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1/20241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指南20108/21/2024内容内容前言(略)前言(略)院前处理院前处理急诊室诊断及处理急诊室诊断及处理卒中单元卒中单元急性期诊断与治疗急性期诊断与治疗参考文献(略)参考文献(略)8/21/2024前言(略)前言(略)前言(略)前言(略)院前处理院前处理急诊室诊断及处理急诊室诊断及处理急诊室诊断及处理急诊室诊断及处理卒中单元卒中单元卒中单元卒中单元急性期诊断与治疗急性期诊断与治疗急性期诊断与治疗急性期诊断与治疗参考文献(略)参考文献(略)参考文献(略)参考文献(略)8/21/2024院前脑卒中的识别院前脑卒中的识别若患者突然出现以下症状时应考虑脑卒中的可能:(1)(1)一侧肢体一侧肢体( (伴或不伴面部伴或不伴面部) )无力或麻木无力或麻木; ;(2)(2)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 ;(3)(3)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 ;(4)(4)双眼向一侧凝视双眼向一侧凝视; ;(5)(5)一侧或双眼视力丧失或模糊一侧或双眼视力丧失或模糊; ;(6)(6)眩晕伴呕吐眩晕伴呕吐; ;(7)(7)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 ;(8)(8)意识障碍或抽搐。
意识障碍或抽搐8/21/2024 现场急救人员应尽快进行简要评估和必要的急现场急救人员应尽快进行简要评估和必要的急救处理,包括救处理,包括:①:①处理气道、呼吸和循环问题处理气道、呼吸和循环问题;②;②心心脏观察脏观察;③;③建立静脉通道建立静脉通道;④;④吸氧吸氧;⑤;⑤评估有无低血糖评估有无低血糖应避免应避免:①:①非低血糖患者输含糖液体非低血糖患者输含糖液体②②过度降低血压过度降低血压③③大量静脉输液大量静脉输液 应迅速获取简要病史,包括应迅速获取简要病史,包括:①:①症状开始时间症状开始时间;②;②近近期患病史期患病史;③;③既往病史既往病史;④;④近期用药史近期用药史 应尽快将患者送至附近有条件的医院应尽快将患者送至附近有条件的医院( (能能24 h24 h进行急进行急诊诊CTCT检查检查) ) 现场处理及运送现场处理及运送8/21/2024 对突然出现上述症状疑似脑卒中的患者,应对突然出现上述症状疑似脑卒中的患者,应进行进行简要评估和急救处理简要评估和急救处理并尽快送往就近有条件并尽快送往就近有条件的医院的医院(I(I(I(I级推荐级推荐级推荐级推荐) ) ) )。
推荐意见推荐意见8/21/2024前言(略)前言(略)前言(略)前言(略)院前处理院前处理院前处理院前处理急诊室诊断及处理急诊室诊断及处理卒中单元卒中单元卒中单元卒中单元急性期诊断与治疗急性期诊断与治疗急性期诊断与治疗急性期诊断与治疗参考文献(略)参考文献(略)参考文献(略)参考文献(略)8/21/2024诊断诊断1.1.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2.2.诊断和评估步骤诊断和评估步骤: :是否为脑卒中是否为脑卒中? ?注意发病形式、发病时间,排除脑外伤、中注意发病形式、发病时间,排除脑外伤、中毒、癫痫后状态、瘤脑卒中、高血压脑病、血糖异常、脑炎毒、癫痫后状态、瘤脑卒中、高血压脑病、血糖异常、脑炎及躯体重要脏器功能严重障碍等引起的脑部病变进行必要及躯体重要脏器功能严重障碍等引起的脑部病变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的实验室检查( (见见IVIV中相关内容中相关内容) )是缺血性还是出血性脑卒中是缺血性还是出血性脑卒中? ?除非特殊原因不能检查,所有除非特殊原因不能检查,所有疑为脑卒中者都应疑为脑卒中者都应尽快进行脑影像学尽快进行脑影像学(CT(CT或或MKI)MKI)检查检查,排除,排除出血性脑卒中、确立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
出血性脑卒中、确立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是否适合溶栓治疗是否适合溶栓治疗? ?发病时间是否在发病时间是否在4. 54. 5或或6h6h内,有无溶栓内,有无溶栓适应证适应证( (见见IVIV中相关内容中相关内容) )8/21/2024 应密切监护基本生命功能,如气道和呼应密切监护基本生命功能,如气道和呼吸;心脏监测和心脏病变处理;血压和体温调吸;心脏监测和心脏病变处理;血压和体温调控需紧急处理的情况:颅内压增高,严重血控需紧急处理的情况:颅内压增高,严重血压异常,血糖异常和体温异常,癫痫等压异常,血糖异常和体温异常,癫痫等( (见见IVIV中中相关内容相关内容) )处理处理8/21/2024推荐意见推荐意见 按上述诊断步骤对疑似脑卒中患者进行快按上述诊断步骤对疑似脑卒中患者进行快速诊断,尽可能在到达急诊室后速诊断,尽可能在到达急诊室后60 min60 min内完成脑内完成脑CTCT等评估并做出治疗决定等评估并做出治疗决定(I(I级推荐级推荐) )8/21/2024前言(略)前言(略)院前处理院前处理急诊室诊断及处理急诊室诊断及处理卒中单元卒中单元急性期诊断与治疗急性期诊断与治疗参考文献(略)参考文献(略)8/21/2024IIIIII脑卒中单元脑卒中单元 脑卒中单元脑卒中单元( stroke unit)( stroke unit)是组织化管理住是组织化管理住院脑卒中患者的医疗模式,把传统治疗脑卒中的院脑卒中患者的医疗模式,把传统治疗脑卒中的各种独立方法,如药物治疗、肢体康复、语言训各种独立方法,如药物治疗、肢体康复、语言训练、心理康复、健康教育等练、心理康复、健康教育等组合成一种综合的治组合成一种综合的治疗系统疗系统。
CochraneCochrane系统评价系统评价( (纳入纳入2323个试验个试验,4911,4911例患者例患者) )已证实脑卒中单元明显降低了脑卒中患者已证实脑卒中单元明显降低了脑卒中患者的病死率和残疾率的病死率和残疾率8/21/2024 收治脑卒中的医院应尽可能建立脑卒中单元,收治脑卒中的医院应尽可能建立脑卒中单元,所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尽早、尽可能收入所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尽早、尽可能收入脑卒中单元脑卒中单元(I(I级推荐,级推荐,A A级证据级证据) )或神经内科病房或神经内科病房((IIII级推荐级推荐) )接受治疗接受治疗推荐意见推荐意见8/21/2024前言(略)前言(略)前言(略)前言(略)院前处理院前处理院前处理院前处理急诊室诊断及处理急诊室诊断及处理急诊室诊断及处理急诊室诊断及处理卒中单元卒中单元卒中单元卒中单元急性期诊断与治疗急性期诊断与治疗参考文献(略)参考文献(略)参考文献(略)参考文献(略)8/21/2024一、评估和诊断一、评估和诊断 脑卒中的评估和诊断包括脑卒中的评估和诊断包括: :病史和体病史和体征、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疾病诊征、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疾病诊断和病因分型等断和病因分型等。
8/21/2024 ( (一一) )病史和体征病史和体征病史采集病史采集: :询问症状出现的时间最为重要其他包括神经症询问症状出现的时间最为重要其他包括神经症状发生及进展特征,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用药史、药物滥状发生及进展特征,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用药史、药物滥用、偏头痛、痫性发作、感染、创伤及妊娠史等用、偏头痛、痫性发作、感染、创伤及妊娠史等一般体格检查与神经系统体检一般体格检查与神经系统体检: :评估气道、呼吸和循环功能评估气道、呼吸和循环功能后,立即进行一般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体检后,立即进行一般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体检 可可用脑卒中量表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用脑卒中量表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常用量表有常用量表有: :(1)(1)中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中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1995)(1995)2)(2)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ationalInstitutes of (National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 NIHSS )Health Stroke Scale , NIHSS ),是目前国际上最常用量,是目前国际上最常用量表。
表3)(3)斯堪的纳维亚脑卒中量表斯堪的纳维亚脑卒中量表(ScandinavianStroke Scale , (ScandinavianStroke Scale , SSS )SSS ) 8/21/2024( (二二) )脑病变与血管病变检查脑病变与血管病变检查 1.1.脑病变检查脑病变检查: :平扫平扫平扫平扫CTCTCTCT多模式多模式多模式多模式CTCTCTCT: :灌注灌注CTCT可区别可逆性与不可逆性缺血,可区别可逆性与不可逆性缺血,因此可识别缺血半暗带但其在指导急性脑梗因此可识别缺血半暗带但其在指导急性脑梗死治疗方面的作用尚未肯定死治疗方面的作用尚未肯定标准标准标准标准MRIMRIMRIMRI多模式多模式多模式多模式MRIMRIMRIMRI: :包括弥散加权成像包括弥散加权成像(DIVI)(DIVI)灌注加权灌注加权成像成像(PIVI )(PIVI )、水抑制成像、水抑制成像( FLAIR)( FLAIR)和梯度回波和梯度回波(GRE)(GRE)等8/21/2024 2.血管病变检查血管病变检查: : 颅内、外血管病变检查有助了解脑卒中的颅内、外血管病变检查有助了解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及病因,指导选择治疗方案。
常用检查包发病机制及病因,指导选择治疗方案常用检查包括颈动脉超声、括颈动脉超声、TCDTCD、、MRA MRA 、、CTACTA、、DSADSA等等( (二二) )脑病变与血管病变检查脑病变与血管病变检查 8/21/2024( (三三) )实验室及影像检查选择实验室及影像检查选择 所有患者都应做的检查所有患者都应做的检查: :①①平扫脑平扫脑CTCT或或MRI ;MRI ;②②血糖、肝肾功能和电解质血糖、肝肾功能和电解质; ;③③心电图和心肌缺血标志物心电图和心肌缺血标志物; ;④④全血计数,包括血小板计数全血计数,包括血小板计数; ;⑤⑤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PT)(PT)、国际标准化比率、国际标准化比率(INR)(INR)和活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APTT);⑥⑥氧饱和度氧饱和度; ;⑦⑦胸部胸部X X线检查 8/21/2024部分患者必要时可选择的检查部分患者必要时可选择的检查: :①①毒理学筛查毒理学筛查; ;②②血液酒精水平血液酒精水平; ;③③妊娠试验妊娠试验; ;④④动脉血气分析动脉血气分析( (若怀疑缺氧若怀疑缺氧););⑤⑤腰穿腰穿( (怀疑蛛网膜下腔出血而怀疑蛛网膜下腔出血而CTCT末显示或怀疑脑末显示或怀疑脑卒中继发于感染性疾病卒中继发于感染性疾病););⑥⑥脑电图脑电图( (怀疑痛性发作怀疑痛性发作) )。
( (三三) )实验室及影像检查选择实验室及影像检查选择 8/21/2024(四四)诊断诊断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可根据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可根据: :(1)(1)急性起病急性起病; ;(2)(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损; ;(3)(3)症状和体征持续症状和体征持续24 h24 h以上以上( (溶栓可参照适应证选溶栓可参照适应证选择患者择患者););(4(4)排除非血管性脑部病变)排除非血管性脑部病变; ;(5)(5)脑脑CTCT或或MRIMRI排除脑出血和其他病变,有责任缺血排除脑出血和其他病变,有责任缺血病灶 8/21/2024( (五五) )病因分型病因分型 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病因分型有助于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病因分型有助于判断预后、指导治疗和选择二级预防措施当前国判断预后、指导治疗和选择二级预防措施当前国际广泛使用际广泛使用TOASTTOAST病因分型,将缺血性脑卒中分为病因分型,将缺血性脑卒中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心源性栓塞型、小动脉闭塞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心源性栓塞型、小动脉闭塞型、其他明确病因型和不明原因型其他明确病因型和不明原因型等等5 5型。
型 8/21/2024( (六六) )诊断流程诊断流程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流程应包括如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流程应包括如下5 5个步骤:个步骤:(1)(1)是否为脑卒中是否为脑卒中? ?排除非血管性疾病排除非血管性疾病2)(2)是否为缺血性脑卒中是否为缺血性脑卒中? ?进行脑进行脑CTCT或或MRTMRT检查排除出血性脑检查排除出血性脑卒中3)(3)脑卒中严重程度脑卒中严重程度? ?根据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估根据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估4)(4)能否进行溶栓治疗能否进行溶栓治疗? ?核对适应证和禁忌证核对适应证和禁忌证( (见溶栓中相关见溶栓中相关内容内容) )5)(5)病因分型病因分型? ?参考参考TOASTTOAST标准,结合病史、实验室、脑病变标准,结合病史、实验室、脑病变和血管病变等检查资料确定病因和血管病变等检查资料确定病因 8/21/2024推荐意见推荐意见对所有疑似脑卒中患者应进行头颅平扫对所有疑似脑卒中患者应进行头颅平扫CTCT或或MRTMRT检查检查(I(I级推级推荐荐) )在溶栓等治疗前,应进行头颅平扫在溶栓等治疗前,应进行头颅平扫CTCT检查检查(I(I级推荐级推荐) )。
应进行上述血液学、凝血功能和生化检查应进行上述血液学、凝血功能和生化检查(I(I级推荐级推荐) )所有脑卒中患者应进行心电图检查所有脑卒中患者应进行心电图检查(I(I级推荐级推荐) )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估病情程度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估病情程度(11(11级推荐级推荐) )应进行血管病变检查应进行血管病变检查(II(II级推荐级推荐) ),但在症状出现,但在症状出现6h6h内,不内,不过分强调此类检查过分强调此类检查根据上述规范的诊断流程进行诊断根据上述规范的诊断流程进行诊断(I(I级推荐级推荐) ) 8/21/2024二、一般处理二、一般处理 目前对一般处理的高等级研究证据较少,共识性推荐意见如下: 8/21/2024( (一一) )血氧饱和度测定与吸氧血氧饱和度测定与吸氧(1)(1)合并低氧血症患者合并低氧血症患者( (血氧饱和度低于血氧饱和度低于92%92%或血或血气分析提示缺氧气分析提示缺氧) )应给予吸氧,气道功能严重障应给予吸氧,气道功能严重障碍者应给予气道支持碍者应给予气道支持( (气管插管或切开气管插管或切开) )及辅助呼及辅助呼吸2)(2)无低氧血症的患者不需常规吸氧。
无低氧血症的患者不需常规吸氧8/21/2024( (二二) )心脏监测与心脏病变处理心脏监测与心脏病变处理脑梗死后脑梗死后24 h24 h内应常规进行心电图检查,必要时内应常规进行心电图检查,必要时进行心电监护,以便早期发现心脏病变并进行相进行心电监护,以便早期发现心脏病变并进行相应处理;避免或慎用增加心脏负担的药物应处理;避免或慎用增加心脏负担的药物 8/21/2024( (三三) )体温控制体温控制(1)(1)对体温升高的患者应明确发热原因,如存在感对体温升高的患者应明确发热原因,如存在感染应给予抗生素治疗染应给予抗生素治疗2)(2)对体温对体温>38℃>38℃的患者应给予退热措施的患者应给予退热措施 8/21/2024( (四四) )血压控制血压控制1.1.高血压高血压2.2.低血压低血压: :脑卒中患者低血压可能的原因有主动脉脑卒中患者低血压可能的原因有主动脉夹层、血容量减少以及心输出量减少等应积极夹层、血容量减少以及心输出量减少等应积极查明原因,给予相应处理查明原因,给予相应处理 8/21/2024推荐意见推荐意见(1)(1)准备溶栓者,血压应控制在准备溶栓者,血压应控制在<180mm Hg/ 100 mm Hg <180mm Hg/ 100 mm Hg 。
2)(2)缺血性脑卒中后缺血性脑卒中后24 h24 h内血压升高的患者应谨慎处理应内血压升高的患者应谨慎处理应先处理紧张焦虑、疼痛、恶心呕吐及颅内压增高等情况血先处理紧张焦虑、疼痛、恶心呕吐及颅内压增高等情况血压持续升高,收缩压压持续升高,收缩压≥200mm Hg≥200mm Hg或舒张压或舒张压≥110 mm Hg≥110 mm Hg,或,或伴有严重心功能不全、主动脉夹层、高血压脑病,可予缓慢伴有严重心功能不全、主动脉夹层、高血压脑病,可予缓慢降压治疗,并观察血压变化,必要时可静脉使用短效药物降压治疗,并观察血压变化,必要时可静脉使用短效药物( (如拉贝洛尔、尼卡地平等如拉贝洛尔、尼卡地平等) ),最好应用微量输液泵,避免血,最好应用微量输液泵,避免血压降得过低压降得过低3)(3)有高血压病史且正在服用降压药者,如病情平稳,可于有高血压病史且正在服用降压药者,如病情平稳,可于脑卒中脑卒中24 h24 h后开始恢复使用降压药物后开始恢复使用降压药物4)(4)脑卒中后低血压的患者应积极寻找和处理原因,必要时脑卒中后低血压的患者应积极寻找和处理原因,必要时可采用扩容升压措施可采用扩容升压措施。
8/21/2024( (五五) )血糖控制血糖控制高血糖高血糖: :约约40%40%的患者存在脑卒中后高血糖,对预后不利的患者存在脑卒中后高血糖,对预后不利目前公认应对脑卒中后高血糖进行控制,但对采用何种降目前公认应对脑卒中后高血糖进行控制,但对采用何种降血糖措施及目标血糖值仅有少数血糖措施及目标血糖值仅有少数RCTRCT,目前还无最后结论目前还无最后结论 低血糖低血糖: :脑卒中后低血糖发生率较低,尽管缺乏对其处理脑卒中后低血糖发生率较低,尽管缺乏对其处理的临床试验,但因低血糖可直接导致脑缺血损伤和水肿加的临床试验,但因低血糖可直接导致脑缺血损伤和水肿加重,而对预后不利,故应尽快纠正低血糖重,而对预后不利,故应尽快纠正低血糖 推荐意见推荐意见:(1):(1)血糖超过血糖超过11.1mmol/L11.1mmol/L时给予胰岛素治疗时给予胰岛素治疗2)(2)血糖低于血糖低于2. 8 mmol/L2. 8 mmol/L时给予时给予10%-20%10%-20%葡萄糖口服或注葡萄糖口服或注射治疗 8/21/2024( (六六) )营养支持营养支持脑卒中后由于呕吐、吞咽困难可引起脱水及营养脑卒中后由于呕吐、吞咽困难可引起脱水及营养不良,可导致神经功能恢复减慢。
应重视脑卒中不良,可导致神经功能恢复减慢应重视脑卒中后液体及营养状况评估,必要时给予补液和营养后液体及营养状况评估,必要时给予补液和营养支持 推荐意见推荐意见:(1):(1)正常经日进食者无需额外补允营养正常经日进食者无需额外补允营养2)(2)不能正常经口进食者可鼻饲,持续时间长者经不能正常经口进食者可鼻饲,持续时间长者经本人或家属同意可行经皮内镜下胃造屡本人或家属同意可行经皮内镜下胃造屡(PEG)(PEG)管饲管饲补充营养补充营养 8/21/2024三、特异性治疗三、特异性治疗 特异性治疗指针对缺血损伤病理生理机制中某一特异性治疗指针对缺血损伤病理生理机制中某一特定环节进行的干预近年研究热点为改善脑血特定环节进行的干预近年研究热点为改善脑血循环的多种措施循环的多种措施( (如溶栓、抗血小板、抗凝、降如溶栓、抗血小板、抗凝、降纤、扩容等方法纤、扩容等方法) )及神经保护的多种药物及神经保护的多种药物 8/21/2024(一)改善脑血循环(一)改善脑血循环 溶栓:溶栓治疗是目前最重要的恢复血溶栓:溶栓治疗是目前最重要的恢复血流措施,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流措施,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rtPA)和尿激酶和尿激酶(UK)(UK)是我国目前使用的主要溶栓药,是我国目前使用的主要溶栓药,目前认为有效抢救半暗带组织的时间窗为目前认为有效抢救半暗带组织的时间窗为4.5h4.5h内或内或6h6h内。
内 8/21/2024(1)(1)静脉溶栓静脉溶栓: :1)rtPA1)rtPA2)2)尿激酶尿激酶: :尿激酶使用剂量为尿激酶使用剂量为100100万一万一150150万万IUIU8/21/2024静脉溶栓的适应证与禁忌证静脉溶栓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①适应证②禁忌证8/21/2024静脉溶栓的监护及处理静脉溶栓的监护及处理A.A.患者收人重症监护病房或脑卒中单元进行监护患者收人重症监护病房或脑卒中单元进行监护; ;B.B.定期进行神经功能评估,第定期进行神经功能评估,第1 1小时内小时内30 min 130 min 1次,以后每小时次,以后每小时1 1次,次,直至直至24 h ; 24 h ; C.C.如出现严重头痛、高血压、恶心或呕叶,应立即停用溶栓药物并行如出现严重头痛、高血压、恶心或呕叶,应立即停用溶栓药物并行脑脑CTCT检查检查; ;D.D.定期监测血压,最初定期监测血压,最初2h2h内内15 min 115 min 1次,随后次,随后6h6h内内30 min 130 min 1次,以后次,以后lhllhl次,直至次,直至24 h ; 24 h ; E.E.如收缩压如收缩压≥180 mm Hg≥180 mm Hg或舒张压或舒张压≥100 mm Hg,≥100 mm Hg,应增加血压监测次数,应增加血压监测次数,并给予降压药物并给予降压药物; ;F.F.鼻饲管、导尿管及动脉内测压管应延迟安置鼻饲管、导尿管及动脉内测压管应延迟安置; ;G.G.给于抗凝药、抗血小板药物前应复查颅脑给于抗凝药、抗血小板药物前应复查颅脑CTCT。
8/21/2024(2)(2)动脉溶栓动脉溶栓 动脉溶栓使溶栓药物直接到达血栓局部,理论上血管再动脉溶栓使溶栓药物直接到达血栓局部,理论上血管再通率应高干静脉溶栓,且出血风险降低然而其益处可能通率应高干静脉溶栓,且出血风险降低然而其益处可能被溶栓启动时间的延迟所抵消一项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被溶栓启动时间的延迟所抵消一项随机双盲对照试验((n=121)((n=121)显示,对发病后显示,对发病后6h6h内重症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动内重症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动脉使用重组尿激酶原,治疗组脉使用重组尿激酶原,治疗组90 d90 d时改良时改良RankinRankin量表评分量表评分和血管再通率均优干对照组,症状性颅内出血和总病死率和血管再通率均优干对照组,症状性颅内出血和总病死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待更多临床试验证实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待更多临床试验证实 目前有关椎目前有关椎- -基底动脉脑梗死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安全性基底动脉脑梗死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安全性与有效性只有少量小样本研究尚无经颈动脉注射溶栓药与有效性只有少量小样本研究尚无经颈动脉注射溶栓药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可靠研究证据。
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可靠研究证据 8/21/2024推荐意见推荐意见(1)(1)对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对缺血性脑卒中发病3h3h内内(I(I级推荐,级推荐,A A级证据级证据) )和和3-4.5h ( I3-4.5h ( I级推荐级推荐,B,B级证据级证据) )的患者,根据适应证筛选患者,尽快静脉给予的患者,根据适应证筛选患者,尽快静脉给予rtPArtPA溶栓治疗使用方法溶栓治疗使用方法:rtPA0.9mg/ka(:rtPA0.9mg/ka(最大剂量为最大剂量为90 mg)90 mg)静脉滴注,其中静脉滴注,其中10%10%在最初在最初1 min1 min内静脉推注,内静脉推注,其余持续滴注其余持续滴注1h1h,用药期间及用药,用药期间及用药24 h24 h内应如前述严密除护患者内应如前述严密除护患者(I(I级推荐,级推荐,A A级级证据证据) )2)(2)发病发病6h6h内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如不能使用内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如不能使用rtPArtPA考虑静脉给予尿激酶,应根考虑静脉给予尿激酶,应根据适应证严格选择患者使用方法据适应证严格选择患者使用方法: :尿激酶尿激酶100100万万-150-150万万IU,IU,溶于生理盐水溶于生理盐水100-100-200ml200ml,持续静脉滴注,持续静脉滴注30 min30 min,用药期间应如前述严密监护患者,用药期间应如前述严密监护患者(II(II级推荐,级推荐,B B级级证据证据) )。
3)(3)可对其他溶栓药物进行研究,不推荐在研究以外使用可对其他溶栓药物进行研究,不推荐在研究以外使用(I(I级推荐,级推荐,C C级证据级证据) )4)(4)发病发病6h6h内由大脑中动脉闭塞导致的严重脑卒中且不适合静脉溶栓的患者,经内由大脑中动脉闭塞导致的严重脑卒中且不适合静脉溶栓的患者,经过严格选择后可在有条件的医院进行动脉溶栓过严格选择后可在有条件的医院进行动脉溶栓(II(II级推荐,级推荐,B B级证据级证据) )5)(5)发病发病24 h24 h内由后循环动脉闭塞导致的严重脑卒中且不适合静脉溶栓的患者,内由后循环动脉闭塞导致的严重脑卒中且不适合静脉溶栓的患者,经过严格选择后可在有条件的单位进行动脉溶栓经过严格选择后可在有条件的单位进行动脉溶栓(III(III级推荐级推荐,C,C级证据级证据) )6)(6)溶栓患者的抗血小板或特殊情况下溶栓后还需抗凝治疗者,应推迟到溶栓溶栓患者的抗血小板或特殊情况下溶栓后还需抗凝治疗者,应推迟到溶栓24 24 h h后开始后开始(I(I级推荐,级推荐,B B级证据级证据) ) 8/21/20242.2.抗血小板抗血小板大样本试验大样本试验( (中国急性卒中试验和国际卒中试验中国急性卒中试验和国际卒中试验) )研究了脑卒研究了脑卒中后中后48 h48 h内口服阿司匹林的疗效,阿司匹林能显著降低随访内口服阿司匹林的疗效,阿司匹林能显著降低随访期末的病死或残疾率,减少复发,仅轻度增加症状性颅内出期末的病死或残疾率,减少复发,仅轻度增加症状性颅内出血的风险。
一个预试验提示轻型脑梗死或血的风险一个预试验提示轻型脑梗死或TIATIA患者早期联用患者早期联用氯毗格雷与阿司匹林是安全的,可能减少血管事件但差异无氯毗格雷与阿司匹林是安全的,可能减少血管事件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目前尚无评价其他抗血小板药物在脑卒中急性统计学意义目前尚无评价其他抗血小板药物在脑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大样本期临床疗效的大样本RCTRCT报道 推荐意见推荐意见:(1):(1)不符合溶栓适应证且无禁忌证的缺血性脑卒中不符合溶栓适应证且无禁忌证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在发病后尽早给予口服阿司匹林患者应在发病后尽早给予口服阿司匹林150-300mg/d( I150-300mg/d( I,,A)A)急性期后改为预防剂量急性期后改为预防剂量(50-150 mg/d)(50-150 mg/d),, (2) (2)溶栓治疗者,溶栓治疗者,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应在溶栓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应在溶栓24 h24 h后开始使用后开始使用(I(I,,B)B)3)(3)对不能耐受阿司匹林者,可考虑选用氯毗格雷等抗血小对不能耐受阿司匹林者,可考虑选用氯毗格雷等抗血小板治疗板治疗(III(III,,C)C)。
8/21/20243.抗凝抗凝急性期抗凝治疗虽已应用急性期抗凝治疗虽已应用5050多年,但一直存在争议多年,但一直存在争议CochraneCochrane系统评价系统纳入系统评价系统纳入2424个个RCTRCT共共23 74823 748例患者,例患者,药物包括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类肝素、口服抗凝剂药物包括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类肝素、口服抗凝剂和凝血酶抑制剂其和凝血酶抑制剂其MetaMeta分析显示分析显示: :抗凝药治疗不能降抗凝药治疗不能降低随访期末病死率低随访期末病死率; ;随访期末的残疾率亦无明显下降随访期末的残疾率亦无明显下降; ;抗抗凝治疗能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率、降低肺栓塞和深凝治疗能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率、降低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但被症状性颅内出血增加所抵消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但被症状性颅内出血增加所抵消心脏或动脉内血栓、动脉夹层和椎心脏或动脉内血栓、动脉夹层和椎- -基底动脉梗死等特基底动脉梗死等特殊亚组尚无证据显示抗凝的净疗效殊亚组尚无证据显示抗凝的净疗效3h3h内进行肝素抗凝内进行肝素抗凝的临床试验显示治疗组的临床试验显示治疗组90 d90 d时结局优于对照组,但症状时结局优于对照组,但症状性出血显著增加,超早期抗凝不应替代溶栓疗法。
性出血显著增加,超早期抗凝不应替代溶栓疗法推荐意见推荐意见:(1):(1)对大多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推荐对大多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推荐无选择地早期进行抗凝治疗无选择地早期进行抗凝治疗(I (I级推荐,级推荐,A A级证据级证据) )2)(2)关于少数特殊患者的抗凝治疗,可在谨慎评估风险、效关于少数特殊患者的抗凝治疗,可在谨慎评估风险、效益比后慎重选择益比后慎重选择(IV(IV级推荐级推荐,D,D级证据级证据) )3)(3)特殊情况下特殊情况下溶栓后还需抗凝治疗的患者,应在溶栓后还需抗凝治疗的患者,应在24 h24 h后使用抗凝剂后使用抗凝剂(I (I级推荐级推荐,B,B级证据级证据) )8/21/20244.降纤降纤 很多研究显示脑梗死急性期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血液黏滞度增很多研究显示脑梗死急性期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血液黏滞度增高,蛇毒酶制剂可显著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并有轻度溶栓和抑高,蛇毒酶制剂可显著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并有轻度溶栓和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制血栓形成的作用 (1)(1)降纤酶降纤酶( defibrase ) ; 2000( defibrase ) ; 2000年国内发表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年国内发表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安慰剂对照试验(n = 2244 )(n = 2244 )显示,国产降纤酶可改善神经功能,显示,国产降纤酶可改善神经功能,降低脑卒中复发率,发病降低脑卒中复发率,发病6h6h内效果更佳,但纤维蛋白原降至内效果更佳,但纤维蛋白原降至1. 1. 3g/L3g/L以下时增加了出血倾向。
以下时增加了出血倾向20052005年发表的中国多中心降纤酶治年发表的中国多中心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纳人疗急性脑梗死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纳人10531053例发病例发病12 h12 h内的患者内的患者结果显示治疗组结果显示治疗组3 3个月结局优于对照组个月结局优于对照组,3,3个月病死率较对照组轻个月病死率较对照组轻度增高治疗组颅外出血显著高于对照组,颅内出血无明显增加治疗组颅外出血显著高于对照组,颅内出血无明显增加 (2)(2)巴曲酶巴曲酶: :国内已应用多年,积累了一定临床经验国内已应用多年,积累了一定临床经验3)(3)安克洛酶安克洛酶(ancrod ):(ancrod ):安克洛酶是国外研究最多的降纤制剂,安克洛酶是国外研究最多的降纤制剂,目前已有目前已有6 6个随机对照试验纳入个随机对照试验纳入24042404例患者,但结果尚不一致例患者,但结果尚不一致4)(4)其他降纤制剂其他降纤制剂: :如叫激酶如叫激酶. .薪蛇酶等临床也有应用,有待研究薪蛇酶等临床也有应用,有待研究 推荐意见推荐意见: :对不适合溶栓井经过严格筛选的脑梗死患者,特别是对不适合溶栓井经过严格筛选的脑梗死患者,特别是高纤维蛋白血症者可选用降纤治疗高纤维蛋白血症者可选用降纤治疗(II(II级推荐级推荐,B,B级证据级证据) )。
8/21/20245.扩容扩容对一般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目前尚无充分对一般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目前尚无充分RCTRCT支支持扩容升压可改善预后持扩容升压可改善预后CochraneCochrane系统评价(纳系统评价(纳入入1818项项RCT)RCT)显示,脑卒中后早期血液稀释疗法有显示,脑卒中后早期血液稀释疗法有降低肺栓塞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趋势,但对降低肺栓塞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趋势,但对近期或远期病死率及功能结局均无显著影响近期或远期病死率及功能结局均无显著影响 推荐意见推荐意见:(1):(1)对一般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推荐对一般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推荐扩容扩容(11(11级推荐,级推荐,B B级证据级证据) )2)(2)对于低血压或脑对于低血压或脑血流低灌注所致的急性脑梗死如分水岭梗死可考血流低灌注所致的急性脑梗死如分水岭梗死可考虑扩容治疗,但应注意可能加重脑水肿、心功能虑扩容治疗,但应注意可能加重脑水肿、心功能衰竭等并发症此类患者不推荐使用扩血管治疗衰竭等并发症此类患者不推荐使用扩血管治疗(l (l级推荐级推荐,C,C级证据级证据) ) 8/21/20246.扩张血管扩张血管目前缺乏血管扩张剂能改善缺血性脑卒中临床预后的大样本高质量RCT证据,需要开展更多临床试验。
推荐意见:对一般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推荐扩血管治疗(II级推荐,B级证据) 8/21/2024(二二)神经保护神经保护 理论上,针对急性缺血或再灌注后细胞损伤的药物可保护脑理论上,针对急性缺血或再灌注后细胞损伤的药物可保护脑细胞,提高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主要的临床研究情况如下细胞,提高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主要的临床研究情况如下: : 钙拮抗剂、兴奋性氨基酸拮抗剂、神经节昔脂和钙拮抗剂、兴奋性氨基酸拮抗剂、神经节昔脂和NXY-059NXY-059等在动等在动物实验中的疗效都未得到临床试验证实物实验中的疗效都未得到临床试验证实依达拉奉是一种抗氧化剂和自由基清除剂,国内外多个随机双盲依达拉奉是一种抗氧化剂和自由基清除剂,国内外多个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提示依达拉奉能改善急性脑梗死的功能结局并安安慰剂对照试验提示依达拉奉能改善急性脑梗死的功能结局并安全全; ;胞二磷胆碱是一种细胞膜稳定剂,几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胞二磷胆碱是一种细胞膜稳定剂,几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对其在脑卒中急性期的疗效进行了评价,单个试验都显示差试验对其在脑卒中急性期的疗效进行了评价,单个试验都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异无统计学意义,但MetaMeta分析(分析(4 4个试验共个试验共13721372例患者例患者) )提示提示: :脑脑卒中后卒中后24 h24 h内口服胞二磷胆碱的患者内口服胞二磷胆碱的患者3 3个月全面功能恢复的可能个月全面功能恢复的可能性显著高丁安慰剂组,安个性与安慰剂组相似。
性显著高丁安慰剂组,安个性与安慰剂组相似cerebrolysincerebrolysin是一是一种有神经营养和神经保护作用的药物,国外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种有神经营养和神经保护作用的药物,国外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提示其安全并改善预后吡拉西坦的临床试验结果不一致,试验提示其安全并改善预后吡拉西坦的临床试验结果不一致,日前尚无最后结论日前尚无最后结论 推荐意见推荐意见: :神经保护剂的疗效与安个性尚需开展更多高神经保护剂的疗效与安个性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质量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I (I级推荐,级推荐,B B级证据级证据) ) 8/21/2024(三三)其他疗法其他疗法1.丁基苯肤:丁基苯酞是近年国内开发的I类新药几项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口服丁基苯酞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显示:丁基苯酞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和生活能力评分均较安慰剂对照组显著改善,安全性好 2.人尿激肤原酶:人尿激肤原酶(尤瑞克林)是近年国内开发的另一个I类新药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使用人尿激肤原酶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显示:尤瑞克林治疗组的功能结局较安慰剂组明显改善并安全。
3.高压氧和亚低温的疗效和安全性还需开展高质量的RCT证实 8/21/2024(四四)中医中药中医中药1.1.中成药中成药: :中成药在我国广泛用于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已中成药在我国广泛用于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已有多年一项系统评价共纳人有多年一项系统评价共纳人191191项临床试验,涉及项临床试验,涉及2121种中成药共种中成药共189189项临床试验项临床试验(19 180(19 180例患者例患者) )的的MetaMeta分析分析显示其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值得进一步开展高质量研显示其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值得进一步开展高质量研究予以证实究予以证实 2.2.针刺针刺: :目前已发表较多关丁针刺治疗脑卒中疗效的临目前已发表较多关丁针刺治疗脑卒中疗效的临床试验,但研究质量参差不齐,结果不一致床试验,但研究质量参差不齐,结果不一致CochraneCochrane系统评价共纳人系统评价共纳人1414项项RCT(RCT(共共12081208例患者例患者) ),,MetaMeta分析显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针刺组随访期末的死亡或残疾人数示,与对照组相比,针刺组随访期末的死亡或残疾人数降低,差异达统计学意义的临界值降低,差异达统计学意义的临界值(P=0.05)(P=0.05),神经功能,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改善。
但针刺与假针刺进行比较的试验未缺损评分显著改善但针刺与假针刺进行比较的试验未能重复以上效果能重复以上效果 推荐意见推荐意见: :中成药和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尚需更中成药和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尚需更多高质量多高质量RCTRCT进一步证实建议根据具体情况结合患者进一步证实建议根据具体情况结合患者意愿决定是否选用针刺意愿决定是否选用针刺(II(II级推荐级推荐,B,B级证据级证据) )或中成药治或中成药治疗疗(III(III级推荐,级推荐,C C级证据级证据) ) 8/21/2024四、急性期并发症的处理四、急性期并发症的处理( (一一) )脑水肿与颅内压增高脑水肿与颅内压增高 严重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是急性重症脑梗死的常见并严重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是急性重症脑梗死的常见并发症,是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症,是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推荐意见推荐意见:(1):(1)卧床,避免和处理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囚卧床,避免和处理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囚素,如头颈部过度扭曲、激动、用力、发热、癫痫、素,如头颈部过度扭曲、激动、用力、发热、癫痫、呼吸道不通畅、咳嗽、便秘等呼吸道不通畅、咳嗽、便秘等(I (I级推荐,级推荐,D D级证据级证据) )。
2)(2)可使用甘露醇静脉滴注可使用甘露醇静脉滴注(I (I级推荐级推荐,C,C级证据级证据); );必要时必要时也可用甘油果糖或吠塞米等也可用甘油果糖或吠塞米等(II(II级推荐级推荐,B,B级证据级证据) )3)(3)对于发病对于发病48 h48 h内,内,6060岁以下的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伴岁以下的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伴严重颅内压增高、内科治疗不满意且无禁忌证者,可严重颅内压增高、内科治疗不满意且无禁忌证者,可请脑外科会诊考虑是否行减压术请脑外科会诊考虑是否行减压术( I( I级推荐,级推荐,A A级证据级证据) )4)(4)对压迫脑干的大面积小脑梗死患者可请脑外科会诊对压迫脑干的大面积小脑梗死患者可请脑外科会诊协助处理协助处理(III(III级推荐,级推荐,C C级证据级证据) ) 8/21/2024(二)出血转化 脑梗死出血转化发生率为脑梗死出血转化发生率为8. 5%-30%8. 5%-30%,其中有症状的为,其中有症状的为1. 5%1. 5%一一5% 5% 心源性脑栓塞、大面积脑梗死、占位效应、早期低密度征、心源性脑栓塞、大面积脑梗死、占位效应、早期低密度征、年龄大于年龄大于7070岁、应用抗栓药物岁、应用抗栓药物( (尤其是抗凝药物尤其是抗凝药物) )或溶栓药物等会或溶栓药物等会增加出血转化的风险。
增加出血转化的风险 研究显示无症状性出血转化的预后与无出血转化相比差异并无统研究显示无症状性出血转化的预后与无出血转化相比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目前尚缺乏对其处理的研究证据计学意义,目前尚缺乏对其处理的研究证据; ;也缺乏症状性出血也缺乏症状性出血转化后怎样处理和何时重新使用抗栓药物转化后怎样处理和何时重新使用抗栓药物( (抗凝和抗血小板抗凝和抗血小板) )的高的高质量研究证据目前对无症状性出血转化者尚无特殊治疗建议质量研究证据目前对无症状性出血转化者尚无特殊治疗建议 推荐意见推荐意见:(1):(1)症状性出血转化症状性出血转化: :停用抗栓治疗等致出血停用抗栓治疗等致出血药物药物(I (I级推荐,级推荐,C C级证据级证据); );与抗凝和溶栓相关的出血处与抗凝和溶栓相关的出血处理参见脑出血指南理参见脑出血指南2)(2)何时开始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何时开始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 :对需要抗栓治疗的患者,可于出血转化病情稳定后对需要抗栓治疗的患者,可于出血转化病情稳定后7 7一一10 d10 d开始抗栓治疗开始抗栓治疗; ;对于再发血栓风险相刘较低或全身对于再发血栓风险相刘较低或全身情况较差者,可用抗血小板药物代替华法林。
情况较差者,可用抗血小板药物代替华法林8/21/2024(三)癫痛 缺血性脑卒中后癫晌的早期发生率为2%-33%,晚期发生率为3% --67%目前缺乏脑卒中后是否需预防性使用抗癫痫药或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的证据 推荐意见:(1)不推荐预防性应用抗癫痫药物(IV级推荐,D级证据)2)孤立发作一次或急性期晌性发作控制后,不建议长期使用抗癫痫药物(IV级推荐,D级证据)3)脑卒中后2-3个月再发的癫痫,建议按癫痫常规治疗进行长期药物治疗(I级推荐,D级证据)4)脑卒中后癫痫持续状态,建议按癫痫持续状态治疗原则处理(I级推荐,D级证据) 8/21/2024(四)吞咽困难 约50%的脑卒中患者人院时存在吞咽困难,3个月时降为15%左右为防治脑卒中后肺炎与营养不良,应重视吞咽困难的评估与处理 推荐意见:(1)建议于患者进食前采用饮水试验进行吞咽功能评估(II级推荐,B级证据)2)吞咽困难短期内不能恢复者早期可插鼻胃管进食(II级推荐,B级证据),吞咽困难长期不能恢复者可行PFG进食(III级推荐,C级证据) 8/21/2024(五)肺炎 约5. 6%脑卒中患者合并肺炎,误吸是主要原因。
意识障碍、吞咽困难是导致误吸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他包括呕吐、不活动等肺炎是脑卒中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5%-25%脑卒中患者死于细菌性肺炎推荐意见:(1)早期评估和处理吞咽困难和误吸问题,对意识障碍患者应特别注意预防肺炎(I级推荐,C级证据)2)疑有肺炎的发热患者应给予抗生素治疗,但不推荐预防性使用抗生素(II级推荐,B级证据) 8/21/2024(六)排尿障碍与尿路感染 排尿障碍在脑卒中早期很常见,主要包括尿失禁与尿储排尿障碍在脑卒中早期很常见,主要包括尿失禁与尿储留住院期间留住院期间40%40%一一60%60%中重度脑卒中患者发生尿失禁,中重度脑卒中患者发生尿失禁,29 %29 %发生尿储留尿路感染主要继发于因尿失禁或尿发生尿储留尿路感染主要继发于因尿失禁或尿储留留置导尿管的患者,约储留留置导尿管的患者,约5%5%出现败血症,与脑卒中出现败血症,与脑卒中预后不良有关预后不良有关 推荐意见推荐意见:(l):(l)建议对排尿障碍进行早期评估和康复治疗,建议对排尿障碍进行早期评估和康复治疗,记录排尿日记记录排尿日记(II(II级推荐,级推荐,B B级证据级证据) )。
2)(2)尿失禁者应尽尿失禁者应尽量避免留置尿管,可定时使用便盆或便壶,白大每量避免留置尿管,可定时使用便盆或便壶,白大每2 2小小时时1 1次,晚上每次,晚上每4 4小时小时1 1次次(I (I级推荐级推荐,C,C级证据级证据) )3)(3)尿储尿储留者应测定膀胧残余尿,排尿时可在耻骨上施压加强排留者应测定膀胧残余尿,排尿时可在耻骨上施压加强排尿必要时可间歇性导尿或留置导尿尿必要时可间歇性导尿或留置导尿(IV(IV级推荐,级推荐,D D级证级证据据) )4)(4)有尿路感染者应给于抗生素治疗,但不推荐预有尿路感染者应给于抗生素治疗,但不推荐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防性使用抗生素(I (I级推荐级推荐) ) 8/21/2024(七)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DVT)和肺栓塞 DVTDVT的危险因素包括静脉血流淤滞、静脉系统内皮损伤和血液高的危险因素包括静脉血流淤滞、静脉系统内皮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瘫痪重、年老及心房颤动者发生凝状态瘫痪重、年老及心房颤动者发生DVTDVT的比例更高,症状的比例更高,症状性性nvTnvT发生率为发生率为2% 2% 。
DVT DVT最重要的并发症为肺栓塞根据相关最重要的并发症为肺栓塞根据相关研究建议按如下意见处理研究建议按如下意见处理 推荐意见推荐意见:(1):(1)鼓励患者尽早活动、抬高下肢鼓励患者尽早活动、抬高下肢; ;尽量避免下肢尽量避免下肢( (尤其尤其是瘫痪侧是瘫痪侧) )静脉输液静脉输液(I (I级推荐级推荐) )2)(2)对于发生对于发生DVTDVT及肺栓塞高风及肺栓塞高风险且无禁忌者,可给予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有抗凝禁忌者给险且无禁忌者,可给予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有抗凝禁忌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予阿司匹林治疗(I (I级推荐,级推荐,A A级证据级证据) )3)(3)可联合加压治疗可联合加压治疗( (长筒长筒袜或交替式压迫装置袜或交替式压迫装置) )和药物预防和药物预防DVTDVT,不推荐常规单独使用加,不推荐常规单独使用加压治疗压治疗; ;但对有抗栓禁忌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推荐单独应用加但对有抗栓禁忌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推荐单独应用加压治疗预防压治疗预防DVTDVT和肺栓塞和肺栓塞(I (I级推荐级推荐,A,A级证据级证据) )4)(4)对干无抗凝和对干无抗凝和溶栓禁忌的溶栓禁忌的D VT'D VT'或肺栓塞患者,首先建议肝素抗凝治疗,症状或肺栓塞患者,首先建议肝素抗凝治疗,症状无缓解的近端无缓解的近端DVTDVT或肺栓塞患者可给予溶栓治疗或肺栓塞患者可给予溶栓治疗(IV(IV级推荐,级推荐,D D级级证据证据) )。
8/21/2024谢谢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