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艺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书法艺术.ppt(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主讲人-唐中先中国书法艺术书法的衰落我国近代的书法大家也是层出不穷,但是,后备力量不足,到了我们这一代,问题百出。再来看看我们的邻国,像日本,朝鲜等等一些我们周边的国家,他们把中国书法顶礼膜拜,而我们自己却不去珍惜这些宝贵的东西,真的觉得很惋惜现在书法出现的问题u现代“书法家”,仅会写字,字外功太差,甚至,有的“字内功”都很差,沦为字匠。u现代“书法家”,名利心太重,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过多是利用媒体来吹嘘,导致书风日下,令人痛心不已。此外,过重的名利心也会导致他们不得长寿,有背书法修身养性的本意。u现代“书法家”过于追求“师古而不泥古”,一味的大谈“创新”,然而他们根本就未能静心“师古”,
2、何谈“泥古”,所以,这些“创新”也就成了无谓的创新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是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书法的种类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草書行書楷書书法的发展史唐代书法五代书法宋代书法元代书法明代书法先秦书法秦汉书法魏晋书法南北朝书法隋朝书法殷商甲骨文西周大盂鼎铭文西周毛公鼎铭文散氏盘铭文秦石鼓文先秦书法甲骨文殷商甲骨文(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甲骨文发现于一八九九年(清光绪二十五年)。是殷商时期刻写在龟骨,兽骨,人骨上记载占卜,祭祀等活动的文字,是经过巫史加工过的古汉字。严格地讲,只有到了甲骨文,才称得上是书法。因为甲骨文已具备了中
3、国书法的三个基本要素:用笔,结字,章法。而此前的图画符号并不全有这三种要素。图为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商代武丁时期的作品,风格豪放,字形大小错落,生动有致,各尽其态,富有变化而又自然潇洒。不愧为甲骨文书法中的杰作西狭颂埔阁颂张迁碑史晨碑秦汉书法汉代简牍和帛书为隶书主要的墨迹。从已发现的汉简来看,工整谨严的隶书多见于先秦典籍和官方诏令。如居延出土的尧典残简,罗布泊出土的论语残简,武威出土的仪礼简,河北定州出土的论语简,武威出土的王杖诏令简,甘谷出土的桓帝延嘉元年(158)诏书律令等,都是谨严工整的隶书。居延出土汉简,多为修筑边塞、屯田、置亭燧所遗屯戍文书,书写比较草率,似多不经意,而书写面貌也各
4、不相同云梦睡虎地秦简泰山刻石-李斯快雪时晴帖-王羲之中秋帖-王羲之宣示表-钟繇宣示表-钟繇魏晋书法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分裂割据最严重的时期之一。在这种政治、文化秩序混乱的状态下,汉字形体与书法艺术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首先,隶书在不断扩大和普及的应用过程中被逐渐简化。毛笔柔软而富有弹性的特点得以进一步地发挥运用,加强了书写时点画之间的笔势呼应及连续性,从而形成了更适合日常实用性书写的“楷书”,并由此推动了行书、草书的出现。在隶书向楷书转变的过程中,产生了一批兼有这两种书体成分、体现二者交替过渡特征的作品。魏晋书法之盛,使搜集、珍藏、品玩书法作品形成一种社会风气,这又促进了书法创作的繁荣,并直接促
5、进了书法理论的发展。爨宝子碑爨龙颜碑石门铭泰山金刚经南北朝书法南北朝时期,中国书法艺术进入北碑南帖时代。北朝碑刻书法,以北魏、东魏最精,风格亦多资多彩。代表作有张猛龙碑敬使君碑。碑帖之中代表作有:真草千子文。北朝褒扬先世,显露家业,刻石为多,余如北碑南帖,北楷南行,北民南土,北雄南秀皆是基差异之处。如论南北两派之代表作,则是南梁鹤铭。北魏郑文公碑可谓南北双星,北派书写者多为庶人,书不具名,故书法时冠冕,被誉为“书中之圣”,北派王右军真草千字文龙藏寺碑张通妻陶贵墓志优婆塞经高昌任谦墓志隋朝书法隋结束南北朝的混乱局面,统一中国,和之后的唐都是较为安定的时期,南帖北碑之发展至隋而混合同流,正式完成楷
6、书之形式,居书史承先启后之地位。隋楷上承两晋南北朝沿革。下开唐代规范的新局,隋有碑版遗世,多为真书,分四种风格:颜勤礼碑-颜真卿金刚经-柳公权汝南公主墓志卜商帖唐代书法唐初,国力强盛,书法从六朝遗法中蝉脱而出楷书大家以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欧阳通四家为书法主流。总特点结构严谨整洁,故后代论书有“唐重间架”之说,一时尊为“翰墨之冠”延至盛唐歌舞升平,儒道结合,李邕变右军行法,独树一帜,张旭,怀素以颠狂醉态将草书表现形式推向极致,孙过庭草书则以儒雅见长,余如贺知章,李隆基亦力创真率夷旷,风骨丰丽之新境界。而颜真卿一出纳古法於新意之中,生新法于古意之外。董其昌谓唐人书取法,鲁公大备。到晚唐五
7、代,国势转衰,沈传师。柳公权再变楷法。以瘦劲露骨自矜。进一步丰富了唐楷之法,到了五代,杨凝式兼采颜柳之长。上蒴二王,侧锋取态,铺毫著力,遂於离乱之际独饶承平之象,也为唐书之回光。五代之际,狂禅之风大炽,此亦影响到书坛,“狂禅书法”虽未在五代一显规模,然对宋代书法影响不小。韭花帖神仙起居发帖王建哀册李升哀册妙法连华经卷五代书法中国五代、宋、辽、金,是中国书法史上继晋、唐之后的一个具有鲜明特点的时期。这一时期由于战乱和政局不稳,呈现出复杂局面。五代十国书法这一时期,朝代频繁更替,战乱不已,人们有一种不安的心绪,再加唐人已把书法上的法度发展到相当完善的境地,于是书法家们转向以书法抒发个人意趣的轨道,
8、在这方面取得高度成就的是杨凝式。宋代书法宋朝(9601279)是一个软弱的王朝,阶级、民族矛盾尖锐。北宋初期的书法仍然沿续唐代余波,仿颜体的有李建中、杜绶、欧阳修、蔡襄等;学张旭、怀素草书的有苏舜钦、杜衍等;学李阳冰等小篆的有徐铉、徐锴、郭忠恕、释梦英等。他们构成了北宋书坛的主体,虽都得自唐代,但已变唐人书法的深雄气魄为雍容端丽。在这些书法家当中,最享盛名者为李建中和蔡襄两人赤壁赋 -苏轼罗池庙碑-苏轼花气熏人帖-黄庭坚宋代书法杂诗某某贤节选杂诗元代书法元代书法,在至元以前多受金代影响,继承颜真卿和苏轼、米芾的余绪,善书者虽不少,但成就不十分显著。大德至延间赵孟、鲜于枢等人崛起,提倡广泛师法古
9、人名迹,特别强调直接取资晋、唐,轻视南宋的近体。他们身体力行,对古代诸大家的名迹进行广泛的探索和认真的临学,在学习古人的传统基础上“托古改制”,使晋、唐的传统法度得以恢复和发展,扭转了南宋以来由于士大夫多“趋时贵书”形成的所谓“恶札流饰”的积习,开启了元代的书法风格。因此,赵孟、鲜于枢被称为元代书坛的“巨擘”。行草七言诗轴-文征明行书七律诗轴-唐伯虎明代刻帖继承了宋代的传统,仍以汇集刊刻历代名人法帖为主。早期所刻的东书堂帖、宝贤堂帖和后来的停云馆帖、真赏斋帖、余清斋帖、来禽馆帖、戏鸿堂帖、墨池堂选帖、郁冈斋墨妙、玉烟堂帖等,都是这一类的著名法帖。与此同时,一些文人雅士搜寻祖本淳化阁帖的兴趣也十
10、分浓厚滕王阁序-王宠唐寅落花诗-祝允明明代书法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 古诗四帖传为张旭所书。纸本,草书,写于五色笺上,共40行。纵28.8厘米,横192.3厘米。原迹现藏辽宁省博物馆。张旭古诗四帖隋唐时期的书法张旭,字伯高,吴县(江苏苏州)人,唐开元年间曾在常熟任县尉。唐国史补等史书记载,他性嗜酒,常喝得酩酊大醉,醉后呼叫狂奔,然后挥笔写字,有时竟用头发沾着墨汁疾书,洒醒后观赏自己的书法,龙飞凤舞,飘逸万态,以为有神力相助。常熟人民为了纪念张旭,直到今天,城内东门方塔附近还保留着一条“醉尉街”。旧时,城内还曾建有“草圣祠”,祠内的一副楹联“书道入神明,落纸云烟,今古竞传八法;洒狂称草圣,满堂风雨,
11、岁时宜奠三杯”,表达了邑人对这位“草书之圣”的深深崇敬。张旭终年帖隋唐时期的书法张旭十五日帖张旭肚痛帖 肚痛帖,传为唐张旭书。草书6行,共30字。释文: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所/致欲服大黄汤/冷热俱有益。隋唐时期的书法怀素怀素(737799),俗姓钱,湖南零陵人。他是书法史上领一代风骚的草书家,与唐代另一草书家张旭齐名,人称“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所谓“醉素”,缘由这位出家人嗜酒茹荤,醉后“草圣欲成狂便发”,字字笔走龙蛇,“风骤雨旋”,笔下气势磅礴,着实给人以“剑气凌云”的豪迈感。怀素的草书用笔圆劲,“使转如环”,所学对象不拘一格大自然、长辈、再传弟子,甚至在公孙大娘的舞剑中也能颖悟笔法
12、。此种精神,是这位大书家成为大器的奥秘所在。隋唐时期的书法怀素书蕉图(国画)隋唐时期的书法怀素自叙帖(之一)隋唐时期的书法怀素论书帖 草书墨迹,纸本,纵38.5厘米,横40.5厘米,9行共85字。 隋唐时期的书法怀素小草千字文 贞元十五年(799年)书,怀素千字文有多种,而以“小字贞元本”为最佳,又称千金帖,绢本,84行1045字。明人莫如中说:“怀素绢本千字文真迹,其点画变态,意匠纵横,初若漫不经思,而动遵型范,契合化工,有不可名言其妙者。”此本为怀素晚年所书,当为绚烂之极而复归平淡之作,故历来为书林所重。隋唐时期的书法怀素自叙帖(之一) 自叙帖,纸本,纵28.3厘米,横775厘米,126行
13、,共698字。帖前有李东阳篆书引首“藏真自叙”字。原迹现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 自叙帖是怀素晚年草书的代表作。通篇为狂草,笔笔中锋,如锥划沙盘,纵横斜直,无往不收,上下呼应,如急风骤雨。由此可以想见当年操觚之时,心手相师,豪情勃发,一气贯之的情景。明代安岐谓此帖“墨气、纸色精彩动人,其中纵横变化,发于毫端。奥妙绝伦,有不可形容之势”。隋唐时期的书法王羲之王羲之,字逸少,東晉開國宰相王導的侄兒。他的父親王曠很喜歡寫字,也蒐集了許多前人討論書法的文章。王羲之深受父親的影響,對書法藝術,從小就有濃厚的興趣。當時最有名的書法家衛夫人,在看了王羲之的字後,非常驚異,不但收他做學生,還斷定王羲之將來的成就,
14、必定在他之上王羲之的書法,正楷與行書都非常有名,被書法評論家許為正體的書聖,到了中年以後,心性愈來愈豪邁灑脫,特別喜歡寫草書,他的行草,看來是任意發揮,無拘無束,沒有任何規則可循;但事實上,一筆一畫,自有它的情趣和神韻,後人稱讚他的草書如天馬行空,可見他行草的造詣,已達到隨心所欲的化境。有一次,他和幾位朋友遊會稽的蘭亭,飲酒賦詩,豪興大作,當場用鼠毫即興寫出,揮灑自如,流露出大塊淋漓的生機。可惜後來唐太宗遺詔殉葬,後人再也看不到蘭亭集序的真蹟了。蘭亭集序,成為藝術史上的珍寶,在序中每一個字的筆觸和寫法各不相同王羲之不但是一位偉大的書法家,他的個性樸拙,灑脫自然,又充滿著對國家、對社會、對人群以
15、及對動物的愛心;有至情、至性、至愛才能完成傳世不朽的藝術名作。王羲之的樂毅論及蘭亭序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欧阳询(557641),唐初著名书法家,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省长沙市)人。他历经陈、隋、唐三个朝代,在隋时书法就很有名,曾任太常博士;唐高祖即位,官给事中,与裴矩、陈叔达共同编纂艺文类聚。唐太宗时历任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据史书记载,欧阳询“虽貌甚寝陋,而聪明绝伦,读书即数行俱下,博览经史,尤精三史”。早年他专学二王(羲之、献之)书,并吸取六朝北派诸家的长处,勤学苦练,融会贯通,从摹体中脱出,独创一派书风,其书以“险劲瘦硬”的风貌著称,史称“欧体”。欧体开创了唐代楷书的先端,对后世影响很
16、大,他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唐初四大书家”。隋唐时期的书法欧阳询化度寺碑隋唐时期的书法欧阳询皇甫诞碑隋唐时期的书法颜真卿颜真卿(709785),唐京兆万年人,字清臣。开元进士,迁殿中侍御史,为奸臣杨国忠所恶,出为平原太守,故世称颜平原。安史之乱,颜真卿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德宗时李希烈叛,宰相卢杞衔私恨使颜真卿往劝谕,为希烈所留,忠贞不屈,被缢杀。他从褚遂良,张旭得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遒劲舒和,一变古法,自成一格,人称“颜体”。宋人欧阳修评云:“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庄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见
17、宝于世者不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隋唐时期的书法颜真卿墓(位于河南偃师市山化乡汤泉村)隋唐时期的书法颜真卿多宝塔碑隋唐时期的书法颜真卿中兴颂隋唐时期的书法颜真卿祭侄文稿 行草墨迹。纵28.2厘米,横72.3厘米,25行,共230字。此帖本是稿本,原不是作为书法作品来写的,但正因为无意作书,所以使此幅字写得神采飞动,笔势雄奇,姿态横生,得自然之妙。隋唐时期的书法颜真卿 勤礼碑 隋唐时期的书法柳公权柳公权(778865),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官至太子少师,故世称“柳少师”。他初学王羲之并精研欧阳询、颜真卿笔法,然后自成一家。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较之颜体,柳字则稍清瘦,故有“颜筋柳骨
18、”之称。穆宗尝问柳公权用笔之法,公权答云: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穆公为之改容,知其“笔谏”也。后世学书者不少以柳字为楷模。隋唐时期的书法柳公权玄秘塔碑(局部)隋唐时期的书法柳公权神策军碑隋唐时期的书法1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欧波等,世称“赵松雪”。宋太祖子秦王德芳十世孙。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后人称“赵吴兴”。赵孟頫以全面向古典尤其是晋唐学习的方式,在楷、行、草、隶、篆等各个领域重新建立严谨的法度,树立古典风格的权威价值,从而矫正了南宋书法学时风、轻法度的巨大缺陷,使书法发展迈入一条较为健康的轨道。他的书法思想、风格,不仅主宰了整个元代的书法,甚至直接影响了明代前中期书法的
19、发展。传世墨迹有胆巴碑、妙严寺记、六体千字文、玄妙观重修三门记、仇锷墓志铭、归去来兮辞、赤壁赋、洛神赋、兰亭十三跋、汲黯传、道德经等等。赤壁赋该帖分行布白疏朗从容,用笔圆润遒劲,宛转流美,风骨内含,神彩飘逸,尽得魏晋风流遗韵。仇锷墓碑铭于延祐六年(公元1320年)书,是其晚年力作。运笔方整有力,遒丽老健,一笔不苟,骨气深稳,与常见赵书妩媚甜润不同。赵孟頫的书法以楷书和行书最好。此书是他楷书代表作之一,他的楷书用笔流畅随意,但又出规入矩,法度森严,其结体疏朗俊秀,飘逸洒脱,几乎无瑕疵可言。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于四川)人。他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以诗文称著于世,世称“三苏”。
20、代表作有黄州寒食诗帖、新岁展庆帖洞庭春色赋丰乐亭记等。黄州寒食诗帖彰显动势,洋溢着起伏的情绪。诗写得苍凉惆怅,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通篇起伏跌宕,迅疾而稳健,痛快淋漓,一气呵成。苏轼将诗句心境情感的变化,寓于点画线条的变化中,或正锋,或侧锋,转换多变,顺手断联,浑然天成。洞庭春色赋笔意雄劲,姿态闲雅,潇洒飘逸,而结字极紧,集中反映了苏轼书法“结体短肥”的特点。王世贞云:“此不惟以古雅胜,且姿态百出,而结构谨密,无一笔失操纵,当是眉山最上乘。观者毋以墨猪迹之可也。”乾隆曾评:“精气盘郁豪楮间,首尾丽富,信东坡书中所不多见。”黄庭坚黄庭坚 , 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江西修水人。后
21、世称他黄山谷。宋史文苑传称他:“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天下称为四学士。”书法博采众长,结体中宫紧凑而外围宽博,用笔左右纵横,如摇双橹,代表作有书李白忆旧游诗帖、诸上座帖、松风阁诗卷、花气熏人帖等。花气熏人帖草书,纸本。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帖第二行还斤斤于行草之间,似觉拘谨,从第三行开始便洋洋洒洒,一任自然,于点画亦不大注意,而极得天然之妙。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七言诗作并行书,墨迹纸本,纵328厘米横2192厘米,全文计29行,153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其风神洒荡,长波大撇,提顿起伏,一波三折,意韵十足,不减遒逸
22、兰亭,直逼颜氏祭侄,堪称行书之精品。米芾米芾初名黻,字元章,号火正后人、襄阳漫仕。襄阳人。在书法方面,他在宋四家中虽同为尚意,但更多的属于传统尚法派,恪守晋法,自题斋号为宝晋斋。崇尚二王,深得二王父子笔意,尤其擅长临摹,人称其字为集古字。同时他提倡在二王基础上概括出来的平淡天真的意趣。代表作:蜀素帖苕溪诗卷珊瑚帖多景楼诗虹县诗研山铭论书帖元日帖等。蜀素帖此帖用笔多变,正侧藏露,长短粗细,体态万千,充分体现了他“刷字”的独特风格。结字也俯仰斜正,变化极大,并以欹侧为主,表现了动态的美感。论草书帖,草书。纸本。随笔一则。纵247厘米,横3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帖取法晋人,字里行间流露出米芾书
23、法颠放舒展的独特风格。蔡襄蔡襄(10121067年),字君谟,兴化仙游(今福建省仙游县)人。官至端明殿学士,世称蔡端明。蔡襄楷、行、草书皆能。蔡襄书法宋人皆奉为第一,尤为欧阳修、苏东坡所推崇,苏东坡认为他本朝第一。传世书迹很多,楷书有万安桥记、昼锦堂记等,行书有澄心堂帖、自书诗卷等。澄心堂帖全文以行楷写成,結构端正略扁,字距行宽紧合适,一笔一划都甚富体态,工致而雍容,颇具晋唐人的韵致。蔡襄扈从帖,纸本行书,纵23.3厘米,横21.4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扈从帖为治平三年(公元1066年)蔡襄五十五岁时作,用笔一笔不苟,疏朗婉健,雍容大度,颇具晋唐遗风。宋徽宗书法瘦金体郑燮(1693-1765
24、)清代著名画家。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县令。书法杂用篆、隶、行、楷并以隶为主,兼有画意的美感,独创一格,自调用为六分半书,人称之谓“乱石铺街”体。邓石如(1743-1805),安徽怀宁人,原名琰,字石如,号顽伯,完白山人,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山东诸城人,官至东阁大学士,他的书法以行书著称,用笔浓厚,而内含骨力。人称“浓墨宰相”。吴昌硕(1844-1927)浙江安吉人。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多别号,常见者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石尊者等。我国近代金石、书、画大师。著有缶庐
25、集、缶庐印存。何绍基(17991873)阮元门生。书从颜真卿出,生动圆熟。继邓石如后,极力推崇碑学。主张“书家须自立门户”。执笔用回腕法。这种执笔法远离正常生理习惯,故每次写字须“通身力到”,每次写完“汗湿襦衣”。别有趣味。康有为(18581927)中国近代史上如雷贯耳的人物。著有广艺舟双楫,成为晚清碑学理论的总结。所论将帖学一系全盘否定,有失偏激,然而对当时积弱的帖学,不无棒喝之功。康有为醉心于摩崖书风,写字时不计工拙,以意导笔。作品雄强恣肆。下面是我自己闲时写的些东西,给大家看看!有不到之处,还望指正。李白诗-行书横幅左边是一条幅.右边为一幅对联,皆用隶书写成此两幅作品,皆是篆书,均摘自楷书作品篆刻-右上为随行章,左下为名章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