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水稻病害高清图谱学习教案

hs****ma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2.38MB
约48页
文档ID:577298891
水稻病害高清图谱学习教案_第1页
1/48

会计学1水稻病害水稻病害(bìnghài)高清图谱高清图谱第一页,共48页 一一、稻曲病、稻曲病 第1页/共47页第二页,共48页 稻曲病又称伪黑穗病、绿黑穗病、谷花病、青粉病,俗称“丰产果”该病只发生于穗部,为害部分谷粒受害谷粒内形成菌丝块渐膨大,内外颖裂开,露出淡黄色块状物,即孢子座,后包于内外颖两侧(liǎnɡ cè),呈黑绿色,初外包一层薄膜,后破裂,散生墨绿色粉末,即病菌的厚垣孢子,有的两侧(liǎnɡ cè)生黑色扁平菌核,风吹雨打易脱落第2页/共47页第三页,共48页 稻曲病稻曲病第3页/共47页第四页,共48页 第4页/共47页第五页,共48页 粳稻被害后期粳稻被害后期(hòuqī)症症状状第5页/共47页第六页,共48页 第6页/共47页第七页,共48页 防治防治(fángzhì)方法方法 n n1 1 1 1、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n n2 2 2 2、避免病田留种,深耕翻埋菌核发病时摘除并销毁病粒避免病田留种,深耕翻埋菌核发病时摘除并销毁病粒避免病田留种,深耕翻埋菌核。

发病时摘除并销毁病粒避免病田留种,深耕翻埋菌核发病时摘除并销毁病粒n n3 3 3 3、改进施肥、改进施肥、改进施肥、改进施肥(shī féi)(shī féi)(shī féi)(shī féi)技术,基肥要足,慎用穗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基肥要足,慎用穗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基肥要足,慎用穗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基肥要足,慎用穗肥,采用配方施肥(shī (shī (shī (shī féi)féi)féi)féi)浅水勤灌,后期见干见湿浅水勤灌,后期见干见湿浅水勤灌,后期见干见湿浅水勤灌,后期见干见湿n n4 4 4 4、药剂防治第一次防治在破口前、药剂防治第一次防治在破口前、药剂防治第一次防治在破口前、药剂防治第一次防治在破口前10-1510-1510-1510-15天,齐穗期防治效果较差天,齐穗期防治效果较差天,齐穗期防治效果较差天,齐穗期防治效果较差   每每每每亩用亩用亩用亩用43%43%43%43%好力克好力克好力克好力克15151515毫升,或毫升,或毫升,或毫升,或30%30%30%30%爱苗爱苗爱苗爱苗15151515毫升或毫升或毫升或毫升或20%20%20%20%井冈霉素井冈霉素井冈霉素井冈霉素37.537.537.537.5克,对水克,对水克,对水克,对水50505050公斤喷洒。

公斤喷洒公斤喷洒公斤喷洒第7页/共47页第八页,共48页 二、水稻二、水稻(shuǐdào)纹枯病纹枯病第8页/共47页第九页,共48页 水稻纹枯病为我国水稻三大病害之一密植矮秆杂交稻的高产田发生最为普遍和严重,导致叶片枯死,结实率降低,千粒重降低,一般(yībān)造成损失10%到20%,严重时可达50%以上 第9页/共47页第十页,共48页 危害危害(wēihài)特点特点 n n水稻纹枯病,俗名花脚秆、烂脚秆苗期至水稻纹枯病,俗名花脚秆、烂脚秆苗期至穂期都可发病一般在分蘖期开始发生穂期都可发病一般在分蘖期开始发生(fāshēng)(fāshēng)病,最初在近水面的叶鞘上出现病,最初在近水面的叶鞘上出现水渍状椭圆形斑,以后病斑增多,常相互愈水渍状椭圆形斑,以后病斑增多,常相互愈合成为不规则大形的云纹状斑,其边缘为褐合成为不规则大形的云纹状斑,其边缘为褐色色, ,中部发绿色或淡褐色叶片上的症状和中部发绿色或淡褐色叶片上的症状和叶路上基本相同病害由下向上扩展,严重叶路上基本相同病害由下向上扩展,严重时可到剑叶,甚至穗部发病,大片倒伏时可到剑叶,甚至穗部发病,大片倒伏第10页/共47页第十一页,共48页。

初期初期(chūqī)症状症状第11页/共47页第十二页,共48页 中期中期(zhōngqī)症状症状第12页/共47页第十三页,共48页 后期后期(hòuqī)症状症状第13页/共47页第十四页,共48页 纹枯病的菌核纹枯病的菌核(jūn hé)第14页/共47页第十五页,共48页 防治防治(fángzhì)方法方法 n n1 1、清除、清除(qīngchú)(qīngchú)菌源打捞秧菌源打捞秧田田““浪渣浪渣””,并集中处理,减少,并集中处理,减少初始菌源初始菌源n n2 2、加强栽培管理、加强栽培管理 一是合理密植,一是合理密植,实行东西向宽窄行条栽,以利通实行东西向宽窄行条栽,以利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二是浅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二是浅水勤灌,适时晒田;三是合理施水勤灌,适时晒田;三是合理施肥,避兔偏施或迟施氮肥,增施肥,避兔偏施或迟施氮肥,增施磷钾肥n n3 3、药剂防治、药剂防治n n水稻纹枯病防治指标为病丛率水稻纹枯病防治指标为病丛率20%20%,每亩可用,每亩可用10%10%井井··蜡芽蜡芽8080毫升对毫升对水水5050千克喷雾,或千克喷雾,或30%30%戊唑醇戊唑醇1616克,克,对水对水4545公斤均匀喷雾。

公斤均匀喷雾第15页/共47页第十六页,共48页 三三、稻瘟病、稻瘟病第16页/共47页第十七页,共48页 稻瘟病稻瘟病 稻瘟病是我国水稻的重要病害我国南北稻区每年都有发稻瘟病是我国水稻的重要病害我国南北稻区每年都有发生,其为害程度因品种、栽培技术以及气候条件不同而有差生,其为害程度因品种、栽培技术以及气候条件不同而有差别,流行年份别,流行年份——般减产般减产10—2010—20%,严重的达%,严重的达4040一一5050%以上 一、症状一、症状   1 1、苗瘟、苗瘟 :种子发芽后不久即可发生一般在:种子发芽后不久即可发生一般在3 3叶期以前,芽和芽鞘出现水浸状斑点,病苗接叶期以前,芽和芽鞘出现水浸状斑点,病苗接近土面部分变灰黑色,有灰色霉层,而上部呈淡红褐色卷缩枯死南方近土面部分变灰黑色,有灰色霉层,而上部呈淡红褐色卷缩枯死南方(nánfāng)(nánfāng)双季稻区晚双季稻区晚稻秧田有时偶有发生但一般少见稻秧田有时偶有发生但一般少见 2 2、叶瘟、叶瘟 发生在发生在3 3叶期以后的秧苗和成株的叶片上病斑可分为四种类型叶期以后的秧苗和成株的叶片上。

病斑可分为四种类型第17页/共47页第十八页,共48页 §(1)普通型(慢性型):为常见的典型(diǎnxíng)病斑先呈近圆形的暗绿色或褐色的病斑,以后逐渐扩大,颜色变成暗褐色,形状由圆形、椭圆形度成梭形,两端有沿叶脉延伸的褐色坏死线,病斑中央迟为灰白色,周围边缘现出黄色晕圈;病斑背面产生灰色霉层2)急性(jíxìng)型:病斑暗绿色水浸状,有时与叶片颜色不易区分,但无光泽,多为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正反面面产生大量灰色霉层这类型的病斑多发生于流行盛期,天气阴雨多湿,氮肥施用过多,在抗病性弱的植株或高度感病品种上易见;当天气转晴或稻株抗病性增强时,可转变为慢性型病斑 第18页/共47页第十九页,共48页 (3)(3)白点型:病斑在叶片上呈现白色近圆形或短白点型:病斑在叶片上呈现白色近圆形或短梭形,这种病斑不是固定型的病斑,它是在病菌梭形,这种病斑不是固定型的病斑,它是在病菌侵入并向邻近细胞扩展时遇适宜的条件,而到症侵入并向邻近细胞扩展时遇适宜的条件,而到症状出现期,环境条件又变为不适宜状出现期,环境条件又变为不适宜( (如高温或低如高温或低温干燥等温干燥等) ),从而呈现白点的症状,这种白点型,从而呈现白点的症状,这种白点型病斑又可随气候条件的变化而转变为普通型或急病斑又可随气候条件的变化而转变为普通型或急性型。

性型 (4)(4)褐点型:为褐色小斑点,局限于叶脉间,有褐点型:为褐色小斑点,局限于叶脉间,有时边缘时边缘(biānyuán)(biānyuán)现黄色晕圈,常发生在抗病品现黄色晕圈,常发生在抗病品种或植株下部的老叶上,不产生分生孢子,对稻种或植株下部的老叶上,不产生分生孢子,对稻瘟病的发展基本不起作用瘟病的发展基本不起作用第19页/共47页第二十页,共48页 此外,叶舌、叶耳和叶节也可发病,病斑初呈暗绿色,后变褐色至灰白色此部位发病后常可引起节或穗颈发病叶枕发病后也可延及叶鞘,产生不规则形大斑,有时在叶片与叶鞘相邻近处因组织被破坏而折断水稻处于苗期至分蘖(fēnniè)盛期,如果稻株因氮肥过多而疯长,发疯后叶片病斑密集,反而萎缩不长,根部变褐枯死3、节瘟 最初在节上生针头大的褐色小点,以后逐渐扩大,最后使全节变黑腐烂,干燥时凹陷,易折断、倒伏有时病斑仅在节的一侧发生,干缩后造成茎秆弯曲节瘟在抽穗期发生时,由于营养水分不能向穗部正常输送,影响开花结实,严重时形成“白穗”或瘪粒 第20页/共47页第二十一页,共48页 4 4、穗颈瘟、穗颈瘟 发生在穗颈部,即主穗梗到第一枝梗分枝的中发生在穗颈部,即主穗梗到第一枝梗分枝的中间间(zhōngjiān)(zhōngjiān)部分。

病斑一般呈暗褐色,但在不同的水部分病斑一般呈暗褐色,但在不同的水稻品种上,可呈黄白色、黄绿色.黑褐色以至黑色等枝稻品种上,可呈黄白色、黄绿色.黑褐色以至黑色等枝梗也可受害一般抽穗后期发病受害较轻,尚可部分成熟,梗也可受害一般抽穗后期发病受害较轻,尚可部分成熟,但影响米质如刚抽穗时发病,多形成白穗或瘪粒但影响米质如刚抽穗时发病,多形成白穗或瘪粒 5 5、谷粒瘟、谷粒瘟 发生在稻粒及护颖上发生在稻粒上有两种情发生在稻粒及护颖上发生在稻粒上有两种情况,一是在水稻开花前后受侵染,多不能正常结实而成暗况,一是在水稻开花前后受侵染,多不能正常结实而成暗灰色的秕谷二是受侵染较迟的,在颖壳处呈现暗灰或褐灰色的秕谷二是受侵染较迟的,在颖壳处呈现暗灰或褐色、梭形或不整形斑,影响结实,严重的可使米粒变黑色、梭形或不整形斑,影响结实,严重的可使米粒变黑护颖发病时多呈灰褐或黑褐色护颖发病时多呈灰褐或黑褐色 第21页/共47页第二十二页,共48页 稻瘟病的慢性稻瘟病的慢性(màn xìng)型病斑型病斑第22页/共47页第二十三页,共48页 稻瘟病的急性稻瘟病的急性(jíxìng)型病斑型病斑第23页/共47页第二十四页,共48页。

叶叶 瘟瘟第24页/共47页第二十五页,共48页 节节 瘟瘟第25页/共47页第二十六页,共48页 穗颈瘟前期穗颈瘟前期(qiánqī)症状症状第26页/共47页第二十七页,共48页 穗颈瘟后期穗颈瘟后期(hòuqī)症状症状第27页/共47页第二十八页,共48页 防治防治(fángzhì)方法方法n n因地制宜选用抗病良种因地制宜选用抗病良种n n处理病谷、病草:处理病谷、病草:( (一一) )收获时,对病田的病收获时,对病田的病谷、病稻草应分别堆放,尽早处理谷、病稻草应分别堆放,尽早处理 室外室外(shì wài)(shì wài)堆放的病稻草,春播前应处理完堆放的病稻草,春播前应处理完毕不要用病草催芽、捆秧把如用稻草还毕不要用病草催芽、捆秧把如用稻草还田作肥料,应犁翻水中沤烂用作堆肥或垫田作肥料,应犁翻水中沤烂用作堆肥或垫牛栏的稻草,均应充分腐熟后施用有病稻牛栏的稻草,均应充分腐熟后施用有病稻谷及早加工作饲料用谷及早加工作饲料用第28页/共47页第二十九页,共48页 ( (二二) )种子处理种子处理 1 1.抗菌剂浸种.抗菌剂浸种 用用1010%抗菌剂%抗菌剂“40l”“40l”的的10001000倍液浸种倍液浸种4848小时有杀菌和催芽的作用,也可用小时有杀菌和催芽的作用,也可用8080%抗菌素%抗菌素“402”“402”的的80008000倍掖侵种,早中籼稻浸倍掖侵种,早中籼稻浸2—32—3天,粳稻浸天,粳稻浸3—43—4天。

以上处理不必换水,满足浸种时天以上处理不必换水,满足浸种时间后取出直接催芽间后取出直接催芽2 2.福尔马林闷种或浸种.福尔马林闷种或浸种 先用冷先用冷水预浸谷种,以吸饱水分而未露白水预浸谷种,以吸饱水分而未露白(lòu bái)(lòu bái)为度,取为度,取出晾干,进行处理:闷种:将种谷放在出晾干,进行处理:闷种:将种谷放在2 2%福尔马林液%福尔马林液中浸中浸20—3020—30分钟后取出堆置,或将种谷摊开后用同样分钟后取出堆置,或将种谷摊开后用同样药液淋浇后堆置药液淋浇后堆置( (每每100100公斤谷种约用公斤谷种约用2020公斤药液公斤药液) )处理后用塑料薄膜或消过毒的麻袋,草席覆盖理后用塑料薄膜或消过毒的麻袋,草席覆盖3 3小时取出,小时取出,用水洗净,进行浸种催芽浸种:将预浸后的谷种在用水洗净,进行浸种催芽浸种:将预浸后的谷种在2 2%福尔马林液中浸%福尔马林液中浸3 3小时,取出用水洗净后再浸种催芽小时,取出用水洗净后再浸种催芽第29页/共47页第三十页,共48页 § §加强肥水管理加强肥水管理  合理施肥管水,既可改善环境条 合理施肥管水,既可改善环境条件控制病菌的繁殖和侵染,又可促使水稻生长健壮,件控制病菌的繁殖和侵染,又可促使水稻生长健壮,提高抗病性,从而获得高产稳产。

一般应当注意氮、提高抗病性,从而获得高产稳产一般应当注意氮、磷、钾三要素的配合施用,以及有机肥与化肥配合磷、钾三要素的配合施用,以及有机肥与化肥配合使用,适当施用含硅酸的肥料使用,适当施用含硅酸的肥料( (如草木灰、矿渣、如草木灰、矿渣、窑灰钾肥等窑灰钾肥等) ),做到施足基肥,早施追肥,中后期,做到施足基肥,早施追肥,中后期看苗、看天、看田巧施肥绿肥施用量一般每亩不看苗、看天、看田巧施肥绿肥施用量一般每亩不超过超过(chāoguò)1500(chāoguò)1500公斤,并适量施用石灰以中和公斤,并适量施用石灰以中和酸和促进绿肥腐烂,避免后期施用过多的氮肥冷酸和促进绿肥腐烂,避免后期施用过多的氮肥冷浸田应注意增施磷肥管水必须与施肥密切结合浸田应注意增施磷肥管水必须与施肥密切结合应搞好农田基本建设,开设明沟暗渠,降低地下水应搞好农田基本建设,开设明沟暗渠,降低地下水位;实行合理排灌,以水调肥,促控结合,掌握水位;实行合理排灌,以水调肥,促控结合,掌握水稻黄黑变化规律,满足水稻各生育期的需要稻黄黑变化规律,满足水稻各生育期的需要 第30页/共47页第三十一页,共48页 药剂药剂(yàojì)防治防治根据预测和田间调查根据预测和田间调查根据预测和田间调查根据预测和田间调查(diào chá)(diào chá)(diào chá)(diào chá),特别注意喷药保护高感品种和处于易感,特别注意喷药保护高感品种和处于易感,特别注意喷药保护高感品种和处于易感,特别注意喷药保护高感品种和处于易感期的稻田,在叶瘟发生初期应及早施药控制发病中心,并对周期的稻田,在叶瘟发生初期应及早施药控制发病中心,并对周期的稻田,在叶瘟发生初期应及早施药控制发病中心,并对周期的稻田,在叶瘟发生初期应及早施药控制发病中心,并对周围稻株或稻田施药保护,以后根据病情发展及天气变化决定继围稻株或稻田施药保护,以后根据病情发展及天气变化决定继围稻株或稻田施药保护,以后根据病情发展及天气变化决定继围稻株或稻田施药保护,以后根据病情发展及天气变化决定继续施药次数。

一般可隔续施药次数一般可隔续施药次数一般可隔续施药次数一般可隔3—53—53—53—5天施用一次,共施天施用一次,共施天施用一次,共施天施用一次,共施1—21—21—21—2次但是施次但是施次但是施次但是施药重点应放在预防为害性大的穗颈瘟上,而通常穗期发病的菌药重点应放在预防为害性大的穗颈瘟上,而通常穗期发病的菌药重点应放在预防为害性大的穗颈瘟上,而通常穗期发病的菌药重点应放在预防为害性大的穗颈瘟上,而通常穗期发病的菌源主要来自叶瘟,所以应在控制叶瘟大流行的基础上,于孕穗源主要来自叶瘟,所以应在控制叶瘟大流行的基础上,于孕穗源主要来自叶瘟,所以应在控制叶瘟大流行的基础上,于孕穗源主要来自叶瘟,所以应在控制叶瘟大流行的基础上,于孕穗末期、始穗期及齐穗期各施药一次如果天气继续有利发病,末期、始穗期及齐穗期各施药一次如果天气继续有利发病,末期、始穗期及齐穗期各施药一次如果天气继续有利发病,末期、始穗期及齐穗期各施药一次如果天气继续有利发病,可在灌浆期再喷一次每亩每次喷药液可在灌浆期再喷一次每亩每次喷药液可在灌浆期再喷一次每亩每次喷药液可在灌浆期再喷一次每亩每次喷药液60—7560—7560—7560—75公斤。

常用的药公斤常用的药公斤常用的药公斤常用的药剂及每亩用药星如下:剂及每亩用药星如下:剂及每亩用药星如下:剂及每亩用药星如下:75757575%三环陛%三环陛%三环陛%三环陛250g250g250g250g;或;或;或;或4 4 4 4%富士%富士%富士%富士1 1 1 1号号号号100g100g100g100g;或;或;或;或2 2 2 2%春日霉素%春日霉素%春日霉素%春日霉素90g90g90g90g;或;或;或;或25252525%多菌灵%多菌灵%多菌灵%多菌灵250g250g250g250g;以上药剂防;以上药剂防;以上药剂防;以上药剂防效均可达效均可达效均可达效均可达80808080%以上,三环唑和富士%以上,三环唑和富士%以上,三环唑和富士%以上,三环唑和富士1 1 1 1号效果最佳号效果最佳号效果最佳号效果最佳 第31页/共47页第三十二页,共48页 四、水稻四、水稻(shuǐdào)条纹条纹叶枯病叶枯病第32页/共47页第三十三页,共48页 典型典型(diǎnxíng)症状症状第33页/共47页第三十四页,共48页 第34页/共47页第三十五页,共48页 大田水稻大田水稻(shuǐdào)被害状被害状第35页/共47页第三十六页,共48页。

五、水稻五、水稻(shuǐdào)白叶白叶枯病枯病第36页/共47页第三十七页,共48页 菌菌 脓脓第37页/共47页第三十八页,共48页 初期初期(chūqī)症状症状第38页/共47页第三十九页,共48页 后期后期(hòuqī)症状症状第39页/共47页第四十页,共48页 六、水稻六、水稻(shuǐdào)细菌细菌性条斑病性条斑病第40页/共47页第四十一页,共48页 第41页/共47页第四十二页,共48页 第42页/共47页第四十三页,共48页 水稻水稻(shuǐdào)病虫防治的几个病虫防治的几个原则原则n n1、达标防治(fángzhì)n n2、适期防治(fángzhì)n n3、总体防治(fángzhì)n n4、合理使用农药n n5、农药注意交替使用n n6、严禁高毒、高残留农药第43页/共47页第四十四页,共48页 防治对象要明确   针对田间病虫害种类(zhǒnglèi)的不同,采取相应的农药防治农药进行混配时,其农药的含量要搞清楚,切不可搞错 不要随意加大农药的用量   按病虫情报上的要求,就可达到较为理想的防治效果,盲目加大药剂用量,既加大了病虫防治的成本,又易使作物发生药害。

  另外农药一定要注意现配现用,防止农药间发生化学反应而降低药效夏秋时节雷雨天多,在农药中添加助剂既可以增进药液的效果,又可延缓雨水的冲刷,较好地保证防效  具体防治(fángzhì)时几个注意事项第44页/共47页第四十五页,共48页 喷药要均匀一致   采用扑浇泵防治病虫时,一定要按田间的长度分段分桶配药,或在配药容器中标明(biāomíng)喷药的刻度,同时吸药吸水的喷头要防杂物堵塞,在作业时可适当多带些药剂,防止中途药液不够而带来不便,确保药液均匀地分布到田间   采用1.6匹弥雾机作业的,每桶水打1至1.3亩为宜,喷药搭头要接牢,田间要标明(biāomíng)每桶水的喷药长度开始喷药时,可关小喷口先向空中喷出沉淀的药液,每桶水喷到头时,应立即关掉喷口,不宜重复喷药,以防高浓度药液灼伤秧苗 施药时间有讲究   施药时间尽量避开水稻扬花期(上午9时前;下午3时后)用药,以免引起花粉败育;早上露水太重也不宜施药,会降低药液的含量;若是有辛硫磷农药成分等见光易分解的农药,宜在阴天或下午3时后用药;若是在水稻生育后期防治稻飞虱时,则宜在天气晴好的中午施药,以提高防治效果   第45页/共47页第四十六页,共48页。

喷药部位要明确   防治穗颈瘟、稻纵卷叶螟时,喷头应向上喷雾,让细细的药液徐徐落下,或飘向植株的穗部或叶片上,这类病虫防治以1.6匹弥雾机防效较好   防治稻飞虱或水稻纹枯病时,应把喷头对准植株的中下部,让药液尽可能多地喷向水稻基部,加强对病虫的防治和叶片的保护这类病虫防治又以大水量的扑浇泵为好,但值得注意的是,因扑浇泵用水量较多,防治病虫时应适当增加些药量,以保持药液中的农药浓度 田间水层有学问   防治稻飞虱、2龄以上稻纵卷叶螟幼虫时,田间要适当建立3至5天的水层,让药液布满田面,形成植株间上爬的药液层,增加防治效果;若是防治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或虫卵及低龄稻纵若虫时,则对水层不讲究;而后期进行(jìnxíng)田间薰蒸防治稻飞虱时,则要保持田间干爽无水状态,才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第46页/共47页第四十七页,共48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会计学此部位发病后常可引起节或穗颈发病4、穗颈瘟 发生在穗颈部,即主穗梗到第一枝梗分枝的中间部分浸种:将预浸后的谷种在2%福尔马林液中浸3小时,取出用水洗净后再浸种催芽根据预测和田间调查,特别注意喷药保护高感品种(pǐnzhǒng)和处于易感。

一般可隔3—5天施用一次,共施1—2次另外农药一定要注意现配现用,防止农药间发生化学反应而降低药效若是有辛硫磷农药成分等见光易分解的农药,宜在阴天或下午3时后用药田间水层有学问第四十八页,共48页。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