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生理卫生保健•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皮肤•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感觉器官一、运动系统骨骼的功能:维持体形 支撑体重 执行动作 保护内部器官运动系统骨骨连接骨骼肌1.婴幼儿骨骼的特点 骨组织的成分:有机物(蛋白质) 水 无机物(钙盐)特点:蛋白质多、钙磷少 柔软,弹性大,硬度小,受压容易 变形弯曲保育方法:•培养婴幼儿形成正确的姿势•注意婴幼儿钙、磷、维生素D等营养物质的摄取•坚持户外运动,刺激骨骼的发育(1)各部分的骨骼的发育特点及保育一、颅骨要经过闭合过程特点:前囟门闭合的时间1-1.5岁 后囟门闭合的时间6-8周保育方法:•注意囟门的清洁卫生,及时清理头皮表面的积垢•注意保护前囟门的安全,远离尖锐、具有伤害的物品(2)脊柱生理弯曲尚未定型特点:4个生理弯曲(颈前曲、胸后曲、腰前曲、骶后曲),有缓冲震荡、平衡身体作用。
弯曲形成时是不固定的,只有到生理成熟期,生理弯曲才完全固定•3个月会抬头,出现颈前曲7岁固定)•6个月会坐,出现胸后曲7岁固定)•1岁会走,出现腰前曲性成熟期才能固定)保育方法:•培养婴幼儿良好的体姿•婴幼儿的生活用品应该符合健康的要求(3)胸骨•胸骨骨骺还没有完全愈合,胸骨柄、胸骨体、胸骨剑突三部分连接还不牢固,这三部分要到20-25岁才能愈合成为一个整体,所以要预防婴幼儿呼吸道疾病的发生或维生素D缺乏,否则会影响胸骨发育(4)腕骨未完全骨化特点: 新生儿的腕骨是软骨组成,7岁左右腕骨才有比较明显的骨化,10~13岁腕骨的骨化才完成保育方法:•婴幼儿使用的玩具宜轻不宜重•婴幼儿从事手部的游戏不宜过于细腻,时间不宜过长折纸、用剪刀、写字、绘画)•不能强迫幼儿搬运幼儿力所不能及的重物或从事成人的劳动桌子、运动器材)•应适当锻炼幼儿的掌、指骨撕纸、捏泥)(5)髋骨骨盆未成长一块完整的骨骼特点:成人骨盆(骶骨、尾骨、左右两块髋骨)是一块完整的骨骼婴幼儿的骨盆是由若干块骨头借助软骨连接在一起25岁才成为一块完整的骨骼保育方法:•不得过早穿高跟鞋•不要让幼儿从较高的地方跳到坚硬的地面上。
2.婴幼儿骨连接的特点(1)关节特点:特点: 婴幼儿关节附近的韧带较松,关节窝较浅,过度牵拉,容易脱臼保育方法:保育方法: 避免用力牵拉,提拎幼儿的手臂2)足弓特点:特点: 婴幼儿足弓的骨化尚未完成,足底的肌肉、肌腱和韧带发育不完全,运动过度会造成足弓塌陷,形成扁平足保育方法:保育方法: 适当的锻炼,合脚的鞋子3.婴幼儿骨骼肌的特点特点:•婴幼儿肌肉容易疲劳•大肌肉群发育早,小肌肉发育晚保育方法:•动静结合,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在锻炼大肌肉的同时,要注意小肌肉的训练穿珠、拾豆、系扣子、使勺子和筷子等)拓展:佝偻病•佝偻病即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rickets of vitamin D deficiency)是由于婴幼儿、儿童、青少年体内维生素D不足,引起钙、磷代谢紊乱,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主要的特征是生长着的长骨干骺端软骨板和骨组织钙化不全,维生素D不足使成熟骨钙化不全 其主要症状有:•1、哭闹、多汗、、哭闹、多汗、夜夜惊、食欲减退、头部和后枕部脱发惊、食欲减退、头部和后枕部脱发2、、3个月以下婴儿颅骨软化、前囟大;一岁以上幼儿出现方颅、囟门个月以下婴儿颅骨软化、前囟大;一岁以上幼儿出现方颅、囟门闭合延迟和牙齿长出迟缓。
闭合延迟和牙齿长出迟缓3、两侧肋骨和软骨交界处呈节状突起,类似一串珠子;胸骨呈明显、两侧肋骨和软骨交界处呈节状突起,类似一串珠子;胸骨呈明显突出,形成鸡胸;胸骨剑突处凹陷,形成漏斗胸;脊柱后凸形成龟背突出,形成鸡胸;胸骨剑突处凹陷,形成漏斗胸;脊柱后凸形成龟背或脊柱侧弯腹部膨隆如蛙腹或脊柱侧弯腹部膨隆如蛙腹4、病儿行走、站立都比正常小儿要晚,站立行走时可见两腿呈、病儿行走、站立都比正常小儿要晚,站立行走时可见两腿呈“X”型或型或“O”型5、病儿易患感冒,严重者还伴有、病儿易患感冒,严重者还伴有贫贫血、生长迟缓,有的病儿肝脾肿血、生长迟缓,有的病儿肝脾肿大佝偻病的预防:•1、让婴幼儿多晒太阳以满月起,每天晒太阳从、让婴幼儿多晒太阳以满月起,每天晒太阳从10分钟分钟慢慢增至慢慢增至2小时以上,但要注意防止阳光直射婴儿眼晴小时以上,但要注意防止阳光直射婴儿眼晴注:人皮肤里的7-脱氢胆固醇,经日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后可以变成维生素D,维生素D可以帮助钙沉积在骨骼上如果只吃钙不同时摄取维生素D,钙将无法吸收•2、安全有效地使用维生素、安全有效地使用维生素D生后两周,开始补充鱼肝油生后两周,开始补充鱼肝油预防佝偻病。
预防佝偻病 •3、服维生素、服维生素D强化食品强化食品•4、妊娠期妇女和哺乳期妇女也应多晒太阳,以增加身体、妊娠期妇女和哺乳期妇女也应多晒太阳,以增加身体内和母乳中维生素内和母乳中维生素D含量•5、未经医生确诊、未经医生确诊缺钙缺钙,不要随便给婴儿服钙片不要随便给婴儿服钙片佝偻病的护理: 1、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及感冒2、多食用含维生素D多的食物,如鱼类等3、多晒太阳,积极参加室外活动4、在治疗期间取俯卧位睡眠,以纠正胸廓畸形 5、按摩腿部肌肉,“0”型腿按摩外侧肌,“x”型腿按摩内侧肌保育要点•培养婴幼儿坐、立、行的正确姿势婴幼儿生活用品的准备和使用要得当•多进行日光下的锻炼,日光的锻炼是婴幼儿骨骼生长的“营养素”•全身锻炼要全面、均衡、多样化•注意运动的安全二、呼吸系统呼吸系统简介:•鼻:是呼吸道的开始部分,也是嗅觉器官•咽:是呼吸和消化系统的共同通道•喉:是呼吸通道也是发音器官•气管与支气管:气管与支气管管壁内覆盖着有纤毛的黏膜,能分泌黏液,粘住空气里的灰尘和细菌•肺:位于胸腔内、心脏的两侧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婴幼儿呼吸系统的特点及保育•鼻腔的特点及保育一、鼻腔:特点:鼻腔短小、狭窄,黏膜柔嫩,容易感染和鼻塞。
保育方法:1、擤鼻涕的正确方法:•有些人在擤鼻涕时,常常以两手指捏住两侧鼻孔.用力将鼻涕擤出鼻腔这种方法是很错误的,也是非常危险的因为鼻涕中含有大量病菌,当我们用力摆鼻涕时,如果前鼻孔堵塞,则压力迫使鼻涕向鼻后孔挤出,到达咽鼓管,或进入鼻窦腔而引发中耳炎或鼻窦炎•正确的擤鼻涕方法是,用手指压住一侧鼻孔,稍用力向外摒,对侧鼻孔的鼻涕即被擤出用同法,再擤另一侧或者将手帕、卫生纸放在鼻孔前,用手轻轻扶放在鼻两侧,用力将鼻涕向外擤出也可,但擤鼻涕时用力不宜过大还可将头稍微仰起,使鼻涕向后流,再轻轻吸鼻,使鼻涕经后鼻孔排出,再经口咽部咯出也是可以的 •2、鼻塞的正确处理:•(1)及时为宝宝清除鼻腔分泌物,如较多,可使用吸鼻器吸除•(2)清除鼻痂时忌用手抠宝宝的鼻子,以免损伤嫩弱的鼻腔黏膜,引起出血和感染• 正确方法:如果鼻痂堵在鼻孔口,可用消毒小棉签轻轻将其卷除如果鼻垢在鼻腔较深处,可先用生理盐水、冷开水或母乳往鼻孔内滴1~2滴,让鼻痂慢慢湿润软化,然后轻轻挤压鼻翼,促使鼻痂逐渐松脱,再用消毒小棉签将鼻痂卷除--鼻腔堵塞后导致用口呼吸1、影响婴幼儿的睡眠和进食2、易给病菌造成入侵的条件,易引起鼻炎、扁桃体炎、喉炎等。
3、长时间用口呼吸,会引起上唇翘起,开唇露齿4、因呼吸浅,肺部扩张不全,可致“漏斗胸”5、吃饭时忙于喘气,则“囫囵吞枣”,日久消化不良,易患贫血7、氧气和营养供应不足,身心发育均受影响张口呼吸的危害:不要养成在脸上和鼻孔乱抠的习惯 面部、口、鼻周围的皮肤血管很丰富,静脉与颅内静脉相通面部长疖子一定不能挤压,以免细菌挤进静脉,进入颅内,引起感染,危害生命二:鼻易出血区特点:在鼻中隔得前下方,鼻粘膜柔嫩,血管密集,表浅保育方法:鼻出血处理方法:1)安慰婴幼儿不要紧张,让婴幼儿安静坐下,用口呼吸,头略向前低,防止血液逆流进入口腔咽喉2)捏住鼻翼10分钟3)用湿毛巾冷敷鼻部和前额4)若不能止血,可用纱布卷、消毒药棉等塞鼻5)止血后短时间内不可用力揉搓鼻腔,不可捏鼻,也不做剧烈运动,避免再出血6)如无法止血或婴幼儿经常出血,应去医院检查了解鼻翼的位置•↗↗↖耳咽管的特点及保育•特点:耳咽管短、粗、平直,易患中耳炎•保育方法:鼻塞时应按正确的方法擤鼻涕,避免过于用力喉腔的特点及保育一、会厌软骨•特点:会厌软骨反应迟钝在吃饭时说笑哭泣,食物容易呛入气管,造成气管异物而危及生命。
•保育方法:1、吃饭时,让婴幼儿安静进食;2、玩耍时,嘴里不能含有食物;3、晨检时要检查幼儿口袋,避免幼儿将小玩具、食物带入教室,防止异物进入呼吸道二、声带三、气管与支气管四、肺•血液里的二氧化碳被呼出,吸入的氧气进入肺泡,最后进入血液循环幼儿肺的发育差,肺泡容量小,每次呼吸量比成人小,但幼儿新陈代谢旺盛,呼吸次数比成人多幼儿肺上血管多,所以含血量多,含气量相对较少,肺部感染后易出现呼吸困难保育小结•培养婴幼儿呼吸系统的良好习惯:用鼻呼吸;掌握正确擤鼻涕的方法;不随地吐痰;不蒙头睡觉;不乱挖鼻孔•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保护婴幼儿的“金嗓子”循环系统一、循环系统的简介 血液循环系统包括血液、心脏、血管二、婴幼儿循环系统的特点及保育•血液 *健康幼儿的血色素不得低于110g/L•心脏:心跳、脉搏不同年龄婴幼儿心跳次数(平均值)年龄每分钟心跳次数年龄每分钟心跳次数新生儿120~140次/分2-6岁80~100次/分1岁内110~130次/分三、保育小结•科学饮食有利于循环系统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内脏、黑木耳、蔬菜等防贫血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经常组织幼儿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以加强心脏收缩力,促进血液循环,投稿心脏的工作能力。
但要防止剧烈的体育运动•保证幼儿心情愉快,不过分激动或压抑•合理安排幼儿活动的场所尽量安排在室外进行,充分的氧气可增强心脏的活动能力•加强幼儿生活环境的卫生防疫工作,预防传染病的发生消化系统一、消化系统的简介二、婴幼儿消化系统的特点及保育•牙齿及口腔牙齿:•乳牙:生长情况、乳牙作用、乳牙的特点、保育方法 *乳牙共有20个,最早萌出的恒牙叫第一恒磨牙•恒牙:生长情况、换牙口腔•黏膜•唾液胃一、胃的简介二、婴幼儿胃的特点及保育特点:•容量少,排空快•溢奶常易发生•消化能力差保育方法:•在一日三餐外添加1~2餐•喂奶后轻拍背排出空气,人工喂养防止吸入大量空气•提醒细嚼慢咽,不吃汤泡饭,避免饭前大量饮水,控制甜味饮料肠一、小肠特点:吸收能力强保育方法:碎细烂软嫩,便于消化和吸收二:大肠特点:易便秘保育方法:•培养婴幼儿定时排便习惯•培养婴幼儿专心排便习惯•在饮食方面,多吃水果、蔬菜,搭配粗粮肝脏特点:发育不完善保育方法:•为婴幼儿准备的膳食不应过于油腻•重视早餐,预防低血糖保育方法:•细嚼慢咽,不吃汤泡饭•饭后漱口,睡前刷牙•不比赛吃饭•不在吃饭时批评婴幼儿•培养定时排便习惯•擦屁股时,女孩应从前往后擦,防止生殖系统的感染。
•大小便后和临睡前应清洗肛门泌尿系统一、泌尿系统的简介二、婴幼儿泌尿系统的特点和保育•特点:1、从无拘束排尿到有拘束排尿2、尿道短,易感染•保育方法:一、针对排尿:1、提醒排尿;(运动、睡眠前)2、不频繁排尿、不憋尿;3、做好遗尿婴幼儿防范;4、按照正确方法训练婴幼儿排尿二、针对尿道感染1、睡觉前清洗外阴;2、教会幼儿正确擦屁股方法;3、洗外阴的毛巾、盆等要专用,毛巾要消毒;4、充足饮水,及时排尿•保育方法:1、训练婴幼儿控制排尿的能力;2、做好男孩和女孩外阴的清洁卫生皮肤一、皮肤的简介•皮肤结构•皮肤功能:感觉;保护人体;调节体温;排泄;代谢二、婴幼儿皮肤的特点及保育•特点:1、保护机能差2、调节温度作用差3、渗透能力强 保育方法•针对保护机能1、内衣要柔软,以棉的为好;洗涤用无毒、无刺激品;水温要适宜2、保持皮肤清洁•针对体温调节1、冬季防冻疮、夏季防暑2、增强婴幼儿的冷然变化的适应能力3、培养用冷水洗脸、洗手的习惯•针对皮肤渗透1.凡盛过有毒物品的容器要妥善处理,决不能让幼儿玩2.在皮肤上涂拭药物要注意浓度和剂量,不得过量•保育方法:1、增强婴幼儿对冷然变化的适应能力;2、洗涤用品无毒、无刺激;3、保持婴幼儿的皮肤清洁卫生。
内分泌系统一、内分泌系统简介二、婴幼儿内分泌系统的特点及保育•特点:1. 生长激素分分泌↓→婴幼儿的身高↓ 生长激素的分泌主要是在夜间婴幼儿入睡后进行,所以保证婴幼儿睡眠时间和质量,有助于身高的增长2. 缺碘→甲状腺素↓ →婴幼儿智力↓•保育方法:1、保证婴幼儿的睡眠,有利于生长发育2、婴幼儿应摄取加碘的食盐神经系统一、神经系统的简介二、婴幼儿神经系统的特点及保育•特点:1、大脑皮层易兴奋,不易抑制;2、大脑皮层易疲劳;3、睡眠时间较长婴幼儿的睡眠时间年龄睡眠时间(h)年龄睡眠时间1~6月16~182~3岁127~12月14~153~6岁121~2岁13~14保育方法:一、针对婴幼儿兴易奋1、对形成不良行为和情绪的婴幼儿,应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纠正2、在教婴幼儿做事和学知识时,要想方设法引起他们的兴趣二、针对婴幼儿易疲劳:组织活动时间要短,内容不宜过难,要常变换活动内容和方式三、针对睡眠时间长: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保育小结1、生活有规律2、保证婴幼儿充足睡眠3、创建轻松愉快的精神环境感觉器官一、视觉器官—眼睛1、眼睛的介绍2、婴幼儿视觉的特点及保育•特点:1)5岁前可能有生理性远视;2)晶状体有效好的弹性;保育方法:注意婴幼儿用眼卫生,预防近视。
培养良好的用眼的用眼习惯;科学采光;远离危险;防止斜视)一、视觉异常介绍:斜视和弱视二、视觉异常的表现:•婴儿:对小玩具不敢兴趣;遮挡一只眼睛时,引起反感、哭闹或用手撕扯遮拦物遮拦另一只眼时,婴儿却无反应•幼儿:两眼不对称;看东西常偏头,眨眼、皱眉、眯眼;眼睛常发红、流泪;看书过近,混淆图形形状,喜看大图手眼协调差;不活泼,活动范围小,动作缓慢三、保育方法:及时发现婴幼儿视力的异常婴幼儿视觉异常听觉器官—耳一、耳的介绍:外耳、中耳、内耳二、婴幼儿耳的特点及保育•特点:1.容易生冻疮;2.易引起外耳道疖肿;3.易患中耳炎•保育方法:1.防止耳受冷;2.及时清理进入耳;不用锐利的工具给婴幼儿挖耳3.教会幼儿正确的擤鼻涕方法;不要躺着进食、饮水;及时清理进入耳内的污水保育小结•眼睛1.培养良好的用眼习惯2.调换座位防斜视3.不用手柔眼,用清洁毛巾、手绢,防眼病4.定期检查视力•耳1.不用锐利的工具挖耳2.保持外耳道清洁3.教会幼儿正确擤鼻涕方法,预防中耳炎4.保护婴幼儿的听力,减少生活噪音5.及时发现婴幼儿听力异常一、年龄阶段分法一、年龄阶段分法((一)、医学儿科学的年龄阶段划分法一)、医学儿科学的年龄阶段划分法胚发育期(胚发育期(0——8个周)个周)胎儿期(胎儿期(8周到出生)周到出生)新生儿期(从出生到新生儿期(从出生到28天)天)婴儿期(满月到一周岁)婴儿期(满月到一周岁)幼儿期(出生后第二年和第三年)幼儿期(出生后第二年和第三年)学前期(学前期(3到到6、、7岁)岁)学龄期(学龄期(6、、7到到11、、12岁)岁)青春发育期(女:青春发育期(女:11、、12到到17、、18; 男:男:13到到21岁)岁)(二)教育学的年龄阶段划分法二)教育学的年龄阶段划分法胎儿期、新生儿期胎儿期、新生儿期 、、 婴儿期同医学婴儿期同医学幼儿前期:幼儿前期:1---3岁岁学龄前期活幼儿期:学龄前期活幼儿期:3---6岁岁学龄期:学龄期:7----14岁岁二、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二、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一)、(一)、生长发育的不均衡性生长发育的不均衡性(二)、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性(二)、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性1、速率不同(波浪式)、速率不同(波浪式)第一年:身长增长第一年:身长增长20---25厘米厘米 体重增加体重增加6----7公斤公斤第二年:身长增长第二年:身长增长10厘米厘米 体重增加体重增加2.5---3.5公斤公斤2岁以后:身长岁以后:身长4---5厘米厘米 体重体重1.5---2公斤公斤2、长度比例不同、长度比例不同3、各系统的发育不平衡、各系统的发育不平衡神经系统发育最早神经系统发育最早生殖系统发育最晚生殖系统发育最晚三、三、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一)遗传因素(一)遗传因素(二)后天因素(二)后天因素1、营养、营养(同化作用同化作用 >异化作用异化作用)2、体格锻炼、体格锻炼(心肺心肺 骨骼骨骼)3、生活安排、生活安排4、疾病、疾病5、其他因素(家庭人口、季节、污染)、其他因素(家庭人口、季节、污染)四、常用的评价指标四、常用的评价指标•1、形态指标、形态指标•体重•体重是婴幼儿体格发育和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
•足月儿的出生体重正常范围为4-2.5kg,平均女孩为3.2±0.4Kg,男孩为3.3±0.4kg•出生后3-4天出现生理性体重下降,其原因为睡眠多吃奶少、母乳不足、皮肤水分蒸发、胎粪排除多等一般在7-10天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3个月是出生时的2倍;1岁出生时的3倍;2岁是初生的4倍;2岁以后到青春期增长缓慢,平均每年增加2kg体重推算公式:体重推算公式:•体重(kg)≈年龄x2+8身高•身长(身高)是婴幼儿发育和营养的重要性标志•足月儿出生平均身长为50cm(46-53cm)•出生后第一年增长最快,全年约增长25cm;第二年全年约增长10cm;2岁后每年增长约5-8cm•2岁至青春期(2-10岁)身高增长公式:身高(cm)=年龄×5(cm)+75(cm)•青春期进入第二个增长高峰头围•头围反应脑和颅骨的发育•足月儿出生头围平均值为34cm1岁时全年平均增加12cm,约为46cm;2岁时全年平均增加2cm,约为48cm;2岁以后增加很少;到15岁时平均值为53-54cm,与成人相近•大脑发育不全时呈小头畸形•头围过大常见脑积水及佝偻病后遗症囟门•囟门是反应颅骨的发育•前囟门是额骨和顶骨形成的菱形间隙。
出生时大小约1.5-2cm;出生后数月随头围增大而稍变大;6个月后逐渐骨化而变小;在1岁左右闭合•后囟门是顶骨和枕骨形成的三角形间隙,出生时已近闭合或很小,一般在1-2月时闭合•前囟门早闭(4个月),常见小头畸形;1.5岁未闭常见佝偻病、脑积水、克汀病•前囟门饱满着常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颅压增高,如脑膜炎、脑炎等•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