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一 章 眼科学基础知识第一节视觉器官和眼的解剖一、概述人的眼睛是人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视觉器官, 就是由这个视觉器官将我们和外界环境密切地联系起来 当外界光线经过眼球的光学构造屈折后将物体成像于视网膜上, 并在视网膜上产生光化作用引起感光细胞的兴奋再通过视网膜视神经细胞和视神经纤维将兴奋传给大脑, 而大脑的中枢神经系统又对人体各部和各器官起着统一的指挥和控制, 这样才完成了视觉功能, 使人们能够感觉到物体的形状、大小和颜色等了解视觉器官和眼的结构功能及病变,对于验光配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二、视觉器官的组织结构视觉器官由眼球、眼附属器和视神经三大部分组织 一)视觉器官的组织结构如下:r眼睑、结膜、泪器C眼 附 属 器 ] H 13 tmL 眼肌、眼眶视觉器官 《 眼 球「视神经、视交叉、视束(视 路 《I外侧漆状体、视放射、视中枢视觉器官的解剖图如图1―11、下 斜 肌2、下 直 肌3、视 神 经4、上 直 肌5、上 睑 举 肌6、眉毛7、上 眼 睑8、下眼睑( 二)眼球的组织结构如下:「 外层——角膜、巩 膜 ( 纤维层)‘眼球外壁,中层——虹膜、睫状体、脉胳膜、葡萄膜( 血管层)I内层——视 网 膜 ( 神经层)眼球 <「 房 水 ( 前房、后房)、眼球体内{晶状体I玻璃体眼球的解剖图如图1一2。
球结膜睫状体小梁网角膜虹膜瞳孔前房房角Schlemm 管角膜缘后房睫状小带晶状体 玻璃体 黄斑视盘图1一2眼球矢状剖面图三、视觉器官各部分的构造及功能( 一 )眼睑1、眼睑位于眼窝眶出口处,复盖眼球前面,分为上睑和下睑,上下睑之间称为睑裂,边缘称为睑缘上下睑缘交界处称为内眦和外眦,内眦组织内包围着一个肉状隆起物,称为泪阜上下睑缘内眦部各有一个小孔称为上下泪小点,该小点是泪液排泄的出口2、眼睑的生理功能(1)眼睑通过瞬目使泪液均匀的展开,润湿角膜,使其在角膜面形成良好的光学界面2)上下睑板有高度发育的皮脂腺,排出的脂质性分泌物形成泪液的表面可防止泪液过度蒸发 3)对外观察物体时,上下睑会对角膜保持持续的压迫力,可导致角膜产生垂直向的屈光力较强的散光一般称为生理性散光4)当上下眼睑闭合不全时可引发角膜干燥溃疡5)眼睑下垂可能导致眼睛成为形觉剥夺性弱视眼睑解剖图1一3图1 —3眼睑( 二)睫毛1、睫毛位于上下睑缘的边缘,一 一 般上睑缘排列睫毛在100〜170根之间,下睑缘排列睫毛在50〜80根之间,睫毛形状固定,质地较硬,长 度 约 10mm左右,生长期一般在3〜5 个月,脱落再生大约需要2 个月的时间,睫毛为黑色,人到老年,睫毛将变成白色。
2、睫毛的生理功能在睫毛根部周围有丰富的感觉神经,反应敏感, 假如有灰尘粒碰上这些知觉神经,在这些知觉神经的作用下,在灰尘粒进入结膜前,眼睑就会自动闭合,起到保护眼睛的作用,防止灰尘粒进入眼结膜内睫毛解剖参看图1 —3 三)结膜1、结膜是一层覆盖在眼球前面和眼睑后面的薄而透明的粘膜,按不同的位置分为脸结膜、球结膜及穹窿结膜三部分2、结膜的生理功能( 1 )结膜内有许多粘液分泌组织,分泌的粘液能润湿角膜,并保持角膜的光洁度和透明度 2 )球结膜还具有较强的韧性、疏松和可延伸性,这样就很利于眼球的转动 3 )球结膜下面还具有丰富的血管,如球结膜发生病变炎症时,球结膜就会发生充血,人们常称为“ 红眼病” ,是角膜接触镜配戴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结膜解剖图如图1 —4 :图1 - 4 结膜的解剖( 四)泪器和泪液1、泪器分为分泌和排泄两大部分 1 )分泌部分包括泪腺和副泪腺泪腺是产生泪液的组织,泪腺位于眼颍上侧眶骨的泪腺窝内,由1 5 —4 0个小叶组成,并 有1 0 — 2 0根排泄管开口于外颍侧穹窿结膜,副泪腺由约8 —1 2个腺 泡 组 成 泪 腺 与 副 泪 腺 解 剖 图 如 图1—5。
2)排 泄 部 分 包 括 泪 小 点 、泪 小 管 、泪 囊 和 鼻 泪 管 泪 小 点 位 于 上 下 睑 缘 近 鼻 侧 端 , 泪小点周围的括约肌纤维有收缩泪小点的作用 泪 小 管 起 自 泪 小 点 与 睑 缘 垂 直 仰 入 脸 内 组 织 ,上 下 泪 小 管 汇 合 注 入 泪 囊 ,泪囊 位 于 眶 骨 的 泪 囊 窝 内 ,下 端 与 鼻 泪 管 相 接 ,长 约10—15mm上 宽 下 窄 ,鼻泪管位 于 骨 部 鼻 道 内 下 端 开 口 于 下 鼻 道 ,其 内 壁 附 辨 膜 泪 器 排 泄 部 分 解 剖 图 如 图1—6图1 - 6排泄部分泪器2、泪液( 1)泪 液 是 一 种 弱 碱 性 透 明 液 体 ,它 由 外 层 脂 质 层 ,中层水电解质层和内层 粘 液 层 三 层 组 成 2)泪 液 中 水 分 约 占98.2%,其 他 成 分 约 占1.8%,泪液中的主要成份包含:蛋 白 质 、脂 肪 质 、酶 类 和 电 解 质 等 3)泪 液 的 日 分 泌 量 大 约 为0.9~2.2 u 1/m in,日 蒸 发 量 约 为0.85 u 1/mim。
4)泪 液 的PH值 约 为7.54±0.11,泪 液 的 渗 透 压 为0.90%〜 1.02%当量氯化钠3、泪器和泪液的生理功能( 1 )泪器的主要功能是分泌泪液和排泄泪液一般情况副泪腺分泌的泪液就已足够湿润角膜和结膜, 抵消蒸发, 只有当附加刺激时才由泪腺参与分泌眼泪 2 )泪液的主要功能是润湿冲洗清洁角膜,维持角膜的亲水性,使水、电解质层能够均匀地覆盖于角膜表面 使其在角膜上形成良好的屈光界面 泪液中还含有溶菌等抗菌成份,可抑制致病微生物的生长, 泪液中的营养成分如葡萄糖等可维持角膜的新陈代谢,外界空气中的氧气只有通过泪液对角膜进行氧交换泪液不能对角膜起到保温防寒作用 五) 眼外肌1、眼外肌共6条:它们是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外直肌、上斜肌和下斜肌 1 )、眼外肌中,外直肌受外层神经支配 2 )、上斜肌受滑车神经支配 3)其余四种均由动眼神经支配,动眼神经除了支配这4条眼肌之外,其副交感纤维还支配睫状肌和瞳孔括约肌眼外肌的解剖图如图1 ―7图1一7眼外肌2、眼外肌的生理功能( 1 )眼外肌的主要生理功能是管理眼球的运动 2 )眼外肌的功能对眼调节和辐犊的协调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3)当眼外肌的肌止点位置异常,某条肌肉发育不良或支配肌肉的神经发生麻痹和病变时,则可能导致斜视中枢神经支配眼肌产生调节和辐犊示意图如图1 ―8 图1-8辐陵的中枢神经支配( 六)眼眶1 、眼眶是一个包容眼球呈漏头状的四边锥形体 1 )眼眶是由上颌骨、腭骨、额骨、蝶骨、额骨、筛骨和泪骨等7块骨围成 2 )眼眶内有眶骨膜、眶隔膜、球筋膜、肌鞘膜和眶筋膜等组织2 、眼眶的生理功能( 1 )眼眶为视觉器官的固定提供了可靠的骨性保护和软组织的缓冲作用 2 )眠筋膜对眼球起到了支撑和定位作用眼眶的解剖图如图1 ―9 第 二 节 眼球的构造及功能一、眼球的构造1 、眼球是一个完整而精细的光学构造,它包括三个系统:( 1 )屈光系统:包括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2 )遮光系统:包括瞳孔、虹膜、睫状体、脉胳膜和巩膜 3 )感光系统:视网膜和视神经2 、这三个系统在大脑中枢神经的指挥下和相互密切的配合下,完成整个眼球的视觉功能3 、 眼球的功能和照相机的功能儿乎完全是相似的, 但眼的结构要复杂很多如图1 — 1 0 所示图1 - 1 0眼球和照像机的光学装置4 、 眼球有前极和后极 前极即角膜顶点中心或顶点, 后极即巩膜的中心( 位于后极部的视盘和黄斑部之间) 。
在距离角膜1 4 毫米的周围部位, 叫做眼球的赤道5、眼球前极和后极点的连线称之为光轴,光轴的延长线至视网膜靠黄斑部的鼻侧,这个轴也是眼屈组光的主轴,眼屈光组的基点都在此轴上6、眼球还有一个轴叫视轴( 注视点通过结点与黄斑中心点的连线) , 光轴和视轴不完全重合,视轴为一副轴,在光轴的鼻侧遇到角膜, 二轴之间形成3〜 5°的角度7、经科学的测定:眼球的前后径大约为24毫米,水平径约为23.5毫米,垂直径约为23毫米,眼屈光组的总屈光约为58屈光度眼球的构造如图1—11二、视功能( 一)视力1、视力定义——所谓的视力就是指眼睛分辨物体的能力视力一般指中心视力,以单眼视力为测定的标准2、视力分为远视力和近视力3、视力正常的人,一般远视为1 .0 ,近视力也为1.0 ( 近用视力表) 4、对人眼来讲,眼睛辨别物体存在的最小视角,我们称它为一分视角( 即最小物体两端与眼球结点连线所成的夹角) 5、眼的成像原理当正视眼在静止状态下( 不用眼调节的情况下) ,将6米 ( 或5米 )以外物体发出的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组( 包括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屈析后,后主焦点在视网膜上成像,眼的成像原理如图1一1 2。
二)视野1、视野定义- - - - - - 般所谓的视野是指单眼静态视野,即单眼注视前方一固定点不动,所能看到的范围2、视野分为单眼视野和双眼视野,静态视野和动态视野3、视野的范围大小决定于注视点与眼的距离,距离愈远,视野愈大;距离愈近,视野越小4、视网膜的视觉功能以黄斑部最为敏感而完善,周边部逐渐减退5、视网膜的色觉功能及视野,以白色视野最大,其次是兰色、黄色、红色、绿色视野为最小6、视野的检查( 1 )测定周边视野常用弧形视野计( 即与视野计的距离为1米 ) ,弧 为1 80°的半径,其半径多为3 3厘米,注视点位于弧之正中,弧上有刻度,常以直径0 . 5厘米的白色视标检查周边视野 2 )正常者的视野范围其外界为9 0 ° ,内界6 0 ° ,上 界6 0 ° ,下 界7 0 ° 三)光觉和色觉1、光觉( 1 )光觉定义——光是将人和外界连接起来的重要媒质,当人眼接受光线的刺激后所产生的视觉反映称之为光觉 2 )在视网膜上存在两种感光细胞:一种是锥体细胞,是在白天和强光下活动,主要是分辨外界物体的形状和颜色的细胞另一种是杆状细胞,是在微弱光线下发生作用的细胞 3 )在视网膜上的锥体细胞的数目约为七百万个,主要密集于黄斑部中心凹,而杆状细胞则达到一亿三千万个,主要布满在周边部视网膜上。
2、色觉( 1 )色觉定义——眼睛具有分辨各种不同颜色的能力,叫色觉 2 )色觉是在白天和亮处锥体细胞活动时产生的一•种感觉,色觉的敏感度在黄斑部最高,在周边部最低 3 )我们把不能识别红颜色的眼睛,称为红色盲 4 )我们把不能识别缘颜色的眼睛,称为绿色盲 5 )如果把所有的物体都看成灰色,这是色觉的最严重的障碍,临床上我们称它为全色盲 四)调节1、调节定义——正常人眼在一定范围内,即可以看远又可以看近,看远也清楚,看近也清楚这是由于睫状体收缩,睫状小带松驰和晶状体本身的弹性作用使晶状体变凸变厚, 增加了眼屈光组的屈光力, 使近处物体发出的发散光线经过眼屈折后成像在视网膜上,方能看清楚近处物体,称此作用为调节眼的调节成像图如图1 - 1 3 0图1一1 3眼调节成像2、近点当眼高度调节时,即用最大的调节力所能看清的最近一点,称为近点近点与角膜顶点之间距离称为近点距离 1 ) 一般距离眼睛2 5厘米处为明视距离 2 )看近物时所使用的调节力,称为显性调节力但眼所具有的调节力不只于此, 还有剩余调节力, 称它为隐性调节力, 显性调节力和隐形调节力的总和,称为绝对调节力 3 )正视眼的近点距离是随年龄变化而逐渐变远的,见 表1一1。
表1 -1正视眼的近点距离表年 龄 ( 岁)调 节 力 ( 屈光度)近 点 距 离 ( 毫米)2 010 . 0 010 02 58. 5 012 03 07 . 0 014 03 55 . 5 01804 04 . 5 02 2 04 53 . 5 02 805 02 . 5 04 0 05 51. 7 55 5 06 01. 0 010 0 06 50 . 5 02 0 0 07 00 . 2 54 0 0 03、远点当眼的调节力高度松驰或不用调节力时所能看清楚最远的一点,称为远点 1)正视眼的远点在眼前无限远 2 )近视眼的远点在眼前有限距离 3 )远视眼的远点在眼后有限距离4、调节力的测定和计算( 1)调节范围——注视远点和近点之间的距离 2 )调 节 幅 度 ( 强度)——注视远点、近点的调节力之差 3 )调节力假设:调节力= A 远点距离用r ( m )表示远点屈光度用R(D)表示近点距离用P ( m )表示,近点屈光度用P ( D )表示则,调节力A = RD- PD又因为:RD= ~ ■ — PD= ~^―r PA1 1所以: A= 1 --- ----------p -1在正常视力的情况下,由于远点无限远( 即 丁 一 =所以: 1即调节力( 正常眼) 为近点距离的倒数。
例1正常视力的人,当近点距离为一20cm时的调节力是多少?A= ; - $ = 0 -/可= + 5 0D这时的调节力为+5.0D例2一个一2.00D近视眼的人,近点距离为一20cm时的调节力是多少?A= (-2 .0 0 )-- i ―- = -2.00+5.00=+ 3.0D(—0.2)这时的调节力为+3.0D例3- 一个+2.00D的远视眼的人,近点距离为一20cm时,调节力是多少?A= +2.00 -,= 、= +2.00+5.00=+7.0D(—0.2)这时的调节力为+7.0D5、调节的测定(1) 一般说双眼视力比单眼视力多0.25D ,所以应该两眼分开测 2 )在测定调节力强的青年人时,在眼前加上一3.00D或一4.00D的镜片,如果被检眼的是正视眼,则看不清楚时所用的最大度数的负号球镜片的度数, 就是隐性调节度数( 3)在测定远视或高度远视时,要在眼前加上适当正球镜( 凸透镜) ,测出远点和近点看清楚物体的屈光度,然后再根据调节公式计算出调节力6、调节疲劳( 1)由于长时间的工作或阅读,过多的使用了调节力( 即显性调节度数超过了它的正常范围) ,因睫状肌过度紧张而产生眼胀、头痛和视力减退等视力疲劳症状。
2)轻者看近物体模糊不清,严重者可能发生眼睑和结膜慢性充血 3)治疗方法:根据调节疲劳的症状进行适当休息或改变一下工作环境7、调节痉挛( 1)和其他肌肉痉挛一样是一种非自主性的睫状肌肉僵直,由于调节过度所形成的功能性调节痉挛为多常见 2)主要症状:明显的视觉干扰症状,眼部不适、头痛、眉弓部发痒、恶心、头晕怕光、间隙性视力模糊,严重者视力下降,并有视物变大的现象 3)临床检查:多为远视诱发因素,并有调节范围缩短,瞳孔缩小隐斜或外隐斜,检影时中和点不稳定8、调节麻痹( 1)是指睫状肌或支配该肌的视神经麻痹,可由眼部或全身原因引起,也可能由某些药物所致 2)主要症状:调节麻痹是比较典型的,由于睫状平滑肌的麻痹,使得调节反映时间延长,比如正常人远看近时的调节反映为0.175秒,但调节麻痹时调节反映为0.5秒( 0.39〜 0.82秒范围) ,而且高空缺氧也可使调节功能降低,反映延时8、集合( 1)集合定义——当两眼注视近物时,两眼必须内转动,使两眼视轴集合于一点,这样就能产生双眼单视,主要是由于双眼内直肌的内收作用,称为集合或辐凑 2)两眼所能看清的最近距离的一点,称为集合近点;两眼所能看清的最远距离的一点,称为集合远点;二者之间的距离称为集合范围。
3)两眼同时注视物体所用的集合力量,称为集合力内斜视的集合力强,外斜视的集合力弱或不能集合,常常丧失双眼单视 4 )集合力的大小常以米角表示,当两眼注视眼前1米距离的物体时( 瞳距= 6 5 m m ) ,其中集合力为1米 角 ( 即注视距离的倒数,米为单位) 5 )双眼集合角与注视距离成反比,注视距离越近,用的集合力愈大,集合角愈大注视距离愈远,用的集合愈小,集合角也越小 6 )最大的集合角约3 6 °左右,这个角相当于两眼注视1 0厘米产生的集合角,最小的集合角约2 7〃 ,相当于注视5 0 0米远物体产生的集合角两眼集合角与注视距离的关系见图1 - 1 4500米( 7 )集合和调节的关系( a )正视眼的集合力和显性调节力的绝对值基本上是相等的,而集合和调节是相互协同的 b )远视眼常由于使用高度的调节力同时促使过度的集合,便容易产生共同性内斜视,常见于儿童 c )近视眼的集合力恒大于显性调节力,近视度数越大,使用的显性调节力越小,容易引起集合力不足而产生外斜视 d)当近视度数大到一定程度,则显性调节力等于零,即不使用调节力第三节屈光系统的构造及功能- 、屈光系统的构造及发育( 一 )角膜的结构和发育1、角膜位于眼球壁的前1 / 6 ,由前面观看呈圆形或椭圆形,侧面观看角膜呈球面形。
在角膜中央三分之一的圆形区域叫做光学区, 是屈光作用最完善的部位,从中央四周就逐渐呈扁平形2、角膜是一种完全透明无血管的组织,角膜神经十分敏感,有无数的感觉神经未稍分布在角膜的上皮内和上皮下组织, 角膜分为: 由外向内有上皮细胞层、外弹力层、实质层、内弹力层和内皮细胞层3、根据有关测定( 1)角膜的水平直径为11毫米左右 2)角膜的垂直径为10.6毫米左右 3)角膜前曲率半径为7.7〜 7.84毫米 4)角膜后曲率半径为6.8毫米 5)角膜中心部厚度约0.5〜 0.8毫米 6)角膜边缘部厚度为1.0〜 1.1毫米 7)角膜的折射率为1.376 8)角膜屈光力总计约为+43.0D( 二)房水的构造1、房水充满于前房内,前界为角膜,后界有晶状体,瞳孔的虹膜,周围有前房角2、房水是- - 种淋巴液,为无色透明的液体,房水是能循环的,它的主要作用是供给眼内组织的营养,完成眼内的新陈代谢的作用,并保持一定的眼压,当房水循环不畅时,可引起眼压增高,临床上叫做青光眼3、房水主要的成份是水,占98.1%,此外含有少量的蛋白质、组织胺、糖、尿酸、乳黄素和无机盐类4、房水屈光率为1.336 三)晶状体的构造和发育1、晶状体是一个扁圆形透明体,位于眼内的虹膜之后,玻璃体之前。
2、新生儿晶状体直径约为0 7毫米,成人约6 9毫米3、晶 状 体 ( 成人)中心厚度约4毫米,重量为0.2克4、晶状体r『10毫米,r后= 6毫米5、晶状体屈光率n= 1.4066、晶状体总屈光度D= + 18.55D ( 平均)7、 晶状体的颜色也随年龄有所改变, 婴儿和青年人的晶状体是无色透明的,到 35岁以后晶状体的中心部变成淡黄色,年龄越大颜色越深,范围越大老年人的晶状体常是琥珀色或灰黄色,有时也会被误认为是白内障 四)玻璃体的构造和发育1、玻璃体是无色透明的胶样体位于晶状体之后眼球后部空腔主要起屈光作用和在内面支撑视网膜2、玻璃体无血管,无神经构造,含水份98.5%和少量蛋白质、脂肪和盐类和透明质胶3、玻璃体屈光率= 1.336,比重1.0089,体积约6.0毫升二、屈光系统的屈光作用( 一)角膜的屈光力已知:角膜的前曲率半径 ri=7.7mm角膜的后曲率半径 n=6.8mm角膜屈光率 n/fJ= 1.376空气屈光率 no=l.OO角膜的厚度 d=0.8mm1、角膜的前曲面屈光力n 角 一no 1.376—1Dt= = =+48.83Dri 0.0077( f=-20.48 毫米, f =27.18 毫米)2、角膜的后曲面屈光力n 房 —n « 1.336—1.376D2= =r2 0.0068= -5.88D( f = - 234 毫米, f' =227 毫米)3、角膜的总屈光力dD = D] + D, 一 • D] • D, =+43Dn( f二 -23.25 毫米, f' =31.03 毫米)( 二)晶状体的屈光力已知:晶状体的前曲面的半径晶状体的后曲面的半径口 = 10毫米ri=~6.0 亳米房水屈光率晶状体的屈光率n 房 =1.336n . = 1.406晶状体的厚度玻璃体的屈光率1、晶状体的前曲面的屈光力d=3.6毫米n 玻 =1.336n晶 —n房1.406-1.336D i= -------------口= +7.00D0.010( f=-191 毫米,f' =201 毫米)2、晶状体后曲面屈光力n 或一n 岛 1.336—1.406D?= == + 11.67D-0.006( f= 120 毫米,f' =114 毫米)3、晶状体的总屈光力dD ,a=D|+D2-------------, Di • D2= + 18.46Dn晶( f= 72.37 毫米,F =72.37 毫米)( 三)眼屈光组的总屈光力D均D = D 角 + D 晶 - - - - - - - - -' D /(1 • D 品n均0.00604= +43D+18.46D 一 一[百万一 X43DX18.46D= +58D( 四)眼调节时眼屈光组的屈光力晶状体调节时变凸设:调节时晶状体前曲面半径调节时晶状体后曲面半径调节时晶状体厚度1 、调节时前曲面的屈光力r 调 1 = 6 毫米r 调 2 = 5 . 5 量米d = 4 毫米1 . 4 0 6 - 1 . 3 3 6 ,D ] == + 1 1 . 6 7 D0 . 0 0 6( f = - U 5 毫米,f ' = 1 2 0.5 毫米)2 、调节时后曲面的屈光力1 .3 3 6 -1 .4 06 ,n-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 1 2 .7 3 D02 - -0.005 5( f = - 1 1 0 毫米,= 1 05 毫米)3 、调节晶状体总屈光力dD ,v ,= D | + D i -------- , D i • D ? = + 2 3 .9 8 Dn ,a( f = 5 5 .7 1 毫米,f' = 5 5 .7 1 毫米)第四节 遮光系统的构造及功能一、遮光系统的构造和发育1 、虹膜的构造和发育( 1 ) 虹膜是…个圆形的棕色薄膜,色素十分丰富, 位于角膜和晶状体之间,将眼房隔成前房和后房。
2 )虹膜中央有一个圆孔,叫体瞳孔瞳孔的开大和缩小可以调整进入眼内的光线 3 ) 虹膜分为五层,内皮细胞层、前界膜层、间质层、肌层、色素上皮层2 、睫状体的构造和发育( 1 )睫状体位于眼内,前接虹膜后接脉胳膜,在巩膜内侧沿角膜缘呈现环形构造,其切面略成三角形 2 )睫状体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与前房和后房接触,称为睫状突部,主要由睫状肌和丰富的血管组成,由睫状小带与晶状体相连接, 后部称为睫状体扁平部又名睫状环3、脉胳膜的构造和发育(1)脉胳膜位于巩膜和视网膜之间,由锯齿缘到视神经乳头,呈大半球形构造,主要由血管组成,是一个暗褐色膜,厚度约0.1〜0.22毫米,以黄斑部最厚2)脉胳膜由外向内分为脉胳膜上层,大血管层、中血管层、小血管层和玻璃膜层,还有色素细胞、平滑肌、神经纤维和结缔组织3)脉胳膜具有遮光和供给营养的作用4、巩膜的构造和发育(1)巩膜构成眼球壁外层的后5/6,厚 度 约 1 毫米,前与角膜连接,后与视神经的外鞘连接巩膜分为巩膜上层即上巩膜,实质层和巩膜下层2)巩膜除了神经和血管之外,全部是结缔组织,它们弹力强,相当坚硬,先生长出来的巩膜很薄, 可以透见淡兰色, 以后逐渐变厚成为不透光的白色巩膜。
3)巩膜具有遮光和保护维持眼球的形状的作用二、遮光系统的遮光作用1、瞳孔的遮光作用正常人瞳孔是一个规则的小圆孔, 边缘整齐,随着进入眼的光线的强弱其大小有显著的变化,瞳孔的开大和缩小是一种反射运动,正常情况下双眼的瞳孔是圆形的并是对称的,瞳孔位于虹膜的正中央2、瞳孔的大小具有调节进入眼内光线多少的作用,瞳孔大时照射到视网膜上的照度就大,反之则小3、瞳孔的大小正常情况下平均直径约为0 2〜65.5毫米, 大于少5.5毫米或小于2 毫米均属不正常第五节感光系统的构造及功能一、感光系统的构造和发育( -)视网膜的构造和发育1、视网膜是眼球壁的最内层,位于眼后大半部的i层透明的内薄膜,视网膜接近乳头部为最厚,约 为 0.56毫米,越接近周边部越薄,赤道部约为0.18毫米,锯齿缘处约为0.1毫米2、视网膜由外向内共分10层(1)色素上皮层(3)外界膜层( 5)外网状层(7)内网状层(9)视网膜纤维层(2)锥体和杆状细胞层(4)外核层(6)内核层( 8)神经细胞层( 10)内界膜层3、视网膜是眼的唯的感光部分,视网膜黄斑处密集了大量的锥体细胞而没有杆状细胞,而周边部却只有杆状细胞,而没有锥体细胞。
4、视网膜的黄斑,距离乳头约3—4 毫米之外侧,呈暗红色的均匀一致性的构造,中心有一个小凹陷,叫做黄斑中心凹 二)视神经的构造和发育1、视网膜神经纤维密集成为视神经乳头,由乳头出眼球后经视神经孔进入颅腔,双侧交叉后到达外侧膝状体,全长约为5 厘米,直 径 约 3 毫米,带鞘约3.5〜4 毫米,全长分为眼内段、眶内段和卢内段2、眼轴中心偏外侧有- - 凹陷叫做生理凹陷,视盘无感光能力,在视野中注视点外侧呈现一盲点,叫做生理盲点二、感光系统的感光作用( -)视网膜的感光作用视网膜上有两种感光细胞:1、白天视觉和明适应是由于锥体细胞发生作用2、夜间视觉和暗适应是由于杆状细胞发生作用3、视网膜具有感光和分辨各种颜色的功能,视网膜黄斑区的锥体细胞对色觉和形觉刺激最敏感,而杆状细胞对光的刺激最敏感4、光觉与人的年龄有关,20〜30岁的人光敏度较高,老年人减低,光线刺激视网膜时发生视神经兴奋, 这种兴奋不令马上消失, 这种现象叫做“ 视觉遗像” 二)视神经的传导作用视网膜视神经将兴奋传给外侧膝状体, 再经神经放射传给大脑枕叶皮质,从而完成视觉的传导功能第 二 章 屈光不正概论一、概论1、人的眼睛如果要将外界的物体看清楚, 就必须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象,如果物体的光线经过眼屈光系统屈折后不能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象, 这种叫屈光不正。
2、什么叫正视眼?在临床上,我们把它定义为:无 限 远( 5米 或6米以外)物体发出的平行光线,通过不用调节的眼屈光组的屈折后成焦点在视网膜上,叫做正视眼正视眼的光学成像如图2 —1焦点图2T正视眼反之, 外来的平行光线通过不用调节的眼屈光组的屈折后, 不能成焦点于视网膜上,这就叫做非正视眼3、一般常见的屈光不正有:单纯近视、单纯近视散光、单纯远视、单纯远视散光、复性近视散光、复性远视散光和混合散光七大类第 一 节 近视眼的形成、分类与治疗一、近视眼定义无 限 远( 5米 或6米以外)来的平行光线通过不用调节的眼屈光组屈折后,成焦点不是在视网膜上,而在视网膜前面的眼叫近视眼近视眼的光学成像图如2 — 2二、近视眼的病因1、遗传因素2、早产3、发育不良4、环境因素5、全身疾病及眼病三 、近视眼的类型(- )按屈光形成因素分类1、轴性近视2、弯曲性近视3、指数性近视4、调节性近视( 假性近视)( 二 ) 按近视性质分类1、单纯性近视分三种( 1 )轻度近视:一3.00DS以内的近视 2 )中度近视:- 3.00DS^6.00DS之间的近视 3 )高度近视:-6.00D S以上的近视2、变性近视本病以遗传为主,环境因素为次。
眼轴变性生长快,近视度数高,伴有眼部屈光性改变和其他并发症,视力矫正不好 1 )屈光度异常: 一般情况在一6.00DS^^ - 12.00DS范围内,一20.00DS以上少见 2 )变性近视进行速度快、时间长等特点初生少年的近视不多,发育到1 0岁以后, 一般一年增长一1 . 0 D S或 - 1 . 0 0 D S以上, 有的到了 2 5岁眼轴还加长 3 )眼轴,一般都在2 4毫米以上,有的甚至超过了 2 6毫米 4 )眼底及玻璃体有病变 5 )并发症:视网膜脱落,玻璃体变性脱离,白内障 6 )视功能:矫正不好,多见中老年人 7 )视网膜电流图:反映视网膜功能的B波降低 三)按有无调节因素分类( 1 )假性近视也叫调节性近视, 主要是调节紧张造成 临床表现为远视力不好, 近视力好,小瞳检影为近视,散瞳检影为正视或轻度远视,一般发病年龄小,时间短、度数低 2 )真性近视主要是器质因素引起的,与调节无关临床表现为近视力好,远视力不好,一般小瞳和散瞳检影都为近视,光度稳定基本不变,发病年龄稍大、时间长、度数 高 ( 角膜、晶状体和眼轴变异,都可以引起真性近视) 3 )中间性近视平时表现为近视,用散瞳药后,近度数降低,近视不完全消失,有调节因素存在, 散瞳后减少的度数为调节紧张的结果, 剩于不能消失的近视度数为器质因素所产生。
四、近视眼的症状( 一)视力减退主要症状:远视力减退,近视力清楚 二 )眼肌疲劳1、高度近视者使用的集合力比所用的调节力大,因此高度近视容易发生眼肌疲劳2、眼肌疲劳症状:常主诉为视物久则出现双影或看字窜行,同时眼胀、头疼,重者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五、近视眼的治疗( - )验光配镜( 二)药物治疗( 三)手术治疗1、放射性角膜切开术( PK)2、准分子激光角膜磨削术( PRK)3、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4、其他:巩膜支撑术、晶状体摘除术、巩膜缩短术第二节远视眼的形成、分类与治疗一、远视眼定义无限远( 5 米或6 米以外)来的平行光线,通过不用调节的眼屈光组屈折后成焦点不在视网膜上,而在视网膜后的眼,叫做远视眼远视眼的光学成像图如图2—3图2 - 3单纯远视二、远视眼的病因1、轴性远视2、弯曲性远视3、指数性远视三、远视眼的类型按调节情况分类1、显性远视:是不用麻痹调节,即可以查出远视2、全部远视:是调节机能麻痹后可查出的远视3、隐形远视:是全部远视和显形远视之差( 二)按单纯性远视分类( 即无散光的远视)1、轻度远视:+3Q0DS以内的远视2、中度远视:+3.00DS〜+6.00DS的远视。
3、高度远视:大于+6.00DS以上的远视四、远视眼的症状( 一)视力疲劳主要症状:高度远视看不清眼前一切东西,视力明显减退,眼肌疲劳,眼胀痛,视物重影 二)视力减退应验光配镜矫正,矫正之后,视力增加,疲劳消失五、远视眼的治疗( 一)验光配镜治疗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分别进行矫治 二 )成年人远视矫正治疗原则是否验光配镜,根据视力及症状的程度决定1、远视小于+3.00DS的青年人,视力正常,无其他临床反应无需矫正2、中、老年人随年龄的增长,调节力减退,矫正镜片度数应逐渐增加 以屈光检查为准)3、如果只有视力减退的症状,一般配制使眼睛获得最好视力的最高度数的镜片4、对于中、老年远视眼,看远时可戴低度矫正镜,在近距离工作时可戴完全矫正镜第 三 节 散光眼的形成、分类与治疗一、散光眼定义无 限 远( 5米或6米以外)来的平行光线,通过不用调节的眼屈光组屈折之后不在视网膜上成焦点,而在两个轴向( 即子午线或径线)上形成两条焦线的眼叫做散光眼二、散光眼的病因1 、由屈光体( 角膜、晶状体)表面弯曲度不均引起2 、光学中心偏离视轴或屈光体的屈光率变异等原因引起3 、大部分病因由角膜表面两个垂直轴向曲率的半径或屈光力不等而形成,这称之为角膜散光,这种散光度数一般较高,常为先天性。
4 、人眼的轻度散光是不可避免的,一般在±0 . 2 5 D C 左右,我们称之为生理性散光,验光配镜时,一般不予考虑三、散光眼的类型( )不规则散光( 即乱散光)引起原因是角膜表面凹凸不平和混浊, 或晶状体不规则引起互相垂直的二个子午线的弯曲度不规则,在视网膜上不能成清晰的像,叫做不规则散光这种散光是不能用普通镜片进行矫正的 二)规则散光散光眼弯曲度最强的线叫强主径线,弯曲度最弱的径线叫弱主径线,强、弱主径线相互垂直的眼叫做规则散光规则散光是可以用普通镜片进行完全矫正的1 、根据散光的性质分类( 1 )单性近视散光眼单性近视散光眼的光学成像图如图2 — 7 图2—7单纯性近视散光( 2 )复性近视散光眼复性近视散光眼的光学成像图如图2 — 8 图2—8复性近视散光( 3 ) 单纯远视散光眼单性远视散光眼的光学成像图如图2 —9 图2—9单纯性远视散光( 4 ) 复性远视散光眼复性远视散光眼的光学成像图如图2 —1 0 5 ) 混合散光眼混合散光眼的光学成像图如图2 —1 1 四、散光眼的症状( 一)视疲劳主要症状,常与散光的度数和轴向有关,以眼肌疲劳和头痛为主经验光查清散光,配镜后症状消失。
二)视力减退远视力比近视力衰退更加厉害一些五、散光眼的治疗( 一)验光配镜矫正,既保险又方便 二)有选择性的手术治疗第四节老视眼的形成与治疗一、定义老视眼就是人们常说的老光眼, 随着年龄的增长, 眼睛的调节肌能逐渐减弱,引起了近视力的障碍,使得阅读,近距离工作造成困难,这就叫老视眼老视眼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二、眼调节随着年龄的变化情况人眼的调节力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弱, 年龄与近点距离、调节度数的关系见表2—1表 2—1年龄与调节度数年龄近 点 距 离 ( 厘米)调 节 度 数 ( 屈光度)10714.00158.512.00201010.0025128.5030147.0035185.540224.545283.550402.555551.75-2.00601001.00652000.50-0.75704000.2575OO01、一般正常人的工作距离在28〜 30 cm之间,正视眼到了 45岁左右,调节力只有+3.50D ,这种调节程度已极限,这时如果要长期的做近距离工作,则需要配老花镜2、正视性老花镜,只要配老花镜解决近用阅读问题即可3、非正视眼老花镜,则需要配两副眼镜, - 副解决远用, - 副解决近用问题,或者配一副双光或渐进多焦点眼镜。
三、老视眼的症状及治疗1、早期症状:表现调节力不足或者调节反映迟钝、再向下发展,可以成为视疲劳2、当睫状肌的调节达到了极限时,就会产生视疲劳,常合并引起过度集合,带来头痛,眼疲劳和眼部发痒等症状3、老视眼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验光配镜,即配戴老视眼镜第五节屈光参差眼的形成、分类和治疗一、定义1、凡两眼屈光度相差土2.00DS以上的叫屈光参差眼2、凡两眼视网膜的像放大率相差5% ,叫屈光参差二、屈光参差眼产生的原因1、由于眼轴长短发育不平衡而引起屈光参差2、复性远( 近)视参差3、混合性参差4、单纯性散光参差5、复性散光参差6、混合性散光参差四、屈光参差的症状1、双眼视觉不平衡2、交 替 视 力 ( 远、近不同屈光度) 3、一眼成为废用性弱视4、斜视性参差五、屈光参差的检查1、主觉验光和散瞳验光2、可用超声波测量二眼眼轴的长度来诊断屈光参差3、也可用角膜屈( 曲)率仪来测量角膜曲率半径来了解屈光参差六、屈光参差的治疗1、光学眼镜矫正2、配戴角膜接触镜3、白内障手术后安装人工晶体4、近视手术矫正5、斜视性屈光参差,作美容性矫正眼位第六节斜视眼的分类与治疗一、定义斜视是指两眼相对位置不正常,换句话说,当两眼注视目标时,一眼视线对准目标,另一眼视线偏斜目标。
二、斜视眼的类型斜视眼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共同性斜视,另一类为非共同性斜视( 又称为麻痹性斜视) 根据斜视的可见程度,又可分为隐性斜视和显性斜视1、共同性斜视共同性斜视主要是两眼经常地或间歇地脱离平行眼位,而表现出一定的偏斜当患眼和健眼分别注视时,其偏斜度基本相等2、非共同性斜视( 麻痹性斜视)麻痹性斜视是指患者和健眼分别注视时, 或者两眼注视不同方向时, 其偏斜度不相等麻痹性斜视的发生较为突然麻痹性斜视一般分为先天性麻痹和后天性麻痹3、隐 性 斜 视 ( 又简称为斜位)隐性斜视是一种在无融像状态下视线偏离固视点的眼位偏离现象 根据偏离的方向不同又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 )外隐斜( 2 )内隐斜( 3 )上 ( 下)隐斜( 4 )回旋隐斜4、有关专家对我国正常人眼的隐斜度进行了调查和统计其数据如下:( 1 )内 隐 斜 ( 平均) :3.5A( 2 )外 隐 斜 ( 平均) :1.32A( 3 )上 下 斜 ( 平均) :0.8A以上调查统计的数据,供验光人员参考三、斜视眼的治疗( 一)共同性内斜视1、一般在早期时可通过手术治疗 眼位矫正)2、也可通过配戴三棱镜矫正镜片来恢复双眼单视3、如果共同性内斜视同时患有弱视,应优先治疗弱视。
二)非共同性斜视( 麻痹性斜视)1、先天性麻痹性斜视以手术治疗为宜,而且应尽早实施2、后天性麻痹性斜视应积极查找病因,以针对性治疗为佳 三)隐性斜视1、轻度内隐斜:不用治疗2、只有较大偏斜 f —l O△以上) ,并发生明显症状,应给予验光配镜矫正治疗或手术矫位治疗3、上 ( 下)隐斜虽然度数很少,但可以引起明显症状,可以验光配镜进行矫正第 七 节 弱 视 眼 的 形 成 、分类与治疗一、弱视眼的定义和病因( 一)视屈光学定义凡是检查双眼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经过验光配镜矫正视力达不到0.3 ( 对数视力4.5)的眼,称为弱视眼 二)医科学定义凡是检查双眼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而矫正视力低于0.8者,或双眼视力相差两行以上者,称为弱视眼 三 )形成病因经过科学家作了大量的研究和实验 弱视产生的主要原因在视神经中枢病变引起,当然也有眼屈光间质,视神经、视路、视皮质中枢、视网膜视细胞病变等原因引起二、弱视眼的类型( 一 )按发病机理分类1、病理性弱视:先天性弱视,眼中毒性弱视2、废用性弱视:斜视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形觉剥夺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 二)按医眼科学弱视程度分类1、轻度弱视:视力为0.6〜 0.8。
2、中度弱视:视力为0.2〜 0.53、重度弱视:视力W0.1 三)斜视性弱视斜视性弱视如图2—12右眼内斜,左眼注视目标注视物( 四)屈光参差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如图2—13 五 )形觉剥夺性弱视形觉剥夺性弱视如图2—14左眼正常,右眼为形觉剥夺性弱视图2—1 4 形觉剥夺性弱视( 六)屈光不正性弱视 七)先天性弱视 八)中毒性弱视三、儿童弱视的早期检查与诊断1、根据儿童的发育情况,选择相应的视力表检查视力如婴幼儿无法获得可靠视力时,可以采用估计的方法测量,即先后分别遮盖患儿的一眼,观察和比较它的反应,判断是否发生了弱视,如果检查有异常则怀疑有弱视2、弱视儿童对于单个视标的分辨能力比成行的视标分辨能力强( 称为拥挤现象) ,检查时有时可以提高两行所以,对于视力低于0 .3的儿童可以选择特殊排列成行的E字视力表检查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视力 使儿童弱视力检查判断更加准确有效弱视检查视力表如图2 — 15in s E m UJU J m E U J Es m s H I Em E m E UJU J U J E m sm iu 3 m E图2—1 5弱视检查视力表3、经常进行眼部常规检查,如发现眼疾病与弱视有关系,针对病因确定治疗方法。
4、眼球位置的检查,有利于确定弱视的性质,也是确定治疗方案的重要因素之一5、眼底检查,除了确定视神经,视网膜疾患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了解弱视眼是中心注视还是旁中心注视, 一般中心注视的弱视眼比非中心注视治疗效果要好一些6、散瞳验光是弱视检查必不可少的程序,一般检查方法是1 3岁以下儿童使用遥的阿托品散瞳,13岁以上的儿童可使用0. 5%复方托品酰胺眼药水进行散瞳, 在儿童弱视眼睫状肌充分麻痹的情况下进行检影验光或电脑验光, 才能得到正确验光结果7、对于儿童弱视眼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选择目前最精确、最可靠的和重复性最强的检查方法——视觉诱发电位( V E P )或视觉诱发反应( V E R ) ,这一方法有受幼儿年龄限制,是目前比较先进的检查方法四、弱视眼的治疗弱视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功能训练,是由医师、家长、患 者 ( 主要是儿童)三者协调合作一致完成的治疗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在儿童发育的关键时期治疗效果最佳,疗效最巩固,超 过1 0岁以上弱视治疗效果要差些,疗效也容易反复★传统的治疗方法根据弱视的类型主要有:遮盖法,精细目力训练,压抑疗法,红色滤光片疗法★新一代的疗法有:氢窟激光,C A M ( 高频对比刺激)等光电疗法。
现将弱视治疗方法简介如下:( ―)中心注视性弱视1、常规阿托品散瞳验光用现阿托品眼药膏1 - 3次/ 日,连 续 点3天,睫状肌充分麻痹后检影或电脑验光,将视力矫正到最佳状态2、遮盖法这是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操作简单、可靠、收效快, 目前仍被认为是最主要,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治疗时,常常遮盖健眼,强迫弱视眼注视遮盖比例一般为3 : 1到4 : 1 ( 即每周遮盖健眼3 - 4天,遮盖弱视眼1天 ) 3、精细目力训练法治疗训练时选择精细目力的工作,如描画、刺绣、穿珠子、穿针等,目的是为刺激弱视眼的视觉,从而提高力视力4、压抑疗法对于遮盖疗法不配合的患儿可采用压抑疗法,其原理就是利用药物或镜片抑制健眼,使其视物模糊,从而促使弱视眼视力提高具体的操作方法有:( 1 )抑制健眼看近法( 2 )抑制健眼看远法( 3 )完全压抑法( 4 )选择性压抑疗法5、视刺激疗法( C A M疗法)又称光栅法, 其原理是通过动物的视觉诱发实验得知, 只有在各个方位上都有反差强,空间频率高的刺激才能引起视皮质大多数细胞产生活动反应, 来刺激弱视力眼以提高视力C A M治疗仪是把一张对比敏感强的黑白相间条珊圆盘放在能旋转的轴心上。
治疗时,遮盖健眼,接通电源条珊圆盘转动,弱视眼的视细胞接受到不同空间的刺激治疗时间,每 次7分钟,每日或隔日一次,直到视力好转后,每周一次,本法简便,疗程短,还可增加弱视儿童治疗兴趣 二 )旁中心注视性弱视( 即斜视假黄斑注视)1、后像疗法这是一种利用强光照射旁中心注视周边视网膜,并使注视区产生抑制,同时用黑色圆盘保护黄斑, 使它不受强光的炫耀的一种疗法 这种在室内闪烁灯光的训练下,能提高黄斑( 弱视眼)的功能,此法称为后像疗法,也称增视疗法本法治疗时,遮盖健眼,每次治疗完毕仍遮盖旁中心注视眼,待弱视眼转变为中心注视后,改为常规遮盖法治疗 1 )利用检眼镜进行后像法治疗检眼镜是眼科医师最常用的检查工具治疗之前, 在检眼镜的光源中心前面, 用直径为0 . 5 T . 0 m m圆形黑色纸片挡住进入黄斑中心的光线, 使其被遮盖的黄斑区未受到光线刺激, 而在感应之下相对提高了黄斑中心的功能治疗时,让病人注视0 . 5 m以外的十字屏中心,后像消失重复照儿次,每次1 0分钟,1 0次为一疗程,为了延长后像持续时间,可在室内装一只6 0次/ 分钟闪烁光源,由于中心凹周围视网膜受光刺激功能被抑,患儿要想准确地看到视标必须将旁中心注视转为中心注视,逐渐达到治疗目的。
( 2)家庭后像疗法在家里,我们也可以利用手电筒、台灯、罩灯等自己制造一些后像疗法的灯具,同样可以取得满易的疗效例如,选 用1 50 W半圆型铁罩灯,中心设置直径4c m黑板,黑板中心再设置直 径5m m黄色视标治疗时,距铁罩灯30 c m处遮盖健眼,弱视眼注视中心视标,照 射30 - 40秒后 看5m远处视力表视标或有闪烁光源的视标后像消失后重复照射, 每日一次,每 次30分钟,在家庭后像疗法中,这种方法比较简便易行2、红色滤光片疗法它的治疗原理是由于杆状细胞对光谱的红色末端是不敏感的, 在红光下不能看清而锥体细胞对红光敏感,在红光下则能看清利用这一原理,平时遮盖健眼, 在弱视眼矫正镜片上加一块有一定规格的红色胶片( 波 长6 40 n m以下的红光不能通过) ,红色胶片能促使旁中心注视眼自发地转变为中心注视,当注视转变为中心注视时,就可以取消红胶片,继续使用常规遮盖法 三)弱视治疗的注意事项1、应注意弱视治疗的最佳年龄段,实践表明,3- 5岁弱视治疗效果较好,9 - 1 3岁弱视治疗一般,超 过1 3岁以后的弱视治疗效果要差一些2、弱视治疗为综合性功能训练,要持之以恒,严密观察,同时需要得到社会和家长的重视和配合, 才能取得最终的疗效,治疗的最终目的包括提高视力和建立立体视觉。
3、治疗中,要警惕发生遮盖性弱视,根据治疗情况严格地的掌握遮盖时间,加强复诊,每次复诊必须检查双眼视力,发育期的婴幼儿更应注意,一旦发生遮盖性弱视应改为双眼交替遮盖, 健眼视力恢复后再调整遮盖方法, 继续进行遮盖治疗4、当弱视眼经过治疗后视力逐渐提高,受抑制的注视得到重建,但有时患儿打开双眼后出现复视或斜视, 此时, 可向患儿家长解释这是治疗后的有效现象以后,可酌情施行手术矫正斜视,加强双眼视觉训练,复视自行消失5、伴有内斜视和弱视儿童在戴远视眼镜片矫正视力时,我们常给以足够度数的镜片, 但长期戴较大度数的远视镜片可以引起调节麻痹, 甚至发生麻痹性外斜视 所以远视眼的儿童应半年或壹年进行一次检影验光,以酌情降低正球镜片度数,防止调节麻痹的产生6、弱视治疗中重要的问题是巩固疗效,防止复发,在视觉没有成熟之前每个治愈的弱视都有可能复发,所有治愈者都应该随访、观察,直到视觉成熟根据国内外眼科专家的经验,弱视治疗的随访期应在3年为宜,随访期的前6个月,每个月复查一次,以后半年复查1次,直 到3年为止第 三 章 验光仪器设备及应用为了准确的测定出眼屈光不正的性质和准确的屈光度数,就必须具备功能齐全的验光仪器和设备。
本章将介绍常规必备的验光设备及仪器的功能和应用第 一 节 验光室与灯具一、验光室1、验光室的标准长度为5 - 6米,宽度不能少于1 . 5米2、验光室可以利用平面反光镜将室距( 长度)缩短至2 . 5 - 3米3、验光室配备的验光椅高低应可调节,以便在患者在坐上后,根据验光师的要求调节高低,便于工作二、灯具与照明1、验光室里的视标灯箱照度应在2 0 0 L x ( 勒光司)左右2、验光室的照明应柔合而略暗,不许有杂散光对被检眼产生刺激3、验光室的四壁及顶最好无反光,其目的也就是为了减少杂光对被检眼的刺激4、距离验光椅5 - 6米远,约与患者之眼平行正前方处应设一盏小红灯,从而达到消除调节的目的,同时还可以作为马氏杆( 片 )测定斜位时点光源之用5、 为了检测近用视力, 应在被检者的左颗侧安装一盏近用阅读灯( 4 0 W - 6 0 W乳白白炽灯)要求加灯罩,使灯光不直接照射被检眼,避免眼产生调节第二节视力表及其分类视力表从用途来分,有远视力表和近视力表两种,从记录方法来分,有小数视力表和对数视力表两种 、远视力表1、制作视力表的理论依据为5 倍T 分视角2、 1分视角——就是人眼视网膜的锥体细胞分辨最小物体连线之间的夹角。
3、假如人们设想以一分视角为依据在5 -6 米远画出一个视标,如 “E” 或“C” 字型,这个符号的每一划宽度为1 分视角间隔也为1 分视角,从而构成了一个5 倍 1分视角的视力标,如图3-1图3—1视力表制作原理4、国际通用的远视力表( 小数视力表)如图3-3 o国际标准视力表III0 3 B n ui4 E Id E 3o s m 3 id E m0 6 3 E U J 3 m u0.7 E 3 m m E u 30 8 njEmaniEiijm0.9 mauiEinEBUJ1.0 E w m w a E a m1.2N H C SK M R S1.5 ■■■■・■, ■图3 - 3 国际标准视力表二、近视力表1、近视力表主要是检查被检眼在运用调节机能时的视力情况以标准近视力表为例,能阅读L 0即近视力为正常近用标准阅读距离为33厘米或30厘米检准近视力表如图3-4 o标 准 近 视 力 表小数 林淮建记法 ( 星来)0.1 | j j E 3000.2 E U 3 1500.3 UII H E 3 1000.4 U I 3 E rn 3 750.5 w E m 3 m E 600.6 a u m E M R 500.7 ■■■■■■■ 430.8 - 380.9 331.0 3012 • • .......................... • ■ 251 . 5 ..................................................20检查距离30反米图3 - 4标准近视力表三、对数视力表1、对数视力表比国际用的小数视力表更加科学合理。
2、对数视力表的制作计算公式为L = 5 + L o g V 其中:L一对数视力V一小数视力3、对数视力表的相邻两行的视标高度之差相等,自上而下,均递减2 6虬4、对数视力的记录范围较广,包括从无光感到2 . 0的视力( 小数记录法中无法以数学表示的视力,均可表示出来) 5、小数记录法和对数记录法的对比情况如表3 - 20表3 - 2小数记录和对数记录法视力的判定对应情况( 小数)( 对数)( 小数)( 对数)( 小数)( 对数)VLVLVL6 、标准对数视力表如图3 - 5 无光感00 . 14 . 00 . 64 . 8光感10 . 1 24 . 10 . 74 . 8 5手动20 . 1 54 . 20 . 84 . 9指数2 . 1 - 3 . 00 . 24 . 30 . 94 . 9 50 . 0 23 . 30 . 2 54 . 41 . 05 . 00 . 0 43 . 60 . 34 . 51 . 25 . 10 . 0 63 . 80 . 44 . 61 . 55 . 20 . 0 83 . 90 . 54 . 72 . 05 . 3标准对数视力表鹏 m LU E觐 ; 山m m般温饮m E山m髭假E m m w馅1.995; m E 3 m E 45t«5- B IU E W E 3 翘图3—5标准对数视力表( 远用)第三节散光盘一、散光盘原理1、散光盘形似表盘,并自圆心向各方向作到达周边的辐射线,用于检查散光眼的散光及轴位。
散光盘形状如图3 —6图3一6散光盘2、若患者是散光眼,在观察散光盘时某一向度的幅射线比较其他向度上的幅射线色更浓、更粗、更清晰3、辐射线颜色最浓,最清晰的向度即为该眼散光力所在4、和最浓、最清晰的垂直方向即为该散光眼的轴位方向5、由于人眼发现色浓者比发现色淡者较容易,所以,在看散光盘时是令被检者观察最深的辐射线后,再按规则推算其轴位所在二、散光盘的种类1、散光盘的式样较多,但总的来讲可以分为固定式和活动式两大类2、最简单的活动式是在一刻度盘的上面,以圆心为中心装上一个转动的圆盘, 在圆盘上划有两互相垂直的直径线,并且在半圆周边缘位置刻上等分短线和度数3、无论是固定式或是活动式, 它们刻度均与通常的轴位定位法T A B O法或试镜定位刻度相反第四节 验光镜片箱一、概述验光镜片箱又称验光盘 在进行主客观验光中和用镜片中和法测量眼镜片镜度时, 都必须用它 箱内还有许多附加功能试镜片可用作检查眼位、 斜视、 色觉、伪目等二、验光镜片箱用途简介( 一)球 镜 片 ( “ 土 ”号镜片)( 1 )用途—— “ +”号镜片矫正远视、老花眼——“ 一”号镜片矫正近视眼 2 )范围——± 0 . 1 2 D S 至±2 0 . O O D S( 3 )级距——±0 . 2 5口5至±4 . 0 0口5 ,级距为 0 . 2 5 D S> 土4 . 0 0 D S 至± 8 . 0 0 D S ,级距为 0 . 5 0 D S> ±8 . 0 0 D S 至±1 2 . 0 0 D S ,级距为 L 0 0 D S> 土1 2 . 0 0 D S 至±2 0 . 0 0 D S ,级距为 2 . 0 0 D S( 4 )数量——6 8对、1 3 6片( 二)柱 镜 ( 土号镜片)( 1 )用途—— “ 十 ”号柱镜片矫正远视散光眼。
——“ 一”号柱镜片矫正近视散光眼 2 )范围——± 0 . 1 2 D C 至± 6 . 0 0 D C( 3 )级距——± 0 . 1 2 D C 至± 4 . 0 0 D C ,级距为 0 . 2 5 D C> ±4 . 0 0 D C 至± 6 . 0 0 D C ,级距为 0 . 5 0 D C( 4 )数量——4 8对、9 6片( 三)三棱镜( 1 )用途——矫正斜视、隐斜视、眼肌操练,还可以用三棱镜矫正晶状体半脱位所形成的复像 2 )范围——5△至1 0A( 3 )级距——0 . 5八至p,级距为0 . 5岂1△至6,级 距 为V;6△至1 0代 级距为2 -( 4 )数量——1 4片( 四)验光镜片箱附件( 1 )马氏杆——由透明玻璃圆柱状的细杆排列而成,用于检查斜视及隐斜视 2 ) 双棱镜——由在镜片直径处底相对的二个棱镜组成, 可产生单眼复视,用途同马氏杆 3 )中心定位片——在平光片上刻有“ 十”字分划线,以便验光架定中心 4 )交叉柱镜——由两个屈光力相等,符号相反的柱镜( ±0 . 2 5 D C , ±0 . 5 0 D C )正交组成,用于检查有无散光、精调整散光轴向和屈光度。
5 )红、绿片——用于检查视网膜色觉功能,判断屈光不正的性质及验光终了作双色试验,以验证检查结果是否正常 6 )钻蓝滤色片——可透过蓝绿光和少部分红光,作用和红、绿片相同 7 )针孔片——中央有一直径为0 . 5 m m 或 1 m m 的注孔的黑色圆片,用作测视视力低下是否属于屈光不正所致 8 ) 裂隙片——为一具有1 m m 宽狭长隙缝的黑色圆片, 用作检查散光有无,并测散光的轴向 9 )茶色片——用于畏光眼的视力检查 1 0 )磨砂片——用于幼儿或室外视力检查时,代替黑片 1 1 ) 半磨砂片——镜片一半为平光,另一半为磨砂玻璃, 用于偏盲检查和斜视恢复训练 1 2 )黑片——遮盖不检查之眼 1 3 )平光片——可鉴别伪盲 1 4) 验光架——又称试镜架,它是一种可以自由调整, 伸缩宽窄的活动眼镜架第五节 排镜、瞳距角膜尺和瞳距检测仪一、排镜又称列镜或串镜, 它也是一种验光用的工具 排镜是将同号( 包括正负镜片)和相邻级距的镜片依镜度大小排列于一条木制或塑料的条框上它的结构如图3 - 90009000000000000050501 039Q51000000c>0660/QO3肯图 3—9排镜分“ + 一 ”排列二、瞳距角膜尺1、瞳距角膜尺为测量瞳孔距和角膜大小之用。
2、它用不锈钢,铝片或塑料制成一般尺寸为150毫米X宽30毫米X厚1毫米3、尺的中央部分有两个等腰三角形缺孔为一个10毫米宽,另一个2 0毫米宽, 两三角形等腰上各对应点的距离由0. 5毫米至2. 0毫米, 这就可以把眼睛对准相对的位置从而测出瞳孔和角膜直径大小瞳距角膜尺如图3— 10图3 — 1 0瞳孔角膜尺三、瞳距检测仪1、瞳距检测仪是测量瞳孔距的专门仪器2、它可测量远用、近用,双眼、单眼瞳距,测量精度高,它是一种眼镜专业店,眼科医院必备的仪器瞳距检测仪如图3 — 11图3 -1 1瞳距检测仪第六节 检影镜和检眼镜- 、检影镜1、检影镜乂称视网膜镜,它是能够快捷诊断出眼的屈光不正性质以及精确测定屈光不正程度的验光基本仪器2、检影验光时,借用电源检影镜或平面反光镜,将光照射到被检眼内,将镜面转动并观察光影在眼内的移动情况,从而测得其屈光状态带状光检影镜结构如图3—12图3—1 2带状光检影镜1 、平面反光镜及中央小孔;2、集光镜;3 、持镜的手法;4 、活动推板;5 、条纹套管二、检眼镜1 、又称眼底镜检眼镜的主体是灯座上的圆盘镜头,圆盘内装有+ 9 .0 D S 〜- 1 0 . 0 D S 的一个主盘( 1 D 为一级)和一个附加盘( + 0 . 5 0 D S 、- 0 . 5 0 D S 、+20 . 0 0 D S 、- 20 . 0 0 D S )o2、圆盘上方有一观察孔用以观察被检眼底视网膜,观察孔下方有一屈光度指示窗,以红色表示“ 一”镜度,白色表示“ 十 ”镜度。
3 、使用检眼镜“ 0 ” 度能看清楚患者黄斑部或视神经盘附近的血管时,则被检眼基本上是正视眼或远视眼4 、如果眼底显示不清楚,则转动圆盘镜头,调正到最清楚眼底时,指示窗内所显示的度数,就是该眼的屈光度检眼镜结构如图3 - 1 3 o( .光斑变换盘)」 而 向1 _图3—1 3检眼镜第 七 节 眼 表眼表也叫镜度表, 镜度曲率计, 它是以测量镜片表面曲率度来确定屈光度的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 眼表在眼镜片制造行业和眼镜零售店已逐步被淘汰 略)第八节 焦度计一、焦度计又称对光机,它是测量眼镜片的顶点屈光度的仪器,具有以下功能:( 1 )测量球面镜片的屈光度和定光学中心;( 2)测量散光镜片的屈光度和定光学中心、散光轴向;( 3 )测量棱镜度及定棱镜基底方向;( 4 )还可测量角膜接触镜的屈光度二、焦度计分类( 1 )( 望远镜)式焦度计 2)投影式焦度计 3 )电 脑 ( 电子数字显示)式焦度计第九节 验光机一、主觉式验光机( 略)二、电脑验光机( 略)电脑验光机是运用电子计算机来测定眼屈光度的自动验光工具, 它具有先进的自动测量,数据寄存,记忆显示,自动换算,打印输出等全自动功能。
操作简单、方便、测量快速、质量可靠目前,我国大、中型城市的眼镜店以及各大医院都基本配备了先进的电脑验光机第十节 综合验光仪一、综合验光仪1、综合验仪又称综合检眼台,它是一种综合性的主观验光仪器2、综合验光仪是一种多功能验光仪器,除了可能完成主觉验光之外,还具有检查双眼视机能的功能二、综合验光仪结构组成1、验 光 盘 ( 俗称牛眼、猪肺)2、视标投影仪3、操作控制台由以上三大部分组成综合验光仪如图3-14o图3—1 4综合验光仪第四章验光的方法和步骤一、概述1、验光方法通常分为三大类:( 1)第一类主观( 主觉)验光法;( 2)第二类客观( 他觉)验光法;( 3)第三类主、客观验光法2、所谓的主观验光法:就是根据被检查者的主观判断来确定矫正镜片的度数, 矫正其患者的屈光不正的验光方法3、所谓的客观验光法:就是不用被检查者的主观判断来确定矫正镜片的度数, 而是根据被检者的客观情况来确定矫正镜片的度数,矫正其屈光不正的验光方法第 一 节 插 片 验 光 法一、视力检查对被检眼进行远近裸眼视力检查是进行插片验光法的基础 一般情况,屈光不正患者的裸眼视力和眼的屈光性质有密切联系的联系,如表4—1所示:表4—1裸眼视力和屈光性质的关系远视力近视力主诉结 论21. 01.0没有不适应感觉正视眼或调节正常的远视<1. 01.0看远模糊,看近清楚近视眼或有轻度散光>1. 0<1. 0看书头痛,需要将书放远些才能看清老视眼、 远视眼或复性远视散光眼<1. 0<1. 0视物头痛( 不分远近)视物模糊( 不分远近)远视眼、 散光眼或影响视力的眼病除了以上患者的临床表现现象之外, 患者的视力的好坏与屈光度的高低也有十分紧密的关系,如表4 —2所示。
表4 —2视力与屈光不正程度的关系视力屈 光 力( D S )视力屈 光 度( D S )0 . 1- 2 . 2 5 - 3 . 0 00 . 6 ~ 0 . 7- 1 . 0 00 . 2- 2 . 0 00 . 8- 0 . 7 50 . 3- 1 . 7 50 . 9- 0 . 5 00 . 4- 1 . 5 01 . 0- 0 . 2 50 . 5- 1 . 2 51 . 2 〜 1 . 50 - 0 . 2 5以上所列二表并不是法则, 仅供验光时参考,因为它只能反映一般规律的概略情况,而人眼睛是一个活动,它会因人、因地、因时而异,有其共性和个性,所以它必须针对每一个患者进行具体分析二、插片验光法操作步骤插片法是用验光镜片置于屈光异常患者眼前, 通过患者的主观判断来寻找最好视力的一种主观验光法1、准备工作( 1 )屈光不正患者在验光检查时,应距离视力表5 - 6米远如验光室只有3米长的空间,则需要用平面反射镜将视力表反射以得到5 - 6米距离的视界 2 )视力表要有足够的照度,一般不低于2 0 0 L X ( 勒克司)(3 )调整坐椅高度,使患者的视线与视力表1 .0的视标基本平行。
4 )调整验光架的倾斜角在1 0 ° —1 5 ° ,镜 角 距 在1 2 —1 5 m m之间,验光架框中心(即试镜片的光学中心)与患者瞳孔相吻合2、具体操作步骤(1 )双眼分开检查,一般先检查右眼,后检查左眼,不检查的眼用黑片遮盖2 )首先检查远近视力(裸眼),以决定其屈光状态的性质,再确定插入第一块的试镜片3 )若远近裸眼视力都不好,可先用针孔片测试,如视力有所提高,说明该眼有屈光不正,应寻找合适的矫正镜片 4 )如果在验光过程中始终达不到最佳视力,这时可用五轮验光法进行仔细检查,也可用针孔片测试决定能否进一步矫正3、注意事项( 1 )验光时,应遵守先插后换的换片原则,掌握好换片级差 2 )对视力表的辨认标准0 .1 —0 .4视标,要求每级视标中一个都不错,方能算该级视力通过0 . 5 —0 . 6视标,要求每级视标中允许有一个认错仍算该级视力通过0 .7 —1 .0视标,要求每级视标中允许有二个认错,仍算该级视力通过 3 )患者不能眯眼检查,应自然睁开 4 )患者进入验光室,应适应两分钟、辨认视标时允许有三秒钟的停顿,小孩检查时,停顿时间应更长第二节小瞳五轮验光法一、什么叫小瞳五轮验光法1、被检眼在不使用麻痹剂作散瞳处理并且存在调节的情况下进行的验光方法。
叫做小瞳验光法2、小瞳五轮验光法是一种主觉( 主观)验光法3、小瞳五轮验光法验光时,主要有五个步骤,所以也称小瞳五轮验光法二、小瞳五轮验光法的具体操作步骤( 实例如下)检查者与被检者在符合标准的验光时里例如:有一屈光异常患者要求验光配镜查得裸远视力为0 .2 ,近视力为1 .0 ,根据情况判定为近视眼,并开始屈光检查( 验光) 第一•轮:解决球镜的问题,验出近视或远视的度数根据患者裸眼视力情况, 初判断为近视眼, 这时开始试片( 确定屈光度大小)的程序,结果如下:( 1 )加上一L 7 5 D S试镜片,矫正视力为1 .0 ;( 2 )加上一2 .0 0 D S试镜片,矫正视力为1 .2 ;( 3 )加上一2 .2 5 D S试镜片,矫正视力为1 .5检验结果是单纯近视眼, 度数为一2 .2 5 D S ,矫正视力为1 .5 ,可以试片适应,开具处方则五轮验光到此结束第二轮:主要解决散光的有无问题假如:第一轮验光结果为一2 . 2 5 D S = 0 . 7 ( 矫正视力) ,矫正视力提不高,则怀疑有散光,按下列程序调整:( 1 ) 将一2 . 2 5D S球镜减少一0 . 50 D S ,换为柱镜一0 . 50 D C进行散光有无检查。
2 )首先将散光轴放在1 8 0 °上,则用试镜片一L 75D S / —0 . 50 D C X 1 8 0进行检查,矫正视力提高到0 . 8 3)则第二轮验光结果为一1 . 75D S / —0 . 50 D C X 1 8 0 = 0 . 8 ( 矫正视力)此例表示有散光下面再进行第三轮检查第三轮:解决散光轴的方向问题经过第二轮验光,已检查出有散光存在,但不忙于立即加大柱镜度,而正确的程序是准确的确定散光轴的方向度,检查第三轮的结果为:—1 . 75D S / —0 . 50 D C X 1 75= 0 . 9 (矫正视力)当轴位调整到1 75°时,矫正视力达到0 . 9 ,此时患者的准确轴为1 75° o下面接下来进行第四轮检查第四轮:解决散光的准确度数问题在第三轮的检查基础上,加大柱镜度一0 . 2 5D C—1 . 75D S / —0 . 75D C X 1 75= 1 . 0 ( 矫正视力)此时,矫正视力已达到了正常视力第五轮:解决球镜和柱镜相互替代问题通过以上四轮后, 已达到了正常视力, 但通过球镜、 柱镜的互相调整和替代,还可以获得更好视力。
调整结果如下:( 由第四轮结果)( 1 ) —1 . 50 D S / —1 . 0 0 D C X 1 75= 1 . 2 ( 矫正视力)( 2 ) —1 . 2 5D S / —1 . 2 5D C X 1 75= 1 . 5 ( 矫正视力)最后用交叉柱镜核对一下柱镜的轴度,并反转二面都同样清楚,则表示验光准确,此时五轮结束,通过试戴后,无异常感觉,即可开出配镜处方三、小瞳五轮验光法的注意事项( 1 )被检查者应注视视力表最小一行的视标,引导被检者回答准确,在发现被检查回答不准确时,要多次反复的测试,直到回答清楚、准确为止 2 )试镜时检查者必须精力集中,操作正确,安放球面镜光学中心和柱镜轴向位置必须准确 3)用交叉柱镜进行散光和轴位检查时,应定位准确,如果位置不对,检查结果就会带来误差 40试镜片必须保持清洁、透明,使用之前应擦净灰尘,使用之后对准不同的度数,放回原处 5)试镜架的大小和前后位置要合适、轴位刻度位置要准确,否则可能会造成误差 6)如果患者没有其他什么原因及眼病,- -般视力都能矫正到1 . 0 ( 正常视 力 ) 以 上 ,而且左右两眼是基本相同的,如果矫正视力略有差异,应对球镜、柱镜度数及散光轴向再进行进一步的核对,直到达到最好效果为止。
第 三 节 检 影 验 光 法检影验光法是一种客观验光法, 也是一种存在调节的情况下在暗室内进行验光的方法一、原理1、检查者与被检查者在验光暗室里相对而座,两人眼睛相互平视检查者用检影镜将平面反射光投入到被检查的眼底, 检查者通过检影镜反光镜的中央小孔, 观察投射入被检眼瞳孔内光线之反射影, 检影镜在垂直平面内作各个向度的平移时,根据被检眼内反射光影( 光点) 之动向、形状、速度及亮点对其屈光状态进行判定的方法2、从光学原理上讲,视网膜上的这一反射光影,就是被检眼的远点的像,这个像点和眼的远点相互成为共辄关系3、 检影的过程就是寻找被检眼的远点的过程,被检影的远点又称为反转点二、检影验光法的优缺点及分类1 、检影验光法的优点( 1 ) 测定结果比较精确,可以避免主观验光法可能产生的误差 2 ) 节省时间,效率较高 3 ) 与电脑验光仪相比,成本低廉 4 ) 验光设备简单,便于携带 5 ) 对某些眼疾病患者( 如眼球震颤、弱视、无晶体眼等) 及儿童屈光不正患者用检影验光法较为简便、准确2 、检影验光法的缺点技术要求高、 检影操作入门不太容易,学精较难,必须勤学苦练方能获得成功3 、检影验光法的分类检影验光一般分为二类:( 1 ) 小瞳检影验光( 检影时,存在调节力的验光)( 2 ) 散瞳检影验光( 检影时,不存在调节的验光) 。
三、小瞳检影验光的操作方法1 、检影验光的距离( 1 ) 一般常采用的距离为1 米、0 . 67 米、0 . 5 米 2 ) 由于检影距离带来的影响,检影结果要减去相应误差A、在 1 米处检影时,检影结果应减去+ L 0 0 D S B 、在 0 . 67 米处检影时,检影结果应减去+ 1 . 5 0 D S C 、在 0 . 5 米处检影时,检影结果应减去+ 2 . 0 0 D S 例 1 :在 0 . 67 米处检影时, 加上+ 6. 0 0 D S 试镜片, 光影中和不动此时被检眼的实际屈光度为:+ 6. 0 0 D S — ( + 1 . 5 0 D S ) = + 4 . 5 0 D S例 2 : 在 1 米处检影时用一2 . 0 0 D S 的试镜片光影中和不动, 此时被检眼的实际屈光度为:一2 . 0 0 D S —( + 1 . 0 0 D S ) = 3 . 0 0 D S2 、检影操作法( 1 ) 点状光检影法A 、检影验光时,应使检查眼与被检眼保持在同一平面内,检查距离如上所述B、检查者通过检影镜观察小孔注视被检眼瞳孔区反射出来的影光,接着将检影镜在与检查者面部平行的垂直平面的作上下、左右以及斜4 5 °、1 3 5 °的方向 平 动 ( 或转动) 。
C、当被检者瞳孔区反射出来的光影为顺动时应以正透镜中和D、当被检者瞳孔区反射出来的光影为逆动时应以负透镜中和E、当被检者瞳孔区反射出来的光影不动时即已经中和,也就是说,我们已觅到了被检眼的反转点F、假如被检眼瞳孔区反射出来的光影各个方向都一样,则被检眼为单纯性球面屈光不正G、假如被检眼瞳孔区反射出来的光影各个方向影动方向不一样,或明暗不均或出现一光带,则被检眼表示有散光,此时,在有散光的方向上加上正、负柱镜 中 和 ( 矫正)即可H、检查眼与被检眼两视轴在检影时,相 差1 5 °左 右 ( 如乳头检查法) 2 )带状光检影法A、所谓的带状光检影法,就是利用带状检影镜来进行检影操作,与之配合使用的试镜片最好全为球镜试镜片而不用柱镜试镜片( 因为这样可避免柱镜轴位与被检眼实际轴位没装重合而带来新的复合误差) B、带状光检影法的操作前的准备工作与点状光检影方法基本相同C、带状光检影与点状光不相同的是,带状光发出的光源是一条光带,并且这条光带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可以随时作36 0 °方向度的旋转,而且带状光在确定散光的轴位时,却比点状检影来得优越和定位更加准确D、无论是带状还是点状检影镜, 在使用时检影镜平动的快慢的速度快而亮,则应减慢平动的速度;若发现光影的速度慢而暗,则应加快平动的速度。
E、带状检影光带平动投射光的情况如图4 - 2P 6 945 , 方向光带水平光带垂直平动水平平动垂直光带图4一2平动方向与光带方向互相垂直四、检影验光的影动方向与屈光不正性质的关系( 判定原则)设定:在 1米处检影1、光影顺动——被检眼为正视、远视或小于1D的近视 用正镜片中和)2、光影逆动——被检眼为大于1D的近视 用负镜片中和)3、光影不动——被检眼为1D的近视4、如果两垂直子午线方向的影动方向不同或出现椭圆、斜动或带光,则表示有散光5、光影影动方向与屈光不正的关系光学成像如图4—lo被检眼检查限1*图4一1影动与屈光不正的关系五、反射光影的影动速度、高度及中和点1、屈光不正度数越低,影动越快,影像越亮2、屈光不正度数越高,影动越慢,影像越暗3、当光影像成橙黄色,光影的界线明显,而且光影中心顺动,周边逆动时( 动时很慢) ,可以说达到了中和点4、有时由于球面像差的影响,在瞳孔中央区出现一圆形影,在瞳孔边缘区出现一个环形影,两者之间有一个环形暗影,这时,应以中央区的圆形影为准5、有时由于角膜发育不规则造成检影时; 光影乱动,这些情况会给检影验光造成困难, 可以先通过检影测出大致屈光度, 然后再以试镜片复查结果作为依据。
6、为了便于更好、更快的掌握好检影验光,现将影光的亮度、形状及速度与被检眼屈光状态,屈光不正程度关系列表如表4—3 , 以供参考表 4—3速率屈光状况亮而快暗而慢圆形椭圆圆形椭圆条状顺动①低度远视②平光③小于人工近视的近视或复近散①低度复性远散②低度混合散光③ 低 度 复 近 散( 小于人工近视的)①远视②远视加低度远散复远散高度远散逆动①低度近视②低度复近视散光较深的复近视①高度近视②低度近散加高度近视高度复性近视高度近散第 四 节 雾 视 验 光 法— >原理1、所 谓 的 雾 视 ( 或云雾)验光法,就是在被检眼前放置一块足够强屈光力的正球镜片使无限远外的物体成像于视网膜前, 用人工的方法使被检眼造成的人为近视状态,然后再进行屈光检查的方法2、大家知道,近视眼看无限远的物体时是无法使用调节,而这种状态有利于验光,因为这样可以避免由被检眼的调节而引起的验光结果不准3、同时,我们也知道,远视眼在看无限远处物体时,则要使用调节,若在此状态下验光,就必然会获得不准确的验光结果4、雾视验光法是一种不能用药物散瞳消除眼调节力的一种较好方法它主要适用于调节力较强的青少年的验光二、雾视验光方法的具体操作1、雾视之前,先查双眼裸眼视力,用检影或电脑验光仪查出被检双眼的基本屈光度,再将这基本屈光度的镜片放置于双眼前的试镜架上。
2、在被检眼的基本屈光度的基准上再加上+ 3 . O O D S左右的正球镜( 以患者能看清0 . 1视标为度)进行双眼雾视3、令其被雾视的双眼注视远视力表0 . 1视 标 ( 对数视力表4 . 0 )约1 5 - 2 0分钟左右,以达到缓解调节力的作用4、先检查右眼,后检查左眼,未检眼可不遮盖黑片5、然后再逐渐减少正球镜的度数,随着度数的下降视力就有所上升, 当获得最好视力的时候,这时试镜片的度数就是被检眼的屈光度6、当被检眼雾视到0 . 5 —0 . 6视力时, 令其被检眼注视散光盘上的各条放射性短线,如果被检眼看到的散光盘上各放射短线有粗、细、浓 、淡之分则该眼则可能有散光,此时,可以在被检眼上加上柱镜矫正,柱镜片的轴位可以按以下原则确定,以最粗、浓的放射短线所对应的钟点数,剩 以3 0的积作为负柱镜的轴向7、用同样的方法可以检查出左眼的屈光不正度数8、最后按检测出来的右、左眼屈光度进行双眼视力平衡,注视视力表如果无不适感觉,并获得了最好视力、即可处方三、雾视验光法的注意事项1、在被检双眼未加置正镜片之前,不让其看远视力表2、加置正镜片是同时对被检双眼而言,在对一眼进行雾视验光时,另一只眼应保证雾视状态。
3、换片时应采取先插后换的原则,换片不宜太快,以保证雾视质量4、进行雾视验光法时,最好与检影法一同使用,以确保不出差错,这对于那些超过+ 4 . 0 0 D S的高度远视或高度远散,尤为重要5、在雾视验光法的操作中,切记不要一次过多的减少正球镜度,以免散光漏检造成误诊6、随着散光的矫正,散 光 表 ( 盘 )上最粗、浓的放射性短线会发生变化,这时矫正柱镜片的轴也应作相应的调整四、雾视验光法的优缺点1、优点:雾视验光法可以在不用使用麻痹剂的情况下消除调节, 所以为主觉验光方法中消除调节的最好方法,并且特别适宜于对不能使用麻痹剂( 如青光眼等)的远视或远视散光眼的验光2、缺点但它的不足之处是雾视验光法较为费时, 并且对轻度散光或调节机能较强的患者,也不容易准确的确定球镜度数、柱镜度数及轴位第五节裂隙片验光法裂隙片又称狭缝片, 是在黑片上开有一个20nlmX 1mm的狭缝, 它主要用于散光轴位的检查和散光眼的验光一、散光轴位的检查1、裂隙片在狭缝的垂直方向上具有针孔的效果,也可以说,裂隙片是具有方向性的针孔片2、利用裂隙片进行散光轴位检查时,在被检眼前装上裂隙片,并旋转裂隙片以寻找最好视力的向度, 当达到最好视力时裂隙片的狭缝方向就是矫正该散光眼的负柱镜的轴向。
二、散光眼的验光球面镜片加上裂隙片将会起到柱镜的效果,其柱镜的力在裂隙片的狭缝方向,其柱镜的轴向在裂隙片的狭缝的垂直方向用裂隙片对散光眼进行验光的具体操作如下:1、在被检眼前戴的试镜架上右眼插上裂隙片,左眼用黑片盖住2、旋转裂隙片,注意寻找最好视力的向度方向,然后用插片法提高视力,直至矫正到最佳视力为止3、 再将裂隙片旋转90° , 仍然用插片法提高视力直至矫正到最佳视力为止4、写出矫正结果,并进行必要的球柱变换,插上相应的球、柱镜度进行复核5、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左眼的检查,最后作双眼视力平衡后给出配镜处方〈 例〉裂隙片的狭缝在水平方向时视力为最好,并加上- 2 . O O D S球镜试镜片达到最佳矫正视力当把裂隙片的狭缝方向转到9 0 °方向时,再加上- 0 . 7 5 D S球镜试镜片达到最佳矫正视力,此时的矫正结果为:—2 . 0 0 D C X 9 0 / —2 . 7 5 D C X 1 8 0作球、柱形式变化有:—2 . 0 0 D S / —0 . 7 5 D C X1 8 0三、注意事项1、用裂隙片进行散光眼验光时,矫正镜片一律采用球面镜片,以免柱面镜片的轴向与裂隙片的裂缝方向不同产生干扰。
2、旋转裂隙片寻找最好视力的向度,并用插片法矫正视力后,必须将裂隙片再转过9 0 ° ,用插片法进行另一向度的视力矫正3、视力较低的散光眼如果无法寻找最好视力的向度时,可用球面镜片适当提高视力后,再用裂隙片进行验光4、裂隙片的验光方法比较适合散光眼的屈光矫正,对球面屈光不正眼的矫正并没有优势第六节 老视眼验光法一、概述1、一般人到了 4 0岁左右,都会出现看近物不清,并有阅读疲劳之感,这种现象称为老视2、老视眼必须借助于正球镜帮助来解决调节力不足的矛盾,使之持久的进行近距离工作3、老视眼是由于晶状体纤维硬化,睫状肌力变弱,从而使眼调节机能衰弱所致,故老视乃是一种正常的,不可避免的生理现象4、老视眼形成的早与晚与不同的人种、职业及生活习惯以及本身的身体素质有较大的关系5、为了克服老视眼视近困难的这种症状,最好的治疗办法就是验光配镜二、老视眼的验光方法( 一)调节幅度的测定1、远视力表法:( 1 )首先进行裸眼远视力检查,并测定远屈光状态,先检查右眼,后检查左眼,未检眼用黑片遮盖 2 )令被检眼注视5 nl远处视力表1 . 0视标,并看清楚 3 )如果被检眼是正常老视眼,即可在试镜架上放入负球镜,并逐渐增加度数, 直到视标开始模糊, 止 匕 时 , 所加入的负镜度的相反数即为该眼的调节幅度。
4 )如果被检眼是屈光不正眼,即应戴上矫正屈光不正试镜片或矫正眼镜,再用上述方法测定其调节幅度2、近视力表法:( 1 )首先进行裸眼近视力的检查,并测定其近用屈光状态,检查时,同样先右眼,后左眼,未检眼用黑片盖住 2 )令被检眼注视离眼1尺处近视力表,并努力看清楚近视力表中0 . 5或0 . 6视标 3 )再将近视力表由远慢慢移近,直到视标模糊,然后再退回少许,复又清晰此时,可记录尚未发生模糊的最近距离,该距离即为近点距离( m )( 注意近点距离从角膜顶点量起) 近点距离的倒数即为调节幅度( 就是该眼的绝对调节力) 〈 例〉当调节近点的距离为2 5 c m时,则,调 节 幅 度 = - - - - - - - - -= + 4 . 0 0 DO . 2 5 ( m)( 4 )如果被检眼调节力较弱,此时可加用适度正球镜并重复上述的检测方法,测出近点距离,所不同的是该眼的调节幅度值等于近点距离( m )的倒数值减去加用的正球镜度的值〈 例〉加用+L 5DS后 ,测得的近点距离为20cm则,该眼的调节幅度= - - - - - - - - - - -(+1.5D) =+3. 50D0.2(m)3、公式推算法调节幅度的推算公式如下:调节幅度=15一年龄X0. 25( 推算公式年龄适用范围为45岁 〜60岁以内)(-)调节储备的计算人眼的调节储备可以按总调节力的—〜 --进行计算, 以保持久的近32距离工作不产生眼疲劳。
〈 例〉测得一人眼的调节幅度( 调节力) 为+3.00D ,则调节储备为 —X3.00〜13—— X3. 00=+1.00D-+1.50D2( 三 ) 调节需求的确定询问了解其近用工作距离,该距离(m )的倒数即为调节需要( 求) 〈 例〉近用阅读距离为33cm ,则调节需求为 一一 =+3. 00DO.33(m)四、老视度数( 近用附加值) 的计算1、老视度数= 调节需求一调节储备〈 例〉配镜者的调节需求为+3. 0 0 D ,调节储备为+1. 50D则老视度数=+3. 00D- (+1.50) =+1.50D2、若有屈光不正,则须再补加上屈光不正度数〈 例〉( 1 )如上例情况,若配镜者为T. 00DS近视则所需老视近用度数为+L50D+ (-1.00D) =+0. 50D( 2 )如上例情况,若配镜者为+L00DS远视则所需老视近用度数为+L 50D+ (+1.00D) =+2. 50D( 3 ) 如上例情况, 若配镜者为- 2 . 5 0 D S / - 0 . 7 5 D C X 1 8 0 的散光则所需老视近用度数为: + 1 . 5 0 D + ( - 2 . 5 0 D S / - 0 . 7 5 D C X 1 8 0 )= - 1 . 0 0 D S / - 0 . 7 5 D C X 1 8 0五、复核令配镜者戴上上述老视近用度数的试镜片看阅读材料,问其是否清晰舒适,如有不适,以±0 . 2 5 D S 球镜增减调整。
此外,也可以参照下表直接确定老视度数,见 表 4 - 4 表 4 - 4 年龄与老视度数( 近用附加值) 关系表年龄( 岁)4 04 55 05 56 06 57 07 5调节力A ( D )4 . 53 . 52 . 52 . 0 01 . 7 51 . 0 00 . 7 50 . 5+ 0 . 2 50老 视 度 数 ( D S )0+ 1 . 0+ 2 . 0+ 2 . 5 02 . 7 5+ 3 . 0 0+ 3 . 5 0+ 3 . 7 5+ 4 . 0 0+ 4 . 0 0以上+ 4 . 0 0以上注:1 、上表按近用距离( 3 3 c m ) 计算2 、表中数据仅供验光人员参考,实际检查时还应考虑其他因素,比如屈光不正、被检查者职业、身体状况等六、注意事项1 、老视眼验光时,必须准确的确定近用阅读距离或工作距离,配镜度数才不会有误差2 、对于屈光不正眼( 包括近、远视及散光眼) 必须在完全矫正的基础上再进行老视度数的矫正3 、老视眼不能矫正过度,不然会引起已逐渐衰弱的调节力加速衰退,引起老视疲劳4 、老视眼矫正度数应在双眼同时视觉的情况下最后确定。
5 、应该向被检者解释清楚戴用老视镜看远处物体模糊是正常现象6、根据老视患者的不同职业阶层、经济状况、屈光状态,可 以向患者介绍双焦 点 镜 片 ( 双光镜片) ,渐进多焦点镜片( 渐进片)进行老视眼的矫正第七节 斜视检查法一、注视检查法1、检查者举起一手的食指( 或手握一只铅笔头) ,并将食指或铅笔头放在被检查者两眼水平线中间,并嘱被检者双眼注视手指或铅笔头2、然后将手指头( 或铅笔头)从33cm处慢慢移近到患者眼前10cm处3、此时,由于被检眼两眼内直肌收缩发生集合( 辐犊) ,假如一只眼在手指或铅笔头未到达集合近点( 10cm)之前就向外偏斜,则说明该眼内直肌辐榛力不够,存在外隐斜二、视差检查法这是一种主观检查法,嘱被检双眼注视眼前5—6米的远处的一光点,将一块遮眼板从一只眼移到另一只眼时,询问被检者观察到的光点是顺动或是逆动,即可判定有无隐斜或隐斜类型判定规则如下:1、如被检眼观察到的光点是顺动,即光点移动方向与遮盖眼板的移动相同,可以判定该眼患有外隐斜2、如被检眼观察到的光点是逆动,即光点移动方向与遮盖眼板的移动方向相反,可以判定该眼患有内隐斜3、如被检眼观察到的光点是向上或向下移动,则可以判定该眼患有上隐斜。
三、角膜反射法可用电筒或小灯放在被检眼正前方一米处, 令被检者双眼注视灯光, 检查者在其对面观察两眼角膜上的反光点,根据反光点在角膜上的位置来判断眼位1、若左右眼的反光点对称的出现在瞳孔区的中央,则眼位正常2、若一眼的反光点偏向角膜的一侧,则表示该眼的眼位不正,反光点偏向鼻侧为外斜视,偏向额侧为内斜视3、我们还可以根据反光点在角膜上的位置,大约估计斜视的角度:( 1)反光点位于瞳孔缘( 瞳孔以3 m m为准 ) ,斜视角约分10 °〜 15 ° ;( 2 )反光点位于角膜缘,斜视角约为4 5 ° ;( 3 )反光点介于上述两者之间,斜视角约为2 5 °四、遮盖检查法这是•种客观检查法,是检查患者是否患有隐斜的简便有效的手段检查时,检查者的眼位略高于被检者,属被检查双眼注视远距离目标,检查者将一遮盖板置于被检眼的眼前,此时,注意另一眼有无眼斜位运动,然后移去遮眼板观察两眼有无眼位移动,如观察到眼位有移动,则可以判定被检眼患有隐斜判定规则如下:1、如果被检眼在遮盖板移去时有一只眼向鼻侧移动,被遮盖时必须有外转趋势,则可判定为外隐斜2、如果被检眼在遮盖板移去时,有一只眼向颗侧移动,被遮盖时必有内转趋势,则可判定为内隐斜。
3、如果被检眼在遮盖板移去时,有一只眼向上转,则判定为上隐斜4、如果被检眼在遮盖板移去时,有一只眼作斜向转动,则可判定为回旋性隐斜五、马氏杆检查法马氏杆是由若干并排的玻璃圆柱杆所组成, 这些并排的玻璃杆都相当于两个倍数很高的基底相对的三棱镜,马氏杆镜片如图4 -3 o图4一3马氏杆镜片检查前,应将患者屈光不正进行完全矫正,并在明室中进行检查,在离被检者5 —6米处安上一小发光点( 如电筒灯泡或红色点光源) ,再让被检者双眼观察注视发光亮点( 被检者戴上试镜架,一只眼前装上马氏杆,另一只眼不装) 此时,未装马氏杆的眼观看发光亮点是没有变化的发光点,而装了马氏杆的眼观察到点光源( 亮点)则变成了一条很长的红色线条光,然后再来根据两眼所成的像( 亮点及线条光)的相互位置关系来判定隐斜视, 这就是马氏杆检查隐斜视的原理 一)检查垂直方向的隐斜将马氏杆圆柱玻璃条的轴向放在右眼的垂直方向上, 嘱被检双眼注视前方小发光亮点,马氏杆装置法如图4一3 ,此时,其判定方法如下:( 1)如被检眼回答光点恰好条光上,则判定为无上隐斜 2 )如被检眼回答光点条光上方,则判定为右眼上隐斜 3 )如被检眼回答光点条光下方,则判定为左眼上隐斜。
4 )转动旋转棱镜,使点光和线条光重合,所指示的三棱镜度即是该眼的上隐斜度 5 )在棱镜的配制处理上,可将该眼的三棱镜度的一半做在右眼棱镜底向上 ( 或向下) ,一半棱镜度做在左眼底向下( 或向上) 为了方便直观掌握上隐斜的性质,特列出下表供验光人员参考,如表4一5表4 —5 光点线条光和隐斜性质的关系马氏杆放置位置光点和线条的影像关系隐斜性质矫正三棱镜底向马氏杆垂直地放置于右眼上光点——•一线条光右眼上隐斜( 左眼下隐斜)左眼底向上光点一•——线条光正位眼零位- - - - - - - - -线条光•光点左眼上隐斜( 右眼下隐斜)左眼底向下( 二)检查测量水平方向的隐斜将马氏杆圆柱玻璃条的轴向放在右眼的水平方向上, 嘱被检双眼注视前方小发光亮点,马氏杆装置法如图4 - 4 ,此时,其判定方位如下:图4一4马氏杆镜片( 1 )如被检者回答光点和线条光相重合,则判定为无内外隐斜 2 )如被检者回答光点条光右方,则判定为外隐斜 3 )如被检者回答光点条光左方,则判定为内隐斜 4 )转动旋转棱镜,使光点和线条光重合,所指示的三棱镜度即是该眼的内、外隐斜度为了方便直观掌握内、外隐斜的性质,特列出下表供验光人员参考。
如 表4 —6 :( 三 )回旋性隐斜的检查马氏杆放置位置光点与线条光影像的位置关系隐斜性质矫正三棱镜底向马氏标水平的放置于右眼上线条光 •光点外隐斜底 内 ( 向鼻侧)线条光,光点水平正位眼零位线 条 光 ,光点内隐斜底 外 ( 向颗侧)在检查前,将被检眼的屈光不正进行完全矫正,检查时,把马氏杆水平放置在左眼前,再把另一只马氏杆垂直的放置于右眼前,嘱被检者双眼注视5—6米远外一小亮点,并观察其线条光的变化来确定隐斜性质,其判定方法如下:( 1 )点光通过马氏杆后,如被检眼呈现“ + ”时,则判定为无回旋隐斜 2 )点光通过马氏杆后,如被检眼呈现“X ”时,则判定为有回旋隐斜( 3 )点光通过马氏杆后,如被检眼呈现“X”时,则判定为有回旋隐斜第八节 交叉圆柱镜检查法一、概述1、交叉圆柱镜是两个屈光度数相等,正负号符号相反的圆柱镜的轴向互相垂直的重叠在一起,制作而成的混合散光镜片交叉圆柱镜形状如图4 — 5图4一5交叉圆柱镜2、交叉圆柱镜的镜片上( 边缘)刻有正负号,正负号的位置代表正负屈光度 ( 力)的轴位3、交叉圆柱镜在两个柱镜轴向成4 5度的方向上装一个长柄,此长柄方向,正负号光力相抵消,屈光度为零。
4、用交叉圆柱镜进行散光检查时,往往要让最小弥散圆落在视网膜上5、常用的圆柱镜规格为± 0 . 2 5D C和± 0 . 50 D C ,使用时,反转交叉圆柱镜的屈光力度如表4 — 7表4 - 7 反转交叉圆柱镜的屈光力变化度正反转镜左\交又圆柱镜+ 0 . 2 5D C X 1 8 0 Z - 0 . 2 5D C X 9 0交叉圆柱镜+ 0 . 50 D C X 1 8 0 Z - 0 . 50 D C X 9 0交叉柱镜正反转镜度+ 0 . 2 5D S / - 0 . 50 D C X 9 0+ 0 . 50 D S / - 1 . 0 0 D C X 9 0- 0 . 2 5D S / + 0 . 50 D C X 9 0- 0 . 50 D S / + 1 . 0 0 D C X 9 0二、校正散光的轴位〈 例〉 若被检眼验光或检影结果为+L00D CX 75,而被检眼的实际轴位在90° ,其检测方法如下:1、将交叉圆柱镜置于被检眼前( 已矫正好的镜片前) ,手持镜柄,使镜柄轴向对问准验光试镜片轴位7 5 度向上此 时 “ + ”轴 置 于 3 0 ° 方向上,轴置于 1 2 0 °方向上。
2、 检查者再将交叉柱镜反转180° ( 实际上是镜面反转180 , 此时反转后,“ + ”轴 置 于 120°方向上," 一”轴置于3 0 ° 方向上3、令患者看远视力表( 最好是环形视力表) 的小视标,并让患者指出,当交叉圆柱镜正反转时第一位置( 反转前) 和第二位置( 反转后) 所看到视标的清晰度的变化4、 如患者说第二位置(反转后) 比第一位置( 反转前) 清楚测试镜片的轴位要向第二位置( 反转后) 的交叉柱镜的同符号轴位方向轻轻移动( 在本例,试镜片轴位 应 向 120方向旋转) 参看图4—65、 用以上方法, 反复试验检查, 直至第一位置( 反转前) 和第二位置( 反转后)的清晰度一样( 无变化) 为止〈 注意〉 :( 1) 交叉圆柱镜检查法敏感度较高,即使有很小的偏斜都可以测出 2) 验光时,要求试镜架要放正确,患者也要有较高的辨别力,更重要的是矫正要准确 3) 一般用±0. 25DC交叉柱镜进行检查三、校正散光度〈 例〉若被检眼验光或检影结果为+0. 75DS/+1. 50DCX90,而被检眼实际散光度为+1. 00DS/+1. 00DCX90o 检查方法如下:1、在矫正散光度之前,必须先校正好轴位,因为不正确的轴位可以影响散光的度数。
2、在校正散光度时,交叉圆柱镜放置于被检眼前( 矫正的镜片前) ,将一交叉圆柱镜的轴位对准散光镜片的轴位,另一轴位与散光试镜片的轴位垂直3 、对此例,我们先把“ + ”符号的轴位放在9 0 °方向上,把 符 号 的 轴位放在1 8 0 方向上,我们称这为第一位置( 反转前) 4 、检查者再将交叉柱镜反转1 8 0 ° ,此时,“ - ”符号轴向在9 0 方向上,“ + ”符号轴向在1 8 0 °方向上,我们称这为第二位置( 反转后) 参看图4 - 7 5 、 令患者看远视力表( 最好是环形视力表) 的小视标, 如患者说第二位置( 反转后) 比第一位置( 反转前) 所看视标清楚,则表示初试镜片在9 0 轴位方向上的正柱镜过强或负柱镜的度数过弱6 、若本例中应用的是土0 . 2 5 D C 的交叉圆柱镜,则应从初试镜片当中减去+ 0 . 5 0 D C , 同时把球面镜片增加+ 0 . 2 5 D S 7 、再用交叉柱镜重复试验,正反两面反转清晰度一样,则患者的准确屈光度为+ L 0 0 D S / + L 0 0 D X 9 0 8 、在以上校正的基础上,将交叉圆柱镜的“ + 轴向分别置于4 5 °和1 3 5 °方向上重复试验,当感觉不到反转前后的变化时,则该患者的屈光度已被完全矫正。
第九节二色试验法一、二色试验法的原理1 、二色试验法就是色像差试验法,它是利用了眼的生理光学缺陷——看外界物体时会产生色像差而设计的一种试验法2 、由于人的眼球是个光学系统,也有颜色的像差,对于正常眼看不同波长的色光时, 一般黄色光的焦点会落在视网膜上, 蓝色光的焦点会聚集到视网前,红色光的焦点会聚集到视网膜以后,当人眼有屈光不正时, 就会对不同的波长的色光有不同感觉如图4 —9图4-9眼的颜色像差3、根据色像差原理的红、绿视标,就是在红色底子和绿色底子上印上黑圈或其他图案,可广泛的用于屈光检查和二色试验二、二色测试测验的操作方法1、二色测验检测对象( 1 )裸眼视力保持在0 . 6 —0 . 7以上的屈光不正患者 2 )经过试镜片矫正后,视力良好 3 )戴旧眼镜,经检查视力良好2、红、绿视标挂在5米处,令被检者注视视标,对红色底和绿色底中的图案或黑圈的鲜明度进行比较,哪一方看得更清楚3、二色试验检测时,先右眼、后左眼,未检眼用黑片遮盖4、如果被检眼感觉到红色、绿色中的鲜明度一样则可判定该眼是正视眼或矫正度数正确5、如果被检眼在正常情况下以红色底中的黑圈鲜明的话,即可判定为是近视眼或近视矫正不足,需要增加负镜片,直到调为两者鲜明度一样为止。
6、如果被检眼感觉到绿色底中的黑圈鲜明的话,即可判定为是远视眼或远视矫正不足,需要增加正镜片直到调整为两者鲜明度一样为止7、如果没有二色视标,也可以用验光试镜片箱中的红、绿滤光片代替测试,判定和调整方法如上所述三、二色试验法注意事项1、二色试验检查室照度•般在2 0 0 L —50 0 L x左右,光源应接近自然光源2、青少年由于调节肌能较强,不容易得出正确结果,所以不宜作二色试验的检测3 、低于0 . 5视力的眼,如进行二色试验时可以缩短视标和被检者之间的距离4 、患有晶状体老化或无晶状体眼不宜作二色试验检测5、如被检眼发现黑色图案歪斜的情况,说明该眼散光未矫正或过矫正,此时,有必要重新检查散光7 、患有全色盲或红、绿色盲的人不宜第十节综合屈光检查仪验光法综合屈光检查仪是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验光设备,如图4 —1 0 , 下面将综合屈光检查仪的结构、原理功能和验光操作方法作一介绍新日本BR-7组合验光盘 尼康遥控电动一体化验眼组合台图4 - 1 0 综合屈光检查仪一、综合屈光检查仪的结构和功能综合屈光检查仪的验光检查功能主要在综合仪验光盘上,验光盘俗称“ 牛眼” ,主要部件、功能如下:1 、单盘凸面透镜( 1 ) 、 每- - 透镜组的单盘功能, 能够调控到任何一个透镜度, 范围从+1 6 . 7 5D- 0 — 1 9 . 0 0 D , 每一刻度级差土0 . 2 5D 。
2 ) 、备用透镜粗调整的凸面度可达+3 . 0 0 D , 可迅速的增加或减少2 、验光盘内柱面透镜( 1 )综合屈光检查仪的柱面透镜检测范围可达6 . O O D o( 2 )仪器有专设的凹柱面透镜0 - - 6. 0 0 D的标度,每一刻度为0 . 2 5 Do( 3 )柱面透镜的度数与轴位的刻度控制是相同步的,轴位控制旋钮可转动3 60 ° ,旋钮四周为轴位刻度3 、转动棱镜( 1)转动棱镜的范围20%每一刻度1, 精确的读数可达1/ 2 、 甚至可达到更小的分值 2 )棱镜可在架内旋转、旋转位置为9 0 ° —18 0 ° ,棱镜共两个,它们可在任何一个基底方向组合成4 0 ,4 、读数标尺,近点卡纸夹和旋转图表主要用检查老视眼和视功能平衡5 、辅助镜片名称及功能根据检查需要转动辅助镜片手轮, 使其辅助镜片对准视孔, 验光检测时便起到了辅助镜片的功能作用,辅助镜片的名称及功能如下:( 1) 0 , 0 :无镜片或平光镜片 2 ) R :检影镜片( 标准+ 1.5 0 D的球镜片,镀低反膜) ,适用于67 c m 处的检影验光 3 ) 0 C:黑色遮片 4 ) + 0 . 12 :度数为+ 0 . 12 的球面镜片。
5 ) P H : 1m m 的针孔片,用于检查视力障碍是否由屈光不正引起 6) P :偏振滤光镜,用于验证双眼矫正程度是否平衡 7 ) ± 0 . 5 D:校正散光轴与度的交叉圆柱镜,也可用于老视检查 8 ) R L :红色镜片,用于检查双眼同视功能及融合功能 9 ) G L :绿色镜片,功能同于红色镜片 10 ) R M V :红色垂直马氏杆,用于检测隐斜视 11) R M H :红色水平马氏杆,用于检测隐斜视 12 ) W M V :白色垂直马氏杆,用于检测隐斜视 13 ) E M H :白色水平马氏杆,用于检测隐斜视( 14 ) 6AU : 6△底向上三棱镜,与旋转棱镜配合检测垂直隐斜视 15 ) 10 气:10 △底向内三棱镜,与旋转棱镜配合检测水平隐斜视6、视标( 1) 视标投影仪 2 ) 视标遥控器 3 ) 常用视标( 4 ) 放 射 ( 或斑点)状散光试验视标( 5 ) 红、绿试验视标( 6) 双眼平衡试验视标( 7 ) W o r t h 四点试验视标( 8 ) 立体试验视标( 9 ) 马氏杆试验视标( 10 )十字环形试验视标( 11)偏振十字试验视标( 12 )偏振十字固视点试验视标( 13 )垂直对齐试验视标。
14 )水平对齐试验视标7 、工作台及升降装置主要用于支撑屈光检查仪、方便检查二、综屈光检查仪验光操作方法1、先调整电动升降验光椅,使被检眼和检查眼处于同一平面上2 、然后把仪器缓慢移近被检者的前额部,此时,可以从显示窗内见到眼睛与镜片间的距离V D , 并调节V D 旋钮到1 2 毫米左右3 、从观察窗内部观察,令患者双眼平视前方,使显示屏十字线与瞳孔中心重合,这时可以从瞳距刻度尺处读出P D 4 、再检查偏斜水平柱的水泡是否在水平正确位置上,如检查一切正常后,即可进行主、客观验光5 、在客观检影法中,用点状光或带状光都可以,只要根据影动及时转换度数即可检测,如有散光则用柱镜中和之6 、用客观检影法得出检影屈光度后,还应再进行主觉检验和核对,以免产生误差7 、有老视的患者可以用读数标尺测量近用瞳距和进行老光检验三、综合屈光检查仪的优缺点1 、优点( 1 )功能齐全,附件较多,它的综合功能超过了目前眼镜商店用的大号验光盘 2 )用综合屈光度检查仪进行验光,可以避免产生调节性近视,因为在验光过程中球柱镜度都是逐级上升或逐级下降的 3 ) 可利用不同视标进行双眼视功能检查,以保证双眼视力及调节的平衡。
4 )验光时,能得到较高精度,速度快,省时间2 、不足之处( 1 )综合屈光检查仪设备较笨重,附件也较多,不便迁移及安装 2 )使用综合屈光检仪之前,应进行专门操作技术培训,操作较为繁琐第H — 节电脑验光机一、概述1 、电脑验光机是六十年代以来逐渐发展起来的新型验光机2 、电脑验光机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功能齐全,验光速度快,验光镜度准确,还可以自己调焦3 、验光结果可以自动计算、储存、打印、输出的先进功能4 、电脑验光机运用了红外、电子、计算机等一系列先进技术来客观检查眼球的屈光状态性质和屈光不正程度5 、电脑验光机的诞生和发展,可以说是对验光工作划时代的革新二、电脑验光机的分类1 、主 观 ( 主觉)电脑验光机2 、客 观 ( 他觉)电脑验光机现在般眼镜店或眼科医院用的都是客观型电脑验光机三、客观电脑验光机的验光方法和步骤1、验光时,让被检者前额顶牢额承托,调整使其镜头离被检眼距离1 2毫米左右2、嘱被检眼注视机内视力表或图案,当注视标完全清晰时,电脑机会自动调焦测量3、电脑验光机在检测过程中, 自己会进行雾视,调节平衡功能4、验光结束时,显示屏会显出验光结果,并会打印输出球镜度、柱镜度、轴向等验光结果( 处方) 。
5、根据打印出的处方,进一步的试片适应,微调直到矫正满意为止,此时开出配镜处方四、注意事项1、被检者的头必须放正,少眨眼,眼调节应尽量放松2、每眼测量一般不少于3次3、在测量过程中,显示屏出现“ E ”或“ R R ”的字样,说明测量数据的可信度小于7 0 % ( 一般由被检眼的不规则散光、白内障或眨眼引起) 4、 当显示“ A A A ”字样, 则因被检眼位移动或瞳孔过小而无法测定; 显示“ 0 0 0 ”或“ O U T ”则说明被检眼屈光度超过了测量范围5、电脑验光机给出的结果不宜直接配镜,必须进行复核后,才能配镜6、经常应保持仪器的清洁,并经常保养,发现故障及时维修,定期复查仪器精度第五章眼镜镜片在验光中的应用对于每个屈光不正患者, 每次验光之后都会得到一个处方, 而这个处方所标出的镜片度数、轴向等参数,就是矫正眼屈光不正的依据所以,这就需要验光师对眼镜镜片的联合和光学效应转换有比较清楚的认识,下面作一详细介绍第 一 节 眼镜镜片正交柱面的性质我们把透镜的联合用符号“二 ”来表示,透镜的叠加用符号“ / ”表示一、屈光力示图屈光力示图,又称光学十字线任何透镜的屈光力都可以用它来表示,它是由一个互相垂直的十字线及在其上面所标示的透镜屈光力所组成。
例如:( 1 ) + 2 . OODS可用屈光力示图表示:> +2.00+2.00/' +2.00+2.00 <( 2 ) - 3 . 0 0 DCX 90可用出光力示图表示:0A0----------------------------- -3.00 或 <- - - - - - - - - - - -> -3.00V( 3 ) + 0 . 7 5 DCX 6 0 表示为:注意:以上标示的屈光力图,柱透镜的屈光力位置永远与其轴位垂直二、球面镜片的联合球面镜片的联合, 得一新球面镜片, 其值为诸联合球面镜片屈光力的代数和 1 ) + 2 . OODS □ + 3 . 0 0 DS =+ 5 . OODS( 2 ) + 2 . 2 5 DS Z - 4 . 2 5 DS =- 2 . OODS( 3 ) + 6 . 5 0 DS 3 + 4 . 0 0 DS =+ 1 0 . 5 0 DS( 4 ) + 3 . 2 5 DS Z - 7 . 0 0 DS =- 3 . 7 5 DS( 5 ) + 5 . 2 5 DS 2 - 2 . 7 5 DS 二- 4 . 5 0 DS =- 2 . OODS三、柱面镜片的联合1 、同轴位柱面镜片联合同轴位柱面镜片联合得一新柱面镜片, 其屈光力为各柱面镜片屈光度的代数和,轴位不变。
1 ) + 2 . 5 0 DCX 90 Z + 1 . 2 5 DCX 90 =+ 3 . 7 5 DCX 90( 2 ) - 0 . 7 5 DCX 1 80 Z - 1 . 7 5 DCX 1 80 =- 2 . 5 0 DCX 1 80( 3 ) + 2 . 7 5 DCX6 0 2 - 3 . 2 5 DCX6 0 =- 0 . 5 0 DCX6 02 、轴互成90 度的两柱面镜片的联合( 1 ) - 2 . OODC X 90 2 - 2 . OODC X 1 80 =- 2 . OODS-2.00-2.0 0-2 .0 0( 2 ) + 5 . OODCX90 2 + 3 . OODCX 1 80 =+ 3 . OODS □ + 2 . OODCX 90+2.00同理,+ 5 . OODCX 90 Z + 3 . OODCX 1 80 =+ 5 . OODS 2 - 2 . OODCX 1 80+3.00-2.00+5.00+-5.000+5.00+5.00 0一 2.00( 3 ) - 3 . 2 5 DCX 7 0 2 - 1 . 2 5 DCX 1 6 0 =- 2 . OODS □ - 1 . 2 5 DCX 7 0同 理 ,- 3 . 2 5 DCX 7 0 Z - 1 . 2 5 DCX 1 6 0 =- 3 . 2 5 DS Z + 2 . 0 0 DCX 1 6 0第 二 节 球柱镜片的联合和形式变换一、球柱镜片的联合屈光力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的球柱镜片联合,得一新圆柱镜,其绝对值及符号与原球面镜片相同,轴位与原柱面镜片轴向成正交。
<例 l>+ 2 . 2 5 DS Z - 2 . 2 5 DCX 90 =+ 2 . 2 5 DS X 1 80+2.25-2.25― \+2.25++2.25〈 例2〉 同理可得:- 1 . 5 0 DS 2 + 1 . 5 0 DCX 3 0 =- l. 5 0 DCX 1 2 0二、形式变换球柱镜片由一种形式变换成另…种形式的过程称之为“ 形式变换” ,其方法可在眼镜镜片之联合中找到,规律如下:1、两正交柱面镜片变为球柱镜片形式其规则为:( 1 )将任何一柱面镜片的镜度改写为新球面镜片的镜度 2 )将未改写的原柱面镜度减去已改写的原柱面镜度的差作为新的柱面镜度 3 )新柱面镜片之轴位应与未改写的原柱面镜轴向相同〈 例〉+ 3 . 0 0 DCX 90 Z - 2 . 0 0 DCX 1 80=+ 3 . 0 0 DS / - 5 . 0 0 DCX 1 80=- 2 . 0 0 DS / + 5 . 0 0 DCX 902 、球柱面镜片变为两正交柱面形式其规则为:( 1 )第一正交柱面镜度为原球面镜的镜度,其轴位与原柱面镜片之轴位成正 交 ( 90 ° )( 2 )第二正交柱面镜度等于原球面镜度与原柱面镜度的代数和,其轴位与原柱面镜之轴位相同。
< 例 > + 2 . 0 0 DS Z - 1 . 0 0 DCX 90=+2. 0 0 DCX 1 80 Z + 1 . 0 0 DCX 903 、球柱面镜片变为另一利球柱面镜片形式其规则为:( 俗 称 “ 翻光轴,应熟练掌握” )( 1 )新球面镜度等于原球面镜度和柱面镜度之代数和 2 )新柱面镜度等于原柱面镜度,但符号相反 3 )新柱面镜轴位与原柱面镜轴位成正交( 90 ) 〈 例〉( 1 ) - 4 . 0 0 DS / + 1 . 5 0 DCX 90=- 2 . 5 0 DS / - 1 . 5 0 DCX 1 80( 2 ) + 1 . 2 5 DS / - 2 . 0 0 DCX 3 0=- 0 . 7 5 DS / + 2 . 0 0 DCX 1 2 0第 三 节 柱面镜片的轴向标示法一、TABO标示法1、现在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柱面镜片的轴向标示法就叫TABO标示法2、在TABO标示法中,观察者面向患者,患者右眼在观察者之左,左眼在观察者之右,因此,用图来表示,则右眼在左方,左眼在右方,而且左、右眼均从观察者之右手边开始,即从0 °逆时针转动至观察者左手边为180° ,对患者来说,右眼的零度在他的鼻侧,1 8 0 °在他的频侧,而左眼的零度却在额侧,180°在他的鼻侧,如图5— 1。
二、国际标示法如图5-2o图5 - 2 国际标示法国际标示法,又称鼻端标示法,这种标示法的特征是左右眼的0 °均在患者的鼻侧,而1 8 0 °则在他的频侧此法与TABO标示法相比,不同之处,只限于左眼三、太阳穴标示法该法的特征是左右眼的0 °均在患者的颗侧,而180°侧在他的鼻侧,此法与标准法相比不同在右眼,而与鼻端法完全相反第四节棱镜底顶线标示法当处方中出现三棱镜度时,其底向仅用向上、向下、向内和向外来表示,有时感到嫌不够,如底向在倾斜方向时,只用上、下、内外四个字就难以确切的表达出来,因此,人们便采用以下三种方法来表示棱镜之底向一、老式英国标示法将眼分为四个象限,鼻侧为内、颈倒为外,9 0 °处为上,270°处为下右眼第一象限内与左眼第二象限为“ 上内” ,右眼第二象限与左眼第一象限为“ 上外” ,右眼第三象限与左眼第四象限为“ 下外” ,而右眼第四象限与左眼第二象限为 “ 下内” ,其他位置的角度与柱镜片的轴位“TAB0”标示法相同,如 图5— 5如 图5— 6o\ 上 外 上 内( R ) out 1 1\ 下 外 下 内3 0VUdown二、新式英国标示法将眼分为上、下两半圆,>01 2 0 ^ -\ 30 150 X \ 30\ . . / 上内上外、I4n 1 ---------------- ---------------- 1 out ( L )/、下内 下外,7150 3、 /1 5 0*060 ^ ------^^120down图5 - 5 老式英国标示法其他位置的角度与表示轴位的“TABO”标示法相同,out15030120上下down6012030in50120601 5 0 / \ 30也 r--------------------------- - 4 out (L )V 73 0 \/1 5 06 0 ^ ----------/? 2 0down图5 - 6 新式英国标示法三、3 6 0 °标小法有些国家采用3 6 0 °量角器标示法,它与上述两法的主要区别在于:上述两法中右眼的内、上、外、下四个位置分别由该法中的0 °、9 0 °、180°及270°所代替,而左眼则分别被1 8 0 °、9 0 °、0 °及2 7 0 °所代替如图5— 7。
四、三棱镜底向的标示如 图5— 8 ,在图中箭头所示为三棱镜之底向下下图5一8三棱镜底向的标划第 六 章 处方及配镜原则第 一 节 处方格式验光配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恢复良好的视力,解决视力疲劳,解除患者其他症状的痛苦 每个屈光异常患者验光之后, 根据验光的结果都要开除配镜的处方其格式如下:单位1 2坦验光处方姓 名年龄年 月 日职业住址球镜 柱镜 光轴 棱镜底视力远 用右O.D.足光右左O.S.左近 用右O.D.原镜右左O.S.左双光(ADD) 瞳距离(P.D.) mm验光师备注第二节近视眼的配镜原则1、近视眼在验光配镜时,矫正镜片的度数应采取能获得最好视力的最低度数,否则,会导致调节过度,引起视力疲劳〈 例》 有一患者在试戴-3 . 0 0 D S、- 3 . 2 5 D S、- 3 . 5 0 D S的状况下,都能保持最佳矫正视力1 . 0 ,则验光处方时,应选最低镜度- 3 . 0 0 D S2、对于小于- 6 . 0 0 D S的近视,原则上可予全部矫正,但切忌矫正过度3、对于高度近视眼的配镜应考虑到其承受能力,可采用此测定结果小一点的镜度处方4、对于大方- 3 . 5 0 D S的中老年近视眼,应配远用和近用各一付眼镜,或配一付双光眼镜。
5、对 于1 6岁以下的青少年,最好是通过散瞳孔验光6、对于假性近视,一般都不给予配戴近视眼镜第三节远视眼的配镜原则1、远视眼在验光配镜时,矫正镜片的度数应采取能获得最好视力的最高度数,作为配镜度数2、远视眼的配镜原则与患者年龄关系密切3、一 般7岁以下幼童呈远视状态,多为正常的生理现象,无须矫正但若视力减退而且出现斜视者必须矫正配镜4、7 —1 6岁的青少年患者,若有视疲劳症状,则需要配镜矫正5、对于青少年的远视眼,由于调节肌能较强,验光时不容易得到准确屈光度,所以,在有条件的情况采用散瞳( 药物)验光或雾视法验光6、对于青少年轻度远视又无临床状者,可以暂时不配镜7、对于戴镜的青少年远视患者,最好每半年复查验光- - 次第四节无晶状体眼的配镜原则1、对双眼均无晶状体的患者或者- - 只眼已因其它原因失明,一眼为无晶状体的患者,可配制眼镜使其远视力得到充分矫正,但别忘记应该配一付近用镜2、对于双眼均患白内障,一眼没有成熟,另一只眼已施行白内障摘除术的患者,应首先向患者说明,所配戴眼镜不能使其达到双眼同视的目的,并问清患者决定使用哪一只眼视物,再决定配镜方案3、对于一眼为正视眼,另一眼为无晶体的患者为避免产生复视,应劝其配戴接触眼镜看远,并嘱再配其一付框架眼镜以视近。
4、无晶状体眼配镜应尽量在医院眼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随时复查第五节散光眼的配镜原则1、土0 . 2 5 D C以内的生理性散光,可以不予考虑2、±0 . 5 0 D C以内的散光,如不加散光患者能达到正常视力1 . 0以上,并且没有什么不适感觉,就可以不配,反之,就应配3、大于±0 . 5 0 D C一±3 . 0 0 D C以内的散光尽量完全矫正4、大于±3 . 0 0 D C的散光,可用球、柱等值法则配制球、柱等值法则如下:( 1 )将原柱镜的1 / 4加到原球镜度,即作为新球镜度 2 )将原柱镜的1 / 2作为新柱镜度,符号不变 3 )新柱镜轴位与原柱镜轴位相同〈 例〉- 2 . 0 0 D S/ - 6 . 0 0 D C X 1 8 0球、柱等值为:- 3 . 5 0 D S/ - 3 . 0 0 D C X 1 8 05、对于患者的不规则散光眼最好嘱其配戴角膜接触镜第六节屈光参差眼的配镜原则1、对于两眼小于2 . O O D S的屈光参差( 包括生理性参差) 根据患者实际参差情况,如果没有什么不适感觉,应给予完全矫正2、对于大于±2 . 0 0 D的屈光参差,无论屈光状态是异性或同性者,均应在保证屈光程度较低, 一只眼的取佳视力的基础上, 对另一差眼进行低度屈光度矫正其标准以患者不产生复视为准。
3、若遇双眼的屈光参差中有散光时,其散光的度数,可用球、柱等值法则换算,只要总屈光度参差没有超过2 . 0 0 D ,并且无其他不适感觉时,则可以完全矫正4、对 于1 2岁以下的儿童,应尽量争取给予全部矫正5、对于双眼高度屈光参差,建议患者配戴角膜接触镜第七节老视近用眼镜的配镜原则1、老视眼是一种正常生理衰老现象,主要表现为近用阅读视力发生障碍2、对正常性老视眼,应通过眼调节肌能检查和正规验光检查,得到正确的处方,并根据患者的不同的身体条件,配制合适的老花镜3、对于屈光不正型的老年患者,建议配制一副眼镜( 即一幅远用,一副近用 )或配制一副远近都能用的双光眼镜4、-3 . 5 0D S至-4 . 5 0D S范围内,年龄在4 5岁周岁以上的患者,- 一般不配近用镜,但应嘱其在阅读或做近距离工作时,拿去眼镜5 、若配戴老视镜后近距离工作仍感到不适,应考虑到有隐斜存在,并应作相应仔细检查,并用适度的三棱镜辅助,进行眼正位训练第八节斜视患者的配镜原则1 、远视内斜患者配镜,应戴所能承受的最高镜度远视外斜患者配镜,应尽量少矫正2 、近视内斜患者配镜,应戴所能承受的最低镜度 1 )近视外斜患者配镜,应完全矫正,但高度近视者可酌情降低到患者所能忍受的程度。
2 )若有散光,无论内、外隐均应全部矫正3 、对有外隐斜的老视患者,配近用阅读镜时,其镜度应从浅,以减少眼肌疲劳4 、对有内隐斜的老视患者,能接受较深的近用镜5 、对于上隐斜患者,可加三棱镜进行矫正6 、对于隐斜和斜视,还可以用球面镜片移动光学中心的办法,产生棱镜效应来矫正第九节戴镜的位置由于戴镜的目的在于矫正视力,只有将眼镜片的像方焦点和该眼的远点重合,才能达到目的因此,我们必须遵守以下规则:1 、所配矫正眼镜片距离角膜顶点的位置,应与验光试镜片距离角膜顶点的位置完全重合,这样才能保证所配镜取得的最佳效果2 、为了减少配镜误差,一般镜度超过±5 .00D S 以上的,在验光处方中,应注明镜片后顶点到角膜顶点的距离3 、如果我们不遵守这一规则,将会出现以下情况:( 1 )对于正球镜而言,看远时所具有的有效镜度,则随眼镜片至角膜顶点的位置距离增加而增加,随着眼镜片与角膜顶点的距离减少而减少 2 )对于负球镜而言,看远时所具有的有效镜度,则随眼镜片至角膜顶点的距离增加而减少,随着眼镜片与角膜顶点的距离减少而增加 3 )至于究竟减浅或加深多少,这个定量问题可根据下列规则近似求得:在视轴上每位移1 m m ,则有效镜度变为:D /1 000 ( 式中D为眼镜片或试镜片屈光度) 。
4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作出如下推论:( 1 )若戴镜距离比标准距离增加时,远视度数要减少,近视度数要加深这样才能达到在标准距离时的戴镜效果 2 )若戴镜距离比标准距离减少时,远视度数要增加,近视度数要减少这样才能达到在标准距离时的戴镜效果第十节瞳距及瞳距测定一、瞳距定义1 、瞳距是指人两眼平视正前方两眼瞳孔中心之间的距离,通常用P D 表示2 、瞳距分远用瞳距和近用瞳距3 、近用瞳距在使用中永远小于远用瞳距远用瞳距和近用瞳距的关系如图6—2 o图6—2远瞳距与近瞳距的关系二、瞳距测量工具( 1 )直尺或瞳距角膜尺( 2 )电子显示瞳距测量仪三、瞳距测量方法1、远用瞳距的测量( 1 )测前准备:被测人与检测人应该相对而坐, 相距约一臂长, 他们两人的眼睛所围成的图形应成矩形, 他们的眼睛分别成于这一矩形的四个顶点 测量尺离角膜表面瞳孔距离越小,误差越小瞳距的计量是从一瞳孔的外缘量到另--瞳孔的内像如 图6-3 oPD |图6—3瞳距的测量( 2 )具体测量方法如下:A、手握尺,持尺手指轻抵被测人颗侧,以固定手眼位置B、测量者闭右眼,并令被检查者两眼可同时看测量人的左眼C、调整直尺位置,使 之 “ 零”位与被测者的右眼的外缘相切。
D、测量者右眼睁开,又闭上左眼,并令被检者两眼同时看测量人的右眼E、测量者仔细观察被测者的左眼之内缘在直尺上所标示的刻度,即可测出远用瞳距,测量方法如图6—4图6—4远瞳距的测定2 、近用瞳距的测定( 1 )近用瞳距是指当两眼看近处某一点时,两瞳孔中心之间的距离,它的大小由视近时的距离远近和调节辐凑运动来确定近用瞳距如图6—2 o( 2 )近用瞳距测定方法如下:A、用直尺测定近用瞳距的方法如图6—5图6—5近瞳距的测定B 、用平光十字分划镜测定近用瞳距的方法如下:①在被检眼前戴的试镜架上,左右眼各放上一片十字平光分划镜②令被检者双眼同时注视眼前一尺( 3 3 c m ) 处左右目标( 如铅笔头或指头) ③再由检查者调整试镜架两端的旋钮, 使双眼的十字分划镜中心线分别与瞳孔中心重合,这时试镜架上的瞳距刻度显示的数字,就是被检眼的近用瞳距C 、近用瞳孔的公式计算法:L —1 2P D近m = P D远用XL + 1 3上式中:P D远川——远用瞳距,P D近用= 近用瞳距L ——注视距离〈 例》 一患者经验光检查,P D运川= 66m m , 现要在离眼睛3 0 c m 处阅读,求:P D- ?近 用 .;解:已知:P D运用= 66m m , L = 3 0 c m = 3 0 0 m m 代入公式3 0 0 -1 2 2 8 8P D 近川= 66 X -------- = 66 X ------- -66 X 0 . 9 2 ^ 61 ( m m )3 0 0 + 1 3 3 1 3答:P D近用= 61 m m3 、用电子瞳距仪测量远用和近用瞳距( 1 ) 将注视距离数字调整到“ 8”时,可测出P D远川。
2 ) 将注视距离数字分别调整到3 3 c m 、3 0 c m 、2 5c m 时,可分别测出不同的视近距离的近用瞳距 3 ) 瞳距仪上还设有P D /V D = 功能健,还可以测得角膜间的距离 4 ) 瞳距仪还有测量单眼瞳距的功能,特别适用斜视眼的瞳距测量 5) 详细的功能和操作方法,请阅读不同型号的瞳距仪的使用说明书第十一节 眼镜架与P D 的关系1 、眼镜架的儿何中心距往往大于瞳距,装配时如果眼镜片不移光学中心就会产生棱镜效应2、例如:+10. 00DS球镜光学中心与PD相 差 1 毫米就可以产生1△三棱镜作用3、如果,两镜片光学中心在垂直方向相差± 1 毫米就可能产生复视、头晕、脑胀等现象4、眼镜架儿何中心与瞳距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尤其大框型镜架,必需移心才能适应使用要求〈 例>, 某人PD副尸68毫米,而选择镜架规格为:54Q18 1 3 5 ,装配时,则镜片的光学中心需向内移心(54+18) -6 8移 心 ' 是 巨 离 =- - - - - - - - - - - - - - =2 (mm)2如果不移心,-5. 00DS眼镜片单眼的三棱镜效应为:2X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