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77106518 上传时间:2024-08-21 格式:PDF 页数:105 大小:13.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5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10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七 章 力第1节力c学 习 目 标1 . 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认识力的作用效果。2 . 知道力的三要素, 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3 . 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c学 习 重 难 点重点: 感受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三要素以及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难点:力的概念的理解。情 景 导 入 引 思 导 学北京时间2017年 11月 5 日清晨4 时- 5 0 分, 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 心 用 “ 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 将中国北斗三号双星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你知道火箭是如何把卫星送上太空的吗?自 主 探 究 梳 理 新 知况 探究点二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效果自主阅读教材P 2 3的内容

2、, 独立思考并完成:1. 认识力2. 如图所示中的情景表示了力的作用效果, 其 中 图 主 要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发生作用的一两一个物体. 一个是一施力一物体, 另一个是 受力一物体单位符号表示符号F单位_ 牛顿一. 简 称 一牛. . 符 号 是 N感受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 N拓展(1)力总是跟两个物体有关, 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2)力产生时, 相互作用的物体不一定相互接触表示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图 主 要 表 示 力 能 使物体发生形变。( 两空均选填人用力将 跳板在人的 W动反用 磁体将小铁足球踢出去压力下变弯 力拉开弓

3、球吸引过来A B C D 探究点三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自主阅读教材P4的内容, 独立思考并完成:3. 如图所示, 用扳手拧螺母时, 按通常经验, 沿顺时针方向用力可将螺母拧紧, 沿逆时针方向用力可将螺母拧松, 这表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 向 有关; 若用同样大的力拧螺母, 则 在 ( 选 填 A ” 或3”)点施加力更容易将螺母拧紧或拧开, 这表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隹用点一有关。该探究过程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控制了力的大小相同, 这暗示说明, 力的作用效果还与力的一大小 有关。我们称这三个因素为 力 的 一三要素一。4. 水平冰面上有一重为300 N 的雪橇, 受到的拉力为35 N,方向与水

4、平面成30。 角。请在图中画出雪橇所受到拉力示意图。解:如图所示 探究点三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自主阅读教材P4-5的内容, 独立思考并完成:5 . 观察图中的三幅图, 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 的 。手对桌子作用一个力 手向上提包, 手拉椽皮筋,案子也对手作用一个力 包也向卜拉手 橡皮脑也拉手6 . 如图所示, 用手指压铅笔尖, 手指的肌肉紧张, 有疼痛感, 表明铅笔 尖 对 手 指 一 有 一 ( 填 “ 有”或 “ 没有”) 产生力的作用;施力物体同时 也 是 受 力 物 体 。合 作 研 讨 生 成 能 力1.对学:分享自主探究中的1 6题:(1)对子之间相互检查自学成果,

5、用红笔评定等级。(2)对子之间针对自学的内容相互解疑, 并标注出对子之间不能解疑的内容。2. 群学:小组研讨:(1)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 并解疑。(2)针对组内不能解答的问题, 寻找老师或邻组支援, 共同解决组内疑难。当 堂 检 测 自 主 评 价见学生用书盘 点 课 堂 课 后 反 思第2节 弹 力c学 习 目 标1 . 了解弹性、塑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理解弹力是如何产生的。2 . 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构造和使用方法。3 . 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G学 习 重 难 点重点: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难点:弹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情 景 导 入 引 思 导

6、学信 息1我们身边有这样一些文具: 橡皮擦、 塑料尺( 或钢尺) 等。用力挤压橡皮擦, 橡皮擦被挤扁, 当你松开手时, 它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用力扳塑料尺( 或钢尺) , 塑料尺( 或钢尺) 会被扳弯曲, 松开手之后, 尺也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信 息2我们还可以见到这样的现象:橡皮泥想捏成怎样的形状就可以捏成怎样的形状, 松开手之后, 它保持所捏成的形状不变;把一团面团压扁, 松开手之后, 它仍保持被压扁的形状不变。请你结合以上两则信息, 提一个你感兴趣的问题。自 主 探 究 梳 理 新 知 探究点一弹力自主阅读教材P6的内容, 独立思考并完成:1. 认识弹力概念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 撤去

7、力又恢复到一原来形状一的性质塑性物体发生形变后不能自动恢复到原来形状的性质弹力定义物体由于发生一弹性形变一而产生的力大小与物体的弹性强弱和形变程度的大小有关常见弹压力、拉力、支持力等力2 . 如图所示, 小明用力拉长橡皮筋, 将 “ 纸 弹 ”弹出去。其中, 橡皮筋发生了 弹性( 选 填 “ 弹 性 ”或 “塑性”) 形变. 产生的 弹 力使 “ 纸 弹 ”的 运 动 状 态 ( 选 填 “ 形 状 ”或 “ 运 动 状 态 ”泼 生 改变 。3 . 如图所示, 跳水运动员在练习跳水时, 跳板发生了形变,便产生了 一弹力一, 该 力 的 施 力 物 体 是 一跳板一. 受 力 物 体 是 _

8、运动员 探究点三弹簧测力计自主阅读教材P6-7的内容, 独立思考并完成:4 . 认识弹簧测力计构造弹簧、挂钩、刻度盘、指 针 、外壳原理在弹性限度内, 弹 簧 的 伸 长 量 与 受 到 的 拉 力 成 _ 正比一作用测量力的大小( 主要测重力、拉力)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 量 程 . 和一 分 度 值 ;调零;轻轻拉动挂钩几次, 防止弹簧外壳卡住。使用时一:测力时一,要使弹簧的伸长方向与所 测 拉 力 方 向 _ 一致一. 避免弹簧与 外 壳 发 生 一 测 量 时 , 所 测 力 的 大 小 _ 不能超过 弹簧测力计的量程;读数时, 视线要与指针水平且与与 刻刻 度度 板板 面面 _ 垂垂直

9、直一一。5 . 动手操作:分组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 动手完成书本P7的实验内容)序号评价内容记分1使用前观察其量程和分度值2使用前校零3使用前有没有将挂钩来回拉动几次4使用时是否沿弹簧轴线方向拉5会正确读数6将同一物体挂在拉环上, 看读数是多少7实验完毕器材有序复原最后得分6 . 如 图 所 示 . 弹 簧 测 力 计 的 量 程 是 05 N .图中的示数为2 N o 在弹性限度内, 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 弹簧的伸长量就越工, 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合 作 研 讨 生 成 能 力L对学:分享自主探究中的1 6题:(1)对子之间相互检查自学成果, 用红笔评定等级。(2)对子之间针

10、对自学的内容相互解疑, 并标注出对子之间不能解疑的内容。2. 群学:小组研讨:(1)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 并解疑。(2)针对组内不能解答的问题, 寻找老师或邻组支援, 共同解决组内疑难。当 堂 检 测 自 主 评 价见学生用书盘 点 课 堂 课 后 反 思第3节 重 力o学 习 目 标1 . 知道什么叫重力, 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2 . 知道重力的方向、重心以及铅垂线的应用。3 . 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o学 习 重 难 点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重力的方向。难点:重心、铅垂线的应用。情 景 引 人 生 成 问 题你还记得牛顿吗?就是那个看到成熟

11、的苹果落向地面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的人。他说, 宇宙中的任何物体, 大到太阳, 小到灰尘之间渚B存在着相互吸引的力, 并把它叫做万有引力。有同学不禁要问, 既然有万有引力。为什么我没有被别的同学吸引走, 也没有同学被我吸引过来?自 主 探 究 梳 理 新 知 探究点二重力和重力的大小自主阅读教材P9T的内容, 独立思考并完成:1. 认识重力定义由 于 _ 地球的吸引一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用符号G表示理解重力不是地球引力( 万有引力) , 同一物体在地球上不同地点所受重力也稍有不同, 从赤道到两极重力逐渐增大;离地面越高, 重力越小施力物体地球受力物体地球上的物体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一 正

12、 比 一计算公式: G = mg计算1?= 9.8 N/kq 。它的含义:1 k q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质量为9.8 N2. 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有什么关系呢?现在以图的形式给出了一套研究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的方案。试写出你的方案, 并动手做一做。(1)需要一些什么器材?答:弹簧测力计、钩码。(2)将数据记录在下列表格中。质量m/kg0.10.20.30.40.50.6重力G/N123456w/kglrrILIArrL4 -rrE.l卜rrLU-krrcLkt -rE.Krr-LUHrrcukHrpLLEJJ,LEJLJLE.LLELJLLEL1rc.二二二N二二二二二_rmMttI .frmjl

13、- lf.岑i-Hl-lTrn.m-TT- trrn-1-TTr一-1-TTrn,乙4rrn.* !-工14 .+tT工14 -,T工,7LmL4 -rrl-l-l4 - _力, 力有三要素, 惯性只有大小;所以我们对惯性进行描述时, 只能说某物体“ 具有”或 “ 由于”惯性, 而不能说某物体“ 受到”或 “ 产生” 了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 有关, 质量大, 物体的惯性就_ i _ , 运动状态就不容易改变;与物体是否受力、是否运动、运动快慢、是否失重均无关利用如拍打衣服灰尘, 体育比赛中的各种投掷项目、跳远等危害如大多数的交通事故、绊倒等5 . 行驶的车辆突然刹车时的情景如图所示, 人向

14、前倾的原因是(D )A .车辆对人施加一个向前的力B .车辆具有惯性C . 人受到向前推的力D . 人具有惯性6 . 如图所示, 用塑料尺用力击打一摞棋子中间的一个, 该棋子由于受到力_ 的作用由静止变为运动而飞出, 上面的棋子具有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 但由于受到重力一作用, 又落到下面的棋子上。合 作 研 讨 生 成 能 力1.对学:分享自主探究中的1 6 题:对子之间相互检查自学成果, 用红笔评定等级。对子之间针对自学的内容相互解疑, 并标注出对子之间不能解疑的内容。2. 群学:小组研讨:(1)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 并解疑。(2)针对组内不能解答的问题, 寻找

15、老师或邻组支援, 共同解决组内疑难。当堂检测 自主评价见学生用书盘 点 课 堂 课 后 反 思第2节 二 力 平 衡C学 习 目 标31 . 知道什么是二力平衡及二力平衡的条件。2 . 知道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O3 . 能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并能分析哪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O学 习 重 难 点5重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应用。难点:会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情 景 导 入引思导学静止在桌面上的苹果、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 降落伞匀速下降、静止吊在天花板上的电灯等。 请你分析这些物体处于什么状态?受哪些力的作用?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 物体不受力时将

16、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但以上物体受力了, 运动状态仍然保持不变, 即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自 主 探 究 梳 理 新 知 探宽折二力平衡的条件自主阅读教材P20 2 1的内容, 独立思考并完成:1 . 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 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平衡* 这时物体处于_ 平衡一状态。2 . 二力平衡条件: 作 用 在 _ 一个一物体上的两个力, 如果大小一相等一、方 向 一相反一, 并 且 一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一* 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3 . 下图所示的四对力中, 能平衡的一对是(C)4 . 利用如图所示器材“ 探究二力

17、平衡的条件”。将卡片上的两根线跨放在支架的滑轮上, 并在两个线端分别挂上钩码, 使作用在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相反, 且在一条直线上。当卡片平衡时. 从钩码质量看. 卡片两边所受的拉力相 等 . 。( 2)为观察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是否能平衡, 可用手将卡片一旋 转 一 定 角 度 . 释放时观察其是否保持平衡。( 3)在卡片平衡时, 用剪刀将卡片从中间剪开, 并观察随之发生的现象。 由此可以得到二力平衡的又一个条件是必须作用在同一物体_ _ 。( 4)该实验在选择卡片时, 选用较轻卡片的目的是 卡片重力可以忽略一。探究点二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自主阅读教材P2J22的内容, 独立思考并完成:5

18、. 如图所示, 跳伞运动员在从飞机上跳下、降落伞没有打开之前,下落得越来越快. 此时运动员受到的阻力小 于 重力; 当降落伞打开后. 运动员匀速下落时. 受到的阻力 等于 重力。 ( 两空均选填“ 大于” “ 小于”或 “ 等于”)6 . 如图所示, 一个小孩沿水平方向用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小汽车. 但小车仍保持静止. 此时小孩推力等 于 ( 选 填 “大于” “ 等于”或 “ 小于”) 车受到的阻力。( 第6题图)( 第7题图)7 . 如图所示, 悬挂在树枝上的苹果静止不动, 苹果受到力和 重 力作用, 它们 是 平衡力, 苹果 是 处于平衡状态。( 后两空均选填“ 是”或 “ 不是”)8

19、 . 静止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西瓜, 如图所示, 下列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C)A. 西瓜的重力与西瓜对桌面的压力B .西瓜的重力与西瓜对地球的吸引力C.西瓜的重力与桌面对西瓜的支持力D.西瓜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西瓜的支持力9. 如图所示, 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拍摄到的四个物体运动的闪光照片( 图中的黑点表示物体), 其中可能受到平衡力作用的物体是(D) . : A. eeBeCa* D合 作 研 讨 生 成 能 力1 .对学:分享自主探究中的1 9题:(1)对子之间相互检查自学成果, 用红笔评定等级。(2)对子之间针对自学的内容相互解疑, 并标注出对子之间不能解疑的内容。2. 群学:小

20、组研讨:(1)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 并解疑。(2)针对组内不能解答的问题, 寻找老师或邻组支援, 共同解决组内疑难。当 堂 检 测 自 主 评 价见学生用书盘 点 课 堂 课 后 反 思第3节 摩 擦 力C学习目标31 . 了解滑动摩擦力的产生及方向;2 . 知道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3 . 能说出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O学 习 重 难 点3重点:引导学生探究“ 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 解释生活中的摩擦现象。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自主的实验探究。情 景 导 入 弓 思导学当饮料瓶的瓶盖难以拧开时, 你可以用一块较粗糙的布包上瓶盖,再用力就能拧开瓶盖;当自

21、行车骑的时间长了, 你会给车轴等经常转动的部位上润滑油, 这样, 自行车骑起来就轻松多了。其实, 你所做的这些看起来很不起眼的小事, 都与一个重要因素有关, 那是什么呢?自 主 探 究 梳 理 新 知 探 究点二摩擦力的产生和方向自主阅读教材P23 2 4的内容, 独立思考并完成:1 . 认识摩擦力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 当 它 们 一相对滑动一时, 在 _ 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一相对一运动的力产生的条件物体间相互接触并挤压;接触面粗糙;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 相对运动的趋势) 的方向_ 相 反 一分类静摩擦、滑动摩擦、滚动摩擦2 . 关于摩擦力, 下列说法中

22、错误的是(A)A. 只要两个物体接触并互相挤压, 且接触面不光滑, 它们之间就一定产生摩擦力B.运动的物体可能不受摩擦力的作用C.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D.静止的物体可能受到摩擦力的作用3 . 在图中, 物体沿粗糙斜面下滑, 画出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示意图。况 探究点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自主阅读教材P2426的内容, 独立思考并完成:4. 在探究“ 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 实验装置如图所不 :- iir - 1 1 -n r甲 乙 丙(1)测摩擦力时, 弹簧测力计应拉着物体做一匀速直线一运动, 此时摩擦力的大小. 等于_拉力的大小。图甲与图乙探究的是摩擦力与一压

23、力大小一的关系; 图甲与图丙探究的是摩擦力与 接触面粗糙程度一的关系。 探究点三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自主阅读教材P25 26的内容, 独立思考并完成:5. 摩擦力的应用摩擦力的利用人跑步时要利用鞋底与地面间的摩擦, 雪天路面铺灰渣, 用手拿起杯子, 擦燃火柴, 传送皮带上涂皮带蜡摩擦力的防止机器工作运动的部件间产生的摩擦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 大 _ 压力一、增 大 接 触 面 一粗糙程度. 、变滚动 为 _ 滑动一减少摩擦力的方法减 小 压 一力一、减 小 接 触 面 -粗糙程度一、变滑动 为 _ 滚动一( 滚动轴承) 、使 接 触 面 . 彼此分开_( 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6. 在物理

24、考试作图时, 小亮画错了一个地方, 用橡皮轻轻地擦, 没有擦干净, 然后他稍使点劲就擦干净了, 这是通过增大一压力一的方法来增大橡皮与纸之间的一摩擦力一。7. 赵强同学学了物理后, 养成了观察生活的好习惯, 他发现装油的瓶盖侧部有密集的竖条纹, 其 目 的 是 _ 增大摩擦一;向瓶中装油时, 随着油量增加. 手的握力越来越大, 是 因 为 一压力越大, 摩擦力越大_ 。8. 自行车的结构和使用涉及了许多有关摩擦力的知识,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D)A. 在车外胎、把手塑料套、脚蹬上都刻有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B车的前轴、中轴及后轴均采用滚动轴承为了减小摩擦C.在自行车转动部分添加润滑油是为了减小摩擦

25、D.用力捏刹车把是为了减小摩擦合 作 研 讨 生 成 能 力L对学:分享自主探究中的1 8 题:(1)对子之间相互检查自学成果, 用红笔评定等级。(2)对子之间针对自学的内容相互解疑, 并标注出对子之间不能解疑的内容。2. 群学:小组研讨:(1)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 并解疑。(2)针对组内不能解答的问题, 寻找老师或邻组支援, 共同解决组内疑难。当 堂 检 测 自 主 评 价见学生用书盘 点 课 堂 课 后 反 思第 八 章 复 习 课复 习 目 标1 .加深学生对力和运动的关系的理解, 并能解答一些简单的问题。2 . 能够利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答有关问题。3 . 加深学

26、生对滑动摩擦力的理解与实验探究。复 习 重 难 点J1 . 提高学生利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2 . 提高学生对滑动摩擦力实验探究的理解。情 景 导 入 引 思 导 学对照复习目标, 回顾本章知识要点, 想想自己对哪些知识的掌握还不够熟练?自 主 探 究 梳 理 新 知 探究点二: 本章知识梳理自主梳理本章知识, 在作业本上构建本章知识结构图。 探究点二抓纲务本, 熟悉教材, 看笔记认真默看教材, 结合平时笔记认真理解教材上每一节的概念、结论和插图。并识记知识要点。合 作 研 讨 生 成 能 力L对学:分享独学:( 1 )对子之间相互检查独学成果, 并相互提问。( 2 )对子之

27、间针对独学的内容相互释疑, 并记下对子之间觉得困惑的问题。2. 群学:小组研讨:( 1 )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 并解疑。( 2 )小组内的交流讨论下列问题:问题1 :回顾本章重要的概念、 结论有哪些?其具体内容是什么?问题2 :回顾本章重要的实验有哪些?其具体内容是什么?问题3 :总结本章重要的研究方法有哪些?问题4 :总结本章重要的解题方法有哪些?当 堂 检 测 自 主 评 价见学生用书盘 点 课 堂 课 后 反 思第 九 章 反 强第1节 压 强O学 习 目 标 01 . 知道压力的概念, 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压力。2 . 了解压强的概念, 理解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

28、关。3. 能够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地计算。 学 习 重 难 点 0重点: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理解压强的概念。难点: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正确理解。情 景 导 入 引 思 导 学如图所示, 两个体重差不多的小朋友, 在雪地里, 一个陷下去了,另一个没有陷下去, 如图所示大象和小鹿正在一起穿过一块结冰的湖面, 大象在冰面上行走安然无恙, 而小鹿脚下的冰面已经出现了裂缝。根据以上的信息, 你能提出两个你感兴趣的问题吗?自 主 探 究 梳 理 新 知 探究点二压力和压力作用效果自主阅读教材P29-30的内容, 独立思考并完成:1. 认识压力及其作用效果定义由于物体间发生 挤压 而 垂直 作用在 接触面

29、上的力方向。直于接触面, 指向被压物体单位牛顿( 符号:N)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探究一控制变量法_、转换法方法实验过程甲 乙 丙按图示过程进行实验, 通过观察泡沫塑料的一凹陷程度一来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得出结论受力面积一定时, 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压力一定时, 受力面积越小一,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2. 王鹏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他观察到与手掌接触部分气球形变较小, 而用手指顶着的那部分气球形变较明显, 且手指用力越大,形变越明显。 这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一受力面积一和一压力大小一有关。 探究点三压强及其改变自主阅读教材P30-32的内容, 独立思考并完成:4. 认识

30、压强定义 物体所受一压力. 的大小与一受力面积一之比叫做压强物理意义表 示 压 力 作 用 效 果 的物理量公式D= F/S ” 变形公式: F = pS . S G /p单位帕斯卡(Pa ) ,1 Pa=l N/m2增大压强一 增 大 _压 力 . 一减小_受力面积减小压强一 减 小 _压力,_ 增大一受力面积5 . 下列实例中, 属于增大压强的是(C)A.坦克装有履带B.铁路的钢轨铺在枕木上C.用较大的刀劈开木柴D. 取出一些书的书包背起来更舒服6 . 电动汽车是正在大力推广的新型交通工具, 它具有节能、 环保的特点。如图是一辆停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电动汽车, 质 量 为 1.6义1。 3 k

31、g,每个轮胎和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X IO - m2,g取 io N/kg,求:(1)车对地面的压力。(2)车对地面的压强。解 :(1)车对地面的压力:F = G = mg = 1.6X103kgX10N/kg =1.6X104N;,、 一以一 口 F 1.6X104N a(2)车对地面的压强:p = g = 4 x 2 x 0-3巾2 = 2 * 10 Pa。合 作 研 讨 生 成 能 力1. 对学:分享自主探究中的1 6题:(1)对子之间相互检查自学成果, 用红笔评定等级。(2)对子之间针对自学的内容相互解疑, 并标注出对子之间不能解疑的内容。2. 群学:小组研讨:(1)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

32、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 并解疑。(2)针对组内不能解答的问题, 寻找老师或邻组支援, 共同解决组内疑难。当 堂 检 测 自 主 评 价见学生用书盘 点 课 堂 课 后 反 思第2节 液 体 的 压 强第1课时液体压强的特点G学 习 目 标1 . 知道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2 . 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3 . 会利用液体压强进行简单计算。4 . 了解连通器及其特点。o学 习 重 难 点重点:液体压强规律。难点:控制变量的探究方法。情 景 导 入 引 思 导 学如图所示, 著名物理学家帕斯卡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用一根长长的细管( 足有三层楼高) 接在一个结实的木桶上, 木桶里装满水, 然后将接头

33、处封好, 从三楼往细管里加水, 结果只用了几杯水, 水桶就被压裂了。根据以上的信息, 你能提出你感兴趣的问题吗?自 主 探 究 梳 理 新 知面 探究, 心 液体压强的特点自主阅读教材P33 3 4的内容, 独立思考并完成:1 . 如图所示, 在玻璃管的底部和侧壁上的开口处包上橡皮膜, 往玻璃管中倒入一定量的水, 发 现 橡 皮 膜 外 凸 ( 选 填 “ 外凸”或 “内凹”) . 这 说 明 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Z 招( 第 1题图) 居( 第 2 题图)2 . 在圆筒的不同高度处开三个小孔, 当筒里灌满水时, 各孔喷出水的情况如图所示. 这表明液体压强随 深 度 的 增 加 而 增

34、 大 。3 . 如图所示, 是用压强计探究水内部压强的情景把探头放入水中, 通 过 观 察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来判断探头处水压强的大小, 高度差越大, 水 的 压 强 一越大一;( 选 填 “ 越 大 ”或“ 越 小 ”)(2)比较甲图、乙图和丙图, 可以得到:在同一深度, 液体内部向各个 方 向 的 压 强 一相等一;(3)在乙图中把探头慢慢下移, 可 以 观 察 到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增大, 从而得到:在 同 一 种 液 体 里 . 液 体 的 压 强 随 _ 深度一的增加而增 大 ;(4)在乙图中, 若只将烧杯中的水换成盐水, 其他条件不变, 则可以观 察 到U形 管 两 边 液 面

35、 的 一高度差增大_ 。 探究点液体压强的大小自主阅读教材P3436的内容, 独立思考并完成:4. 要知道液面下某处竖直向下的压强, 可以设想在此处有个水平放置的平面, 计算这个平面上方液柱对这个平面的压强即可。设平面在液面下的深度为九平面的面积为S。求 深 度 为h的平面受到的压强多大?- - - - 、 、h学生分组推导, 完成下面式子。(1)这个液柱的体积是多大? V= Sh 。(2)这个液柱的质量是多大? m = P液Sh 。(3)这个液柱有多重?对平面的压力是多少?G= P 淞 Shq ; F = P 液 Shq 。(4)平面受到的压强是多少? p= Phq o5 . 如图所示乃点和

36、C点所处深度相同, 则A点比B点深, 则各点压强 PA PR pCo6 . 甲、 乙、 丙三容器中液体的液面相平, 如图所示, 已知图中A、B、C三点液体的压强相等, 则三种液体的密度关系是:PA PB 7 .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研究液体压强时绘制的甲、乙两种液体的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图象。由图可知, 甲、乙两种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为。甲 。乙 , 其中上液体可能是水。合 作 研 讨 生 成 能 力1 . 对学:分享自主探究中的17题:(1)对子之间相互检查自学成果, 用红笔评定等级。(2)对子之间针对自学的内容相互解疑, 并标注出对子之间不能解疑的内容。2. 群学:小组研讨:(1)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

37、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 并解疑。(2)针对组内不能解答的问题, 寻找老师或邻组支援, 共同解决组内疑难。当 堂 检 测 自 主 评 价见学生用书盘 点 课 堂 课 后 反 思第2 课时液体压强的应用和计算c学 习 目 标1 .能根据液体压强的规律解决简单的问题。2 . 能灵活运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有关计算。O学 习 重 难 点3重点:会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计算。难点:液体压强公式的理解。情 景 导 入 引 思 导 学如图所示装水的茶壶, 图乳牛自动喂水器, 看看你有什么发现?自 主 探 究 梳 理 新 知W探究点T连通器自主阅读教材P36 37的内容, 独立思考并完成:1 . 上 端 一 开

38、口 、下 端 一 相 连 _的容器叫连通器。连通器里装的是相同液体, 当液体不流动时, 连通器各部分中的液面高度总是_ 棚亘一的。2 . 阅读教材P37的 “ 科学世界”, 分析船闸工作过程。答: 船由下游通过船闸驶向上游: 先打开下游阀门, 下游跟闸室构成连通器, 闸室内水流出, 待闸室内的水面跟下游水面相平时, 打开下游闸门, 船驶入闸室, 关闭下游阀门和闸门, 再打开上游阀门, 上游跟闸室构成连通器, 上游的水流入闸室, 待闸室内的水面跟上游水面相平时,打开上游闸门, 船驶出闸室, 开往上游。3 . 如图所示的各种事例中没有利用连通器的是(A )噂 * r. IA.拦 河 大 坝 B.茶

39、 壶 C.过 路 涵 洞 D.船 闸4 . 在装修房屋时, 工人师傅常用一根灌有水( 水中无气泡) 且足够长的透明塑料软管的两端靠在墙面的不同地方, 并做出标记, 连接标记,即可得到一条水平线( 如图所示) 。 这里用到的物理知识是 连 通 器 。请你再列举一个此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船闸、 茶壶A探究点二液体压强的计算独立思考并完成:5. 如图, 容器中盛有水, 其中Ai = l m,/z2=60 cm,容器底面积S=20cm2, C 水 =1 X 1()3 kg/nrrg 取 10 N/kg,求:(1)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和压力;(2)水对容器顶部A处的压强和压力。解:(1)水对容

40、器底的压强 p i= P *ghi = 103 kg/m3x i0 N/kgX1m = 104 Pa,压力 F i=pi S = 104 PaX20X10-4 m2=20 N;(2)水对 A 处的压强 p2= P *g(hi h2)=103 kg/m3X 10 N/kgX0.4 m =4X103 Pa,压力 F2= p2 S =4X103 PaX20X10 4 m2=8 N6. 图中平底茶壶的质量是0.4 kg,底面积是4X 10 3 m2,内盛0.6 kg的开水, 水面高度在图中已标出, 放置在面积为1 的水平桌面中央。水的密度 P = 1X 103 kg/m3,g 取 10 N/kg,求:

41、(1)由于水的重力而使水对茶壶底部产生的压力;茶壶对桌面的压强。解:(1 )F=pS=pghS= 1.0X103 kg/m3x 10 N/kg 义 12x 10-2 mX4X 103 m2=4.8 N;F G液+ G容 (0.4 kg+0.6 kg) X10 N/kg(2)p = s = = 4X10-3 m2Pa7. 如图所示, 两端开口的玻璃管, 下端管口用塑料片挡住后竖直插入 水 中 , 塑 料 片 并 不 下 沉 , 求 :(。水 =1.0X 103kg/m3, p酒 精 =0.8X 103kg/m3,g 取 9.8N/kg)(1)若h = 20cm,塑料片受到液体的压强为多大?(2)

42、不计塑料片本身重, 向玻璃管中慢慢注入酒精, 求使塑料片恰好脱落时酒精柱的高度。解:(1)h=20cm=0.2m,塑料片受到液体的压强为p = p水gh水=1 .OX 103kg/m3X9.8N/kgX0.2m = 1960Pa;(2)塑料片刚好脱落时, 塑料片受到水向上的压强和酒精向下的压强相等, 所以,p,P z = P 酒 精 gh 酒精= p = 1960Pa,h 酒精= =P酒精g_ 1960Pa_0.8X103kg/m3 X 9.8N/kg= 0-2 5 m 合 作 研 讨 生 成 能 力L对学:分享自主探究中的1 7题:(1)对子之间相互检查自学成果, 用红笔评定等级。(2)对子

43、之间针对自学的内容相互解疑, 并标注出对子之间不能解疑的内容。2. 群学:小组研讨:(1)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 并解疑。(2)针对组内不能解答的问题, 寻找老师或邻组支援, 共同解决组内疑难。当 堂 检 测 自 主 评 价见学生用书盘 点 课 堂 课 后 反 思第3节 大 气 压 强第1课时大气压强及其测量c学 习 目 标1. 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2 . 知道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过程和结论。3 . 知道标准大气压的值。学 习 重 难 点重点:利用实验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难点:大气压强的估测和测定。情 景 导 入 引 思 导 学如图所示细口瓶内装有

44、少量的水, 瓶内的水怎么喝呢?乌鸦妈妈的办法是向瓶内加石子使水上升至瓶口, 小乌鸦的办法是用一根细管插入瓶内, 用管子喝水。根据以上的信息, 你能提出你感兴趣的问题吗?自 主 探 究 梳 理 新 知 探 究点三大气压的存在自主阅读教材P39的内容, 独立思考并完成:1. 如图所示, 一张硬纸片就可以托住一整杯水, 这证明空气内部有 压 强 , 若杯口朝向改为如图乙所示. 则硬纸片 不 会 ( 选 填 “ 会”或 “ 不会”) 掉下. 说明 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2 . 如图, 在易 拉 罐 中 注 入 少 量 的 水 , 对易拉灌加热, 待罐口出现白雾时, 用橡皮泥堵住罐口, 撤去酒精灯,

45、一段时间后, 会观察到易拉罐变瘪 了 . 这 是 因 为 大 气 压 的缘故* 同时也说明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 探究点二大气压的测量自主阅读教材P4041的内容, 独立思考并完成:3 . 最 早 证 明 大 气 压 强 存 在 的 实 验 是 马 德 堡 半 球 实验. 最早测出 大 气 压 强 值 的 实 验 是 托 里 拆 利 实验。4 . 标 准 大 气 压 等 于1.013X105 Pa.在粗略计算时, 标准大气压取值 1.0X105 pa。5 . 如图所示, 是托里拆利实验的规范操作过程。 关于托里拆利实验,下面说法错误的是(A)蜀玻璃管中装满水银将玻璃管倒在在水银槽中A.实验

46、中玻璃管内水银面的上方有少量空气B . 是大气压支持玻璃管内这段水银柱不会落下C.大气压的数值等于这段水银柱产生的压强D.玻璃管倾斜不影响实验测量结果6. 小明同学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测量大气压强的值, 实验步骤如下: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 然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的小孔, 这样做的目的是 排尽注射器内的空气, 防 止 空 气 进 入 。(2)如图甲所示, 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 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 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 当注射器 中 的 活 塞 刚被拉动( 或匀速拉动) 时, 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8.2 No(3)如 图 乙 所

47、 示 , 用 刻 度 尺 测 出 注 射 器 的 全 部 刻 度 的 长 度 为6 cm . 计算得出活塞的横截面积为075 cn?。计算得到大气压强的数值为1.1X105 pa。(5)小明了解到班内同学的实验误差普遍很大, 有的偏大, 有的偏小, 请分析, 该实验过程中导致误差的原因有( 请写出两条) : 注射器筒内的空气没有排干净。 活塞与筒壁间有摩擦 。合 作 研 讨 生 成 能 力1 . 对学:分享自主探究中的1 6题:(1)对子之间相互检查自学成果, 用红笔评定等级。(2)对子之间针对自学的内容相互解疑, 并标注出对子之间不能解疑的内容。2 . 群学:小组研讨:(1)小组长先统计本组

48、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 并解疑。(2)针对组内不能解答的问题, 寻找老师或邻组支援, 共同解决组内疑难。当 堂 检 测 自 主 评 价见学生用书盘 点 课 堂 课 后 反 思第2 课时 大气压强的变化及应用G学 习 目 标 01 . 知道大气压强的变化规律。2 . 知道大气压强在生产、 生活中的应用, 并能对有关规律进行解释。学 习 重 难 点 0重点:大气压的变化规律。难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情 景 导 入 弓I思 导 学如图所示为输液的原理图。在医院中随处可见, 护士直接将输液管插入瓶口的橡皮塞内, 将瓶子倒挂, 便可以进行输液。随着药液外流,给病人输液, 你仔细观察会发现在药瓶橡皮

49、塞上插有另一根与大气相连的玻璃管, 你知道这根管子的作用吗?自 主 探 究 梳 理 新 知呢 探究点T大气压的变化自主阅读教材P42的内容, 独立思考并完成:1 . 大气压是变化的, 同一地点的不同时刻大气压不同; 同一时刻的不同地点大气压不同* 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 小 。2 . 如图所示是用水银气压计测得的不同高度处的压强值。一架“ 波 音747”客机正常飞行在9 km高空, 此时飞机所处高度的大气压值约为海平面 I km 2 km 3 km 4 km 5 km 6 km 7 km 8 km 9 km 10 km 11 km 12 km( 1 )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2) 在3

50、km以内, 每升高1 km,大气压降低10 kPa 。3 . 如图所示, 在小瓶里装一些带颜色的水, 再取一根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 在它上面画上刻度, 使玻璃管穿过橡皮塞插入水中, 从管子上端吹入少量气体, 就制成一个简易的气压计。小明把气压计从山脚带到山顶的水平地面上, 玻璃管内水柱的高度 变 大 , 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变 大 . 瓶子对地面的压强 不 变 ( 均 选 填 “ 变小” “ 不变”或 “ 变大”) 。 如果在瓶中装满水, 就可以制成一个较准确的测量仪器:温 度 计 ( 请写出它的名称) 。鸵探究点三大气压的应用自主阅读教材P43的内容, 独立思考并完成:4 . 如图甲和乙. 活

51、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抽水机都是利用 大气压来工作的。甲:活塞式抽水机 乙:离心式抽水机5 . 如图是人呼吸过程模拟装置。 当向下拉动橡皮膜时, 瓶内气体的压 强 将 减 小 . 气 球 在 大气压( 或大气压力) 的作用下体积变大。三通玻璃管气球- - A橡皮膜可6. 高压锅就是通过提高液面上方气体的压强来提高液体的沸点, 从而达到更易煮熟食物的目的。7. 玉溪某玻璃厂用圆形低压吸盘搬运玻璃。 图中E为圆形吸盘, 其直径为0.3 m A B C D为一正方形平板玻璃, 边长为1 m,重125.6N。若吸盘能将该平板玻璃水平吸住并提升, 在此过程中, 取g=10 N/kg,求:(1)平板玻璃的质量

52、;(2)吸盘内外大气压的差。抽 气 匚 口勿E 勿解:根据G = m g得:m奇 =: 秋 霜= 12.56kg;(2)S=TT()2=3.14X (m )2=0.07m2,p 外=p 内 +售G 125.6 N , P 外P 内一 0 07 m 1 ,79 义 103Pa合 作 研 讨 生 成 能 力L对学:分享自主探究中的17题:(1)对子之间相互检查自学成果, 用红笔评定等级。(2)对子之间针对自学的内容相互解疑, 并标注出对子之间不能解疑的内容。2. 群学:小组研讨:(1)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 并解疑。(2)针对组内不能解答的问题, 寻找老师或邻组支援, 共同解

53、决组内疑难。当堂检测 自主评价见学生用书盘 点 课 堂 课 后 反 思第4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G学 习 目 标 01 . 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2 . 能运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生活中有关的现象。3 . 知道升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并能对其进行解释。G学 习 重 难 点 0重点: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难点:解释有关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一些现象。情 景 导 入 引 思 导 学- - - - - - - - - -1912年秋天, 远 洋 货 轮 “ 奥林匹克”号在大海上航行, 在离它100m远的地方, 有一艘比它小得多的铁甲巡洋舰“ 豪克”号几乎跟它平行的疾驰着。当两艘船到了如右图所

54、示的位置时, 发生了一起意外的事情:小船好像是服从着一种不可见的力量, 竟扭转船头朝着大船,并且不服从舵手操作, 几乎笔直向大船冲来, 以 致 “ 豪克”号 把 “ 奥林匹克”的船舷撞了一个大洞。根据以上的信息, 你能提出一个你感兴趣的问题吗?自 主 探 究 梳 理 新 知 探3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自主阅读教材P 4 4 -4 5的内容, 独立思考并完成:1 . 手握如图所示的两张纸, 让纸自由下垂, 在两张纸中间向下吹气,结果发 现 两 张 纸 一向中间靠拢_ . 这表明气体流动速度越大的位置压2 . 如图所示, 用细线悬挂着轻质塑料汤勺靠近水流, 汤勺和水流会靠 拢 ( 选 填 “ 靠拢”

55、或 “ 远离”) , 这是因为汤勺和水流之间空气流速增大, 压 强 减 小 。3 . 打开水龙头, 使自来水流过如图所示的玻璃管, 在A、B、C三处,水 的 流 速 较 大 的 是B处. 压强较小的是B 。B到水槽4 . 如图所示, 高铁站台离边缘不远处有一条踩上去有凸凹感的黄色带区域, 人们须站在黄色区域以外的位置候车, 其原因是火车急速驶过车站时, 黄色区域以内的空气流速_ 大_ , 压 强 易 发 生 安 全事故。 探究点E飞机的升力自主阅读教材P 4 5的内容, 独立思考并完成:5 . 飞机前进时, 机 翼 与 周 围 的 空 气 发 生 相 对 运 动 , 相当于有气流迎面流过机翼,

56、 气流被机翼分成上下两部分, 由于机翼横截面积形状上下不对称, 在 相 同 时 间 内 , 机 翼 上 方 气 流 通 过 的 路 程 较 因 而速 度 较 大, 它对机翼的压强较小;下方气流通过的路程较短 . 因 而 速 度 较 小, 它 对 机 翼 的 压 强 较 大。因此, 在机翼的上下表面存在 压 强 差 ” 这就产生了向 上 的升力。( 如图)机翼截面6 . 如图所示, 一把太阳伞固定在地面上, 一阵大风吹来, 伞面被“ 吸”. 发生形变* 这是由于伞上方的空气流速 大 于 ( 选 填 “大于”或 “小 于 ”) 下 方 空 气 流 速 , 伞 面 被 向_K选 填 “上 ” 或“

57、下 ”)“ 吸 ”。7. 在飞机设计、制造过程中, 要进行风洞实验, 用来搜集分析有关数 据 。在江苏省科学宫内, 有一个风洞实验室, 一架飞机模型固定在托盘测力计上, 如图所示。当无 风时托盘测力计的示数为15 N;当迎面吹 着 飞 机 的 风 速 达 到20 m /s时, 托盘测力计的示数为7 N o托盘测力计 示 数 减 小 的 原 因 是 气 体 在 流 速 大 的 地 方 压 强 小;此时飞机模型 受 到 的 升 力 为8 N。风洞合 作 研 讨 生 成 能 力1 . 对学:分 享 自 主 探 究 中 的1 7题 :(1)对子之间相互检查自学成果, 用红笔评定等级。(2)对子之间针对

58、自学的内容相互解疑, 并标注出对子之间不能解疑的内容。2 . 群学:小组研讨:(1)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 并解疑。针对组内不能解答的问题, 寻找老师或邻组支援, 共同解决组内疑难。见学生用书当 堂 检 测 自 主 评 价盘 点 课 堂 课 后 反 思第 九 章 复 习 课复 习 目 标1 . 加强学生对压力、重力的认识, 能够灵活处理有关压力的题目。2 . 提高学生对压强的理解, 能够利用液体压强、 气体压强的知识处理有关的实际问题。3 . 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能够结合有关物理知识解答流体压强和流速关系的实际问题。G复 习 重 难 点1 . 理解压强, 液体压强,

59、 大气压强的概念, 会运用公式p = (和p =Pgho2 . 应用压强的知识分析, 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情 景 导 入 引 思 导 学对照复习目标, 回顾本章知识要点, 想想自己对哪些知识的掌握还不够熟练?自 主 探 究 梳 理 新 知肥 探究点一;本章知识梳理自主梳理本章知识, 在作业本上构建本章知识结构图 探究点二抓纲务本, 熟悉教材, 看笔记认真默看教材, 结合平时笔记认真理解教材上每一节的概念、结论和插图。并识记知识要点。合 作 研 讨 生 成 能 力1 .对学:分享独学:(1)对子之间相互检查独学成果, 并相互提问。(2)对子之间针对独学的内容相互释疑, 并记下对子之间觉得困惑的问

60、题。2 . 群学:小组研讨:(1)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 并解疑。(2)小组内的交流讨论下列问题:问题1: 回顾本章重要的概念、 结论有哪些?其具体内容是什么?问题2:回顾本章重要的实验有哪些?其具体内容是什么?问题3:总结本章重要的研究方法有哪些?问题4:总结本章重要的解题方法有哪些?当 堂 检 测 自 主 评 价见学生用书盘 点 课 堂 课 后 反 思第 十 章 浮 力第1节 厚 力c学习目标1 . 知道浮力的概念、产生原因及浮力的方向。2 . 知道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和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浮力作用, 会用称重法计算浮力。3 . 知道大气对浸没在其中的物体也有浮力作

61、用。G 学习重难点重点:会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难点:浮力产生的原因。情 景 导 入引思导学如右图所示, 将一个乒乓球和一个小石块一同浸没在水中, 松开手后, 你会发现乒乓球迅速上浮至水面, 而小石块则下沉至水底。针对以上信息, 请提一个你感兴趣的问题。自主探究梳理新知 探究点三浮力自主阅读教材P49-50的内容, 独立思考并完成:1.如图所示是认识浮力的探究实验。(1)将物体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 如图甲所示, 物重G = 5 N。(2)当用手向上托物体时, 如图乙所示, 手对物体向上的托力F =3 No(3)当物体浸入水中后, 如图丙所示, 将丙与甲、 乙对照, 说明水对物体也有向上托的

62、力, 即浮力。水对物体的浮力/ 浮=2 N。(4)该实验是通过b L 的物理方法, 建立起浮力概念的。2 . 一个盛有水的容器中悬浮着一个鸡蛋, 容器放在斜面上, 如图所示。图中画出了几个力的方向, 你认为鸡蛋所受浮力的方向是(C)A.F1B.F2C.F3D.F4 探究点二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自主阅读教材P5052的内容, 独立思考并完成:3 . 如图甲所示. 物体重15 N.把它渐渐地浸入水中的过程中.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变八, 浸没在水中,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 则物体受到的浮力为 n _ N 。4 . 如图是小宇和他的同伴利用水和盐水等器材来研究浮力的实验过程, 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

63、息回答下列问题:(1)本实验是研究浮力的大小与 液体密度 的关系。(2)实验可测出物体在水中所受浮力大小为 1 N, 在盐水中受到 的 浮 力 是1.2 N。(3)可 以 得 出 的 结 论 是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液体的密度越大 , 物 体 所 受 的 浮 力 越 大 。5. 如图所示的大鱼和小鱼的争论中, 大鱼的说法正确, 这是因为 两 条 鱼 浸 没 在 同 种 液 体 中 . 它 们 所 受 浮 力 的 大 小 与 排开液体的体积 有 关 。:我的体积大,: 受 到 的 浮 力 大2二二二二刁我在深处,受:- 三 : 二 目,浮 力 大 :6. 小韦同学对浮力的知识进一步探究。他

64、用弹簧测力计、烧杯进行了探究, 其主要过程和测得的数据如图所示, 把金属块缓慢浸入水中( 水足够深) , 从金属块接触水面到刚好全部浸没,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 小 , 金属块全部浸没后, 所受的浮力是,L N ,金属块浸没后随深度增加, 所受水的压强变合 作 研 讨 生 成 能 力1.对学:分享自主探究中的1 6题:(1)对子之间相互检查自学成果, 用红笔评定等级。(2)对子之间针对自学的内容相互解疑, 并标注出对子之间不能解疑的内容。2. 群学:小组研讨:(1)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 并解疑。(2)针对组内不能解答的问题, 寻找老师或邻组支援, 共同解决组内疑难。当 堂

65、 检 测 自 主 评 价见学生用书盘 点 课 堂 课 后 反 思第2节 阿 基 米 德 原 理O学 习 目 标 01. 会设计实验探究阿基米德原理。2. 了解阿基米德原理, 并会进行浮力的简单计算。O学 习 重 难 点5了解阿基米德原理。学 习 难 点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会灵活地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情 景 导 入 引 思 导 学我们学习物质的密度时说过一个故事:两千多年以前, 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为了鉴定王冠是否用纯金制成, 要测量王冠的体积, 冥思苦想了很久都没有结果。一天, 当他跨进盛满水的浴缸洗澡时, 看见浴缸里的水向外溢, 突然想到: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 不就是物体排开液体的

66、体积吗?随后, 他设计了实验, 解决了王冠的鉴定问题。这次洗澡的偶然发现, 不仅让阿基米德解决了王冠的鉴定问题, 还通过大量的实验, 总结出了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你认为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是什么呢?自 主 探 究 梳 理 新 知 探究点一阿基米德原理自主阅读教材P53 5 5的内容, 独立思考并完成:L 如图所示, 在研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 某同学将一个空易拉罐开口向上, 缓缓压入到盛水烧杯中, 在这个过程中, 手用的力越来越大, 这说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 受 到 的 浮 力 越 大 。2. 实验探究阿基米德原理操作过程it ii南feel甲 乙 丙 丁所测量物体重力G、物体完全

67、浸没后测力计示数尸, 空小桶重力Go、排开水和小桶总重力Gi分析归纳物体受到的浮力 滓=G F ;排开水的重力6 排=Gi Go . 对比二者大小得出实验结论注意事项溢水杯中 水 要 一装满一*若水面低于溢水口. 则测出的G 排将一 小 于 一 F浮 , 得不到正确结论实验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一它排开液体所受重“, 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 探究点二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自主阅读教材P55 56的内容, 独立思考并完成:3. 求浮力大小的方法可归纳为以下三种:( 1) 称重法:在空气中用弹簧测力计测一物体的重力, 示数为G,将物体浸在水中后.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 减 小 ( 选 填

68、“ 增大” “ 减小”或 “ 不变”) , 若此时的示数为冗则物体受到的浮力入浮= G F 。( 2) 压力差法:浸没在液体中的正方体, 上 表 面 受 到 的 压 强 小于_ ( 选 填 “大于” “ 小于”或 “ 等 于 ) 下表面受到的压强, 因为正方体的上、下表面的面积相等. 因此上表面受到的压力小 于 ( 选填“大于” “ 小于”或 “ 等 于 ) 下表面受到的压力, 使正方体下表面和上 表 面 有 一 定 的 压 力 差 . 这就是浮力产生的原因. 表达式是F 浮= F向 卜 -F向卜,( 3 )公式法: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 受 的 重 力 , 这个规律叫

69、阿基米德原理. 其表达式是尸浮=G也= P液Q V也 .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 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 液体密 度 和物 体 排 开 的 液 体 体 积 有关。4. 人们游泳时, 会有这样的体验: 当人站立在水中且身体要浸没时,池底对脚的支持力几乎为零。假如一位重5 0 0 N的同学正在体验这种感 觉 . 则 人 所 受 浮 力 的 大 小 约 为5 0 0 N ,排 开 水 的 体 积 约 为0 . 0 5 m3o (g= 1 O N / k g, 水的密度 1 . 0 X 1 03k g / m3)5. 如图所示, 体积为5 0 0 c n?的长方体木块浸没在装有水的柱形容器中, 细线对木块的

70、拉力为2 N ,此时水的深度为2 0 c m g取1 0 N / k g ,求:( 1 )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2 )木块受到水的浮力;( 3 )木块的密度。解 : 水 对 容 器 底 的 压 强p = p水g h = 1 . 0 X 1 0 3 k g / m 3 X1 0 N / k g X 0 . 2 m = 2 0 0 0 P a ;( 2 )木块受到水的浮力 F浮=p,k g V排= 1 . 0 X 1 0 3 k g / m 3 x i 0 N / k g X5 0 0 X 1 0 -6m3= 5 N ;(3)木块静止时处于平衡状态, 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等于自身重力和绳子拉力之和,

71、 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 木块的重力G水=5浮-F = 5N2N = 3N,由G = mg可得木块的质量m 7人 =g =0N/kg=O3kg,木块的密度P水 =%=500曜6m3= 6 6义1 (W m 3合 作 研 讨 生 成 能 力1 .对学:分享自主探究中的15题:(1)对子之间相互检查自学成果, 用红笔评定等级。(2)对子之间针对自学的内容相互解疑, 并标注出对子之间不能解疑的内容。2 .群学:小组研讨:(1)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 并解疑。(2)针对组内不能解答的问题, 寻找老师或邻组支援, 共同解决组内疑难。当 堂 检 测 自 主 评 价见学生用书盘 点 课

72、堂 课 后 反 思第3节 物 体 的 浮 沉 条 件 及 应 用第1课时物体的浮沉条件C学习目标3L知道物体的浮沉现象, 能从受力分析的角度判断物体的浮沉状况。2.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 能运用它解释浮沉现象。G学 习 重 难 点重点:上浮、下沉、漂浮、悬浮的分析与判断。难点:物体处在上浮、漂浮、悬浮、下沉的不同状态下, 浮力、重力、密度的比较。情 景 导 入 引 思 导 学亚洲西部, 巴勒斯坦和约旦交界处, 有一个“ 死海”。远远望去, 死海的波涛此起彼伏, 无边无际, 但是, 谁能想到, 如此浩荡的海水中竟没有鱼虾、水草, 甚至连海边也寸草不生! 这大概就是“ 死海”得名的原因吧。然而, 令

73、人惊叹的是, 人们在这无鱼无草的海水里, 竟能自由游弋;即使是不会游泳的人, 也总是浮在水面上, 不用担心会被淹死。 真是“ 死海不死” 。那么, 死海海水的浮力为什么这样大呢?自 主 探 究 梳 理 新 知(F探史点二: 物体的浮沉条件自主阅读教材P57的内容, 独立思考并完成:1.物体的浮沉条件上浮下沉悬浮漂浮沉底甘F*年事:区盲三唇 知Ep汪Gt三F些停二2二二二二:匕二, 浮.一 ; : 二:GF浮 GF浮 王 人受到的重力。( 以上两空均选填“ 大于”“ 小于”或 “ 等于”)5 . 如图所示, 乒乓球从水里上浮直到漂浮在水面上, 乒乓球在A位置时受到的浮力为以, 水对杯底压强为P

74、A;在3位置时受到的浮力为FB, 水对杯底压强为PB, 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FA FB, PA之pB,已知 乒 乓 球 的 质 量 为2.7 g ,当 它 漂 浮 在 水 面 时 , 排开水的体积为2.7 cm3o清水盐水( b) ( 第 6 题图)6. 在课外实践活动中, 小明做了以下实验:将李子浸没在清水中, 李子沉入水底, 如图(a)所示,此时李子受到的浮力 小 于 ( 选填“ 大于”、 “ 等于”或 “ 小于”)李子的重力。往杯中逐渐加盐后。李子开始上浮, 说明李子受到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一有关; 李子露出液面后继续上浮, 直至漂浮在液面上, 如图(b)所示, 说明浮力随一排开液体体积一的

75、减小而减小。7. 如图所示,正方体A的边长为10cm,在它的上面放一个重为2N的物体氏此时正方体A恰好没入水中, 已知g=10N/kg, o水=1.0X 103kg/nR 求:(1)正方体4受到浮力的大小;(2)正方体A的密度。解:正方体 A 的体积 VA=(10cm)3=1000cm3=10 3m30正方体 A 受到的浮力 F i?=p 水gV ”F=p * gVA= 1.0X103kg/m3X10N/kgX10-3m3=10No(2)将A和B看成一个整体, 处于漂浮状态, 则有F浮=6人+68,则正方体A的重力GA= F浮 一GB=10N -2N =8N ,正方体A的质量mAGA 8N=l

76、=10N/kg=O 8kg,正方体 A 的密度 PA= = = 0 . 8 X 103kg/m3o合 作 研 讨 生 成 能 力1.对学:分享自主探究中的1 7 题:对子之间相互检查自学成果, 用红笔评定等级。对子之间针对自学的内容相互解疑, 并标注出对子之间不能解疑的内容。2. 群学:小组研讨:(1)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 并解疑。(2)针对组内不能解答的问题, 寻找老师或邻组支援, 共同解决组内疑难。当 堂 检 测 自 主 评 价见学生用书盘 点 课 堂 课 后 反 思第2 课时浮力的应用c学习目标1 . 知道轮船、潜水艇、热气球、飞艇、密度计的工作原理。2 . 通过

77、浮沉条件的实际应用, 了解物理知识在生产、 生活和社会中的应用。学 习 重 难 点重点:轮船、潜水艇、热气球的工作原理。难点:密度计的工作原理和浮力的应用。情 景 导 入 引 思 导 学我们都听过一句俗话, 叫 “ 摸着石头过河”。可是你见过坐着石头过河吗?在非洲南部的热带河流中, 就有这种浮石。它小的不足几十克, 大的可达上百米长。 当地居民用这种石头做成“ 石筏”。 浮石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呢?自 主 探 究 梳 理 新 知A探究瓦: 浮力的应用自主阅读教材P58 60的内容, 独立思考并完成:L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轮船 利 用 “ 经 心 的方法, 增 大V排 , 从而增大可以利用的一浮力一

78、;轮船的大小用排水量表示, 排水量是指轮船按照设计要求满载货物时排开液体的质量潜水艇通过水舱吸水和排水的方式改变一自身重力一来实施下沉和上浮( 浸没时浮力不变)气球、飞艇通过在气囊中充入密度_ 王- 空气密度的气体( 热空气、氢气、氨气等) 获 得 _ 浮力一而升空密度计根据漂浮时受力平衡及阿基米德原理制成、用来测定液体密度的仪器;密度计示数越靠下越大2. 如图所示, 一艘轮船在甲海洋中航行, 水面在轮船上的A位置。当该轮船驶入乙海洋中时, 水面在轮船上的B位置。设轮船的总质量不变, 轮船在甲、乙两海洋中所受到的浮力分别为丹和尸2 ,甲、乙两海洋的海水密度分别为小和 2。则为 =FzP ” “

79、 V” 或 “ =”)第2题图)22* 222:4 E = - 曳 ? 第3题图)3. 潜水艇对保卫我国的南海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图所示, 潜水艇在水中处于悬浮状态, 此时其所受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为:F浮=_G( 选填“ V”或 当 压 缩 空 气 将 水 舱 中 的 水 排 出 一部分时, 潜水艇将 上 浮 ( 选 填 “ 上浮” “ 下沉”或 “ 悬浮”) 。4. 如图所示,我国自行研制的飞艇悬浮在北京奥运会赛场上空, 成为北京奥运会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图中飞艇自重1 . 2X 1 0 3、所携带设备 重8 0 0 N .则其受到空气的浮力为2 0 0 0 No若要返回地面, 应减小飞艇的

80、体积( 将飞艇内的气体放出部分) 。5. 20 1 0年5月28日清晨, 美国男子乔纳森用一大簇氢气球绑在椅子上将自己送上天空( 如图所示) , 实现了人类首次靠氢气球穿越英吉利海峡的壮举。( 1 )若整个装置的总体积为l O O n ?,空气的密度为L 29k g / n ?,则整个装置 受 到 空 气 的 浮 力 为1 290 N。( g取1 0 N / k g )( 2)乔纳森为了降落, 剪断了几个气球的绳子, 则整个装置所受的浮力 变 小 ( 选 填 “ 变大” “ 变小”或 “ 不变”) 。fb 电产 1(第5题图2 选 圜 鎏 卦P :( 第6题图)6. 如图所示为一种自制简易密度

81、计, 它是在木棒的一端缠绕一些铜丝做成的, 用它来测量液体密度时, 该密度计在被测液体中_(选 填 “ 悬浮” “ 漂浮”或 “ 下沉”) 。将其分别放入装有液体密度为 m 和 22的两个烧杯中, 可以判断:Pl ”)7. 为测出一玻璃瓶的密度,小华同学利用一个小玻璃瓶、 一个量筒和适量的水, 做了如下实验:(1)在量筒内倒入50cm3的水;(2)如甲图所示, 让小瓶口朝上( 瓶内无水) 漂浮在量筒内的水面上;(3)如乙图所示, 再让小瓶口朝下( 让量筒里的水充满瓶内) 沉没水中;(4)计算玻璃瓶的密度0 。解:由甲图可知V 排 =80cm350cn?=30cm3,瓶漂浮时, 浮力等于瓶重力,

82、 G = m 瓶 g = p 水 gV排 , 求 得 m 30g;瓶浸入水中, 求出玻璃m肝的体积V=62cm350cm3=12cm3;可以求出玻璃瓶的密度P30g 门一 Q= 12cm3=25g/cm 。合 作 研 讨 生 成 能 力1.对学:分享自主探究中的1 7题:(1)对子之间相互检查自学成果, 用红笔评定等级。(2)对子之间针对自学的内容相互解疑, 并标注出对子之间不能解疑的内容。2. 群学:小组研讨:(1)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 并解疑。(2)针对组内不能解答的问题, 寻找老师或邻组支援, 共同解决组内疑难。当 堂 检 测 自 主 评 价见学生用书盘 点 课

83、堂 课 后 反 思第 十 章 复 习 课复 习 目 标 )L理解浮力, 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浮沉条件, 并会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问题。2. 通过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熟练掌握计算浮力的方法。复 习 重 难 点1 . 提高学生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浮沉条件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2 . 增强学生对有关图象类的信息题目的理解, 提高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评估能力。情 景 导 入 引 思 导 学对照复习目标, 回顾本章知识要点, 想想自己对哪些知识的掌握还不够熟练?自 主 探 究 梳 理 新 知探究点一本章知识梳理自主梳理本章知识, 在作业本上构建本章知识结构图。 探究点二抓纳务本, 熟悉教材,

84、看笔记认真默看教材, 结合平时笔记认真理解教材上每一节的概念、结论和插图。并识记知识要点。合 作 研 讨 生 成 能 力L对学:分享独学:( 1 )对子之间相互检查独学成果, 并相互提问。( 2 )对子之间针对独学的内容相互释疑, 并记下对子之间觉得困惑的问题。2. 群学:小组研讨:( 1 )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 并解疑。( 2 )小组内的交流讨论下列问题:问题1 :回顾本章重要的概念、 结论有哪些?其具体内容是什么?问题2 :回顾本章重要的实验有哪些?其具体内容是什么?问题3 :总结本章重要的研究方法有哪些?问题4:总结本章重要的解题方法有哪些?当堂检测 自主评价见学

85、生用书盘 点 课 堂 课 后 反 思第d章 :功和机械能第1节 功c学习目标1 . 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2 . 理解功的定义、 计算公式和单位, 并会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c学习重难点重点: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会用功的计算公式卬= 示进行简单计算。难点: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以及当有多个力作用在物体上时,各个力做功的计算。情 景 导 入 引 思 导 学自 主 探 究 梳 理 新 知 探究点二功自主阅读教材P62 6 3的内容, 独立思考并完成:1. 认识功定义如 果 一 个 作 用 在 物 体 上 , 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 移 动 了 一 段 _ 距离一. 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86、两个必要因素 作 用 在 物 体 上 的 . 力一;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 一距离_不做功的三种情况示意图V-TTTTT7T7TT77T7T77TTTTTTT缺力无功:,1二7 萩 谛 禽 宅 薪 工- - -力与距离垂直无功特点物体在水平方向不受力, 因惯性而动物体受力, 但静止有力有距离, 力的方向与距离的方 向 垂直.举例踢出去的足球推而未动, 搬而未起人提水桶水平前进, 提水桶的力和重力不做功2 . 如图所示, 是运动员正在举重。举重过程分为两个过程:第一阶段, 运动员抓起杠铃把它举过了头顶;第二阶段, 运动员举着杠铃在空中稳稳停了 3so则 运 动 员 在 第 一 阶 段 做 功 ,

87、 在第二阶段做功。( 以上两空均选填“ 有”或 “ 没有”)3 . 如图所示, 在水平地面上, 小聪用力将箱子拉走了;小明用力推箱子, 但箱子没有移走, 下面关于做功的分析, 正确的是(B )小聪 小明A .小明用了力, 他对箱子做了功B . 小聪用力拉动了箱子, 她对箱子做了功C .小聪拉箱子的过程中, 箱子的重力做了功D .小明、小聪都没有对箱子做功 探究点m功的计算自主阅读教材P6364的内容, 独立思考并完成:4 . 功 等 于 与 物 体 在 力 的 方 向 上 移 动 的 31呢 彘 短 m水能和风能的利用自主阅读教材P72 73的内容, 独立思考并完成:4 . 唐诗中有“ 黄河远

88、上白云间” “ 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句,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 前一句生动形象地表明黄河水存储着大量的力 势 能. 后一句表明长江水具有大量的动能。5 . 回答下列有关水电站的问题:现代大型水电站是利用_ 重力势 能 转 化 为 动 能的原理。拦河坝修得很高是用来提高上游水位, 水位越直水的重力势能越大, 水 流 下 来 转 化 成 的 能 越 大 。( 2)如图所示, 建设水电站选址时, 从能量利用角度来看, 你将选择图甲所示地址还是图乙所示地址?并说明理由。水轮机甲 乙答:选择图乙所示地址, 因为水电站位于最低处, 此处水的重力势能转化成的动能较大, 能带动发电机发出更多的电能。合 作 研

89、 讨 生 成 能 力1.对学:分享自主探究中的1 5题:(1)对子之间相互检查自学成果, 用红笔评定等级。(2)对子之间针对自学的内容相互解疑, 并标注出对子之间不能解疑的内容。2. 群学:小组研讨:(1)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 并解疑。(2)针对组内不能解答的问题,寻找老师或邻组支援, 共同解决组内疑难。当 堂 检 测 自 主 评 价见学生用书盘 点 课 堂 课 后 反 思第4章复习课复 习 目 标1 . 加强对基本概念的理解。2 . 正确运用公式进行功和功率的计算。3 . 加深对机械能及其转化的认识。c复 习 重 难 点1 . 提高学生对功、功率的理解,并能利用功、功

90、率的公式灵活处理一些实际问题。2 . 加深学生对机械能及其转化的认识, 并能利用机械能守恒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情 景 导 入 引 思 导 学对照复习目标, 回顾本章知识要点, 想想自己对哪些知识的掌握还不够熟练?自 主 探 究 梳 理 新 知探究点一本章知识梳理自主梳理本章知识, 在作业本上构建本章知识结构图探究点二抓纲务本, 熟悉教材, 看笔记认真默看教材, 结合平时笔记认真理解教材上每一节的概念、结论和插图。并识记知识要点。合 作 研 讨 生 成 能 力1. 对学:分享独学:(1)对子之间相互检查独学成果, 并相互提问。(2)对子之间针对独学的内容相互释疑, 并记下对子之间觉得困惑的问题。2

91、. 群学:小组研讨:(1)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 并解疑。(2)小组内的交流讨论下列问题:问题1:回顾本章重要的概念、 结论有哪些?其具体内容是什么?问题2:回顾本章重要的实验有哪些?其具体内容是什么?问题3:总结本章重要的研究方法有哪些?问题4:总结本章重要的解题方法有哪些?当堂检测 自主评价见学生用书盘 点 课 堂 课 后 反 思第十 二 章蔺单机械第1节 杠 杆第 1课时杠杆及其平衡条件c学习目标1 . 认识杠杆, 了解关于杠杆的五要素( 支点、 动力、 阻力、 动力臂、阻力臂) 。2 . 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并会进行相关计算。学 习 重 难 点5重点:杠杆的平衡

92、条件, 杠杆的结构。难点:力臂的概念及画法, 变形杠杆的分析。情 景 导 入 引 思 导 学大家都知道, 要直接搬动一个大石块是非常费力的, 而用一根木棒( 或铁棒) 就能很容易地把石块撬动了, 这时的木棒( 或铁棒) 就是常常提到的杠杆。如图所示, 是正在准备用杠杆撬石块的情景:可以在D点用与棒垂直的力向上撬, 也可以在。点用与棒垂直的力向下压, 你认为怎样用力更容易撬动石块呢?自 主 探 究 梳 理 新 知期 探先点二;杠杆自主阅读教材P76 77的内容, 独立思考并完成:1 . 一根硬棒. 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一固定点一转动, 这根硬棒就是杠杆。2. 杠杆的五要素:(1 )支点:杠杆可以绕

93、其转动的点0(2 )动力:使 杠 杆 转 动 的 力Fi 。(3 )阻力:阻 碍 杠 杆 转 动 的 力F2 。(4 )动力臂:从支 点 到 动 力 作 用 线 的距离作( 5 )阻力臂:从支 点 到 阻 力 作 用 线 的距离/2。3 . 杠杆在我国古代就有了许多巧妙的应用, 护城河上安装的吊桥就是一个杠杆, 如图所示, 它的支点是3_点, 动力作用点是_A_点 ,阻 力 是 吊 桥 的 重 力 。. . .人. I I.iiiir b ( 第3题图y 仁 ( 第4题图)4 . 如图所示是用螺丝刀撬图钉的示意图, 其 中0点 是支 点 E是动 力/ 2是阻 力,11是动 力 臂, /2是阻

94、力 臂 。5 . 为使轻质杠杆A 3在如图所示位置静止, 请你在杠杆上画出所施加最小动力F i的示意图, 并作出阻力F2的力臂。解:如图域操变点:杠杆的平衡条件探究过程自主阅读教材P77 79的内容, 独立思考并完成:6 .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平衡是指杠杆- 静止 不 动 或 一匀速 转京调节杠杆两端的_ 平衡螺母一;使 杠 杆 在 一水平位置平衡, 这样做的目的是排除杠杆自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同时也便于测力臂;实验过程中移动钩码位置使杠杆再次水平平衡, 目的是便于从杠杆上直接读出一力臂数值;改变钩码的数量和位置, 再多测几组数据, 是为了分析杠杆平衡的普遍规律, 避免偶然性得出结论杠杆

95、的平衡条件是:文字式: 一动力义动力臂= 阻力又阻力臂一写成公式:Fili = F2:7 . 如图是自行车手闸示意图, 手闸是一个简单机械, 这种简单机械的名称是 杠 杆 , 当图中手对车闸的作用力F=10N时, 刹车拉线受到 力 的 大 小 为40 N o8 . 工地上搬运砖头的独轮车, 车厢和砖头总重为G=1000N,独轮车的有关尺寸如图所示。推车时, 工 人 对 车 把 向 上 的 作 用 力F =300 No合 作 研 讨 生 成 能 力1 . 对学:分享自主探究中的1 8题:(1)对子之间相互检查自学成果, 用红笔评定等级。(2)对子之间针对自学的内容相互解疑, 并标注出对子之间不能

96、解疑的内容。2 . 群学:小组研讨:(1)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 并解疑。针对组内不能解答的问题, 寻找老师或邻组支援, 共同解决组内疑难。当 堂 检 测 自 主 评 价见学生用书盘 点 课 堂 课 后 反 思第2课时生活中的杠杆C学习目标)1 .能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杠杆的使用、特点以及作用效果等进行分类。2 . 知道生活中杠杆的一些应用, 进一步巩固学习杠杆的相关知识。学 习 重 难 点3重点:杠杆的分类与识别。难点:能正确地在周围生活中发现和分析各种杠杆, 具有利用杠杆方便自己工作的意识。情 景 导 入 引 思 导 学如图所示, 各式各样的剪刀都是一对对杠杆。要剪开较硬

97、的物体,使用哪种剪刀最合适呢?自 主 探 究 梳 理 新 知 探究煮二杠杆的分类自主阅读教材P79的内容 , 独立思考并完成:1.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 填写下列表格:名称力臂关系力的关系特点应用举例省力杠杆l hF 省力、费距离一撬棒、侧 刀 、羊角锤、起子费力杠杆Z i F?费 力 、理发剪刀、钓鱼省距离竿 、镶子等臂杠杆/i = hF _=_ Fi不省力、不费力天平、定滑轮2 . 下列图中所示的常用工具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A)叭B. 起子 二D.天平 探究点三杠杆在生活 生产中的应用3 . 如图所示, 一位母亲推着婴儿车行走, 当前轮遇到障碍物时, 母亲向下按扶把, 若把婴儿车视为杠杆,

98、这 时 杠 杆 的 支 点 是 工 _ 点 ;当后轮遇到障碍物时, 母亲向上抬起扶把, 这 时 婴 儿 车 可 视 为 省力( 选填 “ 省力”或 “费力”) 杠 杆 。4 . 用如图甲所示的羊角锤拔钉子, 乙图是甲图的三种用力方式的示意图, 用 图 乙F2 ( 选填 F2”或叩3 ” ) 的方式拔才能最省力。5 . 如图是一种健身器械,A 08可视为杠杆, 图中小明同学竖直向下拉杠杆. 重物被抬起. 此时阻力臂 小 于 ( 选 填 “ 大于” “ 小于”或“ 等 于 ) 动力臂。小明同学想通过增大向下拉力来加大训练程度, 请你利用杠杆平衡条件, 给小明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拉力的作用点向左移(

99、 或重物向左移或增大物重) 。6 . 如图所示, 用镜子夹取物体时, 手压在B处, 则支点在 A 处, 它是 费 力 ( 选 填 “ 省 力 费 力 或 “ 等臂”) 杠杆。c。 提纽 &( 第6题图) 八 秤 *第7题图)7 . 用一杆秤称得物体的质量是2kg,如图所示。根据杆秤上秤钩、提纽和秤碇三者的位置关系. 估测出秤坨的质量大约是0.5 版 。8 . 拉杆式旅行箱可看成杠杆. 使用时它相当于一个一 省力一杠杆。如图所示, 已 知OA=1.0m,OB=0.2m,箱 重G= 120N,请画出使箱子在图示位置静止时, 施加 在端 点A的最小作用力F的示意图, 且F =24 N.F、合 作 研

100、 讨 生 成 能 力1.对学:分享自主探究中的1 8题:(1)对子之间相互检查自学成果, 用红笔评定等级。(2)对子之间针对自学的内容相互解疑, 并标注出对子之间不能解疑的内容。2. 群学:小组研讨:(1)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 并解疑。(2)针对组内不能解答的问题, 寻找老师或邻组支援, 共同解决组内疑难。当 堂 检 测 自 主 评 价见学生用书盘 点 课 堂 课 后 反 思第2节滑轮c学 习 目 标1. 知道定滑轮、动滑轮, 并能识别它们。2. 理解定滑轮、 动滑轮的特点与实质, 并能用它们来解决简单的问题。O学 习 重 难 点3重点:探究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和应用。

101、难点:会按要求组装滑轮, 并画出它的绕线, 掌握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情 景 导 入 引 思 导 学如图所示, 小女孩可以轻松地拉起一头牛!问题:小女孩的体重比牛小得多, 为什么她能拉起一头牛?自 主 探 究 梳 理 新 知探 究 点 三 滑 轮自主阅读教材P81 83的内容, 独立思考并完成:1. 如图所示,A是定滑轮, 能 改 变 力 的 方 向 , 不 能 省力、 不能 省距离( 后两空选填“ 能”或 “ 不能”) , 它的实质是一个等 臂 杠 杆 ;B是动滑轮, 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 向 , 能省一半的力, 不能 省距离( 后两空选填“ 能”或 “ 不能”) , 它的实质是一个 动力臂

102、是阻力臂2倍 的杠杆。A B2. 如图是小海同学“ 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的实验装置。他按图示提起钩码时注意保持测力计匀速移动, 分别测得一组数据如下表所不:钩码重G/N钩码升高高度h/ m测力计示数F/N测力计移动距离s/ m甲0.980.20.980.2乙0.980.21.020.2丙0.980.20.550.4请你分析:(1)比较测力计示数的大小, 可知:使 用 动 滑 轮 的 好 处 是 能省力( 2)比较测力计拉力的方向, 可知:使 用 定 滑 轮 的 好 处 是 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 探究点m滑轮组和其他简单机械3 . 滑轮组是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 合 使用。一般地, 使用滑轮组既

103、可以 省 力 . 又可以 改 变 用 力 的 方 向 。4 . 使用滑轮组时动滑轮上有几段绳子承担物重, 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 几 分 之 一 。使用滑轮组虽然省了 力, 但是要费距 离 , 绳子自由端拉出的长度是物体上升高度的 几 倍 。5 . 如图所示, 分别用不同的滑轮或滑轮组匀速提起重为1800N的物体, 不计滑轮重、绳重及摩擦, 则Fi= 900N . 尸2 = 4 5 0 N出 =360N = 1800NA R C D6 . 使用如图所示的螺丝刀扭紧螺丝时, 螺丝刀就相当于一个一轮轴( 填一种简单机械) , 属于 省 力 ( 选 填 “ 省力”或 “ 费用”) 机械。7 .

104、如图是一风景区的盘山公路, 之所以要把上山的公路修成这般模样. 是因为盘山公路相当于简单机械中的 斜 面 , 使用它可以 省合 作 研 讨 生 成 能 力1. 对学:分 享 自 主 探 究 中 的1 7题 :(1)对子之间相互检查自学成果, 用红笔评定等级。(2)对子之间针对自学的内容相互解疑, 并标注出对子之间不能解疑的内容。2. 群学:小组研讨:(1)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 并解疑。(2)针对组内不能解答的问题, 寻找老师或邻组支援, 共同解决组内疑难。当堂检测 自主评价见学生用书盘 点 课 堂 课 后 反 思第3节 机 械 效 率c学 习 目 标1 . 知道有用功、

105、额外功和总功的含义, 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2 . 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 能结合具体实例认识什么是有用功、 额外功和总功, 会计算机械效率。学 习 重 难 点重点: 能结合实例认识什么是有用功、 额外功和总功, 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 会利用公式7 =肃及其变形进行有关的计算。W总难点:会分析影响机械效率大小的因素, 能指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情 景 导 入 引 思 导 学自 主 探 究 梳 理 新 知房探完A 有用功 额外功和总功自主阅读教材P85 86的内容, 独立思考并完成:1 . 为了达到目的, 人们必须要做的对人 有用 的功叫做有用功.用 符 号W行 表示。2 . 为了达到一定目的时并不

106、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叫做功 * 用 符 号W额 表示。3 . 有 用 功 与额 外 功 之和是总共做的功, 叫做总功, 用W总 表示。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之间的关系式为一 WLW /J+ W4 . 如图所示, 升旗过程中, 克服旗的重量做的功是.有 用 功 , 克服 绳 子 重 量 做 的 功 是 额 外 功 . 克服 摩 擦 力 做 的 功 是 额 外 功 。( 选 填 “ 有用功” “ 额外功”或 “ 总功”)5 . 某同学用水桶从井里打水, 他 对 桶 所 做 的 功 叫 额 外 功 * 对水做 的 功 叫 有 用 功 。若他不小心把桶掉进井里, 他在捞桶时桶里带了一些水. 此时他对

107、桶所做的功叫有 用 功 . 对水所做的功叫额外功。 探究, 反三机械效率自主阅读教材P86 8 7的内容, 独立思考并完成:6 . 物 理 学 也 将 有 用 功 与总 功 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八T月 W行区式为_匚 函 一 。7 . 机械效率是一个一 比 值 . 常用百分数表示。 使用任何机械都不可避免地要做额外功, 有用功总是小于总功, 因此, 机械效率总是一小于1。8. 实验: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原理 一想一错误!器材除钩码、铁架台、滑轮、细 线 外 , 还 需 弹簧测力计刻度尺测量的物理量钩码重G、钩码被提升的高度力、拉力R绳端移动的距离s注意事项必 须 一匀速竖直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

108、升高, 以保证测力计示数大小不变影响因素动滑轮越重, 个数越多, 则额外功就越多, 机械效率越提升的重物越重, 做的有用功就越多, 机械效率越高_ ;机械摩擦越大, 做的额外功就越多, 机械效率越_ _ ;绳子越重, 做的额外功就越多, 机械效率越低9 . 工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一重4 0 0 N的物体匀速提高, 若滑轮组 的 机 械 效 率 为8 0 % ,忽略一切摩擦及绳的伸长, 则拉力的大小是1 2 5 N .动 滑 轮 重1 0 0 N :若使用该滑轮组提升6 0 0 N的重物, 其机 械 效 率 将 一变大一( 选 填 “ 变大” “ 变小”或 “ 不变”) 。10 . 如图所示,

109、 某同学用6 N的拉力将重力为8 N的物体拉上高3 m、长5m的斜面, 则该斜面的机械效率为皿合 作 研 讨 生 成 能 力1 .对 学 :分 享 自 主 探 究 中 的 110题 :(1)对子之间相互检查自学成果, 用红笔评定等级。(2)对子之间针对自学的内容相互解疑, 并标注出对子之间不能解疑的内容。2 . 群学:小组研讨:(1)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 并解疑。(2)针对组内不能解答的问题, 寻找老师或邻组支援, 共同解决组内疑难。当 堂 检 测 自 主 评 价见学生用书盘 点 课 堂 课 后 反 思第 十 二 章 复 习 课复 习 目 标1. 能从常见工具和简单机械

110、中识别出杠杆、知道杠杆、滑轮的特点和应用。2 . 通过实验探究, 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3 . 理解机械效率, 能进行有关机械效率的简单计算。4 . 通过实验探究, 学会测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c复 习 重 难 点1 . 提高学生对杠杆、 滑轮及滑轮组等简单机械的认识, 能够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判断杠杆是否平衡。2 . 加强学生对机械效率的理解并会计算一些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情 景 导 入 引 思 导 学对照复习目标, 回顾本章知识要点, 想想自己对哪些知识的掌握还不够熟练?自 主 探 究 梳 理 新 知 探究点一本章知识梳理自主梳理本章知识, 在作业本上构建本章知识结构图。筋探究点

111、二抓纲务本, 熟悉教材, 看笔记认真默看教材, 结合平时笔记认真理解教材上每一节的概念、结论和插图。并识记知识要点。合 作 研 讨 生 成 能 力1. 对学:分享独学:(1)对子之间相互检查独学成果, 并相互提问。(2)对子之间针对独学的内容相互释疑, 并记下对子之间觉得困惑的问题。2. 群学:小组研讨:( 1 )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 并解疑。( 2 )小组内的交流讨论下列问题:问题1 :回顾本章重要的概念、 结论有哪些?其具体内容是什么?问题2 :回顾本章重要的实验有哪些?其具体内容是什么?问题3 :总结本章重要的研究方法有哪些?问题4 :总结本章重要的解题方法有哪些?当 堂 检 测 自 主 评 价见学生用书盘 点 课 堂 课 后 反 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