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经济night economy 所谓夜经济,是以市民和游客为消费主体,以购物、休闲、文化、健身为主要形式,时间段大约是从晚上七点之后到次日六点之前的各种消费由于夜间消费通常需要灯光,又被称为“灯光经济”夜经济的繁荣是城市繁华的表现,也充分反映城市的时尚度,已经成为城市活力系数的风向标夜经济越发达,其城市的经济发展越充满活力 夜经济有什么?夜经济有什么?夜经济有什么?夜经济有什么?吃吃买买游游娱娱演演消费消费供给供给无论是基建、灯光工程,还是文化展演、游乐,强大的供给是夜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保障黑灯工厂——夜间的无人生产模式生产生产生产生产文文化化无论是北京的皇城灯火,还是南京的古都景观,抑或是成都的酒馆文化,每个城市的夜色背后,总有其文化内核与精神支撑文化的力量,正是夜间经济感染力、凝聚力所在兴起背景•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这是唐代诗人苏味道所描述的大唐夜市盛况;到宋代,苏味道的后人苏轼也曾以“牙旗穿夜市,铁马响春冰”等句描写当时夜市的情景夜经济起于汉代,兴于唐代,盛于宋代,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且无一没有为所在的城市塑造浓厚的文化底蕴。
•行至当代,从火爆的夜间超市到新兴的夜间博物馆,从24小时快餐店到24小时书店,我国不少城市正在大力拓展夜间经济北京日前出台《关于进一步繁荣夜间经济促进消费增长的措施》,提出要打造具有全球知名度消费品牌“夜京城”上海则提出要建造“地标夜市”天津在高调打造“夜津城”西安对升级打造“大唐不夜城”信心满满利用夜经济塑造城市文化名牌,提高城市吸引力、亲和力、凝聚力,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已经在城市间形成共识伦敦•伦敦夜间经济主要由酒吧、饭店、音乐厅、剧院等组成,遍布大街小巷的酒吧是伦敦夜间经济的主力军伦敦还在筹建英国首个真正24小时不打烊的博物馆伦敦有效利用了城市中闲置的建筑物和街区并在此空间范围内建立起了各种文化新区和商业改善街区,将其休闲功能和其他用途相结合,交叉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中心城区之外的70多个区域搭建了世界领先的夜间经济文化集群阿姆斯特丹•阿姆斯特丹政府坚信,夜间经济可吸引具有活力和创意的年轻人,增加城市创造力因此,阿姆斯特丹现正积极推动24小时图书馆、24小时工作空间、24小时便利店建设,最终形成企业自由决定何时开业和关闭、夜间活动者决定夜晚何时结束的24小时服务生态• 为引导管理夜间经济,阿姆斯特丹开创性设置的“夜间市长(Night Mayor)职务极具特色。
夜间市长”由公众和专家投票产生,受雇于阿姆斯特丹夜间市长基金会,基金会资金一半来自政府,一半来自夜间营业商家夜间市长”的职责是致力于在市政府、企业主和居民之间架起桥梁,建立沟通机制,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平衡行政管理体系和实际操作中场地经营者和艺术家的需求,确保夜生活和城市生活的其他部分能共存里昂•法国里昂以其绚丽的城市照明闻名于世,每年12月举办的为期4天的灯光盛会能吸引超过400万游客,投资回报率达28.6%里昂灯光节引入了3D立体照明技术和全息投影技术,城市设计者将光源的变化与城市的历史建筑、重要街道、山脉河流融为一体,把城市特色建筑作为光影作品的核心同时,实景表演秀和交互式装置的引用将旁观者转化为表演者,让观众带给这些装置以生命,用地域文脉点亮城市在传承节日传统的基础上,里昂将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宗教故事、城市理念通过光影技术投射在古建筑上,以文化内涵与精神内核勾勒城市韵动的灵魂城市中的人文之美(1)夜经济从出生就带有文化印迹•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奏响,商品经济的气息愈发浓厚,广州西湖路上,自发地冒出了夜市一些胆子大的人在夜市上摆摊,出售服装和小吃,人气越聚越旺,这是广州的第一家夜市。
•广州市文化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元正回忆,中国第一阶段的夜市,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初,以延长营业时间为主要特点,城市文化氛围悄然改变•“从1995年到2007年,是夜市发展的第二阶段,特点是酒吧、KTV、舞厅等逐渐走向本土化、规模化赵元正说,如北京的后海、工体北路、燕莎商业区、朝外大街等区域相继形成了酒吧聚集区,打造了夜文化的雏形•2007年以来,夜市进入了第三阶段夜市产品开始集约化经营,“夜经济”崛起显现新特点,更加凸显文化色彩(2)文化与精神内核才是城市夜间经济的灵魂•从伦敦、阿姆斯特丹、里昂到北京,夜间经济繁荣的城市无不是受益于特色文化的丰厚支撑为此,拓展夜间经济有必要深度挖掘与凝聚自身的历史文化基因,通过有针对性导入国际化元素,并植入创新科技,创建出极具城市个性的商业品牌与夜间经济标签失去了文化底蕴的夜经济只是灯火酒肉的物欲海洋,没有精神内核的夜色也只能沦为庸俗堕落•夜间经济须以文化元素为导向,赋予城市夜间经济的灵魂与内核从伦敦酒吧文化到里昂宗教文化再到北京皇城文化,夜间经济繁荣的城市无不是受益于特色文化的丰厚支撑,同时又为城市文化塑造锦上添花现存问题与政策建议•A.现存问题•(1 )只有亮度,没有温度•城市是人的共同体,城市与人的关系,决定着城市活力所在,魅力所在。
某些城市搭夜经济发展便车,认为夜经济就是“灯光经济”,大搞灯火工程,而忽视居民需求,罔顾文化内核,导致城市灯火通明,街头门可罗雀,城市精神匮乏的局面•(2 )城市安全感偏低•前瞻产业研究院指出,“夜经济”的发展不仅与城市的商业生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也与提供城市公共服务的部门有关,一座城市的治安状况,绝对是夜生活品质的必需品而根据中国应急管理学会、中国矿业大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公共安全感蓝皮书:中国城市公共安全感调查报告(2018)》,除广州外,全国超大城市的公众安全感整体表现不佳而四大直辖市中,仅天津进入全国前10,北京市位列全国第20位,重庆市位列全国第23位,上海市位列全国第24位(3)夜间活动低端化、同质化现象严重 某些城市在夜间经济建设发展中,片面 追求大型化、规模化,刻意模仿其他城市建设成果,忽视本市文化特色,致使众多城市夜经济成为“酒吧经济”,城市夜景只有亮度缺少美感等,让城市浪费了财力,却换不来效益•B.政策建议• 从世界主要城市发展夜间经济的做法来看,有几条基本经验值得借鉴与吸取•首先,当然是财力投入北京仅对每个“深夜食堂”特色餐饮街区的奖励性支持就达500万元,而悉尼市政府过去两年共计斥资100多万澳元为夜间现场音乐与表演提供奖助金。
在当地政府的财力充分配给下,巴塞罗那夜间机场巴士能提供免费的wifi、充电设备,市区夜间公交线路能无缝衔接主要景点•其次,发展夜间经济,也要尽力瞄准打造高起点与高质量的夜间经济集聚区与人流商圈两大物理载体要打造出有品位、有特色的夜间经济产品,需要注入多元化、本土化的地方内涵,形成独特魅力和吸引力•最后,要提前规划,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在公共交通、公共卫生、安全等方面完善配套设施一个城市,既可围绕重点街区与商贸聚集区延长晚间营业时间、构建与拓展夜间消费新空间及开发夜晚消费新品的布局,在此基础上形成“夜间经济区”,还可以在老城区、历史街区或者居民较少的独立区域,配置完备的夜间设施,并引入商业性画廊、电影院、酒吧、餐馆等业态,形成较为独立的商业生态为此,各个城市有必要深度挖掘与凝聚自身的历史文化基因,通过有针对性地导入国际化元素,并植入AR/VR、人工智能等创新科技,增强本土文化的渲染与表达,创建出极具城市个性的商业品牌与夜间经济标签THE THANK YOU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