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与止血检测血栓与止血检测绪言绪言l血栓和止血是机体止血、凝血、抗凝血及纤溶血栓和止血是机体止血、凝血、抗凝血及纤溶系统彼此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动态平衡过系统彼此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动态平衡过程l失平衡将导致出血或血栓形成失平衡将导致出血或血栓形成l血栓和止血检验主要用于对出血性疾病和血栓血栓和止血检验主要用于对出血性疾病和血栓性疾病的诊断、疗效评判及临床用药监测等性疾病的诊断、疗效评判及临床用药监测等一期止血缺陷一期止血缺陷lBT、、PLT 是反映血管壁及血小板是否异常的是反映血管壁及血小板是否异常的常用筛检试验常用筛检试验lBT正常、正常、PLT正常,临床有出血现象,见单纯正常,临床有出血现象,见单纯血管壁通透性或脆性增高所致的血管性紫癜血管壁通透性或脆性增高所致的血管性紫癜lBT延长、延长、PLT减少,见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减少,见血小板减少性紫癜lBT延长、延长、PLT增多,见血小板增多症增多,见血小板增多症lBT延长、延长、PLT正常,见血小板功能缺陷或凝血正常,见血小板功能缺陷或凝血因子缺陷因子缺陷二期止血缺陷二期止血缺陷lAPTT、、PT 是反映凝血系统凝血因子是否缺陷的常用是反映凝血系统凝血因子是否缺陷的常用筛检试验。
筛检试验lAPTT正常、正常、PT正常,临床有出血现象,见正常,临床有出血现象,见XIII因子缺因子缺陷lAPTT延长、延长、PT正常,见内源凝血途径凝血因子缺陷正常,见内源凝血途径凝血因子缺陷lAPTT正常、正常、PT延长,见外源凝血途径凝血因子缺陷延长,见外源凝血途径凝血因子缺陷lAPTT延长、延长、PT延长,见共同凝血途径凝血因子缺陷延长,见共同凝血途径凝血因子缺陷或抗凝物质增多或抗凝物质增多纤维蛋白溶解综合症纤维蛋白溶解综合症lFPD、、DD 是反映纤溶系统活性常用筛检试验是反映纤溶系统活性常用筛检试验lFPD正常、正常、DD正常,纤溶系统活性正常正常,纤溶系统活性正常lFPD阳性、阳性、DD阴性,见原发性纤溶实际上多属阴性,见原发性纤溶实际上多属FPD假阳性lFPD阴性阴性、、DD阳性,见继发性纤溶实际上多属阳性,见继发性纤溶实际上多属FPD假阴性lFPD阳性、阳性、DD阳性,见继发性纤溶阳性,见继发性纤溶一、血栓与止血的筛选检验一、血栓与止血的筛选检验一期止血缺陷的筛选检验:一期止血缺陷的筛选检验:指血管壁和血小板异常所引起的止血功能缺陷指血管壁和血小板异常所引起的止血功能缺陷。
相关筛选检验:相关筛选检验:1 出血时间(出血时间(BT))2 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PLT))3 血块收缩时间(血块收缩时间(CRT))4 毛细血管脆性试验(毛细血管脆性试验(CFT)又称束臂试验)又称束臂试验1. 出血时间测定(出血时间测定(BT))l原理:原理:l参考值:参考值:l临床意义:临床意义:l延长延长 见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临床常见病见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临床常见病有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无力症、有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无力症、巨血小板综合症)、凝血因子缺乏(临床常见病有巨血小板综合症)、凝血因子缺乏(临床常见病有vWD、、DIC)、)、血管异常(临床常见病遗传性毛细血血管异常(临床常见病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及药物影响(如乙酰水杨酸、潘生丁等)管扩张症)及药物影响(如乙酰水杨酸、潘生丁等)l缩短缩短 见于血栓前状态或血栓性疾病见于血栓前状态或血栓性疾病 3.血块收缩试验(血块收缩试验(CRT))l原理:原理:l参考值:参考值:48%~64%l临床意义:临床意义:l收缩不良或不收缩收缩不良或不收缩 见血小板减少和血见血小板减少和血小板无力症、严重凝血因子缺乏及凝血小板无力症、严重凝血因子缺乏及凝血障碍、红细胞增多症等。
障碍、红细胞增多症等4.毛细血管脆性试验毛细血管脆性试验(CRF) l原理原理::l参考值:男参考值:男<5个,女个,女<10个个l临床意义:阳性见于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临床意义:阳性见于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过敏性紫癜、维生素过敏性紫癜、维生素C缺乏症、原发性和继发缺乏症、原发性和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增多症、先天性和获性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增多症、先天性和获得性血小板功能缺陷症、血管性血友病得性血小板功能缺陷症、血管性血友病一、血栓与止血的筛选检验一、血栓与止血的筛选检验二期止血缺陷的筛选检验:二期止血缺陷的筛选检验:指凝血和纤溶异常所引起的止血功能缺陷指凝血和纤溶异常所引起的止血功能缺陷相关筛选检验:相关筛选检验:1 全血凝固时间(全血凝固时间(CT))2 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3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1. 全血凝固时间(全血凝固时间(CT))l略略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l原理:在原理:在37℃℃条件下,在血浆中加入以白陶土条件下,在血浆中加入以白陶土(激活剂)和脑磷脂(部分凝血活酶)悬液及(激活剂)和脑磷脂(部分凝血活酶)悬液及Ca++后,血浆凝固所需时间。
后,血浆凝固所需时间l参考值:参考值: APTT 32~43秒秒l临床意义:临床意义:延长延长: 见内源性凝血系统因子缺乏及见内源性凝血系统因子缺乏及II、、V、、X因因子、纤维蛋白原缺乏、抗凝物质增多及药物等子、纤维蛋白原缺乏、抗凝物质增多及药物等缩短缩短 : 见于高凝状态及血栓性疾病见于高凝状态及血栓性疾病3. 凝血酶原测定(凝血酶原测定(PT))l原理:在血浆中加入组织凝血活酶和原理:在血浆中加入组织凝血活酶和Ca++,,使凝血酶使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后者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原转变为凝血酶,后者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所需时间所需时间l参考值:参考值:PT 11~15秒秒 INR 0.8~1.5l临床意义:临床意义: 延长:见于外源性凝血途径因子缺乏及延长:见于外源性凝血途径因子缺乏及II、、V、、X因子、因子、纤维蛋白原缺乏、抗凝物质增多及药物等纤维蛋白原缺乏、抗凝物质增多及药物等 缩短:见于高凝状态及血栓性疾病缩短:见于高凝状态及血栓性疾病一、血栓与止血的筛选检验一、血栓与止血的筛选检验纤溶活性增强的筛选检验纤溶活性增强的筛选检验相关筛选检验:相关筛选检验:1 优球蛋白溶解时间测定优球蛋白溶解时间测定 ((ELT))2 血清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检测血清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检测 ((FDP))3 血浆血浆D-二聚体检测(二聚体检测(D-D)) 1. 优球蛋白溶解时间测定优球蛋白溶解时间测定 ((ELT)l原理:血浆优球蛋白中含有纤维蛋白原、纤溶酶原和纤溶酶原活原理:血浆优球蛋白中含有纤维蛋白原、纤溶酶原和纤溶酶原活化剂等,但不含有纤溶酶抑制物。
在化剂等,但不含有纤溶酶抑制物在pH4.5时使优球蛋白沉淀,时使优球蛋白沉淀,经离心除去纤溶抑制物,并将此沉淀经离心除去纤溶抑制物,并将此沉淀(即优球蛋白即优球蛋白)溶于缓冲液中,溶于缓冲液中,再加入适量的钙溶液再加入适量的钙溶液(加钙法加钙法)或凝血酶或凝血酶(酶法酶法)使其凝固,观察凝使其凝固,观察凝块完全溶解所需时间,即为优球蛋白溶解时间块完全溶解所需时间,即为优球蛋白溶解时间l参考值:加钙法:参考值:加钙法:129..8+41.1minl 加酶法:加酶法:l57.5+59.1minl临床意义临床意义 缩短缩短(小于小于70min):表明纤溶活性增强,见于原发性和继发性纤:表明纤溶活性增强,见于原发性和继发性纤溶亢进 延长:表明纤溶活性减低,见于血栓前状态、血栓形成性疾病和延长:表明纤溶活性减低,见于血栓前状态、血栓形成性疾病和应用抗纤溶药物等应用抗纤溶药物等 2.血清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检测血清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检测(FDP)原理:胶乳凝集法原理:胶乳凝集法 在血清中加入用特异性抗纤维蛋白在血清中加入用特异性抗纤维蛋白(原原)D、、E片段抗体标记的胶乳颗粒悬液片段抗体标记的胶乳颗粒悬液,与血清中与血清中FDP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导致胶乳颗粒凝集。
导致胶乳颗粒凝集l参考值:参考值:<5mg/Ll临床意义:增高临床意义:增高 见于原发性纤溶症、见于原发性纤溶症、DIC、、恶性肿瘤、恶性肿瘤、肝脏疾病、肾脏疾病、肺梗死、肝脏疾病、肾脏疾病、肺梗死、DVT、、溶栓治疗、白溶栓治疗、白血病、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等血病、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等3.D-二聚体测定(二聚体测定(DD))l原理:胶乳凝集法原理:胶乳凝集法 ELISA法法l参考值:参考值:<200 µg/Ll临床意义:临床意义: DD是交联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是交联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是原发性纤溶与继发性纤溶鉴别指标是原发性纤溶与继发性纤溶鉴别指标 是溶栓治疗监测指标是溶栓治疗监测指标增高增高 见于继发性纤溶、血栓形成及临床溶栓治疗见于继发性纤溶、血栓形成及临床溶栓治疗 二、血管壁(内皮)检验二、血管壁(内皮)检验相关检验:相关检验:1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测定(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测定(VwF:Ag))2 血浆内皮素血浆内皮素-1检测检测 ((ET-1))3 血浆血栓调节蛋白抗原测定血浆血栓调节蛋白抗原测定(TM:Ag)4 血浆血浆6-酮酮-前列腺素前列腺素F1a测定测定((6-k-PGF1a))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测定(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测定(VwF:Ag))l原理:免疫火箭电泳法原理:免疫火箭电泳法l参考值:参考值:94.1%±32.5%l临床意义:临床意义: 减低减低 见于血管性血友病见于血管性血友病 增高增高 见于血栓性疾病(心肌梗死、心绞痛、脑梗塞见于血栓性疾病(心肌梗死、心绞痛、脑梗塞等)、肾病(急或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及妊娠高等)、肾病(急或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及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糖尿病、大手术后等。
血压综合症、糖尿病、大手术后等2. 血浆内皮素血浆内皮素-1检测检测 ((ET-1))l原理:原理: ELISA法法l参考值:参考值: <5ng/Ll临床意义: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心肌梗死、心绞痛、肺动脉高压、增高:见于心肌梗死、心绞痛、肺动脉高压、原发性高血压、高脂血症、缺血性脑卒中、肾原发性高血压、高脂血症、缺血性脑卒中、肾功能衰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支气管哮喘、功能衰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支气管哮喘、休克等3.血浆血栓调节蛋白抗原测定血浆血栓调节蛋白抗原测定(TM:Ag)l原理:放射免疫法原理:放射免疫法l参考值:参考值:20~35µg/Ll临床意义:临床意义:l增高增高 见于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见于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DIC、、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部分脑血栓、急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部分脑血栓、急性心肌梗死、肺栓塞、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心肌梗死、肺栓塞、闭塞性脉管炎患者4.血浆血浆6-酮酮-前列腺素前列腺素F1a测定测定((6-k-PGF1a))l原理:原理:ELISA法法l参考值:参考值:17.9±7.2ng/Ll临床意义:临床意义:l减少减少 见于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动脉粥见于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病变、肿瘤转移、肾小球病变、周围样硬化、脑血管病变、肿瘤转移、肾小球病变、周围血管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血管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三、血小板相关检测三、血小板相关检测l1.血小板生存时间血小板生存时间(PST)测定测定l2.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测定(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测定(PAIg))l3.血小板粘附试验(血小板粘附试验(PAdT))l4.血小板聚集试验(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l5.血小板第血小板第3因子有效性因子有效性(PF3aT)测定测定l6.血小板膜糖蛋白血小板膜糖蛋白(GP)测定测定l7.血小板活化指标测定血小板活化指标测定1.血小板生存时间血小板生存时间(PST)测定测定l原理原理: 丙二醛丙二醛(MDA)法与血栓烷法与血栓烷B2(TXB2)法法 由于阿司匹林不可逆由于阿司匹林不可逆性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活性,使性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活性,使MDA与与TXB2合成受抑,故血小合成受抑,故血小板板MDA与与TXB2含量减低。
与此同时因新生血小板未受阿司匹林含量减低与此同时因新生血小板未受阿司匹林的抑制,故其的抑制,故其MDA与与TXB2含量正常因此观察口服阿司匹林后含量正常因此观察口服阿司匹林后血小板血小板MDA与与TXB2的恢复曲线可以推断出血小板生存时间的恢复曲线可以推断出血小板生存时间l 参考值参考值: MDA法法 PST为为10.8±4.2d; TXB2法法 PST为为9.3±1.7dl临床意义临床意义: 缩短:见于血小板破坏增多性疾病: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缩短:见于血小板破坏增多性疾病: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药物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输血后紫癜、脾功能亢进、系统药物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输血后紫癜、脾功能亢进、系统性红斑狼疮;血小板消耗过多性疾病:如性红斑狼疮;血小板消耗过多性疾病:如DIC、血栓性血小板减、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少性紫癜(TTP)、溶血尿毒症综合征、溶血尿毒症综合征(HUS);血栓性疾病:如心肌;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死、心绞痛、糖尿病伴血管病变、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梗死、梗死、心绞痛、糖尿病伴血管病变、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梗死、妊高征、恶性肿瘤等。
妊高征、恶性肿瘤等2.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测定(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测定(PAIg))l原理:原理:ELISA法法l参考值:参考值: PAIgG 0~78.8ng/107血小板血小板 PAIgA 0~2.0ng/107血小板血小板 PAIgM 0~7.0ng/107血小板血小板 PAC3 0~18ng/107血小板血小板l临床意义临床意义: 增高增高 见见ITP、、SLE、、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输血后紫癜、药物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少性紫癜、输血后紫癜、药物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恶性淋巴瘤、慢性活动性肝炎及淋巴细胞白血病、癜、恶性淋巴瘤、慢性活动性肝炎及淋巴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多发性骨髓瘤、Evan综合症、良性单株丙球蛋白血症综合症、良性单株丙球蛋白血症等3.血小板粘附试验(血小板粘附试验(PAdT))l原理:血小板具有粘附于受损血管表面或异物表面的特性,测定原理:血小板具有粘附于受损血管表面或异物表面的特性,测定一定量血液与一定异物面积接触前后血小板数,即可求出血小板一定量血液与一定异物面积接触前后血小板数,即可求出血小板粘附率。
粘附率l参考值:玻璃柱法:参考值:玻璃柱法:62.5% ±5.61% 玻璃球旋转法:玻璃球旋转法:34.9% ±5.95% 玻璃滤器法:玻璃滤器法: 31.9% ±10.9% l临床意义:临床意义: 增高增高: 见于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见于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死、心绞痛、糖尿如心肌梗死、心绞痛、糖尿病、深静脉血栓、肾小球病变、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口服避孕药、病、深静脉血栓、肾小球病变、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口服避孕药、切脾术后切脾术后 减低减低: 见于血小板无力症、见于血小板无力症、vWD、、巨血小板综合症、巨血小板综合症、MDS、、尿尿毒症、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肝硬化、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等毒症、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肝硬化、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等4.血小板聚集试验(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l原理:比浊法原理:比浊法 加入诱导剂前后,富含血小板血浆浊加入诱导剂前后,富含血小板血浆浊度变化l参考值:参考值:ADP 0.5mmol/L 35~75%l临床意义: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增高:见于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 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糖尿病、脑血管病变、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心绞痛、糖尿病、脑血管病变、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深部静脉血栓等。
深部静脉血栓等 减低:见于血小板无力症、巨血小板综合症、纤维蛋减低:见于血小板无力症、巨血小板综合症、纤维蛋白原降低、尿毒症、肝硬化、骨髓增生性疾病、急性白原降低、尿毒症、肝硬化、骨髓增生性疾病、急性白血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等白血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等5.血小板第血小板第3因子有效性因子有效性(PF3aT)测定测定 l原理原理: PF3是血小板在活化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膜表面磷脂是血小板在活化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膜表面磷脂(即磷即磷脂酰丝氨酸脂酰丝氨酸),是凝血的重要成分当,是凝血的重要成分当PF3缺乏时凝血即有异常缺乏时凝血即有异常本试验将正常人和病人富血小板血浆本试验将正常人和病人富血小板血浆(PRP)和贫血小板血浆和贫血小板血浆(PPP)交叉配合,以白陶土作活化剂,促使交叉配合,以白陶土作活化剂,促使PF3形成,再测定各组标本形成,再测定各组标本的复钙时间,比较各组时差,从而得知的复钙时间,比较各组时差,从而得知PF3是否有缺陷是否有缺陷l参考值参考值:第第l组比第组比第2组的结果延长不超过组的结果延长不超过5s若延长超过若延长超过5s,则,则为为PF3有效性减低第有效性减低。
第3组与第组与第4组为对照,在血友病时第组为对照,在血友病时第3组亦组亦会延长l临床意义临床意义:PF3aT减低减低 见于先天性见于先天性PF3缺乏症、血小板无力症、巨缺乏症、血小板无力症、巨大血小板综合征以及肝硬化、尿毒症、异常蛋白血症、骨髓增殖大血小板综合征以及肝硬化、尿毒症、异常蛋白血症、骨髓增殖异常综合征、异常综合征、SLE、血小板减少症、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小板减少症、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以及某些药物的影响血以及某些药物的影响6.血小板膜糖蛋白血小板膜糖蛋白(GP)测定测定l原理原理: 用抗人血小板膜用抗人血小板膜GPIb、、GPlIb和和GPlla单克隆抗单克隆抗体与被检者血小板膜相应糖蛋白的特异免疫反应的原体与被检者血小板膜相应糖蛋白的特异免疫反应的原理,通过放射免疫分析可以定量测定血小板膜相应理,通过放射免疫分析可以定量测定血小板膜相应GP的含量l参考值参考值: 每个血小板含每个血小板含GPIb分子数为分子数为(1.54±0.49)×104;; GPⅡⅡb//GPⅢⅢ a分子数为分子数为(5.45±1.19)×104l临床意义临床意义: GPIb缺乏缺乏: 见于巨大血小板综合征。
见于巨大血小板综合征 GPⅡⅡb//GPⅢⅢa缺乏缺乏: 见于血小板无力症见于血小板无力症7.血小板活化指标测定血小板活化指标测定血小板活化指标包括血小板活化指标包括:血浆血浆ß-血小板球蛋白血小板球蛋白(ß-TG) 、血、血小板小板a颗粒膜蛋白颗粒膜蛋白140( GMP-140)和血小板第和血小板第4因子因子(PF4)l原理:原理:ELISA法法l参考值:参考值:ß-TG 16.4 ±9.8µg/L GMP-140((1.61 ±0.72))X1010分子数分子数/L PF4 3.2 ±2.3 µg/L l临床意义:临床意义: 见于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表示血小板被激活及释见于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表示血小板被激活及释放反应亢进,对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及放反应亢进,对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及糖尿病血管病变、尿毒症预后有重要意义糖尿病血管病变、尿毒症预后有重要意义四、凝血因子检验四、凝血因子检验常用血液制剂中所含有的因子常用血液制剂中所含有的因子1.正常混合血浆正常混合血浆:含有除含有除ⅢⅢ外所有凝血因子外所有凝血因子2.正常人血清正常人血清:含含ⅦⅦ、、ⅩⅩ、、ⅪⅪ、、ⅫⅫ 乏 乏ⅠⅠ、、ⅡⅡ 3.正常人贮存血浆正常人贮存血浆(正常人血浆于正常人血浆于37℃℃中贮存中贮存24小时或于小时或于冰箱贮存冰箱贮存2周周):乏乏ⅢⅢ、、ⅣⅣ、、ⅤⅤ、、ⅧⅧ4.正常人贮存血清正常人贮存血清(正常人血清于正常人血清于4℃℃贮存贮存1周周):乏乏ⅠⅠ、、ⅡⅡ、、ⅤⅤ、、ⅧⅧ5.正常人硫酸钡吸附血浆正常人硫酸钡吸附血浆:乏乏ⅡⅡ、、ⅢⅢ、、ⅣⅣ、、ⅦⅦ、、ⅨⅨ、、ⅩⅩ6.正常吸附血清正常吸附血清:含含ⅪⅪ、、ⅫⅫ四、凝血因子检验四、凝血因子检验1.简易凝血活酶生成试验(简易凝血活酶生成试验(STGT)及纠正试)及纠正试验验2.血浆因子血浆因子ⅡⅡ、、ⅤⅤ、、ⅦⅦ、、ⅩⅩ活性检测活性检测3.血浆因子血浆因子ⅧⅧ、、ⅨⅨ、、ⅪⅪ、、ⅫⅫ活性检测活性检测4.凝血因子凝血因子ⅩⅢⅩⅢ定性试验和亚基抗原检测定性试验和亚基抗原检测1.简易凝血活酶生成(简易凝血活酶生成(STGT)及纠正试验)及纠正试验l原理:原理:STGT是用受检者稀释全血溶液作为试验所需是用受检者稀释全血溶液作为试验所需的全部凝血因子的来源,自身红细胞溶解产物替代的全部凝血因子的来源,自身红细胞溶解产物替代 PF3,按一定时间加入基质血浆(提供凝血酶和纤维,按一定时间加入基质血浆(提供凝血酶和纤维蛋白原),测定凝血活酶生成所需时间,以检查内源蛋白原),测定凝血活酶生成所需时间,以检查内源凝血系统凝血活酶生成有无障碍。
凝血系统凝血活酶生成有无障碍l 纠正试验:在纠正试验:在STGT延长的受检稀释全血溶血液中分延长的受检稀释全血溶血液中分别加入别加入1/100容量的正常硫酸钡吸附血浆、正常血清和容量的正常硫酸钡吸附血浆、正常血清和正常新鲜血浆,分别测定正常基质血浆的最短凝固时正常新鲜血浆,分别测定正常基质血浆的最短凝固时间,以确定内源性凝血活酶生成缺陷的因子间,以确定内源性凝血活酶生成缺陷的因子l2、参考值:最短的凝固时间小于、参考值:最短的凝固时间小于15S((10-14S))l临床意义:检测凝血因子缺乏及抗凝物质存在临床意义:检测凝血因子缺乏及抗凝物质存在2.血浆因子血浆因子ⅡⅡ、、ⅤⅤ、、ⅦⅦ、、ⅩⅩ促凝活性检测促凝活性检测l原理:将受检血浆分别与乏因子原理:将受检血浆分别与乏因子ⅡⅡ、、ⅤⅤ、、ⅦⅦ、、ⅩⅩ基质血浆混基质血浆混合,再加免脑粉浸出液和钙溶液,分别作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合,再加免脑粉浸出液和钙溶液,分别作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将受检者血浆测定结果与正常人新鲜混合血浆比较,测定将受检者血浆测定结果与正常人新鲜混合血浆比较,分别计算各自的因子分别计算各自的因子ⅡⅡ::C、、ⅤⅤ::C、、ⅦⅦ::C、、ⅩⅩ::C促凝活促凝活性。
性l参考值:参考值: FⅡⅡ::C:97.7%±16.7% F ⅤⅤ::C:102.4%±30.9% F ⅦⅦ ::C:103%±17.3% F ⅩⅩ ::C:103%±19.0%l临床意义:本试验是继外源凝血系统筛选试验异常,进而直临床意义:本试验是继外源凝血系统筛选试验异常,进而直接检测诸因子促凝活性的更更敏感、更可靠指标增高见血接检测诸因子促凝活性的更更敏感、更可靠指标增高见血栓性疾病栓性疾病;减低见肝病变、维生素减低见肝病变、维生素K缺乏、缺乏、DIC、口服抗凝剂、、口服抗凝剂、抑制物存在抑制物存在3.血浆因子血浆因子ⅧⅧ、、ⅨⅨ、、ⅪⅪ、、ⅫⅫ促凝活性检测促凝活性检测l原理:受检血浆中分别加入乏原理:受检血浆中分别加入乏FⅧⅧ、、ⅨⅨ、、ⅪⅪ、、ⅫⅫ的基质血浆、白陶土的基质血浆、白陶土脑磷脂悬液和钙溶液,分别记录开始出现纤维蛋白丝所需的时间从脑磷脂悬液和钙溶液,分别记录开始出现纤维蛋白丝所需的时间从各自的标准曲线中,分别计算出受检血浆中各自的标准曲线中,分别计算出受检血浆中FⅧⅧ::C、、ⅨⅨ::C、、ⅪⅪ::C、、ⅫⅫ::C相当于正常人的百分率(相当于正常人的百分率(%))l参考值:参考值: FⅧⅧ::C:103%±25.7% F ⅨⅨ ::C:98.1%±30.4% FⅪⅪ ::C:100%±18.4% FⅫⅫ ::C:92.4%±20.7 %l临床意义:本试验是在内源凝血筛选试验的基础上,省略以往逐级筛临床意义:本试验是在内源凝血筛选试验的基础上,省略以往逐级筛选和纠正试验,直接检测各自相应凝血因子促活性的更为理想和直观选和纠正试验,直接检测各自相应凝血因子促活性的更为理想和直观的实验方法,同时也是血友病评价和分型的重要指标之一。
的实验方法,同时也是血友病评价和分型的重要指标之一 增高见血栓性疾病增高见血栓性疾病;减低见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肝病变、维生素减低见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肝病变、维生素K缺乏、缺乏、DIC、口服抗凝剂、抑制物存在口服抗凝剂、抑制物存在4.凝血因子凝血因子ⅩⅢⅩⅢ定性试验和亚基抗原检测定性试验和亚基抗原检测l(1)凝血因子凝血因子ⅩⅢⅩⅢ定性试验定性试验l原理:受检血浆加入钙离子,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原理:受检血浆加入钙离子,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凝块,将凝块置维蛋白凝块,将凝块置5mol/L尿素溶液中,凝块溶解尿素溶液中,凝块溶解表明受检血浆缺乏因子表明受检血浆缺乏因子ⅩⅢⅩⅢ,反之,凝块不溶,则表,反之,凝块不溶,则表明受检血浆不缺乏因子明受检血浆不缺乏因子ⅩⅢⅩⅢl参考值:参考值: 24小时凝块不溶小时凝块不溶l临床意义:见先天性和后天性因子临床意义:见先天性和后天性因子ⅩⅢⅩⅢ缺乏,肝病变、缺乏,肝病变、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DIC、原发纤溶、转移性肝癌、恶、原发纤溶、转移性肝癌、恶性淋巴瘤等性淋巴瘤等4.凝血因子凝血因子ⅩⅢⅩⅢ定性试验和亚基抗原检测定性试验和亚基抗原检测l(2)凝血因子凝血因子ⅩⅢⅩⅢ亚基抗原检测亚基抗原检测l原理:免疫火箭电泳法。
原理:免疫火箭电泳法l参考值:参考值:FⅩⅢⅩⅢa Ag:100.4% ±12.9%l FⅩⅢⅩⅢß Ag:98.8% ±12.5%l临床意义:先天性因子临床意义:先天性因子ⅩⅢⅩⅢ缺乏症缺乏症 纯合子型纯合子型FⅩⅢⅩⅢa Ag≦≦1%,, FⅩⅢⅩⅢß Ag轻度减轻度减低;杂合子型低;杂合子型FⅩⅢⅩⅢa Ag≦≦50%,, FⅩⅢⅩⅢß Ag正常 后天性因子后天性因子ⅩⅢⅩⅢ缺乏症,见肝病变、原发纤溶、急性缺乏症,见肝病变、原发纤溶、急性心梗、急性白血病,心梗、急性白血病,ITP、、DIC、、SLE、恶性淋巴瘤等恶性淋巴瘤等五五.生理性抗凝蛋白检验生理性抗凝蛋白检验l1.抗凝血酶检测抗凝血酶检测l2.蛋白蛋白C检测检测 l3.血浆蛋白血浆蛋白S抗原检测抗原检测l4.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检测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检测1.抗凝血酶检测抗凝血酶检测((1)血浆抗凝血酶活性检测)血浆抗凝血酶活性检测l原理:发色底物法原理:发色底物法 受检血浆加入过量凝血酶,使受检血浆加入过量凝血酶,使AT与凝血酶形成与凝血酶形成1::1复合物,多余的凝血酶作用于发色复合物,多余的凝血酶作用于发色底物底物S-2238,释出显色基团对硝基苯胺,其显色深浅,释出显色基团对硝基苯胺,其显色深浅与多余的凝血酶呈正相关,而与与多余的凝血酶呈正相关,而与AT呈负相关。
呈负相关l参考值:参考值: 108.5% ± 5.3%l临床意义:临床意义: 增高增高 见血友病、和再障等疾病的急性出血期及口服见血友病、和再障等疾病的急性出血期及口服抗凝药物治疗抗凝药物治疗 降低降低 见先天和获得性见先天和获得性AT缺乏症,后者见血栓前状态、缺乏症,后者见血栓前状态、血栓性疾病和肝病、肾病综合症等血栓性疾病和肝病、肾病综合症等1.抗凝血酶检测抗凝血酶检测l(2)血浆抗凝血酶抗原检测)血浆抗凝血酶抗原检测l原理:免疫火箭电泳法原理:免疫火箭电泳法l参考值:参考值: 0.29 ± 0.06g/Ll临床意义:临床意义: 增高增高 见血友病、和再障等疾病的急性出血期及口服见血友病、和再障等疾病的急性出血期及口服抗凝药物治疗抗凝药物治疗 降低降低 见先天和获得性见先天和获得性AT缺乏症,后者见血栓前状态、缺乏症,后者见血栓前状态、血栓性疾病和肝病、肾病综合症等血栓性疾病和肝病、肾病综合症等2.蛋白蛋白C检测检测l((1)血浆蛋白)血浆蛋白C活性检测活性检测l原理:发色底物法原理:发色底物法 受检血浆加入蛋白受检血浆加入蛋白C 激活剂,蛋激活剂,蛋白白C被激活为活化蛋白被激活为活化蛋白C,作用于发色底物释出显色基,作用于发色底物释出显色基团对硝基苯胺,其显色深浅与蛋白团对硝基苯胺,其显色深浅与蛋白C含量呈平行关系。
含量呈平行关系l参考值:参考值: 108.24% ±13.18%l临床意义:临床意义: 增高增高 见冠心病、糖尿病、肾病综合症、妊娠后期、见冠心病、糖尿病、肾病综合症、妊娠后期、炎症及疾病急性期炎症及疾病急性期 降低降低 见先天和获得性蛋白见先天和获得性蛋白C 缺陷,后者见缺陷,后者见DIC、肝、肝功能不全、手术后、口服双香豆素抗凝剂等功能不全、手术后、口服双香豆素抗凝剂等2.蛋白蛋白C检测检测l(2)血浆蛋白)血浆蛋白C抗原检测抗原检测l原理:免疫火箭电泳法原理:免疫火箭电泳法l参考值:参考值: 102.5 ±20.1%l临床意义:临床意义: 增高增高 见冠心病、糖尿病、肾病综合症、妊娠后期、见冠心病、糖尿病、肾病综合症、妊娠后期、炎症及疾病急性期炎症及疾病急性期 降低降低 见先天和获得性蛋白见先天和获得性蛋白C 缺陷,后者见缺陷,后者见DIC、肝、肝功能不全、手术后、口服双香豆素抗凝剂等功能不全、手术后、口服双香豆素抗凝剂等3.血浆蛋白血浆蛋白S抗原检测抗原检测l原理:免疫火箭电泳法原理:免疫火箭电泳法l参考值:参考值:TPS::96.6 ±9.8% FPS::40.4 ±11.6%l临床意义:临床意义: 降低降低 见先天和获得性蛋白见先天和获得性蛋白S 缺乏症,后者缺乏症,后者见肝疾病、口服抗凝剂等。
见肝疾病、口服抗凝剂等4.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抗原检测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抗原检测原理:原理:ELISA法l参考值:参考值: 97.5 ±26.6 µg/Ll临床意义:临床意义: 增高增高 生理性见老年人和妊娠,病理性见慢生理性见老年人和妊娠,病理性见慢性肾功能衰竭期性肾功能衰竭期 降低降低 见先天和获得性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见先天和获得性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缺乏,前者易患血栓性疾病,后者常见缺乏,前者易患血栓性疾病,后者常见DIC、、大手术、脓毒血症大手术、脓毒血症六六.病理性抗凝物质检验病理性抗凝物质检验l1.复钙交叉试验复钙交叉试验l2.凝血酶时间检测及纠正试验凝血酶时间检测及纠正试验l3.普通肝素和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检测普通肝素和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检测l4.凝血因子凝血因子ⅧⅧ抑制物检测抑制物检测l5.狼疮抗凝物质的筛选试验和确诊试验狼疮抗凝物质的筛选试验和确诊试验1.复钙交叉试验复钙交叉试验l原理:受检血浆复钙时间延长不能被原理:受检血浆复钙时间延长不能被1/10量正量正常血浆纠正,提示受检血浆中存在抗凝物质常血浆纠正,提示受检血浆中存在抗凝物质l参考值:参考值: 2.2 —3.8minl临床意义:临床意义: 延长延长 见反复输血的血友病、肝病、系统性红见反复输血的血友病、肝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及胰腺疾病。
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及胰腺疾病2.凝血酶时间检测及纠正试验凝血酶时间检测及纠正试验l((1)凝血酶时间检测)凝血酶时间检测l原理:受检血浆中加入凝血酶后,血浆凝固所需时间原理:受检血浆中加入凝血酶后,血浆凝固所需时间l参考值:参考值: 16 —18秒秒l临床意义:临床意义: 延长延长 超过正常对照超过正常对照3秒以上,见秒以上,见DIC、低或无纤维蛋、低或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原发纤溶、肝病、肝素及肝素样抗凝物质白原血症、原发纤溶、肝病、肝素及肝素样抗凝物质增多、增多、FDP增多 缩短缩短 见异常蛋白血症、巨球蛋白血症见异常蛋白血症、巨球蛋白血症2.凝血酶时间检测及纠正试验凝血酶时间检测及纠正试验l((2)凝血酶纠正试验时间检测)凝血酶纠正试验时间检测l原理:甲苯胺蓝可纠正肝素的抗凝作用,在凝血酶时原理:甲苯胺蓝可纠正肝素的抗凝作用,在凝血酶时间延长受检血浆中加入甲苯胺蓝后,血浆凝血酶时间间延长受检血浆中加入甲苯胺蓝后,血浆凝血酶时间恢复正常或明显缩短,则表示受检血浆中肝素或肝素恢复正常或明显缩短,则表示受检血浆中肝素或肝素样物质增多样物质增多l参考值:参考值: △ △TT≧ ≧5秒秒l临床意义:临床意义: 血中类肝素物质增多,见于过敏性休克、严重肝病血中类肝素物质增多,见于过敏性休克、严重肝病DIC、、使用氮芥及放疗后患者。
使用氮芥及放疗后患者3.普通肝素和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检测普通肝素和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检测l原理:发色底物法原理:发色底物法l参考值:参考值: 0 U/Ll临床意义:临床意义: 用于肝素防治过程中用量的监测用于肝素防治过程中用量的监测4.凝血因子凝血因子ⅧⅧ抑制物检测抑制物检测l原理:原理:Bethesda法l参考值:参考值: FⅧⅧ::C:100%l临床意义:临床意义: 凝血因子凝血因子ⅧⅧ抑制物出现见于反复输血或接受抗抑制物出现见于反复输血或接受抗血友病球蛋白治疗的血友病血友病球蛋白治疗的血友病A患者,也可见于患者,也可见于某些免疫性疾病和妊娠期妇女某些免疫性疾病和妊娠期妇女5.狼疮抗凝物质的筛选试验和确诊试验狼疮抗凝物质的筛选试验和确诊试验l原理:改良原理:改良Russell蝰蛇毒稀释法蝰蛇毒稀释法l参考值:参考值:0.8 — 1.2 l临床意义:临床意义: 狼疮抗凝物质阳性见于狼疮抗凝物质阳性见于SLE、自发性流产、也、自发性流产、也可见于某些血栓形成性疾病可见于某些血栓形成性疾病七七.纤溶活性检验纤溶活性检验1.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2.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剂的检测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剂的检测3.血浆纤溶酶原活化抑制剂的检测血浆纤溶酶原活化抑制剂的检测4. 纤溶酶原的检测纤溶酶原的检测5.血浆血浆a2-抗纤溶酶的检测抗纤溶酶的检测1.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l原理: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原理: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plasma protamine paracoagulation 3P),在凝血酶的作用下,纤维蛋白原释放出),在凝血酶的作用下,纤维蛋白原释放出肽肽A、、B后转变后转变FM,,Fib在在PL的作用下产生的作用下产生FDP,,FM与与FDP可形可形成可溶性复合物,硫酸鱼精蛋白可使该复合物的成可溶性复合物,硫酸鱼精蛋白可使该复合物的FM游离,游离,FM可可自行聚合呈肉眼可见的纤维网状、絮状或胶冻状,此为阳性反应自行聚合呈肉眼可见的纤维网状、絮状或胶冻状,此为阳性反应结果。
结果l参考值:正常人为阴性参考值:正常人为阴性l 临床意义:临床意义:l3P试验对继发性纤溶有较好的特异性,但敏感性差建议用试验对继发性纤溶有较好的特异性,但敏感性差建议用D二二聚体来代替聚体来代替3P试验l阳性:阳性:DIC早、中期,外科大手术后、严重感染、人工流产、分早、中期,外科大手术后、严重感染、人工流产、分娩、肝病变以及呕血、咯血等娩、肝病变以及呕血、咯血等l阴性:正常人、阴性:正常人、DIC晚期和原发性纤溶晚期和原发性纤溶2.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剂的检测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剂的检测(1)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剂活性检测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剂活性检测l原理:发色底物法原理:发色底物法l参考值:参考值: 300 —600U/mll临床意义:临床意义: 增高增高 纤溶亢进(原发和继发),见纤溶亢进(原发和继发),见DIC、药、药物治疗 减低减低 纤溶减低,见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纤溶减低,见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高脂血症、手术及口服避孕药高脂血症、手术及口服避孕药2.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剂的检测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剂的检测(2)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剂抗原检测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剂抗原检测l原理:原理:ELISA法。
法l参考值:参考值: 1.5 —10.5µg/Ll临床意义:临床意义: 增高增高 纤溶亢进(原发和继发),见纤溶亢进(原发和继发),见DIC、药、药物治疗 减低减低 纤溶减低,见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纤溶减低,见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高脂血症、手术及口服避孕药高脂血症、手术及口服避孕药3.血浆纤溶酶原活化抑制剂的检测血浆纤溶酶原活化抑制剂的检测(1)血浆纤溶酶原活化抑制剂活性检测血浆纤溶酶原活化抑制剂活性检测l原理:发色底物法原理:发色底物法l参考值:参考值: 100 —1000U/Ll临床意义:临床意义: 增高增高 见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见见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见DIC、药物、药物治疗 减低减低 见纤溶亢进(原发和继发见纤溶亢进(原发和继发)3.血浆纤溶酶原活化抑制剂的检测血浆纤溶酶原活化抑制剂的检测(2)血浆纤溶酶原活化抑制剂抗原检测血浆纤溶酶原活化抑制剂抗原检测l原理:原理:SDS-PAGE凝胶密度法受检血浆中加入过量凝胶密度法受检血浆中加入过量PA,与与PAI形成复合物形成复合物,于于SDS凝胶板上电泳、染色、凝胶板上电泳、染色、扫描l参考值:参考值: ﹤﹤1 U/mll临床意义:临床意义: 增高增高 见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见见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见DIC、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 减低减低 见纤溶亢进(原发和继发见纤溶亢进(原发和继发)4. 纤溶酶原的检测纤溶酶原的检测(1)血浆纤溶酶原活性检测血浆纤溶酶原活性检测l原理:发色底物法原理:发色底物法l参考值:参考值: 75% —140%l临床意义:临床意义: 增高增高 表示纤溶活性减低,见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表示纤溶活性减低,见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 减低减低 表示纤溶活性增高,见表示纤溶活性增高,见PLG缺陷症、纤溶亢进缺陷症、纤溶亢进(原发和继发(原发和继发)、肝病等获得性纤溶酶原缺乏症肝病等获得性纤溶酶原缺乏症 4. 纤溶酶原的检测纤溶酶原的检测(2)血浆纤溶酶原抗原检测血浆纤溶酶原抗原检测l原理:原理:ELISA法l参考值:参考值: 0.22 ±0.03g/Ll临床意义:临床意义: 增高增高 表示纤溶活性减低,见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表示纤溶活性减低,见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 减低减低 表示纤溶活性增高,见表示纤溶活性增高,见PLG缺陷症、纤溶亢进缺陷症、纤溶亢进(原发和继发(原发和继发)、肝病等获得性纤溶酶原缺乏症肝病等获得性纤溶酶原缺乏症 5.血浆血浆a2-抗纤溶酶的检测抗纤溶酶的检测(1)血浆血浆a2-抗纤溶酶活性检测抗纤溶酶活性检测l原理:发色底物法。
原理:发色底物法l参考值:参考值: 800 —1200 U/Ll临床意义:临床意义: 增高增高 见动、静脉血栓形成、恶性肿瘤、分娩见动、静脉血栓形成、恶性肿瘤、分娩后等 减低减低 见肝病、见肝病、DIC、手术后、先天性、手术后、先天性a2-抗纤抗纤溶酶缺乏症溶酶缺乏症 5.血浆血浆a2-抗纤溶酶的检测抗纤溶酶的检测(2)血浆血浆a2-抗纤溶酶抗原检测抗纤溶酶抗原检测l原理:原理: ELISA法l参考值:参考值: 1500 ±300 U/Ll临床意义:临床意义: 增高增高 见动、静脉血栓形成、恶性肿瘤、分娩见动、静脉血栓形成、恶性肿瘤、分娩后等 减低减低 见肝病、见肝病、DIC、手术后、先天性、手术后、先天性a2-抗纤抗纤溶酶缺乏症溶酶缺乏症八八.血液流变学检测血液流变学检测l1.全血粘度测定全血粘度测定l2.血浆粘度测定血浆粘度测定l3.红细胞变形性测定红细胞变形性测定l4.红细胞电泳检测红细胞电泳检测1.全血粘度测定全血粘度测定l原理:毛细管式粘度计测定法原理:毛细管式粘度计测定法l 旋转锥板式粘度计测定法旋转锥板式粘度计测定法l参考值:参考值:l临床意义:临床意义:l增高增高 见于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肌梗死、脑血栓形见于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肌梗死、脑血栓形成、成、DVT、糖尿病、高脂血症、恶性肿瘤、肺源性心、糖尿病、高脂血症、恶性肿瘤、肺源性心脏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脏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大面积烧伤等。
球蛋白血症、大面积烧伤等l减低减低 见于各种贫血见于各种贫血2.血浆粘度测定血浆粘度测定l原理:同全血粘度原理:同全血粘度l参考值:参考值:l临床意义:增高临床意义:增高 见于血浆球蛋白和血脂增高见于血浆球蛋白和血脂增高的疾病,如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的疾病,如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症、糖尿病、高脂血症等3.红细胞变形性测定红细胞变形性测定l原理:微孔滤膜滤过法原理:微孔滤膜滤过法l参考值:红细胞滤过指数参考值:红细胞滤过指数 0.19 ±0.10l临床意义:临床意义:l增高增高 见于红细胞变形性减低的疾病,如遗传性球形见于红细胞变形性减低的疾病,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心肌梗死、红细胞增多症、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心肌梗死、脑血栓形成、高脂血病、糖尿病、高血压等脑血栓形成、高脂血病、糖尿病、高血压等4.红细胞电泳检测红细胞电泳检测l原理:红细胞表面带负电荷,在电场中向正极原理:红细胞表面带负电荷,在电场中向正极方向移动方向移动l参考值:红细胞自身电泳时间:参考值:红细胞自身电泳时间: 16.5 ±0.85秒秒l临床意义:临床意义:l红细胞电泳速度减慢红细胞电泳速度减慢 常见于缺铁性疾病、冠常见于缺铁性疾病、冠心病、心肌梗死、缺血性中风、静脉血栓、药心病、心肌梗死、缺血性中风、静脉血栓、药物等。
物等九九.血栓前状态血栓前状态 是指血液中有形成分和无形成分的生是指血液中有形成分和无形成分的生化学和流变学发生某些变化,引起血粘化学和流变学发生某些变化,引起血粘度增高和血流减慢等一系列的病理状态度增高和血流减慢等一系列的病理状态九九.血栓前状态血栓前状态l筛选试验:筛选试验:PLT、、PAgT、、APTT、、PT、、 TXB2、、粘度及纤维蛋白原测定粘度及纤维蛋白原测定l特异性试验:特异性试验:vWF:Ag、、ß-TG、、PF4、、GMP- 140、、TAT、、AT-III、、t-PA、、PAI、、FPA、、PAP、、 F1+2 、、Bß1-42、、Bß15-421.血浆血栓烷血浆血栓烷B2测定(测定(TXB2))l原理:原理:ELISA法法l参考值:参考值: 76.3 ±48.1ng/L l临床意义:临床意义:l增高:见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疾病、糖尿病、肿增高:见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疾病、糖尿病、肿瘤、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大手术后等瘤、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大手术后等l减低:见于先天性花生四稀酸代谢障碍性疾病、服用减低:见于先天性花生四稀酸代谢障碍性疾病、服用阿司匹林、苯磺唑酮、咪唑等药物。
阿司匹林、苯磺唑酮、咪唑等药物2.血浆凝血酶原片段血浆凝血酶原片段1 +2检测(检测(F1+2)l原理:原理:ELISA法法l参考值:参考值: 0.67 ±0.19nmol/L l临床意义:临床意义:l增高:见于增高:见于DIC、深静脉血栓、肺栓塞、急性、深静脉血栓、肺栓塞、急性白血病、先天和获得性白血病、先天和获得性AT缺乏症、蛋白缺乏症、蛋白C和蛋和蛋白白S缺乏症、口服避孕药及雌激素治疗等缺乏症、口服避孕药及雌激素治疗等l减低:见于口服抗凝剂药物减低:见于口服抗凝剂药物3.血浆纤维蛋白肽血浆纤维蛋白肽A检测(检测(FPA)l原理:原理:ELISA法法l参考值:参考值: 男男 1.83 ±0.61 µg/L l 女女 2.24 ±1.04 µg/L l临床意义:临床意义:l增高:增高: 见于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深静见于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深静脉血栓、脉血栓、DIC、脑栓死、恶性肿瘤、、脑栓死、恶性肿瘤、SLE、妊、妊娠晚期、妊高症、肾小球肾炎、大面积烧伤娠晚期、妊高症、肾小球肾炎、大面积烧伤4.血浆凝血酶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检测抗凝血酶复合物检测((TAT)l原理:原理:ELISA法法l参考值:参考值: 1.45 ±0.4 µg/L l临床意义:临床意义:增高:见于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冠心病、增高:见于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深静脉血栓、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深静脉血栓、DIC、、白血病等。
白血病等降低:降低: 见肝素和纤溶治疗有效后见肝素和纤溶治疗有效后5.血浆纤溶酶血浆纤溶酶- a2-抗纤溶酶复合物检测抗纤溶酶复合物检测((PAP)l原理:原理:ELISA法法l参考值:参考值: ﹤0.8mg/L l临床意义:临床意义:增高:见于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如冠心病、增高:见于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如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肺梗死深静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肺梗死深静脉血栓、脉血栓、DIC、白血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白血病、恶性肿瘤、糖尿病、溶栓治疗、肾病综合症等溶栓治疗、肾病综合症等6.纤维蛋白肽纤维蛋白肽Bß1-42、、Bß15-42测定测定l原理:荧光色谱法原理:荧光色谱法l参考值:参考值: 纤维蛋白肽纤维蛋白肽Bß1-42 0.74 —2.24nmol/L 纤维蛋白肽纤维蛋白肽Bß15-42 1.56 ± 1.2nmol/L l临床意义:临床意义:增高:见于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增高:见于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 纤维蛋白肽纤维蛋白肽Bß1-42增高见原发纤溶增高见原发纤溶 纤维蛋白肽纤维蛋白肽Bß15-42增高见继发纤溶增高见继发纤溶DICl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血栓止血病理生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血栓止血病理生理改变的一个中间环节,有微血栓理改变的一个中间环节,有微血栓病性凝血障碍和出血症状。
常见严病性凝血障碍和出血症状常见严重感染、创伤、恶性肿瘤、产科意重感染、创伤、恶性肿瘤、产科意外及其它一些疾病,分急、慢、亚外及其它一些疾病,分急、慢、亚急性三种,过程包括高凝期、急性三种,过程包括高凝期、DIC代偿期、失代偿期、继发纤溶、出代偿期、失代偿期、继发纤溶、出血低凝期血低凝期DIC实验室诊断实验室诊断l筛检:筛检:FDP增高、增高、D-D((+)) 基本试验:基本试验:PLT减少、减少、PT延长、延长、 Fg降低DIC诊断:同时有以下诊断:同时有以下3项以上异常项以上异常 ① ①PLT<100<100××10109 9/L/L,,或进行性或进行性↓↓,或有,或有2 2项以上血小板项以上血小板活化产物活化产物↑↑((β-TGβ-TG、、PFPF4 4、、TXBTXB2 2、、P-P-选择素)选择素)②②FgFg<1.5g/L<1.5g/L或进行性或进行性↓↓,或大于,或大于4.04.0g/Lg/L((白血病小于白血病小于1.8,1.8,肝病小于肝病小于1.0))③3③3P P阳性或阳性或FDP>20mg/LFDP>20mg/L((肝病大于肝病大于6060)或)或D-DD-D((+ +)。
④PT④PT延长或缩短或动态变化延长或缩短或动态变化3 3秒以上秒以上( (肝病肝病5 5秒秒) ),,APTTAPTT延长或缩短延长或缩短1010秒以上⑤⑤PLGPLG含量活性降低含量活性降低. .⑥⑥ATAT含量活性降低含量活性降低<60%<60%( (肝病不适肝病不适).).⑦Ⅷ⑦Ⅷ ::C< <5050%%( (肝病必备肝病必备).).十一、血栓弹力图检测十一、血栓弹力图检测l指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检测血液凝固状态指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检测血液凝固状态lR值:值: TEG振幅振幅20mm,,5-10分钟,分钟, < 5,凝血因子,凝血因子C↑↑ MA值:值: TEG最大振幅,最大振幅,50-70分钟,分钟,< 50,,BPC功能功能↓↓ Ly30值:值:30分钟内凝块消融速率分钟内凝块消融速率,0%-7.5% ,,>7.5纤溶溶↑↑ CI值:凝血综合指数,值:凝血综合指数,-3~3,,>3高凝高凝 αα角:角:<45°°,,FgFg ↓↓十二十二.抗血栓和溶血栓治疗抗血栓和溶血栓治疗l肝素监测(V给药)肝素监测(V给药)1.1.AAPTT PTT 控制在正常对照值控制在正常对照值1.5-2.01.5-2.0倍(小于倍(小于1 1万万/24/24小时不用)(大量有肝素时用:小时不用)(大量有肝素时用:ACT4-6ACT4-6分钟)分钟)2.2.血浆肝素浓度测定:血浆肝素浓度测定:0.2-0.5U/ml0.2-0.5U/ml为宜。
为宜3.3.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监测:抗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监测:抗ⅩⅩa a::C C 0.5-0.5-0.7IU/ml0.7IU/ml为宜为宜. . 4.PLT 50-60 4.PLT 50-60 ××10109 9/L/L为宜为宜. .5.AT5.AT::A 80-120%A 80-120%抗血栓和溶血栓治疗抗血栓和溶血栓治疗l华法林华法林( (囗服囗服) )PT PT 控制在正常对照值的控制在正常对照值的1.5-2.01.5-2.0倍倍为宜为宜. .lPTRPTR小于小于2.02.0lINR2.0-3.0INR2.0-3.0抗血栓和溶血栓治疗抗血栓和溶血栓治疗l抗血小板治疗的监测抗血小板治疗的监测:小剂量阿斯匹林不用监测小剂量阿斯匹林不用监测.lPAgT 30-50%lBT 12-16分分lPLT 50-60 ××10109 9/L /L 抗血栓和溶血栓治疗抗血栓和溶血栓治疗l抗栓酶治疗监测抗栓酶治疗监测: 精制蝮蛇抗栓酶精制蝮蛇抗栓酶,去纤酶去纤酶. l Fg 1.0-1.5g/Ll PLT 50-60 ××10109 9/L/L为宜为宜.抗血栓和溶血栓治疗抗血栓和溶血栓治疗l二二. 溶栓治疗监测溶栓治疗监测1.Fg、、TT、、DD、、FDP检测检测 SK、、UK、、t-PA持续应用时持续应用时, .Fg1.2-1.5 g/L、、TT1.5-2.5倍、倍、DD前三天达前三天达4000ug/L以上、以上、FDP 300-400mg/L为宜为宜.抗血栓和溶血栓治疗抗血栓和溶血栓治疗l2.TAT检测检测溶栓治疗溶栓治疗2小时内小时内,血浆血浆TAT<6ug/L<6ug/L,,溶栓有效溶栓有效,>6ug/L,>6ug/L有再梗死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