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三专题十三 神秘辉煌的地下宫殿神秘辉煌的地下宫殿——明定陵明定陵明代帝陵包括明祖陵明代帝陵包括明祖陵( ( ( (朱元璋祖先的葬地,在今江苏朱元璋祖先的葬地,在今江苏省泗洪县东南杨家墩省泗洪县东南杨家墩) ) ) ) 、明孝陵、明孝陵( (明太祖朱元璋和皇明太祖朱元璋和皇马氏的合葬陵墓,位于南京市东郊紫金山南麓马氏的合葬陵墓,位于南京市东郊紫金山南麓) ) 、、明十三陵和明显陵明十三陵和明显陵( (明世宗嘉靖帝追谥其生父恭睿献明世宗嘉靖帝追谥其生父恭睿献皇帝朱佑杬的陵墓,位于湖北省钟祥县城北皇帝朱佑杬的陵墓,位于湖北省钟祥县城北7.57.5公里公里的纯德山的纯德山) )1.明十三陵位于北京昌平天寿山南麓,这里环葬着明代十三个皇帝的陵墓,是我国古代帝陵中保存比较完整的一处陵区面积达四十平方公里图)十三陵依营建时间先后依次为:成祖朱棣的长陵、仁宗朱高炽的献陵、宣宗朱瞻基的景陵、英宗朱祁镇的裕陵、宪宗朱见深的茂陵、孝宗朱祐樘的泰陵、武宗朱厚照的康陵、世宗朱厚熜的永陵、穆宗朱载垕的昭陵、神宗朱翊鈞的定陵、光宗朱常洛的庆陵、熹宗朱由校的德陵、思宗朱由检的思陵另外,还葬有皇后23人,皇贵妃1人,以及数十名殉葬宫人。
2.十三陵布局:明十三陵的形制是仿照孝陵而来长陵位居正中,余陵分列左右,各陵共设一个牌坊、神道、石像生等整体布局由神道和陵园两部分组成 (1)石牌坊 为陵区前的第一座建筑物,建于1540年(嘉靖十九年)牌坊结构为五楹、六柱,宽28.86米,高约12米全部用汉白玉雕砌,上刻有龙、云图纹及麒麟、狮子等浮雕整个牌坊结构恢宏,雕刻精美,反映了明代石质建筑工艺的卓越水平为中国最大的石坊建筑 (2)龙、虎二山 过了石牌坊,即可看到在神道左、右有两座小山东为龙山,形如一条奔越腾挪的苍龙;西为虎山),状似一只伏地警觉的猛虎龙、虎分列左右,威严地守卫着十三陵的大门3)大宫(红)门 坐落于陵区的正南面,门分三洞,为陵园的正门,从此步入陵园大宫门连接着长达40公里的红色围墙,是百姓不可接近的禁地现在这些围墙都早已坍塌) (4)碑楼及四座华表 位于神道中央,是一座歇山重檐、四出翘角的高大方形亭楼,亭内竖有高6米龙首龟趺石碑一块,上题“大明长陵神功圣德碑”,上有碑文3500多字碑亭四隅立有4根白石华表碑亭东侧,建有行宫,为帝后前来祀陵时的更衣处现已无存)((5 5)神道及石雕群 碑楼后的大道,叫神道,也称陵道。
它起)神道及石雕群 碑楼后的大道,叫神道,也称陵道它起于石牌坊,穿过大红门,一直通向长陵于石牌坊,穿过大红门,一直通向长陵, , 纵贯陵园南北,全长纵贯陵园南北,全长7 7公里,沿线设有一系列建筑物,错落有致,蔚为壮观公里,沿线设有一系列建筑物,错落有致,蔚为壮观 神道两旁排列着长达八百米的石望柱、石兽、石人等石像生神道两旁排列着长达八百米的石望柱、石兽、石人等石像生计有狮子四只、獬豸计有狮子四只、獬豸(xiezhi)(xiezhi)四只、石象四只、麒麟四只、石四只、石象四只、麒麟四只、石马四只,皆二立二蹲,接着是四武臣、四文臣、四勋臣每对马四只,皆二立二蹲,接着是四武臣、四文臣、四勋臣每对石雕间距石雕间距4444米这组石雕体积庞大,姿态生动,栩栩如生,都米这组石雕体积庞大,姿态生动,栩栩如生,都是整块石材精工雕成,件件都是巧夺天工的艺术品是整块石材精工雕成,件件都是巧夺天工的艺术品((6 6)棂星门 又叫龙凤门)棂星门 又叫龙凤门, 火焰牌坊火焰牌坊龙凤门西北侧,建有行宫,是帝后祭陵时的歇息之处龙凤门西北侧,建有行宫,是帝后祭陵时的歇息之处现已毁现已毁) (8)长陵陵园 从龙凤门再往北,就是长陵。
神道原属长陵,但当其他陵墓在长陵两侧相继建立起来以后,都与这条神道相通,成为诸陵所共有,又有“总神道”之称,这是十三陵的特殊之处9)长陵的东侧建有景陵、永陵、德陵;西侧有献陵、庆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定陵、昭陵、思陵每一个陵园都是一个个布局严谨的建筑群10)每个陵园都由陵门、祾恩门、祾恩殿、明楼、宝城等组成,宝城之内为高大的封土陵冢,其下是埋葬帝后的玄宫陵门是陵园大门;祾恩门是祾恩殿前的建筑;祾恩殿是祭祀陵寝的场所,是陵园主要建筑;明楼上有石榜刻陵名(“定陵”),楼内石碑刻皇帝名号(“神宗显皇帝之陵”);宝城由围墙围成圆形,内填满黄土,夯筑成宝顶宝顶下是埋葬帝后的玄宫(地宫) 3.定陵(1)定陵是明代第十三帝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的陵墓,同葬孝端皇后王氏、孝靖皇后王氏位于十三陵区中部偏西,大峪山下,东南朝向万历皇帝10岁即位,不久就亲自选定陵址,万历十三年(1586年)开始营建,历时五年完成陵墓玄宫为石结构,地面建筑都用名贵楠木,采自我国西南深山1956~1958年发掘,后建成定陵博物馆 (2)整个陵园的建筑规制则与其他诸陵无异,依次为陵门、祾恩门、祾恩殿、明楼和宝城。
(3)定陵的地宫:墓室在宝城封土下面,前有砖隧道、石隧道、金刚墙,隧道券接地宫地宫分为前殿、中殿、后殿与左右二配殿,全部为拱券式石结构,各殿间有石券洞相通,门用整块白石制成玄宫连同隧道券前后长87.34米,左右横跨47.28米,总面积1195平方米(图)前殿澄浆砖(俗名金砖) 铺地; 中殿陈设有万历皇帝和二皇后的汉白玉石神座,神座之前各有一套黄色琉璃五供,五供前有“长明灯”后殿设有白石镶边的棺床棺床中央放置皇帝和二皇后的棺椁,朱漆而成 , 棺内有墓主尸骨棺椁及尸骨在文革中被焚毁)棺床两端放置26只装满随葬品的朱漆木箱定陵内随葬品共2648件,包括丝织品、衣服 金银器、玉器、瓷器、首饰、佩品等等类型其中万历皇帝的翼善冠用黑纱傅面,后面隆起的“山”部饰以金制的二龙戏珠,龙身之上各嵌猫眼石2块,黄宝石2块,红蓝宝石各2块,是明代帝王的常服冠戴两个皇后共有四顶凤冠,其中一顶六龙三凤冠最为精致,龙在顶端,口街珠宝,冠的正面有三只展翅凤凰,用翠鸟羽毛组成枝枝花树、朵朵翠云,将龙凤衬托起来,如在天宫飞翔一般每顶凤冠上还镶有珍珠五千多颗,宝石一百多块,还有众多的珠宝饰物(4)定陵的发掘过程:a,1955年10月4日,中国文化界名人郭沫若、沈雁冰、吴晗、邓拓、范文澜等向政务院递交《关于发掘明长陵的请示报告》; b.文化部文物局局长的郑振铎、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夏鼐提出反对意见; c.10月9日周恩来批示:同意发掘;d.1955年12月成立了由几位发起人和郑振铎、夏鼐组成的“长陵发掘委员会”,赵其昌担任发掘工作队队长;e.后决定改发掘规模较小的定陵; 赵其昌到定陵勘探,发现通往地下玄宫的入口,决定由最初发掘长陵到最终发掘定陵。
f.1956年5月19日成功打开玄宫前殿石门定陵地下玄宫的入口金刚墙发现并被打开,两扇用整块汉白玉做成的石门展现出来(每扇大门雕刻着纵横九九八十一枚乳状门钉,两门相对处的门面上,雕有口衔着圆环的兽头,称为“铺首”,使石门显得格外庄严和威武),一块石条(“自来石”:在两扇门关闭时,将石条倚于门后槽内;人走出后,石条随着石门的关闭慢慢倾斜;待石门完全关闭,石条也随之滑向两扇门的中央,于是石门得以完全顶死把大门死死顶住,无法打开考古工作者用一根小手指粗的钢筋,把顶端弯成半个口字形的“拐钉钥匙”成功开启石门,进入墓室 g.发现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的遗骸(万历生前体形上部为驼背,身长1.64米,血型为AB型)和一大批珍贵的文物;文革期间万历皇帝及两位皇后的尸骨被红卫兵当作地主阶级头子在定陵门前广场示众批判后烧毁;大批光彩艳丽的织锦品出土不久都变得像松树皮一样变硬、变脆、变色夏鼐先生在定陵发掘三十年之后遗憾:“如果现在挖,后果会好些,再推迟三十年也许更好 定陵发掘后,一时各地挖掘帝王陵墓成风在郑振铎、夏鼐的建议下,国务院迅速下发了“停止对一切帝王陵墓发掘”的文件1965年史学界的一些学者再次向周总理提出发掘长陵。
周总理否决了这个提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