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社课标教科书必修模块人教社课标教科书必修模块主要特点与教学策略主要特点与教学策略武汉市江夏一中武汉市江夏一中 程良焱程良焱一、五个必修模块的主要特点一、五个必修模块的主要特点 + + + +(一)(一)“一分为四一分为四”的板块结构既是对传统的板块结构既是对传统语文教材的继承,又是对课标理念的落实语文教材的继承,又是对课标理念的落实核心理念:语文素养理念核心理念:语文素养理念语文的三种基本能力:语文的三种基本能力:应用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应用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基本原则: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的统一基本原则: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的统一(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二)兼顾体裁和话题的单元安排,体现出(二)兼顾体裁和话题的单元安排,体现出稳中有变的编写思路稳中有变的编写思路阅读鉴赏板块阅读鉴赏板块文体为主,话题为次;文体为主,话题为次;文体鲜明,话题有些牵强文体鲜明,话题有些牵强表达交流板块表达交流板块话题和训练点兼顾;话题和训练点兼顾;训练要点明确集中,话题设计略显生硬训练要点明确集中,话题设计略显生硬。
(三)训练内容的设计体现出对课标理念和(三)训练内容的设计体现出对课标理念和学生语文素养的充分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充分关注1、阅读鉴赏板块、阅读鉴赏板块“研讨与练习研讨与练习”题的设计题的设计+2、表达交流板块写作训练题的设计、表达交流板块写作训练题的设计 +(四)梳理探究板块训练内容的细化,体现(四)梳理探究板块训练内容的细化,体现出对于教学落实的重视出对于教学落实的重视(五)理论追求与教学操作的脱节,导致教(五)理论追求与教学操作的脱节,导致教学落实和教学进度出现困难和压力学落实和教学进度出现困难和压力五个模块面面俱到五个模块面面俱到研讨题目全面开花研讨题目全面开花梳理探究设题过多梳理探究设题过多 二、教科书文本研究是实施科学教学策二、教科书文本研究是实施科学教学策略的基础和前提略的基础和前提(一)独立解读文本是阅读鉴赏教学的基本(一)独立解读文本是阅读鉴赏教学的基本功 + + + 1、孙绍振的、孙绍振的“还原法还原法”文本细读文本细读将创作文本还原到它的原生(生活)状态将创作文本还原到它的原生(生活)状态发现矛盾,分析矛盾,切入矛盾,进入文本发现矛盾,分析矛盾,切入矛盾,进入文本+2、解读文本的、解读文本的“还常法还常法”。
还于常规,还于常人还于常规,还于常人发现发现“非常非常”,研究,研究“非常非常”,切入,切入“非常非常”,, 解读、处理文本解读、处理文本 + + +3、语文教师文本研究的三个层面: 懂懂 、、 透透 、、 化化(1)读懂教材)读懂教材——弄清内容和形式的弄清内容和形式的基本问题基本问题 ●疏通字词句疏通字词句 ●读懂文本内容循体解读)读懂文本内容循体解读) ●读懂文本的表达特点读懂文本的表达特点 ●读懂文本的语言特点读懂文本的语言特点 ●读出自己对文本的感悟读出自己对文本的感悟读出对文本的独立理解读出对文本的独立理解 读出对文本的独特理解读出对文本的独特理解 ((1 1)发人之所已发,发人之所未发;)发人之所已发,发人之所未发; 感人之所有感,感人之所无感感人之所有感,感人之所无感 + + + ((2 2)文本有疑,自己发现文本有疑,自己发现 ((3 3)文本无疑,自己有疑文本无疑,自己有疑((2)读透教材)读透教材——向文本的深度和广度拓展。
向文本的深度和广度拓展1.知人论世知人论世——了解作者以及作者所处的时代和作品写了解作者以及作者所处的时代和作品写作的背景作的背景2.相关作品相关作品——作者的相关作品(另篇作品,节选作品,作者的相关作品(另篇作品,节选作品,系列作品)和其他人相关内容的作品系列作品)和其他人相关内容的作品3.相关文字相关文字——相关研究和鉴赏文字相关研究和鉴赏文字4.作品意义作品意义——当时意义和当今意义当时意义和当今意义((3 3)消化教材)消化教材——同化教材与教学预设同化教材与教学预设 ●将教材融入自己的认知体系,成为自己知识的一个将教材融入自己的认知体系,成为自己知识的一个组成部分组成部分 ●将文本放入单元中去审视,把握它的地位和作用将文本放入单元中去审视,把握它的地位和作用 单元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 文本共性指向及承担的任务文本共性指向及承担的任务 文本个性特点文本个性特点 ●确定教学思路,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细节(预设)确定教学思路,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细节(预设) 确定教学思路的依据确定教学思路的依据 教学思路的科学、巧妙和富于变化教学思路的科学、巧妙和富于变化。
(二)深入研究教科书文本是全面把握教科(二)深入研究教科书文本是全面把握教科书内容和形式的需要,也是科学处理教科书内容和形式的需要,也是科学处理教科书的需要书的需要 + + ((1 1)质疑教科书)质疑教科书 ((2 2)取舍教科书取舍教科书 ((3 3)调整教科书调整教科书 ((4 4)补充教科书补充教科书 +尊重教科书,运用教科书,尊重教科书,运用教科书,研究教科书,超越教科书研究教科书,超越教科书 三、追求课标理念、教材特点与教学实三、追求课标理念、教材特点与教学实际融合统一的语文教学策略际融合统一的语文教学策略(一)努力探寻提高语文素养和提高应试能(一)努力探寻提高语文素养和提高应试能力的结合点力的结合点 1 1、语文积累与语文发展语文积累与语文发展《《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 通过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通过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在以下五个方面获得发展在以下五个方面获得发展 + +积累积累 · 整合整合感受感受 · 欣赏欣赏思考思考 · 领悟领悟应用应用 · 拓展拓展发现发现 · 创新创新 2 2、阅读鉴赏与灵动实在。
阅读鉴赏与灵动实在灵动:活泼、热烈、变化、新颖灵动:活泼、热烈、变化、新颖实在:沉静、单纯、朴实、常规实在:沉静、单纯、朴实、常规 灵动与实在的统一应该成为语文课灵动与实在的统一应该成为语文课 堂追求的境界堂追求的境界 灵动失之虚浮、实在失之枯燥是目灵动失之虚浮、实在失之枯燥是目前语文课堂的普遍弊端前语文课堂的普遍弊端 + + 3、写作训练与个性展示写作训练与个性展示 +自由文自由文规范文规范文特色文特色文内容特色与表达特色内容特色与表达特色内容特色的两个主要方面:立意、选材内容特色的两个主要方面:立意、选材+ +表达特色的两个主要方面:结构、手法、语言表达特色的两个主要方面:结构、手法、语言 4. 4.学习行为与情感态度学习行为与情感态度在学在学——会学会学——爱学爱学知性学习知性学习——奴性学习奴性学习 (二)充分认识并积极实现教科书文本的(二)充分认识并积极实现教科书文本的二元价值二元价值作为语文教科书的文本价值作为语文教科书的文本价值认识一:帮助学生学习如何认识文本认识一:帮助学生学习如何认识文本——如何阅读文本。
如何阅读文本 ——侧重在如何读懂、欣赏一篇(部)作品侧重在如何读懂、欣赏一篇(部)作品认识二:帮助学生学习如何通过文本去形成和提高语言认识二:帮助学生学习如何通过文本去形成和提高语言 应用能力、文学审美能力、文本探究能力应用能力、文学审美能力、文本探究能力 ——侧重在如何提高三种能力侧重在如何提高三种能力共同点:着眼能力,立足于利用文本教共同点:着眼能力,立足于利用文本教不同点:前者着眼于文本整体;不同点:前者着眼于文本整体; 后者着眼于知识点和能力点后者着眼于知识点和能力点文本价值的认识决定了文本处理的方向文本价值的认识决定了文本处理的方向 (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目标的确定)侧重文本整体侧重文本整体——从内容到形式面面俱到从内容到形式面面俱到 文本有什么教什么、学什么文本有什么教什么、学什么侧重三种能力侧重三种能力——内容形式有取有舍内容形式有取有舍 目标是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目标是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小狗包弟小狗包弟》》四读四读 + +1、主题探讨:是解剖自我还是解剖社会?还是兼而、主题探讨:是解剖自我还是解剖社会?还是兼而有之?(并行?主次?表里?)有之?(并行?主次?表里?)2、构思研究:三处内容的删改比较。
构思研究:三处内容的删改比较3、情感揣摩:喜爱,害怕,内疚,愤恨、情感揣摩:喜爱,害怕,内疚,愤恨……4、语句品味:几处最富有表现力的语句语句品味:几处最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模块模块1 1第三单元第三单元单元导读:单元导读: 这个单元学习写人写事的散文这个单元学习写人写事的散文 …… 阅读这些文章,要透过对人对事的描写,仔细揣摩人物阅读这些文章,要透过对人对事的描写,仔细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体察人物的个性、情操,看作者如何在人物的言行、心理,体察人物的个性、情操,看作者如何在人物描写中体现对人物品行的评价,描写中体现对人物品行的评价,如何在叙事中表现或隐或显如何在叙事中表现或隐或显的情感倾向要注意文章中哪些地方最能触动你的心灵,哪的情感倾向要注意文章中哪些地方最能触动你的心灵,哪些地方让你过目不忘,想想这是为什么些地方让你过目不忘,想想这是为什么这很可能就是作品这很可能就是作品的的“亮点亮点”,不妨加以圈点批注,认真揣摩不妨加以圈点批注,认真揣摩((1 1)单元教学法的两种基本模式)单元教学法的两种基本模式 单元教学法单元教学法——以单元目标为中心,组织以单元目标为中心,组织文本教学。
文本教学第一种模式:第一种模式: 以点带面,举一反三以点带面,举一反三第第2 2模块第一单元模块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要求:景、情、语言单元教学要求:景、情、语言 《《荷塘月色荷塘月色》》什么景?(荷塘月色)什么特征?(素淡什么景?(荷塘月色)什么特征?(素淡朦胧)为什么呈现这种特征?朦胧)为什么呈现这种特征?————情语言与景、情一致语言与景、情一致 《《故都的秋故都的秋》》什么景?(故都秋景)什么特征?(清、什么景?(故都秋景)什么特征?(清、静、悲凉)为什么呈现这种特征?静、悲凉)为什么呈现这种特征?————情 《《囚绿记囚绿记》》什么景?(常春藤)什么特征?(碧绿固执)什么景?(常春藤)什么特征?(碧绿固执)为什么呈现这种特征?为什么呈现这种特征?————情第二种模式:第二种模式: 角度切入,多篇互补角度切入,多篇互补模块模块5第第1单元单元((《《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装在套子里的人》》,,《《边城边城》》)) 单元导读:单元导读: 学习这个单元,要注意把握小说的主题和情节。
把握学习这个单元,要注意把握小说的主题和情节把握主题,一是要理解作品蕴含的感情,了解作者的意图,二主题,一是要理解作品蕴含的感情,了解作者的意图,二是要从人物、情节、环境这三方面进行分析人物性格的是要从人物、情节、环境这三方面进行分析人物性格的刻画往往直接揭示主题,情节的发展、矛盾的解决常常表刻画往往直接揭示主题,情节的发展、矛盾的解决常常表现主题,环境描写对主题一般起烘托、强化的作用分析现主题,环境描写对主题一般起烘托、强化的作用分析情节,要注意情节是怎样展开、发展,直至结局的矛盾又情节,要注意情节是怎样展开、发展,直至结局的矛盾又是怎样解决的此外,还要注意细节描写,体会小说刻画是怎样解决的此外,还要注意细节描写,体会小说刻画人物的艺术特色人物的艺术特色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重在情节:沧州遇旧,陆谦设计,买刀重在情节:沧州遇旧,陆谦设计,买刀寻仇,守草料场,手刃仇人,细部在于伏笔与照应,以及寻仇,守草料场,手刃仇人,细部在于伏笔与照应,以及“雪雪”对情对情节的推动突出节的推动突出“逼逼”与与“反反” 主题很简单:官逼民反。
主题很简单:官逼民反 ◎◎《《装在套子里的人装在套子里的人》》重在主题:沙皇统治对人民思想和行为的重在主题:沙皇统治对人民思想和行为的束缚和禁锢,对人性的扭曲论世)束缚和禁锢,对人性的扭曲论世) 情节很简单:介绍情节很简单:介绍+爱情悲喜剧(漫画、骑自行车、谈话)爱情悲喜剧(漫画、骑自行车、谈话) ◎◎《《边城边城》》重在对散文化情节的了解和对主题的追问重在对散文化情节的了解和对主题的追问 情节散文化的特色情节散文化的特色 纯朴的民风纯朴的民风 主题的追问:主题的追问:“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对现代;对现代社会冲击传统文明(生活方式)的思考社会冲击传统文明(生活方式)的思考((2 2))“训练为主线训练为主线”思想的再认识和再实践思想的再认识和再实践 + + + + +((3 3)研究文本解读的多种思路和途径研究文本解读的多种思路和途径 拎线法拎线法 举例法举例法 撮要法撮要法 截入法截入法 逆反法逆反法 剥笋法剥笋法 导练法导练法 文本思路不等于解读思路文本思路不等于解读思路写作思路不等于教学思路写作思路不等于教学思路要让语文教学课堂像讲故事一样展开和推进要让语文教学课堂像讲故事一样展开和推进《《记念刘和珍君记念刘和珍君》》1、顺序推进:、顺序推进:长歌当哭长歌当哭—牢记血债牢记血债—认识交往认识交往—痛斥卑虐痛斥卑虐—壮烈殉难壮烈殉难—总结教训总结教训—奋然前行奋然前行2、人物追寻:、人物追寻:刘和珍的故事刘和珍的故事—惨死之因(段祺瑞政府的凶残)惨死之因(段祺瑞政府的凶残)—惨惨死之后(反动文人的卑劣)死之后(反动文人的卑劣)—作者的悲愤作者的悲愤教学思路与文本思路的统一与分离教学思路与文本思路的统一与分离教学逻辑与文本逻辑的一致与矛盾教学逻辑与文本逻辑的一致与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