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心脑血管疾病介绍常见心脑血管疾病介绍1脑心通胶囊的方解及作用机理脑心通胶囊的方解及作用机理2脑心通对心脑血管疾病的疗效脑心通对心脑血管疾病的疗效3隐匿型隐匿型无症状及组织形无症状及组织形态改变,有心电态改变,有心电图改变图改变心绞痛型心绞痛型有心绞痛发作,有心绞痛发作,但多无组织形态但多无组织形态改变改变心梗型心梗型心梗症状、心电心梗症状、心电图改变及组织形图改变及组织形态改变态改变心衰型心衰型心衰及心律失常心衰及心律失常症状,有心电图症状,有心电图改变改变猝死型猝死型突发心脏骤停死亡,突发心脏骤停死亡,严重心律失常所致严重心律失常所致冠心病的分型冠心病的分型和临床症状和临床症状冠心病的病理生理冠状动脉供血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范围的大不足范围的大小,取决于病小,取决于病变动脉支的大变动脉支的大小和多少,其小和多少,其程度取决于管程度取决于管腔狭窄程度及腔狭窄程度及病变发展速度病变发展速度当血管腔重度狭窄时(>50%~75%),其对心肌血供的能力大减,使心肌发生缺血,即为冠心病严重者出现心肌坏死心肌长期血供不足,心肌萎缩、变性、纤维组织增生,心脏扩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出现损伤心肌组织结构改变冠心病机理研究进展分分子子机机制制::与原癌基因,胚胎基因,细胞因子基因,肌酸激酶基因等相关 冠心病冠心病血血管管内内皮皮::有活跃的内分泌和代谢功能,其功能紊乱构成冠心病的病理基础 免疫机制:免疫机制:如CD40、同型半胱氨酸等促进粘附分子(CAMs)表达,刺激释放各种细胞活性物质,导致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孙春林等,粘附分子与冠心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中医药导报,2005脑血管病病理生理脑血管病病理生理脑血管疾病多发生中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和高血压是其最常见病因粥样斑块或血栓形成导致其供血区脑局部缺血缺氧、梗死,引起局限性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老年人血管脆性大,容易导致血管破裂最终引起脑中风的发生脑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凋亡基因表达异常能量衰竭 兴奋性氨基酸的细胞毒作用 缺血性脑损伤钙稳态失衡自由基的氧化损伤作用 脑血管病的脑血管病的机理研究机理研究脑卒中的神经保护机制外源性神经保护 内源性神经保护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钙离子拮抗剂、镁离子、雌激素、抗氧化剂等耐受作用、亚低温治疗可激活这种保护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PDS93蛋白 可能与可能与NMDA相互作用参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相互作用参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神经元损害或脑卒中的神经元损害性神经元损害或脑卒中的神经元损害Bax/Bcl-2比值为凋亡相关基因,可能反应脑出血的严重性为凋亡相关基因,可能反应脑出血的严重性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病的共同病因脂源性学说癌基因学说内皮细胞损伤学说受体缺失学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六大学说)细胞因子学说病毒学说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PDGF平滑肌细胞移行、增升纤维肌性内膜增厚胶原蛋白,弹性硬蛋白高脂血症、高血压、吸烟等内皮损伤单核细胞、淋巴细胞被激活MDGF、淋巴循环泡末细胞血浆成分通透性增加脂蛋白变性粥样硬化灶防御结构的障碍(HDL)异常动脉狭窄、阻塞或痉挛临床发作冠心病、脑梗塞脑心同治概念的现代医学理论依据脑心同治概念的现代医学理论依据现代医学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以冠心病为主)和脑血管疾病(以脑卒中为主)的病因,也是两类疾病病理变化的共同基础。
因此,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和治疗,则对冠心病和脑卒中两大类疾病起到了根本上的预防和治疗作用赵步长,论心脑血管疾病的脑心同治原则世界中医药,2006““脑心同治脑心同治”” 理论是循证医学的新探索理论是循证医学的新探索——胡大一教授,著名心血管专家中医对脑心同治的认识中医对脑心同治的认识中医学认为:心脑功能密切相关;心气虚则无力推动血运,中医学认为:心脑功能密切相关;心气虚则无力推动血运,致瘀血阻滞心脑之络,引起中风、胸痹等诸多病理变化致瘀血阻滞心脑之络,引起中风、胸痹等诸多病理变化心心者者,,君君主主之之官官也也,,神神明明出出焉焉”“脑脑为为元元神神之之府府”“心心主主身身之之血血脉脉”——素素问问·灵灵兰兰秘秘典典—— 素素问问·痿痿论论—— 明明· 李李时时珍珍脑心通胶囊组方科学脑心通胶囊组方科学补阳还五汤补阳还五汤补气为主补气为主虫类药物虫类药物祛瘀通络祛瘀通络脑心通胶囊脑心通胶囊益气活血益气活血 化瘀通络化瘀通络+=TitleAdd your text脑心通中医方解脑心通中医方解黄芪,性味甘温,能大补元气,使元气充盛方中重用黄芪,发挥益气活血之效,通过补气使元气充盛,达到气行则血行之功当归、川芎、丹参、赤芍、桃仁、红花、乳没、鸡血藤、桑枝十味活血通络药,功效各有特点,共助君、臣药疏通瘀阻之力水蛭、地龙、全蝎,取其药性善走,能搜剔络中之邪、发挥通经透络之功效桂枝、牛膝。
桂枝温经通脉,促进全方化瘀通络牛膝逐瘀血,通经络,引血下行两者共为使药君君臣臣佐佐使使功能主治功能主治益气活血、化瘀通络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中风(中经络)症见: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口眼歪斜、舌强语謇等脑梗塞属此证候者胸痹症见:心痛、胸闷、心悸、气短等冠心病、心绞痛属此证候者药药 材材 地地 道道采用地道药材,确保药效采用地道药材,确保药效GAP药源基地,确保安全药源基地,确保安全黄芪水蛭工工 艺艺 精精 湛湛先进生产设备、超微粉碎技术,严格按GMP规范生产、检验,有力地保障药品质量可靠安全脑心通作用机理脑心通作用机理LDLox-LDL单核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泡沫细胞ox-LDLLDLROSROSROSROSMCP-1MCP-1ICAM-1ICAM-1VCAM-1VCAM-1MMPMMPTNF-ɑTNF-ɑIL-1IL-1PDGFPDGF平滑肌细胞血小板内皮细胞 脑心通作用机理(一)脑心通作用机理(一)- -脑心通抗脑心通抗ASAS结果结果显著降低主动脉血显著降低主动脉血管壁管壁MCP-1MCP-1基因基因的表达(的表达(1 1))脑心通可降低主动脑心通可降低主动脉脉LOX-1 mRNALOX-1 mRNA的表达(的表达(2 2))2、董波等,脑心通对动脉硬化兔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探讨。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结论:脑心通对动脉粥样硬化结论:脑心通对动脉粥样硬化(AS)(AS)的发生、发展具有预防、治的发生、发展具有预防、治疗作用疗作用, ,对内皮具有保护作用对内皮具有保护作用对照组:饲以普通饲料 高脂组:饲以高胆固醇饲料脑心通组:饲以高胆固醇饲料+脑心通颗粒1、董波等,脑心通对实验性动脉硬化兔血管MCP-1基因影响的研究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MCP-1(mRNA)LOX-1(mRNA)对照组无表达无表达高脂组1±0.091.05±0.04脑心通组0.64±0.030.65±0.22P<0.05<0.05注:P值为高脂组和脑心通组对比两种两种mRNA光密度值比较光密度值比较脑心通作用机理(一)脑心通作用机理(一)- -脑心通抗脑心通抗ASAS的研究的研究脑心通治疗可下调主动脉脑心通治疗可下调主动脉ASAS病灶病灶iNOSiNOS表达,减少病理性表达,减少病理性NONO产生是脑心通防治产生是脑心通防治ASAS的作用靶点之一的作用靶点之一研究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科研究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科钟晓南钟晓南 胡学强胡学强Chinese Medical Journal V2013Chinese Medical Journal V2013;;126126((6 6):):1166-11701166-1170 方法:方法: 正常对照组、动脉硬化模型组和脑心通治疗组(高、中、低剂量); 检测各组主动脉iNOS mRNA表达和NO含量。
图图1 1结果:结果:模型组主动脉iNOS mRNA表达较对照组增加(p=0.001)脑心通剂量依赖性减少AS主动脉iNOS mRNA表达(p<0.001):与模型组相比,低剂量组iNOS mRNA表达呈下降趋势(p=0.130);中剂量组(p=0.019)和高剂量组(p=0.004)iNOS mRNA表达显著减少图图2 2结果结果:脑心通治疗使主动脉NO含量呈剂量依赖性下降(p<0.001):主动脉NO水平在低剂量组(p=0.038)、中剂量组(p=0.018)和高剂量组(p<0.001)均较模型组显著下降脑心通作用机理(二)脑心通作用机理(二)- -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刘胜强等,中药脑心通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9.右图A:对照组;B:ox-LDL组;C:ox-LDL+脑心通0.8 g组;D:ox-LDL+脑心通0.6 g组;E:ox-LDL+脑心通0.4 g组;F:ox-LDL+阿托伐他汀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形态ox-LDL+脑心通含药血清各剂量组和ox-LDL+阿托伐他汀组的细胞形态改变则相对较小细胞形态学观察脑心通作用机理(二)脑心通作用机理(二)- -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刘胜强等,中药脑心通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9左图A:对照组;B:ox-LDL组;C:ox-LDL+脑心通0.8 g组;D:ox-LDL+脑心通0.6 g组;E:ox-LDL+脑心通0.4 g组;F:ox-LDL+阿托伐他汀组.流式细胞术测定的各组细胞凋亡率(每图右下象限为早期凋亡率)结论:脑心通可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结论:脑心通可显著降低细胞凋亡脑心通作用机理(三)脑心通作用机理(三)- -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作用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作用实验兔血脂检测指标的比较(Mean±s)组别只数TC(mmol/L)TG(mmol/L)HDL-C(mmol/L)LDL-C(mmol/L)脑心通胶囊98.73±5.64*△1.17±1.110.80±0.177.06±2.90*△辛伐他汀组 84.17±1.33△△0.89±0.150.87±0.362.73±0.64△△自然消退组 913.22±7.58*0.99±0.39*1.13±0.3010.37±4.63*与辛伐他汀组比较,* P<0.05,与自然消退组比较,△P<0.05,△△ P<0.01与自然消退组比较,治疗后与自然消退组比较,治疗后脑心通组和辛伐他汀组的脑心通组和辛伐他汀组的TC和和LDL-C水平均显著降低水平均显著降低鹿晓婷等,脑心通胶囊和辛伐他汀稳定易损斑块的对比研究。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7实验兔血浆纤维蛋白原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比较(Mean±s)组别只数纤维蛋白原(g/l)hs-CRP(ng/ml)MMP-1(ng/ml)脑心通胶囊组辛伐他汀组自然消退组9891.42±0.28*2.48±0.762.20±0.5454.9±17.1△41.2±9.6△△83.9±20.212.4±1.3△△11.9±3.6△△28.4±2.8与辛伐他汀组比较,* P<0.05,与自然消退组比较,△P<0.05,△△ P<0.01与自然消退组比较,治疗后脑心与自然消退组比较,治疗后脑心通组和辛伐他汀组血清通组和辛伐他汀组血清hs-CRP及及MMP-1的水平均显著下降的水平均显著下降脑心通作用机理(三)脑心通作用机理(三)- -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作用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作用 可降低可降低TLR-2 TLR-2 、、TLR-4TLR-4过度表达而稳过度表达而稳定斑块,疗效与他定斑块,疗效与他 汀类药物相比未汀类药物相比未见显著性差异见显著性差异 脑心通抑制脑心通抑制MMP-3 MMP-3 基因的表达基因的表达下调下调MMP9MMP9及其抑制剂(及其抑制剂(TIMP1TIMP1)的表达)的表达下调下调MMP9MMP9及其抑制剂(及其抑制剂(TIMP1TIMP1)在斑块)在斑块内的表达,从而降低斑块的易损性内的表达,从而降低斑块的易损性 刘艳等,脑心通调节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表达的研究。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7刘艳等,脑心通对不稳定斑块兔TLR-2和TLR-4炎性信号转道因子的影响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6其其他他稳稳定定斑斑块块机机制制结论:脑心通超强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作用结论:脑心通超强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作用•脑心通经由抑制树突状细胞成熟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研究脑心通经由抑制树突状细胞成熟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研究 •发表在:发表在:Current Pharmaceutical Design, 2013. 翻译:荷兰翻译:荷兰《《当代制药当代制药》》 影影响因子响因子4.868 ;;•研究单位:复旦大学中山医院 赵静静 ,孙爱军 ,葛均波葛均波•结论:结论:脑心通能降低血浆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浓度,并显著抑制斑块形成能减少斑块内树突状细胞附着,抑制其成熟,下调血浆中的炎性因子起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同时,脑心通能抑制巨噬细胞,增加斑块中平滑肌细胞和胶原含量,提示有促进斑块趋向稳定的作用 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作用J.BentJ.BentMuhlestein,MDMuhlestein,MDØ美国心脏病学院会员、犹他大学西部健康中心LDS医院心血管研究中心主任JeffreyL.JeffreyL.Anderson,MDAnderson,MDØ美国心脏病学院会员、犹他大学西部健康中心LDS医院心血管研究中心主任副主任美国学者开展脑心通抗美国学者开展脑心通抗ASAS研究研究1.美国美国Muhlestein教授研究的教授研究的““步长脑心通、丹红注射液对高胆固醇模型兔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的影响步长脑心通、丹红注射液对高胆固醇模型兔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的影响”” 课题论文在课题论文在2011年发表在美国年发表在美国JCEC杂志(翻译:杂志(翻译:《《临床和实验心脏学杂志临床和实验心脏学杂志》》););2.结论结论:脑心通和丹红注射液在兔高胆固醇模型中对脑心通和丹红注射液在兔高胆固醇模型中对CRP、甘油三酯等指标有显著地影响。
脑心通联合丹红注射可、甘油三酯等指标有显著地影响脑心通联合丹红注射可显著降低血浆显著降低血浆CRP和甘油三酯和甘油三酯 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在一定条件下恢复血液再灌注后,部分动物或患者细胞功能代谢障碍及结构破坏不但未减轻反而加重,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自由基的作用钙超载的作用白细胞的作用高能磷酸化合物缺乏 内皮素的作用 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六六 大大 机机 制制--对磷脂、蛋白质、核酸及细胞外基质都有破坏作用--造成细胞能量代谢障碍、促进自由基形成等--可释出损伤性物质、并且造成血液流变学变化等--促进钙超载、氧自由基释放及内皮细胞自稳态失衡--造成细胞能量代谢障碍等--促进心肌血管平滑肌增殖和肥厚等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对脑代谢脑代谢的影响的影响 对对脑功能脑功能的影响的影响对对超微结构超微结构的影响的影响代谢障碍细胞内酸中毒钙稳态破坏铁依赖性脂质过氧化病理性慢波神经递质性氨基酸谢代胶质细胞肿胀髓鞘分层变性血管内微血栓陈军等,脑心通胶囊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脑心通作用机理(四)脑心通作用机理(四)- -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组别组别n n再灌注时间再灌注时间(min)(min)剂量剂量g/kg/dg/kg/d含水量含水量((% %))假手术组577.52±0.35缺血再灌注组53080.41±0.47b缺血再灌注组56080.45±0.87b脑心通小剂量组5300.578.40±0.25b、c脑心通小剂量组5600.578.31±0.26b、c脑心通大剂量组530177.84±0.33c脑心通大剂量组560177.98±0.40c辅酶Q10组53078.06±0.25a、c辅酶Q10组56078.08+0.52a、c注:a.与假手术组比较,P<0.05;b.与假手术组比较,P<0.01; C.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P<0.01。
脑心通胶囊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含水量的影响(脑心通胶囊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含水量的影响(Mean±s)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脑心通组脑组织含水脑心通组脑组织含水量则明显减量则明显减(P<0..01)脑心通作用机理(四)脑心通作用机理(四)- -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各组不同时间点VEGF的表达(×400,Mean±s) (阳性细胞数/每高被视野)组别12h24h48h72h7dABCD15.3±2.1(6)*11.6±1.9(6)*4.4±1.6(6)017.6±4.5(6)*13.7±3.3(6)#7.1±2.2(6)022.5±4.3(6)*16.5±2.9(6)#11.7±3.9(6)013.6±5.4(6)*11.3±4.1(6)#8.4±3.3(6)010.2±5.2(6)* 8.1±3.1(6)#5.2±2.1(6)0 A、B与C组比较P*<0.01, P#<0.05各组不同时间点VEGFmRNA的表达(×200, Mean±s) (阳性细胞数/每个高倍视野)组别12h24h48h72h7dABCD17.3±2.3(6)*13.6±1.9(6)*4.6±1.6(6)024.6±6.3(6)*18.5±3.9(6)#13.7±4.2(6)019.5±4.5(6)*15.7±3.3(6)#7.3±2.2(6)015.6±5.6(6)*13.3±4.4(6)#8.8±3.5(6)08.3±2.2(6)* 6.1±2.1(6)#3.3±1.8(6)0A、B与C组比较P*<0.01, P#<0.05A组大鼠脑缺血6h应用脑心通 B组大鼠脑缺血6h再灌注12h应用脑心通 C组为正常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 D组为假手术对照组梅元武等,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其脑心通的保护作用。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脑心通促进脑心通促进VEGF的表达!的表达!脑心通作用机理(四)脑心通作用机理(四)- -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高天明等,脑心通对大鼠脑缺血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4各组药物对海马各组药物对海马CA1区神经元保护作用的组织切片图区神经元保护作用的组织切片图A:中风回春丸组;B:脑心通组;C:尼莫地平组;D:生理盐水组脑心通组海马脑心通组海马CA1区的存活细胞明显高于生区的存活细胞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具有理盐水组,具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脑心通作用机理(四)脑心通作用机理(四)- -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缺血再灌注保护机制减少减少LDH释放,释放,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抑制神经细胞凋亡 减少脑组织减少脑组织ICAM-1ICAM-1等的等的表达,保护水肿神经表达,保护水肿神经促进促进GRPGRP的表达,的表达,减轻脑缺血损伤减轻脑缺血损伤 减少减少IL-1β、、IL-6等等的含量而减轻炎症反应的含量而减轻炎症反应减少再灌注后脑含减少再灌注后脑含水量,增强水量,增强VEGF表达表达与尼莫地平相似与尼莫地平相似的神经保护作用的神经保护作用张微微等,步长脑心通胶囊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6张红菊等,脑心通对大鼠脑缺血损伤的保护机制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6刘振权等,脑心通胶囊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IL-1β、 IL-6和 TNF-α含量的影响,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胡学强等,步长脑心通含药血清抗缺氧诱导的皮质神经元凋亡的实验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脑心通作用机理(五)脑心通作用机理(五)- -治疗冠心病治疗冠心病治疗组:64例对照组:62例脑心通治疗心绞痛频率减少和心电改善疗效优于对照组脑心通治疗心绞痛频率减少和心电改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钱健等,脑心通胶囊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脑心通作用机理(五)脑心通作用机理(五)- -治疗冠心病治疗冠心病脑心通降血脂作用显著优于对照组脑心通降血脂作用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治疗疗前前后后的的血血脂脂降降幅幅实验者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 高改地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鲁卫星 实验组:100例对照组:50脑心通作用机理(五)脑心通作用机理(五)- -治疗冠心病治疗冠心病心电图改善情况观察心电图改善情况观察改改善善率率(( %))心电图观察脑心通显著疗效心电图观察脑心通显著疗效,P<0.01实验者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 高改地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鲁卫星 实验组:100例对照组:50脑心通治疗神经功能缺损疗效优于对照组脑心通治疗神经功能缺损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脑心通作用机理(六)脑心通作用机理(六)- -治疗脑血管病治疗脑血管病实验组:100例对照组:40例方正龙等,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研究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3两组患者总的生活能力状态疗效比较(%)组别n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无变化或恶化愈显率(%)总有效率(%)治疗组8714(16.1)19(21.8)32(36.8)22(25.3)37.974.7对照组391(2.6)10(25.6)11(28.2)17(43.6)28.256.4统计学Ridit分析,u=1.995,p<0.05,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脑心通组生活状态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脑心通组生活状态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87例对照组:39例脑心通作用机理(六)脑心通作用机理(六)- -治疗脑血管病治疗脑血管病方正龙等,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研究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3三组用药前后活动功能的改变(N=80例)(x±s)组别(例)神经功能缺损Fugl-meyerBarthel脑心通(30)用药前18.5±8.5341.20±31.2951.6±31.73用药后15.13±7.9048.27±33.0263.33±27.49P值0.00250.00180.0012对照组(30)用药前17.56±7.1442.22±32.1252.77±32.60用药后14.44±6.5450.22±31.8964.44±29.83P值0.0060.0010.01脑心通+康复(20)用药前18.7±6.1339.65±23.7354.0±27.74用药后14.2±5.2551.55±24.9570.75±23.29*P值0.0030.0010.000*:治疗后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脑心通作用机理(六)脑心通作用机理(六)- -治疗脑血管病治疗脑血管病脑心通胶囊对偏瘫患者的作用脑心通胶囊对偏瘫患者的作用陈旗等,脑心通胶囊和康复训练综合应用对偏瘫患者的作用分析。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脑心通对于偏瘫患者活动功能有显著改善脑心通对于偏瘫患者活动功能有显著改善脑心通作用机理(六)脑心通作用机理(六)- -治疗糖尿病治疗糖尿病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观察组4012(30.0)22(55)6(15)85对照组205(25)7(35)8(40)60P<0.05疗效比较疗效比较步长脑心通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步长脑心通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沈志勇,步长脑心通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 脑心通作用机理(六)脑心通作用机理(六)- -治疗糖尿病治疗糖尿病联合福辛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联合福辛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生化指标下降比较,P<0.05观察组生化指标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生化指标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张书申,脑心通胶囊联合福辛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经4个月喂养后,检测各组血浆总胆固醇水平董波等,脑心通对实验性动脉硬化兔血管MCP-1基因影响的研究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脑心通用于心脑血管疾病一级预防脑心通用于心脑血管疾病一级预防————降总胆固醇降总胆固醇统计学处理 (P<0.05),说明脑心通有降低血浆总胆固醇的作用脑心通用于心脑血管疾病一级预防脑心通用于心脑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抗血小板抗血小板张微微等,步长脑心通胶囊预防脑梗死复发的临床观察。
北京医学,2006北京的张微微教授研究认为步长脑心通胶囊在预防脑梗死复发上与阿司匹林相似的作用,但出血事件发生率要小于阿司匹林,胃肠道反应轻微,同时抗纤维蛋白原作用强于阿司匹林两组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的比较(P<0.05)g/L治疗组:脑心通;治疗组:脑心通; 对照组:阿司匹林对照组: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组阿司匹林组(n(n==72) 72) 脑心通组脑心通组(n(n==73) t73) t或或X2X2值值 P P值值治疗前治疗前 AA(%) 22.08±12.84 21.20±11.4822.08±12.84 21.20±11.48 0.437 0.662ADP(%) 61.78±12.8061.78±12.80 62.15±12.8362.15±12.83 0.175 0.861TXB2(ng/L) 89.41±39.0089.41±39.00 91.45±40.0091.45±40.00 0.312 0.756P选择素(ng/L) 9.90±2.759.90±2.75 9.80±2.84 9.80±2.84 0.217 0.829治疗后治疗后AA(%) 19.48±11.0219.48±11.02** 14.38±6.4414.38±6.44** 7.392 0.001ADP(%) 55.61±12.9655.61±12.96** 51.11±12.0651.11±12.06** 2.165 0.032TXB2(ng/L) 78.74±32.1178.74±32.11** 67.59±24.7667.59±24.76** 2.343 0.021P选择素(ng/L) 8.64±2.49 8.64±2.49 ** 6.48±2.106.48±2.10** 15.657 <0.001 与第1次检测比较*P<0.001结论:阿司匹林联合脑心通抑制血小板活性的疗效优于单用阿司匹林,同时不增加副作用,可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栓栓塞的防治。
脑心通用于心脑血管疾病一级预防脑心通用于心脑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抗血小板抗血小板张达开等,脑心通对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的干预作用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两组抗血小板作用比较,P<0.05脑心通用于心脑血管疾病一级预防脑心通用于心脑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抗血小板抗血小板阿司匹林联合脑心通抑制血小板活性的疗效优于单用阿司匹林阿司匹林联合脑心通抑制血小板活性的疗效优于单用阿司匹林张达开等,脑心通对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的干预作用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黄勇华等. 步长脑心通胶囊预防脑梗死复发的临床观察 北京医学,2006.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研究方法脑心通用于心脑血管疾病二级预防—预防脑梗死复发脑心通预防脑梗死复发研究脑心通预防脑梗死复发研究((1))脑心通在预防脑梗死复发上有与阿司匹林相似的作用(脑心通在预防脑梗死复发上有与阿司匹林相似的作用(16.3% VS 14.3% ,,P<0.05 ))((2)出血事件发生率要小于阿司匹林)出血事件发生率要小于阿司匹林, 胃肠道反应轻微胃肠道反应轻微((3)降纤维蛋白原作用强于阿司匹林)降纤维蛋白原作用强于阿司匹林, 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弱于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弱于阿司匹林结论结论::脑心通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危险, 长期服用脑心通安全, 无明显不良反应随机双盲对照法随机双盲对照法随机双盲对照法随机双盲对照法长期服用脑心通(长期服用脑心通(4粒,粒,3次次/日,日,18个月)个月)研究结果研究结果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用用药建建议:1.冠心病心绞痛(稳定型冠心病心绞痛(稳定型/不稳定型不稳定型/变异型)、心衰变异型)、心衰 治疗4粒,一日3次,连用8周; 预防2粒,一日3次,长期坚持服用,防止复发。
2.心肌梗死缓解期心肌梗死缓解期 急性心梗后恢复期的治疗,4粒,一日3次,显著促进心肌恢复,改善心功能;3.无症状心肌缺血无症状心肌缺血 2粒,一日3次,连用8周-12周4.脑梗死(急性期脑梗死(急性期 / 恢复期)恢复期) 急性脑梗死后恢复期的治疗, 4粒,一日3次,显著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少后遗症发生5.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4粒,一日3次,明显减少TIA发作次数,降低脑梗死的发生率6.慢性脑供血不足慢性脑供血不足 2粒,一日3次,连用8周,明显缓解眩晕、头痛、麻木等临床症状7.心脑血管高危人群的预防发病用药(抗凝、降脂、稳压)、亚健康人群心脑血管高危人群的预防发病用药(抗凝、降脂、稳压)、亚健康人群 (一级预防), 一次2粒,一日3次8.血管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 4粒,一日3次,连用8周9.支架术后,联合阿斯匹林、氯比格雷抗凝治疗;支架术后,联合阿斯匹林、氯比格雷抗凝治疗;一次2粒,一日3次10.糖尿病并发心、脑、肾、眼、足等并发症的治疗;糖尿病并发心、脑、肾、眼、足等并发症的治疗;一次4粒,一日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