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涩剂学习教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77111653 上传时间:2024-08-21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8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固涩剂学习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固涩剂学习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固涩剂学习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固涩剂学习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固涩剂学习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固涩剂学习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固涩剂学习教案(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会计学1固涩剂固涩剂第一页,共54页。概概 念念凡是以固涩药为主组成,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用于治疗气、血、精、津液耗散滑脱(hu tu)之证的方剂,统称固涩剂。以“散者收之”立法,属“十剂”中的“涩”剂。 第1页/共53页第二页,共54页。适应适应(shyng)(shyng)范围范围n n适应(shyng)范围:适用于气、血、精、津液耗散滑脱不禁之证。n n症见:自汗、盗汗、久泻、久痢、遗精、滑泄、小便失禁、崩漏带下。第2页/共53页第三页,共54页。分分 类类 固表止汗牡蛎(ml)散 涩肠固脱真人养脏汤 涩精止遗金锁固精丸 固崩止带固冲汤 第3页/共53页第四页,共54页。使使 用用 注注

2、意意1、掌握应用原则:必须在纯虚无邪而耗散(ho sn)滑脱时才可应用,否则会“闭门留寇“。2、本方属治标之法,故在治疗时,应根据治病求本的原则,找出耗散(ho sn)滑脱的原因配伍相应的药物。3、本类方剂所治之证,多以虚为本,故多配伍补益剂。第4页/共53页第五页,共54页。4、正虚气血津液滑脱较重者,应先以固涩(如崩漏较重者,应先 以 止 血 、 再 寻 求 病 因(bngyn))待病情缓解以后再治本。 5、若正气大虚,亡阳欲脱者,应急用大剂量补气回阳固脱之品,以挽救危急之证,此时虽用固涩剂但效果不佳。6、热病汗出、痰饮咳嗽,火动遗精、伤食泻痢、血热崩漏等,均不宜使用固涩剂。 使 用 注

3、意第5页/共53页第六页,共54页。第一节固表止汗第6页/共53页第七页,共54页。桂枝汤病后、产后(chn hu)阴阳失调之自汗当归六黄汤阴虚火旺盗汗玉屏风散表虚自汗生脉散气阴两虚之自汗、盗汗治本(zhbn)之剂第7页/共53页第八页,共54页。牡蛎牡蛎(ml)(ml)散散n n组成:黄芪、麻黄根、锻牡蛎各30g。n n用法:为粗散,每服9g,加小麦30g,水煎温服;亦作汤剂,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加小麦30g,水煎温服。n n功用:敛阴止汗,益气固表n n主治(zhzh):体虚自汗、盗汗证。常自汗出,夜卧更甚,心悸惊惕,短气烦倦,舌淡红,脉细弱。第8页/共53页第九页,共54页。牡蛎牡蛎(m

4、l)(ml)散散n n病机:气虚卫外不固,阴伤心阳不潜,日久心气亦耗n n方解:煅牡蛎固涩止汗,敛阴潜阳n n生黄芪(hungq)益气实卫,固表止汗n n麻黄根收敛止汗n n小麦养心阴,益心气,退虚热君臣佐佐使(zu sh)第9页/共53页第十页,共54页。牡蛎牡蛎(ml)(ml)散散n n运用:1、辨证要点:汗出,心悸,短气,舌淡,脉细弱。n n2、加减(jijin):若气虚明显者,可加人参、白术以益气;偏于阴虚者,可加生地、白芍以养阴。自汗应重用黄芪以固表,盗汗可再加豆衣、糯稻根以止汗,疗效更佳。n n3、禁忌:若为阴虚火旺所致之盗汗,或大汗淋漓不止属于阳虚欲脱者,不宜使用本方。第10页/

5、共53页第十一页,共54页。第二节第二节涩肠固脱涩肠固脱 适用(shyng)于脾肾虚寒所致的泻痢日久,滑脱不禁。症见:泻痢不禁,腹痛喜温喜按,神疲乏力,饮食减少。第11页/共53页第十二页,共54页。真 人 养 脏 汤太平太平(tipng)(tipng)惠民和剂局方惠民和剂局方第12页/共53页第十三页,共54页。真人真人(zhnrn)(zhnrn)养脏汤养脏汤组成组成及功用及功用组成人参、当归、白术各组成人参、当归、白术各18g18g,肉豆蔻,肉豆蔻15g15g,肉桂、甘草,肉桂、甘草( (炙炙) )各各24g24g,白芍药白芍药48g48g,木香,木香(m (m xin)42gxin)42

6、g,诃子,诃子36g36g,罂粟壳,罂粟壳108g108g用法共为粗末,每服用法共为粗末,每服6g6g,水煎去滓,饭,水煎去滓,饭前温服;亦作汤剂,水煎去滓,前温服;亦作汤剂,水煎去滓,饭前温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饭前温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减。功用涩肠固脱、温补脾肾。功用涩肠固脱、温补脾肾。 第13页/共53页第十四页,共54页。真人真人(zhnrn)(zhnrn)养脏汤养脏汤主治主治久泻久痢、脾肾虚久泻久痢、脾肾虚(shn x)(shn x)寒证。寒证。症见:泻痢无度,滑脱不禁,甚至脱肛坠症见:泻痢无度,滑脱不禁,甚至脱肛坠 下,下,脐腹疼痛,不思不饮,舌淡苔白,脉迟细。脐腹疼痛,不思不饮

7、,舌淡苔白,脉迟细。 第14页/共53页第十五页,共54页。真人真人(zhnrn)(zhnrn)养脏汤养脏汤主治主治病机分析:脾胃虚寒,不能腐熟水谷或因久泻久痢,损伤脾胃,累及(lij)于肾,致脾肾阳虚、关门不固。脾肾阳虚、关门不固久泻久痢、滑脱不禁。脾虚中气不足肛门坠下。 脾胃虚寒脐腹疼痛,喜温喜按脾胃虚弱,运化无常不思饮食。 第15页/共53页第十六页,共54页。真人真人(zhnrn)(zhnrn)养脏汤养脏汤方解方解罂粟壳:涩肠止泻。罂粟壳:涩肠止泻。君君诃子诃子(hz)(hz):助君药涩肠止:助君药涩肠止泻。泻。肉豆蔻:温肾暖脾、涩肠止肉豆蔻:温肾暖脾、涩肠止泻。泻。臣臣涩第16页/共

8、53页第十七页,共54页。真人真人(zhnrn)(zhnrn)养脏汤养脏汤方解方解肉桂:温补肾阳、暖脾助运。肉桂:温补肾阳、暖脾助运。人参人参(rnshn)(rnshn)、白术:益气健脾补中。、白术:益气健脾补中。当归、白芍:养血益阴,补耗伤之阴血。当归、白芍:养血益阴,补耗伤之阴血。木香木香(m xin)(m xin):调气醒脾。:调气醒脾。 佐佐甘草:调和诸药,和芍药又可缓急止痛。甘草:调和诸药,和芍药又可缓急止痛。 佐使佐使补第17页/共53页第十八页,共54页。真人真人(zhnrn)(zhnrn)养脏汤养脏汤运用运用n n辨证要点:n n 本方用于脾肾虚寒、久泻久痢。以 大便滑脱不禁,

9、腹痛喜温喜按,食少神疲,舌淡苔白,脉迟细为辨证要点。n n加减变化:n n 脾肾虚寒甚者(shn zh),加附子;脱肛加升麻、黄芪。第18页/共53页第十九页,共54页。真人真人(zhnrn)(zhnrn)养脏汤养脏汤运用运用n n现代运用:n n 现用于慢性结肠炎,慢性的痢疾,日久(r ji)不愈者。n n使用注意:n n 若泻痢虽久,湿热积滞未去者,忌用本方。第19页/共53页第二十页,共54页。四 神 丸内科内科(nik)(nik)摘要摘要第20页/共53页第二十一页,共54页。四四 神神 丸丸组成组成(zchn)(zchn)与功与功用用 组成组成(z chn)(z chn)肉豆蔻、补骨

10、脂、五味子、吴茱萸肉豆蔻、补骨脂、五味子、吴茱萸用法姜、枣同煮,枣肉为丸。临睡时淡盐汤或白开用法姜、枣同煮,枣肉为丸。临睡时淡盐汤或白开水送下。水送下。功用温肾暖脾、固肠止泻。功用温肾暖脾、固肠止泻。 第21页/共53页第二十二页,共54页。四四 神神 丸丸主治主治(zhzh)(zhzh)五更泻(肾泻)。脾肾阳虚之肾泄证。症见:五更泄泻,完谷不化(鸭溏便),不思饮食(ynsh)或腹痛肢冷,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第22页/共53页第二十三页,共54页。四四 神神 丸丸主治主治(zhzh)(zhzh)病机分析:命门火衰,火不暖土,脾病机分析:命门火衰,火不暖土,脾失健运。失健运。肾阳

11、虚衰肾阳虚衰五更泄泻五更泄泻(xi xi)(xi xi),久,久泻不愈,腰酸肢冷,腹痛喜温,脉沉迟无力。泻不愈,腰酸肢冷,腹痛喜温,脉沉迟无力。脾虚失运脾虚失运不思饮食,食不消化,不思饮食,食不消化,神疲乏力,舌淡,薄白。神疲乏力,舌淡,薄白。第23页/共53页第二十四页,共54页。四四 神神 丸丸方解方解方解方解补骨脂:补肾壮阳,暖脾止补骨脂:补肾壮阳,暖脾止泻。泻。 君君肉豆蔻:温暖肉豆蔻:温暖(wnnun)(wnnun)脾胃,脾胃,涩肠止泻。涩肠止泻。 臣臣吴茱萸:温中散寒。吴茱萸:温中散寒。五味子:酸敛固涩止泻。五味子:酸敛固涩止泻。 佐佐生姜、大枣生姜、大枣(d zo)(d zo):

12、调补脾胃,促进运化。:调补脾胃,促进运化。使使第24页/共53页第二十五页,共54页。四四 神神 丸丸运用运用(ynyng)(ynyng)n n辨证要点:n n 本方主治五更泻。以五更泻泄, 不思饮食,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为证治要点。 n n随证加减:n n 根据阳虚程度(chngd),可合理中丸或附子、肉桂同用。n n现代运用:n n 适用于慢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属脾肾虚寒者。第25页/共53页第二十六页,共54页。久泻变证友人(yurn)刘星圃患泄泻之症,被医误治,变为痢疾,小便不通,缠绵匝月,竟有一医认为水结,恣用甘遂、甘草,并杂以他药十余味,凑为一剂。病家闻甘遂与甘草相反,人虚如此,

13、今可同服乎?医云:此名经方,非此不行。信而服之,仅服一次即直泻不止,几乎气脱,势甚危殆,始延余诊视。见其气息奄奄,六脉沉细无力,左尺浮芤,右尺沉伏。余曰:病由肾命火衰,水泛无归,今又被妄下,肾命之火愈衰,急宜温固,遂用四神丸以温之。一剂泻止溺通,次用真武汤以回阳镇水,随用健脾补火之剂大有转机,每餐能食饭一碗。(温载之,1985,温病浅说温氏医案.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第26页/共53页第二十七页,共54页。一、共性一、共性(gngxng)(gngxng)1、作用温补脾肾,收涩止泻。 2、主治脾肾虚(shn x)寒泄泻久泻不愈, 腹痛喜温按,食少神疲,舌淡苔白,脉沉迟而弱。 四神丸 真人(zh

14、nrn)养脏汤第27页/共53页第二十八页,共54页。二、区别二、区别(qbi)(qbi): 1、作用(zuyng) 真重涩兼温补,偏补、偏脾,且调和(tio h)气血 四重温补兼涩,偏温、偏肾。 第28页/共53页第二十九页,共54页。 2、主治四偏肾寒、标缓肾寒五更泻肾阳虚衰、火不生土久泻不止、次数少,多五更,完谷不化,腰酸神疲肢冷。 真偏脾虚、标重久利伤脾证脾肾虚寒、大肠失固下利日夜无度(wd),甚滑脱不禁,或肛脱不收,食少、乏力。第29页/共53页第三十页,共54页。三、说明三、说明(shumng)(shumng): 范围(fnwi):肾寒偏泄的要方。原则现代 2、真人(zhnrn)养

15、脏汤重用罂粟壳。泄痢双治。重证可加石榴皮、柿蒂。1、四神丸第30页/共53页第三十一页,共54页。四、治痢方四、治痢方比较比较(bjio)(bjio) 败 毒 散 芍 药 汤 白头翁汤 真人(zhnrn)养脏治痢 解表治痢寒湿(hn sh)痢疾初起有表 调气血清肠治痢湿热痢 凉血解毒治痢热毒痢涩肠温补治痢久利伤脾标急重证 第31页/共53页第三十二页,共54页。第三节第三节涩精止遗涩精止遗适用于肾虚封藏失职、精关不固所致的遗精滑泄,或肾气不足、膀胱(png gung)失约所致的尿频、遗尿等证。第32页/共53页第三十三页,共54页。金锁固精丸医方金锁固精丸医方(yfn)(yfn)集解集解n n

16、组成(zchn):沙苑蒺藜(炒)、芡实(蒸)、莲子、莲须、龙骨(煅)、牡蛎(煅)n n用法:共为细末,以莲子粉糊丸。每服9g,每日23次,空腹淡盐汤送下。或为汤剂,加莲子肉适量,水煎服。n n功用:补肾涩精第33页/共53页第三十四页,共54页。金锁固精丸金锁固精丸n n主治:肾虚遗精。遗精滑泄,神疲乏力,四肢酸软,腰痛耳鸣,舌淡苔白,脉细弱。n n病机:肾虚精关不固。n n方解:沙苑蒺藜(jl)补肾固精君莲子莲子(linz)(linz)、芡实、芡实益肾固精益肾固精臣煅龙骨煅龙骨(lngg)(lngg)、煅牡蛎、莲须、煅牡蛎、莲须涩精止遗涩精止遗佐第34页/共53页第三十五页,共54页。金锁固

17、精丸金锁固精丸n n运用:1、辨证(binzhng)要点:遗精滑泄,腰痛耳鸣,舌淡苔白,脉细弱。n n2、加减:大便干结,可加熟地、肉苁蓉;大便溏泄,可加补骨脂、菟丝子、五味子;腰膝酸痛,可加杜仲、续断;阳痿,可加锁阳、淫羊藿。n n使用注意:相火妄动或下焦湿热所致之遗精禁用。第35页/共53页第三十六页,共54页。桑螵蛸散本草桑螵蛸散本草(bnco)(bnco)衍义衍义n n组成:桑螵蛸、远志、菖蒲、龙骨、人参、茯神、当归(dnggu)、龟甲(酥炙)各30g。n n用法:除人参外,共研细末,每服6g,睡前以人参汤调下;亦作汤剂,水煎,睡前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n n功用:调补心肾,涩精止遗

18、第36页/共53页第三十七页,共54页。桑螵蛸散桑螵蛸散n n主治(zhzh):心肾两虚证。小便频数,或尿如米泔色,或遗尿,或遗精,心神恍惚,健忘,舌淡苔白,脉细弱。n n病机:心肾两虚,精关不固,膀胱失约。n n方解:桑螵蛸补肾固精止遗龙骨龙骨(lngg)(lngg)收敛固涩,镇心安神收敛固涩,镇心安神龟甲龟甲(guji)(guji)滋养肾阴,补心安神滋养肾阴,补心安神人参、茯神人参、茯神益心气,宁心神益心气,宁心神当归当归补心血补心血菖蒲、远志菖蒲、远志安神定志,交通心肾安神定志,交通心肾君臣佐第37页/共53页第三十八页,共54页。桑螵蛸散桑螵蛸散n n运用:1、辨证要点:尿频或遗尿,心

19、神恍惚,舌淡苔白,脉细弱。n n2、加减:方中加入益智仁、覆盆子等,可增强涩精缩尿止遗之力。若健忘心悸者,可加酸枣仁、五味子以养心安神;兼有遗精者,可加沙苑子、山萸肉以固肾涩精。n n3、使用注意(zhy):下焦湿热或相火妄动所致之尿频、遗尿或遗精滑泄,非本方所宜。第38页/共53页第三十九页,共54页。第四节第四节固崩止带固崩止带具有固崩止血,收敛止带作用,适用(shyng)于妇女崩中漏下,或带下日久不止等证。第39页/共53页第四十页,共54页。固冲汤医学固冲汤医学(yxu)(yxu)衷中参西衷中参西录录n n组成:白术(炒)30g,生黄芪18g,龙骨(煅,捣细)、牡蛎(煅,捣细)、萸肉(

20、去净核)各24g,生杭芍、海螵蛸(捣细)各12g,茜草9g,棕边炭6g,五倍子(轧细。n n组成特点(tdin):1、黄芪、白芍生用。n n2、龙骨、牡蛎煅用。n n3、重用白术30克,龙、牡、萸各20-30克。第40页/共53页第四十一页,共54页。固冲汤固冲汤n n功用:固冲摄血,益气健脾n n主治:脾肾亏虚,冲脉不固证。猝然血崩或月经过多,或漏下不止,色淡质稀,头晕肢冷,心悸气短,神疲乏(pf)力,腰膝酸软,舌淡,脉微弱。n n病机:肾虚不固,脾虚不摄,冲脉滑脱所致崩漏。第41页/共53页第四十二页,共54页。三、方解:三、方解: 白术(bizh)、黄芪:补气健脾,以复统摄-君 山萸肉、

21、生白芍(bi sho):补肝肾,养血敛阴 - 臣 治本(zhbn) 煅龙牡、棕榈炭、五倍子:功专收涩止血 海螵蛸、茜草:收敛止血兼化瘀(不留瘀) 佐治标 第42页/共53页第四十三页,共54页。固冲汤固冲汤n n运用:1、辨证要点:出血量多,色淡质稀,腰膝酸软,舌淡,脉微弱。n n2、加减(jijin):若兼肢冷汗出、脉微欲绝者,为阳气虚衰欲脱之象,需加重黄芪用量,并合参附汤以益气回阳。n n3、使用注意:血热妄行崩漏者忌用本方。第43页/共53页第四十四页,共54页。固经丸固经丸丹溪心法丹溪心法n n组成:黄芩(炒)白芍(炒)龟板(炙)各30克黄柏(炒)9克椿树根皮23克香附子克n n组成特

22、点:重用龟板、白芍、黄芩(原方各一两)n n用法(ynf):口服。一次6克,一日2次。或为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第44页/共53页第四十五页,共54页。固经丸固经丸n n功用:滋阴清热(qnr),固经止血n n主治:阴虚血热之崩漏。经水过期不止或下血过多,或崩中漏下,血色深红或紫黑稠黏,手足心热,腰膝酸软,舌红,脉弦数。n n病机:肝肾阴虚,相火炽盛,损伤冲任,迫血妄行。第45页/共53页第四十六页,共54页。方解:龟板:入肾、滋阴降火(jin hu)白芍:入肝、养阴缓急黄芩:入肝、清热泻火黄桕:入肾、降火(jin hu)坚阴香附: 疏肝调理气血椿根皮:性寒收涩止血补肝肾-君除火热

23、(hur)-臣调肝涩血-佐第46页/共53页第四十七页,共54页。固经丸固经丸n n运用:1、辨证要点:血色深红,甚或紫黑稠黏,舌红,脉弦数。n n2、加减:阴虚(ynx)甚者,加女贞子、旱莲草;出血日久不愈者,加龙骨、牡蛎、乌贼骨、茜草炭。第47页/共53页第四十八页,共54页。完带汤完带汤傅青主女科傅青主女科n n组成:白术(土炒)、山药(炒)各30g,人参6g,白芍(酒炒)15g,车前子(酒炒)、苍术(制)各9g,甘草3g,陈皮(chnp)、黑芥穗、柴胡各2g。n n功用:补脾疏肝,化湿止带n n主治:脾虚肝郁,湿浊带下。带下色白,清稀如涕,面色白,倦怠便溏,舌淡苔白,脉缓或濡弱。第48

24、页/共53页第四十九页,共54页。完带汤完带汤n n病机:脾虚肝郁(ny)、带脉失约、湿浊下注。n n方解:白术(bizh)山药(shn yo)益气健脾燥湿化浊固肾止带(重用)君人参补中益气苍术燥湿运脾车前子利湿泄浊臣柴胡疏肝解郁白芍柔肝理脾陈皮理气燥湿黑芥穗胜湿止带佐甘草和中调药 使第49页/共53页第五十页,共54页。配伍配伍(piw)(piw)要点要点1.1.白术、山药为君,补气健脾化湿白术、山药为君,补气健脾化湿2.2.车前子利湿泄浊,令湿有去路车前子利湿泄浊,令湿有去路3.3.柴柴胡胡(chi (chi h)h)、荆荆芥芥穗穗配配白白芍芍疏疏肝肝解解郁郁;伍参、术升阳止带伍参、术升阳

25、止带第50页/共53页第五十一页,共54页。完带汤完带汤n n运用:1、辨证要点:带下清稀色白,舌淡苔白,脉濡缓。n n2、加减(jijin):若兼湿热,带下兼黄色者,加黄柏、龙胆草以清热燥湿;兼有寒湿,小腹疼痛者,加炮姜、盐茴香以温中散寒;腰膝酸软者,加杜仲、续断以补益肝肾;日久病滑脱者,加龙骨、牡蛎以固涩止带。n n3、使用注意:带下证属湿热下注者,非本方所宜。第51页/共53页第五十二页,共54页。张X,女36岁,已婚。以月经提前,白带量多,纳差便溏半年就诊。患者月经1820天一行,近半年来,带下量多色白,时为淡黄色,质粘稠,无臭气,绵绵不断,面色萎黄,四肢不温,精神疲倦(pjun),纳

26、少便溏,两足跗肿。舌淡苔白,脉缓弱。诊断:(1) 脾虚型带下病,月经先期 治法:健脾益气,升阳除湿方药:完带汤:白术、山药、人参、白芍、茎术、陈皮、黑芥穗、柴胡、车前子、甘草。第52页/共53页第五十三页,共54页。内容(nirng)总结会计学。以“散者收之”立法,属“十剂”中的“涩”剂。1、掌握应用原则:必须在纯虚无邪而耗散滑脱时才可应用,否则会“闭门留寇“。2、加减:若气虚明显者,可加人参(rnshn)、白术以益气。3、禁忌:若为阴虚火旺所致之盗汗,或大汗淋漓不止属于阳虚欲脱者,不宜使用本方。适用于慢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属脾肾虚寒者。(温载之,1985,温病浅说温氏医案.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调气血清肠治痢湿热痢。治法:健脾益气,升阳除湿第五十四页,共54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