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原文及解答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77303236 上传时间:2024-08-21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4.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原文及解答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原文及解答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原文及解答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原文及解答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原文及解答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原文及解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原文及解答(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原文及解答( 一)(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共 10分)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爆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译文:从三峡全长七百里中看, 两岸山都是相连的, 没有中断的地方. 山岭重重叠叠, 连绵不断, 把太阳光和天空都遮蔽了.如果不是

2、正午晚上, 绝看不到太阳和月亮.到了夏天洪水暴涨满上山冈的时候, 无论是上行还是下行, 都被阻绝了. 有时皇帝的诏书急需传达, 那么, 从白帝到江凌, 虽有一千二百里之多, 早上出发, 晚上便到, 即使乘飞奔的马, 驾者烈风也没这样快.每当春冬的时候, 白色的急流和碧绿的深谭, 回旋着清波, 倒影着两岸的景色. 高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怪的柏树,悬崖上流下的瀑布, 飞花四溅, 在山峰和树林之间飞溅, 水清、树荣、高山、草 盛 ( 茂盛), 确有许多趣味.到秋天初晴下霜的早晨, 树林萧瑟冷静, 山涧寂静, 猿猴啼啼的长叫, 持续有很久, 凄惨的声音异常, 在山谷久久回荡,所以打渔的人说: “ 巴

3、东三峡巫峡最长, 听见猿声后, 眼泪沾湿了衣服.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任选两题作答多选不加分)( 2分)( 1 )略 无 阙 处 阙 ( 断缺)( 2 )素 湍 绿 潭 湍 ( 急流的水)( 3 )或王命急宣 宣 ( 宣布,传达)( 4 )属 引 凄 异 属 ( 连缀,连续)1 0、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译:即使骑着快马、驾起风来,也没有这么快了。1 1、用自己的话对三峡的山、夏季的水的特点作简要概括。( 3分)答:山:山高岭连;水:水势大,水流急。1 2、结尾引用渔歌有什么作用? ( 3分)答:说明猿声凄凉、悲哀,从侧面渲染了秋天萧瑟的气氛。

4、也暗含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二)(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成10-14。( 共10分)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曰:何陋之有?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陋 室 铭

5、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就出名了。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灵验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 也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碎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 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奏乐的音乐扰乱耳鼓,也没有官府的公文来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 有什么简陋呢? ” 爱莲说译文:水上、陆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很喜欢牡丹。我则惟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内空外直

6、,没 有 ( 缠绕的)蔓,( 也)没 有 ( 旁逸的)枝;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 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唉! 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 分) 惟 吾 德 馨 ( 品德高尚) 无案牍之劳形( 使身体劳累) 陶后鲜有闻( 少 ) 宜 乎 众 矣 (应 该 )11、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2 分)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译文: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它笔直地

7、洁净地立在水中,( 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12、从表现手法看两篇都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 2 分 ) 13、甲文从室外环境之幽雅交往之雅, 情趣之雅方面表现“ 陋室不陋” 的。 ( 2 分 ) 14、 乙文作者把“ 莲” 比作君子, 你认为“ 君子 应该是怎样的人? ( 2 分) 答:品德高尚的人。( 三)( 二)阅 读 记承天寺夜游和 小石潭记 ,完成9 - 1 2 题。( 共 1 0 分)( 1 )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存 交 横 ( h 6 n g ) ,盖竹

8、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翻译:元 丰 六 年 ( 不可解释为1 0 8 3 年)十月十二日夜里,( 我)解开衣服准备睡觉,皎洁的月光照进了窗( 门户) 户,( 我)高兴地起来走动。( 我)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寻找我的好友,张怀民。( 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漫步。 月光照在院子里,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有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晚上没有月亮?哪一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们俩一样清闲的人罢了。( 2)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 篁 ( h uan g)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

9、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土氐( ch i ), 为 屿 ( y ( O ,为 蟆 ( k an )为岩。青 树 翠 蔓 ( mAn ) ,蒙络摇缀,参( cE n ) 差( cT ) 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 ( y i )然不动;俶 ( ch U )尔远逝,往 来 翕 ( x T )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 )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 寂 寥 ( 1 话 0 ) 无人,凄神寒骨,悄 ( q i ao ) 怆 ( ch uan g) 幽 邃 ( sui )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0、。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 我 ) 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 走过去) ,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 潭水格外清澈。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诋屿.堪. 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任何依靠。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的样子,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 看到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

11、水流像蛇一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凄清很少有人来。使人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寂静而且幽深,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含义。( 2 分)( 1)欣然起行( 愉快地,高兴地)( 2)水中藻苻交横(交叉错杂)( 3)蒙 络 摇 缀 (连 接 )( 4)斗 折 蛇 行 (像北斗星一样曲折)10、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

12、语。( 2 分)( 1)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译:哪一个晚上没有月亮?哪一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们俩一样清闲的人罢了。(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译: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11、分别从 记承天寺夜游和 小石潭记中找出描写庭中月光澄清和潭水十分清澈的句子,并简单分析其表达效果。(2 分 )答:“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苻交横( h6ng) , 盖竹柏影也。“ 运用比喻修辞手法。“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或“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 yi)然不动。” 侧面衬托水的清澈。12、作者初

13、见小石潭的心情是“ 心乐之” ,游览到最后,作者的心情起了变化:“ 凄神寒骨,悄 怆 幽 邃 ( 忧伤凄苦)”( 两条横线可填入原文句子) ,这种心情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 4分)答:说明了作者志向难酬,觉得触景生情。小石潭肃森的气氛,促发了作者内心的隐痛,以夜不可留,含蓄地概述了作者求解脱的忧虑心情,这是作者被贬后伤感的曲折反映。( 四 )(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完成9-13小题。( 共10分)环 滁( chS)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 h6)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 珊( lang ya)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 潺( chan)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14、者, 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饮少辄( zh6)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 fU)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 xu6)暝( ming) ,晦( hul)明变化者,山间之朝( zhao)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但( y u )偻( 1 U)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1企) ;山肴野藏(

15、 s u ) ,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 酣( h M )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 g o n g )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 翳( y l ) ,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译文:环绕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面的各个山峰,树林、山谷尤其秀美,远远望过去那树木茂盛,( 景色)幽深秀丽的地方就是琅珊山。在山中行走六、七里路,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从两座山峰中间奔泻而

16、下的山泉,就是酿泉。山势回环路随山转,有座四角翘起像鸟展翅欲飞、紧靠泉边的亭子,( 那就)是醉翁亭。建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中的和尚智仙。给亭子取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 “ 醉翁” ) 命名的。太守和客人到这里饮酒,稍微饮上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是席间最大的,所以自己取名号叫醉翁。醉翁的真意不在于( 喝)酒,而 在 于 ( 欣赏)山水之中( 的美景) 。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是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酒上。至于太阳出来,树林的雾气就消散;烟云聚拢,岩谷山洞便昏暗,( 或)阴 暗 ( 或)明 亮 ( 交替)变 化 的 ( 景色) ,是山中早晨和傍晚的景色。野花开放散发清幽的香味,美好的树木繁茂

17、滋长,形成浓郁的绿阴,秋风高爽霜色洁白,溪水低落山石显露的景色, 就是山里四季的景色。 早晨前往( 山里) ,傍晚归来,四季的景致不同,因而乐趣也无穷无尽。至于背着东西的人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答应,老人小孩来来往往不间断的场景,是滁州人出游。来到溪水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水酿酒,泉水香甜,酒色清澄,山中野味野菜,( 横七竖八)错 杂 地 在 ( 大家)面前摆放着的场面,是太守在宴请宾客。酒宴上畅饮的乐趣,不在于弹琴奏乐,投壶的人投中了,下棋的人得胜了,( 只见)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宾客们)有时站立,有时坐着,大声喧闹的场景,那是宾客们在 ( 尽情)

18、欢乐。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身处宾客们中间的,那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夕阳已坠山头,人影四处散开,这是宾客们跟随着太守归去了。( 这时)树林枝叶茂密成阴, 鸟儿到处鸣叫, 这是游人离去了禽鸟在欢唱。但是鸟儿懂得山林的快乐,却不懂得游人的快乐;宾客们懂得跟随太守游山的快乐,却不懂得太守把他们的快乐作为自己的快乐。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就是庐陵的欧阳修。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选 2 个完成,多做不加分)(2 分)(1)日 出 而 林 霏 开 ( 指雾气)( 2)负 者 歌 于 途 ( 指背着东西)( 3)但 偻 提 携 ( 指弯腰曲背的老

19、人)(4)树 林 阴 翳 ( 指阴影遮蔽)10、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译: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就是太守。11、在理解选文内容的基础上,完成相应的填空。(2分)选文以“ 乐 字贯穿,写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 游人之乐以及太守之乐。 这些乐都给人以不同的美感。12、“ 忧民忧国,与民同乐” 是古代仁人志士崇高的理想和追求, 请联系范仲淹 岳阳楼记的内容完成下列对联:(2 分)上联:欧阳修醉翁亭与民同乐下联:范仲淹岳阳楼先忧后乐1 3 、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D )A . 至于负/ 者歌于途B

20、. 已而夕阳/ 在山C . 游人/ 去而禽鸟乐也D . 庐陵欧阳修也( 五)( 二)文言文阅读,完成9 - 1 2 小题。( 共 1 0 分)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 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 w 6 i ) 苟 ( g 6 u ) 得也; 死亦我所恶( w t i ) , 所恶( w 。 )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 bi )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 w )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 bi )患者何不为( w 6 i )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21、,由是则可以辟( bl )患而有不为( w 6 i )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所恶( w U ) 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 箪 ( d M )食 ( s h i ) , 一豆羹( g E n g ) ,得之则生,弗 ( 毋)之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 ( cu )尔而与之,乞人不屑( x i e )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 ( w & )宫室之美, 妻妾( q i 。之奉, 所识穷乏者得( d e ) 我与( y u ) ?乡 ( x i W n g )为身死而不受,今 为 ( w S i )宫室之美为( w 6 i )之; 乡

22、 ( x i a n g ) 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妻妾( q i e ) 之奉为( w 6 i )之;乡(xiAng)为身死而不受,今 为(w3i)所识穷乏者得( d) 我而为(w6i) 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译文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 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 所以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情。 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比死亡更可怕的事,所以有的祸患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

23、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可以用的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比死亡更可怕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用的呢?按照这种方法做就可以生存然而有人却不用,按照这种方法做就可以躲避祸患然而有人却不去做。是因为,所想要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厌恶的东西有比死亡更可怕的。不仅仅是贤人有这种本性,每个人都有这种本性,只不过贤人能够不丢弃罢了。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就可以活下去,得不到就会死。吆喝着给别人,过路的行人都不会接受;用脚踢着给人家,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位厚禄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道义就接受,那么高位厚禄又有什么益处呢?是为了宫室的华美,为了妻妾的侍奉,为了所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

24、 从前为了( 道义)宁死也不肯 接 受 ( 施舍) ,现在为了宫室的华美而接受了;从前为了( 道义)宁死也不肯接受( 施舍) ,现在为了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从 前 为 了 ( 道义)宁死也不肯接受( 施舍) ,如今却为了所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而接受施舍。这种行为不是可以停止了吗? ( 如果不停止的话, )这就是所说的丧失了人的本性。9、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 四选二)(2 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祸患,灾难;辟通“ 避” :躲避,逃避。( 2)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已:停止;本心:天性,天良,本性。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

25、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译:不只是贤德的人有这种思想,每个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弃罢了。(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译:从前为了( 道义)宁死也不肯接受( 施舍) ,如今却为了所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而接受施舍。11、文中着重论述了“ 义” 比“ 生” 更重要,人应该保有本心的道理,用“ 一 箪 食 “ 一豆羹” 来进行论证,这属于运用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 3分)12、 礼记. 檀弓中说“ 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 ” 其中“ 不食嗟来之食” 与文中哪句话意思相同?( 1分)答: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答:“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也可)( 六

26、)(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9-12小题。( 共10分)臣本布衣, 躬耕于南阳, 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 w3n)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 wE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尔来二十有( you ) 一年矣!译文:我本来是一介平民,在南阳亲自种田,只求能在乱世中苟且偷生,不谋求在诸侯前扬名做官。先帝不认为我身世卑微、见识短浅,降低自己的身份,亲自三次到草庐里来看望我,向我征询对当今天下大事的意见,我因此十分感动激动,于是答应先帝愿为他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失败,我在战败的时候接到委任,在危难的时候

27、接受使命,从那时到现在已经二十一年了。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任选两个作答,多选不加分)( 2分)( 1)躬 耕 于 南 阳 ( 亲自,自身)( 2 )猥 自 枉 屈 (屈尊就卑)( 3 )先帝不以臣卑鄙( 低微鄙陋)( 4 )由是感激( 这、此)1 0、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译:在军队溃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急困难的时候奉命出使。1 1、“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价值观?答:鄙薄功名利禄,不趋炎附势,心怀天下。1 2、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给你的启示。( 3分)答:如从:坚持目标

28、,不畏艰险,坚持不懈,忠心耿耿,忠诚等实际生活回答。( 七)( 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9 - 1 2小题。 ( 共1 1分)舜( s h u n )发于吠( q u a n )亩之中,傅 说( y u e)举于版筑之间,胶 鬲( g e)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 a o )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 k o n g )乏其身,行拂( 定) 乱其所为,所以动心 忍( r 6 n )性,曾( z en g )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 bl) ,出则无敌国外患

29、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译文:舜是从农耕的田野中被选拔出来的,傅说是从泥水匠中被选拔出来的,胶鬲是从鱼盐贩子中被选拔出来的,管夷吾是从狱官手里( 释放出来并)加以任用的,孙叔敖 是 从 ( 隐居的)海边被提拔上来的,百里奚是从奴隶市场( 被赎出后)加以重用的。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责任给这个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使他受到贫穷之苦,让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 用这些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 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 增长他原来没有的才能。一个人常常发生错误,这样以后才会改正;内心困惑,思虑梗塞,然后才知道有所作为;( 一个人的心事)显露在脸色上,表

30、现在声音中,然 后 ( 才能被人所)知晓。( 如果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执法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没有相抗衡的国家和外患的侵扰,( 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这样以后,就可以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 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 或国家)走向灭亡( 的道理) 。9、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选两个作答,2分)( 1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这 个 )( 2 )所以动心忍性( 用这些来)( 3 )苦 其 心 志 ( 使痛苦。形容词作使动用法)( 4 )曾益其所不能( 同“ 增” ,增 加 )1 0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 )人恒过然后能改。译:一个人常常放错

31、误,这样以后才会改过。( 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译:忧虑祸患能使人生存发展,贪享安乐,会使人萎靡死亡。1 1 、文中用了哪些句子论述“ 死于安乐” 的观点? ( 2分)答: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1 2 、本文论述了“ 忧患意识” 的重要意义,但有人说现在再谈这个问题已经过时, 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 3 分)答:( 说明“ 忧患意识” 的重要,并联系实际。本句不能做答案。 )( 八)( 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9 - 1 2 小题。 ( 共 1 0 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 刿 ( g ul )请见。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 j i a

32、n )焉?” 刿曰:“ 肉食者 鄙 ( b i ) ,未能远谋。” 乃入见。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 弗( fl!)敢专也, 必以分人。 ” 对曰: “ 小惠未彳扁( b谊n) ,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 b6) ,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日:“ 小 信 未 孚 ( S) ,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 与 之 乘 ,战于长勺( sh6o)。公将鼓之。刿曰:“ 未可 。” 齐人三鼓。刿日:“ 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 克

33、 ,公问其故。对 曰 :“ 夫 ( S)战 ,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 其 旗 靡( mi) ,故逐之。”【 译 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 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 曹刿说: “ 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 于是入朝去觐见鲁庄公。 曹刿问鲁庄公: “ 您凭什么跟齐国打仗? ” 鲁庄公说:“ 衣服和食物这些养生的东西 , 我不能独自享用, 一定把它拿来分给别人( 近臣和亲臣) 。 “曹刿说: “ 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每个人, 老百姓是不

34、会听从您的。” 鲁庄公说:“ 祭祀用的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守信。” 曹刿说:“ 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赐福来保佑您的。” 鲁庄公说:“ 大大小小的案件, 即使不能明察秋毫, 也一定按照实情判断。 ” 曹刿说:“( 这 是 )尽了职分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要 作 战 就 请 允 许 ( 我 )跟随着去。”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庄公 ( 一上阵)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 现在)不行。” 齐军擂过三通战鼓后,曹刿说:“ 可以击鼓进军啦。“ 齐军大败。庄公正要下令追击,曹刿说:“ 还不行。”( 说完就)下车去察看齐军的车印,又登

35、上车前横木望齐军( 的队形) ,( 这 才 )说 :“ 可以追击了。” 于是追击齐军。战 胜 了 ( 齐 军 )后 ,鲁庄公询问取胜的原因。曹刿答道 :“ 打仗,要靠勇气。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时勇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勇气已经枯竭了。敌方的士气已经枯竭而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 齐 是 )大 国 ,难 以 推 测 ( 它的意图) ,怕的是有埋伏,我看到他们的车印混乱, 军旗也倒下了, 所以才同意追击他们。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任选两个作答,多选不加 分 )( 2分 )( 1 )弗 敢 专 也 ( 独自占有)( 2 )公将鼓之。(击 鼓 )( 3 )公

36、将驰之。(驱 车 追 赶 )( 4 )故 逐 之 (所 以 )1 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翻译: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必定按照实情办理。11、“ 肉食者鄙 表现在哪些方面? ( 用原文语句回答)( 3分)答:“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 “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公将鼓之;公将驰之;既克,公问其故。12、鲁国以弱胜强有哪些原因?你认为哪一点最值得借鉴?( 3分)答:原因:战略上取信于民;战术上以逸待劳、注重侦查;曹刿“ 位卑未敢忘忧国” ,勇于进谏;鲁庄公从谏如流,信任属下。第二问:抓住一个要点,言之成理即可。

37、( 九)(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小题。( 共12分) 鱼我所欲也( 节选)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 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 w6i)苟( g6u)得也; 死亦我所恶( wti) ,所 恶 (wii)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 不 辟( bi)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 wb)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 b i )患者何不为( w 6 i )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 b l )患而有不为( w 6 i )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38、, 所 恶( w )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译文: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 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 所以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情。 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比死亡更可怕的事,所以有的祸患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可以用的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比死亡更可怕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用的呢?按照这种方法做就可以生存然

39、而有人却不用,按照这种方法做就可以躲避祸患然而有人却不去做。是因为,所想要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厌恶的东西有比死亡更可怕的。不仅仅是贤人有这种本性,每个人都有这种本性,只不过贤人能够不丢弃罢了。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选两个作答, )( 2分)( 1 )故 不 为 苟 得 也 (苟 且 )( 2 )由 是 则 生 ( 这个原因)( 3)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就 )( 4)故 患 有 所 不 辟 也 (灾 祸 )10、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 分)(1)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译:( 如果)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 我就)舍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2)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译:人人都有这种思想( 感情) ,( 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会丧失罢了。11、 用原文说明选文用了什么方法, 论述了“ 舍生取义”的道理? (2 分)答:如:比喻论证: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对比论证: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方法、例 子 各 1分,选对一组即可给分)12、文章论述了“ 舍生取义” 的道理,又有人说,未成年人要“ 见义智为” 。联系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看法。(4 分)答:( 观 点 1分,联系现实2 分,句子连贯1分。有理即可)例如:我赞成“ 见义智为” ,因为社会上救倒地老人被讹的现实告诉我们,会保护自己的救组更有意义,这点对未成年人更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