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分析法的步骤(参考)•1.阐明研究问题或假设•2.界定研究总体•3.选择样本•4.选择分析单位•5.构建内容类别•6.对内容进行编码•7.分析数据•8.解释研究结果题目:媒体自杀新闻的内容分析 设计成员:张三、李四案例导入-数据•全球每全球每40s’就有就有1人自杀身亡人自杀身亡.•全球每年有全球每年有120万人死于自杀万人死于自杀.•我国每年自杀死亡人数为我国每年自杀死亡人数为28.7万,占世界自杀死亡人数的万,占世界自杀死亡人数的1/4•我国每年有我国每年有1700万人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因他们所爱的万人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因他们所爱的人的自杀身亡和自杀未遂受到严重损害人的自杀身亡和自杀未遂受到严重损害•20世纪世纪70年代,美国社会学者年代,美国社会学者David Phillips 研究发现,报纸与电视上的自杀新闻报道量与随之而来的研究发现,报纸与电视上的自杀新闻报道量与随之而来的自杀数量成正比自杀数量成正比案例导入-名人自杀事件•研究者研究者Hawton Ketal 发现,名人自杀案例对公众影响更大发现,名人自杀案例对公众影响更大•18世纪晚期世纪晚期 “维特效应维特效应”•1986年年 ‘有希子症候群有希子症候群”•2003年张国荣自杀事件年张国荣自杀事件 有希子症候群•1986年4月8日,日本歌星冈田有希子跳楼自杀的新闻被媒体大肆渲染后,两周,日本几乎天天有青年自杀,10多天竟达20余人----“有希子症候群’事件2003年4月1日 香港影星张国荣跳楼自杀•本研究的四份目标媒体中《南方周末》,《新华日报》《扬子晚报》都对其进行了报道,而且《新华日报》《扬子晚报》在事件发生后几天进行了连续报道对自杀新闻报道进行内容分析案例简介•该案例通过对该案例通过对2000年至年至2003我国四份报纸我国四份报纸《《人民日报人民日报》》(全国版),(全国版),《《南方周末南方周末》》,,《《新华日报新华日报》》和和《《扬子晚报扬子晚报》》的自杀新闻报道的内容分析,来探讨我国媒体如何建构的自杀新闻报道的内容分析,来探讨我国媒体如何建构自杀议题。
自杀议题 研究问题和假设•媒体自杀新闻报道与自杀行为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联•本研究通过对我国媒体自杀新闻报道进行内容分析来讨论三个问题:1自杀新闻内容表现形式的特征2自杀新闻呈现的自杀特征3自杀新闻报道的文本特征•研究假设:媒体对自杀新闻的报道现实生活中的自杀情况相符(或不相符)界定研究主体--“自杀新闻”的概念•本研究要求整篇报道以自杀为新闻价值的落点,若仅仅是报道中提及“自杀”字样,而并非以此议题为主则不在搜集之列•政治性自杀,宗教性自杀,邪教性自杀不在本研究之列选择样本选择样本——目标媒体的选定目标媒体的选定•考虑因素:•以报纸为目标媒体•地方性报纸和全国性报纸兼顾•参照系•代表性•媒体选定•《人民日报》(全国版),《南方周末》,《新华日报》和《扬子晚报》选择样本选择样本——时间范围的选定时间范围的选定•时间范围的选定时间范围的选定选取最近四个年份2000年--2003年4月和9月•原因:避免特殊事件和节日对样本的干扰以获取媒体常态中的再现特征和机制分析单位的选择•四家报纸在选定时间以自杀为主要议题的新闻报道自杀为主要议题的新闻报道,包括各类新闻文体。
以界定的研究主体为依据”若仅仅是报道中提及“自杀”字样,而并非以此议题为主则不在搜集之列“主要内容类目•自杀新闻内容表现形式的特征•自杀新闻呈现的自杀特征•自杀新闻报道的文本特征构建内容类别(1)•要保证内容分析研究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除了取决于样本选取是否具有代表性外,在相当程度上还取决于研究的类目建构是否合理•被统计项目的类别划分必须遵循详尽无遗并且互相排斥的原则构建内容类别(2)自杀新闻内容表现形式的特征•议题内容的表现形式议题内容的表现形式a)个案报道 b)预防和救治工作 c)自杀相关研究和知识的报道d) 社会活动 e) 民众对自杀及自杀未遂者的态度 f)其他•消息来源消息来源 警方,政府官员,专家及专业人士,自杀者家人及朋友,一般民众,其他媒体•报道类型报道类型 消息,通讯.特写,深度报道,(包括专访,调查性报道等),评论,,其他•报道版面报道版面 头版,国内新闻版,要闻版,国际新闻版,本地新闻版,经济及科学版,健康新闻版,社会新闻综合新闻版,其他•报道篇幅报道篇幅 200字以下,200-800字,800-2500字,2500-5000字,5000字以上•报道语气报道语气 正面 中立或混合 负面 无法辨识构建内容类别(3)自杀新闻呈现的自杀特征•自杀行为的结果自杀行为的结果 自杀身亡,自杀未遂,不可辨识或未交代•自杀行为的发生地自杀行为的发生地 城市,农村,不可辨识或未交代•自杀手段自杀手段 火器或炸药, 服毒,自缢,跳楼自杀,溺水,割伤,不可辨识或未交代,及其他•自杀身亡及自杀未遂者的性别自杀身亡及自杀未遂者的性别 男性,女性,不可辨识或未交代•自杀身亡及自杀未遂者年龄自杀身亡及自杀未遂者年龄•儿童与青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不可辨识或未交代,及其他•自杀原因自杀原因精神障碍,夫妻矛盾,经济困难,情感受挫,身体疾病,家庭矛盾,工作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危机及冲突,其他。
互斥性“-注:夫妻矛盾类项隶属于家庭矛盾类项,但因其在我国自杀原因中特别显著,因此本项研究参照相关研究的类目建构方式将其单独列出构建内容类别(4)自杀新闻报道的文本特征•自杀新闻中报道失当的具体类型(查看编码说明表)•描绘自杀细节•将自杀原因简单化神秘化•采用煽情式,渲染式的报道方式•使用耸动,煽情的标题与文内信息不一致•未提及自杀者对其家人及朋友造成的严重的伤害和心里创伤•传播其他有关自杀的错误认识•自杀新闻中出现的失当情况•出现一项失当的新闻报道•出现两项失当的新闻报道•出现三项以上失当的新闻报道•基本无失当的自杀新闻报道自杀新闻报道失当的例子代码自杀新闻中报道失当的类型说明1描写自杀细节(1)自杀新闻中提及了自杀者服用的毒品的具体名称和剂量,并在上下文中出示了毒品的药性与药效2)自杀新闻中交代了自杀者自杀时的具体自杀与药效3)自杀新闻中详细描写了自杀者自杀的过程2将自杀原因简单化,神秘化(1)媒体自杀报道中常常将自杀原因简化为某个单一原因,有时甚至限于报道篇幅和文本简化为仅仅一句话(2)媒体自杀报道中把自杀原因神秘化,将自杀者描绘在一种神鬼莫测、莫名其妙的心理下采取自杀行为。
部分编码说明表(1)代码自杀新闻中报道失当的类型说明3煽情式、渲染式的报道方式(1)自杀报道中将自杀行为美丽化媒体将自杀与一些美丽传说、美好事物相比拟,或用一些具有美感的词汇来修饰,描绘自杀行为,制造出一种具有情绪感染力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氛围(2)自杀报道中将自杀行为浪漫化媒体将自杀浪漫化成一出爱情悲剧,极力渲染自杀者生前的浪漫爱情自杀者系爱到深处、“情”不能拔,为“情”赴死3)自杀报道中将自杀闹剧化媒体用轻松调侃的笔调,夸大和戏说某些环节,将自杀描绘成一出滑稽的闹剧(4)自杀报道中将自杀喜剧化媒体淡化自杀未道的后果,忽视了其潜在的心理创伤和危险性,凸显由自杀引发的极其偶然的皆大欢喜的结局部分编码说明表(2)代码自杀新闻中报道失当的类型说明4使用耸动、煽情的标题或标题或文内信息不一致(1)自杀新闻中使用耸动煽情的标题媒体或使用耸人听闻的字眼来渲染的自杀行为的惊悚性(2)自杀新闻中标题与文内信息不一致5未提及自杀者对其家人及朋友造成的严重的伤害和心理创伤 媒体只注重对自杀过程、自杀原因和自杀结果的报道,不报道自杀结果所产生的严重后果,即对其家人和朋友造成的严重心理伤害和创伤。
6传播其他有关自杀的错误认识(1)媒体对名人自杀的大肆渲染(2)媒体对自杀行为态度模糊、立场未明媒体面对自杀表现出来的姿态,往往貌似不偏不倚,洛守公正,实则是态度模糊,立场不明,未能表现出理性态度和科学立场部分编码说明表(3)返回• •法师法师“看到看到”哥哥微笑归来哥哥微笑归来‘有好多神佛帮助他有好多神佛帮助他’ (2003-04-14) 今天凌晨3时是“哥哥”的回魂夜 (香港讯)法师看到“哥哥”根据香港大学香港赛马会防止自杀研究中心的报告:1998年,香港传媒曾经广泛报道港岛第一例烧炭自杀案,甚至图文并茂登出自杀者的平静面容,令人错觉烧炭自杀较其他自杀方法舒适短短两个月内,在香港,烧炭即成为最普遍自杀方法的第三位;3年后烧炭占所有自杀方法的比率由6%增至28%;5年后香港每4个自杀个案中,便有一个是烧炭自杀报道失当之例报道失当之例数据分析三大部分内容•自杀新闻内容表现形式的特征•自杀新闻呈现的自杀特征•自杀新闻报道的文本特征下一页自杀新闻内容表现形式的特征该研究采用内容法对自杀新闻内容表现形式的特征进行了以下分析:(点击可查看详细结果,也可点击下一页跳过去。
•自杀新闻的议题分布•自杀新闻消息来源的分布•自杀新闻报道类型的分布•自杀新闻版面的分布•自杀新闻篇幅的分布•自杀新闻报道语气的分布下一页1.自杀新闻的议题分布 从自杀新闻的整体议题分布来看,报道最多最多的两项议题为个案报道(93.39%),自杀数据及概况报道(4.74%);报道最少最少的两项议题为社会自杀预防与干预活动的报道(1.90%),自杀预防和干预方法的报道(2.84%)新闻议题篇数百分比个案报道17717783.8983.89自杀预防和干预方法6 62.842.84自杀数据及概况10104.744.74社会自杀预防与干预活动4 41.901.90民众对待自杀的态度7 73.323.32其他6 62.842.84总计211211100100自杀新闻的议题分布自杀新闻的议题分布 返回 2. 自杀新闻消息来源的分布消息来源次数百分比警方878741.2341.23政府官员7 73.323.32专家、专业人士4 41.901.90社团成员14146.646.64自杀者家人及朋友717133.6533.65一般民众9 94.274.27其他媒介6 62.842.84未交代或无法识辨7 73.323.32其他5 52.372.37合计211211100.0100.0 自杀新闻消息来源的分布 自杀新闻消息来源的分布媒体在采集自杀新闻时偏重依靠警方和自杀者的家人及朋友警方和自杀者的家人及朋友,两者合计共占消息来源总量的74.88%。
而对自杀问题有深入研究,具有自杀干预与介入专业训练的专家专家,却往往被媒介所忽略,仅占消息来源总量的1.90%返回3.自杀新闻报道类型的分布类型次数百分比消息17717783.8983.89通讯/特写13136.166.16深度报道7 73.323.32评论/评述6 62.842.84资讯2 20.940.94其他4 41.901.90合计211211100.0100.0表四表四 自杀新闻的报道类型分布自杀新闻的报道类型分布返回 4.自杀新闻版面的分布自杀新闻出现最频繁的版面为社会新闻版(54.50%),其次为国际版(14.22%),再次为要闻版(含头版)(11.37%)版面次数百分比要闻242411.3711.37国际303014.2214.22社会 、综合11511554.5054.50科教、卫生3 31.421.42经济、法制3 31.421.42文化、娱乐232310.9010.90资讯1 10.470.47其他13136.166.16合计211211100.0100.0自杀新闻版面的分布自杀新闻版面的分布返回5. 自杀新闻篇幅的分布 篇幅篇数百分比200字以下626229.3829.38200-800字12912961.1461.14800-2500字12125.695.692500-5000字8 83.793.795000字以上0 00 0合计211211100.0100.0自杀新闻篇幅的分布自杀新闻篇幅的分布200-800字篇幅的 新 闻 最多,占61.14%,其次为200字以下篇幅的新闻,占29.38%,再次为800-2500字篇幅的新闻,占5.69%.值得注意的是:消息类新闻文体的篇幅通常在200-800字以内,这于表四所显示的自杀新闻报道中消息占绝对主体的研究结果相吻合。
返回6.自杀新闻报道语气的分布报道语气正面语气中立语气负面语气其他合计篇幅353514814821216 6211211百分比16.5916.5970.1470.149.959.952.842.84100.0100.0表七表七 自杀新闻报道语气的分布自杀新闻报道语气的分布面对自杀,70.14%的新闻采取了中立态度,遵循客观报道的原则;16.59%的新闻对自杀身亡及自杀未遂者持以同情的态度;9.95%的新闻对自杀行为显示出批评态度,此种态度的报道最少消息报道追求客观公正,要求秉持不偏不倚的中立态度, 而中立语气在自杀新闻报道语气的分布中占据主体(70.14%),可验证自杀新闻报道中以消息消息为主自杀新闻呈现的自杀特征该研究采用内容法对自杀新闻呈现的自杀特征进行了以下分析:(点击可查看详细结果,也可点击下一页跳过去•自杀新闻中自杀者的性别与自杀行为发生地的分布•自杀新闻中年龄组的分布•自杀新闻中自杀身亡与自杀未遂者自杀原因的分布•自杀新闻中自杀身亡与自杀未遂者自杀方式的分布下一页•在性别方面,关于男性自杀身亡者的新闻为38篇,占自杀身亡者新闻总数的56.72%;关于女性自杀身亡者的新闻为29篇,占自杀身亡者新闻数量比例1.31:1。
关于男性自杀未遂者的新闻为42篇,占自杀未遂者新闻总数的44.68%;关于女性自杀未遂者新闻为52篇,占自杀未遂者的新闻总数的55.32%男性与女性自杀未遂者的新闻数量比例为1:1.24•在自杀行为发生地的分布方面,关于城市自杀身亡者的新闻为50篇,占自杀身亡者新闻总数的74.63%;关于农村自杀身亡者的新闻为17篇,占自杀身亡者新闻总数的25.37%城市与乡村自杀身亡者的新闻数量比例2.94:1关于城市自杀未遂者的新闻为83篇,占自杀未遂者新闻总数的88.30%;关于农村自杀未遂者的新闻为9篇,占自杀未遂者新闻总数的9.57%新闻中呈现的城市与乡村自杀未遂者的比例为9.22:1自杀新闻中自杀者的性别与自杀行为发生地的分布•结论:比照我国自杀研究的结果,我们发现,自杀新闻中呈现的自杀者的性结论:比照我国自杀研究的结果,我们发现,自杀新闻中呈现的自杀者的性别与自杀行为发生地的分布存在着严重偏差别与自杀行为发生地的分布存在着严重偏差•新闻中呈现的男性与女性自杀身亡者人数比例为1.31:1,而实际上男性与女性自杀身亡者比例为1:1.4新闻中呈现的男性与女性自杀未遂者人数之比为1:1.24,而实际上男性与女性自杀未遂者人数之比为1:3,自杀未遂者中76%是女性。
•74.63%的自杀新闻是报道城市中自杀身亡者,城市与乡村自杀身亡者的新闻数量比例为2.94:1,实际情况恰恰相反,农村自杀率比城市自杀率高3倍,全国93%的自杀发生在农村新闻中呈现的城市与乡村自杀未遂者的比例为9.22:1,事实上,城市与农村自杀未遂者的比率为4.85:1与实际情况比较返回自杀新闻中年龄组的分布自杀年龄组自杀身亡者(%)N=67 自杀未遂者(%)自杀结果未交代或不可辨识(%)N=18 儿童-青少年(10-24岁)14.93 18.0911.11 青年(25-39岁) 29.2539.3622.22中年(40-54岁) 26.8714.8916.67老年(55岁+) 13.4313.835.56不可辨识或未交代10.4513.8344.44合计100.0100.0100.0与实际情况比较•结论:在各年龄组自杀身亡者方面,基本与反映了实际情况结论:在各年龄组自杀身亡者方面,基本与反映了实际情况•新闻情况:•有关各年龄组自杀身亡者的新闻数量按多少排列依次为:青年组(29.25%,n=20)、中年组(26.87,n=18)、儿童一青少年组(14.93%,n=10)有关各年龄组自杀未遂者的新闻数量按多少按列依次为:青年组(39.6%,n=37)儿童一青少年组(18.09%,n=17),中年组(14。
89,n=14)•实际情况:•参照我国自杀研究的结果,有关各年龄组自杀身亡与自杀未遂者的新闻数量比率与实际生活中各年龄组自杀身亡与自杀未遂者的比率基本相同返回自杀新闻中自杀身亡与自杀未遂者自杀原因的分布 自杀原因自杀身亡者(%)N=67自杀未遂者(%)N=94 自杀结果未交代或不可辨识(%)N=18 经济困难夫妻不和家庭矛盾身躯疾病工作、学习压力避责自尽恋爱受挫丢面子、被人歧视或误会精神疾病饮酒问题 多种原因不可辨识或未交代其他合计4.484.485.974.4810.4513.4310.455.977.4608.9610.4513.43100.06.3812.7720.831.043.192.1315.963.193.194.173.197.4515.9610005.5622.2222.22005.5611.115.5611.115.565.565.560100.0•结论:结论:媒体对自杀身亡与自杀未遂者自杀原因的总体特征再现存在着严重偏媒体对自杀身亡与自杀未遂者自杀原因的总体特征再现存在着严重偏差•新闻情况:•在自杀新闻中自杀身亡者的自杀原因前三项依次为:避责自尽(13.43%,n=9)其次为恋爱受挫和工作、学习压力(两者均为10.45%,n=7),再次为精神疾病(7.46%,n=5)。
自杀未遂者的自杀原因前三项依次为:与其他家人的矛盾(20.83%,n=20),恋爱受挫(15.96%,n=15)夫妻不和(12.77%,n=12)•实际情况:•参照我国自杀研究的结果,无论是自杀身亡还是自杀未遂者,其自杀原因的前三项均是:经济困难(40%)、严重躯体病疾(38%)、夫妻矛盾(35%)这表明,媒体对自杀身亡与自杀未遂者自杀原因的总体特征再现存在着严重偏差,如心理学研究发现自杀死亡者的精神病患率为63%,而媒体中呈现的患有精神疾病的自杀者仅为7.46%此外,媒体严重忽略一些重要的臻死原因,如:经济困难、严重躯体病疾对自杀者的致使性影响返回与实际情况比较自杀新闻中自杀身亡与自杀未遂者自杀方式的分布 自杀原因自杀身亡者(%)N=67自杀未遂者(%)N=94 自杀结果未交代或不可辨识(%)N=18 火器或炸药上吊或自缢服毒跳楼及其他坠高式自杀溺水割伤多种手段不可辨识或未交代其他合计11.9411.9429.8522.395.972.9904.4810.45100.09.576.3823.4020.2112.7712.775.324.175.32100.016.37050.011.11016.6705.560100.0•结论:媒体中呈现的自杀身亡与自杀未遂着使用的自杀方式基本与事结论:媒体中呈现的自杀身亡与自杀未遂着使用的自杀方式基本与事实相符实相符•上表呈现的是自杀新闻中的自杀身亡与自杀未遂者自杀方式的分布,结果发现,自杀新闻中自杀身亡者使用的自杀方式前三项依次为:服毒(29.85%,n=20)、跳楼(22.39%,n=15)、上吊和自缢(11.94%,n=8)。
•自杀未遂者使用的自杀方式前三项依次为:服毒(23.4%,n=22)、跳楼(20.21%,n=19)、溺水与割伤(均为12.77%,n=12)参照我国自杀研究的结果,媒体中呈现的自杀身亡与自杀未遂着使用的自杀方式基本与事实相符返回与实际情况比较该研究采用内容法对自杀新闻报道的文本特征进行了以下分析:(点击可查看详细结果,也可点击下一页跳过去•自杀新闻中报道失当类型的分布•自杀新闻中报道失当情况的分布自杀新闻报道的文本特征下一页自杀新闻中报道失当类型的分布自杀新闻中报道失当的类型次数百分比描写自杀细节5714.25将自杀原因简单化,神秘化11027.50煽情式、渲染式的报道方式389.50使用耸动、煽情的标题或标题或文内信息不一致328.0未提及自杀者对其家人及朋友造成的严重的伤害和心理创伤12731.75传播其他有关自杀的错误认识369.0合计400100.0返回自杀新闻中报道失当情况的分布 自杀新闻中的报道失当情况次数百分比一项失当4219.91二项失当9339.34三项以上失当6430.33未失当2210.43合计211100.0返回结论与改进意见•1、在自杀新闻的议题呈现上,媒体偏重、在自杀新闻的议题呈现上,媒体偏重“事件性事件性”,而不是,而不是“资资讯性讯性”的自杀新闻报道。
的自杀新闻报道•建议:加大“资讯性”自杀新闻的报道力度•2、在自杀新闻消息来源的选择上,媒体倚重警方、自杀者的家、在自杀新闻消息来源的选择上,媒体倚重警方、自杀者的家人和朋友,而忽视具备相关知识和训练的专家,这样媒体很难挖人和朋友,而忽视具备相关知识和训练的专家,这样媒体很难挖掘到自杀的深层原因和真正原因掘到自杀的深层原因和真正原因•建议:记者应请教相关心理学、社会学以及自杀研究方面的专家,挖掘自杀背后的复杂原因,揭示自杀的恶劣后果结论与改进意见•3、在自杀新闻报道类型的分布上,消息占主体,而媒体需、在自杀新闻报道类型的分布上,消息占主体,而媒体需积极丰富报道类型积极丰富报道类型•建议: (1)加大传播深度报道,帮助受众建立起科学认知自杀问题的知识框架(2)增加评论和述评,指导受众树立起对待自杀问题的正确态度和理性立场•4、在自杀新闻的版面分布上,媒体忽视了版面语言的影响、在自杀新闻的版面分布上,媒体忽视了版面语言的影响力,将部分自杀新闻误置于显著位置力,将部分自杀新闻误置于显著位置•建议:尽量避免将自杀新闻排布在显著的版面与版位结论与改进意见•5.自杀新闻中对农村自杀问题和女性自杀现象的再自杀新闻中对农村自杀问题和女性自杀现象的再现严重不足,对城市自杀问题和男性自杀现象的再现严重不足,对城市自杀问题和男性自杀现象的再现相对过度现相对过度。
•建议:架构畅达及时的农村新闻采编网络,聚焦农村,深化对三农问题的体察与解析,这也有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6.自杀新闻中对自杀原因的整体再现存在严重的偏差自杀新闻中对自杀原因的整体再现存在严重的偏差•建议:(1)安排专业医学记者负责自杀报道(2)加强对一般社会新闻记者的自杀学知识的训练和培训该研究存在的问题1、由于诸方面限制,本研究未能涵盖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在内,所以本研究的结论不能推论至整个大众传媒系统所建构的自杀议题2、本研究选取的媒体目标样本区域范围有限,不能全面反映出全国各地媒体如何生产、呈现、建构自杀议题3、本研究未能将医学及健康类相关专业报纸纳入考察范围思考与发现•四份报纸的选择是否有代表性?四份报纸的选择是否有代表性?•《人民日报》——新华社、全国性、党报•《南方周末》——南方报业、全国性、高端报纸•《新华日报》——江苏省党报、地方性报纸•《扬子晚报》——江苏省都市报、地方性报纸•关于研究假设关于研究假设•有研究假设么?•关于信度和效度的思考关于信度和效度的思考•信度:如果对同样的数据材料进行反复测量,得到的结论应该是相似的•效度:指测量工具在多大程度上测量了他希望测量的东西,即有没有得•到想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