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三地理湘教版必修二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77047611 上传时间:2024-08-21 格式:PDF 页数:26 大小:3.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届高三地理湘教版必修二基础知识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23届高三地理湘教版必修二基础知识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23届高三地理湘教版必修二基础知识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23届高三地理湘教版必修二基础知识复习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023届高三地理湘教版必修二基础知识复习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届高三地理湘教版必修二基础知识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高三地理湘教版必修二基础知识复习提纲(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第 1 讲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测试目标知道世界人口增长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结合实例,说明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一、人口增长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1. 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 1 ) 人类社会初期特点:人口增长十分缓慢原因:生产力水平低下, 人们抵御灾害疾病的能力很差( 2 ) 产业革命后特点:人口死亡率下降, 平均寿命延长, 人口增长速度加快原因:生产力发展, 对劳动力需求量增加, 生活条件提高和医疗卫生水平进步。( 3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点:世界人口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人口迅速增长原因:科技进步使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条件大大改善;国际大环

2、境相对稳定。2. 人口增长阶段及其模式转变( 1)概念:又称人口再生产类型, 反映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随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发生变化的规律。( 2 )模式转变的四个阶段原始低增长阶段:农业社会,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处于相对静止或低速增长状态; 原 因 :丰收或灾荒,战争或瘟疫影响加速增长阶段:工业化初期;出生率高,死亡率下降,自然增长率提高;人口急剧增长;原因:科技发展和某些疾病得到控制增长减缓速阶段:始 于2 0世 纪5 0年代;出生率开始下降,死亡率降至低水平,人口增长减缓;原因:生活水平提高,观念的转变,保险福利发展,国家人口政策的实施低速增

3、长阶段: 现代发达国家; 低出生率, 低死亡率, 低自然增长率;有些国家出现零或负增长( 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 - 一人教版二、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1.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发展中国家大多面临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 以 及0 14岁的儿童比重过大等问题。面临问题:人口增长过快, 会加大对经济、就业、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压力2对策: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以降低过高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典型:东非的坦桑尼亚、肯尼亚2 .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 发达国家普遍面临人口问题是人口增长缓慢和人门老龄化。面临问题:人口老龄化会带来劳动力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对策:鼓励生

4、育的政策, 并接纳来自海外的移民典型:西欧德、法等国第2讲 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测试目标结合实例,分析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人口迁移的概念人口迁移:通常是指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出或迁入,而发生居住地的丞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 分国际人口迁移与国内人口迁移)二、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分析小结: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31 . 经济因素: 是主要因素, 就业机会多的地区往往是人口迁入的地区。2 . 政治因素:政治迫害、战争获国家有组织的大规模人口迁移3 . 社会文化因素:宗教、民族是造成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4 . 生态环境因素: 尤其是灾难性的变化往往引起大规模人口迁移5 .其他因素:婚姻与家庭、投靠亲

5、友、逃避种族歧视等。第 3 讲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测试目标区别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环境承载力1 . 概念: 环境承载力指在某一时期内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经济与社会活动的限度。2 .影响因素与之呈正相关的因素: 资源丰富程度、 科技水平、 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 2 ) 与之呈负相关的因素:人口生活消费水平3 . 特性( 1 ) 不确定性: 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确定性4( 2 )相对确定性: 一定历史阶段具有相对确定性二、人口合理容量1 .概念( 1 )前提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 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 2 )实质: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

6、口数量2 . 特点: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数值的“ 虚数”3 . 意义: 帮助国家或地区制定人口战略或人口政策, 影响区域或社会发展战略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第4讲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测试目标结合实例,说明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1 .城市发展阶段缓慢发展阶段:1 8 C产业革命以前,城市数量少, 规模较小, 功能较里一,多以政治职能为主。5加速发展阶段:产业革命后,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 功能拓展,城市成为区域经济中心。成熟阶段:二战以后,城市发展迅速, 出 现 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带及专业化城市。2 .城市化的含义: 一般指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 农村

7、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3 .城市化特点: 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4 . 衡量城市化水平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5 .当前世界城市化特点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大城市数是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加大:起步早晚水平高低速 度 快慢城市化现象发达国家早高, 一般超过70%慢逆城市化发展中国家晚低, 一般低于50%快虚假城市化与滞后城市化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 .大量土地被占用,大致耕地面积减少2 . 水资源短缺,地面下沉、海水入侵、水质恶化3 .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6第5

8、讲 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测试目标知道城市服务功能的含义,比较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一、城市的服务功能1 .为城市本身服务2 .为城市本身以外的地区服务,这是城市的基本活动, 也是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3 .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 1 )管理中心: 各级政府机构的所在地( 2 )服务中心: 一定地区范围的科技教育文化活动中心。( 3 )区域经济的增长中心: 第 二 、三产业集中。二、城市的服务范围1 . 城市的服务范围:包括城市本身、城市附近的小城镇和农村地区2 .城市规模越大,等级越高,功能越强,服务范围越大;城市规模越小,等级越低,功能越弱,服务范围越小。上 海 ( 最高一级) :区域金融中心

9、、航运中心、商贸中心、国际投资中心南京、杭 州 ( 第 二层次) :长三角地区的副中心城+d) * T it 台匕, 次 /ffil 上二市7苏、 锡、 常、 宁 波 ( 第三层次) : 制造业功能突出,受上海影响较大镇江、扬州、南通、湖 州 ( 更次一级层次) :辐射范围主要局限于市域内大多数城镇和乡村第6讲城市空间结构( 含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测试目标结合实例,分析城市空间结构的特点,解释城市空间结构形成原因。一、城市的空间结构各功能区的位置、组成、特点8城 市功 能分区位置组成特点商 业区交通便捷的市中心和街道两侧各种商业街或大商场交通便捷、 人员流量大、地价高、 土地利用集约住 宅区

10、分布面积最广成片住宅楼及配套的服务设施受社会因素影响, 高级与低级住宅区有背向发展的趋势工 业区城市外围, 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由若干同类工厂组成靠近公路等交通便捷地带, 工业选择要考虑环境因素二、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1. 经济因素( 1 ) 地理位置一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影响地租水平,结合功能区的付租能力不同,进而可影响城市空间结构。( 具体如下表所示)9图示11 JC J上 也M户 尸 二 功能区商 业区住 宅区工 业区图上三个功能区是城市共有的主要功能区, 各功能区之间无明显界限, 某种功能区兼有其他功能距 中 心 的距离近中远土地租金高中低城市环饯、公整千烧交会处公路干线地利次/ 城市边

11、毋( 2 ) 交通通达度好交通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越高,反之越低。2 .社会因素职业、收入水平、民族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往往影响人们对住10宅区的选择。3 .行政因素政府采取行政手段制定政策和行政规划,干预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引导或划分不同的功能区。4 .历史因素原有的土地利用状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功能分区的现状。测试目标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不同的地域文化、宗教和社会观念等,都对城市和结构产生深刻的影响,表现在:影响建筑景观:纽约、芝加哥:市中心摩天大楼, 四周建筑物错落其间;欧洲:保持传统风格,高楼很少影响建筑格局:杭州是典型的山水城市, 古

12、代 “ 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影响;北京:皇宫雄踞中心, 其他建筑物沿城市中轴线排列,显示皇权的至高无上;华盛顿:以国会大厦( 东西向)和 白 宫 ( 南北向)两条轴线及交汇处为城市中心,国会大厦居于高处, 体现资本主义所标榜的民主与法制精神。II第三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第7讲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测试目标结合实例,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农业生产概述1 .概念: 农业是人类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来获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2 . 农业生产的特点:地域性、季节性、周期性二、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L自然条件:土壤、地形、气候、水 源 等 “ 徒 弟 ( 土地)喝 汽 ( 气)水”2 .社会经济条件:市场

13、、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资金、管理等:“ 市 ( 市场)教 ( 交通运输)委 争 ( 政府政策)着管理 老 ( 劳动力)兔 ( 土地价格)子 ( 资金) ”3 .技术条件:如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 良种、机械、化肥注:市场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通条件的改善和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测试目标结合实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形成条件一、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12一定地域内形成的较稳定的、成型的区域性农业生产类型。二、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1 .热带迁移农业( 1 )分布: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非洲刚果盆地( 2 )生产特点:刀耕火种( 3 )影响:破坏森林和

14、土地资 源 : 物种灭绝; 气候恶化2 .水稻种植业( 1 )自身特征: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精耕细作的集约农业( 2 )分布: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平原和丘陵地区( 3 )区位条件:自然因素:气候全年或夏季高温多雨, 地形较平坦,社会经济因素:劳动力丰富, 市场需求大, 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4 )生产特点: 农户家庭经营( 生产规模小) ; 经验丰富, 单产高;机械化水平低,商品率低;水利工程量大;科技水平低3 .混合农业( 1 )概念:种植业和畜牧业相互结合、兼而有之的综合性农业( 2 )分布:欧洲、北 美 洲 南 非 、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中国珠 江 三 角 洲 地区( 3 )澳大利亚小

15、麦一牧羊混合经营的优点: 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有效地时间安排;灵活的农业生产规模安排4 .商品谷物农业13( 1 )概念:是 一 种 以 生 产 小 麦 等 谷 物 为 主 ,产品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 2 )分布: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地;中国西北和东北地区(3 )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优越, 交通运输便利, 市场广阔, 地广人稀,机械化程度高,农业科技先进。( 4 )生产特点: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5 )经营方式:家庭农场;我国是国营农场;最大生产国:美国( 中部平原)5 . 大牧场放牧业:气候条件,分布在干旱半干旱气候区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优势: 气候暖湿,

16、草类茂盛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距海港近阿根廷人为促进牧牛业发展做了哪些工作?改善交通, 开辟水源,培育良种牛, 种植饲料。乳畜业分布在世界上什么地区?西欧6 . 西欧乳畜业的形成因素: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凉多雨, 日照少, 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 交通便捷, 消费市场广大: 西欧城市化程度高, 人们有饮用牛奶的习惯,机械化程度高。测试目标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对环境的影响:过牧、不合理灌溉,造成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或土壤盐碱化农业生产技术改进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造成土壤板结或土壤污染14第 8 讲 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测试目标结合实例

17、,分析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区位因素1 . 自然条件:土地、原料、动力、水源、2 . 社会经济条件:交通、劳动力、市场、政策二、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1 .原料:工业发展早期,原料和市场是最重要的因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料的影响下降2 . 交通:交通对工业区位的影响越来越显著3 . 劳动力:随着科技的发展,工业对劳动力数量要求减少, 对其素质要求提高了4 . 环境标准、 政策环境、 文化环境:对工业区位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污染工业的区位选择污染水源: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皮革厂、炼油厂化工厂 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及河流的上游污染空气:水泥厂、酿造厂、化工厂、发电厂、钢铁厂 工厂设置在居民区长年盛

18、行风向的下风地带固体废弃物污染:发电厂、钢铁厂远离居民区和农田三、工业类型及特点15工业部门类属名称区位选择的基本原则代表部门原料指向型工业运输原料成本较高( 原料到产品重量大大减轻) 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动( 易变质等) 应接近原料产地甜菜、甘蔗制糖等水果、水产品加工市场指向型工业运输产品成本较高( 体积减少不多或有增加) 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 输 ( 易变质、破碎等) 应接近消费市场家具、印刷、啤酒部分食品动力指向型工业消耗大量电能的工业, 应接近能源 供 应 地 ( 火电厂或水电站)炼铝厂、冶金及化工等重工业劳动力指向型工业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应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 应接近具有大量廉

19、价劳动力的地方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鞋等技术指向型工业技术要求高, 应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 应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的地区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仪表测试目标测 试 目 结 结 合 合 实 实例例,说说明明工工业业地地域域的的形形成成条条件件与与发发展展特特点点标业地域形成过程:工业联系一工业集聚一工业地域一、工业联系产品方面的联系、地理空间上的联系( 基础设施联系) 、信息上的联系二、工业集聚与扩散1.工业集聚一多在工业化早期和中期( 1)现象:具有工业联系的工厂,往往发生近距离集聚现象,多出现在工业化前期和中期16( 2 )原因:集聚可以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间的交流合

20、作,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 可以扩大总体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获得规模效益( 3 )不利影响:用地紧张、水电供应不足,交 通 堵 塞 、原料燃料等问题2.工业扩散一多出现在工业化后期( 1 )扩散原因:工业过分集聚带来的用地紧张、水电供应不足,交通 堵塞、原料燃料等问题( 2 )扩散条件:现代交通运输的进步,超高压远距离输电系统的建立,信息化技术的迅速发展等三、工业地域1 .形成:由于工业联系和集聚效应的作用,工业生产在空间上形成规模不等、形态各异的工业地域2 . 传统工业区( 以辽中南工业基地为例)( 1 )发展条件:矿产丰富、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市场广阔( 2 )工业部门:煤

21、炭、钢铁、机械、化工、纺织工业等3 . 新型工业区( 以印度班加罗尔为例)( 1 )发展条件:技术力量雄厚、气候适宜,环境优美交通便捷( 2 )工业部门:电子工业、计算机软件工业等测试目结合实例,说明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7标一、资源短缺工业生产对原材料需求与自然界中有限的资源、能源之间的矛盾突出;二、环境污染人类对资源、能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严重的工业污染,并直接破坏环境。第四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第 9 讲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测试目标结合实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源分布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使世界不同地区需要通过地域联系,实现优势互补, 并促进社会经济的有效

22、运行。交通运输事业是发展经济的“ 先行官” 。测试目粽了解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交通运输、通信、商业贸易18一 、交通运输1 .概 念 :是实现人员和物资等唯一的主要手段2基本要求:运量大、运输成本低、运行速度快、连续性强3 .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特点比较方式优点缺点备注铁路运 量 大 、速 度 快 、运 费 低 、连续性好占地多、造价高、短途运输成本高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公路机 动 灵 活 、周转速度 快 、装 卸 方 便 、适应性强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发 展 最 快 、应用最广 、地位日趋重要水路运 量 大 、投 资 少 、成本低速度慢、 灵活性和连续性

23、 差 , 受水文和气象条件影响大历史最悠久航空速 度 快 、运输效率高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最快捷的现代化运输方式管道连续性强、损耗小、安 全 方 便 、运量很大铺设专门管道, 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运具与线路合二为4. 发展方向:高速化、大型化、专业化、网络化二 、通信利用工具传递对象业务举例影响因素邮 政通信交 通 运 输 工具信函和包裹传递信函、 邮寄包裹等地形障碍、自 然 灾 害19等电 信通信有线电、 无线电、光等符号文字图像语言等电话、 传真、 卫星通信等地形障碍、太 阳 活 动等三、商业贸易1 .概念:专门从事商品收购、调运、储存和销售等经济活动的部门2

24、. 作用:联系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生产和销售之间的桥梁第1 0讲交通运输方式和分布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测 试 目标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聚落概述1 .概念: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一般分为乡村和城市两类。2 .聚落形态大致可分为:块状、带状、星状等3 .地表形态对聚落的影响( 1 )平原地区:多呈圆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沿河伸展的多成带状( 2 )山岳地区:常沿山麓或沟谷扩展,多呈带状20二、交通发展对城市聚落形态的影响1 . 古代以水运为主的地区,城市形态多呈带状以步行一马车为主的地区城市形态紧凑,多块状2 . 近代:火车、电车的发

25、展,城市沿主要交通干道扩展,形成星状3 . 现代:汽车时期,城市沿主要公路延伸,形成多角星状高速公路时期,城市空间由平面向立体化发展,出现城市群测试目标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商业网点概述1 . 概念:人们从事商业活动的地点2 . 布局原则: 交通便利的地方, 商业比较容易得到发展,即交通优先原则。3 . 布局与交通条件的关系( 1 ) 商业中心往往与交通枢纽结合在一起21( 2 )很多商业网点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出入口附近二、交通发展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1 .商业中心的布局: . 沿江、沿海以及铁路、公路沿线,水陆交通便利的枢纽地带或地理位

26、置适中的边境线附近地区, 为商品流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易发展成为商业中心。( 原因:既有利于货物集散,也为其他社会活动提供了便利的场所。 ) 例 如 ,我国长江中下游沿岸地区和京广、京沪、陇海等铁路沿线,集中了许多全国性和地区性商业中心城市。2 . 交通条件的变化:影响商业网点的兴衰:如扬州,随京杭运河开通而形成且发展起来的, 后来又随着运河淤塞京沪铁路以及海上运输的发展失去了原有的地位。第1 1讲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R S、G P S、G I S、数字地球)测试目标了解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一、地理信息技术的概念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

27、括遥感( R S )、全球定位系统( G P S )和地理信息系统( G I S )等。二、遥感技术及其应用1 .概念:即遥远的感知2 . 原理:不同物体的电磁波特性不同223 . 特点:探测范围大、获取资料快、受地面限制少、获取信息量大等4 . 应用领域:资源普查、灾害监测、环境监测、工程建设及规划等测试目标道全球定位系统( G P S )的概念及其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概念: 利用卫星群来获取地面经纬度坐标及其高程, 并用于定位和导航的系统。2 . 组成:空间卫星系统、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系统3 . 特点:全方位、全天候、高精度、自动化、高效益、实时性4 .应用领域:军事、交通、旅游探险等测

28、试目标知道地理信息系统( G I S )的概念了解地理信息系统( G I S )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1 . 概念: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支持下,对地理信息进行采集、管理、分析和表达的空间信息管理系统2 . 优点:图形化、可视化、及时更新信息3 应用领域:测绘、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城乡规划、市场分析等23测试目标知道数字地球的含义1.概念: 用数字化的方法讲地球上有关信息转化为数字信息装入计算机中,实现网络上流通,是一个虚拟地球。2 . 核心思想:用数字化的手段,整体性解决与空间位置相关的问题,和最大限度利用信息资源。3 . 应用领域:预测气候变化、治理环境污染、防灾减灾、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加农业产出、解决政治经济危机。2425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