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生物第八单元 生物个体的稳态 第27讲 人体生命活动的神经调节备考一体 苏教版

ni****g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5.62MB
约121页
文档ID:576734824
生物第八单元 生物个体的稳态 第27讲 人体生命活动的神经调节备考一体 苏教版_第1页
1/121

第27讲 人体生命活动的神经调节第八单元 生物个体的稳态 [考纲要求考纲要求]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Ⅱ)2.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Ⅱ)3.人脑的高级功能(Ⅰ) 考点一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考点三 人体神经系统的分级调控和人脑的高级功能考点二 反射和反射弧矫正易错 强记长句重温高考 演练模拟内容索引课时作业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考点一 1.兴奋的产生和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的产生和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兴奋:指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                          后,由                   状态转变为                  状态的过程知识梳理感受外界刺激显著活跃相对静止 ①传导形式:                                      ,也称神经冲动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电信号(或局部电流) ②传导过程Na+内流内负外正内正外负K+外流内负外正内正外负 ③传导特点:                   ,即图中a←b→c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的关系(如图) a.在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          。

b.在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           双向传导相反相同 膜电位的测量方法膜电位的测量方法深化深化拓展拓展测量方法测量图解测量结果电表两极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内侧和外侧电表两极均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外侧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1)突触结构及其兴奋传递过程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神经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准确区分突触与突触小体准确区分突触与突触小体①结构上不同:突触小体是神经元轴突末端的膨大部分,其上的膜构成突触前膜,是突触的一部分;突触涉及两个神经元,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其中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分别属于两个神经元②信号转变不同:在突触小体上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在突触中完成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提醒提醒 (2)突触类型①神经元间形成突触的主要类型(连线)②神经元与效应器形成的突触类型:轴突—肌肉型、轴突—腺体型 (3)传导特点①单向传导: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          或           其原因是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                     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                      上。

②突触延搁: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导要经过电信号→                     →电信号的转变,因此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慢4)作用效果:使后一个神经元(或效应器)                            胞体树突突触后膜突触小泡兴奋或抑制化学信号 巧记神经递质巧记神经递质““一一·二二·二二””小贴士小贴士 1.有关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判断(1)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  )(2)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内流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3)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4)刺激神经纤维中部,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  )(5)膜内的K+通过Na+-K+泵主动运输排出,导致动作电位的形成(  )(6)神经纤维膜内K+/Na+的比值,动作电位时比静息电位时高(   )常考基础诊断常考基础诊断√×√√×× 2.有关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导的判断(1)兴奋可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   )(2)神经肌肉接点的突触间隙中有组织液(   )(3)兴奋传导过程中,突触后膜上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4)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就会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5)在完成反射活动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而在突触处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   )(6)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释放至突触间隙,该过程共穿过了0层生物膜,该过程的发生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 教材热点拓展教材热点拓展图1是神经元之间形成的一种环状连接方式,在图示位置给予一定强度的刺激后,测得膜内外电位变化如图2所示;图3中A、B代表两个神经元的局部放大。

据图分析:(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           的形式传导,若将离体神经纤维放于高浓度海水中,图2中B点值将会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电信号变大 (2)图1中共有    个完整突触,若图1中环状结构内各突触生理性质大体一致,则兴奋经该结构传递后持续时间将            (填“延长”“缩短”或“不变”)3)在图3中,当神经元上Y点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细胞膜内外电位表现为                     ,兴奋在两个神经元间的传导方向是              (用字母、箭头表示)延长内正外负A→B3 命题点一 兴奋传导的基本过程分析命题点一 兴奋传导的基本过程分析1.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命题探究√√答案解析 2.(2017·西安一中质检)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导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导B.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C.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D.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电位变化)转化为化学信号(递质释放)再转    化为电信号答案解析√√ 命题点二 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产生机制的分析命题点二 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产生机制的分析3.(2017·西宁一模)下图显示的是正常神经元和受到一种药物处理后的神经元膜电位变化,则此药物的作用可能是 A.阻断了部分神经递质酶的作用B.阻断了部分K+通道C.阻断了部分神经递质的释放D.阻断了部分Na+通道答案解析√√ 4. 如图是将蟾蜍的神经元浸浴在由低至高的三种浓度氯化钠溶液中,然后给予相同的刺激,记录膜电位的变化情况。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解析                                 动作电位的大小与膜外钠离子浓度(或膜两侧钠离子浓度差)有关解析 解析 图中实验结果说明:动作电位的大小与膜外钠离子浓度(或膜两侧钠离子浓度差)有关,膜外钠离子浓度越大,则动作电位越大 (2)河豚毒素能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结合先用河豚毒素处理神经细胞,一段时间后再将神经细胞移至高浓度氯化钠溶液中,给予足够刺激,结果膜电位变化大幅下降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解析                                                             河豚毒素与构成钠离子通道的糖蛋白结合后导致蛋白质结构改变,影响钠离子内流(或:钠离子内流依靠细胞膜上的特殊通道)解析 解析 先用河豚毒素处理神经细胞,一段时间后再将神经细胞移至高浓度氯化钠溶液中,给予足够刺激,结果膜电位变化大幅下降,说明河豚毒素与构成钠离子通道的糖蛋白结合后导致蛋白质结构改变,影响了钠离子内流(或:钠离子内流依靠细胞膜上的特殊通道)。

命题点三 兴奋传导过程的综合应用命题点三 兴奋传导过程的综合应用5.如图为兴奋传导过程以及膜电位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轴突膜处于bc段时,钠离子大量内流,消耗ATPB.轴突膜处于ce段时,钾离子大量外流,不消耗ATPC.轴突膜外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D.A处只有在兴奋传到后才能合成神经递质答案解析√√ 6.(2017·济南调研)如图是由甲、乙、丙三个神经元(部分)构成的突触结构神经元兴奋时,Ca2+通道开放,使Ca2+内流,由此触发突触小泡前移并释放神经递质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乙酰胆碱和5-羟色胺在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相同B.若乙神经元兴奋,会引起丙神经元兴奋C.若某种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不会影响甲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D.若甲神经元上的Ca2+通道被抑制,会引起乙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答案解析√√ 7.某些种类的毒品可以使人产生兴奋和愉悦感,经常吸食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严重损伤并使人上瘾下图表示某毒品的作用机理,回答下列问题:(1)图示为_____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受体蛋白存在于_________上答案解析突触解解析析  由图可知,该图含有突触前膜以及突触后膜,属于突触结构,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因此受体蛋白存在于突触后膜上。

突触后膜 (2)毒品分子与转运蛋白结合,导致突触间隙神经递质含量_____,最终在_________产生愉悦感解析解析 解析 毒品分子与转运蛋白结合,导致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不会被转运蛋白运回细胞,因此突触间隙神经递质含量增加,愉悦感是由大脑皮层产生的答案增加大脑皮层(3)吸毒成瘾后,吸毒者需要不断增加剂量才能获得同等愉悦感,据图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解析 由图可知,吸毒会导致神经系统严重损伤,在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数量会减少,为了获得同等愉悦感,就需要更多的神经递质,而增加吸食毒品的剂量可以增加神经递质的量,从而达到渴望的效果                      吸毒导致受体蛋白数量减少,为获得同等愉悦感需要更多的神经递质,而增加吸食毒品的剂量可以增加神经递质的量 题后题后归纳归纳突触影响神经冲动传导情况的判断与分析突触影响神经冲动传导情况的判断与分析(1)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后,立即被相应酶分解而失活或迅速被移走。

2)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的原因:若某种有毒有害物质使分解神经递质的相应酶变性失活,则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3)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作用于突触从而阻断神经冲动传递的三大原因①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阻断神经递质的合成或释放②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使神经递质失活③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与某种有毒有害物质结合,使神经递质不能与后膜上的受体结合 反射和反射弧考点二 1.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1)填出下图中所示结构名称知识梳理树突胞体轴突 项目数量长度分支数功能树突__________多接受兴奋轴突_______________          兴奋(2)比较树突和轴突短多少长少传导 2.反射与反射弧反射与反射弧规律性神经系统非条件传入神经效应器 3.反射弧中相关结构对反射弧功能的影响反射弧中相关结构对反射弧功能的影响既无感觉又无效应既无感觉又无效应既无感觉又无效应只有感觉无效应只有感觉无效应 (1)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反射弧,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2)反射是在大脑皮层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3)刺激传出神经也会引起效应器做出反应,这种反应也属于反射(   )(4)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是条件反射(   )(5)如果破坏了反射弧的某一结构(如传出神经),则反射不能发生(  )(6)感受器是指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是指运动神经末梢(   )(7)没有感觉产生,一定是传入神经受损伤;没有运动产生,一定是传出神经受损伤(   )常考基础诊断常考基础诊断××××√×× 如图是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

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上的电位计,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d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教材热点拓展教材热点拓展(1)用a刺激神经,产生的兴奋传到骨骼肌引起的收缩              (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2)用b刺激骨骼肌,          (填“能”或“不能”)在c处记录到电位不属于不能 (3)正常时,用a刺激神经会引起骨骼肌收缩;传出部分的某一处(骨骼肌或传出神经或d)受损时,用a刺激神经,骨骼肌不再收缩根据本题条件,完成下列判断实验:①如果用a刺激神经,在c处不能记录电位,表明                  受损②如果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不收缩,表明              受损③如果用a刺激神经,在c处记录到电位,骨骼肌不收缩;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收缩,表明     受损传出神经骨骼肌d 命题点一 反射与反射弧的分析命题点一 反射与反射弧的分析1.下列现象属于反射的是 A.含羞草的叶受到外力碰撞而下垂B.草履虫游向食物丰富的地方C.白粉虱聚焦到黄色灯光下D.正在吃草的羊听到异常的声响立即逃走命题探究答案解析√√ 2.如图是某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虚线内为神经中枢),据图分析,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图中兴奋传导的方向是④③②①B.图中箭头表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A、B、C、D四个箭头表示的方向   都正确C.图中表示神经元之间的突触有5个D.图中表示当④受到刺激而②损伤时,人体能产生感觉√√答案解析 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方法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方法 (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2)根据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     ”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  ”相连的为传出神经方法方法链接链接 (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4)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 命题点二 与反射弧有关的实验分析命题点二 与反射弧有关的实验分析3.(2017·湖南师大附中期末)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用橡皮锤轻轻敲击Ⅱ处,小腿突然抬起,不    属于反射B.刺激Ⅲ处,可在Ⅰ处检测到电位变化C.剪断Ⅰ处,敲击Ⅱ处,小腿不能抬起D.Ⅳ处的神经元不受大脑皮层的控制答案解析√√ 4.(2018·大连质检)为探讨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以损毁脑的蛙为实验材料,依次进行了如下实验:项目刺激前的处理用硫酸刺激的部位实验结果实验一环切掉蛙左后肢脚趾上的皮肤左后肢中趾左后肢不能运动实验二不做处理右后肢中趾右后肢能运动实验三与右后肢肌肉相连的坐骨神经滴加麻醉剂(一次)右后肢中趾(每隔1 min刺激一次)右后肢能运动,但3 min后不能运动实验四实验三后立即实验右侧背部(每隔1 min刺激一次)右后肢能运动,但5 min后不能运动 答案解析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过程中,控制后肢运动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实验时,损毁蛙脑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脊髓排除脑对脊髓反射活动的影响解析 解析 蛙脑已经损毁,故该实验过程中,控制后肢运动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实验时,损毁蛙脑的目的是:排除脑对脊髓反射活动的影响2)实验一与实验二的结果不同,表明蛙趾部硫酸刺激的感受器位于_______皮肤内解析 解析 实验一与实验二的自变量为是否环切掉蛙左后肢脚趾上的皮肤,由此导致实验结果不同,这表明蛙趾部硫酸刺激的感受器位于皮肤内 答案(3)坐骨神经中既有传入神经又有传出神经,因二者分布的位置存在差异,被麻醉的先后顺序不同综合分析实验三和实验四,结果表明坐骨神经中的_________(填“传入神经”或“传出神经”)先被麻醉剂彻底麻醉传入神经解析解析 解析 在实验三、四中与右后肢肌肉相连的坐骨神经滴加麻醉剂(一次)实验三用硫酸刺激右后肢中趾即刺激的是感受器,右后肢在3 min后不能运动,说明从滴加麻醉剂开始到传入神经被彻底麻醉所需时间约为3 min;实验四用硫酸刺激右侧背部即刺激的是传出神经,右后肢在5 min后不能运动,说明从滴加麻醉剂开始到传出神经被彻底麻醉所需时间大于5 min综上分析,坐骨神经中的传入神经先被麻醉剂彻底麻醉 方法方法链接链接判断反射弧中受损部位的方法判断反射弧中受损部位的方法(1)判断传出神经是否受损:电位计位于神经纤维上,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若电位计不发生偏转说明受损部位是神经纤维;若电位计发生偏转说明受损的部位可能是骨骼肌或突触。

2)判断骨骼肌是否受损:刺激骨骼肌,若骨骼肌不收缩,说明受损的部位是骨骼肌3)判断突触是否受损:刺激骨骼肌,若骨骼肌收缩,说明骨骼肌正常;然后刺激神经,若电位计偏转,但骨骼肌不收缩,则说明受损的部位是突触 人体神经系统的分级调控和人脑的高级功能考点三 1.神经系统的分级调控神经系统的分级调控知识梳理呼吸中枢运动调节体温调节 利用概念图理解神经系统的分级调控利用概念图理解神经系统的分级调控小贴士小贴士 2.人脑的高级功能人脑的高级功能(1)感知外部世界,产生感觉2)控制机体的           活动3)人类大脑皮层的言语区反射 言语区联想记忆受损特征运动性言语区(S区)Sport→S病人可听懂别人的讲话和看懂文字,但不会讲话听觉性言语区(H区)Hear→H病人能讲话、书写、能看书,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视觉性言语区(V区)Visual→V病人的视觉无障碍,但看不懂                          ,变得不能________书写性言语区(W区)Write→W病人可听懂别人讲话和看懂文字,也会讲话,手部运动正常,但不能________听不懂别人的谈话阅读文字的含义书写 1.有关神经系统分级调控的判断(1)脊髓、脑干属于中枢神经系统(   )(2)位于大脑皮层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   )(3)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对躯体运动都有调控作用(   )(4)某同学正在跑步,参与调节这一过程的神经结构有大脑皮层、小脑、下丘脑、脑干和脊髓(   )(5)控制排尿反射的高级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6)下丘脑不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   )常考基础诊断常考基础诊断×√√√√× 2.有关人脑高级功能的判断(1)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2)某人因意外车祸而使大脑受损,其表现症状是能够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谈话,但却不会说。

这个人受损伤的部位是言语区的S区(   )(3)当盲人用手指“阅读”盲文时,参与此过程的高级神经中枢只有躯体感觉中枢和躯体运动中枢(   )(4)当你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大脑皮层的H区和S区(   )√√×× 下面是排尿反射的示意图,据图分析:教材热点拓展教材热点拓展(1)婴儿会尿床,也就是膀胱内尿满了就会排出,没有控制的意识,那么婴儿的排尿反射的过程是                             (用字母表示)a→b→c→d→e (2)成年人在医院尿检时能主动排尿,其过程是                          (用字母表示)g→h→c→d→e (3)上述例子说明低级神经中枢和高级神经中枢之间有什么关系?提示提示 低级神经中枢受相应的高级神经中枢的调控提示 命题点一 神经系统分级调控及大脑高级功能的实例分析命题点一 神经系统分级调控及大脑高级功能的实例分析1.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分级调控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不同神经中枢分别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B.脑干中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C.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与此生理功能对应的结构是小脑D.成年人有意识地“憋尿”,说明排尿活动只受高级中枢的调控命题探究答案√√解析 答案解析2.(2017·太原五中月考)人的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下列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听课时需要神经元的活动和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单向传递信息B.阅读时通过神经纤维把眼部效应器产生的兴奋传导到神经中枢C.抄笔记需要大脑皮层感知学习内容和控制手部书写活动D.参与小组讨论,需要大脑皮层言语区的S区和H区参与√√ 归纳归纳总结总结常见生理或病理现象及参与或损伤的神经中枢常见生理或病理现象及参与或损伤的神经中枢生理或病理现象神经中枢参与(损伤)考试专心答题时大脑皮层V区和W区(高级中枢)参与聋哑人表演“千手观音”舞蹈时大脑皮层视觉中枢、言语区的V区、躯体运动中枢参与某同学跑步时大脑皮层、小脑、下丘脑、脑干和脊髓参与植物人大脑皮层损伤、小脑功能退化,但下丘脑、脑干、脊髓功能正常高位截瘫脊髓受损伤,其他部位正常 命题点二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控和人脑高级功能的综合分析命题点二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控和人脑高级功能的综合分析3. 如图为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

黑点( )表示神经元胞体,①~⑦表示神经纤维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地收缩,大脑也能产生感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大脑支配肌肉运动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⑥⑤④B.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收缩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   ①②③C.兴奋只能由⑦传递至③而不能由③传递至⑦D.肌肉受到刺激后,大脑产生感觉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④⑤⑥解析答案√√ 4.为探究铅中毒对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将大鼠分为四组,其中一组饮水,其余三组饮醋酸铅溶液,60天后进行检测检测a:用下图水迷宫(池水黑色,大鼠无法看到平台)进行实验,大鼠从入水点入水,训练其寻找水面下隐蔽平台,重复训练4天后撤去平台,测定大鼠从入水点到达原平台水域的时间;检测b:测定脑组织匀浆铅含量及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AChE活性检测原理:AChE可将乙酰胆碱(ACh)水解为胆碱和乙酸,胆碱与显色剂显色,根据颜色深浅计算酶活性 组别醋酸铅溶液浓度(g·L-1)脑组织铅含量(g·gprot-1)AChE活性(U·mgprot-1)到达原平台水域时间(s)①0.000.181.5622.7②0.050.291.3723.1③1.000.571.0826.9④2.001.050.7636.4 请回答下列问题:(1)表中用于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该指标可知第___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最弱。

2)ACh是与学习记忆有关的神经递质,该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________,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_____变化ACh发挥效应后在___________酶的催化下水解,本实验是通过检测单位时间内_____的生成量,进而计算该酶的活性答案到达原平台水域的时间④突触间隙电位乙酰胆碱酯胆碱 (3)表中结果表明:脑组织铅含量越高,ACh水解速度越___4)水迷宫实验过程中,使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的措施是_________,以此强化神经元之间的联系答案解析慢重复训练解解析析  由表看出,脑组织含铅量越高,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越低,乙酰胆碱的分解速度越慢解析 解析 从题干信息可确定采取的措施为重复训练 矫正易错 强记长句 1.产生反应≠反射:反射必须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当电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时,都能使效应器产生反应,但不属于反射2.误认为只要有刺激就可引起反射,反射的进行需要接受适宜强度的刺激,若刺激过强或过弱,都将导致反射活动无法正常进行3.感受器、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破坏后,产生的结果相同,但机理不同:感受器破坏,无法产生兴奋;传入神经破坏,无法传导兴奋;神经中枢破坏,无法分析和综合兴奋,也不能向大脑皮层传导兴奋。

4.最简单的反射弧至少包括2个神经元——传入(感觉)神经元和传出(运动)神经元易错警示突破选择题 5.离体和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方向不同(1)离体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2)在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的神经冲动只能来自感受器,因此在生物体内,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6.中枢神经系统与神经中枢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与脊髓的结构,神经中枢是指中枢神经系统中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区域7.中枢神经系统中含有许多神经中枢,它们分别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同一生理功能可以分别由不同的神经中枢来调控,这些不同的神经中枢之间相互联系与调控 1.如图从左至右表示动作电位传导的示意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1)Na+内流可能与局部电流的刺激有关内流可能与局部电流的刺激有关2)兴奋部位恢复为静息电位可能与兴奋部位恢复为静息电位可能与K++外流有关外流有关长句应答突破简答题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是局部电流局部电流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过程中,发生的信号转换为电电信信号号→→化化学学信信号号→→电信号电信号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是通过化化学学物物质质(神神经经递递质质),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特异性受体结合后,会引起下一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兴奋或抑制。

5.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但是在整个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导的原因是:兴奋在突触间只能单向传导兴奋在突触间只能单向传导6.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导的原因是:神神经经递递质质只只贮贮存存于于突突触触前前神经元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神经元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重温高考 演练模拟 12345答案解析1.(2016·全国乙,4)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C.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 答案解析2.(2017·德州期末)下列关于乙酰胆碱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作用于不同细胞引起的效果可能不同B.存在于突触小泡中,经扩散通过突触前膜C.释放过程伴随着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变D.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能引发膜电位变化√√12345 答案3.(2018·安阳调研)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各种形式的刺激均可引起感受器产生兴奋B.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不都在脊髓C.抑制性神经递质不能引起突触后膜发生电位的改变D.聋哑病人会丧失一切语言功能√√12345解析 答案解析4.(2014·海南,15)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

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B.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C.从a到d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D.牵拉骨骼肌时,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12345 5.(2016·全国Ⅱ,30)乙酰胆碱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见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A-C表示乙酰胆碱,在其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填“A”“C”或“E”)除乙酰胆碱外,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___(填“能”或“不能”)作为神经递质C12345答案解析能解解析析  分析图示可知:在乙酰胆碱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C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也能作为神经递质 (2)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图中突触小泡内的A-C通过_____这一运输方式释放到_________,再到达突触后膜12345胞吐答案解析突触间隙解解析析  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突触间隙,再通过扩散到达突触后膜3)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_____兴奋解解析析  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A-C会持续发挥作用,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兴奋。

课时作业 12345答案解析1.某人腰椎部位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伤的部分可能是在反射弧的 ①传入神经 ②传出神经 ③感受器 ④神经中枢 ⑤效应器A.②④  B.①④  C.①②  D.②⑤解析解析 有感觉,说明③感受器、①传入神经完好,有运动障碍,则很有可能是②传出神经或④神经中枢受损,至于⑤效应器,其部位不在腰椎部,不可能受损,A项正确√√678910111213基础巩固练基础巩固练 答案解析2.下列关于兴奋传导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元特有的基因决定了突触小泡的运输方式B.神经元中的线粒体为突触小泡的运输提供能量C.神经元动作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一定会引起突触后膜兴奋√√12345678910111213 答案解析3.(2017·潍坊期末)机体内相邻的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起来,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突触是由上一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与下一神经元的轴突建立的结构B.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体现了生物膜的功能特性C.突触后膜上存在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保证了兴奋传导的单向性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突触后神经元必然产生动作电位√√12345678910111213 答案解析4.突触小体不能完成的生理过程是 A.丙酮酸的氧化分解B.突触小泡与细胞膜的融合C.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D.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12345678910111213解解析析  突触小体能够通过胞吐完成神经递质的释放,会出现突触小泡和细胞膜的融合;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需要的能量由细胞呼吸供应,突触小体中可以发生丙酮酸的氧化分解;突触小体完成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

答案解析5.(2017·乐山二模)神经调节是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重要方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是单向的,因为兴奋只能由传入神经传入,传    出神经传出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在神经元之间则以化学信号    的形式传导C.感受器就是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就是运动神经末梢,它们都是反射     弧的组成部分D.K+外流,Na+内流,导致膜内外电位改变,产生局部电流,是兴奋产    生的生理基础√√12345678910111213 答案6.科学家成功破解了神经元“沉默突触”的沉默之谜此前发现,在人脑内有一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被称为“沉默突触”下列对于“沉默突触”不能进行信息传递原因的表述中,科学合理的是 A.突触小体中没有细胞核B.突触后膜上缺乏相应的受体C.突触前膜上缺乏相应的受体D.突触小体中缺乏线粒体解解析析 受体应存在于突触后膜上,若突触小体缺乏细胞核或线粒体,仍可能有递质释放,故当突触后膜上缺乏相应的受体时,必会引起信息传递功能中断√√12345678910111213解析 答案解析7.如图表示神经纤维在静息和兴奋状态下K+跨膜运输的过程,其中甲为某种载体蛋白,乙为通道蛋白。

该通道蛋白是横跨细胞膜的亲水性通道,具有离子选择性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K+均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出细胞B.a侧为神经细胞膜的内侧,b侧为神经细胞膜的外侧C.神经纤维上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是K+经乙外流的结果D.运输K+的载体蛋白甲和通道蛋白乙也都能运输Na+√√12345678910111213 答案解析8.突触抑制包括突触前抑制和突触后抑制突触前抑制是通过改变突触前膜的活动,导致释放的递质减少,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性降低,从而引起抑制现象突触后抑制指的是神经元兴奋导致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从而使突触后神经元出现抑制现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突触前抑制过程中,突触前膜释放的可能是兴奋性递质也可能是抑制性递质B.突触后抑制过程中,突触后膜的外正内负电位进一步加强C.突触后抑制过程中,在突触间隙中不能检测到正常数量的递质D.突触后抑制过程中,由于释放的递质不能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识别才发    生抑制√√12345678910111213 9.肌肉的运动是受传出神经支配的运动神经末梢与肌肉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为“神经—肌肉接头”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兴奋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传至运动神经末梢,引起末梢内的_________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Ach)。

Ach经_____ (方式)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肌肉细胞膜上的Ach受体结合,从而引起骨骼肌收缩12345678910111213答案解析神经冲动(或电信号或局部电流)突触小泡扩散解析 解析 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至运动神经末梢,引起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以胞吐方式释放,以扩散方式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从而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 答案(2)Ach作用于骨骼肌细胞,会引起骨骼肌收缩,而作用于心肌细胞,会引起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跳减慢Ach作用于以上两种细胞后结果不同,可能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345678910111213两种肌肉细胞膜上的(Ach)受体不同解析解析 解析 神经递质作用于不同的靶细胞后产生的效应不同,是因为这两种靶细胞膜上的受体不同 答案(3)某种箭毒能够和Ach竞争肌肉细胞膜上的结合位点,阻止_____内流,使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过程受阻,导致肌肉收缩停止,因此其可以作为肌肉松弛剂用于腹部手术12345678910111213Na+解析解析 解析 Ach对于肌肉是兴奋性的神经递质,如果箭毒能够和其竞争与受体相结合,应是阻止了钠离子内流,使原本的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过程受阻,导致肌肉收缩停止。

答案解析10.有人在研究脊髓前角内的两相邻神经元时发现,在有乙酰胆碱阻断剂(破坏乙酰胆碱的作用)的情况下,刺激上一个运动神经元的轴突,下一个运动神经元没有兴奋产生;而用电生理微电泳法将乙酰胆碱作用于下一个运动神经元的突触后膜时,发现该神经元有兴奋产生这证明 A.乙酰胆碱是这两个神经元之间的神经递质B.乙酰胆碱是这两个神经元的营养物质C.乙酰胆碱是下一个神经元所产生的D.乙酰胆碱是所有神经元产生的神经递质√√12345678910111213能力提升练能力提升练 答案解析11.屈肌反射是当机体皮肤受到伤害性刺激时,肢体的屈肌强烈收缩、伸肌舒张使肢体脱离伤害性刺激,如缩手反射右图表示人体屈肌反射的部分反射弧结构,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兴奋由a传至b时,b处Na+通道开放形成内正外负   的膜电位B.神经递质在c处的释放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密切    相关C.c处属于内环境的组分,该处化学成分的改变将    影响兴奋的传递D.当传入神经接受兴奋后,能引起屈肌与伸肌同时收缩与舒张√√12345678910111213注注::(+)表示促进、(-)表示抑制,a、b、c表示结构,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

12.研究人员发现,当以弱刺激施加于海兔的喷水管皮肤时,海兔的鳃很快缩入外套腔内,这是海兔的缩鳃反射若每隔1分钟重复此种弱刺激,海兔的缩鳃反射将逐渐减弱甚至消失,这种现象称为习惯化图1表示海兔缩鳃反射习惯化的神经环路示意图,图2表示习惯化前后轴突末梢模型请回答下列问题:12345678910111213 (1)图1中反射弧的效应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缩鳃反射发生时,受刺激部位神经元膜内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___解析 解析 据图1可知,缩鳃反射的反射弧的效应器为运动神经末梢与其所支配的鳃未受刺激时,神经元的膜电位是静息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缩鳃反射发生时,受刺激部位神经元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其膜内电位变化是负电位→正电位解析12345678910111213答案运动神经末梢与其所支配的鳃负电位→正电位 (2)若在图1中b处给予有效刺激,还可在图中__点检测到电位变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解析 解析 a→b、b→d、c→d之间存在突触,若在图1中b处给予有效刺激,还可在图中d点检测到电位变化,原因是突触间兴奋的传导是单向的(或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解析12345678910111213答案d    突触间兴奋的传导是单向的(或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3)由图2可知,习惯化产生的原因是:轴突末梢处_____内流减少,导致_________释放量减少,突触后膜所在的运动神经元兴奋性_____解解析析  由图2可知,习惯化产生的原因是:轴突末梢处Ca2+内流减少,导致神经递质释放量减少,突触后膜所在的运动神经元兴奋性降低解析12345678910111213答案Ca2+神经递质降低 (4)如果需要去除习惯化,采取的措施是:给予海兔头部一个强刺激,最终使得感觉神经末梢释放的物质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解析 解析 如果需要去除习惯化,采取的措施是:给予海兔头部一个强刺激,最终使得感觉神经末梢释放的物质增加解析12345678910111213答案增加 13.肌肉与神经都是兴奋性组织,能引起反应(如肌肉收缩)的最低刺激强度称为该组织的阈强度为了测定蛙腓肠肌在某特定刺激时间下的阈强度,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完善实验思路,并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如图材料1套,电刺激器1个(说明:电刺激器可任意设定单个脉冲电压的大小及持续时间,在一定电压范围内不损伤组织)。

请回答下列问题:12345678910111213 (1)实验思路:①设定电刺激器发出单个脉冲电压的持续时间;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345678910111213     选择单个脉冲电压从弱到强逐渐加大,分别去刺激腓肠肌,记录下肌肉刚出现收缩时的电压强度        重复多次,记录数据并分析得出结论解析答案 (2)用低于腓肠肌阈强度的电压刺激标本的坐骨神经,腓肠肌却能收缩,说明坐骨神经的兴奋性___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腓肠肌解解析析  用低于腓肠肌阈强度的电压刺激标本的坐骨神经,腓肠肌却能收缩,说明坐骨神经的阈强度比腓肠肌低,坐骨神经的兴奋性高于腓肠肌12345678910111213解析答案高于(3)与阈强度刺激相比,增大刺激强度,检测到腓肠肌肌膜动作电位的峰值____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解析 解析 与阈强度刺激相比,增大刺激强度,都能引起兴奋,产生动作电位,腓肠肌肌膜动作电位的峰值不变。

不变 (4)实验表明:能引起肌肉收缩的刺激要有一定强度并维持一定时间;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在一定范围内,肌肉的阈强度与刺激的作用时间成反比据此,请在坐标上画出肌肉的阈强度—作用时间曲线12345678910111213解析答案答案 答案 如图解析 解析 在一定范围内,肌肉的阈强度与刺激的作用时间成反比,肌肉的阈强度—作用时间曲线见答案。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