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四册教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77179630 上传时间:2024-08-21 格式:PDF 页数:115 大小:13.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四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5页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四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5页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四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5页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四册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5页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四册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四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四册教案(1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目标:1、熟悉计数单位“ 百”与 “ 千”,了解计数单位“ 万”, 让学生建立初步的计数单位体系,掌握个、十、百、千、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能用知道的计数单位数出数量在万以内的数。2、了解百位和千位的意义,初步建立数位的基本概念,能理解不同数位上的书表示的含义,知道万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 会用万以内的数表示生活中物体的个数, 能准确地比较 纯熟地读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4、 在现实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 会对较多物体个数进行初步的估计判定和推测,让学生体验数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广泛性、现实性,培

2、养学生初步的预测能力。教学重点:1、熟悉计数单位“ 百”与 “ 千”,了解计数单位“ 万”, 让学生建立初步的计数单位体系,掌握个、十、百、千、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能用知道的计数单位数出数量在万以内的数。2、了解百位和千位的意义,初步建立数位的基本概念,能理解不同数位上的书表示的含义,知道万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 会用万以内的数表示生活中物体的个数, 能准确地比较 纯熟地读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教学难点:在数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结 合 数 突 破 “ 翻坎数”。教具、学具预备:小棒、计数器、卡片等。1、数数第一课时教

3、学内容;P l主题图,P2P3例1、例2 、例3。课堂活动1、2、3、 4。教学目标:1、认识计数单位“ 百”与 “ 千”,了解计数单位“ 万” 让学生建立初步的计数单位体系,掌握个、十、百、 千、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理解相邻两个计数 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2、在现实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让学生体验数在生活应用的广泛性、现实性。3、让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能充分的感受到数数的快乐与成功。教学重点:认识计数单位“ 百”与 “ 千”,了解计数单位“ 万” 让学生建立初步的计数单位体系,掌握个、十、百、 千、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理解相邻两个计数 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

4、进率是10。教学预备:小棒、计数器等。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师谈话引入:我们已经知道10个一是十( 边说边摆10个一根小棒, 再出示一捆小棒。 )并板书:10个一是十。2、请学生摆10捆小棒,并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同桌可以合作摆一摆,从而得 出10个十是一百。板书:10个十是一百3、小朋友已经会数100以内数了,但是在生活中我们往往还会碰到很多的数。请小朋友打开书第1页,看一看,你看到些什么?知 道 了 什 么 ?学生独立看书,再指名说一说。4、师:刚才小朋友通过看书知道了塔高4 6 5米,飞机飞行高度8 0 0 0米,每小时飞行9 0 0千米,实验小学有1 2 0 0多人。这些数都超

5、过了 1 0 0 ,都 比1 0 0大。二、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我们先来数数。并板书:万以内数的认识数数( 一 )、通过数一数,说一说,探索新知。1、教师出示一张印有1 0 0个小格方块的灯片,先让学生数一数一块 有多少个格子( 1 0 0个 ) ,然后再看着灯片一百一百地数:一 百 、二百、三百、四百九百、一千。师:刚才我们数了几个一百就是一千?生:1 0个一百是一千。师板书:1 0个一百是一千( 1 0 0 0 )2、在计数器上拨珠数。师:在计数器上怎样拨一百?( 1 )请学生自己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再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拨的?生:在百位上拨一颗珠子就是一百。( 2 )请

6、学生边数数边在计数器上拨出二百、三百九百、一千,并对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样拨出一千这个数的。( 3 )指名全班交流。3、在直条图上数数。教师出示有刻度的直条图,先让学生 认识一格表示一百,再让学生从。 依次数出1 0 0、2 0 0、3 0 0 . . . . . 9 0 0、1 0 0 0 .( 二 )用实物数出一万师出示实物,让学生一千一千地数:一千、二千、三千. . .九千、一万。并问:几个一千是一万?生:1 0个一千是一万。师板书:1 0个一千是一万(1 0 0 0 0 )( 三 )在计数器上拨一拨,认识计数单位一、十、百、千、万。1、让生在计数器上拨出一、十、一百、一千、一万,同

7、桌互相一说你是怎样拨的。师可指名说一万的拨珠方法。 ( 在万位上拨一颗珠子就是一万)。2、师:我们知道1 0个一是十,那么个和十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同桌互相讨论,再交流得出:个和十之间的进率是1 0。3、那么十和百、百和千、千和万之间的进率又是多少呢?同桌互相讨论,在全班交流得出:十和百之间的进率是十,百 和千之间的进率也是十,千和万之间的进率仍旧是十。4、教师小结:刚才小朋友通过在计数器上拨珠,知 道 了 个 十 、百、千、万都是计数单位,还知道了个和十、十和百、百和千、千和万之间的进率都是1 0 ,也就是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是十。5、学生看书P 3 ,读一读右下角的一段话。三、课堂活动1

8、、P 4第1题,数一数,说一说。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全班订正。2、在计数器图上画珠子。( P 4第2题 )3、填一填。( P 4第3题 )4、下面的人民币每一扎是1 0 0张,各是多少元? ( P 4第4题 )学生先独立填空,再全班交流,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生:因 为1 0 0个一是1 0 0 , 1 0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板书设计:万以内数的认识数数1 0个一是十1 0个十是一百1 0个一百是一千1 0个一千是一万计数单位有:一 ( 个 )、十、百、千、万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内容:P 5- 例4、P

9、6例5 , P 7一课堂活动1 5题。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万,了解 百位和千位的意义,初步建立数位的基本概念,能理解不同数位上的数的含义。2、知道万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会用万以内的数表示生活中物体的个数,能准确地数出 万以内的数。4、让学生体验数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现实性,使学生能感受到数数的快乐与成功。教学重点:1、能正确地数出万以内的数。2、知道万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教学难点:在数的过程中突出计数单位,突破翻坎数。教具准备:小棒、计数器等。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师:昨天我们认识了那些计数单位

10、?生:认识的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千、万。那 么1 0个一是( ) , 1 0个 ()是一百,() 个一百是一千,1 0个一千是() 0指名口头回答,全班齐读一遍。二、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继承学习数数,并板书课题:数数三、探索新知( 一 )教学例4 ,通过一根一根数小棒,突破翻坎数数的方法。1、小朋友自己用小棒从九十七开始,一根一根地数,一直数到一百二十。数好的小朋友可以同桌互相数一数。2、指名全班交流。师问:数到九十九,再往后怎么数?生:该数一百了。 ( 因为9后面添上1就 变 成1 0 , 1 0和9 0合 起 来 就 是1 0 0。 )3、师问:一百二十里面有几个百和几个十?生:一百二十

11、里面有1个百和2个十。4、学生在计数器上拨珠数数。请小朋友在计数器上一个一个地数, 从二百九十三数到三百零五, 先独立拨珠数,再指名拨珠数。再一个一个地数,从三百九十八数到四百零二;再一个一个地数,从四百九十九数到五百- - -1 ;再一个一个地数,从五百九十五数到六百一十。4、接龙数数一个一个地数,从六百九十六数到七百零八;一个一个地数,从七百九十七数到八百 | 三 ;一个一个地数,从八百九十九数到九百I 三 ;一个一个的数,从九百九十八数到f 零五。(二 )教 学 例51、 h h地数(1 )在计数器上从九百八十数到一千零五十;并说出九百八十由() 个百、 ( )个十组成的,一千零五十由(

12、 )个千、 ( )个 十 组 成 。生先自己拨球数数,然后填在书上,再和同桌说一说这个数的组成。师指名回答。(2 )在计数器上从一千九百数到二千零一十;并在书上填出一千九百和 二千零一十这两个数的组成。然后全班集体订正。(3 )继续在计数器上拨珠数数从二千九百七十数到三千零九十;从三千九百二十数到四千一百;从四千八百七十数到五千零四十;从五千九百六十数到六 百三十师指名边拨边数其中的数,全班订正。2、接龙数数(1 ) 1- I地数,从八百八十数到一千;一十一十地数,从一千九百七十数到二千零一百; I- I 地数,从 七 千 八 百 九 十 数 到 八 百 三 十 ; b十地数,从八千九百五十数

13、到九千一百二十。(2 ) 一百一百地数,从一千八百数到三千;一百一百地数,从二千四百数到三千二百;一百一百地数,从六千五百数到七千一百;一百一百地数,从九千七百数到一万。(3 ) 一千一千地数,从一千数到一万。四、课堂活动:1、P75题,先让学生看懂计数器图,再填空。2、P 7 -5题,由学生直接填在书上,再集体订正。五、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 数万以内的数)你 学会了什么? ( 一4 一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一百一百地数,一千一千地数)六、板书设计: 一个一个地数,/ 十个十个地数,数数一百一百地数,一千一千地数课后反思:2、写 数 读 数第一课时教学内容:P8P9例1、例2、

14、例3、,课堂活动1、2、3、4题教学目标:1、进一步建立数位的概念,能理解不同数位上的数表示的含义。2、会用万以内的数表示生活中物体的个数,能正确地读、写万以内的数。3、让学生体验数在生活中的广泛性、现实性。教学重点:读、写万以内数的方法。教学难点:读、写万以内数的方法。教具准备:计数器、一些实物图片,卡片等。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哪几个计数单位?这些计数单位在计数器上是怎样排列的?生:认识了个、十、百、千、万。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让学生在计数器上边指边说各个数位。并请生在计数器上拨出8 5个数,再写出这个数。师指名

15、说是怎样写的。生:十位上有8颗珠子就在十位上写8 ,个位上有5颗珠子就在个位上 写5。师:小朋友已经会写1 0 0以内数了,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写数和读数。二、师揭示并板书课题:写数读 数三、通过拨珠,探索万以内数的写法。( -)教 学 例11、师:谁会拨二百八十五这个数?你是怎样拨的?生:在百位上拨2颗珠子,在十位上拨8颗 ,在个位上拨五颗。师:怎样写这个数?小朋友先自己写一写,再对同桌说一说怎样写的。并指名说。生:百位上有2颗珠子,就在百位上写2 ,十位上有8颗,就在十位上写8 ,个位上 有5颗,就在个位上写5。2、生看书P8例1的第二、三幅计数器图,并在书上写出计数器上所表示的数。指名上台

16、板写,集体订正。3、师:刚才我们在写这几个数的时候,是从哪位开始写的?同桌讨论后,再全班交流汇报。生:从高位写起,哪位上有几个珠子就在那一位上写几。(二 )教学例21、师:小朋友会在计数器上拨出二千六百吗?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这个数,指名拨。师:你们会写这个数吗?生写一写,和同桌说一说。指名上台写,并问为什么在十位、个位都写0?生:因为十位、个位上一颗珠子也没有,所 以 写0。师:这个数该怎么读呢?生:读作二千六百2、生 看P9例2的第二幅计数器图,先写出这个数,再读出这个数。师:为什么这个数的百位、十位上都写0?生:因为百位、十位上都没有,所以用零占位。师:刚才我们在读这两个数时,中间的零读出

17、来了吗?生:中间的零只读一个。补充:在计数器上拨出五千这个数,学生写完后再读出这个数。完成例2下面的试一试。3、师小结:读数时,当我们碰到末尾有一个零,或者两个零,还是三个零,我们都不读。4、学生看书自学P9例2的后两幅图,先填写在书上,再和同桌读一读,互相讨论中间有一个0或 两 个0的读法。师指名汇报。生:中间有一个0或 两 个0 ,都 只 读 一 个 “ 零”。( 三 )、教 学 例31、 师先在黑板上写出四千八百,请小朋友写出这个数,并对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写的。指一生上台写,并说出是怎样写的。2、学生在书上写出其它三个数,再同桌讨论写万以内数的方法。3、师根据学生的回答, 再小结写万以内

18、数的方法:从高位写起, 按照数位顺序写;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几十就在十位上写几,几个就在个位上写几;假如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4、完成例3下面的试一试。四、课堂活动:1、看图写出数。( P 1 0一第1题 )2、( 1 )读 出 第1页情景图中的数据;( 2 )用四张数字卡片摆出不同的四位数,再读出来。( P 1 0 2题 )3、写出下面各数。( P 1 0 - 3题 ) 做在作业本上。4、你读我写。( P 1 0 4题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六、板书设计写万以内数的方法:从高位写起, 按照数位顺序写: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

19、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几十就在十位上写几,几个就在个位上写几;假如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读数时: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 ,都 只 读 一 个 “ 零”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内容:P 1 1例4、例5 , P 1 2例6及P 1 3课堂活动。教学目标:1、借助计数器认识万以内数的读法,能正确读出万以内的数,结合具体的数,说出读数的方法。2、会正确地读数来交流信息,体验数学的价值。3、通过与伙伴交流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教学重点:读数的方法。教学难点:正确读中间、末 尾 有0的数。教学准备:计数器、数字卡片、收集生活中的一些数据资料。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导入

20、新课1、学生汇报课前收集到的数据资料。一台电视机大约3400元,我们学校有1763个学生,妈妈的月工资是2809元 ( 根据学生汇报,把数据写在黑板上)2、观察这些数据,复习数的组成。抽生选一个数,说出这个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师小结:这些数你们会读吗?今天我们学习万以内数的读法。板书课题:读数二、合作探索,教学新课。1、读 没 有0的数,教学例4。教师在计数器上拨出3 1 5 ,并在黑板上出示算珠图。学生写出:315 读作: ( 启发学生读出)请一名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659、1236等数,教师出示算珠图,其余学生写出来,抽生读出这些数。板书:659读作:六百五十九 12

21、36读作一千二百三十六小结、讨论,引导学生说出没有0的数的读法:从高位到低位,一位一位往下读,千位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 ( 小黑板出示,生反复读熟,理解)同桌互相合作,一个同学写出没有0的数,另一个读出来。2、读中间、末 尾有0的数,教 学 例5。教师在计数器上拨出2 6 0、3 1 0 0 . 4 0 3 0、4 0 0 3等数,并在黑板上出示算珠图。( 1 )先让学生写出这些数,并与刚才的数比较,有什么不同?生试着读出这些数。( 2 )启发:读这些数,你有什么发现? ( 有 的 。 读出来,有 的0不读)( 3 )讨论:什么样的0

22、要读,什么样的0不读?归纳小结,板书:末 尾 的0不读,中间有一个或连续几个0 ,只 读 一 个 “ 零”.( 小黑板出示,生反复读熟,理解)( 4 )做P 1 1 - 1 2的试一试。3、教学例6 .出示:7 3 1 8 , 1 0 9 0 , 5 8 0 0 , 7 0 0 4( 1 )让学生试读。( 2 )学生交流是怎么读的。( 3 )引导归纳: ( 出示万以内数的读法)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完 成P 1 3课堂活动。1、读数课堂活动第1题、第2 ( 1 )题。 ( 自由读,同桌互相读,全班抽读)2、课堂活动第2 ( 2 )题。3、收集一些生活中的数据,让学生读一读。四、反思小结你会读

23、万以内的数吗?读数时要注意什么?五、课外延伸收集万以内的数,并与同学交流。板书设计:读数315读作三百一-h五,659读作六百五十九,1236读作一千二百三十六260读作二百六十,3100读作三千一百,4030读作四千零三十,4003读作四千零三万以内数的读法:从高位到低位,一位一位往下读,千位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末 尾 的0不读,中间有一个或连续几个0 ,只 读 一 个 “ 零”。课后反思:第 三 课 时 写 数 、读数练习课训练内容:P14-16练习一。练习目标:1、进一步掌握数位顺序表和万以内写数、读数的方法。2、能比较纯熟地读

24、、写万以内的数。3、能充分地感受到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练习重点:熟练地写出万以内的数。教具准备:卡片、计数器等。练习过程:一、基本练习1、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 位 ,第二位是()位 ,第三 位 是 ( )位 ,第四位是( )位,第五位是( )位。2、1 0个 一 百 是 ( ), ( )里面 有1 0个一千。3、6个千、8个十组成的数十( );6个干、8个 一 组 成 的 数 是 ( )。4、6 5 3 9是 ( )位数,它的最高位是( )位。5、一个数的最高位是万位,它 是 ( )位数。二、指导练习1、P 1 4 1题,边数边写,写在作业本上。再集体订正。2、P 1 4第

25、2题,看图写数,再读出来。 ( 学生独立写数,再交流方法,并读出来)3、P 1 4 3题,写数。 ( 先让学生独立写数,指名板演,然后集体交流,说说是怎么写出这些数的。强 调0代表的数位。 )3、P 1 1 4题,先让学生看书自学,弄 懂4 3 2 8的组成和填写方法。然后,再独立完成、小道。指名学生上台填写,全班集体订正。4、小调查。填在书上。三、独立练习1、读出下面各数。( P 1 5 4题 )2、数的组成。P 1 5 5 题:( 1 ) ( 2 0 0 5 3 1 5 0 4 5 1 0 5 2 0 0 )先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每个数的组成,再指名说。师:这四个数中的5各在什么数位上?各表示

26、多少?生自己说,再同桌说一说,师再指名说。( 2 ) 3 7 0 7这个数中的两个7各表示多少?同桌说一说,再点名说。P 1 5 - 6题,学生独立完成。四、综合练习1、写出下面各数,并读出来。P 1 5 7题 ( 先让学生独立写,再说说是怎么写的,然后同桌互相读数)2、选择正确答案。P 1 5、1 6 8题 。3、按要求写数。P 1 6 9题。先让学生思考:一 个0都不读,0应该写在什么位上?只读一个0 , 0可以写在什么位上,然后让学生写数。4、小调查,P 1 6 1 0题。填在书上。看卡片写数:二千七百四十一千零三五千零八十八六百零三八千一万四千五百零 二 七 千 九 百四、拓展练习P

27、1 6 思索题一个三位数,个位数字比十位数字多1 ,百位数字比十位数字少1,这个三位数可能 是 ( )。生先独立思考,再同桌讨论。五、反思小结通过以上练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课后反思:3、大小比较第一课时教学内容:P1 7- P1 8例1、例2、例3 ,课堂活动1、2、3、4 , P2 3一练 习 二1、2、3、 4、 5、 6 .教学目标:1、会用万以内的数表示生活中物体的个数,掌握大小比较的方法。2、会比较数的大小。3、在现实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会对较多物体个数进行初步的估计、判定和推测。教学重点:掌握大小比较的方法,会正确比较数的大小。教学难点:让学生探索、讨论,寻求大小比较

28、的方法。教具准备:一些实物图片等。教学过程:一、复习写数1、P2 3 - K 1 ) ,依次写数;997, 998, ( ),( ),( ),( )。学生自己独立填写,再指名说为什么要这样写。2、小朋友能一个一个地依次写数,能在线段图上依次写数吗?师在黑板上画出线段图,指出一格是1 0 0 ,那么两格是多少? ( 2 0 0 )三格 十格、十一格呢?学生说,教师在黑板上填写。3、请小朋友看线段图,你发现了什么?生:在前面的数最小,越往后面就越大。师:小朋友真能干!观察得真仔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大小比较。师板书课题:大小比较二、师生共同探索新知(-)教 学 例11、师出示800 0 1 0

29、0 0 ,问:800和1000这两个数哪个大?哪个小? 为什么?生在书上填写,和同桌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填,再指名说。甲生:因 为1000数 在800的后面,所 以800小 于1000。乙生:800是三位数,1000是四位数,所 以800小 于1000。师:小朋友都说得很好,我们可以根据数数的顺序, 还可以根据位数不同判断数的大小。2、我们再来看一看,师出示:10001000 50001000 7000 1000 90001000学生先独立填,再讨论假如不看图,怎样判断大小呢?指名回答。 ( 如果位数不同,位数多的就大,位数少的就小。 )3、师:如果位数相同,又该怎样判断呢?出示:2000800

30、 100001100生独立填写,在讨论判断的方法。点名说怎样判断的。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是: 如果两个数的位数不同, 位数多的数大, 位数少的数小;如果两个数的位数相同,最高位上的数大, 这个数就大, 最高位上的数小, 这个数就小;如果千位上的数相同,就看百位;百位上的相同就看十位,十位上的相同就看个位。4、小朋友你们想考考老师吗?请你出两个数,老师来判断。同桌互相出两个数考一考。( 二 )、课堂活动:P1 81、2 ,学生先独立做。再集体订正,指名说判断的方法。( 三 )教学例2 ,例31、学生看书自学。2、学生独立填完后,指名板填,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填。三、课堂活动:1

31、、P1 9- 3 ,学生先在书上连线,再集体订正。2、游戏:比 大 小( P1 9- 4 )师讲明玩法。(1 ) 两人出手指, 每出一次, 将两人手指个数的和各自填入自己 选定的一格中( 和为1 0时不记);连续进行三次,各自组成一个三位数,数大者获胜。四、课堂作业:P2 3 1、2、3、4、5、6。五、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六、板书设计。大小比较:1、两个数的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大,位数少的数小2、两个数的位数相同,最高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最高位上的数小,这个数就小;如果千位上的数相同,就看百位;百位上的相同就看十位,十位上的相同就看个位。课后反思:4、较大数的估计

32、第一课时教学内容:P 2 0 P 2 2例1、例2、例3 ,课堂活动1、2 , P 2 4练习二7 一1 0题。教学目标:1、在现实生活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会对较多物体进初步的估计、判别和推测。2、让学生体验数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现实性,培养学生初步的预测能力。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学难点:在详细情景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教具准备:实物图片等。教学过程:一、教师谈话引入:请小朋友猜一猜老师天天给你们上课都要用到什么东西? ( 粉笔 )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一盒粉笔有多少支。师生同数,然后得出一盒粉笔大约50支。老师从中大约拿出一半的支数, 小朋友猜一猜现在盒子里大约有几支?( 大 约25

33、支吧。)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猜的。师:小朋友真能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较大数的估计。二、揭示课题并板书:较大数的估计三、探索新知( 一 )、教 学 例11、出示例1的情境图:3堆水果:橘子、苹果、柚子。2、议论;这3堆水果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观 察3堆的大小,有什么感觉?每堆大小大致相同,每堆的个数相同吗?为什么?你觉得哪堆的个数多,哪堆的个数少,为什么?3、师标出苹果有900个,请学生具体估计橘子和柚子的个数。4、学生活动:根据刚才的结果选出橘子、柚子的个数,生独立完成P20上的表格。5、P21课堂活动第1题。(二 )教学例21、 师出示装有大约40支铅笔的笔筒,那么这样的两盒大约有多少呢

34、?同桌讨论后,再指名回答你是怎样猜的。生:一盒是50支,两盒就是50+50=100,所以大约是100支。2、请生看书P20例1 ,先独立填空,在给同桌说一说怎么想的。指名说一说。3、师再拿出粉笔盒,刚才我们知道了一盒大约有40支,那么两盒大约有多少支,三盒呢?四盒呢?( 三 )、教 学 例31、让学生先量一量自己的数学书的厚度大约是多少厘米;生量完后,再汇报交流,得出一本数学书的厚度大约是7厘米。2、生看一看这本书大约有多少张, ( 大 约70张 );师:也 就是10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那 么100张 这 样 的 纸 大 约 有 ( ) 厘米;1000张呢?3、学生自己先想一想,再全班交流

35、汇报。全班齐读得出的结论。( 四 )、教学例41、师给每桌( 四人一桌)准备一碗黄豆,让学生 估一估一碗黄豆大约有多少颗。2、分组讨论估计的过程和方法以及估计的结果。一种:先数出一把有多少颗, 再抓一抓碗子里一共有几把, 就知道一碗有多少颗了。二种:一颗一颗地数就知道有多少颗了。三种:用自己的小杯子先数出一小杯有多少颗,再看能装几杯, 就可以知道有多少颗了。3、比较这几种方法,得出哪种估计方法最快、最好。( 五 )通过这几道例题的学习,小结较大数的估计方法。先确定一个数,再看较大数里面大约有几个这样的数,就可以很快估计出这个较大数了。四、课堂活动1、P21第2、3题。师重点问是怎样猜的。2、P

36、16 第 4 题。师想一个数,让学生猜一猜这个数大约是多少。 ( 给三次机会)请一学生想出一个数,老师来猜一猜。 ( 给三次机会)同桌互相猜一猜。 ( 给三次机会)五、课堂作业1、P24练习二第7、8、9题。2、P24练习二第10题,让学生把到商店调查商品的价格, 自己选择有关商 品 名称再填入表中。然后再说一说。六、反思小结你今天学会了什么?把你的收获给同学们讲讲。板书设计较大数的估计方法先确定一个数,再看较大数里面大约有几个这样的数,就可以很快估计出这个较大数了。课后反思:5、整理与复习一课时教学内容:P25-P 26,整理与复习,练 习 三1、2, 3、4, 5、6和思考题。教学目标:1

37、、经历整理的过程,尝试整理的方法,体验整理的优越。2、进一步掌握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能熟练地读、写万以内的数,以及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数的大小。3、通过回忆、整理、复习和练习,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 形成知识网络。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技能。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能熟练地读、写万以内的数,以及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数的大小。教学难点:通过回忆、整理、复习和练习,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 形成知识网络。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技能。教具准备:图片、卡片等。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整理与复习( 一 )、请学生回忆本单元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生可以看书回忆,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数 数 写 数 读 数

38、 大 小 比 较 较 大 数 的 估 计1、师:在数数时我们认识了哪些计数单位?生:认识了个、十、百、千、万这五种计数单位。师:这五种计数单位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生: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 0。2、生 做P 2 5第2题,再集体订正。3、师:我们是怎样写万以内的数,读万以内数的呢?指名生说出万以内写数、读数的方法。4、生 做P 2 5第4题。5、师:怎样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呢?指名生说出比较万以内数的方法,再 做P 2 5第3题 ( 做在作业本上)。然后再集体评讲。6、师:怎样估计较大数呢?生回答后,做P 2 5第5题。( 二 )师:刚才通过回忆、复习,我们知道了万以

39、内数的计数单位,写数、读数,大小比较和较大数的估计。现在老师就来检查小朋友是不是这些知识都学得很好。二、课堂练习1、写数。P 2 6第1、3题 ( 让学生说出填数的方法)2、读数。P 2 0第2题3、比较快慢。( P 2 6第5题 ),让学生说出理由。4、P 2 6第4、6题,学生先独立填写,再指名学生说出理由。5、补充:判 断 题 ( 对的打,错 的 打“ x ” )一个一万就是一万个一。( )最大的四位数是1000。( )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按顺序读、写。)一个四位数,不管有几个0 , 都只读一个零。 ( )五千零八十写作5 0 0 0 0 8 0 . ( )(6 ) 306 是一个两位数

40、。( )个位上的1 , 十位上的1 ,百位上的1 ,千位上的1 , 表示的意义同都是“ 1”6 、P 27 思考题。三、反思小结这节课我们整理、复习了哪些知识?板书设计万以内数的认识:1、数数2、写数3、读数4 、大小比较5 、较大数的估计课后反思:二、认识图形教学内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平行四边形、拼组图形教学目标:1、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2、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3、在合作探索、认识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2、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联系与区别。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第一课时:

4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8 29页例题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2 在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探索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3 在他人的帮助与鼓励下,能积极地参与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探索,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1 、重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认识。2 、难点:小组合作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准备】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画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板、方格纸、小棒、三角尺、直尺、钉子板、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 1 )小朋友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图形在装扮

42、着我们的学习与生活。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我们的教室内前面有什么,后面有什么。让学生观察后,交流发现了哪些图形。( 2 )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有长方形?哪些地方有正方形?学生找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并交流。教师:同学们已经能辨认出长方形和正方形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问题。板书课题: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二 、自主探索请各小组在学具中选用所需的材料开始研究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小组长要做好分工,并注意把研究结果记录下来,准备汇报。学生开始活动,教师巡视指导、点拨,鼓励学生选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进行研究。学生也可以到其他组去看一看、学一学,交流一下。三、小组汇报每个

43、小组都完成了实验,请大家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实验情况,汇报时要说清楚选用的实验材料、方法和研究的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有选择地板书汇报的内容要点。学生的汇报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 ) 选用画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板、直尺和三角尺。( 2 ) 利用先数、再量、最后比的方法。通过数,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都有4 条边、4 个角。通过用直尺量,发现长方形较长的两条边一样长,较短的两条边也一样长。用三角尺的直角比长方形、正方形的角,还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4 个角都是直角。学生汇报后,引导学生观察两条较长的边,它们的位置正好是相对的,所以我们把它们叫做相对边。同样,两条较短的边也是相对的边。从而得

44、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2 ) 选用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三角尺。在研究正方形的特点时,是通过折纸得出的。学生这样折:正方形的4 条边全部重合了,说明正方形的4 条边都相等。学生这样折:正方形4个角完全重合了,说明正方形的4 个角都相等。(3) 选用钉子板。通过数格子,发现长方形长边、短边所占格子个数不同,而正方形的4 条边都占相同的格,说明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4 条边都相等。( 在学生汇报的同时,师生共同整理结论,形成以下板书)长方形边:有 4 条边,对边相等角:4 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边:4 条边都相等角:4 个角都是直角四、巩固拓展1、在钉子板上围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2、拼图

45、游戏用两副同样的三角尺分别拼出1 个长方形和1 个正方形,你能拼出来吗?试一试。根据拼的情况,进行展示、交流。3、用同样长的小棒摆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五、课堂小结今天你学了什么?认识了哪些新朋友?在生活中, 什么情况下要用到长方形和正方形?说一说。板书设计: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长方形:对边相等, 4 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4 条边都相等, 4 个角都是直角课后反思:第二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练习课教学内容:教 材P30 31页练习四。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认识,进一步感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2、学会有序地思考问题。3、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问题意识

46、。4、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动手实践、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来完成相应的练习题。并在合作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一张长方形的彩色纸片、一支彩笔。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回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说说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2、小结,引出课题。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练习课二、指导学生完成P3031练习 四1飞题及思考题。1、第1题:在方格图上涂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用彩色笔进行操作。2、第2题: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解决问题在 ( )内填上适当的数,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填。3、动手操作,完成第3、4题。注意用直尺量的方法。4、第5、8题:一个长方形纸片

47、,你能折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吗?如果能折出来,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剩下的图形是一个什么形?它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在剩下的图形里再截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学生如果有困难,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引导)5、第6题目:请你把下边的图形用一条线分成1个长方形和1个三角形,试画出这条线。6、第7题: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推算出两个空白长方形是一样大的,算出长和宽。7、思考题。图 中 有 ()个长方形,()个正方形。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有序地数图形,要重视学生学习策略的展示。三、课堂小结:组织学生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课后反思:2、平行四边形教学内容:教科书P3234例1、例2及课堂活动,练

48、习五第1一5题。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情景,在操作活动中认识平行四边形,感受平行四边形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2、初步感受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及与长方形的联系,加深对平行四边形的理解。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在操作活动中认识平行四边形。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联系与区别。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木条做的长方形。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教师:同学们,你们以前认识过哪些图形?学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教师:其实在几何这个家族中还有很多图形等待我们去认识。想认识更多的图形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种新的图形一一平行四边形。板书: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二、 自主探索1、认识平行四边形

49、播放课件,内容设计到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的有平行四边形的物体。( 如果没有多媒体,可以展示挂图或举例)学生看过课件后教师提问:在录像中你看到了哪些图形?学生可能回答有长方形、 正方形等, 但估计大多数同学会感受到有很多平行四边形,也可能有的同学说不出平行四边形的名称。这时,教师有意把录像中的有关平行四边形突出显示,并用不同的颜色闪动实物中的平行四边形。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平行四边形。教师把平行四边形画在黑板上,或显示在屏幕上。教师:看一看,想一想,平行四边形是什么样的?它有几条边,几个角?这些角是什么角?学生交流后,教师提问:在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地方有平行四边形?学生举例。2、感受平

50、行四边形的特性教师出示一个用木条钉的长方形。教师: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是好朋友,它们互相之间可以变换,你相信吗?学生分组拿出自己准备的小木条钉的长方形,把他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教师:你们发现长方形有什么变化?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教师:你们能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吗?学生再次分组活动。教师:你发现了什么?说明平行四边形具有什么特性? ( 容易变形)教师:你现在知道生活中有的自动门为什么要做成平行四边形了吗? ( 此点只让学生有一点感受)三、课堂活动,深化认识(1 )学生自主完成课堂活动第2、3题 ,然后交流。( 2 )完成练习五第1题,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辨别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以加深对平行四边

51、形的认识。( 3 )分组活动完成练习五第2、3、4题。( 4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五第5题 ,然后交流。(5 )在小组里讨论怎样做思考题,然后全班汇报交流。四、反思小结教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位新朋友,你了解到些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你还有什么问题?或还有什么想继续探索的问题?板书设计:沿对角拉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课后反思:3 、拼组图形【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 5 页 例 1 、例 2及 第 3 6 页、第 3 7 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 、能用三角形、长方形等一些基本的图形拼出组合图形,并能通过想象给拼出的图形取名。2

52、、让学生经历拼图的活动过程,加深学生对简单几何图形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3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拼组图形的过程。【 教学准备】师生都准备一些组合图形。【 教学过程】一、引出问题教师:小朋友,你们听说过七巧板吗? ( 学生可能有的说听过,有的说没有)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3 6 页的内容,让学生了解七巧板的情况,并初步感受到用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可以拼组合图形。教师:读了刚才的内容,你知道些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可以拼成一些有趣的图形,想试一试吗?板书:拼组合图形。二、 自主探索1 、看

53、一看,拼一拼教师通过挂图出示教科书第3 5 页 例 1中的树、鱼、帆船图。教师:这些你们都认识吗?它们是什么形状的?学生可能有的说是这样形状, 有的说是那样形状, 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指出: 其实,它们可以看成是一些基本图形的组合, 你能想象出它们是由哪些基本的图形组合的吗?请用你们的图形拼一拼。学生独立拼,拼后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交流时注意:学生拼的不一定与教科书上的完全一样,只要学生说得出道理,看起来又像就可以。2 、拼 拼 ,说一说教师:生活中你喜欢哪些动物?学生自由说一说。教师:想象一下,你喜欢的动物是什么形状的?学生闭眼自由想象。教师:你能把你喜欢的动物用几何图形拼出来吗?请试一

54、试吧。学生先独立拼,拼好后与同伴交流,说一说拼的组合图形像什么,用了哪些图形。全班交流时,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说出拼的图形像什么,促进学生想象力的提高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三、课堂活动( 1 )完成第3 7页 第1、2、3题。( 2 )拼图比赛:我心中的航天飞机。四、课堂小结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总结。板书设计:拼组图形用这些平面图形拼出自己喜欢的物体。课后反思:三、三位数的加减法教学内容:教 材P38 8 6 ,具体包括八个部分:1、整十、整百数的加减。2、加减法的估算。3、三位数的加法。4、三位数的减法。5、探索规律。6、解决问题。7、实践活动:学 习 “ 当家”。8、整理与

55、复习。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法、减法运算的意义。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已有的100以内加减法的知识基础,联系生活经验,用自己理解的方法,正确口算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的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结合计算体验算法的多样化。能发现给定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并作出适当的说明。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说明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过程,培养探索意识,注重落实“ 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思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学习活动,培养独

56、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及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三位数笔算加减法、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教学难点:三位数加法中的进位问题和三位数减法中的退位问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学关键:结合具体情境,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抓住教材的内在联系,进行知识迁移的学法指导。教学时间安排:1、整十、整百数的加减。2、加减法的估算。3、三位数的加法。4、三位数的减法。5、探索规律。6、解决问题。7、实践活动:学 习 “ 当家”。8、整理与复习。1、整十、整百数的加减第1课时整十、整百数的加减( 一 )教学内容:P 3 8主题图,P 3 9例1、例2及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1、结合具

57、体情景让学生感受三位数加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体验整十、整百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能正确地口算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3、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及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整十、整百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教具准备:两幅主题图和例题的情景图。教学过程:一、引出课题教师:同学们,老师在寒假里到了我们中国东方最大的城市上海去旅游,你们想知道老师是怎么去的吗?老师是坐船从重庆沿着长江到上海的,沿途欣赏了美丽的长江三峡。你知道从重庆坐船到上海要经过哪些城市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出示长江航线图和售票大厅图。教师: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根据图上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

58、我们要用到三位数的加减法的知识。板书课题:整十、整百数的加减。二、教学新课1、教 学 例1教师:同学们买过气球吗?明明在买气球的过程中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出示第39页的情景图)学生根据图上提供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可能提出:两种气球一共有多少个?红气球比黄气球多多少个? ( 或者黄气球比红气球少多少个)教师:这两个问题该怎样解决呢?你们能列出算式并算出结果吗?学生独立尝试解答,并思考自己是怎样算的。学生独立解决后,全班交流。学生:两种气球一共有多少个?可 用80+50=130。教师:80+50=130,你是怎样算的?学生可能回答:8个十加上5个十等于13个十,也 就 是130。8袋加上5

59、袋 共13袋,每 袋10个,13个十就是130。从80开始,往后面接着数:90, 100, 110, 120, 130。从50里 面 分1个20出来,80+20=100, 100+30=130。教师:同学们真能干,用前面学习的知识找到了这么多的口算方法。教师:红气球比黄气球多多少个? ( 或者黄气球比红气球少多少个) 又该怎样列式呢?教师:80-50等于多少?你是怎样算出80-50=30的呢?学生可能回答:8袋 减5袋等于3袋,也 就是30。8个十减5个十等于3个十,也 就 是30。想加法做减法,因 为30+50=80,所 以80-50=30。提问:怎样口算整十数的加减法?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

60、上进行小结。2、练习39页 例1下 面 “ 试一试”3、教学 例2(1 )出示例2主题图:水果店运进一批苹果,堆成两堆。根据主题图,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2 )根据学生的回答,重点解决以下问题:水果店一共运进多少个苹果?学生解答后,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学生可能回答:从300开始,一f-地往后数,数5个十,即350。3个 百 加5个十,即三百五十,也 就 是350。第一堆苹果有多少个?第二堆苹果有多少个? ( 方法过程基本同上,略)4、练习39页例2下 面 “ 试一试”5、小结怎 样 口 算 整 十 、整 百 数 的 加 减 法 ?教 师 在 学 生 回 答 的 基 础 上 进

61、行 小 结 。三 、课堂练习练 习 六1 4题 。四 、课堂小结这 节 课 学 习 了 什 么 ?你有什么收获?板 书 设 计 :整 十 、80+50=130方 法 一 :八个十加上五个十是13个 十 ,就 是130。方 法 二 :80往 后 数 五 个 十 是130。方法三:整百数的加减法80-50=30方 法 一 :八个十减去五个十是三 个 十 ,就 是30。方 法 二 :80往 前 数 五 个 十 是30。方法三:300+50=350350-300=50加减法的关系,可以相互验算。350-50=300课后反思:第2课时 整 十 、整 百 数 的 加 减 ( 二 )教 学 内 容 :P40

62、例3、例4。P41课 堂 活 动1一3题 ,练 习 六5 一 13题 及 思 考 题 。教 学 目 标 :1、使 学 生 进 一 步 掌 握 整 十 、整 百 数 的 加 减 法 的 计 算 方 法 ,能 够 正 确 地 进 行 计 算 。2、结 合 具 体 情 景 ,让 学 生 理 解 并 掌 握 加 减 法 的 检 验 方 法 ,感 受 检 验 的 重 要 性 ,培养自觉检验的 良 好 习 惯 。教 学 重 点 : 学 会 加 减 法 的 检 验 方 法 。教 具 准 备 :例3和 例4的 情 景 图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口算下列各题。70+20= 80-50= 35+15= 7

63、0+80= 800-200=870-70= 300+400= 1000-600= 720-200= 500+900=让学生说一说,300+400是怎样算的? 720-200又是怎样算的?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二、教学新课1、教 学 例3教师一边描述一边出示情境图: 小玲和小丁是一个班的同学, 他们俩是一对好朋友,想知道他们的家在哪里吗?学生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问题。提问:要求小丁到小玲家一共有多少米,你会列式解答吗?学生独立解答,抽生板演。组织学生交流,请看一看你们的计算对了吗?教师:你是怎样判断400+500=900是算对了的呢?学生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情况,师小结

64、:我们在计算时,要判断自己算得对不对,可以进行检验。要检验加法算得对不对,我们可以用再算一遍的方法,也可以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还可以用和减一个加数,看能否得到另一个加数的方法来进行检验。小朋友在计算的时候,一定要养成验算的好习惯,才能提高计算的正确性。板书: 500+400=900检验:400+500=900900-400=500900-500=4002、教学例4出示例4的情景图和统计表。教师:从这个统计表里,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教师:合计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 合计在这里就是指科技读物和文学读物一共的册数 )教师:要求文学读物有多少册,你会列式解答吗?学生独立解答,再反馈。教师:6

65、00-400=200算得对不对呢?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反馈。学生:把600-400再算一遍,如果两次都算出来是2 0 0 ,就说明算对了。学生:可以算200+400,如果得600就说明算对了。学生:我可以用600-200看能否得4 0 0 ,如果得400说明就算对了。小结:要检验600-400算得对不对,我们可以用把600-400再算一遍的方法,也可以 用600-200看能否得4 0 0 ,也可以用200+400看能否得6 0 0 ,像这些方法都可以检验减法算得对不对。小朋友在计算的时候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检验,要养成检验的良好习惯。板书: 600-400=200检验:600-200=400

66、400+200=600200+400=600三、练习巩固课堂活动1一3题。练习六第5一13题及思考题。四、课堂小结:这节课继续学习了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在计算时,一定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板书设计:整十、整百数的加减( 二 )学会检验,养成检验的习惯。500+400=900600-400=200检验:400+500=900检验: 600-200=400900-400=500400+200=600900-500=400200+400=600课后反思:2、加减法的估算第1课 时 加 法 的 估 算教学内容:P45-46例1、例2及相应的课堂活动和练习。教学目标:1、感受估算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学

67、生估算的意识。2、经历探索估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学会加法的估算,能解释估算的过程,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化。3、认识约等号,并学会正确读写。4、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灵活解决生活中的估算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培养用数学的意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1、引导谈话,揭示估计( 1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做一个猜数的游戏。请同学们猜一猜二年级某班有多少个同学。学生:可能有50人吧!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我们在做操的时候,发现他们班站的队比我们班要短一些,我们班是55人,所以我猜他们班可能有50人。教师:这位同学真细心,我们可以说二年级某班大约有50人。( 2 )教师:

68、同学们再猜一猜二年级大约一共有多少人。小结:在现实生活中,有时候我们不知道准确数量,而猜测它大约是多少,这就是估计,可 以 用 “ 大约”是多少来进行表示。2、教师讲述:春季是传染病的高发期,学校要给每个小朋友接种乙肝疫苗,估计一下大约需要多少支乙肝疫苗,仔细想一想需要先估计哪些数据。小结:刚才我们估计了每个年级的人数,像这样在日常生活中,不需要进行精确计数,只要估计出大致结果,这就是估算。3、提问: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估算。二、合作交流,探究估算1、华村小学也要为小朋友接种乙肝疫苗( 出示挂图)(1)看一看:你从图中了解了哪些信息?(2)猜一猜:大约要准备多少支? ( 教师根据学

69、生回答板书)(3)议一议:要求大约要准备多少支乙肝疫苗该怎样列式? ( 板书)列式后请同学们来研究怎样进行估算,在研究的过程中可以一个人先试试,如果不能想到好的办法就应该和同一组的小伙伴们一起讨论;如果你自己想到了好办法,那就在小组内和小伙伴们交流一下,看看自己的方法是否能估算出结果。比一比哪一小组想的方法多。(4)小组派代表说一说估算的方法。学生中可能有以下方法:学 生1:把295看 作300,把278看 作300,结果大约是600。学 生2:把295看 做300,把278看 做280,结果大约是580。学 生3:把278中的8送 给295,使295看 作300, 278看 作270,结果大

70、约是570。学 生4: 295、278都 比250大 比300小,所以结果大于500,小 于600。学 生5: 295、278都 比300小, 所以结果肯定比600小。同学们真能干,很快地帮医院的阿姨估算出了结果,那估算的结果该怎么写呢? 认 识 介 绍 。的读写,试 写 比 一 比 谁 写 得 又 好 又 美 观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估算方法把式子补充完整。板书: 295+278 2 600 ( 支)想:300+300=600 或:300+280=580答:大约要准备600支疫苗。初步练习:45页 “ 试一试”。2、实践操作,巩固估算方法(1)同学们估算得真不错,但果园的张大叔遇到了一个小难题

71、,( 课件出示:先开来一辆运西瓜的车,出示字幕“ 载 货917个”,又开来一辆运西瓜的车,出 示 字 幕 “ 载货470个”。最后出现问题:两辆车一共大约装多少个? )(2)张大叔遇到了 一个什么难题,怎么解决?怎么估算? 自己选择一种最喜欢的估算方法来帮助张大叔。(4)谁愿意向全班介绍一下自己的估算方法,并说一说为什么用这种方法估算?(5)把自己的估算方法说给自己的小伙伴听一听。板书: 917+470 = 1400 ( 个)想:900+500=1400答:两辆车大约一共装1400个西瓜。(6)初步练习:4 6 页 “ 试一试”。三、愉快活动,发展认识(1 ) 完成P46 47课堂活动,多让学

72、生说说估算方法。( 2 ) 完成练习七第1、2 题。四、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估算问题? 还有什么遗憾?板书设计: 加法的估算“ 右”约等号,读作:约等于295+278 600 ( 支)想:300+300=600 或:300+280=580答:大约要准备600支疫苗。917+470 1400 ( 个 )想:900+500=1400答:两辆车大约一共装1400个西瓜。课后反思:第 2 课 时 减 法 的 估 算教学内容:P47例 3 及相应的课堂活动和练习。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减法估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学会减法的估算,能解释估算的过程,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化和估算的合理性。2

73、、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能用所学到的估算知识解决简单的估算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培养用数学的意识。3、通过数学活动,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导探究情景导入: (课件展示或出示挂图) 星期天,妈妈给了张强326元去买学习用品。他高高兴兴地来到商场的学习用品柜台。一会儿他就看中了两件,一件是随身听,标价为187元;一件是复读机,标 价为525元。二、合作交流,探究方法(1 )看着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估算进行计算的数学问题?( 2 )学生自由汇报。 (教师板书)随身听和复读机一共大约需要多少元?张强有326元,如 果 买1台随身听大约还

74、剩多少元?如果买1台复读机,大约还差多少元?(3)谁能解决第一个问题? (学生汇报)( 4 )其余两个问题怎样解决呢?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思考好了的同学把你的解决方法和同桌或自己的学习小伙伴交流一下, 比一比谁的方法好, 哪些组的方法多。(让学生充分交流,教师参与、巡视、指导学生的讨论)(5)把你们组的想法和全班同学交流一下,比一比哪些组的方法好,为什么好?( 6 )学生汇报。学生1:估 算326-187时,把326看 作300,把187看 作200,结果大约是100。估 算525-326时 把525看 作500,把326看 作300,结果大约是200。学生2:我们组估算326-187时,把3

75、26看 作350,把187看 作200,结果大约是150, 525-326中把525看 作530,把326看 作320,结果大约是210。(7 )能说一说你们组为什么这样估算吗?( 8 )学生:因为买东西的时候要带足够的钱才能买回你所需要的物品,如果你带的钱不够,那就麻烦了。所以我们在进行减法估算的时候都把被减数看大一点,这样才有足够的钱去买东西。还有其他的估算方法吗?( 9 )总结:我们在进行减法估算时,最好采用被减数、减数同补(被减数补上的不小于减数补上的) 或被减数、减数同去(被减数去掉的要小于减数去掉的) ,这样估算的结果才比较符合实际生活的需要,才能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1 0 )把

76、你最喜欢的估算方法说给小伙伴听一听。(11 )初步练习:47页 “ 试一试”。三、巩固练习,拓展新知(1 )完成课堂活动。注意让学生说一说估算方法。( 2 )完成练习七相关的习题。四、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可以解决哪些生活中的问题?还有什么遗憾?板书设计:减法估算326-187 ( 1 0 0 )(元)想:300-200=100 想:350-200=150答:买一台随身听大约还剩100元。525-326 ( 200 )(元)想:500-300=200答:买一台复读机还差200元。课后反思:3、三位数的加法第1课时三位数的加法(一)教学内容:P51例1、例2及课堂活动,练 习 八1一4题。教学

77、目标:1、让学生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不进位和不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2、联系生活情景进行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教学重点:通过探索,掌握三位数加法的笔算方法。教具准备:实际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教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星星儿童用品商场开业了,里边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了不少家长和孩子们。你们想跟老师一起去看看吗?播放儿童商场录像,依次出现服装、文具、玩具等儿童用品。最后随着各种物品出现一张价目表:滑 板 车 2 2 0 元/ 辆,儿童录音机2 6 0 元/ 部, 自行车

78、4 3 3 元/ 辆,照相机4 1 8 元/ 部。教师:你从这张价月表上知道了哪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 学生提出问题的同时,屏幕上依次出现这些问题)教师:同学们刚才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解决这两个问题:买1 辆滑板车和1 部录音机共要多少元?买 1 辆自行车和1 部照相机共要多少元? ( 屏幕上只留下这两个问题)教师: ( 指 着 第 1 个问题) 要解决这两个问题,用什么方法算,为什么?教师:算式怎么列? ( 2 2 0 + 2 6 0 = )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三位数的加法。 ( 板书课 题 )二、利用知识的迁移, 自主探索新知1 、教 学 例 1( 1 )

79、学生独立尝试计算。教师: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出它的结果吗?算完之后,把你的方法说给同桌听。( 2 )集体汇报,交流方法。 ( 学生说,老师板书)学 生 1 :我是这样算的,2个百加2个百得4个百,2个十加6个十得8个十,合起来就是4 8 0 。学生 2 : 2 0 0 + 2 0 0 = 4 0 0 , 2 0 + 6 0 = 8 0 , 4 0 0 + 8 0 = 4 8 0 .学生 3 : 2 0 0 + 2 6 0 = 4 6 0 , 4 6 0 + 2 0 = 4 8 0 。学生 4 : 2 2 0 + 2 0 0 = 4 2 0 , 4 2 0 + 6 0 = 4 8 0 。学 生

80、5 :我是用竖式计算的:。 ( 有的学生从个位算起,有的学生可能从百位算起,都可以)教师:小朋友真了不起,不仅用多种口算方法算出了这道题的得数,而且还请了竖式来帮忙,以后大家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这样的题目。2、教学例2教师:刚才我们通过计算,知道了买1辆滑板车和1部录音机共要4 8 0元,要求买1辆自行车和一部照相机一共要多少元怎样列式? ( 4 3 3 + 4 1 8 )( 1 )估算。请大家估一估,买1辆自行车和1部照相机大约一共要多少元?学 生1 :我 把4 3 3看 作4 00, 4 1 8看 作4 00,大约要8 00元。学 生2 :我 把4 3 3看 作4 3 0, 4 1

81、8看 作4 2 0,大约要8 5 0元。学生学 我 把4 3 3看 作4 3 0, 4 1 8看 作4 00,大约要8 3 0元。教师:大家估算得很好,我们只要把两个加数或者其中一个加数看作和它们最接近的整百数或整十数来估算,估算的结果都会很接近准确数。( 2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你能算出4 3 3 + 4 1 8得多少吗?想办法试一试。算完的同学和同桌说说是怎么算的。( 3 )学生集体汇报交流算法。 ( 学生说,教师板书)学生 1 : 4 00+ 4 00= 8 00, 3 3 + 1 8 = 5 1 , 8 00+ 5 1 = 8 5 1 .学 生2 :这道题比较复杂,我是用竖式计算的。

82、月日 ( 请他到实物投影仪上讲解)4 3 3+ 4 1 88 5 1教师:没想到大家想出了这么多方法来计算这道题,真了不起!只不过用竖式计算这样的题目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本领,你们都会算吗?请在作业本上算一算,已经算完的说说是怎样算的。学生交流他们用竖式计算的方法,教师板书竖式,边板书边追问个位上3 + 8满十怎么力、 ,十位上该怎么算?( 4 )议一议:你觉得在计算中要注意什么?重点突出相同数位对齐,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算十位时要加上个位进上来的1。3、练习:5 2页 “ 试一试”三、巩固新知教师:小朋友通过动脑筋,学到了这么多的知识,真能干!请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几个智慧星,想要吗?只要答对

83、里面的题,星星就会属于你。( 1 )教科书第5 2页课堂活动第1题 、第2题。( 2 )先估算,再计算:练习八的第2题。( 3 )用竖式计算:练习八的第3、4题。课后反思:四、课堂小结。 ( 在加十位时要记住加上进位的1 )板书设计:三位数的加法2 2 04 3 3在笔算时要注意:+ 2 6 0+ 4 1 81、相同数位对齐。4 8 08 5 12、从个位加起。3、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第2课时三位数的加法( 二)教学内容:P 5 3例3、例4及课堂活动,练习八第5一 1 1题。教学目标:1、掌握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2、能运用三位数加法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84、。3、让学生能结合情景进行估算,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利用迁移类推学习连续进位加法,能进行正确计算。教学难点:使学生能结合情景进行估算,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教学准备:展示台、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口算8 + 6 + 1 =6 + 4 + 1 =7 + 5 + 1 =9 + 3 + 1 =2、笔算下面各题1 7 5 + 1 0 8 3 5 9 + 2 1 7二、教学新课1、教 学 例3 ( 1 )出示课件。教师:有一位农民伯伯家里面养了猪,还养了奶牛,长得可好了,你们想去看一看吗?屏幕出示一农家院里面的奶牛,其中一头奶牛说: “ 我们共有1 5 3头。” “ 这算不了什么,我们

85、比你们多多了,整整多了 2 7 0头。”旁边出示说话的一头肥猪。教师: 小朋友们, 听了肥猪和奶牛的话, 你们了解到了哪些信息?你最想知道什么?指一名学生说出知道了哪些信息。 ( 奶 牛 有1 5 3头,肥猪比奶牛多2 7 0头)你最想知道什么? ( 肥猪有多少头)( 2 )你能估计一下肥猪大约有多少头吗?( 3 )你们想知道肥猪到底有多少吗?请列式:1 5 3 + 2 7 0你会算吗?请试一试,让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算,请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学生算完后和同桌互相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计算出来的。然后指一名学生到台上来和全班同学进行交流。教师重点指导:十位上的数相加满十怎么办?小结:十位上的数相

86、加满十就向百位进一。板书: 1 5 3 + 2 7 0 = 4 2 3 ( 头)1 5 3+ 2 7 04 2 3答:有4 2 3头猪。2、教学 例4出示例4主题图。教师:在这一幅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你最想知道什么?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板书:1辆自行车多少元?请学生列式,板书:1 2 5 + 3 7 8 = 5 0 3 ( 元)1 2 5+ 3 7 85 0 3答:一辆自行车要5 0 3元。让学生计算,然后同桌交流算法,特别提醒个位和十位相加的结果都满了十后怎么办?小结:我们在计算连续进位的加法的时候,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它的前一位进一。3、初步练习5 3页 “ 试一试”。4、议一

87、议怎样计算三位数的加法?三、课堂活动( 1 )课堂活动第1题、第3题 ,学生列式计算,交流算法,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2 )出示第5 4页第2题图。张全跳了多远?李勇呢?请学生自己列式,全班集体订正。集体讨论: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算一算。四、练习( 1 )出示练习八第7题图。学生自己在作业本上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和竖式,然后全班进行交流。(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八第5、6、8、9、1 0题。( 3 )第5 7页思考题:让学生独立思考, 说出自己的想法,看看谁的方法最多最妙。五、总结。在加十位、百位时一定要记住加上进位的L板书设计: 三位数的加法1 5 3 + 2 7 0 = 4 2

88、3 ( 头) 1 2 5 + 3 7 8 = 5 0 3 ( 元)1 5 3 1 2 5+ 2 7 0 + 3 7 84 2 35 0 3答:有423头猪。 答:一辆自行车要503元。笔算法则: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加起。3、哪一位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课后反思:4、三位数的减法第1课 时 三 位 数 的 减 法 ( 一 )教学内容:P58例1、例2及课堂活动。教学目标:1、掌握三位数不退位和不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2、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3、在运用三位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的价值。教具准备:人民币、情景图、课件、计数器。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屏幕出示:星期

89、天妈妈带了 340元, ( 出示人民币图)带小丽来到商场,哇 !商场的东西可真多, ( 出示图片) 普通计算器120元, “ 文曲星” 235元。请帮小丽算一算:买1台计算器后,还剩多少元?二、探索新知1、学生自主尝试计算。2、展示交流。组织学生交流: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方法一:从300元里拿掉100元,再 从40元里拿掉20元,就剩下了 220元。 ( 上台操作或屏幕演示这个过程)方法二:用3个 百 减1个百还剩2个百,4个十减2个十还剩2个十,2个百与2个十合起来是220。方法三:可在计数器上拨珠。 ( 上台演示)方法四:先列出算式340-120,然后用竖式写出来。板书:340-12

90、0=220 (元 )340把对齐的数相减,0-0=0, 4-2=2, 3-1=2,最后就等于-120220兀。将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你能够将两位数减220法的计算方法用到三位数减法中。答:还 剩220元。提示:大家用各种方法算出买这种计算器后还剩220元,你能用估算的方法检验一下这个结果是不是合理吗?340-120 = 200 ( 300-100=200 )3、提问:如 果 妈 妈 买 “ 文曲星”,买后剩下多少元呢?组织学生同桌合作,先用估算的方法,再列式用笔算的方法计算。组织交流后,小结,板书:340-235 100340-235=105 ( 元 )340用两位数减法的方法来做,不够减就从

91、4退1作10。-235- 10-5=5, 4 退 1 乘U 3, 3-3=0, 3-2=1,最后还剩 105105 一兀。答:还 剩 05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小结:三位数减法与做两位数减法有很多相似之处: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就 从 前 一 位 退1 ,在 本 位 上 加10再减。强调:哪一位退了 1后要记住少1。在退了 “1”的头上记个小点“”就不会忘记了。4、如果妈妈还想买“ 商务

92、通” 520元, ( 出示图片) 够吗?还差多少元呢? ( 学生尝试计算)520-340=180 (元 )。520-340十位上不够减,又怎么办?汇报并强化: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三、巩 固 深 化 ( 出示例2 )看看题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组织生交流: 知道了女生人数是448人 , 还有总人数是876人。 要求男生有多少人。先估算,再列式计算。板书:8 7 6 - 4 4 8 =4 2 8 ( 人 )8 7 6- 4 4 84 2 8答:男生有4 2 8人。学习验算:可以再算一遍、还可以用男生人数加上女生人数,看得数与总数是否相符。都用加法验算一下,看自己算对了没有。板书:4

93、2 8+ 4 4 88 7 6四、综合练习1 5 9页 “ 试一试”2 .第5 9页课堂活动五 、课堂小结。 ( 笔算减法的计算法则)板书设计:3 4 0 - 1 2 0 =2 2 0 ( 元 )3 4 0 - 2 3 5 =1 0 5 ( 元 )3 4 0- 1 2 02 2 0答 :还 剩2 2 0元。8 7 6 - 4 4 8 =4 2 8 ( 人 )8 7 6 验算:- 4 4 84 2 8答:男生有4 2 8人。3 4 0- 2 3 51 0 5答:还 剩1 0 5元,4 2 8+ 4 4 88 7 6课后反思:第 2 课时 三位数的减法( 二 )教学内容:教 材 P 6 0-6 2

94、 例 3 、例 4 、例 5 及课堂活动第1 一 3 题。教学目标:1 、在解决问题中探索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2 、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3 、综合运用三位数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具准备:计算器、图片。教学过程:一、复习沟通前面学习了三位数减三位数,算一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5 1 - 8 =5 1 0 - 8 0 =5 1 7 - 8 5 =5 15 1 05 1 7-8-8 0-8 5 组织交流,小结。板书课题。二、探索运用1 、学习例4( 1 )引出问题。育林小学组织全校学生看电影,其中男同学3 2 7 人 ,女 同 学 2 4 8

95、人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回答。问题一:全校一共多少人?学生列式解答: 3 2 7 + 2 4 8 = 5 7 5 ( 人 )。问题二:男同学比女同学多多少人?学生列式:3 2 7 - 2 4 8 =( 2 )学生尝试计算并质疑。提示:个位上不够减,十位上也不够减,怎么力、 ? ( 与同桌的同学交流)( 3 )全班展示交流:个位、十位上都不够减时,你是怎样算的?( 个位上不够减,就从十位退1 , 在个位上加1 0 再减。十位上不够减,就从百位上退1 ,在十位上加1 0再减。 )教师演示。强调:特别要给学生讲清楚,从百位上退1到十位,是在十位上加1 0再减。有些学生容易理解百位上退1是1 0

96、0 ,用1 0 0去减,无法计算。板书计算过程:例4 : 3 2 7 - 2 4 8 = 7 9 ( 人)3 2 7 检 7 9- 2 4 8 验 +2487 9答:男生比女生多7 9人。注意:百位上3 - 2的计算时,要先减去退位的1再 减2 ,因此得0 ,开 头 的0不写。( 4 )组织学生验算。方法一:7 9 + 2 4 8 = 3 2 7 ,所 以7 9是对的。方法二:采用估算的办法,3 2 7 - 2 4 8应 该 比1 0 0少,所以肯定是几十几。小结:连续退位的减法,要记住哪一位退了 1 ,并不容易。凡是退了 1的都可以打个小点,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5 )尝试练习:P 6 0例

97、4下 面 的 “ 试一试”。2、学习例5( 1 )引出问题:电影院里有8 0 0个座位,还剩多少个座位?学生列式:8 0 0 - 7 3 6 =( 2 )学生试算后,交流算法,并检验。( 3 )教师借助计数器进行订正并评讲:十位上的0退1后变成9 ,是 因 为0的前一位 退1给0后 把0变成了 1 0 , 1 0 - 1 = 9。所以在给0打 上 小 “ 的 同 时 也 要 给0前面的那 一 位 打 上 小 。板书: 例 5 : 8 0 0 - 7 3 6 = 6 4 ( 个)8 0 0 检 6 4- 7 3 6 验 + 7 3 66 4 8 0 0答:还 剩6 4个座位。( 4 )尝试练习:

98、、P 6 1 “ 试一试”。三、及时练习:完成课堂活动第1一3题。四、课堂小结。连续退位的减法应注意在计算每一位时,要记住减去退位的L板书设计:例4 : 3 2 7 - 2 4 8 = 7 9 ( 人 )3 2 7 检 7 9- 2 4 8 验 +2487 9答:男生比女生多7 9人。例 5 : 8 0 0 - 7 3 6 = 6 4 ( 个 )8 0 0 检 6 4- 7 3 6 验 + 7 3 66 4 8 0 0答:还 剩6 4个座位。在计算连续退位的减法时,要注意:1、个位上不够减,就从十位退1 ,在个位上加1 0再减。十位上不够减,就从百位上 退1 ,在十位上加1 0再减。2、凡是退

99、了 1的都可以打个小点。3、连续退位的减法应注意在计算每一位时,要记住减去退位的L课后反思:5、探索规律第1课时探索规律( 一)教学内容:教 材P 6 6-6 7例1、例2及课堂活动。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实际,通过现实生活情景,让学生体验到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联系,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2、通过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激发探索规律的欲望,培养探索发现能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具体事物中体验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是有规律的。教学准备:1、课件、题卡。2、课前准备:各小组用几种颜色的花设计一个布置花台的方案,可选一种或几种颜色,让学生自由发挥。3、回家收集爸爸或妈妈的年龄。教学过程:一、创设

100、情景,激发兴趣教师: “ 五一”节快到了,为了增添节日的喜庆,小朋友设计了布置花台的方案,现在就请各小组展示你们的设计,其他小朋友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教师:小朋友的设计都挺棒,我们看得出来这些花的排列都很有规律。确实,生活中有规律的现象是很多的,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来探索生活中的一些规律吗? ( 板书:探索规律)二、探索新知, 自主建构1 .教学例1教师:小朋友喜欢旅行吗?假 如 “ 五一”到了,你和爸爸妈妈去旅游,从重庆出发,去大约3 0 0千米远的成都。多媒体出示地图,动画演示出行的过程。再在电脑上出示:重庆到成都大约3 0 0千米已行路程( 千米)10 0剩 下 路 程 ( 千米)提问:已行

101、10 0千米,剩下多少千米?怎样填?出示例1已行路程( 千米) 10 0 15 0 2 5 0剩 下 路 程 ( 千米) 2 0 0 10 0让学生完成书上第6 6页 例1填表,可独立填,也可讨论合作填。学生展示自己填好的表格,并谈一谈自己的填法。根据自己填写的已行路程,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自由汇报自己的发现。小结:已行的路程不断增多,剩下的路程就不断减少。已行的路程加上剩下的路程就是全部路程。2 .教学例2小朋友旅行得真快,下面老师给小朋友讲一个笑话。小明今年8岁,小华今年9岁。小华对小明说: “ 我比你大。”小明不服气地说:“ 有什么了不起。我明年满9岁,就和你一样大,后年就比你大了。”小

102、朋友,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他们说的实际上是有关年龄的规律,下面我们探索年龄的规律。请小朋友将收集到的爸爸、妈妈和自己的年龄填在题卡上。今年 5年后 10年后() 年后父 ( 母 ) ( 岁 )学 生 ( 岁 )相 差 ( 岁 )( 1)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个表格怎样填,说说这样填表的道理,展示填的结果。( 2 )观察所填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 父母与你相差的岁数是不变的)三、练习应用(1 )刚才大家探索有关年龄的规律,下面我们来玩一个对手指的游戏。P 6 7课堂活动 第1题.( 2 ) P 6 8课堂活动第2题。( 3 ) )将图填充完整后,串好可以送给最喜欢的、最要好的朋友。 ( 蕴含情感

103、教育)(4 )玩一玩数学接龙游戏。可以小组或全班一起玩,例 如 第1个人说一个数2 ,后边的人接着说比前一个多3的数。也可以由大数递减为较小数。四、小结小朋友玩得开心吗? “ 五一”长假小朋友会过得非常快乐。老师知道,今 年5月1日是劳动节,明 年5月1日小朋友会过什么节呢?小朋友,像这样有规律的现象是很多的,只要大家认真观察、思考,就能发现更多的规律。板书设计:探索规律1、已行的路程不断增多,剩下的路程就不断减少。已行的路程加上剩下的路程就是全部路程。2、父母与你相差的岁数是不变的。有规律的现象很多,大家认真观察、思考,就能发现更多的规律。课后反思:第2课时探索规律( 二 )教学内容:教科书

104、P68-69例3、例4。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简单排列规律的过程,体会找规律的方法。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简单的推断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创新意识。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学和听的习惯,并让学生体会同学之间互相学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获知渠道。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体验找规律的过程。教学准备:教具:正方形6个。学具:小正方形6个。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事物的排列都是有规律的,请看( 出示课件) 节日里街上挂的彩灯、街道两边插的彩旗,它们的色彩搭配、间隔宽窄都是有规律的。再看( 出示课件)我们家里的饭碗、盘子上的图案的排列也是有规律的。正是这些有规律的事物,美化了人们的生

105、活,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在生活中像这样的事物很多,你们想去探索吗?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索规律。板书课题:探索规律。二、初步探索1、教 学 例3( 1 )动手操作,探索发现规律。( 2 )出示例3 .这3个图都是由几个正方形摆成的?我们能用6个正方形依次摆出每一个图形吗?动手摆一摆吧!学生动手摆图,摆完后请一位同学在投影仪上摆,边摆边说是怎么摆的。观 察 这3个图,你有什么发现?( 这些图都是用6个正方形摆成的。上一排依次多1个,下一排依次少1个。上 面 是 。个,下面是6个;上 面1个,下 面5个;上 面2个,下 面4个。依次从下一排的左边移1个到上一排。 上一排是0、1、2个, 下一排是6、5、4

106、个 )就 是 这3幅图的排列规律。( 2 )运用规律。教师:你们能用找出的规律,推断出后面的图形该怎么摆吗?请摆出来画在例3的横线上。抽学生说说怎么想的,然后怎么摆的。 ( 抽有不同想法的学生说,然后展示出同学画的图形)教师:刚才同学们根据先找出的图形排列规律,再根据规律推断出未知的图形并画出了图形,这就是在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3 )实践应用。P69页课堂活动第1题 ,学生先摆一摆,然后说一说有什么规律,最后画出来,注意 (2 )题可以画成: 田用出2、教学例4( 1 )观察思考,发现规律。教师:刚才我们探索了图形的排列规律,下面我们探索数字之间的排列规律。出示例4后提问:例4要我们干什么?

107、怎样才能正确填出数来?学生可能回答:先找规律,然后填数。 ( 补充板书:填 数 )请同学们先找找这些数的排列规律,然后把你找到的规律在小组内交流。同学们在交流中听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 教师有意请秩序最乱的、交流效果不太好的小组发言)刚才像你们这样的交流行吗?应怎样交流呢? ( 学生说方法)在交流过程中要注意:发言的人要控制好音量,既不要影响其他组,又要让本组的同学听得清;其余的同学看着他,认真倾听他的发言,及时纠正和补充。现在我们再交流一次,好吗?请一个人介绍你们组发现的规律,其余的人听后作补充。( 每组两个数相差5。每 组 第1个数比第2个数多5 ,第2个数比第1个数少5。第1个数依次

108、增加5 ,第2个数也依次增加5。)这些规律是你一个人找到的吗?怎么知道的?听到了他刚才说的这些规律了吗?还有什么补充的?( 2)运用规律。刚才同学们通过观察、思考,找到了规律, 再通过合作交流,学到了别人找的规律,下面我们就用规律填数。学生填空,然后抽学生说填多少,为什么?( 3)实践应用。完成P69页课堂活动第2题。规律有:依次增加5 ;用的是5的乘法口诀;后一个数等于前两个数的和。三、巩固拓展1、总结、回顾教师: 今天, 同学们探索了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 你们有什么收获?有什么疑问?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方法一 一( 1 )找规律;( 2 )画 图 形 ( 填 数 )。教师:同学们,数学

109、王国里还有很多有趣的规律呢,下面我们就去探索吧。2、完成P7 0练习十的第1一3题板书设计:探索规律方法一一 ( 1 )找规律;( 2 )画 图 形 ( 填 数 )课后反思:6、解决问题第1课时解决问题( 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 3 7 5页 例1、例2及课堂活动。教学目标:1、能运用两三位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掌握分析解决这类问题的多种方法。2、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思想,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根据已知信息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根据相关的信息提出相应的问题,合理灵活地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

110、1 ) ( 出示例1图 )提问:一本字典和一套书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元?你能根据这两个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口头列式解决问题,从而复习加减法的一步计算问题。( 买1套书比1本字典贵多少元? 买1套 书 和1本字典共要多少元? )( 2 )出示例1 :用1 0 0元一本字典和一套书,还剩多少元?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二、探究新知1 、教 学 例 1( 1 ) 小组探究:小朋友算一算,要 买 1套 书 和 1本字典,售货员应找多少元呢?试着把你们讨论的每一步算式写出来。学生汇报交流,展示算法,可能得到以下3 种:方法 1 : 1 0 0 - 2 7 - 4 3 = 3 0 ( 元)方

111、法 2 : 1 0 0 - 4 3 - 2 7 = 3 0 ( 元)方法 3 : 2 7 + 4 3 = 7 0 ( 元)1 0 0 - 7 0 = 3 0 ( 元)( 2 ) 理清思路,明确方法。指名让学生解说每一种方法的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3 ) 小结。要求应该找回多少元,我们可以从1 0 0 元里依次减去1 本字典和1 套书的价钱,用连减法计算;也可以从1 0 0 元里减去1 本字典和1 套书的价钱之和,先算加后算减。无论用哪种方法,这道题都需要计算两步。2 、教学例2( 1 )出示表格:4月 1日到1 5 日的收支记载。4月 1日 爸爸工资收入9 2 0 元4月1日 1 4 日 支

112、出 6 8 0 元4月 1 5 日 妈 妈 工 资 收 入 9 7 0 元4月1 5 日 3 0 日 支 出 5 5 0 元结余提问:从表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可以解决什么问题?怎样求出4月 1日至1 5 日彭远家结余了多少元呢?独立尝试解决,全班交流得出以下方法:9 2 0 -6 8 0 +9 7 0 -550 9 2 0 +9 7 0 -6 8 0 -5509 7 0 -6 8 0 + ( 9 2 0 -550 ) 9 2 0 +9 7 0 - ( 6 8 0 +550 )( 2 ) 在表中补充4月 1 5 日 一 3 0 日的支出记载。提问:现在又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呢?当

113、学生提出“ 到3 0日还有多少元”时,教师说明: “ 到3 0日支出后剩下的钱就叫做结余。”( 3 )小组探究:现在已知1 5日 一3 0日支出550元,你能帮彭远算出4月份的最后结余吗?小组代表汇报,展示各种方法:方 法1 : 一项一项依次算,9 2 0 -6 8 0 +9 7 0 -550。方 法2 :先算收入再依次减去支出,9 2 0 +9 7 0 -6 8 0 -550 .方 法3 :先算收入和,再减去支出的和,9 2 0 +9 7 0 - ( 6 8 0 +550 ) 小结:刚才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帮彭远同学解决了 4月份他家的收支结余问题,真能干!提问:你们看,彭

114、远家4月份的收入和开支合理吗?为什么?小结:彭远家一个月的工资除了安排生活开支外,还有一部分结余,说明他们家的生活安排合理,也许这也有彭远这个小账房先生的功劳哟。我们学好了数学,也可以当好家里的小助手呢!三、课堂活动(1 )第7 4页 第1题。先让学生发现信息:小明从家乡到重庆,坐汽车行了 1 2 0千米,比坐火车少行了 2 7 0千米。学生提出问题,再独立解决后交流。( 2 )第7 5页第2题。学生先观察图,明确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再独立解决。( 3 )第7 7页练习十一第4、5题。四、独立练习:第7 6 7 7页练习十一的第 厂3题。五、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一起解决了什么样的数学问题?你觉

115、得解决加减法的两三步计算的问题,要注意些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板书设计:解决问题例 1:方法 1: 100-27-43=30 ( 元 )方法 2: 100-43-27=30 (元 )方法 3: 27+43=70 ( 元)100-70=30 ( 元)例 2:方法 1: 920-680+970-550方法 2: 920+970-680-550方法 3: 920+970- ( 680+550)课后反思:第2课 时 解 决 问 题 (二 )教学内容:教科书P 7 5例3、P 7 6课堂活动,练习十一第1 0题。教学目标:1、学生能综合应用加减法和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在解决问题的过

116、程中体脸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3、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 1 )某小学五( 2 )班有个小小图书角,原有图书5 2本,后又买来2 0本,当天被同学借去1 0本。图书馆现有图书多少本?让学生独立完成。说说列式的理由。( 2 )商店里每天卖出电脑3 0台, 卖出的彩电比电脑少6台,3天卖出彩电多少台?( 为什么要这样计算? )二、 自主探究1、观 察 例3的情景图学生说说从图上提供了哪些数学信息,同桌互相交流。提示:你准备做几根长绳?几根短绳?把你的想法介绍给小组的同学。( 4人1小组,组长做好记

117、录)2、学生介绍做跳绳方案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根长绳,1根短绳:4 + 4 + 2 =1 0 ( m )或 4 x 2 + 2 =1 0 ( m ) 1 根 长 绳 ,3 根 短 绳 :4 + 2 + 2 + 2 =1 0 ( m )或 2 x 3+4=10 (m)只 做 5 根短绳:10 + 2=5 ( 根)或 2x5=10(m)只要学生方案合理,都给予肯定。3、教师小结在现实生活中,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实际问题, 只要同学们认真思考, 积极动脑,一定会想出许多好的、可行的办法。教师:这么多的方案,你认为哪种方案较合适?说说你的想法。三、课堂活动1、完成P76课堂活动实物投影仪出示:

118、 “ 逛公园”。教师:图上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小利家买门票要多少元?5+5+3=13 ( 元)5 x 2+3=13 ( 元)教师:为什么用乘法计算?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说说解决问题的方法。2、练习十一第10题学生独立作业时,教师应关注有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排除思维障碍,学会运用分析的方法,树立能解决好实际问题的信心。四、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些什么?学生自己小结。板书设计:方法一:2 根长绳,1 根短绳:4+4+2=10 (m) 4 x 2+2=10 (m)方法二:1 根长绳,3 根短绳:4+2+2+2=10 (m) 2 x 3+4=10(m)方法三:只 做 5 根短绳:10 +

119、 2=5 ( 根) 2 x 5=10(m)课后反思:7、实践活动:学 习 “ 当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0飞1 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感受数学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兴趣。2、通过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父母的辛劳,增进对父母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做家务的习惯。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如何在家长的帮助下做好收入与支出记录。教学准备:记账本样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教师: “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当家吗?你们家谁当家?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教师加以补充。教师: “ 那你们以前当过家没

120、有?想学习怎样当家吗? ( 利用学生原有生活经验,激发儿童认知需求)二、指导学生如何制定“ 当家”计划(1 )与父母商量确定自己的收入来源。你的收入来源是什么?哪些收入可以归自己支配?归自己支配的收入分几类?父母的意见如何?与父母商定后再记录收入的名称及数量。( 2 )与父母商量自己的支出打算。你打算利用自己的收入做些什么有意义的事?这些事分几类?每类支出大约要用多少元?这些支出以及支出分配多少合理吗?父母的意见如何?( 3 )填写记账本。根据以上准备活动,填写账本。教 师 出 示 “ 账本”样表,引导学生观察样表,弄清各栏主要内容及相互关系后填写。三、回家调查,制 定 “ 当家”计划四、展示

121、自己的记账本,介 绍 自 己 “ 当家”的收获体会(1 )先请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评选,同时教师了解全班学生的完成情况,并注意收集好的作业。( 2 )将优秀作业展示出来,全班交流。这些作业好在哪儿?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五、小结通 过 学 习 “ 当家”,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8、整理与复习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 2飞6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回顾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基础上,总结自己的收获,提出不理解的问题。2、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估算和笔算的方法,并感受算法的多样化。3、能根据现实生活情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并能解决问题。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22、和整理知识、回顾学法的学习习惯。教学过程:一、知识再现,回顾学法( 1 )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 我们这一单元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你又有什么收获呢?学生可能回答: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我们可以解决简单的买文具的问题;我们可以简单地记账;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租船今天我们就来把这些内容进行整理与复习。 ( 揭示并板书课题)( 2 )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吗?二、结合实际,解决问题1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出示:小明家有图书5 8 7本,小红家有图书2 3 9本。教师:同学们,根据这两个条件,你想到些什么?学生可能想到:小明家和小红家的图书很多,小明和小红都喜欢看书教师: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哪些数

123、学问题?学生可能回答:小明家和小红家一共有多少本图书?小明家比小红家的图书多多少本?小红家比小明家的图书少多少本?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列出算式。5 8 7 + 2 3 9 5 8 7 - 2 3 9学生估算第1个算式,说一说估算的方法。学生学 5 8 7 + 2 3 9 8 0 0 ,我把5 8 7 看成 6 0 0 ,把 2 3 9 看成 2 0 0 , 6 0 0 + 2 0 0 = 8 0 0 .学生 2 : 5 8 7 + 2 3 9 8 5 0 ,我把5 8 7 看成 6 0 0 ,把 2 3 9 看成 2 5 0 , 6 0 0 + 2 5 0 = 8 5 0 .学生 3 : 5 8

124、 7 + 2 3 9 8 3 0 ,我把5 8 7 看成 5 9 0 ,把 2 3 9 看成 2 4 0 , 5 9 0 + 2 4 0 = 8 3 0 .教师:谁估算的答案与正确答案最接近呢?该怎么办?学 生4 :同 学3估算得比较接近。学 生5 :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来进行比较,看谁估算的答案与正确答案最接近。学生用竖式计算,一人板演,全班齐练。5 8 7 + 2 3 9 / 8 2 6集体订正后,说说计算时要同学们注意什么。学生: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应该向前一位进1。学生计算第2个减法算式,要求先估算,再用竖式计算,看自己的计算是否正确。2 根据现实生活情景,提出

125、不同的数学问题,并能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课件出示下面的动画:小明的爸爸和小明一起到超市买东西,刚好买了 5 0元的商品,小明的爸爸从钱包里摸出了一些钱,发现只有2元 和5元的面值。同学们猜一猜,小明的爸爸可以怎样付钱?( 1 )学生独立思考.( 2 )学生汇报。 ( 略 )(3 )怎样才能得出尽量多的答案而又不重复呢?小组讨论交流,并完成如下的表格:2元 的 张 数 ( 张 )5元 的 张 数 ( 张 )第1种 第2种 第3种 第4种( 4 )学生汇报,出示表格:2元 的 张 数 ( 张 )5元 的 张 数 ( 张 )第1种5 8第2种1 0 6第3种1 5 4第4种2 0 2( 5 )仔细观察

126、表格,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可能回答:2元的张数如果增加,5元的张数就减少;2元的张数如果增加5张,5元的张数就减少2张;2元的张数只能5张5张的数;5元的张数都是双数三、反馈练习,拓展运用(1 )明明一家3人到动物园去参观,参观的门票有两种:价格最低的为30元,价格最高的为50元。明明买了 3张票,一共可能用去多少元?( 2 )完成教科书练习十二的思考题。四、千米毫米教学内容:认识千米、毫米和实践活动“ 人身上的小秘密”两个内容。教学目标:1、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的含义,知道毫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选择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能结合生活实际,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127、。2、让学生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测一测等活动,体 会1千 米 和1毫米有多长,建立正确的表象。3、在他人的帮助下,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测量活动的过程,并能克服测量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重难点、关键:1、重点:体会千米的含义,建 构1千米的观念,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难点:建 构1千米的观念,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3、关键: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探索新知。教学建议: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加强动手操作。第1课时 千米的认识( 一 )教学内容:教 材P 8 7 8 8页 例1、例2及相应的课堂活动。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

128、 k m )。2、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体验1 k m的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3、知 道1 k m = 1 0 0 0 m ,知 道1公里= 1千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测量工具,调查在日常生活中见过的里程标志,并作记录;课前测一段距离,观察长度,并记录是多少米。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训练场景的录像)教师:这星期我们学校就要举行第1 6届运动会了,瞧,这些同学正在加紧训练,我们来看看他们在训练什么项目。( 多媒体显示1 0 0 m赛跑录像)同学们在训练1 0 0 m赛跑,一组 有1 0个运动员,请算一算,他们一共跑了多少米?请把它写在作业本上,抽

129、学生到黑板上写。学生可能有两种写法:1 0 0 0米 或1千米。同学交流:你是怎样认识千米的?对千米还了解些什么呢?生活中你见过它吗?在哪儿见过?多媒体课件显示“ 重 庆3 4 0千米成都”的公路图,指导学生想象重庆到成都的公路有多长。提问:计量重庆到成都的公路长为什么用千米作单位比较恰当?学生:如 果 用 “ 米”作长度单位来计量重庆到成都的公路长就是3 4 0 0 0 0米,这个数字比较大,我们读和写都很不方便,因此计量比较长的距离通常用千米作单位。教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千米。 ( 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二、探索新知1、初步想象1千米有多长,理 解1 0 0 0米= 1千米( 1 )

130、教师: ( 多媒体出示1 0 0米跑道) 这是一个1 0 0米跑道,要多少个这样的1 0 0米跑道首尾相接才是1000米?学生:10个这样的跑道连起来是1000米。 教师: 对 ,1000米=1 千米,1 km=l 000 m。( 2 )回忆自己课前测的一段距离是多少米。小组内交流:几个这样的长度是1000米?学生汇报:学 生1 :我们测量学校小操场长40米,25个小操场那么长是1000米。学 生2:学校的环形跑道长250米,4圈的长度是1000米。学 生3 :我们测得跑道长50米 ,20个跑道的长是1000米。( 3)教师小结:1000米也就是1千米,1千米也叫1公里。2、活动感知,体验想象

131、1千米的长度( 1 )活 动1:组织全班学生到学校的操场上( 或教室里),任 选8位同学排成一横排。教师指出:8个小朋友站成一排,手拉起来大约有10米长。80个小朋友站成一排, 大约有多少米长? 800个小朋友站成一排, 大约有多少米长?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1000米有多长,使学生感受到1千米好长啊!在此基础上引出计量比较长的距离通常用千米作单位,1千 米 ( 公 里 )=1000米。( 2 )活 动2:学生亲自体验1千米有多长。教师先将学生分组,每组确定一组长做记录,分工合作,提出活动要求,学生分组体验1千米的长度。方 案1:学生用卷尺测出教学楼到操场的距离。记录:我 走 了 () 米,走

132、了 ()步,用 了 ()分,估 计 走1千 米 用 ()分;我 跑 ()米,跑 了 ()步,用 了 ()分,估计跑1千 米 用 ()分。方 案2: 50米的跑道,走 路 要 用 ()分,跑 要 用 ()分,估 计 走1千 米 要 ()分,跑1千 米 要 ()分。方 案3: 100米的跑道,跑 用 ()分,估 计 跑1千 米 票()分。方 案4: 200米的跑道,走5圈,跑1圈 用 ()分,跑5圈 用 ()分。( 3)学生汇报。先组内交流,再抽代表汇报。学 生1:我 走40米,走了 96步,用了 52秒。学 生2:我 走50米,走了 106步,用了近1分,估 计 走1千米要20分左右。学 生3:

133、我 走100米,走了 220步,用了近2分,估 计 走1千米大约用20分左右。学 生4 :我 跑1 0 0米用了 4 8秒,估计跑了 1千米大约用8分。学 生5 :我绕操场跑了 5圈,跑了 9分5秒,好累呀!学 生6 :我绕操场走了 5圈,走了 2 1分,1千米好长呀!3 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亲自体验了 1千米的长度,感受到了 1千米很长,所以我们计量比较长的距离通常用千米作单位,1千米= 1 0 0 0米。三、全课总结教师: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板书设计:千米的认识计量比较长的距离通常用千米作单位。1 0 0 0米也就是1千米,1千米也叫1公里1 0 0 0

134、 米= 1 千 米 ,1 k m= 1 0 0 0 m课后反思:第2课时 千米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教 材P 8 8页的例3。 ( 千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问题,明白长度单位不一致的不能直接比较长短。2、学会千米和米之间的相互转化。3、感受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教学重点: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及相互转化。教学难点:千米和米的换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出新课1、多媒体出示例3的情景图)2、观察后交流: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我知道了三峡大坝全长2 3 0 0米。我知道了隧道长3千米。教师:你想提哪些数学问题?学生:我 想 知 道 “ 三峡大坝”与 “ 隧道”谁长?

135、教师:怎 样 比 “ 三峡大坝”与 “ 隧道”的长短呢?二、合作交流,教学新课。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抽学生汇报交流结果。学 生1 :因为3千米= 3 0 0 0米,3 0 0 0米 2 3 0 0米,所以隧道比三峡大坝长。学 生2 :因为2 3 0 0米 比3 0 0 0米少, 而3 0 0 0米= 3千米, 所以隧道比三峡大坝长。 教师:为什么想到这样比较?学 生1 :因为3千米与2 3 0 0米单位不同,3千米= 3 0 0 0米,而3 0 0 0米 2 3 0 0米,所以我就想到了把千米换算成米再进行比较。学 生2 :我想到2 3 0 0米 比2千米多,比3千米少,所

136、以2 3 0 0米 3千米。教师:这两种比较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都是先把不同的单位化成相同的单位再进行比较,那么这两种方法的不同之处是什么呢?学 生1 : 一种是把千米数换算成米数。学 生2 :另一种是把米数换算成千米数。教师总结比较方法。三、课堂练习,巩固应用。1、填一填。5 k m= ( ) m 3 0 0 0 m= ( ) k m 1 2 m= ( ) d m 7 0 c m= ( ) d m2、比一比。4 k m ( ) 3 0 0 0 m 1 0 0 0 m ( ) 1 0 k m 2 0 0 m ( ) 2 k m5 k m+ 1 0 0 m ( ) 6 k m 3 0 0

137、 0 m+ 4 0 0 0 m ( ) 7 k m3、完成练习十三9 , 1 0题。四、课堂总结。学习了千米和米的转化。板书设计:千米的认识长度单位不一致的不能直接比较长短千米和米之间的相互转化l k m= 1 0 0 0 m课后反思:第3课时 毫米的认识教学内容:教 材P 9 0页例4及 第9 1页课堂活动。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 毫米”,初 步 建 立1毫米的概念,感 知1毫米有多长,知 道1厘米= 1。毫米。2、让学生通过整理,对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有系统、完整的认识。3、结合实践活动,渗透长度单位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空间

138、概念。教学重点:建 立1毫米的概念,体 会1毫米的长度。教学准备:多媒体、硬币、学生直尺、身份证、彩条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媒体展示:美丽的七色彩虹。教师:多美的七色彩虹呀!在各小组的桌上有和彩虹一样漂亮的七彩纸条,请各小组分工合作量出它的长度有多少厘米,并作记录。学生汇报后,发现紫色彩条的长度有争议。教师:用厘米作为长度单位测量,有时得不到准确的结果,需要一个比厘米还小的单位- - -毫米。 ( 板书:毫米)二、探索新知识1、观察直尺,看1厘米中间有些什么( 1 )看一看,直尺上1厘米中间有些什么?( 2 )找一找,直尺上有哪些长度单位,你是怎样发现的?教师小结:直尺上除了厘米

139、刻度外,还有更小的小格,1厘米间的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教师媒体展示一一毫米。强调:毫米是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 3 )指一指:用笔头指一指1毫米,看 一 看1毫米有多长。 ( 要求学生多指几处)( 4 )数一数: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1毫米。( 学生汇报时,要求学生说出数的是从几厘米到几厘米,中间有多少小格)根据学生汇报,引导分析、概 括 出 1 厘米=10毫米。练习:2 厘米=()毫 米 8 厘米=()毫 米 ()厘米=50毫 米 60毫米=()厘米( 5 ) 介绍字母表示毫米。提问:千米用什么字母表示?米呢?厘米呢?猜一猜,毫米用什么字母表示?教师指出:国际上规定用“m m” 表示毫米,

140、1 毫米可以写成1 mm,那 么 1 厘米=10毫米可以写成1 cm=l0 mm。 ( 板书写出)尝试:你能用字母表示2 毫米、3 毫米、7 毫米、10毫米、43毫米吗?学生独立尝试,全班展示。2、实践活动,感 受 1 毫米的长度(1 ) 猜一猜,桌上什么物体的厚度大约是1 毫米?(2 ) 量一量,身份证的厚度究竟是不是1 毫米?( 3 ) 用手势表示1 毫米的长度。教师示范:用拇指和食指拿身份证,然后抽出身份证,指出两指间的缝隙就是1 毫米。要求学生反复练习,体 验 1 毫米的长度。( 4 ) 说一说:桌上还有什么东西的厚度是1 毫米?(5 ) 想一想: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厚度是1 毫米?

141、3、实际操作,用毫米作单位测量( 1 ) 认一认,媒体出示练习十三中第2 题的两幅图,引导学生认一认是多少毫米。(2 ) 尝试量一量。媒体显示两种量曲别针的测量方法,哪种正确?并要求学生说明理由。尝试量紫色彩带的实际长度和量数学课本的厚度。开放测量,找合作伙伴一起,对周围物体作随意测量,看是多少毫米。4、探究相邻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议一议: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全组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整理。(1000 ) ( 10 ) ( 10 ) ( 10 )1 km - 1 m - 1 dm- 1 cm- 1 m m通过整理,引导学生探究:除 km和 m

142、间的进率是1000以外,其他相邻两个长度单位的进率是10.三、用新知,解决问题1、做教科书第9 1 页课堂活动第1 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全班交流,然后选择合适的单位填入括号中。2、学生独立完成课堂活动第2 题教师提醒学生用mm为长度单位,引导学生认识其测量误差。3、指导学生做课堂活动第3 题 先 估 计 100张纸的厚度,再实际量一量,并做好记录。4、铅笔的长可能是几厘米?四、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应用了哪些方法探究毫米的有关问题?板书设计:mm表示毫米,1 毫米可以写成1 mm,1 厘米=10 毫米 1 cm=l0 mm。(1000 ) ( 10 ) ( 10 ) ( 10 )1

143、 km - 1 m - 1 dm- 1 cm- 1 m m课后反思:实践活动:人身上的小秘教学内容:教 材 P96的内容。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经历测量人体部位的过程,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通过测量人体部位的活动,发现人身上的小秘密。2、难点:尺子的正确使用和测量数值间的关系分析。教具、学具准备:软尺、测量记录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有个小朋友叫小明,他想测量自己的身高,可是他手里只有一把2 0厘米的尺子,怎么办呢?小明灵机一动,用尺子量出自己脚的长度,很快就知道了自己

144、的身高,你们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原来,人的脚长跟人的身高之间有我们不知道的秘密,让我们一起去发现它们吧!二、测量探究1 、测量身高与脚长在测量前,先明确脚长和身高的意义,引导学生说一说测量的注意事项。学生分组测量,教师巡视,对学生的测量方法进行指导。测量完毕后,引导学生分析:脚长跟身高有什么关系?得出:人的身高约是脚长的7 倍。教师:现在你知道小明是怎么算出自己身高的吧。2 、小组合作探究教师:人身上还有许多小秘密,你们还想测量什么部位的长度?学生:测量一挂长、头长、一度长、腿长教师:小组合作,看一看哪个小组发现的秘密多。出示测量记录表,学生分组测量,并把结果记录下来。教师:根据测量结果,你们

145、发现了什么?学生思考、计算,在小组内交流,并汇报:学 生 1 :我发现一度长大约等于身长,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 倍。学 生 2 :身高大约是头长的8 倍,大约是一挂长的9 倍。学 生 3:身高大约是肩宽的4 倍。学 生 4:把拳头翻滚一周大约等于脚长。三、课堂小结同学们真聪明,发现了人身上这么多的秘密,课下同学们查阅一下资料,看一看人身上还有哪些秘密。五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内容:除法竖式的认识,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练习课。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情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能够正确地口算和笔算有余数的除法。 掌握试商的方法, 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2、通

146、过操作、观察、概括等方法,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探究的乐趣。3、结合学习活动,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获得自主学习成功的体验。重难点、关键:1、重点: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笔算有余数的除法。明白余数为什么要比除数小。2、难点: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和算理。有余数除法应用题单位名称的写法。3、关键: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抓住教材内在联系,进行一定的知识迁移。教学建议: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加强观察操作活动。第1课 时 有 余 数 的 除 法 ( 一 )教学内容:教 材P9 7 9 8页 例1、例2和课堂活动。教学目标:1

147、、在探索中初步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会列竖式计算表内除法。2、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教学重点: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小白兔家要来客人了,它采了许多花,要把这些花插在三个花瓶里,可是不知道怎么放,你们能帮帮它吗?二、探究新知1、教 学 例1出示9 7页例题情境图,引导学生列式:1 2 + 3 = 4 ( 枝 )教师:在这个除法算式中1 2叫做什么? ( 被除数) 表示什么? ( 表示一共有1 2枝花)3叫做什么? ( 除数)表示什么? ( 表示平均分成3份 )这 个4枝叫什么? ( 商 )表示什么? ( 表示每份有4枝 )。教师:除法算式还可以写成竖式,你们会列竖式吗?

148、 自己先试一试。学生自己试写,教师巡视,如果有写出来的可以让他说一说,如果没有写出来就直接由教师板演出示。讲述:1 2除 以3的竖式是先写被除数1 2 ,然后写表示除法,在”的左边写除数3。想一想,把1 2枝花平均分成3份 ,每份有几枝花?( 4枝 ) 就在除号上面对齐2的位置写上4。教师:有3个花瓶,每个花瓶分了 4枝花,算一算,一共分了多少枝花?教师:好。我们把算出来的1 2写在被除数的下面。想一想,小白兔一共有1 2枝花,分了 1 2枝,说明什么?教师:一共有1 2枝花,减去分掉的1 2枝花,得 数 是0 ,表示正好分完,没有剩余。板书:3 ) 1 21 20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上面的竖

149、式中每一部分的名称和表示的意思。自主练习,做 “ 试一试”的两道题。2、教 学例2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列出横式:4 5 + 5= 9 (只 )。教师:如果写成竖式,应该怎么写? 自己试一试。学生独立写出竖式。教师:对着自己写的竖式,想一想,商9应该对着被除数的哪一位?被除数下面的4 5表示什么? 0又表示什么?学生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并汇报。教师小结:除法的竖式表示一个完整的分一分的过程。有4 5个桃子,每只猴子分5个,可以分给9只猴子,所 以9应写在个位上。用一共45个桃子,减去分掉了的45个桃子,得 数 是0 ,表示全部分完,没有剩余。三、巩固练习课堂活动1、2题。板书设计:12 + 3=

150、4 ( 枝 )43 ) 12120答:每个花瓶插4枝。课后反思:第2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 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9100页 例3、例4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况,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2、通过分一分来体会有余数的除法。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算理。教具、学具准备:圆片。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口算几道除法题。3 6 + 6= 72 + 9 = 2 5 + 5=二、探究新知1、教 学 例3拿 出2 0个圆片,我们一起分一分。1组 、2组的同学每个同学都把2 0个圆片每5个 分1份;3组、4组的同学每个同学都把2 0个圆片每7个 分1份。分完后相

151、互交流,看从中你能发现些什么。教师:为什么不能再分了呢?教师:那么怎么处理这些不能再分的圆片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课题一一有余数的除法。 ( 板书:有余数的除法)教师:把, 2 0个圆片,每7个 分1份。能写成除法算式吗?怎样写?引导学生写出2 0 + 7 ,并要求学生回答,为什么要这样写?教师:分的结果是什么呢?教师:分成的2份在算式中叫什么?教师:我们就把剩下的“ 6”叫做余数。书写时在商的后面画6个小圆点,再写上剩余的数。教师边说边板书:2 0 + 7= 2 ( 份 )6 ( 个 )。教师:现在同学们知道了,什么时候会出现余数?教师:对 ! 一定是不够再分1份的情况下,才会出现余数

152、,如果还能分1份呢?教师:好 !翻开数学书第1 0 0页,按课堂活动上的要求,同学们用小圆片代替糖葫芦分一分,看哪些题有余数,哪些题没有余数。学生分小圆片。2、教学例4观察例4图,你们从这幅图中了解到什么信息?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引导学生写出5 7 0 6 ,并要求学生回答:为什么要这样写?用竖式计算,怎么来表示?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6 ) 5 7教师:应该商几?请同学们思考。9板书: 6 ) 5 75 43强调:商与除数的积要小于被除数又要最接近被除数。三、巩固练习教 科 书 1 0 2 页练习十四第3 题。板书设计:有余数的除法5 7 + 6 = 9 ( 筒 )3 ( 个 )9

153、- - - - 商除数6 ) 5 75 4 商与除数的乘积3 - - -余数答:可以装9筒,还 剩 3 个。课后反思:第 3 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 三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 0 1 页例5 、课堂活动1 、2 题 及 第 1 0 2 页练习十四2 一 4 题。教学目标:1 、经历探索有余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2 、培养学生初步的试商能力。教学重、难点:探 究 “ 余数必须小于除数”的算理。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 、口算。3 2 + 4 6 3 + 7 5 4 + 92 、把 7朵花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朵?还剩几朵?比较一下这道题与上 面 的3道题有什

154、么不同。3、揭示课题:像 第2题这样的除法叫有余数除法,今天我们继续探究有余数的除法。 ( 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5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同学的竖式有哪些不同?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这两个同学的竖式各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说出:第一个竖式表示把50平均分成6份 ,每 份 是7 ,还 余8个没分;第二个竖式表示把50平均分成6份,每 份 是8 ,还 余2个没分。议一议:哪一位同学的计算是正确的,为什么?学生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并汇报:第一个竖式,余 数 是8 ,比除数6大,还可以再分,把8平均分成6份 ,每份还能再分1个;第二个竖式,余 数 是2,比除数6小,把2平均分成6

155、份,每份分不到1个了。所以第二个竖式得到的商是正确的。教师: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余数能不能再分的?引导学生思考,得出:余数比除数大,还可以再分;余数比除数小,不能再分。小结:在计算有余数除法时,余数必须小于除数。2、 自主练习做 “ 试一试”的题,指名板演,全班评价。三、课堂活动1、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先引导学生理解:最大能填几是什么意思?学生独立完成后,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做的,初步体验试商过程。2、完成课堂活动第2题先观察竖式,引导学生比较题中余数与除数的大小,找出错误原因,再改正。四、巩固练习1、练习十四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集体订正。2、练习十四第3题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练习本上。提醒

156、学生注意书写格式。检查计算结果,集体订正。3、练习十四第4 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找做题速度快的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经验。板书设计:有余数的除法在计算有余数除法时,余数必须小于除数。课后反思:六、时分秒教学内容:1、认识钟表;2、解决问题。教材分析:在对钟表的初步认识,会认几时、几时半、大约几时的基础上,进一步具体认识钟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认识并会写出钟表上的具体时刻;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能进行时、分、秒之间的简单换算。能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会对时间进行简单、合理的安排;能应用所学的认识钟表的知识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2、过

157、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实践,在活动中主动建构知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渗透爱国教育。教学重难点和关键:1、重点:能够认识钟表所表示的准确“ 几时几分” ,并能写出钟表所表示的具体时刻。体验时、分、秒的长短,具有一定的时间观念。2、难点:能进行时、分、秒的简单换算,能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3、关键: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建构数学知识。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1、认识钟表第1课 时 认 识 钟 表 ( 一 )教学内容:教 材P105-106例1、例2和P108相关的课堂活动。教学目标:1、通过对钟面的观察

158、,认识秒针和时间单位时、分,知 道1时=60分。2、在感受用1分时间所做事情的活动中,初步建立起分的时间观念。3、在观察、认识钟面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能力以及积极主动学习的情感与态度。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养成遵守作息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理 解1时=60分教学难点:构 建1分的时间概念教学准备:1、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庆祝大会开幕的多媒体课件( 画面中设计有8时8分的钟面)或图片。2、实物钟面教具1个,每个学生1个实物时钟。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多媒体演示:北京奥运会开幕仪式场景。 ( 场景中有一个显示8时8分的钟面)教师:从画面中你们看到些什么?告

159、诉了我们一件什么事情?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老师简要介绍:这是北京奥运会开幕仪式的场面,在2 0 0 8年8月8日晚8时8分,北京举办了盛大的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庆祝大会,这是全国人民欢欣鼓舞的日子,也是一个非常值得纪念的重要时刻。教师:刚才我们从哪里知道开幕仪式是在8时8分进行的呢? ( 画面的钟面上)教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面。板书:认识钟表。二、依托学生经验,感知钟面1、提问关于钟面,同学们都已经知道些什么?2、观察钟面,根据学生回答引导观察出示钟面。( 1 )指一指钟面上的时针、分针、秒针。( 2 )学生或老师向同学们介绍秒针, ( 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板书:秒 针 )引导学生看一看自

160、己的钟面,指一指秒针是哪根。( 3 )教师:钟面上除了时针、分针、秒针外,还有些什么? ( 数字和格子)( 4 )引导学生观察:钟面上的大格、小格数及其关系。3、分别说一说分 针 走1小格和时针走1大格的时间各是多少?4、拨一拨,看一看,说一说当时针走1大格时分针正好走了多少? ( 1圈 )是多少小格? ( 6 0小格)就是多少分? ( 6 0分 )思考讨论:1时等于多少分?板书:1时= 6 0分。老师介绍:时可用字母h表示,分 用m i n表示。引导学生读一读、写一写这些字母。5、完成第1 0 6页的填空内容三、联系生活,构 建1分的时间概念,教 学 例2。教师:同学们知道1分的时间有多长吗

161、?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学生分组活动1 :( 1 ) 1分大约从1能数到几?( 2 ) 1分脉搏大约能跳多少次?( 3 ) 1分大约呼吸多少下?学生分组活动2 :( 1 ) 1分大约击掌多少次?( 2 ) 1分大约跳多少下?( 3 ) 1分大约写多少个字?汇报交流活动情况。四、活动拓展( 1 )用1分( 老师看时间) 读一段话,看看读了多少个字。( 2 )完成教科书第1 0 9页 第3题。你 能 在1分内完成吗?( 3 )要求学生自学完成第1 0 8页 第1题 ,读一首你喜欢的儿歌,看大约用了多少时间。五、总结回顾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认识钟表时针、分针、秒针 钟

162、面上有1 2个大格,6 0个小格。时针走1个大格就是1时,分 针 走1个小格就是1分。1时= 6 0分时可用字母h表示,分 用m i n表示课后反思:第2课 时 认 识 钟 表 ( 二 )教学内容:教 材P 1 0 7 1 0 8例3、例4及 第P 1 0 8 1 0 9相关的课堂活动。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拨钟等活动,继续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 道1分; 6 0秒。2、通过参与1时、1秒的活动,体 会1时、1秒的长短,初步建构起1时、1秒的时间观念。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探 索1分等于6 0秒的形成过程。4、进一步体会时间与生活学习的密切联系,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理

163、 解1分= 6。 秒教学难点:构 建1时、1秒的时间观念教学准备:教师、学生各1个实物时钟。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 )出示钟面。指一指钟面上的时针、分针、秒针。( 2 )说一说:1时等于多少分?( 3 )汇报。课前教师布置同学们回去读一首自己喜欢的儿歌,看看大约用了多长时间。谁来汇报一下你读的是什么儿歌,用了几分?( 4 )同学们感受了 1分的长短,那1时有多长呢?板书课题:1时有多长。二、操作探索,建 立1时的观念,教 学 例3。( 1 )说一说:1时有多长?我 们 上1节课是40分,加上课前和课后两个课间休息,时间就正好是1时。( 2 )想一想,议一议:你知道生活中做哪些事

164、情的时间大约是1时?学生充分表述。三、实践感知,建 构1秒的时间观念,教学例4。( 1 )教师:我们拍皮球1分大约拍6 0下,那 拍1下的时间大约是多少呢?用什么时间单位恰当?教师:计 量 比1分还短的时间常用秒作单位,秒是比分更小的单位。( 2 )听一听,说一说。教师:大家安静后,听一听自己带来的时钟。说一说:听到了什么声音? ( 滴答声)教师指出: “ 时钟滴答1次 是1秒。”(3 )看一看,议一议。教师:秒针在钟面上走1小格就是1秒。分组观察钟面:秒针走1圈走了多少小格,是多少秒?当秒针走1圈时,分针有什么变化?分针走了多少格?思考:通过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汇报

165、自己的发现。板书:1分=60秒。教师:秒可用s表示。请学生跟读字母s ,并书写。(4 )说一说:生活中哪些时候要用到秒作单位?四、课堂练习,实践体验(1 )完成教科书第109页第4题 ,填一填。( 2 )户外活动,完成第108页第2题 ,走10步大约用了几秒?( 3 )请同学们课后用1时帮助妈妈做家务,看 看1时能做多少家务活,或向大人了解1时大约能走多长的路,小汽车大约能行驶多远。五、课堂总结先让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谈感想说收获,师再进行全课总结。板书设计:1时有多长秒是比分更小的单位,1分=60秒,秒可用s表示课后反思:第3课 时 认 识 钟 表 ( 三 )教学内容:教 材P109 11

166、0例5、例6及课堂活动。教学目标:1、能认识几时几分,掌握几时几分的两种书写方法。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经历认识几时几分的过程,会读、写几时几分。教学准备:实物时钟教学过程:一、引入教师:我们早上是几时到学校的? ( 8时 ) ( 出示可以拨动指针的钟)教师:8时在钟面上怎么拨? ( 在学生说的同时拨动指针)教师:那看看我现在拨出的是几时呢? ( 拨动指针到4时半)学生们大声答道:4时3 0分 (4时半)。教师: ( 再拨指针到大约7时 )这个是几时呢?教师:这些都是我们前面所学习的几时、几时半和大约几时。二、教学新课1、教 学例5教师: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看看我

167、拨的是几时呢? ( 拨动指针到2时5 5分 )教师:对 !这个时间我们可以说成是大约3时,但是今天我们要有个小小的约定,大家都不说“ 大约”。那这个时间是几时呢?和你同桌的伙伴商量一下,怎么说这个时间呢?同桌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教师:能再具体一点吗? 3时不到,差多少才到呢? 2时多很多,是多了多少呢?2、活动巩固(1 )教 师 拨 ( 几时几分),学生观察回答是几时几分,并说一说是怎样思考的。( 2 )同组的同学互相在钟面上拨( 几时几分),互相说一说是几时几分。3、时间的写法教师:我们今天认识的几时几分怎样书写呢?例如:2时5 5分。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结合教师拨的时间2时5 5分说一说)

168、。教师示范:2时5 5分,2 : 5 5 ,并说明意思。教师分别拨出几个不同的时间,学生用两种方式写出来,并交流。4、教学例6学生独立把例6的空填在书上,完成后交流。5、活动巩固学生独立完成第1 1 0页课堂活动第2题,完成后交流。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科书第1 1 0页 第3题。2、完成教科书第1 1 1页第4题。先在组内说一说,再全班交流。3、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几时几分的知识?四、反思总结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认识几时几分2 时 5 5 分,2 : 5 5课后反思:2、解决问题第1课时: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科书P 1 1 1 1 1 2例1及课堂活动。教学目

169、标:1、会进行时、分、秒之间的简单换算。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3、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德育教育。教学重点:时、分、秒之间的换算。教学准备:课件,答题卡。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学过哪些时间单位? ( 时、分、秒 )关于时、分、秒的知识你都知道些什么? ( 板 书1时= 6 0分,1分= 6 0秒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一用这些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教 学 例1( 1 )了解跑得快慢与时间长短的关系教师:同学们,喜欢看比赛吗?乌龟、兔子和小狗它们三个要进行一场跑步比赛。瞧,比赛开始了。出示比赛成绩表。观察表思考:谁得了第一?为什么?小结:谁跑得快,谁用

170、的时间就少。当时间的单位统一时,我们很容易看出谁用的时间少,谁跑得快。( 2 )时、分、秒之间的换算教师描述:小狗得了第2名,它可不服气,要求再比一次,于是它们三个又进行了一次比赛。课件播放:第二次比赛的情景:小兔中途睡着了。教师:同学们,猜一猜,它们谁跑得快,可能最先到达终点呢? ( 学生自由说,教师结合情景进行德育教育)教师:到底谁跑得快?听听它们自己是怎么说的。乌龟说小兔说 小狗说我跑了 1时我跑了 3分 我跑了 120秒1时=60分3分 120秒=2分提问:听了它们的话,到底谁跑得快呢?好比较吗?你能想出办法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谁跑得快吗?(3 )组织交流汇报小结:当时间的单位不统一时,

171、我们不容易直接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如果把单位换算一致了, 乌龟小兔 小狗 就很容易 2400秒出它们的大小了。80秒 85秒 比较( 4 )组织学生合作进行单位换算,统一时间单位,进行比较。1时=60分 120秒=2分( 让学生间互相说说是怎样换算的)板书:2分3分60分答:小狗跑得最快。 ( 为什么?让学生说说)( 5 )小结:时间单位换算的方法。三、巩固练习( 1 )完成教科书第1 1 2页课堂活动1、2题。(2 )判断对错。2分7秒= 2 7秒1时2 5分= 1 2 5分9 0分= 1时3 0分( 3 )比一比。谁跳得快?在 ( )里 画 。小红跳1 0 0下绳用了 4 0秒。 ( )小兰

172、跳1 0 0下绳用了 1分5秒。 ( )谁拍得快?在 ( )里 画 .小明拍1 0 0下球用了 1分1 0秒。 ( )小刚拍1 0 0下球用了 6 5秒。 ( )谁踢得快?在 ( )里 画 。小丽踢1 0 0个错用了 1 2 0秒。 ( )小江踢1 0 0个建用了 1分2 5秒。 ( )( 4 )下面是6 0米跑的成绩,请给他们排名次。姓名 小刚 小红 小丽 小明 小勇时间 1分3 5秒 9 0秒 1分4 0秒 2分 1分2 0秒名次四、反思总结教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板书设计:解决问题先单位换算,再比较大小。谁用的时间少,谁就跑得快。2分3分6 0分答:小狗跑得最

173、快。课后反思:第2课 时 解 决 问 题教学内容:教科书P 1 1 2-1 1 4例2、例3、例4及相应的课堂活动。教学目标:1、经历计算经过时间的过程,掌握时间计算的基本方法。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求经过时间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你们去过游乐园吗?游乐园里有些什么?你最喜欢玩的是什么?那如果去游乐园玩的话,一定要花不少的时间吧!教师:你们会计算经过的时间吗?我们今天就来解决这类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2教师:二 年 级 (3 )班的小红在下午2 : 0 0 4 : 0 0 (板书:2 : 0 0-4 : 0 0

174、 )去了游乐园,她在游乐园里面玩了多长时间?学生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并全班汇报。教师小结:计算从几时到几时经过的时间,可 以1时1时地数,也可以用结束的时间减去开始的时间。 ( 板书:结束时间- 开始时间= 经过的时间)2、教学例3教师:第二天,小红去上学。算一算,她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 ( 课件出示例3图,引导学生观察:小红是什么时间离开家的?什么时间到达学校的? )学生独立解决,并汇报。方法一:小红出发时,分针指向1 ,到校时分针指到5 ,从1到5是4个大格,是2 0分。方法二:小红出发时是8时 5分,到校时间是8时 2 5 分,用 2 5 - 5 = 2 0 , 所以是2 0

175、分。. . .教师:说一说你喜欢哪种方法,说出喜欢的理由。尝试练习: “ 填一填”。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比较一下,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3 、教学例4教师:小红所在的学校在周末举行了春季运动会。 ( 课件演示运动会的场景) 看,紧张激烈的比赛开始了。拔河比赛从8 : 3 0 开始,9 : 4 0 结 束 ( 板 书 :8 : 3 0 9 : 4 0 ) 想一想,拔河比赛用了多长时间。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方法方法一:,8 : 3 0 9 : 0 0 是 3 0 分,9 : 0 0 9 : 4 0 是 4 0 分,3 0 + 4 0 = 7 0 分。方法二: 8 : 3 0 9 : 3 0 是

176、 1时,9 : 3 0 9 : 4 0 是 1 0 分,经过了 1 时 1 0 分。方法三: 9时减8时 是 1时,4 0 分 减 3 0 是 1 0 分,所以经过了 1 时 1 0 分。教师:还有不同的算法吗?你喜欢哪一种?说一说,单项赛用了多长时间?学生独立解决,全班交流。小结:怎样计算经过的时间?三、巩固深化( 1 )课堂活动第1 题。互相说一说自己参加的一项活动经过的时间。( 2 ) 小强的星期天。先计算经过的时间,再填在书上。( 3 ) 出示课堂活动第3题情境图,说一说有哪些活动,先估一估自己做每件事用的时间,课后再实际验证。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时间过得真快,一节课就要结

177、束了,对于时间,你想说些什么?板书设计:结束时间- 开始时间= 经过的时间课后反思:七 、统计教学内容:统计和实践活动每天锻炼1小时两部分。教学目标:1、让学生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结合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参与统计的愿望,培养统计意识。进一步体验统计的过程,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认识统计表和统计图,并完成相应的图表。2、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探索新知。3、能克服在统计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重难点和关键:1、重点:充分体验统计的必要性,认识统计表和统计图,完成相应的图表。2、难点:数据的调

178、查、收集和整理。3、关键:创设各种问题情境,让学生在体验、经历活动的过程,认识到数学是生活中的数学,上有用的、有价值的数学。教学建议:采取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鼓励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获得数据,开展统计活动。第1课 时 统 计 ( 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9页 例1及120页课堂活动。教学目标:1、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习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2、在统计过程中能积极思考,选择适宜的方法整理数据,发展统计观念。3、在整理数据的过程中,增强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教学难点:选择简便科学的统计方法。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鱼、小鸟、小兔

179、卡片若干张。为学生准备学具盒6个,每个盒子里放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卡片共15张。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回顾旧知教师出示杂乱地贴在黑板上的学具卡片。谈话:今天有一些小动物想和小朋友们一起来学习,大家高兴吗?看一看都有谁呀?学生看图把小动物分成小鱼、小鸟、小兔。教师:谁来告诉我们大家,小鱼的卡片有几张?教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很清楚地看出小鱼、小鸟、小兔的卡片各有多少张吗?( 指名学生说一说。 )教师:哪位小朋友愿意上来分一分,排一排?( 找一个学生上来分一分,排一排。 )教师:现在你能说出它们各有多少张了吗?学生纷纷举手,争先恐后地回答。教师:像这样分一分、再数一数的方法是我们学习过的统计。这节

180、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 ( 出示课题)二、统计图形,探索统计方法1、设置问题,激发兴趣( 1 )教师:每个小组的桌子上有一个盒子,里面有什么呢?教师引导学生从盒子里摸出一个来看一看,并告诉大家盒子里有许多这样的图形卡片。( 有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教师:咱们每个小组的小朋友都来看一看盒子里的这些卡片,你有什么想法?教师:我也想知道你们小组里圆形卡片有几张,我们该怎么办呢?2、参与活动,探索方法(1 )教师:我有一个办法,你们愿意听一听吗?( 2 )老师对学生提出要求:以小组为单位,一个同学说图形名称,其他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哪个小组完成得好,黑板上的小动物卡片就送给那个小组做奖品。( 3

181、)学生活动,整理卡片。( 4 )小组汇报,教师按照学生回答的顺序分别将记录的结果编号,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O O A O A O Q OO O O O O I I I I I I a I I I I MMMMO | | | | | OMMMMM 正 一。正( 5 )比较择优,掌握方法。让学生面对整理的结思,说一说感受。( 学生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刚才每个小组都汇报了自己统计的方法和想法。我们想很快知道每种图形卡片有几张,哪种方法比较好?教师:如果我们需要统计的物品有很多很多,哪种方法会更方便呢?学生一致认为用画“ 正”字的方法,更简便,更科学。( 6 )教师小结。把黑板上的小动

182、物卡片奖给学生,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三、组织练习,巩固方法1、课堂活动第1题多媒体课件出示四种体育活动。让每个学生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并 让 学 生 用 画 或 画 “ 正”字的方法记录下来。组织全班交流。让学生想一想,根据统计的结果,你知道了什么?2、课堂活动第2题让学生独立整理,并根据整理的结果说一说每种动物各有多少只。四、全课总结在日常生活中,涉及统计的内容有很多,有兴趣的小朋友课后还可以选择一些内容进行统计。板书设计:统计OOA o ono o o o o o M M M MO MMMMM I I I I I I IlliO | | | | | 正 一。正课后反思:第2课 时 统

183、计 ( 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 2 0 1 2 2页 例2、例3及课堂活动,练习十六第1一4题。教学目标:1、会 用 画 “ 正”字的方法整理数据,学习统计方法。2、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3、能正确地填写统计表,渗透统计思想及方法,培养学生动脑的习惯,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统计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教师: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即将来临,为了庆祝这个节日的到来,我们二年级( 1 )班要在这一天举行联欢会,大家准备什么节目来庆祝呢?学生答:唱歌、跳舞教师:参加哪个节目的人数最多?学生可能说,参加

184、唱歌的人数最多,也可能说参加跳舞的人数最多教师:谁说得对呢? ( 学生无法回答) 怎样才能比较准确地知道我们班上参加哪个节目的同学人数最多?参加哪个节目的同学人数最少呢?引导学生说出统计,从而板书课题:统计。二、 自主探索,经历统计过程1、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教师:我们班的同学参加了哪些节目?( 学生说,教师板书:唱歌、跳舞、讲故事、弹 琴 )教师:用什么办法统计参加每个节目的人数呢?学生报自己参加的节目,4名同学在黑板上分别用画“ 正”字的方法记录。2、填表、分析教师:现 在 ( 指黑板)对班上同学参加节目的人数了解清楚了吗?学生可能会说不太清楚,因为从这上面只能看出“ 正”字多少,还

185、应算出参加每个节月的同学具体有多少人。 接下来让学生算一算, 并填在书上的表格里。学生自主填表,然后交流。教师:从统计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还想到了什么数学问题?教师:谁能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独立解决。教师:对 用 画 “ 正”字的方法整理数据,你有什么感受?教师:对,在统计过程中,画 “ 正”字法是基本的方法,今后会经常用到。三、尝试运用,深化对统计的理解教师:刚才我们统计了班上参加庆祝六一儿童节节目的人数,大家表现得真棒!现在,森林里的兔妈妈想了解它的孩子们谁采集的蘑菇的朵数最多,同学们能帮兔妈妈解决这个问题吗? ( 多媒体出示例3的信息)教师:要知道它们1天分别采了多少应怎么力、 ?教师:

186、好 !你们根据图上的信息,算 出3只 小 兔1天各采了多少朵蘑菇。学生独立计算并填写统计表。学生填完后交流,重点说一说是怎样算的,着重强调统 计 表 中 的 “ 合计”是什么意思。四、独立运用,发展统计能力组织学生完成124页课堂活动。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六第 厂4题 ,做后交流。五 、反思小结, 自我评价教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想法?第3课时 统 计 ( 三 )教学内容:教 科 书1 2 3页例4及课堂活动,练习十六5飞 题 。教学目标:1、在认识简单的统计表的基础上,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的结果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2

187、、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对统计的过程有初步的体验,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的结果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1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三只聪明勤劳的小兔子,你们还记得它们采蘑菇的情况吗?学生可能回答:小灰兔上午采了 5个蘑菇,下午采了 2个;小白兔上午采了 6个蘑菇,下午采了3个;小黑兔上午采了 4个蘑菇,下午采了 4个。小灰兔全天一共采了 7个蘑菇,小白兔全天一共采了 9个蘑菇,小黑兔全天一共采了 8个蘑菇。( 2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统计表。小兔全天采蘑菇数情况统计表小灰兔小白兔小黑兔合计个数7 9 8 2 4

188、这是我们上节课收集、整理的数据,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统计”。 ( 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 1 )三只小兔全天采蘑菇的情况,除了可以用统计表表示外,还可以用统计图表示。 ( 出示统计图)小兔全天采蘑菇数情况统计图( 2 )请同学们观察统计图,你能看懂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 让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相互评价)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明白以下两点:每个格代表1个蘑菇。从左往右,三竖栏依次表示小灰兔、小白兔、小黑兔全天采蘑菇数。( 3 )从统计图中,你还能看出什么?你是怎么看出的?学生可能回答:小白兔采得最多,因为小白兔采了 9个蘑菇。小白兔采得最多,因为表示小白兔采蘑菇个数的竖条最高。小灰兔

189、采得最少,因为小灰兔只采了 7个蘑菇。小灰兔采得最少,因为表示小灰兔采蘑菇个数的竖条最低。( 4 )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可能回答:小白兔比小灰兔多采几个蘑菇:学生解决的办法也可能不同:a 9 - 7 = 2 ,小白兔比小灰兔多采2个蘑菇。b 表示小白兔采蘑菇个数的竖条和小灰兔采蘑菇个数的竖条相比,多 出2个,所以小白兔比小灰兔多采2个蘑菇。小黑兔比小白兔少采几个蘑菇?小灰兔比小黑兔少采几个蘑菇?小灰兔和小白兔共采几个蘑菇?三只小兔一共采了几个蘑菇?( 允许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三、课堂活动:评选动物明星( 1 )出示:大象、狮子、猴子、小熊头像,提问:你喜欢哪种动物?用

190、自己喜欢的方式统计喜欢每种动物的人数。( 2 )根据统计的数据,完成课本12 3页统计表。( 3 )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课本12 4页统计图。( 4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四、课堂练习练习十六5一8题。五、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统计有什么新的认识?实践活动:每天锻炼1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9 130页的内容。活动目的:1、通过调查每天锻炼身体的时间,让学生认识到我们每天的活动都与时间有关系,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2、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各种活动的时间,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养成遵守作息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活动准备:

191、1、课前把学生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组完成一张时间统计表格,设小组长一名。( 每个小组统计一个方面的内容)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活动教师用多媒体播放公园里人们进行晨练的情境。教师:同学们都看到了什么?教师:这些人每天早晨都做这些活动,你知道为什么吗?教师:对,人首先要有一个强健的身体,每天锻炼身体是非常重要的,同学们每天也锻炼身体吗?教师:你们是怎样锻炼的?教师:同学们的锻炼方法都不错。其实锻炼身体的方法还有很多。例如:课外活动、课间操、做家务等,也可以锻炼身体。锻炼身体需要一定的时间,我想知道同学们每天锻炼多长时间,有什么办法吗?学生积极为老师想办法。教师:这节课

192、我们就来了解同学们每天锻炼的时间好吗?板书课题:每天锻炼的时间。二、小组合作,统计结果教师:刚才同学们想的方法都很好。既然每个同学都想帮助老师,就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全体进行活动吧。教师:我把任务已经分给了你们小组,想知道是什么吗?请小组长宣布每个小组统计的内容。教师:怎样才能完成你们小组的任务呢?教师讲解统计方法:让每一名学生都说出自己活动的项目和时间,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然后小组整理数据,完成表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教师参与每个小组的活动,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三、课内交流,展示成果教师展示每个小组统计的结果。教师:同学们仔细观察,都有什么发现?四、提出建议,统一认识教师:我

193、们每天的时间是一定的,要想做好每项活动,要求怎样安排时间?教师小结: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我们每天要安排好各项活动的时间。国家十分重视我们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还专门下发了积极锻炼身体的通知,要求我们每天锻炼身体的时间不能少于1时,这样我们才能有一个好身体,才能做好建设祖国现代化事业的接班人。五 、活动总结今天我们研究了每天锻炼的时间有多长,可以看出我们每天所做的各项活动都离不开时间,只有合理安排时间,我们的生活才会丰富多彩。下课后,同学们都要安排好自己学习和生活的时间,养成遵守作息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八 、总复习复习内容:1、万以内数的认识,三位数的加减法,有余数的除法,时分秒。2、认识图形,

194、拼组图形。3、统计。千米、毫米。复习目标:1、让学生经历复习、整理的过程,尝试体验一些复习整理的方法,感受复习整理在整个学习活动中的必要性。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包括相应的估算)。进一步认识钟表,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 验1秒、1分、1时的长短。结合生活情境,认识有余数的除法。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发现给定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结合生活解决与常见量有关的简单问题。2、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完成相应的练习题,从而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3、在复习过程中能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通过复习,使学生理解本册教材各部分之间的内

195、在联系,巩固和加深本学期学过的知识,使学生的计算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分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努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复习重点:三位数的加减法。复习难点: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和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量的计量知识。复习关键:1、从实际出发,针对学生存在的知识缺漏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有的放矢。2、精心设计练习题,练习的内容要突出重点、难点,形式多样,注意练习题的坡度和难度,做到难易适度。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重视学生的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促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复习建议:1、复习前,应根据学生平时学习的情况,制定出复习计划。2、充分发挥学生的

196、主体作用,采取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3、复习时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第1课 时 数 的 认 识教学内容:教 科 书131 139页。教学目标:1、整理、归纳本册教科书所学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有关知识间的联系。2、经历整理与复习所学知识的过程,初步学会一些整理数学知识的方法,培养自觉整理与复习的意识和习惯。3、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概括能力,养成合作学习和勇于探索的良好品质。教学重点:1、经历整理与复习所学知识的过程,初步学会一些整理数学知识的方法。2、掌握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读写方法、大小比较等知识。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同学们,这学期的新课学习已结

197、束,从现在开始,我们将对本学期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复习。 ( 板书课题)二、整理全册所学内容1、小组合作,初步整理( 1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 学生回答)( 2 )想一想:你能用我们学过的整理知识的方法把这些内容整理出来吗?怎样整理才能使这些内容比较清楚地展现出来呢?先独立思考,然后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3 )小组合作:小组内的同学商量一下,选择你们喜欢的方法整理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整理要求:A、整理结果要简洁、清晰、有条理。B、整理完后,要能说出整理的过程。2、 全班汇报交流、完善整理结果( 1 )各小组选一名代表展示、交流整理的过程、结果。( 2

198、)结合展示、交流的过程,师生共同评价各组的整理情况:你喜欢哪种整理方法?为什么?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地方?哪些内容还需进一步调整?( 3 )根据评价结果,可选一种有代表性的板书。- - - 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计算: 一三位数的加减法有余数的除法全册内容一 计量单位 一 长 度 单 位 :千米、毫米时间单位:时、分、秒认识图形: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_ _ _ _ _ 统计三、整理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1、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1 )出示数5555,从右往左,你能依次说出每一个数位上的“5”各表示多少吗?( 2 )填空:10个 一 是 ( ),10个 十 是 ( ),10个 百 是 ( ) ,10个

199、千 是 ( ) 。( 3 )完成教材P131第1题,然后交流。2、数数(1 ) 一个一个地数,从九百九十八数到一千零一十二。一十一十地数,从f九百八十数到二千一百。一百一百地数,从一千七百数到三千。一千一千地数,从一千数到一万。( 2 )写 出3408后面的三个数和3001前面的三个数。( 3 )完成教材P135第3题,并交流填的结果。3、读写方法( 1 )读出下列各数:教 材P135页 第1题。指名读,然后说一说:怎样读万以内的数。 ( 特别强调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 2 )写出下列各数:教 科 书135页 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一说:怎样写万以内的数。4、大小比较(1 )写出下列各数

200、,并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三千零二 三百零二 二千三百 三千二百 三千零二十(2 )说一说万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3)做教材P136第5题。5、较大数的估计一个数比400大得多,比2000少一些,这个数可能是: ( 在正确的数下打 )999138019005000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还有什么疑惑?板书设计: 一 数 的 认 识 :万以内数的认识计算: 一三位数的加减法一有余数的除法全册内容一 计量单位 一 长 度 单 位 :千米、毫米_ 时间单位:时、分、秒认识图形: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_ _ _ _统计课后反思:第 2 课 时 数 的 运 算教学内容:教科

201、书第131 139页。教学目标:1、经历整理与复习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三位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2、在整理和复习中初步感悟整理知识的方法和策略。3、在合作过程中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复习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小于除数。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上节课我们复习了万以内数的认识,这节课我们接着复习有关数的运算。 ( 板书课题:数的运算)想一想,在本册中学习了哪些数的运算。板书: ( 1 ) 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口算。( 2 )加、减法的估算。( 3 ) 三位数加、减法的笔

202、算。( 4 ) 有余数的除法。二、整理与复习数的运算1 、复习口算以卡片的形式出示教科书1 3 6 页第8 题。学生抢答。2 、复习估算出示教科书1 3 1 页第2 题。 3 75 + 2 8 7 5 2 6 - 3 3 9想知道它们的结果大约是多少,有办法吗? ( 估算)指名两人说出估算的结果,集体订正时,说估算过程。指出:估算时,要把每个数看成跟它接近的整百数,这是估算的方法。3 、复习加、减法的笔算教师:如果我们还想知道精确的结果,又该怎么力、 ? ( 笔算)找两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时应注意什么?( 1 ) 首先要书写认真,相同数位对齐。

203、( 2 )计算时应从个位加起或减起。( 3 ) 计算三位数加法时,哪一位上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一,下一位相加时不要忘了加上进位的“ 1 ” .计算三位数减法时,哪一位上不够减,就要向前一位上借“ 1 ” 当 “ 1 0 ”,和这一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减。经过讨论交流,全班统一认识。4 、巩固练习:完成教科书1 3 6 页 第 9 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5 、复习有余数的除法出示教科书1 3 2 页 第 5 题。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写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指出列出的算式是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并说出各部分的名称。强调: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小于除数。可结合两道填空题加深理解。三、综合练习1、教

204、 科 书1 3 7页 第1 0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教 科 书1 3 9页 第1 6、1 7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四、全课小结( 略)板书设计: 数的运算( 1 )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口算。( 2 )加、减法的估算。( 3 )三位数加、减法的笔算。( 4 )有余数的除法。课后反思:第3课 时 计 量 单 位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 3 2 1 3 9页。教学目标:1、经历整理与复习的过程, 进一步加深对时间单位:时、分、秒和长度单位千米、毫米的认识和理解,会运用时、分、秒之间的进率与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来进行简单的换算。2、能利用所学时间单位和长度单位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在整理

205、与复习中进一步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1、能根据题意,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2、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今天对本学期所学的计量单位进行整理与复习( 板书:计量单位)想一想,本学期的计量单位包括了哪些内容? ( 出示全册知识结构图) ,在这些知识中你还有什么疑惑需要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二、整理与复习时、分、秒( 1 )出示钟面,让学生仔细观察钟面,看能联想起哪些数学知识。( 2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班内交流想法,引导学生补充完整。内容包括:时针、分针、秒针的认识;1时、1分、1秒在钟表上怎样规定的;知道1时=6 0分,1分=6 0秒,能进行简单的换

206、算。( 3)做练习,出示课本1 32页 第3题。让学生独立解决,然后再全班汇报交流。汇报时,重点说说自己的想法。三、整理与复习长度单位( 1 )提问: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全班汇报交流,老师并板书:千 米 )空 米 , 分 来 , 厘 米 , 毫米( 2 )做练习,出示第1 32页 第4题。让学生独立观察图形,说说每个图形各呈现了什么。学生根据课本给出的信息,找出合适的长度单位。窗户宽1 2 0 ( ) ,三峡大坝高1 8 5 ( ) ,飞机每分飞行1 3( ) ,小朋友每时步行3( )。学生独立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后,在班

207、内汇报交流,说说为什么这样填。( 3)做练习第1 38页的第1 3题。让学生独立做,再全班交流。四、解决问题我们前面整理复习了时间单位、长度单位的有关知识,下面就利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出示课本第1 38页 第1 5题。A、让学生仔细观察情景图,说说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B、让学生思考,梅花鹿、长颈鹿的高各是多少?C、班内反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列式和答案,重点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D、学生解决第1 5题 的 第( 2 )小题,并全班交流。五、全课小结回忆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板书设计:计量单位时间单位:1时=6 0分,1分=6 0秒,长度单位:千米, 吧米)分来厘 米 米课后反思:第4课

208、 时 认 识 图 形 、统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 33 1 39页的内容及相关习题。教学目标:1、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正确区分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2、通过对具体材料的统计,让学生再次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整理和分析数据。教学难点:区分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教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认识图形和统计。板书课题:认识图形、统计。二、复习认识图形回忆一下,这学期我们学习过哪些图形?板书:长方形、正方

209、形、平行四边形。电脑出示每种图形各两个,杂乱地排列。学生根据学过的有关图形的知识,把这些图形进行分类。1、复习长方形的特征我们学习了长方形的哪些知识?板书:( 1 )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 2 )长方形有四个角,四个角都是直角。2、复习正方形的特征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汇报:( 1 )正方形有四条边,四条边都相等,每一条边都叫做正方形的边。( 2 )正方形有四个角,四个角都是直角。3、复习平行四边形教师:说一说平行四边形跟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不同。学生只要说出自己的理解即可,不做过高要求。4、巩固练习,加深提高出示第133页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区分辨别长方形

210、、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三、复习统计教师: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统计方面的知识?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汇报:( 1 )用 画“M ”或 画 “ 正”字的方法进行统计。( 2 )整理后的结果要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表示出来。出示第133页 第10题,再次经历统计过程:使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整理数据。把整理的结果填入统计表中。完成统计图。学生完成后,全班评价。根据统计图和统计表,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如:二( 1 )班一共有多少人?参加哪种活动的人最多?哪种最少?参加科技小组的比参加数学小组的多多少人?四、综合练习1、第1 3 3页 第7、8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第1 3 5页第4题( 1 )引导学生分析,这个统计表共有几行?每行各表示什么意思?( 2 )怎样比较跳高的成绩?( 3 )怎样比较1 0 0 m跑的成绩?是用的时间短的跑得快还是用的时间长的跑得快?( 4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3、第1 3 8页 第1 4题先分析统计表,再提出数学问题。五、全课小结谈收获和体会。板书设计:认识图形、统计长方形: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用画或画“ 正”字的方法进行统计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