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节能减排政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节能减排政策(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节能减排政策 节能与减排实际上是两个概念。减排的目的是为了改善人的生存环境、遏制环境恶化趋势。节能的目的是多方面的: 1、应对煤、石油等资源的有限性。 2、降低企业的成本。 3、间接减低排放 节能减排就是节约能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所称节约能源(简称节能),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从能源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降低消耗、减少损失和污染物排放、制止浪费,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我国快速增长的能源消耗和过高的石油对外依存度促使政府在2006年年初提出:希望到2010年,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两成、主要污
2、染物排放减少一成。这两个指标结合在一起,就是我们所说的“节能减排”。 “节能减排”出自于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 “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根据这两个指标,如中国GDP年均增长一成,五年内就需要节能六亿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硫六百二
3、十多万吨、化学需氧量五百七十多万吨。现实意义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被破坏的代价,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不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同时,温室气体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备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 存在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全社会对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战略意义还缺乏足够的认识。 二是
4、政策配套不够。电力、煤炭、天然气等能源价格没有真实反映能源的稀缺程度和供求关系,不利于节能减排工作;对有利于节能减排的财政、税收、价格等政策不配套。三是指标体系有待完善。节能减排对各地的环境容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主体功能定位考虑不够;污染总量减排指标只控制了废水和废气中的一个主要因子。 四是节能减排的投融渠道不畅,资金投入不足。 五是节能减排监管能力建设严重滞后,影响减排效果。 对策建议 一是转变模式,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国民经济体系。应从国家战略层面和全局高度进行规划、部署,着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国民经济体系,完善资源节约的体制,培育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生产、生活方式。 二是强化
5、节能减排监督管理。加大监督检查执法力度,加强电厂烟气脱硫设施运行监管,强化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管理和监督;严格节能减排执法监督检查,加强对重点耗能单位和污染源的日常监督检查,对违反节能环保法律法规的单位依法查处。 三是完善政策,形成强有力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建立有利于节能减排的价格政策。对于形成有效竞争的能源产品采取市场定价形成机制,并建立合理的能源价格结构,促进替代能源的发展。完善鼓励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要从投资引导向税收调节转移,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危害健康的消费品,征收消费附加税,或者提高税率。完善相关投资政策,在投资项目选择上,应向节能环保的方向倾斜,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
6、加大财政基本建设投资向节能环保项目的倾斜力度。建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完善绿色信贷机制,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的信贷支持。 四是强化科技,提高节能减排技术的创新能力。加大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力度,推进高技术产业化的重点领域,支持科研单位、高校和企业开发高效节能减排工艺、技术和产品,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解决技术瓶颈。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的产业化,实施节能减排重点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及重大技术装备产业化示范项目,推广潜力大、应用面广的重大节能减排技术。培育节能服务市场,推进污染治理市场化,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和环保产业的健康发展,鼓励引导消费者使用高效节
7、能环保产品。 五是加强宣教,提高全民节能环保意识。将节能减排宣传纳入重大主题宣传活动,大力弘扬“节约光荣,浪费可耻”、“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社会风尚,增强全民参与节能减排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组织企事业单位、机关、学校、社区等开展经常性的节能环保宣传。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观念渗透到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中,提高全社会的节约环保意识;通过各级党校、干校的教育,使各级干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念,增强统筹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能力。工作重点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专业化分工和提高社会效率为重点,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满足人们需求和方便群众生活为中心,提升发展生活性服务业;要大力发展高技术
8、产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提高高技术产业在工业中的比重。要积极实施“腾笼换鸟”战略,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技术和设备;对不按期淘汰的企业,要依法责令其停产或予以关闭。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要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加快园区生态化改造,推进生态农业园区建设,构建跨产业生态链,推进行业间废物循环。要推进企业清洁生产,从源头减少废物的产生,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和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促进企业能源消费、工业固体废弃物、包装废弃物的减量化与资源化利用,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节电与余热发电合理用电,节约用电,以及将一些废弃能源转化为电能已经成为节能减排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9、。一,节电:很多工矿企业的大型机电设备因为工艺生产的原因存在着严重的耗能现象,其节电率在经过专业节能改造后不影响正常生产的情况下大都在20%以上,综合国家众多的工矿企业这将是一笔巨大的能源财富。二,余热发电:我国有着最大的煤焦化产业,有着在数量和产量上都占世界前列的冶金钢铁行业,水泥行业。这些行业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的 余热,烟气,尾气,排放到空气中不但是对能源的重大浪费也是对环境的重大污染,如合理采集利用将其转化为电能既可以减少环境污染也可获得大量的电能促进能源的再利用。强化技术创新要组织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构建技术研发服务平台,着力抓好技术标准
10、示范企业建设。要围绕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积极开展替代技术、减量技术、再利用技术、资源化技术、系统化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 节能减排:人类须采取极端措施实现气候目标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如果2020年以后温室气体排放继续增加,人类可能需要从大气层中大规模清除二氧化碳。在现有的排放水平下,用不了二十年天空中的二氧化碳将不堪重负。这意味着为了使全球处于安全的气候条件下,额外排放的每一吨二氧化碳都必须从大气层中清除。 节能减排不差钱,差的是意识从国家政策层面说,现在节能减排行业正迎来一个春天,有很多利好政策出台,企业实现节能减排最需要的是自身观念的改变 。现在很多节能服务企业的
11、出现,让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节能减排变得容易,企业能够很方便地通过节能减排得到很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但众多污染企业节能减排意识的缺失尚很严重。 目前最大的节能减排领域是工业节能,很多企业做了不少努力,但仍需要企业节能减排观念的进一步提升。 现在很多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缺失的并不是改造资金,而是观念。 “十一五”企业节能减排的总体状况与成就 “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高于10,而能源消费年均增长低于7,能源消费增长低于经济增长速度。根据国家发改委与环保部提供的资料,过去五年,我国通过节能提高能效少消耗能源63亿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6亿吨。全国单位GDP能耗下降约1910,全国化学
12、需氧量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1245和1429,其中,二氧化硫减排目标提前一年实现,化学需氧量减排目标提前半年实现。总体上看,基本完成完成“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 从企业层面看,通过淘汰高耗能落后产能、加快节能技术应用、开展能耗总量跟踪控制等,建立和深化能源管理体系,对节能减排指标进行分层分解控制,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加强节能减排工作日常管理,最终实现了良好佳绩,为确保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总目标做出了重要贡献。 1“千家企业节能减排行动”取得突出成效 2006年4月13日,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联合下发通知,决定在钢铁、有色、煤炭、电力、石油石化、化工、建材、纺织、造纸等9个重点耗能
13、行业组织开展千家企业节能行动。该活动是指国家对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8万吨标准煤以上的约一千家企业加强节能管理,其能源消费量占工业能源消费量的一半。自“千家企业节能减排行动”开展以来,这些企业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对节能工作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管理制度不断完善,节能投入逐步增加。通过对千家中953家企业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和节能措施落实情况考核的综合评分,391家考核结果为超额完成等级,占41;456家考核结果为完成等级,占478;32家考核结果为基本完成等级,占34;74家考核结果为未完成等级,占78。“千家企业节能减排行动”成为推动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抓手,在全国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2中央企业
14、是节能减排的领跑者和排头兵 国务院国资委非常重视中央企业节能减排工作,在“十一五”初期就确定了中央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目标,即到“十一五”期末,中央企业要确保完成单位增加值能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其中石油石化、冶金、电力、交通运输、化工、煤炭、建材等重点行业,要力争到2009年年末,提前完成上述目标。同时,国资委确定的30家重点耗能的中央企业,各项主要生产经营业务的能耗、水耗、污染物排放指标全部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其中三分之一以上的企业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他中央企业要围绕节能、节材、节水、节地和污染物减排等重点,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为实现全国节能减排目标做出贡献。 3重点行业
15、节能减排成果显著 统计表明,目前我国能源消费比例,工业占总量的70左右,工业生产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因此,工业的节能效果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十一五”节能目标的实现。“十一五”期间,许多传统的重点耗能行业节能减排成果显著,不少行业提前、超额完成本行业的“十一五”规划约束目标。例如,电力行业于2009年年底提前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规划目标,为全国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做出了重要贡献。2009年与2005年相比,火电供电煤耗由370克千瓦时降到340克千瓦时,下降了811。“十一五”前四年,煤炭行业少消耗了49亿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13亿吨。2009年与2005年相比,钢铁行业的吨钢
16、综合能耗由694千克标准煤降到615千克标准煤,下降了114。 企业节能减排的典型经验 “十一五”期间,我国企业大胆创新,在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的同时,形成了许多先进经验与成功模式,值得借鉴与推广。 1加快调整产品结构 加快调整产品结构是节能减排的根本途径,“十一五”期间,我国企业从多方面着手调整产品结构:一是控制高耗能、高污染的产品过快增长;二是依法淘汰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落后生产能力、工艺装置和技术设备,而后更新产品与生产力;三是加快发展服务业、高技术产业。 2依靠科技进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通过技术进步促进节能减排的潜力非常大,不少企业做到了“三个加快”来发挥科技进步对节能减排的促进作用
17、,一是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研发;二是加快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示范和推广;三是加快建立节能技术服务体系。 3努力发展新能源 新能源具有能耗低与排放低的特点,被称之为清洁与高效的能源。一些企业通过努力发展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以全新的方式降低了能耗与排放,并向社会提供了低能耗与低排放的产品与服务,在更大范围内降低了能耗与排放。 4强化完善管理体系 着力强化管理、完善管理体系,是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有关资料显示,管理节能对全部节能的贡献率能够达到15,是投入最少、见效最快的节能方式和途径。目前,无论是在生产领域,还是在消费领域,节能管理的潜力都非常巨大。因此,强化管理、完善体系、落实责任、严格督查,建立起“
18、目标明确、责任落实、奖惩分明、一级抓一级、一级考核一级”的节能减排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就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 5调整能源使用结构 企业在经营原有产品与服务的同时,通过能源原材料的结构调整与替代升级,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稳步发展替代能源,同样也是实现节能减排的主要途径。国内企业在这方面已经有了许多优秀的案例。 6改进生产布局 大企业的生产经营往往横跨不同的区域与产业,而这同样为企业推进节能减排提供了丰富的空间。有些企业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积极改进业务布局,取得了节能减排的显著成果。 7推行绿色供应链 供应链的状况直接决定着产品的成本与质量,在开展节能减排上同样如此。一些企业的做法表
19、明,推行绿色供应链是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 当前目标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了节能减排的目标,即到2015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单位GDP能耗下降16%;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3.1个百分点,从8.3%到11.4%;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8到10%的目标。此外,十二五”规划中还明确了主要污染物控制总类,在“十一五”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碳这两个类别基础上,增加了氨氮和氮氧化物两个类别的污染物控制指标。“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约束性指标更加明确了国家节能减排的决心。 当前的节能减排的指标主要是以控制末端排放的指标为主,但随着我国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形势的变化.自然资源大量消耗和固
20、体废弃物大量排放的趋势,必须得到根本性的扭转。因此,在“十二五”或更远期的规划纲要中,节能减排指标设置的范围应逐步延伸:经济系统前端的自然资源消耗和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等相关指标应逐步纳入,从而在节能减排的同时,培育实现经济转型的新经济增长点。 节能减排相关指标变化趋势分析 单位GDP能耗。 COD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 SO2排放量。 单位GDP能耗。我国单位GDP能耗呈现长期下降、局部反弹的趋势。1990年,我国单位GDP能耗为每万元2.31吨标煤,2009年降为每万元1.077吨标准煤。我国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68倍,是日本的6倍,印度的1.5倍。从较长的时间范围上看,我国单
21、位GDP能耗是逐步下降的,但在较短的时间里则存在一定的波动现象.如2002年到2005年出现了反弹。 COD 排放量。2000年2009年,我国COD排放量在波动中下降,从2000年的1445万吨下降到2009年的1277.5万吨。2009年,COD排放量较2005年累计下降9.66%,与单位GDP能耗的变化趋势相似。2004年2006年,我国的COD排放量出现了一个较大的上升趋势,2006年的COD排放量几乎达到了2000年的排放水平。SO2排放量。2000年2009年,我国SO2排放量也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006年SO2排放量达到峰值2588.8万吨,2009年SO2排放量与2005年
22、相比下降了13.14%。2006年2009隼,工业源SO2排放量所占比重大幅下降,由86.3%下降至54.3%.而生活源SO2排放量由13.7%上升至45.7%。 “十一五”时期节能减排相关指标目标完成情况 单位GDP能耗。2006年是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起始年,也是阻力最大的一年。这种阻力主要来自我国粗放式经济发展所形成的偏重高耗能投资的巨大惯性,使得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同时.在各项支撑条件没有完全到位、基础工作和管理力量薄弱的前提下.节能减排工作并未得到地方的足够重视。因此,2006年单位GDP能耗仅下降了2.74%,4%的既定目标未能达到。随后,中央进一步强化了节能减排法律和政策支撑.九
23、大措施的开展特别是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使得2007年的单位GDP能耗调控开始渐入正轨,当年单位GDP能耗下降了5.04%。2008年是调控单位GDP能耗的关键之年,全年单位GDP能耗下降了5.2%.但2008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出台的产业振兴计划和经济刺激计划又对后来的节能减排工作产生了一定影响.由于经济振兴计划主要针对制造业.而经济刺激计划中的4万亿元投资也基本用于基础建设.这使得单位GDP能耗的下降幅度自2009年起开始逐季度减缓:2009年一季度下降2.89%,上半年累计下降3.35% ,2009年全年仅下降3.61%。进入2010年以后,高耗能产品需求持续旺盛,落后产能复产,这些都
24、使得2010年一季度单位GDP能耗不降反升(3.2%),虽然在二季度升幅得到了控制,但是,2010年上半年仍然同比上升了0.09%,导致了2010年下半年需要完成超过全年的降耗任务 COD排放量。2006年,我国COD排放量不降反升.较2005年增长1%,远未达到下降2%的目标。虽然中央加大了对COD排放量的减排力度.但由于“十一五”时期前两年经济增长仍超预期,“两高一资”行业仍发展迅速.城镇化进程逐渐加速等原因,直至2007年第三季度,COD排放量才首次转增为降。由于4万亿元投资的产能所属行业并非控制COD排放的重点行业(造纸、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COD减排工作并未受到4
25、万亿元刺激计划较大的影响。2008年2009年,COD排放量分别下降了4.42%和3.27% ,2009年COD排放量较2005年累计下降9.66%.距离“十一五”减排目标已经非常接近。 SO2排放量。2006年,我国SO2减排同样未能实现下降2%的既定目标,反而上升了1.55%。2007年推出的减排指标考核统计体系,遏制了地方虚报、瞒报污染物排放量数据的行为。同时,三大减排措施(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逐步推进,污染物减排工作逐渐走上正轨。通过工程减排,燃煤脱硫机组装机容量不断增加:通过结构减排,小火电装机容量不断降低,落后产能不断被淘汰:通过管理减排,废气重点污染源达标排放率得到了很
26、大的提高。2007年2009年,各年SO2排放量同比下降4.66%、5.95%和4.60%。2009年SO2排放量与2005年相比下降了13.14%.提前一年实现“十一五”减排目标。 “十一五”时期节能减排工作启示 (一)节能减排考评制度的建立能够产生以点带面效应 (二)节能减排的推进过程具有自上而下的特征 (三)节能减排的指标设置具有全过程控制雏形 (四)节能减排在具体执行上存在变相达标风险 (五)我国政策目标的设定存在效益悖反现象 十大重点节能工程 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工程:更新改造低效工业锅炉,建设区域锅炉专用煤集中配送加工中心;淘汰落后工业窑炉,对现有工业窑炉进行综合节能改造。 区
27、域热电联产工程:建设采暖供热为主热电联产和工业热电联产,分布式热电联产和热电冷联供,以及低热值燃料和秸秆等综合利用示范热电厂。 余热余压利用工程:在钢铁、建材、化工等高耗能行业,改造和建设纯低温余热发电、压差发电、副产可燃气体和低热值气体回收利用等余热余压余能利用装置和设备。 节约和替代石油工程:在电力、石油石化、建材、化工、交通运输等行业,实施节约和替代石油改造;发展煤炭液化石油产品、醇醚燃料代油以及生物质柴油。 电机系统节能工程:更新改造低效电动机,对大中型变工况电机系统进行调速改造,对电机系统被拖动设备进行节能改造。 能量系统优化工程:对炼油、乙烯、合成氨、钢铁企业进行系统节能改造。 建筑节能工程:新建建筑全面严格执行50%节能标准,4个直辖市和北方严寒、寒冷地区实施新建建筑节能65%的标准,并实行全过程严格监管。建设低能耗、超低能耗建筑以及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示范工程,对现有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进行城市级示范改造,推进新型墙体材料和节能建材产业化。 绿色照明工程: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的节能灯生产线技术改造,高效照明产品推广应用。 政府机构节能工程: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综合电效改造,新建建筑节能评审和全过程监控,推行节能产品政府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