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法的认知研究PPT演示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句法的认知研究PPT演示课件(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How Are Sentences Studied in A Cognitive Approach ?句法的认知视角研究句法的认知视角研究1Outlines1. 1. “语法生成说语法生成说”和和 “语法合成说语法合成说”1.1.1.1.动补结构为例动补结构为例1.2.1.2.双宾结构为例双宾结构为例2.2.构式语法构式语法2.1.2.1.背景和定义背景和定义2.2.2.2.特征特征2.3.2.3.优点优点2.4.2.4.局限局限3.Langacker3.Langacker认知语法认知语法3.1.3.1.典型事件模型典型事件模型3.2.3.2.基本句型基本句型3.3.3.3.实例分析实例分析4
2、.4.小结小结21.语法是生成的还是合成的?生成语言学是通过语言来探讨人类的认知,而认知语言学是通过认知来探讨人类的语言3 (一)人类的大脑中存在一个专司语言的器官。人的内在认知能力中存在着普遍性和规则性的东西,据此可以理解和生成无限的新的、合乎语法的句了。 (二)生成说指语法能够确立一种语言的全部合乎语法的句了的性能。 (三)生成语法是由一套有限的形式规则构成的,能够生成无限的合乎语法的句了。 (四)语法是由不同的层级构成的,诸如早期提出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之别,最近的最简方案又有“逻辑层面”和“语音层面”。表层结构是由这些层面通过一定的规则生成的。乔氏语法生成说的主要观点4Lang
3、acker的“语法合成说”认知语言学的代表人物Langacker的“语法合成说”核心内容可以概括如下(参见Langac:key 1987; 1991; 2001)(一)语法本质上是符号性质的,符号由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两个方面构成,词汇和语法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二)语法结构是由基本的词汇单位合成的,用来表达更复杂的意义内容。(三)语法结构是单层的,并不存在隐性层面( underlying form ),不同的结构之间具有不同的语义值,并不存在转换的关系。(四)语法是从使用中产生的,一个语言学习者从具体的用例中抽象出语法格式。51.1.现代汉语动补结构的分析现代汉语动补结构的分析现代汉语动补结
4、构带宾语具有很强的规律性,其中的两条为:(一)补语的语义指向为受事时,该受事名词一般可以作为整个动补短语的宾语,比如:“他吃圆了肚了”“他哭湿了枕头”等,其中的补语“圆”和 “湿”分别都是描写受事宾语“肚了”和“枕头”的。(一)补语的语义指向谈如果为动词的施事时,则不能带受事宾语,要引入宾语就必须借助动词拷贝结构。例如: *他吃胖了烤鸭。他吃烤鸭吃胖了。 *她看病了书。她看书看病了。 *她洗累了衣服。她洗衣服洗累了。(石毓智,2003)6“喝醉”,“吃饱”其补语虽然指的是动词的施事,却仍可以带一个受事宾语。如:我己经吃饱了饭。老王又喝醉酒啦。 这是因为:“吃”和“饱”与“喝”和“醉”这两对动补
5、短语因高频率使用己经凝固成复合动词一类的东西,因此可以像普通双音节动词那样带上宾语。71.2.1.2.英汉双宾结构的分析英汉双宾结构的分析 汉语的双宾结构是双向的,然而英语的双宾结构则是单向的,所传递的物体只能是从主语到间接宾语转移。这就影响到两种语言可以进入双宾结构的词汇成员的重大差别,汉语的“给予义”和“取得义”两类动词都可以进入双宾结构,比如“我买了老王一本书”和“我卖了老王一本书”都可以说。然而在英语中只有“给予义”类动词才可以进入双宾结构,一些表面上为取得义的动词进入双宾结构后就必须改变方向,跟汉语对应的双宾结构的意思恰好相反。例如: 8(a) John bought Mary a
6、dress/ 约翰给玛丽买了一件衣服。(b) John stole Mary a bicycle/ 约翰偷了一辆自行车给玛丽。 如果把上述(b)例直接翻译成“约翰偷了玛丽一辆自行车”,就恰好跟原意相反。9 造成英汉双宾结构功能差别的根本原因是两种语言概念化的不同。汉语在概念化表示物体传递的动作行为时,方向是中性的,即用同一个动词来表示不同的方向,结果就造成了同一个动词可以表示两个方向相反的动作行为。然而英语在概念化同类动作行为时,对方向非常敏感,不同的方向分别用独立的动词表示。1011 英汉这两种语言在概念化上的差别投射到其语法系统上,结果就造成了它们双宾结构的差别。英汉双宾结构的功能差别表明
7、:并不存在一个抽象的制约双宾结构的跨语言原则,语言使用者必须根据对自己语言语义结构的理解,懂得哪些词语可以在该结构中搭配,哪些不可以。122.构式语法 Construction Grammar构式是形式与意义的结合体(form-meaning pairing)或形式与功能(form-function pairing)的结合体。(Goldberg 1995, Kay & Fillmore,1999)。任何语言表达式,只要它的形式,语义或功能的某些方面是不可预测的(unpredictable),就都可称之为构式。(Goldberg 1995) C is a CONSTRUCTION if C is
8、 a form-meaning pair such that some aspect of Fi or some aspect of Si is not strictly predictable from Cs component parts or from other previously established constructions. (Goldberg 1995: 4)131.Fillmore等人的构式语法(FCG)2.Lakoff (1987)和Goldberg (1995)的构式语法(LGCG)3.Langacker的认知语法(LCG)4.Croft的激进构造语法(RCG)15
9、 各派在基本的方面有一致的地方,那就是都遵守三个基本原则: (1)构式作为符号单位是独立存在的。 (2)所有语法知识有统一的表征(uniform representation),即不严格区分句法和词汇,因此形成句法-词汇连续统(continuum);构式的成分贯穿这一连续统。 (3)语法系统中构式具有分类性组织(taxonomic organization),即构式具有类属性的层级(taxonomic hierarchy)关系。 (Croft and Cruse 2006:265;257-258,255,262-265)。162.1.2.1.特征特征2.1.1. 整体性 构式语法最大的特色,就
10、是在研究方法上采用了整体论,而放弃了先前结构主义语言学和生成语法所持有的原子论。原子论的思想就是: 将研究对象一层一层分割开来进行研究,最终分析到不可再分割的原子单位。 构式语法明确提出把词汇、语法、语义,甚至语用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对构式的分析采取“所见即所得”的方法,不认可存在具有“底层句法层次”。 构式是非推导性的,即上一层构式并非下一层的分子通过简单的推导而得出。( 严辰松, 2006: 10 11) 17 由于构式具有独立于其组成分子的意义,即构式义,过去一些说不清楚的问题现在得到了解释。例如,我们不能因为“smile”可用于“She smiled herself an upgrad
11、e”就说“smile”可用做及物动词,因为“sneezed the napkin off the table”就说“sneeze”具有“致使移动”的意义,还因为“baked her a cake”就认为“bake”具有“给予”义。这三个动词的意义都是它们所处的构式所赋予的。182.1.2.非模块性 生成语法采用模块论观点,将词库、句法、语义、 语用分开进行处理。 而构式语法反其道而行,采用非模块论,认为词库、句法、语义、语用不是各自独立的系统,彼此之间也没有清晰的界限,它们以意义为中心形成一个连续统。192.1.3.单层面与非转换性。 构式语法对生成语法“转换层面”的设立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认为
12、转换既没有必要,也没有根据只是生成语法学家的主观想法。因此,构式语法放弃了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的区分,将所有的表层结构都视为具有同等研究价值的构式,而构式与构式之间不存在转换关系,是各自独立生成的。因此,构式语法是单层面的、非转换的语言学理论。202.2. Advantages2.2.1.进一步印证了认知语言学的基本原则。 认知语言学的一个基本原则为: 语法形式和意义之间存在着一一映射关系。认知语言学认为, 不同的语法形式一定有不同的语义值。类似地, 构式语法认为不同的表层形式之间必然存在着语义或者语篇上的差异。比如下面两个句子的含义并不一样, ( a) 可以理解为 “因为Zach 太忙, Li
13、za 帮他买了一本书”, ( b) 则只能理解为 “Liza 有意给Zach 买了一本书”( Goldberg 2003) 。 a. Liza bought a book for Zach. b. Liza bought Zach a book. 既然不同的结构具有不同的语义值, 它们之间就不是一个纯粹的形式推演问题。而从这个角度看转换生成语法, 可以发现该理论的两个缺陷: 一是无法解释他们认为两种具有派生关系的句式的不同语义值从何而来; 二是在确立哪一个是基础形式, 哪一个是派生出来的形式上, 具有很大的随意性。(石毓智)212.2.2. 具有建立在经验事实上的直观性。 构式语法主张从大量的
14、经验事实上归纳结构, 概括其语义值。认为语法形式就是表层所看到的, 不存在隐含形式( underlying form) ,也不承认零形式( 即没有语音形式的语法标记)的存在。这样可以把分析建立在直观而可靠的经验事实之上, 提高了研究的客观性、科学性和准确性。 而乔姆斯基学派则认为, 表层形式背后还有各种隐含形式, 而且还存在着各种零形式, 虽然利用这种无法证实的假设和看不见的东西, 可以使其理论花样繁富, 但是大大增加了分析的随意性, 而相应地降低了分析的客观性和准确性222.2.3. 不同使用频率的结构得到了同样的重视。 乔姆斯基学派认为语法是一个演绎系统,可以靠少数几条规则推演出无数合乎语
15、法的句子, 他们所感兴趣的一般是各个语言使用频率最高的结构, 认为它们是语言的核心( core) , 而把其他比较少见的结构看作边缘性的( peripheral) 而加以忽略。构式语法则认为, 结构不分核心和边缘, 具有同样的理论价值, 都值得认真研究, 而且也把研究的重点放在较偏僻的结构上, 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形式学派研究上的空缺。2232.2.4.对语言共性的成功解释。 乔姆斯基学派承认语言共性的存在, 但是采用了一种“先天说”, 认为人类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普遍语法( universal grammar) , 给各种语言先验地设立了原则, 但是这种假设迄今既未找到生理基础, 又未发现心理
16、现实性, 流为一种不可知论。 构式语法则认为, 语法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可以用可观察到的经验事实来说明不同语言的共性, 一些语言之外的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 诸如交际功能上的要求、临摹性原则、学习和理解的限制等, 都是导致语言共性的因素。比如不同的语言都有双宾结构的原因是, 物体传递是每个民族经常进行的日常活动之一, 这种事件结构反映到语言中就成了双宾结构。242.3.Limitations2.3.1 对“构式”概念定义的不合理。 当初Goldberg( 1995) 关于“construction”的定义是任何“形式 意义的配对”,到了后来则成了任何“形式 功能的配对”。应特别注意的是,作者在“
17、功能”前的括号中注释出“semantic ( 语义) 或discourse( 语篇) ”,这清楚地表明她后来定义中的“功能”是有别于之前的“意义”的,包括了“construction”的语篇功能。 语言成了一个长度不等,复杂程度不等的一个个构式组成的清单,与语言的经济性原则矛盾。(陆俭明)25 2.3.2 忽视构式间的转化。 构式语法中的“构式”过分强调构式的独立性,忽视构式间的转化。然而相同语义的语言内部之间可以转换的,也是自然的,有时也是不可避免的,例如: a The driver stopped the car b The car came to a stop c The driver
18、put a stop to the car d The car stopped “构式语法强调单层面性单层面性,强调每一种构式的独立性独立性,完全否认构式之间的转化。如果语言中不存在转化而只有各种独立的构式,那么就要对每种构式的形式和意义进行分别描写,这样建立起来的语法体系将是非常庞杂的,而终究是不可能成为体系的。一个句子就是一个独立的构式,那么有多少个句子就有多少个构式。”( 赵彦春、王娟, 2008: 45)262.3.3.2.3.3.语义、语法、语用三位一体捆绑式解语义、语法、语用三位一体捆绑式解释。释。 构式语法持非模块性的观点,但构式语法”语义、语法、语用三位一体的捆绑式解释,看似面
19、面俱到,实际上却将语言熬成了一锅粥: 词素、词、习语以及句型都是约定俗成的“形式 意义”配对,一切语言形式都是构式。 这就等于说,语言单位失去了层级、递归这就等于说,语言单位失去了层级、递归; ; 词汇和句法具有同质性。词汇和句法具有同质性。“组合是建立在语言的层级与递归之上的,是一种逻辑能力的体现。我们且不论语言的习得是否天赋,或者人脑中是否真的存在语言习得机制,但是如果人类语言没有了层级与递归,我们仅靠已有词语和句子的输入来习得语言,人到老甚至到死都不可能完全学会语言的。”( 赵彦春、王娟, 2008: 49)27 2.3.4. 2.3.4. 适用的结构类型有限。适用的结构类型有限。 结构
20、语法强调, 结构有独立其构成成分的功能和意义。这个道理虽然明显, 但是真正实践起来就会遇到很多困难。只有那些使用范围和用例有限的结构, 才比较容易概括出它们的结构意义结构越是常见、普遍, 就越难概括出它的结构意义。28 A“台上坐着主席团” B“墙上挂着一幅画” 这种句式有三个特点:1、主语和宾语的置位。2、B类句式的施事者的隐藏。3、按说句法成分的语义角色不同,所造成的语法意义有差异,但A类句式的宾语角色是施事,而B类句式的宾语角色是受事,但是两种句式的语法意义一致,怎么解释这种现象? 现在可以用构式语法来解释,这样的句式可以称作“存在构式”,该构式有三个构成要素:存在物+存在处所+存在方式
21、,这三个要素在词汇层面上投射为NP1NP2和V着,在认知层面上则投射为一个存在的场景,按照“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原则,该场景的意义并不能由词或词素的结构组合来推知,而是该构式本身就具有这样一种意义,是独立存在的。(陆俭明)29 “王冕死了父亲” 沈家煊则从跨语言的角度研究“偷”和“抢”的构式意义,证明形式和意义的关系往往既不是完全任意的,也不是完全可以预测的,而是一种“有理据的约定俗成。 他认为句式整体意义的把握跟心理上的“完形”感知一致,都受到一些基本认知原则的支配。沈家煊用构式语法的思想解释“王冕死了父亲”的生成方式。他认为,“王冕死了父亲”是“王冕的父亲死了”和“王冕丢了某物”两个小句的
22、糅合,这一新句式会产生一个浮现意义王冕因父亲死去而受损。30 句子是人们在常规化事件进行概念化基础上形成的。概念化主要包括:对物体的感知(如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物体随时间变化通过空间运动,物体处于某一状态或显现出某一特征,及对这种状态或特征变化的理解(王寅,2005)31323.1.典型事件模型(Canonical Event Model) 人们在身体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许多基本而又简单的概念基型(Conceptual Archetype),许多概念基型可构成典型事件模型(Canonical Event Model)。 弹子球模型(Billiard ball Model ) 舞台模型(Stag
23、e Model)3.Langacker认知语法认知语法333435363.2.3.2.基本句型基本句型(1)SVO句型 The boy kicked the ball. (典型的主谓宾)将注意力仅集中在两个参与者的互动关系上,即既有射体又有界标,而不考虑其他因素。(2)SVOC句型 The boy kicked the ball out of the field. He pushed the door open. (langacker 弹子球模型 是一种能量交互,具有及物性,受事者从施事者处获得能量之后,就可能要发生各种变化,这种变化就要用宾语补足语来表示)37(3)SV句型 Joe came
24、. (能量交互是发生在参与者之间的,但在很多场合下可能只有施事者而没有受事者,即只有射体而没有界标,此时人们将注意力仅集中于“人或物在空间的运动”,而没有受事者。) 隐喻扩展 He meditated. I ache.(4)主系表句型 The apple is ripe. (用形容词来突显关系)38(5)双宾语句型 He gave the boy a book. the boy为主要界标, a book为次要界标 He gave a book to the boy. a book为主要界标,the boy为次要界标(6)场景主语 This room feels damp. 说话人也可把注意力从
25、表演者移至场景,此时场景就成为射体(主要图形),起参与者或类似于参与者的作用(7)虚化主语人们可以对主要图形作抽象化或虚化处理,在英语中就演变出用there或it作主语的句型。 There was an eagle on thee roof.39(8)视角调整 The car extends all the way from his wrist to his elbow. The car extends all the way from his elbow to his wrist.(变换不同的视角,就会获得不同的体验结果,也就出现了不同表达方法。) There is a house in t
26、he valley. I have seen a house in the valley.(9)射体省略 A: where is the picture? B: Above the sofa. (射体和界标全部省略) Go!(王寅,2005,认知语法概论)40a.小王晒被子。b.小王晒太阳。c.太阳晒被子。d.太阳晒小王。3.3.实例分析实例分析4142 由于人们在体验中形成了特定的认知模型,即使不按逻辑表述,说成12那样的句子,人们也不会产生误解,因为误解后的认知模式在实际生活中式不可能的,不存在于人们所形成的经验结构或ICM中。这也说明分句语法不是一个逻辑问题。 正常的认知模型在本质上是表征知识的一种惯例性抽象形式,是正确使用和理解语句的认知基础。再如:“剪头”、“打扫卫生”、“救火”、“这桌饭吃八个人”等。43Conclusion 句子的选择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取决于人们的认知方式、完形感知、注意焦点、感动方向、观察方位、个人爱好等因素。由于人们认识世界的识解方式不同,就会选择用不同的成分作句子的焦点,这就产生了不同的语言表达,或者说不同的语言表达反映认知主体识解事体的不同方式,识解方式是句法表达的认知基础。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