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诂学发展简史.ppt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76904757 上传时间:2024-08-20 格式:PPT 页数:114 大小:2.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训诂学发展简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训诂学发展简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训诂学发展简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训诂学发展简史.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4页
训诂学发展简史.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训诂学发展简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训诂学发展简史.ppt(1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训诂学的产生期训诂学的产生期:先秦先秦训诂学的高度发展时期训诂学的高度发展时期:两汉两汉训诂学的深入与扩展期训诂学的深入与扩展期:魏晋隋唐魏晋隋唐训诂学的更新与变革期训诂学的更新与变革期:宋元明宋元明训诂实践的兴盛与训诂理论的探讨期训诂实践的兴盛与训诂理论的探讨期:清代清代训诂学科理论的创建期训诂学科理论的创建期:近现代近现代第二章第二章 训诂学发展简史训诂学发展简史第一节:先秦训诂学第一节:先秦训诂学一、训诂的产生与发展原因一、训诂的产生与发展原因训诂的实质是用语言解释语言训诂的实质是用语言解释语言训诂发展的原因训诂发展的原因1、语言的发展变化、语言的发展变化 诗诗曰:曰:“天至方蹶,无然泄

2、泄。天至方蹶,无然泄泄。”泄泄犹沓沓也。泄泄犹沓沓也。 (孟子孟子离娄上离娄上) 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窿。之。民无所定,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窿。书书曰曰“洚水警余。洚水警余。”洚水者,洪水也。洚水者,洪水也。使禹治之。使禹治之。 (孟子孟子滕文公下滕文公下)2、学术研究的深入、学术研究的深入1、管子管子: 牧民解牧民解形势解形势解立政九败解立政九败解 版法解版法解明法解明法解2、韩非子韩非子:解老篇解老篇喻老篇喻老篇 内储说内储说外储说外储说3、墨子墨子: 经说上经说上经说下经说下 大取大取小取小取4、孟子孟子:

3、 告子告子5、荀子荀子: 正名正名6、庄子庄子: 齐物论齐物论关于语言研关于语言研究的辩论究的辩论二、先秦时期训诂学成就及其特点二、先秦时期训诂学成就及其特点1.1.训诂的基本方法已基本形成训诂的基本方法已基本形成左传左传宣公十二年宣公十二年:“夫文,止戈为武。夫文,止戈为武。”左传左传宣公十五年宣公十五年:“故文,反正为乏。故文,反正为乏。” ” 周易周易序卦序卦:“离者,丽也。离者,丽也。”论语论语颜渊颜渊:“政者,正也。政者,正也。”礼记礼记乐记乐记:“礼乐皆得,谓之有德。德者,得也。礼乐皆得,谓之有德。德者,得也。” ” 礼记礼记中庸中庸:“义者,宜也。义者,宜也。”庄子庄子齐物论齐物

4、论:“庸也者,用也。庸也者,用也。”周易周易序卦序卦:“恒者,久也。恒者,久也。”左传左传庄公二十八年庄公二十八年:“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2.2.出现了专释一书的训诂出现了专释一书的训诂 周易大传周易大传简称简称易传易传,乃,乃易经易经最古最古的注解。凡七种的注解。凡七种:(一):(一)彖彖,解释六十四卦的,解释六十四卦的卦名、卦义及卦辞;(二)卦名、卦义及卦辞;(二)象象,解释六十卦的,解释六十卦的卦名、卦义及爻辞;(三)卦名、卦义及爻辞;(三)文言文言,解释乾坤两,解释乾坤两卦的卦辞及爻辞;(四)卦的卦辞及爻辞;(四)系辞系辞,是,是易经易经之

5、之通论;(五)通论;(五)说卦说卦,记述八卦所象的事物;,记述八卦所象的事物;(六)(六)序卦序卦,解说六十卦的顺序;(七),解说六十卦的顺序;(七)杂杂卦卦,杂论六十卦的卦义。,杂论六十卦的卦义。 高亨高亨周易大传今注周易大传今注自序自序 因为因为春秋春秋叙一件事,只是寥寥几叙一件事,只是寥寥几个字,很不容易了解,于是后人有给它作个字,很不容易了解,于是后人有给它作解说的解说的“传传”。左氏左氏传传是是“传传”春秋经春秋经的。它和的。它和春秋春秋经经相结合,正如桓谭所论,好比衣服之相结合,正如桓谭所论,好比衣服之有表里有表里 杨伯峻杨伯峻经书经书浅谈浅谈春秋春秋左传左传公羊传公羊传谷梁传谷梁

6、传 1 1、字词训诂都是正文体训诂,就是、字词训诂都是正文体训诂,就是对字词进行解释的时候,都散见于文献对字词进行解释的时候,都散见于文献资料的正文里,是正文的组成部分。资料的正文里,是正文的组成部分。(1)尚书尚书洪范洪范:“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2)左传左传:“夏,郑人侵许。凡师有钟鼓曰伐,夏,郑人侵许。凡师有钟鼓曰伐,无曰侵,轻曰袭。无曰侵,轻曰袭。”(3)孟子孟子尽心下尽心下:“征者,上伐下也。敌国征者,上伐下也。敌国不相征也。不相征也。”特点:特点:2、训诂重点在于补充材料,阐发思想、训诂重

7、点在于补充材料,阐发思想 春秋春秋:“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 春秋左传春秋左传:“初,郑武公郑武公娶于申,初,郑武公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名曰“寤生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请京,使居之,谓之“京京城大叔城大叔”。祭仲曰:。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都城过百雉,国

8、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公曰:“姜氏欲姜氏欲之,焉辟害?之,焉辟害?”对曰: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君之宠弟乎!”公曰: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

9、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生民心。之;若弗与,则请除之。生民心。”公曰:公曰:“无庸,将自及。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可矣,厚将得众。”公曰:公曰:“不义不暱,厚不义不暱,厚将崩。将崩。”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可矣!”命子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书曰:“郑伯克段于鄢。郑

10、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二君,故曰“克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不及黄泉,无相见也。也。”既而悔之。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公曰:“尔有母遗,尔有母遗,繄我独无!繄我独无!”颍考叔曰:颍考叔

11、曰:“敢问何谓也?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诗曰: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其是之谓乎! 公羊传公羊传:“克之者何?杀之也。杀之,克之者何?杀之也。杀之,则曷为谓之克?

12、大郑伯之恶也。曷为大郑伯则曷为谓之克?大郑伯之恶也。曷为大郑伯之恶?母欲立之,己之恶?母欲立之,己杀杀之,如勿与而已矣。之,如勿与而已矣。段者何?郑伯之弟也。何以不称弟?当国也。段者何?郑伯之弟也。何以不称弟?当国也。其地何?当国也。齐人杀无知,何以不地?其地何?当国也。齐人杀无知,何以不地?在内也。在内,虽当国,不地也。不当国,在内也。在内,虽当国,不地也。不当国,虽在外,亦不地也。虽在外,亦不地也。” 谷梁传谷梁传:“克者何?克者何?能也。何能也?能杀也。何以能也。何能也?能杀也。何以不言杀?见段之有徒众也。段,不言杀?见段之有徒众也。段,郑伯弟也。何以知其为弟也?郑伯弟也。何以知其为弟也

13、?杀世子、母弟目君,以其目君杀世子、母弟目君,以其目君知其为弟也。段,弟也,而弗知其为弟也。段,弟也,而弗谓弟;公子也,而弗谓公子。谓弟;公子也,而弗谓公子。贬之也。段失子弟之道矣,贱贬之也。段失子弟之道矣,贱段而甚郑伯也。何甚乎郑伯?段而甚郑伯也。何甚乎郑伯?甚郑伯之处心积虑成于杀也。甚郑伯之处心积虑成于杀也。于鄢,远也,犹曰取之其母之于鄢,远也,犹曰取之其母之怀之云尔,甚之也。然则为郑怀之云尔,甚之也。然则为郑伯者,宜奈何?缓追,逸贼,伯者,宜奈何?缓追,逸贼,亲亲之道也。亲亲之道也。” 春秋春秋经文仅一万六千多字,经文仅一万六千多字,除掉无传之经,还不足一万字,而传除掉无传之经,还不足一

14、万字,而传文则有十八万多字,绝大多数是叙述文则有十八万多字,绝大多数是叙述事实的。事实的。“它的传它的传春秋春秋是根据大是根据大量可靠史料来补充,甚至订正量可靠史料来补充,甚至订正春秋春秋脱漏和错误的,也有说明书法的。脱漏和错误的,也有说明书法的。” ” 杨伯峻杨伯峻经书浅谈经书浅谈阐发思想比较典型的是阐发思想比较典型的是周易大传周易大传周易周易乾第一乾第一:“九五,飞龙在天,利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见大人。”周易大传周易大传文言文言:“九五曰:飞龙在天,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诗,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相求

15、。水流诗,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圣人作而万物睹。夫大人者与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先秦人读古书,由于语言方面的隔阂先秦人读古书,由于语言方面的隔阂比后世小得多,师徒相授,也主要是思想比后世小得多,师徒相授,也主要是思想内容、文化历史等方面的知识传授,其间内容、文化历史等方面的知识传授,其间虽有字词语句的解释,但还不是训诂的重虽有字词语句的解释,但还不是训诂

16、的重点所在。秦以后,由于语言的发展变化,点所在。秦以后,由于语言的发展变化,人们已经读不懂先秦古书,所以字词语句人们已经读不懂先秦古书,所以字词语句的解释便成了训诂的主要内容。所以说,的解释便成了训诂的主要内容。所以说,真正的训诂学是从汉代开始的。真正的训诂学是从汉代开始的。小结:小结:第二节:两汉训诂学第二节:两汉训诂学一、训诂兴盛的原因一、训诂兴盛的原因1 1、重视文化建设、重视文化建设2 2、经学的带动、经学的带动3 3、今古文经学的斗争、今古文经学的斗争 汉书汉书儒林传儒林传:“自武帝立五经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迄于元始,百

17、有余年,传业者寝盛,支迄于元始,百有余年,传业者寝盛,支叶繁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叶繁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盖禄利之路然也。千余人,盖禄利之路然也。”武帝:武帝:5050人、人、100100人、人、200200人、人、30003000人人 1414博士博士1 1、重视文化建设、重视文化建设王莽:王莽:1000010000人人 6060博士博士太太学学2 2、经学的带动、经学的带动汉武帝:汉武帝:“独尊儒术独尊儒术”“五经五经”:诗诗书书礼礼易易 春秋春秋经学弟子可以不服徭役,优秀者可以做官经学弟子可以不服徭役,优秀者可以做官读研古书成为社会时尚,古书新注本、读研古书成为

18、社会时尚,古书新注本、新解说不断涌现,同一经书常有多家注新解说不断涌现,同一经书常有多家注本流行,互相辩难争鸣。本流行,互相辩难争鸣。3 3、今古文经学的斗争、今古文经学的斗争今文经今文经:汉代靠经师们记诵,用当:汉代靠经师们记诵,用当时通行的隶书文字记录下来的儒家时通行的隶书文字记录下来的儒家经书。经书。今文经特点:今文经特点: 根据当时统治阶级的需要解读经书,根据当时统治阶级的需要解读经书,阐发经书中的微言大义,因而他们注释阐发经书中的微言大义,因而他们注释往往繁冗庞杂,穿凿附会,大搞繁琐考往往繁冗庞杂,穿凿附会,大搞繁琐考证、义理发挥,甚至宣扬谶纬迷信,神证、义理发挥,甚至宣扬谶纬迷信,

19、神化儒家经典。化儒家经典。古文经:古文经:指用秦以前的古文字书写的而指用秦以前的古文字书写的而由汉代学者加以训释的儒家经书。由汉代学者加以训释的儒家经书。“武帝末,鲁恭王坏孔子宅,欲以广其宫,武帝末,鲁恭王坏孔子宅,欲以广其宫,而得古文而得古文尚书尚书、礼记礼记、论语论语、孝经孝经凡数十篇,皆古字。凡数十篇,皆古字。” 汉书汉书艺文志艺文志“献王所得皆古文先秦旧书献王所得皆古文先秦旧书”汉书汉书景十三景十三王传王传北平侯张仓所献北平侯张仓所献左传左传,鲁老三所献,鲁老三所献孝经孝经,鲁淹中出土的,鲁淹中出土的礼礼古文经学的特点:古文经学的特点: 反对今文经学的义理发挥,注重反对今文经学的义理发

20、挥,注重语言文字方面的训释,按照字义解释语言文字方面的训释,按照字义解释经文,不逞臆说,不搞繁琐考证,也经文,不逞臆说,不搞繁琐考证,也不虚妄迷信,比较实事求是,言简义不虚妄迷信,比较实事求是,言简义明,风格朴素,学术性强。汉代就有明,风格朴素,学术性强。汉代就有“朴学朴学”之誉,后人又称之为之誉,后人又称之为“汉学汉学” 今文经书和古文经书虽然内容基本今文经书和古文经书虽然内容基本相同相同, , 但毕竟是用不同文字书写的,再但毕竟是用不同文字书写的,再加上来源也不同。学者亦分为两派。加上来源也不同。学者亦分为两派。 今文经学是官学,经师有博士头今文经学是官学,经师有博士头衔。古文经学是私学,

21、得不到朝廷的衔。古文经学是私学,得不到朝廷的承认。两派解经所据文本不同,解说承认。两派解经所据文本不同,解说各异,互相攻讦,斗争几乎持续了整各异,互相攻讦,斗争几乎持续了整个汉代。至汉末,古文经取得了胜利。个汉代。至汉末,古文经取得了胜利。二、汉代训诂成就:二、汉代训诂成就:1 1、整理注释古代典籍、整理注释古代典籍毛亨毛亨:毛诗故训传毛诗故训传郑玄郑玄:毛诗笺毛诗笺周礼注周礼注 仪礼注仪礼注 礼记注礼记注何休何休:春秋公羊解诂春秋公羊解诂赵岐赵岐:孟子章句孟子章句王逸王逸:楚辞章句楚辞章句2 2、纂集资料创立专书、纂集资料创立专书 尔雅尔雅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整理、解释古代

22、文献词语的专著,统整理、解释古代文献词语的专著,也是我国最早的词典,也是唯一被也是我国最早的词典,也是唯一被列为儒家经典的小学著作。列为儒家经典的小学著作。尔雅尔雅共收录词条共收录词条20912091个,解释词语个,解释词语43004300多个。以义类为界,所收词语多个。以义类为界,所收词语分为十九篇,每篇中再把义同义近分为十九篇,每篇中再把义同义近的词划分为若干组,每组用一个通的词划分为若干组,每组用一个通行的词去解释,既可以使人们理解行的词去解释,既可以使人们理解每个词的意义,又可以使人们利用每个词的意义,又可以使人们利用义类和同义词的观念掌握一群词。义类和同义词的观念掌握一群词。 说文解

23、字说文解字,东汉许,东汉许慎撰,是我国现存的第一慎撰,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字书。内容包括序录和部字书。内容包括序录和目录一卷,正文十四卷,目录一卷,正文十四卷,共收共收93539353字,重文字,重文11631163字。字。创建了部首,把全部汉字创建了部首,把全部汉字纳入到纳入到540540个部首中。部首个部首中。部首和部首之间,以形体或意和部首之间,以形体或意义相近为排列顺序。同一义相近为排列顺序。同一部首内的字,一般也按照部首内的字,一般也按照意义之间的联系排列。意义之间的联系排列。 说文解字说文解字的的示例:每个字,字头示例:每个字,字头一般都用小篆,字的一般都用小篆,字的解释都是先讲字义

24、,解释都是先讲字义,然后分析字形,以显然后分析字形,以显示字形与字义之间的示字形与字义之间的理据。字义的解释一理据。字义的解释一般只释本义,这对于般只释本义,这对于从根源上解决训诂问从根源上解决训诂问题有极大的意义。题有极大的意义。三、汉代训诂的特点三、汉代训诂的特点1 1、注释简明,风格朴实、注释简明,风格朴实 诗经诗经魏风魏风园有桃园有桃:“心之忧矣,心之忧矣,我歌且谣。我歌且谣。”毛亨传:毛亨传:“曲和乐曰歌,徒歌曰曲和乐曰歌,徒歌曰谣。谣。”郑玄笺:郑玄笺:“我心忧君之行如此,故歌谣我心忧君之行如此,故歌谣以写我忧矣。以写我忧矣。” 诗经诗经小雅小雅伐木伐木:“出自幽谷,迁出自幽谷,迁

25、于乔木。于乔木。”毛亨传:毛亨传:“幽,深。乔,高也。幽,深。乔,高也。”郑玄笺:郑玄笺:“迁,徒也。谓向时之鸟出从深谷,迁,徒也。谓向时之鸟出从深谷,今移处高木。今移处高木。”2 2、注重师承、注重师承诗经诗经齐诗齐诗 鲁诗鲁诗 韩诗韩诗 毛诗毛诗齐诗:本于辕固、后有夏侯始昌、后苍、翼奉、齐诗:本于辕固、后有夏侯始昌、后苍、翼奉、 萧望之、匡衡、师丹、伏理等萧望之、匡衡、师丹、伏理等鲁诗:本于申培公、申公受诗于浮邱伯、又鲁诗:本于申培公、申公受诗于浮邱伯、又 以诗故训传授弟子、刘向等以诗故训传授弟子、刘向等韩诗:本于韩婴,后有王吉、食子公、韩诗:本于韩婴,后有王吉、食子公、 长孙顺、淮南贲生

26、、蔡义等长孙顺、淮南贲生、蔡义等毛诗:始于毛亨、郑众、贾逵、马融、毛诗:始于毛亨、郑众、贾逵、马融、 郑玄等郑玄等论论语语鲁:夏侯胜、萧望之、韦贤、韦玄成等鲁:夏侯胜、萧望之、韦贤、韦玄成等齐:王卿、庸谭、王吉等齐:王卿、庸谭、王吉等古:孔安国、马融、郑玄、陈群、王古:孔安国、马融、郑玄、陈群、王肃、周生烈等肃、周生烈等四、本时期重要学者四、本时期重要学者毛亨、扬雄、许慎、郑玄、何休、赵岐、毛亨、扬雄、许慎、郑玄、何休、赵岐、王逸、刘熙、孔安国、刘向、刘歆、班王逸、刘熙、孔安国、刘向、刘歆、班固、郑众、贾逵、马融等人。固、郑众、贾逵、马融等人。孔安国:西汉鲁国(山东曲阜)人,孔子后裔。孔安国:

27、西汉鲁国(山东曲阜)人,孔子后裔。孔安国能识古字、为古文经做了许多训诂工作并孔安国能识古字、为古文经做了许多训诂工作并传授弟子。传授弟子。著作:著作:尚书传尚书传尚书音尚书音古文孝经传古文孝经传论语训解论语训解 刘向(前刘向(前7777?前前6 6),字子政,汉成帝时任),字子政,汉成帝时任光禄大夫。刘向校阅泾川诸子诗赋等书籍,写成光禄大夫。刘向校阅泾川诸子诗赋等书籍,写成别录别录一书,是我国最早的分类目录。其训诂一书,是我国最早的分类目录。其训诂著作有著作有五经通义五经通义、春秋榖梁传春秋榖梁传、洪范洪范五行传论五行传论等,今多不传。等,今多不传。 班固(班固(32923292),字孟坚,扶

28、风安(今咸阳),字孟坚,扶风安(今咸阳)陵人。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古文经学家。父陵人。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古文经学家。父班彪作班彪作汉书汉书,未成书而卒,班固继承父业,未成书而卒,班固继承父业,著著汉书汉书。因汉章帝建初四年,招博士在白。因汉章帝建初四年,招博士在白虎观议五经同异,班固受命将讨论结果撰述成虎观议五经同异,班固受命将讨论结果撰述成白虎通义白虎通义。第三节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训诂学魏晋南北朝训诂学 时期界限:从东汉建安二十五年时期界限:从东汉建安二十五年(220220)魏文帝曹丕称帝起,至隋开皇九)魏文帝曹丕称帝起,至隋开皇九年,共年,共360360年。年。一、本时期训诂概况一、本时

29、期训诂概况儒学(儒)儒学(儒)玄学(道)玄学(道)佛学(释)佛学(释)二、本时期的训诂成就二、本时期的训诂成就1、儒家经典的新注本:、儒家经典的新注本:王肃王肃:注释群经:注释群经尚书尚书诗经诗经论语论语周礼周礼仪礼仪礼礼记礼记左传左传 “王学王学”著作:著作:毛诗注毛诗注毛诗义疏毛诗义疏毛诗奏事毛诗奏事毛诗毛诗问难问难毛诗音毛诗音周易音周易音孝经解孝经解国国语章句语章句等等何晏何晏:论语集解论语集解、老子讲疏老子讲疏、无为论无为论、道德论道德论、周易解周易解等等论语集解论语集解:采集汉魏孔安国、包咸、马融、:采集汉魏孔安国、包咸、马融、郑玄、陈群、王肃、周生烈等十几家注解,则郑玄、陈群、王肃

30、、周生烈等十几家注解,则其善说,易其误失,补充己见,编纂成书。在其善说,易其误失,补充己见,编纂成书。在序中对序中对论语论语的版本流传和前代注家都进行的版本流传和前代注家都进行了总结性的概括和研究。了总结性的概括和研究。杜预杜预:春秋左氏传集解春秋左氏传集解,又名,又名春秋经传春秋经传集解集解。皇侃皇侃:论语义疏论语义疏,又名,又名论语集解义疏论语集解义疏。2 2、文献训诂范围的拓展、文献训诂范围的拓展吴韦昭吴韦昭国语注国语注,又称,又称春秋外传国语注春秋外传国语注裴松之裴松之:三国志注三国志注裴骃裴骃:史记集解史记集解何晏、王弼何晏、王弼:老子注老子注郭象郭象:庄子注庄子注刘孝标刘孝标:世说

31、新语注世说新语注郦道元郦道元:水经注水经注3 3、训诂专书的新注和新作、训诂专书的新注和新作郭璞郭璞:尔雅注尔雅注、方言注方言注尔雅音图尔雅音图、山海经注山海经注、穆天子传注穆天子传注、楚辞注楚辞注、子虚赋注子虚赋注、上林赋注上林赋注等等 张揖:张揖:广雅广雅,一名,一名博雅博雅顾野王:顾野王:玉篇玉篇三、此时期训诂的特点三、此时期训诂的特点1 1、征引资料,考辨异同、征引资料,考辨异同三国志注三国志注世说新语注世说新语注水经注水经注文选注文选注等等裴松之注裴松之注三国志三国志,引书,引书159159种,注文约种,注文约5454万字,万字,差不多是正文的三倍。在裴松之以前,注解古书差不多是正文

32、的三倍。在裴松之以前,注解古书大都限于训释文辞音义、名物制度。自裴松之开大都限于训释文辞音义、名物制度。自裴松之开始,注释中博采群书,补阙备异,考证异同,审始,注释中博采群书,补阙备异,考证异同,审辨是非,开创了注疏新体例。辨是非,开创了注疏新体例。刘孝标刘孝标世说新语注世说新语注引书引书395395种,李善注种,李善注文选文选引书引书16891689种种2 2、训诂形式创新、训诂形式创新 (1 1)义疏义疏:是兼释经注的一种训诂形式,萌芽于:是兼释经注的一种训诂形式,萌芽于汉末,盛行于六朝。汉代的训诂,一般只注经不释注,汉末,盛行于六朝。汉代的训诂,一般只注经不释注,只有郑玄注只有郑玄注诗经

33、诗经既注经文,有申明毛传,是义疏既注经文,有申明毛传,是义疏的萌芽。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义疏大量出现,如沈的萌芽。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义疏大量出现,如沈重作重作毛诗义疏毛诗义疏周官礼义疏周官礼义疏、皇侃、皇侃论语义疏论语义疏礼记义疏礼记义疏疏疏不不破破注注(2 2)集解:广泛采用前人旧注,取各家之)集解:广泛采用前人旧注,取各家之善者集于一书。最早的集解是何晏所善者集于一书。最早的集解是何晏所论语论语集解集解,书中收录了孔安国、包咸、马融、,书中收录了孔安国、包咸、马融、郑玄、陈群、王肃、周生烈等人对郑玄、陈群、王肃、周生烈等人对论语论语的注释,择善而从,为世所重。后世又有集的注释,择善而从,

34、为世所重。后世又有集注、集释等名称,如注、集释等名称,如汉书集注汉书集注荀子集荀子集解解庄子集释庄子集释等书都属于这类体例。等书都属于这类体例。春春秋秋经经传传集集解解第四节第四节 隋唐时期训诂学隋唐时期训诂学一、本时期的训诂概况一、本时期的训诂概况 隋隋:思想文化重佛轻儒,经学不受:思想文化重佛轻儒,经学不受重视,儒生地位低下,所以很多文人都重视,儒生地位低下,所以很多文人都加入到反隋的起义队伍之中。加入到反隋的起义队伍之中。 陆法言陆法言切韵切韵 唐唐:重视儒术,兼容百家,科举:重视儒术,兼容百家,科举取士。取士。孔颖达孔颖达五经正义五经正义音义类专书音义类专书:陆德明:陆德明经典释文经典

35、释文 玄应玄应一切经音义一切经音义 慧琳慧琳一切经音义一切经音义史书方面史书方面:“前三史前三史”都有了重要的注本都有了重要的注本诗文诗文的注释受到重视:的注释受到重视:文选文选有了两个注本有了两个注本正字专书正字专书:颜师古:颜师古匡谬正俗匡谬正俗、颜元孙、颜元孙干干禄字书禄字书、张参、张参五经文字五经文字、玄度、玄度九经字九经字样样、李阳冰、李阳冰说文解字说文解字二、此时期的训诂成就二、此时期的训诂成就1、隋、隋陆法言陆法言切韵切韵,我国现存最早,我国现存最早的的一部韵书。的的一部韵书。唐代唐代孙愐孙愐唐韵唐韵宋代宋代陈彭年陈彭年广韵广韵、丁度、丁度集韵集韵为诗文创作选韵检字提供依据为诗文

36、创作选韵检字提供依据正音,即为语言教学和语音研究服务正音,即为语言教学和语音研究服务 周易正义周易正义尚书正义尚书正义毛诗正义毛诗正义 礼记正义礼记正义春秋左传正义春秋左传正义2 2、唐、唐孔颖达孔颖达五经正义五经正义五经定本出,经书无异文五经定本出,经书无异文 五经正义出,解说无异辞五经正义出,解说无异辞 五经正义在前人注释的基础上又作有五经正义在前人注释的基础上又作有新释,采取遵修旧文、疏不破注的原则,新释,采取遵修旧文、疏不破注的原则,严格按照先儒注本进行解释。目的在于统严格按照先儒注本进行解释。目的在于统一经说,作为科举考试的标准读本。一经说,作为科举考试的标准读本。周周易正义易正义用

37、王弼、韩康伯注、用王弼、韩康伯注、尚书正义尚书正义用伪孔传、用伪孔传、礼记正义礼记正义用郑玄注、用郑玄注、春秋左传正义春秋左传正义用杜预集解、用杜预集解、毛诗正毛诗正义义用毛亨传、郑玄笺。用毛亨传、郑玄笺。3、唐、唐陆德明陆德明经典释文经典释文 经典释文经典释文 :摘录群经正文的字:摘录群经正文的字词及古注中的字词加以解释,汇成专书。词及古注中的字词加以解释,汇成专书。“研精六籍,采摭九流,搜访异同,校之研精六籍,采摭九流,搜访异同,校之苍雅苍雅”4 4、史书注释:、史书注释:史记史记三家注形成:司马贞三家注形成:司马贞史记索引史记索引 张守节张守节史记正义史记正义 裴裴 骃骃史记集解史记集解

38、颜师古:颜师古:汉书注汉书注李贤:李贤:后汉书注后汉书注5 5、文选文选的注解:的注解: 李善李善文选注文选注 “ “五臣注五臣注”:吕延济、刘:吕延济、刘良、张铣、吕向、李周翰良、张铣、吕向、李周翰 南宋时期:南宋时期:“六臣注六臣注”6 6、正字专书:、正字专书:颜师古颜师古匡谬正俗匡谬正俗 颜元孙颜元孙干禄字书干禄字书张参张参五经文字五经文字玄度玄度九经字样九经字样李阳冰李阳冰说文解字说文解字第五节第五节 两宋时期的训诂学两宋时期的训诂学一、本时期的概况一、本时期的概况五代十国时期:五代十国时期:唐天佑四年(唐天佑四年(907)到后周显德六年()到后周显德六年(959)北宋:北宋:后周显

39、德七年(后周显德七年(960)到靖康二年()到靖康二年(1127)南宋:南宋:靖康二年(靖康二年(1127)到祥兴二年()到祥兴二年(1279) 北宋和南宋时期,是训诂学的变革时北宋和南宋时期,是训诂学的变革时期,这个时期训诂学突破了传统的束缚,期,这个时期训诂学突破了传统的束缚,做了大胆的探索,开拓了新的领域,治学做了大胆的探索,开拓了新的领域,治学方法和风格发生了很大变化。成就虽然不方法和风格发生了很大变化。成就虽然不高,但足以开启心智,昭示后学,以踵成高,但足以开启心智,昭示后学,以踵成其说。宋代训诂学的大胆革新精神和汉唐其说。宋代训诂学的大胆革新精神和汉唐训诂学实事求是、无征不信的朴实

40、学风对训诂学实事求是、无征不信的朴实学风对后代有着积极的影响后代有着积极的影响二、训诂学的新发展变化二、训诂学的新发展变化重视文化建设,建崇文院,收藏大量古重视文化建设,建崇文院,收藏大量古今图书;置译经院,翻译佛经;组织人今图书;置译经院,翻译佛经;组织人力整理校订古书,还编写一些大型资料力整理校订古书,还编写一些大型资料书籍。书籍。1 1、疑古创新、疑古创新汉唐汉唐:诸儒好古崇实,轻信寡疑,一言一义,:诸儒好古崇实,轻信寡疑,一言一义,立说必有师承,即使与古义相违,也能实事求立说必有师承,即使与古义相违,也能实事求是,因端发挥。是,因端发挥。宋儒宋儒:一反汉唐因循守旧的风习,不法古人,:一

41、反汉唐因循守旧的风习,不法古人,标新立异,大胆疑古,创新多于守旧。标新立异,大胆疑古,创新多于守旧。刘敞刘敞七经小传七经小传春秋权衡春秋权衡,摆脱传统束缚,摆脱传统束缚,开宋儒批评汉儒之先声。开宋儒批评汉儒之先声。欧阳修欧阳修诗本义诗本义,指陈汉人注疏的流弊,认为,指陈汉人注疏的流弊,认为尔雅尔雅非圣人之书,而是秦汉间学非圣人之书,而是秦汉间学诗诗者纂者纂集经师们的解诂而成。集经师们的解诂而成。王安石王安石:著:著三经新义三经新义,解释,解释诗诗书书周礼周礼,先儒的传注一律废置不用,只凭己意推求,体现,先儒的传注一律废置不用,只凭己意推求,体现了大胆革新精神,虽是杜撰,但也能自圆其说。其了大胆

42、革新精神,虽是杜撰,但也能自圆其说。其字说字说一书,不遵循一书,不遵循“六书六书”,随意立说,也是疑,随意立说,也是疑古创新的具体体现。古创新的具体体现。理学家理学家程颢、程颐程颢、程颐、朱熹等人更是大胆疑古,标新立、朱熹等人更是大胆疑古,标新立异,二程蔑古轻经,解经是不循旧注,以理说经,穷异,二程蔑古轻经,解经是不循旧注,以理说经,穷理尽性,横发议论,完全推倒了汉唐人认为神圣不可理尽性,横发议论,完全推倒了汉唐人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传统经学。侵犯的传统经学。朱熹朱熹,大胆疑古,自创新说,如晋,大胆疑古,自创新说,如晋代梅赜伪造的代梅赜伪造的古文尚书经传古文尚书经传,一直认为是孔安国,一直认为是

43、孔安国所做,整个唐代都没有人敢怀疑它是伪作。而孔颖达所做,整个唐代都没有人敢怀疑它是伪作。而孔颖达又为它做疏,更是确立了它的正统地位。朱熹却对它又为它做疏,更是确立了它的正统地位。朱熹却对它的真伪提出了怀疑。后代经清朝阎若璩继续考证,终的真伪提出了怀疑。后代经清朝阎若璩继续考证,终于证实了朱熹的怀疑。于证实了朱熹的怀疑。2 2、音义关系探究、音义关系探究东汉东汉刘熙刘熙就已经注意到,他的就已经注意到,他的释名释名就就是一部通过语音探究事物名称起源的专著,是一部通过语音探究事物名称起源的专著,但没有提出明确系统的理论。但没有提出明确系统的理论。晋代晋代阳泉阳泉注意到了形声字声符与字义的关注意到了

44、形声字声符与字义的关系,他在系,他在物理论物理论中有一段解释中有一段解释“在金在金石曰坚,在草木曰紧,在人曰贤。石曰坚,在草木曰紧,在人曰贤。” 王圣美王圣美,认为字义起于字音,形声字的声,认为字义起于字音,形声字的声符兼有表义作用。提出符兼有表义作用。提出“右文说右文说”。“右文说右文说”理论核心是理论核心是形声字的声符都是表义形声字的声符都是表义的。这显的。这显然是然是犯了以偏概全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因为用这个理论只的错误。因为用这个理论只能解释一部分形声字,不能解释所有的形声字,能解释一部分形声字,不能解释所有的形声字,因而是很不恰当的。局限于从字形上研究字义,因而是很不恰当的。局限于从

45、字形上研究字义,也是不全面。但也是不全面。但从声符推求字义从声符推求字义,对那些有,对那些有同同源关系源关系的形声字是适用的,有效的。通过的形声字是适用的,有效的。通过字音字音推求字义推求字义,符合因声求义的原则,给后世学者,符合因声求义的原则,给后世学者以启迪。宋代以启迪。宋代“右文说右文说”还有王观国、张世楠、还有王观国、张世楠、戴侗等等。戴侗等等。王观国王观国:学林学林,把声符称作,把声符称作“字母字母”,形声,形声字就是由字母加上不同的意符构成。字就是由字母加上不同的意符构成。“凡省文者,凡省文者,省其所加之偏旁,但用字母,则众义该矣。亦如省其所加之偏旁,但用字母,则众义该矣。亦如田者

46、,字母也。或为畋猎之畋,或为佃田之佃。田者,字母也。或为畋猎之畋,或为佃田之佃。若用省文,惟以田字该之。他皆类此。若用省文,惟以田字该之。他皆类此。”戴侗戴侗:六书故六书故六书通释六书通释“训诂之士,知因训诂之士,知因文以求义矣,未知因声以求义也。夫文以求义,文以求义矣,未知因声以求义也。夫文以求义,莫博于谐声,声变于假借。因文以求义而不知因莫博于谐声,声变于假借。因文以求义而不知因声以求义,吾未见其能尽文字之情也。声以求义,吾未见其能尽文字之情也。”3 3、语法认识的深入、语法认识的深入战国时期,训诂学者们就已经认识到虚词是一战国时期,训诂学者们就已经认识到虚词是一个独立的词类。汉人注书更常

47、用个独立的词类。汉人注书更常用“辞辞”“语辞语辞”“语助语助”来说明虚词。南朝梁刘勰来说明虚词。南朝梁刘勰文心雕文心雕龙龙中把虚词分为三类:至于中把虚词分为三类:至于“夫夫”、“惟惟”、“盖盖”、“故故”者,发端之首唱;者,发端之首唱;“之之”、“而而”、“于于”、“以以”者,乃札句之旧体;者,乃札句之旧体;“乎乎”、“哉哉”、“矣矣”、“也也”,亦送末之常,亦送末之常科。科。“发端之首唱发端之首唱”发语词发语词“札句之旧体札句之旧体”句中关联词句中关联词“送末之常科送末之常科”句尾语气词句尾语气词周辉周辉清波杂志清波杂志“东坡教诸子作文,或词多东坡教诸子作文,或词多而意寡,或虚字多实字少,皆

48、批谕之。而意寡,或虚字多实字少,皆批谕之。陆九渊陆九渊与朱元晦书与朱元晦书”字之指归,又有虚实。字之指归,又有虚实。虚字但当作字义,实字当论所指之实。虚字但当作字义,实字当论所指之实。“确定确定“虚字虚字”、“实字实字”作为两大词类的名称,作为两大词类的名称,这是语法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标志。同时也反这是语法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标志。同时也反映了语言的本质特点。进而为词类学说的建立映了语言的本质特点。进而为词类学说的建立奠定了一个科学基础,对于语法研究的深入发奠定了一个科学基础,对于语法研究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展具有重要意义。兴起于北宋嘉佑年间,兴起于北宋嘉佑年间,薛尚功薛尚功收集先秦和汉代的

49、收集先秦和汉代的金文,编成金文,编成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二十卷,二十卷,是我国最早研究钟鼎彝器文字的著作,资料之高,是我国最早研究钟鼎彝器文字的著作,资料之高,考释之精,代表了宋代研究金文的最高成就。考释之精,代表了宋代研究金文的最高成就。赵明诚赵明诚搜集金石碑刻,编成搜集金石碑刻,编成金世录金世录三十卷,三十卷,收金石碑铭两千种,资料极为丰富。收金石碑铭两千种,资料极为丰富。洪适洪适搜集汉魏碑刻编成搜集汉魏碑刻编成隶释隶释二十七卷,二十七卷,隶隶续续二十一卷,用汉隶文字考证史实,是我国最二十一卷,用汉隶文字考证史实,是我国最早辑录汉魏石刻文字的专书。早辑录汉魏石刻文字的专

50、书。4 4、金石学兴起、金石学兴起5 5、校订、校订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徐鍇徐鍇说文解字系传说文解字系传说文解字系传说文解字系传四十卷,恢复许书本来面目,四十卷,恢复许书本来面目,补阙勘误,并作疏证,从音义方面推求词义本源,补阙勘误,并作疏证,从音义方面推求词义本源,是研究是研究说文解字说文解字的开山之作,世称的开山之作,世称“小徐本小徐本”。该书注重发明许书义例,引古书以证古义,。该书注重发明许书义例,引古书以证古义,注重词义辨析,是最早系统研究注重词义辨析,是最早系统研究说文解字说文解字的的著作,奠定了著作,奠定了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学的基础。同时还严学的基础。同时还严厉批评了李阳冰的妄改臆说。厉

51、批评了李阳冰的妄改臆说。徐铉徐铉说文解字说文解字,今通行的,今通行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的版本就是徐铉校订本,世称的版本就是徐铉校订本,世称“大徐本大徐本”。徐铉,参照各种版本详加考证,补充。徐铉,参照各种版本详加考证,补充了了19字于正文之中,又增添原书不载的字于正文之中,又增添原书不载的402字附在相应部首的正文之后,依例加字附在相应部首的正文之后,依例加以解说,也就是通常说的以解说,也就是通常说的“说文新附字说文新附字”,同时徐铉还对,同时徐铉还对说文说文加以训释,间引加以训释,间引唐李阳冰、弟徐锴之说,并给每个汉字加唐李阳冰、弟徐锴之说,并给每个汉字加了反切音。了反切音。“徐锴的徐锴的系传

52、系传继往开来,从理论和实践上继往开来,从理论和实践上奠定了许学的基础。徐铉校订奠定了许学的基础。徐铉校订说文说文,使学,使学有所本;他们一起成为恢复有所本;他们一起成为恢复说文说文的元勋,的元勋,振兴许学的功臣。如果说二徐以前振兴许学的功臣。如果说二徐以前说文说文一一书仅具有实用性的话,那么经过二徐之后,开书仅具有实用性的话,那么经过二徐之后,开辟了专门研治辟了专门研治说文说文的新天地,使的新天地,使说文说文同时具备了理论性和研究性。可以说,没有二同时具备了理论性和研究性。可以说,没有二徐,就没有徐,就没有说文说文学。学。” 李建国李建国汉语训诂学史汉语训诂学史二、理学对训诂的影响二、理学对训

53、诂的影响“理学理学”,又称,又称“宋学宋学”或或“道学道学”,起源于韩愈。,起源于韩愈。韩韩愈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提倡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提倡“文以载道文以载道”,学古,学古文而赋以经学内容,直接从儒学中寻求哲理。他写了文而赋以经学内容,直接从儒学中寻求哲理。他写了原道原道原性原性等文章,提出了道统、明德、正心、等文章,提出了道统、明德、正心、诚意、性情等问题,是为理学之源。北宋时期,诚意、性情等问题,是为理学之源。北宋时期,周敦颐周敦颐以儒学思想为核心,以儒学思想为核心,吸取佛、道思想吸取佛、道思想,开创了客观唯心,开创了客观唯心主义理学。他的弟子主义理学。他的弟子程颢,程颐程颢,

54、程颐兄弟师承其说并加以发兄弟师承其说并加以发展,提出有一种先天地而存在的至高无上的性理即展,提出有一种先天地而存在的至高无上的性理即天理天理存在,存在,“天下之物皆能穷,只有一理天下之物皆能穷,只有一理”,“一物之理即一物之理即为万物之理。为万物之理。”这理这理“在天为命,在人为性在天为命,在人为性”等等,奠等等,奠定了理学的基础。到了南宋定了理学的基础。到了南宋朱熹朱熹进一步援引佛、道入儒,进一步援引佛、道入儒,完成了完成了“三教合一三教合一”的任务,成为理学的集大成者。训的任务,成为理学的集大成者。训诂学在理学的影响下,与传统背道而驰,发生了巨大变诂学在理学的影响下,与传统背道而驰,发生了

55、巨大变化。化。理学的兴起,有其历史的渊源,与汉代今文经理学的兴起,有其历史的渊源,与汉代今文经学家和魏晋玄学的治学方法是一脉相承的。学家和魏晋玄学的治学方法是一脉相承的。汉代经文经学汉代经文经学家宣扬家宣扬“天不变,道亦不变天不变,道亦不变”的的唯心哲学,到经书中去发现所谓的微言大义,唯心哲学,到经书中去发现所谓的微言大义,大肆穿凿附会。大肆穿凿附会。魏晋玄学魏晋玄学注书时肆意发挥,大谈哲理,在注释注书时肆意发挥,大谈哲理,在注释中宣扬虚无玄远的玄学思想学说。中宣扬虚无玄远的玄学思想学说。1 1、治学宗旨和学术风气的变化、治学宗旨和学术风气的变化 宋儒理学反对汉学,说汉儒的字词训诂和宋儒理学反

56、对汉学,说汉儒的字词训诂和名物考证是名物考证是“玩物丧志玩物丧志”。他们治学宗旨是整。他们治学宗旨是整顿伦理道德,按照顿伦理道德,按照“三纲五常三纲五常”建立严格的封建立严格的封建秩序,所以在治经的过程中,往往根据自己建秩序,所以在治经的过程中,往往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意解经,以从经书中论证自己的观点,的需要随意解经,以从经书中论证自己的观点,发现所谓发现所谓“天理天理”。 治学宗旨的变化带来了学术风气的变化,治学宗旨的变化带来了学术风气的变化,理学家们研究的不再是古书说了什么,而是古理学家们研究的不再是古书说了什么,而是古书应该说什么,完全把注疏变成了宣扬自己观书应该说什么,完全把注疏变成了宣扬

57、自己观点的工具。于是轻蔑、空言义理成为时尚,学点的工具。于是轻蔑、空言义理成为时尚,学风大变。风大变。 宋人尽反先儒,一切武断;改古人之事实,宋人尽反先儒,一切武断;改古人之事实,以就我之义理;变三代之典礼,以合今之制度。以就我之义理;变三代之典礼,以合今之制度。是皆未敢附和以为必然者也是皆未敢附和以为必然者也 清清皮锡瑞皮锡瑞“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 陆九渊陆九渊陆象山全集陆象山全集2 2、治学方法的变化、治学方法的变化 汉儒笃守师法,师之所言,即道之所在,信古有汉儒笃守师法,师之所言,即道之所在,信古有征,不妄发议论。宋儒,把发现经书中的征,不妄发议论。宋儒,把发现

58、经书中的“理理”作为解经的任务,以理作为师法,穷理尽性,横作为解经的任务,以理作为师法,穷理尽性,横发议论,空衍发议论,空衍“性理性理”,推倒了汉唐人视为神圣,推倒了汉唐人视为神圣的经学,连实事求是的字词训诂和名物考证也废的经学,连实事求是的字词训诂和名物考证也废弃了。弃了。 “心者,一身之主宰也。情者,性之动也。心者,一身之主宰也。情者,性之动也。志者,心之所之也。意者,心之所发也。仁志者,心之所之也。意者,心之所发也。仁是爱之理,义是理宜之理,礼是敬之理,智是爱之理,义是理宜之理,礼是敬之理,智是知之理。是知之理。” 陈淳陈淳北溪字义北溪字义三、本时期重要的训诂学家三、本时期重要的训诂学家

59、1 1、朱熹朱熹(1130-12001130-1200),),字元晦,浩晦庵,别号紫字元晦,浩晦庵,别号紫阳、云谷老人。是理学家阳、云谷老人。是理学家二程的四传弟子。朱熹好二程的四传弟子。朱熹好学博览,精通训诂,广注学博览,精通训诂,广注典籍。由于他注书既尊重典籍。由于他注书既尊重古训,有敢于创发新意,古训,有敢于创发新意,成为宋代理学集大成者,成为宋代理学集大成者,经学一代宗师,世有经学一代宗师,世有“程程朱理学朱理学”之称。之称。周易本义周易本义、易学启蒙易学启蒙、蓍卦考误蓍卦考误、诗集传诗集传、大学章句大学章句、大学或问大学或问、中庸章句中庸章句、中庸或问中庸或问、论语集注论语集注、论语

60、或问论语或问、孟子集注孟子集注、孟子或问孟子或问、太极图说解太极图说解、通书解通书解、西铭解义西铭解义、楚辞集注楚辞集注、楚辞辩证楚辞辩证、韩文考异韩文考异、论语集义论语集义、孟子集义孟子集义、中庸要略中庸要略、孟子要略孟子要略孝经刊误孝经刊误、小学小学、资治资治通鉴纲目通鉴纲目等,刊成等,刊成朱文公文集朱文公文集一百卷一百卷续续集集十一卷十一卷别集别集十卷十卷朱子语类朱子语类一百四十一百四十卷,以及卷,以及朱子遗书朱子遗书朱子遗书二刻朱子遗书二刻等等等等四书集注四书集注2 2、刑昺、孙奭、刘敞、吴棫、戴侗等人。、刑昺、孙奭、刘敞、吴棫、戴侗等人。刑昺刑昺,字叔明,山东定陶人。奉召校订,字叔明

61、,山东定陶人。奉召校订周周礼礼、仪礼仪礼、公羊传公羊传、穀梁传穀梁传并改定并改定论语论语、孝经孝经、尔雅尔雅的旧的旧疏列于官学,后收入疏列于官学,后收入十三经注疏十三经注疏的的论论语注疏语注疏孝经注疏孝经注疏尔雅注疏尔雅注疏就是刑就是刑昺等人改定的。昺等人改定的。第六节第六节 元明训诂学元明训诂学一、训诂概况一、训诂概况郝经郝经周易外传周易外传、吴澄、吴澄易纂言易纂言书纂言书纂言礼记纂言礼记纂言春秋纂言春秋纂言、汪克宽、汪克宽胡传胡传纂疏纂疏、刘瑾、刘瑾诗传通释诗传通释、陈澔、陈澔礼记集说礼记集说、胡炳文、胡炳文周易本义通释周易本义通释、胡三省、胡三省资治资治通鉴音注通鉴音注资治通鉴释文辨误资

62、治通鉴释文辨误、吴师道、吴师道战国策校注战国策校注、卢以纬、卢以纬语助语助等等等等尔雅尔雅有两个注本:危素有两个注本:危素尔雅略义尔雅略义、洪、洪炎祖炎祖尔雅翼音释尔雅翼音释训诂学的衰落期:训诂学的衰落期:1 1、思想文化方面,实行严酷控制,大力、思想文化方面,实行严酷控制,大力提倡程朱理学,制定八股取士制度,规定提倡程朱理学,制定八股取士制度,规定只能从四书五经命题,并只能依照程朱理只能从四书五经命题,并只能依照程朱理学经义代古人立论,不得任意发挥。学经义代古人立论,不得任意发挥。2 2、大兴文字狱,对文人大开杀戒,捕风、大兴文字狱,对文人大开杀戒,捕风捉影,不少文人因言语不慎横遭祸害。对捉

63、影,不少文人因言语不慎横遭祸害。对文人实行高压政策,规定文人实行高压政策,规定“寰中士大夫不寰中士大夫不为君用,罪该抄杀。为君用,罪该抄杀。”3 3、学风的败坏、学风的败坏宋儒尽管侈谈义理,但是常体验于心,时有新宋儒尽管侈谈义理,但是常体验于心,时有新意阐发。而且还比较重视个人气节,在整顿伦意阐发。而且还比较重视个人气节,在整顿伦理方面甚有成效。明代文人,理方面甚有成效。明代文人,气节沦丧气节沦丧、株守、株守宋元之书,宋元之书,学无根柢学无根柢,不务实际。更有甚者,不务实际。更有甚者,剽窃摘抄剽窃摘抄,欺世盗名。如胡广等人奉敕所修,欺世盗名。如胡广等人奉敕所修五经四书大全五经四书大全,经顾炎武

64、,经顾炎武日知录日知录考证,考证,其其春秋大全春秋大全基本完全照抄元人汪克宽基本完全照抄元人汪克宽春春秋胡传附录纂疏秋胡传附录纂疏,其,其诗经大全诗经大全则照抄元则照抄元人刘瑾人刘瑾诗传通释诗传通释。训诂学的甚微成就训诂学的甚微成就1 1、出现了一些训诂书籍、出现了一些训诂书籍刘三吾刘三吾书传会选书传会选、冯时可、冯时可左氏释左氏释梅膺祚梅膺祚字汇字汇、张自烈、张自烈正字通正字通2 2、出现了用白话口语解释经书的、出现了用白话口语解释经书的“直解直解”元代:许衡的元代:许衡的大学直解大学直解和和中庸直解中庸直解;贯云石贯云石孝经直解孝经直解明代:张居正明代:张居正书经直解书经直解和和四书集注直

65、解四书集注直解 仲尼居(仲尼居(仲尼是孔夫子仲尼是孔夫子的表德,居孔子闲住时的时的表德,居孔子闲住时的时分分)曾子侍()曾子侍(孔子弟子,姓孔子弟子,姓曾名参,跟前侍奉来曾名参,跟前侍奉来)子曰)子曰(孔子说孔子说)先王有至德要道)先王有至德要道(在先的圣人有至好的德、在先的圣人有至好的德、紧要的道理紧要的道理)以顺天下()以顺天下(以以这个勾当顺治天下有这个勾当顺治天下有)民用)民用和睦(和睦(百姓每自然和顺有百姓每自然和顺有)上下无怨(上下无怨(上下人都无怨心上下人都无怨心有有)汝知之乎?)汝知之乎?3 3、语言研究有了新成果、语言研究有了新成果 卢以纬卢以纬语助语助,是我国第一部研究虚词

66、的,是我国第一部研究虚词的专著。专著。 陈弟陈弟毛诗古音考毛诗古音考,驳斥了流行前年的,驳斥了流行前年的“叶音说叶音说”,古音研究走上了正确的道路。古音,古音研究走上了正确的道路。古音学的兴起,为训诂在清代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学的兴起,为训诂在清代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道路。第七节第七节 清代清代训诂学的复兴训诂学的复兴一、训诂复兴的原因一、训诂复兴的原因1 1、文化建设、文化建设渊鉴类函渊鉴类函子史精华子史精华古今图书集成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四库全书通鉴辑览通鉴辑览康熙字典康熙字典佩佩文韵府文韵府骈字类编骈字类编续通典续通典续通志续通志续文献通考续文献通考等等2 2、学者的提倡、学者的提倡经

67、世致用、研读经史、重视训诂学经世致用、研读经史、重视训诂学人们在研读古书中分辨夷夏之界,保存种族意人们在研读古书中分辨夷夏之界,保存种族意识,坚定节操,以图恢复明朝统治。识,坚定节操,以图恢复明朝统治。经史学派: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经史学派: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经史是学问的根本经史是学问的根本”“学必源于经术,而后不为蹈虚,必明于史籍,而后学必源于经术,而后不为蹈虚,必明于史籍,而后足以应务。足以应务。”“训诂明,六经乃可明。训诂明,六经乃可明。”3 3、学科的促进、学科的促进训诂学一直是语言学的分支,与它关系紧训诂学一直是语言学的分支,与它关系紧密的音韵学和文字学在清代有了较大的发密

68、的音韵学和文字学在清代有了较大的发展。训诂学与有关的考据、辨伪、辑佚、展。训诂学与有关的考据、辨伪、辑佚、校勘等随着古籍整理研究工作的兴盛和发校勘等随着古籍整理研究工作的兴盛和发展。如考据学,阎若璩对展。如考据学,阎若璩对古文尚书古文尚书的的考辨和胡渭对考辨和胡渭对周易周易的考辨,动摇了经的考辨,动摇了经书的神圣地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考书的神圣地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考订辨伪,遂成风气。订辨伪,遂成风气。二、训诂学的新发展二、训诂学的新发展1 1、研究方法科学系统、研究方法科学系统 清代学者不再静止孤立的考察字义,而能够从语清代学者不再静止孤立的考察字义,而能够从语言的角度历史地系统的研

69、究语言文字,并揭示其规律。言的角度历史地系统的研究语言文字,并揭示其规律。顾炎武继承明末陈第顾炎武继承明末陈第“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革,音有转移”的时空观念,由小学探经史百家,而的时空观念,由小学探经史百家,而以考证古音为先务。他把以考证古音为先务。他把诗经诗经古韵分为十部,奠古韵分为十部,奠定了古音学的基础。定了古音学的基础。乾嘉学者乾嘉学者继其踵,更由音而义,继其踵,更由音而义,由音而形,知形音义有古今之变,于是搜集经史百家由音而形,知形音义有古今之变,于是搜集经史百家以证小学,形音义互相推求,综合研究,把训诂学推以证小学,形音义互相推求,综合研

70、究,把训诂学推上新的高峰。例如上新的高峰。例如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朱骏声朱骏声说说文通训定声文通训定声都不局限于文字形体的考证,而是把文都不局限于文字形体的考证,而是把文字看做记录语言的符号,以历史的研究考察每个时期字看做记录语言的符号,以历史的研究考察每个时期的文献资料,探讨字词的演变规律。的文献资料,探讨字词的演变规律。2 2、因声求义普遍运用、因声求义普遍运用 明末明末陈第陈第已经发现古音不同于今音,他考已经发现古音不同于今音,他考证了许多古今音,著成证了许多古今音,著成毛诗古音考毛诗古音考。顾炎顾炎武武创造性的用类比分析方法归纳韵类,从系统创造性的用类比分析方法归纳韵类,从

71、系统的角度研究古音,分古韵为的角度研究古音,分古韵为1010部,奠定了古音部,奠定了古音学的基础。训诂学家门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到求学的基础。训诂学家门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到求音方面来。顾炎武音方面来。顾炎武“读九经自考文始,考文自读九经自考文始,考文自知音始。知音始。”戴震戴震发扬了这一思想,提出了训诂发扬了这一思想,提出了训诂的原理和方法的原理和方法“疑于义者以声求之,疑于声者疑于义者以声求之,疑于声者以义正之。以义正之。”他的学生他的学生段玉裁、王念孙段玉裁、王念孙继承其继承其说,贯穿于实践,为训诂的发展做了巨大贡献,说,贯穿于实践,为训诂的发展做了巨大贡献,代表了清代训诂的最高成就,称代表了清

72、代训诂的最高成就,称“段王之学段王之学”。3 3、古籍整理的全面展开、古籍整理的全面展开 清代学者研究整理古代文献投入了大量清代学者研究整理古代文献投入了大量精力,而且不仅在数量还是质量、广度和精力,而且不仅在数量还是质量、广度和深度,都是空前的。他们不仅新注释了一深度,都是空前的。他们不仅新注释了一批古书,还给已有注释的古书重新做注。批古书,还给已有注释的古书重新做注。他们成功经验和治学方法为后人提供了借他们成功经验和治学方法为后人提供了借鉴,树立了了良好的风范。鉴,树立了了良好的风范。三、清代训诂学成就三、清代训诂学成就清代训诂学成就空前,涌现出了顾炎武、戴震、清代训诂学成就空前,涌现出了

73、顾炎武、戴震、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俞樾等一些博通经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俞樾等一些博通经史、宏大精深的训诂大师和许多精于一科的专史、宏大精深的训诂大师和许多精于一科的专门名家,出现了难以数计的古书注本和一大批门名家,出现了难以数计的古书注本和一大批训诂专注。训诂专注。1.1.周易周易:惠栋:惠栋周易述周易述、汉易学汉易学焦循焦循易章句易章句易释通易释通、王夫之、王夫之周易稗疏周易稗疏、孙星衍孙星衍孙氏周易集解孙氏周易集解2.2.尚书尚书:阎若璩:阎若璩古文尚书疏证古文尚书疏证、江声、江声尚书集注音疏尚书集注音疏、王鸣盛、王鸣盛尚书后案尚书后案、孙星、孙星衍衍尚书今古文注疏尚书今古文注疏、

74、皮锡瑞、皮锡瑞今文尚书考证今文尚书考证王先谦王先谦尚书孔传参正尚书孔传参正3.3.诗经诗经:陈奂:陈奂诗毛氏传疏诗毛氏传疏、胡承珙、胡承珙毛毛诗后笺诗后笺、马端辰、马端辰毛诗传笺通释毛诗传笺通释、王先谦、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诗三家义集疏等等4.4.周礼周礼:江永:江永周礼疑义举要周礼疑义举要、段玉裁、段玉裁周礼汉读考周礼汉读考、孙诒让、孙诒让周礼正义周礼正义儒家经书的新注本儒家经书的新注本5.5.仪礼仪礼:凌廷堪:凌廷堪礼经释例礼经释例胡培翬胡培翬仪礼正义仪礼正义段玉裁段玉裁仪礼汉读考仪礼汉读考张惠言张惠言仪礼图仪礼图等。等。6.6.礼记礼记:孙希旦:孙希旦礼记集解礼记集解朱彬朱彬礼记训纂礼记训

75、纂7.7.左传左传:顾炎武:顾炎武左传杜解补正左传杜解补正,惠栋,惠栋春秋春秋左氏补事左氏补事刘文淇刘文淇左传旧疏考证左传旧疏考证等等等等8.8.公羊传公羊传:孔广森:孔广森春秋公羊通义春秋公羊通义、陈立、陈立公公羊疏羊疏等等等等9.9.穀梁传穀梁传:许桂林:许桂林穀梁释例穀梁释例钟文蒸钟文蒸穀梁经穀梁经传补注传补注等等。等等。10.10.论语论语:刘台拱:刘台拱论语骈枝论语骈枝、刘宝楠、刘宝楠论语正论语正义义等等11.11.孟子孟子戴震戴震孟子字义疏证孟子字义疏证焦循焦循孟子正义孟子正义等等12.12.孝经孝经皮锡瑞皮锡瑞孝经郑注疏孝经郑注疏丁宴丁宴孝经述注孝经述注孝经征文孝经征文等等史书的

76、注疏也很多:史书的注疏也很多:1.1.史记史记杭世骏杭世骏史记考证史记考证梁玉绳梁玉绳史记志疑史记志疑郭嵩焘郭嵩焘史记札记史记札记等等2.2.汉书汉书的注本有沈钦韩的注本有沈钦韩汉书疏证汉书疏证王先谦王先谦汉书补注汉书补注钱大昕钱大昕汉书辨疑汉书辨疑等等3.3.后汉书后汉书的注本有惠栋的注本有惠栋后汉书补注后汉书补注钱大昭钱大昭后汉书辨后汉书辨疑疑沈钦韩沈钦韩后汉书疏证后汉书疏证王先谦王先谦后汉书集解后汉书集解等等4.4.三国志三国志注本有杭世骏注本有杭世骏三国志补注三国志补注钱大昭钱大昭三国志辨三国志辨疑疑赵一清赵一清三国志补三国志补等等5.5.国语国语的注本有洪亮吉的注本有洪亮吉国语韦昭注

77、疏国语韦昭注疏汪远孙汪远孙国语考国语考异异国语发正国语发正董增龄董增龄国语正义等国语正义等6.6.战国策战国策的注本有林春溥的注本有林春溥战国纪年战国纪年顾广圻顾广圻战国策札战国策札记记等等子部、集部重要的注疏有:子部、集部重要的注疏有:戴望戴望管子校正管子校正、郝懿行、郝懿行荀子补注荀子补注、王、王先谦先谦荀子集解荀子集解、王先慎、王先慎韩非子集解韩非子集解、郭庆藩郭庆藩庄子集解庄子集解、孙诒让、孙诒让墨子间诂墨子间诂、孙星衍孙星衍晏子春秋音义晏子春秋音义、毕沅、毕沅老子道德经老子道德经考异考异、任大椿、任大椿列子释文列子释文、王夫之、王夫之楚辞楚辞通释通释、戴震、戴震屈原赋注屈原赋注、孙志

78、祖、孙志祖文选李文选李注补正注补正、朱珔、朱珔文轩集解文轩集解、王琦、王琦李太白李太白诗集注诗集注等等。等等。文献训诂著作:文献训诂著作:训诂专书:训诂专书:戴震戴震转语转语方言疏证方言疏证;阮元;阮元释门释门经经籍纂诂籍纂诂古书古训古书古训;郝懿行;郝懿行尔雅义疏尔雅义疏;王念孙王念孙广雅义疏广雅义疏;段玉裁;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说文解字注;官修官修康熙字典康熙字典等等“说文四大家说文四大家”:段玉裁: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说文解字注朱骏声: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说文通训定声桂桂 馥:馥:说文解字义证说文解字义证王王 筠:筠:说文句读说文句读、说文释例说文释例四、清代的治学特点四、清代的治学特点1.1

79、.好学深思好学深思 汉儒治学重视名物考证,朴实无华,但好学而不汉儒治学重视名物考证,朴实无华,但好学而不思,笃守师法,信古不疑。宋儒治学不重根本,空言思,笃守师法,信古不疑。宋儒治学不重根本,空言义理,好思而不学,不守师法,疑古创新。清儒标榜义理,好思而不学,不守师法,疑古创新。清儒标榜汉学,继承了汉学的朴实学风,弃其泥古不思之弊,汉学,继承了汉学的朴实学风,弃其泥古不思之弊,同时又吸收了宋学的好思创新优点,戒其空谈,思而同时又吸收了宋学的好思创新优点,戒其空谈,思而力学,学有所本,不泥师说,推陈出新。力学,学有所本,不泥师说,推陈出新。 “ “汉儒得其制数,失其义理;宋儒得其义理,失汉儒得其

80、制数,失其义理;宋儒得其义理,失其制数其制数” ” 戴震戴震2.2.学风正派学风正派 清代训诂发言了汉代的师承传统,治学有清代训诂发言了汉代的师承传统,治学有宗主,传师法,形成了一些学术派别。但是各宗主,传师法,形成了一些学术派别。但是各派别之间能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不囿于门派派别之间能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不囿于门派之见,学风正派。之见,学风正派。皖派皖派重考据,治学严谨,实重考据,治学严谨,实事求是,于纠正旧注创立新说建树尤多。学者事求是,于纠正旧注创立新说建树尤多。学者有戴震、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等;有戴震、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等;吴派吴派尊尊奉汉学,嗜博好古,于考求汉人传注力勤功深,

81、奉汉学,嗜博好古,于考求汉人传注力勤功深,著名学者有惠栋、王鸣盛、钱大昕等;著名学者有惠栋、王鸣盛、钱大昕等;浙东学浙东学派治史兼及经学,著名学者有万斯同、全祖望、派治史兼及经学,著名学者有万斯同、全祖望、章学诚等;章学诚等;常州学派常州学派学宗学宗公羊传公羊传,主今文,主今文经说,著名学者有庄存之,刘逢禄等。经说,著名学者有庄存之,刘逢禄等。 各学派内部一般都有师承关系,皖派学各学派内部一般都有师承关系,皖派学者王引之受业于其父王念孙,王念孙和段玉者王引之受业于其父王念孙,王念孙和段玉裁受业于戴震,戴震师从江永。裁受业于戴震,戴震师从江永。 即使没有直接的师生关系,学术上也渊即使没有直接的师

82、生关系,学术上也渊源有自。如俞樾治学私淑王念孙父子、焦循、源有自。如俞樾治学私淑王念孙父子、焦循、阮元私淑戴震。尽管学术各有学派,但各学阮元私淑戴震。尽管学术各有学派,但各学派不喜标榜,不相攻讦,学风正派。他们能派不喜标榜,不相攻讦,学风正派。他们能尊重科学,服从真理,互相尊重,交相师友。尊重科学,服从真理,互相尊重,交相师友。师徒之间,同派之内也是可以互相学习,绝师徒之间,同派之内也是可以互相学习,绝无嫉妒。无嫉妒。3.3.方法科学方法科学 清代学者在治学方法上比较注重语言文字清代学者在治学方法上比较注重语言文字的系统性,综合考虑音形义,普遍联系文史哲,的系统性,综合考虑音形义,普遍联系文史

83、哲,视野开阔,治学严谨,方法科学。视野开阔,治学严谨,方法科学。 清代以前的训诂家大都缺乏时代观念,多清代以前的训诂家大都缺乏时代观念,多就一词一义作孤立的研究,率以己意推求,散就一词一义作孤立的研究,率以己意推求,散漫而无系统性。清代学者治学敢于创新,往往漫而无系统性。清代学者治学敢于创新,往往先提出问题,然后钻研古籍,详尽的占有资料,先提出问题,然后钻研古籍,详尽的占有资料,搜求佐证,再经过排比归纳分析,得出结论,搜求佐证,再经过排比归纳分析,得出结论,最后总结条例,推证其余。最后总结条例,推证其余。五、本时期重要学者五、本时期重要学者 顾炎武,字宁人,号亭林,江苏昆山人。顾炎武,字宁人,

84、号亭林,江苏昆山人。清初参加抗清运动,后致力于著述。倡导学行清初参加抗清运动,后致力于著述。倡导学行结合、经世致用的学风,对矫正时弊、恢复汉结合、经世致用的学风,对矫正时弊、恢复汉学的朴实学风做出了巨大努力。治学重考据,学的朴实学风做出了巨大努力。治学重考据,著有著有日知录日知录三十二卷,是其一生考据之结三十二卷,是其一生考据之结晶。考订古音,分古韵为十部,奠定了古音学晶。考订古音,分古韵为十部,奠定了古音学的基础。其它还有的基础。其它还有左传杜解补正左传杜解补正菰中随菰中随笔笔山东考古录山东考古录天下郡国利病书天下郡国利病书肇肇域志域志音学五书音学五书韵补正韵补正等等等等 阎若璩,字百诗,山

85、西太原人。治学长于阎若璩,字百诗,山西太原人。治学长于考据,深究根底。潜心研究考据,深究根底。潜心研究尚书尚书三十年,三十年,著成著成古文尚书疏证古文尚书疏证,考辨古文,考辨古文尚书尚书一一百二十八条,确证为伪作,引起经学界震动,百二十八条,确证为伪作,引起经学界震动,另有另有四书释地四书释地毛朱诗说毛朱诗说潜丘札记潜丘札记等等 戴震,字东原,安徽屯溪人。治学刻苦,精戴震,字东原,安徽屯溪人。治学刻苦,精研广博,重证据,实事求是,不主一家。精于研广博,重证据,实事求是,不主一家。精于音学,分古韵为九类二十五部,首创阴阳对转音学,分古韵为九类二十五部,首创阴阳对转理论。其主要训诂著作有理论。其主

86、要训诂著作有方言疏证方言疏证续方续方言言毛郑诗考证毛郑诗考证中庸补注中庸补注孟子字义孟子字义疏证疏证转语转语等等 王念孙,字怀祖,江苏高邮人。受业于戴王念孙,字怀祖,江苏高邮人。受业于戴震,精于文字音韵训诂校勘之学,对震,精于文字音韵训诂校勘之学,对”因声因声求义求义“训诂理论的创新和实践做了卓越的贡训诂理论的创新和实践做了卓越的贡献,与段玉裁齐名,有献,与段玉裁齐名,有”段王之学段王之学“,代表,代表了清代训诂的最高成就。考证古书训诂,纠了清代训诂的最高成就。考证古书训诂,纠正古书及古代训诂之误,广征博引,多有创正古书及古代训诂之误,广征博引,多有创见,著有见,著有广雅疏证广雅疏证读书杂志读

87、书杂志方言方言疏证补疏证补尔雅郝注刊误尔雅郝注刊误等等惠栋、段玉裁、桂馥、王筠、朱骏声、孙诒让惠栋、段玉裁、桂馥、王筠、朱骏声、孙诒让 王引之、俞樾、郝懿行、阮元等等王引之、俞樾、郝懿行、阮元等等第八节第八节 现代训诂学现代训诂学训诂学的更新训诂学的更新 倡导清初倡导清初”经世致用经世致用“的学风,同时又吸收的学风,同时又吸收西方的学术理论,表现出西方的学术理论,表现出”中学为体,西学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用“的特点。的特点。 从思想体系上来看,训诂学开始建立自己从思想体系上来看,训诂学开始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彻底摆脱了经学附庸的地位形成的理论体系,彻底摆脱了经学附庸的地位形成了独立的科学,以专

88、门之学跻身学林。虽然清了独立的科学,以专门之学跻身学林。虽然清代训诂也有理论方面的研究,诸如代训诂也有理论方面的研究,诸如”音近义通音近义通“等等,但建树不多。完成这一转变的是章炳等等,但建树不多。完成这一转变的是章炳麟、刘师培和黄侃麟、刘师培和黄侃 章炳麟,字太炎,浙江余杭人。他受业于俞樾,又章炳麟,字太炎,浙江余杭人。他受业于俞樾,又问学于黄以周,精通文字音韵训诂,博通经史。早年问学于黄以周,精通文字音韵训诂,博通经史。早年积极投身辛亥革命,晚年在苏州讲学,从事语言文字积极投身辛亥革命,晚年在苏州讲学,从事语言文字研究。一生著作很多,辑成研究。一生著作很多,辑成章氏丛书章氏丛书章氏丛书章氏

89、丛书续编续编章氏丛书三编章氏丛书三编,语言研究方面的代表著作,语言研究方面的代表著作有有国故论衡国故论衡小学答问小学答问文始文始新方言新方言等等等。炳麟继承了传统训诂学的治学精神和治学方法,等。炳麟继承了传统训诂学的治学精神和治学方法,精研文字训诂,是旧学的全面继承者。同时他又接受精研文字训诂,是旧学的全面继承者。同时他又接受了西方普通语言学和比较语言学的理论,用语言观点了西方普通语言学和比较语言学的理论,用语言观点考察文字现象,探索语言文字的起源和发展,章炳麟考察文字现象,探索语言文字的起源和发展,章炳麟是传统小学的集大成者,又是现代语言学的开拓者。是传统小学的集大成者,又是现代语言学的开拓

90、者。他把研究语言作为训诂实践的主要内容,使小学从经他把研究语言作为训诂实践的主要内容,使小学从经学附庸地位解放出来,成为专门之学。还提出把中国学附庸地位解放出来,成为专门之学。还提出把中国传统传统”小学小学“改为改为”语言文字之学语言文字之学“。 刘师培,字申叔,江苏仪征人。早年参加同盟会,刘师培,字申叔,江苏仪征人。早年参加同盟会,宣传反清革命,后加入清官僚端方幕府,后弃政从文,宣传反清革命,后加入清官僚端方幕府,后弃政从文,专事教学著述,曾任四川国学学校教员,北京大学教专事教学著述,曾任四川国学学校教员,北京大学教授,授,国故月刊国故月刊总编。主要著作有总编。主要著作有国学发微国学发微小学

91、发威小学发威经学教科书经学教科书物命溯源物命溯源字义起字义起于字音考于字音考古书疑义举例补古书疑义举例补周礼古注集疏周礼古注集疏等,等,后人辑成后人辑成刘申叔先生遗书刘申叔先生遗书,共,共7474种。种。 刘师培治学宗古文经,侗文字音韵训诂。他发挥刘师培治学宗古文经,侗文字音韵训诂。他发挥音近义通理论,以字音推求字义,用古语明今言,用音近义通理论,以字音推求字义,用古语明今言,用今言通古语,主张据今言通古语,主张据说文说文以求音近字而明声符假以求音近字而明声符假借之理。同时,他又提出借之理。同时,他又提出“治小学者必与社会学相证治小学者必与社会学相证明明”。 黄侃,字季刚黄侃,字季刚, ,湖北

92、蕲春人。幼承家学,后师从章湖北蕲春人。幼承家学,后师从章炳麟学习经学和小学,一生主要从事语言研究和教育炳麟学习经学和小学,一生主要从事语言研究和教育工作。黄侃未能专事著作而早逝,留下大批点校笺识,工作。黄侃未能专事著作而早逝,留下大批点校笺识,其论著和笺识经后人辑录编成其论著和笺识经后人辑录编成黄侃论学杂著黄侃论学杂著黄黄侃论谑杂著续编侃论谑杂著续编文字声韵训诂笔记文字声韵训诂笔记黄侃声韵黄侃声韵未刊稿未刊稿尔雅音训尔雅音训黄季刚先生遗书黄季刚先生遗书等等。黄等等。黄侃治学好学深思,务实致用,博学宏通,于小学、经侃治学好学深思,务实致用,博学宏通,于小学、经史、诸子、诗词、文字和名物制度,文辞

93、义理无不熟史、诸子、诗词、文字和名物制度,文辞义理无不熟悉、黄侃治学严谨,自言五十岁以前不著述,可就在悉、黄侃治学严谨,自言五十岁以前不著述,可就在五十那一年忽然病逝了。黄侃治学强调以音韵贯穿文五十那一年忽然病逝了。黄侃治学强调以音韵贯穿文字训诂,精研古音,订古韵,字训诂,精研古音,订古韵,2828部,古声母部,古声母1919纽,在纽,在训诂实践中以音说义以书证音。黄侃对训诂学的贡献训诂实践中以音说义以书证音。黄侃对训诂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系统总结了前人的治学方法,建立了训诂主要体现在系统总结了前人的治学方法,建立了训诂学的理论体系,使之成为完全独立的学科。学的理论体系,使之成为完全独立的学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招标文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