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病概说与纲要》课件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77004644 上传时间:2024-08-21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2.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阳病概说与纲要》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太阳病概说与纲要》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太阳病概说与纲要》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太阳病概说与纲要》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太阳病概说与纲要》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太阳病概说与纲要》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阳病概说与纲要》课件(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L/O/G/O太阳病篇太阳病篇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太阳经系的生理病理太阳经系的生理病理 太阳病的证候分类太阳病的证候分类 太阳病的治疗与转归太阳病的治疗与转归1、太阳的生理特点;、太阳的生理特点;2、太阳的病理;、太阳的病理;1、治则与治法;、治则与治法;2、转归、转归1、太阳经证;(表证)、太阳经证;(表证) 3、太阳兼证;、太阳兼证;2、太阳腑证;(里证)、太阳腑证;(里证) 4、太阳变证、类似证;、太阳变证、类似证;概述概述太阳经系生理太阳经系生理一、太阳之经:一、太阳之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上额,交 巅,络脑,下项,挟脊抵 腰,络肾属膀胱。手太阳小肠

2、经:手太阳小肠经:起于小指外侧,循至肩, 从缺盆下行络心,属小肠。手足太阳经经络示意图手足太阳经经络示意图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二、太阳之腑:二、太阳之腑:足太阳膀胱:足太阳膀胱:水腑主藏津液,职司气化手太阳小肠:手太阳小肠:火腑主受盛化物,泌别清 浊而渗入膀胱。三、太阳之气:三、太阳之气: 肾阳蒸化膀胱津液,形成一种雾露之气,达于体表。“卫气卫气”(从功能)、“表气”(从部位)生理功能特点生理功能特点4阳气较多,正气旺盛;阳气较多,正气旺盛;1235职司卫外,统摄营卫;职司卫外,统摄营卫;六经藩篱,受邪首当;六经藩篱,受邪首当;参与气化,主司排水;参与气化,主司排水

3、;内应少阴,表里互通;内应少阴,表里互通;疑问:疑问:肺主气属卫,而这里又提出太阳亦主表,它们有什么关系? 关系示意图关系示意图从卫气生成、敷布来看:卫气:充皮肤、卫气:充皮肤、肥腠理、司开肥腠理、司开阖阖 敷布体表敷布体表胃为水谷之海胃为水谷之海卫气之本卫气之本卫出中焦卫出中焦来源来源肾阳的推动肾阳的推动卫出下焦卫出下焦根本根本内经:肾合膀胱、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心肺宣发心肺宣发卫出上焦卫出上焦运行运行 太阳的功能,亦即太阳气化,实际上是足太阳太阳的功能,亦即太阳气化,实际上是足太阳膀胱经,与手太阴肺的生理活动的综合体现。前人膀胱经,与手太阴肺的生理活动的综合体现。前人将其概括为:将其概

4、括为:“统营卫而主表统营卫而主表”太阳的功能,亦即太阳气化,实际上是足太阳膀胱经,太阳的功能,亦即太阳气化,实际上是足太阳膀胱经,与手太阴肺的生理活动的综合体现。前人将其概括为:与手太阴肺的生理活动的综合体现。前人将其概括为:“统营卫而主表统营卫而主表”太阳气化太阳气化(生理功能)(生理功能)足太阳膀胱经卫气足始于太阳,昼行于 阳,夜行于阴(卫外固表)手太阴肺经营气始于手太阴,洒陈于六 腑,和调于五脏(内营支持)统营卫,统营卫,主表主表诸经藩篱诸经藩篱外合皮毛外合皮毛人体防卫病邪侵袭的第一道屏障风寒犯表营卫首当其冲卫阳失固卫阳失固营阴外泄营阴外泄卫阳被遏卫阳被遏营阴郁滞营阴郁滞营卫失调营卫失调

5、经气不利经气不利(病理反应)(病理反应)太阳表证太阳表证1、太阳病的病因:风寒外袭、太阳病的病因:风寒外袭 素问素问评热病论评热病论:“巨阳主气,故先受巨阳主气,故先受邪邪”2、病机:风寒袭表,营卫不和、病机:风寒袭表,营卫不和 营卫不和是太阳病的基本矛盾。因为太阳营卫不和是太阳病的基本矛盾。因为太阳主皮肤而统营卫,故营卫失调是其主要的主皮肤而统营卫,故营卫失调是其主要的病理机制。病理机制。3、病位、病性:表证、实证、寒证、病位、病性:表证、实证、寒证太阳经系病理太阳经系病理经证经证腑证腑证A、太阳蓄水证;、太阳蓄水证;兼证兼证病机重心不变,病机重心不变,兼见次要症候兼见次要症候本证各有兼证本

6、证各有兼证中风中风 七大兼证七大兼证伤寒伤寒四大兼证四大兼证变证变证误治失治;误治失治; 证候脱离太阳;证候脱离太阳;类似证类似证杂病;杂病; 类似太阳病;类似太阳病; 为了鉴别;为了鉴别;太阳太阳太阳太阳太阳太阳太阳太阳太阳太阳太阳太阳经证与腑证经证与腑证兼证兼证变证与类似证变证与类似证B、太阳蓄血证;、太阳蓄血证;A、太阳中风证;、太阳中风证;B、太阳伤寒证;、太阳伤寒证;C、太阳轻证;、太阳轻证;太阳病证候分类太阳病证候分类太阳病证候分类太阳病证候分类一、太阳表证:一、太阳表证:1、太阳中风:、太阳中风:病机:风寒袭表,腠理疏松,营卫不调症状:发热、恶风寒、头痛、自汗、脉浮缓2、太阳伤寒

7、:、太阳伤寒:病机:风寒外束,腠理致密,卫阳被遏,营阴郁 滞症状:发热、恶风寒、无汗、头项强痛、身体骨 节疼痛、脉浮紧3、太阳轻证:病机:太阳日久邪微,汗出不彻,表证羁 留不解症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如疟状、头 痛、脉浮二、太阳病变证二、太阳病变证 指太阳病失治、误治而发生性质改变的证候。 占太阳篇大部分篇幅。三、太阳病类似证三、太阳病类似证 指疾病早期出现一些类似太阳病表现的病证。辛温解表:辛温解表:1、太阳中风调和营卫,解肌祛风;2、太阳伤寒辛温发汗,宣肺平喘;3、表郁轻证小发其汗;辛凉解表辛凉解表主治方中随证加减主治方中随证加减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证治之兼

8、证兼证兼证兼证温病温病温病温病变证变证变证变证本证本证本证本证太阳病太阳病治则与治法治则与治法太阳病治疗与转归太阳病治疗与转归太阳病转归:太阳病转归:u(1)痊愈:汗之得法,表解而愈;u(2)传经:正退邪盛,病情发展;阳明太阳病 少阳 三阴(少阴多见)u(3)变证:治不如法,失治误治太阳病治疗与转归太阳病治疗与转归传传内陷内陷第一节第一节 太阳病脉证提纲太阳病脉证提纲太陽之爲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1)p病因:风寒外袭p主症与病机:p热型:恶寒与发热并见。病在太阳,卫气抗邪,当有发热。本条虽未言及,但应知有发热一症。太阳病提纲太阳病提纲脉浮脉浮头项强痛头项强痛恶寒恶寒外邪束表外邪束表(风风

9、寒寒犯犯表)表)正气向外抗邪正气向外抗邪太阳经气郁滞太阳经气郁滞卫阳被遏,温煦失职卫阳被遏,温煦失职释疑:释疑:提纲证中为何未提及发热?提纲证中为何未提及发热?太阳伤寒证早期可有短暂的“或未发热”相对而言“恶寒”更能突出太阳表证的特征发热为三阳病共有证省文太陽病,發熱,汗出,惡風,脈緩者,名爲中風中風。(2)太陽病,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者,名爲傷寒傷寒。(3)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居者如惊癎,时瘛疭。若

10、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6)太阳病分类提纲太阳病分类提纲1 1、太阳中风、太阳中风:(中风表虚):(中风表虚)【病因】寒风袭表【病机】风邪袭表,营卫失和(卫强营弱)【脉证主要特征】汗出、脉浮缓【脉证分析】太阳病提纲诸证(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发热风寒袭表,正气奋起抗邪,正邪相争汗出卫不外固,营不内守恶风卫阳不固,腠理疏松,不胜风袭脉缓汗出肌疏,营阴外泄,脉气不充2 2、太阳伤寒、太阳伤寒:(风寒表实):(风寒表实)【病因】风寒袭表【病机】风寒束表,卫闭营郁【脉证主要特征】无汗、脉浮紧【脉证分析】或已发热卫阳及时达表抗邪或未发热必恶寒风寒束表,卫阳被郁,肌肤失煦体痛寒邪束表,卫闭营郁,

11、经气运行不畅呕逆卫郁不宣,影响胃失和降脉阴阳俱紧风寒束表,营阴郁滞,脉道敛束无汗省文。卫遏营郁,肌表闭郁卫阳郁闭较重体质素弱卫阳不能及时达表抗邪3 3、太阳温病:、太阳温病:【病因】温热邪气外袭【病机】外感温热之邪,邪犯肺卫,致热邪伤津【脉证主要特征】发热而渴,不恶寒,脉浮数【脉证分析】发热卫阳与温热邪气相争渴邪热伤津不恶寒初期温热夹风侵袭肺卫,故轻微短暂的恶风寒;中后期以伤阴液为主,故不恶寒;证名证名 病因病因同同异异主主 症症病机病机治法治法中风中风伤寒伤寒温病温病寒风寒风风寒风寒 风热风热发热发热恶寒恶寒 脉浮脉浮 恶寒重、发热轻、头痛、恶寒重、发热轻、头痛、汗出、脉缓。汗出、脉缓。恶寒

12、发热皆重、头痛、恶寒发热皆重、头痛、无汗、脉紧。无汗、脉紧。 发热重、恶寒轻、口渴、发热重、恶寒轻、口渴、脉数脉数 。营卫不调营卫不调卫闭营郁卫闭营郁风热外袭风热外袭解肌祛风解肌祛风 辛温发汗辛温发汗 辛凉清解辛凉清解病症病症病机病机身灼热身灼热脉阴阳俱浮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自汗出身重身重多眠睡多眠睡鼻息必鼾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语言难出 邪热壅盛,灼伤津液,其热更炽。邪热壅盛,灼伤津液,其热更炽。邪热充斥内外。邪热充斥内外。热迫津泄。热迫津泄。热壅气滞,经脉不利。或热盛伤气热壅气滞,经脉不利。或热盛伤气热盛神昏。热盛神昏。邪热壅肺,呼吸不利。邪热壅肺,呼吸不利。热盛神昏,或热扰心神热盛神昏,或热扰心神

13、若发汗已(误用辛温发汗):若发汗已(误用辛温发汗):病症病症病机病机小便不利小便不利直视直视失溲失溲 误下重伤津液,化源枯竭。误下重伤津液,化源枯竭。津伤热炽,精气不能上注于目。津伤热炽,精气不能上注于目。热盛神昏,关门不固。热盛神昏,关门不固。若被下者:若被下者: 以上诸症反映了风温误下,致热愈炽而津愈伤,以上诸症反映了风温误下,致热愈炽而津愈伤,真阴枯竭之象。真阴枯竭之象。病症病症病机病机发黄发黄如惊痫,时瘛如惊痫,时瘛疭疭若火熏之若火熏之 热盛熏灼肝胆,肝失疏泄,热盛熏灼肝胆,肝失疏泄,胆汁外溢。胆汁外溢。热迫神明,引动肝风。热迫神明,引动肝风。火邪伤营,瘀热郁蒸。火邪伤营,瘀热郁蒸。若

14、被火者:若被火者: 预后:预后: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附:关于附:关于“风温风温”病名的讨论。病名的讨论。诸家看法颇不一致,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观点:诸家看法颇不一致,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观点:认为病因既有风邪,又有温邪(从外因来解释)。如方有执曰:“风温,谓触犯于温而有风也。”认为是温病误汗,肝风内动,鼓荡温邪(从内因来解释),如章虚谷曰:“误发其汗,反伤津气,助其邪势。故身更灼热。因而勾起其肝风,鼓荡其温邪,故名曰风温”。认为是温病为风药所坏(从误治来解释)如程郊倩曰:“未发汗只是温,发汗已身灼热,则现为风药所坏,遂名风温。”认为风温是指温邪犯肺之证,如近人王永谦。【原

15、文】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4)【原文】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5)【原文】伤寒六七日,无大热,其人躁烦者,此为阳去入阴故也。(269)【原文】伤寒三日,三阳为尽,三阴当受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呕,此为三阴不受邪也。(270)辨传变及欲解时辨传变及欲解时如何判断传与不传?如何判断传与不传?伤寒一日伤寒一日脉静脉静不数急不数急不传不传 (无变化)(无变化)颇欲吐颇欲吐少阳少阳躁烦躁烦阳明阳明脉数急脉数急里热里热邪传他经邪传他经伤寒二三日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阳明、少阳证不见不传。不传。伤寒六七日伤寒六七日无大热无大热躁烦躁烦阳明

16、阳明少阳少阳三阴三阴表证传里表证传里伤寒三日伤寒三日反能食、不呕反能食、不呕不传三阴不传三阴【原文】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8) 【词解】 行其经尽:指太阳之邪行经之期已完了。 欲作再经:指邪将传于阳明。【提要】太阳病经尽自愈及预防传经之法【讨论】何以太阳病七日能够自愈?何以太阳病七日能够自愈?以行其经尽故也。所谓“行其经尽”,注家有两种解释,一是日传一经,六日传尽六经,如方有执等;一是行太阳本经,如周禹载等。我们认为行其本经说比较合理。太阳病自愈,何以单提头痛?太阳病自愈,何以单提头痛?头为诸阳之会,太阳病必然头痛,故头痛的减轻与

17、否。决定预后。欲作再经,何以要针足阳明?欲作再经,何以要针足阳明?欲作再经,是指病至第七日尚未痊愈而邪气有向阳明传变的趋愈,针足阳明的经穴(如足三里、趺阳)使其经气流畅,抗病力增强,则邪气不得内传,仍可出太阳之表而愈。这与全匮要略“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精神是一致的。【原文】 太阳病,欲解时,从已至未上(9) 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193) 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272) 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275) 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291) 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328)【提要】六经病欲愈的大约时间。【讨论】1、六经病欲解的时间与自然界阳气的盛衰有关。 人身阴

18、阳消长与自然界阳气盛衰及六经病阳气旺盛有一定的时间关系2、六经病各随其主气而解: 以太阳为例,太阳病欲解时是已至未上,(9时至午后3时)正午为阳中之阳,太阳为巨阳,人体阳气,此时最旺盛,这就为祛邪创造了最有利的时机,故太阳之邪藉其主气之时而解。3、六经病欲解的大致规律: 三阳病欲解三阳病欲解三阳病欲解三阳病欲解是从平旦至黄昏:即从3点至21点白昼阳旺之时 三阴病欲解三阴病欲解三阴病欲解三阴病欲解是从人定到日出:即21点至7点半夜以后阳生之时【原文】 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10)【词解】风家:易患外感病的病人。不了了:没有完全爽适。【提要】预测太阳病邪解之后病愈日期。【讨论】风家表解表

19、证已罢不了了正气未复为什么要十二日才愈呢?五天为一候,七天为太阳病愈期,如果表解而尚未了了的,一般再过一候,待五脏元气恢复,即可痊愈。十二日愈,是指整个病期当静养以待,一候自愈【提要】 指出外感病阴阳两大辨证总纲。【原文】 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7)辨病发于阳、病发于阴辨病发于阳、病发于阴【讨论】历代医家对“发于阳”和“发于阴”持有不同意见认为发于阳是发于“三阳”,发于阴是发于“三阴”尤在泾:“发于阳者病在阳之经也,以寒加阳,阳气被郁,故发热而恶寒。发于阴者病在阴之经也,以阴加阴,无阳可郁,故无热但恶寒也”。认为

20、发于阳是发于太阳,发于阴是发于少阴 外台说:“病发热而恶寒者,发于阳;无热恶寒者,发于阴。发于阳者可攻其外;发于阴者可温其内,发表以桂枝汤,温里宜四逆”。 认为发于阳,发于阴都是发于太阳。 方有执曰:“凡在太阳,皆恶寒也。发热恶寒者,中风即发热,以太阳中风言也无热恶寒者,伤寒或未发热,故曰无热,以太阳伤寒言也。”此说则与现今教材提法较为合拍。【原文】病人身太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11)【提要】从病人喜恶,辨真寒假热、真热假寒证。【讨论】身大热,反欲得衣阴寒内盛,虚阳浮越于外身大寒,反不欲近衣邪热壅盛,阳气不能透达于外辨寒热真假辨寒热真假L/O/G/OThank You!Add Your Company Sloga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