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二版.ppt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76942191 上传时间:2024-08-20 格式:PPT 页数:641 大小:2.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二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41页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二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41页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二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41页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二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41页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二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二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二版.ppt(6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导 论 第一节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什么是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什么是宏观经济学什么是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也叫做总量经济学,宏观(Macro)一词源于希腊文(Makros),表示“大”的意思,这是因为宏观经济学这一学科研究的对象是大型经济单位,通常是指一国的国民经济,涉及的内容是整个社会的价格水平、总产量、就业水平和其他经济总量的决定。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失业通货膨胀开放经济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世界各国的贫富程度一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美国是富裕的发达国家的典型,图1.1显

2、示了该国1869年以来令人羡慕的产出增长情况。在过去的一又三分之一世纪(18692002)中,美国产品和服务按可比价格计算的实际年产出增长了100多倍。而这种出色的表现并非美国所独有,其他发达国家在这段时期中也有相似的高速经济增长。 1870 1890 1910 1930 1950 1970 1990 2000年份 图1.1 美国实际产出的增长 10 实际产出(万亿美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29-1940大萧条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73-1975衰退 1981-1982衰退 1990-1991衰退 2001衰退 9 8 0 1 2 3 4 5 6 7 经济周期经济周期 在经济学里,经济周期(

3、Business cycles)指的是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的不规则的上下波动。经济周期通常用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其他一些宏观经济指标的波动来衡量。由于经济活动的复杂性,经济周期并非如时钟的运转那么规则和固定,其演变的进程往往是随机的和难以预计的。 一个经济周期通常由这样几个部分组成:收缩期、谷底、扩张期、顶峰,如图1.2所示。实际GDP增长率() 3 4 5 2 1 0 1 1978 1982 1986 1990 年份 收缩期 低谷 扩张期 顶峰 图1.2 19791991年美国实际GDP的波动情况 美国19601995年实际GDP的年均增长率约为3% ,我们在图中用横轴表示,而

4、每年的实际GDP围绕横轴(平均水平)上下波动。19791982年是收缩期,这段时期经济发展步伐明显放慢,实际GDP的增长速度呈下降趋势;19831989年是扩张期,经济加速增长,实际GDP的增长率显著上升;而收缩期和扩张期之间的转折点则分别形成了1982年的谷底和1989年的峰顶。这四个阶段依次出现并循环往复,构成了经济运行的波浪式前进。 实际GDP并不是在经济周期中发生波动的唯一指标,经济活动的波动还体现在失业率、股票价格和通货膨胀率等方面。 1、失业率与经济周期 在一个经济周期的收缩期,失业率通常会上升;在扩张期,失业率则会下降;在经济周期的峰顶,失业率保持在最低水平;而谷底时的失业率则达

5、到最高点。 1928 1938 1948 1958 1968 1978 1988 1998 2003 失业率(%) 25 0 5 10 15 20 大萧条 二战 1973石油危机 1982年萧条 1990-91萧条 新经济 2001萧条 图1.3 美国失业率的变动从图1.3的美国经济的历史表现来看,在大萧条、石油危机和20世纪80年代后的历次萧条中,失业率均创出阶段性的高点,而在二战期间由于政府战争支出大幅增加,20世纪90年代由于“新经济”带动的经济高速增长等,失业率均达到一个显著的低点。这极好地反映了失业率与实际GDP的联动性,二者的波动非常吻合。 2、股票价格与经济周期同失业率相比,股票

6、价格与经济周期的吻合性稍显逊色。总的来说,股票价格能够反映经济周期的演变,并且由于其往往领先于经济活动的变化,因而具有一定的预测性。因此,股票价格常常被认为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这一点在大萧条期间表现得最为突出。发生在1929年的股价暴跌正是后来经济滑坡的先兆,而在其后的经济恢复时期,股市的表现明显领先于实际GDP的增长。3、通货膨胀率与经济周期从历史经验看,当经济步入收缩期时,通货膨胀率往往随之下降,严重时甚至出现负数,也就是出现了通货紧缩。而当经济回升时,又常常伴随着通货膨胀率的上升。应当说,在大多数情况下,通货膨胀与经济周期的走向吻合,并且,通货膨胀的波动往往比经济周期的波动更为剧烈。 失

7、业失业失业(Unemployment)就是指在当前工资水平下愿意工作的人无法找到工作。一个国家的失业总人数被称为失业人口,有工作的人的总数被称为就业人口,二者之和是一国的劳动人口。失业率是失业人口与劳动人口的比率。1、失业的衡量失业的衡量 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每个月都会对失业进行衡量。美国的劳工统计局逐月公开发布失业数据,这些数据均基于一项名为“当前人口”的家庭调查。根据这项调查的界定,一个人被计入失业人口的先决条件是其必须能够和愿意工作,同时还得满足下列情况中的一种:(1)没有工作,但在此前四周中进行过寻求工作的努力;(2)离开了原先的工作岗位,但正等着被召回原职;(3)期待着在30天内开始新

8、的工作。 任何符合以上条件者均被计入失业人口,零活工、季节工均作就业人口计。 2、失业的类型失业的类型 根据失业产生的原因,我们可以把失业归于三种类型: (1)摩擦性失业(Frictional unemployment)来自于劳动力市场正常变动的失业称为摩擦性失业。 (2)结构性失业(Structural unemployment)这一类失业来自于经济结构的变动导致的特定地区或行业就业机会的减少。 (3)周期性失业(Cyclical unemployment)由于经济扩张步伐变慢或者经济周期而产生的失业称为周期性失业。 3、充分就业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Full employment)指的是工作

9、机会与失业人口数量相同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所有的失业人口均为摩擦性失业或结构性失业,而不存在任何周期性失业。我们已经知道,摩擦性失业是一直有的,结构性失业也是经常性的,因而,即使在充分就业状态下,仍有失业队伍存在。充分就业下的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所谓自然失业就是指那些与市场经济运行机制无关,由“自然”因素决定的失业人口。 自然失业率不是一个常数,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是波动的。根据一些经济学家的观点,自然失业率甚至可以达到非常高的水平,特别是当人口和技术进步因素促成了较高的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的时候。据估计,美

10、国20世纪60年代的自然失业率为4%,在80年代上升为6%左右,90年代则为5.5%.4、失业的危害失业的危害 (1)产出和收入减少。 (2)人力资本流失。 (3)犯罪率上升。 (4)人格尊严丧失。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通货膨胀(Inflation)简称通胀,指的是一国平均价格水平的上升。与它相反的是通货紧缩(Deflation),代表一国平均价格水平的下降。平均价格水平通常用价格指数来衡量。计算价格指数首先要将以前的某个时间设定为基期,再将即期的价格水平与基期相比较,所得出的比数就是即期的价格指数。 1、通货膨胀率与价格水平通货膨胀率与价格水平 通货膨胀率是价格水平的百分比变化。年通货膨胀率的公

11、式为:上面公式中的价格水平通常选用消费者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简称CPI)的数字。例如,美国1990年12月的消费者价格指数为133.8,1989年12月的消费者价格指数为126.1,则: 1963 1968 1973 1978 1983 1988 1993 1998 2003 年份 通货膨胀率(%) 0 3 129 6 15 图1.4 19632003年美国通货膨胀率 越南战争 第一次石油危机 第二次石油危机 80年代高利率时期 199091萧条 2001萧条 我们发现通货膨胀率对政治经济事件的反应相当灵敏。在越南战争期间以及两次石油危机时期,通货膨胀率都有较大

12、幅度的上升,而在80年代初美联储大幅调高利息期间,通货膨胀率出现了急剧的下降。当然,通货膨胀率与经济周期也有相当大的关联程度,在1990-1991和2001年两次萧条时,通货膨胀率都出现了下降的趋势。 2、通货膨胀和货币的价值通货膨胀和货币的价值 当存在通货膨胀时,货币就会贬值,货币的实际购买力就会下降。货币的价值就是一定量的货币所能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数量。由于价格水平的上升,同样金额的货币在今年不能买到与去年数量相当的东西,也就意味着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下降。货币贬值的比率与通货膨胀率相等。当通货膨胀率较高时,货币贬值的速度也较快,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也就下降得越快;而在通货膨胀率较低甚至为负的时候

13、,情况就相反。通货膨胀每个国家都有,但各国的通货膨胀率却不尽相同。当国与国之间的通货膨胀率差别持续时间过长时,就会导致货币的对外价值的变化,也就是汇率发生变化。3、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和未预期到的通货膨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和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胀 经历了多年通货膨胀的人们不仅对通货膨胀有了心理准备,对通货膨胀率的高低也有一定的估计能力。这种人们估计的通货膨胀率称为预期通货膨胀率。人们的估计当然有对也有错,估计对的称为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估计错的则是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引发的问题与其是否被正确预期大有关系,我们在以后的分析中将看到,预期理论在宏观经济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开放经济开放经济在开放经

14、济条件下,国与国之间主要通过贸易与借贷关系发生经济联系。从一个国家的角度来看,国际贸易由进口和出口两方面组成。一国的进口(Imports)是指在该国的居民或企业所购买的在本国以外生产的商品和服务,而一国的出口(Exports)是指该国境内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由本国境外的居民或企业购买的部分。当一国的出口大于进口,称为贸易顺差;当进口大于出口,则是贸易逆差。出现贸易逆差的国家将不得不向其他国家借钱,用以支付进口的商品和服务超出进口的部分。出现贸易顺差的国家则可以把钱储备起来,或者购买其他国家的金融资产。因此,对外贸易必然带来对外借贷关系。一国的对外借贷关系会发生货币的支出和收入,对外贸易也需要货币进

15、行交易和结算,因此,我们可以运用国际收支(BOP)的概念来表示一国经济的总体对外平衡状况。一国在一定时期(一年、一季度或一个月)所有对外收支总额的对照表称为国际收支账户,它是一种以复式登录的记账方法为基础的会计表格。 我们看到,一国的国际收支账户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内容:1、经常项目(Current account)2、资本项目(Capital account)3、官方结算项目(Official settlement account)我们可以通过表1.1的美国国际收支账户具体了解国际收支账户的构成情况。 表表1.1 美国美国2003年国际收支账户(单位:年国际收支账户(单位:10亿美元)亿美元)

16、经常项目 商品和服务的进口 1478商品和服务的出口 990净利息收入 7净转移支付 68经常项目余额 558资本项目 外国在美国的投资 1051美国在外国的投资 456统计误差 36资本项目余额 559官方结算项目 官方储备增加 1资料来源:美国商业部经济分析局(BEA)(www.dea.doc.gov) 从国际收支平衡账户中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当一国出现贸易逆差时,其结果必然是外国资本的净流入(资本项目顺差),或者官方储备的减少(官方结算项目顺差);而当一国出现贸易顺差时,情况正好相反。贸易不平衡是开放经济这一课题下最核心的问题之一。近年来,贸易逆差问题受到逆差国媒体和政策制定者越来越高的

17、重视。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是从全局上对经济运行施加影响的经济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两种最主要的宏观经济政策形式。 财政政策是通过改变政府的支出和税收对宏观经济的运行施加影响。 货币政策主要是指通过中央银行这一政府机构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运行。 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主要应该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1)促进增长(2)稳定经济(3)减少失业(4)控制物价(5)对外平衡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其自身的特点。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1、三个市场的划分 :金融市场、产品和服务市场及要素市场。 2、行为主体的划分 :家庭、企

18、业与政府 3、总量分析:也就是从总体上来考察个体的经济行为 4、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基础: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仅在于研究对象不同,在研究方法上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第二节第二节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流量与存量利率与现值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一国境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这里的“最终产品和服务”指的是由最终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服务,而不被用作投入品以生产其他产品和服务。它主要包括消费性产品

19、和服务以及新的耐用产品。中间产品和服务是不被计入GDP的。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简称GNP),即一国公民在一定时期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GNP衡量的是一国公民的总产值,而不管其生产的产值是从国内还是从国外获取的;GDP衡量的是一国国境内所有产出的总价值,而不管其所有者是本国公民还是外国公民。 净要素支出(Net factor payments,简称NFP),它等于本国公民的国外收入减去外国公民在本国的收入。它所衡量的正是GDP与GNP之间的差异,即: GNPGDPNFP当在国外投入生产的本国生产要素所获取的收入大于在国内投入生产的外国生产

20、要素所获取的收入,也就是当NFP为正数时,GNP就会高于GDP;反之,也就是当NFP为负数时,GNP则低于GDP。 表表1.2 20世纪世纪90年代美国年代美国GNP与与GDP比较(单位:比较(单位:10亿美元)亿美元) 年份GNPGDPNFP19905873.95803.134.819916026.35995.930.419926367.46337.729.719936689.36657.431.919947098.47072.226.219957433.47397.735.719967851.97816.934.419978337.38304.333.019988768.38747.021

21、.319999302.29268.433.8资料来源:美国商业部经济分析局 表1.2列示了美国20世纪90年代的GNP和GDP变化情况。由于其NFP一直是正数,故而GNP一直高于GDP。值得注意的是两者之间差距较小并相对稳定,这反映了美国居民和政府在90年代从国外得到的收入仅略高于外国居民和政府在美国得到收入,而且变化不大。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西欧发达国家一般都采用GDP指标衡量一国的经济规模,而美国等国则采用GNP指标。为了与其他国家的统计口径一致,美国商业部从1991年开始也改用GDP指标。当今世界上,GDP指标比GNP指标更普遍地得到使用。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名义价值

22、,也就是现时的货币价值。然而,这种名义价值往往并不具备可比性,因为在实际经济生活中的货币价值通常是不稳定的。当存在通货膨胀或是通货紧缩时,我们就必须将我们所看到的名义价值及其所蕴含的实际价值区分开来。实际价值反映的是我们对于产品和服务的实际购买力。它的取决因素是人们的货币收入与产品和服务的价格。我们发现,以现时货币价值为标准的名义GDP无法作为衡量经济活动的合格指标。要准确的说明不同年份之间实际产出的差别,就必须将名义GDP修正为实际GDP。 1950 1955 196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实际GDP 名义GDP 通胀因素 GDP(

23、10亿美元) 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图1.5 19502000年美国实际GDP和名义GDP 图1.5给出的是美1950年到2000年的名义GDP与实际GDP的比较。一条曲线代表名义GDP,另一条曲线代表实际GDP,两条曲线之间的部分是两者之差,也就是名义GDP中来自于通货膨胀的部分。由于我们用1996年的美元价值来衡量实际GDP,因此1996年名义GDP和实际GDP相等。由于通货膨胀的存在,在1996年以前,美元的价值被“低估”,实际名义GDP总是高于名义GDP;而在1996年以后,美元的价值被“高估”,名义的GDP总是高于实际GDP,并且差距有不断增大的趋势

24、。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名义GDP的数值每年都在增加,但实际GDP在有些年份是下降的,如1975年、1982年和1991年。 名义GDP修正为实际GDP的公式如下:举例来说,我们将基期定于1996年,则1996年的价格水平为100。由于当年美国的名义GDP为78132亿美元,所以当年的实际GDP也是78132亿美元。到了1997年,名义GDP达到83184亿美元,与此同时,由于1.95的通货膨胀率,价格水平上升至101.95,于是,该年的实际GDP83184100/101.9581593亿美元。这一实际GDP又称以1996年不变价格计算的1997年GDP。 流量与存量流量与存量 流量是特定的

25、时间段中发生的经济量值,如上海大众汽车的年生产量、中国统计局定期公布的月度工业增加值等等。存量是特定时点上现存的经济量值,如2004年世界人口数量、2004年末的香港外汇储备等等。流量与存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如果我们把存量比做一池水,那么流量就是流入到池中或从池中流出的水。如果流入的水多于流出的水,净流量为正值,水池的水(存量)就会增加;反之,水池的水就会减少。迄今我们所讨论过的大多数概念都是流量:GDP、GNP、人均收入、进出口等。少数概念,如一国的失业人数、资本数量等,属于存量。1、储蓄与财富(衡量的是一国国民或一个家庭的富裕程度)充裕的收入流量与现时的高财富水平是不能划等号的。收入要转化

26、为财富积累还需经过储蓄这一过程,因为我们知道,收入当中的一部分是要用来消费的,除去了这一部分之后,剩下来的就是储蓄。储蓄作为一个流量概念,其数量恰好等于与之相对应的财富存量的变化量。假定某家庭2004年的总收入为50000元,当年的消费为30000元,其余20000元用于储蓄,那么这个家庭2004年末的财富总额将比2003年末高出20000元。2 2、投资与资本、投资与资本资本,简而言之,就是构成产出能力的东西,其表现形式主要有房屋、机器、设备等等。显然,资本也是一个特定时点上的存量概念。投资,即一定时期内用于维持或提高资本存量的产出流量。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宏观经济学中的投资指的是购买新资本,

27、而不是现有资本的易手。例如,房产商新开发的房产属于固定资产投资,而当房产商将这些房产出售给买主时,尽管从这些买主的角度来说,他们的确进行了个人投资,但却不构成宏观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正如储蓄流量等于财富存量的变化量,投资与资本存量之间也有同样的关系,只是需要将资本损耗的因素考虑在内。资本损耗用折旧来衡量,它是资本存量在一定时期内被消耗掉的部分。3 3、经常项目与净国际投资、经常项目与净国际投资经常项目是衡量一国居民向其他国家借贷比率的流量。如果在一个特定的时期中的经常项目为正值,那么从整体上讲,该国居民是在向其他国家出借资金,是净贷方(Net lender);当经常项目为负值时,则意味着国内居

28、民总体上是在向其他国家借入资金,是净借方(Net borrower)。净国际投资衡量的是一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已发生的资金借贷引起的未清偿头寸的净存量,或者说一国居民和政府持有的所有其他国家资产数量与其他国家居民和政府持有的该国资产数量的差额。若净国际投资为正值,意味着国内居民拥有对其他国家的净债权存量,从而该国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是债权国(Debtor nation);若净国际投资为负值,则意味着国内居民对其他国家负有净债务存量,该国为债务国(Creditor nation)。 相邻两年的净国际投资存量的差额正是后一年的经常项目流量。 利率与现值利率与现值在典型的住房抵押贷款合同中,贷款者通常按

29、月向其贷款银行进行等额偿还。例如,某人于1997年为购买住房向中国建设银行申请了10万元为期20年的住房公积金抵押贷款,当时的20年期月利率为0.8175,于是在接下来的10年中,他每月需要向银行偿付952.47元。这样,到20年后的2017年的240个月里,此人累计偿付额达到228592.8元,其中利息为128592.8。粗看上去,此人似乎作了一笔失败的交易,因为仅仅他所偿付的利息就超过了贷款本金。然而,这样的比较实际上是不妥当的,因为必须将货币的时间价值考虑进去。由于利率的存在,今年的一元钱与明年的一元钱是有区别的。在10的年利率下,今天存入的一元钱到明年的今天将是1.1元,同样,为使明年

30、的今天得到一元钱,今天就得存入约0.91元,换句话说,明年的一元钱的现在价值为0.91元。这就是经济学中经常遇到的货币现值(Present value)这一概念的涵义。例如,在10的年利率下,一年后的一元钱的现值为0.91元。根据这一利率,我们同样可以算出两年后的一元钱的现值为0.83元,因为0.831.11.1=1。这样,如果今天存入1.74元,就可以在明后两年中每年都得到一元钱,于是明后两年各收入一元钱的现值为1.74元。将这一计算过程进行下去,我们可以得到计算未来收入流现值的公式:其中,PV为现值,i为利率,A1,A2,A3,An为未来每年的收入。特别的,当未来每年收入相同时,公式可改写

31、为:第三节第三节 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本书的理论结构宏观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宏观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 宏观经济学的古典学派宏观经济学的古典学派 (凯恩斯之前)(凯恩斯之前)代表人物主要有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马歇尔(Alfred Marshall)、庇古(Alfred Pigou)等人 他们都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工资等是有充分伸缩性的:价格的充分波动能使产品市场供求关系趋于一致;工资的可伸缩性能保证劳动市场及时出清;利率的灵活变动能调节资本市场上储蓄与投资的平衡等,因此生产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供给决定需求,这被称为古典学派

32、的萨伊定律(Says Law),即“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 凯恩斯理论凯恩斯理论(1)由于市场机制本身存在着某种缺陷(如价格、工资刚性),供给并不一定就能创造需求,而总需求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它决定着国民收入的波动。 (2)总需求的大小又主要取决于三个心理因素,即“边际消费倾向”、“资本的预期收益”和“流动性偏好”。如果人们对未来预期产生悲观情绪,或者说这些心理因素发生了不正常波动,就会影响人们的经济行为从而导致总需求不足。在总需求不足又不能通过市场机制来调节的情况下,国民经济就会偏离充分就业的自然水平,从而导致经济的波动。 (3)尽管在长期内,国民经济受价格机制的作用有回到自然水平的趋势,但这

33、个过程是相当缓慢的,而且,谈论长期是没有意义的,“在长期,我们都会死去”。 从20世纪40、50年代以来,凯恩斯的理论得到了后人进一步拓展,使之不断完善和系统化,从而构成了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完整体系。这些拓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ISLM模型2、消费、投资和货币需求理论 3、增长理论4、宏观经济计量模型货币主义(货币主义(Monetarists)和理性预期()和理性预期(Rational Expectations)学派)学派 货币主义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理性预期学派则以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卢卡斯(Robert Lucas)为代表。 理性预期学派认为,在理性预期下,市场能够自动出清,政府对经济

34、的干预是没有必要的,这又回到了古典学派的主张,因此理性预期学派也称之为新古典学派(New Classicals)。 由于货币主义的理论主张和新古典学派基本一致,货币主义往往也被看成是新古典学派的一个组成部分。凯恩斯理论也在不断地发展,在吸取了理性预期的某些研究成果后,出现了新凯恩斯经济学(New Keynesian Economics)。 目前,宏观经济学的争论主要在新古典学派和新凯恩斯学派两大学派之间展开,这实际上就是过去古典学派和凯恩斯学派之争的延续,其争论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二个方面:1、市场机制的有效性 2、政府干预的必要性本书的理论结构本书的理论结构本书理论体系主要以经济模型的形式进

35、行架构。除导论外分为三部分,第一篇考察宏观经济的长期模型,第二篇分析宏观经济的短期模型,在第三篇中我们对宏观经济模型中某些基础性问题进行进一步讨论。 第一篇第一篇 宏观经济的长期模型宏观经济的长期模型(chap2-chap6chap2-chap6)从这一篇起,我们开始运用经济模型来描述和研究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 本篇基于价格、工资有伸缩性这一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展开对宏观经济长期模型的分析。 第二章宏观经济的衡量与均衡第一节 国民收入的衡量收入和支出的循环流动总支出的方法总收入的方法GDP衡量中的其他问题收入和支出的循环流动收入和支出的循环流动 在导言中我们已经知道,国内生产总值(GDP)是

36、指一个国家在某一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这是从生产的角度定义的GDP。 在这里,我们运用一个国民收入流量模型来描述宏观经济的运行情况,然后从不同的角度来进一步讨论GDP的构成和测算问题。 (图2.1)企业企业产品市场产品市场外国经济外国经济C+G+NX 家庭家庭政府政府金融市场金融市场要素市场要素市场 C NX G T S I Y Y 图2.1 收入和支出的循环流动 这个模型假定整个国民经济中有四个经济部门:家庭、企业、政府和外国经济;和三个市场:产品市场、要素市场和金融市场。在要素市场上,家庭向企业提供生产要素(如劳动),然后在企业那里获得要素报酬,也就是国

37、民收入(National income,简称Y)。家庭用获得的部分收入在产品市场上向企业购买产品和服务,构成了家庭的消费支出(Consumption expenditures,简称C)。 家庭剩下收入中的一部分成为储蓄(Saving,简称S),通过金融市场转化为企业的投资支出(Investment,简称I);另一部分则成为政府的税收(Taxes,简称T)。政府获得税收后在产品市场上进行采购,形成了政府购买支出(Government purchases,简称G)。 外国经济的存在会产生对外贸易,我们用净出口(Net exports,简称NX)表示这种对外贸易关系。 我们可以用三种方法来测算GDP

38、:从生产的角度出发,GDP是一国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从收入的角度出发,GDP是一国的国民收入;从支出的角度出发,GDP则是一国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支出。 总支出的方法总支出的方法从图2.1中可以看出,用总支出的方法来衡量国民收入,GDP可以分为四大部分:消费支出(C)、投资支出(I)、政府购买(G)和净出口(NX)。用国民收入Y代表GDP,我们可以用下式来表示用支出法计算的GDP: Y=C+I+G+NX Y=C+I+G+NX (2.1)2.1)这是一个必须无条件地成立的恒等式。(2.1)式的左边是总收入,右边是总支出,因此我们又把它称为国民收入恒等式。1 1、消费支出(、消费支出(C

39、 C)消费支出指的是本国居民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购买,是一个国家总支出中最主要的一个部分。消费支出又可以进一步分为三类,即耐用消费品支出、非耐用品支出和对服务的支出。耐用消费品是指汽车、彩电、冰箱等使用寿命比较长的消费品(注意:耐用消费品不包括住房,住房支出在总支出中作为投资处理)。非耐用消费品使用期较短,比如食物、衣服、燃料等。服务可经由个人或企业提供给消费者,例如理发、医疗、保险等。(见表2.1a和表2.1b) 表2.1(a) 中国2002年GDP及其构成(支出法)总量(10亿元) 占GDP比例(%) GDP(Y)10751.4 100 消费支出(C) 4853.5 45.1 投资支出(I)

40、 4235.5 39.4 政府购买(G) 1383.0 12.9 净出口(NX) 279.4 2.6 资料来源:2003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 表2.1(b) 美国2004年GDP及其构成(支出法)总量(10亿美元)占GDP比例(%) GDP(Y)11735100消费支出(C)8229.970.2投资支出(I)1927.316.4政府购买(G)2183.918.6净出口(NX)-606.2-5.2资料来源:美国商业部经济分析局(www.bea.doc.gov) 2.2.投资支出(投资支出(I I)投资支出由企业固定投资(Business fixed investment)、住房投资(

41、Residential investment)和存货投资(Inventory investment)三个部分组成。 企业固定投资是指企业购买新增资本品的支出,包括企业购买机器设备的支出(固定设备投资)和购买厂房和办公楼的支出(企业住房投资)。 住房投资是购买新居民住宅的支出。在GDP的统计中,居民的住房投资属于企业投资的一部分,因为住房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长期服务(居所),可看作是资本品。 投资支出还包括企业存货的变动。将存货的变动作为企业的存货投资来处理,是为了使企业的支出与生产要素得到的收入一致起来。如果企业的存货增加,存货投资就是正的;相反存货投资就是负的。 3.3.政府购买(政府购买(G

42、G)政府购买是指各级政府购买产品和服务的支出,包括政府在国防上的支出,修建公共设施的支出以及提供警察、法院等服务的支出。政府购买只是政府财政支出的一部分,政府财政支出中对个人的转移支付就不计入GDP,因为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把收入进行重新分配,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并没有相应的产品或服务的交换发生。例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并不是因为残疾人创造了收入。 4.4.净出口(净出口(NXNX)净出口指的是出口额减去进口额的差额,用X表示出口,用M表示进口,净出口NX就是XM。出口是外国居民和企业对本国产品和服务的支出;而进口是本国居民和企业对外国产品和服务的支出。因此,在开

43、放经济条件下,(2.1)式所表达的国民收入恒等式又可写成: Y=(CIGM)X (2.2)将(2.2)式略加整理,则有:Y=CIG(XM)或者:Y=CIGNX 表2.2 美国2004年总支出的详细构成 总量(10亿美元) 占GDP比例(%) GDP(Y) 11735100消费支出(C)8229.970.2耐用品993.98.5非耐用品2377.020.3服务4859.041.4投资支出(I)1927.316.4企业固定资产1220.510.4住房投资663.45.7存活投资43.40.4政府购买(G)2183.918.6国防547.94.7非国防1636.013.9净出口(NX)-606.2-

44、5.2出口(X)1175.510.0进口(M)-1781.6-15.2资料来源:美国商业部经济分析局 总收入的方法总收入的方法 从收入的角度来计量GDP,我们还要区别国民生产总值(GNP)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概念。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衡量一个国家产出和收入的一个常用指标,它是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因此,GNP是按国民原则进行统计的。凡是本国国民创造的收入,无论他是否在国内,都被计入国民生产总值,而外国居民在本国的收入则不计入GNP。因此,外国公司在中国子公司的利润就不计入中国的GNP,而中国公司海外子公司的利润就计入中国的GNP。

45、 GDP是按国土原则进行统计的,它是在一国领土范围内的总收入,不管这种收入是否由本国居民创造,都被计入国内生产总值。根据这一原则,外国公司在中国子公司的利润应被计入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而中国公司在外国子公司的利润就不被计入。 国民生产净值(Net National Product,简称NNP) =GNP折旧 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简称NI)= NNP间接税 (注意:这里的国民收入是指狭义的国民收入,而广义的国民收入Y一般就代表GNP或GDP )NI=劳动收入业主收入租金收入企业利润净利息收入 劳动收入包括工人的工资、补贴以及雇主向社会保险机构交纳的社会保障金。 业主收入是指

46、非公司制小企业的收入,以及不受人雇佣的独立生产者的收入,因此业主收入既包括企业利润,又含有劳动收入。 租金收入是指个人在出租土地、房屋等资产时的租金收入。公司利润是指公司的销售收入中扣除工资、租金以及其他成本项目后的利润。净利息是指个人从企业获得的因资金借贷所产生的净利息,不包括个人之间因借贷关系而发生的利息和由购买政府公债而得到的利息。 在宏观经济学中,我们使用个人收入(Personal income,简称PI)这个概念来表示个人实际得到的收入,以区别于国民收入。 PI=NI公司利润社会保障金政府转移支付红利利息调整 个人可支配收入(Disposable personal income,简称

47、DPI)=PI个人所得税非税收性支付 表2.3 美国2004年GDP及其构成(收入法) 总量(10亿美元)占GDP比例(%) GDP11735100净要素支出(NFP) 43.90.4占GDP比例(%) 11778.9100.4资本消耗(折旧) 1407.312国民生产净值(NNP=GNP折旧) 10371.688.4间接税 800.66.8国民收入(NI=NNP间接税) 9571.081.6收入项目调整 121.01.0个人收入(PI=NI收入项目调整) 9450.080.5劳动收入6651.056.7业主收入902.87.7租金收入165.11.4企业利润1181.610.7净利息收入54

48、9.54.7资料来源:美国商业部经济分析局 比较表2.1(b)(或表2.2)和表2.3可以看出,不论是采用支出的方法,还是采用收入的方法,计算出来的GDP都是一致的,这也就在实际中证明了(2.1)式所表达的国民收入恒等式。 GDPGDP衡量中的其他问题衡量中的其他问题 增加价值法本期产出市场价格社会福利第二节第二节 价格指数和失业率价格指数和失业率名义GDP和实际GDP价格指数失业的计量奥肯定律名义名义GDPGDP和实际和实际GDPGDP 名义GDP是指一定时期内以当前市场价格来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实际GDP是用过去某一年(称为基年)的价格为标准,测算所得到的GDP数值。实际GDP可用以衡量两

49、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物质产量的变化。 下面以一例说明名义GDP和实际GDP的具体测算:假定一个经济只生产面包和电影两种产品和服务,这个经济10年前后总产出和价格的变化如表2.4所示。根据表2.4,这个经济10年前的面包和电影的产量分别为10和30,当年的市场价格分别为3元和3.5元,当年的总产值是135元。10年后的今年,面包产量提高到20,比10年前增加了10,电影产量为50,增加了20,同时它们的价格分别涨到4元和5元。 根据当年价格,名义总产出是330元,比10年前增加了195元,增长幅度为144%, 如果用基年的价格来估价今年的产量,就能得到今年的实际GDP为235元,和10年前相比,仅

50、增加了74%而不是144%。 表2.4 名义和实际的GDP10年前(基年)的名义GDP 今年的名义GDP 今年的实际GDP 产量价格产值产量价格产值产量价格产值面包103302048020360电影303.5105505250503.5175总产值135330235我们由表中可以看到,面包的产量在10年间上升了100%,电影产量同期内上升了67%,实际GDP的增加量74%就是介于这两个百分比之间的某一点。因此,实际GDP的变动剔除了名义GDP中的价格变动因素,它能准确地反映一国实际产量的变化 。价格指数价格指数GDP消胀指数 :是给定年份的名义GDP与实际GDP之间的比率, 即: (2.3)利

51、用表2.3的例子,我们可以得到GDP消胀指数的数值,这只需计算今年的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即可: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是衡量价格水平的另一个重要指标,通常是通过抽样调查的方式得到的。在美国,劳动统计局每个月在大约50个城市进行抽样调查,调查的范围包括400多种产品和服务,以此来测算消费者价格指数。以这些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和服务为样本,比较根据当年价格计算的商品总价值和根据基年价格得到的商品总价值,得到的比值就是消费者价格指数。GDPGDP消胀指数和消费者价格指数(消胀指数和消费者价格指数(CPICPI)的区别:)的区别: GDP消胀指数衡量价格时涉及的商品组合更广泛,它包含所有商品和服

52、务的价格信息,而CPI只衡量消费者购买的代表性产品和服务的价格。 GDP消胀指数仅仅包含本国生产的产品价格,进口产品不计入GDP因而也不反映在GDP消胀指数里 ,而CPI往往包括进口品的价格 。CPI所衡量的商品组合的数量是固定的,而GDP消胀指数所涉及的商品组合的数量是变动的,它取决于每年的产量。 假定经济中只生产A、B两种产品,那么GDP消胀指数由下式得到: CPI则等于: (2.5)(2.4)比较(2.4)和(2.5)我们看到,GDP消胀指数和CPI都比较了商品组合的当年价格与基年价格的差异,不同的是GDP消胀指数使用的是当前的产量,商品数量组合每年不同;而CPI使用的是基年的产量,商品

53、数量组合是固定的。我们把GDP消胀指数称为帕夏(Paasche Index)指数,而CPI则是拉斯佩耶斯指数(Laspeyres Index)。 GDP消胀指数和CPI虽然有差异,但事实上,从宏观经济来看,因为统计的商品数量较多,很多因素可以相互抵消,两个指数基本上是以相同的比率变化的。 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是被经常使用的第三个价格指数,衡量的是销售过程中开始阶段的价格水平。通过价格指数的变化,我们就可以了解经济的通货膨胀情况。通货膨胀率是反映价格水平变动的一个指标,它由价格在每一期上涨的百分率来表示,如果我们用Pt表示t期的价格水平,Pt+1表示t+1期的价格水平,用t+1表示t+1期的

54、通货膨胀率,那么我们就有:t+1= (Pt+1- Pt)/ Pt 在表2.4的例子中,由于基年GDP消胀指数为100,因此,我们这个简单经济10年间的用GDP消胀指数计算的通货膨胀率为(140100)/100100%=40%。 失业的计量失业的计量一个经济中的总人口可以分为劳动年龄人口和非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年龄人口又可以划分为劳动人口和不在劳动人口,即:劳动年龄人口=劳动人口+不在劳动人口 根据各国劳动就业统计的惯例,下列人员一般不被列入劳动人口:军队人员;在校学生;家务劳动者;退休或因病退职人员以及丧失劳动能力、服刑犯人等不能工作的人员;不愿工作的人员;在家庭农场或家庭企业每周工作少于15个

55、小时的人员。在劳动年龄人口中减去以上六类人员余下的部分就称为劳动人口。劳动人口在总的劳动年龄人口中占的比率被定义为劳动参与率,即:劳动参与率反映了一个经济中愿意就业者在适龄人口中所占的比例。 劳动人口由就业人口和失业人口两部分构成。国际劳工组织关于失业的界定有三条标准,即:有劳动能力但没有工作;当前准备工作;正在寻找工作。失业率是失业人员在劳动人口中所占的比率。我们有如下的关系式:劳动人口=就业人口+失业人口 实际上,失业率的测算是比较复杂的,因为就业人口、失业人口和不在劳动人口三者之间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我们用图2.2来加以说明。 不在劳动人口不在劳动人口失业人口失业人口就就 业业 人人 口

56、口图2.2 劳动年龄人口的动态分布图2.2中三个方框分别表示某一时点上就业人口、失业人口和不在劳动人口的存量数值。从某一时期看,三者处于相互联系之中,方框之间的箭头表示人口的流动。在某一时期内,失业人口中会有一些人找到工作,成为就业人口;与此同时,也会有一定比例的就业者失去工作,进入失业队伍。失业人口中有一部分人会因长期找不到工作失去信心而退出劳动市场成为不在劳动人口或者有部分就业者主动离开工作岗位进入不在劳动人口,同时不在劳动人口中有部分人想工作而未找到工作成为失业人口,或是直接找到工作而成为就业人口。 奥肯定律奥肯定律奥肯定律(Okuns law)描述的是失业率和GDP之间关系的经验规律,

57、即失业率的上升会伴随着实际GDP的下降,反之亦然。美国耶鲁大学的阿瑟奥肯(Arthur Okun)曾在1968-1969年担任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他根据美国的经验数据发现,失业率与GDP增长率之间存在如下的关系: 实际GDP变化的百分比=3%-2失业率变化率 (2.6)其中3%是当失业率不发生变化时,实际GDP的增长率,表示产出的趋势增长,这一增长率由人口增长、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决定。因此,(2.6)告诉我们,失业率每增长1%,实际GDP下降2%。奥肯定律为产出增长率和失业率变化率之间相互转换提供了一个粗略的估算法则。虽然这一方法只是近似的,但它仍给出了由增长到失业的一种实用性的转换方

58、法,成为宏观经济中可靠的经验规律之一。第三节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生产、分配和消费国民收入的生产、分配和消费国民收入的生产国民收入的分配国民收入的消费国民收入的生产国民经济的产出水平或者说总收入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投入的生产要素,二是各种生产要素与产出之间的技术关系,通常用生产函数(Production function)来表示。 生产要素是指进行产品或服务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品,如劳动、资本、土地等。其中资本和劳动是两种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我们分别用K和L来代表一个经济中的资本存量和就业人数。当投入一定的资本和劳动时,总产出水平就取决于生产的技术状况,可以用生产函数来反映。用Y表示给定时期中的实际总产

59、出,生产函数具有如下的一般形式:Y=F(K, L) Y=F(K, L) (2.72.7) 生产函数反映了在既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与产量之间的技术联系,而任何生产方法和技术水平的改进都会导致新的投入产出关系,使生产函数发生变化。很多生产函数都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性质。所谓规模报酬不变是指当投入的生产要素增加或减少一定比例时,产出也变化相同的比例。用数学式子来表示,就是: Y=F(K, L),0 (2.8)也就是说,当两种生产要素资本和劳动增加相同的倍数时,产出也增加倍。在今后的讨论中我们会发现,这一性质对收入分配有重要的意义。以柯布道格拉斯(Cobb-Douglas productio

60、n function)生产函数为例 (2.9) 其中A为自生增长因素,一般用来反映技术变动状况。当资本和劳动同时增长倍时,(2.9)式的产出变成: 也就是:满足(2.8)式的定义,因此,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性质。 (2.9)式中的为资本的产出弹性,1为劳动的产出弹性 。即:也就是说,当资本增加1个百分点时,实际产量增加个百分点;而当劳动增加一个百分点时,产量增加1个百分点,因此和1也是分别代表资本和劳动对产量贡献。 根据美国资料的实证分析,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的约为0.3,1约为0.7,因此(2.9)式可具体化为: (2.10)即资本对产出的贡献为30%,劳动对产出的贡献为

61、70%。 表2.5给出了美国19802000期间生产函数的统计数据,其中反映技术状况的因子A由(2.10)式测算:表2.5 美国19802000年生产函数 年份实际GDP(Y)单位:10亿美元(1996年价格) 资本存量(K)单位:10亿美元(1996年价格) 劳动(L)单位:百万工人 技术因素(A) 技术变动(A的增长率%) 19804901 5569 99.3 14.75 198150215783100.414.820.519824919594899.514.49-2.3198351236091100.814.872.6198455056309105.015.343.21985571765

62、45107.215.541.3198659126735109.615.680.9198761136899112.415.810.8198863687071115.016.101.8198965927249117.316.301.3续前表2.5年份实际GDP(Y)单位:10亿美元(1996年价格) 资本存量(K)单位:10亿美元(1996年价格)劳动(L)单位:百万工人 技术因素(A)技术变动(A的增长率%)199067087419118.816.340.2199166767538117.716.28-0.3199268807649118.516.632.1199370637798120.316

63、.801.0199473487973123.117.081.7199575448191124.917.220.8199678138448126.617.491.6199781608749129.617.801.7199885099100131.518.162.0199988599457133.518.491.8200091919849135.218.781.6资料来源:美国商业部经济分析局,劳动统计局 国民收入的分配国民收入的分配生产要素的价格就是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因此,我们要讨论国民收入的分配,也就是要分析生产要素价格是如何确定的。 假定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企业生产只需投入两种

64、生产要素:资本和劳动,即企业的生产函数仍然是Y=F(K, L) Z利润,TR企业的总收益,Y产量,P价格,TC企业的总成本,W工资,R租金我们用数学表达式表示收益和成本的关系,得到:TR=PY=PF(K, L) TC=WL+RK 因此,利润函数为:Z=TRZ=TRTC=PF(K, L)TC=PF(K, L)WLWLRK RK (2.122.12)企业利润Z由产品价格P,要素价格W和R,以及要素投入量L和K共同决定。由于完全竞争企业是价格的接受者而不是制定者,它只能通过选择不同的要素投入量来使自己的利润最大化。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随着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产量是递减的

65、,这就是要素的边际产量递减规律,也称为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Y 0 L F( ,L) 图2.3 边际产量递减 当资本投入不变时,劳动的边际产量就是曲线上每一点的斜率,随着劳动投入量的增加,曲线越来越平坦,表明劳动的边际产量不断减少。 企业要选择劳动投入量L使(2.12)式表示的利润最大化,因此令: 得到:即:PMPL=W (2.13),也就是说,企业雇佣最后一单位劳动的收益必须与花费的成本相等,企业才能达到利润最大化。我们把式(2.13)改写一下,得到: (2.14) 即企业利润最大化要求劳动的边际产量等于实际工资。 劳动的边际产量曲线实际上就是企业对劳动的需求曲线,由于边际产量递减,劳动需求

66、曲线是一条向下倾斜的曲线。 (W/P) 0 (W/P)0 E S D=MPL L 图2.4 劳动市场的均衡 假设劳动的总供给量固定不变 ,S是一条垂直的曲线 ,D是一条向下倾斜的曲线 。在交点E ,劳动市场达到均衡,此时决定的均衡的实际工资水平为(W/P)0。从中可以看出,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劳动的报酬就是劳动的边际产量。 根据以上方法,我们同样可以分析资本需求。图2.5。假定资本总供给量不变,资本的供给曲线S也是一条垂直的曲线。由垂直的资本供给曲线和向下倾斜的资本需求曲线D的交点E决定的均衡资本价格为(R/P)0。 (R/P) (R/P)0 S 0 K E D=MPK图2.5 资本市场的均衡在

67、完全竞争的经济中,每种要素都会按其在生产过程中的边际贡献得到报酬。工人的实际工资等于劳动的边际产量,资本的实际租用价格等于资本的边际产量,因此,总的工资收入是MPLL,而总的资本收入是MPKK。 利润=YMPLL-MPKK (2.17) 我们只需将(2.17)式稍作变换,就能得到:Y=MPLL+MPKK+利润 (2.18) 国民收入被分成三部分:劳动的报酬、资本的报酬和利润,因而(2.18)式反映了国民收入是如何分配的。 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如果生产函数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性质,国民收入将正好分配给各种生产要素,这时利润就等于零,这一规律被称为欧拉定理(Eulers Theorem)。如果生产函

68、数F(K,L)规模报酬不变,根据欧拉定理有Y=F(K,L)=MPLL+MPKK (2.19)总收入Y正好在资本和劳动之间分配,也就是说,由要素边际产量决定的各种要素报酬之和恰好等于总收入。 国民收入的消费在封闭经济中,实际GDP就等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之和,即:Y=C+I+G (2.20)(1)消费C=C(Y-T) (2.21)这就是消费函数由于 ,表示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 也增加。 (2.21)式也可以写成C=a+b(YT) (2.22)其中a,b都是大于零的参数,且0bT时,政府的支出超过了收入,存在预算赤字;反之,当G k1因此,按照(3.10)式,k0,人均资本存量会不断

69、上升,经济也会加速增长,直到达到稳定状态k*。再假设一个经济由于某种外来因素(如大规模引进外资)使资本存量大幅度增加,初始资本存量水平上升到高于稳态水平的k2。此时,人均投资曲线位于折旧线的下方,投资小于折旧,即新增投资规模小于资本的损耗数量:sf(k2) k2因此,k,表明产出增加的速度大于折旧的速度,增加资本存量就能增加消费:而如果MPK,则表明产出增加的速度小于折旧的速度,降低资本存量才能增加消费。因此,长期消费水平达到最大化,也就是黄金律稳态水平的基本条件是: MPK= (3.14)即在资本的黄金律水平,资本的边际生产力等于折旧率。 k*g c*g A 0 y k* k* f(k*)

70、sgf(k*) 图3.7 通过储蓄率选择黄金律稳态 图3.7通过改变储蓄率来改变一个经济的稳态资本存量,从而使其达到黄金律的稳态水平 如果我们能够把储蓄率调控至sg的水平,使储蓄曲线sgf(k*)与折旧线k*相交于A点,这样,稳态资本存量就会等于黄金律水平,即k*=k*g,这个经济也就处在黄金律稳态水平。如果储蓄率高于这个水平,则稳态资本存量就会太高;如果储蓄率低于此水平,则稳态资本存量又会偏低,都不能实现长期消费的最大化。 黄金稳态过程黄金稳态过程 第一种情况:经济的初始稳态资本存量高于黄金律水平 t0 t 0 i*c* y* y y c i 图3.8 资本过多时降低储蓄的影响 图3.8中,

71、横轴表示时间t,纵轴则表示产出、消费和投资。我们假定一个经济一开始处在稳定状态,产出y、消费c和投资者i都处在稳态水平,但稳态的资本存量大于黄金律水平。我们假定政策制定者在时间t0采取降低储蓄率的措施,于是,投资会马上下降而消费则会立刻上升。由于投资水平的急剧下降,投资会低于折旧,经济将偏离稳态水平,这时,资本存量会不断下降以达到新的稳态。当资本存量逐步减少时,产出、消费和投资都会逐步下降,这种变动一直到新的稳态形成才会停止。我们假定这个新的稳态也就是黄金律水平的稳态。我们看到,新的黄金律稳态水平与旧稳态水平相比,消费c增加,产出y和投资i则会降低。 第二种情况:经济的初始稳态资本存量低于黄金

72、律水平 t0 t 0 i*c* y* y y c i 图3.9 资本过少时降低储蓄的影响 在图3.9中,储蓄率在时间t0的提高会立即引起投资的增加和消费的下降,因此,投资会高于折旧,从而导致资本存量的不断增长。随着资本存量的持续增长,产出、消费和投资都会相应逐步增加,最终趋向新的黄金律稳态水平。新的黄金律稳态消费水平,同样也必然高于原来的稳态水平。 与第一种情况不同的是,从长期来看,高储蓄、高投资会形成未来的高产出,提高人们未来的消费水平;但高储蓄、高投资是以牺牲当前消费为代价,又会降低人们当前消费水平。 第三节第三节 人口增长与技术进步人口增长与技术进步人口增长 技术进步和劳动效率 有技术进

73、步的稳态 人口增长人口增长 我们用小写字母代表人均数量,如y=Y/L代表人均产出,k=K/L表示人均资本,但现在必须记住,这个劳动力数量L不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增长的。因此,人均资本变化率k/k为: (3.15)用n表示人口增长率L/L,资本增长率可表示为: 将此式代入(3.8)式并加以整理,可得: (3.16)这表明,在资本存量一定的情况下,人均投资不仅取决于人均资本增长率和折旧率,而且还取决于人口增长率。将(3.16)式略加调整则有: (3.17) 我们可以把(+n)k项看作是一种“平衡投资”,即在存在折旧和人口增长的情况下,为了保持人均资本不变必需追加的投资。 将(3.17)式代入方

74、程(3.6)并加以整理可得: k =sf(k)-(+n)k (3.18)(3.18)表明人口增长在降低人均资本积累速度方面的作用与资本折旧相似,只是折旧是通过资本的损耗降低k,而人口增长则是通过资本存量在一个更大的人口中摊薄而降低k。以前的人均资本变化公式是这个方程在人口不变,即n=0情况下的特例。 k* k0 y A sf(k*)=(+n)k* (+n)k sf(k) 图3.10 有人口增长时的稳态图3.10中人均投资曲线sf(k),折旧和人口增长因素的平衡投资线sf(k)。 两条曲线相交点A决定的k*就是有人口增长的稳态人均资本水平。 在K*处,新增投资对人均资本存量的正效应,正好与折旧和

75、人口增长的负效应相抵消,即: sf(k*)=(+n)k* (3.19) k将保持不变,也就是k=0。因此。一旦经济处于稳态,投资只有两个目的,一部分(k*)置换折旧掉的资本,其余的部分(nk*)给新劳动力提供稳态水平的人均资本。 引进人口增长在三个方面改变了基本的索洛模型:首先,人口增长使模型离现实的经济增长更进了一步。 其次,人口增长提供了国家之间贫富差距的一种解释。(见图3.11) 最后,人口增长改变了资本积累黄金律稳态水平。 我们把引进人口增长因素的稳态资本水平k*和稳态投资(+n)k*代入(3.12)式,得到有人口增长的稳态消费: c*=f(k*)-(+n)k* (3.20) 因此,能

76、够使稳态消费最大化的黄金律资本稳态水平kg*,必须满足: MPK=(+n) (3.21) 表明在黄金律稳态,资本的边际产量应该等于折旧率加上人口增长率。这就意味着,在考虑人口增长因素后,资本边际产量必须相应提高才能实现一个经济的长期人均消费最大化。 k1* k2* k 0 y (+n1)k (+n2)k sf(k) 图3.11 不同的人口增长率与稳态 假设两个国家在经济各方面的条件基本相同,但两国的人口增长率分别为n1和n2,且n1n+g,那么,储蓄率低于黄金律稳态水平的要求,应该提高储蓄率。如果:MPK-C+I+G则本国产出有剩余,因此,净出口为正。若总产出小于总支出,即: YC+I+G则说

77、明本国的产出不足以满足本国的支出,须从国外进口以填补差额,因此,净出口为负。 对外净投资与净出口对外净投资与净出口 在开放经济中,资本市场和产品市场也是密切联系着的。我们将(6.4)式改写成如下形式:Y-C-G=I+NX 等式左边即为国民储蓄,用S表示储蓄,于是: S=I+NX (6.5) 而一国国际收支账户的经常项目余额用来衡量一国对外投资的净流量,用CA表示一国的经常项目余额,则有: S=I+CA 在不考虑单方面转移支付情况下,经常项目由净出口NX和净要素支出(净利息收入)NFP两项构成,因此: S=I+(NX+NFP) 假定净要素支出NFP为零,我们便可以得到: S-I=NX (6.6)

78、 该式反映了用于资本积累的资金在国际间的流动与产品和服务在国际间的流动之间的关系。 等式左边是本国的对外净投资(Net foreign investment),是国民储蓄超出国内私人部门投资的部分。对外净投资等于本国出借给外国的资金数量减去外国出借给本国的资金数量。等式右边的净出口也被称作贸易余额,等于本国的出口总额减去进口总额后的余额。这一恒等式意味着,在国民收入账户体系中,一国的对外净投资总是等于净出口。这种对外净投资和净出口之间的恒等关系,也是国际间资金流动和产品流动的自然反映。 第二节第二节 小国开放经济模型小国开放经济模型基本模型 宏观政策与贸易 基本模型基本模型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

79、由于一国的可贷资金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是相联系的,该国的投资者可以到世界的资金市场上贷出或借入资金,因此,一国的宏观经济均衡不再仅仅要求储蓄与投资相等,而要求储蓄等于本国私人部门意愿投资加上本国对外净投资。另一方面,实际利率不再是由本国可货资金市场均衡决定的内生变量,而是由世界可货资金市场均衡决定的外生变量。这是因为,对一个小国来说,它的可货资金量与整个世界资金总量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不可能影响世界市场上均衡利率的决定,因此,该小国只是国际市场上既定利率水平的接受者。这样,由于本国市场利率受到了世界市场的影响,本国的意愿投资和其他经济变量也会受到世界市场的影响。用r表示这个小国的利率水平,用r*代

80、表世界市场上的均衡利率,于是有:r=r*(实际利率)小国开放经济模型的三个假设:第一,产出由投入要素的数量和生产函数所反映的技术关系决定。 由于在长期要素投入固定,产出也就固定了,即:Y= =F( , ) 第二,我们假定私人消费与私人部门的可支配收入正相关,其间的函数关系用C表示。私人部门的可支配收入等于总收入减去税收,即Y-T,于是消费用函数表示如下: C=C(Y-T) 第三,私人部门的意愿投资与实际利率成反比,用公式表示如下:I=I(r) 在开放经济中,国民收入账户体系中存在如下的恒等式: NX=Y-C-G-I (6.7)由于储蓄等于私人储蓄加上公共储蓄,即S=Y-C-G,因此:NX=S-

81、I (6.8)将上面的三个假设代入(6.7)式,同时令实际利率等于世界资金市场均衡利率,则有: NX= -C( -T)-G-I(r*) (6.9)显然:NX= -I(r*) (6.10) (6.9)式中还可以看出,储蓄与政府支出负相关,与税收正相关,这意味着政府的财政政策将会影响储蓄。投资则取决于世界资金市场上的实际利率r*,这可以看作是给定的。因此,贸易余额也就由这些变量的取值所决定。 小国开放经济下的储蓄与投资小国开放经济下的储蓄与投资 r r* rc 0 S E I(r) I, S 贸易顺差 r rc r* 0 S E I(r) I, S (a) 储蓄大于投资 (b) 储蓄小于投资 图6

82、.1 小国开放经济的储蓄与投资贸易逆差 (1)假定世界市场的均衡利率r*大于封闭经济的均衡利率rc,如图6.1(a)所示。在这一利率水平下,我们看到,本国的储蓄大于私人部门的意愿投资。在封闭经济条件下,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这时的市场利率水平必然上升,直到储蓄等于投资。但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利率水平由世界市场决定,当本国的储蓄大于私人投资时,多余的储蓄可以流向世界资金市场,形成对外国的投资。这时,储蓄与私人投资的差额就构成了本国的对外净投资。而对外净投资恒等于净出口,也就是贸易顺差。所以,当世界均衡利率水平高于国内均衡利率水平时,这个小国就会出现贸易顺差。(2)假定世界市场的均衡利率r*小

83、于封闭经济的均衡利率rc。此时,本国的储蓄小于私人部门的意愿投资。由于经济已经开放,国内利率水平不再发生调节作用,缺乏资金的私人部门可以到世界资金市场上去融资,形成外国对本国的投资,即本国对外的净投资为负。对外净投资为负,意味着净出口为负,也就是贸易逆差。所以,当世界均衡利率水平低于国内均衡利率水平时,这个小国就会出现贸易逆差。 宏观政策与贸易宏观政策与贸易 (1)小国本身财政政策对其贸易的影响(以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为例)r r*0 I, S I(r)E S1 贸易逆差S2 图6.2 本国的财政扩张假定最初小国处于贸易平衡状态。这就意味着,世界市场的均衡利率水平恰好也是国内市场的均衡利率水平。

84、在这一水平下,储蓄S1和投资I在E点相等,净出口为零。这时,如果政府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储蓄曲线会由从S1左移至S2。如果世界均衡利率水平不变,投资需求将大于储蓄,净出口为负,也就是产生了贸易逆差。而S2与E点之间的距离就是扩张性财政政策带来的贸易逆差。同样的道理,我们可以推出,如果本国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即减少政府开支,增加税收,则储蓄将上升,净出口将增加。持续的财政紧缩将使贸易余额向顺差方向变动。 (2)外国的财政政策对小国贸易的影响(以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为例) 图6.3 外国的财政扩张r r*2r*10 I, S I(r)S E 贸易顺差 在图中我们仍然假定本国原先处于贸易平衡状态,世界

85、均衡利率水平r1*保证了国内储蓄等于国内投资,即净出口为零。如果外国政府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世界市场上的利率将由从r1*上升至r2*,于是本国的投资下降,出现了贸易顺差。按照同样的逻辑,我们可以推出,如果外国政府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将使世界市场利率下降,进而导致本国的贸易逆差。 第三节第三节 汇率与净出口汇率与净出口 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 实际汇率的决定机制 经济政策的影响 名义汇率与通货膨胀 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 汇率是本国货币相对于外国货币的价格。经济学上将汇率区分为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名义汇率是指两国间货币的相对比价。实际汇率(Real exchange rates)是指两

86、国间商品的相对价格。实际汇率也被称作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它表明两国在进行贸易时,商品是按照什么比例交换的。名义汇率就是以外币表示的本币价格。 实际汇率通常按两国间的一般物价水平来计算。如果用e表示名义汇率,P表示本国物价水平(以本币计),P*表示外国物价水平(以外币计),则实际汇率可用下式表示:从上式可以看出,实际汇率实际上相当于以外国商品表示的本国商品的相对价格。 (6.11) 实际汇率的决定机制实际汇率的决定机制 图6.4表示了净出口与实际汇率的这一关系。图6.4中净出口曲线NX向右下倾斜,表示随着实际汇率的上升,净出口不断减少。请读者注意,由于净出口可正可负,图中的

87、一条横座标为零的垂直虚线代表此时的净出口为零。在虚线左边,净出口为负;在虚线右边,净出口为正。 NX() NX 0 图6.4 净出口与实际汇率 实际汇率的决定实际汇率的决定 在图6.5中,NX与负相关,由一条斜率为负的曲线表示。对外净投资(S-I)与不相关,因为它是由模型之外的一些因素决定的,可视为固定不变的常数,因此我们用一条垂直线来表示。两条曲线的交点E便决定了均衡的实际汇率水平*。 S-I * E NX() NX 图6.5 实际汇率的决定 本国所进口的产品数量为:Cf+Gf+If本国所能供给的出口产品数量等于: Y-(C-Cf)+(G-Gf)+(I-If) 以本国所能供给的出口产品数量减

88、去本国进口产品数量,得到:Y-C-G-I=S-I (6.12)因此,(S-I)代表了本国对净出口产品的供给。从(6.12)式可以看出,由于在长期分析中,本国产出Y由一国的技术水平和投入要素的数量决定,为一常数;而C和G皆与无关,同时I仅由世界市场上的均衡利率决定,因此,净出口产品的供给(S-I)与无关,在图6.5中就表现为一条垂直线。我们看到,在本国出口产品市场上,净需求和净供给相等,使市场处于均衡状态,实际汇率也就被决定了。 经济政策的影响经济政策的影响 (1)本国的财政政策 假定政府通过增加支出或减税来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则本国储蓄将下降,(S-I)也下降,从而导致实际汇率的上升和净出口

89、的减少。这一情况在图6.6中就表现为,政府支出的增加或税收的减少使本国储蓄由S1降为S2,(S-I)曲线由(S1-I)向左移至(S2-I)。相应地,实际汇率由1升至2,净出口则由NX1降为NX2。 1 2 S2-I S1-I NX() NX1 NX2 NX 图6.6 本国的财政扩张 (2)外国政府实施财政政策 假定外国政府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外国政府支出增加,将提高世界市场的均衡利率水平,导致本国投资下降,于是出口产品的供给(S-I)将增加。通过图6.7可以看出,由于世界市场利率水平的提高,本国投资由I1减为I2,(S-I)曲线由(S-I1)向右移至(S-I2),从而导致实际汇率下降(由1降

90、为2)和净出口增加(由NX1增至NX2)。 1 2 S-I1 S-I2 NX() NX2 NX1 NX 图6.7 外国的财政扩张 (3)一国贸易政策对实际汇率的影响 贸易政策一般是指限制进口的贸易保护政策,通常用于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外国产品的竞争。常用的贸易保护政策有关税壁垒和进口配额两种。无论是关税壁垒还是进口配额,都会使得净出口水平上升,这就表示为图6.8中的NX曲线向右上移动,从而使得实际汇率上升。在图6.8中,NX曲线由NX1向右移至NX2,均衡的实际利率水平则由1上升到2。 1 2 S-I NX1() NX2() NX图6.8 贸易保护政策 名义汇率与通货膨胀名义汇率与通货膨胀 我们将

91、(6.11)式,即: 改写如下:该式表明,名义汇率取决于实际汇率以及两国的价格水平。 进一步将(6.13)式改写成变化率的形式:用*和分别表示外国和本国的通货膨胀率。于是: (6.14)式表明,名义汇率的变化率等于实际汇率的变化率加上两国通货膨胀率之差。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外国的通货膨胀率高于本国,那么本国货币的汇率水平将上升,如果本国的通货膨胀率高于外国,则本国货币的汇率水平将下降。 (6.13) (6.14) 表6.1 小国开放经济下政策的影响政策 Y eNX财政扩张 0 0 货币扩张 00 0贸易保护 0 00注:0表示无影响;表示增加;表示减少。 第四节第四节 大国开放经济模型

92、大国开放经济模型 对外净投资与利率 大国开放经济模型 经济政策效果 对外净投资与利率对外净投资与利率 我们先来看一个小国。一个小国开放经济的资金流入和流出量相对世界市场上的资金流动总量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不足以影响世界市场均衡利率水平的决定,因此小国只是世界市场利率r*的接受者。这就意味着,在给定的世界市场利率之下,该小国可以借入或借出任意数量的资金。我们用NFI表示一国的对外净投资,因此,图6.9中小国的对外净投资线NFI相当于一条水平线。 r r* 0 NFI NFI 图6.9 小国的对外净投资与利率 对于大国来说,在开放经济下,投资者既可以投资于本国,也可以投资于外国,影响他们投资决策的一

93、个重要因素是利率。如果本国利率水平较高,则投资于本国的回报率较高,流入本国的资金就较多,而流入外国的资金就较少,于是对外净投资就会下降;反之亦然。因此,只要国内外投资者是理性的,对外净投资额与本国的实际利率水平负相关。在图6.10中,NFI曲线向右下倾斜,表明随着本国利率水平r的提高,一个大国对外净投资会不断减少。 r 0 NFI(r) NFI 图6.10 大国的对外净投资与利率 由此,我们总结出:在小国开放经济中,利率是固定的,资本可以在国际间自由流动,因此小国开放经济模型也称为资本完全流动模型(Perfect capital mobility)。在大国开放经济中,资本国际间流动会带来利率的

94、变化,不能完全自由,因此大国开放经济模型也称为资本不完全流动模型(Imperfect capital mobility)。 大国开放经济模型大国开放经济模型 (1)可贷资金市场均衡情况 可贷资金市场的均衡可以用下式来表示:S=I+NFI 其中,国民储蓄S取决于总产出、私人消费函数和政府的财政政策,与利率无关;国内私人投资I和对外净投资NFI都与实际利率负相关。于是,我们可将上式改写为: =I(r)+NFI(r) (6.15) r* r 0 S, I+NFI I(r)+NFI(r) E S 图6.11 大国可贷资金市场均衡 (2)净出口商品市场均衡情况 国民收入账户的会计恒等式要求:NX=S-I

95、 其中,净出口NX是实际汇率的函数,而等式右端为对外净投资NFI,因此我们可以将上式改写为: NX()=NFI (6.16) 上式左边相当于对本国净出口产品的需求,右边相当于对本国净出口产品的供给,实际汇率的调节使得市场始终处于均衡状态。如图6.12所示。图中向下倾斜的NX曲线与垂直的NFI曲线决定了均衡的实际汇率水平*。与小国模型一样,名义汇率由实际汇率和国内外的相对价格水平决定: 其中,实际汇率由净口产品市场的均衡决定;本国和外国的价格水平由各自国家的货币供给政策决定。名义汇率则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 NX() NX NFI E 图6.12 大国净出口产品市场均衡经济政策效果经济政

96、策效果 (1)本国财政政策 如果本国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将导致国民储蓄的减少,于是,可贷资金市场会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导致利率上升。利率的上升会导致本国人对外投资的减少和外国人对本国投资的增加,于是,对外净投资将减少,而对外净投资的减少又会导致进出口市场上实际汇率的上升和净出口的下降。如果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则效果刚好相反。 (2)本国货币政策 本国货币政策仍然是中性的,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只会影响名义变量,而不会影响实际变量,这与封闭经济和小国开放经济没有什么根本区别,因为我们仍然在古典理论的框架下讨论问题。 (3)贸易保护政策 限制进口的贸易保护政策对大国开放经济与小国开放经济的作用是类似的。

97、对贸易的保护使得净出口曲线向右平移,导致实际汇率上升,而净出口数量并不发生变化。在图6.13中,限制进口使NX曲线由NX1向右移至NX2,均衡的实际利率水平则由1上升到2,而由于NFI与实际利率r有关,与无关,仍为一条垂直线,因此净出口保持不变。 2 1 NFI(r) NX2() NX1() NX 图6.13 大国贸易保护政策第二篇第二篇 宏观经济的短期模型宏观经济的短期模型 Chap7-chap11Chap7-chap11第七章第七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总需求与总供给 第一节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和总需求曲线总需求曲线的变动总需求和总需求曲线总需求和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Aggreg

98、ate Demand)是指社会在一定价格水平下所愿意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也就对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的需求。按照总需求的定义,用AD代表总需求,总需求由以下四个部分构成:AD=C+I+G+NX 其中C代表消费需求,是指国内居民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I代表投资需求,是指企业购买资本品的需求;G表示政府需求,是指政府采购产品和服务的需求,NX代表净出口需求,是指外国购买本国产品和服务的净需求。 在图7.1中,用纵轴代表一个经济的总价格水平P,用横轴代表总产量Y,用AD代表总需求曲线,我们就可以在图中画出一条表示总价格水平和总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总需求曲线。 P AD 0 Y 图7.1 总需求曲线

99、总需求曲线总需求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到,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示随着价格水平的提高,人们愿意购买的商品总量不断下降;而随着价格水平的下降,人们愿意购买的商品总量则不断上升。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主要取决于下列三个因素:财富效应(Wealth effect) 利率效应(Interest rate effect) 开放效应(International effect)总需求曲线的变动总需求曲线的变动 1、预期2、政府政策3、世界经济 预期预期 预期包括预期收入、预期利润率、预期通货膨胀等。 人们预期未来收入提高时会增加他们当前的个人消费需求从而总需求,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如图7.2中,总需求曲线由AD

100、0右移至AD1,表示在任一价格水平下,消费者的需求量都增加了。而人们预期收入下降的作用正好相反,总需求曲线会由AD0向左移至AD2,表示总需求的减少。 P 0 Y AD0 AD1 AD2 图7.2 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预期利润率的提高会扩大企业的投资需求,其作用与预期收入相同。预期通货膨胀上升会使当前商品的价格变得相对便宜而未来商品价格变得相对昂贵从而扩大对当前商品的总需求;预期通货膨胀下降由则相反。 政府政策政府政策 (1)财政政策 政府实行扩大政府购买支出的财政政策会直接增加总需求,总需求曲线就会向右移动;而缩减政府开支会使总需求下降,总需求曲线就会向左移动。(2)货币政策 当政府采取扩大货

101、币供应量的货币政策时,利率水平会下降从而导致投资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而减少货币供应量的结果恰好相反。 世界经济世界经济(1)汇率的变动 汇率上升意味着本国商品的相对价格上升,外国商品相对价格下降,本国人将扩大对进口的需求而外国人将减少对出口的需求,于是,本国净出口将减少,总需求下降,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汇率下降的作用相反。(2)外国收入的变动 外国收入增加会扩大对本国商品的需求,在进口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净出口需求,总需求上升,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反之则相反。 第二节第二节 总供给曲线总供给曲线 长期总供给曲线短期总供给曲线 总供给曲线的变动 长期总供给曲线长期总供给曲线总供给(Aggr

102、egate supply)是指在任一价格水平下,企业所愿意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因此,总供给曲线反映了价格水平和总供给量之间的关系。和总需求曲线的情况有所不同,我们在这里首先要区分长期总供给曲线(Long-run aggregate supply curve,简称LAS)和短期总供给曲线(Short-run aggregate supply curve,简称SAS)。 在图7.3中,我们用LAS代表长期总供给曲线,它就是一条与横轴垂直的直线。垂直的长期总供给曲线表示一个社会长期总产出 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而是由技术进步和资本、劳动等要素投入数量决定。由于生产要素都得到了充分利用,因此,在长期

103、总供给水平上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 P 0 Y LAS 图7.3 长期总供给曲线 长期均衡长期均衡 如图7.4所示,总需求曲线为AD0,宏观经济的长期均衡点为总需求曲线与垂直总供给曲线的交点A,此时,均衡的价格水平为P1,总产量为固定不变长期产量 。假定政府采取增加货币供应量的扩张性货币政策,使总需求曲线由AD0移动至AD1,相应的均衡点变为B,价格水平从P0上升到P1,而总产出 仍然保持不变。由此可见,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只是提高了价格水平等名义变量,实际经济变量并未发生任何变化。 长期均衡模型长期均衡模型P P1 P0 0 LAS A B AD0 AD1 Y 图7.4 长期均衡 短期总供给曲线

104、短期总供给曲线 一个经济的短期总供给往往会受到价格因素的影响,短期总供给曲线并不是一条垂直线。 P P 0 0 Y Y LAS LAS SAS SAS A A (a)向右上倾斜的短期总供给曲线 (b)水平的短期总供给曲线 图7.5 短期总供给曲线 图7.5(a),SAS表示短期总供给曲线,SAS线向右上方倾斜,表示短期内随着价格水平的下降,企业所愿意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总量不断增加;而价格水平下降则相反。图7.5(b),SAS就是一条与横轴平行或者接近与横轴的水平线,这是凯恩斯理论的极端情况,它表明由于名义货币工资保持不变,当价格一旦上升,企业就可以在成本完全不变情况下生产社会所需要的任一水平的产

105、量,或者说,企业可以在现行工资水平下获得他们所需要的任意数量的劳动力。 总供给曲线的变动总供给曲线的变动 长期总供给曲线的变动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变动长期总供给曲线的变动长期总供给曲线的变动假定技术进步提高了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使社会总产量提高,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如图7.6(a)所示。在图中,我们看到,技术进步使长期总供给曲线同LAS0向右移至LAS1,整个社会的潜在产出水平由 增长至 ,这种产量增长属于自然增长,因为整个增长过程与价格变动无关。 长期总供给的增加意味着与之对应短期总供给也会增加。在图7.6(a)中,与长期总供给曲线对应的短期总供给曲线由SAS0平行右移至SAS1,代表潜在产量

106、与现实产量一致的两条曲线的交点也由A右平移至B,表明在任一价格水平下,由于潜在的社会总产量增加,企业所愿意提供的总产量也随之提高。 总供给曲线的变动总供给曲线的变动P P 0 0 A A B B LAS0 LAS1 LAS SAS0 SAS0 SAS1 SAS1 Y Y (a)技术进步的影响 (b)工资上涨的影响 图7.6 总供给曲线的变动 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变动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变动 假定工会的成立增强了工人集体谈判的能力,使工人的工资水平上升。这样在产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利润会减少,因此企业会减少总产量,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上移动。在图7.6(b)中,短期总供给曲线由SAS0向上移至SAS1

107、,表示在既定价格水平下,成本的上升使厂商所愿意提供的总产量减少。 成本上升并不会造成一个社会人口和资本存量的变化,也不会改变当前的技术状况。图7.6(b)中现实产量与潜在产量相等的交点由A点上升至B点,表明在短期总供给减少的过程中,社会潜在的总产量保持不变。 第三节第三节 宏观总量的短期均衡宏观总量的短期均衡 短期均衡与经济波动 总需求冲击 总供给冲击 短期均衡与经济波动短期均衡与经济波动 P P* 0 Y* Y E SAS AD 总量剩余 总量短缺 图7.7 短期总量均衡 在图7.7中,总需求曲线AD和短期总供给曲线SAS在E点相交,此时决定的均衡价格水平是P*,均衡总产量是Y*。如果价格水

108、平大于P*,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则经济会出现总量剩余,于是,价格水平会下降。随着价格水平的下降,一方面居民持有的实际资产的数量会上升,为了保持实际资产的平衡,居民会用商品来替代名义资产从而增加对商品的需求总量;另一方面,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利润会减少,企业就会缩减生产从而减少商品的总供给量,一直到总需求量等于总供给量为止。如果价格水平低于P*,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则经济就会出现总量短缺,于是,价格水平会上升。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居民会不断减少总需求量,企业会不断增加总供给量,直到总需求量等于总供给量。 从长期均衡的角度出发,宏观经济的短期均衡会出现的三种情况:(1)失业均衡 (2)充分就业均衡

109、 (3)超充分就业均衡 宏观经济的短期均衡宏观经济的短期均衡P P P P0 P1 P2 0 0 0 ALAS SAS0 AD0 Y0 Y (a)失业均衡 LAS SAS1 AD1 B Y (b)充分就业均衡 LAS SAS2 AD2 Y2 Y (c)超充分就业均衡 图7.8 宏观总量的短期均衡 失业均衡失业均衡 如图7.8(a)所示,由总需求曲线AD0和短期总供给曲线SAS0的交点A决定了宏观经济的短期均衡。在A点,从短期来看,一个社会总需求量正好等于总供给量,既不存在总量短缺,也没有总量剩余,此时均衡价格水平为P0,均衡总产量为Y0。但从长期来看,A点并不在长期总供给曲线上,因此,经济虽然

110、处在短期均衡状态但并没有达到长期均衡。从图中(a)可以看到,短期均衡点A在长期总供给曲线的左边,由此决定的短期均衡产量Y0要低于长期的潜在产出水平 ,这表明整个社会的生产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劳动和资本出现了闲置,失业率要大于自然率,因此,现实的均衡产量低于长期潜在产量的短期均衡也称之为失业均衡。 充分就业均衡充分就业均衡 图7.8(b)中总需求曲线AD1和短期总供给曲线SAS1的交点B正好在长期总供给曲线上。B点不仅是短期均衡点,也是长期均衡点,这就意味着宏观经济在达到短期均衡的同时也达到了长期均衡,此时均衡价格水平为P1,均衡产量就是长期潜在产量 。在长期均衡下整个社会的生产资源得到充分利

111、用,失业率等于自然率,因此,现实的均衡产量等于长期潜在总供给的均衡也称之为充分就业均衡。 超充分就业均衡超充分就业均衡 图7.8(c)反映了这种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总需求曲线AD2和短期总供给曲线SAS2在C点相交,此时均衡价格水平为P2,均衡总产量为Y2,由于C点并不在长期总供给曲线上,因此,C点不是长期均衡点。与图(a)不同的是,短期均衡点C在长期总供给曲线的右边,由此短期均衡产量Y2要大于长期潜在的产量 ,这表明社会生产资源得到了超充分水平的利用,失业率小于自然率,因此,现实均衡产量大于长期潜在总供给的均衡也称之为超充分就业均衡。 一个经济可能出现三种短期均衡状态不是一个随机的过程,而

112、是由三种均衡状态依次不断转化构成的、有一定规律的过程。一般来讲,一个社会会由失业均衡转为充分就业均衡,再由充分就业均衡转化为超充分就业均衡,这一过程也就构成了经济的扩张时期,图7.9显示了这一过程。 实际GDP 潜在产量 实际产量 B C A 0 1 2 3 年份 图7.9 经济同期波动与潜在产量 总需求冲击总需求冲击 假定政府认为目前经济可能要转入衰退阶段,决定增加货币供应量以“剌激”经济。我们知道,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扩大总需求,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P P2 P1 P0 0 Y1 Y AD1 AD0 SAS0 SAS1 LAS A B C 图7.10 总需求冲击 在图7.10中,AD0和

113、SAS0决定的短期均衡点A恰好等于长期总供给,A点也是长期均衡点,均衡价格水平为P0,均衡产量为潜在总产量 。现在假设政府突然增加货币供应量,总需求曲线由AD0移动到AD1,均衡点将偏离长期均衡从A点移动到B点,相应的均衡价格水平和均衡总产量分别为P1和Y1。B点和A点相比,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大于潜在产出,失业率要小于自然率,整个社会处在超充分就业均衡状态。 一个经济不可能长久保持在超充分就业均衡状态,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工资、价格会对总需求的变动作出反应,使社会回到长期均衡状态。这表现短期总供给曲线沿着总需求曲线AD1逐步地由B点向左移动,一直到长期均衡点C,此时短期总供给曲线为SAS1

114、。在C点,总需求曲线AD1和短期总供给曲线SAS1在长期总供给曲线上相交,宏观经济重新达到了长期均衡,此时均衡价格水平为P2,高于原先的长期水平P0,但均衡总产量保持不变,仍为潜在产量 。 总供给冲击总供给冲击 最典型的也是最具影响力的总供给冲击来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限产提价政策。在这一政策支配下,世界石油市场的石油供给急剧减少,油价大幅度上涨,如19711974年间石油的实际价格上涨了四倍,从而导致了企业成本增加,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P0 P1 P 0 A B LASSAS1 SAS0 AD Y0 Y0 Y Y 0 P P2 P1 P0 LAS SAS1 SAS0

115、 AD0 AD1 B AC (a)总需求不变 (b)总需求变动 图7.11 总供给冲击 以图7.11(a)例,我们仍然假定在石油提价之前经济处在长期均衡状态,也就是图中的A点,此时均衡价格水平和均衡产量分别为P0和 。现在假设石油价格突然上涨,短期总供给曲线由SAS0移动到SAS1,短期均衡点从A点移动到B点,相应的均衡价格水平和均衡总产量分别变为P1和Y1。B点和A点相比,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下降,失业率要大于自然率,整个社会处在失业均衡状态。这种通货膨胀与经济衰退并存的现象也称为“滞胀”(stagflation)。 政策制定者面临由于总供给波动而引起的滞胀时,一般有两种选择:第一个选择是

116、保持总需求曲线不变,等待市场机制进行调节,如7.11(a)所示。 第二个选择是扩大总需求。在图7.11(b)中,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将总需求曲线从AD0推移至AD1,均衡点将会从B点移动到C点。在C点,均衡产量回到了原来的潜在的水平,但价格水平却进一步上升至P2。这样,经济可以避免长期经济衰退的痛苦,但必须付出通货膨胀的代价。 第八章 总需求理论 第一节第一节 国民收入的决定国民收入的决定计划支出线 国民收入的决定 收入和支出的变动 计划支出线计划支出线 我们把一个社会(假设只有三个部门)中家庭、企业和政府所愿意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定义为意愿或计划总支出(Aggregate pla

117、nned expenditure),并且用E来表示,那么E由三个部分构成:E=C+I+G (8.1)其中C代表消费,I代表投资,G代表政府购买。 消费函数可以用如下的线性方程表示:C=a+bY ,其中a为自生消费,b为边际消费倾向。这样,计划支出E可以进一步表示为: E=a+bY+I+G (8.2) 计划支出模型计划支出模型从第二章的分析中可知,自生消费a、投资I和政府购买G都与收入变动无关,它们属于自生支出(Autonomous expenditure),用A来表示,即:A=a+I+GbY是随着收入增加而增加支出,因此属于派生支出(Induced expenditure),用eY来表示,e代

118、表边际支出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spend),表示每增加一单位收入所增加的支出,即:在我们这个简单的模型里,派生支出实际上就是派生消费,e也就等于边际消费倾向b。因此,(8.2)式又可表达成: E=(a+I+G)+bY 或者: E=A+eY (8.3) 这表明计划总支出由自生支出A和派生支出eY两个部分构成。 计划支出模型计划支出模型A=a+I+GE 0 Y 1 eE=A+eY A 图8.1 计划支出线 在图8.1中,我们用横轴表示收入Y,用纵轴表示计划支出,自生支出线A与横轴平行,其与横轴的垂直距离代表固定不变的自生支出。计划支出线与自生支出线交于纵轴,表示收入

119、为零时,计划支出等于自生支出。计划支出线由此交点出发向右上倾斜,表示随着收入的增加,计划支出不断地增加,其斜率dE/dY就是边际支出倾向e。 国民收入的决定国民收入的决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上述的国民收入决定的情况,我们可在图8.1中引入一条45线,如图8.2所示。 在图8.2中我们可以看到,由于45线上每一点都代表计划支出E和实际支出Y相等,计划支出线与45线在B点相交,因此在B点上整个社会的计划支出正好等于实际支出,此时宏观经济达到了均衡,由此决定的均衡国民收入为Y0。 Y0 Y1 Y2 0 E B E 45 Y 图8.2 国民收入的决定 收入和支出的变动收入和支出的变动 在上面这个简单的国

120、民收入决定模型中,其他因素的变动,都会对收入和产出影响。造成这种影响的原因又可以分为自生支出的变动和边际支出倾向的变动。 1、自生支出的变动在封闭经济下,构成自生支出的因素有自生消费a、投资I和政府购买G,在这里,我们假定政府购买增加使自生支出增加。 在图8.3中,当政府购买增加G以后,计划支出线由E0向上平行移动G单位至E1,在新的均衡点B点处,均衡国民收入也随之增加,从Y0增加到Y1,显示了增加政府购买对于总需求的扩大效应。从图中也可以进一步发现,总收入的增量Y要明显大于政府购买的增量G。自生支出的增加对于总收入的扩张具有成倍的放大效应,我们把这种放大效应叫做自生支出乘数(Autonomo

121、us expenditure multiplier),用k来表示,即: (8.4) 自生支出变动影响国民收入变动自生支出变动影响国民收入变动Y0 Y10 E Y 45 A B G Y E0E1图8.3 自生支出的变动 在宏观经济学中,我们把政府购买增加对于国民收入的放大效应称之为“乘数效应”(Multiplier effect)。 政府购买乘数 ,就是1减去边际支出倾向的倒数,因此,边际支出倾向越大,乘数也就越大,两者正相关。 乘数效应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乘数效应表明,在总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政府只需启动微小的政策变量,就可以对总需求的扩张产生较大的影响。 (8.6) 2、边际

122、支出倾向的变动在我们的模型中引进税收T,那么计划总支出为: E=C(Y-T)+I+G (8.7) 假定政府统一征收比例税,即T=tY,其中t为边际税率,即每增加一单位收入所增加的税收,显然0t0 (9.5) 价格粘性模型价格粘性模型 我们考虑的是在名义工资粘性的情况下,价格粘性对总供给的影响。假定一个垄断企业依据产品的成本来制定价格,产品成本主要取决于两个宏观经济变量,一是一般物价水平P,二是收入水平Y。图9.2(a)和(b)分别描述了物价水平P上涨和收入水平Y提高对企业利润最大化价格的影响。 P和和Y的变动影响企业的最优价格的变动影响企业的最优价格P2 P1 P 0P2 P1P 0 Q2 Q

123、2 Q1 Q1 Q Q D2 D1 D MR2 MR1 MR MC2 MC1 MC (a)物价上升 (b)收入上升 图9.2 企业最优价格的决定因素 两类企业的价格决定两类企业的价格决定我们可以把上述企业制定的最优产品价格p用如下的式子来表达:而其他不会依据市场条件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产品的价格的企业,其产品价格由下式决定: 假定这些企业预期实际国民收入与潜在国民收入相等,即( - )等于零,那么产品价格就等于:p= (9.8) p=P+(Y- ) 0 (9.6) p= +( - ) 0 (9.7) 设产品价格粘性的企业占总数的比重为,产品价格灵活变动的企业占总数的比重为(1-),则总物价水平P

124、为: 整理得:对(9.9)式作简单的变换以后,我们就能得到:令上式的 ,就可以得到与(9.5)式相同的总供给曲线: P= +(1-)P+(Y- ) (9.9) (9.10) Y= + (P- ) 工人错觉模型工人错觉模型 (9.11) (9.12) (9.13) (9.14) 图9.3中,我们画出了向右上倾斜的劳动供给曲线Ls和向右下倾斜的劳动需求曲线Ld,这里劳动供给和需求曲线都表示为用纵轴标示的实际工资的函数。 劳动市场的均衡劳动市场的均衡(W/P)* W/P 0P/Pe1 Ld=Ld(W/P) L* L 图9.3 劳动市场的均衡 P超过了超过了Pe 的情况的情况(W/P)2 (W/P)1

125、 W/P 0 Ls1 Ls2 Ld E L2 L1L 图9.4 未预期到的价格水平上升 不完全信息模型不完全信息模型 我们用i下标表示某个代表性企业,下式给出了这个企业的供给曲线: 则整个经济的总供给曲线: 对式(9.17)作一简单的变换,令n,我们将再一次得到已经非常熟悉的总供给曲线: (9.15) (9.16) Y=n(P- )+ (9.17) 其中Y=nYi, = Y= +(P- ) 附加预期的总供给曲线附加预期的总供给曲线 总供给曲线式(9.5)的表达式: 称之为附加预期的总供给曲线(Expectation augmented aggregate supply,简称EAS)。 图9.5

126、中的附加预期的短期总供给曲线EAS向右上倾斜,表明总产量与实际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化,而与预期价格水平反方向变化。 Y= + (P- ) EASP2 P1 P 0 Y LAS(P=Pe) EAS2(Pe=P2) EAS1(Pe=P1) B A PPe 图9.5 附加预期的总供给曲线 第二节第二节 总产量的波动和调整总产量的波动和调整 总需求冲击 总供给冲击 总需求冲击总需求冲击P* P1 P0 0 Y LAS EAS* EAS1 EAS0 AD1 E1(PPe) E0(P=Pe) AD0 E2 E* 图9.6 总需求扩张的效应 图9.6显示了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根据上两章的分析,总需求曲线AD是向

127、下倾斜的。附加预期的总供给曲线EAS以(9.5)式为基础,位置取决于预期价格水平的高低。 初始状态:AD0与EAS0交与E0点,此时的预期 价格水平为P0。 政府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AD0右移至AD1,与EAS0交于E1,此时的预期价格水平为P1。 修正预期值:EAS0向上移至EAS1,EAS1在价格P1处经过充分就业时的产量水平。为了使预期与实际的差距不断缩小,最终将预期价格提高到P* ,则EAS1相应移动到EAS*,形成新的均衡点E* 。 总供给冲击总供给冲击 P2 P1 P0 P0 0B(PNFI(r),那么一国的外汇收入总额大于支出总额,就会出现国际收支顺差NX(e)NFI(r),那么

128、该国的外汇收入总额小于支出总额,则会带来国际收支逆差。NX(e)=NFI(r)时,一国才达到了国际收支平衡,也就是对外均衡。 小国开放经济小国开放经济在小国开放经济中,利率为由国际资金市场均衡水平决定的一固定常数,这时BP曲线就表现为一水平曲线。因为在国际资本完全自由流动的情况下,如果国内利率高于国际水平,国际收支一定是顺差;而如果国内利率低于国际水平,国际收支一定是逆差,要保持国际收支的均衡,只能是国内利率等于国际利率。 大国的开放经济大国的开放经济r* r 0 E LM BP IS Y* Y 图10.13 大国开放经济的短期均衡 政策效果政策效果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财政政策(以扩张

129、性财政政策为例)(以扩张性财政政策为例)r r2 r1 0 r r1 0 Y1 Y2 Y Y1 Y IS2 IS2 IS1 IS1 BP BP LM LM1 LM2 B A C BA (a) 固定汇率 (b) 浮动汇率 图10.14 大国开放经济的财政扩张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以扩张性货币政策为例)(以扩张性货币政策为例)r r r1 r 2r1 0 0Y1 Y1 Y2 Y Y LM1 LM2 LM1 LM2 BP BP IS IS1 IS2 (a) 固定汇率 (b) 浮动汇率 图10.15 大国开放经济的货币扩张 表10.2 大国和小国的政策效果比较 政策选择 大国开放经济(资本不完全流动)

130、小国开放经济(资本完全流动) 固定汇率 浮动汇率 固定汇率 浮动汇率 财政政策 有效(效果较小) 无效 有效(效果较大) 无效 货币政策 无效 有效(效果较大) 无效 有效(效果较小)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策和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和理论第一节第一节 主动性和被动性政策主动性和被动性政策政策效果滞后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卢卡斯批判政策效果滞后政策效果滞后政策制定者会遇到的时滞有三种:识别时滞行动时滞生效时滞识别时滞识别时滞当一国经济运行中出现问题时,这种问题并不一定总能被及时地发现和识别。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宏观经济指标变量的衡量都非易事并要耗费一定的时间。这段用来掌握充分信息,以获取当前经济形式判

131、断并识别经济运行中所出现问题的时间被称为识别时滞。行动时滞行动时滞在认清了问题的性质之后,就得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于是又会有行动时滞,即从认清问题到实施政策之间所需的时间。就财政政策来说,其行动时滞尤其要长。各国在制定财政政策时,一般都需要得到国会或政府机构等权力机关的通过,因而财政政策的实施通常伴随着冗长的审核和批复程序。长达一两年以上的行动时滞是常有的事。识别时滞和行动时滞加在一起,合称为内部时滞(Inside lag),它是一国政府机构内部形成一项经济政策所需的时间。 生效时滞生效时滞与内部时滞相对应的是外部时滞(Outside lag),又称生效时滞,指一项政策从形成之后到其真正对经济

132、活动产生影响之间所用的时间。生效时滞更显著地揭示出货币政策的弱点。货币政策通过利率的传导发生作用,利率依次影响投资及储蓄和最终产出。但很多公司的投资计划往往是超前制定的,因此人们普遍认为货币政策的变动要到六个月之后才会对经济活动发生影响。 宏观经济政策实施过程中长而多变的时滞无疑使稳定经济的努力显得十分困难。被动性政策的拥护者认为,由于时滞的存在,经济稳定政策要取得成功几乎是不可能的。支持主动性政策的经济学家断言,这种现象的存在并不意味着经济政策应完全采取被动姿态,尤其是在经济严重滑坡之时。然而,一部分经济学家认为,财政制度本身有着自动抵销经济波动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通过一系列所谓“自动稳定器

133、”发挥出来,如:累进收入税制失业补偿 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由于时滞的存在,宏观经济政策要到实施后很久才会起效,这就要求政策制定者能精确地预测将来的经济情况。 为了提高对经济活动的预测能力,经济学家们想了很多办法,如运用领先指标和大型经济模型等。 所谓领先指标就是一系列领先于经济活动的起伏而波动的数据,领先指标的大幅升降有可能是经济启动或降温的先兆。 大型经济模型是政府机构和一些企业通过计算机设计并运行的数学模型。这些模型通常由数量众多的等式构成,其中每个等式都代表经济活动的一个方面。 无论是领先指标还是数学模型,都不能完整、精确地模拟实际经济的运行情况。图11.1对美国20世纪

134、80年代初经济衰退时期的实际失业率和预测失业率进行了对比,从中可以看到,预测的准确性实在让人不敢恭维。 图11.1 预测失业率与实际失业率比较卢卡斯批判卢卡斯批判 卢卡斯认为,传统的政策制定方法没有充分考虑预期对经济政策的作用。预期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是相当辩证的,因为预期会影响消费者、投资者和其他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而人们的预期取决于很多因素,包括政府采用的经济政策。也就是说,人们的预期会对经济政策的变动作出反应,并对经济政策形成反作用,从而抵销经济政策的效果。 以货币政策为例以货币政策为例 0Y0Y1YPP1P0E E0 0E1E2AS1AS0AD1AD0图11.2 经济政策无效卢卡斯认为

135、,在经济活动中,每个家庭和每个厂商都会有意识地收集一切与自己的经济活动有关的信息并会对之做出恰如其分的反应。这一论断又被称为“理性预期”,其核心思想正是人们会根据经济情况的变化去调整自己的经济行为方式,同时会积极地收集与自身利益相关的信息并加以有效的利用。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获得他们所需的一切信息,而是说,理性的个人会尽其所能地去搜寻与其自身相关的信息。尽管有时也会发生“信息不充分”的情况或是在对经济环境变动的反应中出错,但这些情况会得到及时和有效的纠正,从而避免系统性错误的发生。在这样的前提下,政府所实施的一切经济政策都会被公众觉察到并做出应有的反应(如图11.3)。0Y0Y

136、1YP0PASAD1AD0 E E0 0图11.3 经济政策有效E1经济政策有效经济政策有效卢卡斯批判的重点卢卡斯批判的重点这种理论对凯恩斯主义者所主张的积极干预政策提出了有力的批判。凯恩斯理论完全将公众视为政策的被动接收者。而卢卡斯认为,在经济活动中,每个家庭和每个厂商都会有意识地收集一切与自己的经济活动有关的信息并会对之做出恰如其分的反应。当人们了解了政府的经济政策后,也会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 从凯恩斯学派看来,总供给曲线是僵化的,没有生命力;而在卢卡斯眼中,总供给曲线是可变的,富有生命力的,它会对政府的宏观政策做出反应,政策制定者要了解和重视这种反应。 第二节第二节 有规则和无规则有规则

137、和无规则政策制定者的可信度时间不一致性货币政策规则财政政策规则政策制定者的可信度政策制定者的可信度无规则情况下经济政策的滥用的原因:政策制定者不称职 机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政策制定者不称职:1、由于利益集团之间的权力争夺,政治局势漂泊不定,从而增加了经济政策制定的难度。2、宏观经济运行本身是一件极其复杂的事情,而作为政治家的政策制定者通常并不具备足够的经济知识以做出正确的判断。 3、普通的政治机制根本无法将这些经济“庸医”从真正称职的经济学家中剔除出去。机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政策制定中的机会主义行为主要来源于政策制定者的目标与公众福利的冲突。时间不一致性时间不一致性 在特定时点上做出的相机抉择尽管在

138、当时可能是理性选择,但从长期来看却往往适得其反。经济学上用“时间不一致性”(Time inconsistency)来描述这种状况。这个概念最初是由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基德兰德(Finn Kydland)教授和明尼苏达大学的普雷斯科特(Edward Prescott)教授提出来的。时间不一致的对宏观经济活动造成的影响时间不一致的对宏观经济活动造成的影响 0 Y1 YEAS1EAS2EAS0AD1AD2AD0E1E2E3E0P110107.5105100图11.4 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 在图11.4中,假定政府事先宣布货币供给量的增长率为5%,那么,短期总供给曲线只会向上移动到EAS2,最终均衡点为

139、长期均衡点E3,产量不变,通货膨胀率为5%,这也是政府所希望的最优点。与E2点相比,产量增加,价格水平降低。从这个角度来看,政策的朝令夕改实际上使社会付出了高通胀和高失业的双重代价。时间不一致性的实例时间不一致性的实例为了让孩子听话,父母常常警告孩子,如果他做错了事就会受到体罚。然而,当孩子真的犯了错误时,父母往往倾向于迁就他,将既定的体罚降格为口头教育或再一次的警告,因为对于溺爱孩子的父母来说,体罚给他们自己带来的伤害并不亚于受罚的孩子。这样的溺爱和迁就无疑会使淘气的孩子变得更加肆无忌惮。为了使学生们更加努力,老师宣布期末考试将采用闭卷形式。而当学生们通过刻苦学习较好地掌握了应学的知识后,老

140、师却倾向于让学生们上缴课程论文代替闭卷考,因为这样可以减少他评分所花的精力。 货币政策规则货币政策规则货币政策规则首先是由新古典学派的货币主义经济学家提出来的。货币主义经济学家认为,货币政策的规则应着眼于维持一个稳定的货币供应增长率。货币主义的代表人物弗里德曼进一步指出,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是造成经济活动剧烈波动的罪魁祸首。要想取得稳定的产出、就业和价格水平,唯一的出路是使货币供应量保持一个稳定而缓慢的增长速率。这种理论当然有一定的道理。不过,尽管货币主义政策有可能消除历史上曾经历过的剧烈经济波动,大多数经济学家还是认为它并非最佳的货币经济政策规则。由于传导机制的原因,稳定增长的货币供应量并不总能

141、带来稳定的总需求。较为普遍的观点是,货币政策规则应当允许货币供应对经济活动中的冲击进行适当的调整。 二个最具代表性的货币政策规则二个最具代表性的货币政策规则 “麦卡伦姆规则”(McCallum rule)麦卡伦姆规则在强调货币供应量稳定增长的同时,兼顾到长期经济趋势的变化而赋予货币政策在适当范围内进行调整的余地,因而被认为较之“以不变应万变”的货币主义政策更有助于经济的稳定,也称为“新货币主义规则”(New monetarist rule)。“泰勒规则”(Taylor rule)泰勒规则认为,货币当局应该在目标通货膨胀率基础上确定一个中央银行的基准利率水平,并按照经济活动的波动情况不断调整这一

142、利率水平。按照泰勒规则的解释,经济活动的波动体现在实际价格水平偏离目标水平和现实的GDP水平偏离潜在水平两个方面。为了使读者更清楚地了解泰勒规则,我们给出这一规则规定的基准利率水平调整公式: 目标通胀率+2.5%+1/2(实际通胀率目标通胀率)+1/2(实际GDP潜在GDP) 两个规则的不同之处两个规则的不同之处1、麦卡伦姆规则强调的是价格的稳定,看重经济的长期变化趋势;而泰勒规则不仅强调价格的稳定,同时也强调经济的稳定,注重经济的短期波动。这意味着,前者的基本理念是古典的长期均衡模型,而后者的指导思想是凯恩斯的短期均衡理论。2、麦卡伦姆规则主张通过控制货币供给量来稳定价格,允许利率水平的波动

143、;而泰勒规则提倡通过调控利率水平来稳定价格和经济,允许货币数量的波动。因此,前者实际上隐含了价格(利率)具有充分灵活性这一古典前提,而后者则反映了价格不具备充分灵活性这一凯恩斯条件。3、麦卡伦姆规则代表了一种被动性政策的货币政策规则,而泰勒规则体现了一种主动性政策的货币政策规则。 财政政策规则财政政策规则最突出的一条规则是预算平衡策略。所谓预算平衡策略,顾名思义,就是政府的支出不得突破其税收收入,进而维持财政收支的平衡。反对实施严格的预算平衡策略的理由反对实施严格的预算平衡策略的理由首先,预算赤字或盈余可以对稳定经济有所帮助。其次,在税收体系的运作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对经济施加不当刺激的扭曲,而预

144、算赤字或盈余则可以用来消除这种扭曲。 此外,政府可以借助预算赤字将税收负担从当前居民身上转移到下一代人,这在某些非常时期对维护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是十分有益的。第三节第三节 经济波动理论的新发展经济波动理论的新发展经济周期理论实际经济周期理论新凯恩斯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周期理论凯恩斯学派的周期理论 新古典的传统周期理论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新凯恩斯理论 凯恩斯学派的周期理论凯恩斯学派的周期理论 Y AD1BCALASSASP0P图11.5 凯恩斯的周期理论AD0AD2Y1 0 新古典新古典的传统周期理论的传统周期理论LASLASLASLASSAS2AD1AD1AD0(a)货币主义周期图11.6 新

145、古典的传统周期理论(b)理性预期周期P0 P2 P P1 0 0 Y1 Y1 Y2 Y2 Y Y SAS0SAS1AD2AD0AD1EABCDSASABCAD1AD0AD2P P2P0P1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实际经济周期理论(Real business cycle theory)对传统总需求波动理论提出了修正。根据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产生经济周期性波动的根本原因并不来自总需求,而是来自总供给。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假定价格具有完全的灵活性。 在这个体系里,货币供应、价格水平等名义变量不会对产出和就业等实际变量造成影响。该理论强调的是经济的实际波动,这正是其名称的由来。 新凯恩斯理论新凯恩

146、斯理论该理论认为,市场出清模型不能解释短期的经济波动。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继承了凯恩斯关于总需求是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性因素的基本论断。他们试图更好地解释市场不充分条件下的价格和工资刚性,以及由此导致经济运行向自然变动比率回归速度放慢的情况。通过这些努力,新凯恩斯理论进一步完善和精炼了凯恩斯的研究方法。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实际经济周期理论1、鲁宾逊经济学2、理论模型3、争论的问题鲁宾逊经济学鲁宾逊经济学在鲁宾逊的荒岛宏观经济中,产出、就业、消费、投资和生产效率的波动完全是自然而然的现象,它们无一例外地反映了个人面对不可避免的环境变化时做出的种种可取的反应。换句话说,鲁宾逊经济的波动与经济政策、价格

147、刚性以及任何形式的市场失败都毫无关系。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我们的经济运行中的波动与鲁宾逊经济的波动基本相同。突发事件也会改变我们的经济中就业和产出的自然比率。 理论模型理论模型因为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完全回到古典学派的主张,认为价格、工资具有充分的伸缩性,因此在图11.7的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中不存在短期总供给曲线。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在新古典增长理论基础上作了进一步发挥。新古典增长理论告诉我们,一国经济的长期增长是由技术因素、投入要素的数量等实际因素决定的,与名义因素无关;而实际周期理论则进一步认为一国经济增长中的周期性波动也是由这些实际变量决定的,与名义变量无关。 实际经济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周期理

148、论P P1 Y AD0 AD0 图11.7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P00 Y1 LAS1LAS2AB争论的问题争论的问题(1) 对劳动市场的解读(2) 技术冲击的重要性(3) 货币的中立性(4) 工资与价格的灵活性新凯恩斯理论新凯恩斯理论1、价格调整的成本和总需求外部性2、工资和价格的交错设定3、协调失败引发的衰退价格调整的成本和总需求外部性价格调整的成本和总需求外部性 D0 D1 P0 (a) 需求下降图11.8 菜单成本与价格刚性 P1P0E0E1MC0MC1Y0Y(b) 收益与成本P0P1P0D1MC1ABFHY0Y1YE1工资和价格的交错设定工资和价格的交错设定经济活动中的主体并不是在同一

149、时间进行价格调整的,整个经济中的全部工资和价格调整是交错发生的。交错造成价格水平的粘性,因为没有哪个公司愿意充当大幅涨价的始作俑者。交错同样会影响工资的决定。 由于设定工资水平的过程也是交错的,单个工人在率先减薪方面的迟疑拖延了整体工资水平对总需求变化的反应,即个人工资的交错设定导致了总体工资水平的刚性。 协调失败引发的衰退协调失败引发的衰退一些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认为,衰退来自于某种协调的失败。 协调问题可以产生于工资与价格的制定过程中,因为每个制定者都必须预计其他制定者的行为。 表11.1显示了两家公司分别面临的选择及其利润的决定。 表11.1两公司协调模型公司B的策略公司A的策略降价不降

150、价降价A的利润:50元B的利润:50元A的利润:20元B的利润:25元不降价A的利润:25元B的利润:20元A的利润:25元B的利润:25元第十二章消费理论第一节第一节凯恩斯消费理论凯恩斯消费理论凯恩斯消费理论的三个重要的假设凯恩斯消费理论的三个重要的假设首先,“边际消费倾向”的假设。 其次,平均消费倾向的假设。第三,决定消费因素的假设。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凯恩斯的消费函数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常常被写成: C=a+bY (12.1) 其中C为消费;Y为收入;a称为“自生消费”,是一个大于0的常数,代表即使没有收入也会进行的消费;b称为“边际消费倾向”,其数值在0与1之间。这个消费函数用图形表示就是

151、图12.1这样的直线。凯恩斯消费函数凯恩斯消费函数 C CA AB Ba ab b1 10 0Y Y1 1Y Y2 2Y YC=a+bY 图12.1 凯恩斯消费函数凯恩斯平均消费假设之谜凯恩斯平均消费假设之谜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很快发现凯恩斯关于平均消费倾向随收入增加而下降的假设存在着问题。凯恩斯的假设在家庭统计数据的某一时点上或短期时间序列中能够成立,而在这个数据的长期时间序列中却不能成立。 图12.2很好地演示了这个凯恩斯平均消费假设之谜。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存在两种消费函数。 凯恩斯平均消费假设之谜凯恩斯平均消费假设之谜0CY长期消费函数 短期消费函数 图12.2 凯恩斯平均消费假设之谜第

152、二节第二节 跨期选择理论跨期选择理论跨期预算约束消费者偏好跨期消费的均衡及其调整借贷约束跨期预算约束跨期预算约束消费者总是希望消费更多和更好的商品和服务,但他们想象中消费水平和现实之间总是存在着差距,这是因为他们的主观消费意愿受到了客观条件的限制,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预算约束”(Budget constraint),这种约束是由收入和价格两方面构成的。当消费者考虑的不是在不同商品组合中进行选择,而是在不同时期的消费中进行选择时,他们面临的客观限制条件就是由一生有限总收入构成的“跨期预算约束”(Intertemporal budget constraint)。消费者跨期预算约束分析前提消费者跨

153、期预算约束分析前提假定消费者的一生可以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青年时期,第二个时期是老年时期。我们用Y1和C1分别表示该消费者在第一个时期的收入和消费,用Y2和C2分别表示该消费者在第二个时期的收入和消费,所有这些变量都是经过价格指数调整的实际变量。首先在第一个时期:S=Y1-C1 (12.2) 在第二个时期:C2=Y2+(1+r)S (12.3)(12.2)式代入(12. 3)式,整理得: (12.4) 跨期预算约束线跨期预算约束线 Y2E图12.3 跨期预算约束线C1 Y1+Y2/(1+r) Y1 0 (1+r)Y1+Y2 C2 消费者偏好消费者偏好“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

154、e curve)分析的是消费者跨期选择的时间偏好,它表示带给消费者相同效用的所有当前消费和未来消费组合的情况,也就是说,对同一条无差异曲线的所有两期消费的不同组合,消费者的偏好程度是完全相同的。 图12.4中画了两条消费者跨期选择的无差异曲线I1和I2。消费者偏好消费者偏好C2AC2BC2AB图12.4 消费者的时间偏好0 C1A C1B C1 I1 I2 跨期消费的均衡及其调整跨期消费的均衡及其调整C2C2*ABI1I2 I3E 图12.5 最优跨期选择0 C1* C1 消费者最后选择的均衡点E是是预算约束线与无差异曲线I2的切点,因此预算线与I2曲线的E点上斜率是相同的。我们知道,预算约束

155、线的斜率等于当前消费对未来消费的相对价格(1+r),而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当前消费对未来消费的边际替代率(用MRS来表示),因此消费者跨期选择的均衡条件为: 1+r=MRS即在消费者跨期均衡点上,当前消费对未来消费的相对价格正好等于消费者心目中当前消费对未来消费的边际替代率。 收入变化对跨期消费最优选择的影响收入变化对跨期消费最优选择的影响 A B图12.6 收入增加的影响H1 H2 C2 C2A C2B 0C1A C1B C1 I1 I2 实际利率实际利率r的变化对跨期消费选择的影响的变化对跨期消费选择的影响 BAH1EY2C2BH2I2 图12.7 利率变化的影响 C2AC20I1C1AC1

156、BY1 C1上述情况与利率变化带来的“替代效应”(Substitution effect)和“收入效应”(Income effect)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替代效应来看,利率上升意味着当前消费相对于未来消费的价格上升了,消费者会用相对“便宜”的未来消费来替代相对“昂贵”的当前消费,因此替代效应的作用是,当前消费减少,未来消费增加。从收入效应来看,利率上升提高了消费者的实际收入,如果消费者消费的一种正常商品,实际收入提高意味着消费者整体的消费水平同时提高,因此收入效应的作用是,当前消费和未来消费同时增加。因此,提高利率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都会提高第二个时期的消费。而对第一个时期,则取决于两个效应作用

157、的相对大小。一般说来,在低利率水平时,利率上升的收入效应要小于替代效应,因此利率水平上升会带来当前消费的增加,而图12.7中正是反映了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的这一情况。 借贷约束借贷约束(C1Y1) 0C2 Y2 E AB BI A I B1图12.8 借贷约束的影响 I B2Y1 C1 第三节第三节 生命周期假说生命周期假说生命周期模型中的跨期消费选择 引入财产因素的消费函数生命周期理论对“消费之谜”的解释 生命周期模型中的跨期消费选择生命周期模型中的跨期消费选择莫迪利亚尼从费雪的消费取决于人们一生的收入而不是当时收入的思路出发,进一步考虑了人们在一生中的不同时期的收入变化,以及利用储蓄等手段

158、对不同时期收入变化和波动进行平衡的问题。莫迪利亚尼提出的理论被称为“生命周期假说”。消费者的跨期消费选择,即在有生的T年中平均消费一生所获得的总收入为: (12.5)生命周期的跨期消费选择生命周期的跨期消费选择 消费储蓄 负储蓄0Yc图12.9 生命周期模型中的跨期消费选择 R T 时间 引入财产因素的消费函数引入财产因素的消费函数生命周期模型认为财产在某一时期的家庭消费行为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我们用A表示财产,这样,上述消费函数(12.5)可以表达为: 把(12.6)式稍加处理就得到反映消费与收入之间关系的消费函数: 如果把其中的1/T记为, R/T记为,则(12.7)式变为C= A + Y

159、(12.8) (12.612.6)(12.712.7)生命周期模型的考虑到财产因素的消费函数生命周期模型的考虑到财产因素的消费函数 C=A+YC CA0 Y图12.10 生命周期的短期消费函数生命周期理论对生命周期理论对“消费之谜消费之谜”的解释的解释 我们先根据生命周期消费函数,计算出平均消费倾向: 在短期中由于人们的财产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即A可以看作是常数,因此上述平均消费倾向是Y的减函数,会随着Y的增大而减小。 但在长期中,人们的财产A是随着收入Y的变化而变化的,通常Y越大A也越大,两者之间一般存在某种正向比例关系。这样,上述平均消费倾向就可能变成常数。前一种情况正好反映了与凯恩斯消费

160、理论一致的短期时间序列数据的实证结论,而后一种情况恰好说明了与凯恩斯消费理论不一致的长期时间序列的实证成果。因此,生命周期模型很好地解释了消费之谜的内在原因。生命周期模型对消费之谜的解释生命周期模型对消费之谜的解释 长期消费函数CC2=A2+Y0A AB BC CA2A1图12.11 生命周期理论对“消费之谜”的解释C1=A1+YY1 Y2 Y 在图12.11中,当收入由Y1增加到Y2时,财产相应地由A1上升至A2,短期消费函数由C1向上平移至C2。我们把两条短期消费函数上相应的A和B两点用一条从原点出发的直线连接起来,就构成了一条长期消费曲线。该曲线的斜率,即平均消费倾向,始终为一常数。总之

161、,从短期来看,人们的财产相对稳定,收入的增加不会带来财产的变化,因此随着收入的增加,平均消费倾向有下降的趋势;而从长期来看,人们的财产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同比例增加,因此随着收入的增加,平均消费倾向保持不变。这样,从长期来看,无数条具有正截距的短期消费曲线就构成了一条具有零截距的长期消费函数,这种长短期消费函数之间的差异,正是产生凯恩斯理论引出的消费之谜的原因。第四节第四节 永久性收入假说永久性收入假说与生命周期理论的区别永久性收入假说的消费函数 对“消费之谜”的解释 与生命周期理论的区别与生命周期理论的区别生命周期理论虽然认为人们一生的收入会有高低变化,但认为这种变化是有规则和可预见的。人们的

162、跨期消费选择建立在可预见的收入变化模式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对消费趋势的偏好作总体的安排或规划。永久性收入假说则考虑到了人们的收入变动必然存在不确定性。这种理论就是要把人们收入变动中的这种不确定因素,从相对比较稳定和可以预见的长期收入,即“永久性收入”(Permanent income)中分离出来。因为弗里德曼相信人们的消费行为主要取决于这种永久性的收入,而不是偶然得到的“暂时性收入”(Transitory income)。 永久性收入假说的消费函数永久性收入假说的消费函数永久性收入假说将人们的收入分成永久性收入YP和暂时性收入YT两个部分,即:Y=YP+YT,并认为人们的消费行为主要决定于永久性

163、收入。 按照这一假定,永久性收入假说的消费函数是: C=YP (12.9)根据上述消费函数计算得到消费者的平均消费倾向为: (12.10)(12.10)式说明消费者的平均消费倾向取决于永久性收入与当前收入的比例。若当前收入比永久性收入高,消费者的平均消费倾向会下降,相反则会上升。永久性收入学说对凯恩斯消费之谜的解释永久性收入学说对凯恩斯消费之谜的解释 C=+Y C 0 A B Y 图12.12 永久性收入学说对“消费之谜”的解释 对对“消费之谜消费之谜”的解释的解释在图12.12中,C=YP是由原点出发的长期消费函数,具有平均消费倾向不变的性质。假定在某一年,消费者失业导致收入意外下降,实际收

164、入为Y1,小于永久性收入YP1,暂时性收入为负。由于消费水平由永久性收入决定,与暂时性收入无关,因此消费者此时的消费水平为C1,消费者的储蓄减少。假定在某一年,消费者得到了一笔意外的资金收入,实际收入为Y2,大于永久性收入Y P2,暂时性收入为正,而由永久性收入决定的消费水平为C2,因此消费者的储蓄增加。我们把这二种情况下与不同实际收入对应的消费点即图中的A、B两点用一条直线连接起来,就构成了一条具有正截距的“短期”消费曲线:C=A+Y。很容易看出,这条短期消费曲线具有平均消费倾向下降的特点。 第十三章第十三章投资理论投资理论第一节第一节 企业投资企业投资意愿资本存量的决定投资的决定托宾的q理

165、论融资约束意愿资本存量的决定意愿资本存量的决定意愿的资本存量资本使用者成本 资本使用者成本与意愿的资本存量意愿的资本存量意愿的资本存量0K1K*K2KMPKR/P图13.1 意愿的资本存量 图13.1中是一条向右下倾斜的MPK曲线,使资本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的变现。资本的边际产量是指每增加一单位资本投入量带来的增加的产量,我们用MPK来表示。因此,资本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产量乘上产品价格P,也就是PMPK。随着资本投入数量的上升,资本的边际产量递减,这也称为资本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资本的边际成本等于资本的租用价格(Rental price of capital)R,它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多使用

166、一单位资本而增加的成本。 利润极大化的企业的资本存量利润极大化的企业的资本存量微观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企业决定使用的资本数量时,一定会使资本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 利润极大化的企业必然会把资本存量K调整到这样一个水平:PMPK=R 或者:即资本的边际产量等于资本的实际租用价格。 (13.113.1) 产量变化与意愿的资本存量产量变化与意愿的资本存量 假定企业计划增加产量,以相同的资本生产更多的产量,必须相应增加劳动,这会提高资本的边际产量。如图13.2所示,当企业计划产量提高时,资本的边际产量曲线由MPK1向右移动到MPK2,为了使边际产量和原有的实际资本租用价格相等,企业意愿的资本存量由

167、K1增加到K2。产量提高与意愿的资本存量产量提高与意愿的资本存量 0 0K1K2K KMPK1MPK2R/P图13.2 产量变化与意愿的资本存量MPK影响企业意愿资本存量的因素影响企业意愿资本存量的因素企业的意愿资本存量取决于两个因素:资本的实际租金R/P和计划的产出水平Y,这一关系可以由下面的函数来表示:设企业的生产函数设定为: 则:企业最终选择意愿的资本存量K*,使资本的边际产量恰好等于实际租用价格:将(13.3)式略作整理,就可以得到企业意愿资本存量的表达式: (13.2) (13.3) (13.4) 资本使用者成本资本使用者成本 资本使用者成本的形成 市场的资本租用价格 资本使用者成本

168、的形成资本使用者成本的形成1、利息收入2、折旧3、资本品价格 总的资本使用者成本C就等于: 市场的资本租用价格R必须与资本使用者成本C相等,也就是:如果资本品价格变动与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是一致的,PK/PK就等于通货膨胀率,由于实际利率r由下式给出: r=i- 资本租用价格的表达式可以简化为:而实际租用价格表达式则为: (13.5)(13.6) (13.7) 资本使用者成本与意愿的资本存量资本使用者成本与意愿的资本存量企业利润最大化条件利率变化与意愿的资本存量企业利润最大化条件企业利润最大化条件由于资本的实际租用价格由实际使用者成本构成,(13.1)式所示的企业利润最大化条件又可以表达为:也就

169、是说,利润极大化的企业会把资本存量的数量调整到资本的边际产量等于实际使用者成本的水平。因此,任何影响资本实际使用者成本的因素的变化,如资本品的相对价格、利率水平、折旧等,都会影响利润极大化的均衡点,从而影响企业意愿资本存量的选择。(13.8) 利率变化与意愿的资本存量利率变化与意愿的资本存量MPKR2/P=(PK/P)(r2+)R1/P=(PK/P)(r1+)0MPK 图13.3 利率变化与意愿的资本存量K2 K1 K 投资的决定投资的决定投资与利率投资的滞后税收和投资投资与利率投资与利率企业在投资的期初拥有一定的资本存量 。根据计划产量水平和资本租用价格,企业分析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确定自己

170、意愿的资本存量(K*)。企业的投资就是为了弥补这两者之间的差额,投资就等于资本存量的变化K,即:把意愿资本存量K*的确定方程(13.2)式代入(13.9)式,就得到:由于资本的租用价格由(13.7)式决定,我们可以进一步把投资函数写成如下的形式: (13.9) (13.10) (13.11) 目前为止讨论的投资是一种净投资(Net Investment),总投资(Gross Investment)I就等于净投资加上折旧,即:因此,总投资函数由下式给出:从(13.12)式中可以看出,企业总投资取决于资本品的相对价格、实际利率、计划产量和折旧率。总投资是资本品相对价格和实际利率的减函数,是计划产量

171、水平的增函数。当资本品的相对价格、产量水平和折旧率都一定的情况下,我们就可以得到简单的投资函数I=I(r),它表达了投资与实际利率之间的反向变动关系,如图13.4所示。 (13.12) 投资与实际利率之间的反向变动投资与实际利率之间的反向变动 0I图13.4 投资函数及其移动 r I1 I2 投资的滞后投资的滞后假定企业是逐步调整其资本存量的,就能反映投资过程中存在的滞后性。我们用企业在每一期选择意愿资本存量和期初资本存量之差的一个比例代表投资的调整速度。当期的意愿资本存量和期初资本存量分别为K*和K-1,则企业的期末资本存量K为:企业的净投资K=K-K-1,由此可以得到考虑投资过程中的滞后因

172、素后修正的投资函数为: 当=1,实际资本调整与意愿资本调整一致的假定;当01时,实际资本的调整速度是缓慢的,滞后于意愿资本调整的速度。 (13.13) (13.14) 资本存量的逐步调整资本存量的逐步调整KK*K K2 2K10 1 2 3 4 5 6 7 t图13.5 资本存量的逐渐调整税收和投资税收和投资 假定政府对企业征收的所得税税率为t。投资税收信贷使企业能从应纳税额中扣除每年投资支出的一定部分,比如说u。我们仍然利用资本租用价格的分析方法来考虑税收的影响。加入税收因素后,应使税后租用价格和税后出租成本相等。税后租金收入为(1-t)R,税收信贷使资本的成本变成(1-u)(r+)PK。税

173、后出租收入等于税后出租成本时,便得到: (1-t)R=(1-u)(r+)PK 即: (13.15)u=t,公司所得税恰好与企业获得的税收优惠相互抵消,资本的租用价格R=(r+)PK保持原来水平,因此投资决策没有受到税收政策的影响。ut,税后资本租用价格低于没有税收时的价格,该税收体系会提高企业的投资热情。托宾的托宾的q理论理论 美国耶鲁大学的教授詹姆斯托宾(James Tobin)提出,企业根据股票的市场价值对资本重置成本的比率来决定投资额,这一比率被称为“托宾的q”(Tobins q): 托宾的q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考虑投资函数的方法:企业的净投资取决于q的大小。当q1时,企业经营者购置新的资

174、本能够提高企业资本的市场价值,企业会进行新的投资。当q e时,uun;当 = e时,u=un;当 un。适应性预期适应性预期 E t+1=t t+t-1 t-1+t-2 t-2+t-n t-n (15.6)其中0i1;i=1;tt-1t-n。在这个模型中,下一期的预期通胀率Et+1由以前各期的通胀率加权平均得出,权数由参数i决定,年份越近的通胀率权数越大,年份越远的权数越小,权数加总等于1。误差学习判定法误差学习判定法 这里对通货膨胀的预期是根据最近实际观察的预期误差向上或向下调整的,下一期的通货膨胀预期是这一期的通胀率加上一个误差调整项: Et t+1 = t +( t- Et-1 t) (

175、15.7)如果本期通胀率比前期形成的预期值要高,则下期的预期值将向上调整。如果本期通胀率比前期预期通胀率要低,那么下一期预期值将向下调整。正数是一个反应系数,它可以等于1、小于1和等于零。但是不管反应系数的值是否等于1(完全调整),货币当局仍有可能使经济主体产生系统性预期误差。也就是说,只要货币当局选择一个持续加速的通胀率,那么人们对通胀率的预期就可能跟不上实际通胀率。 加速假设加速假设货币主义的“加速假设”,即任何力图将失业长期维持在自然率之下的努力,都将导致加速的通货膨胀,都将要求货币当局不断提高货币扩张速度。而高速的通货膨胀又会对宏观经济运行带来危害,为治理高速的通货膨胀又要付出高昂的产

176、量与就业下降的代价。 第三节第三节 理性预期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理性预期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预期理论与理性预期学说卢卡斯总供给曲线 政策主张 预期理论与理性预期学说预期理论与理性预期学说预期理论的类型:1、静态预期 2、非理性预期 3、适应性预期 1、静态预期 静态预期理论假设经济主体完全按照过去已经发生的事情来判断未来的经济形势。如在微观经济学的蛛网理论中,生产者都是按照当前的价格水平来预测下一期的价格水平,这就是一种静态预期。2、非理性预期 非理性预期也称为凯恩斯预期。凯恩斯认为,未来是变化莫测的,而经济主体掌握的信息有限,因此经济主体的预期通常是非理性的,这也就是凯恩斯在通论中经常提到的“自

177、然情绪”。3、适应性预期 适应性预期理论认为,经济主体对未来的预期并不是像静态预期那样简单地重复过去,也不会像非理性预期那样的无奈和无所作为,而是会根据过去预期出现的误差来不断修正对未来的预期,因此,经济主体能够一步一步地纠正自己过去的错误,从而使自己所犯的错误不断缩小直到最后消失。理性预期学说理性预期学说理性预期可以用下列数学式子来表示: te=E( t|It-1) (15.8) 其中 te是从t到t+1期的预期通货膨胀率,E( t|It-1)是经济主体根据其在t-1时期所获得的信息集合对通货膨胀率的预期。理性预期学说理性预期学说根据理性预期假说,我们可以获得下列表达式: t = te +t

178、 (15.9) 其中 t是实际通货膨胀率,t是随机误差项,它服从以下两个性质: (1)误差项的平均值为零; (2)与预期形成时所能获得的信息集合不相关。卢卡斯的总供给曲线卢卡斯的总供给曲线 其中Yt为t时期的真实产出,Y表示自然产出率,即与自然失业率水平相一致的潜在产出水平,PtEt-1(Pt)表示预期误差,即实际价格水平与预期价格水平的误差额,是一个正的常数,表示产出对这一误差额的反应程度,t是供给冲击,如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冲击。 (15.10)(15.10) 如果我们把(15.9)式所表示的动态理性预期公式改写成一般形式,那么理性预期理论可表达为: Pt=Et-1(Pt)+t (1

179、5.11) 其中Pt为t期的实际价格水平,Et-1(Pt)为t-1期的预期价格水平。对(15.11)上式两边取预期值,则有: Et-1Pt-Et-1(Pt)=0 (15.12)我们把这一结论(15.12)代入卢卡斯的总供给曲线(15.10),并不考虑供给冲击的影响(t=0),那么,卢卡斯总供给曲线则变为: Yt= Y (15.13) 总供给曲线是一条由潜在产出水平决定的垂直线。由此可见,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家用建立在微观基础上的理性预期理论捍卫了古典学派的垂直总供给曲线。 政策主张政策主张第一, 在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中,划分长期和短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既没有必要,也没有依据。从总体上来说,政府不需要对

180、经济运行采取任何的调控政策。第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在货币高度中性的推理基础上反对凯恩斯相机抉择的“反周期政策”。对于货币主义的“单一货币规则”主张,新古典学派也认为没有必要。第三,更一般地说,不仅货币政策的效果是中性的,财政政策也是中性的,这就是著名的“李嘉图等价原理”。新古典学派的另一位重要人物罗伯特巴罗(R.Barro)认为,政府无论是选择通过减免税收还是通过赤字财政的方式来刺激经济,其结果都是一样的。 最后,卢卡斯对大量的使用宏观计量经济模型来评介不同政策方案的效果的做法进行了批判。 第四节第四节 新凯恩斯主义新凯恩斯主义 非均衡理论工资刚性和价格刚性非均衡理论非均衡理论非均衡理论分析的

181、萌芽可以追溯到帕廷金(D. Patinkin)1956年货币、利息和价格一书中对凯恩斯失业理论所作的论述。帕廷金认为,给非自愿失业下定义时所使用的参考标准就是劳动的供给曲线。只要工人处于他们的劳动供给曲线上,即他们能够按照通行的工资成功地出售其想要出售的全部劳动,这时候只可能出现自愿失业,而不可能出现非自愿失业。克洛尔认为,当家庭在劳动力市场上不能根据愿望供给劳动(面临失业)时,家庭的收入就会减少,根据预算约束原则,这必然影响到家庭在商品市场的需求。劳动力市场的供过于求状况对商品市场有“溢出效应”(Spill over effects),导致商品市场的供过于求。与此相对应,克洛尔称古典理论中家

182、庭决策行为是一种单一决策假定,即家庭根据相对价格信号(商品价格和工资)同时决定劳动销售数量和商品购买数量。 巴罗和格罗斯曼巴罗和格罗斯曼(H. J. Grossman)的一般非均衡的的一般非均衡的宏观经济模型宏观经济模型 模型的假定和前提可能出现以下三种非均衡情况 三种宏观非均衡状态所适宜的宏观经济政策模型的假定和前提模型的假定和前提假定一个经济由三个代表性经济主体组成:家庭、企业和政府。家庭的目标函数是效用最大,企业的目标函数是利润最大。 同时考察三种商品:消费品、劳动力和货币 由此引申出两个市场:消费品与货币相交换的商品市场和劳动与货币相交换的劳动力市场。 可能出现以下三种非均衡情况可能出

183、现以下三种非均衡情况(1)凯恩斯失业均衡。商品市场上供给大于需求,企业在商品供给上受到需求约束,而家庭在商品需求上不受约束。劳动力市场上供给大于需求,家庭在劳动供给上受到数量约束,而企业在劳动需求上不受约束。(2)古典失业均衡。商品市场上需求大于供给,劳动力市场上供给大于需求。企业在两个市场的商品供给和劳动需求均不受约束,处于市场的短边;而家庭在两个市场的劳动供给和商品需求均受到数量约束,处于市场的长边。因此,商品和劳动的成交量由企业的供给和需求决定。(3)抑制性通货膨胀均衡。商品市场上的需求大于供给,劳动力市场上的需求也大于供给。这时商品市场上家庭的需求受到数量约束,而企业的商品供给不受到数

184、量约束,因此交易量等于处于短边的企业供给一方。在劳动力市场家庭的供给不受数量约束,而企业的劳动需求受到数量约束,最后的成交量等于处于短边的家庭供给一方。三种宏观非均衡状态三种宏观非均衡状态 所适宜的宏观经济政策所适宜的宏观经济政策(1)凯恩斯失业均衡 (2)抑制性通货膨胀均衡 (3)古典失业均衡 (1)凯恩斯失业均衡凯恩斯失业均衡 凯恩斯失业均衡是两大市场上超额需求均为负的情况,也就是说两大市场的供给大于需求,我们可以把它们表达为以下的超额供给“乘数链”:家庭 在他的劳动供给方面受到约束 在他的商品需求方面没有受到约束企业 在他的商品供给方面受到约束 在他的劳动需求方面没有受到约束在这样一种宏

185、观失衡的经济里,政府只要借助于某种外力对其中一个市场的需求扩大产生推动作用,就会使整个经济发挥出需求乘数效应。政府的直接投资增加、减税和扩张性的金融政策都可以起到这种推动需求扩张的作用。(2)抑制性通货膨胀均衡抑制性通货膨胀均衡抑制性通货膨胀均衡是两大市场上超额需求都为正的情况,也就是说需求大于供给。我们可以把这种情况表述为以下的超额需求“乘数链”:家庭在他的劳动供给方面没有受到约束 在他的商品需求方面受到约束企业在他的商品供给方面没有受到约束 在他的劳动需求方面受到约束 在这样一种宏观失衡的经济里,政府如果通过压缩公共需求,使得商品市场对家庭的供给有所扩大,那么家庭的商品需求方面约束就可以放

186、松,这可以促使家庭在劳动力市场增加有效供给,劳动力市场供给的增加又可使企业的劳动需求约束放松,从而提高他的商品供给能力,这类调整持续下去,一直到新的一轮的均衡的建立,这就是“供给乘数”发挥作用的机制。 (3)古典失业均衡古典失业均衡 古典失业均衡:商品市场由于价格水平太低而出现超额需求,劳动力市场由于工资水平太高而出现失业。因此,两大市场的超额需求符号相反。在这种非瓦尔拉斯均衡状态里,商品交易和劳动交易由同时处于市场短边的企业来决定,而家庭的商品需求和劳动供给都受到数量约束。在这种状态下,上述的政府需求管理政策无助于宏观失衡程度的减少,在这里,政府或者采取调整相对价格(工资和物价水平),或者采取改善生产条件的供给管理政策,才能提高宏观经济的活动水平。 工资刚性和价格刚性工资刚性和价格刚性费雪(S.Fischer)和泰勒(H.Tayler)引入名义惰性(Inertia)。 菜单成本理论 效率工资模型 内部人和外部人模型 失业回滞”(Hysteresis in unemployment)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机械/模具设计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