小是老是老年期记忆力下降的根本原因。年期记忆力下降的根本原因。 183三、思维的年老变化三、思维的年老变化老年人的个体差异非常大 表现出了自我中心自我中心的特点表现出了更多的智慧 184第四单元 老年期的人格特征n一

91、、老年期人格特征的稳定性n老年人的人格表现出基本稳定的倾向。n二、老年期人格特征的变化老年期人格特征的变化n不安全感、孤独感、适应性差、拘泥刻板性不安全感、孤独感、适应性差、拘泥刻板性并趋于保守、回忆往事并趋于保守、回忆往事n三、造成老年人人格变化的因素n生物学的衰老:大脑的衰老、感觉器官的衰老n心理上的老化:失去生活热情,疑病、对死亡恐惧。n社会文化因素:社会疏远老人,老人退出社会。185第五单元 老年生活的心理适应n一、对老年退行性变化和对老年生活的心理准备n二、社会角色和活动的积极转换n个体寻求适应自己的活动内容并积极参与,从中获得新的满足感。n三、体现老年人的价值,维护自我尊严n四、夫

92、妻恩爱、家庭和谐是老年幸福生活的要素n五、深化朋友之间的友谊关系n六、避免逃避式的适应方式186第八节第八节 老年期的心理发展老年期的心理发展课堂练习n2 老年丧失期观认为( )nA 心理发展是可以逆转的nB 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nC 老年期的心理机能不断衰退nD 老年期的心理机能衰退也可以叫做“发展”n4 老年期记忆力下降是因为( )。nA 记忆加工过程的速度变慢nB 记忆加工过程的速度变快nC 工作记忆容量变小nD 工作记忆容量变大188n42、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 ) 。nA 个体心理经常出现波动nB 个体一生的心理发展并不随年龄匀速发展nC 心理发展过程中会出现阴阳失调nD

93、 心理发展和行为发展不协调n43、“抑制欲望的即时满足,学会等待”是指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中的( )。 nA 自我调整 B自主满足 nC 延迟满足 D自我约束2012年年11月份国家心理咨询师三级试题月份国家心理咨询师三级试题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2685题,每题题,每题1分,共分,共60分分)189n44、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关于心理年龄发展的代表观点是( )。 nA 通过社会学习获得行为发展nB 环境因素决定心理发展nC 遗传与环境共同决定心理发展 nD 遗传因素决定心理发展n n45、皮亚杰认为心理起源于( )。n A 心理的成熟 B 经验 C身体的成熟 D 动作n46、前运算阶段的年

94、龄是( )。 nA 02岁 B 27岁 C 612岁 D 12岁190n98、第二逆反期的表现包括( ) nA 观念上的碰撞 B 追求独立自主nC 经济上的自主 D 追求平等的社会地位 n99、巴斯把婴儿气质分为( ) 。 nA 活动性 B 情绪性 C 冲动性 D 自我性 n100、小学生最基本的学习任务是( ) 。 nA 参加奥数学习 B 学会合理安排和发配nC 学会思考 D 学会学习的规则n101、童年期儿童概括水平可以分为( ) nA 直观形象水平 B 形象抽象水平nC 本质抽象水平 D 初步本质抽象水平二、多项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86125题,每题题,每题1分,共分,共40分分)19

95、1n44、第一逆反期的出现是、第一逆反期的出现是()。n(A)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正常现象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正常现象n(B)由早期挫折造成的由早期挫折造成的n(C)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异常现象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异常现象n(D)人格异常的一种表现人格异常的一种表现n45、一般来说,中年期的工作满意度、一般来说,中年期的工作满意度()。n(A)进入人生的低谷进入人生的低谷n(B)达到人生的最高峰达到人生的最高峰n(C)比青年期要低比青年期要低n(D)起伏变化较起伏变化较2012年年5月份国家心理咨询师三级试题月份国家心理咨询师三级试题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2685题,每题题,每题1分,共分,共60分分

96、)192n46、一般说,老年期退行性变化出现最早的心理过程是、一般说,老年期退行性变化出现最早的心理过程是()n(A)感知觉感知觉(B)注意注意(C)思维思维(D)记忆记忆n50、老年期记忆障碍的主要表现是、老年期记忆障碍的主要表现是()。n(A)再认能力和回忆能力日渐衰退再认能力和回忆能力日渐衰退n(B)记忆广度迅速增加记忆广度迅速增加n(C)编码储存过程障碍和信息提取困难编码储存过程障碍和信息提取困难n(D)机械记忆明显衰退机械记忆明显衰退n5l、幼儿期儿童的主导活动是、幼儿期儿童的主导活动是()。n(A)学习学习(B)户外运动户外运动(C)游戏游戏(D)语言训练语言训练n52、老年期人格

97、的变化特点是、老年期人格的变化特点是()。n(A)容易回忆往事容易回忆往事(B)孤独感降低孤独感降低n(C)安全感增加安全感增加(D)趋于激进趋于激进二、多项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86125题,每题题,每题1分,共分,共40分分)n98、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是、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是()。n(A)无意识记忆为主无意识记忆为主有意识记忆发展较迅速有意识记忆发展较迅速n(B)形象记忆为主形象记忆为主词语记忆逐渐发展词语记忆逐渐发展n(C)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同时发展并相互作用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同时发展并相互作用n(D)五岁以前运用记忆策略有明显进步五岁以前运用记忆策略有明显进步n99、童年期思维形式的发

98、展包括、童年期思维形式的发展包括()的发展。的发展。n(A)概括能力概括能力(B)辩证思维辩证思维n(C)推理能力推理能力(D)语词概念语词概念n102、小学阶段儿童学习的一般特点包括、小学阶段儿童学习的一般特点包括()。n(A)学习是主导活动学习是主导活动n(B)学习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学习是师生互动的过程n(C)逐渐转向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逐渐转向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n(D)学习促进儿童心理积极发展学习促进儿童心理积极发展n103、影响青少年辩证逻辑思维的因素包括、影响青少年辩证逻辑思维的因素包括()。n(A)掌握知识的程度掌握知识的程度(B)形式逻辑的发展水平形式逻辑的发展水平n(C)社会性发展

99、水平社会性发展水平(D)个体思维品质个体思维品质n35 艾里克森认为成年早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A)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B)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C)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D)形成角色同一性,避免角色混乱n36 中年期人格“男女同化”是指( )。(A)一种变态的人格 (B)一种不成熟的人格(C)男人更加男性化,女人更加女性化 (D)性别角色日趋整合2011年年11月份国家心理咨询师三级试题月份国家心理咨询师三级试题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2685题,每题题,每题1分,共分,共60分分)196n64 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认为( )。(A)心理发展是指低级心理机能的发展 (

100、B)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由社会文化历史因素决定的(C)心理发展是一个外化的过程 (D)心理发展取决一个人的成长经历n65 记忆广度达到巅峰是在个体的( )。(A)幼儿期(B)童年期(C)少年期(D)青年期n66 在与同伴交往中,受欢迎的儿童的特点不包括( )(A)善于交往,易于合作(B)学习成绩好(C)安静,顺从(D)独立活动能力强,有主见197n93 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图式从低级向高级发展是通过( )形式进行的。(A)整合(B)平衡(C)顺应 (D)同化n94 少年期的自我中心性可以用( )等概念来表征。(A)独特自我(B)重要他人(C)假想观众 (D)内在自我二、多项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86125题,每题题,每题1分,共分,共40分分)198n113 幼儿思维发展的主要特点包括( )。(A)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B)思维的实用性日益突出 (C)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D)二元论思维开始萌芽199谢 谢! 祝考试通过!2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