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统计基础知识》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76882855 上传时间:2024-08-20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3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统计基础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2012《统计基础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2012《统计基础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2012《统计基础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2012《统计基础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统计基础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统计基础知识》(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统计基础知识统计基础知识李承东 一.总论二.统计调查三.统计整理四.统计指标五.时间序列六.统计指数七.统计报告 一.总论1.统计的相关概念2.统计学的基本概念3.统计的过程统计的相关概念.统计的产生与发展统计的产生: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统计产生于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统计的发展:统计是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管理要求的提高而发展(统计包括统计理论和统计实践两大部分)统计:是指对某一社会经济现象的数据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等方面的活动总称。.统计涵义统计工作 (统计实践)统计资料 (统计成果)统计学 (统计理论)统计涵义的关系(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总体与个体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

2、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构成的整体.(其中:同一性质是构成总体的必要条件,也是总体的一个重要特征)个体:是指构成总体的每一个个别事物单位(又称总体单位)总体按其包括的个体数多少不同分:有限总体,无限总体总体与个体的关系总体是由个体所组成当统计研究目的和任务不同时,总体与个体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例:研究江苏省或苏州市时)样本与样本单位样本:是指从总体中抽取出来的作为代表总体的由若干个个体组成的集合体样本单位:是指构成样本的每一个个体单位样本的特点样本单位必须来源于总体内部从总体中可以抽取许多种不同的样本样本是总体的代表对样本的调查是为了推断总体的特征指标与标志指标:理论上是指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

3、的概念(名称)实际工作上是指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具体数值(具体数值包括具体时间,地点,数值三个方面)例如:2011年苏州市GDP10500亿元2000年末苏州市常住人口1176.91万人,户籍人口637.77万人指标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分: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数量指标指反映总体现象发展水平和规模的指标(外延指标)质量指标是指反映总体现象效率和质量的指标(内涵指标)标志:是反映个体特征的名称标志按其性质不同分: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数量标志是指反映个体数量特征的名称(必须用数量表示,例:年龄,工资等)品质标志是指反映个体性质特征的名称(不能用数量表示,例:性别,文化程度等)指标与标志的关系两者

4、的区别: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而标志是说明个体的指标必须用数量表示而标志有用数量表示的数量标志和不能用数量表示的品质标志二种二者的联系许多数量指标的具体数值都是由个体的数量标志值汇总形成的当统计研究目的不同时,数量指标与数量标志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例:研究江苏省或苏州市的GDP时)变异和变量变异:是指标志在个体的具体表现之间的差异(变异是统计的前提条件)(不变标志和可变标志)(可变数量标志和可变品质标志)总体的基本特征: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变量:是指可变的数量标志(变量的具体表现称变量值)连续变量:可以用小数点表现(例:身高,体重等))离散变量:不能用小数点表现(例:职工人数等)统计的过程统计的职

5、能信息(最基本职能)咨询监督统计的工作过程一个完整的统计工作要经过四个阶段1.统计设计阶段2.统计调查阶段3.统计整理阶段4.统计分析阶段统计的认识过程(统计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过程)从定性认识(统计设计)到定量认识(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再到定量认识与定性认识相结合(统计分析)。质量质的认识过程二.统计调查1.统计调查的相关概念2.统计调查方案3.统计调查的方式4.统计资料搜集的方法5.统计调查资料的质量控制统计调查的相关概念统计调查:是指根据统计设计方案对调查的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组织有计划系统地向客观实际搜集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搜集统计资料包括初级原始资料和次级资料二个方面初级资料是指

6、原始统计资料(统计调查主要是对原始资料的搜集)次级资料是指已经经过加工整理的资料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准确性、及时性、全面性统计调查的种类(1)按范围不同分:全面调查(全面统计报表、普查)非全面调查(非全面统计报表、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2)按登记时间是否连续分:连续调查(一般为时期指标的统计调查)不连续调查(一般为时点指标的统计调查)(3)按组织方式不同分:统计报表制度(统计报表)专门调查(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 统计调查方案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应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确定调查目的(是统计调查方案的关键)确定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调查对象:是指被调查现象的总体调查单

7、位:是指被调查现象的每一个个体报告单位:是指被调查现象填报统计调查表的基本单位选择调查方式和方法调查方式(统计报表、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调查方法是指搜集统计资料的方法调查项目和调查表调查项目:是指对被调查单位所要搜集内容的标志名称在确定调查项目时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调查项目的涵义必须明确,不能含糊不清第二:设计调查项目时,既要考虑调查任务的需要,又要考虑实际情况第三:调查项目之间应尽可能做到相互关联,使取得的资料可以相互对照,便于检查调查资料的准确性调查表:是指被调查单位搜集原始资料填制的统计表调查表一般由表头、表体和表脚三个部分组成表头:是指调查表的名称表体:是指调查的具

8、体内容(是调查表的主要部分)表脚:主要包括调查人和填报人的签名和调查日期等调查表分单一表和一览表两种形式单一表是指每张调查表只登记一个调查单位的资料一览表是指在一张调查表上可以登记若干个调查单位的资料调查时间、调查期限和调查空间调查时间:是指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调查期限:是指从统计调查登记工作开始到报送资料结束为止的时间期限调查空间:是指统计调查的范围调查的组织计划(主要包括调查的组织领导机构、调查人员的组成和培训、调查经费的预算和开支以及调查实施计划等)统计调查的方式定期统计报表(是我国搜集基本统计资料的主要方式) (原始记录统计台帐统计报表)统计报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自上而下统一布置,自下

9、而上逐级上报基本统计资料的一种报告制度(统一指标、统一分组、统一报送时间和统一报送程序)普查(主要用于了解一个国家的国情国力,为国家制定方针政策规划提供依据)普查是指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普查比其他任何调查方式所搜集的资料都更全面、更系统,但普查涉及面较广,工作量较大,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较多在组织普查工作时,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统一普查的标准时间第二:普查登记工作应在整个普查范围内同时进行第三:同类普查的内容和时间应尽可能保持连贯性(普查组织形式:组织专门普查机构、由被调查单位自行填报)抽样调查(抽样推断)抽样调查:是指从被研究现象的总体中按随机原则抽选一部分样本单位进行调查,并

10、将其调查结果推断总体指标的一种调查方法抽样调查与其他非全面调查相比有三个特点第一:样本是从按随机原则抽取第二:每个个体被抽中的概率是已知的或者是可以计算出来的第三:根据样本的调查结果可以推断总体指标数值抽样调查的抽样方法(最基本的有四种)简单随机抽样(纯随机抽样)分层抽样(分类抽样)系统抽样(机械抽样)整群抽样抽样误差是指在抽样调查中,用样本指标推断总体指标时,由于样本各单位的结构情况不足以代表总体的状况而产生的误差(又称代表性误差)影响抽样误差的主要因素:样本单位数目的多少个体标志变动程度的大小抽样方法的不同重点调查重点抽样:是指对总体中的重点单位所进行的调查重点单位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单位

11、数占总体单位总数的比重较小标志值占总体标志总量的比重较大(例:对我国十大钢铁企业的调查)重点调查的特点:能以较少的投入,较快的速度取得某些主要标志的基本情况典型调查典型调查:是指对总体中的典型单位所进行的调查典型单位是指在被调查对象中具有代表性的单位(是由调查者按主观意识分析决定的)典型调查的特点:具有灵活机动,通过少数典型即可取得深入 详实的统计资料统计资料搜集的方法初级原始资料搜集的方法直接观察法(调查人员亲临现场调查)报告法(统计报表)面谈访问法(入户访问法、街上拦截访问法)邮寄访问法(邮寄问卷)电话访问法互联网访问法(电子邮件问卷)次级资料搜集(又称文案调查)企事业单位统计资料的搜集原

12、始记录统计台账统计报表统计资料报送的形式传统的报送方式(邮寄报送、电话报送、磁介质报送)计算机数据处理和远程传输其他报送方式(互联网直报)统计调查资料的质量控制统计调查误差有二种登记性误差:是指由于调查过程中各个环节上的工作差错而产生的误差(主要有:计量错误、记录错误、计算错误、抄录错误、汇总错误等)代表性误差:是指用样本指标推断总体指标时所产生的误差(一般只产生于抽样调查)(登记误差是可以避免但不可测的,而代表性误差是可测但不可避免的)控制统计调查误差的途径对登记性误差的控制方法:加强统计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做好统计基础工作(建立健全计量工作、原始记录、统计台账等)加强对统计数据资料的质量检查

13、对代表性误差的控制方法:严格遵守随机原则抽选样本调整样本容量改进抽样调查的方式方法三、统计整理1.统计整理的相关概念2.统计分组3.统计分布4.统计表统计整理的相关概念统计整理的概念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与要求,对统计调查所取得的各种原始资料进行审核、分类、汇总,使之系统化、条理化,科学化,从而形成能够反映总体特征的综合资料的过程。统计整理的意义作用(统计工作过程的中心环节)是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渡过程是人们对个别现象的认识上升到总体现象认识的重要阶段在统计工作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统计调查的继续和深入,又是统计分析和预测的基础和前提统计整理的步骤设计和编制统计整理方案(统计

14、整理的前提)对调查的原始资料进行审核与检查(统计整理的前提)对原始资料进行统计分组和统计汇总(统计整理的基础和中心) 编制统计表或绘制统计图(统计整理的结果)统计分组(是统计整理的关键)统计分组:是根据统计研究任务和对象的特点,按某种标志将总体划分为若干个组成部分的一种方法(统计分组对总体而言是“分”,对个体而言是“合”)统计分组的要求是:组内性质相同,组间性质相异统计分组的关键是: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统计分组的作用凸显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划分社会经济现象的类型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内部结构分析现象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统计分组的原则科学性完整性互斥性统计分组的方法选择分组标志(原则)根据研究目的

15、与任务选择分组标志选择最能反映现象本质或主要特征的分组标志根据现象所处的具体条件选择分组标志(历史条件、经济条件等)划分各组界限(组内性质相同,组间性质相异)按数量标志分组划分各组的界限(量变到质变)按品质标志分组划分各组的界限(统一分类目录) 统计分组体系 简单分组和平行分组体系 简单分组:是指对总体按一个标志所进行的分组 平行分组体系是指由若干个简单分组构成的分组体系 复合分组和复合分组体系 复合分组:是指对总体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标志重叠交叉起来所进行的分组 复合分组体系是指由若干个复合分组构成的分组体系统计分布(分配数列)统计分布:是指按某一个标志分组后,总体各单位在各组间的分布(次数分

16、布)统计分布的二个要素:按某一标志所分的组各组间的单位数(次数)分配数列的种类品质数列: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变量数列: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变量数列又可分连续变量数列和离散变量数列)变量数列的的编制单项变量数列(单项数列)分组标志值是单一的情况下形成的变量数列组距变量数列(组距数列)组距数列又可分为等距数列和不等距数列组限:(上限为组内最大值、下限为组内最小值)组距上限下限组数:是指所分组的个数(组数越多则组距就越小,反之组数越少则组距就越大,两者成反比关系)组中值:组内上限与下限之间的中间值 闭口组组中值的计算开口组组中值的计算(缺上限或缺下限)缺上限开口组的组中值缺下限开口

17、组的组中值(相邻组的上下限有时会重叠,当重叠时应遵守“上限不在组内”的原则) 频数与频率频数是指各组的单位数,也称次数(频数实际上也是各组标志值的权数,用以权衡各组作用的大小)频率是指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总数的比重(各组的频率均大于0,各组的频率总和等于1或100%)统计分布的表示方法列表法图示法(直方图、折线图、曲线图、饼图等)(正态分布又称钟形分布:中间大,两头小的分布形状)统计表统计表是用于表现统计资料整理结果的最普遍形式统计表的主要作用:阅读方便,一目了然便于对照比较,发现现象之间的规律便于汇总和审查便于计算和分析统计表是由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和指标数值四部分组成统计表从内容上分

18、为二个部分组成主词:反映现象的总体及其组成的部分宾词:反映总体的指标及其数值的部分统计表的分类按作用不同分:调查表、整理汇总表、分析表按主词是否分组不同分:简单表、简单分组表、复合分组表(统计表的格式一般采用“开口”式,即表的左右两端不封口)四、统计指标1.统计指标的相关概念2.总量指标3.相对指标4.平均指标5.变异指标统计指标与指标体系统计指标:是指反映总体现象综合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具体数值统计指标的作用:从认识的角度它是记录社会经济现象变化发展的工具,也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数量规律的手段从社会管理和科学研究的角度它是提供以数量表现的事实,也是进行社会管理和科学研究的基本依据统计指标体系:是

19、指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构成的整体统计指标的二个特点:同质事物的可量性量的综合性统计指标的种类按其内容不同分:数量指标(外延指标)、质量指标(内涵指标)按其作用和表现形式不同分(四大类)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标志变异指标总量指标(最基本的统计指标)总量指标是反映现象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总规模总水平的最基本综合指标总量指标的作用:(包括三个方面)是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起点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规模、国情国力的基本指标,也是为各级管理工作制定方针政策措施的重要依据是计算其他统计指标的基础总量指标的种类按其内容不同分:总体单位总量总体标志总量按其时间状况不同分:时期指标:是反映总体在某一时间

20、段内总规模总水平的总量指标时点指标:是反映总体在某一时刻状态上总规模总水平的总量指标时间指标与时点指标的区别:时期指标数值大小与时间间隔长短有直接关系,而时点指标数值大小则与时间间隔长短没有直接关系时期指标的不同期数值可以直接相加,而时点指标的不同期数值不能直接相加时期指标数值通常是连续不断登记汇总,而时点指标数值则是一次性登记取得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三大类)实物单位(自然实物单位、度量衡实物单位、标准实物单位、复合单位)价值单位(现行价、不变价)劳动时间单位(工时、工日)4.总量指标的统计要求要有明确的统计含义并使用科学的统计方法计算实物指标时要注意现象的同类型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相对指标相对

21、指标是指由二个相互联系的指标之比(相除)相对指标的计量单位有二类无名数(倍数、系数、成数、百分数、千分数等)有名数(复合名数:由原分子、分母计量单位复合而成)相对指标的作用可以反映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程度,说明总体现象的工作质量,经济效益和经济实力等情况可以表示事物的内部结构、比例关系以及发展速度,为深刻认识事物本质提供依据可以使原来不能直接相比的数量关系变为可比,有利于对所研究事物的比较和分析相对指标的种类和计算根据研究目的和对比基础不同相对指标可分为:同一总体内部之比的相对指标(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计划执行进度相对指标、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等五种)不同总体之间对比的相对

22、指标(比较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二种)相对指标的计算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例:某产品单位成本上月计划100元/件,上月实际为98元/件,问是否完成计划?计划完成程度是多少?)评价方法:当计划数为最大限额时,计划完成程度越小越好,不足100%部分为超计划完成部分,反之超过100%部分为未完成计划部分。 当计划数为最小限额时,计划完成程度越大越好,超过100%部分为超计划完成部分,反之不足100%部分为未完成计划部分。计划执行进度相对指标(应将计划执行进度与时间进度相结合进行比较分析例:P65) (例:农村人均粮食产量、农村人均粮食消费量)相对指标运用时的要求正确选择对比的基数保持对比指标的可比性

23、注意相对指标和总量指标的结合使用平均指标平均指标:是指反映总体各单位的某一数量标志值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所达到的一般水平(又称静态平均数)平均指标的特点抽象性:它把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抽象化代表性:它代表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集中趋势平均指标的数值不是随总体范围的大小而增减变化平均指标的作用可以消除因总体规模不同带来的总体数量差异,从而使不同规模的总体具有可比性可以反映同一总体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趋势可以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可以进行数量上的推算和预测可以对总量指标进行补充说明平均指标的种类数值平均数(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位置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算术平均数的计算简单算术平均

24、数(资料未分组时: )加权算术平均数(资料已分组时,其中f为各组的权数: )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变形计算当各组的权数(次数)完全相同时: (其中:N为组数)当各组的权数为各组单位数占总体总数的比重时: 调和平均数简单调和平均数(资料未分组时: )加权调和平均数(资料已分组时: )几何平均数(一般用于计算平均发展速度)众数:是指总体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标志值中位数:是指总体中居于最中间的标志值平均指标的计算要求在同质总体中计算平均指标选择合适的平均指标标志变异指标标志变异指标:是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程度(上下波动程度)又称标志变动度(它是平均指标的逆指标)标志变异指标的作用可以评价平均指标数值代表

25、性大小的依据(成反比例)可以衡量现象发展变化稳定性或均衡性的大小(成反比例)标志变异指标的计算全距(极差R最大标志值-最小标志值)平均差(A.D)资料未分组时:资料已分组时:标准差()和方差()资料未分组时:资料已分组时:标准差系数(离散系数V)(当经济含义不同或标志值相差较大时,运用标准差系数进行比较分析)五.时间序列一.时间序列的相关概念二.时间序数列的水平指标三.时间序数列的速度指标时间序列的相关概念时间序列(时间数列)是指将某一统计指标数值按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所形成的数列(又称动态数列)时间序列构成的二个基本要素总体所属的时间先后排列顺序各个不同时间上的指标数值时间序列的作用(四

26、个方面)可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变化过程可以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趋势和发展速度可以探索现象发展变化规律,从而进行分析预测通过对不同时间序列间的对比,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对比研究分析时间序列的种类(按指标形成不同分)总量指标时间序列(最基本得时间序列)时期序列:由时期指标构成的时间序列时点序列:由时点指标构成的时间序列平均指标时间序列相对指标时间序列时间序列的编制原则(四个一致)各时间的时期长短或时间间隔应该一致指标数值所属的总体范围应该一致指标的经济涵义应该一致指标数值的计算方法、计算价格和计量单位应该一致时间序列的水平指标1.发展水平:是指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时间所达到的水平。一般将时间序列

27、中的第一期数值称最初水平: 最后一期数值称最末水平: ,其余各个指标数值称中间水平时间序列一般表示为:2.平均发展水平,是将若干个不同时期的发展水平计算平均数(又称序时平均数或动态平均数)总量指标时间序列计算序时平均发展水平时期序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 (其中:a为各期的发展水平,n为时期数) 时点序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 在连续统计的情况下 时间间隔相等时:时间间隔不等时: (其中:f表示各个不同的时间间隔数)在间断统计的前提下时间间隔相等时:时间间隔不等时: 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时间序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 当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的 时 则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的平均发展水平 平均指标时间数列计算

28、序时平均数3.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按所采用的基期水平不同增长可分为二种逐期增长量:累计增长量:相互关系:逐期增长量之和等于累计增长量4.平均增长量:是指总体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期的增长数量(它也是一种动态平均数)时间序列的速度指标1. 发展速度: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程度的相对指标按所采用的基期不同发展速度可分二种环比发展速度: (又称年速度)定基发展速度: (又称总速度)相互关系:环比发展速度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相邻两个定基发展速度相除,可以求得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2.增长速度: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增长程度的相对指标 按所采用的基期不同增长速度可分二种:环比增长速度=环比发展速度1定基增长

29、速度=定基发展速度1(注:环比增长速度与定基增长速度之间没有直接关系)3.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的平均发展变化程度水平法(几何平均法)累计法(方程法)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六.统计指数一.统计指数的相关概念二.总指数的编制方法三.指数体系及其因素分析四.几种常用的统计指数统计指数的相关概念指数:是指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现象变动的程度广义指数的概念:是指任何二个相互联系的指标数值对比 形式的相对数狭义的指数的概念:是指不能直接相加的复杂的社会经济 现象数量综合变动的相对数 指数的分类按其包括的范围不同分:个体指数( )和总指数( )总指数按其编

30、制方法不同分:综合指数法、平均数指数法按指标性质不同分:数量指标指数( )质量指标指数( )按对比方法不同分:静态指数(区域性指数)、动态指数(时间性指数)指数的作用(四个方面)综合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变动方向和程度分析社会经济发展变化中的各因素的影响方向和程度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长期变动趋势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综合评价和测定总指数及其编制方法(总指数的编制有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二种方法)综合指数及其编制方法综合指数是总指数的一种形式,它是由二个总量指标对比形成的指数在所研究的总量指标中包含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因素,将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因素固定下来(同度量因素),仅观察另外一个因素(指数化指标)的变

31、动,这种方法称综合指数法数量指标综合指数( ) (其中:q表示数量指标,P表示质量指标,1表示报告期水平,0表示基期水平)质量指标综合指数( )平均指数及其编制方法平均指数是编制总指数的另一种形式,它是以个体指数为基础,通过对个体指数的加权平均计算的总指数数量指标平均指数(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质量指标平均指数(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用固定权数编制 (其中:W表示固定权数)目前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商品零售物价指数(RPI)都是运用固定权数计算的综合指数与平均指数的关系区别:在解决同度量问题上二者的方法不同(先综合后对比,先对比后平均)运用统计资料的条件不同在经济分析中的作用不同联系:二

32、种计算方法可以相互转换并且它们计算的结果是相同的指数体系及因素分析指数体系的相关概念广义的概念:是指由若干个经济上具有一定联系的指数构成的整体狭义的概念:是指经济上具有一定联系,并且具有一定的数量对等关系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指数所构成的整体(例:总成本指数=产量指数单位成本指数)指数体系的作用(二个方面):可以进行指数间的相互推算可以测定各因素的变动对总变动的影响,进行因素分析指数因素分析方法(经过四步)第一步:确定分析的对象和影响因素第二步:确定分析对象指标和影响因素指标,并列出关系式第三步:建立分析指数体系及其关系式 相对数关系式: 绝对数关系式:第四步:分析各因素变动对分析对象变动的具体影

33、响综合指数体系的因素分析(教材P111例题)几种常用的统计指数采购经理指数(PMI:用于监测宏观经济走势) (高于50%时制造业经济扩张,低于50%时制造业经济收缩)国房景气指数(反映房地产市场变化趋势和程度) (高于100为景气空间,低于100则为不景气空间)企业景气和企业家信心指数(宏观经济景气指数) (变化区间在0-200之间,100以上景气是上升,100以下景气是下降)消费者信心指数(由消费者满意指数和消费者预测指数构成)股价指数七、统计报告一.统计报告的概念二.统计报告的写作统计报告的概念统计报告:是指采用统计特有的计算和方法,以大量加工整理后的统计数据和相关文字资料为依据,对社会经

34、济现象进行定量和定性的综合研究分析(是统计从业人员应掌握的一项最基本技能)2.统计报告的作用综合反映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变化及时发现并分析研究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跟踪了解和监督企业贯彻落实规划情况在更大的范围内,更高的层面上,帮助和指导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立足当前,展望和预测未来,为社会和企业发展计划明确方向3.统计报告的特点科学性 实用性 专业性 时效性4.统计报告的分类按部门不同分类(一产、二产、三产的统计报告)按范围不同分(宏观、微观统计报告)按深度不同分(综合、专题统计报告)按时间不同分(月度、季度或半年度的进度统计报告,年度统计报告等)统计报告的写作1.统计报告的写作要求了解社会和经济发展规律 国民经济运行规律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 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了解现行法律、政策和客观环境了解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统计指标体系熟悉企业发展历史与现状培养观察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能力掌握撰写统计报告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六个方面)2.统计报告的写作流程选题定向 选择适合自己撰写的题目 选择有新意有价值的题目搜集整理分析资料标明观点 (主题式、观点式、提问式、正副标题合用)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润色修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