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如何学好小学数学?7144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76792687 上传时间:2024-08-20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88.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论文:如何学好小学数学?7144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学论文:如何学好小学数学?7144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学论文:如何学好小学数学?7144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学论文:如何学好小学数学?7144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学论文:如何学好小学数学?7144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论文:如何学好小学数学?714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论文:如何学好小学数学?714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 1 页 共 7 页 如何学好小学数学? 【内容摘要】 “主体参与”是小学课改提出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它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特别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尤其重要, 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数学教学中的主体参与,即:一、激情激趣,参与教学。二、创造条件,参与教学。三、质疑问难,参与教学。四、教给方法、参与教学。 【主题词】 主动参与 引导 发挥 方法 带着常年在乡村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攒下来的几多困惑与疑难,我参加了“乡村小学教师学科进修培训”的旅程。在大街小学为期一个月的培训时间里,和同行们一起学习和交流,得到名校名师的谆谆教诲,聆听了专家精辟的讲座,学习了名师的教学方法,

2、观摩了同行精彩的课堂教学,我更加全面地了解了本专业的前沿知识。 然而,在跟班、听课、观察与静思之后,我又感觉到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尤其重要。因为,“主体性”是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的主体性贯穿在教学的过程中, 最大限度地把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体现出来呢?为此,谈以下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激情激趣,参与教学。 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主动参与学习。为了使学生对新课产生兴趣,有时可以从一幅简单的简笔画入手,有时从简单的教具入手,故事、设置情境等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意识。这样,不但符合少年

3、儿童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征,而且改变了过去“我教你学”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第 2 页 共 7 页 “学生被动听老师讲”的地位, 通过脑、眼、耳促使学生动口、动手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带着兴趣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 喜欢动手是儿童的天性, 特别在数学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参与教学的机会。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积极组织学生动手:画一画,摆一摆,量一量,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数一数等活动,在活动中对数学产生兴趣, 并且逐步实现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概括与归纳,如:李萍老师在教学第十一册数学第四单元“圆周率的认识”时,先让学生完成一份“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实验,让学生动手分别分别

4、测量直径为 2 厘米、3 厘、4 厘米、5 厘米的圆的周长,再除以圆的直径,并填入相应的表格中,如图所示: 周长 c(厘米) 直径 d(厘米) cd 的商(保留两位小数) 2 厘米 3 厘米 4 厘米 5 厘米 让学生小组讨论后说出商是多少,从而进行知识的再发现,得到在同一个圆里,周长是直径的 3 倍多一些,这样就认识了圆周率。又如:丁雪艳老师在教学“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引到学生把 第 3 页 共 7 页 圆分成 16 等份后,让他们自己动手拼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如图所示: 因为 长方形面积 = 长宽 所以 圆的面积 =rr = r2 从而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

5、式:s =r2 如杨桂芳老师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推导时,让学生用纸片拼一拼, 通过拼发现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而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 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高, 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即:S=h2 这样学生把三角形的面积计算转化成了已学过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来学习,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二、创造条件,参与教学。 每个教学班都有几十名学生,学生的认识水平、表达、分析、综合等能力各有不同,成绩参差不齐,而让学生从各个方面参与教学又是发挥学生主体的重要方面。这就要看教师的“主导作用”了,要给学生创造参与教学的条件,

6、让学生用自己的特长去参与教学。 我从几位教师的教学中得到了较多的启示, 例如: 讲相遇问题时,可以让学生从研究“鼓掌时两手的运动”开始,体验到相向运动,进而引导学生动手画汽车运行图等,要求学生按出发点,出发时间,运 第 4 页 共 7 页 动方向,结果四个要点,口述汽车运行情况,这样可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算理。 又如:在教学“重量单位”时,要求学生从实际出发,和教师一起操作,运用猜一猜,掂一掂,称一称,估一估,比一比等方法,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参与操作,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让学生既掌握单位名称及其大小,又能估算生活中的某些物体的重量。 在教学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时,首先引领学生将圆柱切拼,转化

7、为近似长方体的方法, 紧接着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从圆柱体到长方体的转化操作,进而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全班交流时,学生提出了以下几种想法:(1)V=r2 ;(2)V=;(3)V=。此时不要立刻进行总结,而要组织学生就三种情形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到这三种方法解答的合理性,都是以摆放时与课桌接触的面作为底面积,垂直于课桌面的高,得出了同一公式的三种不同表达方式,明确第一种是常规情形的通用求体积公式,而第二种和第三种是针对个别特殊情形的简易求体积公式。 这有利于学生在今后解决问题时灵活运用、简捷解答。 三、质疑问难,参与教学。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学生思维才有方向。而问题的提出可以激发学生

8、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精神,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思维和创造思维,所以充分调动和发挥问题性,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第 5 页 共 7 页 教育家费尔巴哈说过“新知识从怀疑中产生”。明代学者陈献章也曾说“学贵之疑.疑者,觉悟之机也,疑番觉悟,疑番长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由疑而思,由思而语,学生有了质疑问难的方法、习惯,就具备了发挥主体作用的先机。对于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教师的主导作用则主要表现在激活学生的思维,发挥其内在的动力方面。我认为,教师在这方面的重点是消除学生心里障碍;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敢问,并教给学生问的方法,让学生会问;教师热情鼓励,使学生爱问,从中培养学生思考问题

9、,提出问题的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 有许多教育名家在上课之初总是先表达出自己喜欢爱提问的学生和敢于回答问题的学生,甚至喜欢回答错误的学生,目的在于消除学生的恐师心理,让其思维活跃,敢思、敢问、敢答。如,我在复习“比例尺”时,出示一小张画有学校操场的纸,当学生回答看不清楚时,我换了用小黑板画的学校操场问:“现在能看清楚吗?”学生答:“能”。我又接着问:“为什么先看不清楚,而现在看清楚了呢?”,学生异口同声道“被老师放大了”。此时我设疑:“如果老师要同学们把学校操场的平面图画在自己的练习本上,有办法画吗?”学生们各抒己见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按几 :几的比例缩小画等等,并开始画了起来。这样把“

10、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浅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 。 又如, 胡杰老师在教学 “比一个数多 (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时,热情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学生提出“怎样找准单位1的量。”“比单位1的量多怎么办?”“比单位 第 6 页 共 7 页 1的量少怎么办”?“单位1的量不知道怎么办?” “单位1的量知道怎么办?”等问题。教师分别分类指导当场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不压抑学生,学生思维活跃,参与学习始终处于兴奋之中,而数学教学中学生敢质疑,会质疑,爱质疑正是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的体现,更是数学教学优化高效的基础。 四、教给方法,参与教学。 学生有了参与机会,还需要有一定的参与能力,教师教给参与方法,

11、是及其重要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给小灰兔白菜不如给小灰兔菜籽种”说的就是这个理。学习不能仅满足于一些知识,教师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获得获取知识的能力,从而终身受益。要培养富有创造性的、能适应新时代需要的人才,教师首先要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要求学生提前作好预习,提倡质疑问难,并把预习中的问题作好标记,及时反馈给老师,老师也可以从中了解学生的掌握知识程度, 及时调整自己的教法, 并要求课后及时整理知识点,长期坚持,养成习惯。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通过示范、引导、指点、潜移默化地使学生获得一些思维方法。小学生常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等一般思维方法及迁移、联想、判断、推理等解决问题

12、的方法。如“除法”“分数“比”就可以对新旧知识进行类比,利用类比思维引导学生推出新知识,找出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如:在教学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时,引导学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出解题的方法是:找准单位“1”的量;找准对应关系;确定运算方法;列出算式进行计算;检验。教师这样教给学生 第 7 页 共 7 页 一些思维方法,学生通过灵活运用这种方法,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教师也给学生创造了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和空间,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思维品质,创新精神。从而使学生在参与中获得知识。总之,只有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以上所说的四个学习方式的参与,才能更好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13、 新课程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自己肩负的重任,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深入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努力提高教学的科学性、实效性。从教学效果看,让学生的主体性贯穿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能启迪思维,发展学生的数学智能;有利于学生形成牢固、完善的认识结构。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既重视数学知识、技能的教学,又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运用,这样无疑有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无疑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让学生在课堂中自主交流、生生互动,人人乐说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变“被教会”为“我会学”“我能学”。才能真正达到主体教学的目的,才能提高教学效益。 【参考资料】: 教学心理学 小学教材教学2012 年第七期。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 2012 第四十五期。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册。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