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饲料添加剂》PPT课件

枫**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386.11KB
约34页
文档ID:577215810
《饲料添加剂》PPT课件_第1页
1/34

第十第十八八章章 饲料添加剂饲料添加剂 第一节第一节 饲料添加剂饲料添加剂概述概述第二节第二节 维生素维生素添加剂添加剂 第三节第三节 氨基酸添加剂氨基酸添加剂第四节第四节 非营养性添加剂非营养性添加剂 饲料添加剂(Feed additives):为了满足动物对营养的需要,改善饲料主体物质的性质和作用,在天然饲料的加工、调剂、贮存或饲喂等过程中,人工另外加入的各种微量物质的总称 饲料中原就有但量不足,如氨基酸、维生素、矿物元素等,称为营养性添加剂营养性添加剂 饲料中原本没有,只需添加少量就能改变饲料性质的物质,如抗氧化剂、香料、抗菌药物、防霉剂等,称为非营养性添加剂非营养性添加剂第一节第一节 饲料添加剂饲料添加剂概述概述 饲料添加剂非营养性添加剂营养性添加剂矿物质添加剂维生素添加剂 氨基酸添加剂单细胞蛋白 非蛋白氮 小  肽 抗生素酶制剂砷制剂 生长激素抗氧化剂防霉剂生长促进剂饲料保藏剂驱虫保健剂其他抗菌药物抗寄生虫药物增色剂调味剂乳化剂 黏结剂抗结块剂 一、一、饲料添加剂主要作用饲料添加剂主要作用•完善日粮全价性;•提高饲料利用率,改善饲料适口性,增进采食;•刺激动物生长发育;•防治疾病;•减少贮存期间营养物质的损失;•改进饲料加工性能;•改善畜产品品质,增加经济效益。

二、二、二、二、作为饲料添加剂的条件作为饲料添加剂的条件作为饲料添加剂的条件作为饲料添加剂的条件•必须具有确实的经济和生产效果;•长期使用或使用期内,不应对动物产生急性或慢性毒害作用,不应影响种用动物的种用特性;•所含有毒有害物质不得超过允许量;•在饲料和动物消化道中应有较好的稳定性;•不降低饲料的适口性;•动物产品中的残留不能超过规定标准,不影响动物产品的质量和人体健康 第二节第二节 维生素添加剂维生素添加剂 在开开放放式式的的饲饲养养条条件件下,畜禽对维生素的需要可以在低效率的生产条件下,通过其机体的稳恒机制或自由觅食达到低水平的平衡即使个别维生素在短期内缺乏,往往在临床症状上也表现得不十分明显 但随着现现代代化化封封闭闭式式规规模模养养殖殖业业的不断发展,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加上种种饲养环境应激,维生素的增产作用便显得愈来愈明显 在在饲饲料料工工业业中中,,维维生生素素不不是是按按传传统统作作用用法法治治疗疗某某种种维维生生素素缺缺乏乏症症,,而而是是作作为为饲饲料料中中营营养养的的补补充充,,增加动物抗病或抗应激反应的能力,或是促进生长提高某种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而添加的。

一、维生素添加剂概述 1 维生素添加的种类 目前, 国外在饲料中添加的维生素约有1515种 反刍动物反刍动物: 维生素A、D、E; 猪猪: 添加维生素A、D、E、K、硫胺素、核黄素、烟酸、 泛酸、生物素、叶酸、维生素B12等十一十一种; 鸡鸡: 除了上述十一种外,吡哆醇吡哆醇和胆碱胆碱 食物、饲料含量不足; 动物采食量降低; 由于疾病、喂食不足、偏食、牙病和适口性等造成采食量降低,导致维生素缺乏; 动物消化吸收障碍; 需要量增高:代谢类型改变(妊娠、泌乳)、活动量、生产水平、环境污染和应激等情况下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增加 药物的影响:抑菌药物(如磺胺药和球虫药)和抗菌素,长期大量使用会破坏肠道菌群,减少宿主动物所需维生素的一个来源;2 维生素缺乏及原因 抗维生素和维生素颉抗物的存在; 体内的维生素贮存:脂溶性维生素易于在体内贮存,如维生素A或β-胡萝卜素在肝脏和脂肪组织中的贮存足以满足6个月或更长时间的需要量(McDOwell,1989)。

在实际生产中因严重缺乏某种维生素而产生特异缺乏症是很少见的,经常遇到的是因维生素不足,而出现的非特异状态,或称征候群例如,皮肤变粗、生长缓慢、生产水平下降、抗病力减弱等等 二、二、脂溶性维生素饲料脂溶性维生素饲料1 维生素A(VA) 维生素A有VA1、VA2两种VA1又叫视黄醇 VA2的生物活性只有VA1的1/2左右,同时稳定性差2 维生素D(VD) 动物营养中主要有D2、D3,后者对所有动物都具有生物活性,前者对多数动物具有活性,只有禽例外, D2对禽来说活性很低3 维生素E(VE) 商品生产的VE醋酸盐呈液态, 也可以用吸附剂制成固体或加被膜保护 1 维生素B1(VB1) 三、水溶三、水溶性维生素饲料性维生素饲料 有2种,一种是盐酸硫胺,另一种是单硝酸硫胺,都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单硝酸硫胺有时略带微黄色盐酸硫胺的水溶性比单硝酸硫胺的水溶性好,但是稳定性略差2 维生素B2(VB2) 商品生产的VB2呈桔黄色晶体VB2在水中的溶解性差,对还原剂和光极为敏感3 泛酸(遍多酸,VB3) 商品生产的泛酸是其钙盐,即泛酸钙,呈白色粉未,无臭味苦。

4 尼克酸(烟酸,VPP,VB5) 产品呈白色粉状晶体或微黄色结晶,无臭,有微酸味或轻微特异臭味 5 VB6 有三种化学结构,吡多醛,吡多醇,吡多胺6 叶酸(VBc,VB11) 是由蝶酸和谷氨酸结合而成,呈黄色或橙黄色结晶性粉未,无臭7 VB12(钴氨素) 产品呈深红色晶形光,弱酸,碱易使VB12逐渐失效对氧化剂,还原剂也比较敏感8 生物素(VH,VB7) 产品呈白色晶形在水中的溶解度甚差9 胆碱(VB4) 无色,有轻微特异臭味商品生产的胆碱多为其氯化物 1.在配合饲中添加维生素的日粮自身的含量及不同养分间的盈缺互补、拮抗规律的影响2.畜禽总的需要量与其机体内能够合成量的关系3.饲养环境应激的影响4.由于疾病或药物抑制了肠道微生物,进而减少某些维生素合成量而诱发的维生素缺乏5.日粮中抗维生素因子的影响6.各种维生素添加效应(additionaleffects)7.维生素制剂本身的稳定性四、四、设计维生素饲料添加剂配方时应注意设计维生素饲料添加剂配方时应注意的问题的问题 第三节第三节 氨基酸添加剂氨基酸添加剂 蛋白质营养的实质是氨基酸营养蛋白质营养的实质是氨基酸营养,而氨基酸营养的核氨基酸营养的核心是氨基酸之间的平衡心是氨基酸之间的平衡。

植物性饲料的氨基酸,几乎都不平衡,即或是由不同配比天然饲料构成的全价配合饲料,尽管依据氨基酸平衡的原则配料,但它们的各种氨基酸含量和氨基酸之间的比例仍然是变化多端,各式各样的因而,需要氨基酸添加剂来平衡或补足饲料限制性氨基酸的不足,使其它氨基酸得到充分利用,从而节约大量的豆饼(粕)和鱼粉等优质蛋白质饲料 一、氨基酸添加剂的种类一、氨基酸添加剂的种类 赖氨酸(L-lysine monohydrochloride)蛋氨酸(DL-methionine) 蛋氨酸羟基类似物 DL-色氨酸(DL-Tryptophan)甘氨酸(Glycine) 苏氨酸(Threonine) 1.节约蛋白质并提高饲料利用效率和动物产品产量 2.改善畜禽肉的品质 在肉猪、肉鸡饲粮中添加赖氨酸,在国外比较盛行,目的在于改善肉质,提高瘦肉量3.改善和提高动物消化机能 4.减少应激症 应应激激症症 就是由于外界环境条件变化或其它因素使动物产生一种生理学适应的现象,会使采食急剧下降,影响生长和畜产品产量 二、氨基酸添加剂的作用 三、氨基酸添加剂的原料选用 1.蛋氨酸蛋氨酸添加剂的原料选用 在饲料工业中广泛使用的蛋氨酸有两类,一类是D-蛋氨酸,另一类是DL--蛋氨酸羟基类似物及其钙盐。

目前,国内使用的蛋氨酸大部分为粉状DL-蛋氨酸,或L-蛋氨酸 2.赖氨酸赖氨酸添加剂的原料选择 饲料中添加赖氨酸的单位,一般以纯L-赖氨酸的重量来表示配合饲料中常用的是L-赖氨酸盐酸,在商品上标明的含量为98.5%,指的是L-赖氨酸和盐酸的含量,实际上扣除盐酸后,L-赖氨酸含量只有7878%%左右,因而,在使用这种添加剂时,要以78 %的含量计算 第第四四节节 非营养性添加剂非营养性添加剂 非营养性饲料添加剂,虽不是饲料中的固有营养成分,本身亦没有营养价值,但有着特殊的明显的维护机体健康,促进生长和提高饲料的转换效率等作用 包括生长促进剂、饲料保藏剂、驱虫保健剂及其它 一、生长促进剂一、生长促进剂 包括抗生素、合成抗菌药、益生素、激素及类激素 生长促进剂可以改善动物的日增重和育肥动物饲料的转化效率提高动物生产能力,节省饲料开支一)抗生素添加剂(Antibiotics,曾称抗菌素) 一些特定微生物(细菌、放射菌、真菌等)的发酵产物,对特异微生物的生长有抑制或杀灭作用 1 使用效果 抗生素除用作防治疾病外,也可作为生长刺激剂使用,特别是在卫生条件和管理条件不良的情况下,效果更好。

一般说,抗生素用于猪、鸡等单胃动物及6个月龄内的犊牛效果较好动物服用抗生素后,肠壁变薄,有利于养分的渗透和吸收,同时还能刺激脑下垂体,分泌激素,促进发育 例如,土霉素、杆菌肽、螺旋霉素抗生素可使猪提高增重10~15%,饲料报酬提高5%左右;用于雏鸡时可多增重10~15% 2 长期使用或滥用存在的问题: 病原菌产生抗药性问题; 抗生素在动物产品和环境中的残留问题 3 防止措施: 1).最好选用动物专用的、吸收和残留少的、不产生抗药性的品种(禁用某些品种) 2).加强管理,严格控制使用剂量,保证使用效果,防止不良副作用 抗生素用量过少不起作用,过多亦不好,宜限量使用具体用量除与抗生素种类、喂用对象等有关外,还因喂用目的而异 如用于防治疾病则用量要比用作生长促进剂为高 3)抗生素的使用期限要作具体规定 研究证明抗生素在动物体内蓄积到一定水平时,即不再蓄积,此时食入量与排泄量呈平衡状态,如果停药,则体内残留的抗生素可以逐步排出大多数抗生素消失时间约需3~6天,故一般规定在屠宰前7天停止添加 日本和前苏联规定产蛋和产奶牛不准使用抗生素添加剂。

*在饲料中长期低剂量添加抗生素或抗菌药物,不仅易导致药物在动物性食品中的残留,而且会使微生物产生对药物的耐受性,使药物的抗茵效果逐渐降低鉴于这些有害于人类健康的不利因素,近年来各国对加强饲料药物添加剂的管理都提出了新的对策 4 饲料添加剂用抗生素的种类: 1.四环素类:四环索、土霉素和金霉素类 2.大环内酯类:螺旋霉素、泰乐霉素、北里霉素、竹桃霉素和红霉素 3.多肽类:杆菌肽、阿伏霉素、持久霉素、硫肽霉素、粘杆菌素等 4.氨基糖苷类: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春雷霉素 5.磷酸化多糖类:黄磷脂霉素、大灰霉素、克柏霉素等 6.聚醚类:莫能菌素(瘤胃素)、盐霉素(萨里诺霉素)、拉沙里霉素 7.青霉素类:青霉素 8.其它类:氯霉素、林肯霉素等 5 抗生素作用机制 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减少发病率; 能抑制动物肠道内有害微生物区系,有利于维持肠道微生物的平衡态; 能使小肠重量变轻,肠壁变薄,肠绒毛变长, 提高养分吸收收率; 减少幼龄动物的腹泻; (二)益生素(Probiotic) Parker(1974)提出: 是由一些有益的好气性菌、厌气性菌、乳酸菌、酵母菌和霉菌类培养制成的活菌制剂。

可以直接饲喂动物并通过调节动物肠道微生态平衡,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动物生长和提高饲料利用率的活性微生物或其培养物 目前主要应用有乳酸杆菌制剂、枯草杆菌制剂、双歧杆菌制剂、链球菌制剂和曲霉菌类制剂等 益生素是天然产品,作用效果好,安全无残留,副作用少等,愈来愈受到人们关注和重视 益生菌的作用机理益生菌的作用机理益益生生菌菌肠道屏障,抑制致病菌,排出毒素肠道屏障,抑制致病菌,排出毒素1 作用机理 2 益生素使用存在的问题•益生素的作用机制了解少;•品种较少,菌种单一;•产品缺乏质量标准,应用效果不稳定;•影响应用效果的因素缺乏定量研究 (三)酶制剂 酶是生物机体合成的具有特异功能的蛋白质 1 酶制剂种类 作为饲料添加剂的酶制剂主要是助助消消化化的的水水解解酶酶,品种约20~30种用量最大的有下面五大类: 非淀粉多糖酶;包括纤维素酶、葡聚糖酶、木聚糖酶、甘露聚糖酶、半乳糖苷酶等 植酸酶; 淀粉酶; 蛋白酶; 脂肪酶 主要用于消化机能尚未健全的幼畜,尤其是早期断奶的犊牛和仔猪,在其开食料中添加这种酶制剂。

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酶制剂的生产方式已由生物提取转向工业发酵,使酶类饲料添加剂的应用变为现实 2 酶制剂的使用效果 饲料加酶能够提高动物生长速度; 改善饲料利用率; 降低动物发病率; 减少养分的排泄量 ; 提高生产效益 二、驱虫保健剂二、驱虫保健剂 驱虫性抗生素和抗球虫剂 三、饲料保存剂三、饲料保存剂 饲料的保存是饲料工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一)抗氧化剂 1.乙氧喹(山道喹) 又称乙氧基喹啉(EMQ) 2.二丁基羟基甲苯(BHT) 在饲料中的用量一般为60~120mg/kg含油脂较多的肉用仔鸡饲料必须添加抗氧化剂 3.丁羟基苯甲醚(BHA) 又名丁羟基茴香醚 (二)防霉剂(Mold inhibitor) 对于水分含量高的饲料或贮藏于高温、高湿条件下的饲料,均宜使用 目前,常用的饲料防酶剂有下面几种: 丙酸、丙酸钠和丙酸钙 山梨酸与山梨酸钾 苯甲酸与苯甲酸钠 对羟基苯甲酸酯类 柠檬酸和柠檬酸钠 乳酸和乳酸钙 富马酸二甲酯 四、其他添加剂四、其他添加剂 (一)着色剂 为了提高动物产品的美观和商品价值,有些饲料应添加着色剂。

常用于家禽、水产动物及蛋黄、皮肤、羽毛以及肌肉的着色 主要是类胡萝卜素产生,其色泽的深浅决定于动物采食类胡萝卜素的量 主要着色剂我国批准使用的有:叶黄素叶黄素、胡萝胡萝卜素卜素、桔黄色素、柠檬黄、虾红质等 图图 蛋黄颜色的对比蛋黄颜色的对比 (二)调味剂(食欲增进剂) 调味剂又称增香剂 改善和提高饲料的适口性,引诱采食、增加采食量 种类:香料(香草醛、肉桂醛、茴香醛、丁香醛、果酯)、谷氨酸钠、糖蜜、糖精等 (三)粘合剂 粘合剂又称制粒添加剂 用于颗粒饲料和饵料的制作,目的是减少粉尘损失,提高颗粒料的牢固程度,减少造粒过程中压模受损,是加工工艺上常用的添加剂 (四)流散剂 流散剂又称抗结块剂 它的主要作用是使饲料和添加剂保持较好的流动性它对流动缓慢易粘不散和对湿度敏感的物料,提高它们的泻注性和贮存的稳定性 随着我国饲料工业的发展,各地都研制出许多中药饲料添加剂中药是天然的动植物或矿物质,本身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在饲料中可以补充营养,另外还有促进生长、增强动物体质、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

饲料添加剂中的抗生素、化学合成药物常常是具有残毒和病菌抗药性,影响动物产品的质量和动物疾病的防治效果中药饲料添加剂却无毒副作用和抗药性,而资源丰富来源广,价格便宜,作用广泛,既有营养作用,又有防病作用五)中药饲料添加剂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