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第六章 三棱针、皮肤针、三棱针、皮肤针、皮内针、火针、芒针、鍉针皮内针、火针、芒针、鍉针第一节第一节 三棱针刺法三棱针刺法 三棱针刺法是用三棱针刺破血络三棱针刺法是用三棱针刺破血络或腧穴,放出适量血液,或挤出少或腧穴,放出适量血液,或挤出少量液体,或挑断皮下纤维组织,以量液体,或挑断皮下纤维组织,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治疗疾病的方法【概述】【概述】 三棱针由古代九针三棱针由古代九针之一的锋针发展而来之一的锋针发展而来锋针,在古代主要是锋针,在古代主要是用于泻血排脓以治疗用于泻血排脓以治疗难治性病症的工具难治性病症的工具•一、针具一、针具• 三棱针用不锈钢制成,全长6cm,针柄呈圆柱体,针身呈三棱锥体,三棱为刃,针尖锋利,常用规格有大号和小号两种•二、操作方法二、操作方法•(一)持针姿势(一)持针姿势• 一般以右手持针,用拇、食两指捏住针柄中段,中指指腹紧靠针体三棱针的侧面,露出针尖1~2mm•(二)操作方法(二)操作方法• 三棱针的操作方法一般分为点刺法、散刺法和挑刺法三种•1 1、点刺法、点刺法操作操作:先在针刺部位上下用手推按,使血液积聚腧穴处,消毒后,左手拇食指紧捏穴位处,右手持针快速刺入1-2mm深,迅速出针,再挤压针孔周围。
此法用于四肢末端,如十二井穴2 2、散刺法、散刺法•在病变局部及其周围进行连续点刺由病变外缘环形向中心点刺可以连续直刺10-20针以上可用于扭挫伤、顽癣、疖肿初起•3 刺络法刺络法操作:操作:先用带子或橡皮管,结扎针刺部位上端,消毒后,左手拇指按压在针刺部位下端,右手持三棱针对准被刺部位的静脉,迅速刺入0.5-1mm深,然后出针出血停止后按压针孔此法用于肘窝、腘窝等浅表静脉,治疗中暑、急性腰扭伤等4 4 挑刺法挑刺法•挑断穴位皮下纤维组织左手捏起皮肤,右手持针先横刺进入皮肤,挑破皮肤0.2-0.3cm,再将针深入皮下,挑断皮下白色纤维组织,并挤出一定量血液或少量液体此法用于胸背、腰骶部腧穴如痤疮,在项背部督脉旁开0.5-3寸的区域,寻找阳性反应点挑刺•三、临床应用三、临床应用 三棱针刺法具有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泻热开窍等作用,临床主要用于气滞证、血瘀证、实热证等所表现的以疼痛、发热、肿胀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并常用于急症的治疗 采用三棱针刺法放出一定量的血液对疑难杂症有特殊的疗效四四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术前作好解释工作•2、必须无菌操作,以防感染。
•3、点刺、散刺时,要轻、快、浅;刺络出血不宜过多,避开动脉•4、若穴位和血络不吻合,施术时宁失其穴,勿失其络•5、大病体弱、明显贫血、孕妇和有自发性出血倾向者慎用•6、重度下肢静脉曲张者禁用第二节第二节 皮肤针刺法皮肤针刺法• 皮肤针刺法是用皮肤针叩刺皮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由古代“半刺”“浮刺”“毛刺”等针法发展而来的其操作方法是运用灵活的腕力垂直叩刺 一一 针具针具•外形似小锤•针柄有软柄和硬柄•头部附有莲蓬状针盘•针盘上嵌着不锈钢短针•分梅花针(5支短针)、七星针(7支短针)、罗汉针(18支短针)•二、操作方法二、操作方法•(一)持针姿势(一)持针姿势•软柄皮肤针:软柄皮肤针:针柄末端置于掌心,拇指居上,食指在下,余指呈握拳状固定针柄末端• 二、操作方法二、操作方法•(一)持针姿势(一)持针姿势硬柄皮肤针:硬柄皮肤针:用拇指和中指夹持针柄两侧,食指置于针柄中段的上面,无名指和小指将针柄末端固定于大小鱼际之间(二)叩刺方法(二)叩刺方法•利用灵活的腕力垂直叩刺直刺、弹刺、速刺不可斜刺、慢刺,避免使用臂力(三)刺激强度(三)刺激强度•弱刺激弱刺激:用力稍小,皮肤仅现潮红、充血为度。
适用于头面部、老弱妇女患者,以及病属虚证、久病者•强刺激强刺激:用力较大,以皮肤有明显潮红,并有微出血为度适用于压痛点、背部、臀部、年轻体壮患者,以及病属实证、新病者•中等刺激中等刺激::以局部有较明显潮红,但不出血为度,适用于一般部位,以及一般患者•每日或隔日每日或隔日1 1次,次,1010次为次为1 1疗程,疗程间可间隔疗程,疗程间可间隔3—53—5日(四)叩刺部位(四)叩刺部位•循经叩刺:循经叩刺:沿着与疾病相关的经脉叩刺主要用沿着与疾病相关的经脉叩刺主要用于颈项背腰骶部(督脉于颈项背腰骶部(督脉 膀胱经)膀胱经)•穴位叩刺:穴位叩刺:所治病证相关穴位,主要是特定穴、所治病证相关穴位,主要是特定穴、华陀夹脊穴、阳性反应点华陀夹脊穴、阳性反应点 •局部叩刺:局部叩刺:病变局部如病变局部如 头面五官疾病、关节病头面五官疾病、关节病变、局部扭伤、顽癣变、局部扭伤、顽癣三、临床运用三、临床运用•适应范围:适应范围:1 1、痛证:头痛、腰痛、肋间神经痛、痛经等痛证:头痛、腰痛、肋间神经痛、痛经等2 2、神经性皮炎、斑秃、顽癣、皮肤麻木等神经性皮炎、斑秃、顽癣、皮肤麻木等3 3、高血压、神经衰弱引起的不寐。
高血压、神经衰弱引起的不寐4 4、慢性肠胃病、便秘等慢性肠胃病、便秘等5 5、近视、视神经萎缩等近视、视神经萎缩等四、注意事项四、注意事项((1 1)注意检查针具,当发现针尖有钩毛或缺损、针锋)注意检查针具,当发现针尖有钩毛或缺损、针锋参差不齐者,须及时修理参差不齐者,须及时修理2 2)操作时运用灵活的腕力垂直叩刺操作时运用灵活的腕力垂直叩刺 ((3 3)针具及皮肤均应消毒重刺后,局部皮肤须用酒)针具及皮肤均应消毒重刺后,局部皮肤须用酒精棉球消毒并应注意保持针刺局部清洁,以防感染精棉球消毒并应注意保持针刺局部清洁,以防感染4 4)局部皮肤有创伤及溃疡者,不宜使用本法局部皮肤有创伤及溃疡者,不宜使用本法 第三节第三节 皮内针刺法皮内针刺法• 皮内针刺法又称皮内针刺法又称“埋针法埋针法”,是以皮内,是以皮内针刺入并固定于腧穴部位的皮内或皮下针刺入并固定于腧穴部位的皮内或皮下进行较长时间刺激以治疗疾病的方法进行较长时间刺激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此法本于此法本于“静以久留静以久留”理论•一、针具一、针具• 皮内针是用不锈钢制成的小皮内针是用不锈钢制成的小针,有针,有图钉型图钉型和和麦粒型麦粒型两种。
两种(一)麦粒型(一)麦粒型•针身长约1cm,针柄形似麦粒或环形,针身与针柄成一直线(二)图钉型•针身长0.2-0.3cm,针柄呈环形,针身与针柄呈垂直状•二、操作方法二、操作方法•(一)麦粒型皮内针法(一)麦粒型皮内针法操作:操作:左手拇食指将穴位皮肤向两侧撑开绷左手拇食指将穴位皮肤向两侧撑开绷紧,右手用小镊子夹住针柄,针尖对准穴紧,右手用小镊子夹住针柄,针尖对准穴位,将针平刺皮内位,将针平刺皮内0.5-1cm0.5-1cm针刺方向:针刺方向:与穴位所在经脉呈十字交叉与穴位所在经脉呈十字交叉埋藏固定:埋藏固定:针刺皮内后,露在外面的针身和针刺皮内后,露在外面的针身和针柄下的皮肤表面之间,粘一小块胶布,针柄下的皮肤表面之间,粘一小块胶布,然后再用一块较大的胶布覆盖在针上此然后再用一块较大的胶布覆盖在针上此法可用于多种穴位法可用于多种穴位•二、操作方法二、操作方法•(二)图钉型皮内针法(二)图钉型皮内针法操作:操作:以小镊子夹住针柄,将针尖对准穴位以小镊子夹住针柄,将针尖对准穴位刺入皮内,然后用小方块胶布粘贴固定刺入皮内,然后用小方块胶布粘贴固定此法多用于面部及耳穴等须垂直浅刺的部此法多用于面部及耳穴等须垂直浅刺的部位。
位埋针时间:埋针时间:一般一般1-21-2天,多者天,多者6-76-7天,夏季不天,夏季不宜超过宜超过2 2天,以防感染留置期间可用手天,以防感染留置期间可用手按压刺激按压刺激•三、临床应用三、临床应用(一)适应范围(一)适应范围本法常用于一些慢性疾病以及经常发作本法常用于一些慢性疾病以及经常发作的疼痛性疾病如高血压、头痛、失眠的疼痛性疾病如高血压、头痛、失眠等病症•(四)注意事项(四)注意事项1 1、埋针要选择易于固定和不妨碍肢体活动、埋针要选择易于固定和不妨碍肢体活动的穴位2 2、埋针期间,针处不要着水,以免感染埋针期间,针处不要着水,以免感染3 3、溃疡、炎症部位禁用本法溃疡、炎症部位禁用本法第四节第四节 火针刺法火针刺法• 火针刺法是将特制的金属针烧火针刺法是将特制的金属针烧红,迅速刺入一定部位,并快速红,迅速刺入一定部位,并快速退出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古称退出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古称“焠焠刺刺”常用于风寒湿痹、痈疽常用于风寒湿痹、痈疽等疾病一、针具一、针具• 一般用较粗的不锈钢针,也一般用较粗的不锈钢针,也可选用能耐高温的钨合金材料制可选用能耐高温的钨合金材料制作,针柄以耐热的非金属材料制作,针柄以耐热的非金属材料制成。
成•二、操作方法二、操作方法•(一)选穴与消毒(一)选穴与消毒 1 1、选穴、选穴 •与毫针刺法基本相同,但选穴宜少,多以局部穴位为主•2 2、消毒、消毒 •针刺前穴位局部皮肤应严格消毒,可先用碘酒消毒,再以乙醇脱碘•((二)烧针与针刺二)烧针与针刺•1 1、烧针(关键步骤)、烧针(关键步骤)• 在使用火针前必须将针烧红,可先烧针身,后烧针尖针刺较深,要烧至白亮;针刺较浅,烧至通红;针刺表浅,烧至微红 •2 2、针刺、针刺 • 左手拿灯,右手持针,尽量靠近施治部位,烧针后对准穴位垂直点刺,快进速退(三)针刺的深度(三)针刺的深度 应根据病情、体质、年龄和针刺部应根据病情、体质、年龄和针刺部位的肌肉厚薄、血管深浅、神经分布而位的肌肉厚薄、血管深浅、神经分布而定一般而言,四肢、腰腹针刺稍深,定一般而言,四肢、腰腹针刺稍深,胸背部针刺宜浅胸背部针刺宜浅四)针后处理(四)针后处理火针刺后,用干棉球迅速按压针孔,以减火针刺后,用干棉球迅速按压针孔,以减轻疼痛。
轻疼痛•三、临床应用三、临床应用•(一)适应范围(一)适应范围本法具有温经散寒、通经活络、祛腐生新本法具有温经散寒、通经活络、祛腐生新主要用于痹症、慢性结肠炎、痛经、颈主要用于痹症、慢性结肠炎、痛经、颈椎病、痣、疣等椎病、痣、疣等四、注意事项四、注意事项1 1、除治疗痣、疣外,面部禁用火针除治疗痣、疣外,面部禁用火针2 2、有大血管、神经干的部位禁用火针有大血管、神经干的部位禁用火针3 3、针刺后局部呈现红晕或红肿,应避免洗、针刺后局部呈现红晕或红肿,应避免洗浴;局部发痒,不宜搔抓,以防感染浴;局部发痒,不宜搔抓,以防感染4 4、对初次接受火针治疗的患者,应作好解、对初次接受火针治疗的患者,应作好解释工作,消除恐惧心理,以防晕针释工作,消除恐惧心理,以防晕针第五节第五节 芒针刺法芒针刺法• 芒针刺法是用芒针针刺穴位以芒针刺法是用芒针针刺穴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芒针是一种特治疗疾病的方法芒针是一种特制的长针,形细如麦芒由古代制的长针,形细如麦芒由古代九针的九针的“长针长针”发展而来发展而来•一、针具一、针具• 芒针针体采用不锈钢制成,光芒针针体采用不锈钢制成,光滑坚韧,富于弹性,不易生锈。
芒滑坚韧,富于弹性,不易生锈芒针的结构与毫针一样,分为五个部针的结构与毫针一样,分为五个部分,即针尖、针体、针根、针柄和分,即针尖、针体、针根、针柄和针尾临床使用的芒针是针尾临床使用的芒针是5-155-15寸,寸,其中以其中以5-85-8寸最为常用寸最为常用•二、操作方法二、操作方法• 芒针的操作方法应强调双手协同,灵芒针的操作方法应强调双手协同,灵巧配合•1 1、进针:、进针:夹持进针法夹持进针法•2 2、手法:捻转为主、手法:捻转为主•3 3、出针:、出针:提捻交替,以轻柔、缓慢为宜提捻交替,以轻柔、缓慢为宜•三、临床应用三、临床应用•(一)适应范围(一)适应范围可用于血管性头痛、脑血管病、哮喘、胃可用于血管性头痛、脑血管病、哮喘、胃肠疾病、关节炎、神经痛证、生殖泌尿肠疾病、关节炎、神经痛证、生殖泌尿系统的疾病系统的疾病•四、注意事项四、注意事项1 1、对初次接触芒针治疗的患者要做好解释、对初次接触芒针治疗的患者要做好解释工作2 2、针刺须缓慢,以免伤及血管神经针刺须缓慢,以免伤及血管神经3 3、进针后嘱患者不要变换体位,以免发生、进针后嘱患者不要变换体位,以免发生针刺意外。
针刺意外4 4、过饥、过饱、过劳、年老体弱、孕妇、、过饥、过饱、过劳、年老体弱、孕妇、儿童及不能配合治疗的患者禁用本法儿童及不能配合治疗的患者禁用本法第六节第六节 鍉鍉针刺法针刺法• 鍉鍉针刺法是以针刺法是以鍉鍉针按压经脉和针按压经脉和穴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通过皮穴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通过皮部的腧穴与经络、脏腑的联系,部的腧穴与经络、脏腑的联系,达到疏通气血、调整脏腑的作用达到疏通气血、调整脏腑的作用•一、针具一、针具• 鍉鍉针针体长三寸半,针身呈圆针针体长三寸半,针身呈圆柱体,针头圆钝光滑呈半球体,柱体,针头圆钝光滑呈半球体,针头直径以针头直径以2 2~~3mm3mm为宜分四种:为宜分四种:鍉鍉针、电针、电鍉鍉针、磁针、磁鍉鍉针、可调磁针、可调磁鍉鍉针针•二、操作方法二、操作方法•拇、食指捏持针柄,中指指腹置于拇、食指捏持针柄,中指指腹置于针体的中段,针体与所按压的经脉针体的中段,针体与所按压的经脉或穴位皮肤垂直,每次按压持续或穴位皮肤垂直,每次按压持续3 3~~10min10min,可结合捻转或震颤法可结合捻转或震颤法•弱刺激:气虚、年老体弱、婴幼儿弱刺激:气虚、年老体弱、婴幼儿•强刺激:实证、年轻体壮强刺激:实证、年轻体壮•三、临床应用三、临床应用•(一)适应范围(一)适应范围•高血压病、胃脘痛、肩周炎、网球高血压病、胃脘痛、肩周炎、网球肘、肋间神经痛、腹痛、头痛、牙肘、肋间神经痛、腹痛、头痛、牙痛、呕吐、消化不良、急惊风、痛痛、呕吐、消化不良、急惊风、痛经、失眠等。
也可用于经络辨证时经、失眠等也可用于经络辨证时探察病变的经络、穴位,灵龟八法探察病变的经络、穴位,灵龟八法和子午流注针法的开穴常选用本法和子午流注针法的开穴常选用本法•四、注意事项四、注意事项•1 1、、鍉鍉针的操作仅按压穴位、经脉表面,针的操作仅按压穴位、经脉表面, 不刺入皮肤,一般无晕针等不良反应不刺入皮肤,一般无晕针等不良反应•2 2、严格消毒,以防感染严格消毒,以防感染•3 3、皮肤感染、溃疡的部位,不宜使用、皮肤感染、溃疡的部位,不宜使用鍉鍉 针•4 4、应用电、应用电鍉鍉针时,电流大小要适宜;磁针时,电流大小要适宜;磁 鍉鍉针时,要防强力冲撞、摔打及与高针时,要防强力冲撞、摔打及与高 温接触;可调温接触;可调鍉鍉针时,具体辩证选择针时,具体辩证选择 磁场强度磁场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