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77020534 上传时间:2024-08-21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1.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第一章 气固相催化反应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本征动力学重点:连续过程的反应速率;重点:连续过程的反应速率;重点:连续过程的反应速率;重点:连续过程的反应速率; 气固相催化反应的化学动力学气固相催化反应的化学动力学气固相催化反应的化学动力学气固相催化反应的化学动力学第一节 化学计量学1-1 1-1 化学计量式化学计量式化学计量式化学计量式: :表示参加反应的各组分的数量关系表示参加反应的各组分的数量关系 对对n n个组分、个组分、m m个反应的系统,第个反应的系统,第j j个反应的通式为:个反应的通式为: (1-4)(1-4)或或 (1-51-5)1-2 1-2 反应程度、转化率及化学膨

2、胀因子反应程度、转化率及化学膨胀因子 一、反应程度一、反应程度 对于反应对于反应 若始态摩尔量:若始态摩尔量: 终态摩尔量:终态摩尔量: 则:则: (1-1-7 7)即:即: (1-81-8);); (i i组分反应量)组分反应量)二、转化率二、转化率 对反应物对反应物A A (1-91-9) * *工业反应过程的进料中,各反应组分间往往不符合化学工业反应过程的进料中,各反应组分间往往不符合化学计量系数关系;通常选择不过量的反应物(关键组分,计量系数关系;通常选择不过量的反应物(关键组分,着眼组分)计算转化率。着眼组分)计算转化率。 三、化学膨胀因子三、化学膨胀因子 对涉及气体的气相反应或气固

3、相催化反应:对涉及气体的气相反应或气固相催化反应:在恒温恒压下,若反应前后总摩尔数发生变化,则必然在恒温恒压下,若反应前后总摩尔数发生变化,则必然引起反应物系和体积流率改变,引起浓度计算问题。引起反应物系和体积流率改变,引起浓度计算问题。为此定义为此定义化学膨胀因子化学膨胀因子 为:转化一摩尔组分为:转化一摩尔组分A A时,反时,反应混合物所增加或减少的摩尔数,即应混合物所增加或减少的摩尔数,即则则1-3 1-3 多重反应系统中独立反应数的确定多重反应系统中独立反应数的确定缘由:进行反应系统的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和化学平衡缘由:进行反应系统的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和化学平衡计算,要以反应方程为依据。

4、对于单一反应,确定反应方计算,要以反应方程为依据。对于单一反应,确定反应方程不成问题;对于多重反应,确定反应方程须先确定独立程不成问题;对于多重反应,确定反应方程须先确定独立反应数,再根据反应动力学的研究,才能加以确定。反应数,再根据反应动力学的研究,才能加以确定。如如C0C0、CO2 CO2 、H2H2、CH3OHCH3OH、H2O H2O 等等5 5个反应组分,可写出个反应组分,可写出3 3个反应方程:个反应方程:CO2CO2H2H2CH3OH CH3OH ;CO2CO23H23H2CH3OHCH3OHH2O H2O ;CO2CO2H2H2C0C0H2OH2O但这但这3 3个反应方程线性相

5、关,只个反应方程线性相关,只2 2个独立,即独立反应数为个独立,即独立反应数为2 2。 存在一个确定独立反应数的问题。存在一个确定独立反应数的问题。1-3 1-3 多重反应系统中独立反应数的确定多重反应系统中独立反应数的确定方法:方法:原子矩阵法原子矩阵法设反应物系含有设反应物系含有n n个反应组分个反应组分A1, A2,A1, A2,,ANAN;其中包;其中包含含 种元素。若种元素。若 为组分为组分A A的分子式中元素的分子式中元素j j的系数,则的系数,则可写出(可写出( n n)阶的系数矩阵(原子矩阵)阶的系数矩阵(原子矩阵) (1-15)(1-15)若原子矩阵的若原子矩阵的“秩秩”R,

6、R,则独立反应数(或关键组分数)则独立反应数(或关键组分数) 见见P10P10例例1-11-11-41-4:多重反应的收率及选择率:多重反应的收率及选择率 对单一反应,反应物的转化率即产物的生成率(收率)。对单一反应,反应物的转化率即产物的生成率(收率)。对多重反应(同时反应、平行反应、连串反应、连串平行对多重反应(同时反应、平行反应、连串反应、连串平行反应),除反应物的转化率外,还须有目的产物的收率和选反应),除反应物的转化率外,还须有目的产物的收率和选择率。择率。 S S (1-18)(1-18) 显然,显然, Y=SXY=SX (1-19) (1-19) 1-5. 1-5.气相反应的物料

7、衡算气相反应的物料衡算 见见P12-14P12-14:例例1-21-2、例例1-31-3第二节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形式第二节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形式1-6 1-6 间歇系统及连续系统间歇系统及连续系统 一、间歇系统一、间歇系统 反应物系的组成、温度、压力等参数随时间变化,反应物系的组成、温度、压力等参数随时间变化,不随反应空间(位置)变化不随反应空间(位置)变化, ,独立变量为时间微元时间:独立变量为时间微元时间: (1-201-20,1-241-24,1-251-25)对均相系统:对均相系统: 为为VV反应混合物体积;反应混合物体积;若恒容(液相)反应,若恒容(液相)反应, (1-211-21)

8、 对多相系统:两相流体系统,对多相系统:两相流体系统, 为为SS相界面积相界面积 流固系统:流固系统: 为为SS固体表面积或催化剂内表面积固体表面积或催化剂内表面积 或或 为为W W固体或催化剂质量固体或催化剂质量 1-6 1-6 间歇系统及连续系统间歇系统及连续系统显然,对于反应:显然,对于反应: (1-221-22)有有 (1-231-23) 或或 1-6 1-6 间歇系统及连续系统间歇系统及连续系统二、连续系统二、连续系统 反应物系的浓度、温度、压力参数随反应空间(位反应物系的浓度、温度、压力参数随反应空间(位置)变化,不随时间变化。置)变化,不随时间变化。 独立变量为反应空间(位置)独

9、立变量为反应空间(位置)微元空间(微元体微元空间(微元体积、微元表面积、微元质量):积、微元表面积、微元质量): 或或 或或 (1-261-26)1-6 1-6 间歇系统及连续系统间歇系统及连续系统 空间速度(空间速度(空速空速) :单位反应体积所能处理的反应:单位反应体积所能处理的反应混合物之体积流率。混合物之体积流率。 质量空速质量空速 :单位质量催化剂所能处理的反应混合物:单位质量催化剂所能处理的反应混合物之体积流率。之体积流率。 单位:单位: 或或式中:式中: 标准初态体积流率。标准初态体积流率。 单位:单位:或或1-6 1-6 间歇系统及连续系统间歇系统及连续系统标准接触时间标准接触

10、时间 : , (空时)(空时)(1-281-28)对均相反应,对均相反应, 恒容恒容 (1-301-30,1-311-31) 第三节动力学方程第三节动力学方程1-8 1-8 动力学方程的表示形式动力学方程的表示形式对特定(给定)反应:对特定(给定)反应: P P不变不变 T T恒定恒定C C组成,液相反应:摩尔浓度组成,液相反应:摩尔浓度 ; 气相反应连续系统:分压气相反应连续系统:分压pipi或摩尔分率或摩尔分率yiyi; 加压气相反应:逸度加压气相反应:逸度fifi。 1-8 1-8 动力学方程的表示形式动力学方程的表示形式动力学方程动力学方程:对基元反应,由质量作用定律直接写出;:对基元

11、反应,由质量作用定律直接写出; 对非基元反应,由实验确定。对非基元反应,由实验确定。现有反应:现有反应: 若为均相反应:若为均相反应: (非基元反应)(非基元反应) (1-321-32) (基元反应)(基元反应) 1-8 1-8 动力学方程的表示形式动力学方程的表示形式若为气固催化反应(非基元反应):若为气固催化反应(非基元反应):据不均匀表面吸附理论:据不均匀表面吸附理论: (1-331-33);); (分压(分压pipi或逸度)或逸度)据均匀表面吸附理论:据均匀表面吸附理论: (1-361-36)1-9 1-9 反应速率常数及温度对反应速率反应速率常数及温度对反应速率 常数影响的异常现象常

12、数影响的异常现象 ArrheniusArrhenius经验方程:经验方程: (1-371-37)讨论讨论:k k的单位与反应速率的表示方式有关:的单位与反应速率的表示方式有关: (均相反应);(均相反应); 、 (气固催化反应,气固非催化反应)(气固催化反应,气固非催化反应) (1-381-38);); 单位反应体积的反应表面积,(或比反应表面积)单位反应体积的反应表面积,(或比反应表面积) 单位反应体积中固体或固体催化剂单位反应体积中固体或固体催化剂 的质量(或堆密度的质量(或堆密度)1-9 1-9 反应速率常数及温度对反应速率反应速率常数及温度对反应速率 常数影响的异常现象常数影响的异常现

13、象k k的单位与反应物系组成的表示方法有关:的单位与反应物系组成的表示方法有关:对气相反应物系:对气相反应物系: 、 、 、 若为理想气体:若为理想气体: (1-391-39)1-9 1-9 反应速率常数及温度对反应速率反应速率常数及温度对反应速率 常数影响的异常现象常数影响的异常现象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反应机理不变,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反应机理不变,E E值不随温度值不随温度T T变化,变化, 为直线但对为直线但对气固催化反应,当传质过程对反应过气固催化反应,当传质过程对反应过程的影响未完全消除时,程的影响未完全消除时,E E随随T T变化,变化,此时测得的此时测得的k k包含了传质过程的影响,

14、包含了传质过程的影响,称为称为宏观(总体)反应速率常数宏观(总体)反应速率常数 的异常现象:见的异常现象:见P19P191-10 1-10 动力学方程的转换动力学方程的转换(自学)(自学) 见见P19P192222例例1-41-4例例1-51-5 将动力学方程表达成各反应组分的初态摩尔分率和关将动力学方程表达成各反应组分的初态摩尔分率和关键组分的摩尔分率(变量)的表达式。将某些气相组分的键组分的摩尔分率(变量)的表达式。将某些气相组分的摩尔分率转换成关键组分的摩尔分率。摩尔分率转换成关键组分的摩尔分率。第四节第四节 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方程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方程 1-12 1-12

15、固体催化剂固体催化剂 * *催化剂的三个催化剂的三个基本特征基本特征:改变反应途径(活化能)改变反应途径(活化能) 不改变平衡状态和反应热不改变平衡状态和反应热 选择性选择性负催化剂负催化剂 * *均相催化均相催化与与多相催化多相催化: 反应在相内进行;反应在相界面上进行反应在相内进行;反应在相界面上进行 * *形态形态:多孔性物质(颗粒);网状物;(粉状)。:多孔性物质(颗粒);网状物;(粉状)。 颗粒:规则或不规则;颗粒:规则或不规则; 形状:圆柱形、环柱形、薄壁异形(车轮、舵轮、蜂窝)。形状:圆柱形、环柱形、薄壁异形(车轮、舵轮、蜂窝)。 颗粒和形状,根据反应和反应器来定。颗粒和形状,根

16、据反应和反应器来定。* *气固催化理论气固催化理论:活性位理论:活性位理论三步骤:三步骤: 反应物活性位吸附;反应物活性位吸附; 表面反应;表面反应; 产物活性位脱附。产物活性位脱附。 1-12 1-12 固体催化剂固体催化剂一固体催化剂的主要组成及制备方法:一固体催化剂的主要组成及制备方法:* *主要组成主要组成:活性成分(金属、金属氧化物)活性成分(金属、金属氧化物)催化作用催化作用助催化剂(结构性、调变性)助催化剂(结构性、调变性)提高催化剂活性、选择提高催化剂活性、选择性、稳定性性、稳定性载体(负载型催化剂)(氧化铝、二氧化硅、活性炭、硅载体(负载型催化剂)(氧化铝、二氧化硅、活性炭、

17、硅胶、硅藻土等)胶、硅藻土等)承载流活性组分和助催化剂,增大承载流活性组分和助催化剂,增大表面积,提高活性、选择性、稳定性(载体和活性组分表面积,提高活性、选择性、稳定性(载体和活性组分产生产生协同效应协同效应) * *制备方法制备方法:浸渍法;沉淀法;共混法;熔融法。:浸渍法;沉淀法;共混法;熔融法。1-12 1-12 固体催化剂固体催化剂* *内表面积内表面积: 内表面积内表面积 、活性位、本征活性(消除扩散影响的活性、活性位、本征活性(消除扩散影响的活性 ) 常用测比表面积常用测比表面积SjSj的方法:气体吸附法(的方法:气体吸附法(BETBET)。)。m2/gm2/g* *孔容积孔容积

18、VgVg和和孔隙率孔隙率 : :每克催化剂内部孔道所占体积。氦汞置换法测定:每克催化剂内部孔道所占体积。氦汞置换法测定ml/gml/g1-12 1-12 固体催化剂固体催化剂 催化剂固相的催化剂固相的真密度真密度只含骨架体积;只含骨架体积; 催化剂颗粒催化剂颗粒表观密度表观密度或或假密度假密度包含了内孔体积;包含了内孔体积; 堆积密度堆积密度或或床层密度床层密度包含了颗粒间的空隙以及内孔体积包含了颗粒间的空隙以及内孔体积 :催化剂颗粒的孔容积与颗粒的总容积之比;:催化剂颗粒的孔容积与颗粒的总容积之比; (1-401-40) (1-411-41) 床层空隙率床层空隙率1-12 1-12 固体催化

19、剂固体催化剂 孔径及其分布孔径及其分布:微孔微孔( (microporemicropore):):孔半径孔半径1nm1nm;活性炭、沸石分子筛;活性炭、沸石分子筛中孔中孔(mesoporemesopore):孔半径):孔半径125nm125nm;多数催化剂中的;多数催化剂中的大部分孔(气体吸附法测分布)大部分孔(气体吸附法测分布)大孔大孔(macroporemacropore):孔半径大于):孔半径大于25nm25nm;硅藻土(汞压法;硅藻土(汞压法测分布)测分布) 平行孔模型平行孔模型:平均孔半径平均孔半径 (1-441-44)1-12 1-12 固体催化剂固体催化剂三、催化剂的活化与钝化:

20、三、催化剂的活化与钝化:* *活化活化:在一定:在一定P P、T T下,用一定组成的气体对催化剂进行处下,用一定组成的气体对催化剂进行处理,使其中以某种氧化物、氢氧化物、盐的形态存在的活理,使其中以某种氧化物、氢氧化物、盐的形态存在的活性组分得到还原或发生相变,而获得催化反应所必需的活性组分得到还原或发生相变,而获得催化反应所必需的活性组分和相组成的过程。性组分和相组成的过程。 还原,硫化:如还原,硫化:如COCO、MoMo加加H2H2脱脱S S和耐和耐S S变换催化剂(氧化变换催化剂(氧化物物硫化物)。硫化物)。* *钝化钝化:钝化膜,:钝化膜,“严格控制的氧化严格控制的氧化”。予还原、再还

21、原。予还原、再还原。1-13 1-13 吸附等温方程吸附等温方程 一、化学吸附:一、化学吸附: 物理吸附物理吸附:由分子间力:由分子间力范德华力产生;无明显选择范德华力产生;无明显选择性;单分子层、多分子层;吸附、脱附速率快;热效应较性;单分子层、多分子层;吸附、脱附速率快;热效应较小;小;T T ,吸附量,吸附量 (只在较低温度下进行)。(只在较低温度下进行)。 化学吸附化学吸附:由固体表面与吸附分子间化学键产生;有显:由固体表面与吸附分子间化学键产生;有显著选择性;单分子层;热效应与反应热同数量级;被吸附著选择性;单分子层;热效应与反应热同数量级;被吸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成为活性态吸附分子

22、,活化能低(在分子结构发生变化,成为活性态吸附分子,活化能低(在较高温度下更有利)。较高温度下更有利)。吸附等温线吸附等温线:恒温下,平衡吸附量:恒温下,平衡吸附量分压的关系曲线。分压的关系曲线。描述吸附等温线的模型描述吸附等温线的模型: 理想吸附层模型理想吸附层模型(LangmuirLangmuir均匀表面吸附模型)均匀表面吸附模型) 真实吸附层模型真实吸附层模型(不均匀表面吸附模型)(不均匀表面吸附模型) 1-13 1-13 吸附等温方程吸附等温方程二、理想吸附层等温方程:二、理想吸附层等温方程: 理想吸附层模型:理想吸附层模型: 三个基本三个基本要点要点: 催化剂表面是均匀的;催化剂表面

23、是均匀的; 吸附分子间无相互作用;吸附分子间无相互作用; 吸附和脱附处于动态平衡。吸附和脱附处于动态平衡。 langmuirlangmuir吸附正常方程:吸附正常方程: (1-481-48) 净吸附速率(净吸附速率( = a- d= a- d)1-13 1-13 吸附等温方程吸附等温方程langmuirlangmuir理想吸附等温方程:理想吸附等温方程: (1-491-49)()(单组分被吸附单组分被吸附) (吸附平衡常数),表明固体表面吸附能力的强弱程度。(吸附平衡常数),表明固体表面吸附能力的强弱程度。 (1-551-55)()(多组分被吸附多组分被吸附) 当单组分吸附,被吸附分子解离成两

24、个原子,且各点一个活当单组分吸附,被吸附分子解离成两个原子,且各点一个活性位时:性位时: (1-561-56) 1-13 1-13 吸附等温方程吸附等温方程三、真实吸附等温方程:三、真实吸附等温方程: 简化模型简化模型:由于催化剂表面的不均匀性,当:由于催化剂表面的不均匀性,当 增加增加时,时, 增加;增加; 下降。对中等下降。对中等 的不均匀表面,的不均匀表面, (1-571-57) (1-581-58) 单组分不均匀表面吸附等温方程(单组分不均匀表面吸附等温方程(吸附吸附等温方程):等温方程): 或或 (1-611-61)1-13 1-13 吸附等温方程吸附等温方程不均匀表面吸附速率方程:

25、不均匀表面吸附速率方程: (1-631-63)式中,式中, , , ; ; = = ,1-14 1-14 均匀表面吸附动力学方程均匀表面吸附动力学方程 (Langmuir-HinshelwoodLangmuir-Hinshelwood方程)方程) 一、过程为单组分反应物的化学吸附控制一、过程为单组分反应物的化学吸附控制 (A A的吸附控制)的吸附控制) (1-651-65) 式中:式中: , 1-14 1-14 均匀表面吸附动力学方程均匀表面吸附动力学方程二、过程为表面化学反应控制:二、过程为表面化学反应控制: (惰性组分被吸附)(惰性组分被吸附) (1-661-66) 式中:式中: 1-14

26、 1-14 均匀表面吸附动力学方程均匀表面吸附动力学方程三、过程为单组分产物的脱附控制:三、过程为单组分产物的脱附控制: (L L的脱附控制)的脱附控制) (1-671-67)式中:式中:1-151-15不均匀表面吸附动力学方程不均匀表面吸附动力学方程 一、过程为单组分反应物的化学吸附控制一、过程为单组分反应物的化学吸附控制 A A的吸附控制的吸附控制 (1-681-68)二、过程为单组分吸附态的表面化学反应控制二、过程为单组分吸附态的表面化学反应控制 (1-691-69)三、过程为单位分产物的脱附控制:三、过程为单位分产物的脱附控制: L L的吸附控制的吸附控制 (1-1-7070)第五节温

27、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第五节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1-16 1-16 温度对单一反应速率的影响温度对单一反应速率的影响 不可逆反应不可逆反应: ,k k ,速率,速率r r ,产率,产率y y ,有利;,有利; T T 过高过高 ,活性丧失,材料耐温,热能供应,可能副,活性丧失,材料耐温,热能供应,可能副反应(选择率反应(选择率S S)不利)不利 NoteNote:在考虑限制因素前提下,选用较高温度。:在考虑限制因素前提下,选用较高温度。1-16 1-16 温度对单一反应速率的影响温度对单一反应速率的影响可逆吸热反应可逆吸热反应:不带副反应时:不带副反应时: (1-711-71) : , , (平衡

28、转化率(平衡转化率 同上,尽可能高温下进行。同上,尽可能高温下进行。1-16 1-16 温度对单一反应速率的影响温度对单一反应速率的影响可逆放热反应可逆放热反应: 不带副反应时:(对一定组成反应物系)不带副反应时:(对一定组成反应物系) : , 较低较低T T范围,范围,RARA 存在存在RARA,OPtOPt即即TOPt TOPt 较高较高T T范围,范围,RARA 或对于一定组成的反应物系,在同一反应速率下,或对于一定组成的反应物系,在同一反应速率下,具有最高转化率的温度。具有最高转化率的温度。 1-16 1-16 温度对单一反应速率的影响温度对单一反应速率的影响 最佳温度最佳温度TOPt

29、TOPt: 对于一定组成的反应物系,对于一定组成的反应物系, 具有最大反应速率的温度。具有最大反应速率的温度。1-16 1-16 温度对单一反应速率的影响温度对单一反应速率的影响二、单一可逆放热反应的最佳温度曲线:二、单一可逆放热反应的最佳温度曲线: R Rx xT T的关系:为图示(板书)的关系:为图示(板书)T T低,(低,(RARA)xAhxAh,TOPt TOPt (RARA)xAlxAl,TOPtTOPt ,T T高高 高温操作:随高温操作:随XA XA ,应逐渐,应逐渐TOPtTOPt 最佳温度曲线最佳温度曲线(TOPtTOPt线):相应于各转化率的最佳温线):相应于各转化率的最佳

30、温度所组成的曲线,即度所组成的曲线,即TOPtTOPtX X关系曲线。关系曲线。1-16 1-16 温度对单一反应速率的影响温度对单一反应速率的影响平衡曲线平衡曲线(TeTe线):表示线):表示TeTeX X关系曲线;关系曲线; 改变操作压力或反应物初始组成,就会使平衡曲线改改变操作压力或反应物初始组成,就会使平衡曲线改变。最佳温度曲线随平衡曲线而变。变。最佳温度曲线随平衡曲线而变。凡能提高凡能提高X*X*而又不而又不影响反应速率常数的因素,皆会使同转化率影响反应速率常数的因素,皆会使同转化率TOPt TOPt 。 TOPtTOPt与与TeTe关系关系:在同一转化率下:在同一转化率下 (1-7

31、21-72)1-17 1-17 温度对多重反应速率的影响温度对多重反应速率的影响 平行反应平行反应:对恒温、恒容间歇反应器中进行的两平:对恒温、恒容间歇反应器中进行的两平行反应,均为拟一级、行反应,均为拟一级、A2A2大量过剩。大量过剩。 当当 时,时,XA1 XA1 ; 若若 E1E1E2E2, SA3 YA3SA3 YA3 E1 E1E2E2, ,SA3 YA3=XA1SA3SA3 YA3=XA1SA3 存在一个最佳温度。存在一个最佳温度。(主反应)(主反应)(副反应)(副反应)1-17 1-17 温度对多重反应速率的影响温度对多重反应速率的影响NoteNote: :可见:可见:T T ,

32、有利于,有利于E E大的反应;大的反应; T ,T ,有利于有利于E E小的反应;小的反应; 反应速率(选择率)温度效应。反应速率(选择率)温度效应。对催化反应,选择合适催化剂,使对催化反应,选择合适催化剂,使 , 以以利利s s (重要手段)(重要手段)1-17 1-17 温度对多重反应速率的影响温度对多重反应速率的影响二连串反应二连串反应若若A4A4为目的产物:为目的产物: T T , , YA4YA4若若A3A3为目的产物:为目的产物: 可导出可导出YA3YA3,XA1, XA1, 间关系间关系A4 1-17 1-17 温度对多重反应速率的影响温度对多重反应速率的影响 当当XA1XA1一

33、定时,若一定时,若 ,则,则YA3 YA3 。 (1-(1-90)90) 当当T T 时,时, 若若E1E1E2E2, ,SA3 ,SA3 ,YA3 YA3 (YA4 YA4 )高温有利)高温有利 若若E1E1E2E2, ,SA3 SA3 ,YA3 YA3 (YA4 YA4 )低温有利)低温有利第六节第六节 固体催化剂的失活固体催化剂的失活 1-18 1-18 固体催化剂失活的原因固体催化剂失活的原因 失活失活:由于各种物质及热的作用,使催化剂的组成及:由于各种物质及热的作用,使催化剂的组成及结构发生变化,导致活性下降及催化性能劣化的现象。结构发生变化,导致活性下降及催化性能劣化的现象。 原因

34、原因: 中毒:暂时性中毒,永久性中毒中毒:暂时性中毒,永久性中毒结丝、堵塞结丝、堵塞烧结、热失活:耐热温度烧结、热失活:耐热温度1-191-19催化剂失活动力学催化剂失活动力学 活性活性 (1-91)(1-91)失活速率失活速率 (1-92)(1-92) 1-191-19催化剂失活动力学催化剂失活动力学失活速率方程表达式失活速率方程表达式 平行失活平行失活:A R(A R(产物产物)+P ()+P (副产物副产物 ) ) (1-931-93)连串失活连串失活:A R PA R P (1-941-94)并列失活并列失活(中毒失活):(中毒失活):A R A R ,P PP P (1-951-95)独立失活独立失活(老化):(老化): (1-961-9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