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ppt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77281966 上传时间:2024-08-21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4.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儒林外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儒林外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儒林外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儒林外史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儒林外史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儒林外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儒林外史ppt(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儒林外史第五章儒林外史n n世纪中叶的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中最杰出的代表作,标志着我国古代讽刺小说艺术发展的新阶段。吴敬梓吴敬梓塑像第一节 吴敬梓与儒林外史的创作 n一、吴敬梓的生平n n吴敬梓(),字敏轩,号粒民。安徽全椒人。移家南京后自号秦淮寓客,因其书斋署“文木山房”,晚年又自号文木老人。 第一节 吴敬梓与儒林外史的创作n n1、吴敬梓的家世n n吴敬梓出身于一个“科第家声从来美”的科举世家。曾祖辈五人,四人中进士,曾祖父吴国对是顺治十五年()探花,官至翰林院侍读,提督顺天学政。祖父辈,族祖父吴晟是康熙十五年()进士,吴昺是康熙三十年()榜眼。父辈中落,父吴霖起,拔贡,曾为赣

2、榆县教谕。全椒位置吴敬梓故居安徽全椒安徽全椒 吴敬梓纪念馆吴敬梓纪念馆第一节 吴敬梓与儒林外史的创作n2、少年随任。吴敬梓从小受到传统儒家思想的教育。前辈对科举的热衷追求,对经史特别是诗经的备加推崇,都对吴敬梓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从小就读经习文,准备走科举仕进之路。但是,他并没有完全受封建教育的束缚,对诗词歌赋以至野史杂书都饶有兴趣,这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吴敬梓在少年时代过了几年安逸的读书生活,岁“丧母失所恃”,岁随父到赣榆任所。第一节 吴敬梓与儒林外史的创作n3、乡居十年。到了康熙六十一年(),吴霖起被罢,吴敬梓回到全椒。第二年,吴霖起抑郁而死。族人欺他两代单传,纷纷侵夺

3、祖遗财产。 “迩来愤激恣豪侈,千金一掷买醉酣。老伶少蛮共卧起,放达不羁如痴憨”。(金两铭和作) “田庐尽卖,乡里传为子弟戒”。(吴敬梓减字木兰花,文木山房集卷四) 岁,去滁州参加科考,因狂放,终以“文章大好人大怪”而落第。 第一节 吴敬梓与儒林外史的创作n4、移家南京。在家乡亲友的讥笑和世俗舆论压力下,他在岁时,怀着决绝的感情,变卖了在全椒的祖产,移家南京,开始了卖文生涯。岁,被荐举参加博学鸿词试,地方已通过,赴京时,以病辞。乾隆十六年(),乾隆首次南巡,在南京举行征召文人迎銮献诗,吴敬梓不应试, “企脚高卧”。 第一节 吴敬梓与儒林外史的创作n n6、客死扬州。n n吴敬梓生活的最后几年常从

4、南京到扬州访友求助,常诵“人生只合扬州死”的诗句。不幸言中,乾隆十九年()农历十月二十八日在扬州与朋友欢聚之后,溘然而逝。“第一节 吴敬梓与儒林外史的创作n n二、儒林外史的创作n n1、时间。“外史纪儒林,刻画何工妍!吾为斯人悲,竟以稗说传。”(程晋芳怀人诗十八首之十六,同前卷二)儒林外史主要是在移家南京之后写作的,大约在乾隆十四年()岁时已基本完稿。此后数年,他还在不断修改,但主要精力已转向学术研究。第一节 吴敬梓与儒林外史的创作n n2、取材。n n儒林外史所写人物,大都实有其人。吴敬梓取材于现实士林,人物原型多为周围的亲友、相识相知者。如杜慎卿、马纯上、虞育德、庄绍光、迟衡山、牛布衣等

5、等。杜少卿则是作者的自况。 第一节 吴敬梓与儒林外史的创作n三、儒林外史的版本n n儒林外史的版本历来有回本、回本、回本等歧说。但回本、回本均未见。现存最早的刻本是嘉庆八年()卧闲草堂的巾箱本,回。儒林外史的版本n n(1 1)抄本)抄本 5050卷卷 未见未见 n n(2 2 2 2)金兆燕刊本)金兆燕刊本)金兆燕刊本)金兆燕刊本 17681768176817681779177917791779间扬州刊行,未见间扬州刊行,未见间扬州刊行,未见间扬州刊行,未见 n n(3 3 3 3)卧闲草堂刊本)卧闲草堂刊本)卧闲草堂刊本)卧闲草堂刊本 56565656回回回回 嘉庆八年(嘉庆八年(嘉庆八年

6、(嘉庆八年(1803180318031803)刊)刊)刊)刊n n(4 4)苏州潘氏抄本)苏州潘氏抄本 56565656回回 嘉庆咸丰间抄本嘉庆咸丰间抄本同治版儒林外史 新版外文版外文版第一节 吴敬梓与儒林外史的创作n n四、吴敬梓的其它创作n n文木山房集四卷,清乾隆年间刻本,收入他岁以前的诗文,近年陆续发现文木山房集以外的诗文三十馀篇。据金和、沈大成的记载,吴烺(lang)在其父身后编有卷本文木山房集,未发现。程晋芳在文木先生传中说还有“诗说若干卷”,已失传。第一节 吴敬梓与儒林外史的创作吴敬梓一生坎坷,经历了从封建家庭浪子到逆子、从热衷功名到弃绝仕进、从笃信儒学到追求民主的转变,这是他著

7、儒林外史的思想基础。 吴敬梓著述多已失传,现存文木山房诗文集、金陵景物图诗等。儒林外史是代表作。 儒林外史写于作者36岁以后,49岁完成。始以抄本流传,现存最早刻本是嘉庆八年(1803)卧闲草堂本,共56回。 第二节 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图谱n n一、儒林外史的主题。n n儒林外史假托明代故事,除了楔子写元明易代时王冕的故事外,正文从明宪宗成化()末年写到神宗万历二十三年()为止。其实,小说展示的是世纪清代中叶的社会风俗画。它以知识分子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题材,对封建制度下知识分子的命运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探索。第二节 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图谱n n二、儒林外史的思想之一:描绘科举扭曲的社会和文人n n(

8、一)科举圈内n n1、扭曲的“二进”n n(1)周进。岁还是个童生;薛家集去教书餬口,受尽新进秀才梅玖的奚落;n n被举人王惠飞扬跋扈;撞号板。n n(2)范进。考了二十馀次,岁还是童生;范进中举的典型意义;第二节 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图谱n n通过周进、范进的悲喜剧辛辣地讽刺了这种弄得人神魂颠倒的科举制度。这种制度并不能选拔人才,周进、范进科举的失败和成功完全是偶然的。他们把自己的生命全部投入了八股举业,结果造成了精神空虚,知识贫乏,以至范进当了主考官竟然连苏轼这样的大文豪都不知是何许人。同时,着力描写周进、范进命运转变中环绕在他们周围人物的色相,深刻地表现了科举制度对各阶层人物的毒害,及造成的

9、乌烟瘴气的社会风气。第二节 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图谱n n 2、鲁小姐对人生道路选择的扭曲。n n鲁小姐受其父鲁编修的教育,信了父亲说的八股文做得好,“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别的“都是野狐禅、邪魔外道”的昏话,从小就读经书,习八股。自己不可能去参加科举,只得寄希望于丈夫,不料丈夫对八股时文却“不甚在行”,鲁小姐非常伤心,新婚燕尔却愁眉泪眼,长吁短叹,以为“误我终身”。后来又把举业梦寄托在儿子身上,岁起就“每日拘着他在房里讲四书,读文章”。第二节 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图谱n n3、匡超人人性的扭曲。n n在不顾品行而疯狂地追逐功名富贵的社会环境里,人性发生了扭曲和蜕变。n n他吹牛撒谎,停妻再娶,卖

10、友求荣,忘恩负义,变成一个衣冠禽兽。 n n他吹牛撒谎,停妻再娶,卖友求荣,忘恩负义,变成一个衣冠禽兽。 第二节 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图谱n n4、科举培养的贪官、乡绅、儒生他吹牛撒谎,停妻再娶,卖友求荣,忘恩负义,变成一个衣冠禽兽。第二节 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图谱n n(1)贪官。n n一旦功成名就,攫取财富,压榨百姓。他们出仕多为贪官污吏,处乡则多是土豪劣绅。科举制度实际上成为政治腐败的根源。王惠,补授南昌知府,一到江西就打听“地方人情,可还有甚么出产?词讼里可也略有些甚么通融?”为了实现“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发财梦,他把原任衙门里的“吟诗声、下棋声、唱曲声”换成了“戥子声、算盘声、板子声”

11、,“衙役百姓,一个个被他打得魂飞魄散,合城的人无一个不知道太爷的利害,睡梦里也是怕的”。第二节 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图谱n n(2)乡绅。n n戴着科举功名帽子的在乡士绅,则成了堕落无行的劣绅。严贡生就是一个典型。n n讨猪事件;n n一索要利银;n n云片糕事件;第二节 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图谱n(3)儒生。n n如果说通过严贡生主要揭露利用科举功名欺压百姓的劣行,那么,王仁、王德这一对难兄难弟则充分暴露了这些“代圣人立言”的道学儒生的虚伪。他们根本不顾骨肉亲情,是“忘仁忘德”、虚伪势利的小人。第二节 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图谱n n(二)科举圈外n n科举制度的派生物就是产生了一批沽名钓誉的所科举制度的

12、派生物就是产生了一批沽名钓誉的所谓谓“ “名士名士” ”。他们或因科场败北,或因自身条件。他们或因科场败北,或因自身条件的限制无法取得功名进入仕途。于是这些不甘寂的限制无法取得功名进入仕途。于是这些不甘寂寞的寞的“ “聪明人聪明人” ”就刻诗集,结诗社,写斗方,诗就刻诗集,结诗社,写斗方,诗酒风流,充当名士。他们表面风流潇洒,骨子里酒风流,充当名士。他们表面风流潇洒,骨子里却忘不了功名富贵。这群名士的丑恶行径,构成却忘不了功名富贵。这群名士的丑恶行径,构成腐败社会的文化奇观。作者通过莺脰湖边、西子腐败社会的文化奇观。作者通过莺脰湖边、西子湖畔和莫愁湖上的庸俗闹剧对他们作了抉肤剔骨湖畔和莫愁湖上

13、的庸俗闹剧对他们作了抉肤剔骨的描绘和讽刺。的描绘和讽刺。第二节 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图谱n n1、莺脰湖边的结社名士n n已故中堂之子,现任通政之弟娄三、娄四公子;n n2、西子湖畔的斗方名士n n西子湖畔聚集着一帮斗方名士。以医生兼名士的赵雪斋为首,还有冢宰后嗣胡三公子,头巾店老板景兰江,冒充秀才的盐商支剑峰等人,他们高谈阔论,拣韵联诗,附庸风雅,攀附权贵,讨些残炙冷饭来慰藉内心对功名富贵的欲求。 ;第二节 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图谱n n3、莫愁湖边的诗酒名士n n“莫愁湖高会”的导演是杜慎卿。他出身于名门世家,不但外表温文尔雅,而且颇有才气。他对朝政发些不同流俗的议论,赞扬永乐夺位,批评方孝孺迂阔

14、古板。看不起萧金铉之类的斗方名士,也不屑于做假名士那些冒充风雅的“故套”,颇有点真名士的风度。但这一切都掩盖不了他精神的空虚无聊和虚伪做作。 第三节 理想文士的探求n n儒林外史的思想之二,是描写了一批真儒名贤,体现了作者改造社会的理想。作者理想的人物是既有传统儒家美德又有六朝名士风度的文人,追求道德和才华互补兼济的人生境界。第三节 理想文士的探求首回读书人王冕 ,末回四个“市井奇人”。 杜少卿:轻财仗义,鄙视权贵,拒绝皇帝召见;注诗经敢于批驳朱注;与妻手拉手游清凉山旁若无人。 沈琼枝:反抗包办婚姻,蔑视封建礼教、法律,对抗世俗,敢做敢当,自食其力的女性。 虞育德、庄绍光、迟衡山:致力于以德化

15、人、用礼、乐、兵、农挽救世道人心。第三节 理想文士的探求n n一、杜少卿n n1、淡薄功名,讲究“文行出处”。n n朝廷征辟,但他对朝政有着清醒的认识,“正为走出去做不出甚么事业”,“所以宁可不出去好”。他装病拒绝应征出仕,“好了!我做秀才,有了这一场结局,将来乡试也不应,科、岁也不考,逍遥自在,做些自己的事罢”!这就背离了科举世家为他规定的人生道路。第三节 理想文士的探求n n2、扶困济贫,乐于助人,性格豪放狂傲。n n对贫贱困难的人,他平等对待,体恤帮助;杨裁缝母亲死了,无力殡葬,他就慷慨资助;给领戏班的鲍廷玺一百两银子,让他重操旧业,奉养母亲。第三节 理想文士的探求 2、在生活和治学中敢

16、于向封建权威和封建礼俗挑战,追求恣情任性、不受拘束的生活。 朱熹对诗经的解说,大胆提出质疑 ;“竟携着娘子的手,出了园门,一手拿着金杯,大笑着,在清凉山冈子上走了一里多路”,使“两边看的人目眩神摇,不敢仰视”。第三节 理想文士的探求n n3、尊重女性,反对对妇女的歧视与摧残。 n n他笃于夫妻情爱;n n他反对纳妾 ;n n对敢于争取人格独立的沈琼枝,他充满了敬意。第三节 理想文士的探求n n5、尊重个性,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n n友人到他家聚会,“众客散坐,或凭栏看水,或啜茗闲谈,或据案观书,或箕踞自适,各随其便”。n n他和六朝文人一样反对名教而回归自然 第三节 理想文士的探求n n6、怀

17、有忧国忧民之心。n n真儒们以道德教化来挽救颓世,赢得他的敬重,虽然他的家产几乎已经耗尽,但仍然捐三百两银子修泰伯祠。 第三节 理想文士的探求n n7、庄绍光亦然。n n庄绍光出身读书人家,少有才华,十一二岁就会做字的长赋。年近四旬,只闭门著书,不肯妄交一人。 n n大学士太保公“欲收之门墙,以为桃李”,遭到他的拒绝。 n n连夜搬往玄武湖,回归到大自然的怀抱中,过自由自在的生活。第三节 理想文士的探求n二、理想文人的社会理想。n n1、深受颜李学派影响,主张礼、乐、兵、农,以“经世致用”的学问取代僵化无用的科举时文。n 2、对封建文化作了进一步的反思,其批判的锋芒指向封建礼教和社会习俗。例子

18、:王玉辉“以理杀人”。 第三节 理想文士的探求n n3、追求社会理想和完美人格,目光转向社会的底层的市井平民,“四大奇人”体现作者对完美人格的追求。 n n修乐器的倪老爹,看坟的邹吉甫,开小米店的卜老爹,开小香蜡店的牛老儿等等,他们朴实善良,相濡以沫,古风犹存,充满人间真情的温馨。第三节 理想文士的探求n n季遐年,既以写字为生,又以写字自娱;王太是围棋高手,又是安于卖火纸筒子的小贩;开茶馆的盖宽,画一手好画,但不攀附权贵;做裁缝的荆元,弹一手好琴,以此自遣。他们自食其力,多才多艺,安贫乐道,高雅脱俗,过着“又不贪图人的富贵,又不伺候人的颜色,天不收,地不管”的自由自在的日子。这“四大奇人”,

19、是知识分子高雅生活“琴棋书画”的化身,是作者心造的幻影,是文人化的市井平民,是作者为新一代读书士子设计的人生道路,体现作者对完美人格的追求。 第四节 儒林外史的叙事艺术 n n儒林外史把几代知识分子放在长达百年的历史背景中去描写,以心理的流动串联生活经验,创造了一种“全书无主干,仅驱使各种人物,行列而来,事与其来俱起,亦与其去俱讫,虽云长篇,颇同短制”(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三篇)的独特形式。它冲破了传统通俗小说靠紧张的情节互相勾连、前后推进的通常模式,按生活的原貌描绘生活,写出生活本身的自然形态,写出随处可见的日常生活。 第四节 儒林外史的叙事艺术n n一、五大板块的全新结构。n n第一回通

20、过第一回通过“ “楔子楔子” ”以以“ “敷陈大义敷陈大义” ”,“ “隐括全隐括全文文” ”。n n,第二部分,自第二回起至三十回止,主要描写,第二部分,自第二回起至三十回止,主要描写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图谱,以二进(周进、范进)、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图谱,以二进(周进、范进)、二王(王德、王仁)、二严(严贡生、严监生)二王(王德、王仁)、二严(严贡生、严监生)等人为代表,以莺脰湖、西子湖、莫愁湖聚会为等人为代表,以莺脰湖、西子湖、莫愁湖聚会为中心,暴露科举制度下文士的痴迷、愚昧和攀附中心,暴露科举制度下文士的痴迷、愚昧和攀附权贵、附庸风雅,同时,展现了社会的腐败和堕权贵、附庸风雅,同时,展现了社会

21、的腐败和堕落。落。第四节 儒林外史的叙事艺术n n第三部分,自三十一回起到四十六回止,是理想文士的第三部分,自三十一回起到四十六回止,是理想文士的探求。作者着重写三个中心:修祭泰伯祠,奏凯青枫城,探求。作者着重写三个中心:修祭泰伯祠,奏凯青枫城,送别三山门。围绕这三个中心,塑造了杜少卿、迟衡山、送别三山门。围绕这三个中心,塑造了杜少卿、迟衡山、庄绍光、虞育德、萧云仙等真儒名贤的形象。庄绍光、虞育德、萧云仙等真儒名贤的形象。n n第四部分,自四十七回至五十五回止,描写真儒名贤理第四部分,自四十七回至五十五回止,描写真儒名贤理想的破灭,社会风气更加恶劣,一代不如一代,以至于想的破灭,社会风气更加恶

22、劣,一代不如一代,以至于陈木南与汤由、汤实二公子在妓院谈论科场和名士风流陈木南与汤由、汤实二公子在妓院谈论科场和名士风流了。但是,作者没有绝望,仍在探索,写了了。但是,作者没有绝望,仍在探索,写了“ “四大奇人四大奇人” ”,用文人化的自食其力者来展示他对未来的呼唤。,用文人化的自食其力者来展示他对未来的呼唤。n n第五部分又以最后一回第五部分又以最后一回“ “幽榜幽榜” ”回映回映“ “楔子楔子” ”,首尾呼,首尾呼应,浑然一体。应,浑然一体。 第四节 儒林外史的叙事艺术n n 二、题材创新:描写常人日常世俗生活,展示精神层面和社会风俗。从金瓶梅开始,才以凡人为主角,描写世俗生活。而真正完成

23、这种转变的,则是儒林外史。描写当时随处可见的日常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全书写了二百七十多人,除士林中各色人物外,还把高人隐士、医卜星相,娼妓狎客、吏役里胥等三教九流的人物推上舞台,从而展示了一幅幅社会风俗画,致使有人感到“慎毋读儒林外史,读竟乃觉日用酬酢之间无往而非儒林外史”(卧闲草堂本第三回末总评)。第四节 儒林外史的叙事艺术n三、人物形象的塑造艺术n n1、用寻常细事,精细白描来塑造人物。n n儒林外史摆脱了传统小说的传奇性,淡化故事情节,也不靠激烈的矛盾冲突来刻画人物,而是尊重客观再现,用寻常细事,通过精细的白描来再现生活,塑造人物。马二先生游西湖 。第四节 儒林外史的叙事艺术第四节 儒林

24、外史的叙事艺术n2、性格真实。n n儒林外史所写的人物更切近人的真实面貌,通过平凡的生活写出平凡人的真实性格。像鲍文卿对潦倒的倪霜峰的照顾和对他儿子倪廷玺的收养,甘露寺老僧对旅居无依的牛布衣的照料以及为他料理后事的情谊,牛老儿和卜老爹为牛浦郎操办婚事,他们之间的相恤相助等等,都是通过日常极平凡细小甚至近于琐碎的描写,塑造了下层人民真诚朴实的性格,感人至深。第四节 儒林外史的叙事艺术n3、个性丰富。n n严监生有十多万银子,临死前却两根灯草不肯断气。他虽然悭吝成性,但又有“礼”有“节”,他哥哥严贡生被人告发,他拿出十多两银子平息官司;为了儿子能名正言顺地继承家产,不得不忍痛给妻兄几百两银子,让他

25、们同意把妾扶正;妻子王氏去世时,料理后事竟花了五千银子,并常怀念王氏而潸然泪下。一毛不拔与挥银如土,贪婪之欲与人间之情,就这样既矛盾又统一地表现出人物性格的丰富性。第四节 儒林外史的叙事艺术n n4、内心复杂。n n作者不但写出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而且写出了人物内心世界的复杂性。王玉辉劝女殉节,写出他内心的波澜:先是一次关于青史留名的侃侃而谈,接着是两次仰天大笑,后又写他三次触景生情,伤心落泪。从笑到哭,从理到情,层层宕开,写出王玉辉内心观念与情感的不断搏斗,礼教和良心的激烈冲突。 第四节 儒林外史的叙事艺术n n 6、肖像逼真。n n古代小说人物的肖像描写往往是脸谱化的,如“面如冠玉,唇若涂

26、脂”,“虎背熊腰,体格魁梧”等等。儒林外史掀掉了脸谱,代之以真实的细致的描写,揭示出人物的性格。如夏总甲“两只红眼边,一副锅铁脸,几根黄胡子,歪戴着瓦楞帽,身上青布衣服就如油篓一般,手里拿着一根赶驴子的鞭子,走进门来,和众人一拱手,一屁股就坐在上席”。通过这一简洁的白描,夏总甲的身份、教养、性格跃然纸上。第四节 儒林外史的叙事艺术n n5、性格还有变化。n n儒林外史中每个人物活动的过程并不长,但能在有限的情节里,体现出人物性格的非固定性,即性格的发展变化。匡超人从朴实的青年到人品堕落,写出他随着环境、地位、人物之间关系而改变的性格,在他性格变化中又体现着深刻的社会生活的变动。第四节 儒林外史

27、的叙事艺术n n四、景物描写的创新n n自然景物的描写也舍弃了章回小说长期沿袭的模式化、骈俪化的韵语,运用口语化的散文,对客观景物作精确的、不落俗套的描写。如第三十三回,杜少卿和几位好友在江边亭中烹茶闲话,凭窗看江,“太阳落了下去,返照着几千根桅杆半截通红”; 第四节 儒林外史的叙事艺术n n五、叙述方式的创新:极少对生活进行主观评述,采用直接展示的方式。n n 儒林外史改变了传统小说中说书人的评述模式,采取了第三人称隐身人的客观观察的叙事方式,让读者直接与生活见面,大大缩短了小说形象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作者尽量不对人物作评论,而是给读者提供了一个观察的角度,由人物形象自己呈现在读者面前。例如在

28、薛家集观音庵,让读者亲见亲闻申祥甫、夏总甲的颐指气使,摆“大人物”架式,骄人欺人, 第四节 儒林外史的叙事艺术n n六、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n n1、个人因素n n吴敬梓怀着高尚的理想和道德情操,但在现实生活中处处碰壁。狂狷而豁达的性格,使他睥睨群丑,轻蔑流俗。 第四节 儒林外史的叙事艺术n n 2、地位:n n“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目的是秉持公心,指擿时弊n n 3、以真实为基础的讽刺方法(1)通过精确的白描,写出“常见”、“公然”、“不以为奇”的人事的矛盾、不和谐,显示其蕴含的意义。n n例如严贡生正在范进和张静斋面前吹嘘:例如严贡生正在范进和张静斋面前吹嘘:“ “小弟只是一小弟只是

29、一个为人率真,在乡里之间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个为人率真,在乡里之间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 ” 第四节 儒林外史的叙事艺术n n(2)通过不和谐的人和事进行婉曲而又锋利的讽刺。n n五河县盐商送老太太入节孝祠,张灯结彩,鼓乐喧天,满街是仕宦人家的牌仗,满堂有知县、学师等官员设祭,庄严肃穆。但盐商方老六却和一个卖花牙婆伏在栏杆上看执事,“权牙婆一手扶着栏杆,一手拉开裤腰捉虱子,捉着,一个一个往嘴里送”。把崇高、庄严与滑稽、轻佻组合在一起,化崇高、庄严为滑稽可笑。第四节 儒林外史的叙事艺术n n(3)准确把握讽刺的分寸。n n对二进的同情式讽刺,对王惠的揭露式讽刺;对二进前后讽刺分寸

30、的把握。n n(4)偶用合理夸张n n两个手指头。第四节 儒林外史的叙事艺术n n4、讽刺的风格:含泪的笑n n儒林外史儒林外史具有悲喜交融的美学风格。吴敬梓能够真具有悲喜交融的美学风格。吴敬梓能够真实地展示出讽刺对象中戚谐组合、悲喜交织的二重结构,实地展示出讽刺对象中戚谐组合、悲喜交织的二重结构,显示出滑稽隐藏的悲剧性内蕴,从而给读者以双重的审显示出滑稽隐藏的悲剧性内蕴,从而给读者以双重的审美感受。美感受。n n周进撞号板,范进中举发疯,马二先生对御书楼顶礼膜周进撞号板,范进中举发疯,马二先生对御书楼顶礼膜拜,王玉辉劝女殉夫的大笑拜,王玉辉劝女殉夫的大笑这瞬间的行为是以他们这瞬间的行为是以他

31、们的全部生命为潜台词的,所以这瞬间的可笑又蕴含着深的全部生命为潜台词的,所以这瞬间的可笑又蕴含着深沉的悲哀,作者敏锐地捕捉人物瞬间行为,把对百年知沉的悲哀,作者敏锐地捕捉人物瞬间行为,把对百年知识分子命运的反思和他们瞬间的行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识分子命运的反思和他们瞬间的行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讽刺具有巨大的文化容量和社会意义。使讽刺具有巨大的文化容量和社会意义。范范进进中中举举第四节 儒林外史的叙事艺术七、语言特色七、语言特色 比较纯熟的白话。儒的语言准确有力,简洁洗炼,含蓄风趣而富于形象性。第四节 儒林外史的叙事艺术n n晚清蒋瑞藻:“长篇小说中,其完全白话之小说,予平生实未之见。其俗语、

32、官语文言较少者似不得不推儒林外史为首屈一指”小说考证拾遗)。 钱玄同说它是“国语的文学”可作“中等学校模范国语读本”。第四节 儒林外史的叙事艺术n n1、对讽刺小说的贡献与影响n n2、对现实主义小说的影响n n3、电视剧改编n n4、对外国的影响参考资料n n朱一玄、刘毓忱朱一玄、刘毓忱朱一玄、刘毓忱朱一玄、刘毓忱儒林外史资料汇编儒林外史资料汇编儒林外史资料汇编儒林外史资料汇编南开大学南开大学南开大学南开大学1998199819981998版版版版n n李汉秋李汉秋李汉秋李汉秋儒林外史研究资料儒林外史研究资料儒林外史研究资料儒林外史研究资料,上海古籍,上海古籍,上海古籍,上海古籍198419

33、8419841984版版版版n n陈美林陈美林陈美林陈美林吴敬梓评传吴敬梓评传吴敬梓评传吴敬梓评传,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大学1990199019901990版版版版 n n孟醒仁孟醒仁孟醒仁孟醒仁吴敬梓年谱吴敬梓年谱吴敬梓年谱吴敬梓年谱,安徽人民,安徽人民,安徽人民,安徽人民1981198119811981版版版版n n何泽翰何泽翰何泽翰何泽翰儒林外史人物本事考略儒林外史人物本事考略儒林外史人物本事考略儒林外史人物本事考略,古典文学,古典文学,古典文学,古典文学1957195719571957版版版版n n李汉秋李汉秋李汉秋李汉秋儒林外史研究儒林外史研究儒林外史研究儒林外史研究,华东师大,华东师大,华东师大,华东师大2001200120012001版版版版n n陈美林主编陈美林主编陈美林主编陈美林主编儒林外史辞典儒林外史辞典儒林外史辞典儒林外史辞典,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大学1994199419941994版版版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