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春天的古诗集锦:春题湖上 春题湖上 唐代: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译文 西湖的春天,像一幅醉人的风景画,三面群山环抱中的湖面,汪汪一碧,水平如镜群峰上,松树密密麻麻排满山面,千山万峰显得一派苍翠 一轮圆月映入水中, 好像一颗明珠, 晶莹透亮, 跳荡悬浮 早稻初生,似一块巨大的绿色地毯,上面铺满厚厚的丝绒线头;蒲叶披风, 像少女身上飘曳的罗带群幅一幅格调清新的山水画图展现眼前,诗人不由发出对西湖风光的赞美春色如此秀丽,作者不愿离开杭州回京,有一半因素就是舍不得这风景如画的西湖 注释 乱峰:参差不齐的山峰 松排山面:指山上有许多松树 月点波心:月亮倒映在水中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田野里早稻拔节抽穗,好像碧绿的毯子上的线头;河边菖蒲新长出的嫩叶,犹如罗裙上的飘带 勾留:留恋 鉴赏 西湖的春天,像一幅醉人的风景画,三面群山环抱中的湖面,汪汪一碧,水平如镜群峰上,松树密密麻麻排满山面,千山万峰显得一派苍翠。
一轮圆月映入水中, 好像一颗明珠, 晶莹透亮, 跳荡悬浮 早稻初生,似一块巨大的绿色地毯,上面铺满厚厚的丝绒线头;蒲叶披风, 像少女身上飘曳的罗带群幅一幅格调清新的山水画图展现眼前,诗人不由发出对西湖风光的赞美春色如此秀丽,作者不愿离开杭州回京,有一半因素就是舍不得这风景如画的西湖 诗的前三联绘景,尾联抒情,全诗则情景交融,物我划一首句鸟瞰西湖春日景色,谓其“ 似画图” 作者以具有如此浓重感情色彩的字眼儿入诗,并非偶然在孩童时代,白居易曾立志要到杭州做官,心愿得酬,自然为之欣喜,其对杭州的深情于此可见一斑此诗不仅是白居易山水诗中的佳构,亦是历代描写西湖诗中的名篇之一 “ 乱峰” 以下三句,具体描绘如画之景∶群山环绕,参差不一,湖上水面平展;排排青松装点着山峦,如重重叠叠的翡翠,皎洁的月亮映入湖心,象一颗闪光的珍珠,这是多么诱人的美景呵!然而诗的旨趣并没有凝滞在范山模水的层面上, “ 碧毯” 二句出人意表地把笔舌转到对农作物的体察上在山水诗中嵌入农事,弄不好会雅俗相悖,很不协调, 而白居易却别出心裁地把农事诗化了━━早稻犹碧毯上抽出的线头、新蒲象青罗裙上的飘带如此精妙新奇的比喻本身不仅体现出作者对湖区人民的关怀, 使读者由此可以联想到正是这位自幼向往杭州的白刺史,一到任便体恤民瘼,浚井供饮,把杭州变成了人间天抱中的湖面汪汪一碧水平如镜群峰上松树密密麻麻排满山面千山万峰显得一派苍翠一轮圆月映入水中好像一颗明珠晶格调清新的山水画图展现眼前诗人不由发出对西湖风光的赞美春色如此秀丽作者不愿离开杭州回京有一半因素就是舍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田野里早稻拔节抽穗好像碧绿的毯子上的线头河边菖蒲新长出的嫩叶犹如罗裙上的飘带勾留留恋堂,从而铭戢其德惠。
同时,在诗的写作上也是一种变格、一种可贵的出新,它比作者描绘西湖的另一名篇《钱塘湖春行》 ,立意更加新颖,语言益见精妙 这首诗的结构曲折委婉,别有情致,特别是最后两句“ 以不舍意作结,而曰‘一半勾留’ ,言外正有余情 那么其“ 言外余情” 是什么呢?这得联系作者的有关行迹和创作来探寻除杭州刺史之前,白居易原在长安任中书舍人面对国是日荒,民生益困的现实,屡屡上书言事而不被采纳,眼见时局日危,朋党倾轧加剧,便自求外任,来到杭州这是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做隐士不好,做京官也不好,只有做杭州刺史闲忙得当,正合其意,即所谓“□溪殊冷僻,茂苑太繁雄唯此钱塘郡,闲忙恰得中 这话是出自《初到郡斋寄钱湖州李苏州》一诗,在其他篇目中尚有不少类似的说法,这既是作者的心里话,也是此诗的“ 言外余情” 因为“ 皇恩只许住三年” ,白居易抱着恋恋不舍的心情离开西湖,这种情绪本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一千多年后的今天,西湖早已是驰名中外的湖山形胜之地,此诗亦不胫而走,值得玩味的是如今西湖十景中的“ 平湖秋月” 、“ 苏堤春晓” 、“ 三潭印月” 等景观的命名,有的很可能是从这首《春题湖上》中的相应诗句衍化而来的。
抱中的湖面汪汪一碧水平如镜群峰上松树密密麻麻排满山面千山万峰显得一派苍翠一轮圆月映入水中好像一颗明珠晶格调清新的山水画图展现眼前诗人不由发出对西湖风光的赞美春色如此秀丽作者不愿离开杭州回京有一半因素就是舍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田野里早稻拔节抽穗好像碧绿的毯子上的线头河边菖蒲新长出的嫩叶犹如罗裙上的飘带勾留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